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人要有规矩意识
“规矩意识”提升治理能力(人民论坛)
蔡朝阳
我们常说,“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如果外在的制度转化为内在的遵从,那么,我们所付出的管理成本就会降低,治理效果却会更好。这种对规则制度的敬畏与遵从,用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讲规矩。
6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在西柏坡定下了六条规矩。去年7月,总书记来到这里感慨地说:“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并告诫全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这样的话语,值得党员干部警醒。
“没有纪律的队伍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纪律是胜利之母”。面对各种考验,我们拿什么去“赶考”?首先就是要立规矩、守纪律。我们党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推进八项规定成为“铁八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强化制度刚性,不断编密织牢抵制歪风邪气的制度之网,为的就是强化各级干部的“规矩意识”,以清风正气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在规矩的硬约束面前,不少干部改变作风,增强了规矩意识。但也有一些干部,至今仍然没有主动寻求改变。或感慨“为官不易”,或感到不习惯,或把约束看成一时的“紧箍咒”,其结果就是工作生活搞得纠结而“拧巴”。还有的偷偷应约去私人会所“灯红酒绿”一番。规矩没有了分量,制度失去了刚性,品行放弃了坚持,就会产生“温水效应”,最终滑向深渊,铸成大错。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如同杯子,干部的政治生命如同水。杯子漏了,水迟早是要漏光的。一些人在公款吃喝花费等方面随心所欲,看似很滋润惬意,却招来群众冷眼侧目,更辜负了党的重托。在奢侈浪费、迎来送往、年货节礼、奢华享乐等方面立规矩、定制度,为的就是把漏洞堵上,涵养群众信任。也只有这样,各级干部才有良好环境,去清清白白地做人,平静如水地干事。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规矩意识不仅是一种政治觉悟,更是一种现代治理素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迫切要求我们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矩意识,就是法治意识的基础。处处不讲规矩,治理往往就会失序。事事不守规则,法治就是镜花水月。如果对约束自己的规矩都去突破,那么面对规范制度,就会因觉得“束手束脚”而出格变通。如果只想当“手电筒”,用规矩“照”别人不“照”自己,最终就会凌驾于规矩之上。这样的干部,又怎么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也终将被群众唾弃、被时代抛弃。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起初,鲨鱼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尽管这边并不缺少食物,但它尝试突破每个角落去吞噬美味。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再后来,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不再越过去。这个故事有很多隐喻。而从建立规矩意识的角度看,它告诉我们,抵制诱惑只是一开始有点难,坚持下去就会顺理成章。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坚持慎思、慎微、慎初、慎独,养成了规矩意识,即使抽走那块规矩的“玻璃”,每天也会自由地生活、快乐地工作,臻于“随心所欲,不逾矩”之境,也必能干成事。
第二篇:做人要有修养
做人要有修养
我年轻时看到文革中批判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我认为刘少奇说的很对,别人咋批判,我都觉得没有道理,反而觉得刘少奇是位了不起的人。
什么是修养?“修养”即古人所谓“修身”、“养德”,主要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以及正确的为人处事态度,求得学识、才干、道德、涵养等各方面的充实、完善和提高。
自古以来修养不仅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与社会的安定、民族的盛衰、国家的兴亡都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指出的:“人们不但在和自然界的斗争中,而且在社会阶级的斗争中,改造自然界,改造社会,同时也改造着人们自己。”“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进步,就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为了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可见,要把加强自我改造,提高自身修养,当做是自己终身的任务来完成。
修养是多方面的。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主要应当不断提高三个方面的修养:
其一是道德情操方面的修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正确、健康的心态去影响别人,促进和净化周围的环境。如今有的年轻人不懂文明礼貌,态度冷漠,对人不尊重,还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满身是理,那样做的结果是自找苦吃。
其二是社会知识方面的修养,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掌握社会科学和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适应科技的迅猛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其三是生理健康方面的修养,懂得正确的养生办法,养成适量运动的生活习惯。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意就是修养到老。因为学了就要用,学了才会有修养。我是活到老,修养到老,这样才能延年益寿,长命过百岁。
第三篇:做人要有品位
做人要有品位
做人要有品,做事要有格。就是说做人要有良好的品质、做事要体现高尚的风格;做人堂堂正正、做事光明磊落;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良好的做人品质,是兢兢业业干事的基石,是做好事、做成事的前提条件。古人云:德为立身之本,才为处事之道。做一个人,修身是前提,要通过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以良好的道德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成为道德的高者,做事的能者。在社会活动和与人相处中时时处处体现自己的风格,展示自己的魅力。
做人要有品,就是说做人要经得起别人品评,值得别人去品味,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慢慢地去体味,体味那份醇香,那份淳厚,那份德才兼优的滋味,那份生让人挂念,离让人怀念,处让人愉悦,别让人眷恋,那种感觉着实让人陶醉。做事要有格,就是说做什么事都要心中有数,游刃有余,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从不出格。既要有愚公移山的勇气,又要有成就事业的素质;既要有处惊不乱的气魄,又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有鸿鹄之胸襟,又要有雄鹰展翅的本领。未做之前,让人感到你够格,有资格,此事非你莫属,做的过程让人放心,做出的成绩让人赏心。
做人要有品,做事要有格,是谓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品味人生,所说、所做要高品位、高格调,既耐人寻味,又让自己在过程中不自觉地去玩味。在入世涉世之初就注重培养自己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无论顺境、逆境,都要有滋有味地生活,切实感受生活的魅力,享受生活的愉快;在生活中愉快地干事,在干事中愉快地生活,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身的价值。如若不能立德、立言、立功,但也要经得起世人品评。如此旷达大度、健康幸福,也不失为一种惬意人生。做人要有品,做事要有格,说起来简单,做到却委实不易。立身处世就要不断地修身养性,不断地汲取人类的精华,不断地锤炼自己的人生品格,常怀律己之心,常揣鉴己之镜,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向古人学习,学习美德;向今人学习,吸取优秀成份,在学习中修正,在修正中学习,在学习中升格,在升格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不断打造自己的人生魅力,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类社会,让自己在品味个中幸福的同时,也让别人品味自己,这样的人生才是有品位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第四篇:做人要有勇气
做人要有勇气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做《让中学生受益一生的100个励志故事》,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人世间许多充满着真情而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本书首先告诉我,希望和毅志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源泉!这句话让我想起生活中的两个例子:萤火虫发出的光芒虽然微弱,但它敢于在黑夜中闪亮;胡杨虽然没有风姿采采的枝叶,但它却是沙漠中顽强的斗士;小草虽无坚韧的躯体,但它却有坚强的生命。它们让我知道:人生需要坚定的信念,要勇敢的面对生活,漠视所有的困难,在奋斗与搏击中体会生命的意义!
接着它又让我知道了厄运打不垮信念,借口多的人离梦想最远,成功的着力点等八个主题,以及围绕这八个主题的一些温暖人间,给人鼓励的故事,现在我先讲一个最令我感动的故事!
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叫《多拿出点勇气》,这个故事告诉我一段有着哲理的话语人的勇气就藏在一念之间,而人生的成与败也藏匿于一念之间。就像两只脚,本来智慧已经给予了前脚一个成功的想法,只要多拿出一点勇气给后脚,让它果敢地跟着前脚走,人就不难迈进成功的门槛。
读到这里,我感慨万分,联想到自己在班上总是那么怕发言,生怕没有想清楚,发言时会断断续续,从而成为同学的笑柄,但是,当我看完了这段话,心想,以后在班上可不要再怕发言,应该主动发言,而且发言前要打好腹稿,这样就不会再出现同学们笑我的时候了!我感悟的道理实在太多了,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一定会伴随我成长的!
江西赣州章贡区嵯峨寺小学六年级:房嘉钰
第五篇:做人要有诚信
做人要有诚信
一个人失去了诚信就如失去了最亲的好友一样;一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失去了诚信,就如失去了帮助一样;一个人在年迈的时候失去了诚信,就如失去了孩子们的关爱一样。每一个人都失去诚信,才会变得更美丽,更高尚。
如果你在工作上失去了诚信,老板不会信任你,同事们不与你交谈、互帮互助,你是否感到孤单?是否觉得自己应该在这一刻开始,学会诚信呢?
如果你在学习上失去了诚信,你的老师不喜欢你,同学不搭理你,你是否感到世界不再有色泽,不再美丽了呢?是否觉得自己应该在这一刻开始,学会诚信呢?
如果你在年老体弱的时候失去了诚信,你的家人不关爱你,邻居在外面说你的坏话,你是否觉得生活没有了意义,生命更没有了意义了呢?是否觉得自己应该在这一刻开始,学会诚信呢?
是呀!诚心就像你的令牌,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被别人看,被别人认可。可你想过没有,在这一刻,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又多了一个伙伴呢?
生命固然重要,但是诚信比生命更重要。如果失去了诚信,就如我在前面讲到的生命失去了意义一样。因为失去了诚信,你会觉得没有人在你孤单的时候陪你聊天,畅谈世界无奇之大;因为失去了诚信,你会觉得自己走在哪里,背后都有人指指点点,说着你不守诚信的光辉历史;因为失去了诚信,你的儿孙不理你了,这样一来就没有人来孝敬你,关爱你了。
失去了诚信,你我也知道了后果,那让我们一起遵守“做人要诚信”吧!一起让生命更有意义吧!!
做人要有合作精神
作者:初二年2班 庄静静
牵牛花点缀了枯树,借助枯树,她将花开向天空;青松装扮了突兀顽石,山之顽石却使青松更加坚挺;阳光照亮了云雾,自己绽放成了绚丽的彩虹。她们有合作的智慧,何况人呢?人类历史河流曲折悠长,合作的智慧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刘邦因为韩信的骄傲自大,就不予重任,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刘邦不可能成就一代霸业,韩信的威名也不可能流传青史;如果蔺相如因为廉颇的屡屡攻击而怒不可遏,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赵国不可能安定团结,这“定国双璧”的威名也不可能名扬天下;如果唐太宗因为魏征的冒犯而大动干戈,又何来唐朝的繁荣昌盛呢?
成功离不开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个邦。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拥有合作精神是至关重要的。要战胜十分优秀的竞争对手、完成艰难的工作任务、取得科技实验的功„„单凭一己之力是难以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有先见之明的决策者纷纷选择合作。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作不仅使个人的能力得到提升,集体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发展。
要有合作精神,在班级中才能靠着集体的力量为班级赢得荣誉;要有合作精神,才能与同事共同创造事业的高峰;要有合作精神,在灾难面前才能勇敢向前。总而言之,合作精神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合作精神在人生路上起到的重要作用。他们的价值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最终对待他们的除了遗憾,还会有什么呢?杨修不就是因为恃才傲物而不能与曹操和睦相处,最终落得个可悲的下场吗?海子不也是没有正确地对待对手,在面对大海,春暖花开之时,空留下他的一片美好愿望吗?合作才是处事的大智。
做人要有合作精神,拥有合作精神才能在黑暗中靠着集体的力量找到光芒。
做人要有责任感
初二年二班曾雅婷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的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台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许多著名大学的领导也认为,现代大学应高度重视的第一件事是要解决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责任感这一极为严肃的问题。
那么,什么叫责任感呢?我们——中国亿万公民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且在其中担当着一定的角色,因而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是最佳诠释。
当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的报纸都惊叹:“可怕的日本民族!”就是因为没有一张废纸,就使全世界为之惊讶。这就是责任感的体现。
责任心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需的。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在遇到没有人能为他负责的时候,就喜欢哀叹自己的不幸,抱怨生活的不
公。其实,所有的抱怨都是在做无用的减法。责任感是人前进的动力,缺乏责任感的人只会坐享其成。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责任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当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获取自由的第一步是负起做人的责任。不但要学会做人还要做好人,不但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
学做人要比单纯的学知识更重要。具有责任感才可能成为群体的核心力量,责任感是一种黏着力,作为领袖人物以责任感来感召众人。一件事首先要当事人心甘情愿去做,勉强,敷衍
应付,甚至阳奉阴违,那都是不真心想做一件事的表现。这时候要求有责任感,那实际上是没有可能的事,被逼着做某事,这样反映出来的是强迫者的意愿。要被强迫者具有责任心这也是不可能的。
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所以,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责任,对社会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做个有责任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