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内控文化
【摘要】现代社会,在银行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内控文化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银行内部控制的思想灵魂,也是实施现代提倡的软约束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银行内控文化概述,其次分析了内控文化在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创建建商业银行内控文化的总体思路。
【关键字】银行内控文化 作用 思路
(一)银行内控文化概述
所谓内控文化是指内控实施群体在长期内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共同认可、遵循带有价值取向、道德作风、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及其具体化的物质实体等因素的总和,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内控文化是银行员工在较长时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银行制度安排的认同,是员工的价值观念、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的具体表现。内控文化是金融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所支配的是银行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趋同,内部控制才更有实效;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内控文化作为内控管理发挥作用的根基,其培养与塑造也能够弥补具有刚性特征的各种规章制度的不足,以软约束来调节员工的行为。
(二)内控文化在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重要作用。
首先,内控文化是商业银行产生健全的治理结构的土壤。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确定银行内部的利益主体及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组合等问题。对这一系列问题只有依托银行员工对同一理念的认同后,才能在将实现企业的目标变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即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实现,才能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其次,内控文化是商业银行治理结构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缺失内控文化就会使银行员工失去了共同的理念与追求,对各种制度表现出了冷漠、应付甚至排斥、抵触,导致完好的制度得不到贯彻和落实,使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其三,内控文化是对治理结构自觉的补充和完善。各项制度都有失效的时候,而当制度失效时,企业经营靠的就是内控文化的“觉悟”作用。构建内控文化,在企业中形成共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可以使员工视企业为自己的家,愿意为其出全力。
其四,内控文化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创新与完善的源泉。只有在优秀的内控文化指引下,商业银行员工才能产生依赖、合作、诚信,才能使条条框框的制度变成扎根于员工心目中的内在要求,才能创造出生机勃勃富于创新的良好氛围,才能催生出新的、更适合于现实经济的治理结构。
(三)、创建商业银行内控文化的总体思路。
(1)、加强对内控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基层机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至关重要。当管理者确信内部控制是重要的,银行中的其他成员就会随之认识到这一点并自觉遵守它。反之,当银行中的员工认为管理者不重视内部控制时,他们自然就不会自觉遵守它。在内控机构职能上增加内控文化建设的职能,主管主抓内控文化建设。各级行和各部门的一把手要作为本单位或本部门内控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积极推动内控文化建设。(2)、统一认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着重强调的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管理者必须按人性的规律对人进行管理,将银行的经营思想、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等整合到员工的思想和工作中去。商业银行各级内控管理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不断研究和部署内控文化建设工作,将内控文化与业务发展“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时要结果”,使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得以充分释放,使内控文化建设成为业务发展的推动力,创造一个以共同价值和共同行为模式为基础的企业文化。(3)、整体联动,构建良好的团队精神。随着金融国际化和公司治理结构进程的加快,构建良好的内控文化,提升银行的档次和品位已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焦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逻辑起点应当是“修已安人”,“修已”就是自我管理。理念决定思维方式,思维决定行为方式,因此,首先是商业银行要明确内控管理职能部门的分工和责任,构筑纵横交错的内控防线,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相互制约和信息共享,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创建“内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大环境;其次是要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同业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梳理和修订,去掉过时的,合并相近的,补充不完善的,使各项规章制度更具先进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创建内控管理权威性和协调性相统一的环境,形成既有个性特色又有团队精神的内控文化。
(4)、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确保内控文化建设顺利进行。加强对现有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的研究和分析.对其中的漏洞或不足。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对设计不科学、不规范、不便操作或过时的规章制度,及时组织或督导限期修改或整合,以保证各项制度的实用性;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同时,建立健全问题整改保障机制,加大后续跟踪检查力度,促进问题整改到位,有效解决屡查屡犯的问题。在全体员工中加强制度执行力教育,提升执行力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精细化执行理念。
(5)、完善内部控制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提供畅通的意见建议上传和反馈渠道,让员工有地方提出工作中发现的风险问题,对提出问题要有反馈结果;建立灵敏的内部控制信息收集、加工和反馈系统,加强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让各级机构和每位员工及时了解和掌握上级行及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和内部控制新动向:加大信息交流传递力度,加强系统内经验交流.丰富内部控制文化传播载体最大程度地提高内控效率和效果;将先进内部控制文化理念的传播和普及延伸至各级部门、各级机构,大力发挥内部控制文化对全行业务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参考文献】
【1】冯万杰,张鲁生,商业银行内控文化建设初探[J],发展探究,2006.08 【2】张楠,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文化建设的思考[J],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11)【3】赵邦洪,张茂林,卢正武,商业银行内控文化建设之浅见
【4】肖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探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04)
第二篇:商业银行内控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长期存在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商业银行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于内部控制有现实的需求,所以西方很早就开始对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如今看来,西方的内部控制研究已高达70岁高龄。相比于中国,较低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持续了很久,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是依靠从业人员的素质来实现有限的内部控制。由于国情原因加之时间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起步较晚。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internal control is a long-standing research topic.Western Commercial Bank has a long history in its long development process due to the realistic needs of internal control,so the West has long been the study of internal bank controls,internal control study in the modern sense has been more than 70 years ago the contrast,after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 long time,due to the low degree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small,more rely on the quality of employees to achieve limited internal controls.In short,China's commercial banks internal control of a late start.随着金融市场化的不断加深、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以及银行变革上市的成功,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危险的外部市场环境和不断增大的内部压力。切实转变内部控制理念、提升内部控制技术手段、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解决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维护银行资产安全、最终实现银行经营目标,是每家商业银行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建立科学的内部制衡机制,转变组织架构,股权结构多元化,加强公司治理,鼓励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扩大盈利点,实现规模效益,有效控制成本成为了提高银行效率的根本任务。
第三,加强内部控制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基础。金融业的经营对象是金融资产,主要是贷款资产而不是实际资产。金融资产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微弱的专用性,相互转换也方便,这样的特点决定了金融业综合经营比其他的行业更能形成规模经济,但这也意味着风险也会发生连锁反应,比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同时,由于在我国,银行业是金融业产生最早、规模最大的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结构性转变,在这金融条件下,金融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对整个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巴塞尔委员会的《银行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框架》以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是在当时银行业屡屡发生经营失败的情况下推出的,吸收了 COSO报告的研究成果,发展了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六要素也吸收了 COSO报告的五要素并进一步发展,与COSO报告不同之处在于,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文件强调了监管评价和银行管理层以及风险控制的作用,在监督方面强调了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其定义的内部控制要素更加完善。巴塞尔委员会从COSO报告中一般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出发,提出了更适合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框架,这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最权威的研究。
正如叶红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问题及改进》(2014)[5]一文中表述内部控制是基础。如果缺乏良好、有效、持久的内部控制,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体系将无从建立,只能是空谈。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内部控制的实施是风险防范的主要策略。同样,钱诗曼在《“花旗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启示》(2010)[6]中提到保证商业银行正常运作的基础是完善的内控制度,增强商业银行内控有效性的前提是不断改革内控制度,增强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是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内部控制度有效运行的保障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因此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已经迫在眉睫。
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足,缺乏权威性,以至于在工作过程中常常受到被监督对象的牵制,而无法
将真实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向董事会报告,从而导致风险的不断累加。内部监督评价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知识结构更新较慢,跟不上当前快速发展的金融风险防范的业务需要,对内部控制各环节、各风险点的把控水平亟待提高。当前大部分银行监督手段仍以人查为主,缺乏对技防手段的开发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在信息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来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银行应该针对自身的经营情况,开发适合自身的信息系统,做到信息能够高效传递,同时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安全性。
内部审计的建设力度在我国加强了许多,越来约重视内部审计。要发现内部控制尚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才能实现查错纠弊的目的,对内部控制监督的最主要手段就是内部审计。
这个案件在建设银行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涉案金额如此之高,是建设银行历史上最大的风险事件。总行管理层高度重视,不仅行长亲自前往当地了解情况,还派出了多个工作组进行了相关调查,以查明此案中相关责任人,并以此为契机,在全行排查民间借贷、房地产业风险对建设银行的影响。
客观地讲,中江集团破产是一个个案,是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经营失败的典型例子。它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充斥着泡沫、民间资本盲目投资的现象,也反映了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有限、民间借贷乱象丛生的现状。这些都是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行已制定了严格的审贷分离制度,一笔贷款的发放需要经过五个独立审批人的同意,所以贷款发放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这从制度上规范了贷款的发放。在这样的放款制度下仍然发生了蹊跷的放贷,如果说这是因为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缺乏说服力,更大的可能是有人从中 旋,才做出了这样超越制度的行为。
此案发生后,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离任,两名支行行长被免职,50多名员工被处罚。建设银行认定相关责任人是在明知中江集团财务出现问题的情况下继续放款,造成了这起建设银行历史上最大的风险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篇: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文化的建设
一、商业银行内控文化的基本理念
内控文化作为一种产生于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文化现象,既是金融企业多年管理经验的积累,又是企业精神的创新与发展。银行是“在钢丝绳上跳舞”的企业,其着力点就在于内部控制与管理,因此构建良好的内控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最基础的工作和任务。
(一)内控文化的概念。企
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1]。商业银行内控文化是银行员工在较长时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银行制度安排的认同,是员工的价值观念、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的具体表现。内控文化是金融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所支配的是银行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趋同,内部控制才更有实效;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内控文化作为内控管理发挥作用的根基,其培养与塑造也能够弥补具有刚性特征的各种规章制度的不足。
(二)内控文化的四种功能。一是导向功能。意识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动。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一整套观念来决定行为规范,这种观念首先要以“内控优先”为核心,并最终决定了员工行为规范的内容。二是约束功能。银行通过内控文化的塑造,在组织群体中培养与制度等“硬因素”相协调、相对应的环境氛围,促使组织成员对行为进行自我控制。三是凝聚功能。内控文化是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表明了组织成员共同的理想、希望和要求,因而组织成员对这种群体意识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行动上就会积极参与内部控制活动。四是激励功能。通过内控文化的塑造,可使每个成员从内心深处自觉地产生奉献精神,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倡导内控文化的过程,也就是帮助员工建立行为的社会动机,从而调动积极性的过程。内控文化的四大功能是同时作用、互相影响的,最终形成内控文化的功能体系。
(三)内控文化在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重要作用。首先,内控文化是商业银行产生健全的治理结构的土壤。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确定银行内部的利益主体及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组合等问题。对这一系列问题只有依托银行员工对同一理念的认同后,才能在将实现企业的目标变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即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实现,才能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其次,内控文化是商业银行治理结构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缺失内控文化就会使银行员工失去了共同的理念与追求,对各种制度表现出了冷漠、应付甚至排斥、抵触,导致完好的制度得不到贯彻和落实,使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其三,内控文化是对治理结构自觉的补充和完善。各项制度都有失效的时候,而当制度失效时,企业经营靠的就是内控文化的“觉悟”作用。构建内控文化,在企业中形成共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可以使员工视企业为自己的家,愿意为其出全力。其四,内控文化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创新与完善的源泉。只有在优秀的内控文化指引下,商业银行员工才能产生依赖、合作、诚信,才能使条条框框的制度变成扎根于员工心目中的内在要求,才能创造出生机勃勃富于创新的良好氛围,才能催生出新的、更适合于现实经济的治理结构。
二、商业银行内控文化建设存在的缺陷
(一)缺乏对内控文化的全面理解。内部控制是通过对每项经济活动经过“授权”、“执行”、“审核”、“记录”等控制程序来实现的,各项业务控制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可见,内部控制过程就是人与人沟通的过程,任何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就必须要求员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现实中的情况是商业银行制订出了很多制度和要求,但由于存在着重业务发展、轻文化建设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将内控制度与文化、习惯、行为标准结合起来,没有很好地把文化理念转化为制度、流程、策略等实践行为,没有创造出良好的文化环境,致使员工尚未准确理解和把握银行内控文化的内涵,对内控文化理念的认同不够协调和统一。企业目标统一的过程,就会使全体员工凝聚成一个整体,就会推动企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缺乏对内控文化的整体联动。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内控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内控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而内部控制要发挥作用,需要企业内部各方面人员的支持、协调与配合。如果没有部门员工的支持与配合,内部控制制度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现实中还存在着重制度建设、轻执行检查;重集中整治、轻跟踪监督;重处罚、轻奖励等问题,银行上下之间、部门之间尚未形成内控合力,有些基层行处内控文化还处于“真空状态”。由于缺乏良好的内控文化执行
第四篇:商业银行内控论文
健全银行会计内控制度浅议
摘要:本文介绍了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国外银行内控制度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了健全银行业内控制度的对策。关键词:银行会计 内控制度 监管
银行会计是银行业从事经营活动的基础,它贯穿于防范金融风险的全过程。随着我国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银行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会计风险问题受到银行业内高度重视。要夯实银行经营活动安全运营,就必须加强银行会计系统的风险防范,尤为重要的是内控制度的完善、健全,对内控机制的完善可以借鉴国外银行成熟的内控制度。一 内控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1流程不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2相互制约、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4)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都采取总分行体制,目的是为了取得规模效益,便于管理。各分支行不具有法人资格,一旦出现业务风险都会由总行承担民事责任。但部分银行分支行之间存在着资金拆借、存贷款、证券交易等市场行为,说明了总行对其分支行缺乏有效约束,不利于内控的实施。10年底齐鲁银行卷入巨额伪造金融票证案,3人员素质、意识有缺陷。银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各种新业务、新办法、新手段不断出现,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由于银行在快速发展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有些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操作行为不规范、工作责任心不强。一些新手未经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10年底,山东齐鲁银行卷入巨额伪造金融票证案,引起了对中小银行内控的思考,事实上,早在2010年4月,由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显示,齐鲁银行的第三方存款质押业务存在借款人营业收入与贷款规模不匹配、存款质押合法性等诸多问题。但遗憾的是,这一提醒当时并没有引起当事银行和监管层的注意 4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1)忽视质量和效益,重点放在规模的扩张。看看齐鲁银行的扩张速度,截至2009年年末,齐鲁银行总资产617.35亿元,较年初增长28.06%,而各项存款余额546.55亿元,增长22.98%;各项贷款余额353.1亿元,增长25.41%。其资产规模和存贷款指标相当于1996年成立之初的20倍。2010年又是大跃进之年,全年存款增幅为100亿元,总资产达到810亿元,而2009年仅为660亿元,这不仅仅是齐鲁速度,而是所有城商行的追求。近年来商业银行基本是遵循这样一条发展道路,即资产和业务品种成倍增加,但质量和效益增长却跟不上脚步的粗放型经营。资产的规模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另一方面收益却趋于下降;负债的规模成倍增加,成本却上升更迅速。这使得负债与资产的比例失调,收益更加恶化。缺少风险评估的行为让银行的内部管理远远落后于其业务发展。(2)对贷款缺乏科学评估,对新业务新机构缺乏合理评估。授信业务的审查不够规范,贷款审查不够严密,容易出现对担保抵押不足的企业发放贷款,贷款用途审查不严格,甚至出现冒名贷款,贷后的管理也不够到位,风险意识不强,使得贷后评价工作开展不理想 二 健全内控制度的对策
1完善银行组织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银行业应注重宏观金融背景之下,如何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根据《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要求,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保证董事会是全行最高权力机构,切实发挥董事会在银行发展方向、重大业务决策和宏观管理方面的职能作用。在此基础上,改革商业银行现行的内部稽核体制,实行对总行法人负责的内部稽核制度,加强总行对稽核工作的垂直领导。
2加强岗位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实现岗位间的监督制约。一是按照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坚持现金、有价单证保管与账务记录相分离,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与使用相分离,账务收支审批与会计核算相分离,呆账准备金的确认与销核相分离,账务处理与后续稽核相分离的准则,按照会计制度、业务性质和合理负担的要求设置记账、复核、事后监督等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相互制衡。严禁会计人员一人从事两个以上重要岗位的工作和越岗越权处理业务。二是按照每一项业务至少必须有两个岗位或两人以上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的要求,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按各自的工作性质、权限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三是加强业务操作的事后检查,每项业务要求有一名业务主管或专门岗位对该项业务处理的整个流程进行综合把关和全过程的检查,确保各岗位按职责要求正确处理同一业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在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独具特色,它较早设立了专职的内控管理部门。目前,总行、一级分行及二级分行三个层次均设立了内控合规部门,承担内部控制牵头、合规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反洗钱管理和监督检查等职能。同时,在各级分行建立了内控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部署本行内控体系建设工作。
3健全银行内部责任机制,保证资产运用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一方面要解决好银行内部审批程序和分段授权问题,防止分支机构权力过大,资产风险不易控制。另一方面狠抓内部岗位责任的落实。建立会计内部控制负责制,主管会计的副行长向行长负责,应定期检查会计工作;会计主管对主管行长负责,具体组织和管理各项会计工作,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处理重要会计事项,定期抽查重要会计业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向主管行长汇报工作,但不参与具体事务;一般会计人员对会计主管负责,执行各项会计制度和操作规程,履行所承担职责;下级行对上级行负责,并接受总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4加强银行内控电子化管理,保障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银行业务的日益现代化,要求银行内控手段更加有效率、更加安全可靠。而我国银行业目前还未形成一套有效的内部电子监管系统和电子网络系统,影响了内控的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在银行电脑内部控制方面继续完善。为此,工商银行持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搭建起覆盖所有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系统硬控制能力显著提升;;实施数据治理工程,通过数据治理,提升了信息沟通效率,强化了信息质量控制措施,完善了重大信息内部报告管理机制,提高了信息披露质量。
5加强业务岗位的交叉检查,防范员工舞弊行为。交叉检查是银行实施内部控制、防范员工舞弊行为的一个基本措施,也是银行会计控制体系和业务分工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因此要正确应用交叉检查原则,实行行内岗位轮换制和员工年假制等,使银行每个人、每项业务都处于被监督、被检查范围之内。
6创建重视知识和人才的机制。首先,改革银行用人制度。在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平等、公开的竞聘上岗的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企业人才等级制度。管理者要知人善任,创造让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人才机制,让相应才能的人才处于相应的能级岗位,注意发现和使用那些具有信息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公关能力的一批人,要扬长避短,量才为用,使人才配备尽量合理化,这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优化人才配置,提高银行业风险防范水平的必备条件。其次,创造良好的吸引人才的环境。如工资待遇、奖金制度、职位聘任、岗位责任制、成果评定与奖励等整套政策和办法,千方百计吸引优秀人才从事银行工作,成为企业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和管理创新骨干。第三,加大人才投资力度。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员工再教育和再培训,促进员工知识更新,使其逐步成为新型的创新型和风险管理型人才。7,将内控评价纳入各级行长绩效考核,内控评价工作应包括过程评价、效果评价和限制评价三部分,分别对内部控制体系各要素的控制有效性、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案件风险防范情况进行评价。工商银行十分重视内评制度,在全面评价,其会从整个内控系统中抽出几百名骨干人员,组成18个组,每个组负责评价两个分行。按照89个指标、500多个评价点,对36个分行逐一进行过程评价并打分,9%的评分权重不算大,但管理层高度重视,因而内控评价工作对推动各级行加强内控管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参考文献:
[1]郑璐《.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会计内控制度的思考》,经济师,2009年第6期.[3]汪培新,张同信《.新形势下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初探》,金融纵横,2003年第12期.
第五篇:商业银行内控案例分析
3.5 A 市农村商业银行内控方面的案例分析
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最突出的特点就体现在银行业案件上,案件的发生除了一些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银行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近年来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涵盖了银行日常经营的各个领域,如存款、贷款、现金管理及金库、票据、银行卡、外部侵害等[45],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容易引发外界对银行业的信任危机,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因此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也就成了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下面就从 A 市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四个案例进行分析。这四个案例主要发生在柜台业务、信贷业务、资金业务这几个业务环节,而且均与员工的业务操作息息相关。这几个业务正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内部控制的重点业务范围,这些风险也正是全面风险控制理论要素中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监控活动、监督与纠正等环节出现漏洞所造成,因此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3.5.1 柜员卷款潜逃案例
2007 年 4 月,原 A 市农村合作信用联社某信用社主任接到其辖下某分社柜员李某报告,说一同上班的梁某突然不见了,由梁某保管的钱箱也不见了。信用社主任马上和相关人员赶到现场,经查看录像,发现梁某趁李某上厕所之际,拿着其保管的钱箱开着无牌摩托车逃走了。经清点账务,发现梁某带走的现金有人民币 30 多万元。事后经多方追踪,梁某在藏匿近1 年之后终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归案,款项由其本人及家属筹款归还。
3.5.1.1 案例分析
从该案的作案手段分析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银行员工出现思想道德风险问题。据调查了解,梁某产生偷盗库款的最重要原因是参于赌博,因赌博输了,无力偿还欠款,故产生了直接盗取银行资金的念头。
2、网点内部控制环境出现漏洞,给梁某可乘之机。因当时梁某所处的分社虽有三名员工,但其中一名员工管理农贷,经常不在网点,实际上网点内只有两名员工,因此当其中一人上厕所时,网点内就只有梁某一人,缺少了第三者的监督,给梁某以拿钱离开的机会。
3、监督环节出现漏洞,信用社对员工的管理不到位。因梁某染上赌博已有一段时间,但一同上班的同事及其领导并未查觉其这一异常行为,导致未能及时给予教育,造成其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4、对网点的现金库存管理出现漏洞。据调查了解,该网点平时的现金库存量并不大,但梁某在作案前一天向上级申领了 20 万现金,这一异常情况并未引起上级管理部门的重视,以致给梁某提供了作案的机会。
3.5.1.2 案例的教训和启示
该案例的发生,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事后原 A 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通过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了操作风险防控:
1、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该案例发生后,原 A 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马上开展了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并制定了员工家访制度,要求领导必须定期到所管辖员工家中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
2、加强网点现金库存管理。严格核定网点的现金库存量,对超限额现金必须双人放保险柜保管或及时上缴上级部门。对现金的下解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确保网点现金管理严密。
3、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网点员工的互相监督。案例发生后,银监部门对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配备明确了必须至少有 4-5 人的人员编制,而且要求至少 3 人同时在岗。原 A 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也马上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环境,包括招聘大批人才充实到一线网点,按监管部门的要求配备网点人员,明确了网点负责人的管理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等,以确保人员监督真正到位。
3.5.2 涉嫌洗钱案例
客户“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 100 万元,经营范围是项目投资咨询、企业管理、市场调查、营销策划、中介服务。2010 年 5 月 9 日至5 月 16 日期间,该客户资金交易高达 1.26 亿元,主要是“A 证券营业部”集中转入的 2 笔款项,金额合计 5200 万元。然后该客户将资金分散转出到“**综合大药房”,5 笔共计 2050 万元;转入“B 证券营业部”,5 笔共计 3000 万元;转入“**商源典当有限公司”,2 笔共计 900 万元。具体交易流水如下表[39]:
3.5.2.1 案例分析
该银行根据该客户的交易流水判断其交易符合《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以下几项:
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者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不符”.因该客户的经营范围是项目投资咨询、市场调查、企业管理、营销策划、中介服务;但其却从“A 证券营业部”集中转入 2 笔合计 5200 万元,然后将资金分散转入与其经营业务明显不符的“**综合大药房”5 笔共 2050 万元、“**商源典当有限公司”2 笔共 900 万元、“B 证券营业部” 5 笔共 3000 万元。
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短期内相同收付款人之间频繁发生资金收付,且交易金额接近大额交易标准确;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短期内频繁收取与其经营业务明显无关的汇款、或者自然人客户短期内频繁收取法人、其他组织的汇款“的规定。
A 市农村商业银行对于涉及洗钱嫌疑的客户一般都是通过系统对交易金额的抽取,特别是一些大额交易金额,然后通过人工比对、判断,最后将可疑交易情况上报人民银行反洗钱系统,并作进一步跟踪。如果银行的内控系统不能抽取、识别这些可疑数据,造成洗钱案件的发生,那么银行将会承担因未履行反洗钱责任而受到的严重处罚。
3.5.2.2 案例的借鉴经验
该案例给我们的借鉴经验就是严密的内控机制是可以及时发现和堵截风险的。如果该行没有严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没有大额交易系统对客户大额、可疑交易的识别,那么该客户的交易流水不会被抽取出来;如果银行员工对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不熟悉,那么他们不会从这些数据中判断这些是可疑交易,那么就极有可能让犯罪分子钻了空子,让银行成为洗钱分子的帮凶。由此可见,完善的风险识别系统、严密的监控机制是可以防范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