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0120 临床血液标本的分类与区别
做IVD临床试验遇见最多问题就是临床样本的收集,临床样本有许多种,其中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痰液、脑脊液、宫颈脱落细胞、精液等,种类很多,但最常使用的是血液,下面蜂巢工作室(贝长号Newbeehive1986)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血液样本。
1、血液样本的基本分类:
血液样本分为全血、血浆、血清三种。简单表示即:血细胞+血浆=全血。全血加抗凝剂后离心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血浆。
全血不加抗凝剂而自然凝固后分离出来的,不含纤维蛋白原的淡黄色液体=血清。血浆中含有血细胞及其有形成分及多种生理物质和代谢产物。
2、血浆与血清的区别:采取血浆的优点是可以立即分离血细胞而无须待血样本自然收缩,这样可以避免凝血及样本运输过程中产生溶血。血浆与血清中丙种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钙、二氧化碳、肌酸激酶(CK)、葡萄糖等的含量无明显差别。而碱酶(AKP)、钠(Na+)、白蛋白(ALB)、尿酸(UA)、甘油三酯(TG)等物质,二者间有一定差异,但无临床意义。
3、全血与血浆的区别:全血与血浆含水量不同,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全血中水占81%,而血浆中水占93%。血中某些可溶于水的物质如葡萄糖、尿素氮等,用血浆测定比用全血测定高,尤以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目前临床检验用血样本,除血细胞检查、血培养等少数项目用全血外,其它生化、免疫、肿瘤标记物等检测多采用血清或血浆测定。这是由于血清或血浆中的生理成分与机体组织间液比较接近,更能真实地反应机体的生理情况,反映其病理改变也更灵敏。
如果拿到一份血液样本该如辨别它是哪种血液样本类型呢?
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看采血管帽的颜色,真空采血管一般分为以下几种颜色: 1.红色头盖管(无添加剂的干燥真空管):采血管内壁均匀涂有防止挂壁的药剂(硅油)。它利用血液自然凝固的原理使血液凝固,等血清自然析出后,离心使用。主要用于血清生化(肝功、肾功、心肌酶、淀粉酶等)、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磷等)、甲状腺功能、药物检测、艾滋病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免疫学。可以理解就是装血清的管子。
2.橘红色头盖管(促凝管):采血管内壁均匀涂有防止挂壁的硅油,同时添加了促凝剂。促凝剂能激活纤维蛋白酶,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进而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如果想快点出结果时,可采用促凝管,一般5分钟内可使采集的血液凝固。一般用于急诊生化。也是装血清的!
3.金黄色头盖管(含有惰性分离胶及促凝剂的采血管):管壁经过硅化处理,并涂有促凝剂可加速血液的凝固,缩短检验时间。管内加有分离胶,分离胶管具有很好的亲和性,起到隔离作用,一般即使在普通离心机上,分离胶能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清)和固体成分(血细胞)彻底分开并积聚在试管中形成屏障。离心后血清中不产生油滴,因此不会堵塞机器。主要用于血清生化(肝功、肾功、心肌酶、淀粉酶等)、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磷等)、甲状腺功能、药物检测、艾滋病检测、肿瘤标志物、PCR、TORCH、血清免疫学检测等。还是装血清的!
4.绿色头盖管(肝素抗凝管)含有肝素钠或肝素锂的采血管,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带有强大的负电荷,具有加强抗凝血酶III灭活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从而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有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种抗凝作用。肝素管一般用于急诊生化、TORCH、血流变的检测,检验血标本中的钠离子时,不能使用肝素钠管,以免影响检测结果。也不能用于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因肝素会引起白细胞聚集。终于见到血浆了^.^
5.紫色头盖管(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以及其盐的采血管):乙二胺四乙酸是一种氨基多羧基酸,可以有效地鳌合血液中的钙离子,鳌合钙会将钙从反应点移走将阻止和终止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过程,从而防止血液凝固,与其他抗凝剂比较而言,其对血球的凝集及血细胞的形态影响较小,故通常使用EDTA盐(2K、3K、2Na)作为抗凝剂。用于一般血液学(血常规)检查及血氨检测。不能用于血凝、微量元素检查。装血浆的!
6.蓝色头盖管(含有柠檬酸钠抗凝剂的采血管):柠檬酸钠与血样中钙离子鳌合而起抗凝作用,抗凝剂与血比例为1:9,主要用于纤溶系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采血时应注意采足血量(2ml),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血后应立即颠倒混匀8-10次。装血浆的
7.黑色头盖管(含有0.109mol/L柠檬酸钠),其抗凝剂与血液的体积比为1:4,一般用于血沉 检测,抗凝剂比例过于偏高时,血液被稀释,可使血沉加快。采血时应注意采足血量(2ml),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血后应立即颠倒混匀8-10次。装血浆的用来测血沉
8.灰色头盖管(含有草酸钾/氟化钠):氟化钠是一种弱效抗凝剂,有良好的防止血糖降解作用,是血糖检测的优良保存剂,使用时应注意缓慢颠倒混匀。一般用于血糖检测,不能用于尿素酶法测定尿素,也不能用于检测碱性磷酸酶和淀粉酶的检测。
9.浅绿色头盖管(含肝素锂抗凝剂及惰性分离胶管):可达到快速分离血浆的目的,是电解质检测的最佳选择。
我们可以知道了只有红色、橘红色、黄色这三种颜色装的是血清,其他颜色装的都是血浆,不同抗凝剂的血浆用不同的临床检验。
第二篇: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质控环节
一、检验申请
规范填写检验申请单,项目填写齐全,用词规范、字迹清楚、避免涂改。对于被检者的特殊情况,应当在申请单上注明,供检验人员判断结果参考。检验科要求检验人员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及时解决检验项目申请和送检标本存在的问题及疑问;
二、病人准备
医护、检验人员指导病人做好准备。考虑饮食、运动、生理周期、疾病及药物等对检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指导病人正确采集标本。
(一)控制饮食
(1)大多数检验项目都要求在早晨空腹采血,咖啡、浓茶、高糖及可乐类饮料也应禁食。
(2)肝功、血脂、凝血项目要求禁食12-16小时,且提前一天的晚餐应当避免饮酒、禁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
(3)饮食对血脂检验影响重大,至少应当在抽血前的3天以内注意保持正常饮食。
(二)避免药物影响
许多药物(如VitC、雌激素、降血脂药等)对检验结果尤其是血、尿、便的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抗生素应用将对微生物培养检验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申请检验前医生应该了解待检者近期及当前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在对检验结果可能产生明显的影响时,应当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如不能停药,应记录用药情况,恰当评估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三)避免运动影响
(1)剧烈运动可以使许多血液成份发生改变,甚至持续24小时以上,因此剧烈运动之后不应立即抽血;快步行走之后,至少应休息10~15分钟然后再抽血。
(2)应在平静状态抽血,避免情绪激动。
(四)注意生理差异
临床医生申请检验项目及评估检验报告时,应考虑性别、年龄、昼夜节律、季节变动、生理周期(如怀孕、月经)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给予必要指导。
(五)注意体位要求
(1)许多血浆生化成份在站、坐、卧三种不同体位时有明显的浓度差异。
(2)静坐5~10分钟后以坐位(从肘静脉)采血为最佳。
(3)卧床患者可卧位采血。
三、器材选择
(1)一般采血可采用质量合格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从动脉采集血气标本,以采用玻璃注射器为佳,可以减少血液中氧气的弥散。
(2)采用注射器采血时,7号(22G)或8号针(21G)为标准抽血用针,针头过细容易
产生溶血。
(3)采用真空采血管-采血针已成为国际标准,可以有效减少溶血、凝集及采血量不准的差错。
(4)采集抗凝血液标本时,血标本管采用的抗凝剂的种类及浓度、体积必须正确无误。
四、采血操作
(一)正确选择血标本种类
(1)大多数检验项目(生化、免疫、凝血、血培养、交叉配血等)采用静脉血标本。
(2)血气分析最好采用动脉血标本,也可从动脉化毛细血管采血(如新生儿)。
(3)血常规检验(血细胞分析)可以采用静脉血或手指末梢血,但除非静脉抽血确实存在困难者(如:新生儿、幼儿、老人、肥胖者、严重烧伤患者、出血倾向严重的患者、病危患者),或者必须为治疗保留静脉者(如肿瘤化疗患者)可考虑采用手指末梢血外,其他人应采用静脉血。
(二)正确选择采血部位
(1)末梢血标本可从手指采集,采用耳垂末梢血作为血常规检验标本的做法已经废止。新生儿可以从足跟、大趾采集。
(2)动脉血标本常从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采血,新生儿及婴儿可从头皮动脉或脐动脉采血。
(3)静脉血标本常从肘前静脉、腕背静脉采血,小儿和新生儿有时从颈静脉和前囟静脉采血。
(4)禁止从输液三通管采血(输液成份回流、输液管内残留输液成份都将极大地影响检验结果)。
(三)尽量避免输液时采血
(1)一般应在输液结束30分钟以后再采血。
(2)抢救过程中必须一边输液一边采血时,应避免从正在输液的肢体上采血,应避免输液成份混入血液标本。
(3)输液时采血应当遵从“远端原则”:
a 选择在输液的对侧肢体或无输液的其他肢体(如足部)静脉采血。
b 在四肢静脉都输液时,可以选择在输液静脉的远心端(静脉血流的上游)采血。
(4)急诊、抢救过程中在输液的同时采血,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
(四)避免消毒酒精引起溶血
静脉穿刺处消毒酒精未干就采血,容易引起标本溶血。
(五)合理使用止血带
(1)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使用时间应尽量缩短。抽血时,见到回血应立即松开止血带,减少血行阻滞时间(也不应鼓励被抽血者长时间、用力攥拳)。
(2)血脂项目、出凝血项目、血常规项目抽血时止血带使用应限定在1分钟以内。
(3)止血带束缚太紧、时间过长(如超过3分钟),会造成血行阻滞时间过长,因溶血、血小板激活、纤溶系统激活等原因将使以上检验项目的结果产生偏差,甚至诱导错误诊治。
(4)需要重新采血时,在止血带束缚时间太长的情况下,应当在对侧手臂重新采血。
(六)“一针见血”、抽血顺畅
(1)许多检验项目,尤其是涉及出凝血机能的项目(如血小板计数、出凝血项目等)均要求做到“一针见血”、抽血顺畅。
(2)“一针见血”、采血顺畅,可以有效防止溶血、减少血管及组织细胞损伤导致血液成份改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溶血造成红细胞内成份的释放、血管损伤导致凝血机制的激活,对很多检验项目将产生明显影响。
(七)控制抽血力度
(1)用注射器抽血应避免大力拉、推针拴,以免血细胞因受过度挤压而增加溶血。
(2)抽血时大力抽拉针拴,还易使血液产生气泡。气泡是导致溶血、蛋白酶失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3)从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应让血液自动流入针筒,不要用负压抽取血液,以免增加血液中气体挥发及产生溶血。
(八)血液标本采集顺序
(1)注射器采血可以一次采集足量血液,然后立即依如下顺序分装各标本管:血常规、出凝血、生化、免疫。
(2)使用配套的真空采血管-采血针时,第一管最好不作为凝血检验标本(最大限度降低血管及组织细胞损伤造成血液成份改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临床医生申请凝血检验项目时最好考虑与血常规或其他生化项目一起采血)。
(3)使用配套的真空采血管-采血针时,采血顺序应当是:血培养、不含添加剂的采血管(血清标本管,红色、桔红色或黄色)、凝血标本管(浅蓝色)、其他标本管。
(九)减少针头导致的溶血
(1)如果使用注射器抽血,应先卸除针头,再沿试管壁将血液轻缓地注入试管。
(2)通过针头将血液推入试管(血液细胞二次通过针头),尤其是用力推送,将增加血液细胞受挤压而破碎的机会,导致溶血。
(十)准确控制标本量
(1)抗凝血液标本的体积必须准确——真空采血管的标签纸上都有体积标志(黑色小方块);抗凝血液标本的体积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如2 ml凝血标本管的血液体积误差应不大于0.1 ml)。
(2)抗凝血液标本的体积不合要求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血液体积太多—一抗凝剂比例太少,易产生血凝块;血液体积太少——抗凝剂体积相对剩余,血液成分过度稀释,且易使血细胞因渗透压降低而产生变形或溶血,PT和APTT时间将假性延长。
(十一)尽快与抗凝剂彻底混合
(1)需要抗凝的血液标本,抽血后应立即将血液注入含抗凝剂的标本管,并使血液与抗凝剂彻底混合,避免血液凝固。
(2)真空采血管以颠倒5~8次为标准操作,动作应迅速而轻柔。用力振荡、产生气泡都不可避免产生溶血。
(3)如果管中抗凝剂为液体,应当使粘附在管壁、管盖上的抗凝剂能够全部与血液混合。
(4)对于出凝血项目、血常规项目、白细胞表面抗原分类检测等项目,血液标本出现凝固
(即使少量细胞凝集)均为不合格。
五、血液标本保存
(一)血液标本的保存要求
(1)采血后应将标本管直立、静置,避免振荡、摔落。
(2)所有标本最好都采用有盖容器盛放,防止灰尘、杂物混入,减少水分、气体蒸发,避免标本溅洒、污染。
(3)标本应保存于荫凉处,避免阳光直射。某些检验项目要求避光保存血液标本。
(4)标本一般应室温保存,避免过高或过低温度影响。
(5)特定项目的血液标本需要低温保存(如血气标本应将封闭的血液立即冷冻至4℃然后送检)。
(二)血液标本应立即送检
(1)血液标本不应在临床科室保留,应尽可能立即送往检验科室。
(2)检验人员应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及时处理标本(立即检验、低温保存、分离血清后低温或常温保存等)。
(三)血液标本的有效检验时限
(1)血气分析——必须立即送检,应当在30分钟内完成检验。
(2)凝血项目、电解质项目、肝功及多数血液酶类生化项目——应尽快送检,在2小时内检验。
(3)血常规项目——应在4小时内完成检验
(4)血培养项目——应在采血后尽快放入35℃培养箱中,超过2小时可能降低微生物培养的阳性率。
(5)多数抗原-抗体检测项目——全血室温(4℃为佳)可保存24小时,或分离血清-20℃保存。
(6)在环境温度超过30℃的条件下,所有标本都应尽快送往检验科室。
(7)有些临床科室早晨抽血时间太早,至送检时标本已室温放置超过2小时,标本因细胞代谢、溶血、蒸发等原因造成许多项目的结果偏差,如:钾、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红蛋白、酸性磷酸酶等升高,钠、血糖等降低。检验科建议:住院病房早晨抽血时间应控制在6:30以后,标本应在8:00左右送至检验科。
(四)血培养标本的特殊要求
(1)确保无菌采血,严防标本被污染。
(2)血培养瓶接种的血液量一般为:成人10 ml,儿童4 ml,幼儿1~2 ml。接种的血液过多易引起假阳性。
(3)作厌氧培养的血液标本,应避免接触空气,立即注入专用厌氧培养瓶内。
(4)如果同时作厌氧培养和需氧培养,应先将血标本接种厌氧培养瓶,然后再接种需氧培养瓶。
六、血液标本运送
(1)标本应从采集地点直接送往检验科室,不应在其他地点放置。
(2)以上血液采集、保存过程对标本质量的要求应当得到满足。必须避免剧烈振荡、血液溅洒、光线照射、异物混入等情况的发生。
(3)交叉配血的受血者血液样本,必须由临床医护人员或专职运送人员直接送往检验科(血库)。禁止其他人员(包括受血者家属)执行血样运送任务。
(4)外送检验标本应当接受检验人员对标本种类(全血、血清或血浆)、标本容器、生物防护要求以及运送保存温度等方面的指导。
七、其他
(一)正确处理不合格标本
(1)检验科室在核收送检标本时,对不合格检验标本应当拒收。
(2)临床科室在证实标本不合格之后应当重新采集标本送检。严禁诸如“将因出现凝集而被拒收的血常规标本在挑出血凝块之后重新送检”之类的严重错误发生。
(二)标本溅洒事故的处理
(1)从标本管溅洒出来的血液标本不能再放回标本管作为标本送检。
(2)严禁将同一个待检者含不同抗凝剂的血液标本进行混合,严禁将不同待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混合。
(3)如果发生标本溅洒事故,应当立即对被污染物(体表、衣物、台面、地面等)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
尿分析和尿标本的收集、运送和保存;批准准则
尿分析定义为在快速,可靠、准确、安全、收费合理方式下,以通常的操作方法对尿液进行检验。
由此“尿分析”一词包括下列某些或全部内容
·肉眼评价(如颜色和透明度)
·物理学检测(如体积和比重)
·化学试纸条或试剂片检测
·显微镜检查
每个实验室应确定使用哪些程序及应作检查的范围。根据已有的评价结果及发表的研究成果;病人群体的类型(如无症状病人群体筛选产生极少的阳性结果,而住院肾科病人的阳性率较高)来确定程序和范围;程序的内容是否合适,应向有关的医生进行咨询。是否进行显微镜检查应由各个实验室根据他们的病人群体来决定。
尿分析检测有如下一些目的:
·疾病的辅助诊断
·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的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的筛查
·疾病进展的监测
·治疗效果或并发症的监测
滥用药物检测信息请参见NCCLS文件T/DM8-P,临床实验室的尿药物检测,推荐准则。
注:分委会推荐在处理和丢弃病人标本、质控品、校准品、能力比对检验样品,以及尿分析中使用的其它材料时均应采取全面的防护措施,参见NCCLS文件M29-T2,实验室工作人员来自血液、体液和组织感染传染病的防护,第二版,暂行准则的相应部份,并应参考地区、州及联邦政府关于医用废物弃置的法规。[dvnews_page=材料及设备]
2.材料及设备
2.1 材料
容器、试管和玻片上应有标记,以保证对病人有特定的标识,用于尿分析的所有材料均应无颗粒。
2.1.1 收集装置
合适的尿收集和运送容器的描述以及其它有关的信息,参见第8.6节。
2.1.2 离心管
适用于尿离心的试管具下列特点
·洁净的的塑料或玻璃管可作肉眼检查,并有足够的强度避免离心时破损。
·有体积刻度,确保尿液标准化。
·有盖。以减少因尿液溅出或离心形成气雾的危险。
·是尖底管以浓集沉淀物。
·无化学干扰物
·具标签,保证有特定的标识
注:不推荐重复使用离心管。
2.1.3移液管
推荐使用一次性移液管,以减少在重新悬浮和取出尿沉渣时具有的生物危险;不推荐重复使用移液管。移液管应清洁,无颗粒。
2.1.4 显微镜玻片/观察装置
最好使用市售的一次性标准化显微镜载玻片或经校准过计数室的观察装置。不鼓励使用一般的显微镜载玻片及盖片,因为得不到标准化和可重复的结果。
注:不推荐重复使用玻片。
2.1.5 试纸条
试纸条的塑料底片上有一个或多个化学检测块,以多种形式组成。尽管试纸条没有明显的失效表现、联邦政府的规定要求不使用超过失效期的试纸条。为保持试纸条的反应性,要求注意必要的储存要求,为得到良好的检测结果,需做到下列各点:
·按照厂商的要求将试纸条贮存于原装容器内,短暂地暴露于直射光和室内湿度都会使试纸条产生错误的结果。
·保持容器盖紧,并保存于厂商推荐的温度下。
·一次只取出少量试纸条,并立即重新盖紧容器。取出未用的试纸条不能再放回容器。
·不要合并各容器内的试纸条。·不触摸试纸条上的化学检测块。
2.1.6防腐剂和标本的贮存
尿分析不推荐使用化学防腐剂。建议在收集标本2小时内作尿分析。如延误检验,将标本置冰箱保存,适宜于一些化学成份的检测(胆红素和尿胆原除外),但会沉淀无晶形尿酸盐和磷酸盐,使显微镜视野模糊,如果同时做培养,在运送及处理过程中应保存于冷藏条件下,如作多项分析应将充分混匀的尿分作几份,按用途作不同处理。作为防腐措施冰箱保存的时间长度要根据各个尿检测项目,作为防腐措施的冷藏时间没有统一规定。(用于定时尿标本防腐的详尽信息参阅第9.0节)
2.1.7尿分析申请单
应设计申请单和计算机化的输入系统,以说明被收集尿标本的类型及要求收集的日期和时间。
申请单应可填写以下信息:
·标本收集的实际日期和时间
·运送前是否需冷藏
·实验室收到标本的时间及进行检验的时间
·申请的检测项目
申请单也应包括说明影响分析结果特殊情况的填写内容(如属长途运输标本加入的防腐剂;用药如阿司匹林、维生素或抗生素;月经期;收集标本前强烈运动及任何有关的临床信息)。与标本识别有关的其他病人信息参照第3.1节。
2.2设备
2.2.1显微镜
在尿分析实验室,应使用具有下列特点的新式的高质量显微镜:
·双目镜筒,可用双眼观察标本。
·内置光源。
·机械载物台,使玻片易于平稳移动
·基本的物镜组(例如10×和4×)及目镜组(如10×或12.5×)。
·如使用多台显微镜时,应用相同的物镜和目镜。
2.2.2试纸条判读器
干试剂化学结果,可用目测方法将反应的试剂条和不同颜色强度的模块标准图比较而确定。而现有的仪器可检测这些反应的强度,消除由反应时间和颜色判读所引起的差异。这些仪器是反射光度计,检测试条块表面反射的光量。
将许多质量保证的要求整合到系统内(如定时,校准和误差代码)。使用这些仪器按下列要求进行是很重要的:
·阅读并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
·建立并遵行保养计划
·保持仪器清洁,保证溅出液即刻擦去,按照统一要求(参见NCCLS文件29-T2,实验室工作人员预防来自血液、体液和组织传染病的感染--第二版备用指南。)
2.2.2.1判读器的校准
需按仪器厂商的手册中推荐的方案。
2.2.2.2判读器的维护保养
光路和机械部件应确保最佳操作,可参阅仪器手册判读器部份,并按照厂商推荐的方法。
2.2.3比重测定装置
折射计测定液体内溶解的固体总量,按溶液折射指数对溶液比重进行评价(参阅第3.4节)。
2.2.4离心机
2.2.4.1特征
作尿沉渣时应使用下列特征的离心机
·当转子旋转时具备锁盖子的功能。
·环境温度(15至25℃)
2.2.4.2校准和保养
验证离心机可否提供400×g的相对离心力(RCF),参阅厂商仪器手册中推荐的方案。实验室根据使用的需要确定定期验证的周期。
2.3质量控制
依据所有当地、州立和联邦法规,以及厂家说明开展质量控制。
2.3.1尿液化学分析
推荐使用两个不同水平的多项质控品,来确认每个化学检测项目检测的性能。每天至少要做一次质控,凡新开瓶试纸条应做质控。推荐用新、老批号的试纸条平行地对质控物及标
本进行测定。
一般使用市售质控品,另外可在工作中留取尿标本分为若干份,在不同时间检验,作为精密度的核查。
质控品的测定值应在实验室确定的限值内。
推荐参加室间的尿分析能力比对检验以评价化学分析的性能。
2.3.2尿液显微镜分析
市售质控品不适用于所有沉渣项目的检测。对病人新鲜标本的重复检测,可建立室内和室间二者的显微镜分析可重复性。对任何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允许落在上或下一档的报告范围内。
对镜下成份的有无或数量存在分歧,应重复做检查。如必要主管技师或实验室领导应解决存在的问题。每个实验室应建立复查异常沉渣结果的规定。也推荐参阅教科书,图谱,挂图及图片。[dvnews_page=尿液肉眼观察/物理学分析] 3.尿液肉眼观察/物理学分析
3.1标本的识别
尿分析申请/报告单提供的信息包括下列内容:病人姓名,年龄或出生日期,性别;病人所在区域(住院或门诊);标识号码;标本类型(如导尿,中段尿或其它);申请医生;填写申请单人的签字;诊断和主要症状;服用的药物(如维生素C);收集尿液的日期和时间,实验室收到时间(详细内容参见第8.6.6节)。
3.2标本可接受性
由于尿分析的准确性取决于送检标本的质量,所以应重视尿标本的收集和运送(参见第8.0节)。尿标本应迅速送达实验室,收到后尽快进行分析。通常公认在室温中放置2小时后尿化学成份有改变,有形成份开始变性。如不能在标本收集2小时内分析,标本应放冰箱保存(2-8℃)。标本在进行分析前应先在室温预温。若尿标本未能及时检测,应将延迟时间及温度的情况写明。不能接受无标签或标签不完整的标本。应在通知医生后弃去。
能同作肉眼和显微镜检查的最小尿量通常为12ml,(50ml更好)。婴儿尿标本可以用较少的量。
尿标本应收集在洁净、防漏的一次性容器内。标本应无粪便污染,无手纸或其它异物。达不到这些规定,应通知申请医生或指定的人员,要求另送标本。
3.3颜色、透明度和气味
尿颜色、透明度和气味的临床意义虽较少,但仍应在报告单上注明任何不正常的颜色、透明度和气味。氨味最常见于细菌降解尿素所致,表明为陈旧标本或尿路感染。为减少报告尿标本的颜色,透明度和气味时的模糊性和主观性,实验室应建立标准的方法和术语。
3.4比重
尿比重(SG)是在相同温度下,标本重量和同体积蒸馏水重量的比值。比值用数值表达。人尿正常值的范围在1.003到1.035。常用的测定比重的方法是间接测定法,利用数学计算或相关的关系估计比重值,一些实验室以渗透压代替比重测定。
常使用折射仪测定比重。该方法依据光的折射与液体内溶解的固体总量成比例。在尿分析中,折射仪应有用于尿液测定的校准量度关系。折射仪使用较普遍,因为在60°F(15℃)至100°F(38℃)间使用,温度可被补偿,而且它需要的尿量较少,当尿液含X-光线反差介质、血浆扩容物及大量的葡萄糖或蛋白可使结果增高。含有大量葡萄糖或蛋白的标本须对折射仪的结果进行纠正,因两者都是高分子量物质,与肾浓缩能力无关,但将增高标本的密度。用折射仪测定,每克/分升蛋白将增高比重0.003,每克/分升葡萄糖将增高比重0.004。对含X-光线反差介质或血浆扩容物的标本,可使用渗透压计或试纸条进行测定。因为它们不受这些高分子量物质的影响
谐波振荡也可用于比重测定。使用该技术的仪器可买到。测定谐波振荡并计算相对密度,该测定基于声音速度与密度间的良好相互关系。这些装置提供自动化的便利并与折射仪的测定有良好的相关性,且不需要净化混浊的标本。溶解于尿液中的物质与重力计测定密切相关。比色测定试纸条可作比重的估计,该方法检测离子浓度,依据随比重增加离子浓度也增加的关系。此纸条检测尿比重以0.005的增量递增,从1.000到1.030。碱性尿标本会影响指示剂系统,对pH碱性的尿液肉眼观察试纸条时其比重结果应加0.005。仪器判读试纸条时,仪器可自动按pH调整结果。中量蛋白(100至750mg/dl)可轻微增高试纸条的比重结果。非离子物质如葡萄糖或X-光线反差介质,不影响试纸条的检测结果。
液体比重计也正用于测定尿比重。液体比重计用置换法测定比重。经校正用于尿的液体比重计称为尿比重计。该装置有诸多不便;包括需要较多的尿液(10到15ml),用比重计需要漂浮在容器内,容器必须宽到比重计不碰触其壁。温度影响尿比重计判读,须作纠正;判读尿液新月形面有困难;尿比重计可能不准确,购买后需要标化。因此尿比重计不是尿比重测定的选择方法。
所有这些方法都存在影响因素,不仅受到分子数目的影响,而且受其大小和/或离子电荷带来的影响,大分子可比小分子的钠和氯离子得出较高的比重读数。因评价肾浓缩能力时尿素的价值小于钠或氯,所以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确定尿标本的渗透压。
3.4.1质量保证
对比重试验的质量保证程序应包括每天使用质控品,按厂商质量保证建议进行。按照州和联邦的法规,建立文件保证对操作进行核查。[dvnews_page=尿液化学分析]
4.尿液化学分析
尿化学分析用尿“浸渍条”进行,不同厂商提供许多种类“浸渍条”供选择。这些“浸渍条”或试纸条为一个塑料条,上有一个或多个富含化学物质的反应块,尿与试剂块接触后产生显色反应。试纸条是一种简单快速、对尿液半定量检测的方法。下列各类型的试纸条较常用:
·酮体(如乙酰乙酸和/或丙酮)
·白蛋白
·葡萄糖
·白细胞酯酶
·血/血红蛋白
·亚硝酸盐
·胆红素
·pH
·尿胆原
·比重
4.1推荐使用的标本
虽然随机标本可用试纸条作尿化学分析,但较好的尿标本是混合均匀的第一次晨尿(浓缩8小时),不离心、保存于15至25℃。应在采集后2小时内检测。如标本不能立即运送和检测,采集后应置冰箱(2-8℃)。尿的组分如胆红素和尿胆原不稳定,细菌可消耗葡萄糖,如尿放置不用,其pH会改变。
4.2尿试纸条使用的防护
参阅2.1.5节中的有关说明。
4.3试纸条的使用
在使用某种试纸条时应对人员进行培训。不同厂商的试纸条不能交互使用。
试验前应认真阅读包装内附的厂商说明书。不同的产品方法可能不同。每一新批号厂商说明书,方法是否改变。
每项检测的反应块进行显色反应所需的时间不同,应按厂商说明书要求进行。用肉眼判读需要有秒针的计时装置,自动试纸条判读器可按照厂商说明,设置固定时间判读反应块。
了解使用的试纸条中每个项目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很重要的,这些信息在包装说明中。
肉眼判读试纸条,由于各人对不同颜色的判读有某种程度的差异。试纸条应靠近比色板在适当光源下判读。尿内存在有些物质能干扰化学反应,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这些干扰物质或任何其它的局限制可阅读厂商说明了解,若尿试纸条结果和预期值不同,须按厂商方法和实验室手册寻找问题。
4.4确认试验
确认尿化学分析试验,用相同的或更敏感和/或更特异的方法检出相同的物质或用不同的反应或方法学检出此物质。重复试纸条反应或分析不是确认试验,通常用的确认尿化学分析试验包括硫柳酸试验证实,白蛋白尿,试剂片试验证实胆红素的测定结果。
除化学分析,手工和自动湿显微镜尿分析系统代表确认试验,可证实试纸检出的血白细胞酯酶和亚硝酸盐。微生物学研究是尿道感染的确认试验。试纸条显示白细胞酯酶和亚硝酸盐阳性,确认湿显微镜尿分析显示旧细菌尿和白细胞。通常常规尿细胞学和细胞诊断尿分析能用于湿显微镜尿分析指示异常的确认试验。诸如炎症、感染、肿瘤等,影象细胞计数和Feulgen染色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析,正被接受为尿乳头肿瘤的确认染色方法。[dvnews_page=尿的显微镜检查]
5.尿的显微镜检查
大量的文章建议需做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由于试纸条附加有白细胞酯酶和亚硝酸盐试验,理化结果正常的尿标本做显微镜检查的价格功效被提出质疑。进行显微镜检查应由各个实验室按其特殊的病人群体决定。通常在下列情况下作显微镜检查。
·医生要求
·实验室检查程序的要求(如有免疫抑制表现,泌尿-肾脏疾患,糖尿病或怀孕病人)
·理化结果异常
5.1标本的要求
尿标本的类型和质量极大地影响显微镜检查结果。为显微镜检查选择的标本是第一次晨尿。此尿是最浓缩的,为最大回收沉渣成份,关于尿标本类型,留取时间,伴随申请显微镜检查的尿理化结果等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未放冰箱而超过了两小时的尿标本,不能接受作显微镜检查,管形、红、白细胞特别容易溶于低比重(<1.010)和碱性(pH>7)的尿标本中。
5.2显微镜检查的类型
大多数尿沉渣检查是用湿片和明视野显微镜检查,染色能极大地联系站长鉴定细胞和管型,通常活细胞染色适于湿片染色包括Sternheimer Malbin(结晶紫和沙黄O)和0.5%甲苯胺兰(核染色)参阅厂家说明或适当参考特殊染色法。
检查尿沉渣应使用现代的高质量的显微镜(见2.2.1节)。相差显微镜可增强沉渣的鉴别,对异常沉渣大力推荐偏振光显微镜用以鉴别脂类和结晶。
用自动或半自动仪器取代手工显微镜方法检测尿沉渣,该系统观察标本不用手工制备样本,并有助分析的分类,这些系统固有的特性可增加各次操作间的可重复性。
5.3显微镜检查
下列要求适用于离心尿液
显微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份书写适当,且关于进行各程序的操作手册,有助于保证实验室内全体人员以相同方式进行显微镜检查。每个人必须以同样方法检测沉渣,寻找存在的同样沉渣物,并用同样的标准去鉴定。
推荐实验室使用标化的商品系统,它能报告每单位体积异常沉淀物含量以代替每高倍或低倍视野的个数,用于实验室间的比较。实验室内需要标化的特殊因素,及每个相关的值列于下。
商品系统检测技术能提供相同的结果,这些技术可使用较小的量,并用不同的时间和速度进行检测,特殊系统厂商的建议应遵守。
如下的要求是根据传统方法学的知识定出的。
5.3.1检测的尿量
在研究所内用于检测的尿量必须标准化(如10-12及15 ml是常用的量),如用更小的量(如儿科、新生儿),在最终报告时应注明。
5.3.2离心时间
为保证所有标本有同样的沉淀物,推荐离心时间为5分钟。
5.3.3离心速度
推荐的相对离心力(RCF)大约为400。如用每分钟转数(RPM)计算特定的离心机相对离心力(RCF)用下式计算:
RCF=1.118×10-5×r×N2
此处
RCF=相对离心力
r=半径,单位:厘米(从旋转中心到试管底部)
N=每分钟转数
5.3.4沉渣的浓缩因素
所有尿标本都应浓缩到相同体积,有标化的商品系统,使用特殊的试管或吸管,保留特定体积的尿沉渣。
5.3.5被检沉渣的体积
有标化的商品系统提供,具有一定体积计数室的玻片,可装填特定量的浓缩沉渣。
5.3.6玻片及盖片
如使用玻璃的显微镜载片及盖片,推荐下列的尿沉渣检测和计算方法。
(1)测量已混匀准备离心的尿体积。
(2)标化离心条件(时间和速度)
(3)测量留在管内的尿沉渣体积
(4)检测放到玻片上的沉渣量
(5)使用一标化的盖片
(6)记录显微镜高倍镜的放大率
(7)记录高倍视野的直径
(8)计算并报告每毫升尿液的成份。例如用15ml尿
·高倍视野直径=0.35mm
·高倍视野的面积=0.096mm2
·盖片下的面积=484mm2
· =5040盖片下的高倍视野
·测定0.020ml在玻片上的沉渣≈1.2ml尿
·5040高倍视野≈1.2ml尿≈4000高倍视野/ml
因此
(数量/高倍视野)×4000=计数值/ml
5.3.7报告格式
在一定指定研究所每一个做显微镜检查的人都应采用相同的术语,报告格式和参考范围。并于哪种有形成份应该报告和计数,应由各个实验室根据病人群体和做试验人员的职业熟练程度作出决定。5.4镜检内容的审察
在报告显微镜检查前对所得资料包括理化结果进行重新审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报告所包含的数据应能证实显微镜检查结果,反之亦然。任何相互矛盾的结果都应在最终报告送交医生前解决。
5.4.1可识别的沉渣内容
能用尿显微镜检查识别的沉渣内容包括下列各项:
·上皮细胞 移形(尿路上皮细胞)
鳞状
肾小管
·造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管形 透明
颗粒
腊样
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细菌
宽幅
脂肪
·微生物 细菌 酵母菌 寄生虫
·结晶 无晶形 草酸钙 尿酸 三价磷酸盐
·其它 精子 粘液 污染物
为了鉴定其它成份,需要作进一步的显微镜检查
5.4.2染色
苏氏染色不能充分鉴定或确认尿沉渣成份,用一种或多种特殊染色代替,实验室进行的完全湿显微镜尿分析将能鉴定或确认下列成份:
·脂肪 油红O染色
苏丹III染色
·椭圆形脂体 同上
·细菌 巴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
·嗜酸细胞 汉氏染色
瑞氏染色
姬姆萨染色
瑞一姬染色
巴氏染色
·血铁质 普鲁氏兰
通常使用特殊染色需要进一步制备,浓缩涂片,印制或细胞离心后涂片,有助于鉴定前面提到的成份。
巴氏染色是选择用于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异常尿路上皮,腺细胞和鳞状细胞和造血情况特征的方法,建议汉氏染色用于嗜酸细胞尿和可能的过敏性肾炎的观察。
5.5显微镜检查的质量保证
5.5.1程序的质量控制(QC)
所有的人员应按照写出的同样的方法,用同样的仪器,每个工作日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可用市售的含有红、白细胞的质控物。双份尿试验可用于管形、肾细胞和其它有形成份的精密度测定。
5.5.2报告的质量控制
所有人员应使用同样的术语并以标准格式报告结果,超出预期质控结果应进行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同时应作记录。[dvnews_page=自动尿分析]
6.自动尿分析
自动尿分析系统将对用户提供最大的便利,可提高重复性,并减少标本的制备过程。
半自动尿分析仪可用来进行显微镜检查试纸条化学检查和比重测定(应用谐波振荡),该仪器可定量和标化尿沉渣的分析,一个层流无玻片显微镜,流体力学聚集染色尿用影象系统及高速影象处理系统进行观察。该系统自动分类发现一些成份,以便由合格的操作人员确认,该方法可提高测定结果的重复性且使用简便。
另外一些仪器是用设计好的试管离心标本,直接用显微镜观察。此系统可简化标本制备过程或减少需要的尿量。虽然这些仪器用不同的方法学,所有的方法都可对标本进行过筛,并有助于减少玻片,离心管的使用并减少尿标本的手工处理。
半自动和全自动试纸条判读器,也用于试纸条化学和比重测定,参阅2.2.2节。
自动尿分析仪仍在使用的初期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自动尿分析仪将继续不断发展。[dvnews_page=质量保证]
8.单次采集尿标本的收集和运送
收集和运送尿标本到临床实验室的方法指南是重要的,因为进行诊断和治疗,可能依靠尿分析的结果。收集方法,容器,运送,贮存等条件的改变是有很大意义的,因为这些可能影响分析结果。
8.1概论
从病人收集标本,运送他们到实验室和贮存室,这些总的步骤作为例子首先与实验室以及负责这些步骤的临床人员进行讨论。对于购买得到的收集系统应遵守厂商的决议。容器的适用性及尿分析中清单的信息也要考虑。试剂和容器厂商关注的是最终使用他们的产品。
8.2尿标本的类型
8.2.1病人自己收集尿标本
下列类型的尿标本只需经指导后病人合作,不需直接的监管即可收集。
·随机尿
·第一次晨尿或8小时尿标本
·定时标本,包括24小时尿标本
8.2.2须监管尿标本的收集
收集下列标本可能需要经过临床实验人员参加留取或培训的人来留取。
·清洁中段尿
·尿培养标本
8.2.3联系站长病人收集的尿标本
收集下列类型标本时需受培训人员的主动参加:
·导尿标本
·耻骨上抽取标本
8.3病人的指导
8.3.1标本描述
尿标本除去导尿和耻骨上抽取所得外,可通过病人排尿取得,在此情况下不要污染阴道分泌物,包皮垢,阴毛,粉沫,油、洗涤剂和其它外源物质,标本不能从手纸回收。
8.3.2对病人的指导
很多标本可由临床实验室负责该步骤,简单指导合作的病人留取。
需采取如下步骤:
(1)向病人强调洗手和全面清洗
(2)给病人贴好标签的容器,要求他们核对瓶签上的名字。
(3)给予口头说明和书面的说明单或卡片或显示尿收集方面更多信息的说明,给非讲英语病人说明时用他们本国的语言。
教病人盖好标本容器的盖子防止渗漏。
8.4收集标本
通常留取标本应在可供病人坐或站的隔离区域。
8.4.1随机标本
随机标本不在特定的时间收集,憋尿数小时后收集的尿标本对进行尿分析可能是需要的。
8.4.2第一次晨尿或8小时标本
第一次晨尿或8小时标本通常是病人经一夜睡眠起床后立即收集的标本。这也称为过夜或清晨标本。另外8小时时间也可用于调节失眠症,夜班工人和某些儿科情况。躺卧8小时后收集的标本用于证实病人是否有直立性蛋白尿。躺卧前立即将膀胱排空,于起身后收集尿标本,如此收集的标本是病人卧位时累积的尿液,任何在夜间排的尿都收集起来连同早晨第一次排的尿收集在一起。
8.4.3计时标本
计时标本在24小时期间特定的时间采集(如在早10点,或另外活动有关的特定时间,如进餐后2小时,或前列腺按摩后立即收集)。
8.4.4 24小时尿标本
如果需要测定24小时中溶质排渣总量,则需要严格留取24小时标本,因很多溶质呈现日间变化,最低浓度的儿茶酚胺,十七羟类固醇和电解质出现在清晨,而最高浓度出现在下午或稍后(24小时标本收集的更多信息,参阅9节)。
8.4.5清洁标本
8.4.5.1男性病人
(1)采尿前病人应先用肥皂或小布巾洗手
(2)指导未行包皮切除的病人退上包皮露出尿道口
(3)用消毒清洁的小布巾或类似物洗洁阴茎头,从尿道口开始向上清洁。
(4)病人开始排尿时排第一部份到便盆或厕所,收集中段尿到适当未污染的容器中,多余的尿排入便盆或厕所。
(5)如病人不能执行所推荐的方法在提供联系站长时应戴手套。
8.4.5.2女性病人
(1)采尿前病人应用肥皂或小布巾洗手。
(2)病人蹲踞于便盆或马桶之上
(3)用消毒小布巾或类似物清洗尿道口和周围处
(4)病人开始排尿时排第一部份于便盆或马桶,中段收集于未受污染的(保持清洁)适当容器内。多余的尿排入便盆或厕所。
(5)如病人不能执行推荐的方法给予联系站长时,应戴手套。
8.4.6导尿标本
导尿标本是通过尿道将导管插入膀胱后收集的标本,从导出的尿流中选择一部份作尿标本。
8.4.7耻骨上标本
耻骨上标本是通过下腹壁从膨胀的膀胱吸收尿液所收集的标本。
8.4.8微生物培养
如果采取了特殊防护措施(参阅8.6.4和8.7.3节)
从8.4.5节到8.4.7节所介绍的任何标本均可作微生物培养。
8.5婴幼儿标本的收集
用儿科和新生儿尿标本收集袋,此袋有低过敏原的膜粘于因太小而不能留尿标本的小儿身上。
8.5.1随机标本的收集过程
收集儿童随机标本,临床人员需按如下内容操作:
(1)分开儿童的腿
(2)保证耻骨会阴部清洁、干燥、无粘液,勿施于粉、油或清洗液于皮肤上
(3)移去防护纸,暴露出粘连于袋上低过敏厚的膜
·对于女孩,拉紧会阴除去皮肤皱折,将粘膜紧压于阴道四周,从皮肤连接处开始,粘膜在直肠与阴道之间一直向前。
·对于男孩,将袋连于阴颈,将片状物压紧于会阴。
·确保整个粘膜牢固地粘于皮肤,粘膜无皱折。
·年龄大的孩子可按8.4.5节所述成人的方法留取。
(4)定时察看容器(如每隔15分钟)
(5)从病人处收回收集的标本并标明记号。
(6)如无进一步污染,将标本倒入收集杯,杯子贴上标签,送去检查。
8.5.2微生物培养标本的收集方法
为了收集儿童的微生物培养标本,临床工作人员需作到下列各项:
(1)开始此步骤前,临床工作人员须用肥皂或小布巾洗手。
(2)将儿童腿分开。
(3)用肥皂和水清洗耻骨和会阴区,使之干燥,以保证该区清洗干燥,无残余肥皂,勿施粉末,油或洗涤剂于皮肤。
(4)除去防护纸,暴露低敏原的膜粘连于袋子。
·对于女孩拉紧会阴,去除皮肤皱折,将粘膏紧压于阴道四周,人皮肤连结处分开直肠与阴道一直前进。
·对于男孩将袋连于阴颈,将片状物压紧于会阴。
·确保整个粘膜片牢固粘于皮肤,粘膜片无皱折。
(5)定时观察容器(如每隔15分钟)
(6)收回收集的标本,并标明记号
(7)如无进一步污染,将标本倒入收集杯,盖紧塑料盖,杯子贴上标签送检。
8.6收集用容器
8.6.1构成
适用的初步收集容器和运送容器应该是清洁、防渗漏,无颗粒并由透明,易处理与尿成份不起反应的材料制造的。容器和盖子应不含干扰物质如清洁剂,一些实验室喜欢用无菌容器收集尿液。
8.6.2重复使用
不要重复使用标本容器
8.6.3容量
第一步收集的容器容积最少应有50ml,圆形开口,至少直径为4公分,容器应有宽底,避免偶然倒出。小的特殊容器,用于年幼儿童收集标本。
8.6.4运送和贮存
运送时用的容器应有严密的盖子,以防止运送时内容物漏出,盖子应易于盖上和取下。实验室应保证标本识别方法的完善和标本从收到到分析的状况是良好的。例如假定标本被存冰箱,实验室应保证冰箱有良好的维护,且标本迟延递送,不会影响标本的完善保存。
8.6.5无菌容器
偶尔一份尿标本送来作微生物研究和尿分析,如标本收集用于微生物研究需要有严密盖子的无菌容器,标本应先送细菌研究,再送尿分析检查,除非已用灭菌技术将标本分出一部份用于尿分析,如果标本收集和分析中间超过两小时建议也采用无菌容器。
8.6.6标签
容器应设计一种放冰箱时仍能粘牢的标签的容器,瓶签应包括充分的空白处,以填写包括病人全名,特有的标识码,标本收集日期,时间以及容器内如放有防腐剂写出其名称。某些实验室可能需要的标签包括另外的信息或条形码。为了保证良好的检测,标签贴于容器上,不可贴在盖子上。
8.6.7防腐剂
标本采集后2小时内不分析时用特别设计的化学防腐剂或介质运输装置进行尿标本防腐。如果分析延迟(采集后大于2小时)标本用于测试其它的不稳定分析物,或标本被固定用于作微生物学研究时建议防腐。
8.7标本的运送和贮存
8.7.1运送
如标本被运送,容器需有严密的盖子以防止内容物渗漏,如果恰当,采用第二个容器,防止可能溅出物的污染,迅速将尿标本送实验室,以便快速检测。运送实验室应保证标本的完善保存。(如气压管道系统)
8.7.2冰箱
如标本不能立即运送和检查,收集后应置于(2-8℃)冰箱。(参阅2.1.6节中更多的信息)
8.7.3微生物学检查
如需要微生物学检查,而标本不能立即送到实验室,采取下列步骤:
(1)标本放于2-8℃冰箱至24小时,此时可得到有用的培养信息。
(2)一部份尿移于含检菌防腐剂的运送管内,许多情况下是通用的。防腐的标本不需冰箱保存。
8.8标本的合格性和质量保证
8.8.1检查
为了保证适合分析,实验室收到尿标本后应进行检查,保证标本的适用应考虑以下各点:
·申请单上与容器标签上的信息一致
·标本收集和实验室收到标本中间所花费的时间合乎要求
·如运送迟延,并要求微生物研究,标本有放冰箱或放有适当防腐剂
·容器及条件(如盖着盖子)合适
·量适当且不存在污染物
·放或未放化学防腐剂符合标本用途
8.8.2合格性
如标本不能达到合格标准,立即与主管医师或护士站联系,以决定进一步的措施。在与临床人员互相协商并达到一致意见以前不能弃掉“不接受”的标本。
8.8.3文件
建立质量保证计划以确保如下文件的编制
·始终如一的标本收集方法源于正确的标本类型,要求分析项目适当的标本量。适当容器的使用和合适的标签。
·标本及时送交实验室,并按照推荐的过程执行。
·标本处理时要保证实验室收到检本后迅速检测,并采取正确的贮存方法如避免热及阳光,冰箱保存。
9.24小时尿标本的采集及防腐
如果需要测定24小时期间的溶质排泄总量,则需要严格定时的24小时尿标本,因为很多溶质呈现昼夜间的变化,儿茶酚胺,17羟类固醇和电解质等的最低浓度出现在清晨,然而最多浓度出现在中午和稍后。
9.1 24小时尿标本的收集
9.1.1容器
收集标本到一个或数个易处理的,广口的,清洁的塑料容器中(有塑料盖),大到足够装约3L,在24小时期间内将收集的容器保存于冰箱内或冰块间。提供琥珀色容器,用于光敏检测。
对卧床的导尿病人,将袋子存放于冰上,如病人可走动,定期排空袋子,将内容物存放冰箱。
9.1.2标签
收集瓶上的标签应包括病人的标识,试验申请,所用防腐剂,收集期间开始和终了的日期和时间。如果防腐剂溢出会伤害病人,在瓶签上加上适当警告,并口头向病人解释这些情况。
9.1.3防腐剂
如果需要特殊的防腐剂,在开始收集尿以前将它加入到收集瓶内。参阅9.2节后的表,选用适当的防腐剂。
9.1.4收集
24小时收集标本,应从令病人排空她或他的膀胱,或导尿袋,在固定的时间开始,并弃掉标本,注明开始收集的日期和时间。
9.1.5指导
指导护士或病人,在24小时收集期间,收集全部排尿,并加到收集容器内。
9.1.6结束
收集开始后整24小时收集中止。令病人排空他或她的膀胱或导尿袋,并将这些标本加入到收集容器内。
9.2 24小时尿防腐剂的概述
下表(PP.19-21)24小时尿标本的防腐剂是根据最大的临床参数实验室的推荐和两本主要的教科书所列出的。这些不同来源之间一般的和特殊的区别和矛盾已注明,他们的临
床意义不清楚。检验人员被促使遵照临床实验室进行检验的有关建议。临床实验室进行这些试验时被促使研究防腐和运送的最佳和可接受的方法。
当申请不止一种试验时,对标本的要求可能有矛盾,一种处置是收集多份24小时标本。另外的处置是混合每一次留的尿标本,再分每一次的尿标本与相等体积,并将分开的部份倒入适当的大的尿容器。另外推荐使用防腐剂时大的容器只需一半大小(分用于二种方法)或三分之一大小(分用于三种方法)。总量应该是通过24小时期间收集尿液的总量。第三种处置用容器将尿标本分为二份,每份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偶尔病人24小时尿量超过单个容器的容量时,要用两个24小时容器,两个容器内的尿在检测前必须很好地混匀。最常用的做法是在两个尿容器之间往返倾倒尿标本。第二个容器内防腐剂的量应减少,因为收集在第二个容器内的量一般会少一些。第四篇 粪便标本采集指南
一、检查主要目的
1.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2.根据粪便的性状、组成、间接地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3.了解肠道正常菌群分布是否合理,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
二、标本采集要求
容器
收集和运送粪便标本的容器应洁净、无吸水、防漏渗,一次性使用;做细菌培养的容器应用无菌有盖的专用容器。
标本收集
①常规检查标本:应取新鲜标本,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粘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外观无异常的粪便须从表面、深处及粪便多处取材,取3-5g粪便送检。灌肠或服油类泻剂的粪便常因过稀且混有油滴等,而不适于做检查标本。不能采集便盆或坐厕的粪便送检标本。粪便标本应避免混有尿液、消毒剂及污水等杂物,以免破坏有形成分,使病原虫死亡和污染腐生性原虫。
②寄生虫检查标本
血吸虫孵化毛蚴:标本应不少于30g,必要取时整份送检;如作检查寄生虫虫体及作虫卵计数时应采集24h粪便。
连续送检:避免肠道寄生虫和某些蠕虫有周期性排卵现象,未查到寄生虫和虫卵时,应连续送检3天,以免漏检。
检查蛲虫卵:须用透明薄膜拭子或玻璃纸拭子于深夜12时或清晨排便前,自肛门周围皱襞处拭取粪便,并立即送检。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
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立即送检;转送及检查时均需保温,以免滋养体因失去活动力而难以检出。
③无粪便排出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直肠指诊或肠拭子取标本。
④粪便培养标本,用消毒棉签采取粪便的异常部分于无菌杯,也可用肠拭子蘸等渗盐水,由肛门插入直肠4-5cm处,轻轻转动,取出粪便少许,放入无菌培养试管中,盖好送验。用肠拭子直接采取标本进行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3.标本的标记
标本容器必须有标记,包括:病人姓名 特定编码(住院病人的病区 床号),标本收集时间。标签应贴容器上,不可贴在其盖上。
三、标本运送与接收
按上述要求留取的标本及时送检。
标本的接收标准与拒收
检验申请单应清楚填写下列内容: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床号 住院号 标本类型 临床诊断 检查项目 采集标本日期和时间,否则拒收。
标本容器及标识是否符合要求,标记内容与医生所填写申请单的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否则拒收。
第三篇: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
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
一:静脉采血法
(一)普通采血法 试剂与器材 1.30g/L碘酊。2.75%乙醇。
3.其他 一次性注射器,压脉带,垫枕,试管,消消毒棉签。操作
1.取试管一支(需抗凝者应加相应抗凝剂)。
2.打开一次性注射器包装,取下针头无菌帽,将针头与针筒链接,针头斜面对准针筒刻度,抽拉针栓检查有无阻塞和漏气,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套上针头无菌帽,备用。3.受检者取坐位,前臂水平伸直置于桌面枕垫上,选择容易固定、明显可见的肘前静脉或手背静脉,幼儿可用颈外静脉采血。
4.用30g/L碘酊自所选静脉穿刺处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皮肤,待碘酊挥发后,再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脱碘,待干。
5.在穿刺点上方约6CM处系紧压脉带,瞩受检者紧握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
6.取下针头无菌帽,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拇指和中指持注射器针筒,市指固定针头下座,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呈30度角,快速刺入皮肤,然后成5度角向前刺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见回血后,将针头顺势深入少许。穿刺成功后右手固定注射器,左手松压脉带后,再缓缓抽动注射器针栓至所需血量。受检者松拳,消毒干棉球压住穿刺孔,拔出针头。瞩受检者继续压按针孔数分钟。
7.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试管中。抗凝血需立即轻轻摇匀,盖紧试管塞,及时送检。《附注》
1:采血部位通常选择肘前静脉,如此处静脉不明显,可采用手背,手腕,腘窝和外踝部静脉。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2:采血一般取坐位或卧位。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从而影响被测血液成分浓度。
3:压脉带捆扎时间不应超过1分,否则会使血液成分浓度发生改变。
4:血液注入试管前应先取下注射器针头,然后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试管中,防止溶血和泡沫产生。需要抗凝时应与抗凝剂混匀,切勿用力震荡试管。
5:如遇受检者发生晕针,应立即拔出针头,让其平卧。必要时可用拇指压掐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或嗅吸芳香酊等药物。
二,真空采血管采血法 原理
将有头盖胶塞的采血试管预先抽成不同的真空度,利用其负压自动定量采集静脉血样。试剂与器材
目前真空采血器有软接式双向采血针系统(头皮静脉双向采血式)和硬接式双向采血针系统(套筒双向采血式)两种,都是一端为穿刺针,另一端为刺塞针。另附不同用处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有的加有不同抗凝剂,或其他添加剂,均均用不同颜色头盖标记便于识别。真空采血法复合生物安全措施。操作
一:消毒:为受检者选静脉与消毒
二:采血
1:软接式双向采血针系统采血,拔除采血穿刺针的护套,以左手固定受检者的前臂,右手拇指和示指持穿刺针,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呈30度,快速刺入皮肤,然后成5度角向前刺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见回血后将刺塞针端直接刺穿真空采血管盖中央的胶塞中,血液自动流入试管内,如需多管血样,将刺塞端拔出,刺入另一真空采血管即可。达到采血量后,松压脉带,瞩受检者松拳,拔下刺塞端的采血试管。将消毒干棉球压住穿刺孔,立即拔出穿刺针,瞩受检者继续按压针孔数分钟。2:硬连接式双向采血针系统采血:静脉穿刺如上:采血时将真空采血试管拧入硬连接式双向采血针的刺塞针端中,静脉血就会自动流入采血试管中,拔下采血试管后,再拔出穿刺针头。3:抗凝血
须立即混匀。附注
1.使用真空采血器前应仔细阅读厂家说明书,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操作。
2.尽量选粗大的静脉进行穿刺。
3.刺塞针端的乳胶套能防止拔出采血试管后继续流血污染周围,达到封闭采血防止污染环境的作用,因此不可取下乳胶套。
4.带乳胶套的刺塞端须从真空采血试管的胶塞中心垂直穿刺。
5.采血完毕后,先拔下刺塞端的采血试管,后拔穿刺针端。6.使用前勿松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盖塞,以防采血量不准。
7.如果一次采血要求采取几个标准时,应按以下顺序采血:血培养管,无抗凝剂及添加剂管,凝血象管,有抗凝剂管。
第四篇:新生儿血液标本采集
新生儿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控制的探讨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妇幼保健院
韩利强
【关键词】新生儿;血液标本;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医学检验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关键因素之一。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有三个环节:采集前准备,采集中操作,采集后运送和存放。新生儿在患病人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新生儿手背静脉血管细小,血管充盈度差,不易固定,不易止血,按压时间长。如何保证其血液标本质量是医学检验工作中的关键问题。1标本采集前准备
1.1采血人员准备 选择穿刺技术熟练的操作人员,避免因穿刺术不熟练采血时针头在皮下或血管内探来探去,甚至为增加血液量反复拍打挤压血管,造成血液标本溶血。选择专业知识丰富的医护人员,掌握标本采集的时间、采集量、采集部位及被采集对象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向新生儿家长做好解释,解释前了解新生儿体重、月龄、肤色、饮食、服药、情绪、睡眠状况等、向患儿家长详细讲解检验的目的、项目和注意事项,使其消除顾虑,取得家长信任和合作。
1.2 患者的准备 采集前应告知家长保持新生儿充足的睡眠,情绪平稳,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空腹6h以上(以清晨空腹最佳),停服对检验有干扰的药物,排除生理因素、饮食、药物、体位、情绪、睡眠、时间等可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1.3 采血用具的准备 血液标本最好采用真空采血系统,这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真空采血系统由三部份构成:(1)双向无菌针头,一端连接真空管,另一端进行皮肤穿刺,1次静脉穿刺后,可抽取单个或多个血样;(2)持针器内径13mm,配合规格统一的采血管使用,一端连接双向针头,另一端接真空管;(3)真空管由高质量玻璃或塑料制成,虽然大小恒定,但由于管内真空度不同,可以抽取不同体积标本,管内含多种添加剂(抗凝剂和促凝剂等),无需自己配制、添加,可以满足各种检验血样的要求。其中,专为凝血试验设计的蓝头管,管内壁经过硅化处理,不会激活凝血因子。真空管上的安全管盖由套在真空管外的特殊塑料罩和新设计的橡胶管组成,二者结合在一起,减少了医护人员与管中内容物接触的可能,也减少了管盖拔出后内容物外溅的机会。塑料罩形成一个双井形凹陷结构,防止手指与管塞顶端及尾端残留血液的接触。2 血液标本的采集
2.1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1)选择粗直、弹性好、无发炎、硬结的血管,临床多采用肘正中静脉、股静脉、头静脉。现采用手背静脉穿刺法,一人操作即可,其方法简单易操作。首先,准备好用物,包括2.5%碘酒、75%酒精、棉签、7号针头、棉球、一条胶布、有刻度的试管。再将新生儿抱入开放暖箱,早产儿要根据体重和出生天数将箱温调到32℃~35℃。最后,操作者将左手拇指和示指放于新生儿手背上方呈C型其余三指在下方握住小儿腕关节及手指处,顺势将患儿腕关节向内屈,使手背皮肤绷紧,常规消毒手背皮肤,待干后操作者用右手拇指及示指持7号注射针头进行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约为15°左右,顺着血管方向,慢慢刺入,由于新生儿皮下组织薄,血管细,在穿刺过程中进针动作要轻柔,同时还要密切注意有无回血,若见回血应立即停止进针,避免操作不够细致而造成的静脉破损和皮下出血[2],并将已准备好的试管置于针栓末端,使血液一滴一滴的滴入试管,采集到足够的血液后,可更换下一支试管,此时,如遇到血流的较慢时,操作者可用左手有节律的轻轻地挤压小儿手腕部,血管受到有节率的挤压后可使血液缓慢滴入试管,采集完标本后用棉球压迫穿刺部位,拔除针头按压1min,贴上胶布即可。
使静脉充盈,当针头刺入见回血即松止血带,止血带使用时间应< 1 min ,超过1 min 血浆蛋白增加6 % ,超过3min 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胆固醇等成分增加5 %或更多。(2)真空采血不同于传统采血顺序,应先采血清标本后采抗凝标本,对有抗凝剂的试管,注入血液后及时将试管上下颠倒4~5下,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不可剧烈摇晃[4]。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免发生溶血;尽可能选择较大的血管。(3)正在输液输血时应在对侧肢体采血。有研究表明:尽管在输液的对侧肢体采血,输入含电解质的液体后,输液中和输液后的电解质检测值均与输液前有显著差异,输液结束各项电解质含量才与输液前无显著差异。杜绝在三通管内采集标本。(4)掌握好标本的采集时间:有些特殊血液标本如皮质醇、生长激素、促肾上腺激素等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高峰在早晨,此后慢慢下降;滴注胰岛素或葡萄糖会影响血糖测定的真实性;使用抗生素后会影响血液培养的阳性率;检查疟原虫应在寒战期采血;受药物影响的试验应在用药前或停药2d 后采血,如果不能停药,则应在化验单上注明;某些药物治疗时不能立即抽血,如输入脂肪乳、氯化钾、退黄疸药物等。
2.2 动脉血液标本采集 采血时患儿应处于安静、呼吸稳定的状态,临床上多采用桡动脉和股动脉,最好应用芬兰公司生产的雷杜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系统。也可应用2~5 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径内壁肝素化后采集动脉血,采血量1.5 mL左右,拔出后立即将针头刺入橡胶塞隔绝空气,气体的进入可使PCO2 偏低、PO2 及PH 偏高,轻轻摇均及时送验。3 标本的运送和储存
许多检测项目对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时间、温度、湿度、光照等,采集及运送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知识,在运送工具的选择、标本保存的环境和温度等方面严格遵照有关规定。
3.1 标本的运送 医院配备专职运送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每个患者的标本应采用独立密封塑料包装,实验单与标本分开放置,减少传染的危险性。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严密隔离包装,防止传染他人。标本在运送过程中避免日光照射、延迟送验,避免剧烈摇晃及震荡引起试管破裂或标本溶血。
3.2 标本存放温度 不同血液标本对存放温度有不同的要求,标本冷藏可抑制细胞代谢,稳定某些温度依赖性成分,但采血后立即放于冰箱或低温环境中,由于温度骤降,会引起溶血现象。全血标本一般不能冷藏,测定血钾的标本冷藏不能超过2h。血气分析的标本放置后,随着温度的增高,细胞不断耗氧,并释放二氧化碳使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影响检验结果。
3.3标本存放时间 采血后血细胞因代谢需要,要消耗掉部分营养水分,同时细胞也易发生损伤和破坏,活性物质变性、失活和分解,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所以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验。一般标本室温下静置30~40min分离血清进行检测;红细胞沉降率应于2h内测定完毕,否则血沉减慢。血液标本质控对策
4.1 加强采血人员检验知识培训 采集标本一般由护理人员完成,由于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相对欠缺,造成部分采集标本不合格,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所以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检验知识培训,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护理部、检验科或病区以多种形式进行,如集中讲课、护理查房、业务学习、晨间提问等方式来扩大护士的知识面,并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制定一套系统的文字资料,固定放置,当护士需要时可随时翻阅,达到护理质量前馈控制的目的。
4.2 加强对血液标本运送环节的管理 对运送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制定质量标准,发现问题及时找出原因,避免在这一环节出现质量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使得实验室检查结果更加准确,医护人员必须了解多种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处理及各种不同的生理状况等各种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从而,在分析检验结果的过程中能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和其他非疾病因素的影响,正确评价检验结果,对患者的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估计。
第五篇:血液标本采集程序
血液标本采集程序
1.目的
规范生化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减少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保证检验质量。2.范围
适用于各种临床生化标本来集。临床标本包括血液,尿液、胸腹水等各种体液等。3.职责
3.1 门诊和临床各科护士、门诊检验人员负责标本的采集。3.2 护工或其他经过相应培训人员负责标本的转运。
3.3 检验科负责标本的接收和处理,负责指导临床各科和病人如何正确采集标本。4.程序
4.1 血液标本采集
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的关键。在自动化检验仪器应用普遍的现代临床实验室中,基础性的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是检测前质量保证的主要环节。4.2 血液标本类型
4.3 血液标本采集方法
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按采集部位可分为皮肤采血法、静脉采血法和动脉采血法。
4.3.1 皮肤采血法
主要用于需要微量血液的检验项目和婴幼儿血常规检验。皮肤采血法所获得的血液标本是微动脉血、微静脉血和毛细血管血混合的末梢全血。4.3.1.1采血针皮肤采血法(1)器材准备
(2)部位选择:采血针皮肤采血法的部位与评价见表1-1。
(3)采血方法 :见表1-1-1
(4)注意事项:见表1-1-0。4.3.2 静脉采血法
静脉采血法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采血方法,所采集的静脉血能准确反映全身血液的真实情况,因其不易受气温和末梢循环变化的影响,而更具有代表性。静脉采血法根据采血方式可分为普通采血法和负压采血法。4.3.2.1 普通采血法 普通采血法,即传统的静脉采血方法。
4.3.2.2 负压采血法 负压采血法又称为真空采血法,具有计量准确、传送方便、封闭无尘、标识醒目、刻度清晰、容易保存、一次进针多管采血等优点。
(1)主要器材:负压采血系统由双向采血针、采血管构成(图1-1)。负压采血管的种类和用途见表1-2。
(2)静脉选择和消毒:与普通静脉采血法相同。
图1-2 多管血液标本采集顺序
4.3.3.3 动脉采血法
动脉采血法的步骤与方法、注意事项见表1-2-
4、表1-2-5
4.4 血液标本的处理、运送与保存
4.4.1 血液标本检测前预处理
1.分离血清或血浆
2.分离细胞
3.添加剂的选择
为了快速获得血清有时还要使用促凝剂和分离胶等。常用添加剂的用途和特点见表1-3。
4.4.2 血液标本运送
血液标本的运送可采用人工运送、轨道传送或气压管道运送等,无论采用哪种运送方式,都应该注意以下3个原则。
4.4.3 实验室要制定标本接收的标准文件。因不同的检验项目对标本的要求不同,还要制定拒收标准。因“让步”而接收的不合格标本,其检验报告单上应注明标本存在的问题,在解释结果时必须特别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标本拒收不但造成检验费用增高和时间浪费,还可能延误诊治甚至危害患者。因此,涉及血液标本采集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在标本采集、转运和处理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而规范的培训。4.4.4 血液标本保存
血液标本保存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确保标本特性稳定的条件下,按要求分为室温保存、冷藏保存、冷冻保存(表1-3-3)。
4.4.4 检测后血液标本的处理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要求:
①将操作、收集、运输及处理废弃物的危险减至最小。②将其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小。
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
1.目的
规范生化检验标本的接收、处理、保存等过程,减少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避免标本交接和处理过程中发生差错。保证检验质量。2.范围
门诊和各临床科室送检的生化标本。3.职责
3.1 各临床科室医生负责检验申请单的填写。
3.2 临床各科护士、门诊检验人员负责标本的采集;护土、护工或其他指定人员负责标本的送检。
3.3 检验科生化组负责标本的接收和处理。4.程序
4.1 血液标本采集环境要求与生物安全
4.1.1环境要求---应该人性化设置,空间宽敞,光线明亮,通风良好,血 标本采集的台面高低和宽度适宜,座位舒适。4.12生物安全---(1)防止交叉感染
(2)环境消毒
4.2 血液标本采集的过程要求 4.2.1检验申请单
检验申请单或电子申请表中应包括患者最基本的信息,以识别患者和经授权的申请者,同时应提供相关的临床信息。相关的临床信息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以用于解读检验结果。4.2.2标本采集和处理的具体要求
实验室应向负责采集标本的人员提供标本采集和处理的具体要求(表1-4)。
4.2.3标本信息完整性与接收
血液标本可通过检验申请单溯源到特定的个体,实验室不应接收或处理缺少标识的检验申请单和标本(表1-4-1)。
4.3 血液标本采集及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4.3.1饮食和生理状态
患者饮食和生理状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见表1-5。
4.3.2药物
药物干扰检验结果主要有4条途径: ①影响待测成分的物理性质。②参与检验过程的化学反应。
③影响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和(或)细胞活动中的物质代谢。④对机体器官的药理活性和毒性作用。4.4 采血操作
(1)采血时间
(2)采血部位
(3)采血时体位(4)压脉带的使用 4.5 其他
(1)输液。(2)溶血(表1-6)(3)某些抗凝剂对标本的影响(4)低温保存对标本的影响
假设HCT为0.50
生化实验室标本检测
1.目的
规范生化标本的检测程序,减少分析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确保检验质量。2.范围
适用于所有临床生化标本的检测。临床生化标本包括血液、尿液、胸腹水等各种体液。3.职责
生化组所有检验人员按生化组岗位职责,负责标本的预处理、测定、检验结果的报告等。4.程序
4.1 检测过程流程:接收样品一统一编号一离心或按检验项目要求处理一输入诊疗卡号或标本号一选择项目一确定一退出项目录入,进入主菜单一选择起始样品架号一确定,开始测定一审单打印一签发报告。4.2 样品接收和编号:按生化标本管理程序进行。
4.3 离心或按检验项目要求处理:将编好号的样本以2500 一3000 r/分离心l O分钟,直接上机测定。为了避免样品针堵塞和/或血清(或血浆)与血凝块(或血细胞)接触时间过长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可将血清或血浆移入另一样品杯,再上机检测。
4.4 上机测定:按生化分析仪或相应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但应注意标本测定前应按室内质控程序先作质控,只有质控结果在控时,才开始测定标本。若有条件,在测定过程中或测定结束后再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质控品,对检测的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确保检验质量。4.5 结果报告
4.5.1 样品检验完毕后,由操作人员逐一核对检验项目有无遗漏,确保与验单上的申请项目准确无误后打印结果,由授权签字人再次进行核对,确保检验结果间不相互矛盾,并与临床诊断相符时签发报告。
4.5.2 当发现检验报告中有缺陷而对其准确性及有效性产生怀疑时,应由相关人员处理追回已发出有缺陷的报告单,并报告科室负责人。对其作必要的修改后再发出。
4.5.3 检验工作人员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检验结果及相关信息。4.5.4 检验报告使用者因特殊原因造成报告损坏或遗失时,只有从网络计算机能够调出者或登记本上有记录者,才可补发。
4.6 申诉及处理:检验报告申请人或被检者对检验报告的内容有异议时,可向本室负责人或上级单位提出申诉,按投诉处理程序执行。5.支持性文件
《迈瑞480 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生化样本管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