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关于加快酒店业发展的意见(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07:1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昆明市关于加快酒店业发展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昆明市关于加快酒店业发展的意见》。

第一篇:昆明市关于加快酒店业发展的意见

昆明市关于加快酒店业发展的意见

2010年11月

经过多年发展,昆明酒店业的数量一直处于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前列,但也存在发展质量不高、发展结构不合理、缺乏酒店品牌等问题。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酒店业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顺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充分发挥昆明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优势,加快酒店业发展,推动昆明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特制定本意见。

一、发展重点

我市酒店业发展的重点是国际知名品牌酒店、五星级酒店、投资额在3亿元以上的度假型酒店、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且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乡村酒店(乡村酒店的定义及界定见附件)。

二、思路目标

昆明市酒店业的发展思路是:紧紧抓住云南省作为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省和全省大力发展度假酒店业的机遇,围绕“树品牌、创特色、抓服务、建配套、重体验”等关键环节,通过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导入一批国内品牌、培育一批本土品牌,形成产品精细化、服务国际化、布局集群化、环境优质化的酒店业发展格局,将酒店业建设成为昆明旅游转型升级的支撑点,成为昆明旅游产业提升整合的突破点和昆明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昆明旅游跨越式发展。

发展目标:至2012年,全市新建成五星级酒店不少于5家,度假型酒店不少于5家,个性化乡村酒店不少于2家,国际知名酒店品牌集团管理的酒店超过5家;至2015年,全市新建成五星级酒店不少于10家,度假型酒店不少于10家,个性化乡村酒店不少于5家,国际知名酒店品牌集团管理的酒店总数超过10家,培育起1—2家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本土酒店品牌,基本形成具有昆明特色的酒店品牌体系和产品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打造特色鲜明的酒店产品集群。按照酒店业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集聚各类酒店业产品,形成特色鲜明、发展有序的酒店产品集群。其中,主城四区、呈贡新城及有条件的县城重点发展一批五星级商务酒店,提升服务,完善配套,打造全国知名的五星级商务酒店企业。环滇池地区、滇池旅游度假区、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石林旅游服务区以及安宁温泉片区重点发展度假型酒店,尤其要利用其优越的旅游环境和交通区位,大力引进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品牌,努力培育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知名酒店品牌集聚区。安宁—富民螳螂川沿线、轿子山风景区、九乡风景区重点发展个性化乡村酒店。各生态康体运动项目积极发展与项目相匹配的主题酒店。

(二)积极引进知名酒店品牌。将引进知名酒店品牌作为加快我市酒店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认真筛选包装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度假酒店,有针对性地引进知名酒店品牌集团进驻管理,形成国际品牌、国内品牌合理搭配的酒店品牌体系。发挥知名酒店品牌在提升酒店影响力、培养人才、开拓市场、优化管理、环境营造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加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升昆明酒店业整体水平。

(三)培育一批本土酒店品牌。依托基础较好的本土酒店品牌,鼓励强强联合,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起以翠湖宾馆为代表的本土五星级商务酒店品牌、以柏联为代表的本土度假酒店品牌,创新培育具有浓郁昆明特色的乡村度假酒店品牌。

(四)推动五星级商务酒店建设。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引导和推动五星级商务酒店合理布局。以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城市为契机,着重引导与商务、会展、高层论坛活动配套的五星级商务酒店建设。

(五)优化酒店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依托气候和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度假旅游市场,突出以高尔夫运动、温泉度假、湖滨康疗、高原养生、现代娱乐为代表的康体度假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享誉中外的康体度假旅游产品,丰富和完善度假功能,增强游客度假体验,为酒店业提供稳定、持久的客源基础。

四、扶持政策

(一)财税金融政策

1.贷款贴息政策。市级旅游发展资金每年安排的旅游项目贴息补助资金,向在建重点酒店进行倾斜。

2.财政扶持政策。对新建营业的重点酒店,其前2年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100%予以扶持奖励,后3年由同级财政按50%扶持奖励。

(二)扶持奖励政策

1.对省按照以奖代补方式奖励的重点酒店,按照1∶1的比例由市级财政对酒店业主给予一次性奖励。

2.对引进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品牌的,在省奖励的基础上再一次性奖励项目业主100万元。

3.对投资额超过1亿元的乡村酒店一次性给予100万元的奖励。4.各县(市)区也应出台相应的促进酒店业发展的扶持奖励政策。

(三)土地支持政策 1.对国际知名度假酒店和五星级酒店项目可采取挂牌方式供地,所需用地指标在全市范围内调剂解决。

2.对重点酒店项目一次交纳土地出让金有困难的,经市政府批准后,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分期交纳。

(四)人才培养政策

1.市旅游部门每年牵头组织酒店从业人员进行服务标准化和服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酒店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2.定期选派酒店管理人员到酒店业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我市酒店行业的经营与管理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领导协调加快酒店业发展工作纳入昆明市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工作职责,重点研究和部署昆明市酒店业发展工作推进年度计划,研究和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评审确定可享受本意见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的重点酒店建设项目库;制定相关扶持和保障政策,督促检查工作进度。对引进的重大酒店项目可报请市政府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重点推进。

(二)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强化执行力度。尽快编制昆明市酒店业发展专项规划,正确引导酒店项目选址布局和投资流向,优化酒店发展结构。建立最严格的规划执行、监督、检查机制,确保规划执行的权威性,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做好项目招商工作。大力实施重点酒店项目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要确保重大项目亲自过问,重要招商信息亲自掌握,重要客商来访亲自接待,重大项目洽谈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亲自协调处理。将重点酒店项目列为我市重点招商领域,充分发挥市派驻沿海发达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各专业招商分局和办事处的重要作用,实行专业化、全天候、拉网式、驻点式招商。

(四)优化服务环境。树立服务第一的理念,提高酒店业审批效率,营造诚信、透明、规范的服务环境。严格实行领导督办制、跟踪服务制和首问负责制,为酒店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五)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制定和完善酒店业项目考核指标体系,对推动重点酒店业项目建设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实施奖励,对影响和阻碍酒店业发展的部门和人员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严厉问责。附件:乡村酒店的定义及界定 附件

乡村酒店的定义及界定 本意见所指乡村酒店是指投资1亿元人民币以上、具有鲜明个性特色和文化内涵,既有乡村优美的生态环境,又有商务酒店良好的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的酒店。

具体界定应符合以下主要特征:一是地处城镇以外的乡村,有供游客进行乡村休闲旅游活动体验的特色乡村景点;二是有反映本酒店经营主题的特色文化产品;三是有反映本酒店文化品位的旅游商品;四是有与本酒店文化相关的乡村特色旅游活动,如地方民俗活动、传统文化活动和民间娱乐休闲活动;五是有供游客进行乡村生活体验的活动场地,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六是能够以天为时间单位向客人提供配有餐饮、组合休闲活动和相关服务的住宿设施;七是绿化率较高,园林绿化各有特色,富有乡间气息。

第二篇:昆明市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昆发„2009‟13号(2009年7月14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全面发展,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步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法》及《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云发„2009‟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解放思想、优化环境、改进服务、加强引导、保障权益的基本思路,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活、放宽、放到位,加快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一切社会成员依法、遵规、履程创办各类企业。以增加总量、扩大规模、提升发展层次为主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创业带动就业,开辟新的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以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中小企业集聚;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昆明跨越式发展作出新贡

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同样允许中小企业进入。在专项资金分配和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或备案、科研立项、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知识产权保护、土地使用、政府采购、财税政策、信贷和保险服务、品牌发展、资格认定、证照办理、对外经济贸易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实行公平待遇政策。在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在协调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时一视同仁。对需要审批、核准或备案的事项,市级各部门必须公开相应的制度、条件和程序。市、县(市)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继续清理现有规章和政策,对其中含有限制中小企业市场准入的内容,要及时修订和废止。

(四)鼓励中小企业进入金融服务业,努力培育我市的民间资本市场。在加强立法、规范准入、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创新,突破名额限制,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办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鼓励社会资本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投融资担保机构、风险投资公司、产业投资基金公司等。进一步规范民间融资,努力解决中小企业创办和发展的资金需求。引进和培育风险投资机构,支持回报高、风险大、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五)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采取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中小

有关税收减免、奖励返还等政策,中小企业均可享受。凡进入工业园区的中小企业,平等享受园区优惠政策;对经营困难不裁员,并符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核定征税条件的中小企业,实行核定征税。凡在开发区、工业园区内新办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不含土地价款)以上的中小工业企业,企业缴纳的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地方留成部分,自投产之日起,前5年由同级财政全额奖励或补助给企业;其高管人员、主要技术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全额奖励或补助给企业,用于企业人才引进和培育。

对经营较为困难的行业重点中小企业和成长型、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经申请批准,可定期减免土地使用税;对整合重组企业使用原厂房缴纳房产税确有困难的,经申请批准,可免征房产税。

对中小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结转抵免。对中小企业矿产资源税,按最低标准征收。

落实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降低政策。自2009年1月1日起,将原小规模工业企业6%、小规模商业企业4%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降为3%。

凡是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的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

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收集及评价平台,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储备基金,实施滚动发展。着力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以担保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融资、担保、信用三个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中小企业四位一体的融资新模式。支持行业、企业创办担保、再担保公司,提升金融机构对担保机构的授信等级,扩大担保资金放大倍数,增加信贷投放量。市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信息库,培育中介服务体系,支持为中小企业开展贷款担保业绩较好的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非关联企业)发生的代偿损失给予补偿(按实际损失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20%的补偿,最高不超过30万元)。

(十)加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力度。为拟上市的中小企业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上市融资。规范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分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支持风险投资公司发展。鼓励中小企业以商引商、以项目引资金,吸引更多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来昆投资。推动中小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

对进入辅导期的拟上市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根据上市进程,市政府分阶段(设立上市主体、规范运作、推介发行)给予企业100万元的前期费用补助。对成功完成上市的中小企业,根据其上市融资额,市政府给予经营班子100—

日内完成,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在6个工作日内完成。

四、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十二)尽快完成服务体系平台构架建设。成立“昆明市人民政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各县(市)区成立相应机构,以创业培训、融资担保、信息服务、法律维权服务、技术创新服务为主要内容开展工作。在两年内初步建成体系完备、功能齐全、服务完善,满足中小企业创业发展需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形成公益性、公共性、商业性和各类中介组织共同发展的服务格局。同时,在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设立“中小企业维权投诉中心”,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维权投诉机制和制度,切实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十三)加强创业辅导服务。围绕开展“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工作,以公益服务组织为主要载体,向小企业初创者提供筹划咨询、技术应用、人员培训和工商、财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融资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政策服务,解决初创阶段的困难,提高创业成功率;对有创业意向和条件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促进小企业发展。

(十四)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以解决中小企业创新资源不足和创新基础薄弱为重点,着力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中小企业集聚,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切实把中小企业增

有制企业同等对待,鼓励有专长的离退休人员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鼓励市级机关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具有5年以上工龄、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在职公务员到中小企业服务,服务时间原则上为1年;1年期满后,接受服务的企业及服务人员要求延期服务的,派出单位应予以支持,但总的服务期限不得超过3年。有服务需求的中小企业,也可按属地原则向所在县(市)区、开发(度假)区、工业园区经济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县(市)区主管部门受理并审核,报市经委审核汇总,经市加快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批准后,根据企业需求向企业派遣服务人员。具体事项参照《昆明市人事局等六部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非公有制企业服务和创业有关问题的通知》(昆人通„2008‟108号)执行。

(十六)为中小企业开展市场拓展服务。建立中小企业市场开拓服务机构,推动企业跨地区经贸活动。整合我市现有服务资源,编制中小企业产业目录,建立企业资料库,提供各类市场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形象策划、产品设计、市场推广、展览展销等服务。举办各类中小企业经贸洽谈会、推介会、发布会、论坛、展销会等,为企业搭建经济贸易平台。对参展中小企业的“展位费、展品运输费”,市级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帮助中小企业制定营销策略、开发新兴市场、树立形象、1

万元;对新获得云南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中小企业,由同级财政奖励其经营班子10万元;对获得市级知名商标的中小企业,由同级财政奖励其经营班子2万元

鼓励发明创造和专利技术申报。中小企业国内发明专利的申请费、实审费,申请国外专利的费用,中小企业依据其拥有的自主发明专利参与部颁或国家标准制订的,由市科技主管部门按昆明市专利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十九)加强网络信息服务。根据中国中小企业网项目建设的要求,在2010年前,各县(市)区依托我市已开通的“昆明中小企业网”加快分网站的建设和开通。通过中小企业网定期向社会发布相关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国企改革、投资重点、市场需求和经济运行等方面的信息和预警信号;开展市场供求信息、行业前沿技术、最新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产品推荐、项目合作、专家咨询、法律维权等网上服务。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企业整体运营能力;推进电子商务进程,促进中小企业产品的网络交易。

开展网上人才招聘和法律咨询等活动,并在网上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库、项目库、产品库、技术专利库,储备相应资源,真正形成电子服务平台。

五、维护中小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十)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行

3的行为。进一步清理涉及现有中小企业的收费项目,除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政府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之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向中小企业强行收取任何费用,无权以任何理由强行要求企业提供各种赞助或接受有偿服务。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企业有权拒绝并举报无证收费和不合法收费行为。国家和省、市政府批准收费的单位必须依法办理收费许可证,并在新闻媒体、收费场所公示收费依据、收费项目及标准。各级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对中小企业进行处罚的,执法过程中应采取先教育规范,再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者再依法惩处的办法。各行政执法部门对中小企业因非主观故意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实行首次不处罚警告制度。严格控制对中小企业的各种检查和评比活动,凡举办全市性的评比活动,必须经市政府批准。除法律法规规定的例行检查、过程检查和重大违法违纪举报的检查外,相关部门应避免重复检查、随意检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行为。

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二十四)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实施。“十一五”期间,按照云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每年优选评定5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担保、培训、信息等优势资源,支持和促进其做精、做专、做强、做大。每年使20%以上入选企业的销售额、利税增长率在30%

营管理、专业技能和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加快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不断改进内部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经营管理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政府将继续加大“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实施力度,把培养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骨干作为银河培训工程的重点,切实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七、改善创业环境、鼓励全民创业

(二十九)鼓励全民创业。依照有关规定,支持鼓励公职人员离岗带头创业、科技人员兼职创业、农民离土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下岗失业人员自谋创业、留学归国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开拓创业、军转干部和城镇退役士兵主动创业。

鼓励一切社会成员,依法、遵规、履程,通过集合投资、合伙投资入股创办各类企业。

凡工作年限满30年,或满2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公务员,在本地领办、创办企业的,经本人申请、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三十)放宽注册登记条件。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办理企业经营范围注册登记。对注册资金国家法律法规没有限制的行业,可以实行零注册或“一元钱”注册制度。对在申请设立非公司制企业过程中一般条件尚有欠缺、但在1年之内能完善的筹办企业,可先行核发营业执照,实行预备期

供创业场地,由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经济、教育、科研等有关部门要为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市场分析、政策咨询等服务。建立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并将创业服务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和校园,免费为创业者收集项目信息,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政策咨询“一条龙”服务。

(三十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业氛围。动员一切力量,营造创业文化,培育企业家队伍。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开辟创业栏目,传播创业文化、宣传创业典型、分析创业案例、提供创业信息、开展创业培训,激发各类劳动者的创业愿望,拓宽创业思路,在全市掀起强大、持久的创业高潮。

八、加强领导,转变职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将中小企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要将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计划。各级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要健全制度,强化职能,及时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尽快制定出中小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根据中小企业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和支持为宗旨,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各级人大、政协要加强非公

其标准如下:

行业 中

型 小

职工人数 年销售额 资产总额 职工人数 年销售额 资产总额

工业 300—2000 人 3000—30000万元 400—40000 万元 300人以下 3000万元以下 4000万元以下

建筑业 600—3000人 3000—30000万元 400—40000万元 600人以下 3000万元以下 4000万元以下

批发和零售业 100—500人(零售)100—200人(批发)1000—15000万元(零售)

3000—30000万元(批发)100人以下 1000万元以下(零售)3000万元以下(批发)交通运输业 500—3000人 3000—30000万元 500人以下 3000万元以下

邮政业 400—1000人 3000—30000万元 400人以下 3000万元以下

住宿和餐饮业 400—800人 3000—15000万元 400人以下 3000万元以下

主题词:经济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发展△ 意见 抄送: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省政协、省纪委、省军区 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研室,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

122-

第三篇:昆明市酒店业人事招聘调查报告

昆明市酒店业人事招聘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昆明的旅游业进入第二次创业时期,昆明的知名度、游客的数量不断的得到提高,昆明的酒店业也迎来了自99世博会后的第二个发展高峰。在这个发展的高峰期,昆明的酒店业人事招聘理念会发生如何的变化,昆明酒店业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到酒店的会有如何的期待和建议,就成为了每一个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使广大的学生对昆明酒店业的人事招聘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我们特做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目的此次“昆明市酒店业人事招聘调查”主要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了解昆明酒店业在迎来第二个发展高峰人事招聘的情况

◆ 目前昆明市酒店业员工招聘方向和要求。

◆ 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的期望。

◆ 大学生进入酒店工作时的不足和缺陷,该如何改进。

◆ 经济型酒店所带来的冲击

(二)调查的执行情况

本次调查历时一周(2010/6/18---2010/6/25)。

此次调查的范围是昆明市区主要的四、五星级酒店,调查方

式为到各个酒店对其人事部进行访问。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分别 1

调查了昆明佳华广场酒店、金龙饭店、绿洲大酒店、翠湖宾馆共四家酒店。

三、调查结果

(一)目前昆明市酒店业员工招聘方向和要求。

1、昆明酒店业的员工招聘方向:服务员是主要招聘对象

目前,昆明酒店业的员工招聘主要集中在服务岗位,如客房,餐饮,康乐等部门的服务员,因为这些人员流动性很大,在我们调查的酒店中都反应了这样的一个情况,因为酒店缺人,在酒店繁忙时人事部时常需要找大学生兼职来应对空缺的岗位,所以酒店在招聘时主要还是想招长期的全职基层人员。

2、对员工的要求责任心、稳定性、心态、适应性、技能、自身素质成为关键词

“责任心、稳定性、心态、适应性、技能、自身素质”这几个词在我们对酒店人事部的采访中被频繁的提了出来,而对于我们比较关注的学历问题在此并没有突出的体现出来。由此可以看出,酒店对于基层的人员的学历要求并不强烈,而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比较看看重。在调查中,某酒店的人事部经理曾说过的这么一句话:“对于酒店来说什么是人才?人才就是在普通工作中比别人做的更好一点并且持之以恒的人。”这句话我们深有感触同时也很反映了酒店对于基础工作的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的期望。

1、“理论+实践”依旧成为最大的期望点

“ 现在的大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程度不成比例,有些人甚至连理论和实践都没有,只有大学生这个空壳。”在此次的酒店调查中,某酒店人事部主管语出惊人这句话的出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大学中,我们的理论课有但是对于这些书本上的知识我们掌握有多少?当考完试后,谁还会记得?而实践的呢,对于客房服务员最基本的敲门程序,查房程序谁知道?所以“理论+实践”这句话不能只成为一句很漂亮的口号,我们的需要更好的努力,在学生阶段完成好“理论”和“实践”的积累,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社会残酷的竞争。

2、“自我行为的规范”“团队精神”很重要

现在的大学生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个人的综合能力体现出来。在这个方面“自我行为的规范”“团队精神”就显得很重要。中国是人情社会,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说到底就是要处理好人际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自我行为的规范 ”和“团队精神”才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酒店走的更远、更好。

(三)大学生进入酒店工作时的不足和缺陷,该如何改进。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大学生是更加具有优势的。我们拥有更高的学历、更好的学识和专业知识。因此,需要解决的是,我们如何将我们的学识转化为办事能力,懂得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好问题,甚至达到双赢。

其次,心态的调整很重要。由于贫富差距的存在,会为一些人造成压力;父母的期望,上大学后巨大的花费,使个人对于物质的要求更多;自己的目标定的过高,在目标无法达到后容易走极端;如果要有更好的发展,是要更多的时间的,不要急于求成;

总之,在心态上,应该在逐渐的磨砺、学习中更加的成熟,找到一个平衡。

再次我们还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a.做好人生规划;人生规划可以给我们明确一个前进的方向。当然,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兴趣,市场需求等),我们不一定按照它走下去。先就业,再择业。只有在工作后,才能更加了解你自己,再做出适当的调整。

b.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心态要调整好,平和。

c.对家庭沟通好自己的就业方向;这是一个隐性的障碍,父母更多的社会阅历,是你的一项宝贵财富。

d.个人主观态度;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注重细节,个人的言行举止,以最高标准对待,时刻准备好。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四)经济型酒店所带来的冲击

经济型酒店是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

成熟的酒店经营模式,其定位于普通消费大众,基本设施齐全,以住宿和早餐为核心产品,为客人提供有限服务。在国内城市居民已进入大规模休闲度假旅游消费阶段以及中小型商务客人日益增多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型酒店酝酿了无限的商机,与传统星级酒店共同瓜分市场。中国星级酒店有1.1万多家,其中三星级以上酒店5000家,但这些中高档酒店

不能满足这部分市场需求;而招待所由于条件简陋,也无法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豪华的不经济,经济的不实用,但这恰好给经济型酒店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成长空间。在面临经济型酒店的冲击下,我们的星级酒店更应该注重服务质量,完善酒店管理,使企业文化得到充分的展示。使客人真正感受到人间天堂的乐趣,而低星级的酒店也可以顺应历史的潮流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四)小结

在一周的实践和调查中,我们通过亲身的经历与各酒店人

事部门面对面的交流,收获良多。在更多的了解酒店的情况下,也对自身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更要继续努力,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人生职业之路走得更远、更好!

08级旅游管理2班第四小组

组长:杨文璧

组员:吴佳蓉 姜莹莎 王楚涵

杨 辉 张 娜 杜建桃

程 颖 王 胜 字绍芳

2010年6月25日

附件

酒店访问调查表

酒店名称:

问题:

1.酒店对员工的要求

2.酒店对管理者的要求

3.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有什么期望

4.大学生初到到酒店工作时最大的不足和缺陷是什么?该如何改

正?

5.对于我们大学生的职场应聘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建议

6.您认为昆明市酒店业目前发展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其中有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做为一个酒店人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

7.您对我们的采访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第四篇:甘肃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意见

甘肃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甘发【2010】9号(2010年7月14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我省旅游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业,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故乡,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始祖文化、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我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冰川雪峰、大漠戈壁、森林草原、峡谷溶洞、丹霞砂林交错分布,自然风光独特;我省是民族交汇融合区,生活习俗、节庆礼仪、宗教信仰各异,民族风情丰富多彩;我省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长征的主要途经地和会师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我省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建设国家重要旅游集散中心的区位优势明显;我省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新能源基地、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和航空航天基地,发展旅游新业态空间广阔。

(二)加快发展旅游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尤其是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我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尤其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资源宝库”的战略定位,为我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我省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体系日趋完善,功能显著增强,尤其是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各级党委、政府认识的深化,思路的拓展,尤其是发展理念的创新,工作措施的强化,为我省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工作基础。

(三)加快发展旅游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推动消费升级,保增长、扩内需的客观需要;是发挥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抢抓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培育新经济增长极的现实选择;是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举措。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用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

二、总体要求

(四)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融资政策上要有新突破,立足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立足于建设文化旅游大省和生态文明省,立足于以人为本、增收富民和构建和谐社会,把加快发展旅游业提升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树立“精品丝路、多彩甘肃”旅游新形象,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项目开发和景区景点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强宣传促销,提升整体形象,提升产业素质,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跨越,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努力建设中国西部旅游胜地和旅游目的地。

(五)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市场监管、政策激励的主导作用,更加注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政府调控、行业自律、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

——坚持重点突破与区域协调相结合。全面贯彻“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优化旅游业发展空间布局,突出旅游精品线路和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带动全省旅游业协调发展。

——坚持产业升级与产业融合相结合。推动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不断开拓旅游产品新领域,创建旅游产业新业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大力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旅游综合功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培育大市场、形成大产业、推动大发展。

——坚持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倡绿色消费、低碳旅游,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永续利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省旅游经济总量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增长,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8%,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GDP总量的8%,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就业容量进一步增加,每年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

——到2020年,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市场秩序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建成文化旅游大省。

三、主要任务

(七)优化旅游产品体系,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按照国家旅游精品线路布局和我省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合作,优化旅游产品体系。打造“321”精品旅游线路,做大做强丝绸之路旅游线、华夏文明黄河旅游线、大香格里拉旅游线等3条国家精品线路,积极培育甘南—陇南—定西—白银—庆阳红色旅游、天水—陇南三国古迹旅游2条成长型旅游线路,全力建设兰州、天水、平凉休闲度假旅游圈。培育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旅游知名城市、旅游强县、特色旅游名镇、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示范区。把兰州建成西北重要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把天(水)平(凉)、酒(泉)嘉(峪关)建成东西两翼连接周边省区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进一步提升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长城、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麦积山、平凉崆峒山、黄河三峡等景区的知名度,扩大国际影响力;全力推出敦煌雅丹地貌、张掖彩色丘陵、祁连雪山草原、秦安大地湾遗址、临夏古生物化石等一批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新兴旅游产品。把宕昌哈达铺镇、榆中青城镇、永登连城镇、古浪大靖镇、秦安陇城镇、临潭新城镇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成新型旅游小城镇。建设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立健全旅游商品设计、生产和供销体系,开发纪念品、土特产品和大众旅游商品。研究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陇菜体系,提高餐饮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

(八)大力推进项目开发,实施项目支撑战略。围绕扩充规模、强化功能、丰富内涵、提升品质、完善服务、优化环境,选择比较优势明显,对周边资源具有整合功能,对旅游线路具有支撑作用,对区域旅游具有带动效应的重点项目,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吸引有实力的省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开发建设,着力打造能够提升全省旅游品牌效应、年接待游客过百万人次的核心景区,形成大容量,构建大循环。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南梁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会宁红军长征会师旧址、腊子口战役遗址、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榜罗镇革命遗址等红色旅游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庆阳周祖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和丝路文化产业带。开发建设湿地保护、防沙治沙、高原草原等生态旅游示范区。突出加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接待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加快建设星级旅游饭店和旅游度假村,引进品牌连锁饭店,2015年兰州市五星级饭店要达到5家以上,省内其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都应有五星级饭店;发展壮大旅游汽车公司,2011年高档旅游汽车达到1000辆左右;加快旅游厕所建设,2011年完成1000座以上旅游厕所改扩建任务,主要旅游城市、景区、旅游餐饮场所、旅游线路沿线的厕所达到国家星级标准,各类经营场所的公用厕所对游客开放。

(九)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实施市场开发战略。以提升甘肃整体旅游形象为目标,加强旅游宣传品制作,改善宣传促销基础条件,整合资源和资金,集中捆绑开展国内外宣传促销,利用上星卫视、《读者》杂志等强势媒体,突出强化“精品丝路、多彩甘肃”的整体旅游形象,实现宣传的聚合效应、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突出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景区景点特色,加强营销策划,提炼形象鲜明的主题口号,设计特色突出的宣传标识,丰富活动内容,积极参展促销,举办各类节会,增强宣传营销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开展主要客源地推介活动,通过设立联络处、走出去参展促销、请进来考察踩线等方式,重点开发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周边市场,努力开发台港澳、日、韩等近程市场,积极开发欧美、东南亚等重要市场,培育开发俄罗斯、南亚、中亚等新兴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开展旅游网络营销活动,成立省旅游信息中心,市州和重点旅游县(区)及4A级以上旅游景区设立旅游网站,建立旅游网络信息发布、宣传推介、咨询服务系统,开辟旅游宣传新途径,培育旅游消费新群体。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强化与主要客源国(地区)和全国旅游机构的旅游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市场共享,形成宣传推介和市场开发的叠加优势。

(十)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实施旅游畅通战略。要把改善交通条件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工作和首要任务,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通达重点景区建设步伐。建设兰州—临夏—甘南—九寨沟—陇南—天水旅游交通环线,建设敦煌—格尔木高等级公路,打通连接景区的快速通道,对途经4A级以上景区的高速公路设置出入口。开通兰州与国内重要城市之间的直达列车,旅游旺季增开主要旅游城市之间的旅游专列。增加兰州、敦煌、嘉峪关至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线、航班密度,尽快开通兰州和敦煌国际口岸,开辟兰州至港、台、日、韩等地区和国际航线。加快兰州、敦煌、嘉峪关和庆阳机场改扩建,新建夏河、陇南、张掖、金昌机场。建设具有鲜明视觉效果和有效引导作用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2011年完成高速公路沿线和重点景区旅游标识标牌建设。完善重要交通枢纽和二级公路沿线服务区、加油站的旅游咨询、商店、餐饮等配套服务体系。

(十一)发展文化体育旅游,实施产业融合战略。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与建设文化大省紧密结合起来,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食住行游购娱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旅游开发建设要依法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商品开发要提高文化创意水平,旅游饭店和餐饮要突出主题文化特色,旅游经营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提升旅游活动的文化品位。各级各类文艺院团要充分发挥文艺创作和演艺人才优势,量身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雅俗共赏、游客喜闻乐见的演艺节目,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和游客参与度,集聚人气,拉动消费。4A级以上旅游景区所在城市要建设中心演艺场所,编排精品剧目,提供常态演出;重要的旅游饭店、休闲娱乐场所要开展灵活多样的演艺活动。积极培育敦煌沙滩排球、嘉峪关铁人三项、永靖龙舟赛、冶力关万人拔河、贵清山攀岩及丝绸之路汽车拉力赛等赛事品牌,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大力推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林业、水利、商贸、地质、环保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自驾旅游、探险旅游、保健旅游等旅游新业态。重点开发河西新能源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玉门油田、戈壁钢城、中国镍都、循环经济区等工业观光旅游和育种制种基地、葡萄庄园、花卉基地等农业观光旅游。加快发展白龙江、小陇山、子午岭森林旅游和甘南草原、黑河流域湿地、戈壁绿洲等生态旅游。

(十二)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旅游富民战略。鼓励引导农户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乡土民俗风情、民间文化艺术、传统劳作方式,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以景区、林区、郊区四周为重点,把乡村旅游作为省内旅游重要目的地,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旅游品牌,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乡村旅游模式,以适应日益扩大的短途、小长假、郊游需求。“十二五”期间,扶持发展500个专业旅游村和1万户农家乐。制定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加强对农家乐、农家旅馆的管理和指导,提高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家电下乡”政策,支持从事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的农民批量购买家电产品和汽车摩托车。实施“旅游创业援助计划”和“旅游扶贫行动”,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鼓励在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旅游开发,以创业带就业,以发展促脱贫。在“两州两市”(甘南州、临夏州、定西市、陇南市)和革命老区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实施“妇女旅游就业援助计划”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对贫困地区农村妇女提供培训和小额贷款援助,对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创业扶持和就业辅导援助,促进更多妇女和大中专毕业生在旅游领域就业。

(十三)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实施素质提升战略。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标准化管理为手段,信息化服务为途径,低碳环保为目标,提升服务质量和产业素质。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制定景区、旅行社、饭店、餐饮、购物以及农家乐的统一服务标准,实行旅游餐馆、旅游商店、旅游演艺场所挂牌制管理。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旅游行业自律和旅游诚信建设。健全旅游安全体系,落实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对旅游安全的监管责任和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旅游监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落实安全教育、预防检查、事故报告、应急处置、紧急救援、善后处理及保险赔付、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旅游质监执法和市场监管力度,省、市(州)和重点县(区)要健全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加强执法职能,公安、交通、卫生、工商、质监、安监、物价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创建绿色环保企业,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建成旅游景区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提高景区环境质量。

(十四)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实施人才强旅战略。教育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要把旅游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人才引进列入全省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组建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基地,强化岗前和岗位培训,五年内完成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加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增设旅游相关专业,加快策划、规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有计划地选派各类业务骨干到旅游发达地区和国家学习深造,积极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和专业领军人才,逐步形成岗位培训、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送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新格局。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严格执行导游等级制度,实行导游员薪酬与职业资格挂钩制度。全面开展岗位练兵,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

四、保障措施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发展合力。省委、省政府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省旅游业发展战略与改革,指导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旅游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和分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相关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旅游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规划布局、宣传促销、市场监管、队伍建设等行业发展职责。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旅游业规划编制、实施和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财政部门要逐年增加旅游发展资金和宣传推广资金,交通部门要将旅游景区连接道路列入交通建设规划优先安排,支持组建高档旅游客运公司,宣传部门要将旅游宣传作为重要内容,切实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力度,文化部门要积极支持旅游文艺创作和演出,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其他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和任务分工,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合力。

(十六)科学制定规划,加强统筹协调。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符合省情和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全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市(州)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及景区(点)建设规划构成的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谋划一批大项目,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十二五”和2020年旅游中长期规划,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专项规划,以及重点景区(点)建设规划,并做好与国家、省、市(州)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的衔接,实现与国土、建设、交通、工信、农业、林业、水利、扶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统计、金融、税务、宗教、文物保护等各方面工作的有机结合。建立规范的旅游规划制定和评审程序,特别要对世界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限制开发区域的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质量和水平。强化旅游规划的权威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加强行业指导,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有规不依的现象,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十七)加大政府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省级财政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011—2015年每年安排1亿元,以贷款贴息为主,主要支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介和重点旅游商品研发。专项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程序审批,市州和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省旅游局和省财政厅审核,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定。省旅游局和省财政厅要尽快研究制定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市、县要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形成政府加大投入的扶持激励机制。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开展银企对接,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贷款规模,放宽旅游企业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的条件,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的经营困难旅游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鼓励中小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支持旅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采取借壳、参股等方式在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外商资本特别是境内外战略投资者、上市公司,开发旅游资源,兴建旅游项目,参股旅游企业,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十八)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企业改革。加快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旅游行业协会要尽快承担起应有的职能,逐步与主管部门脱钩。深化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除文物保护单位外,按照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实行属地化管理,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跨行政区域的旅游景区由上一级政府明确管理主体。加强旅游景区门票管理,试行“一卡通”、“一票通”。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分配景区景点门票收入和演艺收入,引导旅行社、景区景点、演艺公司及旅游相关企业加强联合协作,充分调动旅游企业参与经营、推介、演出等旅游环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利共赢。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组建旅游投资集团公司,高起点、大手笔开发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支持培育大型旅游企业,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革,2011年完成省属国有旅游企业改革任务。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降低门槛,打破行业、地区壁垒,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产业,加强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省外境外特别是知名大企业参与我省旅游开发。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和收费权融资等方式参与旅游项目开发,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在旅游产业中的比重。

(十九)完善配套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旅游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允许旅行社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公务活动提供交通、食宿、商务等服务。对企业性质的旅游景区(点)经营收入,凡符合政策的,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旅游企业用于宣传促销的费用,依法纳入企业经营成本。污染物排放达标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旅游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排污费。旅游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对经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高档旅游汽车减半征收高速公路通行费,依法许可在旅游淡季运营长途客运班线。各级政府要将旅游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优先供地;因项目建设确需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法按程序及时调整。单项投资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可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允许旅游投资开发与城市土地整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相结合。积极支持利用荒地、荒山、荒滩、荒漠以及废弃矿山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兴办旅游企业。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二十)强化目标责任,加强绩效考核。将旅游产业发展指标纳入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省政府与市州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把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旅游企业的考核,对新获评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白金5星级饭店和获得全国“双百强”的旅行社、中国驰名商标以及中国名牌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对年营业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独立经营的旅游企业(集团)和年自联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的旅行社,给予表彰奖励;对组织入境旅游包机、国内旅游专列和一次性组织游客超千人的旅行社,给予奖励和补助。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对游客投诉率高、经营管理不善、破坏资源环境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各市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本《意见》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第五篇:加快发展农家乐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

为了加快发展我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现率先打造重庆近郊休闲度假旅游基地的工作目标,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就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重要性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近年来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新趋势而发展起来的,是农民通过自家的良田、果园、鱼塘、牧场、园林苗圃基地等展示农村风貌、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场景,通过展示“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物”等特色吸引旅游者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其显著特点是业主是农民,接待设施完全利用自家的宅地和现有生活设施改建或改善而成,开办农家乐的目的是“增加农民的收入”。

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完善旅游产品的供给层次,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增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加速城乡经济社会融合,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各乡镇、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重要性,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积极有效

措施,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

二、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必须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合法、合理地开发利用农村资源和特色优势产业功能,做到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发展牡丹花、油菜花、白柚花以及生态农业等自然景观休闲旅游项目,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门路,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

(二)坚持服务“三农”、突出特色的原则。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必须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农林牧渔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事活动,突出乡村特色,开发适应城乡居民亲近自然、放松心情、回归自然、回归乡村的休闲旅游项目。

(三)坚持安全发展、规范经营的原则。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要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落实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业主、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加强对“农家乐”经营主体的管理和引导,培育一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点(基地),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我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四)坚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发展“农家乐”休

闲旅游业,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重点支持发展以农民家庭为经营主体,以村、组、点为基本单位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基地;鼓励发展以企业法人为经营主体,依托各类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点;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设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的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带动周边小规模“农家乐”的发展。

三、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工作措施

(一)制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重点。结合垫江打造重庆近郊休闲度假旅游基地的发展目标,参照垫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环境友好”的原则,编制“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目标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充分考虑不同层次消费需求、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农户家庭经营能力,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龙头带动”的原则,努力促进以休闲度假景区为龙头、以综合经营户为骨干、以单一经营户为补充的农村休闲旅游产业链的形成。要按照市场经济和行业发展规律办事,促进有序发展,防止一哄而上,遍地开花。

县旅游局负责全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规划编制工作。桂溪镇、太平镇、沙坪镇、五洞镇等农家乐发展重点乡镇根据全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农家乐建设实施计划。

(二)合理开发“农家乐”特色资源。要引导经营者从自然生态资源、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产业特色、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实际出发,按照三次产业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特色餐饮型“农家乐”,逐步形成“一片一类”、“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土特产资源、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大力开发富有垫江地方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商品,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在桂溪、太平、沙坪、五洞等资源条件较好、市场需求较旺、资金和人才较充足的乡镇,要优先发展,使之成为该乡镇旅游业的主打产品。

(三)规范经营管理。制定完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从经营场地、接待设施、安全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特色项目、税收政策等各个方面,加强对“农家乐”经营户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明确“农家乐”行业管理主体,强化行业自律,积极培育发展“农家乐”行业协会,规范竞争行为,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良性发展。

(四)提高“农家乐”从业人员素质。以“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为抓手,重点开展烹饪技术、餐饮住宿服务、接待礼节以及食品卫生控制、安全生产等业务培训,组织“农家乐”从业人员学习风土人情、休闲旅游管理等知识,逐步把“农家乐”从业人员培养成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善于经营管理、掌握服务技能和营

销知识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

(五)创建“农家乐”休闲旅游品牌。着力实施“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工程,确定一批“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培育一批以农民为主要经营主体、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服务形式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重点农家乐,做大做强垫江“农家乐”休闲旅游品牌。各乡镇发展农家乐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要在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挖掘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特色,丰富“农家乐”的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借助专业的旅游推介渠道,充分利用垫江政府信息门户网、垫江旅游网等公共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发布信息,促进供需对接,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引导“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健康发展。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优先发展的乡镇、村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卫生、安全设施的供给,逐步完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有关部门要优化服务,在证照办理、费用收取等方面给予支持。金融机构要积极为“农家乐”经营单位提供信贷支持,帮助解决“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支持。县政府将综合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

(七)切实加强领导。县政府建立“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旅游领导担任组长,政府办、旅游、发改委、财政、公安、农办、农业、水利、林业、卫生、交通、国土、建委、市政园林、规划、安监、工商、地税、国税、质量技监、环保、电力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对“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工作的领导。各重点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农家乐的管理和引导。各乡镇、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共同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下载昆明市关于加快酒店业发展的意见(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昆明市关于加快酒店业发展的意见(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乡镇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若干意见 时间: 2009-10-27来源:作者:【收藏】【推荐】【打印】【关闭】中心镇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节点,是就近转......

    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合集]

    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工业强县”战略,为更快更好地把我县建设成为闽粤赣边际强县,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快我县工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发展思路......

    加快建筑业发展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全省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推动建......

    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充分发挥林木种苗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推进依法治......

    关于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的意见 为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在全县工业经济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加快推进我县产业转型升级,早日将我县产业园建成规划布局合理、产业定位明确、建设规模......

    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发展实施意见

    中共安达市委 安达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发展的实施意见 (2009年2月11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绥化市委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加快构建具......

    关于加快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 (2009年6月1日 省人民政府 湘政发〔2009〕15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家《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

    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 人社部发〔2014〕10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发展改革委、财政(财务)厅(局),副省级市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