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南大学社会工作实务第1阶段测试题(标准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第一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早期的社会福利机构出现于(C)的城市。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2、第一批带薪的社会工作者是19世纪晚期慈善组织会社的(B)。
A、友好访问员 B、行政秘书 C、社会工作者 D、社区组织者
3、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社会工作者又重新对(A)模式或者改善模式发生了兴趣。A、社会学 B、心理学 C、经济学 D、人类学
4、(B)是接案阶段的第二个重要工作。
A、收集资料 B、面谈 C、预估 D、设计方案
5、(A)在初次面谈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
A、主动介绍自己 B、沟通 C、理解 D、接纳
6、中国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A)。
A、0~14岁 B、受孕起到18岁 C、自出生至18岁 D、0~5岁
7、行为主义理论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以(B)作为核心概念。A、教育 B、学习C、成长 D、奖惩
8、按照中国有关法律规定和公安机关的惯例,青少年的年龄一般界定为(D)。A、11~18岁 B、13~22岁 C、12~21岁 D、14~25岁
9、以救济为主的混合青少年社会工作时期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第(B)阶段。A、1 B、2 C、3 D、4
10、青少年期的发展任务是(C)。
A、信任与不信任 B、主动与内疚 C、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分散 D、勤奋与自卑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社会工作传统实践方法的组成部分是(BCD)
A、社会政策 B、个案工作 C、小组工作 D、社区工作 E、社会行政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的认识论从过去的实证主义一元论转型至(ABC)多元共存之局面。
A、实证主义 B、社会建构主义 C、女性主义 D、精神分析 E、社会批判
3、面谈的技巧有(ADE)。
A、主动介绍自己 B、面谈 C、沟通 D、倾听 E、接纳
4、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包括(ACD)。
A、个人资料 B、身体情况 C、服务对象的特点 D、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 E、服务对象的类型
5、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包括(ABCD)。A、婴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早期 D、儿童中期 E、儿童晚期
6、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可分为(BCDE)。
A、无知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E、形式运算阶段
7、对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的救助服务包括(ACDE)。A、支持性 B、保护性 C、福利性 D、补充性 E、替代性
8、青少年的社会性特点是(AB)。A、自我意识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B、社会性交往进一步发展 C、反叛情绪明显
D、情感日益丰富,情绪容易激动 E、个性趋于稳定,但可塑性大
9、青少年自我意识中的矛盾主要表现为(DE)。
A、内在我与外在我的矛盾 B、本我与自我的矛盾 C、自我与超我的矛盾 D、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 E、主观我和客观我的矛盾
10、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包括(ACD)。
A、因身体不适而难以自理 B、失业 C、儿童无人抚养 D、心理失调 E、赌博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以及1935年颁布 社会保障法 后,公共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者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大。
2、职业化是以 专业化 为基础的。
3、生态系统图 展示了服务对象的社会环境。
4、社会网络在社会工作实务中泛指 社会支持系统。
5、回避的依恋、反抗的依恋属于 不安全 依恋。
6、充分完善和利用 社区组织 是儿童社区工作的重要原则。
7、成人型交流即AA对AA的平行交流方式,是 成熟 的人际交往类型,也是交流分析的重点和目标。
8、ABC理论认为个人的 非理性信念 导致了个人的情绪问题。
9、随着社会变化和新问题的出现,社会工作领域也在 扩展。
10、生态学观点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专业工作者把着眼点置于服务对象及其环境的 互动。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小题,共20分)
1、优势视角
2、间接介入
3、依恋
4、抗逆力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4小题,共40分)
1、什么是社会系统理论?
2、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生态系统图的下功能是什么?
4、简述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六、论述题(10分)
1、试述“问题”的“心理——社会”视角及解决方法。
第二篇:公共政策学第2阶段测试题2a(标准答案)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学》第五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的分析研究过程是由(A)环节组成A、单一B、一系列C、具体D、法定
2、政策分析模型是对现实的(A)再现
A、不完全B、完全C、描述D、预测
3、个人问题要转化为公共问题必须具备(A)
A、广泛性B、多样性C、复杂性D、公开性
4、中国公共政策决策的核心结构是(D)
A、各级政府 B、各级人大C、各级政策研究部门D、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委
5、政策形成的最后阶段是(C)
A、政策主张B、政策倡议 C、政策决定D、政策诉求
6、在既存的主要目标和假设框架内寻求幅度相当小的、短期的解决办法是公共政策的(A)
A、微小变革B、中等变革C、根本变革D、最终变革
7、系统论的(D)认为公共政策应寻求和建立其内部关系的联系,结成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政策的整体功效
A、有序原则B、结构原则C、动态原则D、整体原则
8、德尔菲法是按照一定程序征询(A)对有关问题前景的看法
A、专家B、研究机构C、社会公众要D、利益集团
9、在政策方案获得上通过比较和联想构成的全新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称为(C)
A、机械式方案B、分析式方案C、创造性方案D、应变式方案
10、在政策决定最终作出之后,通过一定方式向公众晓以政策决定的方式是(C)
A、政策选择B、政策决定C、政策宣示D、政策诉求1
二、多项选择(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未选全者得1分,选错,该题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进行公共政策推行的变革前要了解(AB)
A、政治文化的承受力B、在现实环境下的应用潜力
C、研究人员的多少D、经费
2、建立模型所应列出的相关要素包括(ABC)
A、与环境相关的要素B、与政策本身相关的要素
C、与信息潜在利用者相关的要素D、与社会现象相关的要素
3、引起公共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BC)
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文化变迁D、地理环境
4、政策问题筛选应遵循(ABCD)
A、重要性原则B、紧迫性原则C、关联性原则D、可解决性原则
5、完整政策目标应该包括(ABC)
A、具体内容B、有效时限C、实现条件D、人员配备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公共政策合法化
2、政策博弈理论
3、政策目标分析
四、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要说明政策方案优选的标准。
2、政策执行的手段有哪些?
五、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有哪些?
2、如何完善中国公共政策决策体制?
第三篇:社会工作实务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下半年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第一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社会工作实务就是要帮助人们解决上述不同类型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他们解决、应对问题的能力,使其获得成长能力。在这个层次上,社会工作实践的焦点是(A)A、“人” B、“问题” C、“能力” D、“赋权”
2、(D)把情绪和行为问题视为精神疾病。
A、诊断模式 B、分析模式 C、生态模式 D、医学模式
3、(B)是预估的方法。
A、咨询 B、社会历史报告方法 C、观察 D、问卷调查
4、制定服务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在认定问题的基础上与服务对象共同设定工作的(C)。A、程序 B、任务 C、总目标 D、方法
5、(B)是介入的核心。
A、管理 B、干预 C、支持 D、服务
6、(B)它介于现实世界和本我之间。
A、超我 B、自我 C、本能 D、客体
7、婴儿期的发展任务是培养(A)。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性 C、主动性 D、自主性
8、(B)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儿童自身中。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埃里克森
9、(D)的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人生危机或阶段划分为8阶段。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埃里克森
10、进入20世纪以来,青少年社会工作进入了以(B)为特征的专业发展时期。A、治疗服务 B、全面服务 C、预防 D、专业治疗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优势视角则以(ABCDE)为核心而提出了不同于缺陷模式的基本实践原则 A、赋权 B、成员资格 C、治疗 D、整全 E、悬置怀疑
2、面谈的主要任务包括(ABCDE)。A、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B、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
C、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D、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E、达成初步协议
3、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有(ACDE)。
A、问卷调查 B、服务 C、询问 D、观察 E、咨询
4、从社会工作角度,对儿童一般的救助方式主要有(ABC)。A、家庭寄养 B、收养 C、儿童福利院安置 D、助学 E、立法
5、基线测量的操作程序是(ABC)。
A、建立基线 B、进入介入期测量 C、分析和比较 D、调查 E、评估
6、生态系统理论将系统界定为(BCD)。
A、社会 B、微观 C、中观 D、宏观 E、个人
7、依恋类型有(ABC)。
A、回避的依恋 B、反抗的依恋 C、安全依恋 D、不回避的依恋 E、不安全依恋
8、狭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更多地带有(AB)的色彩。
A、“治疗” B、“补救” C、“及时性” D、“发展性” E、“预防性”
9、波恩认为,人类的人格由三种自我状态构成,即(CDE)。A、本我 B、自我 C、父母式自我 D、儿童式自我 E、成人式自我
10、发展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提供青少年发展中的(ABCDE)方面的知识辅导服务。A、生理 B、心理 C、性 D、情绪 E、社会适应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 大系统,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
2、内外影响力 范式的基本假设是,人自身及其环境中生成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或她用某种方式行事。
3、预估 是工作者与案主一起来汇集资料、进行分析和整合的过程。
4、危机介入是一种特殊的介入,目的在于去除服务对象的紧张情绪,恢复 功能,使他们走出危机。
5、超我 是自我的一部分,与具有执行功能的自我相对,是一种监督的自我。
6、儿童的兴趣多样而且强烈,但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仍以 想象能力 为主。
7、治疗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的是指运用各类专业方法,协助青少年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
8、社会工作领域一个具有范式革命意义的变化就是 优势视角 的兴起。
9、运用 人在环境中 的概念,在这个层面的焦点是人与其相互作用的系统。
10、经纪人 的作用是把那些需要接受服务而又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资源的案主与其所需要的资源联结起来。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小题,共20分)
1、介入:也称社会工作的实践、行动、执行和改变,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按照服务协议落实社会工作方案的目标,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解决预估中确认的问题,从而实现助人计划的重要环节。
2、人格结构:弗洛依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三个方面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我们可以把“本我”理解为人格的生物成分,“自我”理解为人格的心理成分,“超我”理解为人格的社会成分。他们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执行不同的任务,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格。
3、使能者:是社会工作的角色之一,在这种角色中,工作者帮助个人或小组形成他们的需求,界定并确定其问题,寻找解决策略,选择并应用某一策略以及发展其有效的应对他们问题的能力。
4、倡导者:是从法律专业借用来的,也是社会工作的角色之一。这是一种积极的、指导的角色,即社会工作者为案主或居民组织进行倡导。当案主或居民组织需要帮助而现存机构没有兴趣(或者甚至公开否认和充满敌意)提供服务时,倡导者角色可能是恰当的。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4小题,共40分)
1、宏观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是,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促进对儿童的养育;推动儿童教育事业;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开展儿童家庭服务;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提供有关儿童的信息与资讯。
2、什么是发展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答:指能够发展社会资源和青少年潜能,使青少年的能力得到增强的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性社会工作针对的是所有青少年,工作则涉及青少年本身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向内,工作者要激发青少年内在的发展潜能,帮助其学会利用环境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家人、朋友、同学、老师、学校、专业机构、媒体以及社会工作者等;向外,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更好的利于他们成长和发展的生存空间,包括社会福利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等。
3、简述“环境中人”的理论视角。
答:“环境中人”的理论视角代表了解释问题的个人原因论和社会处境论两个观点的结合,强调的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一方面,个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于具体的环境,这种看法在于帮助社会工作者认识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而不是简单地将问题产生的原因解释为个人性的;强调能够分析个人问题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找出他们与整个宏观社会制度安排的关联性,从而努力倡导社会政策的变革。另一方面,个人又是具有认知能力的能动个体,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而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帮助服务对象提升社会功能,通过进行矫正与服务,帮助他们改变认知,从而有一个较好的适应。
4、何种情况存在时,可终结服务?
答:当如下情况存在时,即可终结服务:第一,机构缺乏合格的工作人员;缺乏具有必要技能的工作人员;服务对象或其问题不在机构的职责、使命或功能之内;社会工作者认为其他机构的资源、素质更优越;其他机构具有处理特定服务对象或问题的特权(如社区矫正服务的专业机构)。第二,当服务对象不愿接受服务、机构功能不符合服务对象需要、或已经解决了问题时。第三,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和期望与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相符;或者是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能解决问题;或者是服务对象没有充分的动机投入必要的时间、力量和资源。社会工作者在做出终止服务的决定时,有责任帮助服务对象去获得其它服务的机会。
六、论述题(10分)
1、试述内外影响力范式。
答:内外影响力范式简单、直白,但融合了体统理论和生态理论的元素。内外影响力范式的基本假设是,人自身及其环境中生成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或她用某种方式行事。这些力量的真正起源可能总也探查不出来,但认识到存在这些力量,而且它们不断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特定的行为,有重要的意义。内外影响力范式试图解释为什么人们有时会有些奇怪的、意想不到的行为。
“内部”和“外部”两个词指代形成人类行为的两大主要力量。社会工作者可以用多种方式应用内外影响力分析范式。它可以协助评估和处置陷入困境的人的问题。
第四篇:社会工作实务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下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第二至三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A)是指老年人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年老过程的理论。
A、角色理论 B、活动性理论 C、连续理论 D、脱离理论 2、20世纪60年代,老年社会工作者内奥米·费尔发展出了一个与痴呆症老人沟通的方法,即所谓的(C)。
A、缅怀往事 B、认知疗法 C、验证疗法 D、行为治疗
3、对于(C)的老人开展现实辨识小组的效果不是很佳。
A、抑郁早期阶段 B、痴呆早期阶段 C、痴呆症晚期阶段 D、抑郁晚期阶段
4、行动技巧属于妇女(A)工作技巧。
A、个案 B、小组 C、社区 D、行政
5、目前,我国采用(C)预防措施。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6、媳妇与公婆之间的关系难处常常是因为复杂的(A)关系。
A、三角 B、人际 C、亲子 D妇女
7、家庭中分量最重的次系统是(A)。
A、夫妻关系 B、亲子关系 C、兄弟姐妹关系 D、婆媳关系
8、(B)是妇女社会工作的核心方法。
A、居民参与比较被动 B、小组工作 C、加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D、社区简单
9、家庭访问属于社区工作的(B)。
A、关系建立技巧 B、分析技巧 C、动员技巧 D、活动技巧
10、一般来说,任何家庭有困难时,要多采用(B)的方式去开始辅导。A、分析性 B、支持性 C、策略性 D、结构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与机构照顾理论相适应的实务模式有(ACDE)。A、补偿理论为基础的模式 B、活动理论为基础的模式
C、爱登选择模式
D、延续理论为基础的模式 E、住房与服务模式
2、机构照顾带有(ABC)的特征。
A、理性化 B、程序化 C、非人性化 D、个别化 E、福利性
3、一般而言,社区照顾分为(ABD)。
A、由社区照顾 B、在社区照顾 C、对社区照顾反思 D、社区内照顾 E、为社区照顾
4、所谓赋能,就是要改变妇女自身能力被抑制的状况,通过外在努力,让妇女增强能力,获取资源,从而最终(BCDE)。
A、自助 B、自信 C、自爱 D、自立 E、自强
5、基变社会工作理论基于(ABC)。
A、马克思主义理论 B、社会批判理论 C、社会主义思潮 D、心理分析理论 E、社会学理论
6、残疾人康复模式有(ABCD)。
A、世界卫生组织模式 B、社区服务模式 C、家庭病床模式 D、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模式 E、医疗康复模式
7、鼓励残疾人运用其优势进行行动的具体的工作方法是(ACD)。A、辅导 B、成长小组 C、支持 D、保护 E、服务小组
8、孙本文认为家庭成立的条件有(ABC)。A、亲属的结合
B、包括两代或两代以上的亲属 C、有比较永久的共同生活 D、有两个不同性别的成年人住在一起 E、有血缘关系
9、政府体制内的家庭救助有(BDE)。
A、生活困难补助 B、特定时间的救助 C、慈善救助 D、城乡贫困家庭的救助 E、专项性的政策救助
10、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列举的常见沟通形态是(ABCDE)。A、“讨好型” B、“指责型” C、“超理智型”
D、“打岔型” E、“一致型”。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当社会工作者将年龄歧视内化以后,反移情 就可能会严重地威胁到职业关系中的客观性。
2、社区照顾的终极目标是努力促成需要照顾的人士留在社区内,尽可能保障其过 正常人 的生活。
3、西方社会工作实务中性别的“凸显”与 女性主义运动 相关。
4、所谓 赋义 是指妇女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妇女问题时,不能只从表象看问题,而应该深入批判问题后面隐藏的错误理念。
5、在女性主义看来,将家庭的不良功能完全定位于家庭内的人际关系,忽视了 外在环境 对家庭的影响。
6、所谓自我认识,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 身心特征 的认知与评价。
7、社区康复 是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种新的、有效的、经济的康复服务途径。
8、从全球来看,现代化或者说工业化影响家庭结构、家庭组成成员以及 家庭权力关系 的改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9、在学术界,更为系统,而且长期以来被广泛传播、采用的家庭生命周期的思想是由 杜瓦尔 提出的。10、20世纪80年代以前形成的治疗学派一般被称为 现代主义学派。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小题,共20分)
1、健康老龄化:是国内外普遍接受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口号。它是欧洲老年医学界最先提出的。欧美学者多年对个体生理和心理老化研究发现,个体身心衰老虽然不能逆转但能延缓和推迟。并且大量科学研究也显示,老年人的健康取决于进入老年期前的健康。老年期前的健康实际上要求人终生健康。
2、直接服务:指家庭福利机构直接针对案主的服务,包括去除导致案主出现困扰、困难的社会的、心理的、生理的条件因素,或者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服务。直接服务包括开发服务和治疗服务两种。
3、以妇女为本的小组:与女性主义运动密切相关。小组的共同特点是关注妇女自身成长,肯定女性的经验,理解和分享女性经历,强化女性的身份认同、自我形象和自尊感,鼓励其看到自己的成绩,为自己进行的工作要求获得支持与资源。
4、家庭治疗 :是人类以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4小题,共40分)
1、性别分析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答:主要考虑的是性别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经济、人口、政治、制度和环境模式以及各个模式之间的关系,它分析的层次涉及到三个方面:(1)宏观层次的分析主要关注国际协议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经济和社会规划、文化等,其重点是在制定政策时,要将社会经济与性别问题考虑进去;(2)中观层次着重分析的是,各种组织和机构的社会性别,主要关注组织结构,将性别纳入管理,无计划,为政府规划提供信息,也解释宏观政策对微观实践的影响;(3)微观层次的分析,关注作为个体和群体的男性和女性,关注住户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别和整个社区。社会性别分析就是要加强个体、群体及社区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正常化理论的含义是什么?
答:正常化理论是用来分析如何看待诸如精神病患者及其它伤残人士等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的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中,正常化理论一般有两种含义:(1)以服务对象为本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念认为,由于贴标签的缘故,以往把残疾人等一些工作对象的行为视为异常,并采用主流社会通行的所谓“正常”的方法去治疗他们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在一些社会工作者和治疗者或助人者眼里被视为不正常的行为,其实在服务对象群体那里完全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关键是助人者把自己看问题的眼光强加于受助者身上,换而言之,问题实际上是出在助人者对服务对象的任意标定上。(2)所谓正常化就是为受助者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让他们回到自己熟悉的平常社会,过常人的生活。
3、台湾学者谢秀芬把家庭社会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概括为哪几类?
答:概括为四类:(1)与社会制度有关或社会资源缺乏有关的问题——如失业、疾病、低收入、身心残障等;(2)与家庭关系有关的问题——如夫妻间冲突、亲子关系障碍、婆媳不和等人际关系的问题;(3)与家庭成员社会适应困难有关的问题——如青少年问题、老人问题等;(4)与家庭结构破损有关的问题——如单亲家庭或家庭成员入院、服刑、机构养护等不得不离开家庭而产生的问题等。
4、对家庭而言,适量的家庭冲突具有什么功能?
答:可以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它可以释放紧张能量,还可以使冲突各方以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了解彼此的立场、观点、情感和行为模式,从而加速彼此适应的过程,促进家庭成员的团结,冲突又可以尽快暴露家庭关系存在的不合理成分,从而避免这些不合理成分积淀下来最终引起家庭破裂。
六、论述题(10分)
1、试述治疗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答:(1)为困难家庭的青少年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2)为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
(3)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服务及安置服务。
(4)帮助残疾青少年实现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使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帮助他们与社会达成一种良好的适应状态。
(5)为在身体、情绪、精神等方面功能失调以及社会人际适应不良的青少年提供治疗性服务。不仅要对当事人进行辅导,还要从家庭、学校、社区等方面进行介入,了解青少年功能失调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满足青少年的需求,缓解青少年情绪问题,以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6)为犯罪青少年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社会工作者通常采用学校、家庭、社会、社区四结合的形式,开展多种心理辅导、行为矫正的服务,尤其注重社区层面的服务提供,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第五篇:社会工作实务第3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下半年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第四至五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学校变迁式的学校社会工作为全体学生提供(C)方面的辅导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E、五个
2、(A)将学生作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一部分,学生个人和其成长过程中有关团体,如学校、家庭、社区、教师及其他学生都可以作为其工作对象
A、社会互动模式 B、学校变迁式的学校社会工作 C、传统治疗式的学校社会工作 D、治疗模式
3、医学和社会工作的结合始于(B)。
A、1889年 B、1905年 C、1911年 D、1921年
4、近代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开始是在(D)。
A、1889年 B、1905年 C、1911年 D、1921年
5、危机调适方法选用首先必须了解危机产生所经历的(C)阶段。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6、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刑法观念和刑罚制度发展经历了从野蛮到文明的(B)阶段。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7、现代矫正社会工作起源于美国,其创始人是一位家居波士顿的名为(D)的制鞋匠。A、海瑞 B、埃里克森 C、杜瓦尔 D、奥古斯特斯
8、(B)理论认为,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总是根据别人的反应加以内化从而形成一种自我概念,并依此行动和认定自我。
A、差异交往理论 B、标签理论 C、亚文化理论 D、社会互动理论
9、社会工作理论模式是开展戒毒社会工作的(A)。
A、首要前提 B、依据 C、根本 D、理念
10、传统治疗式的学校社会工作对“问题学生”进行治疗,首先是给予“问题学生”(A)上的支持。
A、情绪 B、心理 C、态度 D、方法 E、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现代教育是由(ABC)构成的整体化教育体系。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教师 E、学生
2、学校社会工作者通常借助于以下角色来实现工作目标(ABCDE)。A、专业教导和指导者 B、问题发现和治疗者 C、社会教育和促成者 D、资源获取和整合者 E、多方联络和调解者况
3、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包括(ABCDE)。
A、全体学生 B、学生家长 C、学校的教职工 D、学校的管理者 E社区
4、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有(ABCDE)
A、诊断者 B、咨询者 C、教育者 D、倡导者 E、协调者
5、医务社会工作经历了一个从强化疾病治疗到(ABCD)过程。A、健康的维护 B、健康促进 C、疾病的预防 D、治疗保护 E、注重康复
6、医务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涉及面很广,类别较多。主要有(ABCD)。A、教育性小组 B、治疗性小组 C、自助小组 D、社会改变小组 E、医患小组
7、“矫正社会工作”一词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涵义(ABC)。A、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B、矫正社会工作提供福利服务的对象是特殊社会弱势群体 C、矫正社会工作的社会福利服务属于司法矫正体系 D、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E、矫正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工作
8、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ABC)。
A、监管功能 B、矫正功能 C、服务功能 D、社会化功能 E、服务功能
9、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包括(ABCDE)。
A、个案辅导 B、团体治疗 C、联系社会 D、职业辅导 E、评估报告
10、《禁毒法》的颁布与施行,使我国在戒毒领域由过去强制戒毒、劳教戒毒与自愿戒毒模式,转变为为(ABCD)主体的戒毒新模式。
A、强制隔离戒毒 B、社区戒毒 C、社区康复 D、自愿戒毒 E、法治戒毒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传统治疗式的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是为 “问题学生” 提供服务和咨询。
2、学校变迁式的学校社会工作把学校理解为一个 体系。
3、疾病的发生往往会导致家庭(病人和家属)在与其生活的互动中,产生改变或 适应不良。
4、现代医学发展使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 “生理-心理-社会” 的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5、矫正社会工作是人类 刑法观念 和刑罚制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专业工作。
6、社区矫正是与 监狱矫正 相对的行刑方式。
7、差异交往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更多地受到了所交往的差异性群体尤其是小群体、亲密群体 的影响。
8、在戒毒社会工作领域中,“危机调适” 的方法尤其引人注目,并且得到了大力倡导和全面推广。10、1946年,林德曼与卡普蓝合作,提出 互动 的概念。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小题,共20分)
1、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类,它是运用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在学校领域所实施的一种专业服务。
2、狭义的医务社会工作: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围绕医疗过程所展开的社会工作,其内容主要是协助病人与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心理问题,对医疗过程的适应,协调医患关系,发掘与利用病人所需的社会资源等。
3、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4、戒毒社会工作:是在专业价值理念指导下,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方法与技巧,为在生活中陷入毒品危机的个人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协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身体康复、回归社会,最终实现其个体及家庭的功能完善,维护社会安定与和谐。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4小题,共40分)
1、社区学校式的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重点? 答:(1)为离校学生提供追踪服务。
理想的学校社会工作不仅要对全体在校学生提供帮助和辅导,还要为已经因为各种原因离校的学生提供追踪服务。
(2)协助学生通过服务社区进行自我辅导。
学生的发展并非只来自于学校教师或者工作人员的教导与协助,还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我辅导和自我锻炼。
(3)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学校教育的成功必须有家庭教育的大力配合,学生家长对学校决策的影响日益扩大。因此,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成为现代教育的必要之举。(4)协调社区机构,推行社区教育。
学校作为社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机构,对于社区教育、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组织发展等工作都发挥着建设性的主导作用。
2、社会工作进入医疗领域的是什么?
答:社会工作进入医疗领域影响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医务社会工作的存在,弥补了医护人员过度专业化的缺陷,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问题都能得到综合的评估与认识,从而可以促进患者更完整地康复,使患者能尽快适应社会;其二,医务社会工作应用到公共卫生领域之后,可以使医生与其他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社会过程和疾病流行的关系,从而使他们能实施更为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人类日益剧增的危机;其三,从预防医学的观点来看,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可以积极推动预防医学的发展,使之对疾病的预防更加完善。
3、简述矫正社会工作者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
答:矫正社会工作者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也称为更生保护。这是一项起源于美国费城、面向刑满释放等人员的社会福利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
(1)提供住宿场所。为暂时不被家庭接纳或无家可归的刑释人员解决安身问题,同时在住宿上提供监管和辅导服务,帮助刑释人员顺利完成由监禁环境向开放社会的过渡。
(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寻找工作或继续求学是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在这方面的服务包括对刑释人员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帮助联系介绍职业,帮助联系就学学校等,同时还要通过辅导帮助养成工作和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刑释人员中有相当部分人员具有不良生活习惯,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也包括为其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提供物质帮助。刑释人员往往缺乏生活工作的物质条件,为帮助其尽快建立起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社会工作者应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对其进行物质援助。
4、简述《禁毒法》的产生有着重大意义。
答:《禁毒法》的产生有着重大意义,它成为提升我国禁毒社会工作的有力武器,促进我国禁毒社会工作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同样,它的颁布与实施也重构了我国禁毒体系,开创了我国科学戒毒的新局面。这既是禁毒社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也是禁毒人员综合素质,展示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方法的新机遇。
六、论述题(10分)
1、试述社区矫正的对象。
答:社区矫正的对象包括五重罪犯:
(1)被判处管制的。管制是我国五种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之一,是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交由公安机关管束和人民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
(2)被宣告缓刑的。缓刑就是刑罚的暂缓执行,是对原判刑附一定条件地不予执行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育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假释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释放后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地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