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上的音乐美 3

时间:2019-05-14 06:5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音乐课堂上的音乐美 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音乐课堂上的音乐美 3》。

第一篇:小学音乐课堂上的音乐美 3

教师的语言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正所谓“三尺讲台论天下,一支粉笔写春秋”。音乐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课,音乐启蒙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对音乐的掌握程度,也就是对音乐本质的感悟,能够影响到对生活的理解。而在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课堂语言。小学生对语言以及音乐的理解处于襁褓阶段,儿童语言学的生理基础研究表明,【1】儿童在2岁到12岁之间是语言神经系统发育时期,而6/7岁到12/13岁正是孩子的小学学习阶段,入学前,他们在家长以及周围环境或者是幼儿园老师的影响下,逐渐学习得与家长,周围环境相融合的语言习惯和语言模式,这种自然学习得到的语言是一种原生态,无意识的语言行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更是一知半解。进入了小学,在音乐课堂上的语言美不仅能够使得学生达到理解,认识和驾驭语言的基本技能,而且通过音乐美构建情感世界和认知能力,所以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化成阳光与雨水,滋润他们这些刚破土而出的幼苗茁壮成长,当然也有可能成为间接影响他们成长的因素,洪堡特说:“对于人类精神力量来说,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世界观的形成,语言也是不可缺少的’;“个人更多地是通过语言而形成世界观”。可以看出小学教育中的语言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我都会一事无成”。海伦.辛普森说过:“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与语言结合并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对音乐所蕴含的美得领悟能力,提高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构建美的价值观,是一个音乐老师神圣的职责。

文章通过三个方面探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音乐美:课堂语言的准确性与精炼性,课堂语言应该具有表现力和肢体语言与心理暗示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最后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美进行总结和提出自己的展望。

1.音乐课堂语言的准确性与精炼性

好的音乐课堂语言应该是精炼和准确的,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基本的素质要求,是小学生理解与感受音乐的基本前提,精炼准确的有声语言是师生之间交流的主要手段,能够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理想的境界,语言的准确性与精炼性是“音乐课堂语言美”中的“美”字的基础,这俩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力,并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的理解能力。

1.1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的准确性

通常而言,很多老师认为,追求语言的准确性是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而事实上,在音乐课堂上,标准,准确,组织有序的语言无疑会给音乐课锦上添花,因此,音乐教师应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这是准确性的基本条件,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规范的发音,为歌唱的字正腔圆打下结实的基础,使得学生受益匪浅。如《小学音乐教材歌曲》第五册中的一首歌曲《共产儿童团歌》,此歌曲子节奏较快,中间部分“我们的将来时无穷的呀,牵着手前进,时刻准备着,嘀嘀哒嘀哒嘀嘀哒嘀哒”,首先要准确,停顿有序地朗诵一遍,并要把这句话包含的意思准确地解释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词句唱出的儿童团员以后是国家的将来,我们要一起牵手,时刻准备,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再比如,第十二层的《歌唱祖国》中“我们勤劳,我们勇敢,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这一句,慷慨激昂的情感是建立在准确的表达之上的,使得学生很快体会到这一句要用较强的语调,热情的态度去演唱的,并在接下来的演唱中准确把握好力度的变化。

这里的准确不仅仅指的是语言发音的准确性,包括语言组织的合理性与逻辑性,也就是音乐课堂语言中讲解的准确,到位。不仅如此,对乐理知识的把握也要准确到位,拿捏得恰到好处,用适合小学生心理年龄的逻辑与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创作的意图和其中所蕴含着的艺术价值,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学生对它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音乐教师有责任是把艺术的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有时候还要转化为适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所能理解与接受的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对音乐形成一种潜在的学习与欣赏意识。如在《狮王进行曲》案例中,教师应该能够记住【2】“音乐主题、感受速度、力度、音区、音色、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和动物的关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给《狮王进行曲》的主题旋律编配歌词(如:我是狮子,吼吼吼,我是森林之王......),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模仿狮子的动作,当主题音乐由低音区转入高音区的时候,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到当狮子从丛林中出现,后面还跟着许多小狮子,从而将乐曲节奏的变化形象地和视觉联系到了一块。

1.2音乐老师课堂语言的精炼性

2.音乐课堂中的音乐表现力

好的音乐课堂语言应该使课堂上的音乐具有强大的表现力。教师对音乐的解说,讲授应该将语言美与音乐美充分展示给学生,提高他们领悟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2.1通过课堂场景表现音乐

音乐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更自由、更自在、更自然。那么,具体应该怎样设计语言呢? 首先,提问必须要有目的性,不能提一些带有暗示性的诸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幼稚问题。因为老师的语言引导是学生开启独立思考的钥匙。如在欣赏苏联作曲家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时,教师首先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可以这样提问,“我们今天要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一个叫彼得的孩子和一只狼的故事......”教师范唱的时候出现多媒体画面,学生很快会对歌曲的内容感兴趣了。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教师在范唱结束时,不要问好不好听之类的话,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导入学生领悟与独立思考因子,这就要求音乐场景的设置。

如今多媒体技术十分发达,教师可以自制幻灯片,从童话故事本身入手,将生活有趣的故事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幻灯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张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启发学生叙述故事内容,学生对童话故事主题的理解为欣赏交响童话主题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来帮助学生理解主题。通过做,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的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也间接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

当欣赏完音乐曲目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赏析的音乐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其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书写或者绘画的方式,口头表达的方式,也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上述设置场景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引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清晰的、富于情感和文彩的说诵语言,引领学生进人音乐作品的意境;以感情充沛、流畅规范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展开音乐想象。

2.2 通过课堂游戏表现音乐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中昀易为儿童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儿童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把音乐融入到游戏中,发展适宜的、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游戏,把音乐和游戏整合时,孩子们常常会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把音乐游戏中所要表现的节奏、音乐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

着眼于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应用合适的课堂语言,循序渐进,逐渐引导,达到对音乐的赏析,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一课时,音乐响起,进行曲的节奏使孩子们情不自禁的想动起来,教师介绍完曲子,就让孩子们随音乐走一走,虽然他们也玩得不亦乐乎,但音乐的节奏及韵律完全被忽视了。这个时候试着让孩子们再多一点地投入情感,音乐响起时教师说:“夜深了,小主人睡着了,此时,被关在箱子里的玩具兵们偷偷地从箱子里爬出来„„”和着音乐,孩子们个个贼头贼脑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段音乐之后,教师又说:“小主人此时睡得正香呢,玩具兵们有的„„”并用手指着一个孩子,他马上和着音乐学起了解放军走路,“有的„„”这个时候教师可指着另一个孩子说,他马上学起了解放军打枪。随着音乐的不断进行,孩子们一个个地学起了玩具兵,他们投入的情感,远非我们所能想象。最后,音乐停了,乐曲结束了,教师可以故意学着小主人的样子,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揉揉眼睛,正是这样的音乐游戏,使他们不仅掌握了进行曲特有的行进节奏,而且能把它表现得更加优美、表情,从而激发了孩子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孩子对音乐感兴趣。如《牧童》这首歌曲,学生在情景中,扮演角色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了置疑,“为什么牧童放羊时,牧童哼着快乐的歌,小羊怎么都不叫呢?”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应该让学生想想自己刚刚表演过的情景。于是学生就自己编创出了新的歌词,分组来唱,一组是小羊的叫声,一组是牧童放牧的吆喝声。于是当歌曲唱到第三段时,学生自觉分成两组表演,当学生唱着自己编的歌曲时很是得意。还如《上学歌》、《国旗国旗真美丽》等,这些歌曲轻松愉快,歌词生动形象,教师通过歌词中的自然景色的描写启发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语言美结合课堂场景与游戏能使孩子们快速融入到课堂之中。课堂语言的准确性是创设情境的关键,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是进人情境的动力,织有序的课堂语言是创设情境的保证,语速、语调和节奏要和所创设的情境相互交融、高度一致。课堂场景与游戏是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通过这俩种方式表现音乐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肢体语言和心理暗示的应用

好的音乐语言也要结合肢体语言,小学生对肢体语言有直接的接受能力,合理的使用肢体语言不仅可以提高授课效率,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的设置课堂场景,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音乐的实践中去。

3.1 肢体语言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教师体态语言必须形象、得体、自然。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伴随说话的表情,手势及其他动作等。这些有形而无声的体态语言,有时能够直接表示某种意义,有时能够起到加强有声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体态语言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丰富的富有表现力的面部表情,恰当、自然的动作,都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给小学生以深刻的感染和教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一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唱歌走调、分神等课堂不利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持教学过程的延续。

【4】如在欣赏《四季啊,我在想》这首歌曲的时候,老师只要采用抑扬顿挫的语速、语调,激动的情绪,再加以幸福、快乐、期盼的眼神把歌词朗读一遍,就足以让学生感受到歌词内容里传达的老师和学生之间那分浓浓的师生情,就直接把学生带人所创设的情景之中了。这种运用眼神交流的方法,容易引起学生产生联想,激发自己对老师强烈的情感,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会取得极佳的效果。再如在学习歌曲《丰收之歌》前,教师随着歌曲的旋律做几个简单的舞蹈化的割麦动作,就能使学

生很快进人老师创设的欢快活泼的情境之中。当然肢体语言的运用一定要得当,所做的动作不应该过于夸张或不准确,避免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3.2 心理暗示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中心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音乐教师对学生做出的学习反应要给予真挚的鼓励,善于从他们身上捕捉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面对问题。如“你表演得真棒,真像一位小音乐家。”“你的声音真美,真是我们班的小百灵”。当然,表扬鼓励一定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另外,鼓励时的语言还要富于变化。对待学生的不同时机不同情况的回答,可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学生会感到教师真正注意到了自己。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活动情景,恰当地就行鼓励,使得学生快乐地把枯燥的音乐知识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

4.总结与展望

语言表达是音乐教师除示范表演之外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小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认知,感觉,记忆,思维,想象,个性,意志等都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学高为师”教师应该以准确,见解清晰、内容具体、用词生动、句逗适宜的语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和更具魅力。在音乐课上尽量避免大声训斥而代之以机智、亲切的语言,必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从中得到快乐、温馨,给学生留下深情。通过情景教学与游戏的方式,将语言美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展示音乐的表现力,进而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等。在语言美得基础上应该结合肢体语言与心理暗示辅助手段是音乐课堂活跃而有趣。小学音乐教学依旧任重道远,音乐教师一定要在长期课堂实践中不断地“修身养性”,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技巧,更好地营造课堂音乐教学美的氛围。

参考

【1】小学语言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基石 王凌 重庆教育学院 中文系 重庆 【2】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北京市:中央音乐学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3】 张乐意 :从音乐审美心理角度对45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的分析报告 【4】音乐教学中的课堂语言与情境创设 高晶荣 元丽秋

【5】音乐老师如何优化课堂语言 李茂富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

【6】基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音乐情境教学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杨娟 2010.4

第二篇:如何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进行自我评价

如何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进行自我评价

摘要: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以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获得音乐技能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事实上,音乐学科教学的内容除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还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音乐知识和技能只是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技能和知识获取的多少为目标。这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

关键词:音乐教学、自我评价、主体、引导、作用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三维目标的视角来看待课堂评价,即时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那么,什么是音乐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呢?音乐学科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信息的处理过程,是一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即在每一堂课中,每一项活动中进行的评价。

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是教师或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作出的立即反应,能引导和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继学习行为。如果我们的即时评价能为培养出一大批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打下基础,那么就是最成功的。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上运用即时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呢?以下是我提出的几点观点:

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音乐教学必须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学生主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音乐学习的自我审视和自行调控,即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少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知人易、自知难,当一个人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别人的时候,很容易做到心如明镜,把别人的优点、缺点看的一清二楚。但如果要反观自己,则往往优点看得多、缺点看得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培养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的自我评价,不仅能使人全面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而且能使人在认识自己不足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奋斗目标,自我加压,奋起直追,实现更高的人生追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发展。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探究创新精神。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也是一样,每个学生都有他独有的一面,绝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更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要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能理解学生,就是要能体验和理解学生的情感或看法。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应用期待的目光,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达到超越他现有水平的效果。其次,要善于真诚、亲切、积极有效地与学生交往。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才有最全面深入的了解,最清楚自己的发展过程和心理感受,因此学生自我评价应占重要的地位而不容忽视。有人认为,小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懵懂无知,不但不能评价自己,而且找不到自我。小学生自我评价是空中楼阁,无稽之谈。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自我意识,但可以引导、唤醒,逐渐培养,发挥教育的积极能动作用。如果一味认定学生年龄小,采用“授——受”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言堂”式的评价,必然阻碍了学生心理发育,并且不能达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有利于音乐学习。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明白自己学习音乐的优势与劣势,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自我评价作为学习的方法之一,认为“当学习者自己可以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及达到目的的程度时,他才是真正地学习,并且对自己学习的所有方面负责”。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不但可行,而且必行。小学生音乐教育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小学生发展的状况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小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评价和与音乐活动有关的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基本素质发展评价。二是坚持对小学生音乐活动的评价。其中包括对学前儿童音乐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等方面的评价。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师评忽视了被评价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想让孩子真正得到发展,变被动为主动,我觉得把评价权交给他们自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步下放评价权,在观察、记录、实验中关注孩子的自评和互评。这样的评价虽然显得单薄,但真实地展现了他们内心的评价标准。

二、评价的方式与手段

1.教师要即时评价,抓住正面评价时机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方法、过程、结果等方面给予及时的鼓励,调控和引导评价活动。教师评价时要注意评价要真诚,针对学习状态敞开,如在上课前准备:“你看,走进教室的时候,老师就看到你准备好了音乐书端正的坐好,看起来学习的劲头很高。”欣赏过程中:“你听的非常的认真专注,肯定能听出不一样的变化。”针对课堂上不同的过程,教师给予各种评价,让学生不断地有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打开了学生学习和求知的欲望。

2.情感、态度的自我评价

情感、态度主要体现在音乐学习过程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记音乐日记。学生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自己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音乐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音乐的兴趣。

3.个性化评价,权利反转积极引导

音乐课的学习比一般文化课的学习更强调个性化的特征,它更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绪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师生的评价也应注意体现出学生的个性性格特点,绽放音乐个性色彩。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学更多的强调了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任何结果都必须由教师一人来评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发展,变被动为主动,我觉得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评价至关重要。

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对自我评价能力有一定影响:在个案记录中我们发现,不同的性格特征所具备的自我评价能力也各不相同,稳重内向的孩子往往自我评价的意识更强一些,他们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能够及时地将他评转化为自评,并努力使自己积极向上。活泼外向的孩子自我评价的意识稍弱,他们能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但对自己的评价则无法坚持,主要表现在持久性较差,但评价的准确性较高。性格暴躁的孩子缺乏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在脾气温和时自我评价准确,一旦冲动起来就完全忘了控制自己的言行,自我评价的约束力也抛之脑后,受情绪的影响较难改变。而反应迟缓的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最弱,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脱离了他评,几乎没有多少自我评价的意识。当然,这些只是一些普遍现象,并不是绝对的。有的学生还具有双重性格,他们的评价标准则有两面性。

首先,学生有权评价自己,也有权评价他人。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反转”,让学生大胆地自评、互评,评价、了解、鼓励自己或他人。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常请学生上来或展现一段优美的舞姿,或描绘歌曲表现的意境,或做一回小老师,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如何唱好新歌,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评或互评的评价之中,使学生每节课学有所获,在每节课后都能余兴未了,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其次,学生更有权评价老师,教师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轻松、愉悦、平等的师生关系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提高。如:我在歌曲范唱完后,诚恳地问学生:“老师唱的怎么样?”同学们会积极地发表各自的见解。在这样一个愉快、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师生共同懂得了怎样更好地来学习音乐。这样的评价体系是立体的,交互的,开放的。

三、评价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因此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从属于音乐审美教育,为审美教育服务,其内容和要求都是从感受与表现音乐的情感需要出发,适应音乐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且,小学音乐教育的音乐知识技能学习都是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之中。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评价应根据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综合演唱、演奏、读谱视唱、音乐欣赏等内容进行,避免单纯的知识技能技巧考核。

新的课程要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做出评价,而且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察,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不仅考察“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察,如行为观察、情境测验等。

以前的评价受科学主义的影响,多采用标准测验等量化评价方式。定量评价具有比较标准、便于实施等优点,被广泛的运用,如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学生音乐能力测验或音乐学习水平测量,进行定量测评,以获得每个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等级或分值。量化评价方式有其客观性的一面,但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因为有许多因素是无法进行准确定量的,但还是有很多教师选择定量评价。而相对的说定性评价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整体性的情况,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评价,从而给学生一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但这种评价方法对评价者要求相当高,工作量大,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大多数教师并不喜欢用这种方式。采用定性的评语进行描述性的评价和进行测量的定量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为了使评价的各项原则能够更好得以实现,是评价更加科学、真实、准确,并更便于实际操作,必须尽可能地将两种方法相互结合起来,使其利弊互补。

四、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策略

从思维中体现出评价的水平,从学习中提高评价的水平。同时,以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习活动的全面性。由此,我探索了一些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充分地感到自己的主体意识,激发思维,从而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好奇和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注重在新课导入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埋藏创新意识的萌芽。使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各自动脑动手,出现问题时可及时进行交流,集思广益,促进学习相互性。1.范例评价

低年级初入学的小学生,一般不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多依赖教师的评价。学生通过教师一个个评价的范例吸取一定的评价标准,逐步掌握评价方法。2.对他评价

学生从教师的范例评价中受到启发,以教师的评价作参照,模仿运用到其他同学身上,体验评价活动。评价主体──双向互动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可能超过教师本人。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可进行自评、互评双向沟通。除老师评价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小组评。例如:平时实验、探究过程中,都是以二人小组或四人小组主,小组成员之间了解情况,互评相对比较客观,除自己评外,还进行小组互评,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避免了片面地给被评者无情地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的情况,给评价中的后进者以鼓舞,给先行者一个更远的目标;给受挫的心灵以勇气,给骄傲的头脑以清醒。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又可以培养探索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自我评价

个性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人在认识别人的品质时,就开始形成了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个人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由于个体从周围的人们中分离出来,并和从这些人身上看到的东西加以比较的结果。即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建立在他评基础上的,也只有在对他人的评价中,把别人和自己比较,不断调整对自我的评价。刚开始学生的独立评价是有一定难度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领会了评价的范例,并获得了对同学的评价经验之后,就能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自评活动中来。

音乐的美丽是保持生命激情的原动力,音乐教育需要用多变的音乐手法、旋律和各种音乐的元素结构生活的虚像,探讨人性的本真,持续性地感受音乐,才能激活真情实感,触动人的内心世界。这一类的精神活动从传授到接受并完全吸收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效果发生的时间周期长,无规律可循,甚至难以预测长远效果,这方面的评价就需要经过长时期的观察用定性评价来展现。

通过评价,学校和社会可以验证音乐课程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教师可以掌握音乐教学计划和目标的事实性,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达到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习;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成绩,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学习。虽然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评价只是评价的一个方面,但只要我们教师能合理有效的运用评价,就能使学生评价的真正作用得以体现。

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我,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但据已有的研究表明,由于受认知水平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缓慢的,且稍有松懈,它就会落入意识的边缘区,暂时遗忘甚至中断。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必须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和发展,并随着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促成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比重不断变化,逐渐达到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和独立,最终实现自主学习策略的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 3.《音乐教学实施指南》,朱名燕

彭志修,2003年5月版 4.《艺术课程与教学论》,胡知凡,2003年9月版 5.《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金亚文,2003年7月版

6.参考http://ah.righthere.com.cn/ResouceCenter/ResourceDetail.aspx?ID=71186 7.参考http://fanwen.chazidian.com/fanwen272033/ 8.参考http://

第三篇:初中音乐教学论文——关于音乐课堂上有效提问的反思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有效故而高效

——关于音乐课堂上有效提问的反思

在多年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免不了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而在提问的同时,不知你是否关注过提问也是很有艺术的。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那么,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提问的作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变相监督那些注重力不集中的学生。通过提问,反馈教与学的信息,使得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把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法,促进教学双向互动。

既然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反思与总结,我认为,问题的设计要有效,提问的方式要有效,当然,有效的提问会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高效。下面我就结合平时课堂中的一些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问要面向学生全体。

许多老师在提问时会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同文的目的动机何在,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为了单独要点拨一下某个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伟大或是音乐知识的难度或是音乐艺术的高雅,令人难以接近。我建议,在问题提出以前,先不要急于把学生叫起来,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给全体流出一定得思考空间,然后在进行检查,如此一来,所有的学生都在思考你提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掌握得分目的就可以达到了。反之,叫起一位同学,再提问题,那么剩下的学生就等着看这位同学的了,而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提问的目的和作用就不乐观了。因此,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才是有效地提问。

二、提问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音乐是一门激发人想象的艺术,如果教师在提问时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这首音乐好听吗?”那么学生就只会根据老师的提问(暗示),顺着教师的思路机械地考虑问题,他们的答案也是很单一。相反,如果教师在提问时给学生思考空间,如:“通过音乐,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便可以从欣赏的音乐中、画面中、甚至在所欣赏乐曲的音乐要素或画面时所想到的一些问题等等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主动性。

三、提问时要注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

如果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让学生感受乐器音色的产别。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喜欢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前提问一些问题,如:“这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你能听出它们区别在哪儿吗?”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关注老师播放一首乐曲会要求我们干什么?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或者学生在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他们往往注意到乐曲的区别,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别学生即使能够意识到,但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如果教师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入手,如:“这首乐曲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两种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不仅使学生区分两种乐器不同的音色并表达出来,而且由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在头脑中回忆分析两种不同乐器在演奏这首乐曲时的区别。如果再次欣赏这首乐曲时,学生对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会更为关注、印象会更深。因此,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四、提问是要深入浅出。

在很多的音乐课堂上,当学生欣赏完一首歌曲时,老师就问“歌曲好听吗?想学吗?”学生就机械的回答,“好听,想学”,这样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深度,没有意义,这样的提问方式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很被动。而听完歌曲后,如果老师问:“有什么感觉?”这个问题就比较广了,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多方面的感觉:游戏,歌曲„„这是教师跟着学生走,学生比较主动,当学生谈到“歌曲好听”时,教师就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好听在哪儿?(为什么好听)”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激活学生思维向更深层次去考虑问题,同时把学生思维引导到歌曲上来,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时,不知不觉对歌曲进行了分析:节奏欢快,歌词好听„„从而激起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

五、提问要有价值。

我听过许多的公开课和讲课比赛的课,不知是否巧合,最近听到的最多的一种提问方式是:你觉得哪个地方还很难?你认为哪个地方还没有唱好?你哪个地方还不会等等。我认为,要是让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的话,就凭老师的这番设计,如果所有的地方都很难的回答一出现,老师必定晕倒。但学生就是学生,大多数还没有在公众场合勇敢发表自己意见的,所以造成了上述问题的出现。我们在进行教学时

总之,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之一,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联想而且可以使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信息交流状态,提高教学效果。故而有效提问才会促进高效课堂的前进,有效故而高效。

第四篇:浅谈音乐课堂上的和声合唱教学

浅谈音乐课堂上的和声合唱教学

引子: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观念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重视。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审美的对象和审美的方式成了我们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课堂上,我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验证,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除了个别非常动听的旋律歌曲外,无一例外的都对和声,多声部合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聆听中,学生也更倾向于聆听多声部的歌曲与乐曲。那么如何在音乐课课堂上去挖掘这一点呢?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聆听和演唱的“度”呢?

一、在音乐课堂上的和声与合唱教学应该与我们的课本息息相关

1、初中音乐课本所涉及到的关于和声和多声部教学课本教学内容。

在我们的常规音乐课程中,要重视和加强和声的教学,在聆听中,使学生感受到多声部歌曲的丰富表现力,因为每一段音乐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段音乐因为有了和声而变得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充实,更加的富有生命力。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要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在合唱的歌曲中,做到唱中有听,听中有唱。

回归到我们的音乐课本,在我们的初中课本中,最先提到的有关于和声教学的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也就是说我们在初中的第一节课就是接触了多声部的合唱歌曲《七子之歌》,在之后的每个单元里,我们就可以从第一单元为基础,每一节课都有或多或少的提到了有关于和声,合唱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册的第一首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中,也有涉及多声部合唱的内容,由此可见,每个学期的开始,都涉及到了我们音乐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和声教学与合唱培养。而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需要老师们和同学们一点一滴的演唱与感受所获得的。

2、由音乐课本上的教学所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绚丽的多声部合唱。

有的时候我们看不到我们音乐课本中有和声,多声部教学的影子,那是因为我们已经被课本的表面内容所局限住了,音乐课本中的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课题,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根据课本,走出课本,去发现绚丽的和声色彩以及多声部合唱精华,例如我们七年级的第三单元《欧洲风情》这一课,单从表面看,我们可能看不到和声的影子,但是深深的挖掘资料我们就可以发现,“10~16世纪,欧洲复调音乐早期的奥尔加农(以纯八度,五度,四度为主)发展至复调(三度,六度)写作的完善阶段当复调音乐的各声部相互间以协和音程为主作对位结合时,即形成和声音程、和弦与和声进行。当时以各类七声中古调式为基础,故后人称15、16世纪复调音乐中的和声为 为中古调式和声或教会调式(三和弦的连续)和声。”我们就可以发现,欧洲是和声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城市,包括在欧洲出现的歌剧于16、17世纪之交诞生于意大利,它的诞生不仅使得世纪的文化遗产中多了一种新的单声部音乐形式体裁,更标志这一个时代新的音乐风格的开始——主调和声风格的开始。这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和声的发展息息相关,更在我们的课本外找到了我们一直学习的和声的发展史,配合着这一课的歌曲《桑塔露琪亚》的学习,我更是把这个歌曲进行了简单的二声部长音衬托进行简单的课堂感受,学生对于合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的认识到和声与多声部合唱的魅力。

那么,回到学习的最初,我所执教的音乐课上,虽然七年级的第一首歌曲就涉及到了多声部合唱《七子之歌》,但是我们的学生还不能够完整的去把握多声部合唱的技能技巧,那么就需要老师在一步又一步的引导中,带领学生进行多声部的合唱练习,那么这一节课的多声部设置即将从“聆听”开始进行。

3、演唱的开始即是聆听。

让学生学习多声部,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感,首相让学生爱上多声部,如何让学生爱上多声部?首先从聆听开始。单声部和多声部的对比聆听,相对于单声部,多声部的歌曲更加具有生命力更加的丰富多彩,在声音的层次上更加的充实。学生用自己的听觉即可辨别,便可以站在音乐审美的的层次上去分辨好听与不好听。单纯的听并不一定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但是对比着去聆听就一定可以去体会到多声部合唱中的那种强烈的立体感觉。让学生爱上多声部,发现多声部的美好,既是学习的第一部。

二、如何在课上进行和声训练

1、和声练习在课堂的时间分配。

在我们常规的一节课中,我们都可以将45分钟分为导入,展开,拓展,小结等几个部分。那么从一节课的主体出发,初中生已经相对于小学生而言,情境的导入已经可以不用投入太长久的时间,那么在一节常规音乐课中,每节课我们用10分钟的时间去训练学生的和声意识,训练学生的合唱发音,是对于学生以后 的学习歌曲有很大的帮助。

2、和声练习的模式。

进行多声部的合唱学习,首先要从和声的练习中开始,我们即是从音程开始练起,在第一学期,我们学生不需要太难的练习,主要开始练习两个声部的音程练习,以钢琴的音准为媒介,练习的音程即为: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大小三度,大小六度。在练习效果的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加入大二度,小七度,增四度(既是减五度)的练习。在练习的时候聆听其他声部的音高,体会协和音程以及不协和音程的音响效果。

在第一学期进行音程学习的基础下,在第二学期我们即可加入相对于学生比较难的三和弦和声训练:大小三和弦的听辨以及构唱。并在构唱的时候体会相对应的和声效果,随后在之后的课堂上加入同一调式和声中的ⅠⅣⅤⅠ的和声进程,以及更加富有难度的ⅠⅣⅥⅡⅤⅫⅠ进行和弦连接练习。练习过程中一遍聆听,一遍进行和声的演唱,学会音高音准的靠近。

3、音色的处理方式。

在我们学习和声的过程中,学生的音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唱的再精准的多声部合唱歌曲,没有了统一而纯净的声音效果,都会难以体现歌曲的美感。那么必须要求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音色,音量。在初中学生这一群体中,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声期时代,男孩的变声期在13-15岁之间,女孩的变声期在12—14岁之间。通常男生的变声期的时间较女生长,少则几个月,多则需约近一年,而女生较男生短,大约6—10个月即可完成。此外女生在时间上比男生大约早半年至一年,并且在变声期的声音变化方面较之男生要轻得多。那么就要求老师在训练学生的音色方面要进行提醒以及带领学生练习。

(1)提醒学生注意气息。歌唱发声时要打开喉咙(声音通道),注意喉头稳定(避免上下移动)。面部、下颌及舌要自然松弛,不可僵硬。如果这一环节做不到松弛的话,学生的喉头发紧,不仅仅发出的声音效果不好,也是非常的损伤嗓子的一种做法。

(2)发声时音量要适度,强度适中。通过有节制地均匀用气,使声音自然、松弛,匀净而稳定。

(3)歌唱发声的训练步骤,不要一开始便是非常着急的让学生从大字组唱到小字二组的练声练习。首先应从中声区(自然声区)开始,以取得丰满、圆润而自如 的发声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进度再渐次向上、向下扩展音域。

(4)用不同元音练习发声时,下颌及舌的升降前后应适当调整。在引长其声时口形应保持不变。有的时候我们唱到歌曲的高音或者是保持音的时候,嘴型的改变对于大家的听觉最到的影响便是觉得“跑调了”,但是仔细听听又仿佛在调上,这便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位置掉下来了”。而让学生进行不同元素的发音,可以稳定学生的嘴型发音,保持声音的位置。

三、和声训练与课堂实际歌曲教学相结合

1、挖掘材料,填充材料。

在我们的课本中,不是每一课都非常系统的进行和声,合唱的讲解和练习。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去认真的挖掘材料,寻找材料,创造材料让学生进行学习。其实细细看来,每一首歌曲我们都可以去带领学生挖掘他所含有的深层次的与和声息息相关的知识。挖掘材料,填充材料的渠道可以是我们从网上和教学参考中找到的媒体教学材料,老师为歌曲谱写的简单的双声部,各种的音响视频材料,书面参考资料都可以进行借用和创新。

2、课堂的多元化设计。

我们的音乐课堂,可以是和声发源历史的了解,可以是一首合唱歌曲的聆听,可以是一首乐器的乐器层次分析,可以是简单合唱歌曲的学习,也可是合唱指挥知识的简单学习等等。学生在一次一次的学习中,会自然的养成聆听音乐的立体感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良好音乐修养的保持。

3、初中音乐课堂和声教学课堂实例

在音乐课的课堂上,有很多本身没有涉及到合唱以及和声的知识,在这里,我进行了课本知识的重组以及创新,进行了大胆的预设,在经过了课堂实践之后,得到了学生积极参与的较好的效果。

首先比如《瑰丽的电声》这一课,是让学生进行电声乐队的了解以及电子乐器的知识学习,在我们平常的课中,学生可能了解电声乐队是怎样组成,有什么样的整体效果,但是没有真正的去聆听过电声乐队这四种乐器在一起的和声效果和各自都承担了什么样的和声任务以及声音层次。在聆听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一种简单音乐制作软件,叫做——“jammer”,利用这款软件,可以让学生单轨的进行电声乐队——架子鼓,电吉他,电贝司,电子键盘进行聆听,我们可以任意的去掉中间的任意一种乐器再去聆听失去了这种乐器音乐的整体效果会有什么

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聆听了电声乐器的音色效果,更是对于电声乐队中每个乐器的作用,相互和谐的搭配手法,每种乐器的高低中不同和声层次都进行了听赏。对于和声的了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课后,学生很认真的说“以前,一直总是知道这些乐器的模样,知道这四种乐器综合起来的音色,但是从来没有这样的去听过每一种乐器的音色效果,把音色分开听和排除一种乐器再听效果的听法不仅仅让我们觉得新鲜,更是让我们对为什么要这样去搭配电声乐队有了真正的听觉体会。”这便是让学生达到了在听中“赏和声”的效果。结束语:要真正在音乐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掌握音乐要素之一的和声是重中之重的,在我们的和声学习中,把我们以往无意识的学习变成有意识的培养,对于原有的教材教学进行再重组,在创作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强调了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让学生音乐课堂上体会和声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并投入到积极的创造实践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切实地全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第五篇:高中音乐课音乐教学计划

高中音乐课音乐教学计划

高中音乐课音乐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的精神,深化中学音乐课程改革,深入贯彻省、市、区音乐教研室有关音乐教育教学指导精神,在教育教学中落实我校的办学理念。

真落实音乐教学的各项工作,落实学校对常规教学中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细则。不断加强新课程标准学习,进一步探索新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下,我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思路。不断提高我校音乐教学工作,推动我校艺术教育上新台阶,为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任务与目标

1、认真落实《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各项要求,组织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学习和音乐课程教学研讨活动。结合我校高中音乐模块的开设,做好教师业务学习、培训和课堂教学交流工作。

2、认真落实、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教师专业发展。

3、音乐教研活动要常规化、常态化。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4、以常规教学为基础,重视课前的各项教学准备工作,向教学过程要质量。认真完成常规教学工作,遵守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规定,按时上课。努力学习实施新课程标准、在新理念要求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不断组织学习研究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方法,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5、重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状况合理的安排教学,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志趣、特长。

三、音乐活动

1、扎实开展学校音乐活动,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

2、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配合学生处组织好音乐社团的常规训练和管理工作。加强新队员的纪律、能力培养,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

3、重视艺术生的音乐汇报,为艺术生提供锻炼的舞台。

四、工作措施

1、加强校本培训,积极、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校本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提高认识和能力。

2、深入开展学习和教研活动。加强音乐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学习活动,通过走出去的形式,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减少新课程改革推进中的弯路,把别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在学习中消化理解,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钻研并熟悉、掌握新课标和新教材体系。并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拟定出学期教学计划。

3、不断研究新课程新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期教学目标、内容,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案的准备要既备教材也备学生。

4、认真分析高三音乐特长生的学习状况,根据音乐专业特点,认真、细致、耐心辅导学生在音乐专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参加音乐高考作好扎实的准备。加强心理辅导,消减学生在专业考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5、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课型特色鲜明,设计合理,教学过程简明,层次清楚,过渡衔接自然。重视学生主体作用。

6、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应面向大多数学生,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活动要有组织、定地点、定时间、有成效地进行。

7、加强新课程标准教学评价体系的学习,不断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合理正确的教师学生综合评价方式,进一步完善我校音乐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高中音乐课音乐教学计划2

高中音乐课程中《歌唱》模块的教学对于老师们来说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却蕴涵着诸多新的教学理念,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正确认识模块的目标定位、把握教学重点、采用适合于模块教学的有效方式开展教学,是顺利实施《歌唱》模块教学的关键。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各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音乐课。总体来说,女生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学生们的唱歌习惯不是很好,喊唱的现象还比较多。他们的识谱能力很差,一首比较简单的曲谱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而且我发现学生的节奏感不是很好,唱歌时还不是很明显,特别是跟音乐做动作时就算经过老师的反复提醒、强调、练习还是会有很多的学生跟不上节奏。

三、教材分析

本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共有六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绿水江南、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三单元学戏曲、第四单元环球采风、第五单元中国功夫、第六单元小小音乐剧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中国的几首优秀的儿童节歌曲和外国出色的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合唱等。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另外本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不同类型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和合唱、齐奏和合奏。

(4)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被唱歌曲4—6首。

2、演奏

(1)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2)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3)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4)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2)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3)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4、识读乐谱

(1)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2)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3)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即兴创造

(1)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3、创作实践

(1)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奏。

(2)能够创作2——4小节的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2)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等传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并能与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3)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2)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五、教学重点

1、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2、进一步加强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音符的认识能力

3、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学生的歌唱习惯,减少喊唱现象

4、能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创编活动

六、教学措施

本学期我将针对四年级各班级学生学习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强调以音乐为本、注重情感体验,在注重审美体验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提倡民主教学,使学生的心情愉快、想象力丰富,使学生以充满自信的态度迎接每一次的学习。

高中音乐课音乐教学计划3

本学期担任高一6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学生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音乐基础较好,但大部分学生的功底差,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目标: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聪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教学要求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鉴赏音乐。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3、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音等)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教学措施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1、强化治理,突出重点,抓住高考生命线

2、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3、加强教研教改,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教学内容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内容要求

5、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6、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7、注重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考试考核制度

音乐欣赏课是考查学科。考查的方法分平时考查和期末考查两类。平时考查可采用课堂提问、书面作业等形式;期末考查可采用问卷、写作短文等形式。考查的内容重点为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及分析、比较、鉴别音乐作品的能力。音乐欣赏课的考查成绩纳入学生的考绩范围。

高中音乐课音乐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从整体的水平看,学生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但还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相应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4)能够初步分辨小型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2.综合性艺术表演

(1)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2) 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3) 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3.识读乐谱

(1)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2)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3) 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 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2)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即兴创造

(1)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 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2) 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3) 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4) 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 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2) 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地背唱所学过的歌曲,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能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4.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音乐课音乐教学计划5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教材体系内容分析说明

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湘教版的教材中知识体系较全面,本学期主要进行欧洲音乐和华夏音乐的鉴赏,重点是各民族的音乐精华,让学生在接受音乐熏陶的同时能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三、学生学习情况总体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修满18课时可以获得1个学分,我们高一下学期开设“音乐鉴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音乐的鉴赏知识,能够独立的完成作品的欣赏和鉴别,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要求学生能按时上课,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和欣赏活动中来,掌握必要的音乐鉴赏知识和技巧,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视觉享受、听觉享受并进,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体现音乐学科的丰富性和欣赏性。

2、加强音乐作品的选择,有目的的选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反复欣赏,让学生学会鉴赏技巧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文化背景。

3、课堂教学灵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质量。

高中音乐课音乐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教育以人为本”、“教学以生为本”“鉴赏音乐以聆听为主”的教学理念,有效实施音乐鉴赏教学,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鉴赏时让学生学习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和了解学习世界音乐文化,同时也了解了音乐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其他人文文化的同构关系。一聆听为主,开阔学生文化视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音乐鉴赏主要包括了音乐与民族、音乐与时代、音乐的体裁3个单元。即音通过鉴赏,了解音乐的民族性、延续性、多元性三个特性。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高一年级文化班开设了音乐鉴赏课。相对而言,xx班和xx班学生上课能主动鉴赏音乐,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但是xx班和xx班学生还需要教师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使其注意力放在鉴赏音乐这一方面,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五、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虽然我把原来的备课全部保存,但是根据学情,要对原来的备课进行修改。

2、课堂中更要突出“导”方法的运用。

3、严格课堂纪律。

下载小学音乐课堂上的音乐美 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音乐课堂上的音乐美 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课

    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课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淑荣主 题 词 :把握教学关注学生音乐特色重视发展内容提要:从好课的标准入手,明确音乐教师应该如何上好音乐课,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具......

    高中音乐课音乐教学计划

    高中音乐课音乐教学计划1 本学期担任高一6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学生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音乐基础较好,但大部分学生的功底差,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

    音乐老师怎么教好音乐课

    音乐老师怎么教好音乐课 汪集街孔埠小学:罗淑芳 人们普片认为中小学音乐课的作用就是仅供学生娱乐、消遣、放松身心,然而事实却不然。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

    在音乐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全5篇)

    在音乐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音乐课其实是同学们很喜欢的一门课,所以其课堂气氛本身就是比较活跃的,但学生的这种热情往往只能保持十分钟左右,当教师真正考试讲授一些......

    舞蹈在音乐课堂上的运用研究5篇

    舞蹈在音乐课堂上的运用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舞蹈艺术是音乐艺术的姊妹,很多时候二者甚至水乳交融,其关系比其他姊妹艺术可能更嫡亲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

    音乐感悟---感悟美

    音乐感悟感悟美 首先是音乐欣赏方面。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

    音乐的美

    音乐的美 每当身心疲惫时,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坐着,打开音乐,听优美的旋律,泡一杯浓茶,慢慢地品 偿,静静的聆听,进入只有一个人的的世界,享受这美妙的感觉。 听悠扬的歌曲,去感知......

    浅谈什么是音乐美

    浅谈什么是美?什么是音乐美? 说起美,美是一个非常广义的词,美的概念有很多,劳动的美,形体的外在美,事物的内在美等等,都是很好的美的体现。总之,在人类的艺术活动中,无论是艺术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