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乘除”四法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时间:2019-05-14 06:0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好“加减乘除”四法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好“加减乘除”四法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一篇:做好“加减乘除”四法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做好“加减乘除”四法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

【摘 要】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之一,农民群众蕴藏着无穷智慧和力量。调动、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农民;主体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三个转变”助推长寿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一)转变农业经营方式。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发展。目前,全区发展农业合作社301家、家庭农场235家、适度规模经营面积(5亩以上)37.80万亩,规模集中度达44.04%,近80%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

(二)转变土地种植模式。截至2013年底,全区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为42.91万亩,流转率达49.99%,其中流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面积29.8万亩,占到了总流转面积的69.5%,土地撂荒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三)转变农产品销售方式。以长寿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按照“产业链条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理念,成功引进恒河集团、尚蔬坊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其庞大的销售网络,极大带动了园区周边的农产品销售。2014年,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52.5亿元。农产品销售额达3.85亿元,较2011年增长86%。

二、“四缺”现象制约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一)生产缺劳力。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80、90、0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价值观念等发生了重大改变,很多人不会、更不愿种地,对土地没有认同感、归属感。在长寿区38.45万人的农村劳动力中,71.78%(27.60万人)已转移就业。农业发展缺乏劳动力支持。

(二)周转缺经费。第一、贷款难。无法提供业绩证明、资产抵押物,不符合银行的贷款要求。第二、民间融资成本高,利率是正规市场的三倍以上,农户无法承受;民间融资不规范,一旦发生较大负面冲击,农户会面临倒闭风险。

(三)运营缺人才。第一、缺少科技人才。据统计,长寿区农村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5%。文化素质素质较低,影响了农民群众对现代科技的接受和运用。第二、缺乏管理人才。由于文化程度较低、长期从事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很多农民群众缺乏经营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导致运营松散,运作不规范。

(四)销售缺渠道。以专业合作社为例,大多数仍采用传统的散销模式,单打独斗,缺乏有效渠道进入市场,面临着农产品卖不出去的问题。

三、做好“加减乘除”四法,发挥农民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的主体作用

(一)做好加法:提高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 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一是尊重农民的决策主体地位。切实落实“一事一议”制度,通过公共事务集体决策、平等参与,引导农民群众对农业项目的引进、经营、利益分配进行自主决策。二是尊重农民的建设主体地位。通过规划引导、政策宣传、典型示范等方式,增强群众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三是尊重农民的管理主体地位。完善基层治理机制,使农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四是尊重农民的受益主体地位。让农民群众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受益者,有更多获得感。

第二、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一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特别是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的保障机制。二是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构建利益联接机制。借助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重庆农村土地交易中心的先行优势,在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范围内,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对流转土地的农民,通过入企就业、入股分红、合作经营等方式,实行“工资保底、租金保底、分红保底”,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稳定”的紧密型利益联接、再分配机制。

第三 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土地流转不能损害农民权益、不能改变土地用途、不能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带动”而不是“代替”农民。如引导工商企业重点投资发展育苗、饲料、农产品收购等农业项目,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二)做好减法:减少农民群众的资金周转压力

第一 加大政策协调配套力度,设立专项基金。创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发展基金,为经营管理较规范、成长前景较好、发展潜力较大者,提供捐款资助、贷款担保、贷款贴息。

第二 搭建平台,组织银、农对接。一是通过座谈、洽谈、协调等方式,组织银行、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相亲”。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机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对信用度高的农户加大授信力度。

第三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展“卢作孚贡献奖”、非公经济“双百”评选表彰活动,引导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参与光彩事业、温暖工程、“万名渝商感恩行动”的积极性,助推三农发展。

(三)做好乘法: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第一 发展农民组织,提高市场话语权。一是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发展农民合作社,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引导组团联合发展。对地区邻近、项目相同或近似的合作社进行整合,组建股份制合作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引导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组团发展,提高市场话语权和谈判权。

第二 强化农技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一是开展“个十百”工程农技推广工程。个:以长寿区现代农业三园为平台,建立1个与长寿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十:选聘10名农技专家,协助企业、农户运用农业科技。百:发展100个科技示范户,带头运用新技术、种植新品种。二是强化基础素质教育。依托长寿区电大,开展学历教育、技术提升培训,培育价值观念正确、文化程度较高、生产技能较高、经营能力较高、市场意识较强的新型农民。

第三 改善农村的人力资源结构。一是出台创业扶持政策,注重与长寿区微型企业扶持政策统筹,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吸引有知识、有创新能力的大专院校毕业生、长寿区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把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带回家乡。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补贴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

(四)做好除法:免去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第一 建立协调服务组织。由区农委牵头,引入科研院所专家、企业管理者参与,成立农业协会,分析市场动态、研究农产品发展战略、进行顶层设计、从事产业链整体组织协调,提高农业发展的宏观决策能力,抢抓机遇、抵御风险。

第二 完善物流体系。一是完善硬件物流设施。以长寿区高铁、公路、港口建设为平台,加快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二是打造物流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建设覆盖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农业市场、运输企业、农户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实时跟踪物流各环节。三是进行网上交易。利用物流信息网络,实行农产品网上订货、网上拍卖等新型交易方式,提高物流、交易效率。

第三 组建经纪人协会。与周边省市、区县的农产品市场、龙头企业对接,邀请潜在购买商到长寿实地考察,帮助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参考文献:

[1]适应新常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N].学习时报,2015.1.5(770).[2]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人的城镇化:40余位经济学家把脉新型城镇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6.1.[3]浙江省现代农业研究会、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课题组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培育/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丛书[M].2014.11.1.[4]黄祖辉,陈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政策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8.1.

第二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3年03月17日04:59大江网-江西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特派记者 邱 玥

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青壮年劳动力紧缺已成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面对新形势,在支持普通农户提高生产集约化程度的同时,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显得尤为迫切。“目前,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如总体实力较弱、规范管理不够、政策落实不够、人才引进机制欠缺等等。”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厅厅长甘良淼建议,要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扶持力度。

他认为,要进一步落实中央有关政策要求,尽快将农民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并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管理,切实做好农民合作社发票领用等工作。国家有关登记管理部门,要尽快出台具体的登记管理办法,解决合作社联社登记问题,促进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相关补贴要向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各级财政提供的财政补贴,新增部分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倾斜。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要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持政策,鼓励大学生村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领办、创办或加入合作社。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第三篇: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

随着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的到来,“明天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入2013年,必须进一步突破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目前全镇农业企业家,年加工产值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入社社员人,联系带动农户户、生产基地亩;新型高素质农民名,种养殖面积亩,年产值元。新型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切实改变了过去普通农民作为经营主体“一统天下”的状况,有效缓解了农业“小规模与大发展”、“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的矛盾,进一步带动和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着力培育“三大主体”,不断优化农业经营主体结构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关键是要加快培育一批与区域农业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新型经营主体。我们以培育新型农民、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全面提升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骨干、高素质农民为基础、社会有生力量共同参与的新型生产经营队伍。一是以培养培训为抓手,扶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立足提升传统农民、转化失地农民、引入新型农民,建立健全农民培训体系,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业带头人。加强技能培训,重点利用区农民科技培训中心、乡镇成校等培训基地,广泛开展“绿色证书”、实用技术、远程学历教育等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农业实用技术,近年来,每年培训都超过万人次。二是以打造品牌为核心,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一方面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我镇的区域地理优势,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实力雄厚的农业龙头企业,全镇拥有市级农业企业家。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做精做专,积极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大力推进农业精深化加工,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进一步提高我镇农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全镇拥有农产品知名品牌个,获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个。三是以产业特色为依托,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重发展为先,鼓励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牵头组建、分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户覆盖面和产业覆盖面。注重引导扶持,在销售渠道、社员培训、人才引进、设备设施、品牌建设、联合重组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着力培育一批“龙头型”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专业合作社的带动能力。注重制度建设,以规范运行方式和经营机制为核心,切实加强内部管理,着力培育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运行规范、管理民主的示范性合作组织,全镇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和规范化合作社分别达到家和家。

二、着力完善“三大机制”,不断增强农业经营主体活力

针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经营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不高、自然风险增多等制约和困难,积极发挥我镇的区位、产业、科技等优势,不断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完善农业服务体系,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根据我镇实际和市场发展需要初步形成了农业发展新路子。一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努力形成规模经营体系。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牢牢抓住我镇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转移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加快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一方面加强政策扶持,专门出台扶持办法,落实奖励资金,引导和鼓励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目前全镇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建成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基地家。另一方面加强服务管理,全面建立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及时收集和发布流转信息,及时调

处和裁决流转纠纷,努力促进土地有序、健康流转。二是完善科技强农机制,努力形成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农业高新成果的转化和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源头创新环节,实施农业科技重大项目奖励制度,每年表彰奖励20名农业创新带头人。在生产组织环节,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农作制度创新,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和气象信息服务,制定农业地方技术标准个。在农技推广环节,重点完善农技推广责任制度,为新型农民一对一配备农技专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已初步建立了以名农技员为基础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三是完善扶持机制,努力形成“三农”保障体系。全面加强农村保障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农业经营主体的后顾之忧。率先实施老年人生活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全覆盖。积极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原则,不断提高财政补贴标准、增加保险品种,目前政策性保险品种达到只,参保农户达多户,投保率达%,有效降低了经营主体生产风险。

三、着力强化“三大保障”,不断改善农业经营发展环境

牢固树立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理念,通过设施配套、政策扶持、舆论宣传等多种途径,着力改善农业经营发展环境。一是强化领导保障。我镇要切实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新农村建设工作绩效考核范围,制定长期规划,分解任务指标,落实责任部门,各司其职,切实做到工作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移,干部力量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舆论宣传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强化政策保障。率先出台高素质新型农民扶持办法,对新型农民每人每年给予元财政补助,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技改投入、产品认证、品牌创建、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去年财政支农资金投

入达到亿元,增长%。大力推进涉农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强化农经信息、农资供应、产销对接服务,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导入现代经营理念、融入国内国际市场。三是强化设施保障。农业公共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新型经营主体进入农业领域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镇大力开展以农田水利、耕地质量、物质装备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仅去年全镇就新建改建农村村村通公路 公里,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建成标准农田万亩。落实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严格落实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用地政策,合理安排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项目用地,优先保障新型经营主体项目用地需求。

加快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将认真完善把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创新机制、强化扶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一批新型经营主体,争取通过三到五年努力,培育名新型农民、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四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

现阶段,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关键,是在其发展要求、发展效率、发展力量、发展机制上寻求突破。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取向改革,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方式,营造农业创业与就业的良好环境。

(一)加快要素市场取向改革

一是在农村土地经营使用权方面,通过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颁证,完善法律法规,在对农民土地承包权实行物权化保护,将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权属明确区分。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林地、水面等生产要素通过流转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集中。

二是充分考虑到农业长远发展带来的设施农用地需求,赋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自身土地用于农业用途的使用权和调配权,在合理规划、留有余地的基础上,探索仓库租赁、土地银行等模式,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施农用地问题。

三是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抵押方式,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建立农业担保公司,为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引导产业基础好、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信用合作。

(二)转变政府农业扶持方式

一是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性、平台性设施等的公共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并完善农业公共政策和公共投入的绩效考核。

二是允许基层对政府部门的农业扶持资金和政策进行梳理和整合,提高农业扶持政策的效率。

三是逐步调整农业补贴的投向与结构,切实增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改变农业补贴变成了人人有份的普惠制收入补贴的现象,将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助政策的增量,向专业大户、养殖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

(三)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体现在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新装备等方面的集成上。随着经营规模扩大,新型主体普遍感到知识技术欠缺和人才储备不足。种粮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特别是从事高效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一方面强烈感到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也求贤若渴。

从长远发展角度看,要重点扶持“年富力强”的经营主体,如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和基层创业的大学生。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要大力扶持“强效辐射”的经营主体,如“投资农业企业家”。从社会效益角度看,要积极扶持“土生土长”的经营主体,如“农村种养能人”和“农村干部带头人”。

第五篇:樟树市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樟树市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今年以来,江西省樟树市财政局把支持“三农”重点转移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来,以首先提高农民专业素质来根本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问题。

一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培育成为专业大户。鼓励和引导具有一定生产规模、资金实力和专业特长的农村种养大户,成立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

二是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立足本地资源特色,重点支持农村各类经营主体在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二、三产业环节兴办农民合作社,创新各类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方式和经营模式。

三是引导组建联合社。引导同区域、同行业、同类型农民合作社开展联合与合作,组建农民合作联社,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组织化水平。

四是鼓励兴办大型农业企业。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升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力。

(江西省樟树市财政局刘忠平供稿)

责任编辑:欣闻

下载做好“加减乘除”四法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好“加减乘除”四法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反思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反思 摘要: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制定、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过程中存在过度重视工商资本农企、不重视在乡小农的新型农业职业化培育、对农民合......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专题调研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专题调研报告 农业经营主体是带动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火车头”。为全面了解全州新型农业经营主......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 2017年06月12日08:38 农产品期货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指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

    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述评

    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述评 【摘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阶段国内外学术界研究和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集中关注和研究了家庭农场和农......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分析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分析 本文是枪手代写的,并且客户没有付费,所有上传网上,客户不 要用,用了就是侵犯版权,会告到单位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新型农业的改革,新型农业经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实践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实践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日渐为学界内外所热议,它的发展态势正悄悄地使人们的话语叙事和研究主题发生转换。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的......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2016年4月28日 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推动力量,近年来,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