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农民工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农民工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工负责。把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政府分级管理,职能部门各负其责,按农民工工作协调办法统筹协调的原则,建立相互配合、有序运行的工作机制。
(二)整合资源,提高效益。根据企业和农民工的实际培训需要,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安排、各有侧重地开展农民工培训。按照同一地区、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统一的原则,科学制定培训补贴基本标准,规范培训项目管理,严格监管培训资金使用。
(三)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加大政府培训投入,增强培训能力,加强规范引导。发挥市场机制在资金筹措、培训机构建设、生源组织、过程监管、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行业、企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开展农民工培训。
(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重点发挥企业和院校产学结合及科技人员的作用,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升培训质量,使经过培训的农民工都能掌握一项以上实用技能,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二、主要目标
按照培养合格技能型劳动者的要求,逐步建立统一的农民工培训项目和资金统筹管理体制,使培训总量、培训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适应;到2015年,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都得到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训,掌握一项以上适应就业需要的实用技能。
三、培训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重点在建筑业、机械制造业、手工业、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行业对农民工开展70个热门工种的从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80万人次以上,80%以上的农民工经培训达到中级工以上技能水平。培训工种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商省农委、教育厅、扶贫办共同制定发布。
四、培训类别
农民工培训分为以下5类:外出就业技能培训,主要对拟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者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对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岗农民工进行提高技能水平的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主要对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进行储备性专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主要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者和返乡农民工进行提升创业能力的培训;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培训,主要面向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围绕县域内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以及农村妇女手工编织业等传统手工艺开展培训。其中,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外出创业培训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农民在本地创业的相关培训和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培训主要由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共青团、妇联、残联、扶贫等培训项目应按此分类,由相关负责部门配合实施。
五、工作要求
(一)实施定点培训,规范农民工培训机构管理。各地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要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农民工培训机构资质规范,明确培训机构在资金、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的必备条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通过招投标方式,面向全社会选择农民工培训机构,确定其承担的培训项目和工种,并向社会公开发布。建立培训机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对不合格的农民工培训机构定期进行清理整顿。承担农民工培训任务的院校、具备条件的企业培训机构和其他各类培训机构要发挥优势,起到农民工培训主阵地的作用,其他农民工培训机构要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和办学水平。
(二)科学制定补贴标准。按照培训种类、农民工所学技能—4—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通用型工种为主,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基本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以使农民工能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优先对未享受过政府培训补贴的农民工和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避免多部门重复培训。财政扶贫培训资金只能用于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培训补贴。
(三)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创新培训组织模式。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主要责任在基层。市、县、乡镇政府要把农民工培训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建立“培训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培训机构”联动的培训机制,做好外出就业技能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创业培训和就近转移培训工作。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对本地区农民工培训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充实必要的工作力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民工培训工作队伍,对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四)强化行业企业责任。建立“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培训机构”的培训组织模式。企业是技能提升培训的主体,要把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农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岗职工同等的培训待遇,并根据企业发展和用工情况,重点加强农民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企业要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委托所在地定点培训机构,结合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组织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企业应选送农民工参加脱产、半脱产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的技能提升培训均可享受培训补贴。鼓励企业组织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保证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具备条件的企业培训机构及其他各类培训机构平等参与招投标,提高培训质量。鼓励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的大型企业与院校联合举办产学结合的农民工培训基地,鼓励中小企业依托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培训在岗农民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为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鼓励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举办农民工业余学校。
(五)统筹规划使用培训资金,切实落实优惠政策。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力争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实行培训资金直补用人单位的办法,对用人单位吸纳农民工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由用人单位组织到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的,按照有关规定对用人单位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企业要按照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在岗农民工教育和培训所需费用从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要按规定使用,不得挪作他用,使用情况要向职工代表大会或员工大会报告。鼓励行业、企业建立农民工培训奖励基金,扶持农民工参加学习与培训。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培训,提高就业资金用于农民工培训的比例,财政扶贫资金要保证农村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培训投入,给予家庭成员一次补贴,并记入扶贫档案。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部门要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力度。
(六)规范培训管理,加强绩效评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台账和转移就业台账,对培训对象实行实名制管理。制定农民工培训质量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统一培训考核指标、考核程序和考核办法。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规范培训工作管理流程,加强对培训工作全程的监管考评,做到培训信息公开、审核结果公示、培训过程透明、社会参与监管。
(七)严格培训结业考核和发证制度。对于培训机构承担的财政补贴培训项目,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结业考核程序,加强对考核过程、考核结果和证书发放的监督检查。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考核合格后,颁发培训合格证书、职业能力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培训考核和技能鉴定工作。对经鉴定合格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要按照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要加强对从事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农民工的专门培训,按照有关规定持证上岗。
(八)加强监管,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培训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健全培训补贴资金与培训成本、培训质量、就业效果挂钩的绩效评估机制,严肃查处套取培训资金的行为。对有虚报、套取、私分、截留、挪用培训补贴资金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严肃查处,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九)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改、教育、科技、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扶贫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相互协作,共同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发改部门主要负责向国家争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相关项目,并组织实施;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就地就近就业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带技能转移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
第二篇:2008年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2008年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黑高师培训【2008】1号
各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是高校青年教师掌握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端正教育思想,较快达到岗位职责要求的一项基本训练和重要环节,对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职业道德培养和提高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在总结全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对象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施行(1994年1月1日)以后补充到高等学校、成人高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教育职员和其他人员(包括从事科研、实验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党政管理人员)一律要参加岗前培训。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教育系)本科以上毕业生参加岗前培训,可免修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根据黑龙江省关于《<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高等学校教师参加由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师资格培训并取得全省统一颁发的《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合格证书者,申请参加教师岗前培训时可视为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并合格。同样,参加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统一组织的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并取得全省统一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者,在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时也可视为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并合格。
二、培训内容
(一)“通识”部分
1.高等教育学(含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CAI 课件制作)
2.高等教育心理学
3.高等教育法规
4.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5.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能力
(二)“校本”培训部分
1.校史校规校情专题
开设目的:使青年教师了解所供职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取得的成就和形成的特色,爱校爱岗,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内容要点:学校发展史;学校现行的人事、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学校的定位、特色、改革举措和发展目标等。
2.教学与教学评价专题
开设目的:使青年教师了解高校教学特点,认识教学评价的作用;掌握高校教学的基本原理,懂得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实践专题
开设目的:使青年教师掌握课程教学全过程,过好教学关。内容要点:在老教师指导下试讲一门课程,课程结束后试讲教师进行自我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组织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科研方法专题
开设目的:使青年教师了解科研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现代科研的基本方法,懂得如何申报课题,如何设计科研方案并组织实施。
内容要点:科研的意义与作用,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现代科研方法讲座;课题的申报与实施。
三、培训方式
“通识”部分培训采取集中授课方式进行,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设立培训点,教师由黑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选派。
“校本”专题部分由教师所在学校组织实施。
四、岗前培训的规范化要求
全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要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
1、培训内容 严格按照规定开设课程,保证授课时数,确保教学质量。
2、教学大纲 参照原国家教委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执行,主讲教师应根据《指导纲要》组织教学和指导学员学习。采取的教学形式应为课堂系统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集中授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
3、岗前培训的考核与结业
通识”部分由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有关学科专家组织命题考试。岗前培训的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兼顾学习作业和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平时上课出勤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学员学习结束,必须参加课程考试(《多媒体CAI课件制作》主要考察动手能力,每人交课件光盘一张),考试形式采取闭卷考试,由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命题、考试、评卷等考务工作,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岗前培训合格证书。
“校本”部分由教师所在学校组织考核。按校本培训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进行总体评价,并将考核结果填入《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表》“学校(师资培训管理部门)推荐意见栏”内。考试与考核结果作为颁发《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依据之一。
经省教育厅审核批准,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将岗前培训成绩合格者成绩和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发到所在学校人事或教务部门,由人事或教务部门将证书发给合格者本人,作为转正定职和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也是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人员免修“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凭证。
五、岗前培训的学费
参加培训人员按照省物价局、财政厅黑价联字[2001]57号文件批准的收费标准缴纳培训费。每人340元,补考按每科70元收取。
参考教材采取任课教师发讲义大纲的方式进行。
六、培训时间:
“通识”部分的培训在考前完成,报名时间为2008年7月15-25日(报名方式与2007年相同,各学校在网页上进入网站提交报名表,并要求录入教师的身份证号码,以便考试确认,每人交一寸照片二张),培训时间由各培训点与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根据授课教师的时间具体商定。
七、组织管理
全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在省教育厅领导下,统筹安排。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具体负责全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组织协调工作。在培训与考核期间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将派专人协助培训点组织培训和做好监考工作。
八、保障措施
1.承担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并建立和完善各项有效管理措施,保证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
2.承担培训任务的高校师资主管部门要有一名负责人主抓岗前培训工作,并选派一名工作作风严谨、认真负责、有较强管理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班主任,共同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日常管理工作。
3.切实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工作,在集中授课的过程中,坚持和完善考勤制度,对缺课达到1/3的学员取消本门课程的考试资格。
4.严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坚决防止和杜绝考核过程中的弄虚作假和考试中的舞弊现象,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确保岗前培训工作的严肃性和实效性。对考试有一科不合格者或“校本”专题有一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均须在下轮培训中补考或补修,取得合格成绩后补发《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
5.加强评估检查,建立有力的评估检查和考核机制。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要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对培训工作开展好的高校予以表彰和奖励。
黑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2008年6月18日
第三篇:东海县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
东海县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
东海县为增加农民收入,依托社区教育中心,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东海县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教育委员会,全县每个乡镇都拥有1个社区教育中心,其中,省级社区教育中心3个。各镇积极完善并落实社区教育岗位责任制度,统筹安排农民工培训工作。详细记录每个农民工的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分类造册,建立台账,实现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农民工实行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指导、免费岗前培训和免费输出就业等服务。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了以县、乡镇两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保证了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根据餐饮、修理、电脑、驾驶到电焊等一系列专业的自身特点,各乡镇不断加大硬件建设投入,改善培训条件,社区教育中心内的办公设备、多功能教室、电脑培训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均一应俱全。
三是开展各种培训。建立了以东海中专为龙头、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村企教学点为延伸的三级社区教育培训网络。实行城乡联动、校企联动,因地制宜的开展培训。注重对农民工开展职业培训和转移培训,对接用工岗位和技能,把技能培训与市场有效对接,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培训后的农民工直接到企业就业,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以达到培训学员实现高素质、高收入、高水平就业的目的。
第四篇:2014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2014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新闻来源:黑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 编辑: 发布时间:2014/6/24 13:53:56 阅读:401次
[ 附件下载地址:2014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实施方案.doc ]
高师师培字[2014]10号
一、培训依据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是加强高等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和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是高等学校教师上岗必备的培训过程。根据教育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以及黑龙江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由黑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实施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保证新补充到高校的教师初步掌握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基础知识,具备上岗必须的教育教学技能,适应教育教学任务,培养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全面履行教师岗位职责。
三、培训对象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施行(1994年1月1日)以后补充到高等学校、成人高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教育职员和其他人员(包括从事科研、实验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党政管理人员)一律要参加岗前培训。已受聘副教授(含副研究员)及以上职务的人员,可不参加培训。
高等学校“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参加岗前培训,可免修《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
四、培训内容
㈠“通识”培训部分
1.授课科目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
高等教育法规
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
网络培训课程
增加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科研方法,教师礼仪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专题讲座。
2.教学大纲
参照原国家教委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执行,主讲教师应根据《指导纲要》组织教学和指导学员学习。
3.培训教材
采用统一编写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能力》五本讲义,由学员自行登录黑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网站下载打印。
(二)“校本”培训部分
1.校史校情校规专题
2.教育与教学评价专题
3.教学实践专题
4.科研方法专题
各校可根据本校特点拓宽培训内容与方式,学时根据培训内容自行确定。
五、培训形式
1.“通识”部分培训按照课堂系统讲授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脱产集中授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具体形式为专题讲座、典型报告、教学观摩、课堂教学实践或讲评等。教师职业能力课程实践培训部分按照学员类别区分,分为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两种。其中,教学人员教学实践培训环节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人数为50—60人,每班配备一名班导师,聘请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班导师负责班级考勤和教学内容,组织学员写教案、集中备课、制作ppt、微格教学、试讲,说课、评课和组织学员做公开示范课等;每3个班配备一名班主任,班主任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其中,非教学人员教学实践培训环节通过网上自学形式完成培训,学员按照规定时间登录教育部网培中心(enetedu.com)网站上完成学习。
2.“校本”培训部分由教师所在学校组织实施。
六、培训时间与地点
2014年岗前培训定于7月中旬到8月上旬举行,具体日期及报名事宜由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另行通知。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设立培训点,各高校按照“相对集中、就近培训”的原则组织本单位参训学员到本地区的培训点参加培训。
七、培训管理和要求
全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在省教育厅领导下,由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按照“相对集中、就近培训、加强管理、确保质量”的原则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1.设立培训点承担“通识”部分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由分管校领导总体负责,学校师资培训部门具体组织实施,选派工作作风严谨、认真负责、有较强管理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班主任具体负责培训工作。培训各环节的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在培训与考核期间,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将选派专人巡视和协助培训点的组织领导和日常管理工作。
2.各高等学校要认真做好“校本”培训部分的组织管理工作,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切实保证“校本”培训环节的培训质量。
3.岗前培训的教学工作,要严格执行原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规定。担任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应选聘工作责任感强,熟悉教材内容,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4.切实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工作,在集中授课的过程中,坚持和完善考勤制度。
5.严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坚决防止和杜绝考核过程中的弄虚作假和考试中的舞弊现象,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确保岗前培训工作的严肃性和实效性。对于考试违纪人员下一不允许报考,并通报所在学校;对考试不合格或“校本”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均须在下轮培训中补考或补修,取得合格成绩后补发《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
6.加强评估检查,建立有力的评估检查和考核机制。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将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对培训工作开展好的高校予以表彰和奖励。
八、考核与结业
(一)考核
1.“通识”部分的以考试方式为主,分为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结业考试由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聘请相关学科专家统一组织命题、考试、评卷等工作,同时兼顾学习作业和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的考核。其中教育学和心理学结业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结业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核成绩同时达到各自权重的60%以上,方可认定合格。教学职业能力结业考试占50%,平时成绩占50%;教师职业道德和高等教育法规以交作
业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认定成绩。补考科目以卷面成绩为最终考试成绩。
2.“校本”部分由教师所在学校组织考核,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进行总体评价,并将考核结果填入《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表》“学校(师资培训管理部门)推荐意见栏”内,作为结业考核发证的依据。
(二)结业
岗前培训成绩合格者颁发经省教育厅验印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同时填报《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表》,由供职部门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承认其接受继续教育的经历,作为高校教师上岗、转正定职和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之一。
九、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2014年全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岗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
组长:徐晓风
副组长:丁哲学梁大战
成员:刘金燕郐晓寒刘宪群张文治董 芸田国忠冯世德
办公室
主任:刘金燕
副主任:初亭峰
成员:李丹屈新珂张蕊艾瑞波陶 瑛杨欣艳刘 丽
黑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四日
附件: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认定范围和对象有关问题的解释和说明
1.关于“高等学校”的界定
是指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承担高等学历教育(国民教育)的学校或者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的学校,具体单位以省教育厅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
2.关于高等学校兼职教师认定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格问题
对于受聘承担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社会兼职人员,因其人事关系不在其授课的学校,不属于高等学校已聘人员的特定范畴,不具备申请认定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格。
3.关于教育学院专职教研人员申请认定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格问题
教育学院中的专职教研人员,因其从事的工作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不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故不能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对于系统承担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及其以上高等学历教育课程的兼职教研人员,按高校拟聘教师职务人员,可以申请认定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格。
4.高等学校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认定范围问题
教学人员:高等学校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编制为教师编制。
非教学人员:高等学校教育职员,从事科研、实验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党政管理人员,图书馆员,教辅人员等。教学人员与非教学人员具体分类以学校认定为准。
5.岗前培训证书的作用
岗前培训成绩合格者颁发经省教育厅验印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由所在学校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承认其接受继续教育的经历,作为高校教师上岗、转正定职和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之一。根据教育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文件要求,岗前培训合格证是高校教师评聘讲师或相当于讲师级别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
6.教师资格证与岗前培训证书的关系
根据黑龙江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细则,高等学校教师参加由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并取得全省统一颁发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成绩合格证书者,申请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时可视为已补修上述三门课程并合格。同样,参加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统一组织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并取得全省统一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者,在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时也可视为已补修上述三门课程并合格。
7.关于2014年教师资格培训考试成绩合格证认定岗前培训合格证的说明
参加2014年黑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黑龙江省教育厅教师资格培训并取得教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人员,可直接通过学校申请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未参加2014年黑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黑龙江省教育厅教师资格培训并取得教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人员可免修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职业能力课程,只须报考职业道德和教育法规两门课程培训。
第五篇:农民工培训
一、农民工培训的现状。
当前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效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区域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实施农民终身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逐步将农业经济发展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农民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各地都采取了一些鼓励、支持政策,农民就业的环境有所改进,但由于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尚处于自发、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的初级阶段,主要突出表现为:
1.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视不够,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各级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抓经济建设上,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视不够,对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培训资金却只占整个教育投入很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受财政实力的影响,致使很多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影响了农民培训工作的整体效果。根据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政策的措施:农民工的培训资金要有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分担,而目前培训的资金一部分是农民工自己承担,政府及用人单位投入严重滞后。据调查,农民参加培训的培训费、考证费、生活费等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使不少农民在培训门槛外望而却步。
2.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农业、畜牧、林果、农机、教育等部门均涉及农民培训工作,但都不承担主要职责,工作无法形成合力。
加之部门分散、职责不清、培训场所限制,导致培训资源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科技意识不强。
由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目前仍有一小部分农民没有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意识不强,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参加教育培训的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4.培训缺乏长效机制。
农民培训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大多冠以某某工程、某某项目来推进,而工程化、项目化的短期行为难以满足农民工培训长期性的要求。体现在项目的实施本身具有时间局限性,强调在3年或5年内完成多少人数的培训,结果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价措施,往往只注重数字的统计而忽略了培训的实际效果。另外,以此种方式开展农民培训很容易随着人事的更替而变动,导致培训缺乏持续性。
5.培训存在走过场现象。
农民工培训是利国利民的实事,政府很多部门基于各自职责正在不遗余力地开展着农民培训工作。由于在条线众多、标准不
一、相互掺杂的情况下,管理部门很难规避个别培训机构的违规行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培训机构急功近利,实施培训时内容不讲针对性、师资不重能力型、培训对象随意拉等这种“走过场”现象正日益影响着农民工培训的健康发展。
三、农民工的建议和对策。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长期投入、见效慢的基础性工作。搞好农民工培训要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培训工作。
1.明确培训重点,实施分类培训。
外出就业技能培训主要对拟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者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对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岗农民工进行提高技能水平的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主要对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进行储备性专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主要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者和返乡农民工进行提升创业能力的培训。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培训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围绕区域内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及农村女手工编织业等传统手工艺培训。
2.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对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
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实行对农民转移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和实现有效转移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应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应形成合力,正视农民工培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千方百计地探索解决之策。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针对性。
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重点加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行业的农民工培训。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结合劳务输出开展专项培训,培育和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务品牌,促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4.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
政府应根据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的需要,打破城乡分割,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种种限制性规定,把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列入财政预算,拨付专项资金开支。作为农民技能培训的专项经费,安排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的建设经费;用于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和农民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该逐步增加,城市教育附加安排用于农业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主要用于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等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5.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保证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具备条件的企业培训机构及其他各类培训机构平等参与招投标,提高培训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行培训券等有利于农民工灵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地点的办法。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农民工培训的多元投入机制。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力争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6.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服务中心。
每个乡镇都应成立农民职业介绍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劳务输出、信息发布、统筹协调等全方位的服务,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四位于一体,形成完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真正做到民工出得去、能就业、留得住,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可持续发展。
7.制定农民工培训补贴基木标准。
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按照农民工所学技能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通用型工种为主,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基本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以使农民工能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要按照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相同的原则,确定具体的补贴标准。
优先对未享受过政府培训补贴的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避免多部门重复培训。
四、结束语。
农民工培训就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还将有更多待转移的劳动力涌向城市,而且还将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推进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新方法。用科学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去指导、规范农民培训各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农民。
参考文献:
〔1〕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0〕11号文件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通知〔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6):48-51.〔2〕胡伟,王晓敏。构建新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体系〔J〕。成人教育,2010,(6):15-17.〔3〕赵健。有效供给:农民工培训发展的新路向〔J〕。继续教育研究,2010,(4):60-62.〔4〕唐踔。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困境分析及对策〔J〕。农业教育研究,2010,(2):35-38.〔5〕曹清林,王计军,储秀彦。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8):108.〔6〕王建永,孔德博,冉冉。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培训问题的探讨〔J〕。商业时代,2010,(24):111-112.〔7〕管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及其对经济结构的影响〔J〕。系统管理学报,2010,(3):24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