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安全第一、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张梓钟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做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这是我党首次把安全发展写入党代会报告中。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理论、推动工作创新,健全保障体系、构建长效机制,强化两个主体、落实治理责任,突出重点行业、深化整治攻坚,加快源头治本、解决深层问题,加快科技进步、提升保障能力,加强自身建设、夯实监管基础,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
“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
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安全发展观一方面着眼于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和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关注民生、富民惠民。没有安全就谈不上发展,没有安全的发展不是科学发展。
“安全发展”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重要理论,以人为本包含着对人民的生命权与生存权的关注、关爱和关心,安全生产是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中心的工作,既包含着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外延,又寓于其中,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从安全生产到安全发展,这决不仅仅是一个称谓和提法的改变,也决不是应对安全事故发生的权宜之计,它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理论、方针、政策相继出台,体制、机制和法制更加完善,目标、任务和工作更加明确,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把安全发展纳入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使安全生产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进一步确保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总书记告诫和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安
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求要加强领导,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要坚持把实现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责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指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不搞好安全生产,就没有全面履行职责。
实现安全发展,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把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安全第一,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就必须珍爱人的生命;科学发展,就必须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构建安全社会。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对于捍卫人的生命尊严、构建安全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安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
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就是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立体化事故隐患预防体系,改善安全状况,预防安全事故。在新时期,预防为主的方针又有了新的内涵,即通过建设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提高安全科技水平、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构筑坚固的安全防线。具体地说,就是促进安全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建设的互动,为预防安全事故打造良好的“习惯的力量”;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许可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等等,依靠法制的力量促进安全事故防范;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把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创新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的腐败行为;健全和完善中央、地方、企业共同投入机制,提升安全生产投入水平,增强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指适应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自觉遵循安全生产规律,正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抓住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实施综合治理,是由我国安全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面临的新形势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不同利益主体对待安全生产的态度和行为差异很大,需要因情制宜、综合防范;安全生产涉及的领域广泛,每个领域的安全生产又各具特点,需要防治手段的多样化;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从文化、法制、科技、责任、投入入手,多管齐下,综合施治;安全生产法律政策的落实,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以及全社会的参与;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既存在历史积淀的沉重包袱,又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挑战,要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就必须实施综合治理。从近年来安全监管的实践特别是今年联合执法的实践来看,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最有效手段。因此,综合治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很强的针对性,是我们党在安全生产新形势下做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安全生产方针的新发展。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安全发展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讲话,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浅尝辄止。要用报告和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把握规律,指导工作,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加深领会。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深入思考:
一是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落实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实践安全发展的理念,必须重视做好安全规划工作,这是落实安全发展的最基础环节。
二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安全第一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帅和灵魂,没有安全第一的思想,预防为主就失去了思想支撑,综合治理就失去了整治依据。预
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径。只有把安全生产的重点放在建立事故隐患预防体系上,超前防范,才能有效减少事故损失,实现安全第一。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手段和方法。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才能有效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到实处,不断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依法治安,重点治乱。为解决目前安全生产法治方面存在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首先要严格执法。其次,必须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同时必须严惩事故背后的腐败现象。
四是落实两个责任制、强化两个主体。政府是安全生产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政府行政首长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两个负责制”。两个主体、两个负责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发展经济是政绩,安全生产也是政绩。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明确支持两个责任制的落实,把安全生产纳入政府政绩、企业业绩内容,加强监督考核,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五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造成目前重点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浅层次因素,也有深层次矛盾;有历史的积淀,也有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在采取断然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同时,探寻和采取治本之策,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抓紧解决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历史性、深层次问题。
我省是一个正处在发展阶段的欠发达、欠开发地区,行业、企业间发展极不平衡,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一方面,贵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原材料和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旺盛,企业扩大规模增加生产的冲动强烈,一些地方和行业“三非”(非法建设、非法生产和非法经营)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工矿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交通运输单位超载、超限、超负荷运转现象屡禁不止;另一方面,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一些企业安全保障能力相对低下,特别是一些小煤窑、小矿山、小化工、小冶炼、小作坊的技术和装备落后,现场作业人员多、管理混乱、隐患严重,事故风险很大。研究表明:工业化进程中客观存在着生产安全事故易发现象,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从事故多发到渐趋稳定、逐步下降、根本好转的安全生产周期。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省安全生产都将表现为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与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在安全形势趋稳趋好的时候,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存在的差距和潜伏的危机,警钟长鸣,居安思危,真抓实干,切实把安全生产事业向前推进。
综上所述,实现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进一步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坚持安全发展,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安全生产的各个层面和环节,渗透到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中去。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理解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
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1.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
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六)坚持改革开放。(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2.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
第三篇: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我 对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理 解
摘要:科学发展观深刻地解释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社会建设、当代青年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
1.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创新。现代发展观始于20世纪40年代,先由一些西方政治学家们提出“工业文明”;60-70年代提出“增长极限论”,形成经济加自然的发展思想,紧接着提出“可持续发展观”;80年代,由于多学科介入发展观的研究,产生了综合发展观;90年代提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来的,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在以往发展观基础上由中国首次正式提出的。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总结我国长期发展实践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正确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发展观既是人们对发展问题总的看法,又是解决发展问题总的方法。从根本上讲,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完整的科学发展体系,提出并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怎么发展,发展什么”、“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发展的主体是什么”、“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等问题。对发展规律、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认识上有了新的飞跃。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是尊重规律的发展观。
3.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是全新的发展理念。第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的思想。在社会发展诸要素中,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提高人和完善人,一切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关于人是社会发展主体和核心思想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第二,“以人为本”赋予党的根本宗旨以鲜明的时代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强调,做一切事情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第三,“以人为本”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的执政根本理念。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4.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三个基本点,提高了科学发展的内涵。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也就是五个统筹,努力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和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人、资源、环境的协调。
5.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从我国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调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是非常鲜明重要的思想,是发展思路的亮点。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要从思想上弄清为什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准确认识当代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目前我国发展的阶段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才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特征及精神实质的再认识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观,不是消极的。科学发展观虽然是针对一些问题提出来的,但它是顺应发展的潮流、根据发展的规律提出来的,不能简单的认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降速度、刹车、整顿,它还是要强调发展。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一点?因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就说明科学发展观不是要否定发展、减缓发展,而是要更加重视发展,仍然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更加积极的一面体现在哪里呢?它不但强调发展,而且强调又好又快发展,要“好字当头,快在其中”。原来我们讲又快又好,现在讲又好又快,这不只是一个字的颠倒,我们要明确这里面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不但重视发展,而且强调又好又快的发展。发展要讲质量,讲效益,不能只讲速度。所以科学发展观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发展观。所谓实事求是包括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就是科学发展观本身是从实际出发提出来的,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结合国情、省情、县情、具体单位的情况,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模式,但也不等于各行其是。第二个含义就是科学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提出来的,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什么叫科学?最大的科学就是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观。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要全面辩证地理解,不要片面地理解。有人就提出来,全面要不要有重点?要不要有中心?我觉得,全面不等于没有重点,不等于没有中心。所以我认为,虽然要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但说到底还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我们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这是不矛盾的。我们现在之所以要重视社会、政治、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有了一定基础,不然那几个方面的建设就很难做到了。包括国防建设,现在神
五、神
六、神七不断上天,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难以做到的。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就说金融危机救市行动,中国的作用得到国际间的充分肯定,这与强大的经济实力分不开的。所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协调是不是没有差距?协调是不是都要同步?协调是不是就要一刀切?我认为不是这个意思,协调指的是有一定比例的发展。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所以一般的发展应该是非平衡的协调发展,原有的差距解决了,会产生新的差距,这样不断协调,而不是同步。同步有时候不一定协调,比如说,走路的时候我们两条腿还得一前一后,如果两条腿一起跳肯定不协调,也走不快。所以协调是有一定比例的发展。
第四,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所谓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是指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为什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呢?概括地说,发展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也就是说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我们要理解,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强调要为老百姓做好事,最本质的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要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表现在发展上,就是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真正动力和主体,我认为这是最核心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目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
(3)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
(4)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
作为当代青年,要做到自觉地去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做到:
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好本领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和接班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离不开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和本领直接决定了科学发展观能否得到很好的实践,甚至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命运。所以,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光,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多学知识,多增才干,多长见识,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一定不能在大学里虚度光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充分利用优越的学习条件,趁自己年轻精力充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技能、本领和才干,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活动
实践既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我们改革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既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化转化和体现外化以及外化推动内化和巩固内化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心得: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心得: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
胡锦涛总书记对于科学发展观最新的解释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我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就是,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
伊春市体育局党组把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做好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切实健全长效机制作为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有效做法制度化、管用经验长效化,让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在经常性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他们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在全局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强化服务理念,在促进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维护民生和稳定上积极发挥审计机关建设性作用。深入开展绩效审计,加大效益审计力度,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宏观揭示反映问题,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全力为**市经济转变方式,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服务。
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之所以我认为它将在不久的将来或长远的发展中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写进十七大、修改后的新党章,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一、积极参与经济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决策与实施。今年,**市确定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重点方向一是积极推进从传统老工业基地向创新型工业化城市转变。二是协调推进工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集群化、园区化。三是建设市域城镇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发展“低碳”产业,着力文化产业及第三产业,打造文化品牌。五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这些经济发展领域均需要审计机关全程参与,全程跟踪,确保政府决策顺利实施和国家资金使用效率,及时反映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政策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防止造成重大损失浪费,促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而从宏观上反映体制、机制、制度性的问题,在政策决策上提出建议,关注经济运行的安全,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增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力”。
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民主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不同意见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还将指导奔小康的全征程。
二、积极推进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全面开展绩效审计。建立完善绩效考核监控服务方案,力争全年动态监控,从资金到位到运用效果严格监管,促进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全面完善。把绩效考核内容纳入到审计项目计划安排和常规性的财政账务收支审计项目中,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的督促作用。要求每个审计项目的审计人员都应进行实质性绩效分析,通过增强审计项目绩效分析水平来加强宏观情况反映,提高审计成果转化效率。同时对整改意见要形成落实情况汇报,局长办公会每月集中听取一次绩效工作情况汇报,及时调度工作,明确工作重点,确保绩效分析效果,防止屡查屡犯,把增收节支落到实处。
“千秋大业,关键在人”、“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单位要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工作的发展。以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优秀、廉洁干事,为党的宗旨去坚强奋斗的干部队伍做好组织和政治保障。
三、积极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方法,构建“大财政”体系下审计格局。不断拓宽审计视野,由单一的财政局预算管理资金向全部政府性资金扩展。摸清各项政府性资金的分布状况及总量规模,特别是要将脱离财政监督之外的资金作为重点监督范围。把预算执行、行政事业、社会保障、政府投资、农业环保、经济责任等专业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与预算管理制度相匹配的财政审计大格局,进一步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尝试建立以预算管理审计为核心,以部门预算执行、转移支付、专项资金、财政收入征管审计为基础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体系。加强对税收政策执行和征收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寻找提高征管质量的措施,确保应收尽收。构建与财税体制改革相协调的财政决算审计机制,从源头上把握财政资金的总体情况,分析财政资金的分布状况和保障程度,查纠存在问题,掌握财政资金投向、转移支付规模、政府债务结构等情况,搞好绩效分析,为政府理财当好参谋,促进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提高公共资源配置使用的效能。
四、积极关注涉及民生的重点领域,努力为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涉及民生项目的审计监督。继续深化“为民审计”方针,树立“拓展审计的服务职能,构建服务型审计机关”的理念,构建服务型审计机关。加强对涉农、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政府保障性住房、文化等民生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维护民生资金安全,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向民生领域倾斜,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加大对这些项目建设的服务力度,推进其顺利实施。使审计工作与地方民生经济发展脉搏实现共振,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五、积极履行监督职能,确保市委、政府各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务顺利完成。在完成审计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相关领域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重点揭露挤占挪用、滞留截留、损失浪费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完善与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的配合协调机制,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部门预算、专项资金管理、财政转移支付、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工程领域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源头治腐工作力度,推进权力阳光运行,围绕选人用人权、项目审批权、预算拔款权、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审批权、建筑领域资质审批招投标权和司法领域裁判权进行规范和制约。积极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范工作,及时揭露、发现、查处违规问题及移送腐败案件线索,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反腐倡廉中的职能作用。
对于党务审计部门,学习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就是要把科学人才观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努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我局是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单位,年轻职工所占比例大,做好人才工作任重道远。用科学人才观指导我局的审计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局党委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部门工作职责,努力加强我局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我局的具体实际,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制度;要加强党务审计干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审计干部队伍,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第五篇:党员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理解和运用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对我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规划”,把我区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文。作为一名入党多年的老党员,我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对如何运用科学发展指导工作实践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2)全面发展观;(3)协调发展观;(4)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如何理解这一内涵?
(一)科学发展是一种理论信仰。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创业难,守业更难;发展难,科学发展更难。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解决我们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认识的深度、思想的高度,决定实践的力度。没有对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的准确把握,没有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深刻认识,没有对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根本要求的透彻领悟,就不可能有对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就不可能有忠实执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行动。
(二)科学发展是一种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保障。科学发展观阐明我们党执政的核心理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领导干部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应有的价值取向。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能够推动科学发展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改正,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
(三)科学发展是一种能力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实践创新的伟大成果,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作为科学发展的引领者、正确思路的决策者、实践行为的示范者,领导干部要真正担当起领导科学发展的责任,就必须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商品价格管理工作
自治区发改委确定物价部门学习运用科学发展观主题“稳物价、强监管、重民生、促发展”,作为商品价格的管理部门和具体执行者,我认为应该科学的运用价格政策和价格杠杆,为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不能就价格论价格。出台价格政策,一方面要考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持社会的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在兼顾国家和企业利益的同时,更要关注民生价格问题,要充分考虑老百姓,特别是低收群体的承受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依法治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增强法制意识,严格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和调整价格政策,坚决查处价格违法行为,整治乱涨价、乱收费的现象,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保证我区实践科学发展观价格工作依法开展。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抓好价格管理的重点工作。
1、电价政策方面。针对广西水电这一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较大比重的有利条件,要通过丰枯电价和峰谷电价政策,尽可能地使用水电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要认真贯彻火电企业脱硫电价的政策,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尽可能减少我区的环境污染;要认真贯彻国家的差别电价政策,把投入产业比不高低效能高污染企业通过价格杠杆予以淘汰。
2、水价政策方面。逐步提高水价和水资源费,节约用好水资源,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明确各地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不再召开价格听证会,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鼓励污水处理率高的市县将污水处理费标准提前调整到位;对自备水源的单位全面强制征收污水处理费。进一步完善农业用水的价格机制和政策,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3、糖料蔗价格政策方面。继续改革完善蔗糖价格挂钩联动、二次结算政策,调整联动系数、首付价水平、以及优良品种加价水平,促进广西蔗糖有效控制面积、集约化生产,保证制糖产业健康发展,继续保持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三赢”局面。
4、中小学教材价格政策方面。为配合政府采购教材的改革,统一了教辅作价原则,再次降低教辅价格,逐步缩小了教材与教辅价格差距。统一区内、区外教材的定价原则和水平,确保公平竞争,确保不断减轻学生负担。
5、药品价格政策方面。加强药品价格管理,减轻人民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全面清理列入广西政府定价药品目录及广西医保目录的药品价格;严格按差比价规则核定国家定价药品代表品外的其他品规价格;进一步加强对政府集中采购药品价格的管理,从严格核定集中采购药品采购零售价格。配合我区药品网上竞价采购和农村医疗体制改革,从严从低核定常用药品价格,减轻病患者负担。
(三)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三项制度”的规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能,推行公开承诺,言必行、行必果、取信于民;规范政府价格决策听证行为,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促进政府价格决策的民主化和规范化;深入调查研究,重点分析影响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价格政策,主动做好价格服务工作,着力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工作。
(四)提高干部素质,保证实践科学发展观力量。加强全体物价干部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认真学习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实践科学发展
观的有关规定,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办事能力,在价格管理工作人手紧、工作繁重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整合社会性力量,强化价格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价格管理水平。
(五)认真做好价格政策的宣传工作。价格政策是宏观调控、微观管理手段之一,对于我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工作尤为重要,它会影响各行各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必须让社会全面了解我们实践科学发展的主题:稳物价、强监管、重民生、促发展;让我们制定、调整的价格政策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群众理解;让我们的价格政策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