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时间:2019-05-14 06:0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第一篇: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社会保障问题(一)

“十大热点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保障”以18%、142501张选票高居选项热度排行榜第一位。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社会保障问题(一)

两会前夕,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与人民网第十二次联合推出的两会“十大热点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保障”以18%、142501张选票高居选项热度排行榜第一位。从2010年“养老保险”首次成为关注热词排行第一,到今年,有关社会保障的话题已经连续四年独占鳌头,成为社会公众对两会议题中最为关注的内容。

社会保障分项调查显示,在“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是否满意”的调查中,97%的网民对上调的幅度非常不满意;98%网民认为废除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双轨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在是否支持弹性退休年龄的调查中,83%网民表示支持,15%不支持;在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中,50%网民认为骗保者多,制度执行不完善,19%认为国家对低保的投入少;在对我国社会救助存在问题调查中,52%认为社会救助机制不完善,21%认为我国社会救助面不宽,标准偏低,11%认为社会救助渠道单一。

【社会保障问题解析】:

中央确定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是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当前,应当统一的社会保障事务仍然在不同部门分割管理,或同一事项在不同部门交叉管理,大部门制改革统一、高效的政策预期目标没有实现。

首先,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发展需要先行整合行政管理体制。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十八大报告中确定的政策目标,实现基本保险城乡统筹和一体化管理也是众望所归。但目前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由人社部主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由卫生部主管的制度分设、管理分割、资源分散体制严重阻碍了上述目标的实现。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有2亿多流动的农民工,他们户籍在农村,工作常年在城市,很难确认这个庞大的群体到底属于农村还是城市。卫生部门强调农村户籍,强迫必须在农村参保;劳动部门强调劳动关系,有劳动关系就必须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分设、管理分割导致这部分人既在农村参保,又在城市参保的重复参保现象十分突出。避免重复参保在政策和管理的技术层面并不难解决,确认参保人社保权益的互认和免责并在信息系统建设上统一标准和联网,就能有效剔除重复部分。主要障碍是管理体制上的分割、分治。

从一部分地方的实践经验看,先统一管理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制,再统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取得了明显效果。截至去年底已有天津、重庆、青海、宁夏、广东5个省将新农合的行政和经办管理职能统一划归人社部门;有41个地市统一了管理职能,其中有38个划归人社部门;有162个县(市)统一了管理职能,其中绝大多数划归到人社部门。实践表明,统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之后,有利于整合统一医疗保险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增强制度的公平性;有利于城乡间流动群体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保护参保人的保险权益;有利于整合管理资源、降低管理成本;也有利于对医疗服务机构改进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基本医疗基金使用效率。

其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救助应纳入社会保障统一管理。实现人人享受社会保障目标的路径:一是具有劳动能力,有工作、有收入的人群都参加社会保险,而且按照他们可以承受的标准缴纳社会保险费。之后一旦发生“生、老、病、死”,他们就可以在社会保险的范围内享受待遇,这类缴费义务与待遇享受权利对应的社会保险方式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流。二是对非劳动者和一般城乡居民采取以国家补贴为主,个人和家庭适当缴费的方式建立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这种方式应属于具有一定福利性的普惠性的社会保障。三是对生活陷入贫困和部分特殊群体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等方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这种方式属于免费的补缺型福利制度。静态状况下,三类群体适用于三种保障方式,不重不漏。但实际上三类群体经常处于变化的动态中,因此依据变化,即时调整保险项目之间的对接,避免重复和遗漏就十分重要。

从城乡医疗救助的发展情况看,主要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部分地区财政投入不足,筹资水平和支付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困难人群的医疗救助需求。二是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之间缺乏有效的待遇衔接和管理衔接。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分别由三个部门管理,在政策设计、待遇享受、管理衔接上造成重复享受和管理效率低下的困境。针对以上问题,将民政部门管理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职能划归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能有效地整合和发挥社会保障的整体效能。

再则,要健全统一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体制。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管理体制的税费之争由来已久,目前全国各地大约一半由社保经办机构征收,一半由地税系统代征。双重征收难免产生矛盾,在缴费工资基数审核、票据在两个部门传递的时效、参保人缴费记录以及相关的社会保险权益确认等业务环节上出现差错和互相推诿现象。由此引起参保人的不满,令公众对政府公信力质疑。产生双重征缴体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源于财政部对社会保障费改税的设想,主张建立税务机关征收、财政部门管理、社保部门支出的三位一体、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体制。

最后,取消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双轨制”势必有为。“双轨制”问题始于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此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一般为国家和企业完全保障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几无差距。但1995年企业改革时,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模式。在此养老模式之下,从企业退休和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养老金相差数倍。“双轨制”最直接表现,二者的养老待遇计发方式不同: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一月的工资计发。事实上,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是公职人员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三轨并存,在此基础上不断缩小差距,最终走向全国统一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职工的养老保险应有个正常的增长机制,与物价上涨幅度保持一致。最重要是健全医保和老年福利制度,民众矛盾就不可能全部集中到养老保障上。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收入分配问题

(二)对收入差距现状,高达98%的网民针选择了“收入差距大,贫富分化严重”,比例高过去年的86.4%。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收入分配问题(二)

分项调查中,对收入差距现状,高达98%的网民针选择了“收入差距大,贫富分化严重”,比例高过去年的86.4%。而在判断收入分配不公的具体表现上,获得较多投票的分别是“工资增长和GDP增长不同步”、“存在大量灰色收入”、“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和“部分行业福利过高”,得票率分别为30%、25%、22%和18%;与之相比,仅有2%的网民将“个人所得税过高”视为问题。

关于如何缩小收入差距,58%的网民将希望寄托在由国家调控工资上,选择以“提高工资标准,并设立正常工资增长机制”作为最有效的措施,其次则是反腐,有22%的投票者认为切实查处贪污腐败最有效。

与位列第一的“社会保障”调查中反映的民情相应,绝大多数人最期盼在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中看到退休养老金制度的改革,62%的人选择此项;其次则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和降低垄断企业工资,得票率分别为13%和10%。就收入分配改革的切入点,41%的网民选择“规范公务员津贴,防止灰色收入过高”,其次是27%网民选择的“打破垄断”和25%网民选择的“超领域进行顶层设计”。

【收入分配问题解析】

我国现阶段劳动者个体差异、体制的变迁性、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关的政策安排、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乃至非法非规范收入的大量存在,都使得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从根本上看,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

(一)城乡差别是分配不均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就农村和城市自身内部来看,收入差距并不那么大: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只有0.36,城市的基尼系数也只有0.32。但是把城乡合起来看,基尼系数就到了0.45。所以说,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根本原因是城乡差别大。

(二)贫富分化是工业化过程带来的必然结果从全球范围看,穷国都是农业国,富国都是工业国或者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可见,贫富差距的根子在工业化的先后。只要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就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来者赶不上,贫富差距就形成了。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先有机会离开农业的人收入增加了,继续留在农村的人靠农业取得收入,与非农产业的收入很难相比。而且由于人口基数巨大,国内各地区情况差别显著,一旦流动性增加,有机会致富的人很快就富起来了,而留在农村的人继续生活在贫困中。这也是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基本原因。

(三)居民收入分配机制使这种不公平愈显突出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存在的问题。一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二是微观分配机制的系统性“缺陷”,具体表现在工资决定机制的不合理、工资增长机制不完善、职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很多企业工资决定主体不明确,尚未形成职工工资随企业效益发展而同步提高的增长机制。三是再分配机制“逆向调节”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营性资本收益向居民转移机制缺失等因素,造成再分配环节对居民收入的“逆调节”,从而在总体上扩大了城乡差距。

(四)多种因素致使收入分配关系更加严重失衡就目前情况看,国内绝大多数居民收入水平过低,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许多收入分配政策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政府政策不合理,导致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这不仅表现为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低、收入上升的幅度小,还表现为居民劳动收入在整个要素财富分配中的比重越来越低。这不仅使得国内扩大内需的政策缺乏动力源,而且还导致中低收入的居民越来越多,其相对收入水平越来越低。

第二,国内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不少要素财富的分配并非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而是通过权力方式获得。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有的、全民的资源,成为占有者获利的私人资源。而谁占有这些资源往往又与权力的大小有关。这样必然造成整个社会财富的分配与权力关系大小有关,而不是与劳动创造的努力程度有关。从而使与权力相隔较远的中低收入民众财富持有最少、收入分配比例最低、消费能力最弱。

第三,由于政府对整个社会资源的过度干预与管制,或许多制度规则的不合理,使得不少政策成了不合理的财富转移与分配机制。例如,当前中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本应通过这种制度来调节居民初级财富分配不合理的状况,既可增加政府收入,也可让整个社会个人财富持有更为公平,但当前个人所得税的主体是绝大多数中低收入居民。实际上,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这些中低收入民众是免征个人所得税或少交税的。

(五)垄断扭曲分配关系,机会不平等是收入差距的关键基于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导致的效率和收入差距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真正引起人们不满或加剧社会分配失衡的根源,在于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不平等以及竞争过程中的不平等。这类不平等主要是由改革的体制性因素所致,是分配关系扭曲的重要表现。其中在非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方面,政府的“缺位和越位”贯穿始终。

(六)财富的灰色成分增加,更加重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研究表明,中国财富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富人集中。中国内地富豪们最主要的财富来源是房地产业和资本市场。除了房地产行业,资本市场是中国富豪快速致富的领域,特别是创业板创造了大批财富新贵。短短几年,中国财富正在快速向少数人快速集聚,在展现中国经济增长充满活力和创富环境的同时,权力资本与金钱资本结合迅速致富导致财富集聚是其主要根源,这一方面充分暴露出中国财富分配格局的极度失衡,另一方面也是为什么这几年腐败越来越严重的最主要原因。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反腐倡廉(三)

20%的网民认为是土地建设领域,19%的网民认为是司法领域,二者占比远高于其他选项。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反腐倡廉(三)

反腐倡廉分项调查显示,68%的网民最愿意通过网络曝光的方式参与反腐;如果要举报,87%的网民会选择匿名举报;30%的网民认为网络反腐能够在短时间引起大量网民关注,对贪官造成较大舆论压力,24%的网民则认为匿名曝光保护了举报人的安全。

在对当前我国腐败高发的领域调查中,20%的网民认为是土地建设领域,19%的网民认为是司法领域,二者占比远高于其他选项。

对于如何预防腐败,28%的网民认为应推进官员财产公示;在对目前部分地方开展官员财产申报及公示试点的态度调查中,74%网民选择支持,但做得还不够,23%的网民选择完全支持,所有持支持态度的网民占到了97%。【反腐倡廉问题解析】:

从民间对“两会”的关注情况来看,“反腐”同样是焦点。而且这一焦点在近二十余年来的“两会热点议题”中雷打不动。这样的民意承载,证实反腐败已然成为转型中国一项“停不了的使命”。反腐败既是陈年议题,自然新意阙如。每一年对腐败根源的追问,都会指向“不受监督的权力”。那么,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如何把不受监督的权力赶进制度的笼子里。今年的“两会”舞台上,我们仍能听到代表和委员们在强调腐败现状与反腐常识。这种重述并非多余。

回望过去,作为顶层策略的“反腐败”在建国以后至少留下了三个阶段:一是前30年的“运动反腐”。这种反腐败方式,虽然轰轰烈烈,看似成效斐然,却无以持久,还滥伤无数;二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权力反腐”。这种反腐形态也能上打老虎、下打苍蝇,但“隔墙扔砖”式的选择性反腐使得腐败就如“割韭菜”一样,旧的刚去,新的又来。三是现阶段“制度反腐”。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反腐败别无他法,就在“制度反腐”一途。“两会”理当忠实反映民意诉求,通过代表与委员们的忠实履职,多数民意才能反映在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里。

官员财产公示须制度先行顶层设计。官员的财产申报公开是一个关系到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制度,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顶层设计的制度,如果仅仅是从基层做起,没有制度的支撑,没有顶层设计保障的话,这些制度生命力都很难持久。通过顶层设计,明确规定官员有义务申报公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申报,或者申报不实,那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推进这项制度。未来反腐的顶层设计制度应该大力推进,靠立法,靠司法,靠制度来推动反腐倡廉工作,而不是通过搞运动式、风暴式反腐,这样才能够从根本意义上来遏制住腐败易发高发的现象。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住房保障房价

(四)在调查当中,“住房保障”分项调查显示,93%的网民认为,现今房价过高,已经“根本不能承受”;58%的网民预计2013年房价会稳步上涨,12%的网民认为将保持稳定。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住房保障房价(四)

在调查当中,“住房保障”分项调查显示,93%的网民认为,现今房价过高,已经“根本不能承受”;58%的网民预计2013年房价会稳步上涨,12%的网民认为将保持稳定。在讨论对今年房地产市场的期待时,31%的网民选择“加强宏观调控,继续实行限购限贷,抑制房价上涨”,14%选择“增加保障房和中小户型商品房的供给”,还有13%希望“房产税扩大试点”。另外,86%的网民认为,经济适用房制度监管存在漏洞,理当改革;32%的网民建议加强监管,防止有人“浑水摸鱼”,更有44%的人要求“限制经适房交易,不得上市买卖”。对于解决保障房资金来源问题,45%的人建议把土地出让的更多比例用于保障房建设,28%的人认为应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地方的稳定收入来源,同时有20%的人认为开发商应配建保障房。

【住房保障房价问题解析】

一、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有制度设计不完备。表现有:一是住房和人群分类不够细化。现行制度中人群和住房的关系是,最低收入家庭住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住经济适用住房,其他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然而,这种粗略的划分并未涵盖日益增加的流动人口和“夹心层”。二是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有限。三是经济适用住房售后交易缺乏严格规定,密切相关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不健全、诚信体系建设滞后。四是住房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缺乏长期和具有约束力的基本住房保障规则。五是覆盖范围太小。六是各类保障性住房缺乏统一的管理办法。

第二,现有制度执行不到位。表现有:一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慢。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调研结果显示,截至当年12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投入2356.9亿元,完成率为50.3%。二是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不到位。购买对象界定模糊、审核把关不严,保障性住房与人群存在“错配”现象。三是廉租住房覆盖范围被打折扣。四是财力薄弱地区住房保障资金不足。五是建设标准控制不严格,如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过大、质量不过关等。六是各类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和供应之间存在缺口。廉租住房供应缺口达8%以上,经济适用住房缺口至少5%,流动人口住房缺口更大。第三,配套政策不健全。表现在:一是保障性住房项目规划制定缺乏统计调查,资金政策不配套。二是财税和金融等配套政策未能及时跟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影响了保障性住房供给。三是土地供应缺乏明确的政策倾斜,影响保障性住房供给。四是缺乏有效盘活存量住房的政策,住房闲置既是资源浪费,也影响了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总之,目前住房保障制度带有浓重的单项政策色彩,“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

第四,缺乏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性住房的规划、供地、建设、流通和管理等工作需要专门政府机构和相应人员组织实施。但目前大部分市、县没有明确的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管理部门。就全国范围而言,目前中国仅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2个司级部门在负责住房保障工作,迫切需要专门的、系统的、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实施住房保障工作。发达国家一般都有类似的政府部门或有政府背景的机构负责协调政府各部门间关系,组织全国住房保障工作。

二、现行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政府认识存在一定偏差。长期以来,各级政府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目标,对居民住房等民生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住房保障制度1994年就开始提出,但是2005年底才有32.9万户最低收入家庭被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不足应保对象的1/3。近两年财政投入增加较快,但是仍比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增速慢得多。

二是住房保障中,政府和市场关系处理不当,政府承担责任过小。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某种程度上就是住房领域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探索。政策几经变化体现了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变化。一些领域出现政府职责“越位”与“缺位”现象,社会大众的普通住房需求和弱势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目标激励不相容,财力和事权不匹配,缺乏住房保障制度落实的资金保障和制度硬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动力不足。财政紧张的中西部地区和阶层政府尤其如此。四是住房总供给仍面临较大压力。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住房需求不断增加。至2011年底,全国城镇化率虽已达51.2%,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住房的潜在需求还将不断释放。具体到各类保障性住房,其现有数量也不能满足保障对象的需求。

五是相对有限的住房供给很多集中到了高收入家庭。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户多套住房和大量无房户现象并存,商品住房价格高企,进一步将中低收入家庭拒之门外,也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需求。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医疗改革(五)

针对网友反映的一系列医改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国家“十二五”规划纲中写到,“加快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结算。全面推进基本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改革付费方式。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医疗改革(五)

在“医疗改革”分项调查中,92%的网民认为目前的“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不合理,有待提高”;79%的网民认为“看病难的原因是药品贵”;70%的网民认为心中医生的形象是“医德医风下降,是不值得信赖的人”; 46%的网民希望“公立医院继续改革,保证公益性和高效运行”;32%的网民认为,现今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医院管理不当。

针对网友反映的一系列医改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国家“十二五”规划纲中写到,“加快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结算。全面推进基本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改革付费方式。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卫生部在《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中指出,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推进基层综合改革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全国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40元左右。优化统筹补偿方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力争实际报销比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8万元,提高门诊报销水平,逐步降低个人自付费用比例。

此外,还卫生部还指出,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落实便民惠民服务措施;做好卫生应急、疾病防控和妇幼卫生工作等;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强化卫生监督。

【医疗改革解析】 医疗改革,是世界性难题,也事关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时至今日,医改已整整20年,并且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站在这一节点上回顾历史,或许我们可以看出:简单的否定和肯定,对于中国医改这一“疑难杂症”而言,只怕都过于轻率,它需要更大的耐心、智慧和勇气,去反思问题,找到良方。

八十年代医改:给政策不给钱。在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医院管理已显露出诸多弊端,改革已成大势,从1981年至1989年,每隔三四年就有中央文件出台,其中关键性的文件是1984年8月,卫生部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其中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九十年代医改:大改革大争论。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时任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的迟宝兰后来在会议上要求: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此后,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新事物,像雨后春笋般在医疗系统涌现,正是在这一阶段,卫生系统的内部争论日渐兴盛,围绕“医院是不是掉到钱眼里”、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改革,两种思路开始针锋相对。

新千年:关注公平与效率。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注重效益,往往忽视公益性,患者追求公平,希望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这对矛盾一直延续至今,有医院先交钱再抢救的,有药价虚高超出厂价千倍的。

医疗体制改革,首先必须政府支持、法律保证、人民拥护要对现行医疗体制进行改革,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必须统一思想,必须逐渐出台一些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些条例,适当提供医疗体制改革所需要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这些人必设阻力,甚至搞一些违法行为,对这样的人该撤职的撤职、该开除的开除,对于违法者要依法制裁。医疗体制改革有可能打破传统习惯和观念,有许多改动的地方不能立即适应广大医患的要求,因此,大家要有耐心,逐渐完善体制改革、逐渐学会在新的制度下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和就医。媒体宣传要引导全民充分理解和支持医疗体制改革,真正使政府、医院及市民意识到医疗体制改革是全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全民的医疗体制改革。

其次,医疗体制改革必须打破城乡、所有制等界限,建立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体制。一直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建设是按城乡、所有制、就业状态来分别组织实施的。专家认为,这种制度建设方式有失公平,其具体表现就是现行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太小。在未来改革中,必须打破城乡、所有制等界限,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权益,也可以避免体制分割所造成的利益集团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矛盾和冲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建设,可以真正增进对农民权益的保护。

再则,将医疗卫生服务分为三个层次,实行不同的保障方式医院商业化运作以后,由于优胜劣汰,导致大医院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越来越高,而初级机构,尤其是农村乡镇医院、城市社区医院等逐步萎缩,很多甚至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更糟糕的是,政府卫生投入也越来越向大医院倾斜,加剧了这种分化的程度。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所以在看病时,人们都往大医院跑,农村人就往城市跑。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

现在,有关改革政策的基本导向是“抓大放小”。这种思路存在重大缺陷。要想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需要优先发展和确保的是初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而不是那些三级以上的大型综合医院。从这个意义上讲,可能“抓小放大”比“抓大放小”更为合理。新的改革框架将医疗卫生服务分为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非基本医疗服务三个层次。公共卫生服务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应由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免费提供。

在基本医疗方面,以政府投入为主,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包,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具体实施方式是,政府确定可以保障公众基本健康的药品和诊疗项目目录,政府统一组织、采购,并以尽可能低的统一价格提供给所有疾病患者。其间所发生的大部分成本由政府财政承担。为控制浪费,个人需少量付费。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群体,自付部分可进行减免。

对于基本医疗服务包以外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为了降低个人和家庭的风险,鼓励发展自愿性质的商业医疗保险,推动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保”。政府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自愿和自主的基础上,为职工购买补充形式的商业医疗保险;也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集体参加多种形式的商业医疗保险。最后,需要打破“医药合谋”,全面推进医药分开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药品滥用及药品价格失控。目前中国的药品销售主要是通过医生的处方,在医院的药房实现的。由于医院普遍推行分配制度、技术承包责任制等改革措施,医生个人的收入与医疗服务收入紧密挂钩,形成医生“开大处方、多做检查”的激励机制。最普遍的是“医药合谋”,靠向患者出售药品特别是贵重药品牟利。与一般消费品不同,消费者在药品消费方面缺乏足够的选择能力,无法摆脱对医生的依赖,因此常常被迫花了很多冤枉钱。主要的调控手段一是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严格限定医院的收入比例,全面推行医药分开,二是辅之以严格的价格监管和相应的惩戒手段,最大限度地控制医药合谋问题。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物价问题(六)

物价有望保持基本稳定2013年物价将如何走?业内人士预测,今年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表示,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幅度预计在3%-4%之间,涨幅比2012年略大。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物价问题(六)

调查显示,共有46066人参与了“稳定物价”的分项调查,75%的网民认为食品涨价对生活的影响最大,15%则选择了住房和租金。在“如何看待我国CPI增长”的调查中,76%认为今年还会大幅度上涨。关于如何调控和应对物价上涨,网友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措施是,适当调整工资水平来应对物价上涨;减少产品流通成本,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工作,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回顾近年的两会调查,2012年的两会调查中“物价问题”位居第八,2011年两会调查中“物价调控”位居第七,2010年的两会调查中“通胀预期”排在第13位。不断攀升的物价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物价问题专家解析】

通胀压力仍存 物价有望保持基本稳定2013年物价将如何走?业内人士预测,今年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表示,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幅度预计在3%-4%之间,涨幅比2012年略大。张永军分析,2012年,中国的工业品价格以及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都是下降的,今年来看,随着全球经济风险减弱,再加上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美元汇率有可能走软,对于全球的大宗商品价格都有推高的作用,对中国经济也会有一些影响。量化宽松对于美国的货币供应业会有一些影响,会通过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传导到中国国内。我们认为这种下降的态势有可能会出现扭转。

人民银行《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经济中仍存在多方面导致物价上行的因素,其中一是劳动相对密集的农产品、服务业价格会上涨,二是物价对需求扩张的敏感度会更高,三是全球超宽松的货币环境还会持续较长时间。

经济学者易宪容认为,牵动物价走势的猪肉价格已经基本结束下行通道,今年可能逐渐进入上行通道;而国内外货币政策变化、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类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服务业改革幅度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等因素,都会对2013年国内物价上涨形成压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认为,只要调控得当,今年一定能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预计全年CPI涨幅为3.5%。

2013年经济总体可望延续去年四季度的企稳回升态势,不会有大的上下波动。2012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经济学家预期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7.9%,也代表了多数经济学家对2013年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判断。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食品药品安全

(七)“食品药品安全”分项调查中,96%的网民对现在的食品安全不放心,73%的网民认为2012年的食品安全问题比之前恶化了,不放心食品越来越多。85%的网民认为当地政府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较小。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食品药品安全(七)在“食品药品安全”分项调查中,96%的网民对现在的食品安全不放心,73%的网民认为2012年的食品安全问题比之前恶化了,不放心食品越来越多。85%的网民认为当地政府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较小。

在“毒胶囊(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事件,对您有何影响?”的调查中,79%的网民认为还有影响,能不吃尽量还是不吃,15%选择尽量不买生产过毒胶囊的企业产品。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73%的网民认为执法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14%认为相关法律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够,9%认为生产和销售者不诚信,缺乏道德自律。而关于药品领域的主要问题,33%的网民认为药品定价虚高,23%认为市场伪劣药品泛滥,21%认为药品疗效与事实不符,20%的网民则选择了用药不合理现象严重。

【食品药品安全专家解析】

如何破解食品药品安全难题当前,我国正处于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易发期”。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讲师胡颖廉博士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现的快速发展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历程。因此,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渐次出现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在我国是集中、突出地暴露。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法副教授王贵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食品安全问题频仍的首要原因是市场的扭曲,其次是政府监管的乏力甚至腐败问题。市场的扭曲部分也是缘于政府的过度干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教授指出,在日本自杀率比较高的是农林水产大臣,因为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农林水产大臣都必须首先承担责任。乔新生认为,解决中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办法就在于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而不是设置所谓的行政许可。

胡颖廉认为,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背景下,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已超出了政府监管的范畴,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破解当前我国食品药品难题的必由之路。

政策背景: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近年来,党和国家对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我国基本建立了覆盖药品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的安全监管体系,此外还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对食品药品的管理。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设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整顿。在药品安全管理方面,制定了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

2012年以来,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2012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从药品标准、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未来5年药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具体指标和任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尹力表示,“十二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的总体目标是,经过5年努力,药品标准和药品质量大幅提高,药品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药品研制、生产、流通秩序和使用行为进一步规范,药品安全保障能力整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药品安全水平和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满意度显著提升。

2012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强调要坚持重典治乱,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使严惩重处成为食品安全治理常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活动的危害性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坚持“严”字当头,露头就打、毫不手软。

2012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法规标准、监测评估、检验检测、过程控制、进出口食品监管、应急管理、协调机制、科技支撑、食品安全诚信、宣教培训等10大体系建设,并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和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着力抓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和互联互通信息平台等9项重点建设任务。

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2013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保证食品药品和干部队伍两个安全。2013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指出要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适应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需要的信息化体系,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能力和水平。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法制中国(八)

2009年,“司法公正”和“依法行政”分列调查第九、十名;2010年,“司法公正”居第八位;2011年,“司法公正”冲高至第二名,与此相关的“民主法制建设”则位居第十二名;2012年,与法治相关的关键词未进入前十名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法制中国(八)

过去几年的两会调查中,涉及法治的关键词和排名也几次变动:2009年,“司法公正”和“依法行政”分列调查第九、十名;2010年,“司法公正”居第八位;2011年,“司法公正”冲高至第二名,与此相关的“民主法制建设”则位居第十二名;2012年,与法治相关的关键词未进入前十名。

在本次“法治中国”分项调查中,60%的受调查网民认为,实现依法治国的最大阻碍是“执法司法腐败,权钱交易”,投票数第二多的则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20%的人选择此项。至于形成“官大于法”现象的原因,多数人将票投给了制度因素,即“体制机制问题,缺少监督”,其次则是观念问题——“权大于法的观念仍有市场”,两者的得票率分别为36%和25%。

对近年来群众维权意识高涨的现象,多数受调查者认为是“好事情,说明群众法律意识在强化”,此项得票率高达90%,仅有7%的人忧心“片面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责任”以及“导致社会矛盾大幅增加”的后果。而对于媒体涉及司法公正的报道,56%网民认为“不客观,只报道成绩,忽视问题”,得票其次的是“不够专业,对问题的解读有偏差”,与其得票数相近的分别是“存在以舆论干预司法公正情形”和“客观,既报道了成绩也突出了问题”,以上三项分别得票14%、12%和11%。【法治中国解析】

法治中国进程:成就巨大 任重道远2013年2月25日,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13年《法治蓝皮书》,指出继2011年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建成以来,立法工作重心从填补立法空白向制度完善、提高立法质量转变,更加重视立法公开和公众参与;而法治政府建设方面也在继续加速,着力提升政府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压缩行政成本,探索政府职能转变路径,但廉政制度的完善和对公权力的监督机制仍旧任重道远。

法治蓝皮书指出,立法方面的进步包括:立法公开呈常态化趋势,法律法规出台前,向社会公开草案,并预留一定时间给公众提出意见建议,已经成为立法的必经程序。各界参与立法的程度正在逐步提升,各类法律法规规章的草案基本上都已经做到公开征集意见,公众参与较为踊跃。而缺陷则包括清理滞后、公开不到位、公众参与度参差不齐等问题。

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国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多项行政审批、下放管理层级、减少审批部门和合并审批项目。各级政府继续加强行政经费支出管理,财政信息公开趋于细化。与此相应的,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仍有待提升,行政职能职权的科学配置仍须加力,而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和不到位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并且,政府应将管理与尊重、体现公众意愿有机结合在一起。

司法方面,各级司法机关继续致力于提高案件审判质量,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明确要求规范司法解释工作。启动了铁路运输法院改制,司法公开工作也在进一步推进,如首次确认了公众查阅裁判文书的权利。但司法机制与观念仍存在顽疾,司法腐败、舞弊枉法以及冤假错案仍时有发生,“信访不信法”的观念还大有市场。司法机关的公开力度还难以适应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要求。

政策背景2013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说,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各级组织部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2013年1月7日,习近平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要求,全国政法机关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从严治警,坚决反对执法不公、司法腐败,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法委提出,2013年将推进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四项重点工作,全力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并提出“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2008年发布的《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显示,我国七个法律部门中社会法只有17件,仅占整个法律体系的7%左右。同年,吴邦国在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领域立法,继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立法。”此后,人大立法工作开始偏向社会领域立法。2011年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体制行政改革

(九)53%的网民认为“缺少公众及媒体的监督参与”,认为“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的占23%;在最关注的政绩考核指标中,85%选择了“民生改善”。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体制行政改革(九)

在“行政体制改革”分项调查中,64%的网民认为,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部门繁多,超编超员,人浮于事”;分别有29%、23%、17%的网民在申请办理行政审批手续时,遇到“牵涉部门过多,权责不清,不知道该找哪家政府机构办理”“程序复杂,信息公开不够,经常要多跑几趟”“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经常有些不耐烦”的问题。对于行政体制改革的路线,33%的网民建议“精简合并政府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杜绝职责交叉”;22%认为应当“精简审批程序,公开审批信息,建立一站式审批中心”。

针对目前官员政绩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3%的网民认为“缺少公众及媒体的监督参与”,认为“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的占23%;在最关注的政绩考核指标中,85%选择了“民生改善”。

【体制行政改革解析】

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必然会朝着大部制管理方向迈进。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政府体制上就是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

实行大部制管理模式,是不是与小政府的目标冲突呢?这是一种误解。“小政府,大社会”是人们期盼政府规模不要太大,不要把更多的钱花在政府自身。但政府的规模和管理能力的大小,必须和它承担的责任相适应。因此,“小政府,大社会”和大部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都有其特定的范围,不应该简单地等同或对立。退一步说,即使在“小政府”内部,也不可能是“一锅粥”,而是要设置必要的部门,各司其职,对社会进行管理或提供服务。这就是说,即使政府规模较小,内部也需要科学分工,而大部制正是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和科学设置部门的管理需求。

实行大部制管理,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政府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门,沟通难、协调难等方面的问题,改“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或者接近于“一龙治水”。同时,通过政府部门的整合调整,能进一步理顺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减少机构的数量,减少过多的协调和沟通环境,这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也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我们这样的体制下,大部制改革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2008年第一轮大部制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现在依然存在,这些都是我们要关注的。比如,实行大部制管理后,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就显得更加重要。再比如,在执政党的机构设置方面,如何与政府的大部制进行对接,不重复、重叠。还比如,在大部制管理模式下,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应该在机构建设方面,如何加强对大部权力的监督和控制等。大部制改革实行已有五年,当前有三个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第一,如何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监督制约的改革思路,重构政府权力结构和政府的运行机制,为大部制的权力监督提供保障。

第二,大部制能不能有效遏制部门利益,也成为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即扼制由“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导致的政府运行成本太高、效率太低,甚至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

第三,大部制改革可能会牵动政治体制改革。从更深层次来看,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最终必然会涉及和涵盖党政、人大等系统,因此跨党政的,甚至要考虑党的权力和政府权力的对接,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国防建设(十)

“我国海军航母下一步该如何发展”,47%的网民认为应该“建造核动力航母”、24%的网民认为应该“航母数量和水平应该与美国看齐”、18%的网民认为应该“多造几艘常规动力航母”。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 :国防建设

在“国防建设”分项调查中,针对“我国军费增长是否合理”的调查显示,67%的网民表示“比较合理,基本满足国家安全需求”;23%的网民表示“非常合理,完全符合国家安全需求”、3%的网民表示“不合理”。认为我国军费增长合理的网民占到90%。

就“我国海军航母下一步该如何发展”,47%的网民认为应该“建造核动力航母”、24%的网民认为应该“航母数量和水平应该与美国看齐”、18%的网民认为应该“多造几艘常规动力航母”。在“我国军事力量存在哪些不足”的调查中,23%的网民认为“综合实力不够强大”、21%认为“海上力量尚不能完全满足维护海权需求”、17%认为“空天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17%认为“网络战、信息战等新兴力量亟待加强”、15%认为“二炮战略威慑能力仍有待提高”。

据“您对近年我国新型武器发展印象如何?”调查显示,30%的网民选择“新型武器仍显落后,仍需努力”、26%选择“仍处于仿制阶段,研发能力明显不足”、23%选择“新型武器型号不少,但很多距离服役尚远”。

【国防建设解析】

稳妥实施国防和军队改革 增加国防经费和科研力量投入2011年,我国歼20试飞成功,“北斗”导航系统正式试运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破5000米深度纪录等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8月10日,我国第一艘航母平台首航试验,历时5天胜利返航。中国第一艘航母揭开神秘面纱,成为海军建设一个重要里程碑。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稳妥地实施国防和军队改革。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全面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坚决完成反恐维稳、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任务。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这是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提出的战略课题,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

在国防建设方面,国家从硬件、软件等多面加强了建设。

航母建设。2012年秋天,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按期顺利交付海军,入列服役。这是我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航母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引进。今年2月27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联合颁发《军队特招地方专业技术人员入伍规定》,针对军队急需的新兴学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高层次人才和留学回国人才,作战部队的装备技术保障人才,以及具有独特专长和技能的特殊人才进行特招。规定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提高作战能力。据总参军训部获悉,2013年,我军将举行系列军事演习演练,进行全方位、多领域军事训练探索实践,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以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强化打仗思想、做好打仗准备、提高打仗能力。

中国兵器首席专家徐中信说,“越是在紧张的局势下,我们越应该从容应对。在维护主权及领土完整的前提下,与邻国及周边国家进行友好往来与交流,避免制造紧张气氛。但同时也不应放松警惕,应增加国防经费和军事科研力量的投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武装力量。加强国防安全建设并不等同于对他国造成威胁,而是一个国家维护主权不受侵犯、维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

第二篇:两会热点问题大集锦

两会热点 两会热点话题:

1、大学生、农民工就业问题——

2、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4、医改方案如何找到一个能够共赢的答案,建立合理的医疗体制之后的管理和社会后续问题。

5、解决百姓住房问题——

6、如何真正让居者有其屋,如果让老百姓买得起房,买得到房。

7、尽快实现全国社保统一——

8、让农村和城市的人们享受同等待遇。

9、提高百姓工资收入——

10、要进一步提高百姓的幸福度,提高百姓收入,保障民生。

11、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力度——

12、反腐倡廉工作应该让公众能够真切感受反腐败的阶段性成效,才能取信于民。

13、加大政策公开力度,重大政策公开透明——

14、积极推进网上公开、网上监督。

建立健全听证论证、社会公示、社会评议、工作反馈、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制定规范服务相关制度。

15、鼓励科技创新,减少对国外先进技术依赖——

16、如何建立更有效率的风险投资机制,为经济发展铆足后劲。

17、收入分配如何按劳分配、公平分配——

18、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关乎建设和谐社会。

19、物价上涨问题——

20、面对物价上调,工资不涨,全球肥沃土壤60年内将消失,人类面临“新粮食”危机。

2.2010年元旦,索马里海盗再次猖獗,接连劫持两艘外国货船,有24名船员,其中包括5名中国人。

3.谷歌在其官方网站中籍闻宣布,考虑退出中国市场。

4.商务部专家陈2010年中国可能会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

5.上海2010年十大时事项目出炉,八个项目服务世博。

6.高碳模式将制约未来发展,因此,我们要低碳生活。

7.鼓励一个家庭生两胎的政策酝酿出台。

8.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

9.截止到2010年2月,湖南省湘潭县力胜煤矿造成25名矿工遇难。

10.截止于2010年2月9日,海地死伤人数达21.1万。多国政府出兵救灾。

2010年2月5日,商务部公布对美白羽肉鸡产品反倾销调查初步裁决,2月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大熊猫“泰山”被运往中国专机。2010年3日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就美方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会见**回答记者提问。他说,中方坚决反对**去美国窜访,坚决反对美国领导人以任何名义和形式与**接触。这一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2010年2月1日天津发生驾车恶意撞人案 造成10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2010年1月31日凌晨6时36分,四川省遂宁市凌晨发生5.0级地震

两会热点议题

【热点议题】朱永新质疑严禁聘用新代课人员规定昨天,民进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朱永新举行发布会,介绍自己今年提交的议案。针对今年比较受关注的代课教师(教育部称为“代课人员”),朱永新将向大会递交《关于制定〈中小学代课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的建议》、《关于妥善解决已辞退代课教师问题的建议》和《关于规范解决在岗代课教师

2009-03-06【热点议题】委员建议取消端午、清明短假 恢复五一长假获支持

要不要恢复“五一”黄金周,本次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争论再次升级。3月3日本报曾报道过蔡继明和刘思敏针锋相对的大辩论,昨日,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也加入这场PK阵营,他向大会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恢复“五一”黄金周扩大

2009-03-05【热点议题】支持!雷锋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3月5日,都是“学雷锋”的日子。在渝全国政协委员刘江龙,选择了在3月4日提交提案,建议申报“雷锋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年轻人不知雷锋是谁刘江龙介绍,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甚至80年代,“雷锋精神”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大力

2009-03-05【热点议题】月薪三千能吸引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去不去?全国政协委员、贵州财经学院副院长毛有碧今天建议,国家应考虑以比较优厚的待遇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师资极其匮乏的农村地区当老师。如果按2至3年合同期,平均月收入为3000元人民币计算,那么雇用100万大学毕业生参与该计划的花费在700亿至1100亿元人民币。该计划既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

2009-03-05【热点议题】代表炮轰赵本三:“卖拐”小品误导诚信教育在昨天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无党派界别小组讨论时,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邢定钰批评赵本山的“卖拐”系列小品宣传“忽悠”,误导诚信教育。邢定钰委员昨天在小组讨论的发言锁定社会诚信意识下降。“很多原本对的事情,现在都变味了。”邢定钰说,“大学考试作弊,连成绩好的学生也参与。

2009-03-05【热点议题】惊天提案:适当放开博彩业解决三农问题今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马来告诉记者,准备再提适当放开博彩业的提案。他认为,国家可以出台一些政策,适当放开博彩业,将博彩业的收入用来支持弱势群体、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林嘉马来提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是国家鼓励二次财富分配政策出台的好机会,比如说适当

2009-03-05【热点议题】读书无用?就业难折射专业设置缺陷两会圆桌“大学生就业现在是大家关心的热点话题,一定程度上与学科设置不合理是有关联的,对高校专业设置依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是有必要的。”昨日,几位教育界代表委员,不约而同都将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扯到了高校专业设置缺陷上。缓解就业难需要引导力观点1增强专业设置与指导的科学性全国政协

2009-03-04【热点议题】适时取消商品房预售 防开发商空手套白狼记者昨天获悉,民革中央递交提案,认为现有商品房预售制度为房地产开发商“空手套白狼”创造了条件,应适时取消。民革中央的这份提案认为,房地产预售制度历时十余年,已成为房地产市场不规范的主要根源之一。由于购房人缺乏《担保法》保障,导致房屋面积缩水、建筑设计变更、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环境

2009-03-04【热点议题】躲猫猫事件启示:建议看守所与公安分离 云南晋宁“躲猫猫”事件真相大白后,一些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建言进行司法体制改革,让看守所“侦押分离”,使看守所与公安机关分离开来,成为一个专门履行羁押职能的中立机构。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表示,从“躲猫猫”事件可以看出,要想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实现司法权限的合理

2009-03-04【热点议题】获9成网友支持 代表提议恢复五一长假 截至昨晚10点30分,19楼共有2233位网友参与调查,其中91.6%(2046位网友)表示赞成。提出恢复“五一”长假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辉达,昨天晚上9点,他饶有兴趣地看了19楼的调查表后感叹地说:“19楼的影响确实蛮大。”今年两会上,于辉达代表建议,将节假日消费作为当前应对金融

2009-03-04【热点议题】代表提案:发“惠农券”为农民贷 款担保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提出7份提案,内容集中在“三农”、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他认为,农民要发展生产最大的困难是贷 款难。因此,他建议发“惠农券”为农民贷 款作担保,以促进农民扩大再生产。刘永好正在组建针对农户的金融担保公司,担保对象是农户,担保公司向银行担保,让银行贷 款

2009-03-02【热点议题】委员建议开征不动产闲置税今日话题:当前经济形势下,**该不该出手救楼市今日嘉宾: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经济所所长 郭松海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易宪容北京中原地产华北区域董事总经或许国家还可以做些什么,我们期待着生活能更幸福

全国“两会”热点网上调查 社会公平最受关注

南方网讯距离全国两会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本报与南方网联合推出的“两会您关注什么?”调查活动点击率热度也不断攀升。截至昨日(2月28日),有五大焦点在众多议题中“炙手可热”,分别是:关注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解决看病难,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维护祖国统一

针对两会热点问题,南方日报特意请来学者专家进行深入分析。专家认为,关注缩小贫富差距高居榜首,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广大网民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热切期待。去年以来,我省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教育、医疗事业发展也牵动着越来越多人的心,关注度逐年提升。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任剑涛:

保持政策连续性减少改革“临时休克”

“我最关注的热点是: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任剑涛认为,在现代国家中,政府是社会日常资源的配置机构,也是理顺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的中枢机构,如何更好地建设法治政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也是解决社会公平、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的关键和前提。

两会召开在即,任剑涛期待本次会议可以在建立法治政府方面能有三个方面的作为:第一是建立健全政府权力监督机制;第二是政府机构要设立良好的社会制度与社会规范;第三是政府的改革政策要有连续性,尽量减少由于改革方案“临时休克”给群众造成个人损失。

针对社会公平、贫富差距的问题,任剑涛表示,既要充分肯定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的成就,也要正视改革开放中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带来的矛盾。他提出,改变贫富差距的现状要注意两个价值选择,一是“做大蛋糕”而不是“争分蛋糕”,要靠发展来解决贫富差距;二是社会的再分配要“奖勤罚懒”,设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枯竭问题也是法治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的重点。任剑涛说,长期以来GDP主导的思维导致了资源枯竭性的错误路线,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社会发展是法治政府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

“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化

李惠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个人认为,本届两会期间,人们最关注的应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延伸,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去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到今年强调和谐社会,是一种延伸和深化。

他认为,和谐社会包含的内容很多,和谐社会提出的公平、正义等等提法,与过去均不一样,可能会引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烈议论。

李惠武表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四个方面:首先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精神和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才能解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遇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所以发展是前提;其次,公正是核心。在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在此过程当中,市场会引导资源追逐效率、利润,产生“马太效应”,使资源向知识阶层集中,这个时候社会财富差异不断扩大。这种配置是合理的,但不一定是公平的。就需要政府利用掌握的分配手段对社会财富进行二次分配,加以调节;第三,体制是保障。政府在调节过程中必须建立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分配制度,从调节的机制来看,需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个人的关系以及政府所掌握的资源用在何处等三个问题;第四,执政党应更多地关注社会困难人群的生产生活。现阶段,还有一些群体在市场调节过程中经济上比较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应该得到政府的关注和关心。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

土地控制要有一定灵活性

去年,中央针对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的某些可能对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及时采取措施,通过控制金融和土地两大“开关”,对经济进行降温。这些举措都是十分必要而且富有成效的。今年的经济政策走势如何?宏观调控与科学发展观如何协调?如何在总量得到一定的控制后,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这将是本次两会最值得关注和亟需探讨的问题。

宏观调控的总“开关”设在中央,如土地开发须由中央审批,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土地滥批滥用、过度开发的局面得以控制之后,这一政策应该得到尽快的调整,应该构建起土地使用的长效机制,由“急刹车”式的刚性管理,转为弹性的科学、规范化管理,用规划来管理土地。特别是对于那些工业开发尚未打开局面的地区,对土地的控制尤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应什么都统在中央,而应该在由中央进行土地开发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由各省拿出土地利用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协调发展等原则,合理有序进行土地开发利用。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推动不同地区资源的互动整合,推动各区域的协调发展。而对资金的管理也应如此,也要实行规划管理,制定具有前瞻视野的规划,而不是一刀切的紧缩和控制。

从十六大以来,中央针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等各重大问题,逐渐制定出了一系列发展战略,随着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开始具备推动实施的条件,现在应该从战略转向制度的建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樊平:

下力气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我觉得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确实反映了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公正是一个核心话题,重点就是要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为农民提供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建设,这也是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内容,这说明党和政府抓的问题也是人民关注的问题。没有中国农民的现代化,仅完成一些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不够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是应当下力气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的时候了。

热点点击

非公经济——

近日,中央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未涉足行业和领域。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逐步确立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制度的政治地位、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国民待遇,加上这一次的《意见》,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也会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当然,这也与两会的委员、代表构成有关,因为有不少非公有制企业主已经是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

“三农”——

“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新一届政府连续两年发布的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的。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是本届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也会成为人大代表关注的话题。这一次人们更关注的,是两个一号文件精神的落实,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城镇化、减免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保障问题等,应该有些比较具体的落实和推进的措施,从而建立起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农民工——

去年温总理帮农民工讨薪,引发了人们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普遍关注。工资是农民工最基本的权益之一,除此之外,劳动安全和社会保障,都需要保护。最近一段时间,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有农民工短缺现象,原因除了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吸引一些农民留在当地务农,以及在城镇化进程中创造了部分就业岗位,使农民工离土不离乡这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基本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劳动环境太差、劳动强度太大等。所以,如何协调发达地区在使用农民工的需要和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保护的问题,将是人们比较关注的。

生产安全——

目前,这个问题比较突出。生产安全除了煤矿、交通、慢性职业病等,也与农民工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安全保障密切相关,也与构建和谐社会有必然的联系。

宏观调控——

去年我国宏观调控效果比较明显,到去年第四季度的时候,物价已经降下来了。去年全年实现了9.5%的GDP的增长,但物价只上涨了3%多,这是令人振奋的结果。去年,中央提出有保有压、总量控制、冷热兼顾。在新的一年,宏观政策的走向是什么,保什么压什么?相信这会成为委员和代表们比较关注的话题。

“十一五”规划——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年,“十一五”规划是政府的中长期规划。“十一五”规划和“十五”规划的思路是不同的,当年编制“十五”规划强调的是结构调整为主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预计“十一五”规划将坚持科学发展观,着重提到社会事业的发展、资源的保护和能源问题。

粤港澳合作和泛珠合作——

在中央政府确定CEPA之后,粤港澳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果,促进港澳地区与内地的合作,是三方都关注的话题。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去年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不仅举办了高层论坛,而且实实在在地进入了操作阶段,这是一件对参与省区都有利的大好事,也符合国家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去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各方提出了内地的9个省区共同编制“十一五规划”的设想,预料这也将成为热门话题。(编辑:何静文

第三篇:两会热点问题

关注“两会”热点话题

“两会”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加以了解的,因为它次次会议、条条议案都是围绕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何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报告探索而建立发展起来的。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植根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契合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为鲜明的特点,也从根本上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区别开来。它时刻关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用实际行动实践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治国理念。所以我们应该关注两会中的一些新政策,尤其是那些惠民政策和一些就业政策。2012年全国两会3月胜利召开。在过去的一年中,由外需和投资主导的中国经济,在面对欧债危机等外部环境时,出口减弱,转而向拉动内需力求经济结构转型。中小企业因为资金链危机频繁跑路将“民间借贷”问题再度拉出水面。个税起征点的提升、增值税扩围等等减税手段,或将在 2012年演绎的更加入木。留在面前的问题更加尖锐和亟待解决。在这一年,不得不提得便是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房地产,在去年若干宏观调控中,房价疯涨得局面不再。地方政府在市场萎靡情况下,以各种方式变相“松绑”却被即刻叫停,关于后市,或许也有意想不到的结局。去年中国围绕环境问题进行了一场拉锯战,最终以各省市陆续宣布将发布PM2.5数据的胜利而告终。除此之外,更是上演了一幕幕疯狂的食品安全闹剧,以“地沟油”最为触目惊心。

两会召开前夕,关于以上种种问题,财经网进行了线上调查。其中包括社会保障、医疗改革、食品安全、三农问题、教育问题、环境污染、户籍制度、地 产调控、资本市场、中小企业、社会管理、社会道德、物价问题、收入分配、基层民主、三公经费、事业单位改革、法治建设、反腐倡廉、交通问题等20个社会关注焦点问题。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 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5712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一年来,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

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全国财政支出2.82万亿元。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免除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其中1228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中央财政加大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持,各地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显着增加。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服务面逐步拓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范围进一步扩大。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各地普遍较大幅度调高最低工资标准;连续第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年人均增加1680元,5700多万人受益;扩大中等收入者所占比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 3500元。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把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2012年主要任务是: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六)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和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好民族教育。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 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要提供优 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 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粗暴执法、渎职失职和执法腐败等行为。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 度,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在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重要报告,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和其他法律文件,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这次选举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次修改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作了重要补充和完善,能更好地依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

社会秩序。

2012年,“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注定将是一个不平凡之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五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这次大会是在我国发展进入“十二五”的黄金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召开本次大会,而开好这次大会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再接再厉、同心协力、日新月异、开拓创新,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保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争取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新胜利而继续奋斗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广开言路,吸取各界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 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在上述意义上,一年一度的两会是用 群众智慧治理国家、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的一次生动实践。从两会报告中,我们能得很多启示,能让我们更快的成长,更清楚的了解国情,更好的关注未来。它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自我修养与能力,更要求我们了解国情,进而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规划自身发展。两会只是我国政治事务中的一面旗帜,一个标识和符号。

从两会报告中,我们能得到很多启示,能让我们更快的成长,更清楚的了解国情,更好的关注未来。它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自我修养与能 力,更要求我们了解国情,进而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规划自身发展。我坚信,在以胡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会把握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 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

第四篇:两会热点问题

2010年两会热点问题一:住房——房价飙升牵动市民心,政府举措能否改变“蜗居”状态

房价问题一向是重庆市民最关心的问题,经历了2009年房价的“一路高歌”,重庆5000元/每平米以下的房子在主城区已经难以寻到了,但是,最近刚刚出炉的重庆消费解码中指出:重庆80%的市民只能接受5000元以下的房子。

房价还会不会下降?政府一系列的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重拳组合能否奏效?公租房的大量投放,能否改变“蜗居”状态?网友期待,两会传递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积极信号。

2010年两会热点问题二:收入差距——贫富差距大,政府有何举措调整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紧接房价成为重庆网友最关注的第二热点。重庆主城市民2009年的月平均收入为2200元左右,2010年重庆市民预计将增收10%左右。

如何增收?政府又有什么举措增收?去年就有消息说今年个税起征点有望调至2500元,什么时候调整?政府还有什么举措调整收入差距?如何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关全民切身利益,政府如何切分社会财富“蛋糕”将成今年两会热点话题。

2010年两会热点问题三:物价问题——物价“涨”声一片,2010年还要涨不?

2009年水电气“涨”声一片,市民消费支出在不断上涨。刚刚开年不久,奶粉就开始涨价。

“涨”声会成为2010年的主旋律吗?政府在2010年将有什么计划和政策稳定物价,抑制物价过度上涨?物价问题,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粮油、肉及禽蛋、蔬菜等食品价格,无论是上涨还是下降,都牵动着千家万户。

2010年两会热点问题四:医疗改革——“看病难”改革奏效吗?

新医改方案破茧而出,2009年国家也推出多项举措改革医疗体制,大幅度降低药价。但总体看来,一些体制性弊病仍然严重,离人民群众期待距离仍远。两会前夕,《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这些举措必然在两会上激起反响。

2010年两会热点问题五:反腐问题——反腐取得一定成效,今年将走向何方

2009年“反腐倡廉”是排在医改方案之后紧居第二的,今年排在第五位,说明我国的反腐倡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高兴还为时太早,今日刚刚爆出的“局长香艳日记”又再一次把公务员推上了浪尖。如何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如何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约制度等“显规则”破除消极腐败的“潜规则”?人们期待两会开出良方。

2010年两会热点问题六——拆迁事关社会稳定 人心安定

2009年成都的拆迁自焚事件改写了拆迁历史。《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出台和修改被纳入官方议程,标志着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迎来了一次改变游戏规则的新机遇。拆迁也首次入围两会热词,其未来的法律规范备受网友关注。

2010年两会热点问题七:教育公平——上学什么时候能真正不贵?

两会前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历经磨砺后终于面世。

如何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能真正公平?这是广大网友聚焦教育的最大焦点,也期待本次两会能给出一些信号。

2010年两会热点问题八:养老保险——老年社会如何养老?

2009年9月,国务院决定试行《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也“老有所养”,那么试行效果如何?今年会如何走向?作为首先试点和农民较多的城市,重庆网民自然十分关心。

同时,退休金“双轨制”也备受网友关注,同样是辛苦一辈子,但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退休职工退休养老金却有很大差距,这也让养老保险有点名不副实。如何缩短两类人养老金的差距,网友也期待本次两会能开出良方。

2010年两会热点问题九:就业问题——用工荒与就业难如何平衡?

全国两会召开时间正恰好春节节后招聘高潮,但依然是两个问题:企业说缺员工,但很多大学生和农民工等依然找不到工作。

为何如今这么多人要挤破脑袋考公务员、进国企、到大城市?为何企业却喊找不到人?如何让社会供需能达到平衡?如何能保障劳资双方的利益?网友们期待本次两会能给出一些举措。

2010年两会热点问题十:打黑——打黑风暴还要刮多久?

2009年是高官落马较多的一年,多名省部级高官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查处。此外,重庆“打黑”使出“组合拳”,足坛“打假”上升到反腐层面。

作为打黑风暴焦点之一的重庆,网友们自然你关心打黑风暴还要“刮”多久?“刮”多大?

第五篇:学习两会热点问题心得体会

学习两会热点问题心得体会

2011年的春天,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两会”——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分别在3月5日和3月3日拉开帷幕。2011年的“两会”非比寻常,既是“十一五”的完成之年,又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走过了又一个五年,我们欣喜地看到祖国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等各方面不断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2011年两会以“关注民生,落实发展”为精神,重点关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三千名人大代表带来了老百姓心底的声音,并据此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提案。在今年两会上,物价、房价、医疗等民生问题不仅成为代表委员们提案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此前表示,民生问题仍是今年政协委员提案的焦点,尤以房价、医疗、教育、交通等问题最受政协委员关注。而不少人大代表也把关注焦点投向了住房保障、百姓看病难、缓解用工荒等话题。此外,新华网、新浪网等联合组织的2011年“两会调查”结果显示,网民最为关注的“五大热点话题”也分别聚焦在保障住房、收入分配、稳定物价、惩治腐败和就业公平等五大民生类话题。

温家宝总理指出了未来政府工作的十大重点:

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二、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六、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七、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九、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形成对形势的思考分析能力,更有助于我们了解与大学生就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政策,抓住机遇,实现自我价值。今年两会热点问题中,就业公平也是群众呼声较高的话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报告当中指出,把继续加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放在首位,这犹如一缕春风温暖了大学生,同时也说明了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了就业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现在的企业大都要求应聘者社会经验丰富、就业者和企业之间信息缺乏对称、用人单位给我们设立的是合同编制或者是人事代理制,带来了大学生就业公平问题等等,都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委员们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制订公平公正就业扶持政策、对招聘过程加强媒体监督。而对于大学生,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到教育是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大学生也要放下身段适应市场实现就业,老往一个地方挤,找工作的路就会越走越窄。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一个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共议大计,与会代表和委员认真履行职责,审议和讨论人大、政协、政府、“两高”等一系列工作报告。充分发扬了民主,以保障科学决策,为走好关键之年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亮,又一个五年之后,风景这边独好!

下载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全国两会热点问题

    2011年全国两会热点问题__经济发展 摘要: 所谓“两会”,就是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2011年的“两会”非比寻常,它是“十二五”的开局......

    当前四大反腐倡廉热点问题大解析(合集五篇)

    当前四大反腐倡廉热点问题大解析 当前四大反腐倡廉热点问题大解析 发布日期 2011/6/29 11:19:03 来源:百纳网举国上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不少网民也将关注的目光......

    申论热点问题解析九

    二五让市场因素调控价格 只有在行业中注入更多市场竞争因素,价格才会因企业竞争自动被维系在合理区间。 月头刚刚被罚、月尾就再度涨价,联合利华“执着”的价格策略备受关注。......

    两会十大民意热点问题[精选]

    两会十大民意热点问题 冰雪消融,春风拂面,率先从国际金融危机寒冬中步入春天的中国即将迎来每年一度的两会。 连日来,社会对两会的关注持续升温,有关两会热点话题的民意调查吸引......

    2012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

    2012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 社会保障 调查显示,目前共有227115万人参与了“社会保障”分项调查,其中45%的网友表示参加了养老保险,30%网友参加了医疗保险。在“对企业退休人员......

    学习两会精神讨论两会热点问题

    学习两会精神讨论两会热点问题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两会”的召开,对民众来说,可能有多方面不同层次的重要性和意义,聚焦到一个......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 1. 社会保障 2. 社会管理 3. 地产调控 4. 教育公平5. 物价杠杆 6. 三农问题 7. 医疗改革 8. 食品安全 9. 物价问题 10. 三公经费 社会保障 调......

    赴美带薪实习热点问题解析

    赴美带薪实习项目热点问题1. 此项目是否得到美国官方认可? 答:这是美国政府制订的文化交流项目,请同学们登录美国国务院网站查询,根据美国国务院的规定所有美国国务院制订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