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时间:2019-05-14 06:5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基础工作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第一篇: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农村基层建设

第一节 农村基层节能减排

200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务必增强紧迫感,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一是落实电力、钢铁、水泥、煤炭、造纸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计划。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完善和落实关闭企业的配套政策措施。

二是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进度。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力争用两年时间在36个大城市率先实现污水的全部收集和处理。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标准。完善和严格执行建筑标准,大力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稳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三是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和示范工程。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和环保产业。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四是做好“三河三湖”、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三峡库区和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提高重点流域水污染物的国家排放标准。五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六是鼓励和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七是加强土地、水、草原、森林、矿产等资源 的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严厉查处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等违法违规行为。搞好海洋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气象、地震、测绘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八是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九是完善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奖惩机制。是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农业部力推节能减排工作

农业部将从切实抓好能源节约、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三个方面全面推进我国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我国的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是:围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循环农业}以节肥、节药、节水、节地、节能技术推广为重点,构建农村节约型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农业生产生活废弃物能源转换为重点,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以发展能源作物为重点,增加商品能源供应。

切实抓好能源节约。一是推进乡镇企业节能。加强乡镇企业能源消耗管理和节能更新改造,进一步淘汰土焦、小立窑水泥、黏土实心砖、小冲天炉等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二是推进农业机械节能。更新淘汰部分老旧农业机械、高能耗老旧渔船和装备。三是推进耕作制度节能。建立高效的耕作制度,实行免耕或少耕,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发展生态农业。四是推进畜禽养殖节能。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推广节能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资源调节畜禽舍温度,降低畜禽舍加温和保温能耗。五是推进农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村生活节能。更新改造传统的省柴节煤炉灶和节能炕,加快省柴节煤灶(炕)的升级换代。发展节能型住房,在北方地区引导农民建造太阳房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大力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在适宜地区大力普及户用沼气。发展集约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推进人畜分离养殖小区的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二是推进秸秆高效利用。在粮食主产区,以农村居民炊事和取暖为重点,推广秸秆裂解气化、生物气化和秸秆团化成型技术。三是积极发展能源作物。利用荒山、荒坡、盐碱地及冬闲田等土地资源,稳步发展甜高粱、甘蔗、木薯和油菜等能源作物。

深入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一是推广节肥节药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淘汰“跑、冒、滴、漏”的植保器械,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减少农药用量。二是发展生态型畜牧业。加强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在粪污相对集中的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重点实施畜禽粪污能源利用工程,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加快标准化畜禽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三是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建设一

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合理投放饵料,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加快建立渔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二、我国农业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要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忽视农业节能减排工作。

“农业节能减排是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农业农村在节能减排中大有可为,但目前我国的农业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相关行业与部门的高度重视。

农业部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约为9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能源约为6亿吨标准煤,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

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生活用能仍以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为主,生物质能消费占一半以上,农村居民商品能源消费水平低。农村居民人均年耗电量约130千瓦时,仅为城镇居民的50%。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商品能源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对国家能源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问题不容忽视。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常规商品能源的推广应用,并且成本高,多数农民难以负担,出现了农村居民对优质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商品能源供应短缺之间的矛盾。无论从能源资源的结构性短缺,还是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考虑,我国农村能源开发不能再延续过去资源耗竭性的发展模式,必须依靠农民、立足农村,积极开发当地丰富的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小水电和微水电等可再生能源。

此外,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居民生活用能仍以秸秆、薪柴等低效燃烧为主,室内外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仅为25%左右,节能潜力巨大。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做好农村能源节约,不仅有利于改变农民传统生活能源消费模式,减少农民对商品能源的依赖,而且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国化肥使用量达到4300多万吨,利用率仅为30%左右。农药使用量140多万吨,利用率仅为30%左右。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近30亿吨,农村每天产生生活垃圾近100万吨,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据调查.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总氮、总磷贡献率达到50%以上,滇池的总氮、总磷贡献率达到60%以上。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对实现“十一五”污染物减排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要达到3亿吨标准煤,约占届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0%,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刻不容缓。

我国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能源的蕴藏量很大,每年可用总量折合约5亿吨标准煤,仅农业生产中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就折合1.5亿吨标准煤。我国不宜种植粮食作物,但可以种植能源植物的土地有1亿公顷、可人工造林土地有4667万亩。按这些土地20%的利用率计算,每年约生产10亿吨生物质,再加上木薯、甜高梁等能源生物,据专家测算,每年至少可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约5000万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农业节能减排,就应该以节肥、节药、节水、节地、节能技术推广为重点,构建农村节约型生产和生活方式。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10年,农村地区将推广太阳能热水器8000万平方米,太阳房5000万平方米,太阳灶200万台,太阳能光电50万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30万台,微型水力发电1 5万台,形成1160万吨标准煤的年节能能力;将发展省柴节煤灶8851.78万户,总节能量3540.7l万吨标准煤;发展生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1000处,生产燃料乙醇506.7 万吨、生物柴油12.54万吨,总节能量741万吨。

第二节 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建设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

一要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重点扩大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努力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二要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加快省级统筹步伐,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规范发展企业年金制度。探索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抓紧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鼓励各地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三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强化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实现保值增值。四要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重点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同时,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

一、构建有利于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要实现社会和谐,维持农村基层社会稳定,使广大的农民没有后顾之忧,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就社会保障体系本身而言一般应由三个层次组成,社会救济制度是对贫困或者低收入阶层的最起码生活、生存条件的保障,使他们不至于陷入绝望的境地。社会保险制度是对广大劳动者的老、病、伤、亡、失业等风险的保障,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其免于沦为弱势群体。社会福利制度是帮助社会成员改善生活条件、提高自身素质,使生活质量更高,是较高层次的保障。此外,还有一些补充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单位年金、补充医疗保险、慈善事业、福彩等。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该包括:(一)农村社会救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fiiU度

我国农村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虽然严重滞后,但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的开展却较普遍,传统的社会救济项目有许多,包括定期定量救济、临时救济、灾民救济、“五保’’供养、残疾人援助等。这些项目中除残疾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五保”户有《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作保障外,其他的项目基本上是一些临时性的措施。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相对稳定的制度来保障那些低收入或贫困者的生活。这一制度就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

1.科学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这一标准非常重要,要使它既能保障农村人口的最低生活,又要防止保障标准过高而形成养懒汉的倾向。可以考虑划定一个国家线,应以最贫穷地区的最低生活作参照,全国统一标准。在此基础上各地根据地方的情况再划定一个地方线。

2.合理筹集保障资金。最低生活保障应属公共产品,政府承担出资责任义不容辞。根据以上划定的两条线,国家线的标准应由中央财政负担,对富裕地区最低收入也超过国家线的,则中央财政可以不负担。而地方线的标准中高于国家线的部分可由省、市、县、乡财政合理分担。另外可以在社会捐赠和社会互助中再补充一点。

3.正确界定保障对象。理论上说,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应是如果没有这笔费用就不能达到现有社会发展水平上最起码的吃、穿、住、行等标准的所有的人。现实中一般包括因缺少劳力、收入太低而使生活非常困难的家庭;因灾病或残疾致贫的家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扶养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

4.正确选择资金管理与保障方式。可以将保障资金集中到县一级统一管理,实行专户专账,按时下拨到乡镇统一发放。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二)农村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中坚制度,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来说。应该也是如此。当前迫切需要建立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包括: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以个人账户为主。实行个人账户,将个人与单位或集体缴纳的部分完全记在个人的名下,有利于与个人利益挂钩,调动个人投保的积极性,并且便于农民在不同的企业之间流动工作、务农以及转为城镇市民等身份的变化。实行社会统筹能体现社会保险的共济性,且便于体现统一标准、统一运作的优越性。统筹基金承担个人账户支付完毕后的支付责任。

(2)合理筹集资金。原则上坚持个人、集体、国家三方出资。其中个人缴费不应低于50%,对于集体经济发达的地区,集体补助的比例可以大一些,国家可以少出甚至不出,而对于集体无力承担的,国家应承担起统筹的责任。(3)设立好缴费标准。可以设立低、中、高多个档次,由参保人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收入水平、健康状况进行自主选择,并可在申请批准后调整缴纳档次。最低缴费标准按最低(支付)标准倒推,应在加上政府和集体的补助后,能保证基本的养老需要,可按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作出原则性的规定。

(4)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推行投资代理制,将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交由专业的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

(5)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一是制定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和投资运营保障制度。二是建立由劳动保障、民政、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和农民代表等组成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对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运营依法进行监督,及时向各方面公布有关情况,增加透明度。三是基金以县为单位独立运作,由社保经办机构集中统一管理,专款专用。2.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中国农村的医疗保险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但基本的制度模式是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应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

(1)以大病统筹为主要方式的家庭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模式。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主要是指大病,因此进行大额医疗费用统筹补助尤为重要。个人缴费的一部分建立家庭账户,个人缴费的其余部分和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建立大病统筹基金。

(2)合理的合作医疗筹资机制。应根据当地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量,同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集体经济的承受能力,通过确定适宜的补偿比例,测算人均基金筹集标准,坚持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3)合理确定报销比例。可由各地合作医疗管理组织根据筹资数额与以往医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疗费用实际支出情况作出决定。(4)强化管理和监督。3.农村社会福利制度

农村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未成年人福利、老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和农村劳动者福利。鉴于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村的社会福利的形式应以劳务为主。如农村儿童的义务教育保障,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的特殊照顾和护理,农民的免费技术培训等。

此外,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为本社区的农民举办补充的社会保障项目,如社区年金、社区补充的医疗保险等。

在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是关乎整个全局稳定的大事: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面对“三农”问题,调整建立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确保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和农村长治久安的根本。

二、当前农民对推进农村社保体系六盼

1.优先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对新增的被征地人员做到即征即保。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增加政府投入,根据参保人员年龄档次分别予以资金补助。2.将进城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保体系。通过分阶段覆盖和发展,重点督促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缴费能力,分步实施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3.改革完善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个人、集体、政府三方筹资,建立个人账户储蓄积累与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相结合的模式。

4.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当提高参保人员缴费水平。在诊疗项目上设定限制,控制支出。建立健全对医疗机构的协议管理制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行为。

5.完善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在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方面实现六到位。

6.拓宽农村社会保障筹资渠道。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资大力实施农村社会保障。

三、《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本条例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第四条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供捐助和服务。

第五条 国家对在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供养对象

第六条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

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 供养待遇。

第七条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应当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告;无重大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进行复核。申请人、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合、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八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不再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村民委员会或者敬老院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丧葬事宜办理完毕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第三章供养内容

第九条农村五保供养包括下列供养内容:(一)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二)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三)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四)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五)办理丧葬事宜。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应当与当地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

第十条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执行,也可以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制定,报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国务院民政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制定工作的指导。

第十一条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有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的地方,可以从农村集体经营等收人中安排资金,用于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将承包土地交由他人代耕的,其收益归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所有。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在资金上给予适当补助。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应当专门用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第四章供养形式

第十二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在当地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也可以在家分散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

第十三条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供养服务;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提供照料,也可以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有关供养服务。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人民政府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管理资金,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第十五条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民主管理和服务管理制度。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培训。

第十六条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可以开展以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条件为目的的农副业生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农副业生产给予必要的扶持。

第十七条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签订供养服务协议,保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符合要求的供养。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村民委员会可以委托村民对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照料。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管理制度,并负责督促实施。

第十九条财政部门应当按时足额拨付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确保资金到位,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第二十条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申请条件、程序、民主评议情况以及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和资金使用情况等,应当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条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遵守治安、消防、卫生、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向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符合要求的供养服务,并接受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村民不予批准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或者对不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村民批准其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二)贪污、挪用、截留、私分农村五保供养款物的;,(三)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贪污、挪用、截留农村五保供养款物的,依法予以罢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私分、挪用、截留农村五保供养款物的,予以辞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的供养服务不符合要求的,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有权终止供养服务协议;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农村五保供养证书》由国务院民政部门规定式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监制。‘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1994年1月23日国务院发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同时废止。

第三节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有着其他社会元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阶段,加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中央提出的促进“乡风文明”,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其实质就是要构建以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特征的新农村,不断塑造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民。这对于进一步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育文明社会风尚。特别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全面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鼓励创作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推进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即将在北京举办。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要扎实做好各项筹办和组织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创造良好环境,确保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体育盛会。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和2010年世博会。

3.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4.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在继承十六大有关发展文化事业的许多重要思想、重要论断、重要提法的同时,十七大坚持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令人振奋。“文化软实力”这一新名词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引起人们特别关注。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十七大报告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重要论述,以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对文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

报告重点提出并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意义。文化软实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的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

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把亿万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有利于在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二、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基层文化发展

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要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充分认识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支持基层文化建设.基层文化工作是整个文化工作的基础,担负着直接开展文化工作与创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基层文化工作对于陶冶人民群众的情操,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有着直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就必须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基层文化事业的繁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荣和发展。这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

1.财政文化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多年来,教育和科学经费投人增长速度均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文化经费投入增长速度则保持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财政文化事业费支出重点用于保证基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费需要。

2.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扶持困难地区基层文化事业发展。在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数额时,文化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来,中央财政总支出中一半以上用于补助地方,其中一部分可由地方用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中央财政还设立了地方文化设施维修和设备购置专项经费及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专项经费。省级和地市级财政也都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基层文化事业给予了相应扶持。

3.制定文化经济政策,鼓励和引导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各级财政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对宣传文化单位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建立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开征文化事业建设费、实行电影5项优惠政策、鼓励对文化事业的捐赠等政策措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文化筹资机制和多渠道投入体制初步形成。

(二)认真履行财政职能,继续支持和促进基层文化事业发展

1.进一步加大基层文化经费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要求,确保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地方文化事业费支出也要有相应增长。要切实加强群艺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基层文化事业单位建设,保证公共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购书经费,群艺馆、文化馆(站)有一定的业务经费。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要将部分国债资金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 设,并带动其他资金配套投入。

2.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带动基层文化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在分配中央财政对地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补助资金时,应对中西部困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给予倾斜,保证专款专用。从2002年起,中央财政将“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专项补助经费和地方文化设施维修购置专项补助经费由500万元和600万元分别增加到1600万元和1400万元。此外,还专项安排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经费4000万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经费2000万元,用于支持优秀剧节目创作和文化信息网络建设。对文化部提出的“送书下乡工程”、“流动文化服务车购置”、“开展老年教育”、“加强城市街道、社区文化站建设”、“加强文化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等项目,拟安排一定资金给予重点支持。

3.促进体制改革,转变投入方式,严格资金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和促进文化体制改革,配合有关部门抓紧解决基层文化单位机构重复设置、布局不合理、规模效益不高、损失浪费等问题。同时,要适时调整投入方式和投入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结构,制定切实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4.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支持基层文化发展。各级财政部门应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引导资金投向,调整文化布局,支持基层文化建设。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使用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要鼓励社会力量对文化事业进行公益性捐赠,进一步拓宽基层文化单位的筹资渠道。

三、做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建设部作为主管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职能部门,应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根据行业特点,发挥行业优势,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要认真做好文化设施建设的规划

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搞好文化设施建设,必须做好文化设施的建设规划。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文化部门的配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一定要考虑文化设施的合理布局与配置。对近期计划建设的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要作为重点,列入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都必须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的文化设施。总之,要用规划这个龙头,确保文化设施建设的落实和布局,从根本上解决文化设施不足甚至 被挤占的现象。

(二)要严格文化设施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

文化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设施建设用地除具有城市土地的一般属性外,更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因此,文化设施建设用地,必须优先安排。在文化设施用地的具体管理上,一要选择合适的区位布置文化设施用地;二是各地城乡规划行政部门要加强文化设施用地监督管理。对于现有的基层文化设施用地,不得随意改变使用性质,以作他用。对城乡建设确需征用文化设施用地的,必须做到先建后拆,或建拆同时进行,重建的文化设施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原有的规模。

(三)要认真做好文化设施的设计工作

文化建筑是城市主要的公共建筑,基层文化设施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对于文化设施的建筑设计要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文化品位,而且要体现地方特色;不仅要考虑到历史和文化传统,而且要体现时代特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和关注文化设施的建筑设计工作,使城市的文化设施建设与城市的整体风格相一致,使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文化建筑要成为精品,要成为城市空间和人民群众生活的亮点。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文化设施建设的规范,建立健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法规。通过加强立法,进一步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由于文化设施等公共建筑的使用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务必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确保使用的安全。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四)要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强领导

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认真做好文化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工程质量工作,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搞好基层文化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始终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职责分工,明确任务,加强领导,负起责任,以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推讲基层文化建设。

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05年11月7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必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同时也要看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3.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调控,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充分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4.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没新格局。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现有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产业较快发展,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文化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5.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人户。以提高中央台和省台广播电视节目入户率为重点,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加大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力度,争取到2010年基本实现20户以上的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重视完善和发挥现有无线转播台站的作用,利用无线、有线和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力争使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到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央财政对中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西部地区村村通的建设给予适当的基建投资支持,对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和青海、甘肃、云南、四川藏区的村村通工程运行维护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西新工程要继续重点解决好新疆、西藏等老少边穷地区广播电视覆盖和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等问题。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体系,做好农村接收广播电视的服务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运行服务机制,确保村村通长期有效运行。

6.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重点做好配送电影流动放映车和电影拷贝工作,丰富农村电影片源。加强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农村科教影片的放映。采取定点、流动、录像放映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国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加强农村影院的更新改造,增加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推广电影数字放映技术,在农村逐步实现由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变。

7.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重点支持边远贫穷地区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使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逐步具备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要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共建方式发展基层服务点。

8.推动服务“三农”的出版物出版发行。实施服务“三农”重点出版物出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版工程。出版单位选题规划要向农村倾斜,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服务“三农”为主的出版单位,增加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发展农民书社等农民自助读书组织,为农民群众读书提供方便。继续实施送书下乡工程。以政府采购形式,每年集中招标采购一批适用于农村的图书,直接配送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乡村文化站(室),方便农民群众阅读。改进报刊订阅发行工作,缩短发送时间,使农民群众及时看到报刊。

9.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到2010年,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县文化馆要具备综合性功能,图书馆要加强数字化建设。乡镇可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站(所)整合,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配备专职人员管理。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明确由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定时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对西部及其他老少边穷等地广人稀适宜开展流动服务的地区,由政府给乡文化站配备多功能流动文化车,开展灵活、多样、方便的文化服务。

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对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调整,逐步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人民日报要加大农村和农业报道的份量,逐步创造条件开办农村版。农民日报等专门面向农村的报刊要不断提高质量,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增加农村节目、栏目和播出时间。农业大省的省级党报要开设农村版,电台、电视台要开办农村频率、频道。有条件的省级党报和电台、电视台也可开办专门的农村版和农村频率、频道。市(地)党报和市(地)县广播电台、电视台要把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作为主要任务。

五、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1.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农村文化活动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原则,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紧密结合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倡导他们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为载体,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

12.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授予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大师”等称号,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命名活动。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

13.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加强选题规划和内容建设,把农村题材纳入舞台艺术生产、电影和电视剧制作、各类书刊和音像制品出版计划,保证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在出品总量中占一定比例。宣传文化领域的有关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农村题材重点选题的资助力度,每年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购买适合农村需要的优秀剧本版权,免费供给基层艺术团体使用、改编并为农民群众演出。全国性文艺出版评奖要安排一定数额,用于奖励反映农民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报刊、电台、电视台对优秀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在刊发、播出、宣传评价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六、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14.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的改革主要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的用途;已挪作他用的,要限期收回。县、乡文化机构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制订年度农村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计划,明确服务规范,改进服务方式,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扶持奖励民办文化。15.逐步推动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根据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推动基层国有艺术团体、电影公司、电影院、新华书店等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转制企业按现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有关配套政策内容,给予3年财政税收、社会保障、劳动人事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艺术团体以各种形式和企业合作。鼓励电影公司、电影院以“院线制”形式、新华书店以连锁经营形式。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文化资源整合,提高经营能力。

16.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允许其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民书社、集(个)体放映队等,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的发展。引导文化专业户相互联合,进行市场化运作·逐步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开发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扶持以公司加农户、专业加工户等形式,从事农村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服务,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有关行政部门要简化对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登记审核程序,在土地使用、信贷、行业政策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17.加强对拓宽农村文化市场的政策调控。按照普遍服务原则,运用市场准入、资格认定、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出版物发行、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网络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发农村文化市场。重点推动面向大众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中西部和老少边穷的农村地区。通过各种有效的调控,把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广大农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分、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18.探索农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新办法。统筹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努力做到相关设施能够共建共享,着力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对电影院、剧院等设施,在确保其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鼓励其进入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也可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运营模式,采取公办民营、公开招标、委托经营的方式,更好地提供文化服务。机关、学校内部的文化设施,有条件的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民群众开放。

19.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加强和充实县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平。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管理,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七、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

20.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对口支援活动。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对重要项目和产品采取财政补贴,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村。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使活动小型化、经常化,努力做到灵活多样、行之有效。鼓励和组织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农村辅导群众文化活动。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对口扶贫计划,建立和完善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支援农村文化建设。21.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重点捐助文化站(室)、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动员城市单位和居民以各种方式捐赠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和农民群众需要的图书杂志、音像电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子出版物等,可由捐助者直接交付农村,也可由民政部门、人民团体和有关民间组织负责组织发送。鼓励权利人许可基层文化单位无偿使用其作品或录音录像制品。社会力量通过依法成立的非营利公益性组织或国家机关向农村文化事业的捐赠,纳入公益性捐赠范围,按税法的有关规定税前扣除。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2.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文化服务活动。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中增加农村文化服务的内容,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深入广大农村从事文化信息传播、活动组织、人员培训等活动。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农村文化服务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等问题,确保农村文化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七、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23.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负有重要责任。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农村文化工作列入创建文化先进县(市)、乡镇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情况作为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24.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中央和省、市三级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5.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农村文化事业单位的人员实行从业资格制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专业艺术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农村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注意发挥农村文化经纪人的作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文化单位和基层文化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26.落实有关部门责任。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制订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完善政策,明确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建立党委、政府农村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村文化工作。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综合协调。群众团体要努力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关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重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点文化工程,要加强专项监督检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意见贯彻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

第四节农村基层教育建设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一是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继续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提高保障水平。适当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认真落实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在试点基础上,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普通高校招生增量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必须抓好三项工作: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深化教学内容和方式、考试和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二要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津补贴制度。三要加大教育事业投入。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将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地方财政也都要增加投入。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一、留守儿童教育

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亲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一定影响,部分中西部省份的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相对较差,辍学比例高于其他省份。

根据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而且多数居住在中南各省,其中,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2%。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齐抓共管才能取得明显实效。

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协作,共同完成。一是要建立健全政策机制。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政策的精神,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和结合当地实际,从入学教育、学校建设、户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的歧视性待遇,确保流动性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的落实,解决一些有条件携带子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村流动父母的后顾之忧。同时,应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寄宿条件,保证农村外出务工者子女“不但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二是要建立明确责任机制。要坚持政府积极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原则,共同担负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任。教育部门要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件大事大抓。认真抓好留守儿童的入校入园入托工作,将留守儿童中的贫困生纳入“两免一补”范畴,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优势,把农村村部、党员活动室、远教站点等建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阳光驿站”;民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困难留守儿童的社会救助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范围;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和寄宿学校建设的资金投入;卫生部门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保律工作,确保他们的基本医疗服务。

其次,社会要热切关心。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较差的问题,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应切实加强正确舆论导向和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真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要从严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突出整治好校园周边环境,重点加强网吧、电子游戏室等规范经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孩子们的精神污染。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组织优势,广泛开展“手拉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小队,等关爱服务活动,让更多有社会爱心的人士积极投入到“阳光驿站”、“爱心之家”的建设服务中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农村留守儿童自理自护、自立自强,真正为农村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再次,家庭要努力履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事关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渠道,因此,父母应努力履行起家庭教育的职责。外出务工的父母有条件的应尽量携带子女到务工地附近学校入学,没条件的应慎重稳妥地选好委托监护人,做到经常与委托监护人及留守孩子联系,多渠道多方式地对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状况加以关心和教育,最大程度地保证对孩子委托监护的到位。同时,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留守孩子学校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和表现,力求配合好学校教育。必要时应尽可能多地回家看望孩子,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外出务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作为教育媒介,激励孩子要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拼搏向上,用学习和知识谋求人生发展,让他们的下一代结束留守生活。

最后,学校要强化教育。学校教育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渠道。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校外的生活真空。为此,学校应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学生档案,把学生父母是否在外务工、在什么地方务工以及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作为重要内容增加到学生档案里。通过留守学生档案,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另一方面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联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系和沟通,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学校还应加强留守儿童生活技能的教育培养,包括相关的安全、生活常识、生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等知识,真正做到在抓好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密切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应增设心理教育教师,让他们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共同对孩子们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健康、和谐发展.二、多管齐下缓解农村师资匮乏

教育部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县镇以下的农村中小学有33万所,占目前全国中小学总量的79%。然而,在全国1000多万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中,这些学校的教师数量还占不到一半。这种巨大的反差,既说明教师队伍面临突出的结构矛盾,也与我国目前的国情密不可分。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说,为了解决城乡教师分布不合理和农村地区教师匮乏的现状,我国采取多渠道师资培养方式,努力为农村“输血”,并正在逐步帮助农村提高自身“造血”能力。

提高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在我国目前的地方经济条件下,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并不现实。因此,教育部和各级地方政府采取多项创新措施,鼓励、支持城镇教师去农村支教。已实施两年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就是由中央政府出钱,支付教师前三年的工资,帮助地方吸引合格教师。三年后,地方政府再接管,即使只有80%的教师留下,也算成功地留住了人才。据统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目前已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聘特岗教师3.3万名,覆盖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95个县级单位的4074所农村中小学,缓解了义务教育资源极其匮乏的地区的教师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政府应在区域内有效合理地配置师资资源,要鼓励校长、教师的合理流动。这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治本之策。

大力推进师范生支教。2007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要求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河北和山西等地的师范学院目前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在师范生培养方面,教育部也针对农村地区音体美教师奇缺的问题制定政策。教育部有关部门已与国家体育总局展开合作,专门策划一个针对农村体育老师的培训计划。针对农村地区外语教师发音不准确的问题,教育部也在通过发放英语光盘、派专人培训等形式.帮助农村学校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2007年,农村地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高中及以上学历)合格率达到98.97%,比2002年提高了1.88个百分点。农村地区小学高一级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大幅提高,2007年达到63.35%,比2002年提高了34.73个百分点。

农村代课教师减至不到38万。截至2007年底,全国中小学代课人员为37.9万人,比2006年减少了4.9万人。目前重庆、广西等地由政府出面,协调教育、人事、编制、财政等有关方面,通过公开招聘等形式,吸收有资格证书、符合教师条件的代课人员。合格的予以留用,社会反响良好。教育部人事司副巡视员谢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志敏说,代课人员实际上就是俗称的代课教师,我国的代课人员主要在农村小学。这些人员的产生原因很复杂,涉及人事编制、人才匮乏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因为代课教师这个问题既敏感又复杂,因此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强。

待遇和工资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国家对整个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历来非常重视。2006年中小学实行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这一制度实施后,全国教师的基本工资实行了统一政策,但在一些地方,教师的津贴、补贴还没有完全落实。目前,教育部、人事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到位的问题,理顺、规范教师的津贴、补贴,研究制订教师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争取尽快下发。随着中小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到位,教师津贴、补贴等将规范落实.教师的待遇将进一步提高。努力落实《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三、基层教育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对农村中小学教育高度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适应新形势,按照社会进步的趋势和方向,考虑农村教育发展、学校管理、师资队伍管理和学生管理等重大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思路,并逐步加以落实,努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1.合理确定教师编制,建立与教学工作量相适应的教师队伍。要充分考虑许多农村学校地处山区、教学点分散、教学班较多但每班学生少的实际情况,以教学班数量和课程设置为依据,以师生比为参照,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要认真研究制定我市农村中小学义务阶段教师定编暂行办法,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教师不足的问题。

2.采用定向招录、均衡招录等办法,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把复合型教师作为今后农村小学阶段招录教师的重点;要实行定向招录、均衡招录,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要减少单向的行政措施,多采取双向承诺的招录措施,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年龄、性别、学科和布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3.制定优惠政策,稳定、鼓励教师在农村长期任教。首先要把现有农村教师稳定在农村。有关部门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教师的意愿,同时在工资待遇、绩效工资、职称评定等方面适当倾斜,鼓励教师在农村长期任教;要出台优惠政策,解决农村教师在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4.规范地进行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各县(市)区政府要逐步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教育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切实增强培训效果。

5.严格教师队伍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杜绝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借调、转行、从事教育行政工作等现象;要制定规范的管理办法,加强教师队伍行业保健,延长教师的有效教学时间和生命,同时避免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出现小病大休、无病也休等现象。

6.建立长效支教体制,实现优势教育资源对薄弱学校的对E1支援。今后,凡城市新招录的教师,必须先到农村支教若干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短缺。

7.科学、合理地节约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有限教育资源的作用。要通过发展寄宿制教育,有效节约教育资源。要加大投入力度,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一批沼气池,解决其燃料问题;要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住宿和饮食条件。要提高远程教育设施的利用率,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解决基层教师不足的问题。

8.对各种当前教师短缺情况下探索出的一些临时性措施加以规范,标本兼治,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部门要大力推行绩效工资制,鼓励农村薄弱学校中有能力的复合型教师兼课。

9.清廉办教育、勤俭办教育。要加强教育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有效杜绝教师队伍超编进人和教师借调、在编不在岗等不正之风;要尽可能减少教育方面存在的超前消费现象,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第五节 农村基层卫生建设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要重点抓好四件事: ’

一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要扩大到全国50。/oo以上的城市;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用两年时间将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i00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80元。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二是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抓好重大疾病防治,落实扩大国家传染病免疫规划范围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疾病患者免费治疗力度。加强地方病、职业病、精神病防治。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实施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三是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全科医护人员和乡村医生培养力度,鼓励高素质人才到基层服务。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四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和用药安全,控制药品价格上涨。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

2007年以来,国务院组织力量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已经制定一个初步方案,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要坚定地推进这项改革,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达到831.58亿元,比上年增长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25.2%。其中安排126.1亿元,支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去年较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今年预算安排260亿元,加上去年预留的300亿,一共是560亿,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

通过推进这项改革,逐步建立起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个体系。安排253亿元,用于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准备用两年的时间,将医疗筹资水平从目前的50元提高到100元,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补助水平将由原来的人均40元提高到80元。

与此同时,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支持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也就是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对城镇非职工人员,平时习惯叫“一老一少”——老年人以及儿童,把他们全部纳入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也给予大力的支持,安排相应的经费。

一、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措施

根据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和2005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精神,从2006年起,将调整相关政策,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一)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各有关部门要从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把这项造福广大农民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各省(区、市)相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完善试点方案,规范运作机制,形成2~3种比较成熟的试点模式,供今后推广时借鉴。.(二)明确扩大试点的目标和要求

各省(区、市)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6年,使全国试点县(市、区)数量达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左右;2007年扩大到60%左右;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东部地区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速度,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办法。在推进试点工作中,各地区要贯彻自愿、互助、公开、服务的原则,坚持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不搞强迫命令;坚持合作医疗制度的互助共济性质,动员农民共同抵御疾病风险;坚持公开、公正、公平,规范操作,加强监管;坚持便民利民,真正让农民受益。

(三)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

为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健康的关心,提高农民的受益水平,引导农民踊跃参加,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的农民由每人每年补助10元提高到20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10元。财政确实有困难的省(区、市),可2006年、2007年分别增加5元,在两年内落实到位。地方财政增加的合作医疗补助经费,应主要由省级财政承担,原则上不由省、市、县按比例平均分摊,不能增加困难县的财政负担。农民个人缴费标准暂不提高。同时,将中西部地区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于70%的市辖区和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六省的试点县(市、区)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中央财政对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省按中西部地区补助标准的一定比例安排补助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在年初预算中足额安排,并及时下拨到位,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四)不断完善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和监管机制

各地要认真总结试点单位的好做法,积极进行农民个人缴费方式的探索,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如果农民个人自愿,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可以由村民自治组织代为收缴农民的个人缴费。要加强基金管理,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格实行基金封闭运行,确保合作医疗基金和利息全部用于参合农民的医疗补助。要建立健全既方便农民又便于监管的合作医疗审核和报销办法,实行基金使用管理的县、乡、村公示制度,把合作医疗报销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探索农民参与监督和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和使用的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科学合理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方案

随着试点数量的增加和政府补助水平的提高,各地要在分析、总结合作医疗制度和基金运行情况的基础上,认真测算,科学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方案。方案的制定和调整要掌握以下原则:一是要在建立风险基金的基础上,坚持做到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二是新增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资金应主要用于大病统筹基金,也可适当用于小额医疗费用补助,提高合作医疗的补助水平;三是补偿方案要统筹兼顾,邻县之间差别不宜过大;四是补偿方案的调整应从新的年度实行,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六)加强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

各试点县(市、区)要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和管理。要按规定解决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编制,同时要支持保险公司参与合作医疗业务服务的试点。要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基本原则和政策要求,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经办机构(保险公司)及定点医疗机构的权利、义务,保障参合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民提供方便、良好的服务。要继续加强合作医疗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的政策、业务培训,提高合作医疗管理能力。要加快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网上审核报销、监管 和信息传输,加强规范管理。试点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将经办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予以保证,不得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要对新增试点县(市、区)适当提供启动经费。中央财政将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中西部地区的试点工作予以支持。

(七)进一步解决好贫困农民的看病就医问题

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做好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加大各级政府对医疗救助资金的支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动员红十字会、基金会等社团组织、慈善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明确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重点解决好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的问题。在帮助救助对象参加合作医疗的同时,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重、难以承担的部分,应给予适当补助。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大的实际,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对农村救助对象应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协调互补,共同解决贫困农民看病就医难的突出问题。(八)加强农村医疗服务监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和费用的监管,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农村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要建立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制定合作医疗基本药品和诊疗目录,严格规定目录外药品和诊疗费用占总医药费用的比例,并实行病人审核签字制;严格控制定点医疗机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的上涨幅度,控制定点医疗机构收入中药品收入所占的比例。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监管,维护公立卫生院的公益性质。要重视和加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应用,应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列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药诊疗项目列入合作医疗基本药品和诊疗目录,满足农民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需求。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农村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和医药价格标准。(九)继续加强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

要继续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和人员,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药品供销体系和监督体系,规范药品供销渠道,加强质量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药品经营活动。逐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或跟标采购;也可由县级医疗机构或乡镇卫生院为村卫生室代购药品;鼓励药品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实行集中配送。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药品供应渠道,保证农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十)加快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把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以加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为重点,并对中西部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重疫区的村卫生室建设给予适当支持。各级政府要集中力量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立卫生院,并由县级政府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好地承担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基本医疗、健康教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育等公共卫生工作。各地要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明确乡、村级公共卫生工作职责 并落实到位。各级政府要按照明确职责合理负担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经费保障机制。

(十一)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建立终身教育制度,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强面向农村需要的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扩大定向招生试点。研究制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倾斜政策,鼓励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安心工作。建立城市卫生支援农村的长效机制,城市医院要选派医务人员轮流定期到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帮助开展医疗服务和技术培训。城市医生晋升主治或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在县或乡医疗机构累计服务满1年。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新录用的大学毕业生,在获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分期分批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1年,服务期限可以计算为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和副主任医师前必须到农村服务的时间。县级医院也要建立对乡、村医疗机构的定点帮扶制度。要制定政策引导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志愿服务。

(十二)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

各地要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维护农民健康权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切实摆上工作日程,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组织好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持这项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作用,加强管理和政策指导;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筹集、使用的审核和监管;农业部门要配合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协助对筹资的管理,监督资金的使用;民政部门要做好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支持合作医疗的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农村药品监管,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健康发展;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注重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调动广大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在我国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医疗卫生需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和建议

1.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建立政府筹资的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建立起稳定的、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费用自然增长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到2010年人均补偿水平至少应达到医疗费的50%。因此应建立筹资水平稳步增长的保证机制。一是农民的缴费水平应随收入水平的增长而提高。二是建立政府筹资的制度保证机制。建议建立三项制度:政府筹资水平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的制度;地方政府承担合作医疗管理经费的保证制度;政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的保证制度。三是中央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以及贫困地市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缓解贫困市、县的财政压力,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发展。2.建立健全合作医疗管理体系,加强管理能力建设。根据各级合作医疗管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理机构不同的管理职能和实际需要,研究和确定合作医疗管理资源人、财、物的配置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资源配置方面的职责,保证合作医疗相关管理资源的足额配置。中央财政应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卫生部门尽快组织建立信息平台,统一软件标准,建立信息管理规范,以提高合作医疗管理效率。通过面授、技术指导手册、经验推广等多种形式提高地方合作医疗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同时,要强化中央和省级的技术指导力量。3.稳妥推行,保持与政府财力和地方管理能力相适应的推进速度。地方财政筹资困难、管理能力不高、监督力量较弱等问题的存在,使合作医疗的迅速推进有可能会面临着较大风险。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该有条件、有计划地稳妥推进,推进速度应该和地方财力和地方管理能力相适应,不应盲目追求扩面。应根据目前的试点情况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扩点标准,包括地方财力标准、管理标准,同时也要考虑到基层常规工作有关情况,以及中央和省级技术指导力量和监管力量,并严格执行。在条件成熟的省份,可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进速度。

4.进一步明确基本制度统一、对不同地区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现阶段应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稳固或可持续性作为主要目标。在指导方针上应采用基本制度统一,但不同地区分类指导的原则,允许各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如不同层级政府出资办法和比例可有所不同,农民缴费方式和具体数额也应允许地方差异存在。要允许和鼓励在有条件的发达地区,新型合作医疗逐步向全民社会医疗保险模式过渡。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央政府应在政策和财力上给予倾斜,并进行重点扶持。

5.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提高管理效率。一是,要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对象,建立有效的地方监督链。二是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三是要增大被监管者的违规成本,保证各项制度能够有效实施。四是发挥农民参与监管的作用,同时,可采取多种监管形式,除公示、举报外,还可采用不定期抽查,聘请农民作为监察员和信息员等。

6.完善规范提供者行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完善规范提供者行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采用病种付费和控制医疗机构收入总量增长幅度等措施,减少提供者针对政策采用“对策”的维度和空间,从机制上促使他们自觉地控制成本、约束自己的行为。二是加强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监督。要提高监管能力,完善监督机制。

7.推进配套制度改革,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外部环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是目前农村卫生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可能在很长一段时期伴随着合作医疗的发展。因此,要积极推进相关改革,否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合作医疗的运行效果。

第六节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加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推动城乡社区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今年要重点加强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立法。政府立法工作要广泛听取意见。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原则上都要公布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合理界定和调整行政执法权限,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制度。加强对行政收费的规范管理,改革和完善司法、执法财政保障机制。健全行政复议体制,完善行政补偿和行政赔偿制度。

要完善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做好信访工作,完善信访制度。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集中整治突出的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加大源头治理力度,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巩固和发展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成果,继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各类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健全重大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完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依法加强监管,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事故。

一、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三个环节

十七大报告论述了发展基层民主的重大意义、基本作用、发展领域、基本要求等重大问题,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基层民主、发展什么样的基层民主、怎样发展基层民主等重大问题,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诸多工作中,以下三个环节必须予以特别关注。(一)完善法律法规,保证有序参与

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明确的制度性保障,需要以完备的法治作为制度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法律不配套、不周延或不明确,在具体实践中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和缺陷,使基层自治在某些环节“有法难依”甚至“无法可依”。因此:第一,必须修改补充现有的相关法律。根据实际运行中的问题,修订现行的两个基层自治组织法,进一步明确基层自治组织的制度安排。要在法律上明确“游戏规则”,解决好“有纠纷找谁处理”、“处理纠纷依靠什么方式”等具体操作的问题。第二,制定相关的新法律,如《选举法》、《基层自治法》、《民间组织管理法》等,以调整多个领域的选举行为,规范基层自治组织与基层政府的关系及其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

(二)把握“四个环节”,落实“实质”民主

无论是城乡社区的自治管理,还是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的民主管理,要实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自治,都必须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环节才能达到有序状态。只有全面推进“四个民主”的落实,才能保证基层民主有序推进,健康发展。

民主选举是群众自治的前提,民主决策是群众自治的根本,民主管理是群众自治的实体,民主监督是群众自治的保障。在这四个环节中,选举只是民主的前提,而不是民主的全部。但在实际运作中,人们往往只关注轰轰烈烈的选举却忽略了后三个更重要的环节,使当选者手中的公共权力同样具有相当的“个人自由发挥空间”。把推进基层民主的重点从第一个环节“民主选举”转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通过健全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规范民主决策机制,保障群众的决策权;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群众的参与权;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保障群众的监督权。这样,既避免了自治组织的干部可能滥用权力造成的干群矛盾,又使居心不良的人失去运用违法手段参选的必要。

(三)培育公民意识,奠定文化基础

“公民意识”一词首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增强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公民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是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文化支撑。

公民意识是民主制度正常运作的精神支柱,是民众参与政治的内驱力。公民只有意识到自己作为公民应有的权利与应承担的义务,才会产生能动的参与意识并外化为积极的社会政治活动参与;公民只有具备对法制的高度认同,才会自觉地服从,有序地参与。公民意识是从法制走向法治的重要桥梁。在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中,健全的公民意识能充分有效地使民主理念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人们生活中的信念和准则,从而建立起普遍有效的法治秩序。然而几千年的专制统治使我们缺乏现代法治所需要的公民意识,在少数政府官员及自治组织的管理者身上表现为长官意志、唯我独尊,在群众当中则表现为缺乏权利责任意识和法律观念,对民主建设要么持旁观的态度,要么借民主之口号行无政府主义之实质。这些,都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巨大障碍。只有加强公民意识的培育,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人人都自觉地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才能真正实现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二、大力发展基层民主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并要求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这在我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基层民主的高度重视,顺应了扩大广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客观要求,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一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基层民主的高度重视。

首先,报告既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又把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方面;既把基层民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列在一起纳入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范畴,更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单独一部分来进行论述,这充分提升了基层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并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其次,党的十七大报告积极适应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把“社会组织”建设纳入了扩大基层民主的范围,必将使基层民主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宽广。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坚持统筹兼顾,既要抓好村级建设,又要抓好社区建设;既要抓好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又要抓好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发展,更好地发展基层民主。

第三,报告明确要求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这必将对基层民主的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和实践活动产生重大的引领作用,促使我们扎实做好基层民主建设的各项工作,认真落实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和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

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基层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管理层次较多,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心在基层,基层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民主同保证人民合法权益密切相关。这一切决定了,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也是我国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条成功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基层民主建设,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包括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等,有效发挥社会自治功能,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提高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为基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环境保障,有力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

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扩大民主意愿的准确把握。必须看到,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虽然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与扩大人民民主包括扩大基层民主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全面做好发展基层民主的工作,扎扎实实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第七节 农村基层法治建设

一、检察机关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为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第十二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的部署,现就检察机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检察机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的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各级检察机关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检察机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深入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和“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总体要求,围绕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检察机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基本要求:一是要立足职能,把充分正确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作为服务的立足点,努力拓宽服务途径,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二是要突出重点,准确把握农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需求,把促进解决影响农村稳定、损害农业发展和侵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人点;三是要注重实效,努力为促进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办实事,为广大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二)积极参加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平安乡村建设

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依法打击危害农村稳定的犯罪活动。严厉打击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和有组织犯罪,抢劫、抢夺、盗窃、敲诈勒索、诈骗等农村易发多发犯罪;坚决打击危害农村稳定的“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乡霸、村霸等犯罪,危害农村公共安全的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犯罪,危害农村老人、妇女、儿童人身安全的犯罪,维护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农村社会稳定,增强农民群众的安全感。

加强农民群众涉检信访工作,积极参加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制度,完善首办责任制,深入农村开展下访、巡访,进一步建立健全处理涉检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依法及时办理各类控告申诉案件,妥善解决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倒查制度,对因违法办案、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引发农民群众上访的,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配合有关部门在农村开展禁毒、禁赌等专项斗争,消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取缔非法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净化农村社会环境,促进乡风文明。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农村社会治安动态,积极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推动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在广大农村地区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三)依法打击危害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犯罪,维护农村经济发展秩序

依法打击扰乱农村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坚决打击破坏生产经营,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合同诈骗等影响农村企业发展的犯罪,非法经营、强迫交易等严重扰乱农村市场秩序的犯罪,聚众哄抢、敲诈勒索等破坏农业技术创新投资环境的犯罪,维护农村正常经济秩序,改善农村市场环境。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危害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和农业品牌化建设的犯罪,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

依法查办危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职务犯罪,保障国家投资安全和农村建设顺利进行。严肃查办农村交通设施、水利工程、能源、电网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出现的贪污贿赂犯罪。坚决查办国家工作人员在矿山开发、土地征用、拆迁安置补偿中受贿行贿、虚报冒领,以及利用农业开发和农村建设项目审批权、资金划拨管理权吃拿卡要、索贿受贿的犯罪。依法查办贪污、挪用国家支农专项资金和政策补偿资金的犯罪,以及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的贪污、贿赂、挪用犯罪,促进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依法打击破坏农村环境资源保护的犯罪,维护农村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破坏农田水利建设等犯罪活动,严肃查办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农村土地等职务犯罪,切实保护基本农田。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对农村环境资源的保护,依法打击盗伐滥伐林木、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以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等犯罪案件,严肃查办在农村环境监管工作中失职渎职、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动植物疫情等严重破坏农村环境资源的犯罪案件,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加强对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平等保护各类农业经济主体。强化对农村基层人民法庭审判活动的监督。对因地方或部门保护主义而导致农村经济主体遭受不公正裁判的案件,要依法提出抗诉。依法平等保护农村不同所有制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各类市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场主体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四)加强对农民的司法保护,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坚决打击各种坑农害农的犯罪。要坚持和完善与公安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衔接机制,加大监督工作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制售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犯罪,在农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等犯罪。严肃查办贪污、挪用农村救灾、抢险、防汛、抗旱、优抚、扶贫等各项农业救济款物、移民迁建资金、粮食直补资金、计划生育等补偿资金的犯罪,维护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和财产安全。

切实维护农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等侵犯农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依法查办破坏选举等侵犯农民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保证农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的有效落实。

依法监督纠正涉农案件中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要强化对涉农刑事犯罪案件的立案监督,重点监督将涉农刑事犯罪案件以罚代刑、有案不立的问题。强化对涉农刑事案件的侦查监督,依法监督纠正侵犯农民当事人诉讼权利和违法违规扣押、冻结支农款物等问题。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涉农案件判决、裁定,要及时提出抗诉。

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要依法打击坑骗、残害农民工的犯罪,特别是要注意依法惩处重大劳动安全事故、消防责任事故的涉嫌犯罪人员,打击强迫职工劳动等犯罪行为,改善农民工的劳动环境。结合检察职能,积极探索对侵害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利益的案件支持起诉的做法。

坚持严格执行法律与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有机统一。对因农村土地承包、征用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依法慎重、妥善处理,做好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对违法犯罪的,也要坚持打击极少数、教育团结大多数的原则。对因邻里纠纷引起的轻伤害等案件,加害方和受害方已经和解的,或者加害方真诚悔罪、积极赔偿并得到受害方谅解的,一般不要适用逮捕措施。对进城务工的农民涉嫌犯罪的,坚持区别对待,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或者初犯、偶犯、过失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

(五)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加强农村法制宣传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立足检察职能,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特别要积极运用典型案例,宣传保障农民群众权益的法律法规,引导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使农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农民群众自主维权相结合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促进农村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良好风的形成。

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促进形成良好的政务村务环境。要结合办案,认真分析涉农职务犯罪的发案原因、特点和规律,积极向有关单位、主管部门提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出预防检察建议,推动政务村务公开,促进基层乡镇、村社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各级检察机关要主动深入农村、深入到农民群众中,把握农村社会治安基本状况、矛盾纠纷特点和涉农职务犯罪发案态势,了解农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增强服务的预见性和针对性。要按照第十二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的要求,全面加强检察机关自身建设,深化检察改革,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建设,完善执法保障,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增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水平。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高检院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服务意见和措施,认真组织落实。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把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实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体现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上来。

二、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更好地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现就进一步做好涉农案件审判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涉农案件审判工作的重要意义

1.各级人民法院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审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文件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刻领会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措施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意义。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工作指导方针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涉农案件审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全面发挥人民法院各项审判职能作用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二)加强涉农案件的立案、审判和执行工作

2.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各类涉农纠纷案件,要依法及时立案,尽量做到当日立案,及时移送。切实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中有关“人民法庭直接受理案件”的规定,真正从制度和机制上为方便广大农民群众诉讼提供保障。

3.落实诉讼风险提示工作,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符合缓、减、免交诉讼费用条件并提出相应申请的农民当事人,应当准许其缓、减、免交诉讼费用。4.对下列危害农村社会稳定、破坏农业生产、损害农民利益、危害农村民主管理的犯罪,要坚决依法惩处,全力维护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1)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犯罪;(2)利用职权截留、挪用、侵占国家涉农财政补贴、农业生产投入、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征地补偿资金和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等各项农业救济款物,侵占农村集体和个人财产的犯罪;(3)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及黑恶势力团伙犯罪;

(4)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非法占用耕地,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犯罪;

(5)利用“六合彩”等方式的赌博犯罪;(6)破坏选举犯罪;

(7)破坏农田水利、电力等生产生活设施的犯罪; ‘

(8)其他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农村社会治安或者侵害农民权益的犯罪。5.针对农民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诉讼指导工作,为涉农案件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合理实施诉讼行为提供帮助。

6.在审理各类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过程中,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依法维护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农民各项土地承包经营权益。7.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农民一方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但提供担保确有困难且不采取保全措施可能导致申请人利益受损的,人民法院可以免除申请人的担保义务,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8.在审理下列民事案件过程中,对符合先予执行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裁定先予执行:

(1)因假冒伪劣农用物资造成损失,农民要求赔偿损失的损害赔偿纠纷;(2)因拖欠农民当事人农副产品货款产生的支付欠款纠纷;

(3)拖欠农民工工资或者劳务报酬纠纷以及有财产给付内容的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纠纷;

(4)涉农人身伤害损害赔偿纠纷;(5)其他符合先予执行法定条件的情形。

发包人与承包人存在结算争议,但拖欠农民工工资或者劳务报酬的事实清楚,经承包人申请并依法提供担保,人民法院可以就工程款中涉及农民工工资或者劳务报酬部分裁定先予执行。但应采取一定措施确保工资、报酬发放到位。9.因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等特殊情况需要快审、快结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尽快审理,及时裁判。确有必要的,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10.依法慎重、妥善处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民事纠纷,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对群体性纠纷以及其他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案件,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在当地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的支持下,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11.在审理婚姻家庭、继承、赡养、抚养以及相邻关系等普通涉农民事纠纷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妇女、老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乡风文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12.在审理各类涉农民事纠纷案件时,应当充分发挥诉讼调解的作用,将诉讼调解贯穿案件审理的全过程。要加大调解力度.按照“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努力提高调解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尽量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做到消除矛盾、减少对抗、定纷止争,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避免机械办案。

13.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正确、及时审理行政乱收费乱摊派、土地确权、集体土地征收、土地征收中的房屋拆迁及安置补偿、行政赔偿等涉农行政案件,依法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14.认真做好涉农案件的执行工作,保障胜诉农民的合法权益尽快得以实现。农民当事人申请执行的,不预收申请执行费用,该笔费用在执行财产清偿债务后予以扣取。被执行人也是农民当事人且经济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申请适当减免。

15.要加强和充实涉农案件的审判力量,指定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审判人员负责审理涉农案件,必要时可以设立专门合议庭或配备专门人员审理该类案件。

(三)加强涉农案件的审判监督和涉诉信访工作

16.对案件尚在审理过程中的上访人员,应当告知其继续参加诉讼,并监督相关人民法院依法及时审判.17.对符合法定再审条件的申诉或当事人申请再审案件,要依法及时启动再审程序。进入再审程序后,应当依法及时审结.18.上访老户无理缠诉的,要在当地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的支持、配合下,做好服判息诉工作

(四)继续发挥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的重要作用

19.充分发挥民事简易程序及时、简便、快捷的制度功能,提高审判效率,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9.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要求,尽快完成人民法庭的各项建设任务,为人民法庭工作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奠定坚实基础。

20.高度重视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现实意义,与时俱进地发扬和丰富“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便民精神。大力加强巡回审判工作,特别是对交通不便的地方,以及农忙时节,要尽量下到当地,就地办案,力争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五)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和支持

22.大力支持人民调解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工作指导,提高指导水平,并积极探索委托人民调解的有效途径。密切协助和配合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司法行政机关,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和送法下乡等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23.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可以安排人民调解员参加庭审前的辅助性工作,也可以通过规定程序任命有经验的人民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

24.对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涉农民事案件,应当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确认该调解协议的效力。25.密切配合有关部门,拓宽涉农民事纠纷解决途径,探索和建立多元化的文明、和谐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2006年8月21日

三、大力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

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及司法行政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任务。要进一步增强推进司法行政基层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基层建设的各项工作,务求取得实效。

加强新形势下的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基层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活跃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推动司法行政工作自身的改革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从更好地履行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保障和服务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的紧迫性。必须着眼于夯实司法行政基础、推进司法行政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全局,进一步增强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的使命感。基层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础。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司法行政工作的全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司法行政基层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管理,整体推进,不断增强基层的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作用,不断提升司法行政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今后司法行政基层建设总的目标是:建立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司法行政基层队伍,构建一套体系健全、管理规范、制度完善、运转灵活的基层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打造一个基础设施齐全、保障有力的基层工作平台,使基层司法行政各项职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要树立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严格执法、热情服务、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形象,创造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一流工作业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基层建设,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建立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司法行政基层队伍为目标,大力加强基层司法队伍建设。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求,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践,努力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班子和队伍建设。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把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重点,选好一把手,选好配强基层司法局长、乡镇司法所长和监狱长、劳教所长。要认真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促进基层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严格、公正、文 明执法的水平。要积极推进司法行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坚持严把入口、畅通出口。今后,司法所、县(市、区)司法局和监狱、劳教所录用干部、警察,都必须严格执行“凡进必考、省级统考”的原则,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会同人事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

第二,以健全机构、配齐人员、理顺管理体制为目标,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各地要按照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的要求,坚持把司法所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要继续突出抓好“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两个关键。尚未解决机构编制的地方,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加强协调与沟通,尽快解决司法所的人员编制,解决立户列编问题。要下大力气抓好司法所人员的落实,确保用于配备司法助理员的政法专项编制专编专用,使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第三,以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努力提升保障服务水平为目标,大力加强基层业务建设。基本建设是条件,业务工作是根本。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基层业务建设的重要性,一手抓基层建设,一手抓业务工作,努力提高基层司法行政业务水平。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对业务工作要高度重视,集中全力抓好业务工作,推动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深入发展,保证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的完成。加强基层业务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努力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要与基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努力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广大群众解难。

第四,以打造一个基础设施齐全、保障有力的工作平台为目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紧紧抓住“规划、资金、管理”三个环节,加快推进司法所建设进度。目前已经完成规划的地区,要认真组织实施,尚未完成规划或需要修改、调整规划的,要抓紧完成。对于已经启动的建设项目,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并抓好项目管理。一些安排了国债资金但尚未开始建设的地区,要抓紧做好开工建设工作。在切实抓好司法所建设的同时,各地要积极争取支持,逐步改善县级司法局的办公条件。

第五,以形成体系健全、管理规范、制度完善、运转灵活的体制和机制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基层管理。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必须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实现规范管理,促进协调发展。要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形成权责明确、严密高效的管理格局,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确保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各项工作规范有序。

要完成以上五个方面的任务,必须注意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原则:必须坚持党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的领导,确保司法行政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地把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作为基层司法行政的工作重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确保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健康、顺利和可持续发展。

第八节农村基层应急管理

一、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目标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决策部署,依靠群众、立足基层、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初步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健全,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广大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遍提升,基层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

二、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

1.做好隐患排查整改。基层组织和单位是隐患排查监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结合实际,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纠纷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认真进行整改,并做到边查边改。对短期内可以完成整改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对自身难以完成整改的,应当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要建立有关隐患排查信息数据库,并根据有关应急预案规定的分级标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2.加强信息报告和预警。基层单位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基层单位要及时向有关单位和救援机构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紧急情况可同时越级上报。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居(村)委会及社区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值班工作。要建立基层信息报告网络,重点区域、行业、部位及群体要设立安全员,并明确其信息报告任务,同时鼓励群众及时报告相关信息。要建立完善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息、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地区应急平台中的预警功能,要通过公用通信网络向街道和社区等基层组织延伸;要着力解决边远山区预警信息发布问题,努力构建覆盖全面的预警信息网络。

3.加强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立即组织应急队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先期处置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42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基层群众要积极自救、互救,服从统一指挥。当上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负责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时,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做好现场取证、道路引领、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协助处置工作。

4.协助做好恢复重建。基层组织和单位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抚恤补偿、医疗康复、心理引导、环境整治、保险理赔、事件调查评估和制订实施重建规划等各项工作。同时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组织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要特别注意帮助解决五保户、特困户和城市低保对象等群众的困难,确保灾后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正常。

5.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社区和乡村要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生产经营企业要依法开展员工应急培训,使生产岗位上的员工能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有关防范和应对措施;高危行业企业要重点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宣传和培训。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应急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把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三、全面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要明确领导机构,确定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街道办事处、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明确领导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基层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是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在属地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域的单元化应急管理模式,完善相应的组织体系,明确相关责任。

2.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要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力争到2008年底,所有街道、乡镇、社区、村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基层应急预案要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并根据需要不断修订完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制订编制指南,明确预案编制的组织要求、内容要求和审批程序;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加强基层应急预案编制、衔接、备案、修订等管理工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组织和单位要针对本区域、本单位常发突发公共事件,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预案演练。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3.加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物业保安、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和志愿者等,建立基层应急队伍;居(村)委会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做好应急队伍组建工作。要充分发挥卫生、城建、国土、农业、林业、海事、渔业等基层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有相关救援经验人员的作用。基层应急队伍平时加强防范,险时要立即集结到位,开展先期处置。要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配备必要装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协调联动,提高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

4.加快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有关要求,加强基层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乡镇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隐患区域.力口强抗御本地区常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设备、设施及避难场所建设,提高乡村自身防灾抗灾能力;加强公用卫生设备设施建设,防止农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城市社区要严格功能分区,特别是城中村、人口密集场所和工业区等高风险地区,要加强消防、避难场所、医疗卫生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按要求配备应急器材;电信、天然气、自来水、电力、市政等主管部门或单位要加强公共设施抗灾和快速恢复能力建设,做好日常管理和巡查;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终端与区县的应急指挥平台联网,有条件的社区,可布局一批电子监控设备,随时掌控辖区的安全状况,实现信息、图像的快速采集和处理。学校要结合隐患排查整改,重点做好教室、宿舍、集体活动场所等建筑、设施的安全加固工作,有针对性地储备应急物资装备;按照有关卫生标准要求,加强学生食堂、宿舍、厕所等卫生设备设施建设劝Ⅱ强校内交通安全标志和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各类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装备及设施建设,有关单位应当定期检测、维护其报警设备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5.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出台后的贯彻落实工作,研究制定配套办法,并加强对基层组织和单位的宣传培训工作,逐步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应急管理财政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应急资源征收、征用补偿制度,研究制定保险、抚恤等政策措施,解决基层群众和综合应急队伍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不断探索利用保险等各种市场手段防范、控制和分散风险;研究制定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鼓励研发适合基层、家庭使用的应急产品,提高应急产品科技含量;研究制定推进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和规范社会各界从事应急志愿服务;研究建立应急管理公益性基金,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捐赠,形成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社会风尚。

四、加强领导,保障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1.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乡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将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应急管

考村官复习资料-农村基础工作知识

理融人到防灾减灾、安全保卫、卫生防疫、医疗救援、宣传教育、群众思想工作以及日常生产、生活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并将有关费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范围;平时组织开展预防工作,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主要领导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要不断总结典型经验,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有利于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基层组织和单位的负责人要加强对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县、乡级人民政府要充分整合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种应急资源,组织建立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基层组织、基层企事业单位以及上级救援机构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明确应急管理各环节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及其职责,实现预案联动、信息联动、队伍联动、物资联动。同时,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社区业主委员会等组织及志愿者在基层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基层应急管理的合力。

3.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抓好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各基层组织和单位要建立主要领导全面负责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并逐级落实责任。要制定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县、乡级人民政府和基层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内容。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奖惩制度,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对预防和处置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4.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县、乡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要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工作水平。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指挥机构要尽快安排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正确引导新闻舆论,稳定公众情绪,防止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克服或及时消除前能引发的不良影响。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舆论反映的客观问题要深查原因,切实整改。要组织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报道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第二篇:农村基础工作常用词

农村基础党建工作常用语

一、“三项制度”:党组织书记每周定期接待群众制度;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每户群众制度;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制度。

二、“三项活动”: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

三、“三项治理”:专项治理“红包”;专项治理超标使用公务车;专项治理违规经商办企业。

四、“三万计划”:万名大学生“村官”;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支农、支教、支医;以城带乡万名干部驻村。

五、“三进三同”: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

六、“三会一课”:支部委员会议;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议。

七、“四个机制”:以“三项制度”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以“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评”、“八步工作法”为主要内容的党组织议事决策民主管理机制;以教育做实、管理到人、跟踪培养为基本要求的党员教育发展机制;以有人理事、有钱办事、有阵地议事、有制度管事为基本标准的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机制。

八、“四议两公开”:党支部会提议、“两委”(村委、支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九、“四项监督制度”:《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

十、“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户评议与农村建卡贫困户评议两项制度衔接。

十一、“创先争优”: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十二、“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十三、“五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十四、“六坚持、六争创”:坚持深入基层、争创助农增收的典范;坚持勤奋学习、争创精通业务的典范;坚持传播文明、争创弘扬正气的典范;坚持团结群众、争创维护稳定的典范;坚持克难攻坚、争创改革创新的典范;坚持反腐倡廉、争创廉洁奉公的典范。

2010年6月组织办宣

第三篇:强化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初探

强化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初探

2006年是公安部提出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基层基础建设年”,下面就强化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相关的内容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长期以来,对什么是派出所基础工作存在着两种认识,其—认为派出所所有的工作都是基础工作,其二认为是包片民警下片所从事的基础调研工作。列派出所基础工作缺乏权威的定向,使基层民警无章可循。凭感觉抓基础,凭自觉抓基础的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单位对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错误认为这项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且难度大,不容易出成绩,因而重视不够,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在部署工作时措施不力。由于对基础工作没有形成长期发展的良性格局,紧一阵、松一阵,时紧时松的现象较为普遍。目的不明,收效甚微。主要表珊在就基础抓基础问题突出,对基础工作为谁服务、怎么服务、女口f可提高其开发价值的问题认识不清。现实工作中。由于工作缺乏计划性,基础工作涉猎的内容存在片面性,有的民警对基础工作抓什么、怎么抓不是很清楚。现今的社会是动态的。经过工作获取的基础资料必须要随时校正、更新。而目前我们的工作中,“一次调研管用半年”的情况十分突出,与客观真实的启标相差甚远。开展派出所基础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已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情况下,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禁锢和影响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的因素分析

受重打击、轻防范,重管理、轻服务,重形式、轻实效,重自身效益、轻社会效益等诸多主观意识及客观环境的影响,同时经常性地控制上访、处置群体性事件以及农村派出所民警时常要被动地从事一些非警务活动,有时往往站在了群众的“对立面”。派出所民警在辖区群众中的影响力趋于弱化,群众对民警的理解、信任、支持的程度大不如前,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和不容回避的现状。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在制定派出所考核机制、奖励措施时,多偏重于破案打击处理工作,把能多破案和能多处理人作为衡量派出所以及民警工作的主要硬指标,这样的机制和习惯做法,误导了民警工作的侧重点。

派出所基础工作的核心是人口管理。农村派出所从事基础工作的强度要高于城市地区。同时,近年来农村人口分离的情况十分突出,而对游离出去的人口基础情况的掌握基本上处于“撂荒”状态。一方面警力不足的问题成为长期困扰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的“瓶颈”,形成警力配比的巨大反差。另一方面,随着疲于奔命式工作方式的日积月累,派出所民警主动抓基础工作的意识消退,不愿做、不善做、不会做基础工作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强化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应立足的着眼点

(一)以调动积极性为突破口,坚持完善机制、落实保障。要强化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必须坚持从解决思想性、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问题入手。首先,要在全局范围内明确基础工作的战略地位,切实将基础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其次,要坚持将办案民警从社区民警中分离出来,明确社区民警专抓基础工作的职能定位,以实现基础工作有人管。第三,分局要有计划地为派出所补充警力、经费、装备等,切实体现出倾斜力度,提高派出所民警的政治、经济待遇,增强吸引力。第四,根据派出所基础工作范围,设定标准,单独实施考核。对基础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民警进行表彰和奖励,真正使派出所成为有志民警施展才干的广阔天地,培养、锻炼干部的摇篮。

(二)以科技手段为依托,坚持继承和发展的思路。随着社会的动态化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派出所基础工作的获取方式、应用空间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对传统方式方法赋予新的内容。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需要,必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警力紧张的农村派出所而言,解决好方式方法问题更显刻不容缓。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借助信息社会的资源,为我所用,变“点对点”为“点对面”、“点对线”,扩大获取信息渠道,实现信息获取的全面和鲜活。同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言息平台,将民警通过基础调研获取的信息输入计算机管理。同时,要从基础工作应用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出发,消除各自为战的误区,避免信息„孤岛”问题的出现,认清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为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扫清障碍、打下基础。

(三)以计划、目标为先导,坚持循序渐进的长远发展观念。基础工作的概念和内涵决定了抓基础工作必须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要按照头年抓重点、次年抓完善、三年抓提高的思路,科学制定出派出所基础工作三年规划,明确出每年工作达到的目标。要坚持根据需求定范围,根据现状和民警的承受能力定任务,根据检测完成情况定调整,以此保证基础工作稳定发展、持续发展、协调发展。

(四)以熟悉、占有情况为核心,坚持突出重点,力求基础工作效果。农村派出所底子薄、条件差、警力少,在基层基础年,更应树立倾斜式推进的思路,有选择性地抓住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集中人力、智力有序推进。就选择的重点环节上,要优先考虑急需或重点需要解决,并通过该“点”上突破能较大程度推动整体效益提升的领域。要坚持把有限的警力和精力放在与维稳、打击、防范、管理等主要业务关联最为紧密的基础情况的占有和熟悉上,以服务现实斗争的水平为检验标准,着力克服摆“花架子”倾向。

(五)以提升群众工作水平为根本,坚持扬长避短避短、借船出海。在当前的工作环境下,充分发动群众,激发和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积极性,是缓解农村警力不足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尽管客观上农村派出所基础工怍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也要看到,农村居住环境相对固定,群众之间相互了解,这些独有的优势蕴含着农村派出所民警开展基础工作的巨大潜力。要实现村源出所基础工作有所作为,关键就是耍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上做文章。要把融洽新形势下的警民关系作为常抓不懈的—项重要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群众的宣传工作力度,增进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扩大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参与度。(曹学建

现任天津市公安局蓟县分局局长)

---摘自《人民公安报》

第四篇:农村统计调查基层基础工作

***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

自查总结

县统计局:

按照基层基础建设自验情况的通知要求,我镇严格按照基层基础建设“八有”、“八化”标准,对全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作以总结汇报:

一、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工作进展顺畅

从自查情况看,镇统计工作站和全镇20个村都成立了统计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了专职统计工作人员。镇统计站有单独办公地点和专职统计工作人员,统计站制度完善,网络健全,有柜子、有专卷、有计划、有安排,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并制定了村统计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全镇20个村均配备了兼职统计人员,各村均有统计台帐,资料基本健全,统计网络作用发挥良好。镇统计站对每年对村级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不少于2次,统计人员业务能力较强,在日常工作中基本能做到底子清、数据确凿、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好第一手资料。

二、高标准、严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好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1、在日常报表报送中,统计工作人员在严格遵照,《统计法》的前提下及时、真实的提供好数据,并能做到原始表与上报表,原始资料与上报资料高度一致,经查看镇统计站重要报表资料保存40多年(1961年至今)统计台帐保存50多年,原始资料齐全,报表、台账数据一致。

2、结合“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合理、科学测算人均现金收入。在工作中,各村统计人员均能做到依据村情科学、合理选点,并按要求对抽选的5户农户进行详细调查,为人均现金收入测算打好基础。全镇粮食产量、畜牧季报、固定资产月报、春播、全年播等重要报表统计工作在各村做好科学、翔实统计的同时,镇统计站抽调3名业务干部不定期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做好调研和检查工作,以此确保统计数字的真实性。工作开展中全镇20个村均能及时上报各种基础性报表并和镇统计站做好衔接,保证资料齐全。

三、克服不足、再添措施,促进基层统计工作上台阶

从自查中我们发现全镇统计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由于统计站工作人员变动没有取得统计资格证;二是村级统计员文化水平低,虽然每年接受镇上组织的业务培训但业务能力不够强;三是部分村报表报送不及时;四是部分村统计资料保存不好,部分资料和原始报表有对视现象,衔接有问题。

下一步,镇统计站工作人员将及时参加市县组织的业务培训,尽快取得统计人员从业证书。制定和完善村级统计业务培训计划和村级工作人员考核标准,加大对村级资料的检查力度,要求村级做到资料齐全,档案整理规范,报表报送及时,使统计工作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好统计数据

第五篇:农村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方案

威远县农村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统计基础工作,逐步实现基层统计的科学化、规范化,保障源头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不断提高全县农村统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统计基础工作

(一)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住户调查网点管理

各级统计机构(县级各农口部门及20个镇)、统计人员应当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建立各类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台帐数字应当与相应的原始记录及统计报表相衔接。统计台帐的登录必须准确、及时、连续、指标齐全。

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的设臵和管理应当规范,台帐内容应包括乡村人口、耕地面积、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主要畜禽的存出栏情况、林业和渔业的生产情况以及农业机械等。有条件的应当建立电子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手工登记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应当字迹清晰端正。

1.农村住户原始记录为调查户帐页资料,要加强对记帐户的管理,要求做到:

(1)帐页必须由调查户本人填写,内容要真实可靠。若有特殊原因由别人抄录,必须将原始的帐页记录附到抄录帐页后面。

(2)账面要整洁,字迹要清楚,用钢笔、圆珠笔或毛笔记账,不能用铅笔和红笔记账。不要随意涂改账目,如确系记错,经辅助调查员核实后可以更正。

(3)记帐要规范,日期、摘要、数量、计量单位、金额按规定填写,没有错记、漏记、多记、混记的情况。

2.畜牧统计原始记录为各镇畜牧兽医站分村资料、牧情测报点资料和《内江市统计局畜牧业规模养殖户统计表》。凡达到规模饲养标准的农户和所有畜牧生产单位,要逐一登记到《内江市统计局畜牧业规模养殖户统计表》,规模户表由各镇畜牧兽医站组织村防疫员填报,但需经农户或畜牧生产单位签字盖章。

3.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统计的原始记录为各镇分村资料。

4.农业产值核算的原始记录为产值核算计算表。

5.水产品产量、林业生产统计的原始记录为各镇分村资料。

(二)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1.各镇有一至二名专兼职综合统计人员,并有与统计工作相适应的工作条件和设备。

2.县级各农口部门有一至二名专兼职统计人员,并配备与统计工作相适应的计算机设备。

3.从事农业统计的人员要有从业资格证,持证上岗。

二、统计报表管理

(一)统计报表必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填写应当规范、完整,严格按照统一格式、统一时间、统一报告程序,自下而上组织填报和汇总。

(二)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方案制度,全面统计数据一定要数出有据,县有镇报表,镇有行政村报表。

(三)统计报表要加强审核,严格把关,严格按照“帐表一致、表表一致、帐实一致、表机一致”的要求,确保四个一致。

(四)农村住户调查、农业统计、产值核算、四川乡镇信息系统年报等各项统计报表,填报数据时要注意报表间、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并且要与上年作对比,数据与上年对比变化较大的,要写出详细说明。

三、统计数据审核和评估

(一)数据质量的审核,主要采用逻辑审核、技术审核、数据质量抽查等方式进行,严防统计数据脱离实际。

(二)农村住户调查

农户记帐的主要收支指标数据,要与当年的客观经济形势趋势一致,增减幅度要符合实际。要逐笔审核编码,发现错误及时更正,使每笔数据分类准确。

(三)面积产量统计

在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农业生产形势进行准确把握,统计数据要与宏观形势一致。全面统计数据上下要一致,县数据和镇汇总数据一致,镇数据和行政村汇总数据一致。

(四)畜牧统计

除加强逻辑和技术审核外,重点把握好两点,一是规模以上畜牧统计数据占全社会畜牧统计数据的比例。二是要根据各镇上报的《内江市统计局畜牧业规模养殖户统计表》,做好抽查工作,力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统计

一是必须使用经上级统计部门核定的统计数据。二是要严格控制间增加值率的变动幅度。

四、统计数据上报和使用

(一)上报的统计报表必须印章齐全(包括:单位印章、单位负责人签章、制表人签章等),表头、表尾填写准确,字迹清晰,并填写报出日期。

(二)数据上报时间严格按各项调查制度规定执行,且在上报数据的同时上报报表说明。所有报表一律在上报截止日前上报,上报日期以发送邮件日期为准。上报后数据有变动者,应在上报截止日期后两天内进行修改,两天后原则上上报数据不得进行变动。

(三)对外公布和使用数据要以政府统计数据为准。各级统计的数据必须经县级统计部门审核、评估和确认后,方可对外使用。

五、统计资料管理和归档

(一)建立统计资料管理制度,设臵统计资料档案室或档案柜。统计档案包括统计台帐、统计原始记录、基层统计表、综合统计表、部门统计表、统计调查分析、重要统计文件、重要会议材料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统计资料及相关资料。

(二)统计资料由统计人员管理,并严格遵守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装订成册,分类保管和归档。各项资料的保管期限应参照国家档案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每次报表后要及时整理归档,特别是电子档案,年季报报表备份完整,标注清晰,排放整齐。

(三)统计人员工作岗位变动时,对统计资料应进行交接。

(四)统计资料要严格按照保密等级管理,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威远县统计局 二O一一年九月七日

下载农村基础工作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基础工作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知识

    一、填空 1、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

    农村基础练习题精选(合集)

    1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 (1234 ) A、提供有关文件 B、提供有关证照 C、提供有关资料 D、说明情况26......

    电力系统基础相关知识

    1. 为什么输送有功功率,就要求送电端和受电端的电压有一相位差;输送无功 功率,则要求两端电压有一幅值差? 电力系统网络元件的阻抗主要是电感性的,并联系统中各单元的输出电压的......

    基础礼仪知识

    实用基本礼仪知识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普遍遵循的文明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它是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的统称。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示尊重、友好的行为准则;......

    基础心理学知识

    基础心理学知识 1.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 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一般 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2.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①认知;②情绪、......

    基础素描知识

    课题:素描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们了解什么是素描,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熟练的表现手法,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作画习惯。 教学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在......

    开展农村统计基础工作自查情况汇报

    市统计局:根据《关于开展农村统计基础工作及数据质量检查的通知》(明统字[]27号)精神,我街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组织开展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建立统计机构。成......

    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近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都江堰市委、市政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维护灾后重建大局稳定的实际,采取“五抓五突出”措施,全面推进我市农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