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与元曲的传播(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6:2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酒令与元曲的传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酒令与元曲的传播》。

第一篇:酒令与元曲的传播

酒令与元曲的传播

来源:考试吧(Exam8.com)2008-8-24 15:55:00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论文大全

百度推广

【内容提要】酒宴与酒令,是元代雅俗文化交融的最好平台。

2、文人与歌妓的合作,使曲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当时许多着名文人与歌妓的关系,实际上成为艺术生产者与艺术传播者的合作关系。

3、在酒令中,曲的地位低于诗和词,南曲低于北曲。酒宴与酒令中演唱的戏曲,淡化角色扮演性质,与散曲界限不清。

4、元代酒令常用曲牌中,有的来自北方少数民族乐曲,有的来自道教音乐,反映出元曲的多元性。特殊的“鞋杯令”,则反映出当时文人的变态心理。【关键词】 酒令/元曲/艺术生产/传播

词曲与酒令本来就有天然的联系。词曲中的小令,其名称来自唐代的酒令。唐人于宴会时即席填词,利用流行的小曲当作酒令,因而得名。元明清三代,文人雅集多以曲(含戏曲与散曲)为酒令,客观上对于曲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拟对酒令与元曲传播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以进一步了解曲在当时社会中的流行与普及状况,曲与民众娱乐的关系,元代文人与歌妓的特殊关系,散曲与戏曲的关系等问题。

酒令本是宴饮佐觞的游戏。隋唐五代,诗词及歌舞等进入酒令,乃至形成了专门的酒令艺术(注:参见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东方出版中心1995年版,第198页,第23页。)。另一方面,酒令又称觞政,“酒令大如军令”的说法普遍流行,中国人似乎游戏的时候也在考虑军国大事。中国人很少真正的放纵,然而,在元代,宴饮的场合成为游戏的场合,也成为作曲与唱曲的场合。这种相对放纵与艺术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实在是耐人寻味的一件事情。

在前代基础上,元代酒令有了新的发展,其标志之一,就是戏曲与散曲进入酒令。请看元曹绍编制的《安雅堂酒令》中的三则:

陈遵起舞十二

陈遵日醉归,废事何可数?寡妇共讴歌,跳梁为起舞。

得令者踊跃而舞,左客作寡妇,讴戏曲,各饮一杯。有妓则以妓为寡妇,有数妇则以左客为之。

陶谷团茶四十一

可怜陶学士,雪水煮团茶。党家风味别,低唱酌流霞。

贫儒无酒可饮,煮茶自啜,命妓歌《雪词》而已。却用骰子掷数。一人作党太尉,命妓浅酌低唱。无妓自唱,亦《雪词》。

岳阳三醉四十九

洞宾横一剑,三上岳阳楼;尽见神仙过,西风湘水秋。神仙饮酒,必有飘逸不凡之态,唱《三醉岳阳楼》一折,浅酌三杯。不能者,则歌《神仙诗》三首。(注:曹绍:《安雅堂酒令》,《说郛》,中国书店1984年影印涵芬楼本,第八册,卷五六第2、6、7—8页。本文引《安雅堂酒令》均据同一版本,以下不再注出。)

按《安雅堂酒令》属牌类酒令,总共一百张纸牌,每张纸牌上先横书牌名,依据古代饮者的掌故而立,如上述两条中的“陈遵起舞”、陶谷团茶”、“岳阳三醉”即是。下列牌号,即“十二”与“四十一”、“四十九”是;右侧竖书五言诗一首,以概括牌名的意义;左侧书令辞(即赏罚酒法)。行令时,先将纸牌反扣桌上,众人依次揭牌,按牌中所写令辞作表演或饮酒。

“陈遵起舞”是汉代陈遵的典故。据《汉书·游侠传》,西汉末杜陵人陈遵嗜酒,任河南令时,与其弟“俱过长安富人故淮阳王外家左氏饮食作乐”,被司直陈崇劾奏“乘藩车入闾巷,过寡妇左阿君,置酒歌讴,遵起舞跳梁,顿仆坐上,暮因留宿,为侍婢扶卧”云云,陈遵因此遭免官(注:《汉书·游侠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711—3712页。)。按照律令,凡揭到这张纸牌者,要模拟陈遵的样子“踊跃而舞”;坐在他左边的客人要模拟寡妇(以左边应“左氏”),唱“戏曲”。席间若有歌妓佐觞,则以妓为寡妇;有多个则以坐在最左边的为之。令辞对“寡妇”唱何种“戏曲”未作规定,想必可自由选择,随心所欲。

“陶谷团茶”谓后周翰林学士陶谷与太尉党进事。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陶谷买得党太尉故妓,取雪水烹团茶,谓妓曰:党家应不识此。妓曰:彼粗人,安有此景。但能销金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儿酒耳。陶愧其言。”(注: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5页。)此故事在元代流传甚广,高茂卿《翠红乡儿女两团圆》杂剧第一折[混江龙]有“这雪呵,供陶学士的茶灶,妆党太尉的筵席”的唱词(注: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73页。本文引元代戏曲均据《全元戏曲》,以下不再注出。)。后来的昆曲有《党太尉赏雪》一出。此令规定“一人作党太尉”,当是对历史人物或戏曲人物的模拟。

“岳阳三醉”指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度有缘者成仙的故事。元代南戏和杂剧中均有以《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为题的作品,南戏佚,杂剧存。从律令中提示的“一折”看,指的应当就是马致远的杂剧。该剧现存脉望馆本和《元曲选》本,二版本情节、词句均大致相同。令辞规定,揭得此张纸牌者,应当唱剧中的一折(任何一折均可)套曲,之后“浅酌三杯”。同时补充“不能者,则歌《神仙诗》三首”。所谓《神仙诗》,指的应是宣传成仙得道的道教诗歌。我们知道,元代全真教大行,吕洞宾被奉为“始祖”、“纯阳真君”、“八仙”之一,其诗歌在民间十分流行,例如元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陈季卿悟道竹叶舟》中反复出现的“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吕洞宾三度城南柳》中的“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惟有城南柳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等均是。此外金代的晋真人、王重阳、马钰、谭处端、玄虚子等,也有大量歌咏神仙道化的诗作,此类作品多四句或八句,形式短小,易于记忆。故吟唱三首《神仙诗》的难度要小于一折套曲。

上述材料提示出,元代已经出现在酒宴中歌唱某剧中一折套曲的表演形式,这显然是明清堂会戏和折子戏的滥觞。同时,此类歌唱,由于角色扮演性质被淡化,戏曲与散曲之间的界限也相对模糊。对这一点,后文还将详论。

不过,元代“戏剧风”(任半塘先生语)仍较前代普遍,这是元代戏剧成熟的大背景。《安雅堂酒令》中就有对古人事迹的模拟表演,很有戏剧性。上述“陈遵起舞”、“陶谷团茶”即有角色扮演性质。再请看以下三则:

1、齐人乞余第七

乞余真可鄙,不足又之他。妻妾相交讪,施施尚欲夸。

得令者领折杯中酒,饮些子,复于坐客处求酒食,继而夸之。席有妓,则作妻妾骂之;无妓,则以处左右邻为妻妾。

2、文季五斗二十三

吴兴沈太守,一饮至五斗。宾对王大夫,尔亦能饮否?

自饮一杯。有妓则以妓为王氏,饮六分。无妓则以对席客为王氏。

3、刘宽叱奴八十九

仓头去市酒,大醉始言还。客乃骂畜产,其辱孰甚焉。

得令者为仓头,斟酒一杯至面前,久之方饮,席端骂得令者为畜生。得令者要自杀,主人责席端而罚半杯。

第一则出自《孟子》中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第二则出自《南史·沈文季传》,文季为吴兴太守,“饮酒至五斗,妻王氏饮亦至三斗,尝对饮竟日,而视事不废。”(注:《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961页。)第三则出自《后汉书·刘宽传》:刘宽嗜酒,“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888页。)

按令辞规定,凡揭得以上纸牌者,均须进入角色,表演故事情节。不仅如此,席间佐觞之歌妓,也往往予以配合,扮演故事中的某个人物(一般为女性角色)。甚至有时须将客人牵涉进来,方能完成一项酒令。众所周知,戏剧的本质是角色扮演。在元代,我国戏曲已经成熟,因而王国维称元杂剧为“真戏剧”。可以说,《安雅堂酒令》出现在元代不是偶然的,它从欢乐的宴筵场面,揭示、补充和印证了元代戏剧繁荣的原因。《安雅堂酒令》中明确记载散曲进入酒令的不少,例如以下几则:

1、宗之白眼三十四

潇洒美少年,玉树临风前。举觞而一酌,白眼望青天。

既称美少年,岂不能讴?请歌一小令,南北随意,然举觞作白眼状。

2、吴姬劝客七十二

柳花满店香,压酒劝君尝。金陵佳子弟,为我各尽觞。

得令者簪花作妓,讴一曲,劝坐上年老、最少者两人各一觞,两人亦回吴妓觞。

3、姚馥酒泉八十二

九河清曲蘖,八薮为薪蒸。庖俎七泽麋,清池乐余生。

得令者自讴[回回曲],自饮一巨觥。

第一则用杜甫《饮中八仙》诗句:“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第二则用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第三则用晋姚馥事。馥嗜酒肉,常叹云:“九河之水,不足以为蒸薪;七泽麋鹿,不足以充庖俎。”并声称酒池可乐余生,晋武帝遂命为酒泉太守。事见《太平广记》卷四○八引《拾遗录》。

既然“酒令大如军令”,那么模糊的令辞就会使人无所适从,故《安雅堂酒令》对诗、词、歌、曲有非常明确的区分。所以,上述三例中的“小令”、[回回曲]、“讴一曲”,均指散曲当无疑问。此外,“曹参歌呼第二”规定得令者“歌一曲”,“灵师花月六十四”规定“唱曲”,“杨恽羔酒六十五”规定“或歌或曲”,“淳于一石六十七”规定“随意唱曲”,“冯孙三绝八十八”中的“讴一曲”,指的应该都是狭义的曲,亦即散曲。这充分反映出酒令与元曲的密切关系。

我国古代酒令艺术五花八门。除了即兴创作或吟唱诗词曲之外,《安雅堂酒令》中的令辞,还分别依照典故中的不同情景,规定得令者读《离骚》,唱吴歌、山歌、渔歌、打诨、说谚语、谈经史、学狗吠、鸡鸣、驴叫、马嘶,以头作写字状、作猪吃食状、作猢狲舞、作鬼歆饷状等各种表演。酒宴与酒令,成了元代雅俗文化交融的最好平台。

元末明初的叶子奇在《草木子》中说:“元朝自平南宋之后,太平日久,民不知兵;将家之子,累世承袭;骄奢淫佚,自奉而已。至于军事,略之不讲。但以飞觞为飞炮,酒令为军令,肉阵为军阵,讴歌为凯歌。”(注:叶子奇:《草木子》,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8页。)清康熙时的大学士李光地也说:“元时人多恒舞酣歌,不事生产。”(注:李光地:《榕村语录》卷二十二,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402页。)这些话,道出了元代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与宋明相比,元代是一个相对放纵的时代。在这样的氛围中,元曲的传播与酒宴、酒令的结合,也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元代曲家,多流连于酒肆歌坛,是才思敏捷、精于酒令的高手。明初贾仲名为杂剧作家范子安写的吊词云:“诗题雁塔写秋空,酒满觥船棹晚风。诗筹酒令闲吟咏,占文场第一功,扫千军笔阵元戎。”(注:引自王刚《校订(录鬼簿)三种》,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页。)其实,关汉卿、马致远、乔吉、张可久等着名曲家,都是酒场上的浪子。他们的才华,在这里得到了充分施展。甚至可以说,他们的不少作品,正是在花间樽前、酒令诗筹的氛围中诞生的。着名曲家曾瑞[大石调·青杏子]《骋怀》套数云:“爱共寝花间锦鸠,恨孤眠水上白鸥。月宵花昼,大筵排回雪韦娘,小酌会窃香韩寿。举觞红袖,玉纤横管,银甲调筝,酒令诗筹。曲成诗就,韵协声律,情动魂消,腹稿冥搜。”(注: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511页。本文引元代散曲均据《全元散曲》,以下不再注出。)可说是元代文人在疏狂、放荡中创作散曲的生动写照,也可以为散曲作家的浪子精神寻得一个合理的解释。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学术界曾经为元代曲家在杂剧创作中表现为“斗士”,而在散曲作品中表现为“浪子”的巨大差异作出过种种解释,产生过重大分歧。今天看来,不同的创作氛围、不同的语境,决定了此种差异的必然存在。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激烈搏斗之后需要休养生息,刀光剑影与灯红酒绿比并交错。归根结底,这是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矛盾统一。

又,散曲大家张可久[双调·折桂令]《酸斋学士席上》云:“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倚徙西楼,留连北海,断送东君。传酒令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惊起波神,唤醒梅魂。翠袖佳人,白雪阳春。”毋庸置疑,在酒宴、酒令中作曲的主要是文人、曲家,而唱曲的则主要是歌妓。可以说,文人与歌妓的合作,使曲这种新兴起的艺术形式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众所周知,关汉卿与朱帘秀,乔吉与李楚仪,王元鼎与莘文秀,白朴与天然秀,杨显之与时顺秀等,都远远超越了嫖客与妓女的关系,而成为一种艺术生产者与艺术传播者的合作关系。其合作形式之一,是曲家或应歌妓之请,或自抒性情,而赋新作,以赠歌者,使其当场行令佐觞。元末着名文人杨维桢有[中吕·普天乐]小令一首:

玉无瑕,春无价,清歌一曲,俐齿伶牙。斜簪剃髻花,紧嵌凌波袜。玉手琵琶弹初罢,怎教他流落天涯。抱来帐下,梨园弟子,学士人家。

小令有序云:“十月六日,云窝主者设燕于清香亭,侑卮者东平玉无瑕张氏也。酒半,张氏乞手乐章,为赋[双飞燕]调,俾度腔行酒以佐主宾。”以此可知,这首作品是应东平歌妓张氏之请而作,“玉无瑕”可能是张氏的艺名或绰号(注:此曲调名原作[双飞燕],徐沁君先生认为即[中吕·普天乐],隋树森先生从之。参见《全元散曲》第1417页。)。

元初着名文人卢挚与歌妓杨氏关系非同寻常。他有两组[中吕·朱履曲],一组序云:“访立轩上人于广教精舍,作此,命佐樽者歌之,阿娇杨氏也。”另一组序云:“雪中黎正卿招饮,赋此五章,命杨氏歌之。”他另有[中吕·喜春来]一首,题云:“赠伶妇杨氏娇娇。”可见二人关系之密切。与卢挚有交往的歌妓很多,例如珠帘秀、江云、刘蕙莲等,都得到过卢挚的赠曲。可以设想,元代歌妓,以得到名曲家亲赠的作品为荣,而且十分乐意在酒宴、酒令中当众演唱这些作品,在博得听众欢迎的同时,建立自己的知名度。

元代曲家与歌妓合作的第二种方式,是曲家出题目或写出前一两句,而令歌妓续成全璧。此类方式,亦即酒令中的“当筵合笙”。《青楼集》记乐人李四之妻刘婆惜,在江西行省参政全普庵撒里(字子仁)的酒席上:

时宾朋满坐,全帽上簪一枝,行酒。全口占[清江引]曲云:“青青子儿枝上结”,令宾朋续之,众未有对者。刘敛衽进前曰:“能容妾一辞否?”全曰:“可。”刘应声曰:“青青子儿枝上结,引惹人攀折。其中全子仁,就里滋味别,只为你酸留意儿难取舍。”全大称赞,由是顾宠无间,纳为侧室。(注:孙崇涛、徐宏《青楼集笺注》,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版,第213页。本文《青楼集》引文均据笺注本,以下不再注出。)

在这里,刘婆惜不仅续完了全曲,而且运用讹语影带的双关艺术手法,把全普庵撒里的字巧妙镶嵌其中。像这样聪明机敏、谙通文墨的歌妓,在元代并不是个别的。另一女演员张怡云,“能诗词,善谈笑,艺绝流辈,名重京师„„又尝佐贵人樽俎,姚阎二公在焉。姚偶言‘暮秋时’三字,阎曰:‘怡云续而歌之。’张应声作[小妇孩儿],且歌且续曰:‘暮秋时,菊残犹有傲霜枝,西风了却黄花事。’”按[小妇孩儿]乃北曲名,又名[殿前欢]或[凤将雏],入[双调];“姚阎二公”即着名散曲家姚燧和着名诗人阎复。此外,着名画家赵孟頫、高房山等人,尝以《怡云图》相赠。《青楼集》中还有一个艺名“一分儿”的歌妓王氏,也有出口成章的“七步之才”: 王氏佐觞,时有小姬唱[菊花会]南吕曲云:“红叶落火龙褪甲,青松枯怪蟒张牙。”丁(名丁指挥,生平不详,引者注)曰:“此[沉醉东风]首句也,王氏可足成之。”王应声曰:“红叶落火龙褪甲,青松枯怪蟒张牙。可咏题,堪描画,喜觥筹,席上交杂。答刺苏,频堪入,礼厮麻,不醉阿休扶上马。”一座叹赏,由是声价愈重焉。

与其他艺术种类相比,酒令更讲究随机应变、信口开河,它不容许有过多推敲、斟酌的时间,而元代的曲家和歌妓,许多都具有曲中唱花、拆白道字、顶针续麻、当筵合笙的本领。张可久[中吕·红绣鞋]《雪芳亭》有云:“金错落樽前酒令,玉娉婷乐府新声。”元末钟嗣成[南吕·过感皇恩采茶歌]《四景·秋》有云:“点花牌,行酒令,递诗筹。词林艺苑,舞态歌喉。”这些作品,生动地描绘出曲家与歌妓在酒宴、酒令时即席创作、唱曲的真实场景。

酒令与元曲的传播

来源:考试吧(Exam8.com)2008-8-24 15:55:00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论文大全

百度推广

《安雅堂酒令》与散曲之外,元代杂剧和话本等,也都反映出当时酒令文化的繁荣及其与度曲、唱曲的密切关系。关汉卿《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杂剧第三折,主人公杜蕊娘主持酒令,她在[醉高歌]一曲中向众姐妹提出:

或是曲中唱几个花名,诗句里包笼着尾声,续麻道字针针顶,正题目当筵合笙。这四句唱词包含了四种酒令,其中“正题目当筵合笙”指的是在宴席上当场应题创作,这在上文中已有所涉及。应当补充的是,这类即席创作往往与前三类酒令配合使用,或者可以说,前三类酒令是“当筵合笙”的具体要求。先看“曲中唱几个花名”。

我们知道,元以来的南北曲牌中有许多以花为名,其中较常用的如[一枝花]、[石榴花]、[水红花]、[摊破地锦花]、[出墙花]、[后庭花]、[解语花]、[蜡梅花]、[锦上花]、[金钱花]、[满宫花]、[柰子花]、[山丹花]、[四季花]、[芙蓉花]等等。“曲中唱几个花名”,就是要求唱出以花名为题的曲牌名。

元末无名氏南戏《黄孝子传奇》第九出,主人公黄觉经(生扮)与陆元(小生扮)、高拐儿(付净扮)饮酒行令,黄觉经制的酒令是:“要一个花名,曲中曾有此花,又要个古人曾赏此花,后边要古诗一首。”黄觉经与陆元是读书人出身,他们先后依令吟出的是:

(生)花是玉梅花,曲中有此花。古人林和靖,爱赏玉梅花。古诗道: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淡淡着烟浓着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小生)花是(此二字原脱,引者注)后庭花,曲中有此花。古人陈后主,爱赏后庭花。古诗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个作品,全都中规中矩,符合酒令的要求。[玉梅花]、[后庭花]都是曲牌名,前者又名[柰子花],入南[南吕调](见王骥德《曲律》卷三“调名”),后者入[仙吕宫]。二人接着在花名下接古人、古诗,也都恰到好处。而高拐儿以行骗为生,以他的身份及文化水准,根本念不出古诗,也不记得带有花名的曲牌,只能胡编乱凑:

(付净)花是金杏花,曲中有此花。古人是董凤,沿门俱栽金杏花。杏坞村中卖酒家,搀灰着水不容赊。世间若有雷公卖,买个雷公打杀他。

元代南北曲并无“金杏花”的曲牌,“董凤”当指三国时着名医生董奉,总算与“杏林”有关。至于所谓“古诗”,则是随口胡诌,类似《红楼梦》中薛蟠的水平。以曲牌为酒令到明清两代更为盛行,这是后话,姑且不提。

“诗句里包笼着尾声”,当即《辍耕录》卷二十五所说的“诗头曲尾”,是元代产生的一种韵文形式,大体一诗一曲、前诗后曲连接而成。《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中有柳永作的一篇“歌头曲尾”,体现出此种文体的特点:

十里荷花九里红,中间一朵白松松。

白莲则好摸藕吃,红莲则好结莲蓬。

结莲蓬,结莲蓬,莲蓬好吃藕玲珑。开花须结子,也是一场空。一时乘酒兴,空肚里吃三钟。翻身落水寻不见,则听得采莲船上,鼓打扑咚咚。(注:《清平山堂话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3页。)

这首作品,在四句整齐的七言诗后面,接上杂言的曲子。可以判断,这就是元代流行的“诗头曲尾”的主要特征。这类文体,雅俗相间,别有韵味,在明清酒令中也很常用。

“续麻道字针针顶”即常说的“顶针续麻”,既是惯用的酒令,也是元曲中的常用手法。其特征,一般是在连句中,后句的首字与前句的末字相重复。例如清陈森《品花宝鉴》五十七回,诸人行“顶针续麻令”,以“十月之交”——“交交黄鸟”——“鸟鸣嘤嘤”——“嘤其鸣矣”相连(注:陈森:《品花宝鉴》,花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787页。)。马致远《汉宫秋》杂剧第三折,汉元帝唱[梅花酒],后句重复前句三字,比较罕见。

在元代,熟悉此种伎艺的,正是歌妓与文人。前者如《救风尘》杂剧中的宋引章、《度柳翠》中的柳翠,后者如《百花亭》杂剧中的王焕、《青衫泪》中的白居易等,都擅长“顶针续麻”。无名氏套数[中吕·粉蝶儿]《阅世》[剔银灯]曲称:“折末道谜续麻合笙,折末道字说书打令,诸般乐艺都曾领。”全曲内容与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相近,看来作者也是一位出入舞榭歌台的失意书生。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提到“打令”。

按“打令”又称“抛打令”,是一种“同歌舞相结合的酒令类型”,早期打令指的就是手势,其动作“源于佛教的手印”(注:参见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东方出版中心1995年版,第198页,第23页。)。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十六“唐人酒令”条云:“又有旗幡令、闪击令、抛打令,今人不复晓其法矣,唯优伶家,犹用手打令以为戏云。”(注:洪迈:《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415页。)看来,这种唐代已经流行的酒令在宋元时仅在戏曲表演时使用。拙着《中国古代戏剧形态与佛教》曾论证戏曲“四功五法”之一的“手法”与佛教手印的渊源关系(注:康保成:《中国古代戏剧形态与佛教》,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版,第336—345页。),可以推测,“打令”应是从佛教手印到戏曲手姿的中间环节之一。

关于“正题目当筵合笙”,上文已经作过陈述。需要补充说明,行这类酒令时既可作诗词,也可作曲、唱曲。《青楼集》记歌妓张玉莲“丝竹咸精,尽解„„南北令词,即席成赋”,这里的“南北令词”,指的应是曲。从元杂剧提供的材料看,酒令中诗的地位最高,词次之,曲则又次之。而在曲中,散曲的地位似高于戏曲,北曲的地位则高于南曲。刘唐卿《蔡顺奉母》杂剧第一折,蔡员外“指雪为题”,指定:“每人吟一首诗,有诗者不饮酒,无诗者罚一杯。”众人先后作诗,惟白厮赖不能吟诗,只能当众唱[清江引]一曲:

这雪白来白似雪,恰便似一床白绫被。铺在热炕上,盖着和衣睡,醒来时化了一身水。

这里,作者意在讽刺剧中人白厮赖,却无意中透露出曲在当时处于下里巴人的地位。无名氏《朱砂担滴水浮沤记》第一折,恶人白正(邦老)强迫书生王文用(正末)唱曲为他佐觞,有如下一段描述:

(邦老做入门科,云)兄弟,咱都是捻靶儿的,你唱一个,我吃一碗酒。(正末云)您兄弟不会唱。(店小二云)你不会唱,我替你唱。(做唱科)为才郎曾把、曾把香烧。(邦老做打科,云)谁要你唱哩!兄弟,既然你不会唱来,我唱一个,你休笑。(叫唱科)哎,你个六儿@③。(云)只吃那嗓子粗,不中听。(店小二云)恰似个牛叫。(邦老打科,云)打这弟子孩儿!兄弟,你好歹唱一个。(正末云)您兄弟不会唱。(邦老云)您就唱一个何妨。(正末云)实是不会唱。(邦老怒科,云)你不唱?(正末慌科,云)哥也,我胡乱的唱一个奉哥哥的酒„„(正末唱)[喜秋风]睡不着,添烦恼,洒芭蕉淅零零的雨儿又哨。画檐间铁马儿玎玎珰珰闹,过的这南楼呀呀的雁儿叫。(邦老假睡科)(正末云)不中,我走了罢。(邦老云)咄,你那里去?(正末唱)则被他叫的来睡不着。

“捻靶儿的”即货郎,王文用假说自己是货郎,白正为套近乎,也撒谎说:“你是个货郎儿,我也是个捻靶儿的。”“你唱一个我吃一碗酒”,就是酒令的令辞、酒约。值得注意的是,《朱砂担》第一折本用[仙吕·点绛唇]套,从元刊杂剧看,其基本连套方式为:[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一半儿]、[后庭花]、[青哥儿]、[寄生草]、[赚煞],或加上[那吒令]、[雀踏枝]、[金盏儿]。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最长,在上述曲牌之外又有[村里迓鼓]、[元和令]、[柳叶儿]。而[喜秋风]本属[大石调],再从此曲唱词来看,显属插科打诨性质。因而可以判断,在元杂剧中,于正常的套曲之外偶尔夹杂一两支别的宫调的曲子,可使风格、旋律或节奏在一贯地行进当中陡然发生变化,是调剂场上气氛、引逗观众发笑的方式之一。而这种气氛调剂,往往是在酒宴与酒令中实现的。此外,正末所唱[喜秋风]与店小二的唱词“为才郎曾把、曾把香烧”很难看出是散曲抑或戏曲,而白正的唱词“哎,你个六儿@③”有对话体的味道,极似戏曲。

元代北曲的地位高于南曲,可用无名氏杂剧《鲁智深喜赏黄花峪》来证明。该剧第一折用北曲[仙吕·点绛唇]套,但李幼奴为丈夫刘庆甫唱曲佐觞却用南曲:

[南驻云飞]盏落归台,不觉的两朵桃花上脸来。深谢君相待,多谢君相爱。@③,擎尊奉多才,量如沧海。满饮一杯,暂把愁怀解。正是乐意忘忧须放怀。

这是一场典型的“戏中戏”——在杂剧中唱南戏。李幼奴唱的这支曲子,见于南戏《拜月亭》第二十五出,为便于比较,照引如下,其中唱词部分加点:

(生白)娘子,自古道:“逢花插两朵,遇酒饮三杯。”(旦)奴家一杯也吃不下,如何又叫我吃得两杯(应为“三杯”,引者注)?唱[前腔](即[驻云飞],引者注)盏落归台。(生白)酒保,你看我娘子委实不会饮酒,才饮一杯,脸就红了。(净白)面赤非干酒,桃花色自红。(生唱)却似两朵桃花上脸来。(旦白)一路来此,多蒙提携,谢敬君子一杯。(唱)深感君相待。(生)多谢心相爱。(旦)嗏,擎樽奉多才。(生白)卑人也不会饮酒。(旦)你量如沧海,满饮一杯,暂把情宽解。(白)劝君且宁耐,好事终须在。(生)酒保,娘子说得好,莫说一杯酒,就十杯我也吃。(唱)说得我乐意忘忧须放怀。

经比较,可知这条材料至少给我们提示出如下信息:第一,在这两个剧本的创作时间目前还都不能确考的情况下,可以说南戏《拜月亭》早在《黄花峪》问世前已经很流行。第二,《黄花峪》杂剧全用北曲,但佐觞时却唱南曲,明显带有调剂场上气氛的作用。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也有衙内与张千、李稍合唱南曲[马鞍儿]的场面,并说这是在“扮南戏”。南北曲的最初交流,可能就是在双方互感新鲜,甚至是一种插科打诨的气氛中实现的。而酒宴与酒令,制造了一种良好的交流氛围。第三,最主要的是,酒宴与酒令,提供了通过清唱而在实质上把戏曲蜕变成散曲的契机。如果没有现存《拜月亭》剧本作比照,我们完全可以把《黄花峪》杂剧中李幼奴的那段唱当作是一个人演唱的散曲。清初周亮工在谈到元曲风格时说:“其曲分视之则小令,合视之则大套,插入宾白则成剧,离宾白亦成雅曲。”(注:周亮工:《书影》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2页。)我自己曾经说过:“元杂剧被称为‘元曲’,实在不是古人的疏忽,也不仅是与散曲的混称,而是紧紧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混称,缘于二者某种程度的不分。”(注:康保成:《戏曲起源与中国文化的特质》,载《戏剧艺术》1989年第1期。)现在可以补充,这种不分,往往是在酒宴与酒令的实际演唱中实现的。

酒令的根本作用是劝酒佐觞,所以有时尽管没有明确提示行令,但凡酒宴上唱曲,大都是行酒令,以完成“你唱曲我喝酒”的酒约。上引《浮沤记》、《风光好》、《黄花峪》诸例,均为应命佐觞而唱,因而都是行令。

除上文提到的曲牌之外,元代酒令中常用的曲牌,还有[阿纳忽],来自北方少数民族乐曲,值得讨论。张子坚[双调·得胜令]曲云:

宴罢恰初更,摆列着玉娉婷。锦衣搭白马,纱笼照道行。齐声,唱的是[阿纳忽]时行令。酒且休斟,俺待银鞍马上听。

这里明确指出[阿纳忽]用于酒宴行令。按此曲又名“阿那忽”,元代北曲常用曲牌,入[双调]。马致远[双调新水令]《题西湖》套曲中有[阿纳忽],全套共十二支曲牌:[新水令]、[庆东原]、[枣乡词]、[挂玉钩]、[石竹子]、[山石榴]、[醉娘子]、[一锭银]、[驸马还朝]、[胡十八]、[阿纳忽]、[尾]。关汉卿[二十换头双调新水令]套曲[阿那忽]云:“酒劝到根前,只办的推延。桃花去年人面,偏怎生冷落了今年。”看来,[阿纳忽]是行酒令时常用的曲牌。与一般酒令不同的是,唱[阿纳忽]时有众人“齐声”合唱的习惯。所谓“齐声”,可能指的是全曲最后一句,或仅指末尾的和声。《全元散曲》收有无名氏[双调·阿纳忽]四首

双凤头金钗,一虎口罗鞋,天然海棠颜色,宜唱那阿纳忽修来。

人立在厅阶,马控在瑶台。娇滴滴玉人扶策,宜唱那阿纳忽修来。

逢好花簪带,遇美酒开怀。休问是非成败,宜唱那阿纳忽修来。

花正开风筛,月正圆云埋。花开月圆人在,宜唱那阿纳忽修来。

可以推断,这种以“阿纳忽修来”作曲尾的形式,应当是[阿纳忽]曲牌中典型的、较早的形式,在演唱时为众人合唱。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余论”之三云:“如北曲黄钟宫之[者剌古],双调之[阿纳忽]、[古都白]、[唐兀歹]、[阿忽令],越调之[拙鲁速]、商调之[浪来里],皆非中原之语,亦当为女真或蒙古之曲也。”(注:《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第112页。)吴梅《曲学通论》第三章《调名》认为是此类曲牌名均属“当时方言,今人莫识其义。”(注:王卫民编《吴梅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266页。)二者相比,王国维的认识似更允当。王实甫《丽春堂》杂剧第四折,写“虎儿赤都作乐”,正末完颜丞相唱[一锭银]曲云:“玉管轻吹引凤凰,余韵尚悠扬。他将那[阿那忽]腔儿合唱,越感起我悲伤。”此条材料,一可证[阿那忽]曲尾的确用齐声合唱,二可证此曲牌原为女真乐曲。李直夫《虎头牌》杂剧第二折,正末扮女真人山寿马也唱[阿那忽]曲,应当不是偶然的。

石君宝《紫云亭》第三折[中吕·十二月]有“不索你把阿那忽那身子儿掐撮”的唱词。王锳、曾明德编《诗词曲语辞集释》释“阿纳忽”云:“形容词,飘袅、苗条。”并引宋商《元曲词语札记》(载《中国语文》1982年6期),谓阿那忽是由汉语“阿那”(即“婀娜”)加衬字“忽”而成(注:王锳、曾明德编《诗词曲语辞集释》,语文出版社1991年版。),殊误。黄竹三先生指出:此句是“指按着阿忽那(应为‘阿那忽’,引者注)乐曲而起舞。”(注:黄竹三校注《石君宝戏曲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57页。)这个解释较为合理。

元代北曲还有[阿忽令],又作[阿古令]或[阿孤令],也用作酒令。秦简夫《东堂老》杂剧第三折,扬州奴睡醒后对旦云:“我梦见月明楼上和那撇之秀两个唱那阿孤令,从头儿唱起。”“阿孤令”应即[阿忽令]。明周宪王朱有炖《元宫词百首》其一云:“二弦声里实清商,只许知音仔细详。[阿忽令]教诸伎唱,北来腔调莫相忘。”傅乐淑先生《元宫词百章笺注》怀疑[阿忽令]与[阿纳忽]为同一曲牌(注:傅乐淑:《元宫词百章笺注》,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99页。)。按此说不确。周德清《中原音韵》卷下,在[双调]内同时收录[阿忽令]与[阿纳忽],马致远散曲作品既有[阿忽令]又有[阿纳忽],二者格律不同,可见非同一曲牌。

《元刊杂剧三十种》所收关汉卿《拜月亭》杂剧第四折为[双调],其末曲为[阿忽令];《调风月》杂剧第四折亦为[双调],末曲为[阿古令]。徐沁君先生认为,此二者为同一曲牌,按曲律均应为[太平令],他推测说:“本曲盖来自北方少数民族,‘阿忽’、‘阿古’其音,‘太平’其意欤?”(注: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6页。)。可备一说。

文献明确记载可入酒令的曲牌还有[骤雨打新荷]与[青天歌]。

《青楼集》记着名歌妓解语花,在京城外之万柳堂,为廉野云、卢疏斋、赵松雪等侑酒佐觞,“左手持荷花,右手持杯,歌[骤雨打新荷]曲,诸公喜甚。”此事又见于《辍耕录》等记载,可见在当时影响之大。“骤雨打新荷”本名“小圣乐”,或入[双调],或入[小石调],因元好问此曲中“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几句脍炙人口,曲牌名又被称为“骤雨打新荷”。

《青楼集》又记连枝秀,“有招饮者,酒酣则自起舞,唱[青天歌]。女童亦舞而和之,真仙音也”。元末顾瑛《玉山名胜集》卷五,记至正九年冬的一个酒宴上,“命二娃唱歌行酒„„客有岸巾起舞,唱[青天歌],声如怒雷,于是众客乐甚,饮遂大醉。”(注:顾瑛:《玉山名胜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9册,第76页。)

按[青天歌]为北曲牌,很可能来源于道教音乐。元初着名道士丘处机有《青天歌》,现存于明《正统道藏》、《藏外道书》,是一首三十二句七言诗,然唱法已经失传。元杂剧《铁拐李度金童玉女》有“八仙上,歌舞科,共唱[青天歌]”的科泛提示,可见[青天歌]也可以合唱。《蓝菜和》杂剧白云:“师父教我唱的是青天歌,舞的是踏踏歌。”也提示出[青天歌]与道教音乐的密切关系。

最后看元代几个特殊酒令规则。其一是:赢者赏酒,输者罚水。元代除流行与当今相同的输者罚酒规则之外,更多的是赢者赏酒、输者罚水的规则。

关汉卿杂剧《金线池》第三折,写杜蕊娘与众妓女席间行令,“行的便吃酒,行不的罚金线池里凉水。”《陈母教子》第三折所行的酒令是:“一人要四句气概的诗,押着那‘状元郎’三个字;有那‘状元郎’的便饮酒,无那‘状元郎’的罚凉水。”元代小说《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下,有陈平制令云:“诗句联就,饮酒;不成联句者,饮水三盏。”(注:《宋元平话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726页。)

其二是:东家置酒客制令。朱凯《刘玄德醉走黄鹤楼》第三折,有“东家置酒客制令”之说。无名氏南戏《周羽教子寻亲记》第十八出生白云:“我那里,主人整酒,客出令。”这种规则,现在也基本不用。

元代更有以歌妓的绣鞋行酒的怪习俗,而且有的文人以此为题目写作散曲。例如刘时中的[中吕·红绣鞋]《鞋杯》云:

帮儿瘦弓弓地娇小,底儿尖恰恰地妖娆。便有些汗浸儿酒蒸做异香飘。潋滟得些口儿润,淋漉得拽根儿曹,更怕那口淹咱的展污了。

这语气实在有点变态。据说“鞋杯令”源于宋代,而元末的杨维桢最好此令。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三“金莲杯”云:“杨铁崖耽好声色,每于筵间见歌儿舞女有缠足纤小者,则脱其鞋载盏以行酒,谓之金莲杯。”(注: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79页。)杨维桢的好友倪元镇认为秽臭不堪,遇到这种情形,就拂袖而去(注:《元明事类钞》卷三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84册,第494页。)。当时有一位女性诗人郑允端也在诗中说“可笑狂生杨铁笛,风流何用饮鞋杯。”(注:顾嗣立编《元诗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525页。)虽然如此,这种陋习在明代仍旧得到继承和发扬。《金瓶梅词话》第六回,写西门庆脱下潘金莲的“一只绣花鞋儿,擎在手内,放一小杯酒在内,吃鞋杯耍子”(注:《金瓶梅词话》,香港太平书局影印本,第181—182页。)。隆庆年间,何元朗寻到南院名妓王赛玉的红绣鞋一双,用来行酒,座上豪客,无不为之酣醉。这段风流韵事,当时文坛领袖王世贞曾作诗歌加以描述。散曲大家冯惟敏也有《咏鞋杯》的作品,反映出当时文人的某种变态心理。

第二篇:说说酒令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就是行酒令,下午,读来很有意思:

酒令原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监督、执行饮酒礼仪。后来酒令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由监督别人尊礼、少饮,转变为变着法儿劝人豪饮。“酒令”一词也由一种官职演变成了一种游戏的代名词。行酒令完全成了助兴、比赛劝酒甚至罚酒的手段。酒令的种类繁多。

最早的酒令是射箭、投壶、赛棋等。

文字令据传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汉代时出现了一人作一句诗, 联成一首的“联句”助兴方式。

通常把酒令分为三类: 游戏令、赌赛令、文字令。

①游戏令比较普及, 是人人都可以行的酒令, 常用的有传花、猜谜、说笑话和筹令等

常见的有人名筹、花名筹、唐诗筹、《四书》筹。

人名筹如: “ 武松, 力大者饮, 行二者饮。”“ 张生, 同姓者饮, 有艳福者饮。”

唐诗筹如: “不许流莺声乱啼——问者饮”, “人面不知何处去——须多者饮”,“情多最恨花无语——不言者语”,“癫狂柳絮随风舞——起坐无常者饮”, “ 安能辨我是雄雌——无须者饮”。

花名令如: “红珠斗帐樱桃熟, 芙蓉如面柳如眉。”

②赌赛令, 宴饮时按一定游戏规则决出胜负, 由负者饮酒的一种酒令。如射箭、赌棋、掷骰、猜枚、划拳等。

③文字令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它常能体现人的机智和才情。文字令包括危语令、一字令、拆字令、经史令、诗句令等。

一字令规定说一个字要像一个事物, 如唐代节度使高骈与薛涛饮酒时行令高说: “口, 有似没梁斗。”

薛应: “ 川, 有似三条椽。” 危语令要求令中包含危险的事。《世说新语》载东晋时桓玄、殷仲堪、顾恺之等人作危语令。桓玄说: “矛头淅米剑头炊。”殷仲堪应: “百岁老人攀古藤。” 顾恺之说: “井上辘轳卧婴儿。”

拆字令要求把一个字拆成多个字来说。五代时陶榖出使吴越国, 吴越王钱镠(liú)设宴碧波亭, 出拆字令: “白玉石, 碧波亭上迎仙客。” 陶应: “口耳王, 圣明天子坐钱塘。” 两人互相恭维客套。

第三篇:酒令知识

酒令知识

一、什么是酒令

酒令是对酒礼的变革、丰富和发展,是佐酒助兴、活跃宴席的重要手段,是文化入于酒,更是酒中的文化。

最早的酒令是辅助礼的,后来才发展为佐酒助兴、宾主尽欢的方法,甚至成了劝酒、赌酒、逼酒的手段。

春秋战国时代的饮酒风俗和酒礼有所谓“当筵歌诗”,“即席作歌”。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是一种酒令。秦汉之间,承前代遗风,人们在席间联句,名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便逐渐丰富,作为游戏的酒令也就产生了。

唐宋时代是我国游戏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酒令也相应地得以长足发展。酒令到明清时代则进入另一个高峰期,其品种更加丰富,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举凡世间事物、人物、花木、虫禽、曲牌、词牌、诗文、戏剧、小说、中药、月令、八卦、骨牌,以及种种风俗、节令、无不入令。

清人俞敦培的《酒令丛钞》把酒令分为古今、雅令、通令、筹令四类,当代人何权衡等编著的《古今酒令大观》把酒令分为字词令、诗语令、花鸟鱼虫令、骰令、拳令、通令、筹令七类,今人麻国钧、麻淑云编《中国酒令大观》将酒令分为射覆猜拳、口头文字、骰子、牌、筹子、杂六类。按其流行范围分,酒令中较为复杂、书卷气重的大多在书本知识较丰富的人士之间流行,称为雅令;而在广大民众之间则流行比较简单的酒令,称为俗令。当然,这种区分并不是绝对的。酒令的形式千变万化,可以即兴创造和自由选择。酒令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

最早的酒令,完全是在酒宴中维护礼法的条规。在古代还设有“立之监”、“佐主史”的令官,即酒令的执法者,这中酒令是限制饮酒而不是劝人多饮的。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酒令愈来愈成为席间游戏助兴的活动,以致原有的礼节内容完全丧失,纯粹成为酒酣耳热十比赛劝酒的助兴节目,最后归结为罚酒的手段。

二、大众酒令——俗令

这类酒令是指通俗易懂,简便易学,不论文化水平高低都可以很快操作运用的酒令,在古今宴席上这种酒令占绝对优势。

拳令

又叫划拳、猜枚、猜拳、拇战,古今皆常用。拳令的最大优点在于适用面广,不受文化水平高低的限制,其技巧性较强,给划拳者留有神机斗智的余地,而且划拳须喊叫,容易让人兴奋,极富竞争性。拳令的花样很多,最常见的是两人对猜。此外,还有“摆擂台令”:某人摆擂台,先自饮一大杯酒,高坐宣战,席间不拘何人,均可应战,应战者先饮一大杯酒,再与擂主划拳,败则退去,胜则擂主退位,胜者继为擂主。百战百胜,合席再无应战者,封擂完令。“空拳”:两人对垒,只划拳不饮酒,而席间其他人饮酒。二人战成平局,他们的左右邻各饮一杯酒;彼此所出手指相同,口中叫的数也相同,叫“手口相逢”,合席每人饮一杯;猜中则不算。“通关拳”:一个人分别与席中每个人划拳,犹如将军过关斩将一般,行令方法有三种:“赢通关拳”规定只有赢对方一拳才可过关,再与下一人接战,负者饮酒;“输通关拳”,规定输给守关者才许过关,赢了罚酒一杯;“无胜负通关拳”,规定双方打成平手,方准过关。

“霸王拳”:二人划拳,甲胜一拳,乙站立起来;甲再胜,乙向甲作揖;甲三胜,乙向甲深深鞠躬;甲四胜,乙一膝跪地;甲五胜,乙双膝跪地;甲六胜,乙叩头,饮酒。乙胜同此。有时两人对跪,竟一杯未饮。

“一字清不倒旗拳”:一般猜拳,口中所喊的字数,因各地习惯不同而不同,如一字叫“一条龙”、“一锭金”、“一夫当关”等;二字叫“哥俩好”、“并蒂莲”;三字叫“三星照”、“三羊开泰”;四字叫“四喜财”、“四季发财”;五字叫“五魁首”、“五花骢”;六字叫“六六六”、“六六顺”;七字叫“七个巧”、“七仙女”等;八字叫“八匹马”、“八大仙”;九字叫“九连环”、“九重天”;十字叫“满堂红”、“全来了”。本令只准叫“一、二、三”等单字,谓“一字清”;两人都必须置肘于桌上,直竖小臂,不准倾斜,叫“不倒旗”。

此处还有七星赶月拳、走马拳、状元游街拳、喜相逢拳、连环拳、一矢双雕拳等。

骰令

是古人常用的酒令之一。以骰子为行令工具,有时用一枚,有时用多枚,最多的可达六枚,依令限数,因人、因时而定。此令简便快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不需要什么技巧,特别受豪饮者欢迎。

骰令名目繁多,方法多样。如“猜点令”:令官用骰筒以两枚骰子摇,摇毕置于桌上,秘而不宣,全席间一人猜所得之点数,猜毕,当众开启摇筒数点,不中,猜者自饮一杯;中,则令官饮一杯。“六顺令”:合席用一枚骰子轮摇,每人每次摇六回,边摇边说令辞,曰:一摇自饮幺,无幺两邻桃;二摇自饮两,无两敬席长;三摇自饮川,无川对面端;四摇自饮红,无红奉主翁;五摇自饮梅,无梅任我为;六摇自饮全,非全饮少年。“正月掷骰令”:合席依次用一枚骰子轮掷,边掷边宣,每人一掷一宣全文通知辞;“一君登位贺新年”(得幺负饮,无幺照点数饮),“两班文武排阶前”(得二负饮,无二照点数饮,余下同),“三岛神仙来祝寿”,“四方夷狄贡时鲜”,“五凤楼前齐舞蹈”,“六街声颂太平筵”。“长命富贵令”:何席诸位用六枚骰子轮掷,以六为长命,五为富,四为贵。凡是掷得四、五、六之味“长命富贵”,合席举杯贺掷者一杯。如果四、五、六不全,缺什么补什么。以缺四为例,先将已掷得五和六两骰子提出,若有幺、三、二、二,便由下家饮一杯;若得

四、双“五”、双“六”,则给上家一杯,余者类推。骰令有很多,还有“事事如意取十六令”、“歌风令”、“连中三元令”并头连令、卖酒令、赏雪令等等,不计其数。

通令 实用性也很高,良友很强的随意性,只要有约在先,即可随席择项。如猜单双,猜有无,打老虎杠子等等均属可择之列。如“传花”:用花一朵或其它小物件代替,令官蒙上眼,将花传给旁坐一人,依次顺递,令官喊停,持花未传出者罚酒。罚酒者则充当下轮令官。“拍七”:要求行令快,以便行令者忙中出错而受罚,从令官报数1234顺报至明7(7,17„„)和暗7(7的倍数14、21„„)时,应报者拍桌子而不出声,失口出声报数的罚酒。下一轮从罚酒人从头报起。“说笑话”:由令官开始或上一轮行令受罚者开始,依次轮流说一个,如能逗引全席或多数人发笑,全席各饮一杯;倘若无人被逗笑,则说者受罚;若仅有一个或少数人笑,则罚笑者饮酒。“放炮仗令”:令官燃香,任指一人,该人须立即学爆竹声,其左邻掩右耳,右邻掩左耳,以迅速为要,动作缓慢或失误,均罚酒。

三、文人酒令—雅令

文人酒令比较文雅,需要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方可操作使用。它们大多是争奇斗巧的文字游戏,也是半机智、逞才华、比试思维敏捷与否的智力比赛。当然,文人雅令也和其它酒令一样,目的是为了活跃饮酒气氛,求得宾主尽欢。为达此目的,在酒令中古今新颖奇巧的文字令层出不穷,随机出令,把经史百家、诗文词曲、典故对联以及即景等文化内容都囊括到酒令中去。有些酒令确实赏心悦目,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颇具文化物色。

古代文人宴集行酒令,虽无一定不变的规则,但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旧习惯,要推定明府(相当于酒宴的主席)、录事(纠察席上秩序及行酒令)等职司。行酒令时的令官通常由三种人担任:一是主人,一是席中地位最高的人,一是公推一位有饮材的座客。所谓“饮材”,就是说要精娴各种酒令,知识渊博,善会人意,并且酒量宏大。由令官宣布行令的规则,并由令官出酒令后自己第一个应令。文字令有捷令、限时令之分。捷令要在令官出令后斟酒至某人(依座次顺行)处时即可应令,或掷骰子以数字指定令人及时应令。限时令如作诗赋之类,通常点香限时,如半柱香燃尽不完就要罚酒;也有以奏乐催令的,一曲终了即须缴令。令官行令前,须先饮干自己的“门杯”,即门前杯。行令时用一公杯罚酒,公杯中先斟满酒备用,称“酒面”。每行完令,又须就门杯饮干一杯,或稍稍沾唇示意,称为“酒底”。酒底饮后如要以席上食品加一句古诗、古文结令的叫“席上生风”,依次就令者也照此办理。

字令 汉语言独特的字形结构为文人们的词令上争奇半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字令”有拆析离合、移字换形、交易增损、音义异同、象形指事等项。如“一字茂六字令”:每人举出一个字,要求能将该字分剖成包括本字在内共六个字,合席轮说,不成辄罚。如“章”字:剖为“六”、“立”、“日”、“十”、“早”及“章”。“一字中有反义词令”:每人举出一个字,要求这个字是由反义词或对义词构成的,合席轮说,不成罚酒。如“俄”,“人”与“我”义相对;“捉”,“手”与“足”相对;“斌”,“文”与“武”相对;“傀”,“人”与“鬼”义相反。“一字五行偏旁皆成字令”;每人举出一字,要求在这个字的左右上下加上“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字后,都能成另外一个字,合席轮说,不成罚酒一杯。如“佳”可变为:锥、椎、淮、堆;“可”变成钶、柯、河、炣、坷。“横竖均等之字令”:每人举出一个字,要求这个字的横、竖笔画相等,合席轮说,不成罚酒一杯。如:口、止、世、田、由、占、古、同、臣、吕等。“拆字对令”:令官将古诗一句暗写在纸上,注明姓名,交给令官收存。逐个将句中各字对完之后,令官按所举古诗的顺序将每人所对的字排成一诗句,能与古诗成联的,合席共贺,虽不成联但能自通者免饮,根本不通者罚酒。

诗令

中国的诗歌非常丰富,文人们在饮酒时,很自然会想到诗,借诗语为酒令便成为文人酒令的重要形式。如“天字头古诗令”:要求每人吟诗一首,第一句的第一字必须是“天”字,合席诸人依次轮说,不能吟成或违背要求者,皆罚酒一杯,如“天风吹我上南楼,为报姮娥得旧游。宝镜莹光开玉匣,桂花沉影入金瓯”;“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看来气象真喧赫,创业鸿基万万年”。“春字诗令”:每人吟诗一句,要求“春”字在句首,合席依次轮吟,如“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城无处不飞花”。也有要求每人吟诗一句,第一人所吟之诗句必须“春”字居首,第二人所吟之句春字居二,依次而降至“春”字居第七字后,再从头起。如“春城无处不飞花”,“新春莫误由人意”,“却疑春色在人家”,“草木知春不久归”,“十二街中春色遍”,“昨夜日日典春花”,“诗家情景在新春”。“七平七仄令”:每人吟诗一句,要求七个字都是平声字或都是仄声字,合席轮吟,误者罚,不能者罚双杯。如“何方圆之难周兮”(七平),“翩何姗姗其来迟”(七平),“有客有客筷子点”(七仄),“帝得圣相相曰度”(七仄)。

在诗语中令中还有雅对一格,要求更严,难度更大,一般人根本不敢问津。如《红楼梦》中贾宝玉提出的行令方法是“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都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的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成语。”这么复杂的要求,非学富五车、才气过人者断难行出。宝玉行的令是: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阁。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悉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雨打梨花深闭门。

冯紫英行的令是:

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女儿喜,头胎养个双生子。女儿乐,私向花园摔蟋蟀。

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鸡声茅店 月。

粗陋无知的薛蟠则在此令上一筹莫展,只发胡说八道:

女儿悲,嫁了个男子是乌龟。女儿愁,绣房窜出个大马猴。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女儿乐,一根 * * 往里戳。

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

有些酒令确实很难,但都能中见才情,令人叹赏。比如小说《西湖佳话》中载有苏轼、秦观、黄庭坚、佛印和尚四人在湖舟中会饮,苏轼出一酒令:要一种花落地无声,接一个与这种花有关系的古人,这古人又须引出另一个古人,前古人和后古人一件事,后古人要用唐诗作答。要求前后串连,不许硬凑。

苏轼令道:“雪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白起(雪是白色的)。白起问廉颇(两人同是战国时的武将):为何不养鹅(鹅又是白色)?廉颇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秦观接令道:“笔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管仲(管城子是笔的别称)。管仲问鲍叔(同是春秋时齐桓公的大夫):如何不种竹(竹是制笔管的)?鲍叔曰:只须三两根,清风自然足。”

黄庭坚应令道:“蛀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孔子(虫蛀的地方必有孔)。孔子问颜回(两人是师徒),因何不种梅(梅花有色,和“颜”相接)?颜回曰: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支开。”

佛印禅师接令:“天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宝光(天竺佛名),宝光问维摩(有名的居士):斋事近何如(居士是常要设斋施佛的)?维摩曰:遇客头如鳖,逢僧项似鹅。”

四则酒令构成一个的意象,具有自然的韵律,堪称妙品。

有的诗令虽然只要求对一句古诗,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易。比如“干支诗令”:合席众人轮吟诗句,每人一句,要求句中至少有一字含天干或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还有玉人诗令、无口诗令等等。对不上者或对得不合要求者都要被罚酒。

古人科举考试,都以《四书》、《五经》为题,所以,当时的文人都熟读经书,这种学风也待到了酒宴上。如“诗句贯《四书》令”:先吟诗一句,再从《四书》中摘读一句,要求上下两句文意贯通,如“英姿飒爽来酣战,兵刃既接”;“家家扶得醉人归,乡人饮酒”。众人依次吟诵,不成句者罚酒。“《四书》贯人名令”:先说《四书》中一句,再根据此句的文意拈一古人名,使上下贯通。众人轮说,劣者、不成句者皆罚。如“孟子见梁惠王——魏征”,“五谷不生——天光”,“今有受人之牛羊——牧之”。还有“《四书》贯封名令”、“贯《千字文》令”、“贯《西厢记》令”等等。

酒筹令 更是精雅,需提前制作,临席摇扯,对上即饮。一般酒筹多镌刻唐诗、宋词、元曲名句及文学名著之人名或名贤故事,每筹下注明饮酒对象及数量,诙谐幽默,每每令人捧腹。现选几个有代表性的:

① 花风令:制酒筹24根,选24种花卉名字,分别刻在筹子的上端,下端刻该行何令,如何行酒等。合席轮流掣筹,明刻写令的饮酒。

梅花:笑者饮,首座者饮,南方人饮,找人划过桥令拳。

山茶:吃茶者饮,红顶者饮,行一品令。

水仙:衣冠淡雅者饮,行饮中八仙令。

瑞香:善睡者饮,洒香水者饮,行斗草令。

山矾:着紫色衣黄色衣者饮,行猜朵令。

迎春:先到者饮,合席吟诗,要有花名,不可出花字。

樱桃:有妾者饮,行猜点令。

望春:面东者饮,行击鼓传花令。

菜花:吃斋者、乡下住者、闭门韬晦者饮,行花间令。

杏花:有大学文凭者饮,赴试者饮,行金门射策令。

李花:无言者饮,姓李者饮,行哑拳令。

桃花:多子者饮,新婚者饮,行漁翁下网令。

棠棣:有兄弟者照数饮,行公领孙令。

蔷薇:说笑话讥讽者饮,每人说一句笑话。

海棠:杭州人饮,行走马拳令。

木兰:曾从军者饮,新乘船者饮,各举美人名,名非花名者饮。

桐花:抱孙者饮,善弹琴者饮,打通关拳。

菱花:正吃点心者饮,身摇者饮,行两岐令。

柳花:吴地人劝客殷,行花红柳绿令。

牡丹:位尊者饮,甲子年生者饮,行福禄寿令。

酴醾:酒量大者饮,行卖酒令。

棟花:后到者饮,行寻花令。

② 名贤故事令:从古代名人中择取32位,制成酒筹:

赵宣子假寐待旦,闭目者一杯。

庄周生诙谐诞妄,说笑话一则。

淳于髡赤首缨冠,秃头者一杯。

关尹喜望见紫云,吸烟者一杯。

廉将军一饭三遗,告便者一杯。

张子房借箸筹国,正举筷者饮一杯

朱翁子担上书声,讲文学者饮一杯。

邓仲华仗策从军,出席者饮一杯。

黄初平叱石成羊,属羊者饮一杯。

马伏波披甲上马,年高者饮一杯。

孙北海尊酒不空,酒未干者饮一杯。

吕奉先辕门射戟,争论者饮一杯。

曹孟德割须弃袍,无须脱衣者饮一杯。

曹子建七步成诗,善诗者饮一杯。

孟参军龙山落帽,升官者饮一杯。

王羲之坦腹东床,未婚者饮一杯。

王司徒举扇蔽尘,持扇者饮一杯。

毕吏部醉倒瓮边,近壶者饮一杯。

江文通梦笔生花,教师饮一杯。

潘安仁乘车掷果,食水果者饮一杯。

祖士雅闻鸡起舞,手舞者饮一杯。

薛仁贵箭定天山,习武者饮一杯。

李青莲脱靴殿上,穿靴者饮一杯。

宋学士扫雪烹茶,吃茶者饮一杯。

曹武惠周岁取印,生子者饮一杯。

周茂叔夏月观莲,爱花者饮一杯。

王钦若闭户修斋,吃素者饮一杯。

欧阳公坐见朱文,穿颜色服者饮一杯。

苏长公正襟危坐,端坐者饮一杯。

陈季常怕闻狮吼,惧内者饮一杯。

平原君珠履三千,穿美鞋者饮一杯。

③ 唐诗酒筹令:选唐人七言诗句,每句立为一筹。

玉顔不及寒鸦色,面黑者饮。

人面不知何处去,须多者饮。

焉能辨我是雄雌,无须者饮。

独看松上雪纷纷,须白者饮。

相逢应觉声音近,短视者饮。

愿为明镜分娇面,戴眼镜者饮。

此时相望不相闻,耳聋者饮。

可能无碍是团圆,大腹者饮。

鸳鸯可羡头俱白,年高者对饮。

仙人掌上雨初晴,净手者饮。

马思边草拳毛动,拂须者饮。

人面桃花相映红,面红者饮。

尚留一半给人看,戴眼镜者饮。

粗沙大石相磨治,麻面者饮。

斯须改变成苍狗,衣貂皮者饮。

无因得见玉纤纤,袖不卷者饮。

莫窃香来带累人,洒香水者与左右邻饮。

与君便是鸳鸯侣,并坐者饮。

养在深闺人未识,初会者饮。

谁得其皮与其骨,吃菜者饮。

当垆乃是卓文君,手奉合席。

仿佛还是露指尖,随意猜拳。

情多最恨花无语,不言者饮。

不许流莺声乱啼,问者即饮。

无心之物尚如此,掏耳剔牙者饮。

词中有誓无心知,耳语者各一杯。

千呼万唤始出来,后至者三杯。

年来老干都生菌,有小儿者饮。

世间怪事哪有此,不惧内者饮。

世上而今半是君,惧内者饮。

莫道人间总不知,惧内不认者饮。

若问旁人哪得知,妻贤者饮。

未知肝胆向谁是,有妾者饮。

翻手为云覆手雨,鳏居者饮。

犹堪一战立功勋,中年未有子者饮。

令人悔作衣冠客,端坐者饮。

西楼望月几时圆,新婚者饮。

树头树底觅残红,新婚者饮。

坐间恐有断肠人,貌美者饮。

颤狂柳絮随风舞,起坐不常者饮。

何人种向情田里,生子者饮。

二水中分白鹭洲,茶酒并列者饮。

何人倚剑向云天,佩刀者饮。

平头奴子摇大扇,摇扇者饮。

乱杀平人不怕天,医生饮。

无人不道看花回,妻美者饮。

由来此货称难得,状元饮。

眼中人是面前人,榜眼饮。

只应偏照两人心,探花饮。

倾城最爱著戎衣,缺襟袍者饮。

巫云楚雨遥相接,同居者饮。

掠面惊沙寒霎霎,打喷嚏者饮。

丈夫好新多异心,有美仆者饮。

云雨巫山枉断肠,爱旦者饮。

暗中唯觉绣鞋香,著鞋者饮。

词源倒流三峡水,小遗者饮。

时事回环不可测,随意送人一杯,受者免辞者饮。

沉醉何妨一榻眠,有酒容者饮。

隔墙闻打气球声,泄气者饮。

中原得鹿不由人,与人拇战,胜者饮酒。

时时闻唤状元声,会元饮。

皇恩只许住三年,庶常饮。

脉脉无言几度春,科道饮。

佳节每从愁里过,京官、外官试用者饮。

人事音书漫寂寥,外任饮。

此中兼有上天梯,行走者饮。

为郎憔悴却羞郎,新任部署曹饮。

珍重尚书遣妾来,部曹与主人饮。

看人门下放门生,曾入外帘者饮。

城中相识尽繁华,初谒选者饮。

灯前合作一家村,接眷同居者饮。

帘外春寒赐锦袍,华服者饮。

一片冰心在玉壶,喜凉酒者饮。

吴姬缓舞留君醉,好冶游者饮。

半是半非君莫问,曾典试者饮。

水光风力俱相怯,老年娶妾者饮。

此夜曲中闻折柳,行客饮。

行酒令既是文字游戏,也是刁难人的手段,有些酒令故意出得刁钻古怪,如明人陈继儒《续酒癫》引《纪忆录》中唐代宰相令狐楚的“一字令”。令狐楚听说进士顾非熊有辩捷之名,故意出酒令道:“水里取一鼉,岸上取一驼,将这驼来驮这鼉,是为驼驮鼉。”后三字音相同。幸亏顾非熊确有急智,应令道:“屋头取一鸽,水里取一蛤,将这鸽来合这蛤,是为鸽合蛤。”一般人哪能应令?

在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蹊跷难行的酒令,如第62回,史湘云所出酒令,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一句时宪书(日历上的话),共凑成一句话,还要席上〗上生风,实在令出蹊跷,一般人难以应令。当然,饮酒行雅令,历来被视为风流韵事,为历代文人乐此不疲。酒令几经发展,已变成表现为多彩智慧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所特有的酒文化。

第四篇:酒令游戏

酒令游戏

游戏

1、循环相克令

用具:无

人数:两人

方法:令词为“猎人、狗熊、枪”,两人同时说令词,在说最后一个字的同时做出一个动作——猎人的动作是双手叉腰;狗熊的动作是双手搭在胸前;枪的动作是双手举起呈手枪状。双方以此动作判定输赢,猎人赢枪、枪赢狗熊、狗熊赢猎人,动作相同则重新开始。

兴奋点:这个游戏的乐趣在于双方的动作大,非常滑稽

缺点:只是两个人的游戏

游戏

2、幸运大白鲨

用具:幸运大白鲨

人数:两人

方法:幸运大白鲨的构造非常简单,但玩起来却趣味无穷。方式是将大白鲨的嘴掰开,然后按下它的下排牙齿,这些牙齿中只有一颗会牵动鲨鱼嘴,使其合上,如果你按到这一颗,鲨鱼嘴会突然合上,咬住你的手指。当然,鲨鱼牙是软塑料做的,不会咬痛您的。

你可以在酒桌上把它作为赌运气的酒具,几个人轮流按动,如果被鲨鱼咬到罚酒。

兴奋点:适合男孩女孩一起玩,对于胆小的女孩子来说比较惊险。

缺点:首先你要先去买一个“大白鲨”,虽然价钱不贵

游戏

3、官兵捉贼

用具:分别写着“官、兵、捉、贼”字样的四张小纸

人数:4个人

方法:将四张纸折叠起来,参加游戏的四个人分别抽出一张,抽到“捉”字的人要根据其他三个人的面部表情或其他细节来猜出谁拿的是“贼”字,猜错的要罚,有猜到“官”字的人决定如何惩罚,由抽到“兵”字的人执行。

兴奋点:简单易行,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

缺点:人数不易过多。

游戏

4、拍七令

用具:无

人数:无限制

方法:多人参加,从1-99报数,但有人数到含有“7”的数字或“7”的倍数时,不许报数,要拍下一个人的后脑勺,下一个人继续报数。如果有人报错数或拍错人则罚酒。

兴奋点:没有人会不出错,虽然是很简单的算术。

缺点:无

游戏

5、心脏病

用具:无

人数:越多越好

方法:将一副扑克牌给酒桌上的每个人平均分发,但是不能看自己和他人手里的牌。然后以酒桌上的人为序,按照人数排列。例如,酒桌上有5个人,可编为1-5的序号。如果该人出 的牌和自己的序号相同,那大家的手就是拍向那张牌,可以手叠手的拍,最后拍上去的人是输家。

兴奋点:非常刺激,经常是大家的手红的一塌糊涂。

缺点,对桌子不利

游戏

6、开火车

用具:无

人数:两人以上,多多益善

方法:在开始之前,每个人说出一个地名,代表自己。但是地点不能重复。游戏开始后,假设你来自北京,而另一个人来自上海,你就要说:“开呀开呀开火车,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起问:“往哪开?”你说:“上海开”。那代表上海的那个人就要马上反应接着说:“上海的火车就要开。”然后大家一起问:“往哪开?”再由这个人选择另外的游戏对象,说:“往某某地方开。”如果对方稍有迟疑,没有反应过来就输了。

兴奋点:可以增进人与人的感情,而且可以利用让他或她“开火车”的机会传情达意、眉目传情。

缺点:无

游戏

7、数青蛙

游戏规则:口诀“N只青蛙跳进水中N个扑通”,从座中任何一人开始,每人念两字,依次“一只”“青蛙”“跳进”“水中”“扑通”“两只”“青蛙”···循环下去,有几只青蛙就扑通几声,到了九只的时候可以重新开始。说错或者跟不上节奏者受罚,很简单的游戏,就是有人对不上记不住反应慢。

游戏

8、猜数字

先在一张纸上写一个数字,让裁判看见,之后大家依次说一个数字,由裁判告知猜得数字比预先写的数字是高了还是低了,逐步逼进目标,比如写的数字是50,最后猜到这个数字是49到51之间,那么接来的人只好说是50,那就算这个中奖了,要让他表演一个节目什么的。游戏的精髓就是尽量不让自己猜中而增大别人猜中的机会。呵呵,尤其是到最后,有点害人的味道。

游戏

9、钱币搭配

一个团队的人围成一个圈子,按照顺时针方向行走,规定每个男队员相当于5毛,每个女队员相当于1元,之后教练会突然说出一个钱数,比如2快5,之后大家要迅速组合起来,和几个队员组成2.5元单位,如果到最后你找不到人和你组合了,就给你一定的惩罚。游戏有点类似抢椅子,但抢椅子强调的保证自己,排除别人,而这个游戏你要时刻记住,要和合适的人进行合适的组合。而且男队员因为相当于最基本单位,所以会比较受女队员欢迎

晚会游戏

晚会游戏

1、成语连珠,就是先说个成语每个组或每个人用最后一个字接成语......接不上的看着处罚就可以了,挺有意思.晚会游戏

2、来个BINGO游戏吧.一张纸.100个问题10×10.首先回答完一行或一列的有奖.问题为对班级成员特点的描述.请描述对象签名方为答对一道.

晚会游戏

3、让你们班的同学用家乡话说一段对白,越经典的越好哦 比如:大话西游里的那个曾经有一段。。。

联欢会游戏

4、在会场中间拉很多绳子,然后选一些人让他们不能碰绳子穿过去,然后这些人的眼睛蒙住眼睛,在把绳子去掉,然后就看这些人的精彩表演吧,不过只能用一次,大家晓得了就没意思了

联欢会游戏

5、跳舞吧,俺前两天刚跟外教学了个“宫廷转圈舞”(偶自己命名的)很适合大家一起跳的,不会蹦迪的都能学会的。

6、写纸条送祝福(各自以匿名方式写在纸条上交主持人,然后叫大家轮流抽取,并大声地念出祝福内容。)

7、事先准备一些纸片,上面写好各种职业,或者体育运动。然后让每个人分别抽一个,不要让别人知道。然后分别表演,不能说话,让别人猜猜看是什么职业。

8、分成2组,同样准备一些小纸片,上面写一些电影名字,最好是动作片,或是有特色的,然后分组抽签表演,让对方猜。MATRIX, SPIDER MAN, SUPER MAN都很有意思的

9、抢椅子啊,分两组,每组6--8个人,椅子比人数少一把,然后大家围着椅子转,听到坐下就抢位子,每轮淘汰一人,依次1/8决赛...决赛,剩下最后一人获胜,有奖品,输的人得表演节目,或参加下一个游戏.10、可以选两排人,三个一组,其中两个蒙上眼睛,用筷子喂对方食物,剩下能看的那人指挥.嗡嗡~~

11、首先准备问题若干,报纸一张.规则:一男一女同站一张报纸上,开始回答问题 答错问题,报纸折半继续 答对问题,问下一道

男女在回答问题时,身体不能接触报纸以外的事物

总共20道问题,问完时,男女还能符合上一条规则时,游戏结束发奖品

12、善解人意

分成2组,每组3~5个人,排成两纵列

人与人之间不能说话,只能靠动作表达意思

13、铁人三项

连续完成吃汉堡+喝啤酒+吹爆气球 最后还要闭眼旋转15圈 速度最快者有奖

14、小九九游戏,挺好玩的!

比如,站上一圈人,从其中一个开始说,4 9,下一个赶紧答36,她再接着说6 8,下一个回答48,以此类推...谁说错了,就输了就受罚:)

15、踩气球。一组出2-3个人,每只脚上都绑有气球,让他们一起出来互相踩,看到一定时间后哪个组的队员脚上剩的气球多。

16、真心话大冒险。

嗬嗬,感觉不错的游戏啊。

17、十人一组 男女间隔

两组人用嘴将扑克牌传递 先传完的胜利

18、有电脑有投影仪的话 搞个经典影视配音也不错啊。

19、报纸时装表演!抢椅子!食神比赛!

20、逢x,x的倍数,带有x的数字不能说,要以蹲一下来表示。例如:x=3 那么几个人排好队,一个一个说:

1,2,(蹲一下),4,5,(蹲一下),7„„11,(蹲一下),(蹲一下),14„„

21、以前我猜里面玩的,“九九乘法表”

22、买奥利奥,然后打中间的奶油刮下去,涂上牙膏!让人吃掉,事先不能让他知道,看他什么反应,哈哈哈!

23、每个人分两个烤地瓜,4个人一起比赛,看谁先吃完!

24、发两张纸。每人写下今天最开心的事情和最不开心的事情。然后念出来。。

不用写名字的。

念出来一样很好玩的说!

25、三句半!

~传统精粹,效果奇佳

4人合作第4人半句(其实就画龙点睛一个词)应结合本单位情况编词

26、先用纸写好词语,可以分很多类的,然后一个人面对着形容什么意思,但不能带那个词。另一个背对着猜。

哎,一说就明白了,和幸运52一样,我没开楼上的是不是有一样,反正就是个建议,帮你顶。

27、一个桌子两头,分别竖直拜上3个碗,碗里分别装1/3的面粉,分别在靠桌边的两个碗里各放一个乒乓球,然后两边各站一个人,看谁先把乒乓球吹到第三个碗里谁就算赢。

这个游戏很能调节气氛,也很整人哦。。

28、男的当伤员,女的当护士,用卷筒纸(每人一卷)包扎,从头到脚,做木乃伊状,谁包扎的最好、最严得奖!蒙眼作画 所有学员用眼罩将眼睛蒙上,然后分发纸和笔,每人一份。要求蒙着眼睛将他们的家或者其他指定东西画在纸上。完成后,让学员摘下眼罩欣赏自己的大作。

让每个人在戴上眼罩前将他们的名字写在纸的另一面。在他们完成图画后,将所有的图片挂到墙上,让学员从中挑选出他们自己画的那幅。

教员用语言描述某一样东西,让学员蒙着眼睛画下他们所听到的,然后比较他们所画的图并思考,为何每个人听到是同样的描述,而画出的东西却是不同的,在工作时呢?(教具:眼罩,纸,笔)猜五官

1、两人面对面

2、先随机由一人先开始,指着自己的五官任何一处,问对方:“这是哪里?”

3、对方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来回答提问方的问题,例如如果对方指着自己的鼻子问这是哪里的话,同伴就必须说:这是鼻子。同时同伴的手必须指着自己鼻子以外的任何其它五官。

晚会互动游戏

扮时钟 游戏规则:

1、在白板或墙壁上画一个大的时钟模型,分别将时钟的刻度标识出来;

2、找三个人分别扮演时钟的秒针、分针和时针,手上拿着三种长度不一的棍子或其他道具(代表时钟的指针)在时钟前面站成一纵列(注意是背向白板或墙壁,扮演者看不到时钟模型);

3、主持人任意说出一个时刻,比如现在是3小时45分15秒,要三个分别扮演的人迅速的将代表指针的道具指向正确的位置,指示错误或指示慢的人受罚

4、可重复玩多次,亦可有一人同时扮演时钟的分针和时针,训练表演者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点评:

1、该游戏非常适合在晚会上或培训课程的休息时间进行,可以活跃气氛。

2、亦可在《时间管理》课程上引用这个游戏,同时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

猜五官 游戏说明:

1、两人面对面

2、先随机由一人先开始,指着自己的五官任何一处,问对方:“这是哪里?”

3、对方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来回答提问方的问题,例如如果对方指着自己的鼻子问这是哪里的话,同伴就必须说:这是鼻子。同时同伴的手必须指着自己鼻子以外的任何其它五官。

4、如果过程中有任意一方出错,就要受罚;3个问题之后,双方互换;

酒令游戏知多少 游戏

1、循环相克令 用具:无 人数:两人

方法:令词为“猎人、狗熊、枪”,两人同时说令词,在说最后一个字的同时做出一个动作——猎人的动作是双手叉腰;狗熊的动作是双手搭在胸前;枪的动作是双手举起呈手枪状。双方以此动作判定输赢,猎人赢枪、枪赢狗熊、狗熊赢猎人,动作相同则重新开始。

兴奋点:这个游戏的乐趣在于双方的动作大,非常滑稽 缺点:只是两个人的游戏 游戏

2、幸运大白鲨 用具:幸运大白鲨 人数:两人

方法:幸运大白鲨的构造非常简单,但玩起来却趣味无穷。方式是将大白鲨的嘴掰开,然后按下它的下排牙齿,这些牙齿中只有一颗会牵动鲨鱼嘴,使其合上,如果你按到这一颗,鲨鱼嘴会突然合上,咬住你的手指。当然,鲨鱼牙是软塑料做的,不会咬痛您的。

你可以在酒桌上把它作为赌运气的酒具,几个人轮流按动,如果被鲨鱼咬到罚酒。兴奋点:适合男孩女孩一起玩,对于胆小的女孩子来说比较惊险。

缺点:首先你要先去买一个“大白鲨”,虽然价钱不贵

游戏

3、官兵捉贼

用具:分别写着“官、兵、捉、贼”字样的四张小纸 人数:4个人

方法:将四张纸折叠起来,参加游戏的四个人分别抽出一张,抽到“捉”字的人要根据其他三个人的面部表情或其他细节来猜出谁拿的是“贼”字,猜错的要罚,有猜到“官”字的人决定如何惩罚,由抽到“兵”字的人执行。兴奋点:简单易行,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 缺点:人数不易过多。

游戏

4、拍七令 用具:无

人数:无限制

方法:多人参加,从1-99报数,但有人数到含有“7”的数字或“7”的倍数时,不许报数,要拍下一个人的后脑勺,下一个人继续报数。如果有人报错数或拍错人则罚酒。

兴奋点:没有人会不出错,虽然是很简单的算术。缺点:无

游戏

5、心脏病 用具:无

人数:越多越好 方法:将一副扑克牌给酒桌上的每个人平均分发,但是不能看自己和他人手里的牌。然后以酒桌上的人为序,按照人数排列。例如,酒桌上有5个人,可编为1-5的序号。如果该人出的牌和自己的序号相同,那大家的手就是拍向那张牌,可以手叠手的拍,最后拍上去的人是输家。

兴奋点:非常刺激,经常是大家的手红的一塌糊涂。缺点,对桌子不利

游戏

6、开火车 用具:无

人数:两人以上,多多益善

方法:在开始之前,每个人说出一个地名,代表自己。但是地点不能重复。游戏开始后,假设你来自北京,而另一个人来自上海,你就要说:“开呀开呀开火车,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起问:“往哪开?”你说:“上海开”。那代表上海的那个人就要马上反应接着说:“上海的火车就要开。”然后大家一起问:“往哪开?”再由这个人选择另外的游戏对象,说:“往某某地方开。”如果对方稍有迟疑,没有反应过来就输了。兴奋点:可以增进人与人的感情,而且可以利用让他或她“开火车”的机会传情达意、眉目传情。缺点:无

衔纸杯传水

目的:增进亲近感,考验成员配合、协作能力。要求:人员选八名一组,男女交替配合。共选十六名员工,分二组同时进行比赛。另有二名人员辅助组第一名人员倒水至衔至的纸杯内,再一个个传递至下一个人的纸杯内,最后一人的纸杯内的水倒入一个小缸内,最后在限定的五分钟内,看谁的缸内的水最多,谁就获胜。

瞎子背瘸子

目的:沟通配合能力,活跃气氛

游戏规则:当场选六名员工,三男三女,男生背女生,男生当“瞎子”,用纱巾蒙住眼睛,女生扮“瘸子”,为“瞎子”指引路,绕过路障,达到终点,最早到达者,为赢。其中路障设置可摆放椅子,须绕行;汽球,须踩破;鲜花,须拾起,递给女生。

踩汽球

目的:活跃气氛,增进协调性和协作能力。

要求:人数为十名,男女各半,一男一女组成一组,共五组。步骤:当场选出十名员工,男女各半,一男一女搭配,左右脚捆绑三至四个汽球,在活动开始后,互相踩对方的汽球,并保持自已的汽球不破,或破得最少,则胜出。

踏板运水接力(共48人)

1、队员:每队男女各6人共计12人,分三个小组进行接力,每小组须配置2男2女;

2、比赛流程:

1)预备:每组第一位队员踏板一对放第一小组队员右侧;每组4位协作队员各端水一盆;

2)裁判宣布”开始”,各队第一组队员迅速将双脚分别伸入踏板脚套中,右手端协作队员递过来的水盆,左手搭前一位队员的左肩(最前面一位队员除外)前行;

3)到达终点,将水盆中的水倒入本队的水桶后,按原方式原路返回; 4)返回起点,队员双脚离开踏板,水盆交协作队员打水; 5)下一组开始;

6)最后十秒,裁判开始读秒:十、九、八。。。。

一、停(鸣锣)!

3、规则:

1)比赛时间10分钟,以运送水的多少决出名次;

2)打水可以由协作队员进行,但协作队员必须是队员,非队员不能提供任何协助;

3)终点倒水除本人或本小组其它队员协助外,其它人员不能提供任何协助; 4)倒水时可以双脚离开踏板;

5)终点踏板掉头时,可以用手协助掉头,但位置应与掉头前大体相当; 6)2男2女一组,男女队员前后踏板位置不作限制; 7)中途倒地可以重新套上踏板端起水继续前进;

8)某队如果第三组完成后仍有时间,可由12个队员中的任意四位队员(仍需2男2女)继续,直至10分钟时间结束裁判鸣锣收兵;

4、奖励:奖励第一名,其它队获鼓励奖

5、道具:踏板4副;大塑料桶9个(其中4个空桶放终点,4个装满水的放起点,1个装满水的在起点处备用);小塑料盆16个;中塑料桶一个(加水备用);秒表一个,鼓一个;锣一面;

挑水接力(共16人)

1、队员:每队男女各2人共计4人;

2、比赛流程:

1)预备:扁担一根放置第一位队员身旁;二位协作队员各提起一桶水(此时不能挂上扁担);一位协作队员拿红绸一根准备;

2)裁判宣布”开始”,各队拿红绸的协作队员迅速将红绸绕在第一位队员的腰上并扎紧后(要求挑水队员原地转若干圈将红绸绕到尽头后扎紧),拿起扁担挑起水出发; 3)过桥;;

4)到达终点,将水倒入本队的水桶中后,按原方式原路返回(返回时可以不上桥,但需挑起水桶);

5)返回起点,解开捆在腰上的红绸后,交下一位队员继续,直至第四位队员; 6)最后十秒,裁判开始读秒:十、九、八。。。。

一、停(鸣锣)!

3、规则:

1)时间10分钟,以运送水的多少决出名次;

2)队员顺序为:第一位队员男性,第二位队员女性,第三位队员男性,第四位队员女性,如第一轮完成后仍有时间,须按第一轮的男女顺序继续接力,直至10分钟时间结束裁判鸣锣收兵;

3)打水及捆绸可以由协作队员进行,但协作队员必须是本队队员,非队员不能提供任何协助;

4)队员过桥时不许掉下,否则需从桥头重新上桥;

5)中途倒地,可以爬起后继续;若倒地后水已倒掉,可以返回起点盛水后重来;

4、奖励:奖励第一名,其它队获鼓励奖

5、道具:小桥一座(预先安装);扁担4根;挑水小塑料桶8个;大塑料桶9个(其中4个空桶放终点,4个装满水的放起点,1个装满水的在起点处备用);中塑料桶一个(加水备用);秒表一个,鼓一个;锣一面;红绸4根(每根长5米)。

为了让大家过一个欢快的夜晚,经小象精心策划,拟在篝火晚会安排游戏节目如下:

1、歌词曲目大反串

用一首歌的曲调去唱另一首歌的歌词,唱得好的胜出。

2、成语接龙

根据指定的字说一个成语,第一个成语的尾字为第二个成语的首字,一直接下去,哪个组用最少的词接回第一个成语的首字为胜。

3、唱歌挑错

唱歌者会故意把一首歌的部分歌词改过后唱出,看谁能及时挑出错误的地方,并能唱出正确的歌词,更正次数多者胜。

4、跳竹竿舞

四组一起轮流跳,夹到脚者淘汰,坚持到最后剩余人数多者取胜。

5、双人顶气球接力

两人一组只能用脸部贴着气球从一头跑到另一头,中途气球掉下重来,先完成的一组取胜。

6、用指定的表情、曲调与感情演绎指定的一首歌,唱得好者胜出。

7、大西瓜、小西瓜,喝啤酒

同组人排成一列,从第一人开始,喊“大西瓜”的同时用手比划小西瓜,第二人喊“小西瓜”的同时比划大西瓜,如此接下去,错的人多扣的分也多,最后得分多者胜出。

8、钻竹竿

各组列队钻过竹竿,手不能触地,身体后仰钻过竹竿,碰掉竹竿者淘汰,竹竿从高向低调整,到最后竹竿最低的一组胜出。

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如有精彩的节目也可向组织者踊跃推荐,我们的目的是让大家玩得开心,玩得尽兴。

每个人准备份新年小礼物,放在大大的纸箱子里(外面贴上主题宣传纸);每人上来抽礼物,互相认识礼物的主人,拥抱献上新年的祝福.人越多效果越好--领导包好1200元的信封掺杂其中;产生意外惊喜.我每年都做,个人感觉氛围热烈,而且,新老同事有个亲近的机会,来年互相协调工作的时候明显的比一般人亲近.========== 模仿电视节目里的,后面举牌,一个人解释,一个人猜,虽然简单,但是效果不错,关键是看你在后面牌子上写的是什么,往往一个好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合力吹汽球

目的:沟通配合能力,借着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 人数:每组限六人 场地:不限

道具:主持人准备每组各六张签,上写:嘴巴;手(二张);屁股;脚(二张)汽球(每组一个)适合:全部的人 游戏方法:

1.分两组,但每组必须要有六人。2.主持人请每组每人抽签。

3.首先,抽到嘴巴的必须借着抽到手的两人帮助来把汽球给吹起(抽到嘴巴的人

不能用手自已吹起汽球);然后二个抽到脚的人抬起抽到屁股的人去把汽球给坐

报纸拔河

概要:在报纸上挖两个洞来进行拔河的游戏 道具:旧报纸 方法:

1、在报纸上挖两个人头大小的洞; 2、2人对坐各自把报纸套上进行拔河(站着拔亦可);

3、报纸破裂离开脖子的一方输。注意事项:不可以用手去拉。

b、“二人手”:可以由三对人同时参加,男女双方各拿一个筷子,同时夹取乒乓

球,在规定时间内,夹球数量最多者为获胜者。

最好是男女搭配的任务

比如双方各派一对学生:一男一女哦 站在一张报纸上 石头剪子布

输的则要折叠脚下的报纸 再设法站上去 呵呵 空间越来越小 两人越来越近一定气氛活跃

第五篇:划拳酒令(本站推荐)

划拳又叫豁拳、拳、猜拳、拇战,即饮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各说一个数,谁说的数目跟双方所伸手指的总数相符,谁就算赢,输的人喝酒。此乃我国古传至今仍时尚流行的饮酒游戏,它增添酒兴,烘托喜庆。

划拳时口呼指数,从零到十共十一个数,其数皆用典故巧妙呼出,且语带吉祥、祝福。开头“宝不露”。唐朝时有“开元通宝”,泛指钱财。猜拳时一般是紧握拳头不出指,口呼“宝不露”即财不外露的意思。一、一心敬。此出唐代诗圣杜甫《高都护马行》:“与人一心成大功。”表示祝酒人诚心敬酒,同心共饮之美好心愿。

二、两相好。今人划拳多以“两相好”开局,乃至哥俩好、爷俩好。

三、三星高照。系祈盼福星、禄星、南极老寿星高照。

四、四鸿喜。古人“四喜”是指“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五、五魁首。“五魁首”者,系指古人苦读《诗》、《书》、《易》、《礼》、《春秋》五种经籍著作,以求功名,夺得魁首。六、六大顺。《左传》云:“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数者累谓六顺也。” 七、七巧。相传农历七月初七,天上牛郎织女相会,民间妇女比穿针引线,斗巧取胜,祝贺织女喜会牛郎。俗称“乞巧”,因“乞”“七”谐音故之。八、八马。周穆王常驾八匹骏马四处游玩,相传曾在昆仑山瑶池与西天王母诗酬谢唱。今人划拳常呼“八仙庆寿”以取代“八马”。

九、久长。据《史记》载:“建久安之势,成长久之业。”后人取其“久长”二字作为典故,谐音为“酒长”,借喻人们相聚美酒不尽。十、十全。清朝乾隆皇帝自诩文治武功,福禄寿俱全,自称“十全老人”。今人常理解为“十全十美”。

下载酒令与元曲的传播(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酒令与元曲的传播(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央视限酒令对白酒品牌传播的影响(定稿)

    央视限酒令对品牌传播的影响 文/联纵智达营销研究院研究院 前段时间央视又出新规(“央视限酒令”):从2012年1月1日起,央视招标时段的白酒广告中将选定12家实力较强的白酒企业,这......

    唐诗宋词元曲

    宋词 1.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

    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 古往今来,唐诗宋词元曲千古传诵,历久弥新。探索唐诗的渊源,体会宋词的情感,了解元曲的精妙,可以让我们对历史有所感悟,增进我们的知识涵养。那么,我们在品味经典的同......

    唐诗宋词元曲

    上联: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华文学七朝六绝唱下联:李篆曹隶颜楷王行张草金石刀刻,传统书法五体一脉承 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

    元曲精选十首

    元曲,包含着人生感怀、世事悟道,既有塞北西风之猛烈,又不乏江南小巷之柔情。“越是浪迹天涯,越是曲曲销魂!”下面是小编与你分享的十首精选的元曲,欢迎阅读。最美元曲十首人月圆......

    元曲介绍

    拜月亭 剧谱金国末年元军入侵,王尚书奉旨往边关议和,举家饯别。后元军攻入京城,王女瑞兰与母在逃难中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妹瑞莲失散。旷野中大家各自呼唤亲人,瑞兰误听瑞莲而......

    元曲经典句子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元曲经典句子吧,希望大家喜欢!1.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

    元曲三首

    元曲三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的最基本知识,初步体会元曲的特点; 2.了解三首元曲的作者 3.体会曲中描写的对象,了解元曲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元曲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