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

时间:2019-05-14 06:4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刻认识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刻认识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

第一篇:深刻认识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

深刻认识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7-10-29 14:00

分享

深刻认识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 ——四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科学判明发展形势、正确制定大政方针的重要前提,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深刻揭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实践遵循。

正确判断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重要经验。革命时期,我们党正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据此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实践深刻昭示,只有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准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制定正确政策,采取正确行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深刻认识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快速发展,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正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事物的运动发展是变与不变的统一。必须清醒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继续奋斗。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推动生活前进”。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要认识新矛盾、顺应新形势、展现新作为,紧紧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动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繁荣兴盛,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顺应人民新期待,更好满足人民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必将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答卷。(新华社评论员)

第二篇: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是对近40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也是对五年来我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未来我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将对我国发展全局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

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历史逻辑。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要矛盾。从我们党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来看,对社会矛盾做出正确判断共有三次:一是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二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三是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重大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见,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不以人主观意志为转移。这就需要我们对阶段性的社会主要矛盾做出及时准确、科学理性的判断,认识超前或滞后都会干扰社会发展进步,甚至会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

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现实逻辑。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发生了变化。首先,社会生产力有了历史性飞跃,我国社会生产今非昔比,在很多领域,如高铁、航天、钢铁、道路、桥梁、计算机、通信、天文观测等,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产了丰富多彩的商品,基本满足了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因此,“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已不符合实际。同时,与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加广泛,呈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特点。不仅包括物质文化“硬需要”的全部内容,还包括其衍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权利等具有主观色彩的“软需要”。原有的“硬需要”呈现升级态势,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新生的“软需要”呈现急需态势,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需求日益迫切,对实现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了相应要求。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发生了新变化,就需要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和表述,并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找准现阶段影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和需要的主要因素。十九大报告认为,影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和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既有城乡、区域、领域、行业等硬指标的不平衡,又有观念、机制、状态等软行为的不平衡。比如,同样处于改革大潮中,有的人能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有的人却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机制建设的完善程度不一样,发挥作用的效率也不一样;人的状态存在差距,有的人不用扬鞭自奋蹄,勇作改革弄潮儿,有的人却在等靠要、消极懈怠、不思进取。软行为的不平衡,是更深层的不平衡,将极大影响城乡、区域、领域、行业不平衡,拖延不平衡问题解决的进程。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发展总量还不够多、发展程度还不够高、发展动力和活力还不够足、发展保障还不够全、发展韧劲还不够强等等。不平衡和不充分相互关联,不充分是不平衡产生的客观基础,经济社会已经发展起来了,但发展又不够充分,在不科学的发展理念、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驱使下,就会产生发展不平衡、加剧发展不平衡。不平衡会反过来加剧不充分。由于发展不平衡,处于发展强势一端的社会主体会过多占用发展资源,从而加剧处于发展弱势一端的社会主体发展不充分,这就需要我们在发展中做好“如何做大蛋糕”和“如何分好蛋糕”这篇大文章,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发展、筹划发展,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深刻认识“变”与“不变”的辩证逻辑。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关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此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加以重申。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可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一时期呈现的发展阶段性特征,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背景下的新特征、新状态、新矛盾,而不是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一方面顺应“变”,促进“变”,对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安排适时进行调整变革,以“变”应“变”;另一方面,立足“不变”,坚守“不变”,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继续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夯实经济基础。

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是管全局管长远的思维逻辑。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既不是纯概念的改变,也不是短期判断,而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党和国家制定各项重大方针政策、推动各项事业开展的重要依据。是以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时间为节点,要管相当长历史时期的一个重大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不仅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工作导向,还有很强的历史适应性和时间张力。

面对新时代新矛盾新要求,我们应及时调整工作着力点,顺势而为,聚焦发力,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作者为黑河市委党校副教授)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第三篇:深刻认识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

深刻认识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科学判明发展形势、正确制定大政方针的重要前提,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深刻揭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实践遵循。

正确判断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重要经验。革命时期,我们党正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据此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实践深刻昭示,只有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准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制定正确政策,采取正确行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深刻认识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快速发展,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正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事物的运动发展是变与不变的统一。必须清醒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继续奋斗。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推动生活前进”。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要认识新矛盾、顺应新形势、展现新作为,紧紧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动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顺应人民新期待,更好满足人民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必将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答卷。

第四篇:如何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如何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些关于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的重要政治判断,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论的基础或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最重要的依据是发展。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走过了有些国家用100多年甚至更长时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经济得到高速发展,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文化影响力显著扩大,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这一判断,认识到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了巨大发展,很多产品的生产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内生产总值居于世界第二位,生活用品短缺状况已根本改变。在此基础上,人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而同时,我们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难以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里讲的“变”和“没有变”,是辩证统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的不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必经的初始阶段,而是我们落后所决定的特殊阶段,这个阶段至少上百年。今天,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很大,但人均却仍处在世界比较靠后的位置,其他不少方面也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差距。所以,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变”和“没有变”,着眼点都是强调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就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先用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用十五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报告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军队建设、国家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所作的部署,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举措。这些新思想、新方略、新目标、新部署,都是由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发展中国家等重要判断而来。因此,读懂十九大报告,必须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变”和“没有变”。

第五篇:浅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浅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的科学论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演变,正确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新论断的依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科学内涵,主要矛盾新变化的新要求,主要矛盾新变化的历史定位以及主要矛盾新变化新论断的重大意义,对于正确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这一重大判断,不仅为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而且为实施新时代“两步走”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79年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明确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之后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沿用了这个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党的十九大做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逻辑起点,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升华。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矛盾的一方面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和提高。今天的中国,不仅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而且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制造大国地位,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但发展当中依然存在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矛盾的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民生活需要也同样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硬需求”,而是更加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软需求”。如此矛盾两方面对立统一,社会主要矛盾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必然演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进一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新要求,还必须看到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中蕴含的“不变”,那就是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到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这个“不变”是解决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的前提和基础,不能因“变”而忘记了“不变”。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谋划“五大建设”,必须把发展重点放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个新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上。为此,要坚决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率的粗放式的传统发展方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下大力气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做好结构调整的“加减乘除法”,继续加强实体经济建设,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完善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最终形成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高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新的发展方式。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参考文献:

[1]张恒赫.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逻辑与理论向度[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1):10-13.[2]金民卿.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N].解放军报,2017-12-04(007).[3]张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应对策略[J].甘肃理论学刊,2018(01):15-19.

下载深刻认识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刻认识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公安执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我国公安执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及时、理性地予以研判。 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快进行,群众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权利意识、监督......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判断,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深入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 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这个判断应该怎么理解?......

    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结合当前中国的发展 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 提要: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就密不可分,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深刻认识贯彻落实大全

    深刻认识贯彻落实“五个坚持”的重要意义近日,区委张书记在调度全区城市建设工作时强调,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快推进、强调度、出精品。“五个坚持”的提出,对于......

    深刻认识党的性质

    敬爱的党组织:第一次上党课,心里有些许的激动;第一次走进党的课堂,便感受到了党的严谨的纪律性与崇高的荣誉感;第一次接受对党的知识的系统学习,便让我对党的认识更加的深刻与难......

    作文认识深刻

    让你的认识深刻起来”作文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一、以小见大法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说的其实也就是以小能见大、见微可知著。 高明的作者常常由一物......

    历史性变革与新时代的理论创新

    历史性变革与新时代的理论创新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二、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新征程:开启全面建设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