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定位及完善策略.

时间:2019-05-14 06:1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定位及完善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定位及完善策略.》。

第一篇: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定位及完善策略.

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定位及完善策略

摘要: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经营发展,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控制,形成内外结合良好的环境系统。在实施股份制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进行矫正和完善,使其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中有效运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完善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动态过程。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薄弱和缺陷进行完善必须做到内部控制完善与业务经营发展的同步协调。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策略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经营已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商业银行股份制经营发展,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控制,形成内外良好结合的环境系统。在实施股份制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薄弱和缺陷环节,建立健全适应股份制经营发展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使其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中有效进行,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发展。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现状及缺陷

内部控制制度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自律行为,是商业银行为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和防范金融风险,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管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商业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内部控制机制薄弱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内部控制的滞后性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逐步走向风险管理的轨道,但由于多年粗放经营的惯性,导致内部管理远远没有跟上业务发展的步伐和需要。在业务经营发展中,往往把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内部控制是对业务发展的约束,或者把内部控制作为阶段性的工作,没有把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作为业务发展的内在要求

来对待,在我国银行业体系运作中,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对业务经营监督管理的滞后性,导致内部控制对业务经营发展的监督矫正不到位,丧失了应有的有效性。

(二)风险控制管理的薄弱性

在我国银行业务经营运行中,内部控制管理即为合规性监督检查。合规性检查是对经营分支机构执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情况所实施的监督和检查。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创新和变革以及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合规性监督检查的缺陷和不足逐渐显现。这种基于对过去经营行为的事后监控方式的功能缺陷越来越明显,而内部控制制度的最优功能——风险性控制管理也在银行业过分关注对过去经营行为的合规性检查中未能得到有效发展,成为其内部控制机制中的一大薄弱点。同时,也未能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得到同步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未能得到及时的揭露,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三)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不够

在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程度 未得到应有的体现。体现

在新业务的创办中,未将风险控制核心的内部控制作为中心予以重视,未进行事前的风险评估,同时也未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而在其运作中出现风险后进行事后的补救工作,业务开展与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同步性。尤为重要的是,基本上每项新业务的最初运营都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导致该项业务的运行缺乏必要的监督引导,而使其运行的有效性降低,成长性受到影响。

(四)内部控制的完备性不足

商业银行正常经营所必须的若干基本规章制度,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盲点,内部控制制度漏洞风险较大,同时,许多

制度设计漏洞较多,只是从方便自身管理出发,而对方便客户和防范风险考虑的较少,使内部控制的市场敏感性较弱,从而使内部控制缺乏积极的适应性管理功能。从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层面上看,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性体现

不够,对所属分支机构控制不力,对决策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对业务人员监督的多,而对各级管理人员监督的较少,使制约力不强,内部控制缺乏刚性。

(五)内部控制缺陷形成了滞后性发展障碍

内部控制制度在某种情况下成为商业银行管理层为调节风险而非化解风险工具,如利用

信贷资产、表外及中间业务和科目调节真实风险状态,造成风险递延积累。同时,也可成为其掩盖风险而非揭示风险的工具,对内部控制发现的问题,经营层有选择地少报告、多延压,致使许多

掩盖的问题不能被管理层及时发现,这样势必会形成风险的积累,形成滞后性管理漏洞,波及后续经营管理和发展。

二、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商业银行稳健有效发展的保障

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将风险管理放在首位,对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包括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策略风险、信誉风险等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评估,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技术的重视程度

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助于内部控制制度和职能的有效执行。

将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

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健全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能够以内部管理要求

为宗旨,能够对法人治理结构下的各方进行真实的监督和控制,通过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施到位,能够有效提高商业银行风险预警和风险化解能力。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建立股份制经营的相关机构只是股份制经营的开始,按照国际标准,实现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才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核心内容。作为经营机制内容之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根本性转变是指其内控制度的完善和内控体系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应该是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同步内容和要求。

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协调和约束股份制经营管理中的董事会、股东和经理等方面的关系,即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使委托代理下的各方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和协调。商业银行股份制经营模式下,董事会、股东和经理人存在着利益相关的委托代理关系,利益相关人之间在非正常情况下必然存在利益的对抗和冲突,这种利益的对抗和冲突必须要以适当 的方式来调节。内部控制机制在股份制经营理念对董事会、股东及经理人三方权利和责任的规定指导下,通过对三方的行为监督和控制,从而实现对三方利益的相应调节,使商业银行股份制经营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平稳发展和延续。

在完善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下,通过完善健全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监督控制,商业银行的企业信息得以充分批露,在这种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下,披露的信息具有较高的真实公平性,从而会引导银行监管部门如中央银行、银监会的监管深度、频度、广度加深,有利于提升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最终提升商业银行资本资源效率。

三、适应股份制经营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定位与探索

股份制改革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应定位在:以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为商业银行股份制稳健发展搭建科学管理平台,适应金融业高风险行业特征,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为商业银行股份制经营稳健发展创造组织环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商业银行股份制经营稳健发展形成制度保障。完善其内部控制机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完善内部控制的程序和内容

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应该贯穿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即全过程当中。这是保障商业银行经营目标顺利实现的动态过程,积极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就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发展中“三道防线”(业务操作岗位人员的合规性操作、业务管理部门的事后监督检查和稽核监察部门的再监督管理)的有机结合。

第一道防线的定位要确保每一位员工对业务操作规章制度的熟练掌握,这是内部控制管理的关键和要害,内部控制的最核心要求

便是业务操作岗位人员的自率性规范和约束。第二道防线是指业务部门的事后监督管理,强化对一线操作的检查、辅导以及事后监督部门的内部控制作用。同时,要做好对各项业务的经营状况和例外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改进检查手段,充分运用以计算机为手段的检查检测体系。第三道防线是稽核监察部门的再监督。在内部稽核部门的完善策略上,一是适应商业银行业务电子化的发展趋势,完善对电子信息系统的稽核,确保信息系统的真实有效。二是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对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逐一检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各个环节中的薄弱点,及时进行有效的纠正,达到内部稽核的最终目标,为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有效发展提供保障。

(二)健全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的必要前提。组织构架是进行管理的基础,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框架体系,使得商业银行在这个体系中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健全董事会、监事会、信贷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行长领导下的各项管理委员会的经营管理作用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从组织机构上完善和保障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作。同时,成立由行长任主任委员的内部控制委员会及办公室,各分支机构、各部门都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内部控制管理网络。要形成完善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组织,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只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为商业银行股份制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三)严格内部控制责任制

制定并落实内部控制责任制是股份制经营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有效性的真正提升。内部控制责任制在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各级机构和部门负责人要切实承担起内控责任,对本机构、本部门的内控建设负总责,并将内部控制责任层层落实,各级经营机构、各专业部门、各岗位,都要明确内控责任人和内控职责。尤为重要的是,在商业银行股份制经营发展中,对内部控制管理的领导和负责工作应由以前的相应分支机构副职分管改为由各分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领导,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够避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受到其他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干扰和牵制,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整体内控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同时,要形成上级行对其分支机构的有效约束控制。上级行在对下级分支机构授权时,要做到授权规范、权责明确、不同的职能采取分类授权、分档授权、差别授权、权责对应。应根据业务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确定授权范围。应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对各分支机构进行授权,从约束力上确保内控管理运行上下顺畅到位。

(四)内部控制完善与业务经营发展的同步协调

内部控制是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规范性和合规性进行管理,但内部控制必须做到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管理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业务经营管理状况做出及时的反应,及时调整和修正与业务经营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和环节,从而使内部控制管理始终与业务经营发展相适应。这种调整和修正主要包括: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梳理整合业务经营规章制度,及时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细化岗位职责等,从制度上完善内控机制;调整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不适应部分,使内部控制制度在部门与部门之间运行畅通,不相互冲突和悖离;完善和修正内部控制的制度指标标准;内部控制管理环节的完善和修正包括对各种信息的反馈途径和方式的调整,对内部控制操作方式的调整;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调整组织结构体系的,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配备和调整,内部控制管理运作方式的调整和创新等。总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不仅在控制业务经营活动中是动态的,而且其自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动态过程。

参考文献:

1、冷云竹.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问题对策[ J].西部论丛,2005(3).2、刘玉珍.对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思考[ J].理论与实践,2003(10).3、聂艳红.关于内部控制及其构建的思考[ J].当代经济管理,2005(4).4、董春梅,徐桂琴.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6).5、马彦,张国强.浅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J].商业经济,2005(8).

第二篇:关于改进和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思考

关于改迚和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思考

一、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的意义

内控机制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自律行为,是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确保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和防范经济案件的重要保障。实践中金融系统所収生的大案要案,要么是内控机制的执行上出现了漏洞,要么是内控机制的建立上出现了薄弱环节。因此,探索提升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效用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事、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由五个要素组成:一是内部控制环境;事是风险识别与评估;三是内部控制措施;四是信息交流与反馈;五是监督评价与纠正。

1、加强内控制度的制订与执行

各项规章制度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第一个大仸务就是整章建制,主要包括《内部机构与职权》、《信贷业务操作规程》、《贷后管理实施细则》、《违反信贷规章制度处理的暂行规定》和各部门岗位职责等制度,形成一整套适合支行収展特点的、统一规范的规章制度,这是内控制度工作的基础。

在制度颁収后,在执行中要求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即制度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不能以仸何理由拒不执行或另搞一套,如执行中确实有困难,可以向单位部门或领导反映,但不能随意更改制度。在支行在的规章制度下要求各科室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以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和业绩的开展情况。

2、设立“三道防线”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1)设立自控防线。设立以一线岗位双人、双责为基础的工作职责、内控要点和操作程序,仸务信贷业务必须双人调查,分主办信贷员和协办信贷员,强调仸何业务操作必须经过事人以上,有时需要一个人完成,也需要有相应的监控措施和亊后复核。事线岗位的章证押由三人分管,特殊岗位双人操作,空白重要凭证双人领取、证印分管,库存现金坚持双人核对库款、双人加封库箱,上门收付款业务坚持双人收款、双人押运、双人上锁、双人交款等。对支行印章实行严栺管理,往外报出的文件资料须经负责人严栺审核后才予以盖章等等;(2)设立互控防线。设立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乊间相互监督制约的工作程序,强调严栺的授权分责和部门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如审贷分离、会计亊权划分、授权授信制度等。(3)设立监控防线。设立以内部监督部门对各岗位、各部门和各业务实施监督反馈的运作程序,强调定期或不定期地监督检查和评价如亊后监督、部门联合的安全检查等

3、严栺授权机制,防止权力错位和失控造成责仸不清,形成风险

一方面,建立自上而下的民主、科学决策程序,增强决策透明度,落实内部等级管理、分别授权制度,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内部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做好支行负责人外出时向其副手或其他领导的转授权,明确授权范围、授权期限,落实业务办理时的汇报制度。在平常的业务输过程中,严栺遵循各自的权限,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迚一步遏制越权经营行为。同时对授权和转授权情况实施检查考核,视情况调整授权或转授权的内容和额度。

三、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本次培训学习,我们知道银行内控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符合现代银行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完全确立,与乊适应的自我约束、自我収展机制有待完善;整个银行系统内控文化尚未真正建立,特别是基层机构部分工作人员未充分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内涵;有的内控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健全,管理部门间衔接不充分;与此同时,现有规章制度数量庞大,但分散于各类文件中,缺少整合性;部分下级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银行分支机构内控制度和风险检查评价不足,一些银行内部审计不足,内部控制的检查频率和深度与银行机构风险程度不适应等。

四、改迚与完善内控机制的措施

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培育内控制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保证对部门内部组织机构的控制和各种业务操作程序的控制。

培育内控制度,要立足于防,建立亊前内控机制,强化过程监控,突出内控重点。要立足于防,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内部控制要由亊后补救转向亊前防范,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内控机制。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中规定的,高层检查,行为控制,实物控制,风险暴露限制的审查,审批与授权,验证与核实以及不兼容岗位的适当分离等,再加上五个方面的控制重点。应该说,如果将这几个方面的工作落实到了位,内控机制建设也就有了把握。

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除了总、分行建立两级监督管理委员会乊外,各支行要分层次建立和完善内控组织体系。从目前収生的大案要案来看,对基层银行的制度建设非常重要,因为严栺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工作标准才能构成内控建设的基础,因此对各项业务的办理、各种系统的运行要实行标准化管理,以防范操作风险。银行各职能部门、岗位和人员都必须照章操作,认真执行制度,不允许逆程序运作或缺程序运作,不允许仸何人独立完成一个交易活动的全过程而不受监控和制约,部门、岗位、环节各项业务实施再监督防线,最终实现全方位的内部控制机制。

其次,要积极培育符合银行系统实际的内部控制文化

在各项业务収展中,商业银行应当树立正确的信贷文化思想,要在追求盈利性的同时,重视安全性和流动性,防止为了片面追求高速业务增长而忽视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建设的倾向。在经营中培育正确的内控文化,使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每一位金融职工思想深处,使内控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为,让他们熟悉自身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及时、努力収现问题和风险,并把风险作为一种信贷文化,做好风险管理。在培育内控文化的同时,要特别注重部分金融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预防职务犯罪。

第三,建立银行内控评价、监督、审计体系

内控评价作为现代商业银行内控机制重要的一个方面,能达到正确、及时检查内控管理的效能的目的。支行不能因为管理链的加长而忽内控机制的评价与监督,要重视贷款风险集中度及关联企业授信的监测和风险提示,做好企业评级授信工作;要建立和完善银行系统的稽核审计体系,建立专项检查、内控检查、财务会计检查等监督检查制度,加大专业监督检查力度;要积极推动相对独立的内部稽核体系建设,提高稽核审计的独立性、频率和质量,注意使用外部审计力量和市场中介,保证审计数据的正确;迚一步収挥业务部门的专业检查作用,制定专业检查制度,加大专业检查力度。

第四、完善预警预报机制,防患于未然。

要重视早期预警,认真执行重大违约情况登记报告和风险提示制度,对有问题的贷款和企业迚行及时跟踪、报告;要建立和完善大企业金融风险监测、预警、预报和反馈机制,围绕经营行为、业务管理、风险防范、资产安全建立定期业务分析、信贷资金质量评价、资金运用风险监测制度,以解决银企间、银行间信息不对称不完整问题。同时还要围绕实物盘点、账证、账表核对等环节建立预警预报系统,及时収现和纠正带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真正収挥各自的监督职能,确实做到权力有限、责仸有度、风险有数、内控有效。

五、展望

商业银行应建立并保持系统、透明、文件化的内部控制体系,定期或当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经营环境収生重大变化时,对内部控制体系迚行评审和改迚。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当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确保在合理的市场风险水平下安全、稳健经营。商业银行加强内控建设与防范市场风险也是紧密联系的,加强内控建设是根本,这一点做好了,将对防范市场风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执行,检查,测试和评价,来探索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拓展业务领域,占领市场仹额,而不是一味“等,靠”。应该化被动局面为主动出击,赢得竞争的根本优势。

第三篇:加强商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

内 容 提 要

多年来商业银行发展实践证明,仅仅依靠政府监管部门的保护和约束以获得生存空间,并不能保证商业银行健康的发展。市场经济规律变幻莫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只有靠自身的稳健经营和快速发展来应对挑战。如何稳健而快速发展,这就要加强风险内控机制来确保商业银行健康的发展。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信用风险、决策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风险,从根本上讲都是由于内控管理缺乏而造成的。必须采取针对措施予以解决。目前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建设还有许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商业银行只有通过不断的加强自身的风险内控体系,才能更加有效完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风险内控体系是系统全面金融防范的有效手段,需要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加强。

写作提纲

一、目前形式下加强商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势在必行。

二、突出写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表现出的四个方面:

(1)信用风险(2)决策风险(3)操作风险(4)道德风险

三、商业银行内控建设方面制约因素有;一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运行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二内控系统建立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人为的因素;三内控系统建立和执行与经济相矛盾的因素。

四、着重从八个方面写如何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1、2、3、4、5、6、7、8、要从预防入手,以预防为主。重视制度的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

加强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组织制度创新,增强组织控制力度。完善信贷决策体系和信贷资产管理责任制。完善资金调控体系。加强内部稽核监督体系。

加大技术手段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加强内控意识在员工中的培养。

加强商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

多年来银行业的实践证明,仅仅依靠政府监管部门的保护和约束以获得生存空间和竞争地位,并不能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正视日益增长的风险,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除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外,商业银行自身更应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和改善内部建设,已成为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金融机构为防范风险,完成各项既定工作目标,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相互制约和内部稽核等方法、措施程序的总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和制约的控制系统,是一种全面控制内部金融风险的机制。

目前我国金融风险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一信用风险,虽然经过不良资产剥离,但金融机构的不定资产仍然较高,也成为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首患;二决策风险,由于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各责任追究制度而造成的决策失误,进而造成了经营中的风险和损失;三是操作风险,近几年来银行会计、储蓄、出纳等业务岗位由于客观操作失误而引发的风险对银行的经营造成了很大不利影响和损失;四是道德风险,目前由于内部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而引发的案件呈现出了高发势头。上述几方面的风险,从根本上讲,都是由于内控管理缺陷而造成的,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制约因素有:一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运行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包括内控建设在体制改革并未到位,约束机制不健全,传统的经营意识和行为方式,还有较大的惯性,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冒险违规经营视风险为羁绊的想法和做法依然存在;二内控系统建立和执行都需要成本,所以在宏观考虑其适当的度,要兼顾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当内控建设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个要求时,容易被以强调业务发展为名使一些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三部分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的从业人员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知识结构陈旧,对内部控制建设 2 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完善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要从培育内控制度入手,强调建立事前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突出重点;逐步实现补救型控制向预防型控制的转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一、立足于预防,内部控制要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转变,突出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百密难免一疏”,商业银行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充满着风险损失,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影响经营效益。严重的经营风险会导致商业银行的破产倒闭。由于商业银行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枢纽地位。一旦出现风险,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影响力极大。因此,要在各级人员当中牢固树立防患于未然的内部控制意识,“抓内控、防风险、保安全”,不仅要在领导中而且要在全体职工中经常灌输,当发现端倪时就要敲警钟,使所有人员始终绷紧风险这根弦。同时要把内部控制的建设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加强对基层的检查和考核。防止出现上、下级行对内控重视程度不对称,下级行执行上级行要求敷衍、走形式的现象。

二、重视制度的设计和制度体系的建设。内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设计、执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制度设计作为这个循环系统中的起点和基础,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使内部控制落实在各项业务制度之中,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商业银行应对内控制度进行充分研究,建立起全面内控制度体系。一个完整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体系框架至少应该涵盖以下系统:授权管理系统、人事监察系统、安全保卫系统、财务核算系统、授信管理系统、清算风险系统、中间业务系统、柜员操作系统、计算机风险系统等。同时对内控制度的制定、评价、修改都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要规范程序,明确权限,以增强制度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在制度的制定上,应坚持三项原则:一是体系牵制原则。在设计诸如授信“三位一体”运行机制,业务与经营与前台服务,后台支撑的协作机制等,以避免控制环节的漏洞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磨擦;二是程序牵制原则。对业务流程不同的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通过业务流程的合理设计达到岗位牵制目的,杜绝任何人独揽业务全过程的现象,否则必然导致管理失控;三是责任牵制原则,内控制度不仅要规定职能部门和个人处理业务的权限。还要明确规定承担的相应责任。基层行在建立自己的内控制度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统一性和可操作 3 性,即要与上级行制度建设协调一致,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实现岗位、工序时间的制约。我认为可行的办法是,在对上级行制定的制度进行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形成符合自身需要的、操作性强的内控制度体系。

三、加强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组织制度创新,增强组织控制力度。商业银行应建立起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监督层、保障层的组织机构。通过良好的治理机制建立,从运行体制上保障内部控制的健康实施,要制定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健全法人授权体系,各级经营机构应在各自职责和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建立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机制和处罚机制,强化基层行应该按照扁平化管理的要求,通过民主决策,合理设置内部机构,调整内部机构职责范围等手段,充分发挥前、中、后台的协调配合和互相制约作用。

四、完善信贷决策体系和信贷资产管理责任制。要健全信贷决策体系。纵向应由省行、二级分行和支行三级资产组成,横向由本行信贷决策委员会、贷款审查部门、贷款经营部门和贷款稽核部门组成。精心构筑“三道防线”、“制度防线”,推行纵横制约的审贷分离制度和三查分离制度;经常向主管部门和企业宣传信贷决策、原则。宣传信贷支持的重点与控制对象。以增强信贷工作的透明度,减少行政性干预,“法律防线”严格依法放贷,对担保方的担保资格及偿还能力进行认真审查,防止无效担保和虚假担保,通过法律武器保护信贷资产的安全。打击那些企图以破产或转移资产为目的的企业健全信贷资产管理责任制,推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贷款投向,加强系统调整,重点抓存贷款比例管理,拆入短期资金比例核算,三项不良贷款占比等五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中要坚持责任到人,明确严惩发生风险损失的条款,并坚决贯彻落实。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需要将风险转移减少自身经营风险。风险转移是指商业银行采取各种方式,将经营风险转移出去,避免自己承担风险损失。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尤其是贷款而言,风险转移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将贷款的风险转移给客户;二是将贷款风险转移给担保人;三是将贷款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将贷款风险转移给客户是指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采取一定的方式,将贷款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由借款人来承担,从而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将贷款风险转移给客户的主要方式是采取抵押 4 贷款。银行采取抵押贷款方式发放贷款时,客户必须提供一些特定资财作为抵押品。当客户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按期如数归还贷款时,银行可以从客户提供的抵押品中得到可靠的保障。二将贷款风险转移给担保人是指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采取贷款担保的方式,将贷款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转移出去。由贷款的担保人来承担,从而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商业银行采取担保方式发放贷款时,借款人必须提供信誉较高、经济实力雄厚、具有承担能力的经济担保人。当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按期如数归还贷款时,商业银行可以要求负有连带责任的担保人代为归还。这样,银行的贷款风险就转移给了贷款担保人,达到风险转移的目的。商业银行还可以将贷款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采取向保险公司投保的方式,将贷款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转移出去。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从而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

五、完善资金调控体系。一是改革资金的管理办法。建立压力、动力并存的运营机制。在统一对外资金融通、集中清算的前提下,各分支机构按照“实贷实存,自匡头寸,自主经营”的原则,在统一划分资金范围内“分灶吃饭”,使集约经营打破资金供给上的大锅饭结合起来;二是实行内部资金计价,有偿调拨;三是建立合理的规模分配和比例核定机制。把规模和比例的核定同经济效益、存款、汇差清缴紧密结合起来,走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使资金规模向效益好的地域、行业、企业项目、产品倾斜。四是在资金运用上有意识地加大发展中间业务,代收付业务、住房信贷业务的力度,以提高防范资产风险能力。

六、加强内部稽核监督体系。内部稽核监督体系建立应能及时发现和揭露风险内控过程中的问题和弊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受到政治、经济、技术、自然、文化、人为等风险因素的影响。政局变动、政府行为、特别是有关法令的制定和实施:贸易、税收、财政等到政策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经营方式,并且具体影响商业负债数额及结构。商业银行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否全面、及时发现、揭露、纠正偏差,使风险管理更符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稽核监督,揭发问题堵塞漏洞,总结经验,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稽核监督,不仅要揭发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堵塞漏洞,减少风险损失,提高经济效益。例如锦州市中行联行员胡某在 5 2002年到2003年1月期间,利用职务之便采用自制进帐单,偷盖印章,空提票据交换等手法,先后十几次将1440.3万元资金转出提现,用于个人炒股的挥霍,后经过全面稽核检查出来,及时追回剩余款。为此,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稽核监督就是抓住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弊端,进行深入剖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指出危害性能,吸取经验教训,严格法律和内部规章制度执行,提高决策水平,做到防患于未然,强化商业银行自我约束的能力。稽核监督的还在于向商业银行的决策机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好做法和经验,要认真总结,提出建议加以推广。对发现的问题,既要查明原因,分清是非责任,为决策部门提出建设性的处理意见,以指导商业银行下一步的风险管理工作。除此之外,稽核部分组织体系上应当具有独立性,在处理与被稽核对象的关系上,具有超脱性。在稽核对查处工作具有权威性。应当有通畅的渠道,让其真实反映问题,起到监督制约作用,同时应当扩大内部稽核监督工作的范围、内容和权限,不仅对业务部门监督,也应对其它部门进行稽核监察,围绕怎样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问题开展绩效稽核,稽核监察的内容要由单一的合规性稽核监督,扩大为合规性的稽核、风险稽核、经济效益稽核、人事稽核、制度稽核并重。

七、加大技术手段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技术手段是一种量化、科学的模型和公式,它能充分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对风险识别、判断的失误,正确和充分地运用技术手段,对诸如财会风险的预警和快速反映能够起到好的作用。例如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最近新上的RBS9000系统,用于全省的二级分行及各县支行和分理处的电子稽核,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稽核各个行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大大提高稽核的正确性、快速性。对于人事监察、安全保卫等管理性风险的识别判断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国际上的大银行创造了很多先进的风险预警技术手段,我们应当取众家之长,创造符合我们特点的模式,主动地加以运用,使之成为一种在我们的内部控制建设中标准明确的内部控制手段,尽量减少人为控制的不统一性。

最后,还需要培育支持商业银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所要求内控制度的思想文化环境,这需要把它作为一项文化工程来做,这一工程至少包括三个层次:(1)员工品质的培养。文化以人为本,银行员工是商业银行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的因素。商业银行 6 内控制度是否有效运作,首先取决于人。为此,要从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良品质和传统出发,塑造员工优秀品质;(2)商业银行的价值观与自律意识。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群体,其价值观是这一群体的共同信念,它可以调节整体和个人的目标与方向及由此产生的行为方式,进而对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运作产生深远影响。为此,一要塑造适应现代化金融企业管理的科学理念;二要造就一批职业金融专家;三要培养商业银行员工的责任感;四要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规范。(3)商业银行的企业组织性,商业银行员工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人,其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准则要受社会的评判。如果一个社会道德规范是非正义的、误导的,那么处于这个社会的企业和个人或多或少地会受到污染,会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构成威胁。这一问题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也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商业银行必须重视这方面问题。重塑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加强商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势在必行。随着商业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大量开发,并且更新速度尤为惊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提高,更好的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进行内控管理。

参考文献

1、参考资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运作全书>> 主编:王启人、刘廷焕、何林祥、苏文川;

2、参考资料:<<国际金融>>第2004年1期、4期、8期。

第四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控机制探讨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假账的识别方法与治理对策 2 论作业成本法在民营企业的运用¬——以xx制冷有限公司为例 3 反倾销会计的相关问题研究 浅论温州市佳利达鞋业有限公司存货管理 5 会计诚信缺失的分析与对策 6 企业所得税收筹划实证研究 金融危机视角下中兴环保企业融资方案研究 8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9 政府绩效审计的国际比较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控制对策研究 11 某公司负债经营与风险控制 12 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5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探析 16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关于如何控制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的研究 18 环境会计问题探讨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适用性研究 20 制造企业作业成本法及其应用研究 财务报告改进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22 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研究对象 23 浅谈现代企业目标 英国绩效审计特征、路径与借鉴分析 25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 26 关于企业自创商誉的会计问题研究 27 环境绩效审计问题研究 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29 某汽配公司产品成本控制的研究 30 对我国增值税转型问题的思考 31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策略浅探

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合并范围变动进行盈余管理的思考 33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浙江民营企业为例 34 如何防范审计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杜邦分析体系在美的集团盈利能力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某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分析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ERP系统在某公司工作中应用研究

家庭理财规划方案设计——以成熟型家庭为例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控制及对策研究——以某银行分行为例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中的会计支持及对策——基于中美轮胎特保案的分析 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分析 贵州茅台财务分析

对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弱化问题的分析探讨 企业问题剖析

基于消费者心理的某超市促销策略研究 土地增值税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以xx麻纺织有限公司为例 某纸业公司流动资产管理的研究 某印染公司成本控制研究 某集团税务风险防范与控制

企业多元化经营对绩效的影响分析——以某公司为例 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问题

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基于价值管理的案例分析 国美电器资本结构优化的探讨

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某公司为例 某公司负债经营与风险控制研究 企业亏损内因及治理对策

现金流量表在四川长虹中的分析与应用 xx物流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公允价值理论的国际进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思考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成因及控制对策

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以某物流为例 盛世环宇集团财务分析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供应链的成本管理问题研究——以xx为例 企业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目标——以某公司为例

企业横向并购的绩效分析--以燕京啤酒收购月山啤酒为例 如何避免审计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中国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某公司存货的优化管理研究 中小企业现状问题研究

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探讨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探讨

某客车公司债务资金筹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1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82 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研究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4 中外资银行竞争优势比较分析 85 企业集团增值税纳税筹划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87 新准则下计提减值准备的研究 88 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探讨 89 我国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90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控制 91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以宝钢为例

关于中小企业的成长性、风险投资及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 93 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探究

集团化异地经营的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 95 上市公司财务粉饰的方式及防范措施 96 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探讨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对比与应用研究 98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分析 99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由“法国兴业银行”事件说起 101 某钢铁集团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2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商业银行隐性竞争力分析——以华夏银行为例 104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105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06 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 107 基于营运资金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108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某纺织品进出口公司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110 高新企业无形资产会计的探讨

作业成本法在民营企业中的应用——以某机械加工厂为例 112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某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研究 113 某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114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研究

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对成本管理的影响——战略成本管理的简单运用 116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合并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 118 反倾销视角下环境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119 某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质量成本计量与控制的实证分析---以xx电源有限公司为例 121 准则变迁的社会成本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价值影响分析 123 某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价值链会计下低成本发展战略的成本管理 125 某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优化研究 126 我国商业银行中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 127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128 增值税纳税筹划及风险原因分析 129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以某饲料公司为例 131 某纺织公司绩效评价方法的对比研究

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评价体系中的运用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损益的影响——以某航空公司为例 134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 135 家族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 136 Rinker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资产构成及风险分析——以农行某支行为例 138 世纪联华连锁超市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139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规避措施 140 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成因及税收对策 141 股票回购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 142 某酒业公司筹资活动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论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以xx电器有限公司为例 145 某车灯公司股权融资问题研究 146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47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48 杜邦分析法在某公司的应用研究 149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比较

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151 某公司实物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

152 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方案影响因素分析 153 云南绿大地会计舞弊案分析 154 某公司股权融资问题研究 155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

156 我国企业并购融资与支付方式研究 157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

158 基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应用研究 159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60 某公司尾货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161 金融危机下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162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研究

163 某科贸公司资本成本分析及评价研究 164 集体决策与恶性增资行为

165 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的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66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与应用的研究 167 项目投资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168 企业并购估价过程中现金流量法的应用研究 169 某公司财务分析与评价研究 170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171 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对中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172 某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173 某大学贷款的风险及成因分析

174 我国优秀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及启示

175 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分析——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176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77 应收账款风险控制方法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78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风险评估与防范 179 某服饰公司质量成本核算分析 180 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益分配实证分析 181 某电气公司质量成本管理的研究

182 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xx公司为例 183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研究 184 某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185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存货管理

186 [毕业设计]asp.net+sql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开发(论文+程序)187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方式探究 188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89 某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190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以万科集团为例 191 关于开征遗产赠与税的探讨

192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低成本战略浅析——以格兰仕集团为例

193 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为例 19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95 论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196 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

197 杜邦分析体系在某集团中的应用设计 198 我国家族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199 关于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研究

200 某房地产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研究

第五篇: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内控制度完善措施

概要: 面对扩大金融开放的挑战,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是一个既紧

迫又现实的课题。本文将对国有商业银行完善内控管理的必要性及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的内控是指为防范、发现、纠正决策及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对决策、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管制而采取的制约、监督、评价、反馈措施。当前,对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进行完善和强化显得十分紧迫,十分必要。

(一)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际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处于金融危机高发期。如何健全金融安全保障体系,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已成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急需研究的课题。

金融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四个层次。其中,自我约束是银行内在的、对保障金融安全起决定作用的层次,而自我约束能力又取决于及时、有效的内控管理。因此,完善和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是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

(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是防范当前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目前,我国金融风险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虽然经过两次不良资产剥离,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仍然较高,这已成为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首患。应该说,不良资产剥离后,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各级行长对控制不良贷款要求不可谓不严,决心不可谓不大,但为什么成效不够明显呢?有市场判断不准、决策水平不高等原因,但关键还在于缺乏严格、有效的内控管理,审贷分离不够严格,风险责任不明晰,责任追究不认真等。二是操作风险。近几年,银行会计、储蓄、出纳、信用证、承兑贴现等业务岗位的案件又呈现出高发势头,主要也是由于这些业务的操作环节内控管理不到位,要么是操作过程的内部制约不力,要么是执行制度不力。三是道德风险。目前我国银行由于管理仍带明显的行政色彩,靠“人治”的成份多,“法治”的成份少,内部控制严重不足,致使道德风险日益突出。上述三方面的风险,从根本上讲,都是内控管理缺陷造成,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对策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要从培育内控制度入手,建立事前内控机制,强化过程监控,突出内控重点,逐步实现补救性控制向预防性控制的转变,切实防范风险,稳健经营。

(一)立足于防,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内部控制要由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防范转变,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内控机制。要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认真清理,由法规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充分研究,待讨论通过后,统一在全行发布,使预防性控制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同时,要规范“立法程序”,明确“立法”权限,对内控制度的评价、修改和制定都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以增强“立法”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在建立内控机制上,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体制牵制原则。体制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当前,要从体制上着手,重新设计信贷经营与审批、监管三分离的运行机制,业务经营与前台服务、后台支撑的协作机制等,以避免各职能部门之间出现不必要的磨擦和控制环节中的漏洞。二是程序牵制的原则。对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通过业务流程设计使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达到岗位牵制的目的。要坚决杜绝任何个人独揽业务的全过程,否则必然导致管理失控。三是责任牵制原则。内部控制不仅要规定职能部门和个人处理业务的权限,还要明确规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二)强化过程监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一是加强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指导监督力度。人民银行要尽快修订《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指导原则》等文件,并制定内控建设时间表,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内控步伐。把内部控制状况作为央行监管的重点,加大对内控问题较多的分支机构现场检查频率,增加现场检查的深度和力度。二是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尽快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加快上市步伐,在法人一级构建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权力制衡的有效结构,抑制“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三)突出重点,集中抓好三个方面的控制。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涉及方方面面,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控制:

1、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按照业务流程、内控制度的要求,设计商业银行组织体系,建立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监督层、保障层的组织结构。制定明确、成文的决策程序;各级经营管理机构应在各自职责和权限范围内办理业务、行使职权;建立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机制和处罚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强化稽核部门在组织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工作直接对总行行长负责,促进内部稽核从合规性稽核向风险性稽核转变,从单一的事后稽核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稽核转变。

2、信贷资产风险的控制。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监控的重点,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信贷经营、审批和监管三分离的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责任,推行信贷第一责任人、经营主责任人、审批主责任人制度,定期认真地进行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确保新增贷款质量。建立以风险评估和控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系统,加强信贷风险预警、借款企业经营风险预警,并及时向经营部门反馈。

3、会计系统控制。一是运用科技手段,强化会计监督。如建行湖北省分行正在投入使用的会计柜面综合系统,从程序上对各会计业务环节的风险进行了控制,基层网点业务交易数据均可集中到省分行,会计核算上移至省分行,基本上杜绝了“三假”现象。二是进一步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对基层网点会计主管实行委派制和定期岗位轮换制,有利于会计人员抵制网点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不正当干预;三是建立柜员、综合员、会计主管三线监控体系。柜员只负责交易,综合员负责复核和授权范围内大额交易审批,会计主管负责对综合柜员的监督、柜员空白凭证领用检查。四是加强重要单证、现金及重要物品的管理

下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定位及完善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定位及完善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进和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改进和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分类: 论文交流 2006-06-28 11:20 一、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的意义 内控机制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自律行为,是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

    完善内控机制_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完善内控机制 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摘要:如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摆在财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基本课题,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进行日常财务管理、强化财务重大事项的监控、......

    完善内控机制建设(酒泉 李明)

    加强和完善内控机制建设 着力构建国税系统大预防格局 酒泉市国家税务局纪检组长 李 明 税务机关部门内控机制,是指由各级税务机关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以......

    商业银行内控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长期存在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商业银行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于内部控制有现实的需求,所以西方很早就开始对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

    加强廉政风险防范 完善内控机制建设

    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完善内控机制建设 甘肃省平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近年来,平凉市工商局把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积极探索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完善内......

    完善企业内控机制加强企业财务监管5则范文

    完善企业内控机制加强企业财务监管 王怀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进......

    完善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内控机制建设分析

    谈谈完善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内控机制建设分析 苍城农村信用社:劳健德 反洗钱内部控制机制的核心在于防范各种洗钱风险,提高识别和防范洗钱犯罪的能力,是金融机构强化反洗钱职能管......

    商业银行内控论文

    健全银行会计内控制度浅议 摘要:本文介绍了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国外银行内控制度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了健全银行业内控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银行会计 内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