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剧唱腔”在中国诗词歌曲中的运用——以《卜算子.咏梅》为例

时间:2019-05-14 08:2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京剧唱腔”在中国诗词歌曲中的运用——以《卜算子.咏梅》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京剧唱腔”在中国诗词歌曲中的运用——以《卜算子.咏梅》为例》。

第一篇:论“京剧唱腔”在中国诗词歌曲中的运用——以《卜算子.咏梅》为例

论“京剧唱腔”在中国诗词歌曲中的运用——以《卜算子.咏梅》为例

摘要:如今我们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呈现着一个发展的态势,民族声乐也不例外,而且在民族声乐的发展进程之中,更是出现了大量京剧风格的作品,这是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一大进步,而且这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受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与广泛的推崇。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不仅可以充分展现出学习者的个人特点,同时也是对民族声乐学习者综合学习的磨炼与检验。这篇文章以京剧唱腔《卜算子·咏梅》为例,同时借鉴著名教授金铁霖先生的经验之谈,对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京剧唱腔;中国诗词歌曲;卜算子.咏梅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national vocal music als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imes, and in the national vocal music, also appeared a lot of Peking Opera styles of work, this is a big step forwar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vocal music, and it is also a new field, has received a warm welcome and widespread praise highly.Peking Opera styles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not only can fully display the learner'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and test of the national vocal music learners comprehensive learning.This article in the Peking Opera singing “bligh operator, xumei” as an example, referr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famous professor JinTielin Sir, at the same time analyze the Peking Opera styles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study.Key words: Peking Opera singing;Chinese poetry songs;Operator·xumei

前言 1966年年底也就是文化大革命开始的这个期间,《卜算子·咏梅》的京剧唱腔被创作出来,回首看看过去,《卜算子·咏梅》唱段已经过了42载了,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没有消失与众人的眼中,而且还在时间的发展中,《卜算子·咏梅》的京剧唱段如陈年老酒一般,愈久弥香。在现代,它受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与广泛的推广,演唱的不仅是京剧演员,而且还有歌唱演员,同时,其受欢迎的程度还可以从网络上的点击量可以表现出来。我很感谢大家对作品的喜欢与热爱,这不仅仅是对作品的肯定,也是对我自身的肯定,对于我而言,有着极大的意义。作品——《卜算子·咏梅》能够让大家喜欢,能够得到专家的认可与肯定,能够出版并置于《毛泽东诗词唱段精选》的卷首,是我的荣幸。

京剧风格是现代声乐作品在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全新的风格,即京剧与歌曲相结合的民族声乐作品,并且成为各类声乐作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民族声乐者在求学过程中必须要学习的一个种类,而如何去学好把握这种新的歌曲风格正是目前民族声乐者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与困境。本文通过将理论与实践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加之孙玄龄谱写的《卜算子·咏梅》作为例子,来进行具体全面的分析研究。

一、关于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的定义

有人将具有歌曲与京剧二者结合演唱特点的声乐作品形式叫作“戏歌”,当然,也可以叫做“京歌儿”,然而在我看来,这种称法不够全面,缺乏一定的专业性,难以表达出这种声乐作品的本质及其特点。我认为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是在参照传统京剧艺术的基础和前提上,对民族声乐进行创作的声乐作品形式,如《贵妃醉酒》、《北京是故乡》、《卜算子·咏梅》等作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创作出来的。

正如我们所知晓的,民族声乐的根基是传统艺术,其发展离不开传统艺术,然而,仅仅通过这种方式去演唱京剧风格的声乐作品是远远达不到实际要求的,所以,如何将有关于戏曲的声乐作品的演唱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前进呢?下面我们通过以京剧唱腔的《卜算子·咏梅》为例,同时以自身的演唱经验作为辅助,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咏梅》创作时的环境

1966年底,我创作出《卜算子·咏梅》这个唱段,当时的目的很纯粹,第一是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自己唱,所以想唱就必须要自己去搜寻些可以唱的;第二是由于自身对这首词的喜爱,内心有唱出来的念头。

1966年6月掀起了文化大革命,在这场黑暗的暴风雨下,基本上所有的活动都被压制叫停了。不仅仅是社会出现了各类组织,学校中也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大型组织以及一些小组织,学校中教学等活动自然也就被动中断了,也因此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没有听到琴声和歌唱。

但是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之中,又开始能够听到歌唱声了,这些演唱活动通过一些组织的保护逐渐发展起来,从小做起,如清唱、小型的演唱活动等,演唱的唱段一般是《红灯记》等,其出现的场合一般是誓师大会、成立会等,而且还有一些毛主席语录唱腔,革命歌曲也被编入演出活动之中。

1966年11月的时候我们开始长征,在我们的这个小队伍中,一共有十来个人,其中有5名是老师,分别是张关正、曹宝荣、吕炯光、杨凌云和我;其他的则是学生,他们分别是张忠义、李树萍、黄乃强、林燕、曲守森、李维康、张竞红以及她的弟弟张乃涵。在长征的路途中,虽然过得并不容易,却也开心,尤其是在演出活动中,我们一起唱戏、唱歌等。但到了灵丘县时,我们被叫回学校了。到学校后一是一片冷清的场景,人们各做各的事,无暇顾及他人,甚至在一些大房间被学生分隔成了好几个小屋子。虽然除却劳改队之外都是自由的,但是却如果没有在搞政治学习,就都是处于一个穷极无聊的状况下。而表演活动也没有更新,一直都是原先的那几个唱段。

在此背景下创作了《卜算子·咏梅》。当时,我自己是有写唱段的念头的,而且由此看电视时看到一个画家的访谈节目,他说的一些话让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创作欲望和对美的追求,这是每一个时代中都会有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不管是开放的环境还是封闭的环境,都会产生这种欲望,在开放的环境中能够给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好的创作环境,因此可以创作出好作品,但在压抑的环境中,其实也是能狗创作出好的作品的,因为作为一个创作者他有追求艺术的欲望。

只有是历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人,对于这段话都会有自己的感触。任何时代,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都是无止境的。1967年的一件事在我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学校动员老师和学生们加入香山大队中去加入夏收活动,中途歇息的时候,我们就在香山玩乐,途经凉亭的时候我们停下来在那儿休息了,而林燕、李维康、李树萍他们就在凉亭中唱了起来,而且还越唱越带劲,最后长了一个现代戏《黛诺》里边的一段“山风吹来一阵阵”,刚唱完就有掌声响了起来,原来是几个女游客,她们说唱得真好听,希望我们能够再唱一段。但她们不知道的是,这不是样板戏,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而言,这是不允许不被容忍的,因此我们只能选择婉拒离开。这个场景我印象很深刻,感触颇深。

《卜算子·咏梅》是在一个自由的状态下创作出来的,没有人逼迫,也不是为了活动而写,它只是一个恰好是当时的人们渴求的作品,所以可以说这是《咏梅》能有这么长久的生命力,能够被人们一直喜欢的一个原因。而前面也提到过创作《咏梅》的目的是很纯粹很简单的,客观原因是当时没有新的唱段可以给自己唱,而主观方面则是由于自身对毛主席这首词的喜爱,心中有很强的欲望将其唱出来。

三、唱好京剧风格的声乐作品的意义

时代发展,京剧风格的声乐作品也层出不穷,成为一个受到热烈欢迎的全新的音乐形式,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的体现,同时也符合我国观众的审美需求,另外,其产生还有利于专业声乐作品的丰富,如民族声乐的演唱和表现方法,能够很好的显现出民族声乐的特点。而作为新时代的民族声乐的继承者和传承者,是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优秀的民族声乐传承下去的,让更多的国人体验到民族声乐的美,更要推广到世界各地。民族声乐、戏曲唱腔这两者都属于我国的民族艺术,他们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是是在同一个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所以这两者之间既有异性也有共性。而京剧风格的声乐作品,对于民族声乐学习者而言,既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对民族声乐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情感的把握上、发声方法的灵活应用上、表情动作上、艺术修养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些可以说既是民族声乐学习者的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这也是传统戏曲艺术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需求。在时间的长河中,我国的戏曲艺术承受住了风雨的打击,发展为一个经典而独特的民族艺术,它是我国民众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在艺术领域的体现与传承,值得我们我一个华夏儿女自豪。如今,我们处于世纪变革的时代,生活节奏快速化,而传统的戏曲艺术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忽视,民族声乐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风格单一等,所以民族声乐与京剧风格这两者结合起来,将能够起到互补的作用,从而使戏曲艺术重新得到传播,而民族声乐也可以在演唱中维护民族风格、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的发展。

四、分析“京剧唱腔”在《卜算子.咏梅》中的运用

在京剧风格的声乐作品中的京味也就是韵味,它是演唱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韵味它是通过演唱者的切身体验,达到诗词情感与个人相融合的一个状态,是每一个演唱者个人特色的体现。它的美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优美的声音、色彩的变化、真切的情感以及丰富的表现方法、表现技巧等,同时,其断与连、抑扬顿挫、柔与刚、轻重缓急的处理等也是重要的表现方面。就像戏曲中的“弹性拍值”,其意思就是指在在乐谱拍值和速度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的变化,这和民间艺人学习吹管子时的道理是一样的,首先需要按照严格按照谱子的要求来操作,当熟练了之后在进行自由灵活的变化。这样,即使是同一个曲子,每个人吹出来也会有不同的味道。歌唱也是这个道理,在熟练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特色,每个人演唱出来就会有不同的味道,让作品具有演唱者个人的韵味。如《卜算子·咏梅》第一句“风雨送春归”中,“风”字要唱得简短急促而有力,“雨”字在演唱过程中它的感觉要拉长,气息由弱到强的渐变,音的颤动从疏到密,“弹性拍值”的方法在这个字上得到充分的利用。然后再停在主音上,把“送”字唱出来,接着再将“春归”二字自然而然的接在“送”字后面。

“飞雪迎春到”这一句中,“飞”字的处理方式与前一句中的“风”字相同,而“雪”的后半拍要记得加上“-”的标记,在演唱过程中,要把这个音唱满而且要唱成强音,之后进行换气,把“迎春到”以加重的方式唱出来,让“到”字在情感表达上达到自信的效果。

后面的节奏则要进行变化,四一拍的节奏,让人感悟出节奏感。“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一句在演唱过程中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做到掷地有声。尤其是“俏”字的表达,拖腔,由弱变强,刚柔并济,既表现出自信心又将京剧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段的主基调是平稳流畅,“春”和“报”的后面为空拍,所以在停顿的时候一定要果断决绝,展现出自信的风采。后面的乐句则要保持流畅自然的换气。最后的“时”则给演唱者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伴奏中的ff的G大和弦广阔雄壮,这与后面的双pp的“她”形成一个极为鲜明的对比,能够极度地显示出梅花的纯洁与高尚。

第二遍演唱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时,这中间的停止就如同一种力量的集聚,进而爆发出的高音能够给人以震撼。

不管是什么样的声乐作品,每一个演唱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原作品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把原作品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下足功夫,要有到位的理解,把握其情感与内涵,只有这样在演唱的过程中,才能够展现出作品的情感,才能使自己与作品真正地合二为一。《卜算子·咏梅》是一首为孙玄龄先生根据毛主席的词而创作的声乐作品,并在时代的发展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演唱者在进行演唱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词作者的生平、词的创作背景等,要把这些因素有效的与演唱工作联系起来。

五、传统的积累与唱腔写作的经验

在京剧和民族声乐两者都注重“字”。从汉语构成的方面而言,它们都是由声调、声母、韵母这三个部分构成的;在语言这个方面,则注重字的发音,一定要准确即咬字准确、清楚,声母的发音要到位,且利落果断。而吐字清晰则是指将母音唱清楚,韵母的发音要标准。以“关”字为例,其声母为g,母音是u,再保持这个口型到1jan,最后归韵。戏曲的唱词是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的,通常是采取韵律很强的韵文,这样能够使声调保持统一,从而具有和谐性和美感,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增添了整个语言的美感和节奏感、韵律感。有的字往往是一字多音,这种情况下音拖多长那么母音也跟随着唱多长,然后归韵。但在民族声乐中,母音的唱法就没有那么长,母音不太突出,一般是咬字结束后就立马归韵。没有戏曲那么讲究。《卜算子·咏梅》原本是在京剧的西皮腔的基础上写的,因此在韵律上有较高的要求,每个字音字调要必须去仔细分析研究,例如“风雨送春归”这一句就要求每个字都分割为两个字去读,f一邑ng y一证s—bngch—fin g—oi,需要准确的找到每个字头发音的着力点,然后再将这两个字合为一个字,并且在此过程中还要做到将字头、字腹、字尾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然后不断的进行练习。在具体的演唱操作中,散板部分和拖腔部分要讲究咬字吐字。

但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创作的想法,实际上却并没有创作的条件,可能也写不出《卜算子·咏梅》这个唱段。于我而言,这个创作的条件主要是两方面,其一是传统的积累。1956年,我进入中国戏曲学校学习,这为我的创作作了坚实的传统积累。很幸运的是我这一届,正是戏曲学校发展步入正轨的时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另外,在学习过程中也接触到了很多的传统戏剧。我记得仅在《京剧剧目初探》这本书中我们班学过和伴奏过的戏差不多就有二百多个,这其中还不含现代戏和新编戏。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唱,之后才能够进行乐器的学习。学习的内容则是包含各个方面的,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有利于我们学习传统戏。到毕业的时候我们音56班都有比较好的归处,并且都在自己的职位上表现得很出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京剧音乐的教学管理等方面,徐瑾忠、曹宝荣等同学都有比较显著的成绩和著作。正是由于在戏曲学校中的学习为传统戏做了扎实的基础,所以在《卜算子·咏梅》这个唱段中,才能够在唱腔上有自然流畅的表现。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文化课的学习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之后在对传统诗词等作品就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而且,在节假日的时候,学校都会将老师和学生的优秀的书画作品展示出来,供大家观赏,其中,有的诗词甚至还是师生自己创作的。所以说,学校对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视,帮助了学生提高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是没有这些文化修养方面的学习,那么在演唱中将不可能打到现在的这个高度,因此,这是《卜算子·咏梅》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其二就是在创作唱腔的经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现代戏逐渐出现,并且朝着越来越多的方向发展,这给当时的创作者提供了一定的创作环境。到1964年的时候,现代戏可以说基本上成为戏曲学校的主要教学模块了,传统戏和现代戏在发展中都慢慢地向现代戏的方向前进了。那时候在舞台上出现的现代戏基本上也都成为了戏曲学校的教学内容,老师们一边自己学习,一边又教给学生。像《草原小姊妹》、《审椅子》等剧目这些已经是京剧,但另外一些地方戏,如《打铜锣》、《游乡》等剧目,则要通过修改之后才能够进入到教学课堂中去。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我参加过《焦裕禄》、《让马》等剧目的创作。而且当时的活动比较多,因此也就有较多的机会参与其中,而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如前文中所提及的,在长征的途中我们几个人也有了一次大型表演的机会,在现场临时编了一段“锣鼓响,举红旗,涞源今日逢大喜”,这是由张关正写的词,我写的腔,演唱的则是李维康,这个场景到如今我仍然记忆犹新,恐怕他们也是吧。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毛主席语录歌》出现,随后就出现了不同的音乐形式都对此进行了模仿,从而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潮流。京剧音乐也不例外,我们基本上都有创作过这样的。但是现在回首过去,却有一种荒谬感,觉得可笑。从戏曲音乐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知道那是对戏曲音乐发展的一个很大的打击与阻碍。当时,一段滚段或者是汉调,都觉得是有了比较大的进展,能给人完全不同之感,但今天白话文章也可以成为京剧唱段,恐怕当时谁也想不到吧。

其实,在当时中国戏曲学校也是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唱段的,若我没有记错的话,音乐科六年级的学生李权创作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个剧目就很突出,谱子很不错,唱段是花脸。当时,我们班的张关正表演的这个唱段,其表演受到了热烈的反响,每一次的表演,观众们的呼声、鼓掌声都如雷贯耳。如今,白话文已经开始可以谱曲,所以谱写长短句的诗词的难度也就不难么高。京剧在思想上对唱腔的突破,再加上铆现代戏唱腔的创作经验,这些都是《卜算子·咏梅》的创作基础。

六、从<咏梅》的创作中受到的启发

通过对《卜算子·咏梅》在京剧曲调写作长短句的唱腔的创作上我有较深的感触,其一,唱腔和词句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的,而是比较灵活的。在京剧中也有这种关系,唱词的上下旬可能不是一定的,乐段中的对称感觉可以通过在音乐中找寻的方式予以弥补。唱词中的曲调决定了上下词的感觉,所以,曲调有着关键的作用,在京剧唱段的唱词中,能够冲破七字句和十字句的局限。京剧音乐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在一定音乐风格的主流中,能够包含其他不同风格的音乐。而且,在词句上的改变与突破也会引起音乐结构的变革。其二,我国的民族古典艺术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的新的古典艺术,具有其自身特点,所以戏曲音乐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要跟上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只有这样,我国的戏曲音乐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最明智也最有前景的发展的方法应该是在被人们逐渐感知熟悉后再进行创新与改变。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是背负着很大的压力的,必须要把握好变革的这个度,否则可能会受到观众的抗拒。当《卜算子·咏梅》流传开来时,对于我自身而言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戏曲中,戏曲音乐是其众多构成部分之一,所以,其发展变化的道理和上面谈到的并无不同。《卜算子·咏梅》是一个吻合传统京剧风格基本要求的作品,同时,它也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作品。其曲调的改变不是很突出,但是在结构上则有了一定创新。同样,这也属于在京剧音乐这方面所作出的突破与发展。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找出它和京剧唱腔、唱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讲解,能够为其他人的学习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金铁霖.《在2008年第三届中华民族声乐研讨会上的讲话》[J]. [2]傅惜华编.《中国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M].人民音乐出版社. [3]杨荫浏著.《语言音乐学初探》[M].人民音乐出版社. [4]杜亚雄,秦德祥著.《中国乐理》[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5]孙玄龄著.《声响年华》[M].中华书局.

[6]曲谱出自许明,朱为中主编.《中国声乐经典教材》[M].吉林人民出版社. [7]白宁.《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J]. [8]公木著.《毛泽东诗词鉴赏》[M].长春出版社

第二篇:浅谈气息在歌曲中重要性,以修炼爱情为例

浅谈气息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以《修炼爱情》为例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2 引 言 3 一、气息在演唱中的意义 4 二、歌曲当中气息运用的重要性 5 三、气息与情感 6(一)歌唱中情感的重要性 6(二)歌唱中气息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7 四、歌曲演唱中气息有效把握重要性 8(一)做好吸气和呼气的有效把握 8(二)做好气息程度的有效把握 8(三)做好气息连贯和停顿的把握 9 五、歌曲演唱中气息运用的艺术表现 10(一)实现声音技巧与气息的有机统一 10(二)实现情感表达与气息的有机统一 10 六、气息的训练方法 11(一)在进行气息训练前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心境 11(二)歌唱中气息的训练方法 12 1、闻花 12 2、喘气 13 3、叹气 14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6 摘 要 所有歌唱方法的核心是呼吸,这是正确的呼吸方式和用气的技巧。在现有的许多关于气息对声乐教学的重要性的研究和训练方法中,大多不是太专业,这个术语太明显,不仅对普通音乐爱好者来说太深奥,并且在有些方面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同样有点晦涩难懂。因此,笔者希望通过简单易懂的词语对本文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本文以流行歌曲之一《修炼爱情》为例分析。

关键词:气息;

歌曲;

歌唱;

技巧 Abstract The core of all singing methods is breathing, which is the right way to breathe and breathe.In existing a lot of importance on breath for vocal music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thods of research, mostly not too professional, term too obvious, it is not only for ordinary music lovers too abstruse, professional and even for many vocal music professional students,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Therefore, the author hope that through this article readable text, simple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simple method, and among them “the science of uniting the love“ in pop songs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Key words: breath;Song;Sing;skills 引 言 呼吸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在声乐学习中,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歌唱的共鸣、行腔、吐字、咬字乃至歌唱时对作品情感的体现与表达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歌唱历史,还是中外的音乐前辈,他们对呼吸的重要性都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当今声乐界也有一句名言:“谁懂得了歌唱的呼吸,谁就掌握了歌唱。”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曾说过:“掌握不好呼吸,就无法唱出好听的声音,甚至毁坏嗓子。”不言而喻,古今中外这些精辟的论述从字义表面不难理解,无疑都说明歌唱呼吸对于歌曲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一、气息在演唱中的意义 演唱是以声音来传递的,是用声音来表达歌曲情感的。歌唱的艺术可以激发观众的浓厚兴趣,因为它可以让人们在精神上、思想上带来极大的快乐和享受。声音是建立在自然放松呼吸的基础上,呼吸能否自由与放松决定着声音的好与坏。在诠释一部作品时,一定要用最流畅、最自然、最正确的呼吸来完成。因此,在歌唱时,掌握最正确的呼吸方式,使我们有丰富的表现力,更自由地进入歌唱艺术领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正确地运用气息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为歌曲的完整性给予铺垫,而不正确的呼吸方法常常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运用不当会引起喉部肌肉的紧张,唱出的歌 曲不流畅,声音不自然。正确运用气息,要调整呼吸的方法,达到唱歌与说话一致的轻松的境界。由此看来,气息失去了支持,所有与之相关的发声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有气才有声,有声必有气。

二、歌曲当中气息运用的重要性 从人体的构造来看,人的口和鼻是相通的,人的呼吸则是由两者共同协作完成的。就歌曲演唱血言,同样需要借助于口和鼻以及胸腔来共同协作,完成气息的调配,再通过呼吸和发声进行声音的放出和演唱行为的完成。呼吸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和必须,也是声乐歌唱的基础条件,体现了歌曲当中气息的重要性。

歌曲演唱中的气息又不是简简单单对呼吸的控制,其需要通过演唱者自我意识下的练习和把控,通过对呼吸频率和长度、深浅等的有机把握,在较强的主观调节作用下达到相应的演唱要求,才能做好歌曲演唱表演,并为表演增色。就一名优秀的歌曲演唱家来说,只有其熟练掌握的气息的控制以及运用方法,他才能够确保演唱过程节奏的恰当,以及性体表演的圆润、完性和流畅。气息在表演过程中是多变的,有时要求急促和轻快,有时则又要求气息的平稳和有力。总的来说,歌曲当中气息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又有着一定的难度,需要演唱者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思考才能确保气息运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气息与情感(一)歌唱中情感的重要性 由于歌唱中的丰富情感,人们通常以歌唱的方式表达情感。在歌唱过程中,歌唱需要通过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是歌唱的核心要求,在歌唱中没有情感表达,即使歌唱者的歌唱技巧再好,也能使歌曲显得空洞无物。一首歌曲中不仅包含对歌曲内容的情感体验,还包括对歌曲内容的逻辑认识,因此,需要演唱者通过不断的演唱实践对歌曲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以做到对演唱的完善。只有通过对歌曲的深入了解才能体会其中的内在情感,也只有认知了其中的情感才能以演唱的方式对情感进行表达,才能使演唱者的演唱打动听众。由此可见,在歌唱过程中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所在。一首好的歌唱作品需要演唱者将声音从内心发出,以情感的碰撞来激发听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如歌曲《修炼爱情》开头就唱到:

“凭什么要失望,藏眼泪到心脏,往事不会说谎别跟他为难,我们两人之间不需要这样” 歌手林俊杰从歌曲开始就用了他独特情感把对恋人的情感一下子就激发了出来,让听众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在里面。因此,歌曲的演唱也是一种以声音的方式来表达歌曲内在情感的艺术形式,需要演唱者能充分的理解歌曲内容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并通过一定的艺术表现 方式,真实的反映出歌曲的情感内涵。

(二)歌唱中气息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在歌唱中,气息作为推动声音的动力,与带动气息产生情感变化共同构成了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歌曲的歌唱水平更加丰富。从艺术层面来看,歌唱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情感表达,这种表达需要通过呼吸的转换来完成,但情感的变化也影响着呼吸的变化,所以呼吸与情感是相互影响的。可以说,少了气息的歌曲就像是少了骨架支撑的肉体绵软无力,没有情感的歌就像没有灵魂的身体。因此,在歌唱中,情感需要呼吸来支撑,呼吸需要情感来促进。

在歌唱中,气息与情感的结合是赋予歌曲灵魂的一种方式,也是激发观众情感共鸣的一种方式。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只有充分了解歌曲内容背后的深层情感因素,才能通过情感结促进呼吸的变化,用呼吸的变化来驱动情感的表达。如歌曲《修炼爱情》中:

“修炼爱情的心酸,学会放好以前的渴望,我们那些信仰,要忘记多难,远距离的欣赏,近距离的迷惘,谁说太阳会找到月亮,别人有的爱,我们不可能模仿” 这一高潮部分,不知唱哭了多少的听众,演唱声音由强逐渐变弱,最后的一个节拍又变为强,让听众感受到了爱情的无奈与心酸。其中蕴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林俊杰在演唱时气息的运用转变分明,不仅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有着明显的体现,也能充分的表现出演唱中气息和情感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重要性,是歌曲演唱中歌曲灵魂所在。

四、歌曲演唱中气息有效把握重要性(一)做好吸气和呼气的有效把握 在歌曲演唱当中所运用到的气息主要分指呼吸里的吸气和呼气,习等两者进行有机性合,做好两者的协调统一,才能完成气息的有效运用。吸气和呼气是相反两个方向的运用,经过这两个方向运动产生的气流碰撞,进而达到发音和演唱的效果。在把握当中,就吸气而言,应当在演唱开始时首先利用口和鼻将空气吸入到达胸腔之后经过共鸣腔体的调节效果后实现发音器官的有效平衡。而在呼气的把握中,应当将腹腔内的气息匀速送出,使得气息以均匀而有节奏的方式呼出,经过声带时通过对声带的撞击,发出相应的声音。呼气把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后发音音质的好坏。同时,在呼吸的把控中,还应注意两者气息运动过程的粗和细,结合所要演唱的内容进行气息粗和细的把握才能做好相应的演唱表演。

(二)做好气息程度的有效把握 气息的把握还包括对气息程度的把握。程度由浅和深来表习,不同程度的气息产生的声音效果不同,声音的音量、质感和流动性均会受到相应影响。要做好程度的把握,就是要确保气息的适中,在吸气时能够避免程度过深或者过浅。如气息程度过深,则在发音时很容易造成声音的僵硬效果,其弹性不仕,在流动性方血显得较为不足,也就使得演唱声音显得不够悦月一,力度也相对不到位;如气息程度过浅,则在呼气时很容易因知气血无法在发声时带动声带,声音效果过于微弱甚至无法发出声音。要做到程度深浅的有效控制,就需要演唱者结合具体的歌曲作品和演奏情况,对气息进行自主控制,在做好前期呼吸调节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将气息程度调性到最佳状态。

(三)做好气息连贯和停顿的把握 气息控制和运用还体现在对于连贯和停顿的把握上。在歌曲演唱当中,歌曲有着相应的节奏性和流畅性,要进行演唱表演,就需要表演者对自身的气息进行很好的调节和把握,根据歌曲作品的特点进行连贯和停顿上的控制。在一致性当中,为了保证连贯流畅的气息,要注意呼吸的程度,而换气应控制节奏,注意随意换气和过多换气,维持原来的节奏的歌曲,尤其是在歌曲的高潮,我们应该做更多的自我控制要紧密配合歌曲的情感特征和情绪基调,需要在停顿之处做好呼气和吸气的有效停顿,还要对随后爆发力型的歌唱需要完成相应的吸气准备,提供足够的呼吸来歌唱。

五、歌曲演唱中气息运用的艺术表现(一)实现声音技巧与气息的有机统一 气息作为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技巧,应当与演唱中的声音技巧有机统一在一起,才能实现技巧的统一性,共同为歌曲演唱和情感抒发提供基础。在和声音技巧的统一上,应当做好气息的控制,确保控制方式的准确性,并依据歌曲作品的特点选择匹配的气息运用办法。如歌曲较为舒缓,则在气息运用上也应相应舒缓,以发出相对柔缓的声音,完成对作品的对应让释;如作品为激昂式的,则应加快气息运行的频率,确保气息的节奏性和顺畅性,进血做好相应节奏的声音演唱。

(二)实现情感表达与气息的有机统一 情感表达是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唱表演中,除了搞好呼吸的运用外,还应牢记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首先,演唱者需要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深刻理解作者在作品中的感受,并以此作为演唱的依据。在演唱过程中,调动相应的情感和情绪,然后配合相应的呼吸控制方法,逐步传达情感和声音的表达,以保证演唱技巧在提高演唱渲染力和感染力的基础上进行。对于艺术歌曲的演唱,对歌曲风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演唱者不断练习,逐步实现情感与气息的一致性,达到情感表达与技巧表达的双重效果,表现出较高的整体性和欣赏性。

六、气息的训练方法 我们相信,生活中,每个正常人在呼吸的时候,绝对不会去想应该怎么吸气和怎么呼气,这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过程,是人类的生存本能,是人类的一种非意识的动作,根本没有必要去考虑如何去控制。而在歌唱中则不然。歌者需要在生活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加工提炼并固化出一套特有的呼吸方法和程式。这套方法与生活中的自然呼吸时同时异,需要靠后天的刻苦训练来体会和学习掌握。因此,下面我们就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介绍几种气息训练方法,以求给读者和歌者提供切实的帮助。

(一)在进行气息训练前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心境 唱歌时的状态对于歌者来说非常重要。当然,进行气息练习时,状态也非常重要。这种状态,应该是一种既积极又放松的状态。积极是说兴奋、主动、向上,放松是指叹气、释然、向下。

为了保持这种状态,首先应该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抬头挺胸,双肩自然放松下垂,颈部也一定要放松,双目平视前方,气势昂扬,最重要的是要面带微笑,可以在唱歌时想一想你最开心的事,从而露出真心又会心的微笑。一定要保持住这种姿势。

说到心境,则应该怀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唱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以使自己忘掉烦恼,进入自己的世界无比美妙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有了一种欣悦轻松的心境。

(二)歌唱中气息的训练方法 呼吸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连贯完整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告诉我们联系的基本原理,所以离开呼谈吸和离开吸谈呼都是不正确的。因此,我们在这里反对单独谈吸气或者是呼气的训练方法,只是为了分析方便,把矛盾的两方面分开,先分别谈一谈吸气和呼气应该有的状态,然后再统一地提出几种训练呼吸的方法。

吸气,原则上气要吸得深。但并不是越深越好。声乐初学者,往往出现气息过浅或过深这两种不正确的状态。气息过浅则到达不了正确部位;气息过深、过多则会产生僵硬生硬的感觉。气息过浅的原因一是耸肩,二是胸腹被动扩张以及喉头肌肉过度紧张。气息过深的原因是小腹部过于放松,气息困在腹部出不去,像一个鼓一样!:习在下边,此方法发出的声音低沉、不透亮。

气息过浅和过深都不利于歌唱的进行,因此需要有好的方法来加以训练,以达到在歌唱时能够对气息运用自如的最佳状态。这里我们将着重介绍几种。

1、闻花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训练气息的方法,其主要功能是克服吸气过浅的弊病,以达到深吸气的目的。我们恰可以用闻花时的深吸气来体验歌唱时的深吸气。生活中,当我们看到公园里的鲜花,情不自禁的去闻花香时,花香使人的心情特别舒畅愉悦,而辨别花香又需要特别的认真和用心,因此这是一种既轻快放松又兴奋紧张的感觉。闻花时会感到胸部、腰部同时发力并且向四周张开吸气,上身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腰部自然地向外松开,同时胸部也有明显的舒张感,整个体内空问自然增大,气息顺势流进去。可用口鼻同时缓缓地吸入空气到丹田,也可闭口,只用鼻吸。

闻花式吸气方法是训练深吸气的最佳方法,此法吸气时,没有抽气声和多余的附加动作,最重要的是它容易体会和掌握。此种呼吸方法完全合乎歌唱呼吸的要求,用这种气息支持而发出的声音是坚实有力的,用这种吸气的感觉来唱歌,气息通畅,声音饱满。

2、喘气 这种方法也叫作狗喘气或者惊讶式呼吸。威尔逊曾提出:“喘气是加强呼吸活动柔韧性的最好练习”,它是利用人在做各种激烈的运动或者惊讶时,身体做出的本能的快速呼吸的生理反应。此时,人们便张大嘴巴,打开喉咙急促地喘气,所以呼吸器官都共同参与喘气过程,这就加快了呼吸的速度、幅度,增强了肺活量,同时,呼吸肌肉群的弹性和柔韧性也得到锻炼。此时应将注意力放在“吸气上,注意体会吸气瞬问的动作及感觉,随后将气息轻轻放松呼出即可在这个呼吸过程中,练习者需要身体自然放松,要尽量保持胸廓饱满状态;吸气时,两肋迅速扩张,动作要大、快、狠,这样才能达到练习目的。

为了体会下肋和横隔膜的动作,大家可以坚持跑步,从跑步时急促的呼吸状态中来体会。这样既训练了声乐的呼吸,又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这种呼吸速度快、容量大、弹性强,非常合乎唱歌时气息的要求,并且简单易行,非常适合学习者去练习使用。

3、叹气 叹气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现象,叹气时,精神放松,气息向下。它有利于吸气肌肉群的放松,从而利于更好地吸入气息。叹气时,心里一定要想着叹气,而不是吸气。当气息被“叹”出后,呼气肌肉群的工作自然做完,紧接着吸气肌肉群就会立即开始吸气,这是个自动的、自然的过程。切记:叹气跟随身体自然的反应,不要人为地做强迫性的动作。

在歌唱的过程中也要保持叹气的感觉和状态。歌唱中,往往容易出现气息不够用和憋气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吸气状态保持不住有关和气息不放松、歌唱中气息需要被控制,但不能被过份控制。气息要通畅又要有控制感。而达到这种声音效果的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放松和叹气。

以上只是目前最普遍适用的三种训练气息的方法。此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运用。比如平躺睡觉时的呼吸、喝烫开水的呼吸感觉、用麦管吸饮料的感觉、呼气时像“吹灰”“吹蜡烛”以及“搬重物”“抬钢琴”的感觉等等,以上种种方法,都是我们逐步地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的可选项。

结 论 歌曲演唱对十气息的要求相对较高,演唱者不仅要把握气息中的吸气和呼气,还要做好气息程度和连贯、停顿的有效把握。对十演唱者来说,做好平时的气息训练,有意识地将气息训练纳入到演唱技巧训练体系当中,结合演唱中的声音技巧和情感表达,将相应的表演技巧进行有机的统一,刁一能确保演唱过程既达到基础性的技术要求,同时能够蕴涵足够的情感,进而保证演唱的最终效果,获得听众对演唱者的相应肯定。

参考文献 [1]法·兰培尔蒂.歌唱的每日练习与辉煌的声乐练习[J].中国音乐, 1991,02.[2]乔·兰培尔蒂.美声唱法的技巧[J].中国音乐,1991,02.[3]薛良.兰培尔蒂的《声乐箴言录》[J].中国音乐,1990,03.[4]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5]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6]杰罗姆·汉涅斯(美).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黄伯春,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7]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董永刚.浅谈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中的表现作用 [J].大舞台(双月号),2008(06).[9]陈晓春.浅析“声乐歌唱的技巧与歌唱情感的处理”[J].音乐大观,2014(01).

第三篇:论苏轼“超然”的人生态度——以苏轼诗词为例

论苏轼“超然”的人生态度——以苏轼诗词为例

庞丽

内容摘要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首屈一指的大文学家,他的处事原则,他的才华,他的哲学观,尤其令人钦佩的是源于他对生活的超然态度。作为宋代一代文豪,他的散文他的诗他的政绩更令人刮目相看。苏东坡在我国诗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词风格多样,有代表性的豪放风格是苏东坡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也最能代表其思想和性格特点。还有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的“婉约词”,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旷达——顿悟——感伤,是苏轼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一种情感模式。他一生屡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但内心深处的感伤却总是难以排遣。这种感伤有时很浓,有时又很淡,并常常隐藏在他爽朗或自嘲的笑声的背后。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苏东坡的一生,是本性自然流露的一生,其人品与词风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正是文如其人,词风天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风华绝代的旷世奇才。

关键词

苏轼词风

超然态度

一、苏轼的魅力人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首屈一指的大文学家,他的处事原则,他的才华,他的哲学观,尤其令人钦佩的是源于他对生活的超然态度。作为宋代一代文豪,他的散文他的诗他的政绩更令人刮目相看。据史料记载苏东坡是当官的,他这辈子不是官运亨通,而是官越当越小,不是他能力不及,而是怀才不遇更是奸臣排挤,他们如一丘之貉使当时有相当口碑政绩斐然的苏东坡被贬了又贬。当初贬到黄州写下《赤壁赋》之千古绝唱,然后再贬到杭州,在那里他依旧活得潇洒,他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西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水光潋艳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他把西湖比作西施,无论化浓妆还是淡妆总是那么美丽,人们说游西湖要游两次,雨中要享受,晴天更要去慢慢体会咀嚼!他所表达的意境和审美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风,而道家讲的是无为,所以他又像庄子一样,要逃离这个社会。旷达——顿悟——感伤,是苏轼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一种情感模式。他一生屡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但内心深处的感伤却总是难以排遣。这种感伤有时很浓,有时又很淡,并常常隐藏在他爽朗或自嘲的笑声的背后。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而已。他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的豁达精神,尽管对一些事情或压力无法释怀,但能做到的就是尽力从容面对之。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是乐天派,是道德家,是百姓的好朋友„„可是这些都还不足以描绘他的全貌,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天才所具有的深厚和广博,苏东坡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虽饱经忧患,却始终不失其赤子之心。”(1)

二、苏轼的多样词风,突显其超然的人生态度。

苏东坡在我国诗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词风格多样,有代表性的豪放风格是苏东坡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也最能代表其思想和性格特点。还有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的“婉约词”,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人同类作品“之最”。

“苏轼是我国北宋文学家,开创一代豪放词风。第一,苏词主要表现为面对人生挫折时表现出达观情怀;第二,苏词善于将个人的遭遇与自然环境的描写融合在一起,豪放中蕴含着凄楚。第三,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语言议论化。”(2)

1、苏轼词豪迈的风格。苏词中流露出人生挫折时达观的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透露着浓烈奔放的豪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苏轼因直言不讳,得罪了掌权的“革新派”,而在朝廷中累遭诽谤,倍受排挤,处境颇为艰难。不得已只好自请出朝,放了个杭州通判,当他得知多年未曾谋面的胞弟苏辙(子由)在山东济南任职的消息后,思亲之情顿然而生,他向朝廷请求调任山东,与胞弟团聚。朝廷中毕竟还有同情他的人,他的请求得到恩准,宋神宗熙宁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被调任为山东密州知州。

他在密州所作的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作者以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读来自有一种豪迈之感。作者在这里塑造的是一个充满斗志的形象。此中并未透露出对自己被贬的哀伤。可见此时的苏轼满腔是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而对个人受到的不公正遭遇却丝毫不在意,即便是“鬓微霜”,却“又何妨”呢?

2、《定**》为例,看苏轼的词风和人格魅力

元丰二年,苏轼因“托事以讽”写了一些与王安石变法有关的诗文,被人弹劾为“包藏祸心”,于是在湖州任上被捕,入御史台狱。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定**》这首词就是他谪居黄州时所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春天,他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相看新买的农田,路上遇雨,因为没带雨具,同行人都怨声哀叹,惟有苏轼从容不迫,泰然视之。事后,他便写了这首词来记述这次经历。词的上片开门见山,点名题目。骤雨突至,扑面而来,穿林打叶,声声入耳,然而诗人此时却不慌不忙,漫步徐行,且吟且啸,快乐无比。夕阳西下,一抹斜阳笼罩着山顶,似乎在迎接着诗人。此时此刻,诗人原来的酒意经过风雨的洗礼。早已消散,回望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处,斜阳已收起了光辉,一切都消失了。经过阵风骤雨,得来的往往是轻松平静的惬意。自然界如此,人生路途上又何尝不是这样。这里所写的是诗人经历风雨的感受,又何尝不是他对自己经历一切政治风云的体验与反省?这是一首抒情词,更是一首哲理词,塑造出一位在烟雨中吟啸徐行的人物形象,使我们领悟到一种超然于利害得失之上的人生观与处世态度

3、苏轼“以诗为词”,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侧重表现作者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这是对词的一大解放。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感情丰富,故其词作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豪爽旷放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透淡逸者有之,古雅峭拔者有之,清丽回转者有之,绮丽绝艳者有之,刚柔相济,即苏轼自谓的“刚健含婀娜”。后人认为苏词风格豪放,目之为豪放之宗,主要是指的是其能以雄放之笔遣辞驰骋,意境超脱,扩大了词境,打破了词的“法度”常规,并非专指气势豪迈、气象恢弘、笔力刚建。毫无疑问,这也确实是他的一种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来的的确豪气逼人;但苏轼同样有不少言情咏物之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喋恋花•春景》是其代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读来确也婀娜委婉。故苏词风格多姿多彩,确具大家风范。

三、苏轼的人品和词风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是北宋时期璀璨的明星。

苏东坡的一生,是本性自然流露的一生,其人品与词风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正是文如其人,词风天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风华绝代的旷世奇才。

苏轼的人品正如他的文品一样,让人信服。他一生磊落豪放,对人从不设防,具涵养、沉稳等特点,并且高风亮节、善良有爱心。

苏轼认为王安石变法过于激进,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于是,苏轼写了很多批评变法的文章。面对苏轼犀利的批评,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被逮捕,送到汴梁受审。

史书上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苏轼在湖州任上被捕时,捕快押着苏轼将要起行还京,苏轼的妻子王氏送他出门。临行前,两人一时千头万绪,不知说什么好,唯有相对大哭。苏轼很快就镇定下来,对妻子说:“你能不能像杨朴的妻子一样,也作首诗送我?”妻子一听,顿时忍不住敛泣而失笑。苏轼随即随捕快而去。

苏轼说的是一个典故。杨朴是宋真宗时人,有才学,颇得宋真宗的欣赏,但杨朴性格怪异,不愿为官。一次,宋真宗出宫祭祀,经过杨朴所在的地方,派人把杨朴召来,想要封他一个官职。宋真宗问杨朴:“卿来,有人写诗为你送行吗?”杨朴知道宋真宗想要他入朝为官,就随口编道:“唯拙荆(妻子)写有一首。”宋真宗让杨朴念来听听,杨朴当即以妻子的口吻作了一首诗:“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宋真宗听了开怀大笑,知道勉强不得,就赏赐了杨朴一些财物,让他回家。

在生离死别之际,苏轼还不忘用幽默的话语来安慰妻子,化解悲伤,并取得了很好的现场效果,既体现了他通达脱俗的人格魅力,也反映出了他高超的语言技巧。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诏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不计较个人恩怨,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苏轼的宽广胸怀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林语堂先生有句话说得很到位:“苏东坡是政治上永远的反对派。”用苏东坡的“红颜知己”王朝云的话来说,他是“满肚子不合时宜”。(3)

王安石与苏东坡是一对“政敌”,王安石出于政治需要贬谪过苏东坡,也出于道义责任援救过苏东坡。历经无数政治惊涛骇浪的王安石,深知苏东坡的性格不适宜官场,他以肺腑之言劝苏东坡求田问舍,远离政治。苏东坡从生命的谷底黄州屹立成伟大文学家后,到南京拜访早已“裸退”的宰相王安石。伟人相会,飘逸潇洒,友谊超迈,人品风流,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的节点。

离开江宁四个月后,苏东坡又作《次荆公韵四绝》,其三如下——

骑驴渺渺入荒坡,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这是苏东坡历经仕途坎坷之后对王安石所说的由衷之言。这次钟山相会,正值王安石大病方愈,所以,四十八岁的苏东坡,在诗中真诚流露出对六十四岁的王安石这位孤独和老病前辈的同情与感伤。

苏轼的潇洒飘逸而不羁脱的风格更加真实与自然,和李白一样,苏轼也是一个好游之人,苏轼虽然反对过王安石变法,被降过职,也因为作诗诽谤朝廷被贬过官,但毕竟在死后被赐太师,谥文忠。也算是个政治家了。苏轼在诽谤朝廷之后就被贬到了黄州这个地方,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游兴,农历三月初七这天,他就去了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这个地方游玩,结果回来的时候遇上了大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淋雨都能淋出这种境界,估计是职业玩家了,这种洒脱在理学兴盛的宋朝,估计也算前卫了。

熙宁九年的中秋,远离家乡的苏轼玩了个通宵,还喝的大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在这团圆的日子里,苏轼看着天上的月亮,开始想自己的弟弟子由,朦胧的月色,醉意朦胧的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我一直认为这句是苏轼洒脱到及至的表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种淋漓尽致的洒脱,东坡之后无人再有。

绍圣三年,苏轼被贬到了惠州,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子.,这位玩家又开始出游,这次,在一个高墙大院的外面,听到了佳人荡秋千的笑声: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可能是苏轼唯一一首被认为有红杏出墙之嫌的词作,不过才子佳人,自古就是绝配,此时的苏轼,应该说是老才子了,作这首词的时候已经年近五旬,年过半百还有如此兴致,真是相当的厉害。

苏东坡最可贵的是他那种屡遭挫折却能够始终保持一种乐观旷达、超然脱俗的人生态度。苏东坡,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名字,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名字,更是一个亦官亦民,为官为民的人物。在古代黑暗官场中,苏东坡以他特有的人格魅力,照亮着千百万普通劳动人民的心。

最后引用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为本文作结:“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品质,与生命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苏东坡为韩文公所作碑文何尝不也是为自己所作的碑文!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苏东坡传》

(2)陈景云 《.论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异同》[N].安徽文学,2007,01.(3)《人品风流》 罗强烈 《 中国青年报 》(2015年01月30日

第四篇:论城市文化在城市品牌中的效应——以广州市为例

论城市文化在城市品牌中的效应

——以广州市为例

[摘 要]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特色、文化品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城市是以文化来论输赢的。在建设城市品牌的过程中,文化具有其重要作用,品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围绕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广州市的的文化与品牌相关现象为例,尝试论述城市文化在城市品牌中的效应,从而指出高度重视和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精心塑造城市形象和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性。

[关键词] 城市文化城市品牌城市建设岭南饮食文化广州文化形象

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品牌建设是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元素,是塑造这个城市形象的系统工程。它为城市发展提供软环境支持,其先进的理念和符合时代规律的特点引领了城市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使城市自身发展与时代潮流相统一,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发展观念。城市文化推动着城市创新,开创了以品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的世纪,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品牌建设应面向世界,以建设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主题,以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文化中心功能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牌建设。

广州形象

一、广州的城市文化特征

广州是一座有着2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长盛不衰。二千多年前司马迁的《史记》所列举当时全国十九个著名都会中岭南的唯一大都会,而近年的考古发现表明,广州又是秦汉时期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城市。同时,广州又是整个岭南文化圈层的核心,地处珠江三角洲,其远在秦汉时代创造的南越文化就已经奠定了广州城市文化的形态。广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刻散发着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岭南园林、岭南盆景、岭南画派、粤剧、岭南园林、骑楼、广雕、广彩、广绣,等等,这些都是广州的岭南文化典型。

广州的民俗文化也同样源远流长。如迎春花市、龙舟竞渡、粤剧、曲艺、广东音乐、粤讴、木鱼、南音、咸水歌、私伙局、沙湾飘色,等等。花市,又称除夕年宵花市,是除夕广州全民性的鲜花集市。据史书记载,广州迎春花市最早现在唐朝末期。鸦片战争后,除夕花市逐渐在广州形成,成为岭南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广州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迎春花市活动已成为广州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内容。综上所述可知,广州市给世人以如下的城市文化形象特征:

1、历史延续性。自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建筑番禺城以来,至今广州建城历史已有2200多年。两千多年来,广州城中心一直未变,只是由小到大不断扩展,这种城市历史延续不变

性在全国的城市中都是罕见的。

2、丰富的人文内涵。城市的人文环境是城市环境的主体。由历史地段、文化古迹及环境所构成的城市历史文化环境,是包含了历代人民智慧、情感、意志等诸多内涵的物化形式。它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是城市文化的根基

3、经济与文化并重的文化特征。自古以来,广州就是海内外物流集散地,商贸气息浓厚,一直到现在都是岭南的商业中心。

4.兼容并蓄。无论是历史还是今天,中西文化、南北文化不断在广州这块热土上相互影响与融化,相互冲突与整合,在岭南文化基础上,广州又吸收了楚文化、中原文化和四方文化的精华,各种优秀文化在广州交融并蓄广州因此成就了一种开放性的窗口文化、通道文化、岭南商业中心,文化上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5.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并存的多元文化。广州作为西学东渐和中国近代新文化的发祥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广州千百年来的城市精神受到震动,使得城市文化既有协调和谐、也有矛盾与冲突的方面,既有历史的沉积,又有着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撞击。这种充满矛盾的传统与现代的共存,使得广州成为多种文化汇聚的结合点。

二、广州城市品牌特征

广州最具有特色的特色城市品牌便是其“饮食文化”。“食在广州”是广州的美誉,更是广州的城市名片。中国人素有“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的传统。广州饮食传统寓艺术于饮食中,讲究色香味俱全,一款成功的粤菜往往称得上是造型讲究的工艺品,菜名也往往会寄予诗意。广州茶楼的布局也十分讲究,或亭台楼阁或园林洞天或金碧辉煌,让食客犹如置身艺术之中。

从1987年开始,每年春秋两届商品交易会期间,广州的饮食部门都会举办广州美食节、美食月等活动,粤菜这个古老的菜系,也正随着广州饮食业的兴旺而不断焕发青春。在未来的发展之中,广州的饮食文化将立足于原有基础之上进行品牌化的建设,从而建设融合了广州独特个性的饮食文化,同时通过举行世界范围的饮食文化活动,将之推及于世界范围之中。

同时,广州除了“饮食文化”这个城市品牌之外,还有着众多的深入人心的城市品牌:根据广州市的品牌资源种类与品牌消费者的类型,广州的城市品牌还有4种类型——人居型品牌、旅游型品牌、投资型品牌和产品(服务)市场品牌。

城市文化在城市品牌中的效应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

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文化是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加深而产生的,是一种比村落文化更为高级的文化形态。城市作为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特的文化现象,反映着它所处的时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伦理道德及宗教信仰等。城市在不断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地域及不同时代特色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与建筑形式,亦即产生了城市文化。就城市的发展史而言,“城市”这一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的范畴,它同时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形态。城市文化存在于城市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中,城市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

城市文化是城市社会成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具有地域性、聚集性、包容性与选择性、多元异质性、延续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这主要表现为: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塑造形象和提高品位;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形成的条件;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增

强辐射力和整合力;城市文化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等等。

二、城市品牌的内涵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的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所传递给社会大众的核心概念,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品牌的核心内涵是要传递给消费者的核心利益,是企业针对消费者的市场承诺。城市品牌就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的过程传递给社会大众的核心概念。城市品牌不仅仅是城市外在的条件和形象,而且是城市内在的品质,是城市性质、功能和文明的外在表现。能够体现城市独特个性,存在于城市受众内心的满足体验和评价。这就告诉人们,城市品牌是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城市财富。城市品牌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为城市创造形象、信誉和声望。当城市品牌化之后,城市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引起人们的意识、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成为城市的潜在消费者。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品牌具有创造财富的巨大潜能,能够持续不断地创造新价值。

城市品牌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空间,相应的也是市场空间,而市场的核心是消费,消费的本质内涵是文化,人们在消费品牌的同时,也在消费着文化;城市经营品牌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渗透的过程,城市的消费者接受了品牌,也就接纳了文化。城市品牌蕴含的文化只有与城市的消费者所属的文化相适应、相一致,才能得到消费者对文化的认同,才能引起消费者与品牌的共鸣。

三、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的内在关系

城市品牌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概念。文化是城市品牌识别固有的一面,它是城市品牌的主要动力。城市品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产品,城市品牌的精神力量是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品牌的灵魂。城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凝结在城市品牌上的城市精华,又是渗透到城市品牌经营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得以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所在,包括整个城市的历史和传统。城市品牌的重要程度和意义越来越重大。通过世界名城的成功经验,中国城市需要发掘和确立城市主题文化进而塑造城市品牌。通过城市品牌营销真正走向世界名牌城市的道路。

四、优秀的城市文化是建设城市品牌的重要保证

1、继续发展广州现有的城市文化和相关产业,如更好利用岭南建筑文化,大力发扬岭南饮食文化,积极推广岭南艺术文化,加深发展岭南花卉文化,并结合岭南历史文化推出精品旅游,等等。

2、对于广州的城市景观建设,我们应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科建设若干个文化功能区;建设现代化文化设施,加快建设文化标志性工程;加强各级图书馆建设,并扩大和充实城市博物馆建设网络,等等。

3、大力促进广州市的文化产业建设:组建数个跨地区、上档次、上规模、有影响的文化产业集团,开发多媒体信息工程;大力促进文化娱乐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业,.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6.运用信息技术,改造电子传播业,加快新闻出版印刷业和文化娱乐业的技术更新。

4、致力于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文化节庆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努力营造整洁、绿色、美丽、现代、文明、友好、祥和、活泼、有序的氛围。

5、积极塑造城市观念,勇攀高峰,形成中的科学城;创新高科技,提高核心竞争力。

可见,在构建城市品牌的过程中,城市文化是一个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全球化和世界性城市化浪潮的推进,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城市与城市之间正从经济竞争走向以文化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注重城市总体形象的树立和城市整体品牌的营造,是体现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方面。一个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给予我们人文精神力量的基础;而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给予我们人文精神的动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社会意识和人文素质,促进城市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城市品牌向更高层次发展,才能促进城市文化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面向未来的发展。高度重视和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对精心塑造城市形象和打造城市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论中国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以华为为例

论中国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

——以华为公司为例 2010会计学7班 张涵茗 2010102020739

1978年,在邓小平主持的6000人全国科学大会上,一个名叫任正非的33岁的青年人坐在后排,此刻,他正为父亲能否平反、自己能否入党而忧虑。怎知9年后,他会南下中国的改革试验田深圳,以区区2.4万元创办一家叫做华为的公司;又怎知30年多后,他将成为令爱立信、思科等大佬们头疼不已的名字。从2万元资本起步,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任正非将华为打造成了一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09年华为收入218亿美元,首次进入该排行榜,其最新排名为第351位)

是什么让华为从一个几个人的小公司到全球顶尖的电信设备供应商?

答案就是:创新!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全球第二大通讯

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

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围绕客户的需

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并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 1/3的人口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华为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基本维持在3000件左右,去年达到4389件,其中80%是发明专利。华为有文件明确规定:“保证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有必要且可能时,将加大拨付的比例。”10多年来,华为在3G领域投入的研发费用,已超过50亿元。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销售额的1%。华为注重创新,最初只是为了企业能够“活下去”。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回忆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当有院士对深圳的创新模式提出质疑时,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就说:“我们为什么要创新,为什么要投入50多亿元到3G中去?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际上,这就是企业创新的原始动力。

华为的核心理念

聚焦:新标识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体现出华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理念;

创新:新标识灵动活泼,更加具有时代感,表明华为将继续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持续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共同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稳健:新标识饱满大方,表达了华为将更稳健地发展,更加国际化、职业化; 和谐:新标识在保持整体对称的同时,加入了光影元素,显得更为和谐,表明华为将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和谐商业环境,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华为的战略

为适应信息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华为做出面向客户的战略调整,华为的创新将从电信运营商网络向企业业务、消费者领域延伸,协同发展“云-管

-端”业务,积极提供大容量和智能化的信息管道、丰富多彩的智能终端以及新一代业务平台和应用,给世界带来高效、绿色、创新的信息化应用和体验。华为将继续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ICT 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更快地提高工作效率。

华为的研究开发

华为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华为在FMC、IMS、WiMAX、IPTV等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都已经成功推出了解决方案。

华为主动应对未来网络融合和业务转型的趋势,从业务与应用层、核心层、承载层、接入层到终端,提供全网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全面构筑面向未来网络融合的独特优势。

华为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杭州和武汉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印度所、南京所、中央软件部和上海研究所等通过CMM5级国际认证,表明华为的软件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已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华为进行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人员有62,000多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4%),并在德国、瑞典、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23个研究所。华为还与领先运营商成立34 个联合创新中心,把领先技术转化为客户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成功。

华为融入和支持主流国际标准并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1 年底,华为加入全球130 个行业标准组织,如3GPP、IETF、ITU、OMA、ETSI、IEEE 和3GPP2 等。华为共向这些标准组织提交提案累计超过28,000 件,并担任OMA、CCSA、ETSI 和ATIS 等权威组织的董事会成员,在任180 多个职位。

2011 年,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囊获6 大LTE 顶级奖项,标志着华为在LTE 技术研发、商用实践、标准专利、产业链整合等方面上的持续投入和巨大贡献获得业界的一致认可。

2011 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23,696 百万元,近十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100,000百 万元。

美国权威商业媒体FastCompany日前评出了2010年最具创新力公司,华为紧随Facebook,Amazon(亚马逊),苹果和谷歌之后位列第五

海外科技杂志Fast Company三月初评出了2011年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中国的华为排名第18位,为中国品牌最高名次的华为创新战略:从跟踪开发到领先开发

在华为发展的前期,其技术研发以跟踪开发为主,通过学习、借鉴别人已经成熟的技术,以节约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力。但随着华为的发展,在技术上拉近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成为其封锁和打压的对象。跟踪型的研发之路走

不通了,华为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不能不走领先型研发之路。为了打破欧美跨国公司对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的垄断,华为在技术研发中坚持高起点,始终瞄准业内尖端、前沿、最有市场的产品,努力站在与国际跨国公司同一起跑线上。

华为在坚持以我为主、自主研发的前提下,通过合资、合作

和英特尔联合向中国运营商及其他国家运营商联合推出3G混合组网解决方案;华为和西门子共同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专注于3G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华为推出的3G手机就是与英飞凌、高通等知名厂商合作研发的产物;华为公司还与高通公司形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解决方案、业务、系统芯片、终端芯片方面开展了紧密合作。有的核心技术,如天线是设在俄罗斯的研究所设计的,芯片是设在中国的研究所开发的,而工艺是由德国工程师设计的,软件则是由设在印度的研究所开发的,可以说是集世界最先进技术之大成。”

小案例:

华为在3G上的倾尽全力曾经招致过“战略失误”的嘲笑,但他们始终认定:“传统产品的市场格局很难改变,我们只能在新增市场上争夺一席之地。”整整10个春秋,华为在3G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50亿元,投入研发人员近6000人,在美国、瑞典、印度和俄罗斯等国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目前,他们的奋力追赶终于有了可观的回报,华为已拥有2700多项3G专利,其中94%为发明专利。由于掌握了核心技术,使华为用很短的时间,在荷兰、美国、阿联酋、马来西亚等地部署了11个3G商用网络,今年4月底入选英国电信公司未来5年优先供应商,第一次站到了由爱立信、思科、西门子等7家跨国巨头组成的顶级供应商行列。

华为的创新策略:

曾经错失小灵通的开发让华为认识到,无论是先进还是落后的技术,只有能满足市场和客户需要,才能取得成功。

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是要产生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需求是技术创

新之母,技术创新必须符合用户需要,创新产品必须具有市场价值。这就要求创新者必须有较强的市场洞察力,超前把握市场与用户的潜在需求,这是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

例如,华为的CDMA开发进程就是严格按照IPD的计划进行的,这使得华为CDMAlx产品的开发、测试、生产和市场发布都有条不紊、不急不躁,确保了华为的CDMAIX系统一经推出就达到了可规模商用化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IPD使华为整体研发成本降低40%。按照华为北京研究所路由器产品线总监吴钦明的说法,他们在开发路由器时,通过实施IPD,可以把最前端的产品发展趋势直接固化在后端产品开发计划中,并保障在开发路由器时“一板”成功,大大减少了废品率,并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在高人力密度研发时期,基层研发人员实行统一工资制。华为的研发体系要求高度信息沟通,并对项目开发进程做详细记录。研发体系变革后,基础研发人员的个人薪金完全与项目小组的研发成果和个人贡献挂钩,中层研发经理的薪金则按项目研发制度和客户满意度进行考评。这样华为的创新成果更快、更高质量地转化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品,这也是最近一两年来华为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地位迅速提升的一个主要因素。

结语:

可以说,在当今中国,华为是最有潜力成为世界级公司的中国企业,也是最受尊敬的公司,没有之一!

因为它重视创新,所以它有核心技术,一个个核心专利代表的不是它的辉煌的过去,而是照亮未来的灯塔!

而这一切,都来自华为每年都投入超过销售收入10%的资金做研发,其中47%以上的员工为研发人员!技术创新是这个企业的灵魂,也是其成功的法宝!

下载论“京剧唱腔”在中国诗词歌曲中的运用——以《卜算子.咏梅》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京剧唱腔”在中国诗词歌曲中的运用——以《卜算子.咏梅》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