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一字的讲,一句一句的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的听着。长此以往,不仅教师的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不高。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心得:
一、巧导入,激发兴趣
文言文的字词句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索求知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诸凡需要,兴趣、思想、情感都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情景和氛围,就能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习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学的知识上来。比如讲《扁鹊见蔡桓公》,先在黑板上写“病入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病入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三个成语串联整篇课文的情节,极大的吸引了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这样教师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像听自己喜欢的历史故事一样领略到全文的主题思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处在一个试听信息非常丰富的环境里,有时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这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还应学会使用录音、电视、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导入新课,如教《童趣》时可以先播放《童年》这首歌,再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童年时的趣事,从而为学生学习新课创设氛围,烘托气氛,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变得乐学。
二、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大脑处于竞赛时的效率比无竞赛时的效率要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开展朗读竞赛、背诵竞赛、实词虚词的查字典比赛、把课文改成故事及其它文体的演讲竞赛、对课文知识的检测竞赛等等。赛后计团体总分,优胜组给予加分鼓励。通过竞赛活动既可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和求成的动机,从而主动地细读课文,获取知识,变得要学。
三、学法指导,培养习惯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针对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的实际,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维持其学习兴趣,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主动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下列方法:
1、读注。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底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让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后浅显而详尽的注解,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养成读注的习惯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教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勤查工具书,尤其是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懂全文。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自己查工具书,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此外,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句或义项过多的词,教师可以列举出来,让学生讨论、鉴别、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了学习方法。
3、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话说:“熟读百遍,其意自见。”每教一篇文言文,我们都可以把教师泛读或听录音、学生仿读、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增强语感,从而提高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变得善学。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会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的提高仅靠一学期课文中几篇文言文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学习逐步扩展到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视新旧知识、课内外知识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勇于质疑、议疑、解疑,帮助他们由浅入深地逐步深化知识,让学生在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变得乐学、善学、要学。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文言文真的有用,认识到文言文是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们要从这个宝藏中去吸取更多的养料,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学生如果认识到这些,那么他们就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习文言文。
其次,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另外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多读一些古代的诗文佳作,不仅可以增加语言储备,而且还能增长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果学生也能认识到多阅读古代诗文有如此多的好处,那么他们也就会主动的去学习文言文;
如果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学习文言文的诸多益处,并且愿意主动的去学习文言文,此时,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那么怎样引导呢?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的经验,认真总结、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经验,并把它提到理论认识的高度。其次,平时要多用格言警句,仁人志士的行为、事迹来打动他们,例如在教学《论语》十二章时,可以用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修养。文言文的教学也应该激发学生用心灵去感动心灵,从情感体验出发,叩响语言之门,唤醒沉睡在作品中的情感体验,让它在体验的碰撞与交流中苏醒过来并与千年之后的人们产生共鸣。另外,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能力,适时变换教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狼》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狼的图片,并且播放狼嚎叫的声音,给人以毛骨悚然之感,让学生感觉到有一种直观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这篇文言文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时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处处发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获得成功,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的目的。
第三篇: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研究[推荐]
《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研究》是安康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之一,由洞河镇初级中学廖成杰等五位教师申报并获得紫阳县教研室审批。经过近一年来的研究,已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一、研究的基本情况
本课题组5位教师在九月份完成了课题确定、研究方向以及课题申报等工作;十月份由毛明军、明平富老师完成了问卷调查,帅显兵在完成分析报告的过程中,撰写了开题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召开部分学生代表座谈会,初步了解了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况,找出了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整体状况不乐观。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喜欢学习文言文,但对文言文积累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养成阅读或自学的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很差;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串讲为主,而且因考试的压力围绕考题讲解。传统的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老师字字句句落实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及文言文阅读能力,希望老师多讲解些背景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不重视文言文课外阅读。介于此,课题组决定十二月份举行中学生文言文诵读比赛,并且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观念,坚持组内相互听评课,相互交流心得体会,积极探寻提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方法。
第四篇: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对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
1、培养观察能力,产生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2、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根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重视操作,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普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五篇:如何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必须深入而且透彻地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教学内容的各个概念、定义的表述,仔细研究其中每个措辞的含义与作用。并且采用对比法,突出关键词语,揭示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教学内容安排得引人入胜,具有科学性、启发性,使学生形成一种渴求学习物理知识内部的动力,兴致勃勃地学习。
2、创设教学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身边的各种辅助教具,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
如:在学习声现象时,让身边的物体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都纷纷聆听,然后自主思索:声音是怎样发出的?为什么每个人,每样物体的声音不一样?……自然而然地想知道究竟。这样不用教师讲,他们就自己去思考,去猜测、去探索答案,从而获得新知识。
3、巧设质疑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的火种,思维以疑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有解疑,有所进取。因此,质疑是进行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中善于质疑,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通过释疑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
如:在指导学生做好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时,增加一个这样的问题:当天平平衡后,若将手指伸入水中但不接触容器,天平是否仍然平衡?这时学生探究兴趣更浓,同时又为后面学“力”创造一个悬念。
又如:在教学浮力的利用时,为了讲解轮船的排水量等于轮船的质量加上货物的质量,可以这样层层设疑:
1、轮船处于什么状态?(学生容易做出判断是漂浮。)
2、轮船受到哪些力?(学生思考后能得出:把船和货物看成一个物体,此物体受重力和浮力)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船排开水的重力和船的重力、货物的重力之间有何关系?(学生就容易得出:G排水=G船+G货,接着推出轮船的排水量、轮船的质量、货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m排水=m 船+m货。)
4、注重实验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许多重要的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同时,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好奇心较强。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学生对实验演示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感兴趣得多。在教学中会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精心设计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讲到声音的三个特性时,一把尺子就能让学生轻松的区分开音调和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