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工程问题(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07:4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11工程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11工程问题》。

第一篇:511工程问题

应用题训练

(三)——工程问题 主要问题:讲解清楚单位“1”。1.填空。

(1)一批零件,用4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它的()。

(2)一批零件,平均每天完成它的1,()天可以完成。8

(3)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完成需要20天,徒弟单独完成需要30天。如果师徒二人一起,每天可以完成这批零件的(),()天可以完成。2.修一条公路,甲队每天修全长的其余的乙队独修,还要几天完成?

3.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6天能完成1,乙队独修7.5天可以修好。如果两队合修2天后,5511,如果他们单独做,甲完成与乙完成632所需的时间相同。问:单独做,甲、乙各需多少天?

4.一个水池装有一个注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单开注水管5小时可将空池灌满,单开排水管7小时可将满池水排完。如果一开始是空池,打开注水管1小时候后又打开排水管,再过多长时间池内有半池水?

5.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排水管,一个进水管丙。若同时开放甲、丙两管,20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若同时开放乙、丙两管,30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若单独开丙管,60小时可将空池注满;若同时打开甲、乙、丙三水管,要排空水池中的水需几小时?

6.生产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做20天可以完成,徒弟单独做30天可以完成。现在师徒二人一起做,中途师傅有事休息了3天,徒弟也休息了若干天,结果完成整个任务用了16天,求徒弟休息了几天?

7.加工一批零件,师徒二人合作12天可以完成。现在有师傅先加工1天,然后徒弟接着工作了3天,此时还剩下这批零件的求徒弟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17没有完成。已知师傅每天比徒弟多加工60个,20 1 1.全班同学到公园去划船,如果一条船坐5人,就有3人没有上船;如果一条船坐6人,有条船多出5个座位。问:租了几条船,全班共有多少人?

2.甲、乙两个仓库,第一个仓库化肥的储存量是第二个仓库储存量的3倍,现在从第一个仓库中取出30吨化肥放入第二个仓库,第一个仓库的化肥与第二个仓库的化肥的比为9:4,求原来第二个仓库化肥有多少吨?

3.现在儿子的年龄是父亲年龄的1,4年后,儿子的年龄与父亲的年龄的比是1:4,求6父亲今年多少岁?

4.三年前爸爸在某银行存了3万元钱,今年到期后,她从银行取出本金和利息共34482元,求该银行存款的年利率是多少?

5.某工程队由甲、乙两队完成,甲队单独完成需16天,乙队单独完成需12天。如先由甲队做4天,然后两队合做,问再做几天后可完成工程的5? 6

6.家电商场运来一批洗衣机和彩电,彩电的台数是洗衣机的3倍,现在每天平均售出10台洗衣机和15台彩电,洗衣机售完后,彩电还剩下120台没有售出。该商场运来洗衣机多少台?

7.两个班组工人,按计划本月应共生产680个零件,实际第一组超额20%、第二组超额15%完成了本月任务、因此比原计划多生产118个零件。问本月原计划每组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8.某车间加工机轴和轴承,一个工人每天平均加工15个机轴和10个轴承。该车间共有80人,一根机轴和两个轴承配成一套,问应分配多少个工人加工机轴,才能使每天生产的机轴和轴承正好配套?

第二篇:工程问题

解决问题(4)

课题

解决问题(4)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工程问题的范畴,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这类问题已经有所接触。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做如下设计:1.复习铺垫,为

新知的展开打好基础。工程问题的解决主要是理清“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所有问题的设置都是围绕这三者来进行的。因此在新课开

始前,让学生弄清“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本子上写出来,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2.师生合作,共同突破学习难

点。本节课的教学点就是找出工作总量是多少。而例题与以前的知识不同,没有直接给出工作总量,通过质疑让学生想出能否假设出总量是多少,然后分别进行列式

计算,对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假设任何数可以得到同一结果。让学生明确假设总量是任何数都可以,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2.理解工作总量用“1”表示,工作效率用完成这个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

3.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数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学习重点

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特征及解法。

学习难点

理解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与单位“1”的关系,理解工作效率的求法。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7分钟)

1.课件出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个词语。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2.导入: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分数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1.小组讨论,得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2.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1.请写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例7。

一条道路,如果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二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读题,思考例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哪些条件是已知,哪个是所求问题?

2.所求问题是“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有多长,可是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数量,我们怎么办呢?

1.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工作总量是一条道路的长度,两队单独修完这条路的时间分别是12天和18天;所求问题是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2分组讨论“这条路有多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可以用设数的方法,假设这条路的长是一个确切的数值。

3.说出自己假设的数值。(10,30,50,1)

2.修一条200m的公路,甲队单独修要4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6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

解法一:

200÷4=50(米)

3.如果假设,可以假设这条路多长呢?

4.学生分组用自己假设的数值列式解答。

5.展示比较:哪种比较简便?(教师课件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及结果)

6.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解法是否正确呢?

4.根据自己所设的数值列式解答。

举例:

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0km。

10÷(10/12+10/18)

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

1÷(1/12+1/18)

5.认真观察每种计算方法,从中选取最优的方法。

(通过比较得出: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的方法比较简便)

6.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检验过程,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三、训练深化。(9分钟)

完成教材第45页第7题。

引导学生找出路程、速度与相遇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进行解答。

3.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完成要4天,乙队单独修完要6天。两队合修要几天完成?

答:两队合修天完成。

四、总结收获。(4分钟)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节内容的过程中,弄清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是基本,教师在教学新课前通过一系列习题的练习,对新课中涉及的基本数量关系进行了回顾和整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了基础。教学新课时

通过问题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而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单位“1”问题上主要采取教师讲解的方式。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而且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其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三篇:《工程问题》说课稿

《工程问题》说课稿

《工程问题》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工程问题是用分数解答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的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与整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基本相同,仍然是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只是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解答时,要把工作总量作为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这样,由于解题中遇到的不是具体数量,有的学生往往感到抽象,不易理解。

教学重点是:掌握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难点是:如何分析分数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关键是:正确分析题目中哪个量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二、说教法

现代数学理论认为,小学数学课应增加学生的数学活动,依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复习引入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分析法等进行教学。并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教与学密不可分,教是为了更好地学。因此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入以渔”。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学习方法:转化迁移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复习铺垫。

由于用分数解工程问题与整数解工程问题的思路基本相同,仍然是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只是题目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解答时要把总量作为单位“1”,用单位时间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所以我先让学生口答:(1)如果这项工程计划12天完成,平均每天修( )。今天完成了工作的( )还剩( )。(2)如果这项工程每天完成 ,( )天完成。巩固了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第二环节是学习新知识,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加深对整数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出示:三毛小学要修200米的塑胶跑道,甲队独修要10天,乙队独修要8天,两队合修要几天可以完成?

引导学习读题,明确已知、未知条件及怎样列式。学生列出正确算式之后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思,根据是什么,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第二步:探究用分数解工程问题。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出示改变题目(即把上题中的“200米”去掉)。启发学生想:没有这个条件,这道题能不能解答?引导学生想:可以把这条跑道看作单位“1”,那么甲队每天修这条跑道的几分之几?乙队每天修这条跑道的几分这几?两队合修,每天可修这条跑道的几分之几?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怎样求?根据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联系学过的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逐一解决每个问题,也就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第三步,比较分数解和整数解工程问题,加深印象。

比较上下两道题,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是一致的,数量关系基本相同,都是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的和。只是在后一种解法中没有给出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只给出“一段公路”,“一项工程”,“一件工作”,“修一条路”等,解答时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

第四环节是练习、巩固。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在设计练习时尽量地做到科学、合理,体现一定的层次性,针对性,有坡度,难易适中。

工程问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及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工程问题。

2、在主动参与、发现和揭示数学原理和方法中提高思维水平。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在明年暑假把操场上的跑道改造成塑胶跑道。你见过塑胶跑道吗?它有什么优点?但铺塑胶跑道需要很多钱,还需要专业的施工队。

2、出示:

(1)如果这项工程计划12天完成,平均每天修( )。今天完成了工作的( )还剩( )。

(2)如果这项工程每天完成 ,( )天完成。

3、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像修跑道、造桥、运货、搞绿化等各种工作,我们统称为工程,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工程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谈话:

如果我们能将修塑胶跑道这项工程进行招标。应聘单位有两个,他们都承诺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8天。

问:(1)如果你是校长,你选择哪个施工队?为什么?

(2)但新学期开学迫在眉睫,为了 同学们在新学期一开学就能在跑道上上体育课,如果你是校长,又该怎么办呢?

2、出示:

三毛小学要修200米的塑胶跑道,甲队独修要10天,乙队独修要8天,两队合修要几天可以完成。

(1)独立解题 200÷(200÷10+200÷8)= 4 (天)

(2)交流反馈、小结数量关系式:

讨论:200÷10与200÷8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商加起来又表示什么?再用200除以它们的和得到了什么?根据什么数量关系算出合作的时间?

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工作时间)

(3)那如果要修建的塑胶跑道是400米,800米又要多少天时间呢?独立做。

400÷(400÷10+400÷8)=4 (天)

800÷(800÷10+800÷8)= 4 (天)

(4)讨论:三道题做完了,你有什么发现?猜猜如果跑道是1000米的话,用几天时间完成?跑道长度是a米呢?看来完成工程的天数跟工作重量没多大关系?那么到底为什么工作总量在变化,可完工的时间却一样?

3、出示:

例、三毛小学要修一条塑胶跑道,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10天;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要8天完成。两队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分析思考:A、工作重量不知道怎么办?

B、甲工程队的工作效率是多少?怎样想出来的? 乙工程队呢?

(2)怎样列式。(尝试)。

(3)交流说说 。1÷( + )中。 、各表示什么? + 又表示什么。“1”

《工程问题》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工程问题》这部分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分数、小数应用题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工程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类应用题是用分数来解答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与整数工程问题基本相同,只是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解题时要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由于计算的不是具体的数量,学生往往感到抽象、不易理解。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 掌握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工程问题的基本题。

基本技能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中引用家乡的汤山公园、杭州湾大桥建设等大量图片,渗透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重点: 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用单位时间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

三、说教法。

由于工程问题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贯穿教学始终,采用尝试、发现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发现自学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能力。在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找到正在探讨的问题和已经知道的问题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养成主动发现新问题的习惯。这节课前我让学生做了三道整数工程问题的应用题,使学生发现整数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发现“为什么这三道题的工作总量分别是120亩、20亩、1亩而用的工作时间相同呢?”进而引入分数工程问题,把前三道题的工作总量去掉,还能不能解答?让学生尝试练习,进一步发现和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方法。这样循序渐进,既缓减了教学的坡度和难度,又使学生能理解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便抽象思维为具体形象思维。

2、联系生活教学:在本课中围绕一条主线;即汤山公园绿化展开教学,汤山 公园为学生所熟知,在教学中通过对公园绿化的不同陈述,展示了不同工作情景下关于绿化的工程问题,通过学生的练习,让学生感悟了公园的美景,。在联系中明白 把一项工作、修路、运货等全部的工作量看作单位“1”,也逐步把握了工程问题的特点,及其数量关系。

四、说学法。

在教学中,把着眼点放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上,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本节课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这节课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这样几个程序进行:

1、复习铺垫:复习与新课内容紧密联系的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充分的准备。

2、课前让学生做了整数工程问题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发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然后引入分数工程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发现规律,进一步类推出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变抽象为具体。

3、练习巩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深化练习。

4、全课总结:对本节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布置作业。

《工程问题》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责任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79页例9、练习二十。

2、教材简析。

“工程问题”是研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学问题。它的解题思路与整数工作问题的思路相同,仍是工作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只是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解答时,要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这是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从教材安排上看,由筹备题、例题、做一做和巩固练习的构成,题量较大,不仅要求学生能求工作时间,还要能求部分工作量。教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剖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3、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工程问题的构造特点,控制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学生解答比较简略的工程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尝试、探究、猜测、合作交换等能力,渗透数学的利用意识。

4、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症结:

(1)、教学重点:

控制工作问题的构造特点和解答方法。

(2)教学难点:

为什么将工作总量抽象为单位“1”,建立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的对应关系。

(3)教学症结:

控制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会迁移运用,组建新的认识构造。

二、说教法、学法

老师创新教学的平台,介绍教育及教学研究前沿动态,讨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中的各类课题和观点,探索最佳学习之方法,交流个人学习的心得,关注中小学课程教与学,关注网络平台教学、教学新技术。

1、在教法上重要是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适时地“引”来激发学生自动地“探”,使师生双边活动发生共识,协调发展。创设情境,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亲密与现实生活的接洽,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自动地参与,从而培育数学意识。关注学生的自主摸索和合作交换,让学生经历“问题—探究—利用”的学习过程。

2、在学法上要激励学活泼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自动构建数学知识,逐步由“学会”向“会学”改变,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

出示两道复习题,让学生答复后,概括出基本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探究新知

(1)让学生弄清题意,理解数量关系。

(2)独立思考,学生自己列出算式。

(3)合作交换。在独立思考、自主摸索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换,学生要充分展示解题思路。①30÷(30÷10+30÷15)②1÷(-+-),学生进行讨论,把“长30千米”去掉,又如何解答?把题中谁看单位“1”?甲乙队的工作效率又怎样表示?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让学生共同辅助来发现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4)反馈评价。

四、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题。

五、总结

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相似工程问题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篇:工程问题教案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7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应用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猜想验证、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工程问题的特点,掌握其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工程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先来看看,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pt课件出示。)

(1)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修12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360÷12=30(米)。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18米,多少天能完成?

360÷18=20(天)。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3)加工一批零件,计划8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1÷8=。(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师小结:不知道工作总量时,我们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相对应的工作效率就用时间分之一来表示。)

(4)一项工程,施工方每天完成,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

1÷=6(天)。(师:你又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设计意图】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新知识同原有知识相互作用,发展形成新的数学认识结构的过程。因此,在复习准备阶段,设计了上述4道基本练习题,帮助学生激发原有的知识记忆,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运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适当渗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不是具体的数量时应该怎样表示,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为了建设新农村,各地都在进行乡村公路的建设。张村也准备新修一条公路。两个工程队,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二队单独修要18天完成。(ppt出示。)

师:从以上条件,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预设:一队每天修这条公路的;二队比一队多用6天完成;二队每天修这条公路的……)

师:假如你是负责人,你会承包给谁?为什么?

如果要修得又快又好,怎么办?

(预设:让甲队修;可以让两个队一起修。)

师: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PPT出示完整题目。)

张村准备新修一条公路。两个工程队,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二队单独修要18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例题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修路情境,合理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展开,并在设疑中生成有教学价值的问题——“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展开新课教学。

三、猜想验证,合作探究

(一)猜想。

师:请同学们先猜一猜两个队一起修路,大约几天能修完?(教师随机板书学生所说的天数。)

师:在这些天数中,哪些天数可以排除?你是怎样想的?(得出“两队合修的天数比12天少”的结论。)

(二)讨论。

师:到底是几天呢?观察题目,想一想,要知道合修的时间,需要知道什么?

(预设:需要知道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师:可这里的工作总量(也就是道路全长)是未知的,怎么解决?

可以假设道路全长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板书假设的长度(预设单位“1”,如36千米等。如果是假设具体数量,考虑12和18的公倍数会方便些)。

师: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道路全长的值,试一试解决这道题吧。

(三)验证,辨析各种解法。

1.学生用假设法解题,老师巡视,抽取不同假设的同学板书演示。

2.全班交流评价各种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预设:(1)假设道路全长36千米,36÷(36÷12+36÷18)=7.2(天);

(2)假设道路全长720米,720÷(720÷12+720÷18)=7.2(天);

(3)假设道路全长为单位“1”,1÷=

(天)。

对于假设具体数据的解法,分析一种,让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先分别求出两队的效率,再用工作总量除以合作工作效率,即两队效率之和,求出合作修路所需的工作时间。)

对用单位“1”及分率解题的方法,老师结合PPT进行重点追问:

这里的1指什么,各指什么?代表什么?为何用1÷

请学生结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的关系说一说。(同桌互相讨论这种解法的思路。)预设:如果有同学用1÷(1÷12+1÷18),肯定并说明可以直接写作的形式。

【设计意图】猜想与验证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发散思维,在猜测中预测结果,提高学生参与验证的热情。另外,因为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允许验证的方法多样化,对于正确的答案都能给予肯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小结建模,策略优化。

1.同学们各自假设的道路总长不同,但答案都是7.2天,说明什么?

(说明完成时间和道路总长没有关系。)

在道路总长发生变化的时候,哪些量在变,哪些量没有变?

引导小结:他们单独修的时间不变,无论假设道路全长是多少,两个队每天修的始终占道路全长的和.也就是说对这条公路的全长而言,他们每天修路的米数在变化,但他们每天修这条路的“几分之几”没有变。

2.比较这几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一些? 小结 :这道题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我们可以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根据“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可知一队每天修全长的(也就是一队的工作效率),根据“二队单独修18天完成”可知二队每天修全长的(也就是二队的工作效率),所以表示两队工作效率之和。

用工作总量单位“1”除以工作效率之和,即可求得两队合修所需的工作时间。

【设计意图】在验证过程中,学生发现“工作总量变了,工作时间还是不变”,教师要引导学生悟出其中的算理,使每一个学生自主有效地形成新知。从上一环节的算法多样化,到这一环节的方法小结优化,使学生的思维“量”“质”兼备。

(五)点明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工程问题”(板书课题)。

(六)针对性练习。

师:咱们一起来试试解题吧!(ppt出示教材第43页“做一做”。)

交流解题方法,说一说“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效率就是次数分之一”。(PPT直观演示线段图。)

【设计意图】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出示情境,绘制线段图,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四、实践应用

(一)辨析性练习

判断题。

(在正确算式后面的括号内打“√”,错误算式后面的括号内打“×”。并说明理由。)

解答时出现了如下几种列式:

①300÷(8+10)……(); ②300÷(300÷8+300÷10)……();

③300÷……(); ④1÷(300÷8+300÷10)……();

⑤1÷……()。

【设计意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容易出现片面性和笼统性,会把刚学的新知识与相似的旧知识混淆,通过辨析,进一步明确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必须要相对应,从而促进学生对工程问题本质特征的理解。

(二)变式训练,类推应用

1.甲车从A城市到B城市要行驶2小时,乙车从B城市到A城市要行驶3小时。两车同时分别从A城市和B城市出发,几小时后相遇?(改变问题情境,将工程问题转化为行程问题。)

2.某水库遭遇暴雨,水位已经超过警戒线,急需泄洪。这个水库有两个泄洪口。只打开A口,8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只打开B口,6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如果两个泄洪口同时打开,几小时可以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进行迁移、类推,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与对知识的消化,有效巩固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学习工程问题,这类题目的特点是:①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②谁几天完成,谁的工作效率就是几分之一;③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和就得到工作时间。

六、课外作业

1.教材第45页第6题;

2.阅读教材第45页“你知道吗”内容。

第五篇:工程问题报告

报 告

总公司领导:

物业公司以节约耗材为目的,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走访及调查,考虑将楼层过

道的节能灯更换为LED灯,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价格占优势以往我们所购买的各种品牌的节能灯价格都在9块钱一个,而5W的LED灯价格为4块一个。

2、节能白光LED灯的能耗仅为白炽灯的1/10,节能灯的1/4。

3、长寿寿命可达10万小时以上而我们以往使用的节能灯总是频繁的更换

4、LED灯可以工作在高速状态,节能灯如果频繁的启动或关断灯丝就会发黑很快

损坏。

5、重要一点是现在节能灯已停产,市面上所售的节能灯都是之前没有销售完的,在未来的几年LED灯将全面取代节能灯。

在采购时,物业公司采购了一批LED灯,在更换的过程中发现有的LED

灯安装上有的光线正常,而有的LED安装上光线非常暗,根本看不见。经过工程

部师傅的检查发现,楼层过道只要有安装消防应急照明蓄电池的,安装上LED灯

就不亮,没有安装消防应急照明蓄电池的就亮,由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工程部取

下了一个消防应急照明蓄电池到专门销售此类产品的门市咨询,得知我们楼层过道

安装的消防应急照明蓄电池只能安装节能灯,而市面上销售的全是安装LED灯的消防应急照明蓄电池。

Naga尚院于2011年7月竣工,当时LED灯的使用不是很广泛,所以各楼层

安装的全是节能灯消防应急照明蓄电池,如果要全部更换为LED消防应急照明蓄

电池,共有21层楼需要更换,每层楼最少需要更换6个,共计126个。经过市场

调查,LED消防应急照明蓄电池质量不同价格也不同,价格分别为60元、95元、125元。根据上述实际情况,望总公司领导给予解决方案。

Naga物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5月8日

下载511工程问题(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511工程问题(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程问题教案

    工程问题教案 教材简析:工程问题应用是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特例。它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与整数工程应用题基本相同。本节教学,主要是用整数工程应用题引入,让学生根据具体数......

    工程问题教案

    工程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应用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

    工程问题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应用题例7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工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会解答简单的工程应用题。 教学重点: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交通运输工程相关问题

    路基部分:路基开挖土方工程量多计1282.4m3,核减金额共0.83万元。M7.5浆砌片石工程量多计87.4m3,核减金额共1.88万元。C20砼预制块工程量多计70.6m3,核减金额共3.4万元。调整挡土......

    工程问题教案

    讲义:工程问题 三、内容讲解: 【知识要点】 一、知识地图 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简单的工程问题工程与行程的问题 工程问题分类及解法分析 复杂工程问题 两人工程问题交替......

    初二数学工程问题

    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比甲、乙合做需多用3天,如甲、乙两人先合做6天,再由乙单独做10天,那么才完成这项工程的2/3,试问甲、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3.某工作甲乙合作2小时后,由甲......

    三门峡工程有哪些问题

    三门峡工程有哪些问题 理学院2010301510024杨志强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当初的设计出自原苏联,当时的设计人员在没有进行调查论证的情况下,按照一般水利状况作出的设计方案本身......

    分式方程应用题工程问题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沂源县历山中学八年级数学导学案 ( )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会列出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