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医学重点总结

时间:2019-05-15 09:4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危重病医学重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危重病医学重点总结》。

第一篇:危重病医学重点总结

创伤后机体反应:也称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的、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成分输血:是将全血中有预防或治疗价值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制成一定标准的、质量优良的制品,根据病人的病情选用适当的制品进行治疗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目的。

休克:是由多种病因(如创伤、感染、失血、过敏等)造成组织有效血流量减少的急性微循环障碍,导致细胞代谢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疾病袭击后出现的以肺

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氧中毒:在不适当的高压下吸氧或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造成人体组织和功能上的损害。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的差值,正常机体血浆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总量相等,均为151mmol/L,从而维持电荷平衡。

实际碳酸氢盐(AB):是指未经PCO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处理的血浆中[HCO3]的真实含量。

碱剩余(BE):指在标准条件下(血温37℃、PCO240mmHg和血红蛋白充分氧饱和),将血浆或全血的pH滴定至7.40时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凡pH>7.40,需加酸滴定,说明体内碱过多,称为碱剩余。

急性心力衰竭:由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显著,急性降低导致的组织灌流不足。急性肝功能衰竭(AHF):指原无肝病患者突然发生大量的肝细胞坏死或出现严重肝功能

损害,并在起病的8周内出现肝昏迷的一种综合征。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指严重创伤、休克和感染等过程中,短时间内同时或相

继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器官功能损害和障碍。

营养不良:一种或多种营养素的缺乏所引起的临床病理变化(大脑、心血管、肾脏、呼吸、胃肠道体温调节、免疫)

菌群移位:长期的禁食造成肠粘膜萎缩、肠腔内活的细菌、毒素、一些惰性颗粒及大分子化合物通过粘膜进入血液,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肠系膜淋巴结及其他内脏)从而激发或加重一系列炎症反应。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精神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指患者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经历了残酷战争、严重创伤、恐怖后出现的一系列心理与精神障碍。

药物的残余效应:由于血内麻醉药浓度较高,或手术操作因故而中止进行,病人仍处于

较深的麻醉,是麻醉手术后苏醒延迟最常见的原因。

代谢性脑病:指由于麻醉手术后发生全身代谢性紊乱而导致CNS抑制。

术后急性肾衰竭:由于围手术期失血、感染、休克、溶血、中毒、严重损伤或全身性疾病引起急性肾实质损害的一种综合征,是以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含氮分解产物潴留及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的临床并发症。

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是一种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

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改善心脏功能的治疗方法,通过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而对心功能障碍起辅助性治疗作用。

血液高渗状态的常见病因

1、纯水丢失:肺失水600—800ml/d,高热时可2500ml/d

2、水摄入不足:无水摄入的病人,少饮症(丘脑病变)

3、低渗体液丢失:大量出汗,儿科年龄组病人的大量腹泻,肾功能异常或肾功能正常对异常刺激的反应(如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甲氧氟烷的麻醉的副作用)

4、溶质过载:吞服大量钠盐,渗透性利尿剂,尿毒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昏迷病人、婴儿或强制高糖高盐饮食的病人

静脉内高营养不当——高糖性高渗性昏迷 血浆渗透浓度的计算(计算):血浆渗透浓度=2*([Na+]+[K+])+[BUN]+[血糖]

正常值:280—320mmol/L 高钾血症的治疗

1、除去病因,立即停止钾的摄入;

2、应用钙剂拮抗钾的生理作用;(5%氯化钙或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注)3、5%碳酸氢钠100—200ml静滴;

4、促进钾向细胞内转移;(25%—50%葡萄糖溶液50—100ml加胰岛素10U静滴)

5、阳离子交换树脂、血液透析等。低钠血症的分类

1、按血浆渗透浓度的改变和细胞外液容量的多少分类:低渗性低钠血症、等渗性低钠血

症、高渗性低钠血症

2、根据细胞外液容量的多少分类: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性低钠血症、细胞外液容量正常性低

钠血症、细胞外液容量增多性低钠血症

休克按血流动力学和病因学的分类

1、按血流动力学分类:低血容量性、心源性、血流分布性、阻塞性休克

2、按病因分类:失血性、烧伤性、创伤性、感染性、过敏性、心源性

神经源性和内分泌性休克

休克的诊断标准

1、有诱发休克的病因;

2、意识异常;

3、脉率>100次/分货不能触及

4、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压后再充盈时间>2min),皮肤花纹,粘膜苍白或发绀,尿量<30ml/h或尿闭;

5、收缩压<80mmHg;

6、脉压<20mmHg

7、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

符合第一项和2,3,4中的两项以及5,6,7中的一项即可诊断为休克

休克保证组织有效灌流的条件

1、正常的心泵功能;

2、足够数量及质量的体液容量;

3、正常的血管舒缩功能;

4、血液流变状态正常;

5、微血管状态正常 长期机械通气的并发症(论述)

1、通气过度:有呼吸频率过快或潮气量太大引起,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

2、低血压:机械通气为正压,PEEP和CPAP增加胸内压,静脉回流受阻继发心排出量降低

3、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主要为气压伤,表现为间质水肿、气胸、纵隔气肿、气腹等

4、呼吸道感染:病人抵抗力弱及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气管和支气管纤毛活动减退或消失

5、氧中毒:吸氧浓度过高,主要导致肺部损害

6、胃肠道并发症:胃肠道充气膨胀、胃肠道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7、少尿:少尿和钠潴留

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凝血功能障碍,低温,枸橼酸中毒和低血钙,高血钾,微血栓和呼吸功能不全,酸碱平衡失调,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单核吞噬细胞障碍,蛋白变性,携氧功能障碍,感染、黄疸及输血后肝炎,血型交配困难 血气分析诊断呼吸衰竭的指标

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

诊断标准:在海平面大气压下,静息条件呼吸室内空气,排除心内分流或心排出量降低因素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

1、呼吸道阻塞性病变:1)上呼吸道急性梗阻:急性病毒或细菌感染、炎症、水肿等2)急性下呼吸道梗阻:各种原因所致的支气管哮喘等3)其他:异物阻塞、肿瘤、声带麻痹、气道痉挛等

2、肺实质病变:各种累及肺泡和(或)肺间质的病变——重症肺炎、肺气肿等

3、肺血管疾病:肺血管栓塞、DIC、肺动脉炎等

4、胸廓胸膜及横膈病变:胸廓畸形、大量腹水、膈神经麻痹、大量胸腔积液等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和呼吸肌疾患:脑血管病变、电击、重症肌无力等 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减轻心脏负荷,包括前负荷和后负荷;

3、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排出量增加;

4、维持心肌供氧与耗氧的平衡。

治疗措施:

1、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2、高流量给氧;

3、吗啡:3-5mg缓慢静脉注射或5-10mg皮下注射;

4、快速利尿:呋塞米20-40mg,4小时后可重复1次;

5、血管扩张剂:减轻心脏负荷,以静脉滴注为主。硝酸甘油、硝普钠或酚妥拉明;

6、洋地黄类药物:西地兰0.2-0.4mg稀释后缓慢静推,2-4小时酌情重复;

7、氨茶碱,机械辅助治疗

左心衰竭的鉴别诊断 非心源性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支气管哮喘、急性肺部感染、肺栓塞反复发作、肥胖症等

右心衰竭的鉴别诊断 心包疾患、肾疾患、肝硬化、周期性水肿、周围静脉疾患等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原则(简答)

加强一般性支持治疗与护理和监护,去除病因,调节免疫治疗,防治并发症,抑制干细胞坏死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等。针对“三高,三低,两水肿”的治疗方向,即对高血氮、高假性神经递质、高芳香氨基酸和低血糖、低血钾、低白蛋白血症以及脑水肿、肺水肿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MODS的诊断依据

1、一般存在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集体遭受到严重打击,二是经治疗(包括复苏、生命支持和抗感染等)后出现“失控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2、与严重创伤、休克和感染及大手术后同时或序贯发生的MODS,但休克本身并不是MODS;

3、高分解代谢且外源性营养不能阻止其自身消耗;

4、高动力型循环,表现为高排低阻;

5、病理学改变缺乏特异性,主要是广泛的炎性反应;

6、一旦治愈可不遗留器官损伤的痕迹 ALI与ARDS的关系(简答)

ALI和ARDS并非一种特异性的疾病,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它们是严重损伤引起机体全身免疫炎症反应失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重度ALI即为ARDS,所有的ARDS患者都有ALI,但并非所有的ALI患者都发展为ARDS。急性肺损伤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对ARDS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MODS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预防:

1、快速充分的复苏,提高血压与心功能,改善微循环,保证组织供血、供氧;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时使用机械辅助通气,做好气道管理,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3、清除坏死组织和感染病灶,控制严重脓毒血症,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SIRS和二重感染;

4、维持胃肠功能;

5、营养支持,增强免疫力、抵抗力,维持机体的代谢功能;

6、严密监测各主要器官的功能。

治疗:改善心血管功能、呼吸支持、肾衰竭防治、胃肠道保护、DIC防治、营养与代谢、免疫与控制感染、特异性治疗方法 ALI和ARDS的诊断标准(简答、计算)

1、有发病的高危因素;

2、急性发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

3、低氧血症:ALI时氧合指数PaO2/ FiO2《300mmHg;ARDS时PaO2/ FiO2《200mmHg;

4、肺部X线检查双肺浸润阴影;

5、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8mmHg或无左心房压力增高的临床证据 代谢支持的原则(选择,计算)

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应掌握“允许性低热卡”原则(20—25kcal/kg·d);在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量需要适当的增加(30-35 kcal/kg·d)减少葡萄糖负荷,避免高血糖,一般占非蛋白质热卡的50%—60%,脂肪补充量一般为非蛋白质热卡的40%—50% 蛋白质供给量一般为2—3kg/d,降低热氮比到100—150kcal:1gN 肠内营养的优点和缺点(论述)

优点:

1、营养物质经肝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到肝内,有利于合成内脏蛋白与代谢调节;

2、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维持肠粘膜的屏障功能,有防止肠道菌群移位的作用;

3、在同样能量和氮摄入条件下,采用EN营养支持的病人体重增加和氮保留均优于全静脉营养;

4、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低,使用方便,易于临床管理,费用仅为全静脉营养的十分之一;

5、营养肠道本身,促进肠蠕动,增加肠血流,保证营养的吸收和利用。缺点:

1、营养物质经肠道消化至少要有100cm以上吸收功能良好的小肠;

2、受消化吸收功能状态的影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可能不完善;

3、计算的营养不一定完全利用。

营养途径的选择原则(简答)

1、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胃肠道有多少功能就利用多少功能。

2、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不是互相竞争的,而是互为补充的: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使用或应用不足,应考虑肠外或联合应用肠内营养(PN,PN+EN)

围术期心律失常的病因(简答)

1、术前存在的疾病或并存病;

2、麻醉用药;

3、电解质异常;

4、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5、体温降低;

6、麻醉操作和手术刺激;

7、再灌注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的特点

1、正常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颤动f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

2、心室率绝对不齐;

3、QRS波一般不宽(除非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束支传导阻滞)。

心室扑动和颤动的特点

1、扑动:无正常的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搏动,频率200-250次/分。

2、颤动: 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率200-500次/分。急性心肌梗死ECG的诊断依据

1、有Q波AMI者:面向梗死心肌导联:异常Q波,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形,T波倒置.背向心肌梗死区导联: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2、无Q波AMI者: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 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

I度:P-R间期>0.20秒(与年龄和心率有关),无QRS波脱落

II度:1型:P 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后漏脱一个QRS波群,然后P-R间期有一定恢复,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房室传导比例3:

2、4:

3、5:4。

2型: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没有规律。III度:(1)P波与QRS波群毫无相关性,各保持自身节律;(2)房率高于室率;(3)交界区逸搏心律(正常形态的QRS波,40-60 次/分); 或室性逸搏心律(宽大畸形的QRS波,20-40次/分)。

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术后处理应注意的问题(简答)

1、防止低血容量和其他原因所致的低血压,一旦发生,应针对原因及时予以纠正;

2、防止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对单纯高血压,可给予舌下含服硝苯地平,静脉滴硝酸甘油或其他降压药;对伴高血压的心动过速,可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或拉贝洛尔,使心率降至100bpm以下;

3、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紊乱,尤其是脱水和低钾血症;

4、充分给氧,预防肺部并发症

5、避免高热和寒战使氧耗增加;

6、消除疼痛;

7、维持适当水平的血细胞比容 呼吸循环骤停的诊断:意识忽然消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

基础生命支持的ABC原则 A:呼吸道通畅 B:人工呼吸 C:胸外心脏按压建立人工循环 “生存链”包含哪些(简答)

1、早期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统(EMS);

2、早期由旁观者进行CPR基础生命支持;

3、早期除颤;

4、早期由医务工作者进行复苏后的高级生命支持 初期复苏时建立有效人工循环对病人预后的影响

1、有效的心脏挤压能维持心脏的充盈和搏出;

2、可能诱发心脏的自律搏动;

3、可能使生命重要器官(主要是脑)在较长时间内不致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临床上心脏按压有效的标志(简答)

1、大动脉处可触及搏动;

2、紫绀消失、皮肤转为红润;

3、测得血压;

4、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甚至出现自主呼吸,说明脑血流灌注已经重建。

IABP的适应证 主要用于心源性休克和严重的低心排综合症

心脏内科:各种原因所致的心源性休克、不稳定性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导管操作期间或之后的循环支持、心脏骤停的复苏

心脏外科:等待冠脉搭桥术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急性心梗、心脏术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心脏手术前、术中或术后的心源性休克、心脏术后难以脱离体外循环或心力衰竭 心脏移植术前后

其他: 其他类型休克合并心功能不全、严重心脏病需行非心脏手术 特殊情况下,暂时辅助增加脑血流

IABP的禁忌症 轻度以上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病变(夹层、动脉瘤)、导管植入处病变,以下情况慎用:已存在明确的血行感染、严重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无心搏的心肺复苏。不可逆的脑损害、转移性恶性肿瘤

IABP的并发症 下肢淤血、甚至坏死(注意足背动脉扪疹)、血栓形成(全身肝素化)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植入后3-5天出现,高危出血倾向者补充血小板)感染(血行感染,局部组织感染)、肾功能不全(多为肾前性)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等,罕见)、机械性障碍(球囊损伤破裂、导管断裂等)IABP撤机指征 生命体征平稳、血管活性药减量,多巴胺<5ug/kg/min、CI>2.5L/平方米,心肌缺血改善MAP>80mmHg,尿量>1ml/kg/h,末梢循环良好、意识清楚、撤机后血气分析正常 减少反搏频率和强度,或撤机30-60分钟后,上述指标平稳

第二篇:危重病质控总结

2013年危重患者护理质控总结

六区 王辉艳

2013年我担任6病区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员,在护士长领导及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按照质控要求,每周认真检查,现总结如下:

首先科内分急救物品、护理文书、病区管理、危重病护理、优质护理、压疮护理6大方面,小组长不定期抽查完成质量,发现问题及时与当事人沟通,平时加强督查,月末开质控分析会,通报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改进。

在危重病护理方面,由于我科多是癌症晚期及肾性水肿的病人,故重视基础护理:⑴加强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①重视营养,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摄入高蛋白、低脂肪、含维生素高的易消化食物。;②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③由于长期卧床病人较多,协助并督促患者勤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发生褥疮;④眼睑不能闭合的病人应涂红霉素眼药膏或盖凡士林纱布保护角膜;⑤保持大小便通畅,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做到病人卫生三短九洁,即头发、胡须、指甲短;眼、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头发、身洁。但个别护士在生活护理上有依赖护工、家属的现象。

⑵注意安全,对意识丧失、谵妄、躁动的病人使用保护具防止摔伤,留陪护。但高危病人陪护不能有效落实。在专 科 护 理 方 面: 1.PICC 及 深 静 脉 管 道 护 理 做 得 较 好,每 周 换 药 2次,妥 善 固 定、标 示清 楚,通 畅、安全、有 效。但 输 液 实 际 滴 速 有 时 与 输 液 巡 视 卡 所 签 的 滴 速不符,2.床 边心 电监 护 导 联 线 在 位,袖 带及 导 联线 整 理 有 序,放于床边。

3.病情掌握方面:均知晓病史汇报程序,责任护士了解病人的诊断、病情、主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了解存在的护理问题。但有些刚上班的责任护士对病人的既往史不了解不全,主要的阳性检查不了解,护理问题首优次优顺序不妥;

4.急救治疗方面:由于经常要抢救病人,基本上在大抢救时能够有条不紊,紧张有序的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但较低年资的个别护士对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对抢救物品的作用及注意事项知晓不全。

5.心理护理。基本上每个责任护士都能够做到勤巡视,关心病人,经常与病人交流沟通,但是今年还是有两起病人自杀事件,对存在的问题在晨会上反馈,在每月的护士会议上讨论,提出了整改措施: 1.加强生活护理,由管床护士亲自完成各项基础护理,护士长加强监督,抽查完成质量。

2.对新入院病人责任班做好宣教,做好防压疮,防坠床,防导管滑脱的安全宣教及护理措施,保证各种管道在位畅,有明显标识,正确放置警示标牌

3.责任班多巡视病房,注意输液滴速问题,多与患者交谈,翻阅病人的病史及相关检查报告,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

4.加强护士对专科知识的学习,每周不定时提问专科知识及急救知识。5.加强对低年资护士急救知识的培训。

6.护士长和护理组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协助当班的责任护士解决相应问题及隐患。

7.,对一些情绪低落,或脾气暴躁的癌症晚期患者更要重点关注,尤其是夜班,勤巡视。水果刀,剪刀等利器绝对不能放患者能拿到的地方,经常查看患者床头柜,及时发现隐患。责任护士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及时纾解患者悲观情绪,以防自杀。

意见:

1.希望各个质控组长能够清楚自己的职责,发挥质控指导及监督的作用,以身作则,切实的提高护理质量。

2.如果科里医生能给我们护士每月有个专科小讲座,讲解一些专科知识,这样对日常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第三篇:预防医学重点总结

预防医学:是在基础学科(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医学和环境医学的基础上,应用并发展环境与健康效应结局的基本理论,研究自然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机体健康作用机理和疾病发生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目标是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或者脱离良好健康状态事件的发生率。第二级预防:目标是通过早期发现来减少患病,又称临床前期预防。第三级预防:目标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或残疾又称临床期预防。健康: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6 三级预防: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的决定因素的特点将公共卫生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实施的过程。人与环境的关系:物质的统一性;人体结构和功能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及人类)与非生物环境(空气水无机盐)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9 食物链: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以食物链连接起来的连锁关系称为,生物放大作用:重金属毒物和某些难降解的毒物,随着食物链的延长,使处于高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处于低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逐渐增多加大,这种情况叫做,,生物蓄积作用:一种生物对某种物质的摄入量大于其排出量,随着生物生命过程的延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称为,,生物浓缩作用:某种生物摄取环境中的某些物质或化学元素后,在生物体内的某个部位或器官逐渐浓缩起来,使其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原有的浓度,称为。环境污染:有害物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因子)进入环境后,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恶化,可对人群或生物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或潜在的危害称为,,5根据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质是否改变可将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亦称原生污染和二次污染亦称次生污染。自净作用: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的作用。使污染成分不断稀释,扩散分解破坏,环境又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环境的这种功能成为,生物富集作用: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尤其是向生物体内转移往往使生物体宁日污染浓度逐渐提高,这种现象成为,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作用广泛和途径多样性;对机体危害的复杂性;低浓度长期作用;环境污染物的多变性和综合性。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水俣病---慢性汞中毒;痛痛病---慢性镉中毒。敏感人群:把这类易受环境损伤的人群称,,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在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应当首先考虑保护高危人群或高敏感人群,这样才能保护整个人群。5 对流层:正常气温垂直递减率0.65度/100ml,容易形成云雨雾雪.平流层:有厚度约为10KM的臭氧层。天然环境中,重轻离子数的比不应大于50,若比50大说明空气污浊。

7煤烟型烟雾时间:污染物来自煤炭的燃烧产物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气象条件为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小湿度大有雾有逆温产生;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河谷盆地易发生;受害者以呼吸道症状最早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并有头疼呕吐发钳。死亡原因多为气管炎支气管炎

心脏病。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经日光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成强氧化型烟雾;气象条件为气温高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多发在夏秋季节的白天;多发生在南北维度60度以下地区;大城市内机动车辆拥挤高楼林立街道通风不畅容易发生;受害者症状眼睛红肿流泪咽喉痛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头疼胸闷皮肤潮红心脏功能障碍肺功能衰竭尤其是有心脏病和肺部疾病患者,受害最严重。总悬浮颗粒物:是指颗粒直径0.1-100um的包括液体固体或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悬浮于空气介质中的颗粒物,是评价大气质量常用指标

1可吸入颗粒物:是指颗粒直径小于等于10um的颗粒物质,它是被人体吸入呼吸道细支气管乃至肺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反映出大气质量与人健康的关系。2 氮氧化物的二次污染包括:臭氧;过氧酰基硝酸酯;醛类。居室中二氧化碳浓度应保持在百分之0.07一下,最高不应超过百分之0.1一氧化碳日平均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二氧化硫 0.15地球上天然水源分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水源一次大污染后,可出现爆发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但如水经常受污染,则病例可中年不断;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饮用相同水源的历史;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水俣病发病机制:乙醛生产过程中的无机汞转化成甲醛汞污染水体后,通过水生食物链进入人体,在胃酸作用下生产氯化甲基汞,经肠道吸收率可达95—100百分之。吸入血液的甲基汞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损害最严重的是小脑和大脑特别是枕叶脊髓后束和末梢神经。饮用水的卫生要求:流行病学安全;感官性良好;化学组成对人体有益无害;水量充分,取水方便

9水的净化:混凝沉淀(双电曾作用,吸附架桥作用)过滤加氯量和接触时间:加氯量包括需氯量和余氯量两部分。需氯量是指用于杀灭细菌和氯化有机物所需耗氯量,为了抑制水中残存细菌的繁殖,管网中尚需维持少量剩余氯,规定,接触30min后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3mg/l镉污染:长期摄入小剂量的镉,可引起肾小管损害为主的肾功能障碍,表现为低分子蛋白和蛋白尿,尿中磷酸盐氨基酸和糖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由退化到坏死,官腔扩大间质纤维化,肾动能受损后引起的维生素D代谢障碍,进而影响钙代谢和骨骼的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早期腰背痛 膝关节疼继而发展致肩,脚,髋骨关节等部位,最终全身疼痛,止痛药无效,患者亦在轻微外伤下发生多发性骨折,甚至在咳嗽喷嚏也易引起骨折。四肢弯曲变形,脊柱受压缩短变形,骨软化和骨质疏松,行动困难。地方病的基本特征:病区内该病的发病率,患病率都显著高于非病区,周围非地方病区很少没有该种疾病的发生;非病区健康人口进入该地方病区也可患同类疾病属于高危人群;从地方病区迁出的健康者不会再换该种地方病,原有患者症状不自爱加重有可能减轻;地方病病区的某些易感动物也可以罹患同类疾病;地方病病区的自然环境存在着引起该病的自然因素;彻底根除地方病病区自然环境的致病因子,地方病bingq9可以转化为健康地区。碘缺乏病IDD主要临床表现形式: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防治措施:一级预防措施,在缺点地区实施全民补碘;二级预防措施,加强防治检测;预防补碘副作用,碘过敏碘中毒。

5地方性氟中毒临床表现及分型:氟斑牙氟骨症。必需氨基酸模式:各种膳食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相对比值。人体蛋白质中20多种氨基酸按不同的数量比例组合而成,并不断代谢更新,其中8-9种在哺乳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有食物供给否则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故称必须氨基酸。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蛋白质净利用率限制氨基酸:在各种膳食蛋白质中根据人体的需要及比例其相对不足的氨基酸。1 人体热能消耗主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三大产热营养素占总热值比例:蛋白质百分之10-14,脂肪20—3-。碳水化合物60—65.3 食物中毒:是指进食被致病性细菌及其毒素,真菌毒素,化学毒物所污染的食物,或误食含有自然毒素的动植物引起的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症状特征的疾病。

4食物中毒特点:潜伏期短发病急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病人,常为机体爆发;病人临床表现相似,多以急性胃肠炎症状或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发病与某种食物有关,发病范围多局限在食用该有毒食品的人群,停止食用该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发病曲线呈现骤升骤降趋势,一般无传染病流行曲线余波。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力这类病称为,铅中毒作用机制:卟啉代谢是铅对机体影响较为重要和早期变化之一,铅通过抑制卟啉代谢过程中一系列酶的活性,导致血红素的合成障碍,由于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导致骨骼内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血液中点彩网织碱粒红细胞增多。

7铅中毒临床表现:1慢性中毒a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症候群是铅中毒早期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疼乏力肌肉关节酸痛失眠食欲不振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周围神经炎有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表现为肢端麻木呈手套或袜套样感觉,伸肌无力握力下降,重者出现伸肌瘫痪即腕下垂。严重铅中毒可出现铅中毒性脑病,主要表现为癫痫样发作,精神障碍或脑神经受损。B消化系统:口内有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便秘。口腔卫生 着在门齿犬齿牙龈边有蓝黑色铅线,中等或重症出现铅绞痛。C血液系统:表现为低血色素性贫血多属轻度,周围血中可见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碱粒红细胞增多。2急性中毒,多为消化道吸收引起,表现为口内金属味恶心呕吐腹胀阵发性腹绞痛便秘腹泻头疼血压升高面色苍白重者发生中毒性脑病出现抽搐少数高热昏迷还可出现铅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严重贫血。周围神经炎。8 医学统计学:若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及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中,知道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就形成了医学统计学。医学统计工作基本步骤:医学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医学统计资料类型:计量资料(是由一组同质的数值变量值所组成的资料);计数资料(是按事物的属性特征分组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而得到的资料);等级资料(按事物的等级或者类别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而到得到资料称为等级资料或半定量资料)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明确的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样本:根据研究目的从研究总体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实测值组成样本。概率:是描述某种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常记作P。

5频数分布2个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频数分布可分为对称分布和非对称分布。6 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中某研究指标大多数变量值的波动范围。流行病学:是指研究人群中的疾病和健康情况的分布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数之比。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可能发生病的一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罹患率:发病率的观察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如果人群某种疾病的侵袭时间很短,观察时间包括了疾病的整个流行期,例如只有几天或几周,此时的发病率称为,患病率:是指某些特定时间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某病现患病例的频率。观察性研究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根据分组不同方法分析性研究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和列队研究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病例的种类:有新发病例,现患病例两种。新发病例应作为首选病例类型,其优点发病时间接近暴露时间,对疾病危险因素的回忆比较准确可靠,能够缩小回忆偏倚;新病例的各种特征易保持原状;由于新近发生疾病,尚未受到各种决定生存因素的影响。现患病例是过去新发病例中的幸存者,对既往暴露的回忆易受到疾病迁延和存活因素的影响,不易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关系,但现患病例容易获得,可以节省研究时间。比值比: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称为,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

第四篇:医学统计学重点总结

简述标准差与标准误的联系与区别?

标准差和标准误都是变异指标,但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 ①概念不同;标准差是描述观察值(个体值)之间的变异程度;标准误是描述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②用途不同;标准差常用于表示变量值对均数波动的大小,与均数结合估计参考值范围,计算变异系数,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常用于表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数,样本率)对总体参数(总体均数,总体率)的波动情况,用于估计参数的可信区间,进行假设检验等。③它们与样本含量的关系不同: 当样本含量 n 足够大时,标准差趋向稳定;而标准误随n的增大而减小,甚至趋于0。联系: 标准差,标准误均为变异指标,如果把样本均数看作一个变量值,则样本均数的标准误可称为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当样本含量不变时,标准误与标准差成正比;两者均可与均数结合运用,但描述的内容各不相同。

试述正态分布的特征?

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的频数分布由υ、σ 完全决定。

(1)υ 是正态分布的位置参数,描述正态分布的集中趋势位置。正态分布以 x =υ为对

称轴,左右完全对称。正态分布的均数、中位数、众数相同,均等于υ。

(2)σ描述正态分布资料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σ越大,数据分布越分散,σ越小,数

据分布越集中。σ也称为是正态分布的形状参数,σ越大,曲线越扁平,反之,σ越小,曲

线越瘦高。

简述直线相关与直线回归的联系与区别?

答:

1、区别: ①在资料要求上,回归要求因变量y 服从正态分布,自变量x是可以精确测量和严格控制的变量,一般称为Ⅰ型回归;相关要求两个变量x、y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这种资料若进行回归分析称为Ⅱ型回归。②在应用上,说明两变量间依存变化的数量关系用回归,说明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用相关。

2、联系: ①对一组数据若同时计算r与b,则它们的正负号是一致的;②r与b的假设检验是等价的,即对同一样本,二者的t值相等。③可用回归解释相关。

.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及其两类错误

① 建立假设:包括: H0,称无效假设;H1: 称备择假设;② 确定检验水准:检验水准用α表示,α一般取0.05;③ 计算检验统计量:根据不同的检验方法,使用特定的公式计算;④确定P值:通过统计量及相应的界值表来确定P值;⑤推断结论:如P>α,则接受H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如P≤α,则拒绝H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Ⅰ型错误又称第一类错误(type Ⅰ error):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的错误,其概率通常用,为“弃真”,表示。Ⅱ型错误又称第二类错误(type Ⅱ error):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表示。为“存伪”的错误,其概率通常用

3.简述标准差的意义和用途?

标准差是描述变量值离散程度常用的指标,主要用途如下: ①描述变量值的离散程度。两组同类资料(总体或样本)均数相近,标准差大,说明变量值的变异度较大,即各变量值较分散,因而均数代表性较差;反之,标准差较小,说明变量异度较小,各变量值较集中在均数周围,因而均数的代表性较好。②结合均数描述正态分布特征;③结合均数计算变异系数CV;④结合样本含量计算标准误。

抽样误差:由于总体中存在个体变异,随机抽样所得样本仅仅是总体的一部分,从而造成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称抽样误差。

第一类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H0所产生的错误,即“弃真”,其概率大小为α。

第二类错误: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所产生的错误,即“存伪”,其概率大小用β表示,一般β是未知的,其大小与α有关。

构成比: 又称构成指标。它说明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构成比=(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同一事物各组成的观察单位总数)×100%。

率:又称频率指标。它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率=(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K。

率的标准化法: 采用一个共同的内部构成标准,把两个或多个样本的不同内部构成调整为共同的内部构成标准, 以消除因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产生的影响,使算得的标准化率具有可比性

计量资料: 用定量方法对每个观察对象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 先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然后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所得资料,称为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

小概率事件:我们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P值:P 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统计学根据显著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 值反应结果真实程度,一般以P ≤ 0.05 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认为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其含义是样本间的差异由抽样误差所致的概率等于或小于0.05 或0.01。

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指标 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 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同质:影响研究指标的主要因素易控制的因素基本上相同。

可信区间:在参数估计时,按一定可信度估计所得的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

率:又称频率指标。它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非参数检验:在统计推断中,不依赖于总体的分布形式, 直接对总体分布位置是否相同进行检验的方法相关系数: 说明两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指标,用r表示。

回归系数b: 即回归直线的斜率,它表示当X变动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个单位。

偏回归系数bi: 在其它自变量保持恒定时,Xi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i个单位。

决定系数: 相关系数或复相关系数的平方,即r或R。它表明由于引入有显著性相关的自变量,使总平方和减少的部分,r或R越接近1, 说明引入相关变量的效果越好

医学参考值范围:指绝大多数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免疫及组织代谢产物的含量等各种波动范围。2222

第五篇:医学信息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医学信息学:是研究生物医学信息、数据和知识的存储、检索并有效利用,以便在卫生管理、临床控制和知识分析过程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科学。

2、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内容:医学信息、医学信息技术、医学信息系统。

3、医学信息技术:是用于管理和处理医学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人们用来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显示信息的相关技术,其研究内容涉及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包括的技术:感测与识别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施用技术。

4、医学信息系统:是结合生物医学和卫生健康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医疗卫生和健康问题,为临床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的系统。常见的医学信息系统有: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临床信息系统(CI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公共卫生信息系统(PHIS)、远程医学、信息检索、决策支持系统(DSS)、电子病历(EMR)、电子健康档案(EHR)。

5、医学信息学的主要研究进展有:电子病历被持续关注、电子健康正迅速崛起、数字技术更深入临床、信息系统建设方兴未艾、新兴分支学科快速成长。

第二章

1、知识管理(KM):是以整合及协作方式来促进信息资产的创造、捕获、组织、访问、和使用过程的一门学科。应用:知识管理在医疗卫生决策中的应用 知识获取、知识评估、证据形成 知识管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隐性知识的管理、显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交流共享与显性化的管理

2、知识发现:是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知识的过程。过程:选择、预处理、转换、数据挖掘、解释与评估

第三章

1、医院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

2、建设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运营质量、缩短诊疗周期、强化科学管理、节约诊治成本、改变决策方式

3、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支持联机事务处理、支持科室级信息的汇总与分析、支持医院决策层对管理信息的需求

4、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门急诊管理分系统、住院及病房管理分系统、病案管理分系统、检验信息管理分系统、检查信息管理分系统、药品管理分系统、手术与麻醉管理分系统、血库管理分系统、收费分系统、物资管理分系统、设备管理分系统、经济管理分系统、综合查询统计分系统、患者咨询服务分系统、医疗保险接口、系统工具

5、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的内容:中心机房的维护、软件维护、数据维护、数据字典维护、硬件维护、网络安全管理

第四章

1、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HMIS)临川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EMR)护理系统(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NIS)

2、电子病历:是以患者为中心建立的一个完整的、终身的、纵向的、多媒体的、包含所有重要临床信息的记录。

3、临床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患者信息进行采集、存

储、处理、传输,为临床医护人员所利用,以提高医疗质量为目的的信息系统。

4、社区:是由一定数量的人群组成,具有共同的地理环境,共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方式,共同的利益与需求的区域共同体。

5、社区卫生:为患者提供整合的、便利的医疗保健服务,医生的责任是满足绝大部分个人的医疗需求,与患者保持长久的关系,在家庭和社区的具体背景下工作。包括社区医疗和社区保健两个部分。

6、社区医疗信息系统的目标:以社区为中心以经济活动为轴线以行政管理为基础④通过对社区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的统计处理和智能分析,实现对整个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科学评估,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依据,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

第五章

1、放射科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是基于医院影像科室工作流程和任务执行过程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医学影像检查工作流程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管理和医学图文信息的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远程医疗。

2、RIS的功能:预约模块、检查模块、报告模块、查询模块、统计模块、管理模块

3、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是一个涉及放射医学、影像医学、数字图像技术(采集和处理)、计算机与通讯、C/S体系结构的多媒体DBMS系统,涉及软件工程、图形图像的综合及后处理等多种技术,是一个技术含量高、实践性强的高技术复杂系统。由图像信息的获取、传输与存档和处理等部分组成。

4、DICOM文件为医学影像的专用存储格式,其后缀为.dcm,在CT、磁共振、医院PACS系统中应用广泛。

5、数字医学图像通信协议(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DICOM)是关于医学数字图像和通信的国际标准,它为医学图像及其他数字信息在各种医疗设备之间的传输定义了统一的规范。

第六章

1、公共卫生信息系统(PHIS)是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构建的覆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中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网络信息系统。

2、五级网络:乡镇、县(区)、地(市)、省、国家三级平台:地(市)、省、国家

3、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纵横联网;规范标准、资源共享;平战结合、预警预报;多方投资、分级负责;明确职能、分层装备。是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系统建设项目。

4、电子健康档案:是人们在健康相关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备查价值的电子化历史记录。

5、电子健康档案作用:满足自我保健的需要、满足健康管理的需要、满足健康决策的需要

6、电子健康档案特点:以人为本、内容完整、重点突出、动态高效、标准统一、分类指导

7、电子健康档案的系统构架: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生命阶段、健康和疾病问题、卫生服务活动作为三个维度构建的一个逻辑构架,用于全面、有效、多视角地描述EHR的组成结构以及复杂信息间的内在联系。

8、电子健康档案数据标准:全国统一、科学合理、满足基层、灵活适用。主要包括电子健康档案相关卫生服务基本数据集标准、电子健康档案公用数据元标准、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元分类代码标准

9、以病历为基础的检测信息分类:以医院为基础的检测、有专门机构对专病进行管理

10、事件为基础的监测信息是以一宗特定的公共卫生事件作为检测信息管理对象。

11、疾病监测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统计分析、信息反馈、预测预警、信息发布、监测组织和监测系统

12、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的目标:在建设覆盖全国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信息标准体系,完善的监督信息系统业务应用软件,共享卫生监督数据和信息资源,实现卫生监督工作实时、动态和科学管理,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效率。

13、卫生监督信息标准化指导思想: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建立卫生信息化标准,逐渐形成卫生标准化研究开发和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原则:科学严谨、分工协作、分步实施、不断完善

14、妇幼保健信息系统(MCIS):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的要求,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保健服务工作各主要阶段所产生的业务、管理等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传输及交换,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及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等得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

第七章

1、远程医学:从广义上讲是使用计算机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提供的医学信息和医学服务,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学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从狭义上讲,是指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影像学、远程诊断及会诊、远程护理等医疗活动。

2、远程医疗:是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在异地之间进行临床医学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医疗活动,诸如临床咨询、远程会诊、远程检查、远程手术等。

3、远程卫生:是指利用各种远程通讯技术提供卫生服务和信息,是远程医疗概念的延伸或扩展。

4、电子健康:是以因特网为核心技术手段,通过网络普及实现医疗服务领域的通讯化革新,通过提高卫生体系的效率来减少卫生支出,通过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做出健康方案和进行自我护理,通过促进卫生专业实践和交流加强临床护理和卫生服务,通过应用新措施改善服务不到位人群的卫生质量。

5、数字医学是指以医院和患者为对象的数字化医学科学体系,是实现电子健康的技术支撑。

6、现代远程医学涵盖的医学活动的内容:医疗方面、教育方面、数据共享方面

7、远程医学系统的组成: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寻求医疗服务的需求方、联系两者的通信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及诊疗装置

8、远程医学的支撑环境:软硬件系统支持环境、医学信息数字化环境、通信网络环境、协同工作环境、远程医学标准

9、远程医学的应用: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远程学术交流、远程信息资源共享

10、远程医学教育可提供的内容和形式:远程医学学历教育、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远程健康教育

第九章

1、决策支持系统(DSS):是一种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2、医学决策支持系统是指将医学知识应用到某一患者的特定问题,提出具有最佳费用/效果比的解决方案的计算机系统。

3、通过CDSS对临床问题做出科学决策时需考虑3要素:患者需求、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患者高危因素;医生的诊疗需求;基于循证医学的客观证据

4、现有的临床决策系统(CDSS)的主要形式:基于知识库的CDSS、基于非知识库的CDSS5、临床决策系统的构建方法:贝叶斯网络、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产生式规则系统、逻辑条件、因果概率网络

6、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面临的技术上的挑战:系统维护、系统评价

第十章

1、生物信息学:是指应用信息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生物体系和生物过程中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内涵和信息的传递,研究和分析生物体细胞、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药理过程中的各种生物信息,亦即生命科学中的信息科学。

2、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阶段:前基因组时代、基因组时代、后基因组时代

3、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内容:生物分子数据的收集管理、基因组注释、基因表达数据的分析、分子系统发生分析、完整基因组的比较、蛋白质结构预测、从功能基因组学到系统生物学

4、生物医学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疾病相关基因的识别、单核苷酸多态性、从模式生物研究疾病相关基因、生物信息学与药物设计

5、与基因有关的疾病分类:单基因病、多基因病、获得性基因病

6、识别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传统研究方法:候选基因法、位置克隆法

7、识别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现代方法:完整基因组比较、基因表达谱微阵列

8、生物信息学在哪几方面可为药物设计提供帮组:确定与疾病相关的靶标、验证靶标的有效性、预测靶标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验证药物的作用机制、预测药物的毒性

下载危重病医学重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危重病医学重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循证医学重点总结

    Chapter 1 1. 循证医学的概念: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

    医学文献检索重点总结

    盛京医院研究生1班 医学文献检索重点总结 1、 文献(documents,literature):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2、 文献组成四要素:①记录知识的具体内容; ②记录知识的手段:如文字、图像......

    第一章 危重病医学概论 第二章 院内感染

    第一章 危重病医学概论 第一节 ICU基本概念、发展简史及重症监护最新进展 一、基本概念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危重病医学学科的临床实践基地,它对各种原......

    医学伦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伦理学重点知识 第一章 医学伦理学绪论 1. 医德: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职业生活中应具备的品德,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形成的,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指导的,用以调整医疗卫......

    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重点总结

    文献(documents,literature):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四要素: (1)记录知识的具体内容 (2)记录知识的手段,如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3)记录知识的物质载体,如纸张、光盘、......

    全科医学-重点总结(★)

    全科重点总结 第一章 医学应以促进人类的健康为目标 1、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健康促进;②预防保健;③合理治疗;④社区康复。2、全科医学的服务内容: ①预防;②治疗;③康......

    社区医学重点

    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护人群、病人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理念、以现代医学模式为理念的社区卫生服......

    同济大学急诊医学期末重点总结

    总论: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一种把急救医疗措施迅速地送到危重病人身边或发病现场,经初步诊治处理,维护其基础生命然后,安全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的有效手段。 内容: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