打造生态文明新常态

时间:2019-05-14 06:3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生态文明新常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生态文明新常态》。

第一篇:打造生态文明新常态

打造生态文明新常态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评述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胡敏 《 中国青年报 》(2014年12月08日

02 版)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打造生态文明新常态,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谋求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实现人民福祉的战略高度,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大力促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

从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社会后,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就成为了一对矛盾。今天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昂贵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极为深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目前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与此同时,许多地方、不少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这种经济发展方式若再不改变,资源环境将难以支撑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同志就此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中国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同志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为此,他要求,“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此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建设生态文明是生产关系变革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种关系需要建立社会规则和秩序。

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基于保护资源环境生产力基础上的人与社会关系的建立与协调。建设和谐的生态文明就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质上也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现实地看,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解决这种生产关系的滞后,就要依靠根本性变革,也就是说,必须依靠体制改革、制度规范和法治保障。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是依靠改革。习近平同志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系统阐述,提出“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要让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就是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给自然生态以必要的人文关怀和时间空间,使自然生产力逐步得以恢复;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和资源环境需求,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措施,促进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要强化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逐步恢复我国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江河安澜的自然风貌。

其次就是依靠制度和法治,切实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提高生态环境执法的刚性和权威。习近平同志说,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实现和谐生态关乎公平与民生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习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他要求全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习近平同志也向世界表明,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这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世界发出的好声音,也是对子孙后代传递的正能量。

第二篇:东营:打造生态文明乡村

我市实施四大“提升工程”

着力打造生态文明乡村

稿件来源:葛铸聪

本报讯 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我市按照“打造生态农业强市,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思路,重点实施了四大“提升工程”,努力在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培育、生态农业模式创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品牌培育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新开工重点生态农业项目105个,计划投资137.69亿元,已完成投资65.74亿元。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201元,同比增长19.8%。全市高效生态农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工程。编制完成了《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在确保粮食稳产高产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提升棉花、蔬菜、渔业、畜牧、林果花卉、休闲观光农业等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比较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发展的思路,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高档食用菌生产基地。今年已开工建设荣丰年产5万吨、方华年产5万吨、晨阳年产5万吨等工厂化高档食用菌项目10个,年内全市工厂化高档食用菌生产能力将突破15万吨。同时,10处市级“放心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竞相发展,进展顺利。

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按照“一化带四化”的思路,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力推进基地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生产组织化、市场国际化。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61家,带动8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今年新开工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87个。高度重视品牌培育和“三品”认证工作,充分发挥品牌对特色农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全市已有290个农产品、160万亩生产基地通过“三品”认证,农产品注册商标285件,16件农产品商标被认定为国家级或省级著名商标,21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名牌产品称号。发展会展经济,举办黄河三角洲农产品博览会,搭建农产品贸易平台,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农业园区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园区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重点抓好市高效生态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三大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建设,提升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现代农业园区85个,建设总面积突破90万亩,累计总投资103.4亿元。同时,大力扶持、引导农民、合作社、企业发展高标准农业大棚,全市各类农业大棚发展到10万个。

农业科技提升工程。以中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牧业技术培训中心为依托,积极探索新的农民科技培训模式。深入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创业培训和阳光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全市农业科技素质。不断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在全省率先实现100%。加快推进农作物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全市已有4家种子企业取得了常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有4家转基因种子企业取得了由农业部核发的转基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积极开展专业防治和统防统治工作,东亚飞蝗和危害极大的二点委夜蛾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成效显著。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全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技术体系已初步形成。(记者 葛铸聪 通讯员 韦巍)

第三篇:在“新常态”视域下依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在“新常态”视域下依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在APEC会议上总书记重提“新常态”概念,向世界表明,中国有信心适应未来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并有能力通过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让“APEC蓝”成为一种新常态持久光顾北京、覆盖华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环节的全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凸显其战略位置,表明我党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实践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建设法治国家、政府、社会的宏伟蓝图。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产物,其必然将超越和替代工业文明。人类文明三个阶段: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现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期,加快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刻不容缓。昭平县将运用“新常态”的视域,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法治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体系。这既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只有通过最严格的法律制度的执行,才能为昭平的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绿色昭平”:昭平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

昭平地处桂江中游,是一座山水资源富集的山城。这里的茫茫林海,筑就了一道道生机盎然的绿色屏障;这里的葳蕤绿地,勾勒出了一幅幅景色宜人的优美画卷;这里的绿水飞瀑,奏响了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清脆乐章。这座因绿而美丽的林邑之城,一处因绿而饱含灵气的生态热土,一方因绿而充满活力的宜居家园,宛若一颗绿色的璀璨明珠,镶嵌在广西东部这片神奇秀美的贺州大地上。

昭平的山很青,境内群山叠翠、河流纵横,森林茶园、峡谷云海、流泉飞瀑随处可见。拥有国家级森林保护区七冲原始森林,动植物非常繁茂,种类达17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84.7%,绿化率达98.2%,居广西首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这里的水很绿,桂江在昭平境内总长108公里,江水如青罗玉带,两岸百里竹海青翠欲滴,绿波荡漾之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的空气很甜,林区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3.5万个以上,在昭平可以呼吸到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可以沐浴到温煦舒适的阳光,品尝着绿色食品,享受到的是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般的惬意生活。

这里的人很美,昭平民风淳朴,乡亲善良厚道、热情好客,和谐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子孝家和、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传统美德氛围非常浓厚。

“生态昭平”:昭平生态文明发展现状

近年来,昭平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有昭平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我们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涵养了水源,防止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肥力,调节气候,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增强了对大气污染物的净化能力,美化了全县人民的生活环境。县城大气环境质量良好,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县内主要河流桂江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标准,初步形成了“以山造林,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工,以工生财,以财哺林”的良性循环模式,实现了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昭平荣获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长寿之乡等十多张国家级金字招牌。但昭平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一是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企业对发展生态工业存在“生态+工业”这种冠名式的理解,习惯于粗放型生产经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较淡薄,加之发展循环产业前期投入大、见效慢、资金回笼周期长,企业参与生态工业实践缺乏主动性。部分企业科技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对发展生态工业支撑能力不足,即使发展起来的生态模式,也还存在循环链条不长、科技含量不足、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

二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由于昭平地理边远、经济欠发达、市场不健全、创新力不足等因素制约,工业结构主要以林产工业、建筑建材、原材料工业为主,基础原材料工业比重大,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高能耗、资源型”工业仍是全县工业结构的基本特征。从内部结构来看,产业的专业化分工程度比较低,产业的配套程度不高,整个产业体系和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

三是思想观念的束缚。与大多欠发达后发展地区一样,昭平信息比较封闭,在一定程度上思想观念相对滞后。特别是环境危机意识还不够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昭平发展的根本,但部分群众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对新时期价值观的认识还不足,树立生态意识、发展特色经济以及绿色消费观念仍较淡薄。

“法治昭平”:以法治思维推进生态文明

作为一个后发展地区、欠发达县份,昭平县加快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既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又不能为了单纯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既要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质量,又要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要兼顾两者,达到当前发展与长远利益的有机统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保护现有的生态资源为基础发展经济,以经济发展的成果反哺生态建设,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最终实现科学发展、突破发展。

(一)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完善生态制度体系。

一是生态文明决策制度。我们将针对当前昭平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面贯穿和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二是生态文明评价制度。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化、生态人居等内容作为重点纳入到生态评价目标体系中,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三是生态文明管理制度。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环境标准体系。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部门衔接,推动环境公益诉讼,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健全听证制度,对涉及群众利益的规划、决策和项目,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鼓励公众检举揭发环境违法行为。四是生态文明考核制度。不能片面强调“GDP”,要将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环境保护成效的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指标考核权重。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健全生态补偿体系。

一是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指导性原则,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着眼于长期保护和修复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创建生态补偿的政策平台。结合昭平河流多、森林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出台《关于建立乡镇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河流水库水源水域保护管理办法》《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关于深化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典型地区开展长期、稳定的生态补偿、鼓励。

二是探索多样式补偿方式。根据开发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破坏者赔偿的原则,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支持、安排就业等措施,对在七冲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作出贡献的乡镇给予合理补偿。

三是积极拓宽补偿范围。保护生态环境,会使镇财政及村集体经济由于承担生态保护任务而作出牺牲和造成损失。为此,我县将拓宽生态补偿项目范围来弥补产业发展滞后问题。主要包括:生态村补偿和管护,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水处理日常运行费补助,关闭或外迁污染企业补偿等等。同时通过以生态项目渠道向上级申报补偿资金、定向使用补偿资金的办法,防止乡镇在公共卫生、道路建设等公共事业上建设资金缺口严重,导致移用生态补偿资金现象的发生。

(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完善执法机制。

一是严格控制源头污染。进一步加强环保预审力度,对新开工建设的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制度,环评通不过的一律不予审批,从源头上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探索实行“环保、工商联动机制”,对县区内餐饮、建筑、娱乐、服务等行业的环保行为作出评价,对存在环保违法行为整改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工商部门不予注册和年审,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局面,提高环评执行率。

二是加强环保执法。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环保执法大检查,开展创建清洁通道和遏制污染反弹专项查处行动,依法取缔“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关停非法采砂采矿点,加大对林产、造纸、矿产等行业的污染治理力度,坚持对重点工业企业进行监控管理,确保全县主要工业污染源实现了达标排放。充分结合“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昭平”活动,以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土壤、养殖业污染防治为重点,建设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对未按要求执行的乡镇和村屯,坚决给予处罚。

三是加强环保监管。实行精细化和网格化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全县管辖的区域划分为林产企业、重点企业和一般企业三级网格,并明确每级网格监管责任人、监管目标和工作任务。在精细化管理方面,着重对林产、矿产、化工、饮用水源保护区和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开展互查工作,制定现场执法模式、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现场询问模板,实现“三清三到位”,构筑全方位的监管网络。

(四)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

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把执政成绩与生态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强化管理、主动宣传教育、实行责任追究等方式,发挥政府在提高法制意识方面的示范作用。二是加强生态保护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要通过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组织,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宣传普及生态环境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在每年的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同时在县电视台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系列专题讲座,并对全县生态建设的情况进行及时报道,使之成为全县人民关注的热点。三是培育和发掘群众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自觉意识。动员群众自觉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义务宣传员,引导建立生态志愿者队伍,营造人人“想环保、议生态、谈建设”的浓厚氛围。四是切实维护群众环境利益。探索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使社会成员包括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根据法律的特别规定,在环境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情形下,为维护公益环境不受损害,可以针对有关民事主体或行政机关提起诉讼。

第四篇:全力打造文明生态镇总结(本站推荐)

全力打造文明生态镇总结

自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借“双学双促”干部教育活动的东风,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实行村先创建,以村带镇,村镇互动的创建战略,借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契机,高标准要求、高起点谋划、高站位运作,全力打造文明生态镇,提出了“做文明人,走富裕路,创生态环境,建美好家园”的创建口号。镇党委决定

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在17个行政村同时铺开,到目前为止,各村进展都十分好范文版权所有!顺利,保证在两个月之内完成创建活动,村里街巷道路硬化、绿化和群众文化娱乐设施都在建设中,已完成大约50的工程量,并结合“三城同创”和“百日行动”大搞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实现净化,建立卫生保证金制度,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长效机制。截止到现在××镇对文明生态镇创建的投资累计达300万元,估计后续的投资还将达到800万元。为确保文明生态镇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不走过场,××镇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一、镇党委重视,列入村两委年终考核目标,严格督促落实。对于参创工作镇党委非常重视,专门召开班子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此事,成立了参创领导小组,明确了党委书记做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参创活动。制定了具体参创方案,为参创村配备了包村人员,并召开了参创动员大会。在会上,镇党委明确表示:有条件的村要参创,没有条件的村创造条件也要参创,群众的生活环境必须得到改善。

二、宣传到位,使参创工作深入民心。在参创工作开展之前,镇党委就要求做到宣传先行,造出舆论声势,使群众了解并积极参与。为此,我们采取了村广播、宣传栏、标语、条幅等形式,v好范文版权所有!广泛宣传,并向群众发放宣传单,做到村民家喻户晓,了解此次参创的目的、意义和效果。同时以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的形式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受启发,融入此项活动当中。

三、分类参创,确保实效。在参创过程中,镇党委要求17个行政村全部参与创建,其中8个村接受区级验收,并根据各村基础条件划分三种类型指导创建活动。对于条件优良的村,包括中心庄、大高庄、富营、崔庄,参创示范型的文明生态村,由镇领导带队,组织村民代表和党员到华西村张家港参观学习,了解南方先进地区的发展史;对条件较好的村,含东寨、西寨、黄南、柳村,参创普及型的文明生态村,由镇领导带队到唐山地区的遵化丰润考察学习已创建的文明生态村的经验,回来进行本村的创建;对于条件一般的其余各村,自定目标,也参与创建活动,由镇里组织到中心庄、大高庄,已参与参创比较成功的地方参观学习,借鉴经验,改善各村的生活环境。

四、全民参与共同打造文明生态镇。在参创活动中,镇党委要求各村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共同改造生态环境,创建美好家园。对于参创所需资金采取上级补一点、镇里出一点、村里筹一点、村民集一点的多方筹集资金的形式,一是为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二是通过活动教育村民树立起自觉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通过参创活动,各村达到硬化、绿化、净化“三化”的标准。同时把“强村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宣传文化示范工程”及“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村”等项工作也都纳入到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来,真正实现生活富裕、环境优美、人际关系良好的文明生态新农村,届时,××镇将率先向文明生态镇迈进。

第五篇: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新洲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新洲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区林业局 宋海林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为林业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赋予了光荣使命。

一、生态文明引领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新方向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指导思想,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这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林业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在生态文明旗帜的引领下,立足民生抓生态,改善生态惠民生,高度契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旨和要义。

生态文明引领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建设方略。中央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是基于国情的战略选择和对林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翼齐飞是林业科学发展的生动实 践和写照。

生态文明引领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建设任务。通过发展生态林业,可以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为科学发展提供生态保障,为人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发展民生林业,可以生产出更多的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让人民兴林致富,让人民享受生态,实现因林而绿、因林而美、因林而富。

生态文明引领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建设方式。林业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息息相关,统筹“五大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在新洲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动实践 新洲区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是镶嵌在武汉东部的一颗明珠,建设武汉东部生态新城,新洲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将林业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重视,每年加大投入,用于林业生态、产业、植被、景观等方面建设,开创了林业建设新局面,为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在新洲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作出了生动诠释。

一是创新理念。思路决定出路。新洲林业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建成了6大产业基地,面积达43万亩(干鲜果基地15万亩、速生林基地18万亩、油茶基地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2万亩、中药材基地1万亩、有机茶基地2万亩),以产业扩绿,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二是创新机制。改革激发活力。新洲林业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外招商,内创业,双核驱动,开辟了兴林致富新途径。大量社会资金投入林业,企业老板挥金如土,林业开发态势很好。旧街、仓埠、凤凰、李集、辛冲等对林果茶花的开发如火如荼,极富成效。

三是创新方法。眼界提升境界。积极探索管理方法新路子,植绿趁早,爱绿引导,护绿抓好,把林地保有量作为绿色红线,把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管护作为3条工作底线,实现了森林资源有效保护。加强队伍管理,开展治庸问责,弘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作风,新洲林业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三、打造美丽新洲 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天蓝、地绿、水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美丽中国的新图景,也是美丽新洲的新画卷.我区实施“五大工程”(综合推进蓝天工程、深入推进碧水工程、切实推进绿色工程、着力推进花香工程、全面推进洁静工程),昭示着又一个林业春天的来临。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一个政治宣言,更是一个行动纲领;不仅是思想动员,还是实践引领。谱写美丽新洲的绚丽篇章,既是林业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林业引以为自豪的荣耀。

一要提升生态建设新水平。实施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血防林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管护。推进“二线二城”建设。(二线,一是新施线,二是武英线,按照见缝植绿、增加绿量、提升品位的要求,把“ 二线”建成景观优美、层次分明、特色明显的区域名片。二城,在邾城和阳逻新城推进森林围城,按照彰显江湖河渠特色定位,做足山、水、林、园文章。着力实施“绿满滨水、显城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森林围城”,使我们的城镇空气更新,环境更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二要开创绿色增长新局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规范木材加工秩序。在东北部发展油茶和有机茶10万亩;在西北部打造100公里的花卉苗木走廊;将赏花经济、休闲旅游与苗木花卉产业有机结合,做到“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同步发展。在中部发展以黄金梨、红冠桃等为主要品种的10万亩干鲜果基地。

三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落实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建设生态宜居新区,逐步建立健全区街(镇)党政领导任期林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义务植树奖励制度、森林资源破坏责任追究制度等,形成强有力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保障体系。

四要弘扬生态文明新风尚。树立正确政绩观,增强绿色财富观,强化“绿色新政”理念,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将全区每年的“绿色团拜”示范效应进一步放大,营造全民义务植树氛围,引导全社会植绿、爱绿、护绿。在城镇组建花卉协会,开展“红花绿草进万家”活动。引导机关干部、退休人员及其他社会人士在院内种花养草,陶冶情操。在农村引导帮助农民在房前屋后植树、栽花、种果,为建设美好新农村作出贡献。

林能净水,廉能净心。无树不绿,无草不青,无花不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质就是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洲一定会豪迈地走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武汉东部生态新城一定会生动展现美丽宏伟的新画卷!

下载打造生态文明新常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造生态文明新常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中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杨伟民 《 人民日报 》......

    打造文明魅力新名片

    千年古县 文明新城 ——井陉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井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东临省会石家庄,西接山西,为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井陉自古是燕晋通衢,曾以“兵家......

    多点突破成为新常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述评(最终定稿)

    多点突破成为新常态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述评 作者:韩洁 王立彬 何雨欣 何欣荣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09日 01版) 2014年,注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留......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中国美丽乡村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中国美丽乡村 ——安吉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路径初探 余培发 2010年11月8日,笔者与参加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的部分专家学者一道,从浙江杭州出发,去安......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湖北[合集5篇]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湖北陶良虎2013年第2期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使中国特色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蔡甸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蔡甸 谢宗孝2013年第1期 ——生态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

    用生态文明打造美丽古都、美丽中国

    用生态文明打造美丽古都、美丽中国美丽富饶的中原大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在经济建设连年攀升的同时,生态建设的浪潮也一浪高过一浪,满山的林木染绿了沟沟坎......

    干群齐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南阳村

    干群齐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南阳村 一、基本情况 南阳村位于涂家垴镇东南端,东与太和镇接壤,南与上鲁村毗邻,西连宅俊村,北与三九村相望。全村11个民小组,291户,全总人口1386人,耕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