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就业问题还得靠国家中小企业论坛
解决就业难还得靠中小企业
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人,创历史新高,再加上新增农民工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各900多万人,就业压力空前,社会称之“最难就业年”。但同时部分中小企业依然招工难,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怪象被解析为“结构性就业难”。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敞开中小企业就业大门。
目前大型企业更多依赖技术、资本类生产要素,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发展趋于稳定,提供新增就业岗位数量较少,承载就业的边际效应下降。据《2012年统计年鉴》,2007年-2012年,城镇就业人员中,国有单位从业人数年均增长率仅有1.1%,而私营企业、个体从业人数分别年均增长10.8%和12.1%。中小企业成为解决新增就业的主力军。1000多万中小企业及4000多万个体工商户还以创业促就业,培育了一批中产阶层,成为促进家庭、家族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保民生”的基础。
一、中小企业为啥“招不来,用不起,留不住”?
(一)待遇低是最主要原因
一是工资收入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70.6%,是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条件的物质基础。但中小企业工资收入普遍低于大型企业。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201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46769元,28752元,非私营单位是私营单位的1.63倍,而国有企业人均创造收入是私营企业的1.41倍。收入差距明显大于人均产出差距,“同工不同酬”降低大学生等群体就业意愿。目前我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市1500元,若按《劳动法》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休息一天,每小时工资才7元多;而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的地区月不到900元,每小时工资才4元。从外出农民工收入看,扣除生活成本,外出农民工每人月均收入结余1557元。
二是社会保障等待遇差。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方面存在显著差距。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近几年来外出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变化不大,没有明显改善,2012年该比例为43.9%,与上年基本持平。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仍然较低,2012年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工伤、医疗、失业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14.3%、24%、16.9%、8.4%和6.1%,分别比上年小幅提高0.4、0.4、0.2、0.4和0.5个百分点。
(二)就业保障条件差是次要原因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普遍缺乏户籍指标——这是影响择业的关键条件之一。同时,虽然有关文件一再强调,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但实际操作中仍有障碍。此外,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抗风险能力弱,影响了员工就业稳定性。
(三)观念也是影响因素
一是中小企业的观念问题。目前,中小企业对于依法保护员工权益意识相对还比较薄弱,对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带薪休假等制度保障不够,劳资关系不够和谐。二是就
业
人
员的择
业
观
念
问
题。
受
社
会环境影响,大学生就业普遍求稳,新生代工人对体面就业诉求也不断提高。有企业反映“1500元的行政岗位多人争抢,2500元的一线工人没人愿来”。
(四)人才供需存在错位
尽管总体就业人数供大于求,但中高级技能人才供不应求。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数据,从今年一季度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岗位供求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需求大于供给。其中,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能人员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2.72、2.31、2.13和2.1。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农民工中,未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或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69.2%。一方面是大学生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教育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是农民工缺乏技能培训,加剧技术型人才的供需矛盾。供需失衡导致技术型人才流动频繁,由于担心人才流失,中小企业不愿在培训上多投入,而是互相挖人,加重工资渐进式上涨负担。
二、用工问题折射出的是中小企业生存难题
(一)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难
一是规模越小的企业群体,在生产要素和产成品两端越缺少定价权,生存发展愈困难。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其中大型、中型、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1.0%、50.7%、47.6%。二是私营企业发展环境比国有企业更困难。今年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34%,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76%的水平。三是实体经济中小企业普遍反映“实体难做”。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3%,低于同期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13.6个百分点。今年1-4月,商品房销售额增长5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9%,两者相差48个百分点。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中,占全部就业人员41.2%的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仅为金融业的40%多。
(二)中小企业忧虑“待遇不公”
由于政府规划、金融机构等更偏好大企业,政策、资源、服务更多向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处处受歧视,作为本是最应扶持的弱势群体,更加弱势。中小企业坦言“生存一看天色,二看脸色”。2012年度中央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总共141.7亿元,而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有超过1646家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贴,总额达到564亿元,是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的近4倍。
此外,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存在不公平交易现象。大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挤占中小企业货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3月末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6.90%,其中小型企业增长21.06%。据辽宁省调查,约50%的中小企业存在销售货款被超期拖欠的问题,且存在常态化的可能。
三、创造环境,释放中小企业吸纳就业潜力
首先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的高度出发,重新认识中小企业的战略地位,发挥出中小企业应有作用。现阶段要突出中小企业“促就业、保民生”功能、活跃市场功能,淡化其纳税功能。改革政策取向,最大限度给中小企业减负,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充分吸纳就业,保障民生之本。
(一)引导观念转变,营造良好用工环境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数量从无限供给转向结构性短缺,以及最低工资标准逐步上调,“用工贵”成为中小企业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从宏观层面,用工越来越贵是必然趋势,且势不可挡,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今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内需的增长反过来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牵引力。因此要引导中小企业客观认识用工成本上升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员工基本权益,依法办企业,营造劳资和谐的用工环境。
(二)减税费负担,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
在引导中小企业正确认识的同时,要重视中小企业普遍忧虑的用工贵问题。用工贵反映的是中小企业负担能力低的问题,其解决之道不在于不涨工资,而在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提高其生产经营成本抗压能力。只有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改善了,才能有效扩大社会的就业需求。目前小企业税费负担仍然很重,企业反映综合税负在40%以上。应大幅度减免中小企业税费,实施中小企业减负工程,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坚持放水养鱼,减低中小企业不必要的经营成本,提高中小企业自我滚动发展能力。
(三)保公平待遇,破除制度短板
在户籍政策、职称评定等制度方面必须保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同等待遇,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出台的文件要落实到位。此外,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角度,限制大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建立中小企业维权机制。
(四)加强技能培训,促供需对接
借鉴别国经验,改进我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一方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加技能型人才供给,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改善人才供需结构,解决企业技工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吸收大学生实习及录用大学生给予企业和大学生双向适度补助,促进高素质人才到中小企业就业,提高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及发展水平。
1、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2、遗憾的是,由于缺乏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关统计数据,文中多处使用国有、私营企业数据为例。
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截至2013年3月末,全国实有企业1374.88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096.67万户。
3、个体工商户实有4062.92万户。
4、数据来源:《2013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出版社)
5、《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6、遗憾的是,由于缺乏中小企业相关统计数据,文中多处使用私营企业数据为例。
7、据《2013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出版社)数据,以工业为例,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人均创造收入分别为131万元、92万元,国有企业是私营企业的1.41倍。8、2013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9、国家统计局2013年5月发布《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10、国家统计局
11、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报》
第二篇:解决社会不公,还得靠执政党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瞩目。但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贫富分化几乎同步,在改革中逐渐成长和壮大的市场竞争机制用同样的力量推动着经济发展和制造着社会分化。一个社会只要有两极分化,就会有仇富情绪,二者的关系成正比。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防止社会的两极分化,是今天中国执政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根源上看,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落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从世界范围看,几乎所有国家在解决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时,都不是靠市场经济本身的运转,而是靠运用社会主义的调节手段。一般说来,基尼系数较小、社会贫富差距不大的国家通常都是在很大程度上运用社会主义政策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
社会主义究其起源,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反抗,而资本主义就是最彻底的市场经济,以自由竞争机制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而社会主义本质是主张用政府干预的方式来调节社会分配。所以,作为一种主义、一种理论体系,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对立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是要防止市场过度扩张,是要用各种政策来平衡市场经济造成的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最大的弊端在于没有明确边界、没有任何弊端,它似乎同时兼有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优势。按照这个逻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应不会引起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这个概念的误导造成现实中的市场经济缺乏社会主义的制约与平衡,贫富悬殊越来越严重。中国社会目前要想避免跌入两极分化的陷阱,一定要明确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机制,二者可以共存于一个国家,但却不可以融合为一个概念。市场经济必须要受到社会主义政策的限制和平衡,这是任何国家解决贫富悬殊的基本方法。
环顾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实行社会政策都不是与每一个社会群体保持同等距离。中国执政党必须要更多地站在劳工大众的立场上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道理很简单。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化社会,劳工大众处于弱势是必然的。执政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地运用社会主义政策来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这样做并不是说要忽略社会精英的利益,因为社会精英在竞争中本来就处于强势地位,无需政府再来锦上添花。
由于中国社会传统的平民主义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由于1949年的平民建国,由于劳工人数占据13亿人的大多数,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的注意力和政策向劳工大众倾斜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综上所述,在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急剧转型过程中,社会两极分化是一个危险的陷阱,社会上仇富情绪的出现就是对这个陷阱的警示。要避免这个陷阱,必须要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跟上社会现实的发展,有侧重地维护劳工大众的权益,防止社会利益向精英群体集中。唯有如此,才能消除社会上的仇富情绪。▲(作者是春秋综合研究院研究员)
第三篇:军转论坛:就业问题
军转干考试
军转论坛:就业问题
【关键词】军转网 军转论坛 军转 军转干 转业干部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部安置 军转待遇 军转干考试公告 军转干考试大纲 军转干考试成绩
为劳动者创造充足的就业机会,是“十二五”在就业政策方面的根本方针。实现全社会充分良好就业和人人体面就业,是本市希望达到的成效。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则是人社部门为自己设下的必须完成的“难题”。
【背景链接】
小额贷款圆我创业梦
提起小额担保贷款,很多人都知道,这是政府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一项扶持政策。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尝到了它的甜头。
“如果你的工作和我一样,每天在摄影棚里逗那些出生百天到十几岁不等的孩子,然后按下快门留下他们的微笑,你就会发现生活真的很开心。”这是魏恒建对自己摄影工作的深切感受。
36岁的魏恒建是朝阳区小额贷款的一位受益者。过去小魏在广告公司负责摄影,2004年,他考取了高级摄影师职业资格证书,隔年便辞职创业,在望京小区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
摄影棚开了几年,小魏便想开家分店扩大规模。小魏说,“当时我手头还没有足够的积蓄,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报纸上了解到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于是我就到朝阳区三间房街道社保所咨询”。
为了帮他创业成功,社保所从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到取得创业资格证书,再到申请个体营业执照,为他量身制定了一整套指导方案。考虑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风险,工作人员为他详细讲解了政府的种种优惠政策。小额贷款帮他解决了创业之初启动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
魏恒建说,“我觉得走政府渠道申请贷款,好处在于资金额度大,而且是免息的,这对个体经营者特别合适。”
为了将贷款早日申请下来,社保所的工作人员帮他准备各项申请材料,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材料审核和入户走访,并在2010年1月上报给首创担保公司,终于在3月5日使贷款全部到位,总金额为8万元。首次还款为到款后的第18个月,金额是4万,其余部分期满还齐。
现在,小魏投资的儿童摄影中心早已开业了。他每天带领着7名员工,在摄影棚里用镜头为孩子们记录下他们儿时最纯真的微笑。今后5年什么时候贷款金额能再增加一些,又能多次重复贷款了,就是他再扩大经营规模之时,这正是他的长远打算。
【政策链接】
军转干考试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2012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
2012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促进政策体系,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精细化援助,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研究制定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服务政策,加大对产业转型地区稳定就业的政策支持。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合作机制,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规划要点】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1.让所有劳动者体面生活
“十二五”时期,本市会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2.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
多渠道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拓展就业岗位,是“十二五”期间本市在就业方面的一个既定方针。
3.建立统一人力资源市场
发展规范社会就业服务机构,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
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使城乡居民平等享有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建立用人单位、劳动力、服务机构三方合作机制和一站式就业服务,提高岗位对接成功率。加强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和农转非人员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实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加强失业预警和劳动关系动态监控,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要点答疑】
1.“十二五”开局之年怎样做好重点人群就业?
首先是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加大企业吸纳就业、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等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岗位信息采集发布制度;制定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等办
军转干考试
法,继续开展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同时,按照“调控总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做好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引进工作。
其次是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将城镇促进就业政策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通过完善劳务协作机制、实行供求信息对接等方式,引导外地农民工有序流动。
最后是强化城乡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建立城乡统一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规范援助行为,实施精细化就业援助,确保就业特困人员托底安置,实现城乡无“零就业家庭”、“纯农就业家庭”至少一名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目标。同时,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工作。
2.如何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
北京市第一是加快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在统一市级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指导区县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推进管理体制统一;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准入制度,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第二是通过社区岗位安置和用人单位招用带动就业;深入推进充分就业创建活动。
3.怎样增强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需要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鼓励企业对安置就业的城乡劳动力开展培训,鼓励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进行专业技能提升培训。
第四篇:“解决就业问题”参考
2008申论范文:“解决就业问题”参考范文
-“解决就业问题”申论参考范文-
《着力构建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就业难问题日益突显,中央高度重视,近年来,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当前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就业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必须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采取有效措施综合解决就业难问题。
就业难成因是多方面的,突出表现在供求总量矛盾和供求结构矛盾并存。一方面,国家新增的就业岗位无法满足现有劳动力的需求,供需缺口较大。另一方面,沿海发达地区又出现技工慌,技术性人才难觅已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我们必须找到就业难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从供求总量与供求结构两方面出发寻找解决的良方。
首先,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信息不通畅,缺乏专门职业技能是阻碍劳动者就业的绊脚石。政府应承担起提供完善就业服务的责任,一是要加快就业咨询、就业服务、就业信息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并免费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二是要加大劳动者职业技能的培训,通过举办讲座、开设专业技能培训班等方式提高求职者的自身素质。
其次,建立健全鼓励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国家应尽快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的配套措施,对目前服务偏远地区且有突出贡献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奖励,号召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同时,要制定有利于创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给予创业者特别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小额信贷支持,鼓励更多的人自主创业。
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转移安置劳动力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好的发挥其积聚劳动力的优势效应。
第四,重点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如何有效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事关社会的稳定,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引导中介组织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岗位,加大对“黑中介”的打击力度。在帮助老一代农民工就业的同时,也要关注新一代年轻的农民工,由于就业观念中渗透了许多城市的因素,解决年轻一带农民工就业难度更大,问题也更复杂。要注意对这一群体的合理引导,多进行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促进其心理和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总而言之,就业难解决的关键在于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就业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时之举而是任重道远。有效应对就业难,对于我国经济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五篇:人们建议国家重视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
人们建议国家重视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
据官方统计数字表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之后,毕业生以每年60万-70万人的速度增加,随着高校扩招人数的递增,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人们认为大学生不好就业,不仅仅是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惹的祸,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惹的祸。一方面,扩召使现在的大学生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中生素质低。另一方面,在有的企事业单位招聘中,考试只是走过场形势。家里没钱没权的,有再好的文凭也是不符合;家里有人有权的,不论什么文凭都符合。如今的大学生在看似公平的“政策”下,就业心理压力大,极易形成焦虑、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社会稳定。人们希望国家高度重视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
人们表示,国家重视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简简单单的表面问题,要让具体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国家的政策是好的,国家应保证政策到了底层一样是好的,保证政策让所有就业大学生公平受益。
人民呼吁,大学生就业是‘百年育人’的大事情,国家应该有强有力的扶持政策,不能一语带过。各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完善大学生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提高执行力度,学校要严把就业课程,高校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身素质。同时,大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应与时俱进寻找应对策略,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二支河牧场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