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医学重点
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护人群、病人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理念、以现代医学模式为理念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以团队合作为理念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社区卫生人力结构可分为个体结构、群体结构、社会结构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分析研究、理论研究
卫生政策的类型指导性卫生政策、法治型卫生政策、实施型卫生政策三类
指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量
【项目管理】就是在项目相应的环境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实现项目立项时所确定目标的过程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是指能对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具体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的集合
【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简单的说是满足社区居民现实的需求,挖掘其潜在的需求,创造其未知的需求,以推动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进步
制定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的原则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量力而行原则、综合平衡的原则、依靠科技的原则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六位一体”是指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社区诊断】又称社区评价,是研究特定时间与特定范围内人群中健康状况,以及疾病与有关变量的关系,卫生决策和计划管理提供依据 【社区卫生服务计划】是指为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通过一定时期内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可能到达一定程度的科学预测,对未来时期的“医疗、预防、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的统筹安排
【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管理按照管理的原理、遵循管理的原则设计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合理运用组织职能和管理功能,在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体系框架内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
【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卫生人力资源】广义指现在卫生工作岗位上从业和未来可能进入卫生岗位工作的人,狭义的讲,仅指正在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卫生服务需求】是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构成社区的要素】①以一定的社区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共同生活的人口②一定范围的地域条件、空间③一定的社区设施④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认同意识和生活方式⑤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管理机构⑥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
【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的基本条件】①转向上级医院条件:由于我院治疗条件有限,不能实施有效救治,且转运途中风险相对较小的患者;多次诊断不明确或治疗无效的病例,疑难复杂病例;甲、乙、丙类传染病及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新发传染病人;疾病诊治超出我院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因技术、设备闲置或其他原因不能处理的病例②转下级医院:各种危重症患者经救治后病情稳定进入疗养康复期;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手术愈合后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老年病人护理和照护;心理障碍等精神疾病恢复期可以在社区进行恢复性治疗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家属要求继续康复治疗者
【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评价的程序】①确定利益相关者②明确不同利益相关者所关注问题③确定评价目标④确定评价需要回答的问题⑤选择评价指标和标准⑥确立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⑦再次明确评价结果利用者及其期望⑧撰写并提交评价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制定医疗服务质量方针②质量策划③确定基本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④明确质量管理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⑤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资源进行管理⑥评价、监控服务质量⑦持续质量改进⑧建章立制并完善相应的质量管理文件⑨准入与监管⑩要考虑适宜的质量成本⑪努力消除临床诊疗服务差异⑫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教育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基本原理】①管理的系统原理②管理的人本原理③管理的动态原理④管理的效益原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划分为那些功能区,设置哪些科室】 ①预防保健区—计划免疫室、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健康教育室、精神病防治科等 ②诊疗区—设预约导诊台、候诊区、急诊室、全科诊室、治疗室,日间观察病房等 ③辅助诊疗区—化验室、X光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等④康复理疗区—康复、理疗⑤健康教育区—健康教育室、各种宣传材料等 ⑥行政后勤保障—挂号室、收费室、供应室、面的理论组成②管理观念主要包括市场观念、服务观念、成本观念、信誉观念、激励观念③管理观点包括开放的观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观点,激励观点,价值观点,改革创新观点
【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的步骤】①准备工作:数据准备、组织准备、思想准备②明确社区现存问题和优先领域③制定目标:目标的定义、制定目标的原则④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⑤确定可能的解决办法⑥确定优先解决的办法⑦制定工作计划:需要完成的任务、所需资源、活动地点、经费预算、时间药库、后勤仓库、信息室、资料室等
【医疗服务质量的特征有哪些】 ①专业性与专科性 ②人命关天的高风险性 ③质量的相对性明显 ④服务结局的不可逆性 ⑤不容错过的时机性 ⑥信息不对称性 ⑦互动性 ⑧公正性 ⑨人道主义性质
【 社区卫生服务营销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工作】①研究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种类和需求量②通过整合社区卫生资源,设计、优化、改进、完善卫生服务活动③整合营销活动,即输出服务的内容和过程,通过适当的过程、方式和手段以适当的价格在满足居民健康需求的同时获得机构发展的资本并提供居民的健康水平
【评价的目的有哪些】①确定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的适宜性与合理性②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所开展活动的种类、数量,确定所开展的活动是否适宜目标人群,以及所开展的活动是否按照计划进行等③确定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以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意见是什么 ④向社区和项目资助方提供评价报告,报告社区卫生服务所取得的结果,经验以及教训
【 阐述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的编制程序】 基本步骤包括形势分析、确定目标、制定政策和策略、选择方案、制订主计划、各下属部门根据主计划制定相应的派生计划(子计划)、计划的实施与评价、经费预算等
【健康档案有哪些用途】 ①用于实现基本功能 ②用于疾病预防 ③用于社区诊断 ④用于预测需求 ⑤用于卫生管理 ⑥用于实现外部联系 ⑦用于医学科研与教学 ⑧用于追溯事实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思想体系由几部分组成,各自有哪些具体内容?】 各自的具体内容有:①理论体包括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行为科学、决策论等方
计划、负责单位与人员
【卫生服务需求、需要和供给三者之间的关系】①专家认为需要,但消费者没有意识到这种需要:该情况下应通过健康教育来宣传,使消费者认识到这种需要;专家和消费者均意识到这种需要但消费者不具备购买能力,从公平角度讲,政府和社会应该统一寻求解决方法;客观上消费者有卫生服务需要,但专家和消费者都没有意识到这种潜在的需要,要求通过社区诊断来发掘这种需要②未利用的卫生资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供给能力,但没人利用。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卫生服务水平不高、管理不善等多种原因造成③消费者自认为有卫生服务需要并且具备购买能力,但专家判断该类卫生服务不必要,因此没有供给④三者达到最佳平衡状态,是我们追求的最理想的目标⑤卫生资源能够供给需要者,并被利用:公共卫生服务大部分工作属于此范畴⑥真正有卫生服务需要并且能够购买服务,但没有资源供给:应按照优先顺序力所能及配置资源⑦卫生资源被没有需要的需求者占用:闲置的卫生资源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但需要严格控制这种过度服务以免危害健康 【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①医疗技术过硬②培养自己的沟通技能③培养最佳的道德和职业标准④培训自己的管理能力⑤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局限性⑥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相结合⑦预防为主,做好健康守门人 【社区诊断的具体流程】①成立社区诊断工作小组②确定社区诊断所需要的信息③手机社区资料④对收集到的社区资料进行整理分析⑤作出社区诊断,完成工作报告⑥根据社区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⑦计划的实施、监督与评价
第二篇:预防医学重点222
预防医学重点内容
1、疾病的三级预防
(1)1级预防 也称病因学预防 主要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主要针对无病期。(2)2级预防 指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主要针对主要针对发病早期。(3)3级预防 指临床预防,针对发病期和康复期。第一篇
生活环境与健康
(一)环境污染物及来源
按其属性可以分为环境性化学性污染、环境物理学污染、环境生物性污染
来源有:生产性污染
工业生产中的物理、化学因素、工业“三废” 三废,农业农药、化肥滥用等。
生活性污染
垃圾、污水、粪便,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燃烧产物、烹调油烟、香烟烟雾、装饰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建筑材料中的氡及空调场所的微生物等)。
其他污染 如交通、放射性废弃物等。
(二)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1.广泛性
污染影响范围大,人口多,对象广泛。2.长期性
可长时间作用于人群,甚至终生。
3.多样性
有特异性、非特异性损害,有局部的、全身的,有急性、慢性的,有近期、远期的。4.复杂性 各种因素的联合作用。
(四)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1、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
3、过量负荷和亚临床变化
4、远期危害(1)致癌作用(2)对遗传的影响 环境健康评价
健康危险度评价 是对某一种特定环境下,该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因素)可能引起个人和群体产生某有害健康效应(伤、残、病、出生缺陷和死亡)的概率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一、危害鉴定
2、暴露评价、3、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4、危险特征评定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1.直接危害(1)急性中毒:光化学烟雾事件(2)慢性中毒炎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3)致癌作用:苯并(a)芘
(4)变态反应:甲醛、铬—过敏性疾病
四日市哮喘病(5)非特异性疾病多发 2.间接危害
(1)影响微小气候和太阳辐射(2)形成酸雨: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3)产生温室效应(green house effect)(4)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Ozone Layer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评价指标
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1)色、浑浊度、臭和味
(2)pH值:pH值为6.5-8.5(3)总硬度:硬度过高引起胃肠道功能暂时性紊乱
(4)铝、铁、锰、铜、锌、挥发性酚类、阴离子洗涤剂、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 2.毒理学指标
(1)氟化物:不超过1.0mg/L(2)氰化物、砷、硒、汞、镉、铬、铅、硝酸盐等:多具有明显毒性,规定了最高容许限量值。(3)氯仿、四氯化碳:具有致癌性,规定了其上限值,分别为60、3ug/L。3.细菌学指标
(1)细菌总数(2)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3)游离性余氯
4.放射性指标
饮用水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的参考水平分别为0.5和1贝柯/L。第二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一.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P 73)(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 1.金属及类金属
如铅、汞、锰、砷等。
2.有机溶剂 如苯、甲苯、四氯化碳、正己烷等。
3.有害气体
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二氧化硫、氟化氢等。4.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如三硝基甲苯及苯胺等。5.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
如氯乙烯、丙烯晴等
6.农药
如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拟除虫菊酯农药等
14、生产性粉尘。
物理因素:异常气候条件;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X线、γ射线 等)。
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霉菌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与生理状况不相适应,导致劳动者精神(心理)过度紧张 3.劳动工具设计不科学,或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导致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寒冷、炎热、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厂房面积过小,机械设备安置过密,热源、噪声无隔离,有害工段不独立等。
5、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 二.职业病
概念: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时间和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1病因明确 特点:○2病因多可定量检测,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与发病率及病损程度有明确的接触(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3在接触同样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人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例 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
4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发现愈晚,疗效愈差
○
三.职业性损害的防制(P 78)
基本原则:“三级预防”原则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一、铅的毒作用表现:
1.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症、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脑病。2.消化系统
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痛、腹泻、便秘
3.血液及造血系统 可有轻度贫血,多呈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卟啉代谢障碍,其它: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内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血液中点彩、网 织、碱粒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寿命缩短、脆性增加,导致溶血。4.其他,肾脏
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造成肾功能异常,女性:月经不调、流产、早产
婴儿:母源性铅中毒
二、刺激性气体中毒(会有一题)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一.生产性粉尘的特性(112)
1.化学组成和浓度 粉尘的化学组成,直接决定其对人体的危害和危害程度。同一种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越高,吸入量越大,危害性越大,尘肺的发病率越高,其浓度以mg/m3 表示。2.分散度 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颗粒越小占的比重越大,分散度越高。
3.粉尘的溶解度 4.粉尘的硬度、形状、比重等
5.荷电性、6.爆炸性 二.预防控制措施
1)革:技术改革
2)水:湿式作业
3)密:密闭尘源
4)风:通风除尘
5)护:个体防护
6)管:防尘管理制度 7)教:宣传教育8)查:查尘和查体
第三章
1营养素:食物中可为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修复组织及调节生理功能的化学物质。人体需要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糖类,水,维生素和无机盐。
2、植物化学物:植物食物中除营养素以外的生物活性物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 4种指标: a平均需要量EAR
b、推荐摄入量RNI C、适宜摄入量AI
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4、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构成人体组织,器官和体内各种重要生理活动物质的基本成分;是机体氮元素的唯一来源;作为能源提供能量。
蛋白质的评价指标:蛋白质的含量(用凯氏定氮法),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利用率(常用的评价指标有:氨基酸评分,生物价,蛋白质净利用率,蛋白质功效比值)。蛋白质摄入量一般占总能量10%-15%,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应蛋白质摄入总量的30%~ 40%
6、脂类的生理功能:1)脂肪:a 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 b 在体内储存和提供能量,是产能最高的能源c 维持体温,抵御寒冷和支持、保护脏器作用 d 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糖类和节约蛋白质 e 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并促进其在肠道的吸收 f 能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促进食欲,增加饱腹感 g 必须脂肪酸的重要来源2)必需脂肪酸:是构成细胞膜和线粒体的成分和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能促进胆固醇的转运河代谢等3)磷脂:提供能量、构成生物膜、促进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流、有利于脂肪的吸收、转运和代谢以及改善、促进大脑和神经组织的健康及功能4)固醇类: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人体内许多重要活性物质的合成材料
7、糖类的生理功能:a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b在体内储存和提供能量,是人体最主要、最经济、最安全的供能物质;c维持神经组织功能;d具有调节血糖、节约蛋白质、抗生酮、润滑、解毒作用;e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形;f 提供膳食纤维
8、维生素缺乏症:维A---夜盲症,维生素B1---脚气病,维生素B2---口腔-生殖综合症,维C----坏血病。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易缺乏,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易引起中毒。
9、合理营养:通过不同种类的食物合理搭配,能量及各种营养素能充分满足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并达到相互之间的平衡。
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素的数量、比例和质量均符合人体的需要,达到最佳状态的膳食。
10、平衡膳食的基本卫生要求:a满足机体能量和营养素需要;b 食品多样化;c 合理加工烹调;d食用安全;e 合理的膳食制度
1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食物要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常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12、膳食宝塔自己看书(p159)
13、人群营养调查包括: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膳食调查常用的方法:称重法,记账法,回顾法,化学分析法
体格检查包括:a、身体测量(标准体重IBW=身高—100;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b、临床检查 14食物中毒是指是用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使用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机型亚急性疾病。
特点: 1)潜伏期短,多为集体爆发;2)中毒变现类似
3)发病与某种食物有明确关系; 4)人与人之间一般无直接传染(传染疾病的最大区别)。
分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 2)有毒动植物中毒 3)化学性食物中毒4)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第四章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1、形态发育包括什么?
身高、体重、坐高、胸围、肩宽、盆宽、皮褶厚度
2、功能发育包括什么?
呼吸、心血管系统、心率、呼吸频率、心肺功能、造血功能、生殖器官与功能发育、运动素质
3、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包括? 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性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1、先天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1)营养;(2)体育锻炼;(3)生活制度;(4)疾病;(5)季节和气候;(6)环境污染(7)家庭和社会因素。
三、生长发育评价
1、评价方法:等级评价法、曲线图法
2、发育匀称度评价: 体型指数:
1)身高坐高指数: 2)身高胸围指数: 3)肩盆宽指数:
营养指数: 1)身高体重指数: 2)BMI指数: 3)Rohrer指数: 功能指数:
1)握力指数和背肌力指数: 2)肺活量指数:
15章:疾病分布 一、三间分布:疾病在地区、时间和人群的分布,反应了疾病的致病因素会哦影响因素在地区、时间和人群中作用的差异和变化规律。
二、疾病描述指标:率、比、构成比(率和比通常被作为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指标)
1.率:是指在某一确定人群中某些事件发生的频率,结果通常用百分率、千分率表示。
率=(某事件实际发生人数/可能发生该事件的总人数)×k
2.比:是两个变量值相除所得的商,表示两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常用倍数或百分比来表示。
比=变量A/变量B
3.构成比:是表示同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常以百分率表示。计算时分子分母单位要相同,而且分子包括在分母之中。
构成比=某组成部分的值/同一组成部分的总和×100%
三、发病指标
1、发病率:指一定时间内(一般为1年)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发生的频率。
发病率=某人群某期(年)某病新发病例/同期暴露人数×k
k=100%、1000%。、10000/万、100000/10万
分子分母的确定:发病率的分子为新发病例数,新发病例大的确定是以发病的时间为依据,只有当某病例在研究的观察时间内发病时改病例才为新发病例。分母为同期暴露的人口数,暴露人口是指观察人群中可能会发生观察疾病的人。对于那些不可能患有该病的人,例如在传染病中,已获得免疫者不应包括在分母中。
2、患病率:又称先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地时间内某病先患(新、旧)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患病率=特定时间某人群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
k=100%、1000%。、10000/万、100000/10万
患病率是横断面调查得出疾病频率,故调查时间不能拖得太长,一般在一至数个月完成不得超过一年。患病率对于病程很短的疾病,入急性传染病,几乎无特殊意义。但是对于病程长的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病,肿瘤等有较好的价值信息反映。
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区别于联系:分子、分母不同,用途差异:患病率是横断面调查得出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是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有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出现,是动态指标,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联系当发病率和病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时,则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关系:
患病率(P)=发病率(I)×病程(D)
四、死亡指标
1、死亡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与有所原因)的人数在改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罪常用的指标。
死亡率=某人群死亡人数/同时期改人去平均人口数×k
2、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的比例,以百分比率或千分比率表示。
病死率=一定时期某病死亡人数/同时期换该病的人数×k
五、疾病流行强度(阶段)
1、散发:是指某病发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早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病例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
2、暴发:是指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很多相同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大多数患者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大多数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如食物中毒等。
3、流行:是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如流感、霍乱的世界大流行。
六、疾病的分布形式:三间分布
1.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
短期波动:含有与暴发相近,暴发常用于少量人群,热短期波动则常用于较大范围的人群。
2.地区分布:在国家间与国家内的分布、在城乡的分布、地方性
3.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和民族、社会阶层、婚姻与家庭、行为 第十六章 描述性研究
1、描述性研究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对专门调查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三间分布)归纳、整理后,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特征展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观点(假设)的一种方法。
2、描述性研究的目的:描述性研究是揭示因果关系的探索过程中最基本的步骤。描述性研究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与前提,先从描述性研究着手,取得研究对象的分布特征等信息,从而获得有关的研究假设的启发,进而逐步建立研究假设,或者为分析性研究提供有用线索。
3、现况调查: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指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的一种方法。
4、现况调查的目的: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提供疾病病因研究的线索
确定高危人群
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效果
5、现况调查的偏倚
信息偏倚:询问调查对象有关问题时,由于种种原因回答不准确从而引起偏倚或调查对象对过去的暴露史或疾病史等回忆不清。包括回忆偏倚、应答偏倚、测量偏倚、调查偏倚
选择偏倚:选择研究对象不能全名反映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混杂偏倚:由于所分析的因素被其他因素干扰,造成对结果判断的错误或者困难,从而导致的偏倚。
6、现况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常用抽样调查,结果有较强推广意义
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结果具有可比性 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
缺点: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
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
研究对象可能处于临床前期而被误定为正常人
第17章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已患研究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一组为患该病的其他人作为对照组,调查发病前对某个(些)暴露状况,通过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来分析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关系的一种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是比较患某病的患者与未患病的对照者在暴露于某种可疑危险或具有某种特征上所占频率的差异,分析这些可疑因素是否与该病的发生有联系及联系强度,是一种“由果及因”的研究。
病例的选择:一:要求(诊断标准明确、病例必须具有代表性,有暴露于调查因素的可能性)
二:来源(1.从研究人群中发现的病例 2.医院住院患者 3.门诊病例 4.多家研究
中心或者医院患者)
对照的选择:一:原则(1.具有人群未患要研究疾病的代表性 2.不能与所研究的疾病产生混杂性影响 3.除可能的研究因素不同外,其他条件尽可能与病例组相似)
二:来源(1.从研究人群中的未患研究疾病者:代表性较好,但费用高 2.患者的同事、朋友、或者同学等 3.医院其他科室的患者)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的步骤:
一、资料的整理
二、资料的分析 描述性分析(描述一般特征、均衡性检验)
推断性统计分析X2(检验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率是否有差异)
X2 =(ad-bc)2n/(a+b)(c+d)(a+c)(b+d)
OR=(ad/bc):暴露与疾病的相关
OR≈1, 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OR >1, 暴露使疾病危险性增加
OR <1, 暴露使疾病危险性减少(保护)优点: * 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 适用于罕见疾病的研究 *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所需样本较少,组织容易 *通过回忆获取信息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收集资料后较快得到结果(明确假设的危险,因*混杂影响难以控制 素、探索不够明确的众多因素)*不能计算暴露于某因素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缺点:
常见的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2、推断统计分析
(1)成组资料的分析:检验是指检验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有统计学联系。(2)1:1匹配资料的分析:匹配资料是由病例与对照结合成对子,分析结果时不应把对子拆开分析。OR=c/b(3)成组资料的分层分析 第18章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定群研究):是将未患病的特定人群按暴露与不暴露某因素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追踪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某(些)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与联系大小的一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特点: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 2.设立对照组 3.观察方向由因到果;4.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优点:资料可靠,无回忆偏倚;直接估计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及联系强度;由因到果,结果稳定;可评价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适用于常见病的研究。
缺点:不适应于发病率很低及多种病因的疾病研究;随访时间长,易产生失访,产生结果慢;暴露人时数的计算繁重;实施复杂,费人力、物力、时间。偏倚: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第19章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是以临床个体为研究对象,按实验法原理,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给予处理组某种治疗措施,而对照组不给予该设施或给予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同等地观察后评价该措施产生的效应,其目的是评价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效果并进行病因研究
一、临床试验研究的基本特征P393
二、处理因素
三、选择研究对象:
1、制定纳入标准
2、制定排除标准
3、选择依存性好的患者
四、估计样本含量
五、随机分组
1、单纯随机法 或简单随机
2、区组随机法
3、分层随机法
六、设计对照:
1、历史对照、安慰剂对照、自身对照、交叉对照
七、盲法
1、单盲
2、双盲、3、三盲 第25章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防人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结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特点:1.以健康为中心,关注全体社区居民 2.以家庭为基础,社区成员广泛参与 3.以需求为导向,为居民提供综合性服务 4.以部门协调为基础,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第三篇:社区重点
1、简述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答:(1)服务对象的广泛性: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是社区全体居民,包括有健康问题的人和健康的人。
(2)服务内容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包含着初级卫生保健,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优质、价廉、方便的卫生服务。(3)贯穿生命全过程的连续性:社区卫生服务始于生命的准备阶段直至生命结束,覆盖生命的各个周期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4)满足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可及性:社区卫生服务满足社区服务对象的各种卫生服务要求。
2、社区护士应注重哪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答:(1)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社区护理工作既需要其合作者的支持和协助.又需要护理对象的理解和配合。因而必须具有社会学、心理学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2)综合护理能力:社区护士必须具备各专科护理技能及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技能,才能满足社区人群的需求
(3)独立判断、解决问题能力:社区护士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独立进行各种护理操作、运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进行咨询或指导。因此,慎独、解决问题或应变能力对于社区护理人员非常重要。
(4)预见能力:预见能力主要应用于预防性的服务,社区护士有责任在问题发生之前,找出其潜在因素,从而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问题的发生。
(5)基本的组织、管理能力:社区护士在向社区居民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的同时还要调动社区的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促进活动。
(6)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如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具备处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协助社区进行相关健康研究的能力。(7)应对社区急性事件的基本能力。
(8)不断获取与本专业发展有关的新知识,培养促进自身与专业发展的能力。
(9)自我防护能力:社区护士的自我防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法律的自我防护及人身的自我防护。
3、简述家庭访视时的注意事项。
答:家庭访视时的注意事项:①着装:应穿着适合社区护士身份的职业服装或整洁、协调、便于工作的服装。②态度要求合乎礼节,大方尊重,表现出对访视家庭的关心和尊重。③预约:访视前应与访视家庭进行预约,访视前一天或当天,再次核对访视时间。④进行自我介绍,确认访视对象住址和姓名。⑤传达来访的目的。⑥原则上不要站在门口进行询问和指导。⑦要仔细认真地倾听病人和家属的主诉。⑧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测量,同时给子指导和提供咨询。③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做出相应的判断,必要时当即修改计划,建立对策。⑩记录:对收集到的资料当场进行记录。记录时注意不要忽略了访视对象的谈话。把所进行的护理援助和指导内容记录在家庭记录本中。⑾访视时间:在1小时以内。应避开吃饭时间和会客时间。⑿不接受礼金。
4、简述健康普查和健康指导的评价内容。
答:健康普查和健康指导的评价内容:①是否让被普查者在问诊时把问题和主诉充分地加以叙述。②是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③讨沦会的议题是否考虑到了全体体检者的情况。④是否与需要继续援助者建立了相应的联系和帮助方式。⑤和其他机构的合作如何。
5、简述如何将流行病学调查应用于社区护理。
答:社区护理使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目的是用该方法对人群的疾病和健康进行调查。把其结果用于社区护理和对居民的健康管理中,制定健康相关政策并应用到卫生行政管理中。
具休应用有:①进行社区健康诊断: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杜区健康负荷,以此来确定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并确定解决的问题的顺序,为制定卫生服务的项目、设施以及配臵相关卫生人员提供依据。②了解疾病的危险因素和流行原因,发现高危人群对居民进行健康普查,筛选和发现高危人群。筛选使用流行病学中的灵敏度、特异度、肠诊率、误诊率、阳性反应准确度、阴性反应准确度等评价指标。③评价护理干预措施和卫生服务效果:在评价时,要求用流行病学知识进行判断,对事实做出准确分析。
6、简述制定家庭健康护理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答:制定家庭健康护理计划应遵循的原则是:①互动性:家庭的参与。②特殊性:对有共同健康问题的家庭实施的护理援助方法不尽相同。③实际性:设立切合实际的目标,设立目标时要考虑时间和资源限制以及家庭功能的层次限制。④意愿性:考虑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和卫生保健信念。⑤合作性:与其他卫生保健人员通力合作,避免冲突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
7、对青春期女性进行性教育,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对青春期女性进行性教育内容有应根据其年龄大小逐步进行.橄育的内容包括四方面:①性生理教育:如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差异,生殖生理学知识,青春期发育的表现和卫生,性器官的卫生,月经异常和经期卫生,遗精和手淫等。②性心理教育:如男女性心理特征和差异,性别的社会特征等。③性道德教育:如什么样的性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怎样结交异性朋友和如何拒绝异性的性要求等。④性美学教育:如两性主体的美和两性关系的美,以及性爱的美和爱情的美等。
8、为保证幼儿健康,托幼机构的健康检查应从哪几方面着手? 答:为保证幼儿健康,托幼机构的健康位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做好人幼儿园前的体检,内容包括全身体格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和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查,有呼吸道症状者应做X线照片检查。第二,坚持做好每日的健康检查和观察,早晨入幼儿园时检查儿童的精神状态、有无发热、流鼻涕、眼结膜充血及皮疹等,全日观察儿童精神、面色、食欲、大小便、活动、睡眠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第三,坚持每年做一次体格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等体格检侧,口腔、眼、耳、胸部、腹部等的物理检查,血常规和大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
9、简述社区资料分析的步骤。
答:(1)资料整理与复核:对所收集资料按社区健康水平、地理环境、社会经济以及保健资源或服务等进行整理分类并以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然后由社区评估组或其他人员对资料进行复核、检查有无遗漏,并将主观资料与客观资料进行比较,以确定收集资料的客观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2)资料分析:运用计算机分析软件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定量资料,如发病率等常按年龄、性别,年代或其他变量分组,并与相类似社区、省市和全国资料进行比较。对定性资料通常按内容分类,根据问题的发生频率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
10、判别社区护理诊断优先顺序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严重性,指所干预的危险因家对本地区人群有较大危害。②可预防性,即已有有效控制干预对象或危险因素的手段。③有效性,指通过护理干预能改善不良健康状况或控制危险因素。④可行性,采取的措施能得到政府或管理机构的关注和支待,有可利用资源。
11、请写出OMAHA系统的社区护理诊断分类。
答:①环境:如收入、卫生、住宅、邻居/工作场所、其他。
②心理社会与社区资源的联系、社会接触、角色改变、人际关系、精神压力、哀伤、情绪稳定性、性、照顾、忽略儿童/成人生长发育及其他。
③生理:听觉、视觉、说话与语言、咀嚼、认知、疼痛、意识、皮肤,神经肌肉骨骼系统与功能、呼吸、循环、消化、排便功能、生殖泌尿功能、产前产后及其他。
④健康相关行为:营养、睡眠与休息型态、身体活动、个人卫生、物质滥用(酒精或药品)、家庭计划、健康指导、处方用药、特殊护理技术及其他。
12、预防高血压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预防高血压应采取措施有:对一般人群,通过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护能力。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态平衡,戒烟限酒。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高血压。对高危人群,实施危险因素筛查和监测,例如,血脂、体重指数等,开展行为干预,例如,指导戒烟、减轻体重等。
13、如何做到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答: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杜区护士应熟悉常见传染病的特征,及时发现病人。另外,体检、筛查等也可以发现如结核、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传染病报告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也是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对于确诊和有怀疑的传染病病人,应当尽早隔离,同时给予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也要采取隔离措施,并进行检疫、临床观察、药物预防或免疫接种。
14、什么是健康教育?什么是健康促进?二者之间有何联系? 答: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待的综合体。
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教育,通过社会人群的参与,改变其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念,从而使其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促进的概念比健康教育的概念更为广义,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在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基础上,进一步从组织、政策、经济和法律方面提供支持性环境,从而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15、简述健康促进的5大任务。
答:(1)制定健康公共政策:是指所有政策领域都必须考虑到健康、和平,并对人民健康负有责任,包括法令、条例、制度、规章和规范,用以保护对社区健康起重要影响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条件。
(2)创造支持性环境:改善社会生活环境、改善政治生活环境、促进经济保障及充分发挥妇女的作用。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满意、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快速改变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环境向积极有利的健康方向发展。
(3)强化社区行动:通过具体和有效的社区行动.如确立优先问题、作出决策、制订及实施保健计划等,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和潜力,发挥社区的作用,帮助社区人群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提高人群有关健康的权利和责任的知识和意识,以增进自我帮助和发展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4)发展个人技能:通过学校、家庭、工作单位、社区以及各种团体机构迸行健康教育、提供健康信息,改善个人的健康意识和知识,提高个人的生活技能。有准备地应对人生发展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掌握处理各种慢性病和意外伤害的方法和技能,促使人们更好地控制自身的健康问题。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根据新的健康需求,从一种全新的视角调整卫生服务结构和职能。更合理地解决资源分配问题,改进服务的质里和内容,建立一个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体系。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16、简述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
答:(1)语言健康教育:又称口头健康教育,即通过语言的交流和沟通,有技巧地讲解健康教育的知识,增加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理性认识,是健康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方式,包括交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小组讨论、同伴教育等。
(2)文字健康教育利用各种文字传播媒介和社区居民的阅读能力来达到健康教育目的的一种方法。其材料可反复使用,是健康教育的一种好方式,包括卫生标语、传单、手册、地报或专栏、报刊、画报等。
(3)形象化健康教育:以图片、照片、标本、实物、模型等形式展览、传递健康信息。其特点是形象、生动、直观,常与文字健康教育配合使用,以增强理解和记忆。
(4)电化健康教育:包括广播、录音、电视、电影等。
(5)网络健康教育: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健康信息传播的一种方法,是对以上各种教育方法的全新延伸和全面整合.(6)民间传统教育:利用三字经、顺口溜、民歌民谣、地方戏曲、游园灯会、年画、挂历等民间特有的文化传播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是行之有效的社区胜康教育手段。
17、举例说明“知-信-行”模式。答:“知信行”模式中,“知”,就是知识或信息。“信”就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行”,即产生促进健康的行为。例如一个有5年吸烟史的人通过看报纸、杂志等,了解了有关吸烟对身体的害处。有了一定的知识。听说自己社区要举办吸烟有害键康的讲座,也积极地参加了,确信戒烟对自己有好处.便有了要戒烟的想法。认同了吸烟对自己有害的信念,也有了戒烟的积极态度。随即对亲朋好友声称自己已经戒烟,不要给自己再递烟等。采纳了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咳嗽少了,痰也少了,于是下决心以后再不吸烟,并一直坚持,直到现在。—健康行为确立。如果他看见了有关吸烟有害健康的信息,却对信息视而不见乡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那些倒霉事悄落不到自己头上;或也相信吸烟有害健康,但就是抵制不住吸烟的诱惑。无法坚待。导致行为改变的失败.18、举例说明健康信念模式。
答: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握康促进行为的基础和关键健康信念模式是解释和干预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摸式。该模式认为健康信念的形成主要涉及几个因素。以吸烟为例来说明。认为吸烟可能与一些疾病有关,知觉到易感性节感觉自己有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并为此十分担心;知觉到严重性,戒烟后一些症状如咳嗽、咳痰减少;知觉到效益性,戒烟后紧张、焦虑、受到其他吸烟者的压力、担心复吸等;知觉到障碍性,认为自己有信心克服障碍,坚持戒烟;知觉到自我效能性。当然,吸烟行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行为,它还受吸烟者年龄、性别、种族、社会阶层、家庭成员或朋友患病等影响因素及提示因素的影响,还受吸烟导致快感——内部回报,吸烟便利交往——外部回报等因素的影响,能否戒烟自我效能是关键。
19、社区健康教育程序中的确定问题是什么?其步骤有哪些? 答:确定问题,即护理诊断。社区健康教育护理诊断是社区护士认真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从而确认教育对象或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和学习需要。确定问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根据评估结果,列出社区或社区居民存在的健康问题以及学习需要。②挑选出通过健康教育可解决或改善的问题,排除生物遗传因素导致的健康问题。③将挑选出的健康问题按其对社区以及社区居民威胁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序。④找出与健康问题相关的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促使社区居民改变行为的相关因素。⑤分析社区护士所具备的条件和能力,以及社区资源,确定健康教育的首选问题。20、社区康复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答:①预防:依靠社区的力量,落实各项有关残疾预防的措施。②普查:依靠社区的力量,在本社区范围内挨家挨户进行调查。③康复训练:依靠社区的力量,在家庭和(或)在社区康复站,对需要进行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开展必要的、可行的功能训练。④教育康复:依靠社区的力量,帮助残疾儿童解决上学问题,或组织社区内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学习班。⑤职业康复:对社区内还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有就业潜力的青壮年残疾人,进行就业前的评估和训练。指导自谋生计的本领和方法。⑥身心康复:组织残疾人自己的文体活动,依靠社区的力量,解决医疗、住房、交通、参加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⑦独立生活指导:提供有关残疾人独立生活的咨询和服务。
第四篇: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解答复习重点:
【细胞器标志酶】
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
高尔基体:糖基转移酶
溶酶体: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氢酶
【高尔基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高尔基体呈网状结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膜性细胞器,由扁平囊、小囊泡、大囊泡构成,内含多种酶,其标志酶为糖基转移酶。
扁平囊,高尔基体的主体部分,由3-10层平行排列,相邻囊间距20-30nm,每个囊腔宽6-15nm,其凸面称顺面或形成面,凹面称反面或成熟面;小囊泡,为直径30-80nm的球形小泡,膜厚6nm,多集中分布于扁平囊形成面与内质网间,由糙面内质网芽生而来,载有糙面内质网合成蛋白质成分转运至扁平囊中,又称运输小泡;大囊泡,直径100-500nm,膜厚8nm,多见于扁平囊周边或局部呈球状膨突而后脱落形成,带有扁平囊所含分泌物,有继续浓缩的作用,又称浓缩泡或分泌泡。
主要功能: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加工,如糖蛋白的合成修饰和蛋白质的改造;对蛋白质进行分选运输,如分泌蛋白、膜嵌蛋白、溶酶体蛋白的分选;形成溶酶体;参与膜的转变。
【溶酶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溶酶体是单层膜包裹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泡状细胞器,膜厚6nm,是直径0.25-0.5nm的圆形、卵圆形小体,可视为细胞内消化系统。其标志酶为酸性水解酶。溶酶体膜上有氢离子泵,可保持内部酸性环境;膜内存在特殊的转运蛋白,可将消化水解的产物运出溶酶体;溶酶体膜的蛋白高度糖基化,可防止被自身的水解酶消化。
主要功能:消化作用,对外源性异物的消化称异噬作用,消化自身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器碎片称自噬作用;自溶作用,指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消化酶释放入细胞质使细胞本身被消化;对细胞外物质的消化作用,指溶酶体通过胞吐作用将溶酶体酶释放到细胞外,消化分解细胞外物质。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线粒体中含有mtDNA,多为双链的环状分子,和细菌DNA相似,裸露而不与组蛋白结合,分散在线粒体基质不同区域。线粒体DNA具有遗传功能。线粒体含有自身特有的mRNA、tRNA和rRNA及其蛋白质合成的其他组分,可自主合成蛋白质。但mtDNA的基因数量不多,编码合成的蛋白质有限。mtDNA所用的遗传密码表与通用的遗传密码表也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依靠两套遗传系统。而实现线粒体基因组复制与表达所需的许多酶,又是由核基因编码的,所以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细胞氧化】
细胞氧化是指依靠酶的催化,氧将细胞内各种供能物质氧化而释放能量的过程。其基本过程为:
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反应过程无需氧,故称为无氧酵解。葡萄糖等物质在细胞质中酵解形成丙酮酸。
乙酰辅酶A生成。在线粒体内膜进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在内膜的丙酮酸脱氢酶
系作用下,进行脱氢、脱羧并与辅酶A结合,生成乙酰辅酶A。
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进行。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经一
系列的氧化脱羧、连续酶促反应,最后降解为草酰乙酸,不停循环。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膜进行。各阶段脱下的氢离子通过一系列呼吸链
酶系的逐级传递,与氧化合生成水。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形成ATP。
【细胞核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直径一般为0.5-1.0nm,主要由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基质组成。
核膜是多孔状的双层平行排列的单位膜,由核膜外层、核膜内层、核周间隙、核孔复
合体等构成。功能:重要的保护性屏障;控制核与胞质的物质交换;参与核酸合成。
染色质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主要含DNA、蛋白质、少量RNA。DNA分为单一
顺序、中度重复顺序、高度重复顺序,蛋白质分为组蛋白、非组蛋白。间期的染色质可分为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核仁是一个无外膜包围、裸露在细胞核内、有较高电子致密度的海绵状结构,主要含
蛋白质、RNA、DNA,蛋白质。由核仁旁染色质、纤维成分、颗粒成分、核仁基质组成。功能:
合成核糖体RNA;组装核糖体大、小亚基。
核基质是核内的一个网络系统,又称核骨架,主要含蛋白质。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储存遗传物质;进行DNA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及修复。
【遗传病及其分类】
遗传物质发生突变引起的疾病称为遗传病。分为:单基因病(AD,AR,XD,XR,YL),多
基因病,染色体病(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原因】
数目异常:整倍体变异(三倍体、四倍体等),非整倍体变异(单体型、三体型、多
体型),嵌合体。原因:配子在发生过程中,或受精卵的早起卵裂阶段,染色体复制或行为
异常。
结构异常:缺失,倒位,易位(单方易位,相互易位,罗氏易位)。原因:染色体断
裂后非原位重接。
【真核、原核细胞差异】
1.原核细胞无成型细胞核、无核膜,遗传物质散布或集中分布于细胞内,形成核区或拟核;
真核细胞具有完整细胞核、有核膜核仁。
2.原核细胞的DNA一般仅一条,不与蛋白质结合,呈裸露状态;真核细胞DNA分子有多条,且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染色体。
3.原核细胞无内膜系统,缺乏膜性细胞器;真核细胞具有发达的内膜系统。
4.原核细胞不存在细胞骨架系统;真核细胞具有微管、微丝、中间丝等构成的细胞骨架系
统。
5.原核细胞基因表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具有阶
段性、区域性。
6.原核细胞增殖为无丝分裂,无明显周期性;真核细胞增殖为有丝分裂,周期性强。
7.原核细胞体积较小;真核细胞体积较大。
8.原核细胞中有不少病原微生物;真核细胞则是构成人体和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核糖体】
核糖体是一种电子密度较高的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小颗粒,直径15-30nm,由大、小亚
基构成。附着在内质网表面的称为附着核糖体,不附着在膜上、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基
质内的称游离核糖体。核糖体上存在四个活性部位:
A位(氨酰基位,受位),为接受氨酰基-tRNA的部位;
P位(肽酰基位,供位),为肽酰基-tRNA移交肽链后的tRNA释放部位。
T因子(肽基转移酶位),合成肽链过程中,为催化氨基酸间形成肽链。
G因子(GTP酶位),水解GTP,为肽酰基-tRNA由A位移位到P位提供能量。
核糖体主要化学成分为rRNA和蛋白质。沉降系数80S(大亚基60S,小亚基40S)。主
要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内质网】
内质网是由单位膜围成的一些形状大小不同的小管、小泡及扁囊状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的一个连续的网状膜系统,由脂类和蛋白质构成,含有大量的酶,其标志酶为葡萄糖-6-磷
酸酶。依其膜表面有无核糖体可分为:
糙面内质网,形态上多为板层状排列的扁囊,少数为小管和小泡,膜表面附有颗粒状
核糖体。其功能主要为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运输、加工。
光面内质网,形态上多为彼此连通的分支小管或小泡,很少扁囊,膜表面无核糖体附
着。其功能主要为:参与脂类合成;参与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解毒作用;参与横纹肌的收缩
活动;参与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参与胆汁的合成。
【细胞骨架各种纤维的结构特征、化学组成、功能】
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络称为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中间丝。
微管为一中空的圆柱状结构,外径24-26nm,内径15nm,管壁厚6-9nm。化学组成:
微管蛋白(基本化学单位),微管结合蛋白,微管修饰蛋白。功能:构成细胞支架,参与物
质定向运输,参与细胞器运动。
微丝是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实心纤维细丝,直径6-7nm,可以成束、成网或纤维状
分散存在。化学组成:肌动蛋白(基本蛋白质),微丝结合蛋白。功能:具有支撑作用,参
与细胞运动,与细胞质分裂有关,参与信息传递。
中间丝是一类在形态上十分相似,而化学组成上有明显差别的蛋白纤维,为直径
8-10nm的中空管状,介于微管、微丝之间。功能:具有支持作用,参与胞内物质运输,参
与信息传递,参与细胞器定位,参与细胞癌变的调控。、名词解释重点:
1.【新陈代谢】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
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2.【细胞体积守恒定律】无论其种属的差异有多大,同一器官与同一组织的大小通常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即一个生命体的机体大小及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而与
其数量成正比,此规律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3.【遗传全能性】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都有分化为各类细胞
或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
4.【单位膜】由内外两层致密的深色带和中间一层疏松的浅色带构成的三层膜相结构(2×
2+3.5=7.5nm)
5.【内膜系统】 真核细胞中,在结构、功能上具有连续性的、由膜围成的细胞器或结构。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体和分泌泡以及核膜等膜结构,但不包括线粒体和叶绿
体。
6.【被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7.【主动运输】特异性运输蛋白消耗能量使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8.【简单扩散】小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自行穿膜运输。属于最简单的一种物质运
输方式,不需要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也不需要专一的载体。也称单纯扩散;自由扩散。
9.【协助扩散】促进扩散又称易化扩散、,或帮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
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 不
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10.【膜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故称为膜泡运输。
11.【受体】是一种生物大分子,能有选择的识别外来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启动细胞内一
系列生化反应而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包括识别部位、转换部位、效应部位。
12.【细胞膜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膜上一类特殊的膜内在蛋白,大多数为
跨膜糖蛋白,也有脂蛋白和糖脂蛋白。
13.【常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处于伸展状态的染色质纤维,着色浅,多位于细胞核中央。
【异染色质】间期核中呈高度螺旋化的,盘曲较紧密的染色质,着色深,多分布于核的外周。
14.【核仁组织区】(NOR):是专门为合成rRNA提供模板的rDNA所在的染色质区域。
15.【核仁周期】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周期性的解体与重建。
16.【微粒体】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的ER碎片(注意与微体[过氧化物酶体]区别)
17.【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的细胞质中存在由蛋白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由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组成。
18.【不规则显性】在有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由于不同内外因素的影响,显性基因的作用未能表达,或不同个体其表达的程度有差异,使得该显性基因的遗传方式不规则,称之为不规则显性。(原因:外显率降低和个体间表现度有差异)
19.【不完全显性】杂合子患者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患者隐形纯合子正常个体之间,即在杂合子中,显性基因和隐形基因的作用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表达。
20.【延迟显性】在一些AD病中,杂合子携带的显性治病基因的作用在生命的早期并不表达,要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相应疾病。
21.【质量性状】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性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性状。
22.【数量性状】性状的差异呈连续状态分布,界限不清,不易分类的性状。
23.【易患性】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可能性。
24.【遗传率】在多基因遗传病中,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个体是否患病,其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的百分比称为遗传率。
25.【核型】一个个体或细胞具有的独特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核型代表生物的种属特性,是物种的最稳定标志。
26.【整倍体改变】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在二倍体基础上,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27.【非整倍体改变】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在二倍体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条至数条。
28.【嵌合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核型的细胞系所形成的个体,称为嵌合体。
29.【共显性】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状态时两种基因共同表达。
30.【溶酶体类型】1.初级溶酶体:反面高尔基网出芽形成,只含有酸性水解酶无作用底物的溶酶体。2.次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作用底物结合后形成的溶酶体,可分为:A.异嗜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吞噬体、胞饮体融和后形成的溶酶体,底物来自细胞外细菌、异物和坏死的组织碎片等。B.自嗜溶酶体:内质网膜将衰老、破损的细胞器及细胞内含物包裹起来形成自嗜体,再与初级溶酶体融合。3.终末溶酶体:有残余底物的溶酶体,又称残余小体
31.【核糖体类型】
1.附着核糖体:细胞中很多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的膜表面。
2.游离核糖体:一些核糖体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细胞自身的结构蛋白以及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蛋白;血红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32.【X小体(巴尔氏小体)】雌性哺乳类体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之一,在发育早期随机发生异染色质化而失活,在上皮细胞核膜内缘形成一个高度凝集浓缩的小体
33.【交叉遗传】在X连锁遗传中,男性的致病基因来至于母亲,将来只传给女儿,不存在从男性到男性的传递。
34.【核型】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称为核型
35.【动态突变】DNA分子中碱基重复序列拷贝数随着世代的传递发生扩增而导致的突变。
36.【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并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37.【遗传异质性】是指表现型一致的个体或同种疾病临床表现相同,但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称为遗传异质性。
38.【遗传印记】由不同性别的亲本传给子代的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因甲基化失活引起不同表型的现象。
39.【半合子】只存在于一条同源染色体上,而不是成对出现的基因称为半合子。如X-Y系统的雄性即为半合子。
40.【剂量补偿效应】指的是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也就是说,在雌性和雄性细胞里,由X染色体基因编码产生的酶或其他蛋白质产物在数量上相等或近乎相等。
第五篇:医学细胞生物学_重点名词解释
unit menmbrane单位膜 细胞膜性结构在电镜下观察呈现出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电子致密度较低的中间层,称为单位膜。
fluid mosaic model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认为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液晶态特性。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膜骨架;脂双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既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球形蛋白质分子以各种形式与脂质双分子层结合。糖类附在膜外表面。强调细胞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Cell surface细胞表面 人们把细胞膜、细胞外被、细胞膜内面的胞质溶胶、各种细胞连接结构和细胞膜的一些特化结构统称为细胞表面。
fluidity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膜脂和膜蛋白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这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cell coat细胞外被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上所有糖类都位于膜的外表面。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膜的表面,富糖类的周缘区常被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细胞外被中的寡糖和多糖能吸附水分,形成黏性表面,可以保护细胞表面免受机械损伤和化学损伤;而且细胞外被在细胞与细胞间的识别和黏附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cell junction 细胞连接多细胞生物的已经丧失了某些独立性,为了促进细胞间的相互联系,相邻细胞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一定的连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其作用是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协调细胞间的功能活动。分为闭锁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
amphipathic molecule双亲媒性分子:既亲水又疏水的分子叫做双亲媒性分子。比如磷脂,头部为由磷酸和碱基组成的磷脂酰碱基,极性很强,有亲水性;尾部是两条非极性的脂肪酸链,有疏水性。liposome脂质体:为了进一步减少双分子层两端疏水尾部与水接触的机会,脂质分子在水中排列成双分子后形成一种自我封闭的双层球型结构。
Endomembrane内膜系统位于细胞之中的膜性结构将细胞内部区域化,形成执行不同功能的膜性细胞器,如内质网、GC、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以及小泡和液泡等,统称为内膜系统。
lysosome溶酶体一层单位膜构成,囊泡状,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
matrix 基质线粒体内腔充满了电子密度较低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脂肪等成分,称之为基质。
elementary particle基粒 即ATP酶复合体。内膜的内表面附着许多突出于内腔的颗粒,头部具有酶活性,能催化ADP磷酸化生成ATP。molecular chaperone分子伴侣是一类能够协助其它多肽进行正常折叠、组装、转运、降解的蛋白,并在DNA的复制、转录、细胞骨架功能、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等广泛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A site。A部位也称氨酰基部位或受位,主要位于核糖体大亚基上,是接受氨酰基-tRNA的部位。
P site。P部位又称肽酰基部位或供位,主要位于核糖体小亚基上,是肽酰基-tRNA移交肽链后,tRNA释放的部位。
polyribosome多聚核糖体 当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大、小亚基必需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而且常常是多个核糖体结合在一条mRNA分子上,称为多聚核糖体。
chromatin染色质 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等构成的细丝状复合结构,形状不规则,弥散分布于细胞核内。
chromosome染色体 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经复制后反复缠绕凝聚而成的条状或棒状结构,借以保证DNA被准确的分配到子代细胞中,对物种遗传性状稳定性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nuclear skeleton核骨架 它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除核膜、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部分,是一个以非组蛋白为主构成的一个纤维网架结构。核骨架与核纤层、中间纤维相连形成一个网络体系,是贯穿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一个独立结构系统 nuclear lamina核纤层 内层核膜靠核质一侧的一层由纤层蛋白组成的纤维状网络结构,称为核纤层。核仁周期 指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一系列结构与功能的周期性变化,进行周期性消失与重建的过程。
karyotype核型是指某一个体细胞的全部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loop model襻环模型该模型认为30nm的染色质纤维折叠成襻环,襻环沿染色体纵轴由中央向四周放射状伸出,环的基部集中在染色单体的中央,连接在非组蛋白支架上。
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细胞外基质:机体发育过程中由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所构成的纤维网状物质,分布于细胞与组织之间、细胞周围或形成上皮细胞的基膜,将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基膜相联系,构成组织与器官,使其连成有机整体。包括胶原与弹性蛋白,非胶原糖蛋白,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等。basement membrane基底膜 上皮细胞下面特化的细胞外基质,由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及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等构成的网状结构。对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等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GAG氨基聚糖:由氨基己糖和糖醛酸(硫酸角质素中是半乳糖)二糖结构单位重复排列,聚合形成的无分支长链多糖。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肝素和硫酸角质素6种。anchorage dependence锚定依赖性正常真核细胞除了成熟血细胞外,大多须黏附于特定的细胞外基质上才能抑制凋亡而存活,称为锚定依赖性。
simple diffusion 单纯扩散不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不依靠专一性膜蛋白分子,只要物质在膜的两侧保持一定的浓度差即可发生的最简单的运输方式。ligand-gated channel 配体闸门通道仅在细胞外的配体与细胞表面结合时发生反应,引起通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时开放的闸门通道称为配体闸门通道 voltage-gated channel电压闸门通道仅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才开放的闸门通道称为电压闸门通道
carrier protein载体蛋白是镶嵌于膜上的运输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其上有结合点,能特异的与某一种物质进行暂时性的可逆结合。
facilitated diffusion帮助扩散借助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构象变化而顺浓度梯度的物质运输方式称为帮助扩散。
Membrane flow膜流 指由于膜泡运输,真核细胞生
物膜在各个膜性细胞器及质膜之间的常态性转移。
co-transport伴随运输有些物质逆浓度主动运输的动力不是直接来自ATP水解,而是由离子浓度梯度中储存的能量来驱动的。人们把这种由Na+等离子驱动的主动运输过程称为伴随运输。
constitutive pathway of secretion结构性分泌途径:在真核细胞中不断产生分泌蛋白,它们合成后立即包装如高尔基复合体的分泌囊泡中,然后被迅速带到细胞膜处排出,这种分泌过程称为结构性分泌途径。
regulated pathway of secretion调节性分泌途径一些细胞所要分泌的蛋白或小分子,储存于特定的分泌囊泡中,只有当接收细胞外信号的刺激时,分泌囊泡才移到细胞膜处,与其融合将囊泡中分泌物排出,这种分泌过程称为调节性分泌途径。
signal patch信号斑: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G蛋白偶联受体: 一种膜蛋白受体,可以激活G蛋白,介导许多细胞外信号的传导。其结构特征包括:
1、一条多肽链构成,7个跨膜的α螺旋区;
2、N端朝向胞外,C端朝向胞内;
3、N端有糖基化位点,C端的第三袢环和C端有磷酸化位点。
G protein.G蛋白 是一类在信号转导过程中,与受体偶联的、能与鸟苷酸结合的蛋白质,位于细胞膜胞质面,为可溶性的膜外周蛋白,由αβγ三个蛋白亚基组成,有GTP酶的活性,可结合GDP。G蛋白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其自身构象的变化,激活效应蛋白,进而实现信号从胞外向胞内的的传递。
adenylate cyclase, AC腺苷酸环化酶:是G蛋白的效应蛋白,可催化ATP生成cAMP,是cAMP信号传递系统的关键酶。cellular respiration细胞呼吸:糖、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逐步分解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和H2O;与此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出的能量储存于ATP中,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呼吸,也称为生物氧化或细胞氧化。
substrate-level phosphorlation底物水平磷酸化 由高能底物水解放能,直接将高能磷酸键从底物转移到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上使其磷酸化的作用,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chemiosmotic coupling hypothesis化学渗透假说 : ATP合成的一种机制。氧化磷酸化偶联的基本原理是电子传递中的自由能差造成H+穿膜传递,暂时转变为横跨线粒体内膜的电化学质子梯度。然后,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并释放出能量,驱动结合在内膜上的ATP合酶,催化ADP磷酸化成ATP。
电子传递链 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的排列成相互关联的链状的传递电子的酶体系,它们能够可逆的接受和释放质子和电子。
ATP synthase ATP合酶 是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附着的球形基粒,将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电子能量用于使ADP磷酸化成ATP的关键装置,是多种多肽结构的复合体,称为ATP合酶。分为头部、柄部、基片。
axonal transport轴突运输发生在轴突内的物质运输称为轴突运输,目前已知的轴突运输是沿着微管提供的轨道进行的。
acrosomal reaction顶体反应 卵细胞表面覆盖着胶状物,为了越过这道屏障,精子细胞首先伸出一个顶体突起,穿透胶质层和卵黄层,使精卵细胞膜融合而完成受精,这个过程称为顶体反应。
kinesin驱动蛋白:是微管动力蛋白,其分子结构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聚合而成。
myosin肌球蛋白:微丝的动力蛋白,每个肌球蛋白分子有一条重链和数条轻链组成,分为头部、颈部、尾部。
dynein动位蛋白:微管动力蛋白,包括胞质动位蛋白和纤毛动位蛋白。
transposon转座子 是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或者在不同染色体之间移动,又称为移动基因。
gap gene间隔基因:基因转录区中位于编码基因之间的,与蛋白质翻译无关的序列。overlapping gene重叠基因:同一DNA序列中2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互重叠。
split gene割裂基因:在真核生物细胞基因中,编码序列常常被非编码序列隔断,呈现分裂状。
genetic codon遗传密码: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排列形成一个密码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的形成,所有的密码子统称遗传密码。
translation翻译 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后,在核糖体上进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即为翻译(translation)。
cell proliferation细胞增殖:细胞通过生长和分裂获得具有与母细胞相同遗传特征的子代细胞,从而使细胞数目成倍增加的过程。它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也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体现,使生命得以延续。
Restriction point限制点。正常细胞的G1期有某些特殊的调节点,起到控制细胞增殖周期开关作用的,被称为限制点。
MPF有丝分裂促进因子 M期细胞质中存在某种成分能使间期细胞提前进入M期,这种成分后来被命名为有丝分裂促进因子。它是调节细胞进出M期所必须的的蛋白质激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通过促进靶蛋白的磷酸化而改变其生理活性。
mitotic apparatus有丝分裂器 在中期细胞中,由染色体、星体、中心粒及纺锤体所组成的结构被称为有丝分裂器。中期以后发生的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向两极的移动及平均分配到子代中,有丝分裂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growth factor生长因子是一大类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多肽类信号物质。目前发现的生长因子多数有促进细胞增殖的功能,少数兼具双重调节作用,能促进一类细胞的增殖,而抑制另一类细胞。
synapsis联会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现象,称为联会。联会的结果是每对染色体形成一个紧密相伴的二价体bivalent。
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为一类必须与细胞周期蛋白结合后才具有激酶活性的蛋白激酶,通过磷酸化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关键核细胞中一些功能相似的同源蛋白,由一个相关基因家族编码,能随细胞周期进程周期性的出现及消失。在细胞周期各特定阶段中,不同的周期蛋白相继表达,并与细胞中的其他蛋白结合,对细胞周期相关活动进行调节。
check point 细胞周期检测点为了保证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完整性及细胞周期正常运转,细胞中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可对细胞周期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出
现的故障加以检测,只有当这些事件完成或故障修复后,才允许细胞周期进一步进行,该监控系统即为检测点。
dertermination决定:细胞从分化方向确定开始到出现特异形态特征之前这 细胞全能性是单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增殖、分化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细胞称为全能性细胞(totipotent cell)
induction诱导一部分细胞对邻近细胞的形态发生影响,并决定其分化方向。
inhibition抑制在胚胎发育中,分化的细胞受到临近细胞产生抑制物质的影响。
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是维持细胞最低限度的功能所必不可少的基因,但对细胞分化一般只有协助作用。
luxury gene奢侈基因指与各种分化细胞的特殊性状有直接关系的基因,丧失这类基因对细胞的生存并无直接影响。
oncogene癌基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正常基因突变的一种形式,能引起正常细胞癌变。
homobox gene,Hox同源框基因:是一种同源异型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将空间特异性赋予身体前后轴不同部位的细胞,进而影响细胞分化
Cleavage卵裂: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自受精卵至囊胚早期的细胞有丝分裂。在此阶段,胚胎的体积与受精卵差别不大。再生regeneration是生物体受损后组织或器官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形成已失去部分的过程,也是修复的一种。
Stem cell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能够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
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和维持细胞的再生。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形成任何类型细胞的能力,能发育成为有ige完整个体的发育全能性早起胚胎细胞。受精卵和8细胞器之前的每一个胚胎细胞都是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puripopent stem cell:囊胚内细胞团细胞具有分化为成熟个体中所有细胞类型的潜能,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个体的能力,这种早期胚胎细胞成为多能干细胞
专能干细胞 multipopent stem cell:由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群体单能干细胞 unipopent stem cell: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细胞的干细胞
Embryonic germ stem cell胚胎干细胞 机体在发育过程中存在处于不同分化等级的干细胞,囊胚内细胞团中的细胞具有分化为机体任何一种组织器官的潜能,故称之为胚胎干细胞。somatic成体干细胞:出现在已特化的组织中的未分化的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并且能分化产生该组织的各种特化类型的组织细胞。
对称分裂symmetry division:干细胞分裂产生同类型细胞,如两个子细胞都是干细胞或都是分化细胞 不对称分裂asymmetry division:干细胞分裂产生不同类型细胞,如两个子细胞中一个是干细胞另一个是分化细胞
stem cell niche干细胞巢:一系列的干细胞与细胞外所有物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又称为干细胞巢。
Trans-differentiation转分化:一种组织类型的干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分化成另一组织类型的细胞。Dedifferentiation去分化:干细胞向其前体细胞的逆向转化。
transit amplifying cell过渡放大细胞:干细胞分裂时必须要经过快速的增殖期产生过渡放大细胞。过度放大细胞介于干细胞和分化之间,分裂较快,经过若干次分裂后产生分化细胞,其作用是通过较少的肝细胞产生较多的分化细胞。
cell fusion细胞融合:是在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杂种细胞。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差速离心法:根据颗粒大小和密度的不同存在的沉降速度差别,分级增加离心力,从试样中依次分离出不同组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