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息县龙湖新天地项目规划设计说明资料
息县龙湖新天地项目规划设计说明
一、用地概况 1.1、区域位置
本项目地块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息县,香米贡大道与息寨路交叉口西南角,总用地面积为16850.90平方米。项目涵盖住宅、商业、地下车库、公寓等不同业态,规划总建筑面积75659.92平方米。1.2、用地周边条件分析 1.2.1、周边用地分析
项目用地东邻城市道路,北临城市主干道,为该项目创造了相对成熟的交通环境和居住环境。1.2.2、周边资源分析
该项目两面临路,拥有便利的交通,同时地块周边区域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使地块的居住价值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依据所临道路的性质及地块开发性质。1.2.3、资源重组分析
为改善地块的居住品质,优化商业资源结合用地资源的分析,我们在地块规划上采用了相应对策,即沿地块四周布置有商业,旨在提升地块内部的商业价值质,增加用地居住价值。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011年版)(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2005年版)(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8)规划设计任务书及国家及地区现行有关规划、建筑设计规范、法规。(9)甲方提供地形图及电子文件。
(10)国家、河南省、信阳市有关的法律、规范和条例。
三、设计原则
贯彻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在设计中遵守国家省市制定的有关设计规范及设计标准。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一切为居民服务,创造一个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生活方便、安全舒适、文明高雅的2 1世纪居住环境。在设计中通过对该地块大的地理环境及规划原理入手,使地块的总体布局及建筑风格与城市的建设发展相结合,从空间形式到内部功能完美的协调起来,将城市的情感引入到地块内部,加以丰富,构筑一种和谐美满的空间形式。通过地块的中心绿地广场、中心景观轴线和贯穿小区的景观绿地与住宅间邻里绿地相结合,以达到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的目的。3.1、充分利用现状条件
由于现状地形较为平坦,考虑经济因素,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基地本身的情况,同时充分利用周边可以利用的条件,打造精品小区。3.2、重视城市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
小区规划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及居民生活模式,使小区融入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资源和区位,创造出一个拥有良好居住景观的住宅小区,同时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中,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3.3、规划根据物业管理需要确定组团规模和服务设施内容
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位置得当,符合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便于在保安、清洁、绿化、水电、家政等方面推选规范化服务,为物业管理及服务提供便利条件,提高了工作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3.4、加强空间领域限定,提高居住安全性
小区按照空间的不同属性和人的行为逻辑规律,将小区用地分成不同的空间序列,并通过小区主入口以及组团、院落、单元入口标志进一步加强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了居住环境的安全性。
留有改造余地增强小区的可持续性,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动态体系进行规划,注意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在道路、停车位等方面作前瞻性的策略布置,使规划具有弹性,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
强调适度的人车分离,营构人性化的社区空间环境,既为步行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社区休闲环境,也为行车者提供便捷的交通、停车及入户线路。
3.5、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创造舒适、优美、卫生、安宁的生活环境。规划的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便捷性及舒适性,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在满足日照、采光、通风和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在不改变现有地形的条件下,着重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强调绿地景观系统的均好性,使居民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四.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所具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将本项目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具有极大吸引力与品牌效应的高品质住宅小区,成为展示确山社区居住品质新形象的窗口。4.1、高效能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消防及垃圾回收加工等市政设施。4.2、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打造居住区内部精品景观。节能、减排,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4.3、高品质的物质形态环境
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居住小区。4.4、高水平的规划管理
加强小区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增加弹性和应变力,建立完善的管理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五、规划理念
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中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以流畅几何线形,强化带状空间的纵深和扩展感;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增加道路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并且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坚持住宅的整体性、舒适性、实用性和空间感。5.1、整体性
注重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性,总体上简洁明快,局部设计在遵循整体风格统一的基础上变化。5.2、舒适性
遵循“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理念,整体上采用大色块的设计手法,减少跳跃感;细部处理则提供适宜人体尺度、丰富的景观层次、以及材质和形式的变化。5.3、适用性
为周边建筑提供相应的适宜环境,如商业建筑入口和交叉口处的广场及开放场地,并结合功能性小品的布置,如电话亭、报亭、座凳等,使道路环境不仅可观且可使用。5.4、空间感
根据现有的基地形态,以“收放结合”的平面形态配合竖向多层次的景观元素(包括绿化、雕塑、水体、灯具等),塑造道路环境的多元空间感。
六、规划构思
小区位于信阳市息县的主要规划道路南侧。根据当地条件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对小区进行规划设计。小区以一条东西向的中央景观轴连接整个小区,形成独特的景观形式。力求在总体空间布局、室内外环境、住宅类型、小区配套设施上有一定的超前性与创新性,推出具有精品意识的生活社区,同时体现健康向上的生活哲学理念。规划方案注重对现代娱乐、居住理念体现,场所的建立,是把建筑、人类与环境景观紧密结合的产物,既有物质性的建筑,更有精神上的生活氛围,指导我们在规划中,从微观的建筑上升到一个更宏观、综合的角度去看待其整体性。大面积的绿色景观引入每户住宅中,区内景观与周围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规划中着重突出园林特色与公共活动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彼此交融,并提供居住与休闲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使小区内居住者在尽情享受阳光、清凉林风、清洁空气的同时,与现代生活、资讯紧密联系在一起。
七、规划布局 7.1、空间设计
在小区空间设计中,贯彻了空间逐级专属的规划思想。为各种等级交往提供相对应的空间场所。交往空间在规划设计中明确分为二级,即小区空间和组团空间。7.2、规划结构 在规划布局中,体现空间逐级专属的原则,为各级交往提供优质的交往空间。根据小区的现状条件和将要打造的居住品质要求,小区规划大部分采用高层住宅。沿城市规划道路设计部分临街商业,在小区的规划格局中从南到北建筑运用逐栋后退的形式,小区建筑风格在立面上更加的灵活,并最大程度的提高小区的环境和居住品质。
小区内部景观设计,以结合绿化布置,东西景观带由住宅楼性的挟持,打造出不同层次景观节点,有效地提高了小区的居住品质。通过建筑的围和形成了小区的中心景观带和均好性的组团空间,使小区内居民均有良好的景观朝向。
同时在规划设计中利用街头绿地和防护绿地形成独特的景观带,与小区内景观相辅相成,提高小区的景观品质。
八、交通规划设计
在小区道路系统规划中,采用“环路交通”模式,避免了小区内车行对住宅楼的影响,综合考虑小区周边道路情况,把小区的主出入口规划设计在基地东侧的规划道路上,次入口规划设计在基地西侧的规划道路上,方便小区内居民的出行需求。
在小区内部的交通规划上,尽量避免“尽端式”道路模式,减少对中心景观带的干扰,提升小区内的居住环境质量。小区内停车形式采用地上停车与地下停车结合的模式,解决了停车的问题,方便居民使用,并有效的降低了车辆对小区的干扰。
九、景观规划设计
小区绿化系统依托空间体系。设计中注重亲切感、使用性、避免形式化、唯观赏性。结合东西空间轴规划了小区的中心绿化景观轴。轴线的交叉点、起点、终点及与环路交点上规划景观节点。
在景观轴线上充分结合组团之间布置游园景观,形成中心景观带与组团景观相结合的景观体系,营造出收放有序的绿化空间序列。
十、建筑形态及产品设计
小区规划产品为高层。地块北侧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考虑,沿城市规划道路的高层形态主要采用同样的单体建筑和同样的立面处理手法,为城市展现一个统一的小区界面。小区内部大面积的绿化设计,形成了良好的内部空间,提升小区内的居住环境品质。小区建筑风格以现代风格为主,简洁大方;建筑色彩以大方稳重为主。
十一、小区配套设施设计
小区配套设施的设计主要为满足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沿城市干道规划布置商业,在小区中心绿化景观区,规划健身器材,活动场地等,满足人们交往活动的需要。同时在区内适合位置规划布置垃圾收集点,热交换站,变电室等小区配套服务设施。
十二、消防设计 1 2.1、总图防火设计
小区内主要车行道路结合各个场地形成主要消防环道,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消防车道通过建筑物时,其净空尺寸≥4米,宽度≥4米。消防车道坡度≤70%消防车道及消防登高场地路基,其荷载按30T/m2设计。12.2、建筑防火设计
本建筑为二类居住建筑,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建筑的高层住宅,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设计。12.3、外消火栓给水系统
用水量:10L/S,火灾延续时间:2H;室外消火栓给水管网与生活给水管网合用,并按间距不大于120m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
十三、单体建筑设计方面的节能措施 13.1、建筑专业
(1)信阳市属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应采取多项节能措施,方能保证达到标准的规定要求;
(2)条式建筑的体系系数控制在0.35以内,点式控制在0.40以内;(3)本项目外墙采用外保温系统,拟采用国标02J121-1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做法,保温材料为聚苯颗粒或玻化微珠;
(4)屋顶采用省标05YJ1中倒置式屋面做法,屋面保温隔热材料为泡沫混凝土;
(5)窗户、阳台封窗均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楼梯间均设有外窗,建筑物的北向不设飘窗,窗墙比满足规范要求,并且考虑遮阳措施;(6)外围护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7)若建筑体形系数和部分窗墙比不满足要求,应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
一步深化设计,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以使每栋建筑物空调年耗电量之和符合规范规定的限值。1 3.2、给排水专业
按照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选取合适的给水用水定额。基于节能要求,本区给水系统合理分区,低区供水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二次加压供水段采用可调式减压阀再次分区,中、高区采用管网叠压供水,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大于0.28MPa。高区供水采用叠压供水设备,集中设备地下车库泵房内,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并根据小区用水情况,使水泵在社区内运行。采用节水器材、器具既节水又节能。选取给水水嘴采用陶瓷芯等密封性能好、能限制出流流率并经国家有关质量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节水水嘴。大便器应采用节水型产品,座便器水箱容积不大于6L。建筑住宅每户入户管前均设水表,集中设于公共水表井内。13.3、电气专业(1)供配电系统节能
由区域变电站引入两路10KV电源深入负荷中心。将变压器设置在负荷中心,以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选用高效低耗变压器(SCB10型),提高变压器的技术经济效益,减少变压器能耗。设计中力求线路尽量短,以降低线路损耗。(2)电气照明节能
根据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满足不同场所的照度、照明功率密度、视觉要求等规定。根据不同的场所选择合适的光源,在满足照明质量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高效节能光源。荧光灯
选用T5灯管,选择高品质电子镇流器,荧光灯单灯功率因数不小于0.90照明配电系统中,通过选用铜芯电线电缆,减少线缆长度,适当加大线缆的截面积等措施,尽量减少配电线路中的电能损耗。主照明线路采用三相供电,以减少电压损失,并尽量使三相照明负荷平衡,以免影响光源的发光效率。设置具有声控、光控等功能的照明控制装置,做到需要照明时打开,不需要时关闭。与其他专业相结合,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光、太阳光能等。
十四、结构设计 14.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为高层住宅及局部有底层商业的模式。高层为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基础形式为条形基础。14.2、设计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规程等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年版)(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GJ94-2008
(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12)《标准图集》
(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万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4)《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国标03G101-1>(15)《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国标03G101-2)(16)《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国标03G101-4)(17)《筏形基础》(国标04G101-3)(18)《02系列结构标准设计图集》(省标)
本工程按国家设计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时除应遵守本说明及各设计图纸说明外,尚严格执行现行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范或规程。14.3、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二 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标准设防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 甲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B级
14.4、抗震设计及荷载取值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各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基本风压:0.45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基本雪压:0.40kN/m2(雪荷载准永久系数分区II)
其它活载取值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006年版)(GB50009-2001)14.5、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0.45kN7m2 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
场地的工程地质及地下水条件见详细地勘报告。14.6、设计采用的均布沽荷载标准值(kN/m2)住宅、走廊、门厅、楼梯、卫生间、厨房2.0 阳台(住宅)2.5 上人屋面 2.0 不上人屋面 0.5 商业3.5 14.7、结构设计材料:
地基基础: 根据地勘报告再做详细论述。
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为剪力墙或砖混结构。
主要结构材料:(1)混凝土:
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筏板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现浇板、梁,楼梯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圈梁、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挑梁、边梁等外露构件及屋面构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2)钢筋:
为HPB235钢,fy=210N/mm2;
为HRB335钢,fy=300N/mm2;
为HRB400钢,fy=360N/mm2.
(3)填充墙:正负零至150mm为普通烧结砖。其150mm上为B06、A3.5级加气混凝土砌块,正负零以下为混凝土。14.8、结构计算分析方法:
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系列软件08版》(2008年1 2月)进行结构整体分析及基础设计等。
十五、给水排水设计说明 15.1、工程概况
本工程规划总用地16414.8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3033.56平方米,绿地率40%。15.2、设计遵循的依据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4)《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GJJ7T29-98);(5)《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15.3、设计范围
本次给水设计的范围包括:室外给水设计、室外污水、雨水设计。室外给水设计
水源:小区内各建筑的生活用水、绿化和浇洒道路广场用水:及室外消防用水均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市政给水管网水压不小于0.28Mpa。
用水量:本次设计用水量计算主要包括:(1)小区生活用水量;(2)消防用水量;(3)绿化用水量;(4)道路洒水用水量;(5)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生活用水量:小区的规划居住人口为1716人,小区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选定为200(L/人.d).最高日用水量为298.4m3 /d(最高日)。消防用水量:
小区规划居住人口为1716人,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小区内建筑均属民用建筑,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应按消防水量最大的一座建筑物计算。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以最高日用水量的20%计。
给水系统:小区自东环路市政管网引入DN200的给水管道在小区内连通成环,供应小区内各建筑的生活用水、绿化和浇洒道路用水及各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
消防系统:在室外生活给水管网上按规范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满足小区内各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
管材、接口:室外给水管道采用PE管,热熔连接。15.4.、室外排水设计
(1)排水制度采用雨污分流制。小区的雨水通过雨水管道直接排至市政
雨水管道;小区污水经化粪器处理后再排至市政污水管道。
(2)根据设计规范,小区生活污水排放量按0.9的折污系数计算,由于本工程系新设计管道系统,其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90%计,即0.9×298.4=268.56m3/d(最高日)。
(3)本工程雨水暴雨强度公式选用驻马店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取3年。(4)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室外污水管道及DN≤400的室外雨水管道采用埋地硬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弹性密封橡胶圈接口,管道基础采用砂砾垫层基础。DN>400的室外雨水管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柔性接口,管道基础采用砂石基础。
十六、电气设计说明 16.1、设计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011版);(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7)甲方提供设计任务书;
(8)规划、建筑等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16.2.、供电电源及负荷等级
本工程考虑引入二路10KV独立高压电源。负荷等级为一级。
16.3、电力设计
负荷计算:住宅每户用电按6~10kw/户计算,商业按100w/m2;办公按80w/m2。本工程拟在小区内设变电所七处,供电范围内总安装容量约为5720KV,选用10KVA变压器。16.4、照明设计
一般以节能型荧光灯为主,并配高品质电子整流器。住宅公共部分采用声光控节能开关。16.5、弱电系统设计
本工程弱电系统内容包括:电话与宽带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住户室电信及有线电视电缆拟采用同井同路敷设,按多孔管块考虑,埋深为室外地坪一0.7m以下。
十七、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17.1、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05年版)(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4)《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95)(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7)建筑专业提供的作业图 7.2、设计范围
各子项的空调、通风及防排烟设计。17.3、空调系统
(1)住宅采用分体式空调,由建筑专业预留室外机位置,电气专业预留电量。
(2)商业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由室内、室外分体机而组成。运转宁静、外形美观。
(3)制冷机组采用水冷螺杆加冷却塔。17.4、节能设计
(1)管道井及非采暖房间明装管道作保温。
(2)采暖系统采用分户计量,每个散热器加自力式两通温控阀进行分室控制。
(3).平时使用的风机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均设减振吊架,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避免噪声对环境的影响。17.4、通风及防排烟设计(1)车库通风及排烟设计:
本小区设有地下汽车库,车库设置通风及排烟系统,排烟及排风量均按每小时6次换气次数计算,送风系统按每小时4次换气次数计算,平时排风及送风系统运行,保证车库正常的通风换气,火灾时,排风系继续运行转换为排烟系统,送风系统继续运行转换为补风系统,补风量大于排烟量的50%,满足要求。(2)单体通风及消防防排烟设计:
各住宅楼以自然通风排烟为主,对于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楼梯间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以满足消防要求。楼梯间尽量设置可开启外窗,并且可开启面积满足自然排烟要求,采用自然排烟。
十八、燃气设计 18.1、设计依据:
(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2002年版)(2)龙湖新天地规划总平面图
(3)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供气条件资料 18.2、供气范围:
燃气系统供气范围包括整个规划小区的燃气用户。
本次设计燃气用户为:536户。18.3、用气量:(1)计算条件
工程气源来自确山县城市燃气中压管网,气源类型为天然气,天然气低热值按8538千卡/m3计算。(2)耗热指标 A.居民用户:
住宅耗热指标设计取55X104千卡/人.年,每户按3.2人。B.公共建筑
由于小区公共建筑及商业用户负荷不详,公共建筑及商业用户用气
量按居民用户量的15%计算。18.4、供气方案(1)气源
本工程气源来自确山县城市燃气中压输配管网的天然气,由市政中压燃气管道引入小区。(2)压力级别和调压设施
本设计小区内采用中低两级供气系统,考虑到与城市中压管网相一致,小区内中压管网设计压力按0.4MPa。燃气由中压管网引入小区后,以中压铺设至各楼栋前,通过楼栋调压箱调至低压后,由低压燃起管道引入各用户。该种供气方式具有投资少,水力工况好,输送能力大的优点。是目前城市中最常用的供气方式。(3)管材及管道敷设
本工程采用PE管(聚乙烯塑料管)本工程中压燃起管道设计压力0.4Mpa,中压管道公称直径大部分小于DN200,采用PE管成本低于同管径的钢管和铸铁管,而且还具有以下其它管材没有的优势: <1>使用寿命长,耐腐蚀;
<2>柔韧性好,敷设时允许有一定的弯曲半径,便于施工,并能较好地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
<3>施工费用低,维护保养简单;
<4>内壁光滑,摩擦阻力小,流动性能好。
因为聚乙烯塑料管(PE等)具有钢管和铸铁管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国内外已普遍采用PE管作为城市燃气中压管网管材。
本工程中压管网管材选用PE管,SDR11系列,材料为PE80,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1部分:管材》GB15558.1-2003。燃气管道采用地下直埋敷设方式,根据管线综合规划的要求,燃气管道敷设在道路车道下,管顶覆土深度控制在1.4米,管顶覆土厚度最小不小于1.0米。低压管道管材选用PE管,SDR11系列,材料为PE80,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1部分:管材》GB15558.1-2003。(4)管道布置
小区内中压管道由城市规划道路引入,沿小区道路敷设至各用户,同时燃气管道服从小区管线的统一综合规划。
十九、暖通设计说明: 1 9.1、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011版)(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4)《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2007(5)《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8)建筑专业提供的平、立、剖面图及建设单位要求。
19.2、工程性质:二类居住建筑,住宅楼。主楼地下一层为车库,以上部分为住宅。
19.3、设计参数: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t=-5.4℃ 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客厅、卧室、卫生间t= 20℃,厨房t=17℃ 总热负荷:140 k w 热负荷指标:28 w/m
热源:由市政供热。设计供、回水温度45℃/35℃。设计工作压力:O.70MP a.
系统形式及设计范围:住宅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管道井内设立管。每户均设热媒集配装置,设采暖入户装置,采用共用立管分户独立系统。每户安装热表。
热水升温应平缓,供水温度应控制在比当时环境温度高1 0℃左右,且不高于32℃;并应连续运行48h;以后每隔24小时水温升高300C,直至达到设计供水温度.在此温度下应对每组分集水器连接的加热管逐路进行调整,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第二篇:云龙湖风景区规划资料
专家阐释云龙风景旅游区新规划
——本刊记者访谈录
云龙湖风景旅游区的规划建设是目前广大市民比较关注的热点之一,日前《淮海规划》记者陈鸿就云龙湖风景旅游区的有关问题,采访了曾参加过云龙湖风景区的多次规划设计研讨工作的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未来学会研究员、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原云龙湖风景区管理处副处长、现徐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惠光启同志。
陈鸿:惠副局长,你在云龙湖风景区工作十多年,曾多次参加过云龙湖风景区的规划研讨工作,我市云龙湖周边地区以前长期被称为“云龙湖风景区”,而这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有关云龙湖周边地区的规划方案,为什么将其称作 “云龙风景旅游区”? 惠光启:广义的旅游区从性质上分可分为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两种。以自然山水景观和历史名胜为主的风景名胜区以保护为主,严格控制经营性开发建设。而旅游度假区则可在旅游风景区内建设一些大型的旅游宾馆饭店等配套服务设施,以满足游客旅游度假的需要。风景旅游区则是介于两者之间,在自然生态风景名胜得到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可以建设一些“少量、小型、必须”的公益游览服务设施,但这些设施建设只能以满足游览需要和不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原则。而云龙湖风景区近城靠市的优越地理位置,市区内的很多宾馆饭店可资充分利用,根本不需要在风景区内建设供游客休闲度假的大型配套服务设施。为了有效地控制因旅游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减轻不断扩张的城市建设对云龙湖风景区这样的地处市区、又以山水与文化交融的生态环境展示为重要资源和内容的景区造成的影响,才作了这样的名称定位。
陈鸿:根据新的景区总体规划,规划区的性质、目标和发展策略是怎么确定的? 惠光启:云龙湖风景旅游区的性质定位是:“以湖光山色、田园风情和文化景观为主要特色,融丰厚的历史文化于一体,以观光、休闲、游憩、度假、会议为主要旅游利用形式,具有景观和文化多样性的景观型、生态型、城郊类风景旅游区。”
规划目标是:建成与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吻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秀美、新奇、舒适的旅游度假空间。以丰富的水面、山体、森林、绿地、田园景观为主体,充分展现徐州军事文化、东坡文化、彭祖文化,触山水游憩、休闲娱乐、宗教访古、文化探求、军事体验、科普教育、游览观光、田园农趣、生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风景旅游 区。为了加快云龙湖风景旅游区的发展,本次规划方案制定的发展策略是:遵循“优先发展重点、强化两个中心、形成三个拳头产品、陆续开发建设四个游览区”的方针,以云龙湖地带和云龙山的绿化建设为重点,形成云龙湖环湖游览、拉犁山生态游览、珠山云龙山史迹、佛教、文化游览三个拳头产品。集中开发玉带河水域观光游览带、汉王历史文化游览区、泉山森林生态游览区、抗山军事体验游览区等四个新兴游览区。
陈 鸿:云龙湖风景旅游区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是怎样结构和划分的呢? 惠光启:云龙湖风景旅游区的总体布局是“一核六区”的放射状布局。共分为七个功能区。规划区面积为64.7平方公里。包括云龙山水胜迹核心游览区,拉犁山自然风光与抗山军事体验游览区、凤凰山战争文化博览区、泉山生态景观游览区、玉带河水上观光游览区、汉王历史文化游览区和生态背景林培育区等七个功能区。
1.云龙山水核心游览区:以秀丽的古建筑、深厚的文化内涵、迷人的山水风光为资源特色。以山水风光、文化古迹、宗教古韵相交融的景观为主题形象。包括云龙湖趣、云龙山韵、龙华胜境、汉画博览、东坡遗踪、兴化佛香、西凤叠翠等游览内容。总面积14.4平方公里,包括云龙湖、云龙山、珠山、大山头、韩山、西凤山、小南湖等景区。共有兴化寺、大士岩、放鹤亭、观景台、杏花村、刘备泉、三让亭、挂剑台、圆梦园、苏公塔、东坡文苑、别有洞天、杏花村馆、滨湖公园和龙化寺等89个景点。
2.拉犁山自然风光与抗山军事体验区:以悠久的革命历史,真实的战场遗址,美丽的自然山系,秀美的生态风光为资源特色。以革命教育、军事体验、生态游览、科学考古、现代农村为主题形象。包括拉犁山、尖山、横山、奶山、老虎山、抗山、团山头、大窝山、小窝山等自然山体林地和拉犁山汉墓、皇姑坟等人文遗迹,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规划开发建设景点28处。
3.凤凰山文化博览区:以革命纪念地、秀丽的山林风光、悠久的彭祖文化、美丽的园林景观为资源特色。以革命纪念、彭祖文化、宗教文化、科普教育为主题形象。包括烈士凭吊、彭城访祖、烹饪大赛、泰山庙会、休闲观光等主要游览内容。规划深化现有文化景观内涵,逐步恢复泰山宗教文化遗址景观,利用淮海烈士纪念塔二期扩建工程,提升革命纪念景观价值,深化彭祖文化展示内容、强调徐州独有的彭祖文化地位,建成一处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博览游览区,景区面积2.6平方公里,由马棚山、泰山、凤凰山、淮海战役纪念塔园林、彭园、动物园等景区组成,规划建成景点23处。
4.泉山生态景观游览区:该景区以亲切可人的森林景观,神奇自然的野生动植物,丰富多彩的森林文化为资源特色。以森林景观、自然山水、绿色生态、亲近自然为主题形象。包括森林游览、生态休闲、野生动物参观、鸟园游览、科普教育等游览内容。总面积5.4平方公里,以泉山森林公园为核心,包括虎头山、大牛山、洞山、龙腰山在内的区域,规划建成景点14处。5.玉带河水上观光游览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北起云龙湖南岸到玉带河的沿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呈“哑铃型”布局的区域。该景区以富有序列的水景、移步换景的田园为资源特色。以水域风光、田园风情、亲水游览为主题形象。包括水上游览、亲水游憩、森林休闲、浪漫渔歌等主要游览内容。规划沿河道改造植被、拓宽水面,以湖面、河道、芦荡、花海、田园等自然景观,组织具有较强风光旅游价值的水上游览带。规划拓宽玉带河水面,双向通航,建筑风光旖旎、景致怡人的水上游览景观带,共有10处景点。
6.汉王历史文化游览区:总面积7.2平方公里,包括拔剑泉、汉王像、汉王庙、汉王水库、紫山、张竹坡墓、庙山、三华山等景区。该景区以人文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山野与田园交融一体为资源特色。以汉王遗踪、自然生态、文化渊源、生态博览、民俗文化、农家风情为主题形象。包括探奇访古、剑泉溯源、生态体验、浪漫牧歌、野营度假、鲜果采摘、观光农园、假日农夫等主要游览内容。规划在汉王镇建设一个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中心,恢复建设汉王庙等17处旅游景点。
7.生态林背景区总面积13.5平方公里,以茂密的山林、果园,浓郁的玫瑰花香为资源特色,以山幽林静、果海花香、绿色屏障、生态重地为主题形象。包括生态旅游、鲜果采摘、花乡游览为主要游览内容,适当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范围由庙山南坡、项山、三华山、群羊坡、老马山、纪信墓、白头山、光山、驴眼山、王小山、虎山、张道平烈士陵园等13处景点组成。
总之,根据云龙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经过十年左右的建设,云龙风景旅游区内依发达的城市基础设施,外托丰富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资源,完全能够发展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大的水上娱乐中心,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 地。
陈 鸿:在新的云龙风景旅游区规划中,为了实现“优先发展重点、强化两个中心、形成三个拳头产品、陆续开发建设四个游览区”的目标。新规划将云龙风景旅游区划分为七个功能区中,那么你认为这七个功能区中,哪些规划项目将成为云龙风景旅游区的点睛之笔? 惠光启:在新的规划中,规划建设的景点总数达到194个,但我认为能在云龙风景旅游区今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项目主要有两个。这两个项目,都在云龙风景旅游区的核心景区内。搞好这两个项目,将为云龙风景旅游区的发展起到推动和奠定其在国内风景旅游区重要地位的作用。
一是云龙山苏轼文化风景带和小南湖苏公岛的苏东坡文化观光游览区的建设、将为云龙山水增添灵气,极大提高云龙山水的景观价值。新的规划中除了补充完善现已建成的云龙山放鹤亭、招鹤亭、东坡石床、张山人故居、苏步桥、杏花村、圆梦园、苏公塔、同心池、一金坞、龙泉、宋槐、苏公别徐碑等十几处景点外,还新增加了杏林广场、杏花坞、水香茶室、水云亭、水云阁、金山绿屿轩、杏花广场、杏花村馆、云龙山庄、百亩杏花等十余处与苏东坡有关的新景点,为了扩大苏轼文化的影响,在小南湖景区内还新规划了’苏公岛文化游览观光区,在这个新的观光游览区内,通过建设苏公桥、东坡文苑、苏公碑、书香阁、曲波桥、知春亭等人文景点,使由云龙山东坡文化风景带、金山东坡文化游览区、小南湖苏公岛文化游览观光区三个组团组成的苏轼文化史迹景点达到3 O余处,成为云龙风景旅游区文化内涵最为厚重的点睛之笔,这些景点建成之后将和城内的黄楼、快哉亭、显红岛、燕子楼等文化景点连成一片,使徐州成为全国与苏轼有关的景区景点分布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城市,徐州云龙山水将与世界级文化名人苏东坡融为一体,与日月同辉。因此,本规划还特别选取 与云龙风景旅游区有渊源的苏轼为云龙风景区的代表人物,并专门列入风景旅游区形象定位的第二项内容。
二是珠山佛教文化游览区龙华寺的恢复将极大提高云龙山水的自然景观价值,增加云龙风景旅游区的人气,使云龙风景旅游区在国内的地位得到迅速的提高。我国现在的寺院,都是按照东汉汉明帝时赠给从西域用白马驮来经书的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僧人传教的白马寺的格局建造的官府式宫殿型庙宇。据史料记载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62岁的法显鉴于经典缺乏,流派纷争,偕同慧景、道整等十人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经过五年的艰苦跋涉,于公元404年和道整两人来到印度,其余八人或中途送经返回,或死于路途。法显到达印度后遍访印度寺院,尽得佛法真传。东晋安帝义熙八年(公元411年)九月,法显完成了取经求法的任务,乘商船从斯里兰卡循海东归,经过一年多的漂流,于公元412年.9月17日漂流到青州长广郡牢山(今青岛涝山)登陆。据《高僧传》记载:法显在走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在青州长广郡牢山登陆后。应兖州剌史刘道怜的邀请到当时佛教盛行的彭城居住了一冬一夏。在彭城居住期间,法显持龙华图在彭城主持修建了被称为 “中国第一寺”的龙华寺。北魏时期的
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水注经•泗水篇》中云:“(泗水)又东南过彭城县东北,西有龙华寺,是沙门释法显远出西域,浮海东还,持龙华图,首创此制。法流中夏,自法显始也。其所持天竺二石,仍在南陆东基堪中,其石尚光洁可爱。”“持龙华图,首创此制”,龙华图乃印度佛教寺院的院落建筑设计图,梵语为奔那伽。相传弥勒佛尊于此寺院的龙华树下成佛。“所持天竺二石,仍在南陆东基堪中,其石尚光洁可爱”。郦道元出生的年代比法显在彭城译经传教的年代晚52年,从其语中“其石尚光洁可爱”推论,法显所建之龙华寺不仅是按印度图纸所建,而且用了从印度佛祖寺院带来的两块石料,如非郦道元亲眼所见,断然不会道出“其石尚光洁可爱”的。也正因为这个缘故,佛教权威辞典《佛教大词典》龙华寺条称:徐州龙华寺“实乃中国第一佛寺矣”。前一阶段《都市晨报》追踪报道:“徐州龙华寺实乃中国第一佛寺矣”,一些粗心的读者略有微词,其误解之根源,是将“实乃中国第一佛寺矣”的“第一”二字误解为“最早”之佛寺矣。说他是“第一寺”,是说它是区别于白马寺这类大屋顶官府式宫殿型的寺庙。龙华寺是按照印度方正的佛殿图纸在中国建成的第一座具有印度建筑风格的寺院。按照新的规划,珠山风景区有山林土地两千五百多亩,市政府已经批准将珠山规划为风景区,在珠山嘴以南以东地区恢复龙华寺,在龙华寺将按印度风格建设阿弥佗佛殿、大雄宝殿、卧佛殿、弥勒佛殿和观音、地藏、普贤、文珠菩萨殿、藏经楼、法显纪念堂、八百罗汉堂、七级佛塔、圣僧居士塔林等建筑,并在适当地方规划留出依照云龙山兴化寺半身阿弥佗佛法像建造的半山佛像的位置,待适当时候进行建设。
总之,我们一定能按徐州市委徐鸣书记和李福全市长的指示,逐步把珠山风景区建成淮海经济区最大的佛教文化区,全国最大的阿弥佗佛法会道场,把珠山风景区建成:“香客必拜之地、游客必到之地、佛教学者必访之地”。
陈 鸿:从新的规划方案可以看出云龙湖南岸的渔塘沼泽地将开挖建成一处“静湖幽园、苏北江南;亭楼肆苑、水乡闲情”的小南湖游览区,环湖道路功能性质也将改变,这是出于哪些方面考虑的呢? 惠光启:大家知道云龙湖是徐州市区最大的人工湖,一九五八动工兴建,一九六O年开始蓄水,原是一座以蓄水防洪和水产养殖为主功能的农用水库。因此从库区的形状、面积、驳岸、堤坝都有很明显的工程化迹象,湖面形态就象一本打开的书籍,沿岸的道路也规规整整直来直去,很不美观。而值得庆幸的是徐州市委、市政府的历届领导和规划师们高瞻远瞩,在一波又一波的城市建设高潮中,以惊人的胆略和魄力,在云龙湖环湖地区预留了许多园林景点建设用地,特别是2003年春季又投资一亿多元,搬迁了有十五方多立方米建筑的黄茅岗和金山村,这些土地的预留和拆迁为云龙湖沿湖重点地段的园林景点建设提供了可贵的资源。
但随着云龙湖由农用水库向风景湖泊功能方面的转变,再加上云龙山西坡与云龙湖相连的区域又被作为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中山路延长段的湖东路人为隔断,湖东路主要路段宽20余米,局部达40米宽,各种车辆穿越景区呼啸而过,严重影响日益增多的游人安全,大量过境汽车尾气也影响景区的环境质量,使云龙湖和云龙山山水相依的环境优势受到影响,鉴于为分流湖东路车流量的云龙山隧道工程早已开通,为了减轻景区的游览交通压力,按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的规划设计,将湖东路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功能转变为景区游览道路,并按规划方案进行改造。这次湖东路的改造,按照“青山秀水,汉风宋韵,休闲游嬉,访古思今”的形象定位进行了减肥瘦身,在云龙山西坡建设以苏东坡“一色杏花三十里”诗句意境的杏花村,并将沿路亲水绿化带扩大到30—50米不等,在沿湖设立多处亲水游憩区,将多处现状为垂直石砌的驳岸改建为亲水游乐园和滨水广场等设施,几条环湖滨水的道路功能也都改为游览道路,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水相亲、还绿于民的规划理念。
为了改变小南湖地区现有的渔塘和荒地沼泽,充分开发利用云龙湖南岸地形空间变化潜力较大,水域景观可塑性强的地理优势,营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景观环境,新的规划还确定在现在的湖南路南岸依现有水面为基础,向南继续开挖扩大22.5公顷的水面,再加上云龙西湖玉带河沿岸开扩的小西湖,云龙湖水域面积扩大到六点四平方公里,基本相当于云龙湖的姊妹湖杭州西湖现有水面。我们将此水域扩建工程称为云龙湖“南扩西进”工程,南扩西进工程结束后以后,云龙湖小南湖游览区面积也将扩大到96.2公顷。根据景观资源特色和规划方案,小南湖游览区将建成由“一池二岛、三轩五园”组成的水面精巧、移步变景,以小桥流水、水乡人家、茗苑流香、菏塘月色、会馆艺苑为特色的静湖幽园式新景区。为了扩大云龙湖水面,营造大水多绿的生态环境,新的规划还确定在云龙湖南岸的大山头村和沟湾村搬迁结束以后,将湖中路北端石桥以北的路中路段掉,使东西湖连为一体,使云龙湖无论从那个方位都能看到更开阔的湖面,从根本上改变云龙湖方方正正的工程痕迹过重的湖面形象。我们相信按照新的规划进行几年的建设,云龙风景旅游区一定能成为华东地区一枝独秀能与众湖媲美和华夏知名的湖泊风景旅游区。
陈鸿:新制定的云龙风景旅游区规划建设打算怎么实施呢? 惠光启:新的规划是按近、中、远三期分步实施的。
1、近期到2008年,要完成主要景观的详细规划设计工作、环湖核心景区建设、珠山风景区龙华寺建设、淮塔二期工程建设、玉带河改造和山地植被改造等项目。管理体制基本理顺,风景游览体系运转有效、风景旅游区基本发展成淮海经济圈的风景旅游胜地。年游人量达到310万人次。
2、中期到2014年,建成水域风光观光带、生态农园果林、水上与陆地交通网络;完成景区内村庄的迁,并建成汉王新村;做到旅游服务设施完备,旅游保障体系健全,风景旅游区的景观与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游人量达到426万人次。
3、远期到2020年,风景旅游区内各景区、景点建设全部完成,旅游设施配套、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良、风景旅游区在区域旅游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把云龙风景旅游区建成江苏省乃至华东地区多功能综合性生态环境典范,年游客量达到542万人次,风景旅游区总收入达25亿元人民币。达到这个目标后,云龙风景旅游区一定会成为华夏古国重要的旅游胜地,最适宜人类居住、休闲、游憩的天堂。并将极大的提升云龙风景旅游区周边地区的土地房产价值和社会效益,为徐州都市圈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由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编制,规划期限为15年。景区规划总面积约为38.5平方公里,定位于以山水为特色,融两汉文化、东坡文化、军事文化于一体,具有观光休憩、旅游度假、生态体验等功能的城市型省级风景名胜区。
徐州向以众多的汉代瑰宝闻名中外,其南郊园林却以山水风韵秀甲淮海。云龙山、云龙湖、彭园、动物园、淮海烈士陵园及泉山森林公园,莽莽苍苍,连成一片,气势磅薄,蔚成大观。风光秀美的云龙湖风景名胜区则是其中闪闪发光的一颗璀璨明珠。
云龙湖风景区位于徐州城区西南部,是云龙风景区主要景区,西连韩山,东依云龙山,南停大山头和猪山,现在水面5.8平方公里,陆地5.6平方公里。真山真水,山清水秀,湖光山色,山水争辉。古往今来,其三面青山一面城的天工自然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子。北宋文学家苏轼知徐州时,情钟此湖,曾发奇想:“若能引上游丁塘湖之水,则北湖俨若杭州。”然而,苏轼空有此愿,遗恨千年,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才变成现实。西湖娇滴,云龙湖秀丽;西湖温和,云龙湖庄重;西湖浓装,云龙湖淡抹;西湖幽深,云龙湖坦荡,1994年12月11日云龙湖与杭州西湖结为“姊妹湖”。
云龙湖东傍云龙山,南靠珠山、大山头、拉犁山,西依韩山,北临滨湖大堤,构成了“三面环山一面水”的自然景观。云龙湖底平均海拔30.8米,常年水位海拔33米左右,1978年开辟了一条穿云龙山的溢洪道,全长2000米。2003年为了保护云龙湖的水质,铺设了11公里长的环湖截污管道,新建了三座泵站,实现了云龙湖区域的雨污分流,达到了国家重点风景区二类湖泊水质要求。
市区中山路南端,即为云龙湖风景区大门。三面青山,叠翠连绵,一湖波光,尽收眼底,令人胸襟豁然,心旷神怡。沿湖而行,绿草如菌,三春桃红柳绿,仲夏荷花比艳,深秋枫叶如火,严冬青松傲雪,东岸夏景,西岸秋景,北岸冬景。四时风光鲜明,各自异彩纷呈。
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对云龙湖景区的保护与开发,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徐州市云龙湖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依据总体规划,2003年始市政府对云龙湖东岸进行了“显山露水”的工程改造,新建了三让亭、刘备泉、季子挂剑台、杏花广场、花卉苑广场、杏花村馆、杏花坞广场等项目。再加上这里原有景点徐州汉画像石馆、索滑道、果树盆景园、云龙山等景点构成了真山真水与人文古迹珠联璧合,形成了一道最亮丽的城市风景线。2005年小南湖生态旅游观光区建设工程启动,一期新扩湖域1044亩,增绿16万平方米。一个鱼香荷藕、小桥流水、兼有北雄南秀的水乡园林景区已具雏形。南湖长桥(暂用名)、三影桥(暂用名)、双影桥(暂用名)、单影桥(暂用名)、或拱或廊,形态各异,横跨湖面蔚为壮观。湖堤春晓平台典雅清秀,石瓮倚月古朴端庄,水榭亭廊、生态码头、亲水平台点缀其间,北湖之雄、南湖之秀,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云龙湖景点玉缀珠联,风物如画。以功能论,东湖游览区以水上活动和参观游览为主,西湖游览区以疗养度假为主,湖南则主要以娱乐及宾馆为主,以水相划又有水中景与水边景为分,一十八景,景景相望,各有千秋。云龙湖-西子湖,徐州人正以精巧的手法,无限的情爱,为她梳妆打扮,披彩挂玉,向世人展现出一个更加美丽的西子。
云龙湖十八景: 桃霞烟柳、杏花春雨、荷风渔歌、苏公塔影、石壁留踪、临湖尝鲜、儿童稚趣、寒波飞鸿、长堤雪月、别有洞天、果树盆艺、水上世界、万人游波、湖滨垂钓、沙岛渡闲、云湖泛舟、湖光灯影、索道滑道。
云龙湖新八景:石壁留踪、杏林迎春、碧荷熏风、金山听涛、芦荡飞鸿、丹枫秋色、长堤烟柳、沙月芳洲.部分景点介绍:
一、云湖泛舟: 东湖设有多种游船码头,备有大型游船、快艇等多种船只,为游客服务。
二、湖光灯影:云龙湖夜景迷人。湖心岛、游泳场及环湖道路、建筑均装有多彩灯光。金塔耀眼,桨声灯影,令人陶然,留连忘返。
三、十里长堤:云龙湖三面环山,北大堤长约十里,堤顶标高37.5 米,堤面宽19.5米。站在堤上,炎夏酷暑,凉风拂面,举目远山近岭,葱绿一片,游客衣衫飘飘,怡然快然。
四、万人泳在十里长堤东段,沿湖建有大型游泳场,长1500米,宽100米,面积15万平方米。泳场水泥铸基,辅以人造沙滩。每逢盛夏,男女老幼,成群结队而来,泳者往往数万。
五、别有洞天:云龙湖东北隅,有隧道穿越云龙山第三节,高6.5米,宽7米,长约600米。游人乘舟可达彭园。
六、荷风渔:湖南路北侧,沿湖面植莲400余亩,每逢荷花盛开之际,即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景。
七、湖滨垂钓 :环湖一周,即或可放杆钓鱼,东湖南岸尤佳。湖南路中段辟有大型鱼塘,并设钓位200余处。八、桃霞烟柳:沿湖东路、湖南路,傍路滨水,桃柳相间。冬去春来,杨柳吐丝,垂绿水面;桃花灼灼,红云缭绕。
九、金山塔影:云龙山下,临湖一丘,名“小金山”,海拔45米。金山上有五层八角金黄琉璃塔一座,为仿宋代建筑,高22米,建筑面积312平方米。每层有观景护栏,内有旋转楼梯,扶摇而上。登塔眺望全湖,一览无余。
十、杏花春雨:云龙山与小金山之间的云龙山麓,旧植大片杏林。早春时节,杏花盛开,如烟如雾,蜂飞蝶舞。苏轼有送张水部诗: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即指此地。
十一、寒波飞鸿:隆冬季节,湖面水气氤氲,烟笼雾罩,成群凫雁降落,密密麻麻,星星点点,或闻声惊起,如旋风升空,散落水面,激起水花片片,成为冬湖一大景观。
第三篇:规划设计说明(范文)
一、项目概况
1、本项目的案名:西雅图
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城市,被誉为“全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本项目以“西雅图”为名,不但点明了项目在大郑州的区位,并且通过西雅图的品牌捆绑来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西雅图,郑州西部最美丽的城市版图。
2、区位分析
一期启动区项目基地位于基地北边。用地西接河南工业大学用地、南靠小学用地、东临牡丹路、北连主干道新龙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42公顷。
二、规划设计依据
本次规划设计遵从设计任务要求及各类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甲方提供的“西雅图”住宅区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和基地红线图。
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住宅设计规范》
5、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
三、规划设计原则
本居住区定位为生态居住区,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 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 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
1、和谐性: 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与活力。
2、可持续性: 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3、整体性: 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 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 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由此可见生态居住区必须遵循一下原则:
3.1、联系性原则(全局观)
从整个城市全局高度对本居住进行规划定性,将本区作为城市中有机的“组成元素”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小区与周边城市在空间、功能、交通上的相互关联,有效地整合周边的城市空间资源,最大限度提升区域内部的开发价值。3.2、舒居性原则(生态观)
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综合分析区位条件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协调、和谐统一,以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3.3、独特性原则(形象观)
塑造根植于当地传统而又富于个性、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在空间组织,景观塑造,建筑单体到环境细部设计等全方面地贯彻“高水平、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体现设计一定的超前性和先导性,强调小区的个性化、识别性。
3.4、市场化原则(经济观)
本区采用统一规划,灵活实施的策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实际开发相互结合,这样有利于起步与滚动发展。同时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四、设计理念
本规划引入生态住区的概念,以人为中心,以研究人的居住行为为出发点,以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居住与绿化环境结合这样一种格局。强调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营造居住、游憩两相宜的环境,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舒适便捷、卫生安全、高效和谐的居住地。为了达到高容积率与高绿地率之间的和谐;车行交通与居住绿地之间的和谐;居住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绿化环境之间的相互渗透。
设计者在内部方案比较与论述的基础上使用仿生设计(有机疏散理论),改良四合院,等手法结合当今流行的规划设计理论,较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并且独具匠心的设计也形成本规划的特色:
4.1中国传统民居组合-四合院的改良
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布局上,四周设有围墙,内部有通道,和隐蔽的花园,构成一个与外界隔绝别有洞天的世界,住宅内的屋宇均朝向内花园,从每个房间观赏的院内景色各不相同。巧妙的实现了公共空间向私密空间的过渡。而代表着封建礼教的四合院并不适应现今生活,所以我们对四合院进行改良成为,半围合的院落,既保留了四合院的生态性,与宜居性的有点,又适应了当今生活与交往的方式。
这种围合所形成的院落绿地有几个好处
1、住宅的遮挡,使人的视线并不是一望到底,从而形成的院落为半私密空间,为居民间交往,于休息提供了空间
2、形成一进一进的院落,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的同时,也形成了小的气候环境,即风水学中的藏风聚气。
3、步行空间内的布局使人流并非直线运动,而是折线运动,形成了有趣的角落空间,可以放置室外家具(遮阳伞,茶桌)以此来避免单调,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同时为人群活动的多样性提供场所。
4.2可观赏性与可参与性结合的绿地系统 运用人的行为学原理,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设置不同的绿化节点我们认为绿地系统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的增长而逐渐增长的,它是由城市人们的生活需要对自然美好环境的向往而产生的,所以人的景观的感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本规划通过可观赏性核心水景+可参与的院落组团绿地共同组成整个小区的绿化空间。设计了休闲步行道,观景平台,跌水,喷泉等可观赏性景观,同时考虑到,住区景观的实用性,也为了避免居住区景观的平直单调与枯燥的问题,本规划特意通过建筑的围合来营造院落空间使人停留,供人们游乐。
4.3智能小区和生态小区的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住宅智能化程度为标志的现代生活观念,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本区以高科技的手段为住户提供智能化服务和管理。另外从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了生态的考虑。
五、总体规划
1、规划结构:一环两片,根据用地分析将小区40%用地划分为保障区用地,60%用地为开发区用地,即“两片”,通过区内环路(即“一环”)的方式,将其两区有机区分开,形成若干院落,并运用“十字型”带状中心绿化将其有机的连系。
考虑到居民生活购物的需求,以及牡丹路的商业价值,沿牡丹路主入口处向区内延伸设置底层商业服务带,商业上设计多层住宅,将其商业价值最大化。而“十字型”景观带,则是划分内部三个居住组团,根据有机分散理论设计的核心绿化带,是小区的主要的公共绿化空间,承担改善环境,美化空间,观景的职能。
基地内住宅以四合院的形式进行布局,并用绿化带将他们自然分隔开来,通过建筑的半围合,形成一进一进的院落。从而组成院落绿地。
2、道路系统
居住区内道路设计依据居住区道路简单便捷的原则,以内环路的道路组织模式解决小区的车行交通,使区内交通拥堵情况减少至最低,社区中心则结合小区的景观,设置步行道。
出入口设计:
沿牡丹路开设小区出入口,通过内部商业街和景观大道与小区内部的核心绿地空间相接。小区南边预留两个出入口,将来二期开发与其连接。
道路分级:
主环路宽6米,入户路宽4米,小区步行景观道路宽1.5-3米。
停车:
停车部分,机动车以地面停车为主,结合部分地下停车。
3、绿化景观
本规划在居住区内部分为若干组团,组团的布局形式采用前面所提到的四合院的布局仿生布局方式,而院落之间的空隙则构成了居住区的“十字型”公共绿地,公共绿地在空间上划分为开放空间,并且通过各种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广场,使社区的景观从中心向周边延伸,形成完整的景观绿化体系。公共绿地的设计中,我们考虑一条极富特色的水系景观休闲带,将适当的引入水元素,水景社区将成为这两个社区的独特亮点
同时每个组团内部的布局形式,采用改良四合院的布局方式,又围合成一进一进的院落,使每个居住组团都是各自的院落并与中心景观形成对景关系。这种院落在空间上为半开放与半私密空间,这样就形成居住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前绿地,分级有序的绿化系统,从空间上讲形成了开放空间,半开放半私密空间到私密空间这样一种过渡。
而在绿地的功能上讲,开放空间为观赏性绿化,就是说他的主要职能是提升小区的品质,美化空间环境,同时,院落绿地为居民提供了,交流,休息的这样一种可参与的绿化空间,即观赏性景观与参与性景观的结合。
所以通过这种分级有序的绿地空间,将小区将设成为都市中的一片绿洲,一片宁静之土,为居民提供一个交往与休息的室外活动场所,增加小区的归属感,与适居性。
第四篇:规划设计说明
新城项目说明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地区概况
山西省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东及北部与文水县相邻,东南与平遥县、介休市相交,西南为孝义市,西与中阳县、离石区相连。市境总面积1179平方公里。山西杏花村是汾酒、竹叶青酒的产地,全国最大的名白酒生产基地。杏花村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酒具表明,汾酒已有6000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长盛不衰。民国4年(1915),杏花村“义泉泳”的老白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甲等金质大奖。新中国建立后,汾酒多次列为名酒之先。经过五十年的发展,而今的杏花村汾酒集团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2010年9月28日,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迎来大喜事——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奠基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是以汾酒集团为龙头,以做强做大汾酒等杏花村酒业为目标,建设集生产、营销、文化、旅游为一体,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集中发展区。近期计划为“35511”工程,即:用三年时间投资50亿元,建成5平方公里酒业集中发展区,新增白酒产量10万吨,增加销售收入100亿元,建成后可吸纳3万劳动力就业,带动20万户高粱、豌豆、大麦种植农户致富。远期规划为“22155”工程,即2020年白酒产量达到2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带动酿酒高粱种植面积100万亩,吸纳5万人就业,实现利税50亿元。该项目将按照 “民营资金投资建设,汾酒集团托管经营”两权分离的基本模式运行。该项目是“三四三”重点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是山西省转型发展的示范工程。
二、工程概况
(一)项目名称:“新城”
(二)建设规模:总用地面积:164亩,总建筑面积:38.076万平米
(三)建设地点: 汾酒工业园区内
三、区域位置
“新城”用地位于阳泉市义井镇义井村义井砖厂地块,该项目地块位于义井村东至泉东南路、西至鸿龙路、南至义井河、北至燕竹小区,规划占地260亩。“新城”位于城区范围内,市政基础设施齐全:供水、供电、供气和污水、雨水市政管网干线均可引入。小区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十分方便。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7.《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8.《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9.《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10.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11.规划区1:500地形图
第二章区位分析及现状概况
一、周围关系
从大范围来看,该用地地处新城中心地区,便利的交通设施为规划区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配套的日益完善为规划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项目建设的自然条件
三、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
(一)环境评价
居住区内的景观水体水质,地块内河道水质达到GB3838-2002中的Ⅳ类和Ⅴ类。
小区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生活废污水、汽车库洗车冲洗废水直接排入小区东侧的城市排污干道,通往污水处理厂,排污条件很好,不会对该区域造成水质污染。
(二)固态环境评价
小区内全面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配置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经压缩后,送往垃圾处理厂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同时,小区实施全面环卫措施,及时处理,无堆放,对小区内空气、地下水、景观都不会造成污染。
(三)噪声污染评价
小区内部声环境达到GB3096-93中的4类和2类标准要求。另外,住宅外
墙采用新型墙体保温隔热材料进行分隔,门窗进行隔音处理,不会造成噪声污染。
(四)大气环境评价
小区内土壤完全采用绿化覆盖,无裸露明土,可以对汽车尾气、人流、车流扬尘等起到净化作用。住宅的室内外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五)景观评价
环境设计强调营造绿意葱茏、步移景移的花园式园林意境,为使更多的住户可以观赏水景的需要,东西两个住宅区域的中心绿地空间敞开,景观内容丰富。中心绿地引入的水流和中部穿越的假山,结合商业步行街进行景观设计,形成了具有活力的空间环境。
整个小区的环境设计本着生态的原则,以绿为主,结合场地水系的利用,配以现代人文气息的铺地、座桥、灯饰、雕塑等构成精致生活空间的艺术配置,在自然神韵的映衬下,构筑现代高品位生活社区的人居氛围。
第三章设计思路与开放策略
一、总体设计思路
本次规划为小区级住宅区,总用地面积为10.9187万平米,建设规模为
38.076万平米。
小区总体设计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建健康生态,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区域环境 2.配置合理、高效人性化的功能布局结构 3.组织顺畅便捷的道路交通系统 4.保证开发建设便利有序,分阶段实施
二、工程开发策略
集团办公楼及会议接待中心位于区域入口处,打造一个完整有特色的新形象。为形成统一的城市面貌和提升地块价值,利用现有道路的良好开发条件,将靠近酒都大道和南部市政路一侧建设为专业品牌卖场等商业场所。内侧用地建设住宅小区,使小区离城市主要道路有相当的距离,保证了小区内部功能的统一和环境的安静。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一)以人为本
以人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的核心,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二)可持续发展
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在保证环境及居住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三)环境优先
随着科技进步,住宅与环境的交融更加密切,以环境为中心的规划理念强调环境的生态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实现人、住宅和环境的共生与共融。
二、规划目标
构建一个办公高效、居住舒适、环境友好、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特色鲜明的和谐现代时尚办公生活居住社区。
三、规划原则
(一)以居住为本的原则
住宅布置充分考虑朝向与通风,采用小高层板式交错排列,形成大园林景观环境,使住户能充分享受自然的气息,塑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土地价值提升原则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周边环境特点,合理分区、定位住宅产品和建筑规划形态,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三)景观均好性原则
建筑与环境布置因用地制宜,合理均衡,尽量让办公及每户住宅都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视野。
(四)人车分流原则
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与规划布局,解决好人流、车流和物流,做到功能合理,使用方便,技术先进,满足住户的使用要求。
(五)生态保护和利用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地块特点和地形变化,因势利导划分不同景观空间。
第五章规划设计内容
一、规划结构与布局
小区整体沿酒都大道由西向东分为6个区域,其中西区设有集团办公楼和会议接待中心,楼座环抱公园,环境优美。东区以布置住宅小区为主,主入口分别设置在南北两个方向,方便出入。
二、道路系统规划
(一)道路结构 1.小区外围道路
南侧为城市道路,配有绿化隔离带,红线宽度15米 东侧、北侧为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12米 西侧为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8米 2.小区内部道路
小区内部道路分为车行和步行两个系统,分别依托不同道路等级设置。道路等级分为三级;小区主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
1.小区主路是由外部进入小区内部的主要车行、人行道路,设于小区边缘及出入口处,共规划3条,分别为:
各出入口道路:位于地块东侧和西侧和西北侧,道路宽度为6米,与地下
车库出入口衔接,道路断面形式为一块板,单侧1.5米人行道。
2.组团级道路:道路宽度为6米,与地下车库出入口连接,道路断面形式为一块板,单侧1.5米人行道。
小区设有内部紧急消防车行道路,均可直达各栋楼前扑救。
3.宅间小路是由小区次路进入住宅单元的步行道路,路面宽度为4米,道
路线型自由而灵活,更多的考虑步行者的需求和小区环境的塑造。
(二)停车系统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汽车停车需求,故小区停车在现有规范基础上略有提高,停车位按照0.5辆∕户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分别设于小区入口附近,共规划4处,满足地下停车场各个方向的疏散要求,从而实现了人车分流的交通规划原则。
自行车停放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设于住宅建筑地下室内。
(三)交通组织 1.对外交通道路
小区四周都规划有城市道路,交通便捷。2.内部交通组织
在小区出入口处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在小区楼间设置停车设施,既方便居民在合理的步行半径内使用汽车,又充分保证了内部步行系统的安全性。
根据居民出行习惯和规划用地布局,小区交通流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小区车流
小区车流集中在小区主干道上,规划在小区出入口附近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
②小区人流
小区人流通过人行主要入口、内部环路、庭院小径、住宅入户大厅。
(四)消防车道设置
消防车道与小区内部道路结合设置,小区内部的环道,作为消防主通道。小区内部庭院路通达各住宅单元,即可作为消防通道,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又能保证步行系统的完整和院落空间的丰富。
三、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以发展移步换景的丰富空间景观的园林环境为目标,营造亲和、共享、和谐、可感知和具有最大景观效益的绿化生态体系。
本次规划绿地系统由道路绿地、小区集中绿地、节点绿地和庭院绿地组成,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原则分层次离开,均衡分布于小区的每部分,使住户充分享受与自然亲近的乐趣。小区入口绿化、绿化节点广场是绿化的点要素,沿路绿地是绿化的线要素,由此形成点线面完整结合的绿化系统,强调了全区的空间序列,使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
小区集中绿地:规划结合中心区域集中绿地,设置达面积的绿化,将绿化与广场等要素相结合,浑然一体,从视觉心里和空间上都达到完美的效果。
庭院绿地:庭院绿地贯穿于住宅之间居民使用频率最高,是小区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绿化空间,本次规划均衡庭院绿地的设置,使住户更好地亲近绿化,享受绿化,构筑城景交融的景观。庭院绿地内已绿化为主,局部少量点缀水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绿地结合宜人尺度布置小广场、座椅、小品、花架、运动器械等,并形成儿童游戏、运动健身、老年休闲、亲情交流等不同主题空间,成为居民休闲、运动、交往的公共空间。
节点绿地:规划在小区入口上设置若干绿化景观节点,形成恰当的节奏感,各节点配合不同的铺装和绿化,使整个绿化系统丰富而又具有特色。
道路绿地:规划沿小区步道形成道路绿环景观走廊,串联各景观节点,形成穿行于绿化体系中的游览路径。
本次规划公共绿地面积为3.9万㎡
四、其它配套设施小区居委会、综合管理处、卫生室等管理配套用房设置在住宅底层。小区内利用现状6班幼儿园一座,垃圾中转站设置在小区东北侧,临车行道及停车场布置,既不影响生活,又便于中转清运。
根据环卫、市政要求、小区设置了、煤气加压站、变配电室、水泵房等市政公用设施。
五、办公楼及会议接待中心规划
为提升集团形象,打造新时期集团品质,在区域入口处新建集团办公楼及会议接待中心。西侧办公主楼主要是集团办公功能,一层功能为通高三层的入楼大厅、休息厅、配套办公为主,二层以上主要是开放式景观办公空间和一些配套设施房间。东侧的会议接待中心主要是以会议为主,一层功能为大会议室及接待、展厅和配套办公,二层主要是小会议空间,三层主要是活动空间,四层以上主要是休息室等功能。
在形式方面,结构外皮力图表现与中国传统图案的形式以及编织物的形式的结合,使建筑在视觉上达到文化内涵的一种延续。建筑形体简洁完整,风格明快,厚重的体量体现了建筑的雄厚壮丽,大面积的后退广场,既可以满足停
车绿化,又可以形成视觉中心.把广场作大的同时,再把广场延伸至个地块内,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南向居室在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内满窗日照时间不少于2通过各个地块相邻的广场把各个地块联系起来,形成一条“景观带”,并在地块内连接成多个院落空间形成多个景观节点。以此增加了地块的公共空间,在此基础上辅以绿化和景观小品以及城市家具。西侧的办公楼裙房与东侧的会议中心呼应,与南北两侧哦自然景观与园林渗透交融,形成壮观的景象。提升了地块的景观价值和环境质量。办公楼、会议接待中心、南部广场和北部公园四个地块有机的成为一体,主次分明,能够体验到丰富的空间形态。
五、住宅规划
(一)住宅类型
规划住宅排列形式为2-3个单元的经典组合,既利于采光通风,又可减轻高层住宅的体谅感,兼顾人的心里感受。同时,住宅朝向为南北向,能满足自然通风南北对流以及面向园林景观的要求。
高层区以一梯两户板式为主,层数为18-25层。住宅户型以100平方米左右到150平方米左右户型为主,局部少量设置180平方米户型。
(二)造型风格
立面构成和色彩搭配兼具时代点及环境特色,以简约、清新时尚的风格形成独特的小区形象。该小区的建成,必将成为离石新区的一座标志性建筑群
(三)日照分析
小区所有住宅均能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日照要求,既
小时,小区公共绿地及空地也能满足冬至日3小时日照要求。具体详见日照分析图。
(四)建筑防火
本工程与周围建筑距离满足防火间距,详见总平面图;本住宅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所有管井均在各层楼层处用与楼板相同的材料封堵 ,井壁上的检查门为丙级防火门并在门下做150高门坎;所有被各种管道穿越的隔墙、楼板及防火分区处的缝隙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六,人防设施规划
规划在住宅及公建地下室设置六级人防设施,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战时可作为地下人防设施,从而满足让人防主管部门对小区人防设置的要求。
第五篇:规划设计说明
孟溪镇(梵净府城)广场规划设计说明
一、规划依据
1、孟溪镇政府广场规划设计任务书
2、基地地形图。
3、规划设计要求。
4、贵州省城市广场规划政策及法规。
二、位置概况
孟溪镇政府休闲文化广场位于孟溪镇花园董大桥右上侧临河之上,北临平行大道,背靠孟溪镇政府行政广场,是规划镇行政中心小区的重要地域部分,规划用地为矩形,宽约100米、长约65米,用地面积6500平方米基地地形南高北低,高差3米。
三、广场定位
“梵净府城广场”是孟溪镇区域内一个集市政、集会、文化观演,休闲游憩等多功能融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广场。
四、设计原则
1、紧扣梦溪历史文脉及地方风俗。突出表现城市意向、创造一个主题鲜明、特征明显,具有普遍“认同感的标志性开放空间。
2、充分考虑基地的自然特征和资源因地制宜做一个下沉式的休闲文化广场,力求用最小的生态冲突,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有机融合和相互烘托为城市营造一个高素质的生态环境。
3、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深入研究市民的行为心理和心理和使用要求,在广场的使用中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
4、因地制宜、合理组织市政集会、文化观演、休闲游憩几大功能空间并使之相互有机联系,清晰简捷、方便易达的交通流线。
5、尽量使用地方材料,选用地方树种,够筑具有民族现代的建筑物和园林景观。
五、规划意念
“府城广场”作为孟溪镇的城市中心广场。在营造功能合理,美观宜人的物化环境同时,必须现今成为孟溪的历史文脉,地域特征和人文精神的现实载体。这些非物化的因素洽广场赋予深刻的内涵,使之区别于同类二更具有标志性,让市民获得普遍的认同感。
通过该孟溪历史文化,地域特征等相关资料的理解,我们归纳出花灯、图腾、梵净府城城楼、亭、水,五个意念,并以此作为广场的设计构思起点,通过物化营造取得相应的含义。花灯的隐喻:
在广场的中心位置,在舞台之上,以通透的镂空表现艺术雕塑花灯中的两个人物的对舞,加上两边大号长鸣的构造表达了孟溪人民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和对来年风调雨顺的祈祷之意,图腾的隐喻:
以金钱杆为主体,以龙的蜿蜒盘踞为表现形式,隐喻了华夏子孙,龙的传人对花灯文化的热爱和执着,对传承和发扬花灯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的认同和决心。城楼的隐喻: 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在武陵山脉的梵净山脚下我们努力打造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她代表着我们政府和劳动人民的坚强信心,代表着我们城镇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形象发展定位。亭: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在广场休闲区布设“停一停”不仅给人们休息之用,更能起到遮风避雨之用。真是以人为本,关怀为上的市政服务理念。
水:以水为龙,得水为上。水绕三湾、富贵荣华。广场右侧紧靠孟溪河,水绕广场而过,广场临河而建。一种深邃、旷远、神谜、宁静的感觉犹然而生。
总的来说,我们通过“花灯”“图腾”“城楼”“亭”“水”五个隐喻诠释了孟溪的城镇文脉,历史民俗地域特征和人文化精神,并以寄托对过往的纪念和对未来的展望,给美观,实用的广场赋予她应有的深刻内涵。
六、1、功能布置
广场整体上是一个不规则的矩形,长约有65米,宽有100米,面积约有650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500平方米(含梵净府城城楼、广场管理房和配电房,公共卫生间,休闲长廊)广场能容纳1000人左右的大型聚会。其余面积为绿化用地。均为游人休息、休闲、散步的地方,休闲文化广场与市政行政广场以平安大道为界,形成上下错层递进关系。
2、交通流线
车行流线,广场紧靠花园董大桥,东西两地是两条次要路与堤坎相接,汽车只能在广场三个周边行驶,避免对广场的穿越和河堤景观进行干扰。
人行路线,广场三周都有入口进入,其中南向为广场的主入口。在平安大道下沉二十几步台阶便进入了广场,在另外两边还有更多的小径通过,使广场确保方便易达,更具开放性。在所有入口和主要交通线中,有高差的地方都设有斜坡道。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无障碍交通支流
3、景观设施
景观设施的设置充分考虑与广场功能及周边环境结合,在满足使用的同时塑造鲜明的广场形象
4、广场建筑:①梵净府城城楼;总高8米,占地120平方米
②休息游廊; 位于表演舞台两侧,总高4.5米,占地20平方米。
③公共卫生间; 占地面积50平方米
④配电房;占地面积20平方米
5、公共艺术品;包括主题雕塑,图腾、号手等。
6、绿化;多数是草坪和低矮灌木为主,是高大的乔木为辅,空间视线绝对开阔。走廊以色彩丰富的观赏植物为主,配以阔叶树木形成树荫,营造悠闲自在的花园氛围。
7、灯光;以景观灯为主,配以草坪灯为点缀,在夜间形成灯光澜珊 的美感。
8、铺装、尽量使用与市政广场相对应的桃花红花岗岩,辅以枫叶红花岗岩为点缀。通过色彩打造的变换划分不同的功能空间,同时软硬材料并用,便于降雨渗入地层以减少积水,在无障碍路线上采用不同质感的材料作为盲人的引导系统。
2011.06.30
[复制链接]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清华艺术设计制作有限公司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桂东县沙田镇是省重点建设镇,享有“湘南六大集镇之一”美誉,是毛泽东同志所定第一军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颁布地,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全镇总面积81.3平方公里,辖12个村2个居委会,14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8万人,镇区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2.01万人,城镇化率为90%。城镇水、电、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现有自来水厂一座,日处理能力达2000立方米,城区供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完善,能充分满足生产、生活、市政消防用水,城区自来水普及率和入户率达100%;建成1.1万千伏安变电站1座,居民使用电或液化气达100%,境内建成电站9座,装机24860KW,其中有装机容量为7000KW石磨岭电站和装机容量为12000KW的石壁山电站;镇内驻有移动、联通、电信3家通信公司,网络覆盖广通全境,全镇移动、联通用户已超过10000户,程控电话装机容量6000门,用户达4000多户;电视、广播覆盖率达100%;镇内有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10所;环境卫生设施不断改善,设有镇环卫所,现有环卫职工12人,配备了洒水车、垃圾车各1辆,镇内设有公厕6个,其中水冲式公厕3个,并有专人负责保洁;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总面积11000平方米的军规广场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全镇绿化面积达5万平方米,绿化率达25%,城镇整体功能不断提高。2009年我镇引进外资3.36亿元,实现GDP20384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44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2100元。在2008“福城杯”小城镇“六个一”评比活动中第一军规广场建设获得全市一等奖,2009“福城杯”小城镇“六个一”评比活动中湘赣边贸大市场建设获得全市一等奖。
二、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
1、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紧紧抓住岳汝高速建设和106国道扩改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融资”的多元化建设策略,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该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以万寿宫居委会、燕岩桥居委会为城镇中心,把城镇周边的江湾、周江、水庄、径口、大河村纳入规划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对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布,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提出“一中心、二轴、三区”布局设想,即一中心是以沙田镇区为中心,二轴是西面的106国道发展轴、东面的沤江经济发展轴,三区是北为工业区(2010年后工业布局以沤江下游的南面为主),西区为中心区(以行政、服务、物流、商贸为主),东为文教生活区(以集贸、教育和卫生为主)。通过对沙田镇城区南延、东扩、北展、西连的发展战略拓展城镇,打造好106线、岳汝高速沿线、沤江沿线三条风光带,使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投资居住环境进一步优化,让沙田成为辐射湘粤赣边乃至珠三角的红色商贸物流城镇。
预计2020年镇域总人口500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90%,规划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划为450公顷,人均100平方米。
2、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
(1)第一军规广场二、三期工程建设
完成军规广场科技展览馆、旅游接待中心、广场亮化等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广场第三期工程的征地工作,按规划建设广场军规生态园、军规培训中心、军规连心桥、水上游乐中心等附属工程,把军规广场建成为一个集红色教育、生态旅游、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景点,对东平路农行——燕岩桥720米街道铺设烤漆砖4200㎡,砌筑排水沟1440米,安装路灯24盏,种植桂花树150株,同时规范门面招牌、停靠标志等。其中有些营利性工程项目可以推行民间资本投资的办法,以缓解政府投入资金不足。(2)中心城区用地大扩容 大力实施沙田城镇南延、东扩、北展、西连的城镇发展战略,结合岳汝高速沙田互通出口连接线和国道106绕城改道与岳汝高速伴行进行北展西连的规划,在城镇总体规划中彰显城镇的商住、教育、工业、旅游、农业产业等功能分区。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条件和兑现安置补偿的情况下,实行征转分离用地模式,在沙田镇区周边7个村(居)先征地3000亩,待项目落实后再办转用手续,分步滚动实施,重点开发好106线、岳汝高速沿线、沤江沿线三条风光带。加大力度建设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沙田工业小区,将产业项目用地纳入规划范围。(3)加强军规大道和互通连线至沙田镇区大道建设
对军规大道1200米进行路面改造,集中财力建设互通连线至沙田镇区大道的美化、绿化、亮化,建成为沙田的迎宾大道,提升沙田的城镇品位。(4)沙田物流中心建设
采取多渠道融资、多途径投资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银行贷款、民间投资等多种方式进行筹措资金,逐步实施沙田物流中心建设。该工程坐落于沙田镇岳汝高速和106国道连接线江湾三角坪处,是一个集物流配送、仓储、停车、商务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商贸物流园区,占地20亩,总投资5000万元。该项目已由县发展改革局批准立项,目前已完成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规划设计等工作,并按照城镇的发展要求继续往沃水和老机械厂方向规划扩大征地50亩,以满足物流仓储的要求。
(5)垃圾处理场建设
在不影响生态环境,不影响饮用水源,不影响安全稳定,不破坏森林植被,不造成水土流失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十二•五”规划和镇区扩容提质,在桃洞林场内规划建设好沙田垃圾处理场。(6)湘赣边贸大市场扩建工程建设
拟投资1000万元在原市场靠沙南路的对面征地3000㎡,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停车场、商住两用楼盘、市场办公大楼等,同时对现有农新贸市场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全面升级享有湘南六大集镇之一的沙田集市新面貌,经济潜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7)镇区供水工程建设
拟投资120万元对镇建成区4500米输水管网进行改造,同时在城镇的南部径口大皮垇利用转湖水库的水源增建一个自来水厂,以满足未来人口增长和城镇扩容的生产、生活需求,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可研论证。
(8)沙田工业园区建设
沙田工业园区按照一园多点的模式,以科学发展为规划,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外商投资为主体,同时吸引内资企业,目前工业园区在江湾已形成“小水电、高耗能、煤炭、木材加工”四大产业,成为桂东县承接粤、港、澳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基地。新的规划后主工业园区拟选址在沤江下游的大湖、龙头、径口村,开始实施时间为2010年1月,总投资 8000万元,首期2000万元,规划面积2010年为50公顷、2020年达到100公顷(含大塘、普乐工业小区),招商产业定位为化工、硅冶炼、小水电、木材加工、纺织、物流等,现在规划论证已初具雏形,是桂东县“十二五”计划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基地。(9)沙田客运站建设
根据城镇发展需求,建设沙田客运站是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拉伸城镇规模,起到提升城镇水平,发展和壮大城镇经济的作用。拟在周江红桥或周江步背建设沙田综合客运站,同时规范客流和客运车辆的管理。
(10)沙田镇区国道106的改造建设
结合岳汝高速建设,尽快启动国道106沙田段的升级改造工程,利用沙田规划修编的大好时机,对国道106绕城改道规划与岳汝高速在镇城区范围内伴行,构筑沙田城镇区域五纵五横,从而达到了节约土地,与城镇总体规划形成相得益彰。
(11)沿江大道、周江—大河和江湾—大河大桥建设 在沤江靠岸燕岩桥方向规划建设宽度50米的沿江大道,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形成一条美丽的风景线,同时建设周江—大河和江湾—大河两座大桥,充分连结城镇镇区的东西两岸,劈开过往车辆绕城东洛,形成一个沙田城镇区域的完美结合体。
三、小城镇建设规划实施要求
1、按城乡规划法严格执行,提高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对城镇核心区域、主要街道和重点村庄进行控制性详规,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优先搞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湘南重镇、军规名镇”城镇品位;
3、合理利用土地,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发挥市场经济在城镇建设中的作用,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道路。
4、严格做好规划控制,量力而行,中远期结合,分期实施。
四、小城镇建设主要推进措施
1、立足长远,高标准规划城镇
按照城镇经济的发展变化,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需要,我镇立足长远,因地制宜,聘请专家教授对沙田镇区进行高标准、高品位的整体功能区划分规划,将镇区划分出工业区、教育区、商业区、生活休闲区。在编制规划中,对排水渠、污水处理、垃圾站、供水、供电等城镇配套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同时,突显商贸功能,形成了服装、餐饮、小商品等商贸一条街,进一步健全城镇功能,分区更加合理。按新农村建设要求,城乡统一建筑风格,农村集中建设用地,推广农村居民点建设,充分突显“湘南重镇、军规名镇”的优势和特色,全面完成沙田镇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2、创新机制,用好用活先行先试政策建设城镇
沙田镇紧紧围绕全县“抓好城镇活市场”的工作部署,积极实施“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兴业、强镇富民”的小城镇发展战略,按照“城市建设市场化、资金筹措多元化、资源利用商业化、基础设施社会化”的城镇经营思路,依据沙田镇的性质、区位、文化、产业等进行科学定位。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融资机制,从小城镇建设开发过程中收取得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资金全部返还给乡镇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通过“土地生一点、财政挤一点、上级拔一点、向外引一点、民间聚一点”的方式,对城市建设与管理方式作大胆改革和实践,通过流动、组合、拍卖、出租、转让等方式,对小城镇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整合,多元化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了“六个一”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通过一系列城镇建设项目的实施,沙田的城镇建设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出了沙田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3、以人为本,加大力度规范城镇管理
按城市规划法严格执法,提高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要以大多数人民群众为本,树立“为人民管城市”、“沙田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服务意识;成立有单独执法权的城市综合执法沙田分局,以执法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优化队伍形象、激发队伍潜能,切实增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4、发展产业,壮大城镇经济繁荣城镇
沙田镇作为民营企业聚集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工业优势。我们立足这一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培植骨干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余家,成为区域内带动沙田发展的经济引擎。二是以民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力度,几年来共引进硅冶炼、木材加工等各类企业项目15个,新增企业项目财税贡献率逐年递增,现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三是着力培植发展骨干企业。通过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扩大企业规模,加大技改力度,着力培育扶持了一批本土成长型企业,为带动城镇化夯实经济基础。
5、统筹兼顾,完善小城镇建设政策保障体系
积极研究落实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户籍、教育、土地、就业、投资等配套措施。一是探索制定促进城镇新型社区建设优惠政策,在税收、融资、户籍、房产、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倾斜,引导农民进城造城;二是简化土地征用手续,降低收费标准,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坚持一站式服务,一个漏斗收费,缩短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建设周期,提高办事效率;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发展公益事业,健全小城镇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解除进镇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实现沙田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