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临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2019-05-14 06:4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临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临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第一篇:安徽省临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临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试卷

命题:张明明

审题:徐如岭

注意事项:1.请考生认真检查试卷和答题卡有无缺印、漏印、重印等问题,如有问

题,请举手提出更换要求;

2.请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规范填涂考生信息;

3.单项选择题填涂机读卡上,非选择题填写到答题卡上。凡是答在试卷

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商周之际都分布着大量的青铜器遗存。台西遗址位于河北省藁城市西部的台西村,其中出土了一定数量具有北方文化特色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包括铜戈、啄戈、羊首匕、铜刀和铜镞等。由于台西遗址年代很早,而且地理位置处于中原商文化和北方长城地带之间,突显出它在北方系青铜器兴起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北方和境外都未发现这样早的相似遗存,所以属于早商文化的台西类型很有可能就是这些北方系青铜器的发源地。这个遗址作为早商文化的北方类型,还有环首刀和銎镞等北方青铜器,陶器中兼有涞水富位三期的文化因素,因此中国最早的北方系青铜器很可能是借助商文化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制造出北方文化居民所需要的青铜器而形成的。台西出土的羊首匕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兽首装饰,这种装饰方法在属于晚商文化的殷墟妇好墓中更为普遍,而且妇好墓中弓形器的端头都是中国北方特有的装饰:兽首、铃首和

切。

朱开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今鄂尔多斯市东部伊金霍洛旗纳林塔乡。早商时期的朱开沟遗址的青铜器或者铸范分为三种文化因素:商文化因素、中国北方文化因素以及草原文化因素。从整体上看,朱开沟遗址发现的北方系青铜器虽然不是商代晚期北方系青铜器的直接源头,它们之间可能是不同的发展谱系,但是它证明了在中国商代早期的中国北方就完全有能力生产具有北方特色的青铜器。

商文化与北方文化的联系方式存在着很多可能,人群迁徙、贸易、领土扩张等,其中两地人群的联姻也是较为常见的联系方式。殷墟妇好墓是商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发现之一,随葬品极其丰富,在众多的随葬品中,包括大量的武器和一些非商文化因素的个人随葬品,如铜镜、弓形器、车马器以及草原风格的青铜刀。因此有学者认为妇好很可能来自商王朝统治区之外的方国,属于北方民族的女子嫁入商王朝。妇好随葬的铜罐,器物较小,从形制上看与商文化因素格格不入,很显然是具有北方文化风格的器物。

北方系青铜器在中国北方是从靠近中原的燕山以南发展起来,逐渐向北传播的。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器中来自燕山南麓商末青铜器的兽首刀就是很好的例子。它是商周之际在长城沿线非常流行的一种北方青铜器,而且在殷墟也有发现。它的演变系列较为清楚。从兽首刀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见到的最早的晚商时期的北方青铜器在靠近中原文化的燕山南麓的长城沿线,很可能这里是商末周初北方青铜器的发源地,然后逐渐向北传播,经朝阳、赤峰、巴林左旗到奈曼,这条传播路径一直延续到西周时期的夏家店上层文化中。

总之,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地区与欧亚草原地区的人群无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地的青铜文化尤其是青铜器遗存存在着相当大的相似性,这种文化共同性并非是单一地区起源传播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其形成必有相当复杂的历史过程。

(摘编自杨建华、邵会秋《商文化对中国北方以及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位于河北省藁城市西部台西村的台西遗址出土了包括铜戈、啄戈、羊首匕、铜刀、铜镞等在内的一定数量的具有北方文化特色的青铜器。B.台西遗址的年代和位置突显出它在北方系青铜器兴起中的重要作用,早商文化的台西类型很可能就是这些北方系青铜器的发源地。

C.台西遗址当中的青铜器和陶器的特点表明,中国最早的北方系青铜器很可能是借助商文化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制造出青铜器而形成的。D.台西出土的羊首匕的装饰方法借鉴了殷墟妇好墓中的装饰方法,而妇好墓中有些器物带有中国北方特色的装饰,表明北方文化与商文化的密切联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商文化因素、中国北方文化因素以及草原文化因素这三种文化因素存在于朱开沟遗址的青铜器或者铸范中。

B.在商代晚期朱开沟遗址发现的北方系青铜器证明了商代早期的中国北方就完全有能力生产具有北方特色的青铜器。

C.人群迁徙、贸易、领土扩张等都可能是商文化与北方文化的联系方式,其中两地人群的联姻也是较为常见的联系方式。

D.殷墟妇好墓随葬品中包括大量的武器和一些非商文化因素的个人随葬品,如铜镜、弓形器、车马器以及草原风格的青铜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妇好随葬的铜罐,器物较小,从形制上看与商文化因素格格不入,很显然是具有北方文化风格的器物,所以妇好属于北方民族的女子嫁人商王朝。

B.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器中来自燕山南麓商末青铜器的兽首刀,是商周之际在长城沿线非常流行的一种北方青铜器,而且在殷墟也有发现。C.靠近中原文化的燕山南麓的长城沿线,很可能是商末周初北方青铜器的发源地,然后由此逐渐向北传播,经朝阳、赤峰、巴林左旗到奈曼。

D.中国北方地区与欧亚草原地区的青铜器遗存存在着相当大的相似性,这种文化共同性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其形成必有相当复杂的历史过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乃兄善,今尔廷毁我!‛盎亦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宦者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 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 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 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 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

B.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C.席坐,古代宴席的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北向,再次为南向,西向侍坐。因此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刘邦北向坐, 是第二位;再次是范增南向坐;张良为侍坐。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里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 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说周勃的坏话,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 很恨他,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因而获释,两人又成了 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因为他常常忌恨袁盎,袁盎 对他也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但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只能笑 一笑,让赵同下车。

D.孝文帝一次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打猎,举行皇家宴会,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乃兄善,今尔廷毁我!”盎亦不谢。(2)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二)古代诗歌阅读(l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感遇(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竞何成!

【注】①陈子昂:唐代诗人,有政治抱负却屡遭排挤。②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③芊蔚,草木茂盛。

④朱蕤,红色的花。蕤:花草下垂的样子。

8.本诗颔联中哪两个字用的妙?请结合诗歌相关内容简要赏析。(5分)9.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了中的空缺部分。(6分))荆轲在“易水诀别”中所唱的歌的歌词是。

(2)屈原在《离骚》诗中表示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表达自己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诗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八十年代:走向辉煌

周汝昌的学术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了辉煌。这当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分

不开,不过,周汝昌多年以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早已有了丰厚的积累,则是根本和基础。这正像地下的潜水早已滔滔汩汩,一旦压抑的地壳被打破,自然就一涌而出,喷发倾泻为壮丽的射泉瀑布了。又可以比作一株植物早已在土中养育生长,蓄势待发,春天一到,就破土而萌,长叶开花,五彩纷呈,蔚为大观了。

十年时光,可谓成果十分丰硕。从内容上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红学研究、书法研究和诗词文论研究三大领域。从‚继往开来‛的角度而言,红学研究是《(红楼梦)新证》中包含的红学几个方面的内容全面铺开,逐渐趋于各分支独立成学并向深细发展。书法研究是将多年书法实践的心得作一理论小结,为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奠基。诗词文论研究则是《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的自然延续扩衍。80年代的这些收获既是50、60、70年代已有成就的竿头更进,也是90年代到21世纪初未来集大成式学术的先声和基础。

周汝昌红学方面的奠基之作《(红楼梦)新证》,以考证为主体内容,其实可谓包罗万象,与《红楼梦》研究有关的方方面面基本上都有所涉及。经过从1954年版到1976年版的充实提升,周汝昌红学研究的‚体系化‛理论潜势已经基本形成,只是还没有十分自觉地提出来而已。一个

支的理论框架,创建了‚探佚学‛这一学术概念。

在红学上,研究曹雪芹的身世,是为了展现出真正的作者、时代、背景;研究《石头记》的版本,是为了恢复作品的文字,或者说‚文本‛;而研究八十回以后的情节,则是为了显示原著整体精神面貌的基本轮廓和脉络。而研究脂砚斋,对三方面都有极大的必要性。

从关键意义上讲,只此四大支,够得上真正的红学。连一般性的考释注解《红楼梦》书中的语言、器用、风习、制度等等这支学问,都未必敢说能与以上四大支并驾齐驱。‚如果允许在序文中讲到序者自身的话,那我不妨一提:我个人的红学工作经历,已有四十年的光景,四大支工作都做,四者中最重要的还是探佚这一大支。‛

‚红学,在世界上已经公认是一门足以和甲骨学、敦煌学鼎立的显学,它还将发扬光大。我敢说,红学(不是一般小说学)最大的精华部分将是探佚学。对此,我深信不疑。‛ 周汝昌先生上面两段话,虽然不长,也没有拿捏什么‚理论架子‛,其实具有深远的开拓性理论意义,针对导致红学停滞、阻碍其继续深入发展的现实困惑和思想混乱,抓住了突破口,为红学的前进与超越指明了方向。周汝昌自己的认识,也是在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的,其理论意识,也不是一下子就十分自觉的,这是他积四十年研究红学的经验,在给拙著作序时碰到机缘,促成了‚灵机一动‛,而后获得的清醒觉悟,即周汝昌经常强调的做学问的‚触磕‛之功。周汝昌深感自己的这一理论突破意义重大,由于拙著的出版要等待较长的时日,且序文毕竟不能展开论述,周汝昌乃又另撰《什么是红学》-文。当时河北师范大学的韩进廉教授刚于1981年10月出版了《红学史稿》,周汝昌为之作序,有此因缘,乃将此文发表于1982年第3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后来,又在《红学的艺术,艺术的红学》《红学辨义》等文章中再作申说。

(摘编自梁归智《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相关链接

①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红学泰斗‛周汝昌》)

②周汝昌所作的诗,数量极多,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咏红诗最为世人推重。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增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直为学林推重。周汝昌的书法也自成一体。他长期致力于中国的书法理论研究,曾和朋友讲过:‚平生在书学上所下功夫,比红学要多得多。‛有人当面夸他的字是‚瘦金体‛,他不以为然,说:‚‘瘦金体’是宋徽宗所创字体,法出薛稷;我习右军,与之无涉。‛

(《周汝昌:诗成掩卷去脂斋余香沉》)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本第一段画线语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在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周汝昌红学研究走向辉煌,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

B.周汝昌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著述十分丰硕,既有红学研究,又有书法研究、诗词文论研究,这些研究著作都是根植于曹雪芹的《红楼梦》。C.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以考证为主,但是却包罗万象,涉及红学的方方面面,是他的红学奠基之作,文中提出了他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D.周汝昌认为在红学上不仅要研究曹雪芹的身世、《石头记》的版本、八十回以后的情节,更要研究脂砚斋,因为它对三方面都有极大的必要性。E.周汝昌是一个解曹雪芹味道的人,他将一生全部投入红学研究中,认为探佚学是红学最大的精华部分,被人称为“痴人”“赤子”。

(2)周汝昌的红学研究在80年代走向辉煌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红学“痴人、赤子”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他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哪些成就?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周汝昌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么你认为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什么精神?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出乎意料,周汉民没有

,反对敏感的区内金融改革试点畅所欲言。他坦言自贸区的细则很快就要出来。

②从“巨头”到“中产”,以战略转型为名义的裁员正在全球进行。而在国内,尽管大多数企业对裁员

,但也有门户网站传出了有关企业“瘦身”的消息。

③我们不搞无谓争论,但涉及大是大非问题,涉及政治原则问题,决不能,更不能退避三舍。

A.含糊其辞 闪烁其词

讳莫如深

B.闪烁其词 讳莫如深

含糊其辞

C.讳莫如深 闪烁其词

含糊其辞

D.含糊其辞 讳莫如深

闪烁其词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11月7日,习近平在与马英九的会面时指出,尽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都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B北京时间11月14日凌晨,法国巴黎发生多起枪击和爆炸事件。巴黎检察长莫兰北京时间15日凌晨2点左右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恐怖袭击目前已造成至少129人左右死亡,352人受伤,其中99人重伤。

C.利辛女子“犬口救子”诈捐一事曝光以来引起了社会热议,不少专家和网友谴责这种行为是在透支社会的善意。社会上存在的这种诈捐现象,《慈善法(草案)》规定将依法查处。

歌手尹相杰因再次涉毒被抓引起公众关注。明星吸毒绝非个例,复吸者也不在少数,近年来,发生超过20起明星涉毒事件,其中不乏著名演员、导演的身影,这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14.(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早在1967年,我国就启动了研制新型抗疟药物的战略项目。①

我们从她说过的一句话中就可找到答案:“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 ①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大有作为

②屠呦呦入职时期正值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③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挡她奋斗的脚步

④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

⑤科研人员曾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但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⑥1969年1月,年轻的实习研究员屠呦呦临危受命,以组长的身份加入该项目

A.⑥①④②⑤③

B.⑤⑥②③④①

C.⑥③①④②⑤

D.⑤⑥②④③①

15.仿照下面加横线部分的句式,在横线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相关。(5分)

不知从什么起,我痴痴地迷上了语文。如果说语文是桑叶,我就是春蚕 ;;

16.下面是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设计的亚运会总会徽,请写出该会徽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50字)(6分)

六、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被称为“死亡之海”,以前从未有人穿越过它。为了征服它,身强力壮正值盛年的中国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选择6月份横穿大漠,遇难地距大本营只有1.4公里。专家推测,遇难地主要原因是炎热,饥饿和失去方向。

而不久52岁的欧洲女性卡拉,只有一人,历时20天,于11月份从南向北穿越成功。她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没什么危险,一切都很正常。”据报道,卡拉的背囊睡袋是专门研制的,重量轻,保暖性强。背囊上的太阳能电池,可以为携带的卫星电话、定位仪等提供电源。她带的药片食品—长效蛋白,吃一片可以长时间不进食。为了这次探险。她两年前就做了系统地调查。比如选择冬季是为了避开春天的沙暴、夏天的高温和秋天的大风。冬天虽冷但可以通过保温服装来克服。选择冬季是成功的主要原因。卡拉说:“我不挑战自然,我是千方百计地选择适应。

要求:自选立意,确定标题,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台西出土的羊首匕的装饰方法借鉴了殷墟妇好墓巾的装饰方法”错,从原文第一段“属于早商文化的台西类 型”“属于晚商文化的殷墟妇好墓”看,应是殷墟妇好墓巾的装饰方法借鉴了台西出土的羊首匕的装饰方法)

2.B(“商代晚期朱开沟遗址”错,参见原文“早商时期的朱开沟遗址”)3.A(因果关系表述不严密,“妇好属于北方民族的女子嫁人商王朝”只是某些学者的猜测,而且前面的原因也不能必然推出后面的结果)

4.【参考答案】D

5.【参考答案】C古代宴会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6.【参考答案】D, “袁盎拉慎夫人入座”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坐垫(座位)向后拉了一些,引,拉,却,后退,这样慎夫人就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了。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妾主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

7.(1)译文: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注意“已而、望、乃、廷毁、谢”的翻译)

2)译文:陛下难道没有看见过‘人彘’吗?‛在这时皇上才高兴,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五十斤金。

翻译:袁盎是楚地人,字丝。他的父亲从前曾经与强盗为伍,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后侄吕禄的家臣。等到汉文帝登上了皇帝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的官。

绛侯周勃担任丞相,朝觐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踌躇满志。皇上对他非常恭敬,常常目送他。袁盎进谏说:‚陛下以为丞相绛侯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能与皇上生死与共。当年吕后的时候,诸吕掌权,擅自争相为王,以致使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的细微,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周勃当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正挽救。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诸吕,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丞相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也不向他谢罪。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回到自己的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

袁盎常常称引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宦官赵同因为不只一次地受到皇上的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为此感到忧虑。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侍从骑士,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袁种劝说袁盎说:“你和他相斗,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毁谤的话不起作用。”汉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伏在车前,说道:“我听说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笑着让赵同下去,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

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慎夫人常常是同席而坐。这次,等到就坐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坐席,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坐。皇上也发怒,站起身来,回到内室。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区别,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再说陛下宠爱她,就厚厚地赏赐她。陛下以为是为了慎夫人,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陛下难道没有看见过‘人彘’吗?”皇上这才高兴,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

但是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劝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被调任陇西都尉。8.“空”、“冒”。(1分)“空” 突出了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际上是诗人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2分)“冒”意思是覆盖,不但画出了兰若的身姿,而且突出了它花簇纷披繁盛的情态。(2分,意思相近即可。)

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2分)诗人表面上以“幽独空林色”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借此比喻(象

(2分)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象征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透露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2分)(答出上述任一手法并结合材料准确分析即可,答“比喻”、“比兴”酌情给分。)

10.(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兮去不复还。(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C“提出了他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与原文“只是还没有十分自觉地提出来而已”不符B“这些研究著作都是根植于曹雪芹的《红楼梦》”无中生有D张冠李戴,不是“周汝昌”而是作者)

(2)①客观方面: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文化繁荣,百家争鸣;②主观方面:多年以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红学研究,积累了丰厚的资料。(每点3分)

(3)①红学研究方面:红学研究著作丰硕,正式提出了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框架,创建了“探佚学”这一学术概念。②书法研究方面:书法白成一体,并将多年书法实践小结成心得,为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奠基。③诗词 研究方面:数量极多,涉及方方面面,选注的《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一直为学林推重。(每点2分)

(4)①学识渊博,研究广泛(爱好广泛)。在红学研究、书法研究和诗词文论研究三大领域都颇有成就。②痴迷执着,遇到困难不气馁。周汝昌多年以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他的学术研究走向了辉煌。③厚积薄发,敢于创新。他在红学、书法和诗词文论这些方面的收50、60、70年代已有成就的竿头更进,也是90年代到21世纪初未来集大成式学术的先声和基础。④善于抓住机遇(机缘)。他在给作者的作品作序时碰到机缘,促成了“灵机一动”;提出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框架,创建“探佚学”这一学术概念,也是缘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如认真、一丝不苟、平易近人等,可以酌情给分)

12.B答案解析:闪烁其词: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有意遮掩。讳莫如深: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现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含糊其辞: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直说出来。

13【参考答案】D A关联词使用不当,“尽管”改为“不管”;B语义矛盾,不合逻辑,删掉“左右”;C项中途易辙。可在“社会上存在的这种诈捐现象”前加上“针对”一词。

14.B.16.会徽由环绕着的动态感十足的龙、鹰和中央放射光芒的太阳构成主图案,下方则是奥运五环。(3分)龙代表东方巨龙中国,鹰代表阿拉伯国家,二者共同象征亚洲;五环寓意团结、合作;太阳寓意亚运会蓬勃发展。(3分)17.作文(略)

第二篇: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8届 高一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题卷(答题卡)中。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后来居上,独领风骚。利用和发展青铜冶铸技术,楚人在春秋晚期就已开始冶炼并使用铁器。据考古资料,现已出土的东周铁器,大部分都是楚国的,楚人已经初步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和铸铁柔化等工艺。

历秦入汉,冶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当年楚国著名的冶铁基地宛(汉为南阳郡,即今河南南阳),成为西汉最大的铁器冶炼和生产基地之一。1959年——1960年,在南阳汉代冶炼遗址的三千平方米发掘区内,发现了熔铁炉七座、炒钢炉数座。考察表明,这一遗址既铸造铁器,又用生铁炒钢并锻制器具,使用时期由西汉延续到东汉晚期。故楚之地彭城(今江苏徐州),也是西汉铁官监守的铁器产地。楚国传统的冶铁技术,乃随着西汉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朝廷的重视而得以普及和提高。学者根据出土的楚国铁器和南阳汉代冶铁遗址的考察,对楚、汉冶铁情况作了探讨。

先秦的冶铁炼炉,尚未在楚地发现。可是,著名的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已发现了多座春秋战国时代的冶铜炼炉。这些炼炉都是竖炉。学者经研究和模拟试验后认为,这些炼炉的设计合理,性能较为优越,体现了当时冶炼的先进技术。现今发现的西汉冶铁炼炉,也都是与楚国冶铜炼炉相似的竖炉,只是建筑得更为高大、改造得热效率和料容量更大。“我国古代炼铁高炉是从炼铜高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铜绿山的春秋炼炉不仅代表了当时我国最高的炼铜技术,而且为战国以至秦汉炼铁技术的提高创立了良好的基础”。

楚国的铸铁柔化技术,可以将生铁处理成黑心和白心两种韧性铸铁,如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出土有韧性铸铁制成的六角形锄,长沙左家塘楚墓出土有黑心韧性铸铁制成的凹口锄,但毕竟处于起步阶段,也未能得以推广,故现今出土的楚国韧性铸铁的数量甚少。自西汉中期,冶铁业实行官营,朝廷为了提高铁制农具的使用寿命,着力推广和发展这种可以增加铁器的强度和韧性的技术,于是,铸铁柔化技术不仅发展到成熟阶段,而且普及为常规的工艺方法。

战国中期以后,楚国已能生产白口和灰口混合的麻口铁制品。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出土的战国中晚期铁锤,就是这类强度较高而耐磨性较强的制品。西汉前期,楚人掌握的这种冶铁技术,又发展成为能够生产低硅低碳的灰口铸铁工艺。在此基础上,汉人进而还发明了生产类似今日的球墨铸铁的工艺。

以低温还原的“块炼法”炼出熟铁,又进而对其反复加热和锻打以“百炼成钢”的技术,楚人在春秋晚期就已掌握了。江苏六台的春秋晚期楚墓出土有熟铁条,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

楚墓出土有用熟铁锻打成的钢剑。这项技术,在汉代乃至后世,一直作为简便易行的传统而承袭下来并不断予以完善。

冶铁业规模巨大,冶铁作坊遍布全国,中国古代的炼铁炼钢技术在汉代大体完备和基本成熟,钢铁制品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汉代文化的突出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乃与楚人在冶铁技术上的贡献分不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国人的冶铁技术是在青铜冶铸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春秋时期便已出现,并且后来居上,独领风骚。

B.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南阳汉代冶铁遗址上发现了熔铁炉七座、炒钢炉数座,这里曾经是西汉时期最大的铁器冶炼基地之一。

C.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发现的冶钢炉已采用与西汉冶铁炼炉相似的竖炉,代表了当时我国最高的炼铜技术。

D.春秋时期楚国的炼铜技术促进了战国炼铁技术的提高,楚人甚至已经初步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和铸铁柔化等工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生产生铁到将生铁处理成韧性铸铁,楚人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完成,但是将韧性铸铁全面推向生产、生活领域,则要到西汉时期了。

B.在众多楚人冶铁工艺中,球墨铸铁工艺无疑水平最高,而低硅低碳灰口铸铁工艺其次,麻口铁制品工艺则相对水平最低。

C.早在春秋时期,楚国人便知道经过反复加热和锻打,可以将熟铁炼成钢,这是“块炼法”的进一步发展,并作为一项传统传承下来。

D.楚人的冶铁技术,直接推动了我国古代的炼铁、炼钢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了汉代,已基本成熟,冶铁规模巨大,冶铁作坊遍布全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汉时期,铁器成为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质资料,朝廷非常重视冶炼,重要冶炼铁场所要派出铁官监守,一般情况下,私人不得经营铁器。

B.楚国冶铜炼炉建造水平高超,与后来的汉代冶铁炼炉相比,虽说热效率偏低,料容量偏小,但是这也足以证明当时楚国冶铜技术的先进。

C.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铸铁柔化技术就可以增加铁器的强度和韧性,从而普遍提高了人们使用的铁制农具的寿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D.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出土的战国中晚期铁锤,证明楚国已经能够生产白口和灰口混合的麻口铁制品,并体现了楚国铸铁柔化技术的高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岁余,征为河南尹。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罪鞫人。常称曰:“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建初八年,迁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即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日:“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日:“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阁訚衍衍,得礼之容,寝嘿抑心,更非朝廷之福。君何尤而深谢?其各冠履。”帝竟从安议。

明年,代第五伦为司空。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选自《后汉书·袁安传》,有删改)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B.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C.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D.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5.对下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察举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B.“典边”在文中的意思是册封、奖励边防将士,甲骨文中的“典”字上边是“册”,下边是“手”,作动词意为“以圣贤古籍为据主持事务”。

C.“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

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安甘于清贫,严于自律。有一年大雪成灾,大家都在扫雪开路,有人出门寻食,袁安却僵卧在床,他不愿在大雪天人人挨饿时影响别人。

B.袁安执法严明,宽厚仁慈。在做楚郡太守处理楚王英阴谋叛乱的案件时,他把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逐一上奏,救出了四百多家人。

C.袁安清正廉明,爱惜名声。袁安任河南尹,政策号令严明却没有因窝藏贿赂罪审讯过人,他的言行感动激励了很多人,在朝廷上下很有名气。

D.袁安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孟云上书请求将俘虏发还北匈奴,而公卿们不同意,只有袁安胸有大局,力排众议,最终皇帝也听从了袁安的建议。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5分)(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官 舍 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①8.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5分)9.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表示什么事物都有个限度的二句:“。”(2)《赤壁赋》中“。”表明一世之雄曹操面对大江斟酒,横长矛吟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3)屈原在《离骚》中声明“,”。表达了自己宁可遭遇速死,或者流放,也绝不忍心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帽子

周波

东沙从来不戴帽子,所以,从来没有人见过他戴帽子的样子。

冬天的海岛比北方还冷,大街上走着很多戴帽子的男人,东沙不学他们,总说男人不应该这样。夏天太阳很毒,别人撑着阳伞或是戴上遮阳帽用来防暑,他却情愿将肌肤晒黑,也绝不戴帽。有朋友问他是不是天生有抗严寒酷暑能力,东沙说戴上帽子像上了锁,既不自由也不舒坦。也有同事戏说他:幸亏你没参军,要不然,不戴军帽要受罚的。东沙笑着说:幸亏我没去参军。

后来,东沙去乡镇走马上任了。大家都恭喜他终于戴上了帽子,还笑称那是一顶无形的官帽子。东沙不承认,逢人便说:这是帽子吗?帽子在哪儿啊?我怎么看不见?

东沙去乡镇工作的第三天,遇上了强台风,台风裹挟着暴雨在岛上整整肆虐了两天。傍晚时分,接到进港渔船遇险的报告后,东沙率领一支七人小分队准备赶赴现场。办公室主任忙不迭地找来五顶草帽,说是雨具之前都分发到一线去了,不够用,东沙是镇长,论职位他该分到第一顶草帽。可是,他当场把草帽让给了年轻人。东沙说:我从来不戴帽子。同去的副镇长见东沙率先示范,也随即让出了自己的草帽。当东沙他们浑身湿透地出现在码头时,一些干部群众被感动了,竖起大拇指赞扬着说:这才是爱民如子的好干部,这就是我们的东沙镇长。奔走上船的东沙,那会儿则是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喷嚏。

老婆如晶之后从别人口里听说了这件事,马上在家里嚷开了:感冒了怎么办?这是想充好汉呢还是怎么的?论职位,你是一镇之长,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雨,你戴了草帽没人会说闲话。然后,电话一路跟着到他办公室,不停地要东沙多喝开水,吃上几粒防感冒药。东沙正忙得不可开交,生气地说:都别把小事放大好不好,本来我就没想法,现在很多人夸大其词,你也一样。确实,东沙感到台风过后的头一天上班和过去有点不一样。他一早去单位上班,还没进镇院子大门,东沙就听到了大家热情的问候:镇长好,镇长好……东沙觉得很不好意思,他想:这是怎么了?过去可不是这样的。他刚走到自己办公室,就被记者堵在了门口:这么恶劣的天气,让出仅有的一顶草帽给普通干部,一般领导是做不到的,您当时是怎么想的?东沙一听顿时有了一种反胃的恶心感,他想了想说:不要拔得这么高,也不要给我戴高帽,有些事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子,不要多问了。记者仍穷追不舍地问:那是什么样子的?东沙只好说:是我自己不喜欢戴帽子。

进了办公室门的东沙突然看见桌上放着一顶草帽,一股无名之火猛地窜上来。他把主任叫来,责问道:这顶草帽怎么回事?主任不知情,开始自我检讨:昨天我失职,没备好足够的雨具,让镇长受凉了。镇长平时到下面检查工作多,有了草帽就有备无患。刚才气象预报说,台风刚过去,最近几天阳光会很强烈,天气也会比较热,镇长得防暑。东沙愠怒地说:这种事不要考虑,拿去,大男人还怕这个?你难道不知道我从来不戴帽子的,要戴你们去戴!

晚上,东沙一脸疲倦地回到家。他对如晶说:放心吧,我没有感冒,你男人坚强得很。如晶说:你的形象够狠的,不过,有时候当镇长还真需要这样一个光环。东沙愣愣地看了看老婆:这也算树立了一个光辉形象?可我觉得有些灰头土脸的。

东沙说起一桩事。还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回调皮地用篮球砸破了邻居家的窗户。那会儿正是冬天,屋外面贼冷贼冷,东沙戴着一顶厚厚的皮军帽。邻居到他爹那儿告状,他爹气不打一处来,一把将他的皮军帽给拽了下来。东沙当时一动不动,他只感到头上一下子冷了。当晚,东沙就发起了高烧,他奶奶哭哭啼啼地一边咒骂他爹,一边给东沙叫魂。

如晶很惊讶地说:你从来没告诉过我这件事,一顶帽子居然把你搞成这样子,以后我冷不丁撞你一下,你不会被吓死吧,灵魂还在吧?东沙笑着说:在的,不在的话怎么和你生活在一起啊。如晶扑哧一笑,说:小时候的一件事,有时会留下可笑的阴影,怪不得家里和帽子有关的一切你都很忌讳,上回我买了帽子叫你看你也没看。东沙说:还是不说帽子的事了,我爹现在还很内疚呢。如晶说:这事太小,单位里又不能讲,讲了人家也不会相信。再说,你现在的形象已树立,可不能颠覆掉了。如晶接着问丈夫:那你以后还会戴帽子吗?东沙说:不知道。(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东沙一直都不肯戴帽子,主要源于儿时一件和帽子有关的不愉快小事。文章是在告诫我们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否则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行为。

B.本文构思精巧,在小说的开头就说东沙不戴帽子,明显与众不同,直到结尾部分才交代他不肯戴帽子的原因,解开了读者心里的谜团,照应了开头。

C.东沙是一个政府基层干部,虽然不“高大全”,但真实可感。小说讽刺了社会上人们对于官员行为过度解读、人为拔高的不正常现象。

D.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情节曲折生动、起伏跌宕,从多个角度刻画人物,成功塑造了东沙这个基层干部形象,丰满而真实。

E.东沙的老婆如晶为了维护东沙头上的光环,树立起他光辉的形象,不让东沙把真实情况说出来,可见她是个虚伪、功利心极强的女人。(2)镇长东沙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帽子”为题,有什么用意?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4)小说结尾“不知道”三个字意味深长,引人遐思。假如台风又来了,草帽充足,你觉得东沙这一次赶赴现场时,是戴还是不戴草帽?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8分)

第II卷(表达题 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7小题,12-17小题每题3分,18小题2分,共20分)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博考文献,________”——将“实”与“虚”按照合理的比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便是二月河历史小说创作的价值所在。

②12月10日晚,国务院公布了2016年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至此,近期舆论对该方案的争论,终于________。

③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________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更根本的目标。

A.言必有据 尘埃落定 不足为训 B.言必有物 盖棺论定 不足为奇 C.言必有据 尘埃落定 不足为奇 D.言必有物 盖棺论定 不足为训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柴静新作《穹顶之下》播出,使公众对其热议程度大有高过今年两会的势头;同时,这几天有关雾霾的话题以及对于视频内容是否客观的探讨,引发了多方热议。

B.“路遥热”的出现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好事情,它说明文学需要有大情怀和大境界,朴实无华而充满道德诗意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是不会过时的。

C.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加快农业先导区建设,把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环境整治作为工作重点,尤其要解决好农用机械和农用设备的配套问题。

D.为了防止这次竞拍免遭再次流拍的结局,拍卖行可谓是绞尽脑汁,制订了一系列的对策,但结果还是让人遗憾。

1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灾难、灾祸)B.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顺心满足)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用盒子)D.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15.下面句中的“其”都作代词用的一组是()(3分)

①然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③其孰能讥之乎

④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吾其还也 ⑧距其院东五里

A.①②④⑥⑧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⑥ 16.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7.比较以下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1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五、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的一生好比一场旅行,我们总处于行走之中。行走在山中,可以欣赏花木岩石;行走在海边,可以观看潮起潮落;行走在城市里,可以感受繁华喧嚣;行走在乡野间,可以体会幽静僻远;行走在书籍中,可以获取知识与快乐……

请以“行走在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文本第一句话“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后来居上,独领风骚”,而选项A却把青铜冶炼技术说成了冶铁技术,属于张冠李戴,故错。

2.B.文本倒数第三段结尾处,“汉人进而发明了生产类似今日的球墨铸铁的工艺”中有“类似”二字,这说明“球墨铸铁的工艺”是现代工艺,而不是楚人的冶铁工艺。

3.C.根据第四段可知,铸铁柔化技术是可以增加铁器的强度和韧性,但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这一技术还不成熟,因而没有普及和推广。选项C中说“普遍提高了”农具的寿命,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属无中生有。4.D 5.B。典边:“典”有主持镇守之意,“典边”在此文中意为“镇守边疆”。6.C。“没有因为窝藏贿赂罪审讯过人”表述不正确,原文“然未曾以臧罪鞫人”。7.(1)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的优待宽恕,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实在是正确的。(“于戎狄”状语后置1分,“贷”1分,“诚”1分,大意2分。)(2)我们已经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那游玩的乐趣。(“既”1分,“咎”1分,“悔其”的“其”1分,“得”1分,大意1分。)8.①“拂”和“侵”分别是吹拂、入侵之意。在颈联中拂是“传过”,侵是“投映”之意。(1分)

②两字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官舍竹动态美,风吹瘦竹,萧萧作响,与主人的居室相伴,陡生出文人雅趣。竹影斑驳,投映在棋局之上,平添了几分清闲与欢乐。(2分)

③两字不仅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更微妙传达出诗人在无端遭受贬谪之后仍能淡然相处,坚守初心的情怀。(2分)

9.①整首诗使用了托物言志手法。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2分)②萧萧苦竹,生而有节,虽无“夭艳”之姿容,却有“孤贞”之美德,虽然独处却坚韧耐寒,声虽疏却“生雅趣”,影虽瘦却增“清欢”。“独守”二字既是对竹的褒扬,又是对自身的肯定。(2分)

③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或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2分)10.(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1.(1)答C,3分,答B,2分,答E,1分。A项说成“告诫我们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对小说主题理解有误,太浅了。D情节不曲折生动、起伏跌宕。E“虚伪、功利心极强”说得有些过了,不符合东沙老婆的形象。故给1分。

(2)①倔强固执: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不戴帽子。(2分)②务实有责任感:台风肆虐,渔船遇险。他没有考虑个人安危到现场指挥工作。(2分)③真实坦率:当记者就“帽子”一事采访他时,他不愿被拔高,直接说出自己不愿戴帽子的事实。(2分)

(3)①“帽子”一语双关,既指可以御寒防暑的帽子,又指加在东沙头上无形的束缚和光环。(2分)②小说以帽子为线索,围绕帽子展开情节,集中紧凑。(2分)③小说以小见大,以戴不戴帽子这个小事件折射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拔高放大人物形象的不良社会现象。(2分)

(4)观点一:戴。(2分)

①从人物心理上分析:东沙是一个正直、坦率的人,一个从小养成的习惯被放大成亲民行为让他很反感,所以他会戴上帽子以正视听,同时也免得别人说他虚伪、做作。

②从官场风气上分析:下属往往会迎合领导的好恶,领导因个人习惯不戴帽子会让需要戴帽子的下属很为难(比如副镇长就只好不戴帽子),所以不如戴上帽子。

③从个人习惯上分析: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真要是因不戴帽子影响工作,就不好了。小说中也提到海岛上有酷暑严寒,他淋雨后“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喷嚏”;还有妻子的过分关心,办公室主任的内疚也让他觉得很麻烦。(6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观点二:不戴。(2分)

① 从人物心理上分析:不戴帽子既让自己觉得舒服,又会产生亲民的轰动效应,那何乐而不为呢?

② 从官场风气上分析:不戴帽子已经成了他亲民的招牌,突然戴上帽子,人们不知又会做怎样的放大解读,又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③ 从人物性格上分析:东沙是一个固执、倔强的人,家里和帽子有关的他都很忌讳,从小的习惯绝不会为了他人的议论就改变。(6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2.C “言必有据”,所言必有根据。“言必有物”,指言论或文章内容真实。“尘埃落定”的意思是比喻事物已经有了结果,成为定局;“盖棺论定”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到死后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不是人死亡之后的事情,排除B、D两项。“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和榜样;“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第(3)句说的是如何看待小错,与效仿无关。排除A、D两项。

13.B。A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删去“随着”或者“使”;C项“农用机械和农用设备”种属不清;D项不合逻辑,否定混乱,应将“免遭”改为“ 遭到”。14.D(特意)

15.A ③表反问语气,⑤表推测语气,⑦表婉商语气。

16.C.(C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何羡”即“羡何”)17.D 把/用/凭/来

18.B 既望是农历每月的十六

附参考译文: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祖父袁良,学习《孟氏易》(孟喜著),汉平帝时,因明经而被举荐,做了太子舍人。建武初年做了成武县令。袁安年轻时继承祖父袁良的学问。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受到当地人尊敬。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袁安说:“公事有邮驿办理,私下请求则不是功曹所应做的。”推辞而没有接受,从事因害怕而没再请托。

当时天降大雪,积雪很厚。洛阳令外出巡视,看到百姓都清扫积雪出来,还有讨饭的人。走到袁安的屋前,见没有(可以)行走的路,以为袁安已经冻死了,便派人清扫积雪,进门却看见袁安冻僵躺在床上。洛阳令疑惑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不出去呢?”他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少食缺吃,所以不应该去求别人。”洛阳令认为袁安贤达,于是就推荐他作孝廉。

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此事交由郡审理。第二年,三府推举袁安任命他为楚郡太守。此时刘英供辞所牵连并被逮捕的有数千人,显宗十分愤怒,官吏追查十分急迫,被捕的人因痛苦不堪而屈招,惨死的人很多。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认为这是偏袒附和反叛之人,在法律上是同罪,不同意他的做法。袁安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皇帝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一年以后,袁安被征为河南尹。政令非常严明,但从来没有因贿赂罪来审讯人。他常常说:“凡做官的人,高则望当宰相,下则希冀当州牧太守,在圣明之世禁锢人才,这是我不忍心去作的事。”听到这话的人,都很感动,并勉励自己要廉洁奉公。袁安在职十年,京师的政纪很整饬,他的名声深得朝廷看重。

建初八年,升任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奏:“北虏既然已经和亲,我们应该将俘虏归还他们,以此来安抚他们。”皇帝召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同意。惟独袁安说:“北虏遣使奉献贡礼和亲,在边境捕获到人口时,便把他们交还我方,这是表明他们畏惧威严,而不是首先违背誓约。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司徒桓虞改变看法而依从袁安。太尉郑弘不满,说:“各位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司隶校尉也上奏,袁安等人都上交印绶谢罪。肃宗下诏回复说:“议而不决,各持己见。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皇帝最终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第二年(86),袁安代替第五伦做了司空。章和元年(87)他又代替桓虞做了司徒。

第三篇:高一语文-无锡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5年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2016.1 命题单位: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教诲(huì)给予(jǐ)文采斐然(fěi)装模作样(mú)

B.纨绔(kù)敕造(chì)不屈不挠(ráo)

翘首以待(qiáo)C.坍圮(qǐ)亘古(ɡân)面面相觑(qù)凝眸远眺(móu)D.颤动(chàn)粗犷(kuànɡ)锱铢必较(zī)含英咀华(jǔ)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3分)A.震憾陷阱费尽心机莫名其妙 B.抉择熨帖一愁莫展至高无上 C.萦绕发轫百无聊赖天作之和 D.急躁寒暄汗流浃背古色古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之强烈出乎意料。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太不礼貌了吧。(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A.反映不免无可非议

B.反应未免无可非议 C.反映未免无可厚非

D.反应不免无可厚非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阅读文学经典,可以从人类优秀的文化宝库中探求真知 ②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智慧,提高个人的素养和气质 ③蕴涵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

④它包括道德、伦理、宗教、哲学、历史、心理、艺术等人文方面的广泛内容 ⑤经典是民族文明和人类文明的结晶 ⑥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公民的文化素质

A.①②⑥⑤③④

B.①④③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黛玉进贾府》介绍人物笔法多变。对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详写,对邢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姐妹略写;对贾母、王熙凤实写,对贾政、贾赦虚写,对贾宝玉则是虚实结合。B.《边城》寄寓了沈从文“美”与“爱”的文学理想:翠翠是美与爱、自然与神性的最高结晶;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既反映出湘西淳朴善良的人性之美,又反映出他们在“自然”“人事”的变故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C.《三国演义》中,王允为除掉董卓,巧使连环计,让董卓和吕布为争夺貂蝉而发生冲突:他先把貂蝉纳为义女,将董卓请到家中,把貂蝉献给董卓;几天后,他又把吕布请到家,再把貂蝉许给吕布;然后,他就把貂蝉送到董卓府中。D.《老人与海》中,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回的失败。但从另外意义上讲,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6.简述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情节。(5分)▲

7.根据下列相关提示在空格处填入适当的内容。(4分)

⑴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西耶维奇,评委会称她的写作“为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树立了纪念碑”。她在生活中的职业是。

⑵中国作家刘兹欣凭科幻小说《三体》获得被称为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的第73届奖。⑶《活着》是中国作家的小说,他写过《十八岁出门远行》《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⑷台湾作家齐邦媛的作品《》描写的是家族从东北到台湾的变迁,反映的是两代中国人的苦难。这本书的繁体版腰封上有一句话:读了这本书,你终于明白,我们为什么需要知识分子。

二、文言文阅读(24分)

(一)课内文言文(9分)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①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D.①固不在战矣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15分)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侻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终鲜兄弟鲜:少

B.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苦:受罪 C.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危:端正 D.次临淮次:住宿

12.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貌侻陋,口吃而辩 A.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 B.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 C.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D.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⑴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3分)▲

⑵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3分)▲

⑶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3分)▲

三、古诗词鉴赏(6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⑴诗中能体现二人空间距离很近的词有哪些?(2分)

⑵全诗写友情,别出机杼,试以三、四两句为例简要赏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2)柴门闻犬吠,▲。(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3)吾师道也,▲?(韩愈《师说》)

(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6)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16—17题。(8分)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节选自老舍《想北平》)16.“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一句中的“摇篮”比喻什么?它与摇篮有哪些相似之处?(4分)▲

17.这两段文字写出了北平哪些方面?有什么样的特点?(4分)▲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20分)脚步声 陆文夫

①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②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声。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里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我常常在黎明前黑暗中走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③不过,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④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窃窃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⑤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那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

⑥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一出门、甚至不出门便可听到整个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壮志凌云,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脚在走路,而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往前推。很难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眼前车轮滚滚,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行动就是一切。⑦偶尔回到空寂的林间来,又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一股和煦的风,一股清洌的水穿过了心头。我从乡间走来,迈过泥泞的沼泽,走过碧野千里,那脚步还是存在着,还是和我紧紧相随,有这一点也就聊以自慰。我不希望那脚步会把我送到我心中的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是永远也不会到达的,如果我能到达的话,后来者又何必去跋涉?

⑧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也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能走总是美好的。我不敢多走了,在湖边的岩石上坐下来,想留下前面的路慢慢地走,不必那么急匆匆地一下子就走完。

⑨太阳从不担心明天的路,一下子便走到了水天相接处,依偎在一座青山的旁边。我向湖中一看,突然看见有一条金色的光带铺在平静的湖水上,从日边一直铺到我面前,铺到我脚下的岩石边,像一条宽阔的金光大道,只要我一抬脚,就可以沿着这条金光大道一直走到日边,走到天的尽头,看起来路途也不遥远,走起来也十分方便。这种景象我见过多次了,它是一种诱惑,一种人生的畅想曲,好像生活的路就是一条金色的路,跃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尽头,走到你心中设想的目的地。可你别忙,你只须呆呆地在岩石上多坐片刻,坐到太阳下沉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湖水,你没有金光大道可走,还得靠那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

(选自《散文·海外版》略有删节)

18.结合全文看,第一段有什么作用?(6分)▲

19.谈谈你对文中第⑦段画线句的理解。(4分)▲

20.请赏析第⑨段画线句的表达特色和作用。(4分)▲

21.文章中的“脚步声”有哪些含义?试结合全文探究。(6分)▲

六、作文(60分)

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一个行走中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一个寻找故事的人也一定是在路上。在生活里,我们每一次的行走都是心灵的放飞。

2015年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一语文 1.(3分)A(B挠náo C圮pǐ

D犷ɡuǎnɡ)2.(3分)D(A震撼

B一筹莫展

C天作之合)3.(3分)B(反应:机体受到刺激引起相应的变化,或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物体形象映射到另一物体上,或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根据语境,这里用“反应”。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此处用“无可非议”。)4.(3分)C 5.(3分)C(他先将吕布请到家中,把歌伎貂蝉作为义女许给吕布为妾。几天后,又把貂蝉作为歌伎献给董卓,并送到董卓府中。)6.(5分)①为防曹操谋害,刘备下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②一日,曹操忽请刘备饮酒,两人煮酒对饮,展开论天下英雄的对话。③曹操在对刘备所指的英雄一一否决后,指称自己和刘备为英雄。④刘备闻言失惊落筷,时值雷声大作。⑤刘备忙借惧雷来掩饰失惊的情状,由此解除曹操的疑惑。(一点1分)

7.(4分)⑴记者⑵雨果⑶余华⑷巨流河(《巨流河》)(一题1分,共4分)8.(3分)B(A古义:它的实际数量,今义:实际上;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D古义: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今义:生活放荡或指有才华不拘礼法)

9.(3分)A(A都解释为让;B前一个解释为“近于”后一个解释为“危险”;C前一个解释为“喜爱”后一个解释为“爱护”;D前一个解释为“本来”后一个解释为“顽固”)10.(3分)A(例句与A项皆为判断句,B项为被动句,C、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11.(3分)B(苦:使„„苦。可引申为“惩罚”)12.(3分)C(C项与例句中的“而”都表转折)13.(9分)⑴(3分)(陆羽)不知生在何处,有人说他是一个和尚在河边捡来养的。(“所生”1分,“滨”1分,“畜”1分)

⑵(3分)听说谁有什么优点,就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见人有了过失,就去恳切规劝,甚至触犯人家。(“过”1分,“忤”1分,句意1分)

⑶(3分)与人家有约定,即使下雨下雪,有虎有狼也一定赴约。(“期”1分,“雨雪”1分,“虎狼”1分)

14.⑴接、一道、同(一词1分,答对两词得满分)⑵诗人以欢快写离伤(2分),三、四两句诗人用青山同享、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轻快地写出两人分别后的情景(1分),但用意却在减轻朋友的离愁,以乐观又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1分)15.(1)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风雪夜归人(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风雨凄凄(5)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

(6)一尊还酹江月(7)一片神鸦社鼓(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16.(4分)北平城(1分)。与摇篮的相似之处:有个边际(1分);有所依靠(1分),让人感到安适(1分)。(每点各1分)17.(4分)北平的环境与布局(2分)。特点:动中有静,布局合理(2分,每个要点1分)。18.(6分)①引起下文(1分)。开篇从现实亲历写起,引起下文“多年”以后,“在繁华的城市里”“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的内容,从而生发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感叹(2分)。②渲染一种寂静的气氛(1分),表明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为下文在“喧嚣”中“听不到脚步声”等内容的生发议论作铺垫(2分)。19.(4分)“我”相信美好的未来在前方召唤每一个人,(1分)我也知道自己通无法实现这个遥远的目标,(1分)但人生的意义就在为着目标去跋涉追求。(2分)20.(4分)运用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将落日在水面的余晖比成金光大道,想象“我”能沿着金光大道走到尽头。(1分)写出了人们渴望实现美好生活的人生时眼前常有的捷径幻象。(2分)为下文抒发人要务实前行作铺垫。(1分)21.(6分)脚步声是自己在幽静的湖畔山林狂野行走时发出的声响;是人在寂寞孤苦的境遇中,坚持奋斗的自我意识;是人在迷茫或得意时及时审视自己时的领悟。(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60分)作文评分参照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均分47分。【参考译文】

陆羽,字鸿渐,又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生在何处,有人说他是和尚在一处河边捡来养的。陆羽长大后,用《易经》自我占卜,得《蹇》之《渐》,那赞辞是:“大雁落降到平地上,它的羽毛可以用来装饰。”于是他以“陆”为姓,并按这个意思取了名和字。陆羽小时候,他的老师用“旁行书”来教他,他说:“我既没有兄弟,又没有后代,能行孝吗?”老师恼怒了,惩罚他做清扫涂刷墙壁的工作,又要他放三十头牛。陆羽暗中在牛背上用竹枝写字。一次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不会读,但仍正襟危坐,仿效学童的样子口中念念有词。老师把他留下,罚他割草。

天宝年间,州中人请客,州吏安排陆羽参加演出。太守李齐察看他觉得他不一般,就教他读书,于是陆羽就寄居在火门山。陆羽其貌不扬,口吃但有辩才。听说谁有什么优点,就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见人有了过失,就去恳切规劝,甚至触犯人家。朋友们在一起相处,他心里想到了什么东西,起身就走,以致人家以为他生气了。与人家有约定,即使下雨下雪,有虎有狼也一定赴约。上元初年,陆羽改名换姓隐居苕溪,自称桑苎翁,闭门著书。有时独行野外,一面诵诗一面敲击木板,徘徊不称心,有时又大哭而归,所以人们称他是当今的狂人接舆。后来,皇帝任他为太子文学,调任太常寺太祝,陆羽没有就职。贞元末年去世。陆羽爱好喝茶,写经三篇,谈茶的来源、沏茶、茶具尤为详细齐备。天下人由此更懂饮茶。当时卖茶的人就把陆羽制成陶像放在烘炉烟囱之间,尊他为茶神。有个叫常伯熊的人,在陆羽著述的基础上又扩充著述了茶的功用。御史大夫李季卿安抚江南时,停在临淮,知道常伯熊善于煮茶,召见了他,常伯熊穿着黄色的衣服,戴着乌纱帽,拿着器具向前,李季卿为他两次举杯。到了江南,又有人推荐陆羽,李季卿召见了他,陆羽穿着平民的衣服,拿着茶具进来,李季卿对他无礼,陆羽感到耻辱,又写了《毁茶论》。之后崇尚饮茶成为风气,当时回纥族入朝,开始赶着马买茶。

第四篇:2011年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默写古诗文。(10分)【小题1】,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小题2】晓战随金鼓。(《塞下曲六首》)【小题3】,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小题4】,君子好逑。(《关雎》)【小题5】寡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小题6】法不阿贵。(《韩非子》)

【小题7】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小题8】,志在千里。(《龟虽寿》)【小题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句子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默写(10分)

【小题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小题2】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小题3】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小题4】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小题5】,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小题6】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小题7】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小题8】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小题9】《<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

3.默写。(9分)

【小题1】荡胸生曾云。

【小题2】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小题3】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小题4】不畏浮云遮望眼。

【小题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莺歌燕舞”早春景色的诗句是: __________。【小题6】《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了一个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严冬海猎陈秉汉

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沿海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衣服。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这种原始的捕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连皮带根艰难地咀嚼吞咽,不时停下来咳嗽。有时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爸爸头也不抬地说:“阿龙,天气这么冷,你别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

“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海龙装作睡着的样子,爸爸的咳嗽声和呻吟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角溜下床,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墨兰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海龙全副武装,用尖担挑着鱼篓、干柴困,快步向海滩走去。她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暗淡,和夜色融成一体。他不会喝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他把尖担插在湖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困,划了几根火柴。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的海面红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留下海里。深夜是海水不同白天,像冰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贬骨的寒冷。他没有反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牙,挥动双臂,捞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已经感受到一团热气,它们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海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鱼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一一把它们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鱼篓满了。要是爸爸便立即上岸小跑回家,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他太舍不得离开了。可是鱼篓满了,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角扎牢,把娄里的鱼倒进去,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鱼篓又一次溜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鱼,他激动的热血沸腾,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的鱼篓里。

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妈妈一个踉跄,脚下好像绊着什么,软绵绵的,只见海龙光着屁股,倒在地上,旁边的胆子一头是鱼篓一头是用裤子改装的袋子,都盛满银晃晃的尖头鱼。妈妈搀扶着海龙,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家里。

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回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②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的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小题2】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小题3】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小题4】海龙捕鱼时经受了考验,使他坚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分析。

2.读书与境遇 罗建军 ① 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读书人不容回避的问题。

② 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当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逆境反倒助之“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韧性,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④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态。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时,他特意到长沙成章街头的菜市场读书,以培养自己看书的静心、恒心,锻炼自己的意志,使自己在学习时心绪不受外界干扰,养成了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专心读书的习惯。可见,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丰富学识,增长智慧;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追求灵魂与人格的崇高。⑤“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不断进步。【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阅读文章第四段,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小题3】请为第三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者道理论据。

【小题4】请谈谈对最后一段划线句“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的理解与感悟。

1.阅读下面文言文。(14分)甲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②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④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太祖时宰相。②阖:关上。③薨:去世④龌龊循默:对人嫉妒刻薄。【小题1】给乙段文字划线部分加上三处标点。(2分)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小题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浊浪排空:春和景明:

及为相: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小题4】阅读甲乙两文,范仲淹和赵普两人的形象特征有很多相同之处,请概括其中的两点。(2分)

【小题5】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请结合乙文内容谈谈读《论语》使赵普获得了哪些益处?(2分)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小题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1分。

【小题2】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1分。【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2分 横柯上蔽()窥谷忘反()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小题5】写出从视觉或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一组。2分

【小题6】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7】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根据本文介绍的山水特点,你将如何开发这地方?简要回答。3分

1.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后面问题(4分)[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小题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分)

【小题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2分)

2.阅读《露》这首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小题1】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2分)【小题2】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2分)

3.阅读古诗李白《渡荆门送别》,完成小题。(4分)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题1】诗的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图,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图,写黄昏的风景。这么美的景色,真让人陶醉!(2分)【小题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情感?(2分)

1.人生是一次远行,行程中总有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储存在心间。它可能是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回成功的体验„„,人生又是一本本日历,不同时间段折合成册。即将升入初三的你,在装订你的这段历程时会梳理出怎样的册页呢?请以“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为充实文章内容,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第五篇:江西省高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5–2016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到来,触屏时代的到来,在空前地、令人震惊地加速了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完全可能造成黄钟喑哑、瓦釜轰鸣的颠倒局面,造成日益严重、难以救药的学风败坏,造成习以为常的轻飘、浮躁、浅薄、急功近利、人云亦云,或者标新立异却并无干货。尤其是,哗众取宠的薄幸儿大量出现。

传播本来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但是手段的被使用,完全可能变成使用手段的人被手段使用。使用变成了被使用,被使用的工具变成了主体,而主体变成了傻气十足的跟班——北京话叫作“催呗儿”。例如餐具压倒了饮食,语言干扰控制而不是服务于思维……形式主宰了内容,这些是早已有之的不幸状况。

所谓信息的异化,就是说信息从素材变成了成果,传播由中介变成了价值的体现,传播的速度与数量变成了真理、科学、艺术、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标准,变成了精神产品的首要追逐,而传播的能力包括忽悠炒作的能力与招人喜欢的外表,都成了成功的基石。信息传播,如荼如火,如龙卷风,如海啸,搞得我们的理论、文化、艺术、科学、决策在信息的浪涛滚滚中,或者风头劲爆、或者摇摆不定、或者垂头丧气。信息传播的洪流,正在推出一些牛人,昨天宣布读图与信息爆炸,今天宣布触屏时代到来,后天宣布名人、名牌、名书、名药都是他们打造成功的,他们牛气十足地宣布平面媒体的过时,宣布文学即将死亡,小说即将湮灭。他们鼓吹着各种票房、印数、点击量、收视率、福布斯榜,他们制造着巨星、超女、好声音、畅销书及其作者、意见领袖、有影响力者、世界纪录。他们承认即使是一条狗如果能够在现代传媒中不断出镜,也能成为“中华第一名狗”。

在大数据的潮流里,文学、纸质书籍首先被冲击。原因是语言文字在各种艺术介质当中最缺少直观性,最符号化。它们不像图画、音乐、歌曲、舞台表演、声像节目,更不像3D、4D(是不是正在出现7D、8D?)影院那样富有肉感器官刺激,它们不能给人们以视觉、听觉,直到嗅觉、味觉、触觉,还有臀部、腰部震动。语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不通过大脑的感受、解读、联想、思考,它们不过是一群乱码,对于蠢人,语言尤其是文字,完全不能传递足够的信息。这样,不喜欢动脑筋的精神懒汉,当然不希望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身体与其器官,直接接受刺激与抚摸来获取信息。但恰恰是语言与文字而不是3、4、5、6D们能发育与推动思维。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收信息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缓缓逼近。

而由网络宣布《红楼梦》等名著的死活读不下去,正是牛气冲天与蠢态毕露的新表演。它们干脆挑战经典,挑战中华的与人类的文化史,挑战智力的底线。当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大众普及化不是什么自以为是的精英的愤怒或者悲泣所能左右的。问题在于平衡,质与量的平衡,大众与精英的平衡,高端精神产品与大众精神消费的平衡。我们这里需要政府、市场与专家能够在文化事业、文化生活中起到恰如其分的均衡、适当的良性互动互补作用,而绝对不是一味市场化。

我们要告诉国人,文化不应该断裂,也不会猝死,文化首先不是力量而是品质,文化的代表首先是诸葛亮、孔孟老庄、李白杜甫……而不是“三个臭皮匠”。“三个臭皮匠”上网固然有可能凑成诸葛亮,也不无可能排除或者宣布诸葛亮的智慧他们死活不能接受。找几千个“网虫”宣示对于经典的拒绝,不是经典的出丑而是我们自己的丢人。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眼光,要有对于真正高端、深邃、天才与创造性的文化果实苦苦的期待。

(选自《读书》,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的“信息异化”的一项是()(3分)

A.国内某些电视相亲节目的不少嘉宾言论大胆、出格,拜金女、富二代炫富、母女同台征婚等,一度成为热门话题而被大肆炒作。

B.地震后的公益行动浪潮中,某些想借助媒体在公益市场做买卖的慈善机构和个人,打着救灾旗号给自己做宣传,夸大捐款额度来粉饰形象。

C.福建一网友发布一条标题为“昨晚,石狮,震惊全国!一家34口灭门惨案!转疯了”的微信,而真相是他自己在家消灭了三十多只老鼠。

D.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近3000名网络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后,发布了“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瓦尔登湖》等名著位列其中。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时代,智能通讯工具的便利快捷,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及时、广泛,但是也造成了人们盲目、简单、内容被形式主宰的阅读思维。

B.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加入大量的刺激感官的元素,形式主宰了内容,让许多人习惯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等身体及其器官来接收信息。

C.在信息时代,文学、纸质书籍首先受到冲击,一方面缘于语言文字自身不够直观,另外也是低智商时代造就了一批不愿动脑的精神懒汉所致。

D.各种票房、点击量、收视率的节节攀升,超女、好声音的诞生,很多都是信息时代现代传媒炒作鼓吹忽悠的结果,是信息异化的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使信息技术良性发展,一方面应该杜绝市场化,另一方面政府、市场与专家应该在文化事业、文化生活中起到均衡作用。

B.触屏时代带来的心智灾难表现为风气的败坏,信息的异化以及文学、纸质书籍被冲击而导致的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的逼近。

C.作者认为,文化不应该断裂,也不会猝亡,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眼光,追求真正高端、深邃、天才与创造性的文化果实。

D.《红楼梦》等名著被称作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是因为语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而经典更需要感受、解读、联想、思考,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琪,字台秀。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䜩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谿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累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B.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C.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 2

D.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C.“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D.“萧蔷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琪为同僚所忌恨。他为同任宰相的萧顷所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的斥责并被罢相。B.李琪为文独树一帜,不同于时俗。他写作时不拐弯抹角,善于开宗明义,他的文赋深为文坛名宿李谿所推崇。

C.李琪恪尽职守,正直敢言。他做了谏官后,积极上书,评论时政中的不当之处,却没能直言安重诲的罪责,因此自责请辞。

D.李琪博学多才,才思敏捷。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的文章假手他人,因而派人测试,李琪援笔立成,出语不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鹧鸪天 严 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释】捩柂(liè duò):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一曲危弦断客肠”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 9.下片在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用“,”之语来表达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

(2)《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叶、荷花装饰的衣服来比拟自己的美德。

(3)古今描写音乐的方法多样,如苏轼《赤壁赋》就以“,”,从倾听者的反应和内心感受侧面烘托凄婉的箫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清 茶 李永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①野三坡境内有一高山,悬崖陡壁,状如斧劈。山顶有一平台,台上曾建有一娘娘庙。据说建此庙时因山高路远,建筑材料难以运送上山,有人便想出用山羊驮运的高招。将附近村庄山羊集中起来,在每只羊身上拴几块砖瓦,成百上千的山羊边啃食青草边朝山顶进发,远远望去,整个大山犹如下了一层雪,很是壮观。

②高僧法号了凡,已年近八旬,但仍精神矍铄,腰身板直。了凡高僧出家前乃是一名医,本就心地善良,出家后更加仁慈,经常义务为百姓治病。他怕乡亲们到山上看病不方便,便每月初一、十五背药葫芦骑毛驴下山巡诊。那毛驴是个早产儿,它母亲生下它便死去了,主人怕养不活它,想丢弃不管。高僧得知,将小毛驴抱到山上,用米汤把它喂活。毛驴个头不大,却长了一个“大门头”,人说这种驴极聪明极智慧。

③了凡巡诊,天蒙蒙亮就出发。高僧骑驴,无需手握缰绳,稳坐驴背,仍能手持佛珠念经。毛驴四蹄撒欢,踏得山石“得得”脆响,人和驴都显出几分精神。

④到了山下村庄,天正好大亮。病家主人早已在路口迎接。高僧下驴进屋,对病人望闻问切。主人回过身,将一捆鲜嫩青草恭恭敬敬放在驴面前,毛驴便很友好地望望主人,三缕二缕衔起而食,吃得优雅而有气质。吃饱了,高僧也正好从房中走出,主人千恩万谢,高僧双手合十作别,骑着驴又去了其他病家。

⑤高僧了凡骑驴巡诊,救治山民无数,百姓无不感念他的恩德。有人提出在悬崖峭壁上为其开凿一块巨型“功德碑”,百姓闻讯,无不响应,纷纷倾囊捐款。了凡知道后,吓了一跳,喊声“罪过”,骑毛驴便去阻拦,好说歹说,乡亲们才作罢。

⑥了凡好品茗。高僧脱俗,品茶也极讲究,他一年四季饮的都是绿茶。绿茶的香气最雅致,一壶开水冲进去,那墨绿色的茶叶打着旋儿舒展成一个个透明的气泡,一股幽香能感染一片天地。茶具是一盏成窑五彩小盖钟,雕镂奇绝,一色山水人物,并有草字图印,那是出家前病家送他的,已摩挲得通体发亮。过去,了凡一直用山上的泉水煮茶,后来换成了山下村庄的“龙眼井”水。了凡第一次接过病家递给他的“龙眼井”水便眼前一亮。病家把水倒得满满的,水高过杯口,光滑如披了一层缎子面。高僧道声“极品”,喝一口果真比山上泉水更加甘洌。自此之后,了凡便改用“龙眼井”水煮茶烧饭。

⑦为了凡运水的便是那头大脑门毛驴。了凡先是领着毛驴下山驮了几次水,然后便决定让毛驴单独去驮。

⑧天未亮,高僧便起床打火烧饭,接着添草加料,把毛驴喂饱,而后在驴身上拴好水桶,目送毛驴下山。

⑨这是毛驴第一次单独下山驮水。毛驴因主人对自己的信任而激动,打着响鼻儿一溜小跑,没多久便来到了井边。这时“龙眼井”边已聚集了三三两两打水的乡亲。老乡们见了毛驴独自下山,先是一阵惊讶,再望水桶,更为惊奇,一桶里边竟放着两张烙饼。人们一下子明白了,高僧要用烙饼换水吃。人们争先恐后地为水桶灌满水,烙饼却没有留下,依旧让毛驴驮回去。高僧为乡亲们办了那么多好事,为他打水也要报酬么?

⑩第二天,毛驴又来驮水,不过这次桶里的烙饼却变成了四张,乡亲们给桶灌满水后,依旧不肯把烙饼留下,毛驴便原地打转怎么轰也不走。一老人说:“他一准是上次驮回了烙饼,挨了大师的责怪。”人们只好留下烙饼,毛驴欢快地打个响鼻儿,立即转身上了山。

⑪这以后,毛驴每天都在大清早儿下山,用烙饼换水,谁第一个见到毛驴,谁便拿走烙饼,然后负责给水桶灌水。

⑫毛驴驮水,一直持续了二十年。这天早晨,天上下起了白毛雪。毛驴又下了山,然而身上不见了水桶和烙饼。毛驴见到乡亲们,仰天大叫,四蹄刨击地面,一脸的焦躁与不安。乡亲们心里咯噔一下子,忙朝山上奔……入寺庙进禅房,见了凡已经坐化了,眼前一盏茶水,也已冰凉。

⑬乡亲们含着泪把毛驴拉下山。大伙一商议,决定轮流养护它,每家一月。到了新家,毛驴拉磨驮柴,任劳任怨。当然,有一件事乡亲们谁都不会忘记,那便是户与户交接时,新主一定会和毛驴一起上山,在高僧墓前敬献一杯“龙眼井”茶。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2015第九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天刚大亮,高僧就骑驴下山为山民看病,病家主人把高僧领进屋,高僧对病人望闻问切后,将青草喂过毛驴,骑着驴又去了其他病家。

B.有人提议在悬崖峭壁上为了凡开凿一块巨型“功德碑”,百姓闻讯后纷纷响应,倾囊捐款;了凡知道后喊“罪过”,乡亲们因而作罢此事。

C.高僧喜欢品茶而且极讲究:他的茶具是一盏成窑五彩小盖钟,雕镂奇绝,一色山水人物,并有草字图印;他先饮的是绿茶,后来他改饮龙井茶。

D.文章第①段写高山悬崖陡壁、状如斧劈,以引出“山羊运砖瓦”的故事,突出了凡高僧在“山高路远”的环境下坚持下山巡诊的可贵精神。

E.文章第⑫段写乡亲们的心情和动作,从一个侧面写出了了凡高僧在乡亲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坐化后所产生的影响。

(2)“毛驴个头不大,却长了一个‘大门头’,人说这种驴极聪明极智慧。”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3)了凡高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4)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应该删去。请结合文本内容和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任正非,华为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

任正非,华为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他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带领华为从一个仅有两万元注册资本的企业,一跃成为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的大公司。一时之间,低调、神秘、土狼……各种名号不断地加在任正非的身上,他始终不予回应。于是,一些人对他产生了种种猜想,说他神秘兮兮,说他自身有缺陷,说他和华为的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说他清高,说他简单粗暴,说他不近人情……不管是诽谤,还是赞扬,他都无动于衷。走自己的路,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去吧!

美国《时代周刊》评价说:“华为正重复当年爱立信、思科等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并且成为这些电信巨头‘最危险’的对手。”英国《经济学人》的评价则是:“他(华为)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穷困是有大作为的人的第一桶金,饥饿感就是一个人不懈的动力来源。任正非创办公司之初,与父母等住在深圳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潦倒,衣食堪忧。“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任正非感谢生活给自己的馈赠。他认为:“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每天工作长达15~20个小时,几乎没有任何苦恼的迹象,风花雪月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跟他们全然无关。在他们强毅的精神世界里面,存在着尊严,在傲立着的尊严之中,存在着意志力,在意志力中存在着对最辉煌理想的内在渴求,在渴求之中,存在着欲望的爆发力。

“做事业,做有高度的事业”是任正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华为本身成为最好的例证。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当时,除了任正非,谁也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

在起初的两年时间,公司主要是代销香港的一种HAX交换机,靠打价格差获利。此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通信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之中。此次孤注一掷没有叫他失望——华为研制出了C&C08交换机,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3,功能与之类似,前景十分可观。这个自主研制的策略,让华为冒了极大的风险,但也最终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

1995年,任正非以自己独特的战略眼光,开始带领华为走向海外市场。经过四年的苦心经营,1999年,华为在海外形成规模,并建立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2009年,华为收入近1500亿元,其中有76%来自海外;华为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已从2008年的11.5%上升至14.2%,趋近龙头老大爱立信的20.8%。更为重要的是,华为由于业务及财务上的稳健成长,已经与诺西、阿朗等传统对手拉开了距离。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运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5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在海外设立了20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的广大地区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

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任正非对这一点有深刻而清醒的认知和把握。2008年华为提交了1737项PCT国际申请专利,超过第二大国际申请专利大户松下的1729项和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的1551项,至2008年12月底,华为累计申请专利35773件。华为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也在不断上升,华为加入了83个国际标准组织。在参与诸多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制定中,仅2008年,华为提交了4100多 5

项提案,并就光纤传输、接入网络、下一代网络光纤等领域,提交了1300多项提案,在核心网络、业务运用和无线电接入领域提出了2800多项提案。

完善的制度和文化建设是企事业成长的保障和灵魂。1998年3月,在任正非的强力推动下,华为推出了《华为基本法》,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企业中最完备、最规范的一部企业基本法。这些规章制度保证了华为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任正非和华为这一充满传奇的成功,发生在一个机会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中。这些经历无疑开始激励一批有雄心的企事业投资研发,并借此角逐于强敌环伺的全球市场的信心。

任正非,拥有一个经历人生冷暖的灵魂,从最低的山谷,走到了人生的顶峰,避开喧闹,获得一种静观。看事、看物、看人都有了别样的视野。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华为公司正重复着当年爱立信、思科等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并且成为这些电信巨头“最危险”的对手。

B.华为公司创办之初,生活上的困难并没有压倒任正非,“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苦难成了生活给予他的最好馈赠。

C.面对当时国内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的现状,任正非孤注一掷,将华为的全部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之中,这个自主研制的策略,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

D.在参与诸多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制定中,仅2008年,华为就提交了4100多项提案,并就光纤传输、接入网络、核心网络、业务运用和无线电接入等领域提出了2800项提案。

E.华为注重企业制度和文化建设,其推出的《华为基本法》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企业中最完备的一部“企业基本法”。

(2)为什么说任正非是华为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答:

(3)结尾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整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4)华为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党员干部应该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当好履职尽责的表率,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②为了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小李一个月来

,争分夺秒,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终,他的答辩赢得了教授们的一致好评。

③唐太宗李世民尽心国事,励精图治,重视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于是有了被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

A.夙兴夜寐

宵衣旰食

夙夜在公

B.宵衣旰食

夙夜在公

夙兴夜寐 C.夙夜在公

夙兴夜寐

宵衣旰食

D.夙夜在公

宵衣旰食

夙兴夜寐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滴滴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B.担任新台北市长的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是否能够像连战那样有政治担当,抛开利益算计,带领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开创一个新高度,是新时代新型党际关系建设的迫切需要。

C.“盛大文学”与“唐家三少”的合作,代表着“盛大文学”的作家服务及支持体系更加完备,也标志着“盛大文学”一直标榜的全版权运营模式全面升级。

D.《变形金刚4》引爆了电影市场,成为第一部中国电影史上“首日票房超2亿”的电影。这让我们看到了优秀电影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1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家风是支撑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世代前行的精神内核,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丰富、质朴、真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①从“家风”入手做文章

②正是媒体不容回避的责任

③通过广大群众的参与

④应对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与挑战

⑤千方百计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⑥恰能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巧妙结合 A.⑤④⑥①②③ B.①⑤②③⑥④ C.⑤④②①⑥③ D.①⑥④⑤②③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如果你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父母可能会警告你说。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灯光昏暗,你的瞳孔将根据周围的光环境进行自我调整,眼睛不会受到伤害。父母的误解,可能和生活体验有关:当人们在昏暗环境下看书时,眼部持续紧张,很容易感到疲劳,可能出现的情况,于是就以为近视与昏暗光线有关。其实,上述症状并不持久,根本不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17.阅读丰子恺漫画《跌一跤,且坐坐》,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概括漫画蕴含的道理。(5分)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材料一:流水会远去,时光会流淌,生命会消逝,存在的只有现在。

材料二:辉煌的盛唐已逝,但伟大的诗魂永存;古希腊城邦已经坍圮,但自由民主的星火依旧蔓延。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5–2016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答案

1.D(根据第3段首句可知,“信息异化”是指虚假的鼓吹炒作,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布的信息源自真实调查,并非“信息的异化”。)2.C(混淆时态,据第4段尾句可知,“低智商时代”还没来到,只是“逼近”;“精神懒汉”不是“低智商时代造就”的。)3.A(过于绝对,据第5段尾句“绝对不是一味市场化”可知,选项说“杜绝市场化”过于绝对。)7

4.C(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5.B(“进士”科在隋朝时开始设立。)6.A(“诬告”错,李琪擅改试摄名衔是事实,因此萧顷对此事的告发不是“诬告”。)7.(1)赋的结尾说:“得到贤士则国家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之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必然的,有一个范增却没能任用。”(译出大意给2分,“昌”“罔”“宜”各1分。)

(2)任圜上奏,请求任命李琪为宰相,被孔循、郑珏排斥打压,朝廷便任命崔协为宰相。(译出大意给2分,“请”“排沮”“相崔协”各1分。)

8.(1)表达了词人的惜别之情。(2分)“一曲危弦断客肠”,写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这一句给全词罩上凄婉哀怨的气氛,给通篇定下了惜别的感情基调。(3分)

9.(2)“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美好之景,反衬惜别之情;(2分)“载将离恨过潇湘”句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离恨的沉重;(2分)末两句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比喻绵绵不断的离愁别恨,使主题进一步深化。(2分)

10.(1)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2)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11.(1)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B不给分。

(A项,答案区域在第④段。原文是“到了山下村庄,天正好大亮”“主人回过身,将一捆鲜嫩青草恭恭敬敬放在驴面前”。B项,答案区域在第⑤段。“乡亲们因而作罢此事”与“了凡知道后喊‘罪过’”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乡亲们作罢此事”是因为高僧的坚决阻拦。C项,“后来他改饮龙井茶”理解错误,这里的“龙井茶”并非真正的龙井茶,文章第⑥段说“后来换成了山下村庄的‘龙眼井’水”。)

(2)①“毛驴个头不大”这话照应第②段“那毛驴是个早产儿,它母亲生下它便死去了”,有“承上”的作用。

②“长了一个‘大门头’”说明这条毛驴与众不同,为后文写它“驮着”高僧为山民巡诊治病,为高僧运水,给山民报信、拉磨驮柴等“极聪明极智慧”的行为做铺垫,有“启下”的作用。

③毛驴通人性,它“驮着”高僧为山民巡诊治病,它是聪明智慧、品德高洁的了凡高僧的化身,有折射人物品行的作用。(每点2分)

(3)了凡高僧是一个身体硬朗、仁慈善良、名利淡泊、生活雅致、百姓爱戴的高僧。

①身体硬朗:已年近八旬,但仍精神矍铄,腰身板直;骑驴无需手握缰绳,稳坐驴背,仍能手持佛珠念经;毛驴四蹄撒欢,人和驴都显出几分精神。

②仁慈善良:高僧出家前乃是一名医,本就心地善良,出家后更加仁慈,经常义务为百姓治病;“收养”小毛驴,用米汤把它喂活。

③名利淡泊。百姓为感恩要给他开凿一块巨型“功德碑”,他坚决阻拦;坚决要用烙饼换水吃。

④生活雅致:用“龙眼井”水煮茶烧饭,清茶伴随一生,就连坐化时,眼前也是一盏茶水;好品茗,品茶极讲究。

⑤百姓爱戴:有人提出要为了凡开凿“功德碑”,百姓闻讯,无不响应,纷纷倾囊捐款;了凡坐化后,大伙轮流养护毛驴,在高僧墓前敬茶。(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4)不应该删除。①文章最后一段中的“户与户交接时,新主一定会和毛驴一起上山,在高僧墓前敬献一杯‘龙眼井’茶”这句话,有照应标题的作用。

②“到了新家,毛驴拉磨驮柴,任劳任怨”这句话与第②段“人说这种驴极聪明极智慧”相照应。③“乡亲们轮流养护毛驴”的情节,表达出了乡亲们与高僧的深厚情感。

④文章最后一段,是文章内容的升华,“毛驴拉磨驮柴,任劳任怨”是对高僧精神的发挥,百姓献茶悼念是高僧精神的发酵。(若答案不在参考示例内,言之有理也可。)

应该删除。①文章写到第⑫段,主人公了凡仙逝,高僧的坐化是其人生圆满的结局。有第⑬段则有赘余之 8

嫌。

②小说,特别是小小说结尾,贵在含蓄委婉,干净利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有了第⑬段,就会失去曲径通幽的效果,(若答案不在参考示例内,言之有理也可。)12.(1)BC(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A项原文说《时代周刊》认为,而非作者;D核心网络、业务运用和无线电接入领域提出了2800多项提案,光纤传输、接入网络、下一代网络光纤等领域提交了1300多项提案;E项少了一个“最规范”。)(2)①豪迈大气。任正非以2万多元资本注册华为公司,并使华为公司一跃成为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的大公司;

②强毅执着。尽管最初困难重重,任正非仍坚持不懈,在强大的精神支撑引领下,将华为带向了世界; ③敢于冒险。面对当时国内程控交换机技术基本空白的状况,任正非敢于孤注一掷,将资金全部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中;

④重视合作创新。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参与诸多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制定。(任答其中3点给满分)(3)①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任正非人生经历分别比喻成低谷、顶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人生的起伏。②作用:内容上,表明任正非创办、发展华为历尽艰辛才实现成功,而这些也拓展了他的人生,提升了他的境界;结构上,总结全文,并与首段呼应,使文章完整圆融。

(4)①企业应抓住机遇,注重科研;②企业在挑战面前求变,保持创新活力;③注重企业文化建设;④拥有出色的领导人。

13.C(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夙夜在公: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14.C(A“直接后果”和“导致”杂糅;B项两面对一面不当,“是否”与后面“是迫切需要”不当;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15.C(整段文字的话题为“家风”,围绕现在如何对待家风,以及媒体的责任等问题进行解说,结合上下文的语境以及标点符号来看,第②句是一个总结句,不应放在句号的后面。故按照先“引导”后“应对”的逻辑顺序可以确定句号前的语序应为⑤④②,再结合后面语境的提示,第③句中“广大群众”参与、传递,可知放在最后,由此确定句号后的语序应为①⑥③,故答案为C项。)

16.①这样做会损害你的视力 ②暂时看不清远处物品 ③短暂休息即可恢复(意思对即可)

17.(1)画面描绘的是一个行路人跌坐在地上(1分),包裹(行李)和雨伞放在旁边(1分),漫画上角题写“跌一跤,且坐坐”等字(1分)。

(2)示例:生活中遇到挫折后(1分),应该从容淡定(1分)。

18.从两则材料中可以概括出两个看似矛盾实则不矛盾的观点: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根据第一则材料可以得出“一切都会过去,包括苦难、痛苦等,所以我们要乐观面对生活,珍惜现在”的立意;根据第二则材料可以得出“虽然时间会泯灭一切,但精神永存”的立意;而综合分析两则材料,会得出“逝去与永恒”这一立意,此为最佳立意。【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琪,字台秀。父亲李縠在广明年间任晋公王铎的都统判官。十三岁时,李琪所做词赋诗颂,被王铎大加赞赏,但王铎也疑心是有人替他写的。一天,王铎召李縠到公署喝酒,暗地派人带着《汉祖得三杰赋》的题目到李家测试他,李琪执笔立刻写成。赋的结尾说:“得到贤士则国家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之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必然的,有一个范增却没能任用。”王铎看后觉得很惊异,说:“这孩子是会成大器的,将来一定在文坛称雄。”

昭宗时,李谿父子凭借文学才华而知名。李琪十八岁时,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谿。李谿看后很惊异,匆忙中倒穿着鞋子就出门迎接,对李琪说:“我曾经忧虑近来文人的辞赋,都是在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您入句就见主题,对偶典雅华丽,啊,真是后生可畏啊!”李琪因此更加知名,考上了进士。天复初年,李琪被授予武功县尉的职位,又任转运巡官,升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从李琪当了谏官宪职,凡是时政有不当之处,必定会写奏章评论,文章秀丽,看的人都会忘却疲倦。

梁太祖接受禅让登基,征召李琪进入朝廷,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梁太祖谋划天下,李琪以学士身份随军住在军营中,专门掌管文书,写的文书很合皇帝心意,受到的宠爱优待超出同辈。这时,李琪的名声传播于天下。李琪看重承诺,怜惜人才奖赏好人,家庭很和睦。贞明、龙德年间,当时李琪和萧顷同为宰相,萧顷性格戒惕谨慎深沉缜密,李琪倜傥自负,不拘小节,中书省回答皇帝的问话,多按李琪的意志行事,萧顷便专门寻找他的毛病。恰逢李琪委任官吏,本应是试摄的官职名称,李琪改“摄”为“守”,被萧顷上奏告发,梁帝大怒,准备把他流放到荒远之地,李琪被赵岩等人所救,免去宰相职务,任太子少保。

庄宗进入汴京,早就听说李琪的名声,多次想委以重任。同光初年,李琪历任太常卿、吏部尚书。同光三年秋天,各地发大水,国家财富不够充足,庄宗下诏要官员们上奏章陈述治国的策略。李琪所呈奏有数千言。庄宗很重视他的建议,不久任命李琪为国计使,又将要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因内乱而作罢。

等到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获罪,任圜上奏,请求任命李琪为宰相,被孔循、郑珏排斥打压,朝廷便任命崔协为宰相。李琪当时是御史大夫,安重诲在御史台门前擅自杀了殿直马延,李琪虽然曾经弹劾过他,但言辞意旨模棱两可,不敢直言安重诲的罪行,因为这件事李琪推托有病,三次上奏章请求退休,朝廷不允许,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从这以后,李琪更受掌权的重臣的猜忌,凡是李琪上奏章说的事,无不听到风声就横加阻止。

长兴年中,李琪死于福善里家中,享年六十岁。

下载安徽省临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临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