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斯洛克的击球顺序
斯洛克的击球顺序
22个彩球共分8种颜色,红色球15个(1分),黄色球1个(2分),绿色球1个(3分),棕色球1个(4分),蓝色球1个(5分),粉色球1个(6分),黑色球一个(7分),白色球1个(主球)。
2、开球前主球可在开球区(D型区)内任选一点位置。开球必须首先直接或间接击中红球。
按照击落一个红球再击落一个彩球的顺序直至红球全部落袋。其中彩球落袋后放回原置球点。
然后按照彩色球的分值从低到高依次为黄、绿、棕、蓝、粉、黑色球击落袋中。
3、当台面上只剩下黑球时,击球入袋或犯规都会使比赛结束,这时如果双方比分相等则
重新放置黑球,进行决胜期比赛,此时无论谁击球入袋或犯规都使比赛结束。
4、遇有下列犯规行为,应判罚分(分值小于4分按4分罚分,大于4分按自身的分值罚分)
:球未停稳就击球;击球时杆头触击主球一次以上;击成空杆;主球击目标球后自落;
击球时双脚离地,开球时主球未放入开球区(D型区);击成跳球;击球出界;
主球首先撞击非活球;击球时,球员的衣服、身体、球杆及佩戴物等触动台面上的球。
5、下列犯规判罚7分:击红球入袋后,尚未指定球就开始击球;击进红球后,未报彩球又击打红球;不使用白球而使用其他任何一个球作主球。
1)斯诺克基本玩法和胜负决定
斯诺克共用球22个,其中15个红球,6个彩球(黑、粉、蓝、棕、绿、黄各1个)和1个白球。
红球和彩球用来得分,白球用来击打红球和彩球。每次开始之前,将球摆如图1的形式。
开球前,双方可以通过抛硬币来决定谁先开球。在开球时,开球一方,可将白球摆在开球区的任何位置,去打击红球。其后,白球停在什么位置,就必须接着由什么位置打起。每一方必须先打入一个红球,然后任选一个有利的彩球打。打入彩球后,需将彩球取出重新摆回其自己的原位点上(即开球前,其所在的位置上)。
接着,再打红球,打彩球,如此反复,直到所有红球入袋。之后,就必须按照一定顺序打彩球。
就是说,先打黄球,再打绿球、棕球、蓝球、粉球和黑球。此时,进一个彩球,台面上就少一个彩球(不再需要将入袋彩球取出摆回自己的原位点上),直以所有彩球入袋,台面上中剩下白球,就宣告结束。
2)从开始到所有彩球和红球被击打入袋这么一个过程称为一局。在整个进球过程中,一方如果没有能够成功进球,或者打了一个坏球,此时他就得让位于另一方打。
连续成功进球的过程叫“一杆”。
每局的胜负是由双方积分多寡决定,得分多者为胜方。得分有两种途径:一是靠进球得分,二是通过对方失误罚分而得分。打入一个红球得1分(又可称“1度”),打入一次黄球得2分,绿球得3分,棕球得4分,蓝球得5分,粉球得6分,黑球得7分。因此,双方都会尽最大努力,多将黑球打入袋内。在打红球时,如果白球未能碰到任何红球,则要罚4分;如果误碰了彩球,则按照该彩球的分数罚分,但是最少都要罚4分。
就是说,如果碰到了黑球罚7分,碰到了黄球罚4分。同样,在打彩球时,如果未能打到要打的彩球,则按照此彩球的分数罚分;如果误撞了更高分的彩球,按照高分罚分,最少都要罚4分。
因此在进了红球后,打彩球前,理论上,打球方都要先声明他将要打哪个彩球。而实践上,如果要打的彩球很明显看得出,则无须声明,但是如果不明显,则一定要声明,否则自动罚7分。
如图2,打方一定要先声明,他要打哪个彩球(棕球、蓝球或粉球)。如果误将白球击入袋,最少罚4分,或者按照白球进袋前最先碰到的更高分数球罚分。如果白球入袋,接着打的一方可将白球摆在开球区的任何位置击球。罚分不从受罚方的分中扣减,而是加入对方的得分中。正因为还可以通过双方的失误而得分,所以场上一方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进球机会,则会试图制做“斯诺克”。所谓“斯诺克”,就是造成这样的一个局面,使接着打的一方无法1直接打到要打的球,而不得不采取反弹或弧线等高难度球,因而很容易失误而导致罚分。
一场比赛可约定打一局或三局、五局、七局来决定最后胜负。
而世界职业锦标赛的决赛则是打三十五局。如果在结束时,双方平分,传统的决定胜负方法是:将黑球留在黑球位上,白球摆在开球区,双方通过抛币,决定谁先打,先将黑球打入者为胜方。
2)斯诺克一些常见规则及其应用
斯诺克的规则非常繁琐复杂,甚至连世界冠军级的大师们也经常不能悉数掌握。
不过,这些规则通常可以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下面是一些经常令新手混淆不清的常见规则。
失误球:
失误球最少罚分4分,如果失误的球是4分以上的彩球,则按此彩球的实际分数罚分。
(1)将球打离台桌面。
(2)双脚同时离地击球。
(3)白球跳过中间球击打目标球。
(4)台面上的球被球杆击球端以外任何物品或身体任何部位所碰到。
(5)在出杆时,球杆连续击白球两次以上。
(6)球杆、白球和目标球同时接触。当白球和目标球靠得太近时,这种情况就时常发生
。例如,当两球的距离少于2.5厘米时,想不犯规出杆就非常困难,除非轻碰目标球,如图4
。所以当白球紧贴目标球时,击球方就只准将白球击开,而不得带动目标球。这种特殊情况下,只要将白球打开目标球,就当作击中目标球。一个好的球手,经常会利用这种机会制做安全球,或者做斯诺克。因为,这时可以只打白球而无须白球撞到任何其他球,做安全球和斯诺克就变得很容易,如图5。
自由球:
在一方打了失误球后,台面出现了斯诺克,令接着打的一方无法直接打到红球时,接着打的一方可以任选一彩球当红球打,此彩球便称作自由球。如果这个彩球入袋,就当做红球入袋得1分,接着照常规打彩球。如果台面红球已被打完,出现的情况是令接着打的一方无法直接打到要打的彩球,接着打的一方可以任选一彩球打,此球即为自由球,自由球入袋得分则按台面上所剩的最低分球计算,然后按常规则顺序打彩球。
重打球:
如果一方打了一个失误球,而使对方处于不利的处境,对方有权要求失误方接着打。
这条规则同自由球规则一样,是防止任何一方有意打失误球从中获利。
不过,在决定让失误方打之前,一定要确信台面上每个球都不存在机会,而且要把失误方打球的水平因素考虑在内。
无意识救球:
在一方打了失误球以后,如果裁判认为这个球应该可以打到,则可以判罚无意识救球。
在这种情况下,得益方可以有以下几个选择权:
(1)将球恢复失误球前的原状,要求失误方重新打;
(2)要求失误方在现在的位置上接着打;
(3)在现在的位置上自己打;
(4)如果台面上出现斯诺克,自己打自由球。
第二篇:洛克历险记
洛克历险记
我在洛克王国里和我的宠物们一起挑战8大徽章,自认为自己天下无敌,有了上古战龙;深海霸主;瞌睡王等宠物后,非常的骄傲!自以为没有人是我的对手,所以经常去和别的玩家打激战赛,几乎都是我赢,突然有一次,我碰见了一个拥有100级上古战龙的玩家,而我的才60级,没办法了,只有出绝招……我的最强宠物瞌睡王出击!一开始我占了上风,而他却显得很被动,我不由得放下我紧绷的神经,就在我快要打败他时,他出了一招就把我的宠物打死,我战败了!我退出了游戏,仔细的思考了一番后,我知道了……
安徽合肥肥东县肥东县实验小学五年级:黄新宇
第三篇:夸美纽斯与洛克的教育思想对比
第1单元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近代外国教育思想)夸美纽斯(John Amos Comenius, 1592-1670)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他继承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总结了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在教育的许多问题上都进行了研究,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的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的完成,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的学科。他被后人称为最注重教育实践的人和教育科学的奠基人。
一、夸美纽斯的生平及思想基础 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是捷克民族遭受政治和宗教压迫的时代。11世纪,捷克成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它给捷克民族带来了苦难的生活。宗教改革时期,作为新教的“捷克兄弟会”由于反对天主教和德国的统治,又长期受到迫害。生长在“捷克兄弟会”成员家庭的夸美纽斯,从小就感受到生活的不平等和宗教精神对他的熏陶。在兄弟会的帮助下,夸美纽斯接受了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1614年,他担任一所中学的校长,开始研究教育改革的问题。1618-1648年,欧洲爆发了30年战争,捷克丧失了独立地位。1628年,夸美纽斯随“捷克兄弟会”成员被迫迁往波兰,从此终身流亡国外。在波兰时,夸美纽斯开始教育理论的创作,他先后撰写了《语言和科学人门》(1631年)、《母育学校》(1632年)、《大教学论》(1632年)、《泛智的先声》(1637-1639)等重要著作。其中《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该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探索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可以使教师教得少,而学生学得多的方法”[1]。书中还广泛论述了教育和教学的许多问题。以后,夸美纽斯主要从事泛智教育的研究。他先后去过英国、瑞典、匈牙利、荷兰等国,宣传泛智教育思想,创办泛智学校,帮助这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强调,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发展人的智力,给人以广泛的知识,就可以使个人和社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应使每个人都能尽自己的能力学习和积累所有的知识,国家应为每个人设立适合他们发展需要的学校。从1657年起,夸美纽斯陆续出版了自己的《教育论著全集》。1670年,他在荷兰去世。夸美纽斯的一生,处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激烈斗争的时代,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思想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在政治观上,夸美纽斯痛恨天主教和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忧虑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疾苦,但他又幻想通过普及知识来进行社会的变革,改变人民的处境。在自然观上,他虽然信奉上帝创世说,但受时代的影响,他又重视大自然的存在及其威力,也重视人的积极创造力。在社会观上,夸美纽斯虽然认为现世生活是为来世生活做准备的,事物的和谐秩序是由上帝安排好的,但他肯定现世的生活,强调要延长人的生命,尊重事物发展的秩序。在认识论上,夸美纽斯虽然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影响,但他坚信人有通过外物获得感性认识的能力。他强调,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自然和物质是研究的对象。在研究方法论上,夸美纽斯吸收了近代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成果,并用此来认识和解释人和教育的系统,但他在研究中又往往把人和教育看成一部机器,带有机械唯物论的特征。总之,夸美纽斯的思想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思考,充满了新与旧的矛盾,这些都对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受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夸美纽斯十分重视教育对于社会改良的作用,认为,“教会与国家的改良在于青年得到合适的教导”[2]。他希望通过教育改变社会道德普遍堕落的现象,从而减少黑暗与倾轧,得到光明与和平。他一生致力于泛智教育,就是要创办学校,普及知识,扫除愚昧和无知,使国家和民族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夸美纽斯也十分重视人的地位和发展。他在《大教学论》的第一章中就指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认为人具有生长和发展的机能,人的发展是一种内在的、潜在的发展。因而,教育上不必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只需把他原有的、潜在的东西显露出来,并注意每个个别的因素就够了。夸美纽斯关于人的发展和教育的观点是一种内发论的教育思想。它强调人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内部,反对外部的、强制的教育,这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者所强调的思想是一致的。既然人的发展是一种内在的发展,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人的内在本性,那么这种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呢?夸美纽斯肯定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由教育去
形成。在他看来,由于上帝在人心中播下了三颗种子:知识、德行、虔信,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发展它们。这种教育应当是一种合适的教育,这种合适的教育就是使不同的人受到不同的教育,最后达到相同的结果,使聪明的人更聪明,使愚蠢的人去掉愚蠢。因此,他要求教师对儿童的发展要抱有信心,不要轻易把儿童视为难于教育而放弃自己应有的努力。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又受进步思想深刻影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论述现世生活和来世生活关系的问题上,也阐述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教育目的论。夸美纽斯认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超于现世的人生,达到未来的永生,现世的人生是永生的一种准备。但做好这种准备必须获得知识、德行与虔信,即必须通过现世的教育来完成。因此,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世的人生服务,培养具备完全知识、完美德行和坚定信仰的人。在这里,夸美纽斯把现世的人生看成是向永生过渡的准备,这是他的思想的消极方面,但他更重视的是现世人生。在《大教学论》第15章中,他在论述生命的基础时,要求人们要注重生命的自然需要,反对把生命浪费在没有价值的事情上,要过好现世的生活。这为他关注现实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三、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原则。这个原则的提出,是他把文艺复兴以来“引证自然”的思想在教育全面运用的结果。在他看来,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法则,他称其为“秩序”或“事物的灵魂”。他把人也看做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的发展以及对人进行教育的活动也应服从这一法则。“教育适应自然”思想的提出也与夸美纽斯对教育现实的认识和思考有关。他尖锐地批评了旧学校的种种弊端,指出当时学校的教育工作不符合事物的自然秩序,以致使“学校变成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①。他提出,“学校改良的基础应是一切事物里恰切的秩序”,“教导的恰切秩序应当从自然中借来。”教育只有模仿自然,便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在夸美纽斯看来,“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他认为大自然的法则是教育的正确法则。在《大教学论》的第16-18章中,他先后提出了29条自然法则来论证教与学的一般要求、教与学的便利性原则和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等。在论证中,他总是先提出一条自然法则,接着举出一些鸟类和植物生长的例子来说明这项法则,然后指出人类活动应加以模仿,最后推论出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法则。例如,他提出“自然遵守合适的时机”的法则后,列举鸟类在适宜的春天孵化小鸟,园丁也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行种植等事例后,指出,适应自然的教育应从人类的春天——儿童时期开始,一天之中,早晨最适宜学习。二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他说:“我们的格言应当是,凡事都要跟随自然的领导,要去观察能力发展的次第,要使我们的方法依据这种顺序的原则。”①他还说,“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教导”,教师的任务在于认识和保护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的教育观念和做法。总之,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他对自然、社会和教育进行一定认识的结果,其中许多思想是具有合理性的。例如,教学科目的排列应适应学生的年龄,教学内容的讲授应与学生的心理相适应,学校的设置要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要等等。当然,他在论证中也有拟人化和简单化的现象,如“自然遵守合适的时机”,“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地前进”等。而当运用自然原因不能说明问题时,他又陷入了神创自然的困境,认为在一切事物里面发生作用的都是上帝。夸美纽斯利用自然论证教育,同时又赋予自然以神启的色彩,这是他神学世界观的必然局限。不过,与前人不同的,他的宗教观保护他的自然观,他的自然观又保护他的教育观,使其教育观带有神圣不可侵犯的色彩,从而为他公开引证自然,全面阐述教育创造了条件。因此,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与其说是他引证自然的结果,不如说是他借用自然论证的方式,阐述教育经验的结果。
四、“泛管教育”论和学校教育体系 在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泛智教育”是其重要的内容。夸美纽斯在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视对“泛智论”的研究,在他看来,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为了宣传和落实“泛智教育”思想,他写下了《泛智的先声》(1637-1639),并在匈
牙利创办了“泛智学校”,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成为他的学校体系思想的基础。从教育适应自然和“泛智教育”的思想出发,夸美纽斯论述了学校教育的体系和普及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受教育的最好时期是从出生到成年(0-24岁)这一阶段。他把这一时期按照人的发展顺序划分为4段,每段6年,分别设立相应的学校。从出生到6岁是婴儿期,儿童在“母亲的膝前”——母育学校接受家庭教育,培养儿童的外部感觉。从6岁到12岁为儿童期,在每一村落设立国语学校,使儿童接受初等教育,培养儿童的内部感觉(包括想象力和记忆力等)。从12岁到18岁为少年期,在每一城市设立一所拉丁语学校,对儿童进行中等教育,培养儿童的理解力和判断力。从18岁到24岁为青年期,在每一王国或省设立一所大学,对青年进行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意志力。夸美纽斯首次提出的这种前后衔接、统一的学校教育体系,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制限制,阐明了人的发展有序性和学校系统化的思想,这对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夸美纽斯十分重视通过设置学校开展普及教育工作。他说:“青年人应当受到共同的教育,所以学校是必须的。”针对当时封建社会等级教育只注重富人子弟,而穷人子弟很少上学的现状,他提出:“所有城镇乡村的男孩和女孩,不论贫富和贵贱,都应该进学校”。同时,他还强调,也应当将初等教育普及到手工业者、农民、脚夫和妇女,使广大劳动人民有一定的受教育权。针对实施中等教育的拉丁语学校,夸美纽斯也提出。“拉丁语学校也不应当限定只有富人、贵族和官吏的子弟才能人学”。夸美纽斯关于普及教育和扩大教育对象的主张,尽管在当时不可能实现,但反映了他对民主和平等理想的追求。在论述学校体系和普及教育中,夸美纽斯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在家庭教育中,他认为家庭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教育阶段。他要求父母要亲自抚养子女,使儿童的生活充满快乐。他说,“一种愉快的心情,就是一半的健康”。应使儿童从小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在小学教育阶段,他主张要对所有的儿童进行共同的教育,防止过早的、人为的分化。何时,他要求所有的儿童都要先学国语,为以后学习拉丁语打下基础。在中学教育阶段,他主张要广泛地学习语言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在大学教育阶段,他主张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原著,利用讨论、听讲、辩论来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大学生应是一个具有百科全书式知识的人。
五、教学论 教学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对近代教学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他看来,教学论就是阐明“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教学论应该研究如何节省教与学的时间和精力;如何使教师可以少教,而学生可以多学;如何使教学变得容易、彻底、愉快和有效等问题。正是从这个思想出发,夸美纽斯提出了有关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和教育用书等一系列主张,形成了夸美纽斯教学理论的丰富内容。
(一)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经院主义的教学原则只强调教学的强制性和繁琐性,把许多无用的东西灌输给学生,把一年能学完的内容拖至5年甚至10年更长的时间,把艰深的内容让年幼的儿童来学习,这是一种脱离实际、残害儿童的教学。他主张教学要遵循自然的法则,从直观、容易、彻底、有效上下功夫。(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因此,教学要为儿童提供感知事物的条件,并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使一切事物都放在儿童的感官面前。他还强调要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如果有一件东西能同时在几个感官上留下印象,就应当用几种感官去接触。从直观性原则出发,他认为,教室内要布满图画,教科书中要有插图,教学要从观察实物开始。如不能进行直接观察,可利用图像或模型代替。(2)循序渐进原则。夸美纽斯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序的,因而教学活动也应按一定顺序进行。他主张,在教学上,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科目的顺序,使每一学科的内容都仔细分成阶段,先学的为后学的扫清道路。在知识的安排上,要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同时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反对强制性教学。(3)彻底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传授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运用,因而,学了知识没有巩固下来是不能发展儿童的智慧的。他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讲清事物的原因和理由,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练习和运用。此外,夸美纽斯还论述了主动性、自觉性、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丰富了人类对教育和教学的认识。
(二)学年制和班级教学组织形式 夸美纽斯认为旧教育的学校工作是十分松散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同时,旧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一种保守的、有限的个别教学。因此,应当改革这种旧教育的落后形式,建立新的学校管理和教学的组织形式。(1)学年制。夸美纽斯提出学校工作应实行学年制,各校应在一年的同一时间开学,同时放假。每年招生一次,秋季开学。同时,学校工作应按年、按月、按日、按时计划好,使学校的全部工作有序和充实。(2)班级教学组织形式。针对个别教学低效的弊端,夸美纽斯主张实行班级集体教学。就是把学生由个人编成小组,再由小组组成班级,由一位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集体授课。为了组织好教学,夸美纽斯主张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许多个十人小组,每组由一名优秀学生做“十人长”,协助教师进行教学。他认为这样一个教师同时可以教几百个学生。夸美纽斯认为集体教学还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竞争,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
(三)论教学过程和教学用书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传授知识。在他看来,教学开始时,要先讲一些有趣和实用的东西,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讲课时应涉及以前学过的内容,也要阐明与新知识的联系。课上要有提问,学生回答不要重复原来的问题。教师要当着学生的面表扬回答得好的学生,对不用功的学生要当场批评。讲完课后要及时提问学生以前或当时学过的内容,这样可以巩固教学成果。关于教学用书,夸美纽斯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他指出经院主义教育的一大偏差就是缺乏图书与直观教具,教科书编写得繁琐抽象。由此,他提出教科书应带有插图,要形象直观,要有生动的实例,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夸美纽斯编写的《世界图解》,图文并茂,成为当时深受欢迎的教科书。夸美纽斯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改革家,他一生丰富的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为人类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被后人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第四篇:迈洛克公司简介
公司简介
深圳市迈洛克实业有限公司是由迈洛克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专业从事3V锂锰电池系列、扣式锂离子、扣式碱锰电池,电池座,及电池焊脚加工业务的综合型电池制造企业。公司于2004年创建,形成了以扣式电池及扣式电池周边附件以核心产品的专业服务体系。
公司凭借一流的设备、先进的工艺、专业的检测、人性化的管理,采用日本扣式电池制造工艺及检验标准打造出的“Malak”品牌扣式电池系列,已跻身于扣式电池行业核心品牌,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主机板、工控板,遥控器,安防产品,电饭煲、仪器仪表、电子表、数码相机、MP3等系列电子产品。
公司可根据客户的要求,OEM生产各种品牌电池,并加工焊脚,组合连接,挂卡商业包装等多种需求的电池。
公司从事扣式电池专业产品制造及销售,凭借于专业的服务团队,按照客户产品的性能要求,为众多中小型电子产品设计出特殊需求的电池,如遥控器专用电池,笔记本CMOS专用电池,电子标签RFID专用电池等特色产品,在行业内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与推荐。公司仍将一如继往地以研发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源源不断地为您定制出更多的专业电池。
第五篇:洛克名言
法律的目的是对受法律支配的一切人公正地运用法律,借以保护和救济无辜者。
——[英]洛克《:政府论》
法律的目的是维护公正,公平的对待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在个案中尽其可能的维护正义,借此维护人们的各项权利。这就要求法律必须具备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两类作用,一方面,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所以法律具有各种规范作用;另一方面,法律是一定的人们的意志的体现,反映了他们的利益要求,所以法律具有各种社会作用。英国学者拉兹曾经指出:“每一个法律制度必然有规范的作用,也总会有社会的作用。把规范的作用归于法是根据法的规范性;把社会作用归于法是根据法所具有的或预期的社会效果。”法的规范作用是基于法律的规范性特性进行考察的,法律的社会作用是基于法律的本质、目的和实效进行分析的。法律的这两种作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手段,法律的社会作用是目的。法的规范作用是法律自身表现出来的、对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可能影响。故此,在法理学上,也有人把法律的规范作用称为“法律的功能”。法律的规范作用根据其作用的具体对象、主体范围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法律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目的(尤其是维护一定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发挥的作用。如果说,法的规范作用是从法律自身来分析法律的作用,那么法的社会作用则是从法律的目的和本质的角度来考察法律的作用问题的。法的社会作用的基本方式有确认、调节、制约、引导、制裁等。
对于社会生活,法律的任务在于调整而不是主动干预。因此,不告不理是启动司法程序所应遵循的原则,没有当事人的起诉或公诉机关的指控,法院不得主动介入并启动审判程序,这是司法被动性原则的重要体现。有学者认为,国家司法制度的最大目的,就在于通过法院和法庭这一窗口,给予每一个公民以正义的关怀,对每个人的权益给予同等的关注。笔者认为,司法被动性原则的确立固然与国家建立司法制度的目的有关,但是,它更与法律的目的有关。因为,司法制度的目的必须服从法律的目的。那么,法的首要目的是什么?阿奎那认为,法的目的是公共幸福。贝卡利亚认为,法律之惟一目的在谋“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马丁·路德认为,和平比什么正义都重要。和平不是为正义而产生,正义却是为了和平产生出来的。拉德布鲁赫也认为,正义是法的第二项重大使命,不过其第一项使命则是法的安定性,即和平。洛克认为,法律的目的是对受法律支配的一切人公正地运用法律,借以保护和救济无辜者。笔者赞成法的首要目的是公正的观点。正义是法的这一目的对法提出的本质要求。法一旦失去正义的本质和力量,就不可能持久地实现和平的使命。法的这一首要目的或者是使命,决定了司法的首要目的或使命就是实现公正,而且必须是在人们有这种诉求的时候,以法的正义力量去维护公正,而不是主动地发现并要求人们提出这样的诉求。正如建立医院的目的是为了人们的健康,但医院不能挨家挨户主动上门去找病人一样。司法有义务、有责任维护正义,但是绝不能主动挑起有关正义的纷争,因为,任何诉讼本身就是一种非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