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好莱坞电影为视角论美国文化在全球的扩张
以好莱坞电影为视角论美国文化在全球的扩张
张洲
【摘要】: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其力量不可小觑。美国一贯重视运用文化力量来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这就是美国的文化战略。许多美国领导人都认为,运用文化力量来推行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是最有效的办法。美国重视文化战略的运用,是因为文化产品本身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思想意识、自由民主观念和价值取向。美国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输出不仅可以获得巨额的商业利润,而且还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巨大的政治思想影响和社会效果。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好莱坞电影在美国文化扩张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尝试用萨义德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来分析美国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文化扩张。通过对一百部较具代表性的电影进行分析,作者认为,虽然好莱坞电影各个时期发展不同,影片类型多样,但是其中蕴含的美国价值观却是一致的,好莱坞电影的文化扩张是通过自我形象与“他者”形象塑造完成的,并对全球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文化扩张 好莱坞电影 美国价值观
自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文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美国式”力量,向世界各国辐射。美国文化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强势文化”,对其它国家进行着近乎“单方面”的输出。
“美国制造”充斥全球
电影可以说是当代综合性最强的艺术,也是影响最大的文化产业之一。世界电影业的“首都”美国好莱坞目前处于世界电影产业的支配地位,是美国文化霸权的最好体现。
统计数字表明,好莱坞电影占目前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92.3%。著名影片《情人》的导演法国人让·雅克·阿诺曾悲观地说,今天的世界上已没有人能制作所谓的“民族影片”,除了美国,因为美国文化已成为全世界的文化。
除电影之外,我们还能看到更多的“美国制造”:福克斯新闻网(FOX)、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电视新闻、MTV的流行音乐、《时代》杂志封面人物、ESPN的体育直播等等。
这些繁杂的美国文化商品超越了地域时空的限制,到达五大洲的每个角落。有统计显示,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美国GDP总量的18%至25%;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公司;美国音像业的出口额已超过航天工业的出口额,是美国创造利润最多的行业之一。
美国跨国文化企业 “循循善诱”
美国获得了全球“文化霸权”,而“文化霸权”地位反过来又成为美国向全世界 施加影响的得力工具。美国文化产业利用其自身优势,以诱导的方式来迫使世界其他各国的民族文化认同它,同时排斥各民族文化对自身的认同。
这种诱导一方面是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来实现的。目前,美国的文化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在文化产品的制造方面,由于美国本土的制作成本日益升高,因此很多文化产业在实行本土创作的同时,将录像制品拷贝等工业迁至成本较低的国家。这使得美国文化产品的输出,在得到最大数量的消费大众的同时,能够更大程度地得到被输出国的接受。
美国还将别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资源拿来,对其进行“美国化”之后,再重新推广到世界各地。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部影片在新加坡首映后,在全球循环放映,总收入达3亿美元,成为迪斯尼公司生产的利润最高的影片之一。中国传奇故事被跨国公司西方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也是美国文化为了自己的需要而改造其它文化、据为己用,并创造巨额利润的过程。
美国政府文化扩张咄咄逼人
美国政府对美国文化的扩张鼎力支持。文化扩张是美国对外文化政策的基本原则。美国是最早奉行“新殖民主义”的国家,其文化输出意识比任何国家都要强烈。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元老艾伦·杜勒斯曾经说过:
“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
“通过影视节目、连环漫画和杂志广告,美国公司对墨西哥底层百姓思想的影响,毫无疑问比墨西哥政府和墨西哥教育制度的影响更为持久。”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美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文化战略,试图以“美国化”来代替全球化,用美国的文化价值观来“重塑”整个世界。
前美国商务部高级官员大卫·罗斯科普在谈到全球化促进不同文化整合的问题时说:
“对美国来说,信息时代对外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必须是在世界的信息传播中取得胜利,像英国一度支配海洋那样支配电波。”
“未来的世界文化一定要由美国文化来支配。”
“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趋向共同的电信、安全和质量标准,那么,它们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节目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他们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
如前所述,美国大众文化的全球性扩张,有企业自发行为和政府行为两个方面。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和政府的两方面推广最终会合二为一。企业的经营性活动会受到政府的支持,而政府出台的文化政策,则会被各跨国文化企业所奉行。
上述这些因素综合促成了今天美国文化在全球的地位。处于全球文化中心的美国文化自然向外扩张,而那些居于边缘地带的文化,则受制于美国的“文化霸权”,无法将自身的文化能量释放出来。
第二篇: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开题报告(英语)修改稿必备学习
美式论文、报告写作技巧
编者按:美式教育的特点即是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参与及创新运用,因此,报告便成了常见的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比如实验报告、学期报告、专题报告、研究报告及论文(含毕业论文)等。研究生presentation 及 seminar 的机会更是占很大的比重,有些甚至占学期成绩很大比例。如何完成报告、论文同时得到良好的成绩,是本文提供给有志留学的有心人参考的目的。
美国大学生由於自小已养成自动寻找答案习惯,在启发式的教育环境下,写报告、论文对他们来说比较不陌生,虽然专业知识上美国学生不见得比外籍学生强,但是表达能力由於自小培养,加上英语能力的优势,常比外籍学生在报告、论文方面有较隹的利基。反之中国学生比较缺乏报告写作的训练,因此如果在留学过程中无法适应美式教育会比较辛苦,其实论文、报告的写作要领其实不难,只要把握技巧就可水到渠成。
通常论文由篇首(Preliminaries),本文(Texts)以及参考资料(References)三部分构成;而这三大部分各自内容如下:
(一)篇首:
封面(Title)
序言(Preface)
谢词(Acknowledge)提要(Summary)
目录(Tables and Appendixes)
(二)本文:
引言(Introduction)
主体,含篇(Part)、章(Chapter)、节(Section)、以及注释(Footnotes)
(三)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References or Bibliography)附录资料(Appendix)。
进行论文或报告写作之前,先要确定想要表达的主题,主题确定后,将其具体表达,即为题目。题目可以提供研究者:
一.研究的方向
二.研究的范围
三.资料搜集的范围
四.预期研究成果
通常在确定题目之後就开始找资料从事研究,建议在找资料之前最好去问教授有哪些参考资料来源可供参考引用。构思为确定写作大纲或 Proposal 的先前步骤,大纲是论文、报告的骨干,Proposal 是研究的架构、流程及范围的说明书。如何构思大纲或Proposal为论文、报告写作前的必要准备工作。好的论文或研究报告,要基于在完整、详实的资料上,而参考资料除了和教授商借之外,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图书馆了,一般参考资料来源可分成教科书或手册、政府机构的报告、科技或商业方面的杂志,及会议性质的资料。此外现代的电脑资料库也可帮助收集资料,在国外可利用学校的电脑连线资料库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当一切准备就绪,即可开始着手写报告,一般报告还分大报告如期末、专题等报告,及小报告如 Seminar 式的报告。
就算是小报告,也至少应含
(一)TITLE PAGES :包含主题名称、作者、日期
(二)Summary: 即主要的结论
(三)Introduction:包括理论背景及内容
(四)Technical Sections:是论文的主体,为最重要的部份应再细分为 几个片断。
(五)Conclusions:即扼要的结论
(六)Appendixes:复杂公式的导引及叁考资料和电脑程式的报表可附加在 此项
美式报告的撰写通常要打字,两行式,行间若有未拼完的字要以音节来连接。写报告通常需要用到电脑,如有计算数字统计图表的需求,也常会用到程式软体如PASCAL、LOTUS,统计分析软体如SAS,也是不可或缺的,电脑绘图在今日已成为工商界及学术界的重要工具,文书处理更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Word for Window、Powerpoint、Excel便成了颇受欢迎的工具。此外在英文语法、文法上的润饰与修改,如能请老美帮忙会比较好。
论文、报告完成后有时会需要做解说(Presentation),用英文来讲演对中国人来说算是一大挑战,通常课堂讲演时间为十五分钟到三十分钟,若是论文囗试则至少一小时。投影机及麦克风的使用对讲演的效果有很大帮助,正式讲演前多预习几次,时间宜控制适中,上台时忌讳低头拿着报告照念,需留意听众的反应,切中主题,避免太多数字的导引。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 in Hollywood Movies
专
业
英 语
学习中心
学
号
年
月
姓
名
指导教师
日
Ⅰ、Literature Review
Like the hollywood coverage of the American culture,the culture over ‘the hollywood culture”exhibiton highlighted the gap between scholarly trends and popular understandings of history.But rather than make this a cause for lamentation or the occasion for propagating a correct view,we should decide to study American culture in hollywood film further more.For a century, Hollywood, ‘a district of Los Angeles, California.the principal centre of the Ameican film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irculation of American culture.It serves as the nation's preeminent instrument of cultural expression.It’s well known for its represention of modern American culture, and attract thousands of movie fans and visitors every year.Movies offer a window into American cultural and social history, it provide a host of insights into Americans' shifting ideals, fantasies, and preoccupations.America’s Culture Adaptation and adoption from one culture to the next is prevalent within any culture and country.When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this, finding its original root is key.Oftentimes a country will adapt an aspect of another culture, however it won’t be preserved and practiced identically given only a few years to be fostered in its new civilization.America culture in hollywood is a prime example.During the ameircan germination ,we were known as the melting pot of every heritage—each immigrant internally packed his or her previously known culture.Although that was over two-hundred years ago, the american culture really changed too much in relation to mixing a little of this and a little of that.Even if Americans tried to avoid dabbling in the cultures of countries abroad or even right next door, it couldn’t be possible to preserve any type of american Culture.The most significant of reasons preventing this is due to the foundation ameircan culture was settled upon, that being of a melting pot.This concept of an American culture or way of life is created only because each one of the europe ancestors arrived with their own religious practices, holiday traditions, and even recipes to european favorite dishes that make the American culture so commonly deem as it in hollywood film.Relating this on a more contemporary level beyond the original inhabitants arriving from places abroad on boats, the american culture is still as dynamic as ever.With modern technology enabling travel,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from one place to the next, hollywood films create an accessible means to share ideas, beliefs, and values between places on opposite ends of the earth.On an even broader perspective, due to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ing and developing, each country is exposed to products and practices of another.Although this concept of sharing cultural components is widespread, the american culture in hollywood films adaptation patterns are limited by that very same economic structure.Two countries that don’t share any common ground, often times that will limit the connections in which foster that exchange.That’s the reason why we should research about the american culture in hollywood films.Americans emphasize on achievements and respect heroes.They have great sense in their hearts to praise success and heroes.Personal achievements are one of those with the highest value in Americans mind.Some high achievers in their career such as entrepreneurs, scientists, artists and all kinds of super starts became modern heroes.Hollywood producted lots of movies singing a high song of heroes.The fictitious ones are Spiderman, batman,and The Hulk, and the real ones are Citizen Kane, Saving Private Ryan, Patton etc.by creating these typical hero characters, Americans consider themselves as heroes.When there comes the war,starvation,terrorism,disease and calamity,there must be one or more heroes who save the people from untold miseries.because they believe that there’s nothing they can’t do.trading partners, religion, or even fashion.On the contrary, examine the influence Europe has had on America.People should adapt their music, clothing, vocabulary, and traditions into their countries because America as a whole has constant communication with the European countries.Due to the culture roots, America culture in hollywood film began as a muti-culturally influenced place.Ⅱ、Outline Abstract in English
(一)Introduction
(二)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culture i.Definition of American culture ii.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culture
(三)Analysis of the American culture in Hollywood films i.hero films ii.love films iii.drama films iv.american spirit in Hollywood films
(四)Conclusion Ⅲ、References
1.Studies in American Culture: Dominant ideas and Images, by Kwiat, J.J.and C.T.Maary.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U.S.A., 1960.2.America in the Modern World, by Denis W.Brogan,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U.S.A., 1960.3.The American People: A Study in National Character, by Geoffrey Gorer.W.W.Norton, New York, U.S.A., 1948.4.The Americans: The Democratic Experience, by Daniel J.Boorstin.Random House, Inc., 1973.5.《美国文化概论》董小川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美国文化季刊》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编。
7.《交流》季刊杂志(中文版)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编,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8.王希《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载《美国研究》2000年第2期。9.高鉴国《试论美国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元主义》,载《世界历史》1994年第4期。10.李扬帆《被稀释的美国》,载《新周刊》2003年5月期。
11.朝西《近10年来中美关系调查中的民间认知》,载《新周刊》2003年5月期。12.袁岳《美国与中国: 谁更了解谁?》,载《新周刊》2003年5月期。
第三篇:论法律原则的意义——以法学方法论为视角
论法律原则的意义
——以法学方法论为视角
摘要:法律体系是指由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构成的规范体系,其中,法律规则占绝大多数,而法律原则的数量较少,但是并不是说法律原则就无足轻重,在某种程度上,法律原则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法律规则的意义。目前我国理论界学者多集中于法律原则的概念、性质、适用方式、原则与规则的区别等方面。然而,笔者认为,应从法律体系及法律实践的整体角度出发,来分析法律原则的意义。这样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法律原则的地位、本质;同时,也对我国立法者制定法律原则、完善法律体系和司法者更好地运用法律原则进行裁判有一定借鉴意义。
法律原则究竟是什么?这一抽象性的概念有没有实际发挥作用?或者仅仅只具有一种法
1律上的象征性意义和政治上的宣誓性意义?笔者认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下面笔者以方法论的角度,从理论意义和实践两方面来论述法律原则的意义:第一部分,先对法律原则的概念作一个简要的界定,以及其包括的内容;第二部分,将从理论层面对法律原则的意义作详尽分析,具体从将从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法律体系的联系这个角度来分析;第三部分,将从实践层面对法律原则的意义进行分析,主要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运用的角度来阐述、;第四部分,将从中国的法律现状入手,简要分析我国法律原则的制定实施情况,以及相关的完善建议。
一、什么是法律原则
对于法律原则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来揭示法律原则的本质和特征。例如,德国学者拉伦茨认为:法律原则并不是一种——一般性的案件事实可以涵摄其下的,同样——非常一般的规则。最高层次的原则根本上不区分构成要件及法效果,其毋宁只是——作为进一步具体化工作指标的——“一般法律思想”。如法治国原则、社会国原则、最终人性尊严原则„区分构成要件及法效果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构建规则的开始则是:相同案件事实在法律上应予以相同处置的命令以及各种不同方向的信赖原则„是此等2“下位原则”。由此可见,拉伦茨将法律原则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一般原则,即作为人类对于法的正义的追求的一种体现,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如自由平等人权原则;二是具体原则,即各部门法中的具体原则如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等,这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原则的范围。美国的德沃金则是从原则与规则在适用方式上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原则,即原则是以一种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来适用,并且具有价值维3度。我国著名学者张文显教授认为: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4稳定性原理和准则。
由此可见,虽然各个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法律原则,但是总体上还是有一些共同之处是被大家所认可的。即法律原则具有不确定性,它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后果;它承载了一定的价值,赋予了法官一定自由裁量权,具有普遍性,可适用的范围较广泛。
二、法律原则的理论意义
(一)从与规则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 12葛洪义:《法律原则在法律推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6期 [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48页 3[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年版,第40页 4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 年版,第60页
1.法律原则是法律规则赖以存在的基础
在法律规范中,法律规则占据了庞大的数量比例。规则是由前件、后件、归属关系组成的,而归属关系是指前后件之间的关系,它不是必然的,是人为选择的。因此,法律规则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既然这样,那么我们究竟以何标准来评判规则的正当性?在这里,原则即发挥了作用。由于原则带有价值至上性,而它又与规则一起组成法律体系,所以原则必然要为规则提供一定的价值导向,为法律规则正当与否提供依据。法律原则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性规范,同时也意味着立法者在制定法律的时候不能恣意妄为,他们要保证进入法律体系内部的任何一项规则必须经过原则的筛选,否则,法律会因为其正当性基础的缺失而不被人门所信仰,法律的权威性便会减弱,立法机关的权利来源也会受到质疑。关于法律原则的这一意义,英国著名学者麦考密克曾写道:“如果那个更为一般性的概念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合理的、有意义的概念,或者对于能指导具体事务来说是正当的、可欲的标准,那么人们就会把这一标准视为一项原则。对于所有那些与之相关但更为具体的原则来说,这一原则起到解
1释和使之正当化的作用。”此处,麦考密克赋予原则以解释、证立作用,即说明规则若被包含于某项原则之中就表明它是一个好规则。我国著名学者郑永流则把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2这一关系形象的比喻成“一月照万川,万川映一月”。
在具体的部门法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依据。比如,刑法第五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而在对每一个罪的规定中,分则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规定了相应的量刑幅度。又如,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而第54条则具体体现了该原则:“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由此可见,在规则的背后总能找到相对应的原则,原则是规则赖以存在的基础。
2.法律原则是弥补法律规则缺陷的工具
由于规则具有明确的假设和结论,其文义较为封闭,适用范围较窄,因此,若法律规则缺失时或者含义不明确时,怎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其实也是司法三段论经常遇见的难题,即作为法律规范的大前提模糊或没有时,就要用到法律解释、归纳、类推等多种方法。而此时,原则作为规则的替代物则充当了三段论的前提:由于原则是由不确定性的高度概括性的语言所组成的,其文义较为开放,适用范围较宽,因此规则缺失时则可在原则中寻找相应的内涵或者进行类推;而在规则模糊或者发生冲突进行解释时,解释应遵循合法性的根本原则,也应在原则的合理范围内进行适当的解释。所以,原则能有效地克服规则刚性的特点,使得司法三段论正常运作。
以诚实信用这一民法中的帝王原则为例,它曾在我国市场体制和法律体制均不健全的情况下发挥了很大作用。例如在李珉诉朱晋华、李绍华悬赏广告酬金纠纷上诉案中,二审法院认定,朱晋华、李绍华在报纸上刊登的“寻包启事”为悬赏广告,且言明具体的酬金数额,应认定诉讼双方为债权债务关系。在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法院
3可以依据《民法通则》第四条诚实信用原则做出判决。在这个案件中,由于没有相应的规则,因此法院直接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应当是没有质疑的。
(二)从与法律体系关系的角度来分析 1.法律原则对形成法律体系的意义
法律体系是由原则与规则构成的混合体系。若把这一体系比作一条珍珠项链的话,则珍珠无疑是构成这条项链的一个个具体要素,而原则则可以看作是这个项链中的若干锁扣。若 12 [英])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52页 郑永流:《法律方法阶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2页 3《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5年第2期 没有一个个的珍珠,则锁扣的意义永远不会彰显出来;反过来,若没有这些能松能紧、能开能合的锁扣,怎会有这么多的珍珠进入到这条项链中来?由此,原则对于形成法律体系的意义便显现出来了:原则在形成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随着它的具体化过程,一些下位概念和一般法条才建立起来,而又凭借着后者,原则的主导思想才能显现出来。通过这种“交互澄清”的程序,原则把各个规则串联起来,浑然一体,内部体系也就建立起来了。正如拉伦次所说:“只有在考虑其不同程度的具体化形式,并且使这些形式彼此有一定的关系,1如是才能由之构建出‘体系’来。”
原则不仅是法律体系形成的源泉,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法律体系性标准,是法律体系的评价基础。由于原则概括了立法机关制定法律的指导方针和总思想,体现了他们判断是非善恶的基本态度,体现着社会生活道德、公平与正义价值,因此可以以原则的内在价值来评定法律体系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原则是一国法律体系价值理念的标杆和旗帜。以我国现行法律中的一些具体原则为例,如诉讼法中的依靠群众、公开审判、以事实为根据和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民法中的善良风俗、诚实信用、公平原则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法治理念。
2.法律原则能保持法律体系的开放性和一致性
法律应当具有稳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否则会给公众造成一种不安定的状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法条的含义是僵固的。由于抽象的法律与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总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要不断赋予法条以新的涵义,保持法律体系的灵活性、开放性,以便能够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为各种纠纷提供解决办法。而由于规则只能适用于具体的情景和后果之中,因此只有原则才能为法律体系注入新的血液。“法律原则并非规范,因此也不宜直接使用;为使其得以适用,必须一再加入新的、独立的评价。仅此以可得出,由法律原则构成的法律体系具2有开放性。而再看今天适用于民法以及诉讼法的诸多原则,如诚实信用、私法自治、当事人对等原则,它们从数百年来就已经是我国法秩序的组成部分,这说明虽时过境迁,但原则是与时俱进的,因此它就能够保持法律体系的开放性。
一致性也是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指法律体系内部的各个规范之间要保持一致,不能有冲突。而法律原则对于法律一贯性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法的创制过程中,处于不同效力位阶的各项原则能够被各级立法机关可遵从,法制统一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如在税法中,为了防止曾经出现过的《个人所得税》与《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冲突,我国曾在1994年将个人收入调节税纳入到个人所得税当中,这里就用到了税法公平原则,作为促使税法内容协调统一的保障。
三、法律原则的实践意义
从法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司法三段论的最大功能就在于承认法官有自由裁量权,但同时又限制自由裁量权。而笔者认为,作为司法三段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原则在实践中将这种功能演绎得淋漓尽致。它像是一把双刃剑,与自由裁量有着天然联系。下面笔者就从这个角度来阐述法律原则的实践意义。
(一)法律原则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指导法官进行个案裁判
在司法三段论产生之初就有很大的非议。法律实证主义从捍卫司法三段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法律适用过程清楚,无须触及那些具有不确定性的价值判断如正义等问题,故足以消3除法官恣意裁判。而以弗兰克、霍姆斯为代表的法律现实主义则对司法三段论展开猛烈攻击,认为它把法官判决当成了自动售货机,过于僵化。笔者认为,在经过不同派别的争论 12[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55页
舒国滢:《法学方法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87页 3 焦宝乾:《当代法律方法论的转型》,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 后,当今的司法三段论已发展为形式与价值的统一,法律原则的运用就是最好的例证。法律原则不仅是一种形式意义上的规范,它还允许法官进行价值选择和判断,这既包括法官积极主动地运用原则去分析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包括法官接受了系统的法学教育而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原则意识。法官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依法裁判,从而在法律规则不明确的情况下实现个案争议。
(二)法律原则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 首先,在运用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这两个关键性的环节时,法官的权力行使会受到原则的限制。在这个过程中,原则构成了正确理解法律的指南,尤其当法律的含义存在着作出重复解释的可能时,原则就成为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进行取舍的主要依据。同时,原则也构成推理的权威性出发点,从而大大降低了推理结果不符合法律目的的可能性。可见,法官不能依法条进行无限制的推理和解释,他们始终要受到原则的范围限制。
其次,法官原则会限制法官的思维模式。在作出一个判决时,仅仅援引原则是不足以支持结论的,他要作出充分的论证,这点在直接适用原则进行裁判的案件中尤为重要。比如,法官要充分说明原则在法律中的内涵、为什么不适用规则而适用原则,以及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对原则与个案事实结合起来的过程进行分析、考察同类案件的处理情况等等。最后这一论证的过程及结论还要以文字的方式反映在判决书中。经过这一训练过程,法官头脑中已进行了一场“思想风暴”,形成了一种大致的思维模式,故其自由裁量权会受到这种思维模式的限制。
四、法律原则在我国的适用情况
通过以上论述,可见法律原则并非仅是一种法律基本精神的宣告,失去法律原则的司法三段论将会使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功能受损。此外,就我国目前司法裁判的实践来看,适用司法原则进行裁判的案例已占据了一部分比例,如在2007-2009年间《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刊登的117个案例中,直接或间接适用法律原则的有27个,占案例总数的23.08℅,其中疑难案件和新类型案件是法律原则适用的主要场所。而在对某基层法院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48名法官认为有直接援引过法律原则对个案进行裁判。这充分说明了法律原则的适用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有了相当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国内在法律原则的立法、司法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原则与规则并非具有一致性,甚至原则作为规则之基础的情形也不是完全绝对的,法官借口原则拒绝受理案件或任意裁判,适用原则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等等。对此,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说,一方面,我们应重视原则的作用,在立法中赋予原则一定的权重,以在目前立法经验不足的背景下加快法律制定的步伐、提高司法效率;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对适用原则的前提、方式等加以具体化,以规范法官行为,使原则充分发挥其价值和意义。
第四篇:论城市文化在城市品牌中的效应——以广州市为例
论城市文化在城市品牌中的效应
——以广州市为例
[摘 要]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特色、文化品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城市是以文化来论输赢的。在建设城市品牌的过程中,文化具有其重要作用,品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围绕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广州市的的文化与品牌相关现象为例,尝试论述城市文化在城市品牌中的效应,从而指出高度重视和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精心塑造城市形象和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性。
[关键词] 城市文化城市品牌城市建设岭南饮食文化广州文化形象
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品牌建设是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元素,是塑造这个城市形象的系统工程。它为城市发展提供软环境支持,其先进的理念和符合时代规律的特点引领了城市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使城市自身发展与时代潮流相统一,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发展观念。城市文化推动着城市创新,开创了以品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的世纪,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品牌建设应面向世界,以建设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主题,以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文化中心功能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牌建设。
广州形象
一、广州的城市文化特征
广州是一座有着2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长盛不衰。二千多年前司马迁的《史记》所列举当时全国十九个著名都会中岭南的唯一大都会,而近年的考古发现表明,广州又是秦汉时期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城市。同时,广州又是整个岭南文化圈层的核心,地处珠江三角洲,其远在秦汉时代创造的南越文化就已经奠定了广州城市文化的形态。广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刻散发着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岭南园林、岭南盆景、岭南画派、粤剧、岭南园林、骑楼、广雕、广彩、广绣,等等,这些都是广州的岭南文化典型。
广州的民俗文化也同样源远流长。如迎春花市、龙舟竞渡、粤剧、曲艺、广东音乐、粤讴、木鱼、南音、咸水歌、私伙局、沙湾飘色,等等。花市,又称除夕年宵花市,是除夕广州全民性的鲜花集市。据史书记载,广州迎春花市最早现在唐朝末期。鸦片战争后,除夕花市逐渐在广州形成,成为岭南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广州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迎春花市活动已成为广州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内容。综上所述可知,广州市给世人以如下的城市文化形象特征:
1、历史延续性。自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建筑番禺城以来,至今广州建城历史已有2200多年。两千多年来,广州城中心一直未变,只是由小到大不断扩展,这种城市历史延续不变
性在全国的城市中都是罕见的。
2、丰富的人文内涵。城市的人文环境是城市环境的主体。由历史地段、文化古迹及环境所构成的城市历史文化环境,是包含了历代人民智慧、情感、意志等诸多内涵的物化形式。它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是城市文化的根基
3、经济与文化并重的文化特征。自古以来,广州就是海内外物流集散地,商贸气息浓厚,一直到现在都是岭南的商业中心。
4.兼容并蓄。无论是历史还是今天,中西文化、南北文化不断在广州这块热土上相互影响与融化,相互冲突与整合,在岭南文化基础上,广州又吸收了楚文化、中原文化和四方文化的精华,各种优秀文化在广州交融并蓄广州因此成就了一种开放性的窗口文化、通道文化、岭南商业中心,文化上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5.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并存的多元文化。广州作为西学东渐和中国近代新文化的发祥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广州千百年来的城市精神受到震动,使得城市文化既有协调和谐、也有矛盾与冲突的方面,既有历史的沉积,又有着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撞击。这种充满矛盾的传统与现代的共存,使得广州成为多种文化汇聚的结合点。
二、广州城市品牌特征
广州最具有特色的特色城市品牌便是其“饮食文化”。“食在广州”是广州的美誉,更是广州的城市名片。中国人素有“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的传统。广州饮食传统寓艺术于饮食中,讲究色香味俱全,一款成功的粤菜往往称得上是造型讲究的工艺品,菜名也往往会寄予诗意。广州茶楼的布局也十分讲究,或亭台楼阁或园林洞天或金碧辉煌,让食客犹如置身艺术之中。
从1987年开始,每年春秋两届商品交易会期间,广州的饮食部门都会举办广州美食节、美食月等活动,粤菜这个古老的菜系,也正随着广州饮食业的兴旺而不断焕发青春。在未来的发展之中,广州的饮食文化将立足于原有基础之上进行品牌化的建设,从而建设融合了广州独特个性的饮食文化,同时通过举行世界范围的饮食文化活动,将之推及于世界范围之中。
同时,广州除了“饮食文化”这个城市品牌之外,还有着众多的深入人心的城市品牌:根据广州市的品牌资源种类与品牌消费者的类型,广州的城市品牌还有4种类型——人居型品牌、旅游型品牌、投资型品牌和产品(服务)市场品牌。
城市文化在城市品牌中的效应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
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文化是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加深而产生的,是一种比村落文化更为高级的文化形态。城市作为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特的文化现象,反映着它所处的时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伦理道德及宗教信仰等。城市在不断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地域及不同时代特色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与建筑形式,亦即产生了城市文化。就城市的发展史而言,“城市”这一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的范畴,它同时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形态。城市文化存在于城市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中,城市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
城市文化是城市社会成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具有地域性、聚集性、包容性与选择性、多元异质性、延续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这主要表现为: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塑造形象和提高品位;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形成的条件;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增
强辐射力和整合力;城市文化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等等。
二、城市品牌的内涵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的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所传递给社会大众的核心概念,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品牌的核心内涵是要传递给消费者的核心利益,是企业针对消费者的市场承诺。城市品牌就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的过程传递给社会大众的核心概念。城市品牌不仅仅是城市外在的条件和形象,而且是城市内在的品质,是城市性质、功能和文明的外在表现。能够体现城市独特个性,存在于城市受众内心的满足体验和评价。这就告诉人们,城市品牌是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城市财富。城市品牌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为城市创造形象、信誉和声望。当城市品牌化之后,城市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引起人们的意识、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成为城市的潜在消费者。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品牌具有创造财富的巨大潜能,能够持续不断地创造新价值。
城市品牌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空间,相应的也是市场空间,而市场的核心是消费,消费的本质内涵是文化,人们在消费品牌的同时,也在消费着文化;城市经营品牌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渗透的过程,城市的消费者接受了品牌,也就接纳了文化。城市品牌蕴含的文化只有与城市的消费者所属的文化相适应、相一致,才能得到消费者对文化的认同,才能引起消费者与品牌的共鸣。
三、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的内在关系
城市品牌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概念。文化是城市品牌识别固有的一面,它是城市品牌的主要动力。城市品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产品,城市品牌的精神力量是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品牌的灵魂。城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凝结在城市品牌上的城市精华,又是渗透到城市品牌经营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得以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所在,包括整个城市的历史和传统。城市品牌的重要程度和意义越来越重大。通过世界名城的成功经验,中国城市需要发掘和确立城市主题文化进而塑造城市品牌。通过城市品牌营销真正走向世界名牌城市的道路。
四、优秀的城市文化是建设城市品牌的重要保证
1、继续发展广州现有的城市文化和相关产业,如更好利用岭南建筑文化,大力发扬岭南饮食文化,积极推广岭南艺术文化,加深发展岭南花卉文化,并结合岭南历史文化推出精品旅游,等等。
2、对于广州的城市景观建设,我们应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科建设若干个文化功能区;建设现代化文化设施,加快建设文化标志性工程;加强各级图书馆建设,并扩大和充实城市博物馆建设网络,等等。
3、大力促进广州市的文化产业建设:组建数个跨地区、上档次、上规模、有影响的文化产业集团,开发多媒体信息工程;大力促进文化娱乐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业,.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6.运用信息技术,改造电子传播业,加快新闻出版印刷业和文化娱乐业的技术更新。
4、致力于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文化节庆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努力营造整洁、绿色、美丽、现代、文明、友好、祥和、活泼、有序的氛围。
5、积极塑造城市观念,勇攀高峰,形成中的科学城;创新高科技,提高核心竞争力。
可见,在构建城市品牌的过程中,城市文化是一个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全球化和世界性城市化浪潮的推进,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城市与城市之间正从经济竞争走向以文化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注重城市总体形象的树立和城市整体品牌的营造,是体现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方面。一个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给予我们人文精神力量的基础;而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给予我们人文精神的动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社会意识和人文素质,促进城市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城市品牌向更高层次发展,才能促进城市文化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面向未来的发展。高度重视和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对精心塑造城市形象和打造城市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论电影叙事的诗性结构——以《花样年华》为例
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第6期
论电影叙事的诗性结构——以《花样年华》为例
董
广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曲阜
273165
[摘要]对于诗性结构,不同的学者都有各自的看法。有些人认为诗性结构只存在于长篇巨型文学叙事,诗性结构的体现就是对叙事文本或主题的无限可阐释性。本文试从电影语言和叙事文本出发,通过解读构成电影的部分语言在电影叙事中的功用,从而得出电影叙事的诗性结构的重要体现就是影片中的电影语言具有诗性美等审美属性,并且具备一定的隐喻和叙事功能等。
[关键词] 电影
叙事
镜头 诗性
自20世纪西方文论由认识论转向语言论后,越来越多的理论家和批评家们热衷于其中,将语言上升至本体论的高度。但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语言并不是决定文学艺术作品艺术魅力高低的唯一因素。王家卫自己也认为电影里有些东西是用不着语言也能明白的。而在海德格尔看来,“科学、语言学、语言哲学中的逻辑语言、符号语言和日常闲谈之语言,都是陈腐不堪的语言,因为这两种语言都遗忘并掩盖了语言的存在历史的本质„„本真的语言是诗。”[1]崔茂新先生也曾说过“一切真正的文学作品的本体属性就是它的诗性”,[2]并通过解读《水浒传》之诗性结构,提出了“小说叙事的诗性结构”这一理论范畴。其实,任何一种艺术之所以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原因就在于其本质属性。与小说叙事的诗性结构相比,电影艺术将时间的叙事抒情、空间的造型象征完整的纳入自己的美学视野,更具复杂的诗性结构。如果小说叙事是“因文生事”,历史叙事是“以文运事”,那么电影叙事则是隐藏两者于其中背后的影像叙事。小说以文字为媒介,因受众的主体差异性而有不同的抽象世界,而电影艺术却要更多的依赖于形象化、具体化的镜头语言去表达和传递作者的意图和主旨。小说是想象的、内视的艺术,富含深层的意蕴,具有审美的无限延伸性或无限可阐释性。而电影是直观的艺术,善于建构生动的画面和营造意境美,它远不如小说叙事那样行文流畅,结构明显。正是基于以上几点,我们才说电影叙事具有更复杂的诗性结构。这种诗性结构往往借助流畅的音乐与颇具抒情色彩的慢动作,而对叙事成分尽可能地采用省略法。
《花样年华》是王家卫的第七部作品,有着十分鲜明的特色。这部影片改编自香港作家刘以鬯的中篇小说《对倒》,在借用小说的叙事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它为代表的电影艺术本身叙事的诗性结构。电影在低沉的节奏中描写了一段婚外恋爱情故事,像是一场恍惚的梦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第6期
境,展现了一种忧伤淡淡的东方情怀。用王家卫自己的话说,就是由“一本1972年发表的小说,一部2000年上映的电影,交错成一个1960年的故事。”
一、诗化的镜头语言
《花样年华》中弥漫着一种怀旧情调,王家卫对这种情调的营造烘托,对画面语言的设计游刃有余。他用他感性背后潜在着的理性镜语左右着观众的审美感觉,通过对空镜头、平移镜头、景深镜头的使用,使影片就像一个老者,将已经逝去的花样年华娓娓道来。
(一)空镜头营造诗意画面
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写景的空镜头通称风景镜头,往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写物的空镜头又称“细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空镜头的运用,不只是单纯地描写景物,而且也是影片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在《花样年华》中,袅袅上升、四处弥漫的浓浓白烟淹没了刺眼的灯光;绵绵细雨沐浴下孤独的街灯,独自散发着昏暗的光;一滴水珠将地面的积水轻轻地荡起层层涟漪;还有苏丽珍身上不断更换的美丽旗袍等这些极富诗意的画面伴随着悠长的音乐,引起了观众感情上的共鸣,使得观众深深地体会到了主人公剪不断,理还乱的纷繁愁绪。在旧道德的束缚下,他们只能对这种真实而遥远的爱情表示无奈,只能感慨匆匆流逝着的美好时光,画面间流露着主人公无言的哀愁和淡淡的忧伤。
电影中的空镜头与文学、绘画艺术中的“留白”作用大体是相似的。留白可以营造出较强的空间感,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文学中有“惜墨如金”、“无言之境”、“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说法,其实这都是艺术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样,空镜头可以让剧情的发展暂停下来,给观众留下思考和感悟的时间。但是,值得强调的是,空镜头的出现并不是让观众的情感在这片刻的时间内宣泄而出,而且是让众瞬间离开剧情,然后理性的体悟出隐藏在画面背后的、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二)移镜头平稳节奏,渲染情节
移镜头具有一种“戏剧性”价值,“因为运动自身具有某种特定含义,其目的是通过突出这种运动来表现一宗在剧情的展示过程中注定要起决定作用的物质或心理元素。”[3]在《花样年华》里,王家卫使用了大量的平移镜头。这种镜头的第一个作用是转场。在电影中我们发现,当两个场景之间变换或从黑场过度到另一个场景时,平移就会出现。并且,这种平移还伴随着张曼玉纷不断变换的旗袍,让观众感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平移过程就如时间缓缓的流逝着一样,使画面的整体节奏更加平稳。移镜头的另一个作用是渲染故事情节。影片中有两个经典移镜头出现。第一个出现在苏丽珍和周慕云第一次约会喝咖啡,两人各自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第6期
说起丈夫的领带和妻子的皮包的时候。受60年代香港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爱情被当时的道德所束缚,注定将成为“无言的爱情”。平移的出现渲染了情绪,使观众开始为主人公担心,担心他们的爱情会有多大压力,担心他们是否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另一个移镜头的出现是苏丽珍和周慕云在写小说的时候,镜头在镜子前来回平移。来回的平移渲染的是一种演绎在文艺里的欲拒还迎,这种感情十分暧昧,让我们感觉亲密中还有些若即若离,喜悦中带有淡淡的哀伤。
(三)全景深突出事件,引发联想
“景深镜头不是像摄像师使用滤色镜那样的一种方式,或是某种照明的风格,而是场面调度手法上至关重要的一项收获:是电影语言发展史上具有辨证意义的一大进步。”[4]恰当的使用景深镜头能够更简练、更灵活的突出某种事件。由于全景深镜头形成的复杂画面空间结构具有多层面和多元性、多义性,这就使观众在欣赏影片时有相当大的自由选择权,能够对某些画面形象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在《花样年华》中,当镜头不移动的时候,我们很少看到有推拉镜头。其实,这和电影的整体基调是相符的。王家卫对全景深的偏爱都体现在这些固定镜头里,他总是用全景深来描绘电影中最富诗意的画面。因为,全景深能以一个单独的镜头表现完整的动作和事件,而其含义不依赖它与前后镜头的联结就能独立存在。比如,苏丽珍走出2046房间的那组镜头。画面一开始就是旅馆的走廊,走廊的一边轻轻的飘着深红色的窗帘,天花板上一字排开的灯散发出乳白色的光。接着就是苏丽珍走出房间。一般的画面经常是镜头跟着一个人走出走廊,然后再下楼梯。但王家卫的选择却不是这样,当行走着的苏丽珍突然停在走廊上时,他让观众的视野停留在了苏丽珍的身上。也许,导演就是想让观众与被摄主体保持一定的距离,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只有这样,在他们的爱情枯萎的时候,观众的情感落差才不会很大,感觉也不会是特别痛惜,而只是一丝淡淡的忧伤,因为这一切已经在他们的意料之中。
二、音乐与节奏的诗性美
《花样年华》中的音乐带有强烈的怀旧气息,散发着王家卫电影所特有的唯美主义气息。对于音乐能否起到叙事的功能,历来有不少争论。但王家卫电影中的音乐却从来都被认为是叙事性较强的,并且他的电影中的音乐一般都以重复来表达某种叙事,传达某种情感。重复是叙事的一种方式,在电影中,它以重复镜头、语言、音乐等达到强调或淡化主题的目的。艺术重复手法的运用不仅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使得影片整体节奏舒缓、悠长,呈现出一种诗性美。
主题音乐是整个电影所有音乐的核心部分,它的出现必须能够更加细致地描绘人物的心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第6期
理世界,能够暗示影片主要人物的前途或命运,更好地表达、概括电影的主题思想,这样才具有审美属性。单主题音乐《Yumeji’s Theme》在《花样年华》中反复出现了九次,每次都是伴随着男女主人公的邂逅出现。它不但暗示着男女主人公之间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而且将强烈的的怀旧感呈现出来。每当音乐出现,观众就可以判断剧中的某个人物或剧情发展一定会出现转机。第一次,麻将桌旁,周与苏相对一笑:第二次,苏下楼买饭;第三次,两人在面摊前寂寞无助;第四次,在2046房间里;第五次,两人一起写武侠小说;第六次,两人一起在2046房中写小说;第七次,苏无聊的旁观麻将,周与同事应酬;第八次,两人分别,拥抱哭泣;第九次,影片结束。在影片中,主题音乐是周慕云与苏丽珍情感交流的中介。在不同的场景中,他们情感交流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同一场景内,他们用眼神、动作或言语交流,例如周慕云与苏丽珍在麻将桌旁相视一笑的情景;在不同场景中,则利用蒙太奇制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上的交流,例如苏丽珍将视线移向窗外的同时,周慕云也将目光朝向报社办公室的窗外。在这里,主题音乐将原本属于不同时空的影像贯穿在一起,不但增强了剧情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也使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默契。
清代文学家刘大櫆在其文论《论文偶记》中写道:“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在《花样年华》中快慢相间的节奏在烘托气氛、渲染情绪的同时也呈现出一种诗性美。经典例子就是苏丽珍在旅馆中寻找2046号房间。苏丽珍急速上楼有四个镜头,共用了五秒。然后苏丽珍凭栏而立,陷入沉思,共七秒钟。接下来的七个镜头共用了七秒。“快——慢——快”,19秒内完成了两次节奏的变化。一张一弛,张弛有度,诗性美十足。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说“我读姚雪垠同志的《李白成》,特别欣赏他在戎马仓皇的紧张局面之中穿插些明末宫廷生活之类安逸闲散的配搭。我们有些音乐和文学方面的作品往往一味高昂紧张,就有缺乏节奏感的毛病。张而不弛,吾不为也!”[5]
三、“双层结构” 的叙事文本
电影叙事除了像文学叙事注重故事内容本身是否精彩外,更应该注重怎样把故事讲出来。百年电影史上,大部分电影都选择了线性叙事方式,因此,我们有理由说电影人对电影叙事方式本身的关注是多么匮乏与可怜。但《花样年华》采用了“双层结构”的叙事文本,故事情节高度简化,颠覆了传统的电影叙事结构与技巧,被认为是“反叙事”的电影。但他这种类似法国新浪潮电影淡化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等的叙述方式所带来的效果就是:整部影片简洁精练,使人感到每一个细节都与主题有着紧密的关系,没有一丝多余的成分。
电影讲述的是一段婚外恋爱情故事,两个家庭里的四个人相互爱上了对方的伴侣。但王家卫并没有探讨婚外恋的对与错,他只是在客观地描述两个婚外恋的受害者。在他的文本中,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第6期
叙事只是语言的动作,不再是单纯的对历史与现实的再现。影片叙事的巧妙之处在于四个人的故事却只用两个人来演绎,他们各自的伴侣都是隐匿与缺席的。这种叙事被高度简化后的“双层结构”实际上扩大了剧情的容量,增强了剧中人情感冲突的张力,具体表现就是三段别出心裁的“戏中戏”,而这三段戏也恰恰构成了传统婚外恋题材影片的叙事结构。第一段戏是他们想知道“他们是怎样开始的”;第二段戏是苏丽珍模拟丈夫回家后如何质问教训她;第三段戏是苏丽珍演练要求周慕云离开她。结果苏丽珍伤心大哭,不得不承认了对周慕云的爱。这三场“戏中戏”是影片结构的精华,它们恰恰分别对应着婚外恋题材影片中情人的邀请、妻子的痛心、与情人不舍的分手这三段基本叙事结构。影片尽可能的省略了一些过渡性的情节,仅用这三段“戏中戏”就将一个婚外恋故事完美的展现出来。这种对故事情节的简化使得“留白”效果再次出现,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四、对主题思想的诗性隐喻
年代恰恰是对西方文化和体制进行反思,也是流行文化成为反叛力量的开始的年代。或许王家卫正是通过这样一部电影来回忆他自己的60年代,来表达他对那个时代的反思。纵观影片,导演通过对画面、情节、音乐等完成了对主题思想的诗性隐喻。
“所谓隐喻,那就是通过蒙太奇手法,将两幅画面并列,而这种并列又必然会在观众思想上产生一种心理冲击,其目的是为了便于看懂并接受导演有意通过影片表达的思想。”[6]而隐喻蒙太奇是表现蒙太奇中的一种艺术技巧,它能给人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感觉。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正是多次运用隐喻蒙太奇这一手法把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等暗含在每一个细节中,在深化主题思想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新颖性和审美性。如“孤独的街灯”反复出现,其实这象征着苏丽珍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影片中“挂钟”的出现,则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个移镜头将吴哥窟的重重建筑展现出来,还有一个仰拍山的镜头,这似乎隐喻着他们的爱情有着重重阻隔,他们之间始终隔着一座高山。绣花拖鞋的消失,隐喻着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会结果。花样年华里的相遇却是一个无言的结局。而周慕云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柬埔寨吴哥窟附近的一个树洞里,这或许隐喻着那个时代、那种情感的消逝。正如影片台词所说: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
《花样年华》中的中国传统戏曲,如粤剧《红娘会张生》、越剧《情探》、苏州弹词《妆台报喜》都是描写男女之间坎坷不平的爱情故事的。这些戏曲的故事情节与《花样年华》大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第6期
体相似,用这些戏曲是为了映射人物与故事情节,达到对主题的诗性隐喻。影片正是通过对隐喻手法的运用,反映了婚外恋男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也映射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感情观和道德观。
五、结 语
通过对《花样年华》中的镜头、音乐、叙事文本等的解读,从电影艺术本体出发,指出小说与电影叙事之诗性结构的不同,从而得出只有电影语言具有诗性美,并具备一定的隐喻和叙事功能,这种影片叙事的结构才能称之为诗性结构。当然,电影叙事只有从电影艺术本体出发,最大限度的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元素,并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可借鉴民间隐形结构,将民族色彩和人性内涵融入其中,增强新颖性和审美性,这样才能使电影叙事的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使诗性结构特征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伍世文.论海德格尔的诗性拯救[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崔茂新.论小说叙事的诗性结构——以《水浒传》为例[J].文学评论,2002(3)[3]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9 [4]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4 [5]朱光潜.谈美书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8 [6]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