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性、治安类突发事件处置程序
政治性、治安类突发事件处置程序:
1、事件范围:国内外政治事件对校园的冲击所引发的突发事件,各类影响校园或社会安全稳定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如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集体罢餐罢课、非法传教、聚众闹事、打架斗殴等。
2、应急响应部门及人员:法学院信息员、法学院学生会干部、法学院学生工作干部、法学院稳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3、应急处置基本程序:
第一步: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学院信息员在第一时间向学生辅导员报告,学生辅导员要清楚了解事发时间、地点、涉事人员、现场状况、报案人及其联系方式等情况,并即时赶赴现场,同时将情况上报院领导和学生工作部。
第二步:院领导接到信息后,应第一时间向学校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同时组织学生辅导员和相关学生干部开展调查取证。
第三步:各响应部门工作人员赶赴事发现场,外围保护,防止社会及校外闲杂人员混入,防止出现人身伤害和事态扩大。请公安人员协助开展工作,防止学生出现违法行为。
第四步:针对事发原因开展解释、劝说工作;找出组织者,请出学生代表进行座谈,做耐心的了解与说服工作。校医院应对可能出现的伤亡情况。
第五步:工作人员密切注意这一事态中本院和其他院系学生的反应,及时上报信息,防止出现反弹。如发现校内有张贴大字报、散发传单等情况,及时予以制止、消除,并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事发时及事件处置过程中,工作人员有权拒绝各种媒体的介入与采访。
第六步:安排24小时值班和带班制度,收集报告有关信息。第七步:善后调查总结:①相关人员分析原因,认真总结—提出改进办法—整理有关材料并上报②加强教育宣传,巩固稳定局面,切实防止反弹,总结经验教训,改进防范措施。
第二篇:物业公司治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物业公司治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1目的提高本公司处置治安突发事件和抗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治安突发事件发生及造成的损害,保障管理区域内业户生命财产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服务项目上对治安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3工作程序
3.1遇到不执行规定、不听劝阻的处置
3.1.1查清其姓名和单位,如实记录并逐级汇报或处理。
3.1.2一旦发生纠纷,应当保持冷静,注意掌握策略,若遇到个别客户蛮横无理,打骂保安人员,可由保安主管及管理处负责人协同与客户共同协商处理,必要时报请公司相关部门协助处理。若情节严重,或社会上的人员故意滋事扰乱,应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3.2遇到犯罪分子盗窃、抢劫的处置
3.2.1巡逻保安发现有盗窃或抢劫行为时,要保持镇静,一边喝止罪犯,一边立即发出信号,召集附近的保安或群众支援。同时通知大门值班保安控制人员外出,防止罪犯逃跑,并及时拨打“110”报警。
3.2.2若罪犯逃跑追不上时,尽量看清人数、衣着、面貌、身体特征,所用的交通工具及特征等,并及时报告保安主管和公安机关。
3.2.3保护作案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触摸现场痕迹和移动现场的遗留物品。
3.2.4事主或在场群众如有受伤的要立即协助送医院医治抢救。
3.2.5在处置过程中,应注意自身安全保护。
3.3遇到醉酒滋事或精神病人闯入管理区域的处置
3.3.1进行劝阻或阻拦,让其离开管理区域。
3.3.2在采取控制和监护措施的同时及时通知酒醉者、精神病人的家属或工作单位,让他们派人领回。
3.3.3若酒醉者或精神病人有危害他人人身安全或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及时拨打“110”报警交公安部门处理。
3.3.4在处置过程中,应注意自身安全保护。
3.4发现可疑分子时的处置
3.4.1立即报告当班保安领班或保安队长,并向其他岗位执勤的保安员发出信号,特殊情况还需向公安部门报告。
3.4.2对可疑分子严密跟踪观察,暗中监视,防止其进行破坏或犯罪活动。
3.4.3若发现与通辑、协查的人员体貌特征相似者,或者经盘询漏洞百出者,及时拨打“110”报警交公安部门处理。
3.5发现园区内有斗殴的处置
3.5.1积极劝阻斗殴双方离开现场,缓解矛盾。若有必要,应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3.5.2提高警惕,防止坏人利用混乱之机,进行破坏活动或偷窃财物。
3.5.3说服、劝阻围观群众离开,确保管理区域内的正常治安秩序。
3.5.4协助公安人员现场处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现场证据,辨认肇事者、为首分子。
3.5.5在处置过程中,应注意自身安全保护。
3.6客户失窃报案的处理
3.6.1做好报失笔录,记录失窃时间、地址、失窃物品及可疑情况。
3.6.2及时向管理处负责人汇报,如有必要建议客户向公安部门报案,同时向公司安全管理部报告。
3.6.3有录像监控条件的,保安主管应组织人员及时查看录像、辨认疑点,并将失窃时间段的录像资料备份。
3.6.4录像备份资料可供公安部门查阅,若失主要求查阅,须经公司安全管理部同意。
3.6.5做好后续的破案配合工作。
3.7治安事件后续处理
3.7.1按照公司《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和安全管理部《事件报告工作规程》进行后续处理。
3.7.2相关现场应拍照留存,必要时申报保险理赔。
4相关文件
4.1《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5适用记录
〖突发事件报告单〗
第三篇: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和原则
领导者处置突发事件应遵循的程序和原则
《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突发事件具有突如其来的偶发性、意想不到的突变性、琢磨不透的复杂性和不可估量的危害性等特点。处置突发事件必须迅速、及时,尽最大努力控制局势,挽回影响;如果处置不当,就会使局面失控、事件升级,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出现。因此,制定反应迅速、正确有效的处置程序,明确妥善应对、化险为夷的基本原则,避免紧急情况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防止突发事件处置中的重复和缺位现象,显得尤为重要。
一、处置突发事件应遵循的程序
由于突发事件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条件不同,每一事件的特殊矛盾、规模、程度、性质和后果不同,卷入事件的群众情况不同,因而处置的办法和程序也就各异。但是,无论其状况如何,一般来说,都要经过以下六个程序,每一个程序又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处置策略。
1.控制事态。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者迅速控制事态是处置事件的第一步。事件的突发性,要求处置工作必须突出一个“快”字。快速出动是把突发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消灭在萌芽状态的重要保证。要快速发现、快速报告,快速出动、快速到位,快速展开、快速介入,以便抓住先机,争取主动。要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领导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成立临时专门机构。比如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可以把所辖机构分成突发事件决策机构和处置机构两部分,决策机构及其人员主要是对事件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制定处置事件的策略和步骤,对全面工作进行指导;处置机构及其人员负责掌握动向,反馈信息,贯彻决策机构意图,对事件进行具体处置。把决策层和执行层分开,有利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领导者控制事态的策略表现在:一是要迅速隔离险境。当出现灾害事故类突发事件时,为了确保社会及公众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应采取果断措施,迅速隔离险境,力争把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为恢复正常状态提供保证。二是转移群众的注意力。一般地说,每次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群众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一两个敏感、热点问题上,在这种情况下,转移群众的注意力,对于控制事态是十分有利的。可以通过说服诱导,寻找双方利益的交汇点,使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主张产生认同;可以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承认某些可以理解和合理的方面,作出无损于实质的让步或许诺;还可以运用归谬法引导事件的参与者意识到最终可能出现的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不良后果,使大多数人恢复理智,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三是进行强制性干预。在解决突发事件过程中,政府的强制性干预是十分必要的。面对突发事件,“政府中枢决策系统就必须享有发号施令的权威,并且可以制定和执行带有强制性的政策”。因为在突发事件状态下,每一个人的信息量毕竟是有限的,某些群众和个别领导者还会处于一种非理性状态,同时决策也会遇到各方面的阻力,其风险性使得任何意见都难以像常规情况下那么容易达成妥协和统一,因此,依靠领导权威、推行强制性的决策是惟一的选择。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迅速而有效地遏制事态的扩大、升级、蔓延。
2.调查研究。当突发事件得到初步控制以后,领导者应马上进入第二阶段,即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对突发事件的调查,在内容上强调针对性和相关性,查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事态发展、控制措施、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态度以及公众在事件中的反应;在方法上强调灵活性和快速性。调研过程中应广泛收集和听取事件参与者、目睹者的意见、反映和要求,从中分析事件的性质和因由;要与事件的参与者正面接触,尽量抓住事件的薄弱环节和暴露之处进行调查,以利于发现问题。一般地说,目睹者观察和提供的情况,是较为客观和准确的,因为他们与事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能够客观公正地分析和反映情况,为领导者制定对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调查来的情况,找出突发事件发生的因果联系,把握主要问题,就可以为确定事件的性质打下基础。
3.制定对策。在通过调查研究,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性质予以确定之后,应迅速会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分析讨论,制定相应的对策。制定对策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策必须具有可行性,能在现有条件下付诸实施;二是对策应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做多种准备,不能简单从事;三是重视专家的意见,因为突发事件的出现,有时是在领导者不太熟悉的领域,而专家对自身涉及领域的问题有专门的知识和经验,专家的意见可以弥补领导者知识和经验的不足,特别是在事态基本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制定对策更应该重视专家的意见。总之,突发事件的处置,对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特别高,不允许决策出现失误和漏洞,也不允许在执行过程中软弱无力。领导者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应注意总体配合,综合治理,以便尽快解决问题。
4.贯彻实施。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准备工作,在贯彻实施阶段,领导者应动员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面对灾害类以及恐怖**类突发事件,在一个开放、分权和多中心治理的社会,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缓解突发事件在公众中产生的副作用,使公众了解真相,打消恐惧,起到稳定社会、恢复秩序的作用。突发事件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带来社会公众心理上的脆弱,所以,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原有的社会运行轨迹、提高公众心理承受能力是首要的选择。要尽可能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运转,尽可能避免突发事件进一步造成更大的公众心理伤害。在最近的SARS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现出焦虑、不安和慌乱的心理,党和国家领导人适时地走到疫区的群众中间,并通过媒体加以宣传和报道,即刻收到稳定人心、安定社会之效。对于社会性突发事件,领导者要公开表明立场,恳切地道出自己的希望和担心,这样可以增加社会公众的信任感,使感情距离拉近。诚实的态度容易赢得社会公众的尊重,减轻他们的恐慌心理,有助于尽快解决问题,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5.评估总结。突发事件解决后,领导者要对整个事件的过程进行评估。一是注意从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心理效应和形象效应诸方面,评估有关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实事求是地撰写出详尽的突发事件处置报告,为以后处置类似的事件提供参照。二是认真分析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如果是组织机构设置有问题,那就重新建立健全预防突发事件的运行机制,堵塞漏洞;如果是政策有问题,就应重新调整政策;如果是干部工作作风有问题,就要从克服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入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以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是领导者政治敏锐性差,就应严肃纪律,让应当承担责任的人承担必须承担的责任。要通过评估反思,切实改进工作,努力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从根本上杜绝类似突发事件的发生。处置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做好了,才能说该事件圆满解决了。
6.重塑形象。即使领导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处置了突发事件,政府的形象也仍然有可能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突发事件过后,领导者要采取一定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调整组织机构使之更精干、更有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还要以诚实和坦率的态度安排各种交流活动,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告知他们突发事件后的新局面、新进展,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形象后果,恢复或重新建立政府的良好声誉和美好声望,再度赢得社会的理解、支持与合作。关于处置突发事件的一般程序,这里有两点需要加以说明:其一,六个程序并不是处置任何突发事件都必须经过的,比如调查研究程序,在事件规模不大,对事件前因后果已经了如指掌,且冲突较缓、处置的胜算较高时就可以越过,直接从控制事态到制定对策,这样处理时效会更好;其二,六个程序在解决突发事件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
样的,其中难点是控制事态,关键是制定对策,重点是贯彻实施。概括地说,只要领导者科学地把握住前四个环节或程序,突发事件是不难处理的。
二、处置突发事件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国内外处置突发事件的理论与实践,考察我国突发事件的现状,笔者认为,处置突发事件应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1.救治第一原则。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突发事件,首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应将媒体报道和公众反应首先集中于对伤亡人员的救助而不是领导人的活动、缉拿罪犯、防范措施等,这样有利于号召和动员公众支持政府,参与救援活动,是在特殊情况下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得到公众支持的必然选择。比如美国在“9·11”事件发生后,布什总统很快就对恐怖主义宣战,大造“本·拉登死的活的都要”和进攻塔利班的舆论,但工作重点却首先放在救援工作和强化国内治安上,直到两个月过后,在做好了军事准备、赢得了国际支持之后,才真正开始大动干戈,出兵攻打阿富汗。
2.把握主要矛盾原则。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牵动全局的主要矛盾,把握主要矛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和转化,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根本之所在。因此,领导者应注意全面地认识事件的各种现象,潜心分析各种现象间和现象背后的因果联系,要在把握各种联系的基础上,通过一一过滤、比较和筛选,认准制约整个事件的主要矛盾,从而找到整个事件的“总闸门”。对于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要全力抓住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控制火头和水源;对于社会政治类突发事件,必须全力控制和解决首要人物。只有会牵“牛鼻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注重新闻传播原则。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信息时代,人们很容易从媒体、网络和其他通讯工具中了解信息,因而封锁信息不仅是徒劳的,而且会让谣言、错误的信息和观点充斥于社会,在公众中制造混乱。所以,在突发事件出现以后,为了求得公众的准确了解、深入理解、全面谅解,必须及时向广大公众传播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一是迅速开放传播通道。要把必要的信息公之于众,让公众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事态和领导者正在尽职尽责地加以处理的情况。二是有效控制信息导向。开放的信息传播通道有利于避免公众的猜疑、误传,但是由于人们对突发事件所持的态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因而也有可能使信息传播朝着不利于突发事件顺利处置的方向发展,所以必须有效控制信息导向。要牢牢掌握对外报道的主动权,指定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事件的对外发布。切忌发布未经证实的消息,对发布消息可能产生的反响要事先作出估计。三是大力消除谣言。在及时提供全面、确凿的事件真相的同时,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包括本地区的知名人士、舆论界权威和一切有社会影响的人),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辟谣,以遏制谣言的流传。
4.机动权变原则。突发事件现象与原因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处置这类事件过程中要机动权变,根据千变万化的现场情况进行随机决策。机动权变的原则还要求领导者在处置突发事件时留有余地,比如在领导出场、力量调度、语言表述等方面,不要一下子就达到极点,再无回旋的余地。
5.协调作战原则。突发事件的综合性,要求处置手段必须突出一个“合”字。任何一起突发事件都会涉及到社会多领域、多层面,如交通、通信、消防、搜救、食品与物资供应、医疗服务以及军队、武装警察等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只有在领导者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及时形成和贯彻科学的决策,迅速解决问题。为此,突发事件的处置必须由领导者统一指挥,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克服狭隘的部门主义和小集团利益,优化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发挥整体功效,以最大可能地减少损失。
6.科学合法原则。科学主要是针对那些因工业技术而引起的灾害以及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危机事件而言,前者包括危险物品、辐射事故、水坝决堤、大面积建筑物着火等;后者包括干旱、海啸、森林大火、山崩、泥石流、雪崩、暴风雪、飓风、龙卷风、洪水和火山爆发等[2](P107)。现代社会是科技的社会,一切重大突发事件的解决最终都离不开科技。对于上述各种突发事件,领导者一定要多征求特定技术领域内专家的意见,千万不能盲目蛮干。另外,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依法办事是对领导者的基本要求。应对突发事件需要特事特办,但不能背离依法治国的原则,而且,在一些涉外突发事件的处置上,由于各国法律不尽相同,还有很多事件牵连着政治、经济、宗教和外交等各个方面,处置起来就更要小心谨慎。总之,只有依法办事,才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四篇:医院治安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医院治安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医院发生紧急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在医院职工及家属和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充分利用和发挥已有资源,对所涉及的机构、人员、设备、物资、信息进行整合,一旦出现紧急突发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应对,保证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置。
二、机构和制度
第一条、应急机构
1、医院组织成立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处理本预案下的突发事件:
组长:吕恒先
副组长:
丁红霞、赵振友
成员:李卫东、房斌、刘林、燕颖、郭蕾、王鑫君
2、发生突发事件后,由医院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组成工作小组。
第二条 报告制度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院应当一经发现后迅速向总公司办公室报告,并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火灾等引起重大伤害事故的.(2)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4)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暴力伤害事件的.(5)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医院职工及家属人身伤害的事件。
2、任何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三、预案及处理流程
第一条 可能引发医院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挺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等是引发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第二条 预防措施
1、加强对职工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医院有精神病症状人的监控;加强对精神病人的关心。
3、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第三条 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报警。打 “110 ” 报警电话或者按紧急报警按钮。
2、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伤员抢救工作,并通知家属。
3、立即报总公司办公室、可先口头后书面。
4、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
5、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
四、医院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条 可能引起火灾事故的原因:电线老化、乱拉乱接临时线、违章使用电炉和其他电器设备、液化煤气和煤炉共用、食堂油锅过热、易燃易爆物品使用保管不当、违章动用明火、乱扔烟蒂、小孩玩火等是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
第二条 预防措施
1、院长是医院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院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根据消防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2、医院应当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指定专人负责消防器材、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经常检查和定期更换灭火器药品。
3、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普及基本消防知识,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4、加强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要及时整改,保持通道畅通,不堆杂物。
第三条 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火灾,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打 “119” 电话报警。
2、立即切断着火楼的电源。
3、按照平时消防演练逃生的线路迅速疏散人员,4、如有伤者要及时送上级医院救治,并及时通知家属。
5、在等待消防车到来期间,可组织医院职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扑救。
6、灭火后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相应的调查工作。
7、配合消防部门调查事故,追究责任,维护医院的利益,并协助处理善后事宜。
第五篇:消防、治安、灾害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治安(消防)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工作指导方针,认真做好以“防火灾、防盗抢、防爆炸、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为主要内容的治安防范工作,切实加强消防、治安安全管理,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为便于及时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性事件,特制定以下预案。
一、火警火灾
(一)增强防火安全意识,经常学习和宣传消防安全法规,认真履行公司防火安全责任制的要求,坚持三级防火安全检查制度,开展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各种火险隐患。
(二)对改造的项目,责任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建筑防火审核规范”的规定和程序,实行报批手续,并严把质量关,安全规范施工,严防火灾事故发生。
(三)熟悉和掌握公司消防工作制度及易燃易爆物品摆放位置;电源开关、总闸、水源、消防水带、开启消防阀门等设置;以及各类消防器材的性能、规格和使用方法。
(四)初起火灾,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安全迅速扑灭;若火情严重,无法控制的:
1、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报警时讲明发生火灾单位、地址、门牌、着火部位和物体后,通报公司及客户单位有关领导;
2、及时开通应急消防通道,接引消防、救护等抢险救急车辆和人员迅速到场,展开扑救;
3、切断火灾现场电源、疏散人群,撤离易燃易爆物品;
4、注意维护火场秩序,严禁无关人员接近火场,妥善保护人证、物证等现场情况;
5、积极协助公安消防机关做好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和善后查处等工作。
二、治安纠纷
(一)公司员工和保安员在工作过程中,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及时发现和制止工作范围内的吵架、斗殴、闹事等扰乱治安秩序情况的发生,同时报告公司安保干部及时处置;
(二)如在工作区域内发生群众纠纷,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积极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劝阻调解,缓解矛盾激化,在调解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用语得当。
2、提高警惕,防止少数人借故挑起事端,利用混乱之机进行破坏活动。
3、在工作区域内对精神病人和酗酒闹事者,要好言相劝谨慎处理,让其离去,使其不再影响正常工作秩序。
4、如现场情况复杂,局面难予控制时,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必要时直接报警处置。
三、盗抢侵袭
(一)公司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应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注意发现危险隐患。保安员在值勤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守护区域的巡逻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现行偷盗、抢劫案件的发生,同时及时报告公司安保干部,必要时直接报警“110”或“82239119”(辖区派出所)处置。
1、班前、班后应检查门窗、水源、电器等设施设备关闭情况,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2、工作中随时保持高度警惕;
3、公司财务部门,应在财务室内清点资金,勿在公共场所清点;
(二)发现可疑人员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发现可疑人员,应严密监视,注意观察其动向,将其控制在视线之内;
2、对疑点较大的可疑人员,及时报告安保干部进行询问和盘查,并提高警惕,防其行凶伤害。
(三)发生盗抢案件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可疑人员正在作案时,应及时报告安保干部并通知其他保安队员增援,必要时可直接报告公安机关,同时密切监控,等待时机果断予以制服;
2、发生盗抢案件要及时控制现场秩序,设立一定警戒区域,并妥善保护现场人证、物证等重要情况,同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处理;
3、在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后,积极提供有关线索、现场情况,协助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侦破。
四、爆炸伤害
(一)公司员工在工作中,应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如发现可疑物品、异味弥漫或电器故障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安保干部,必要时直接向公安机关报警处置。
(二)保安队员必须加强巡检力度,对出入人员严格登记,提高警惕,密切注意来访人员及随身携带的物品。
(三)发现可疑物品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处置;
2、立即控制现场,动员无关人员迅速疏散撤离;
3、划出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4、注意发现现行作案犯罪嫌疑人,并迅速抓获交公安机关处理。
(四)发生爆炸案件时,应采取以下措施处置:
1、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处置;
2、协助公安机关对现场人员进行疏散转移;
3、配合医疗机构抢救安置伤亡人员;
4、保护公司和客户资金、重要资料和物品安全;
5、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现场秩序,确保现场堪查、调查取证和善后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6、注意发现现行作案犯罪嫌疑人,并迅速抓获交公安机关处理。
五、现行破坏
(一)保安员执勤时,应集中精力、提高警惕,加强对公司生产车间、办公以及配电室、水泵机房、停车场、餐厅、天然气站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防止不法分子蓄意破坏;
(二)发现可疑人员,应严密监视,注意观察其动向,将其控制在视线之内;
(三)可疑人员正在进行破坏时,应及时报告安保干部并通知其他保安队员增援,必要时可直接报告公安机关,同时密切监控,等待时机果断予以制服;
(四)注意做好现场取证保护工作,及时报告公司有关领导,同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处理;
(五)在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后,积极提供有关线索、现场情况,协助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侦破。
六、灾害事故
因不可避免的自然原因引起的水灾、火灾、雷击、垮塌、有害气(液)体泄漏以及交通伤亡等治安灾害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处置:
1、立即拨打“110”报警,同时向公司主管领导报告。
2、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向受困人员提供有力帮助。如发现伤亡人员,应立即拨打“120” 电话急救处置。
3、提高警惕,加强灾害现场治安秩序维护,防止不法分子乘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4、积极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抗灾抢险,尽量控制灾害蔓延的范围,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抢险救灾、调查取证和善后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