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作者:刘希乾
••••
一、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办公室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办文、办会、办事等工作量很大,领导和群众对办公室的工作要求标准很高,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疏漏,不容出现一点差错。为此,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该大力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长工作能力和才干。要紧紧围绕本职工作进行学习。既要学习政治、经济、法律知识,又要注意学习文秘、业务知识;既要注重提高文化理论水平,更要注重提高工作能力水平。要结合自身工作多学,多想,多看,多总结,多应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更高层次上看待学习,培养我们的工作能力,为下步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能力基础。当前我们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原来的旧知识老经验如不注重更新,极短时间就会被淘汰掉。党委的各项工作都在不断发展创新,因而学习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显得更重要。但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付出过程,需要付出一个人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办公室工作人员,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学习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因此要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以坚强的毅力坚持下来,学习下去。
••••
二、纪律与自身修养的关系。办公室工作人员在领导身边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纪律。严明的纪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加强纪律性,办公室才能有战斗力、凝聚力,才能步调一致。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树立全局意识,做到思想统一,目标一致,言无异声,行动同步,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要严守工作纪律。坚守工作岗位,严格遵守值班、请销假、安全保卫等各项规章制度。靠制度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要严守廉政纪律。要做勤政廉洁的表率,杜绝任何形式的特权思想、特权意识,牢固树立起廉洁勤政、高效为民的思想。
••••在严明纪律的同时,办公室工作人员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要想真正把纪律落实到位,关键还在于每个人自觉地自我约束,在于每个人的自身修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一举一动都体现着一个人的基本素质、道德水准,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着整个机关的整体形象。加强自身修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首先要学会做人。也就是说要具有做人最起码的道德水准。一个人的官职再大,地位再高,再富有,活在世上,首先是社会中的一员,也必须具备应有的道德水准。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自身修养、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步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自律约已的过程,伴随着人的一生。一天不反省自己,就有可能私欲膨胀,可能滋生懈怠思想。办公室工作每天头绪繁多,任务重,但作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每天都应静下心来反思一天来的工作,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改正错误。这样我们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有新收获、新体会,办公室业务能力每天都会有新长进、新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自觉地去执行办公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
••••
三、领导与同志之间的关系。办公室工作人员是领导的外脑和助手,是领导视野的延伸。因此,办公室工作人员应站在为领导高度负责的立场上,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要处处为领导着想,为大局着想,为工作着想。多想事,多谋事,多干事,以大局为重。在群众中,在部门中,树立和维护好领导的形象,为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作出应有的贡献。要多向领导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从而接近领导工作思路,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为做好办公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办公室工作人员之间要相互团结,相互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办公室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办公室工作是幕后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办公室工作人员之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以大局为重,珍惜在一起工作的情缘,搞好团结。在工作上要相互补台,拾遗补缺;在生活上要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支持。真正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形成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起草讲话稿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起草讲话稿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杨 庆
领导讲话稿的起草是“命题作文”,难度较大,只有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准确领会领导意图,认真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写出让领导认可的讲话稿。
一,正确处理“理论指导”和“工作安排”的关系,使讲话虚实有度、言之有物。
作为党委的领导,如果讲话中没有实际的工作安排,光谈理论指导,重“虚”轻“实”,就会造成讲话不切实际、空洞无物,工作安排不明确,致使工作推进困难。而如果讲话中不作理论指导,只作具体工作安排,重“实”轻“虚”,就会造成工作安排过细,党委职责未尽,讲话内容和政府领导重复,而做具体工作的同志思想未通、思路不清,无法开展工作。可见,领导讲话稿不仅要“虚”“实”结合,而且要做到“虚”“实”有度、言之有物。
一是理论指导要把握精髓、言简意赅,忌高谈阔论、言之无物。如:某县决定开展一项创优达标工作,但该县基础较差,要达到标准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部分干部持否定、怀疑态度。在动员大会上,党委领导要通过讲话统一干部思想。讲话从中央精神到上级要求,从国际到国内,长篇大论,而工作安排则寥寥数语带过,草草收场。结果参会的同志听得头昏脑涨、“一头雾水”,开展工作时却无从下手。本想“以理服人”,结果却是“理不服人”,令人生厌。“文以载道”,党委领导的讲话要像一面旗帜,昭示真理、凝聚人心;要像一把钥匙,解疑释惑、启迪人心;要像一剂良药,让人警醒、催人奋进,应把握精髓、言简意赅,不能以文解文、空谈理论、连篇累牍。
二是工作安排要思路清晰、抓住关键,忌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如果工作安排没能抓住重点,那讲话稿就成了“流水账”,主要工作完了还有重要工作,重要工作后面还有重点工作„„一项工作安排用十多页的稿子还没能写清楚,对工作的指导性也就体现不出来。
二,正确处理“场合变化”和“领导风格”的关系,使讲话切合时宜、个性鲜明。
每个领导的讲话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平实婉转;有的善理论阐述,有的喜事例说明。领导风格的体现,是一篇讲话稿被领导认可的重要因素。但如果只注重“领导风格”的体现,而没能很好地结合讲话场合的变化,就会影响讲话的效果,严重的可能“贻笑大方”。
一是要正确把握场合,找准讲话切入点。俗语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撰写讲话稿也要审时度势。如某革命老区向上级争取一个工业项目,在论证评审会上,县委领导不从项目获利收益讲起,而是另辟蹊径,把如何改变老区人民贫困生活作为讲话的切入点,风格迥异、效果良好,打动了评审领导,使该项目顺利通过了评审。
二是要大胆创新,力求立意新颖。一篇好的讲话稿要提出一些新思想,给人以启迪;要有几句“提神”、“醒脑”的话,抓住听众,鼓舞人心。如: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多数讲话稿都是从完成任务、加快发展、努力争先等方面来讲,而某地党委领导根据当地财政负债大的实际,提出“还账也是政绩”的新思路,得到一致认可。
三是要用心遣词造句,切合讲话场合。首先要根据领导讲话的角度选择词句。如对本级和下级讲话时多是使用“要怎样”,而对上级汇报时就应是“将怎样”。其次要根据参会者的情况选择词句。如针对农村基层党员的讲话,用词就要通俗易懂,可使用一些口语化的词句。第三要根据会议的性质选择词句。如党代会、党委会,就要体现严肃庄重,要用书面化的规范语言;而年终团拜会一类的场合,语言则要热情洋溢、轻松自然。
三,正确处理“全面完整”和“突出中心”的关系,使讲话主题鲜明、系统严密。
党委会议需要议定的事项多,内容庞杂、差异较大。如果撰稿者不把握好“全面完整”和“突出中心”的关系,讲话稿就会主题不明、思路不清。
一是要准确把握会议主题。在撰写内容庞杂的会议讲话稿时,要从多个内容中提炼出共性的问题,把“筋”提出来,明确讲话的主题。
二是要做好工作的分类整理。要使讲话稿全面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撰稿者就要对工作有全面的了解,能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并对工作进行详细的分类整理。如,在讲党建工作时,就应把党建工作完整地体现出来,若把统战工作遗漏,就会让统战部门的同志认为党委领导不重视统战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三是要巧妙运用“概述”和“详述”。党委领导的讲话既要全面系统,又要主题突出,这就需要秘书工作者在起草讲话稿时巧妙运用“概述”和“详述”。“概述”就是要把所涉及的工作全面完整地概括,没有遗漏。如在党委全委会上的报告,对一年的工作都有一段概括性的总结,但有的秘书工作者只注重地方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的体现,而没有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体现,让与会者感到党委领导只重视经济工作。而“详述”时要把重点部分写深写透。要透过现象抓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分析说明问题时要注意运用“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为什么应该这样”、“为什么不应该那样”等正反结合、层层深入的论述,运用内在的逻辑将主题深化。
第三篇:起草讲话稿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领导讲话稿的起草是“命题作文”,难度较大,只有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准确领会领导意图,认真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写出让领导认可的讲话稿,起草讲话稿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理论指导”和“工作安排”的关系,使讲话虚实有度、言之有物。
作为党委的领导,如果讲话中没有实际的工作安排,光谈理论指导,重“虚”轻“实”,就会造成讲话不切实际、空洞无物,工作安排不明确,致使工作推进困难。而如果讲话中不作理论指导,只作具体工作安排,重“实”轻“虚”,就会造成工作安排过细,党委职责未尽,讲话内容和政府领导重复,而做具体工作的同志思想未通、思路不清,无法开展工作。可见,领导讲话稿不仅要“虚”“实”结合,而且要做到“虚”“实”有度、言之有物。
一是理论指导要把握精髓、言简意赅,忌高谈阔论、言之无物。如:某县决定开展一项创优达标工作,但该县基础较差,要达到标准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部分干部持否定、怀疑态度。在动员大会上,党委领导要通过讲话统一干部思想。讲话从中央精神到上级要求,从国际到国内,长篇大论,而工作安排则寥寥数语带过,草草收场。结果参会的同志听得头昏脑涨、“一头雾水”,开展工作时却无从下手。本想“以理服人”,结果却是“理不服人”,令人生厌。“文以载道”,党委领导的讲话要像一面旗帜,昭示真理、凝聚人心;要像一把钥匙,解疑释惑、启迪人心;要像一剂良药,让人警醒、催人奋进,应把握精髓、言简意赅,不能以文解文、空谈理论、连篇累牍。
二是工作安排要思路清晰、抓住关键,忌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如果工作安排没能抓住重点,那讲话稿就成了“流水账”,主要工作完了还有重要工作,重要工作后面还有重点工作……一项工作安排用十多页的稿子还没能写清楚,对工作的指导性也就体现不出来。
二,正确处理“场合变化”和“领导风格”的关系,使讲话切合时宜、个性鲜明。
每个领导的讲话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平实婉转;有的善理论阐述,有的喜事例说明。领导风格的体现,是一篇讲话稿被领导认可的重要因素。但如果只注重“领导风格”的体现,而没能很好地结合讲话场合的变化,就会影响讲话的效果,严重的可能“贻笑大方”。
一是要正确把握场合,找准讲话切入点。俗语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撰写讲话稿也要审时度势。如某革命老区向上级争取一个工业项目,在论证评审会上,县委领导不从项目获利收益讲起,而是另辟蹊径,把如何改变老区人民贫困生活作为讲话的切入点,风格迥异、效果良好,打动了评审领导,使该项目顺利通过了评审,发言稿《起草讲话稿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二是要大胆创新,力求立意新颖。一篇好的讲话稿要提出一些新思想,给人以启迪;要有几句“提神”、“醒脑”的话,抓住听众,鼓舞人心。如: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多数讲话稿都是从完成任务、加快发展、努力争先等方面来讲,而某地党委领导根据当地财政负债大的实际,提出“还账也是政绩”的新思路,得到一致认可。
(1)(2)
三是要用心遣词造句,切合讲话场合。首先要根据领导讲话的角度选择词句。如对本级和下级讲话时多是使用“要怎样”,而对上级汇报时就应是“将怎样”。其次要根据参会者的情况选择词句。如针对农村基层党员的讲话,用词就要通俗易懂,可使用一些口语化的词句。第三要根据会议的性质选择词句。如党代会、党委会,就要体现严肃庄重,要用书面化的规范语言;而年终团拜会一类的场合,语言则要热情洋溢、轻松自然。
三,正确处理“全面完整”和“突出中心”的关系,使讲话主题鲜明、系统严密。
党委会议需要议定的事项多,内容庞杂、差异较大。如果撰稿者不把握好“全面完整”和“突出中心”的关系,讲话稿就会主题不明、思路不清。
一是要准确把握会议主题。在撰写内容庞杂的会议讲话稿时,要从多个内容中提炼出共性的问题,把“筋”提出来,明确讲话的主题。
二是要做好工作的分类整理。要使讲话稿全面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撰稿者就要对工作有全面的了解,能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并对工作进行详细的分类整理。如,在讲党建工作时,就应把党建工作完整地体现出来,若把统战工作遗漏,就会让统战部门的同志认为党委领导不重视统战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三是要巧妙运用“概述”和“详述”。党委领导的讲话既要全面系统,又要主题突出,这就需要秘书工作者在起草讲话稿时巧妙运用“概述”和“详述”。“概述”就是要把所涉及的工作全面完整地概括,没有遗漏。如在党委全委会上的报告,对一年的工作都有一段概括性的总结,但有的秘书工作者只注重地方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的体现,而没有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体现,让与会者感到党委领导只重视经济工作。而“详述”时要把重点部分写深写透。要透过现象抓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分析说明问题时要注意运用“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为什么应该这样”、“为什么不应该那样”等正反结合、层层深入的论述,运用内在的逻辑将主题深化。
第四篇:起草讲话稿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领导讲话稿的起草是“命题作文”,难度较大,只有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准确领会领导意图,认真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写出让领导认可的讲话稿。
一,正确处理“理论指导”和“工作安排”的关系,使讲话虚实有度、言之有物。
作为党委的领导,如果讲话中没有实际的工作安排,光谈理论指导,重“虚”轻“实”,就会造成讲话不切实际、空洞无物,工作安排不明确,致使工作推进困难。而如果讲话中不作理论指导,只作具体工作安排,重“实”轻“虚”,就会造成工作安排过细,党委职责未尽,讲话内容和政府领导重复,而做具体工作的同志思想未通、思路不清,无法开展工作。可见,领导讲话稿不仅要“虚”“实”结合,而且要做到“虚”“实”有度、言之有物。
一是理论指导要把握精髓、言简意赅,忌高谈阔论、言之无物。如:某县决定开展一项创优达标工作,但该县基础较差,要达到标准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部分干部持否定、怀疑态度。在动员大会上,党委领导要通过讲话统一干部思想。讲话从中央精神到上级要求,从国际到国内,长篇大论,而工作安排则寥寥数语带过,草草收场。结果参会的同志听得头昏脑涨、“一头雾水”,开展工作时却无从下手。本想“以理服人”,结果却是“理不服人”,令人生厌。“文以载道”,党委领导的讲话要像一面旗帜,昭示真理、凝聚人心;要像一把钥匙,解疑释惑、启迪人心;要像一剂良药,让人警醒、催人奋进,应把握精髓、言简意赅,不能以文解文、空谈理论、连篇累牍。
二是工作安排要思路清晰、抓住关键,忌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如果工作安排没能抓住重点,那讲话稿就成了“流水账”,主要工作完了还有重要工作,重要工作后面还有重点工作……一项工作安排用十多页的稿子还没能写清楚,对工作的指导性也就体现不出来。
二,正确处理“场合变化”和“领导风格”的关系,使讲话切合时宜、个性鲜明。
每个领导的讲话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平实婉转;有的善理论阐述,有的喜事例说明。领导风格的体现,是一篇讲话稿被领导认可的重要因素。但如果只注重“领导风格”的体现,而没能很好地结合讲话场合的变化,就会影响讲话的效果,严重的可能“贻笑大方”。
一是要正确把握场合,找准讲话切入点。俗语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撰写讲话稿也要审时度势。如某革命老区向上级争取一个工业项目,在论证评审会上,县委领导不从项目获利收益讲起,而是另辟蹊径,把如何改变老区人民贫困生活作为讲话的切入点,风格迥异、效果良好,打动了评审领导,使该项目顺利通过了评审。
二是要大胆创新,力求立意新颖。一篇好的讲话稿要提出一些新思想,给人以启迪;要有几句“提神”、“醒脑”的话,抓住听众,鼓舞人心。如: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多数讲话稿都是从完成任务、加快发展、努力争先等方面来讲,而某地党委领导根据当地财政负债大的实际,提出“还账也是政绩”的新思路,得到一致认可。
三是要用心遣词造句,切合讲话场合。首先要根据领导讲话的角度选择词句。如对本级和下级讲话时多是使用“要怎样”,而对上级汇报时就应是“将怎样”。其次要根据参会者的情况选择词句。如针对农村基层党员的讲话,用词就要通俗易懂,可使用一些口语化的词句。第三要根据会议的性质选择词句。如党代会、党委会,就要体现严肃庄重,要用书面化的规范语言;而年终团拜会一类的场合,语言则要热情洋溢、轻松自然。
三,正确处理“全面完整”和“突出中心”的关系,使讲话主题鲜明、系统严密。
党委会议需要议定的事项多,内容庞杂、差异较大。如果撰稿者不把握好“全面完整”和“突出中心”的关系,讲话稿就会主题不明、思路不清。
一是要准确把握会议主题。在撰写内容庞杂的会议讲话稿时,要从多个内容中提炼出共性的问题,把“筋”提出来,明确讲话的主题。
二是要做好工作的分类整理。要使讲话稿全面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撰稿者就要对工作有全面的了解,能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并对工作进行详细的分类整理。如,在讲党建工作时,就应把党建工作完整地体现出来,若把统战工作遗漏,就会让统战部门的同志认为党委领导不重视统战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三是要巧妙运用“概述”和“详述”。党委领导的讲话既要全面系统,又要主题突出,这就需要秘书工作者在起草讲话稿时巧妙运用“概述”和“详述”。“概述”就是要把所涉及的工作全面完整地概括,没有遗漏。如在党委全委会上的报告,对一年的工作都有一段概括性的总结,但有的秘书工作者只注重地方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的体现,而没有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体现,让与会者感到党委领导只重视经济工作。而“详述”时要把重点部分写深写透。要透过现象抓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分析说明问题时要注意运用“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为什么应该这样”、“为什么不应该那样”等正反结合、层层深入的论述,运用内在的逻辑将主题深化。
第五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摘 要:经济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打造一个有利于转型跨越发展的经济发展环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关键词:优化 经济发展环境 关系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3-010-03
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执政水平的具体体现。开放的市场经济可以视为“环境经济”。作为资源的组成部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投资的吸引力、市场的竞争力和企业的创造力,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哪里的经济环境好,哪里的经济就会充满活力,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就会流动过来。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一方面影响了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甚至决定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着力打造一个有利于转型跨越发展的经济发展环境,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关系
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包括政府可以提供的和政府不能提供的两大类。
政府不能提供硬环境的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环境和区域市场环境两大类。其一是自然资源环境,指自然资源及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物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质、土壤、矿产资源、水资源禀赋、自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企业的生产成本,生产方式本质上受到自然资源的影响。
其二是区域市场环境,指是的一个地区的区域经济运行状况、市场结构及区域非生产性设施与服务等因素。通常用行业分散程度、主导行业的集中程度、市场进入障碍、基础设施商业化程度、本地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本地区的劳动力数量是否丰富,能不能给企业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本等等来衡量一个区域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包括该地区的资金供给。当一个地区的信贷机构很少、信贷种类很少,融资无疑变得很不方便。这种情况会增加企业的实际资金成本,因为即使全国有较好的融资环境,贷款利率较低,企业也很难获得充足的贷款。不仅金融,地区内第三产业服务水平,包括保险、商业零售、信息等方面的服务都属于区域市场环境。这些服务水平与政府提供的服务无关,但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政府可以提供的硬环境主要是基础设施,硬件基础设施包括:一是主要目的是为生产服务的公共设施,同时也可以为生活提供服务。主要有:通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二是为具体提供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主要有:医院社区等医疗卫生设施、公共公园和绿地、开放型的娱乐设施、旅游名胜地,以及其他由政府免费或低价提供的便民商业、惠民饮食等设施。三是为居民要素服务的公共设施。主要有:公益性的幼儿园、中小学义务基础教育、政府扶持的职业教育、社会养老、公益丧葬等设施。这些都是企业无法独立承担投资的服务。政府建立这类设施能给投资者带来生产生活的便利,对企业来说,劳动力的生活成本降低了,便于留住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帮助企业吸引人才,节约生产成本,所以能直接产生效应吸引投资者进入。
软环境也包括政府可以提供的和政府不能提供的两大类。其一政府可以提供的软环境比如体制制度环境、政府机构的服务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社会安全和社会文化环境;其二是政府提供不了的经济性软环境,比如信用环境、商业道德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既要积极建设改造硬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努力优化软环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建设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硬环境,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能源,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政府能够提供的硬环境,比如说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千方百计融资引资建设好,提供便利;对于政府不能提供的硬环境,比如说区域的自然资源,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多年发展已经证实,过去以高投资盲目扩大规模、乱铺摊子换取高增长的发展模式,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对经济发展的硬环境资源浪费也越来越大,我们的环境和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承载力已接近极限,这样下去可持续发展只会是一句空话。遵循经济发展硬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能保证经济的长久稳定的发展。
另一方面,近年来的发展经验证明,很多硬件看似不尽如人意的地区,虽然交通、气候、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供给相对较弱,却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而一些硬件好的地区不一定发展得好。相对于硬环境,决定一个地区发展速度和质量的核心要素已逐渐演变为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硬环境看的是改变,软环境能够促发展。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今天,当各个地方的政策优势在招商引资的竞争中失去优势之后,在硬环境大致相同的条件下,竞争的成败最后往往取决于城市间乃至国家间软环境的竞争。政府间竞争的焦点就在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上。吸纳、凝聚优质生产要素靠的就是政府能供给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地区市场发育程度如何,政府管理水平怎样,综合体现在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上。国际国内的竞争与合作要提高层次,拓宽参与领域,就必须重视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是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经济发展的快慢,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优劣。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讲,不论是外来的还是本省的,能否把自己的企业在一个地域投资发展,关注的不仅是道路、电力等硬环境,还有优惠政策落实的怎么样、当地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等软环境。软环境会对企业的决策带来最大的风险性。因为软环境的优劣最难在决策前加以论证,但在事后,软环境的影响往往最容易产生决策上的延误和失败。这使得软环境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制约一个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变成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好不好。优良的发展环境可以利用别人资源来发展自己。浙江义乌资源不多,却有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广东东莞不是经济特区,发展成了中国出口商品的生产基地。这种“零资源经济现象”,正说明了经济发展对软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大。环境是资源的组成部分,环境本身就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生产力。区域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环境的竞争,核心在于软环境的竞争。政府是软环境的直接控制者,软环境与政府的行为关系密切。
创造一个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和诚实可信的信用环境是软环境建设的当务之急。以健全领导体制为基础,优化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政府是责任主体。纪检监察机关是监督主体。建议设立软环境建设专门机构,负责全市软环境建设日常工作。软环境建设的一体化整体开发体制包括开辟窗口,对外宣传软环境建设,创建软环境建设的门户网站等,系统化地形成一个优化经济发展的评价环境。这个环境要以健全监测体系为载体,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来对软环境监测点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使软环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优化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要以提高行政效能为抓手,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优化管理方式。要以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为突破口,使政府效能落到实处。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关键,优化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投资兴业提供良好的平台,需要保护、集聚、开发、利用好各种重要资源来发展经济,为资本的生长尽力创造适宜的土壤,这需要从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两方面入手。其中软环境要依赖合适的硬环境而存在。而硬环境功能的完善也需要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支持,相对而言,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成经济发展硬环境的到位,而营造一个优良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却需要不懈的、长时间的努力。所以要做的是建设硬环境,优化软环境,才能助力经济的跨越发展。
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扮演重要角色,这就要求各部门既不能缺位,该作为而不作为;也不能错位,不该作为而乱作为,把握好角色定位。各级政府通过制定权力清单,解决乱作为,“法无授权不可为”;通过制定责任清单,解决不作为,“法定责任必须为”,让政府既积极主动地放掉该放的权,又认真负责地管好该管的事。一旦乱作为,不作为,要有问责追究的制度,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没有健全的问责制度,权力清单就会沦为“稻草人”。厘清责任的前提下,落实问责机制。正确处理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关系,该伸手的时候伸手,并且把握住这只手伸向哪里,伸多长,成为善于驾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行家里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逼庸为能,逼懒为勤,逼混日子为有作为。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解决的就是哪些是政府该管的,哪些是市场该管的。现在政府职能在一些地方存在既有“越位”,又有“错位”,某些领域甚至“缺位”,市场主体的活力没有释放出来。一方面,有时候地方政府在批土地、上项目、扩投资等方面大包大揽,甚至直接上阵,政府代替市场主体出现,导致“政府公司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在政府该插手的领域,诸如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维护市场上的公平竞争、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却不到位。一些破坏硬环境的行为,诸如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大量排放废水废气污染物等违法行为,却未能得到有效监管和治理等等。政府和市场关系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就解决不了。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自发的调节,我们能约束到的是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
一要恪尽职守,把属于政府该管的切实管好。政府机构改革是要义就是简政放权,逐步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善投资环境需要真正优化政府的服务,当前要做的是以推进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放掉政府不该管的,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力度。对确实需要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审批节奏,提高审批效率,解决推诿扯皮、刁难卡要、以权谋私等问题,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特别是项目的招商引资审批和建设中,要切实做到“一站式”服务、阳光下作业、并联式审批,操作要规范,程序要简化,处理要公开透明,提供“一条龙”服务的项目审批,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项目建设,提供“经常性”服务的项目建成投产,这样就形成了提供“全天候”服务来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到管理不越位、服务不缺位。
二要解放思想,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要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凡是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企业能自主决定的经济活动,政府统统不管,一律交给市场,让市场优胜劣汰,让企业自负盈亏。管得多,提供的服务少,办事的程序多,工作的效率低,只会使投资者退避三舍。政府的手不能伸得太长,不能让看不见的手成为闲不住的手。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明确“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管理方式,用制度的形式来约束权力。如果说简政放权是激励市场活力、鼓励大众创业的先手棋,那么制度建设就是连环炮。执行上级规定与服务招商引资之间存在一个最佳结合点,怎样找到这个结合点,这就需要各级各部门正确处理好条条管理与地方经济的关系,尤其是经济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深刻理解“不放不活”和“无为则无不为”的道理,从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个大局出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做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今后要更多地学会用市场的办法、经济的办法,用经济手段来引导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减少行政命令。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和挑战。简政放权不是不管了,而是要放管结合。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就是习总书记说的那句话:把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把该放的权放足、放到位,给企业松绑后,让市场去发力。激发出市场的内在动力,为经济发展增添更多活力、开辟更大空间。
三、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本质意味着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处理这些利益关系,关键在于找准结合点和平衡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对于还处于赶超阶段的中国经济来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第一要务。发展无止境,优化环境无终点。
一是辩证予取,力求“双赢”。加快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少取多予。投资者最看重的是利润,能赚钱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放水养鱼,要最大限度地为投资者创造赚钱机会,人家赚钱,我们发展,为自己留足发展空间,这就是双赢。所以要做到先让利后得利,让近利得远利,让大利赢小利再赢大利。从当前来说,就是要从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调控、整顿经济秩序等现实问题入手。在政策制定上,要扩大包容性。可以多借鉴外地的一切优惠政策,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优惠政策,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也可以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政策的执行上,确保纵向贯彻到底、横向落实到位,决不能以“条条”为借口搞“行政壁垒”、设“玻璃幕墙”;对尚未落实的政策,要查明原因,找出症结,明确责任,限期落实。在培养良好的市场环境时,要注意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民风,杜绝欺生排外、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不良行为,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富商、重商、安商”的氛围。
二是科学发展,力求“双高”。尤其是经济正处在追赶阶段的地区,发展的冲动十分强烈,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需求旺盛,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随时抬头。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一味强调招商引资,以低价出让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为代价,大肆“圈地”,争上了一些低技术、高消耗、低效益的项目,甚至人为编织“保护伞”,为这些企业提供方便。这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从近期看,仿佛优化了环境、促进了发展;从长远看,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恶化了环境、阻碍了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须登高望远,力求高起点、高效益。按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切实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要始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质量、效益上,既要追求较快的发展速度,又要保持较高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规范完善政策,用足用活上级政策,引导企业发展,又要扶强扶优,优惠政策不能一概而论。既要统一区域招商引资政策,遏制恶性竞争,培育发展规范有序的良性竞争环境,又要对高技术、高规格、高效益的项目大力支持,大胆引进;对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为避免其与优势企业争资源、争市场,要坚决关停,严厉封杀。防止“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
按照“点、线、面”相结合来确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任务:在“点”上创建政策优惠、管理最规范、服务最到位、办事最便捷、环境最优美的园区;在“线”上建立重大项目履约督办制、招商引资大项目在建期间封闭管理制、重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执法部门“入企报告制”等全程跟踪服务工作机制;在“面”上抓好舆论、政策、服务、法制、市场、创业发展等“六大环境”专项推进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志萌,蒋小钰.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2] 庞郭之.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指标体系及优化方案设计[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11
[3] 屈燕妮.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约束[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4] 张晓.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五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中共南阳市委党校 河南南阳 473056;作者简介:张利平,经济学硕士,现为中共河南南阳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