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药品配伍
序号 药物1 药物2 配伍结果青霉素 氧氟沙星 混浊 青霉素 氨茶碱 青霉素失活、降效青霉素 碳酸氢纳 青霉素失活、降效青霉素 葡萄糖 分解快青霉素 阿拉明 起化学反应青霉素 新福林 起化学反应 青霉素 庆大霉素 庆大失活、降效青霉素 阿米卡星 阿米卡星失活、降效青霉素 大环内酯类 有配伍禁忌 青霉素 维生素C 青霉素分解快 降效青霉素 氢化可的松 青霉素降效青霉素 黄岑注射液 沉淀青霉素 黄连注射液 沉淀 氨苄西林-舒巴坦 10%GS或5%GNS 降效,室温1h失效氨苄西林-舒巴坦 5%碳酸氢钠 降效,且外观有乳光阿洛西林 维生素B6 沉淀阿洛西林 氨甲苯酸 沉淀 阿洛西林 维生素C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阿洛西林 阿米卡星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阿洛西林 小诺霉素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阿洛西林 庆大霉素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阿洛西林 头孢唑啉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阿洛西林 地塞米松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阿洛西林 肌苷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阿洛西林 诺佳 沉淀 氨苄西林钠 0.5%甲硝唑 变色、沉淀氨苄西林钠 氨茶碱 沉淀分解失效氨苄西林钠 庆大霉素 有配伍禁忌氨氯西林钠 5%或10% GS液 降效氨氯西林钠 氨茶碱 沉淀分解失效
羧苄西林钠 0.5%甲硝唑 降效
羧苄西林钠 小诺米星 降效
美洛西林钠 环丙沙星 混浊
美洛西林钠 甘利欣 混浊
阿莫西林钠 5%或10%GS 变色、降效(与温度、时间成正比)36 阿莫西林钠 5%GNS 同上
阿莫西林钠 氨茶碱 沉淀分解失效
头孢噻肟钠 碳酸氢钠 红色配伍禁忌、相互增加毒性
头孢噻肟钠 甲硝唑 4h后瓶底有少量气泡且溶液颜色变深
头孢噻肟钠 氟康唑 延迟混浊、变色
头孢噻肟钠 5%GS 白色混浊
头孢曲松钠 复方氯化钠 乳白色混浊
头孢曲松钠 氨茶碱 PH变化、降效 44 头孢曲松钠 氟康唑 沉淀
头孢曲松钠 万古霉素 沉淀
头孢曲松钠 莪术油葡萄糖 液体变为棕色
头孢曲松钠 氨基糖甙类 混浊
头孢曲松钠 速尿 混浊
头孢曲松钠 葡萄糖酸钙 混浊
头孢他定 维生素C 维生素C含量下降
头孢他定 氟康唑 沉淀
头孢他定 5%碳酸氢钠 降效
头孢拉啶 止血敏 混浊
头孢拉啶 莪术油葡萄糖 液体变为棕色
头孢拉啶 氨茶碱 分解失效
头孢唑林钠-舒巴坦钠 培氟沙星 白色混浊
头孢匹胺纳 培氟沙星 白色混浊、沉淀
头孢呋辛钠 氨基糖甙类 有理化配伍禁忌
头孢哌酮钠 5%碳酸氢钠 4h后变色沉淀
头孢哌酮钠 0.5%甲硝唑 4h后变色沉淀
头孢哌酮钠 奋乃静 变色、沉淀
头孢哌酮钠 哌替啶 变色、沉淀
头孢哌酮钠 环丙沙星 乳白色混浊
头孢哌酮钠 西米替丁 混浊
头孢哌酮钠 拉贝洛尔 变色、沉淀
头孢派酮钠 氨基糖甙类 沉淀或降效
头孢哌酮钠 止血敏 混浊
头孢哌酮钠 氟哌酸 乳白色混浊
头孢哌酮钠 葡萄糖酸钙 混浊
头孢哌酮钠 氧氟沙星 白色混浊
头孢哌酮钠 莪术油葡萄糖 液体变为棕色
头孢哌酮钠 培氟沙星 白色混浊、沉淀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阿米卡星 沉淀或降效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沐舒坦 白色混浊
阿米卡星 全静脉营养液 1h即出现脂肪乳的破乳现象
阿米卡星 铂化合物 肾毒性增加
阿米卡星 林可霉素 增加药物毒性反应
阿米卡星 两性霉素B 肾毒性增加
阿米卡星 多粘菌素 肾毒性增加
阿米卡星 速尿 耳毒性增加
阿米卡星 清开灵 混浊
小诺米星 右旋糖酐 毒性增强
小诺米星 强利尿剂 耳毒性增加
奈替米星 维生素C 降效
奈替米星 速尿 肾毒性增加
环丙沙星 青霉素G钠 1h内形成大块沉淀
环丙沙星 氨茶碱 沉淀 88 环丙沙星 林可霉素 沉淀
环丙沙星 肝素 不相容
环丙沙星 氨苄西林钠 乳白色絮状沉淀
环丙沙星 复方丹参 立即产生黄色沉淀
环丙沙星 红霉素 沉淀
环丙沙星 速尿 混浊
环丙沙星 磷霉素 乳白色混浊沉淀
环丙沙星 碳酸氢钠 白色混浊
环丙沙星 阿米卡星 变色、沉淀
诺氟沙星 氨苄西林 沉淀
诺氟沙星 苯唑西林 沉淀
培氟沙星 青霉素G钠 1h内沉淀,降效
培氟沙星 复方丹参 混浊
氟罗沙星 氨茶碱 严重不良反应(何种反应资料未注明)102 氧氟沙星 复方丹参 混浊、聚结成块状物
氧氟沙星 速尿 混浊
左氧氟沙星 维生素C pH升高,维生素C微细结构光谱改变
左氧氟沙星 三磷酸腺苷 显著变化,不能配伍
左氧氟沙星 复方丹参 乳白色混浊
左氧氟沙星 速尿 混浊
小诺霉素 右旋糖苷 毒性增加
小诺霉素 强利尿剂 耳毒性增多
小诺霉素 清开灵 混浊
磷霉素 止血敏 变色、降效、PH值改变
磷霉素 复方丹参 混浊
磷霉素 葡萄糖酸钙 沉淀
红霉素 维生素C 降效
红霉素 生理盐水 析出结晶、沉淀
红霉素 林可霉素 拮抗作用、交叉耐药性
表阿霉素 糖盐水或复方氯化钠 不溶物呈红色漂浮状
表阿霉素 5%或10%GS液 降效
表阿霉素 17-氨基酸 降效
表阿霉素 甲硝唑 降效
阿昔洛韦 5%或10%GS液 变色
阿昔洛韦 5%GNS液 变色
阿昔洛韦 门氡氨酸钾镁 白色絮状沉淀
阿昔洛韦 低分子右旋糖酐 变色
氟康唑 两性霉素B 延迟混浊,沉淀
氟康唑 氨苄西林钠 延迟混浊,沉淀
氟康唑 葡萄糖酸钙 延迟混浊,沉淀
氟康唑 头孢呋新钠 沉淀
氟康唑 琥珀氯霉素 气体生成130 氟康唑 克林霉素 沉淀
氟康唑 红霉素 沉淀 132 氟康唑 氧哌嗪西林钠 呈胶状
氟康唑 速尿 延迟沉淀
氟康唑 安定 沉淀
双黄连粉针 阿米卡星 沉淀
双黄连粉针 氨苄西林 颜色加深
双黄连粉针 妥布霉素 混浊
双黄连粉针 白霉素 混浊
双黄连粉针 阿奇霉素 混浊
双黄连粉针 西乐欣 混浊
炎琥宁 白霉素 白色凝固
炎琥宁 维生素B6 胶冻状
炎琥宁 氟罗沙星 白色混浊
穿琥宁 白霉素 乳白色混浊
穿琥宁 维生素B6 乳白色混浊
穿琥宁 阿米卡星 沉淀
穿琥宁 氧氟沙星 沉淀
穿琥宁 西索米星 沉淀
穿琥宁 妥布霉素 沉淀
穿琥宁 庆大霉素 混浊
151 穿琥宁 环丙沙星 沉淀
152 穿琥宁 培氟沙星 沉淀
153 穿琥宁 沐舒坦 白色混浊
154 穿琥宁 葡萄糖酸钙 混浊
155 复方丹参 氯化钾 混浊
156 复方丹参 甲氰咪胍 混浊
157 复方丹参 阿奇霉素 混浊
158 复方丹参 维生素B6 混浊
159 复方丹参 抗癌药物 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
160 复方丹参 细胞色素C 颜色变深、混浊、降效
161 复方丹参 培氟沙星 混浊
162 欧贝 甘利欣 混浊
163 欧贝 头孢拉啶 混浊
164 欧贝 速尿 混浊
165 欧贝 复方丹参 混浊
166 欧贝 5-氟尿嘧啶 混浊
167 欧贝 肌苷 混浊
168 速尿 洛美沙星 混浊
169 速尿 米力农 沉淀
170 速尿 甲硝唑 沉淀
171 肌苷 沐舒坦 混浊
172 5%碳酸氢纳 培氟沙星 白色混浊
173 5%碳酸氢钠 西咪替丁 混浊
174 地塞米松 非那根 白色混浊
175 地塞米松 心律平混浊 176 维生素K1 维生素C 维生素K1失效
177 维生素K1 格利福斯 鹅绒黄色混浊
178 洛赛克 复合氨基酸 混浊
179 FDP 碱性溶液或钙盐 可能有理化配伍禁忌
180 尿激酶 碱性药物 沉淀
181 吗啡 氯丙嗪 呼吸抑制
182 胃复安 阿托品 拮抗
183 林可霉素 磺胺嘧啶钠 沉淀
184 肾上腺素 洋地黄类 易中毒
185 葡萄糖酸钙 洋地黄类 毒性增加
186 氨茶碱 酸性药物 有沉淀析出
187 庆大霉素 肝素钠 沉淀
188 布比卡因 碱性药物 沉淀
189 泰能 含乳酸钠的溶液 不相容
190 黄芪 维生素B6 混浊
青霉素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在严重感染或危重病的抢救中,常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因此应注意配伍禁忌。
(1)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因为红霉素等是快效抑菌剂,当服用红霉素等药物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使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2)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碱、碳酸氢钠或磺胺嘧啶钠等,可使混合液的pH>8,青霉素可因此失去活性。
(3)青霉素在偏酸性的葡萄糖输液中不稳定,长时间静滴过程中会发生分解,不仅疗效下降,而且更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青霉素应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滴注,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
(4)青霉素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一旦溶解即不断分解。其溶液放置的时间越长,分解也越多,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加。因此要“现配现用”,不宜溶解后存放,以保证药效,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
(5)每日一次静滴给药方法并不可取。因为当停止滴入后,体内药物迅速消除,待第二天给药,因间隔时间过长,细菌又大量繁殖。
(6)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时,不宜与阿拉明或新福林混合静滴。因为阿拉明与青霉素G可起化学反应,生成酒石酸钾(钠),影响两者的效价;新福林与青霉素G钾(钠),可生成氯化钾(钠),使两者效价均降低。
第二篇:配伍用药总结
配伍用药
•麻黄配桂枝: 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 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石膏: 肺热咳喘
•桂枝配白芍: 风寒表虚有汗证 •柴胡配黄芩: 少阳寒热往来
•生葛配黄芩、黄连: 湿热泻痢初起
•石膏配知母: 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配黄柏: 阴虚火旺
•知母配川贝母: 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栀子配茵陈: 湿热黄疸
•黄连配吴茱萸: 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木香: 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 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白薇配玉竹: 阴虚外感
•大黄配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苍术配厚朴、陈皮: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丁香配柿蒂: 虚寒呕逆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
•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第三篇: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
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芜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注解:
1、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莞花;
2、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贝母(川贝、浙贝)、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半夏、白蔹、白芨;
3、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九畏歌诀: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佗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蓬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注解: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第四篇:中药配伍表
中药配伍表
2017-01-29 老郎中祖传秘方
补血一号:黄耆25g当归10g大枣30g 补脾一号:党参 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 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 定踹一号:炙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 胃炎一号:黄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 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黄8g车前草30g 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 降糖一号:天花粉30g黄连10g鬼箭羽10g 肠炎一号:黄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 解毒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 滋阴一号:生地黄15g麦冬15g玄参15g 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 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 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 各种疾病的必用药 一切头疼,必用川芎; 一切疼痛,必用元胡,一切气虚,必用黄芪; 一切虚脱,必用人参; 一切血虚,必用阿胶; 一切出血,必用三七; 一切气郁,必用香附; 一切便秘,必用大黄; 一切肝郁,必用柴胡; 一切热毒,必用二花; 一切阳虚,必用附子; 一切热病,必用犀角; 一切妇科,必用当归; 一切外感,必用荆芥; 一切失眠,必用枣仁; 一切郁证,必用合欢; 一切面瘫,必用白附; 一切腿病,必用牛膝; 一切头病,必用天麻; 一切阳痿,必用羊藿; 一切阴虚,必用麦冬; 一切咳嗽,必用杏仁; 一切呕吐,必用半夏; 一切中毒,必用绿豆; 一切诸风,必用防风; 一切白发,必用首乌; 一切风湿,必用灵仙; 一切骨病,必用川断; 一切咽喉,必用桔梗; 一切失音,必用大海; 一切腰痛,必用杜仲; 一切尿石,必用金钱; 一切虚热,必用青蒿; 一切牙疼,必用细辛; 一切黄疸,必用茵陈; 一切闭经,必用益母; 一切淋症,必用车前; 一切鼻塞,必用辛夷; 一切乳少,必用山甲; 一切目赤,必用栀子; 一切目昏,必用青葙; 一切鸡眼,必用鸦胆; 一切呃逆,必用柿蒂; 一切疝气,必用橘核; 一切胀满,必用槟榔; 一切汗症,必用浮麦; 一切阴痒,必用蛇床; 一切痰厥,必用皂荚; 一切遗尿,必用桑蛸; 一切疮疡,必用麝香; 一切白斑,必用陀僧; 一切疥疮,必用硫磺; 一切蛇疮,必用雄黄; 一切不孕,必用石英; 一切耳鸣,必用磁石; 一切痰多,必用竹沥; 一切癌症,必用蛇草。常用中药配伍
蒲黄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当归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高良姜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玄胡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吴茱萸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肉桂合黄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女贞子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半夏合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知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破故纸合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木香名黄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枳实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芡实合金樱子,名水陆二仙丹,止遗精。黄柏合苍术,名二妙散,治湿热成痿。枸杞合菊花,能明目。生姜合红枣,能调和营卫(气血)。赤石脂合禹余粮,能涩大肠。
半夏合黄连,能宽胸止呕,化痰浊郁结。柴胡和黄芩,能清肝胆热。桑叶合菊花,能清头风热。柴胡合白芍,能疏肝和肝。附子合肉桂,能温下元。黄柏合知母,能清下焦湿热。桑白皮合地骨皮,能清泻肺热。丁香合柿蒂,能止呃逆。鳖甲合青蒿,能滋阴退骨蒸潮热。杏仁合贝母,能化痰止咳。山药合扁豆,能补脾止泻。木香合槟榔,能理气止痛。杜仲合续断,治腰膝酸痛。半夏合陈皮,能化湿痰。升麻合柴胡,能提升中气下陷。常山合草果,能治疟疾。
葱白合豆豉,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枳实合竹茹,能和胃止呕。
党参合花粉,名参花散,治久嗽气喘。茯神木合乳香,名神香散,治筋挛疼痛。甘草合绿豆,能解百毒。黄耆合当归,名补血汤,治贪血及产后无乳。白芍合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治拘挛腹痛。川芎合土茯苓,治肝郁头痛。
川芎合生石膏,名郁梁丸,治实热上逆头痛。台乌合益智仁、名缩泉丸,治小便频数遗尿。香附合黄连,名香连丹,治火郁胸满痛。葵子和砂仁,治乳痈。
杏仁合小茴香,治疝气冲逆作痛。槟榔合南瓜子,治绦虫。
甘草合桔梗,名桔梗汤,治肺痈咳嗽,痰中有脓。生姜合陈皮,治呕吐不止。生姜合竹茹,治呃逆不止。
荆芥合白矾,名三癇丸,治小儿惊风及癇证。荆芥合槐花,名槐荆丸,治痔漏。槐花合黄芩,治妇人崩漏。侧柏叶合白芍,治妇人月经过多。陈皮合藿香,名回生散,治霍乱吐泻。厚朴合贝母,止咳嗽,开郁消食去胀。
蛤粉合青黛,名黛蛤散,治痰嗽面肿不寐,并小儿百日咳。白矾合硫黄,治白癜风。
白矾合黄腊,名矾腊丸,治痈疽恶疮。
白矾合皂角、名稀涎散,治痰涎壅盛,中风气闭。皂角合菖蒲,名皂荚散,治鼻寒不得喘息。百合合冬花,名百花膏,治咳嗽痰中带血。乌梅合川椒,名杀虫丸,治蛔虫,蛲虫。赤小豆合当归,治大便下血。血余炭合百草霜,治妇女崩漏。中药学重点对比
1、金银花和连翘
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较强,为治痈肿疔疮阳症的要药(内外痈),是清热解毒中的疏散风热药,兼可凉血止痢,露剂清热解毒。
连翘:苦寒,清心火,解毒消痈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为治疗瘰疬痰核的要药,又为清热解毒药中的疏散风热药。
2、柴胡和升麻
柴胡:辛苦寒,肝胆经。其性升散可疏少阳之邪,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用于外感发热,有良好的疏散退热作用;归肝经疏肝解郁;又散升阳举陷。
升麻:辛甘微寒。肺脾胃大肠经。解表药中的清热解毒药,尤善解阳明热毒;又可发表透疹。最为麻疹之专药。升提中气,而有升阳举陷之功。
3、石膏和知母
石膏:辛甘大寒。肺胃。生用,辛以解肌退热,寒能清热泄火,甘寒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证的要药,又可清肺热泻胃火,煅后收敛生肌。
知母:苦甘寒,肺胃肾。清泻肺胃肾上经之火,甘寒质润,养肺胃肾三经之阴液;既清气分实热,又清相火退虚热。
4、川贝母和浙贝母
川贝母:苦甘微寒。肺心经。清热化痰,性凉而甘又能润肺止咳,尤宜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或痰中带血等症;又可散结消肿,治疗瘰疬疮肿及乳痈,肺痈。
浙贝母:苦泻寒清,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作用均强于川贝,临床多用于治疗风热、燥热、痰热咳嗽及瘰疬、瘿瘤、疮痈和肺痈等。
5、附子和干姜 附子:辛甘热。有毒。心肾脾。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且可散寒止痛,治寒痹疼痛较剧者。回阳救逆配伍干姜,补肾阳配伍肉桂。干姜:辛热。脾胃心肺经。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治脾胃寒症;入心经,回阳通脉助附子回阳救逆;兼入肺经,温肺散寒化痰饮。
6、肉桂和桂枝
肉桂:辛甘热。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有引火归原,益阳消阴之功;又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治沉寒。
在补气血方药中,适配肉桂,还有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的功效。
桂枝:辛甘温。心肺膀胱经。解表特点:风寒表实无汗证,表虚有汗证;又可温经通阳,行里表达,有温通一身阳气,流畅血脉的功效。
7、丹参和红花
丹参:苦微寒。心肝经。活血化瘀要药。广泛治疗各种瘀血病症。性寒,又可凉血,以血热瘀滞用为佳,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说。不过丹参没有补血功效。活血调经,为妇科要药,凉血消痈,清心安神。
红花:辛温。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除治疗妇科经产诸证外,尚可治疗癥瘕积聚,胸痹心痛、跌打损伤等瘀血阻滞之证。
8、益母草和泽兰
益母草:活血调经,为妇科经产之要药,故有“益母”之称;又利水消肿,对水瘀互阻的水肿尤为适宜;兼可清热解毒。泽兰:与益母草相似,为活血利水药。
9、天麻和钩藤
天麻:甘平。肝经。息风止痉,平抑肝阳,因作用平和,凡惊痫抽搐、眩晕头痛,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为治疗眩晕的良药。素有“定风草’之称;又可祛外风,通经络,治疗肢麻痉挛抽搐,风湿痹痛。
钩藤:甘微寒。肝心包经。息风止痉,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因作用缓和,亦多用于小儿。又可清热肝热,平肝阳治疗肝火头痛、肝阳眩晕。
10、龙骨和牡蛎 龙骨(安神):甘涩平。心肝肾经。重镇安神之要药,可用于治疗各种神志失常之证;又可平肝潜阳,用于肝阳眩晕;味涩收敛,尤长于收敛固涩,治疗滑脱诸证。
牡蛎(平肝息风):咸涩微寒。肝肾经。咸寒质重,长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味涩,煅用有收敛固涩、制酸作用。重镇安神常与龙骨相须为用。
11、人参、黄氏、党参和甘草
人参:甘微苦微温。心肺脾经。大补元气,治疗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之重危证候的要药。脾为生化之源,肺为主气之脏,元气旺盛则脾肺之气自足,故可补脾肺之气,为治疗脾肺气虚之主药。元气充沛,又可生津、安神 生血,摄血,壮阳,故为治虚劳内伤第一要药。
黄芪:甘微温。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惟一的一味补气升阳药;补肺气,益卫气固表止汗;补气利水消肿;又能补气以托毒生肌。
党参:甘平。脾肺经。善补中气,又益肺气,为脾肺气虚常用药;气能生血,气旺生血,气旺津生,所以又有养血生津之效。功似人参,可代用。不如人参大补元气,且药力薄弱,故重证,急证仍需用人参。
甘草:甘平。心肺脾胃经。性平,作用平和,此时作用取决于五味,体现了甘味药的特点。甘补:益心气,补脾气;甘润:润肺祛痰止咳;甘缓:缓和药性,缓急止痛;甘和:调和脾胃;甘:能解毒。
12、白术和苍术
白术:苦甘温。脾胃经。甘温补气,枯燥健脾,未补气健脾的要药;燥湿利水,脾虚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等证用之甚宜;固表止汗安胎,均与补气健脾作用有关。
苍术:辛苦温。脾胃经。辛散苦燥力强,内燥中焦湿浊健脾,外祛风湿发汗解表(内湿外湿)。风湿痹症胜湿者,外感风寒夹湿尤宜。富含VA,治疗夜盲症。
13、生地黄和熟地黄
生地(清热凉血):甘苦寒。心肝肺经。苦寒清热,甘寒质润养阴,入营分、血分,故为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要药。
第五篇:地龙配伍应用心得
地龙配伍应用心得
地龙配伍应用心得
地龙又名蚯蚓,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广地龙)或缟蚯蚓(土地龙)等的全体。其咸寒降泄,又善走窜,具有清热息风、通络、利尿之功,且能缓解支气管痉挛而能平喘。《本草纲目》谓“其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笔者以为地龙药性寒泄,对虚证或脾胃虚弱者,不宜久服,剂量宜轻,以免引起腹泻等反应,但于临床运用时与其他药物配伍恰当,可治寒热虚实诸病。现举例如下:
一、地龙配麻黄治疗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支气管过敏反应性疾病,属中医学哮证之范畴。为宿痰伏于体内,复受六淫之邪、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刺激而触发,以致痰气搏击于气道,哮鸣有声,正如《金匮要略》描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其哮必兼喘,故名哮喘。有虚实寒热之分,痰是病之关键。病机复杂,治之不易。笔者常用地龙清肺解痉止咳,治疗痰热壅肺型哮喘证。现代药理认为地龙含氮物质,能使肺及支气管显著扩张,配麻黄宣肺平喘,《本草备要》谓其“治痰哮气喘”。二药相配,一寒一温,清宣肺气,解痉平喘,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反应、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病效果满意。如治陈某,男性,49岁。患支气管哮喘10年余,每年冬季发作,发时非得住院补液抗菌消炎、抗敏、解痉、吸氧、化痰等综合治疗,方可平喘。近年看到许多关于治疗哮喘病有特效的宣传广告,自购方药很多,服时改减,停药后反增,非常苦恼,而来找中医治疗。症见呼吸急促,胸闷,喉中痰鸣,声高气粗,咳痰色黄而黏稠,口渴,大便干结,小溲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药如:地龙15g,麻黄6g,杏仁10g,炒苏子10g,莱菔子15g,黄芩12g,葶苈子10g,鱼腥草30g,桑白皮15g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加减调治3个月,诸症缓解,气促平息,后嘱其每年三伏天调理以提高免疫力,三九时进补膏滋药,坚持数年,病情平稳安康。另外,地龙配蝉衣可治疗肾炎尿蛋白、急慢性荨麻疹等有效。
二、地龙配天麻治疗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疾病。以头痛、头晕为常见症状。晚期病人常因心、肾、脑等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器质性损害,还可有相应的各种临床表现。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范畴,认为其常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症见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健忘、乏力、或心悸、面红目赤、善怒等,治用地龙平肝熄风,利水降压。现代药理证明地龙可通过某些
内脏感受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使内脏血管扩张,从而使血压下降,配天麻平肝息风治眩晕。《珍珠囊》谓天麻“治风虚眩晕头痛”。二药相伍,平肝降压,以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疗效较好。如治傅某,男性,55岁。患高血压病史6年,头晕头痛,面红目赤,胸闷,耳鸣、寐差,大便秘结,溲黄,口苦,脉弦,苔黄糙,舌红。处方:地龙15g,天麻10g,决明子15g,杭白菊12g,钩藤12g,丹参15g,生山栀10g,赤芍15g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加减治疗1月余,便通火泄,血压下降,诸症咸瘥。
三、地龙配五加皮治疗类风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上以关节肿痛、运动障碍、并节僵硬和畸形为特征。属中医学“痹证”、“历节病”之范围。是由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等,治以地龙通利经络,配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二药相伍,寒热并用,祛风利湿,强筋通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如治卜某,男性,35岁。患风湿性关节炎2年余,曾服用强的松、雷公藤等药片治疗而症状基本控制。近半年来因停药后其关节酸痛又发,两膝关节肿痛,活动欠灵活,伴有麻木,大便偏干,苔黄腻,脉弦。治用:广地龙15g,五加皮6g,威灵仙15g,当归12g,川芎6g,生甘草10g,汉防己10g,川牛膝15g,米仁20g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加减治疗3月余,关节肿痛减退,症情缓解趋愈。
四、地龙配川芎治疗脑梗塞
脑梗塞以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为最常见。脑血栓形成是供应脑部的动脉内形成血栓,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供血范围内的脑梗塞坏死。脑栓塞是指进入血液循环的栓子将脑动脉阻塞,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临床出现头痛、头晕、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症状,属中医学的“中风”、“偏枯”等范畴,也称“卒中”。多认为是在气血阴阳亏虚的基础上,风火痰瘀等因素共同作用于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于脑而发病。对其治疗古今均采用活血化瘀法,行之有效,笔者临床应用广地龙以清热息风、走窜通络,配川芎上行头目、活血祛瘀,二药相伍,舒张血管,走窜脑络,通达气血,治疗早期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多发性脑梗塞,以及脑梗塞后遗症等有较好疗效。如治董某,女性,57岁。患者有糖尿病史3年,因头晕目眩2月,伴脚软无力,行走不稳,查头颅CT提示:多发性脑梗塞。服用步长脑心通等药后,症状减轻而未愈,加用中药治疗。诊脉细弦涩,苔黄糙,舌质瘀紫,大便干结,溲频无力,脑鸣,寐差
,记忆力减退。药用:广地龙20g,川芎15g,白蒺藜12g,紫丹参30g,赤芍15g,葛根12g,泽泻10g,石菖莆10g,玄参15g,生首乌15g,制大黄15g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加减调治2个月,诸症悉减。(储水鑫 嘉兴市第二医院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