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对大学生正确择业的调查报告5篇

时间:2019-05-14 06:4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融危机下对大学生正确择业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融危机下对大学生正确择业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金融危机下对大学生正确择业的调查报告

金融危机下对大学生正确择业的调查报告

介于2008年爆发的这场世界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来势凶猛,波及面广,影响度深,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我们也在试图分析这场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影响,寻找应对的科学方法,希望通过这个调查报告让自己、让所有的在校大学上都来重视这个问题,并引起大家的思考,相信这对自己,对家庭甚至对社会都有重大的意义。

经济危机对我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身边的同学中,便听说他们的父母有下岗的,有减薪的„„也看得出他们对此的忧虑,其实受到经济危机是很普遍的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化,中国不可避免的与资本主义国家一起遭遇着经济危机的威胁。但中国是个古老的文明古国,传统影响深刻,虽然经济发展在近几年的速度比较快,毕竟我们是古国,老外搞的许多金融产品可以说是中国好多人闻所未闻,出口产品有影响是和外国的金融危机有联系.我们内地的好多人没有感到影响了什么,受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农村消费比以前厉害的多,老百姓和金融危机离的距离依然远,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究竟有多大影响?”这个问题,是时下校园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最关心的,在企业的招聘宣讲会上、与座谈交流中,他们总会问及。可是,一遍遍追问,大学生们却难得到答案。

据有关数据显示:加上中专生,及06年待业的,2007年有660万大学生找工作。2007年尚有70万-80万大学生未能就业,因此2008 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超过600万人。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2007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

这意味着原本就有限的救命粥又少了一些,而寺中的僧人却只增不减。作为一名经济财务知识的学习者,对于我们都关注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对我们大学生的就业影响,有如下些小看法: 金融危机淘汰了一批中小企业,也淘汰掉了一些原本可以吸纳就业人员的机会。市场对危机的快速应激反应就是适度萎缩。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应的减少,而且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数量的明显变化,那么多企业倒闭,多少肯定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但是影响的大小会根据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像以往热门的金融等专业的需求就会明显的减少一些。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市场营销、机械制造、通信工程、英语语言、会计学、医药学等专业的却是目前企业需求比较大一些的。

透过现象我们要更深层的了解的是,市场是一个均衡体,每个求职的人都是一个残差,影响或大或小,因人而异,因况而定。我们都知道国家各级机关及事业单位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大户,占到当年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2.7%左右,至少这一块就业市场是稳定的。

而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千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你真的是块金子就不应该畏惧或是退缩。金子会有金子般的心态,任何状况都无法阻碍他们对梦想的追求,他们乐观,他们积极,毕竟留下的 才是精英!所以,任何危机都是考验,都应该用辩证的方法对待。就像财务上说的,我们可以规制风险,成本最小化,将资源效用最大化。一直以来,有关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育,总告诉大学生们择业要分析经济形势、就业环境,对自己准确定位;可是,面对以上东南西北传来的就业形势信息,让诸多大学毕业生怎么判断?

诚然,此次经济金融危机可能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很难预测,这需要很充分地掌握情况,并且要对未来走势作研判,但这不能成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难以提供更充分、更客观信息的理由。为学生做就业服务,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便是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整理出就业信息,提供给学生,帮助他们合理定位。大学生毕竟是处事未深的一个弱势群体。很多人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没有工作经验。有的也只是专业方面的理论,这是大学生的一条软肋。如果你去应聘就会知道,很多时候他们要求你有几年的工作经验,这无异于要求处女有性经验,明显是一种不合理的要求。

80年代中期,政府顶住人民的压力,在无数人的反对声、包括香港美国华人媒体的反对声中强行推出一项改革,就是“大学生不包分配” 包分配”的政策。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各高校历年来不断地扩招,导致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甚至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大学生就业月薪700”、“清华毕业生回家卖猪肉”、“1500多名大学生抢夺15个厕所管理员职位”等等,这明显是一种危机,长此以往,还有谁会敢有“上大学”的冲动。为此,很多人提出了恢复“大学生包分配”。曾经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如今不得不回到地面上为就业发愁了。当就业难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不得不把期望中的薪水一降再降,甚至已经低于了农民工,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但这种情况下,“包分配”政策无异于天方夜谭,运转不灵的。但国家并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大学生,介于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国家也针对不同地区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

一、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围绕基层面向群众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领域,大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继续实施和完善面向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扩大项目范围。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要进一步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为他们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形成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社会环境。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创造条件,更多地吸纳有技术专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和高科技企业集中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各地在实施支持困难企业稳定员工队伍的工作中,要引导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更多地保留高校毕业生技术骨干,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按规定在2009年内给予6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困难企业开展在岗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资金补助。

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鼓励残疾人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和创业经营场所安排等扶持政策。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

五、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的功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及高校要加强协作,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

六、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确保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完善离校未就 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供基本生活补助。拓展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

七、强化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摸清底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并组织他们参加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的活动。

八、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地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确定目标任务,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强工作考核和督查。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落实工作责任。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牵头制定和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并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教育部门要指导高校大力加强在校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并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尽管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可能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虽然很难预测,但这不能成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难以提供更充分、更客观信息的理由。在危机影响下,众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一个关键问题,是看教育部门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教育部门发挥政策效应 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才能让毕业生看到就业的希望。很多企业也在政府的组织下,已经有所行动,他们组织了一场又一场的招聘会,尽量的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另外,国家一直在积极响应毕业生自主创业。很多人在理解政府的这项措施时存在误区,认为只有经济危机下,政府才号召大学生自主创业。事实上,自主创业是一个大方向,不仅仅是权宜之计,应该长期贯彻下去。

那么是不是每个大学生都可以自主创业?其实不然,应该说每个大学生都具备自主创业的潜能,但不是每个大学生都可以自主创业。大学生经过高等教育后,虽然实践能力不足,但思维方式已经上升一个台阶,这为自主创业提供了先天条件。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国家号召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不意味着鼓励大学生盲目创业。”

经济危机是个短期的问题,而就业是一个长期问题,就业问题只是在经济危机的前提下,才凸显的。相信通过国家对毕业生就业的调控,企业的大力支持以及所有的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会将经济危机对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我国现在最需要的是发展,而能否处理好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相信国家、政府、人民以及所有的爱国人士,都会竭尽所能,来处理好这一问题。但更重要的还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学习知识并多多的接触社会,为将来参加工作之后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打好基础。通过这次调查与总结,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如今金融危机下的我们一定要用正确的心态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应对当今的就业形势。如此的就业形势提醒着我们也在督促着我们,要努力地学习我们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努力锻炼,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兼备型实用人才。只有有实力与能力才不会在择业的大军中迷失方向,才能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人。

由于我们的能力有限,这份调查报告可能并不是很全面,以及一些数据可能并不是特别精确,也不可能代表每一个大学生的客观心理,但相信它可以代表我们很多大学生,以及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心声。我们相信通过我们不断地努力,一定会获得美好的明天!

广告082小组调查报告:

李燕阳(080902231)陈闯(080902222)

赵学龙(080902244)高祥军(080902225)

刘磊(080902233)王佐(080902240)

张凯(080902243)高可攀(080902224)2009/5/18

第二篇:大学生择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多数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盛起。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占有少部分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分别达到35%、33%;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

第三篇:大学生择业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择业情况调查报告

2011-3-1 所谓择业,就是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上各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过程。任何已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要进入社会职业领域选择特定的职业。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择业者不仅要考虑到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等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的择业则是在完成学业以后,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进入社会,选择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以获取稳定的收入,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择业观是在择业过程中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倾向等。现今大学生的择业观大多是在校时期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如何选择职业这一实践活动的较稳定的认识、态度和基本的指导思想。择业观属于择业过程的心理层面,很多方面的问题都会改变大学生择业的标准,原因很简单人们差异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不同、思想层面参差不齐、以及学生时代的理想等。

恩格斯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考或凭激情进行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这就是说,择业者的择业行为主要是受择业观支配的。总之,择业观是人们在择业过程中最根本的观点;择业观受世界观的制约,是人们的内心世界在择业过程中的折射与反映;择业观受人生价值观的支配。

关于大学生的择业观,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大学生择业观是毕业生对于择业目的和意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它与毕业生自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是毕业生价值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关于择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标准、择业意义的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也是大学生在思想上对社会职业岗位的初步定位。”而在校大学生的择业观正处于形成和完善阶段,通过本次调查,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理性择业观的内涵和培养途径,把握自身择业观的形成规律,从而形成理性的择业目标,科学地认识社会各种职业;在建立合理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在任何职业领域里爱岗敬业,勤奋刻苦,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调查形式以及结论

本次调查通过以各种形式的收集资料,进行更人性化的整理。方便人们真切的了解到关于大学生的择业问题。

调查对象包括在校大学生以及应届毕业生对于就业选择的看法,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调查。

通过各方面显示的数据进行整理规划,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根据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进一步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表明:

1·大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就业地区国外8%、沿海城市58%、省会城市26%、中小城市8%。2·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专业不对口28%、户口问题42%、缺乏社会关系30%。

3·在对以后发展的态度方面,60%的人选择就业、16%的人选择考公务员、24%的人选择考研究生。

从此次对部分大学生择业情况的调查数据看来,虽然大部分的学生对就业的前景不是很看好,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就业,而且面对各种困难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综上所述,大学生择业情况调查结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时代性。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和发展,与时代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社会发展期、不同的时代,均可体现出大学生不同的择业观。纵观历史不同的时期均呈现出特点各异的时代气息。20c70s末80’s初的大学生虽开始有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意识,但时代背景造就他们毕业时必须服从国家分配,并且更注重“社会地位”。20c80s的大学生择业标准,第一位是社会地位,第二位是社会意义,第三位是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到了80’s末,“符合个人特长”成为他们择业的首要标准。20c90s前期,大学生就业时追求“第一职业求稳定,第二职业求发财”。20c90s中期以后,曾流行的“待遇决定职位选择”的模式已基本过时,“能否发挥专长”又成为大学生择业首要标准,许多大学生认为要在个人和社会两个价值之间找寻最佳结合点。

2、主体性。从横向比较来看,大学生择业群体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有学者研究认为:大学生具有“五高峰、四最、三敢、两缺乏、一中心”的特点,即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社会需求高峰、特殊行为高峰、成就高峰;最积极、最富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留思想;敢说、敢想、敢干;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常常以崇尚自我为中心。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他们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体现;在职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等。

3、差异性。大学生择业观因大学生分布的地域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所学专业不同、男女性别不同、需求重点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地域分布来看,大学生就业去向有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本地与外地等差异;从学科专业来看,大学生学习有文、理、工、农、医、经、管、艺等众多领域的差异。这些差异性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升学与职业的选择上,二是选择职业的出发点上。

通过调查研究,身为面临提前就业的大学生明白了择业观的重要性;同时也总结出面对就业前的基本准备和对于此种社会状况的些许建议。

1·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21c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而在校期间理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准备。为适应社会完善自己的素质教育以及道德修养,同时要提高自我能力懂得创新、运用、以及社交人际。增强自我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在短时间内适应社会、发挥本有才能。

2·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

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而学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现实,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在校期间还要尤为注重自身抗挫折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奉献、创业和艰苦奋斗等精神。

3·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深化教学改革,在教授专业知识、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形势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可以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与社会竞争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正确就业信息,为社会培育优秀人才。

4·社会和学生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

社会应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尽量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另外,家长和亲友也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择业期间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压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第四篇:大学生择业方向调查报告

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摘要:大学生就业率逐年下滑,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许多主观及客观的因素都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根据这次对哈师大范围内的大学生择业倾向的调查分析,我们小组总结出了几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几点对策。关键词:就业难 专业对口 考研深造 能力评估 价值评估 工作区域 求职渠道 目录:社会现状及调查范围--------1

(一)数据分析------------1

1. 对于现今所学专业的满意度-----------------------------1

2. 本科毕业后的规划------2

3. 大学生择业方向的主导因素-----------------------------2

4. 择业标准及对工作区域的选择---------------------------2

5. 求职渠道的选择--------3

(二).数据总结------------3

(三).对策及建议----------3

正文: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合一的科技时代,更是一个人才聚集就业困难的高度人才集中化的时代。因此,对于我们现今的大学生而言,就业难就成了我们第一大棘手的问题。

据统计,07年大学毕业生495万,就业率75%,08年大学毕业生560万,就业率70%,09年大学毕业生600万,就业率40%。(以上数据来源于北大青鸟培训学校)由数据可见,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就业率却逐年大幅度地减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当的严峻。因此,大学生的择业方向对我们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借此机会,我们小组在哈师大范围内展开了关于大学生择业倾向的有关调查,通过这项调查,我们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了更加深一层词的理解。

(一).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1.对于现今所学专业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大约有60%的同学认为现今所学专业是自己的理想专业。显然,剩余的40%的同学则认为自己先进所学的专业不够理想,对于这40%的同学,将来就会面临这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未来做的工作与本专业不对口会如何选择。对于这个问题,几乎90%的同学都认为无论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都不会很在意,都会去试着喜欢或者是先干着等待时机以后再逐渐向专业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对于就业难的问题,大部分大学生都已经有了充分地认识。然而,对于那40%的同学来说,仍有一个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正所谓爱好激发潜力,潜力激发动力,如果一个人能够如愿以偿的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那成才率会比不愿意学习自己所学专业的要高。这样,在面试的时候,面对同一家企业时,那40%的 1

同学很自然不会像那些学到自己理想专业的那些人那么有热情和激情,那么他们就极有可能败在这微小的差别中,最后被拒之门外。那时,他们就将会面临着待业失业等诸多问题。

2.本科毕业后的规划

据调查显示,约有60%的人选择要考研继续深造,约30%的人认为应该先去找工作早日赚钱,剩余的人则还没考虑到这个问题。据此,我们不难看出,考研继续深造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了。也许,原因有两个,第一就是这些学生本身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想丰富自己的头脑,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意识到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下,硕士的学历会为自己的就业增加一个更为有利的砝码。换句话说,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即使到了就业的严峻性,并且试图寻找更多增加纠结筹码的机会。

换个角度来讲,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会激发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学习深造的热情,新一代青年的综合素质水平也会跟着提高,青年是社会的主导力量,那也就预示着中国的未来建设将会由更大一批更高水平的人才来完成。我国的发展就越来越有前景了。

3.大学生择业方向的主导因素

据调查显示,35%左右的同学会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来选择一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工作,还有35%的同学会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来选取职业,大约20%的同学希望将来的职业能够给自己提供一个创造人生价值的机会,最后剩余的10%的同学则会考虑工作环境等物质因素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在我看来,打一种同学是从自己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择业方向的,他们十分了解自己,并且能够理性客观地评估自己。而其他的几种同学则是更多的考虑到了自身的需求和客观条件的好坏,当然,我并不否认这种想法,但这种对未来工作的种种“要求”

便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一种负担,要求越高要求越多负担就越重,大学生就业就越是困难。因此,大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择业的标准过高就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因素。

4.择业标准及对工作区域的选择

据调查,85%的同学认为工作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只有15%的同学是为了诸如实现人生价值等因素为就业目的的。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越来越现实了,提高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巨大多数同学的工作动因。调查显示约有65%的人把企业的薪水和福利是否良好作为择业因素,只有少部分的人在乎所选职业的发展前景和工作氛围等其他非物质因素。于是,另一个问题又由此产生了,那就是“眼高手低”的影响,由于许多同学都把提高生活品质等物质因素作为择业标准,对于达不到自己满的收入标准的工作,许多同学都产生了不屑一顾的想法,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了解不够理性不够客观,而把重点放在了物质要求上。然而企业层面上却并不需要一个只考虑物质因素的“冷血工作机器”。因此,对于这一类群的人待业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

与此同时,调查显示,45%的同学将工作区域定位具有发展潜力的大中型城市,32%的同学可望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中谋得职业,23%的同学希望留在自己的家乡中工作,然而,几乎没有同学有意愿到符合国家需求的边远城市去工作。这种情景部门不是不可以理解的,然而奉献精神在大学生中的极度缺少却极其引人深思,正是由于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极度缺乏,物质需求对思想的充斥太多,才使得大部分大学生根本不会考虑去边远城市工作的情况。由此,就造成了发达城市就业难而边远城市人才极度紧缺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也是在就业方面的一大重要的“扎堆”现象。

5.求职渠道的选择

调查显示,约有70%左右的学生通过去人才市场招聘市场求职,有20%的同学会选择在网上投简历,有8%的同学要靠亲朋介绍。这也表明,同学们对求职方式的选择更趋向于稳妥,但是方法不够多样,这或许也可以构成一小部分就业难的原因。

(二).数据总结如下

综上所述,根据此次对大学生择业方向的调查,我们认识到了许多引发大学生就业率逐年降低的原因。第一,大学生毕业人数逐递增而用人单位的需求却远小于这个增长幅度。第二,许多大学生无法客观并且理性的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进行评估,眼光太高,要求太多,导致自己迟迟无法找到理想的职业。第三,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普遍较低,大多数都无法接受到边远城市工作而想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里工作,导致大学生就业扎堆现象的产生。

(三).对策及建议

1.我们大学生首先要意识到,即使所学专业不是内心原来期待的那个满意的专业,也要用心去学,要对自己负责,不可以自暴自弃认为那个毕业证就好,毕业之后就再也不想去从事有关工作了。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2.大学生择业中应该拥有正确的择业观,学会客观并且理性的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根据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减少在择业过程中对物质因素的考虑。

3.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大城市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如果我们很不幸的被竞争下来了,在家待业,那还不如响应国家需求到边远的那些人才紧缺的城市暂时工作。在那里,人生的价值同样可以完美的实现。

引用:正文第二段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北大青鸟培训学校网页。

第五篇: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对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就业倾向的问卷调查,详细分析了在目前的形式下,高校大学生在求职前的准备,求职价值观,求职期望等就业意识的现状和特点。并且根据此次的调查结果,总结出大学生在就求职前的惯性做法和惯性思维,指出哪些是可行的做法,哪些是需要改正的做法,为地方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关键词: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报告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率已经成为考验我国教育事业是一个指标。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个好工作,合适的工作,不但是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主要考虑的事情。就业形势严峻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说中国大学的盲目扩张,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大学生自身的不足等等,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只做了此次的调查问卷,以便我们的就业形式有个清晰的认识。

一。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主要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择业的途径,求职中最关心的问题等就行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共发出问卷200份,实际收回的问卷有200份,其中有效问卷有180份,有效率达90%,其中男生占45.6%,女生占54.4%。本次调查的学生主要是工学、管理学的学生,他们分别代表了理科和文科的学生,也是考虑到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所选比例的均衡性。为了方便学生答题,节约时间,问卷主要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分为9个单选和1多选,和一个开放性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学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6.4%,20.5 %的学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比较乐观占有较大比例的原因,我认为由于被调查者有一部分还是在校生,所以对求职的艰辛认识还不够。随着他们毕业时间的临近,他们就会更加准确的认识到自身的情况。这就需要他们深入了解自身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及时调整好心态。、关于求职前的准备

调查结果显示,17.5%选择大一就开始,46.6%选择大二开始的,35.9%为大三开始。这说明我校大学生整体开始考虑求职就业问题比较早,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上大二就开始考虑自己的求职就业问题,说明求职就业意识较强,从他们关注考虑就业问题比较早可以看出他们对求职就业方面的信息的需求也比较大。

3、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0.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3.5%的人选择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13.4%的调查者选择了回家创业。我们可见,由于国家对公务员的考试一再提高学历要求,而被调查对象的学历是大专,所以公务员的机会相对他们来说较小。根据在调查中和他们的交谈中,了解到选择回家创业的学生,主要由于其家庭是做生意或企业的。所以说,在工作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还是先从在企业锻炼为起点。这就需要我国对于大学生应该多提供一些就业渠道,并且给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关于就业过程中的寻求帮助的途径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向父母咨询意见,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问老师,还有25.1%的调查者和自己的朋友商量,“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31.3%。可见,家庭的帮助对学生的影响最大,而老师的帮助比较不足。这说明在大学里好多老师都是下了课直接走人,和学生的感情不深,以至于学生主要还是依靠家庭和朋友,或者是自己。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但是讲授课本的知识,更主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人生的正确建议。5、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表明,66.7%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主要是内蒙的呼包鄂三地。这主要是因为内蒙的这个金三角,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10.3%的调查者选择了去我国的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地。23%的学生选择了回到家乡,这个可能是因为家乡有自己的亲人,不管是就业还是生活都有一定的便利性。可以看出,发达地区还是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涌进,但是我们也应该告诉学生在拥挤的大城市发展的弊端,使他们正确看待就业的地点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并且鼓励学生去西北比较偏远的地方,带动那里的经济发展。、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大学生们的期望值一般。3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2000元以下,其中4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2000—3000元这一档上,有35.4%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7、关于工作是否对口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择是小心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择工作时是占非常大的比重的。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这说明调查者主要是保证有份工作,先择业再就业。、关于招聘信息的途径

得到招聘信息的途径,50%的学生是从网上寻找的,30%的学生选择了从学校了解到,也就是说学校公布或者组织招聘会时,他们才得到招聘的信息,20%的学生选择了家人介绍或者朋友介绍。这说明毕业生所在地的人才市场不是很活跃,很多学生的信息相对来说比较闭塞。、关于最关注的信息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的调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10、关于公司需要员工的具有的条件

认为用人单位最重视什么的选项中,“所学的专业能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特长,品德重视的下降程度,导致学生们认为能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才是硬道理。

三。总结

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660万,这么一个强大的队伍涌入社会,那么他们能够安定的正常工作,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会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本人的建议是:、大学生走出校门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

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要敢于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服输,要敢闯!

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可以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能力,不仅要学习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下载金融危机下对大学生正确择业的调查报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危机下对大学生正确择业的调查报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题目的选择 在选择题目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调查方向是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但是基于题目过大,并且调查对象多为一工作人群,为调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于是......

    浅谈金融危机下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浅谈金融危机下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素质

    金融危机下现代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内容摘要】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一直是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很多,如社会人口的增长,大学生对自身定位的误区以......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 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董蓉英“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学生则年年还是被撞的“头破血流”。今年受美......

    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查报告 ------求职择业取向观念调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种类繁多,但面对社会“扎堆竞选”。有部门却招不到人。正可谓“有人愁没事干,有人愁没......

    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调查报告 全球金融危机在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对此,我利用这个寒假展开了相关调查,期间我仔细查阅了有关全球金融危机和......

    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调查报告

    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对于大学生就业影响的调查报告 一、金融危机的定义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

    金融危机下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要把大学生就业放在当前各项就业工作的首位。”在 1月7日召开的中央促进就业会议上温总理这样讲到。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昔日的“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