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学与生活简答题
《经济学与生活》课程作业讲评(1)
1:什么是经济发展?如何理解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发展指的是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
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①经济总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③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2:什么是劳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是指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将洛伦兹曲线与45º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OHL与45º线之间的面积A+B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大于0而小于1。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3:根据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名话的含义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程度大于价格变化的程度,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收益总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能使需求量有较大幅雅的增加,从而引起总收益的增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程度小于价格变化的程度,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较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时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伤害。
4: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说明下面的两种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对。因为在限制房租(即实行价格上限)的情况下,房东不愿意修理房子,也不愿意增加住房,一个城市就会变得破破烂烂。
(2)不对。最低工资法保护已有工作的低收入者,使他们的收入有保证。但增加了失业(即供给过剩),使另一些低收入者找工作更困难。
5:2011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约谈了一些食品、日化类生产企业,了解情况,并明确表示,各类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不得随意搭车涨价,更不许串通涨价、哄抬物价。你对此的看法是什么?
食品、日化类产品都是群众生活必需品,其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群众的生活。若部分食品、日化类生产企业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为目的,以高于正常状态下可能实行的价格来销售产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政府就会通过控制进入、价格和质量等手段对市场主体(主要是企业)进行微观干预,纠正市场失灵。政府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服务的公平供给出发,对价格水平和价格体系进行规制。同时,若产品价格的上升,其它行业也会搭车涨价,从而引发物价总水平的上涨。这会导致通货膨胀。所以,政府也会出于抑制通货膨胀需要而制止企业随意搭车涨价,更不许其串通涨价、哄抬物价。
《经济学与生活》课程作业讲评(2)
1:无差异曲线中,无差异的含义是什么?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是什么?
无差异曲线中的无差异就是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满足程度是无差别。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
(2)无差异曲线被假设为向右下方倾斜。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必须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
(3)除非消费者的喜好改变,否则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2: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请你用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一下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相对于人们的无限欲望而言,资源量总是有限的、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被舍弃掉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即是这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也可以考虑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
3:小敏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对自己的丈夫和父母大吐苦水:“我要发疯了!所有的工作都让我一个人做,当我是人还是机器?”请你用经济学中的“智猪博弈”分析一下小敏面对的问题。如果你是老板,你该如何解决呢?
小敏就是“智猪博弈”中的“大猪”,要想保住自己的工作,就不得不继续工作下去。
作为老板,就要杜绝“小猪”的搭便车现象,可实行减量加移位方案。减量加移位方案即投食为原来的一半份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因为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
4:重庆一位李先生拥有一个尾数7位都是“8”的手机号,他将这个吉祥手机号码,以22万元天价转让给了一位福建来渝做陶瓷生意的老板。还有不少地区以立法的形式认可公开拍卖“吉祥车牌号码”的做法。你对此有何理解?
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或不同的消费群体中,由于民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信仰的影响,往往存在对某些数字的偏爱或忌讳,例如我国人民一般喜欢“8”和“6”,认为“8”表发财,“6”代表六六大顺,吉祥如意。正是出于对“吉祥号码”的崇拜,我国普遍存在着吉祥号码拍卖的现象。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是吉祥号码的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了它的高价位,这种供给和需求都是“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的正常表现。吉祥号码作为奢侈性商品,对人们而言,是可有可无的,因此需求价格弹性非常大,即人们对价格很敏感。同是由于吉祥号码的供给也相对有限,因而供给的价格弹性非常小。因此极大的需求价格与极小的供给弹性共同作用,就促使吉祥号码的价格非常昂贵。
声望效应的存在。由于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导致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 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
5:你注意到,在你公司对面的那家餐馆,去吃饭的顾客并不多,有时候一天难得见看见人就餐,可是它却坚持了一年,还没关门歇业。你对此如何理解呢?
做出短期决策时不用考虑固定成本或平均固定成本,只要考虑可变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在短期内,经营一家餐馆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就是餐馆房屋的租金、厨房设备、桌子、盘子、餐具等,这些成本是不随就餐人数的变化而变化的。
而另外一些成本是随就餐人数而不断调整的,包括购买食物的成本、厨师和服务员的工资、营业税支出等,这些属于可变成本。
在餐馆决定是否营业时,必须从营业收入和成本的对比情况出发,当营业收入可以弥补全部成本并能有所赢利时,餐馆当然会选择继续经营。
但是,如果餐馆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全部成本,但是只要经营的收入大于可变成本,餐馆就会继续营业,因为高于可变成本的那部分收入可以弥补固定成本,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就变成了亏损最小化。
只有从顾客那里得到的收入少到不能弥补餐馆的可变成本时,餐馆才会停止营业。
《经济学与生活》课程作业讲评(3)
1试举例说明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格雷欣法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金银两种金属中市场价值高于官方确定比价的不断被人们收藏时,金银两者中的“贵”金属最终会退出流通,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人们就用这一法则来泛指价值不高的东西会把价值较高的东西挤出流通领域,主要指假冒劣质产品在多种渠道向正牌商品挑战,并具有膨胀、蔓延的趋势。比如说在软件市场上的经济秩序和法规约束尚不完善时,或不能很好地协调工作时,盗版软件影响正版软件的制作、销售等,从而危害软件业健康发展,这是一种非正常的市场状态。
2:为什么我们常说“投资股票时,最好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呢?
不是透支股票时,而是叫投资股票时,最好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这是为了分散投资风险,求一个平均的收益就行
提示了投资者进行多元化投资,分散投资风险的重要性。理财就要进行资产的合理配置。在投资时,怎样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通过合理的资产分散组合,避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况。以投资股票为例,仅买一只股票,如果这只股票大涨,您会赚很多;如果这只股票大跌,您会损失很多。但如果您买十只股票,不太可能每只都大涨,也不太可能每只都大跌,在十只股票涨跌互相抵消之后,结果一般是小赚或者小赔。如此一来,分散投资使得结果的不确定性更小,也就意味着风险降低了。要注意的是通过增加有价证券组合的股票数量完全消除风险是不可能的,持有股票的多元化可以消除与某公司相关的非系统风险,但是不能消除系统风险。
3现在有一种现象,当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时,失业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上升,请用最低工资法和效率工资理论解释一下这个问题。最低工资水平高于由劳动力供求决定的工资水平。工资水平的提高吸引更多劳动力,劳动供给增加。而工资提高,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为了盈利,只能减少用工数量,或用机器替代劳动,或增加劳动强度。即使雇主不减少劳动力需求量,相对于增加了的劳动供给量而言,就业量还是较少。它就增加了劳动供给量而减少了劳动需求量。从而使经济中存在过剩的劳动力,由于愿意工作的工人多于工作岗位,一些工人成为失业者。
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工人比劳动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采用效率工资制度可以提高效率,节省的成本高于向工人支付的工资。效率工资引起效率提高是由于企业能雇佣到最好的工人,工人会勤劳工作,并减少流动性。效率资对企业是有利的,但企业会减少所雇佣的工人,从而引起失业。
4:现在国内许多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明确提出来要求是必须是“211”“985”高校毕业的博士,甚至“海归博士”。请你用经济学中信号显示和甄别的观点分析一下对此事的理解。
信号显示是指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采取某种行动向信息劣势方(拥有公共信息的一方)发送相关信号,用以回避逆向选择,改进市场运行状况。招聘单位对这些求职者基本是一无所知的,而它试用人的代价是昂贵的。因此,用人单位愿意把机会留给那些他认为最有可能成功的人,即有“最好的信号或资历的人,即“211”“985”高校毕业的博士,甚至“海归博士”。
那些处于信息弱势一方(拥有公共信息的一方)的采取引起信息优势(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的一方主动披露私人信息的行动时,这种现象就是信号甄别。由于信息不完全,每个人都希望向对方传递对自己有利的信号。应聘者就会主动向招聘单位展示自己的文凭等信息。
文凭信号作为教育信号的集中表现,是完成某类工作的能力信号,成为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解决逆向选择的一种对策结果。
5/李老师是重庆市一所著名大学的年轻教授,他们学校对教职工有着很不错的医疗保险,但是他还坚持买了很多商业保险,诸如人寿保险、万能分红险等,你对此如何理解呢?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在很大程度依赖于政府的财政补贴,而一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社会医疗保险所提供的保障往往是有限的、低水平的,这就为商业健康保险补充社会医疗保险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空间。商业健康保险是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居民的健康保险意识也逐渐增强,而万能分红保险除了基本的保障功能外,还能够获得资金的增值。保险由于其安全性高、保障到位,较之股票、基金等理财工具而言,资金安全性比较高。同时商业保险险种日渐丰富,能够满足不同的家庭和个人需要,商业保险也就成为个人理财的重要选择之一。
《经济学与生活》课程作业讲评(4)
1:结合你对经济学的认识,简要叙述通货膨胀的可能的生成原因。’
在当今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增发是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由于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它是指社会公众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过度扩张的同时,商品和劳务的增量供给受到限制,从而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现象。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由成本的提高引起的通货膨胀,包括由工资的提高导致的产品成本上升;部分垄断企业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以此为原材料的产品成本上升。
3、混合型通货膨胀。现实经济生活中,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的作用常常是混合在一起的。
4、结构型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化、消费结构变化、部门结构变化)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不同程度的持续上涨。
2:简要分析我国近年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1)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外汇储备只能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长期的经济增长。(2)带来利差损失,若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更大。(3)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
(4)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外汇储备的增长,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可能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变小。
(5)影响对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
3: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问题层出不穷,我国就深受其害,我国政府在多种场合提倡要贸易自由,请你用经济学的观点谈一下,我们为什么需要提倡贸易自由呢? 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
(1)自由贸易会增加总产出。
(2)国际贸易能促进竞争。
(3)限制自由贸易会积久成癖。虽然有些贸易限制可能对某国有利,但很少有国家能够把限制局限在带来好处的范围之内。
(4)贸易限制常常被滥用或被规避。经济的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这也导致了贸易的全球化。而中国外向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贸易依存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要提倡贸易自由。
4:重庆市环保局2011年3月7日发布消息称,重庆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作为国家级试点,目前共进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14次,成交总额200.75万元。请从经济学的观点谈谈你对污染物排放权的见解,并简述一下政府解决污染这类外部性的手段还有哪些?
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政府的总量控制下,通过实行排污许可的交易也是一种选择。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排污标准,然后向污染企业发放(或拍卖)排污证,排污证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这种方法不仅降低了政府管理部门的排污成本,而且也减少了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排污物排放权的应用可以借助市场调节来实现有效减少负外部性。
政府解决污染这类外部性的手段还包括:(1)直接控制:管制、法律
政府可以制定法律,规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标准,强制企业承担治理污染的费用。但罚款的数量一定不能小于治理污染的成本,否则没有人会去治理污染,宁可交罚款。
产业的进入壁垒、厂址选择的严格限制等是政府经常采取的管制手段。污染严重时,政府会采取比较严厉的手段包括勒令关闭或强行搬迁。
(2)间接控制:使用税收和补贴 征收污染税,其税收的数量应该等于该企业转嫁给社会其他成员的成本,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一方面增加了生产有污染产品的成本,提高了价格,以减少社会需求和企业生产量,从而减少生产和污染。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用这种税收收入去治理污染。给予补贴。对正外部性提供补助相当于扩大其外部影响以达到增进社会福利的效果。私人谈判。私人部门克服外部性的一种方法是依靠责任规则,外部性问题的制造者有法律责任向受害人进行赔偿。
5:简要说明经济增长的特征是什么。
经济增长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按人口计算的产出高,即产出增长率、人均增长率与人均产出增长率都较高;(2)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很高,技术进步促进了产出的增长;(3)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比较高;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改革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法律意识增强;(5)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扩大;(6)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率不平衡
第二篇:产业经济学简答题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5*5分 当做论述题回答)
1.为什么市场经济国家也有国有企业? P15
1.自然垄断。对于像铁路和供水、电力等行业,存在着规模经济的特征。它固定成本很大,但是一经建成,可变成本就很小,这种行业因此常常需要一个很有实力的公司来提供,但只有一个企业就会形成垄断。垄断企业常常会高于市场竞争价格定价,产出水平也较低,从而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并导致经济效益损失。因此政府通过建立国有企业,对产出和价格进行管制,以降低自然垄断带来的不利效应。2.资本市场失败。私人部门投资者往往喜欢投资短期收益的项目,而对于具有长期获得回报且风险较大的项目投资偏好差。因此就需要政府通过建立开发银行为这样的行业融资或建立国有企业来运营。
3.外部性。由于一些诸如钢铁、医疗等基本生产要素行业产出对其他产业具有正外部性,且公共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具有外部性特征。导致市场自发条件下,私人投资者不愿意投资,从而导致这些对整个经济有益的产业得不到足够的发展。因此,国有企业可以抵消正外部产业和公共品市场自发投资的不足。
4.社会公平的角度。诸如邮政和医疗等行业,如果由私人投资话,住在偏远地区的人将无法获得邮政服务;穷人因为更高的出保风险和较低的支付能力将无法得到医疗保障。国有企业可以为穷人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从而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
2.简述形成进入壁垒的主要因素。P55(1)规模经济壁垒。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新进入的企业只有在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才能获得生产和销售的规模效益,在这之前,新企业的成本一定会高于原有在位企业。例如钢铁、化工行业。
(2)必要资本量壁垒。必要的资本量是指企业进入某一产业时最低限度的资本数量。必要资本量越大,筹措越困难,壁垒就越高。
(3)绝对优势壁垒。所谓绝对优势壁垒是指现有企业在原材料的采购和控制、技术专利、分销渠道以及与客户的密切合作等资源获得方面具有优势,张我一个或多个重要资源。(4)产品差别壁垒。在为企业通过长期的产品差异化努力,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对于新企业,要想方法使公众相信新企业的产品与众不同,获得消费者的忠诚度,无疑要比原有企业花费更多的广告和设计费用。
(5)阻止进入行为。指现有企业通过相互协调、实施控制产业利润率、形成过剩产能供给、针对新企业的歧视价格等一些阻止进入的策略和行为。
(6)制度性壁垒。企业经营需要获得标准和执照,或者资金筹措也要受到政府的限制,例如进出口的许可证和差别性的税收壁垒。
3.简述目前广泛使用的有关市场势力的测度指标。P44-45 1.贝恩指数 B=πe/V πe是经济利润,V是投资总额;则贝恩指数为πe/V,衡量的是每单位投资取得的经济利润。贝恩指数逻辑认为,市场中如果持续存在经济利润,那么通常表明市场上存在垄断利润,且经济利润越高,代表垄断能力越强。但是现实中,垄断者并不一定能获得垄断利润,而且获得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的也不一定是由垄断造成的。因此,该指数在长期中是适用的。2.勒纳指数
L=P-MC/P,或因为P-MC/P=1/ε,故L=1/ε
L是勒纳指数,P是价格,MC是边际成本。勒纳指数取值范围在0~1之间,指数越大表明市场结构垄断的因素越强。该指数优势是避免了须从销售额资料来推断垄断势力的技术问题,只需要从企业价格与成本两方面数据。局限是1.无法反映企业为垄断而采取的行为2.边际成本往往由平均成本替代,造成该指数较大的误差3.该指数要求相比较产业所有产业的产品质量必须要固定统一,很难做到。3.托宾q q=R1+R2/Q q为托宾指数,R1为股票的市场价值,R2是债券的市场价值,Q是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q>1说明企业资产以股票和债券计量的市场价值大于以当前市场价格评估的资产终止成本,意味着企业在市场在市场中能获得垄断利润,q越大说明所获得的超额利润越大,垄断越显著。但是该指数的局限是计算市场价值和重置成本存在数据获得困难。
4.何为工业化?其度量标准有哪些? P230
工业化可以被定义为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可能最先发生于某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函数,然后再以一种支配的形态形成一种社会的生产函数而遍及于整个社会,从已经工业化的各国的经验来看,这种基要生产函数的变化,最好是用交通运输、动力工业、机械工业、钢铁工业诸部门说明。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
工业化的程度一般由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份额的增加来度量。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主要经济指标有四项:一是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为初期阶段,人均3000美元为中期,人均5000美元为后期;二是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三是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一般工业化初期,三次产业结构为12.7:37.8:49.5;就业结构为15.9:36.8:47.3;四是城市化率,即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般工业化初期为37%以上,工业化国家则达到65%以上。
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往往是轻纺工业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到第二阶段进入重化工业化,重工业和石化化学工业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反映重化工业化过程的指标是霍夫曼系数
5.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的异同点有哪些? P26 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是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在其中同质的商品有很多卖者,没有一个卖者或买者能控制价格,进入很容易并且资源可以随时从一个使用者转向另一个使用者。例如,许多农产品市场就具有完全竞争市场这些特征。指那些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的市场。
垄断竞争是指这样一种市场结构,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在垄断竞争理论中,把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叫做生产集团。例如,汽车加油站集团,快餐食品集团,理发店集团等。
6.怎样理解规模经济形成的经济效益与促进竞争之间的矛盾?
这是经济学家马歇尔关于规模经济和垄断弊病之间的矛盾的观点。他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例如以长途电话为例,如果有许多企业开展竞争,去铺设各自相互重叠的通讯网,无疑会导致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但让其中的一家企业扩大规模,将所有的业务都交给它经营,反而对整个社会都是有利的。充分享有规模经济,对提高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但是,每个产业的市场规模都不是无限的,当有限的市场规模和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行动碰在一起时,必然导致生产越来越集中,企业的数目不断减少。最终有可能形成一个独霸市场的垄断寡头,从而使它获得人为操纵价格的力量。即使在少数几个企业占有某一产业大部分生产的垄断市场上,它们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也常常可以通过合谋或组成卡特尔等形式,控制这一产业的价格,扭曲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
一句话,大规模生产的好处令人垂涎欲滴,但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往往导致垄断的发展。它将使价格机制失去作用,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遭到扭曲,自由竞争这一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被人为地扼杀,整个经济活动失去了活力。规模经济和竞争的活力之间这对难分难解的矛盾,最早是由马歇尔在他的名著《经济学原理》中揭示的,因此后人称这对矛盾为“马歇尔冲突”。
7.简述三级价格歧视低效率的可能来源。P99 1.垄断的低效率。因价格高过边际成本,导致产出遭到限制,从而导致产出的低效率。2.消费低效率。由于不同消费者为同一产品支付的单价不同,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支付意愿各不相同,这样就可能没有利用进一步交易的机会,从而导致低效率。例如某人购买第一单位产品愿意支付10美元,待购买第二单位时愿意支付9美元,因此他对于消费两单位产品共愿意支付19美元,但如果厂商索取单价10美元,他就不会消费两单位商品。
3.消费者为得到低价,可能不得不花费资源,而厂商从这种花费中又得不到好处。例如消费者为得到旅行的低价优惠,而不得不花费时间排队等候。
8.简述逆向外包的动因。P265 第一,.服务质量的满足和获得创新资源。随着发展中国家对产业升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发张中国家对能够提供价值链高端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发展中国家缺乏创新人才,需要通过逆向外包来解决高级劳动要素供给。
第二,相对成本套利。追求规模经济和低成本是服务外包的动力因素。通过相对质量的劳动用工成本可以解释逆向外包现象的发生。由于近来发展中国家的用工成本和发达国家较接近,因此发达国家会选择将一部分原来离岸外包的业务撤回,甚至发展中国家也会主动通过逆向外包来进行成本套利。
第三,国家或者企业战略。例如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逆向外包战略,服务提供商在本土以外建立离岸中心或外包基地,吸引当地优秀员工并开辟市场,进一步扩大实力,有利于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第四,关注规避或者靠近市场。
发展中国家通过逆向外包可以规避发达国家的签证关注,在发达国家建立基地和办事处、招聘当地工作人员,也能够更加靠近市场,方便发达国家进行离岸交付,此外客户所在国内数据处理及提供知识产权服务,也有助于开发哪些不希望自己的知识产权以外包至境外的发达国家的更大客户群。
9.举例说明企业为什么要实施捆绑销售?【画出书上的表格】 P103 假定有两类消费者,以及两款不同软件。两类消费者对于两款软件的支付意愿如下表:
为简化起见,假定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只关注收益最大化。现在考虑两种不同的定价策略。首先,假定分别出售每一种产品,收益最大化的策略是对每一种软件都要100美元,如果这样,可以卖掉两套文字和电子软件,最终收入为400美元。但是,当实施捆绑销售,每一组软件的价格是220美元,最终将得到440美元的收入。显然,捆绑销售策略比分开销售更有吸引力。
10.为什么政府经常对生产性服务业加以管制?
现代生产型服务是为其他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主要用作是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供生产效率提供保障。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业服务业。但是服务业的自由进入和开放对于服务业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对于许多国家的政府来说,一些服务行业经济属性之外的兼有属性可能会被过分看重,从而对其实行国有垄断经营。例如,金融行业涉及国家的金融安全问题,电信行业涉及国家信息安全问题,文化传媒行业往往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等。因此在许多国家,这些服务部门都是国有垄断经营,不允许民间资本以及外资进入,存在着政府管制。
目前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存在如下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高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生产性服务业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和知识基础上的产业,中高级人才资源对生产性服务的发展特别重要。目前,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突破性发展的重要瓶颈。但生产性服务业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实现与教育平台、技术平台和产业平台联动的人才队伍建设战略,才能最终解决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短缺的问题。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目前我国还存在许多非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企业有各自的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整个行业的管理标准与服务标准难以实现统一,也因此造成难以监管的现象。所以,制定各类服务业有效的服务标准及管理机制,将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对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尤其是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多数企业只是提供服务链上的低端产品,远未形成集先进科技技术的推动者、使用者与传播者于一身的良好运行机制。
缺乏有效的区域分工合作机制。受地方部门利益驱使,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出现了与工业领域相似的过度竞争、资源浪费及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不可避免地降低了集约化增长效率。为避免同质化重复建设的发生,基于产业链基础上的区域分工协调机制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要加强分工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分工中合作,不断提升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11.简述马歇尔冲突。
马歇尔冲突时关于规模经济和垄断弊病之间的矛盾的观点。他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一句话,大规模生产的好处令人垂涎欲滴,但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往往导致垄断的发展。它将使价格机制失去作用,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遭到扭曲,自由竞争这一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被人为地扼杀,整个经济活动失去了活力。规模经济和竞争的活力之间这对难分难解的矛盾,最早是由马歇尔在他的名著《经济学原理》中揭示的,因此后人称这对矛盾为“马歇尔冲突”。
12.简述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P299 1.比较优势基准。
一个地区选择主导产业首先必须建立在地区经济优势的基础上。比较优势基准包括该产业具有静态比较优势和动态比较优势。静态比较优势是指一国从事相对成本更低的产业,该产业就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动态比较优势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该产业将具有竞争力。2.筱原基准: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 筱原基准包括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根据收入弹性基准可以挑选出随着经济增长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随着经济的增长,高收入弹性的产业将在产业结构中占据更大的份额。收入弹性基准要求产业结构与国民收入增长相适应。根据生产率上升基准可以挑选出经济技术进步最快的产业,当某个产业在技术上获得突破性进展时,该产业会迅速增长。3.赫希曼和罗斯托基准:产业联系 该基准认为,主导产业应该选择具有较大影响力系数和感应系数的产业,只有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比较大的产业才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4.环境和劳动内容基准
环境基准是指政府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以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又不至于造成过密集中的环境为选择基准。劳动内容基准是指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充分考虑劳动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并把能够提供安全、舒适和稳定的劳动岗位作为选择基准。
13.简述结构性进入壁垒的种类 P157 1.绝对成本壁垒:在位企业在任意产量下的平均成本都比潜在进入者低,因此在位企业可以以高于自身成本,低于潜在进入者成本的价格出售获得利润。
2.规模经济:某些特定行业存在要长期才能达到的最小生产规模,否则就会造成成本过高。3.多工厂经营:有些行业需要投资经营多工厂才具有低成本,即初始资本投入量大。4.网络外部性:某些产品产生外部性,消费者购买数量越多,从此商品中获得的效应水平就越高,从而增加对该产品的需求。因而在位企业就拥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形成了较潜在进入者的在位优势。
5.行政制度壁垒:政府认为某些行业适合少量企业,因此通过制度来限制进入行业的企业数量。
14.简述市场集中度与市场势力之间的关系。P59 在一定条件下,市场集中度直接决定着市场势力的大小;在给定的市场结构下,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势力越大。
(1)当企业实力对称时,并不需要大量相同的企业,就可以古诺模型的绩效接近于完全竞争的绩效。当企业实力对称时,产业中的厂商数量越多,市场实力越小。(2)当企业实力不对称时,对于有n个企业的一般古诺模型,每个企业的成本函数为Ci(qi)
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势力越大。
第三篇:农业技术经济学简答题
农业技术经济学简答题
现代技术的概念已经延伸到三个方面:1技术的活动领域扩大了,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2在技术原理的形成和整个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知识的因素增加了,科学成为技术的先导3技术活动中的物质手段,不仅包括原来意义中的硬件,而且包括运用硬件的软件。技术进步的作用表现在:1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2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3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技术经济研究领域存在哪些特殊矛盾:1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和矛盾2技术措施、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和矛盾3生产措施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和矛盾4技术措施与使用条件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2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系统研究方法3具体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研究。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力汇总技术要素组合、运用及其发展的经济效果和条件。主要特征:1综合性、系统性、数量性、比较性、预测性、决策性、优选性经济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劳动的节约程度,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程度。经济效果的具体内容是:经济活动过程中劳动支付的有用性成果、收益性成果和收益性成果的评价;单位资源的投入效率以及代替稀缺性资源的考察3对投入产出最佳比值的研究。简述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之间的关系:存在普遍的一致性,但是同时存在着矛盾性,主要包括: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经济上需要与技术上可能之间的矛盾。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有: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相关性、持续性、综合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什么是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其原因是什么: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资源报酬开始是递增状态,在生产资源投入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则呈现报酬递减状态的规律。原因是:1农业生产力是各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其
大小不是由最高能力值的要素水平决定,但人们在投资过程中往往并不知道各种要素的投入比例是否合理,可能会造成盲目投入,那么,某种要素的过剩投入将会出现报酬递减2农作物、禽兽以及土地对追加的各种投入都有一定的容纳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出现报酬递减现象。在确定课题项目时,应该注意一下原则:选择农业生产中带有关键性的技术项目;优先选择其产品对国计民生有较大影响、并且产品的社会需要量大的项目;优先选择政府和农民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项目;选择难易适当的项目;优先选择成果可以计量,完成时间可以界定,责任可以明确的项目。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劳动消耗方面的资料;研究对象的劳动成果方面的资料;研究对象的技术效果方面的资料;研究对象的可行性方面的资料。农业技术最优方案的实施程序包括: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程序;要经过试点、示范、逐步推广;要不断检验和修正农业技术方案。农业技术经济指标具有下列作用:有助于衡量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优劣,深入揭示去的这种经济效果的技术原因和经济条件;有助于对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做比较系统、全面而又简明的评价,防止主观随意性,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有助于在评价工作中准确反映被评价的农业技术的经济效果,不至于把其他工作的效果也算进去,从而提高评价的准确性;有助于比较系统的认识各种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便于针对不同评价对象和目的选择适当的指标,总之,设置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有利于对具体问题的评价,而且有利于对农业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此外,还有助于发现新的有特定意义的指标,以扩大评价的视野和分析的深度。在设置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科学、实用;系统、全面;简便、易行。比较分析法的原则和条件有:劳动对象的可比性,资源的可比性,技术功能的可比性,消耗费用的可比性,价格指标的可比性,时间的可比性,空间的可比性,特定因素的可比性。连环代替法的局限性有:1连环替代法测定某一因素变动对分析对象的影响时,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但客观经济现象并非如此,各个因素相互联系、制约、变动,因此,分析的结果就带有一定的假定性2如果各个分析因素排列的顺序改变了,虽然各个因素影响的总结任然等于分析对象,各个因素对分析对象影响的正反方向也不变,但是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绝对值,将随排列顺序的改变而改变。应该注意的问题:1要正确判断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并按其重要行的次序进行排列和顺序代替,进行分析计算2连环代替法对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分析并不是十分精确的,同时分析时总是有一些因素是包括不全的,因此计算出来的结果可以作为分析问题的重要参考,但是,还不能救次作出最终的判断,还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才能得出更切合实际的结论。一般分析方法的重要性表现在:首先,经济现象的复杂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比较简单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也就是包含的经济变量少、涉及的时间短的经济问题,就应该采用一般分析方法;其次,一般方法具有对数学知识要求不多,数据容易收集,用常规计算工具计算的特点,因此,容易掌握、便于推广、花费不大,省人力、省人力、省费用、省时间,这符合我国经济管理水平的现状。综合评分发的特点是:1利用各个项目或方案的各指标值进行评价,抽象掉了各个指标的具体形态,使项目或方案间指标值此优彼劣、错综复杂、相互矛盾的情况,在统一指标这个唯一标准中统一起来2可以把各项指标的数值用一个指标反映,以便进行概括性或总体性评定,这对于方案优选很有必要3通过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体现了各项指标在项目或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可以较好的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技术、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经济效果的主要方向4不仅能够反映各项指标的优劣,而且可以综合地反映出各项目或方案的经济效果的优劣,进行多层次的综合评分,把各项指标值统一在加权评分中,使
人们易于选择适合适当当地生产、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最优方案5综合评分法是把客观经济分析与主观判断结合起来。简述生产函数三个阶段的基本特征:1以生产弹性为1和0为转折点,将连续投入变动资源的整个生产函数划分为三个阶段,生产函数三阶段的划分是确定生产资源投入量合理区间的重要依据。各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一阶段,是生产弹性大于1时,即从原点到平均产量最高点为止。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因而引起平均产量逐渐提高,总产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投入资源增加的幅度,因此,只要资源条件允许,就不应该在这个阶段停止投入资源,否则,会是固定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个阶段被称为生产的相对不合理阶段;第二阶段:生产弹性大于0小于1时,即从平均产量最高点到总产量最高点之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因而引起平均产量逐渐降低,总产量增加的幅度小于资源投入增加的幅度即出现报酬递减,在这个阶段内,总产量按报酬递减形式继续增长,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在一定限度内,继续投入资源仍可以获得收益,资源投入量的最高点,既可以获致最大收益的点,就在这个阶段内,因此,称为第二阶段为生产的合理阶段。第三阶段,生产弹性小于0时,即在总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以后,也就是边际产量转为负值以后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内,越增加资源投入越减产,这是生产的绝对不合理阶段。农业生产函数的特点有:反映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生产函数表面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统计相关关系;生产函数反映的一般是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的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农业生产函数是对农业生产过程高度简化的数学模型;农业生产函数中变量的纯质性;农业生产函数通常采用连续可导的函数;农业生产函数定义域和值域均为正实数,值域具有最大值的特点。在选择生产函数形式时,通常应该遵循以下三条原则:函数形式要符合生产特性;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来选择和应用生产函数模型;在不影响精确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自变量数目,简化模型。规模经济和比例报酬的区别是: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是否发生,所观察的是产出水平改变,所有投入不需按比例发生变化,而比例经济与比例不经济是否发生,所观察的不仅是产出水平改变,每项投入都必须与其他投入以同一比例变化。技术商品寿命周期可划分为生长、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一阶段是生长阶段。由于是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技术成果刚引入,技术商品厂家出于试制投产阶段,用于技术培训、配套设施等方面的经费较多,产品生产和销售较少,因此,成本高,效益低。这是技术商品商业寿命的开始阶段。二阶段是成长阶段。经过第一阶段后,生产工人已经掌握了新技术、新工艺,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下降了,销售量迅速增长,经济效益迅速提高。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这个阶段技术商品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生产不仅稳定,而且产量高,技术设备等都充分发挥了作用,市场销售量已经达到饱和,产品销售增长缓慢,为稳定销售,应做好广告宣传工作,做好销售服务。第四阶段是经过成熟阶段之后的衰退阶段,原有的技术商品已经进入陈旧期,市场上出现了性能更好的改进、更新产品,原技术商品进入寿终阶段,市场销售量不断减少,经济效益下降,最终被新技术商品所替代。农业技术商品的特征包括:交易的特殊性;农业技术商品的使用价值无性损耗突出;农业技术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时间是较长;农业技术商品生产和应用存在高风险。农业技术贸易的基本形式有:技术转让与引进,其具体形式有成套设备引进与转让,合作生产,补偿贸易,合资经营;技术许可证贸易,其形式有专利许可证贸易,专有技术许可证贸易,商标许可证贸易,技术诀窍许可证贸易;技术咨询与服务。影响农业技术价格的因素主要有:研究开发成本;技术商品的法律状态和寿命周期;技术商品的成熟程度;市场的供求关系;技术转让的次数;技术利用的预期增殖费用;技术转让费用。农业技术贸易的特征有:农业技术商品交易的局限性;农业技术商品价格低;地域的差异性;购买主体分散。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地位和作用:1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加速农业产业化2深化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转变农业科技运行机制3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科教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4推动农业科教成果的引进和输入,加速我国农业科技商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特点有: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科研、推广、生产各环节共同活动的结果;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一种相对的经济效益;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损耗和使用价值的丧失要决定与无形损耗;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冬天的经济效益;对科技成果所作的经济评价,常带有估测的性质。农业科技成果评价的意义表现在:1确定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资方向;2加强科研、推广和生产三环节之间的协调;3加强农业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条件:1科技成果主体2市场需求3产业政策4企业内部条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产业化项目的局限;技术可控性差;难以跟上国际科技产业化的步伐;市场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拉力相对较弱。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标志有:实现产业化的农业科技成果必须是一种物质产品,该类产品具有技术含量较高、可控性较强、新颖性、有使用价值、适于规模化生产、能在市场流通并有市场竞争力等特点;科技成果产业化应是多项同类成果的集合,其产品是多系列、多品种、多规格的,可促进传统产业调整产品结构或形成新产业;产业化的科技成果产品要具备“三化”,即生产技术规模化、产品规格标准化、同类产品品种系列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以科技产品为对象,是科技和经济全程结合的活动。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原则有:1整体效果最佳原则;2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4科学简明、适用原则。农业技术政策的基本特征:综合性特征;地域性特征;适用性特征;战略性特征;公益性特征。农业技术政策的主要功能是:农业技术政策是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盘;农业技术政策是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的行为准则;农业技术政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保证。
农业技术政策评价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生产可行性评价技术先进性评价;经济合理性评价;社会环境条件适应性评价;政策实施后果无害性评价。农业技术政策评价的原则有:整体性;时效性;规范性;动态性;区域性;可比性。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1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增产增收的关键因素2农业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3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完善有重要的意义4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在农村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进步路线选择考虑因素:1农业资源的自然禀赋2农业发展的目标3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4农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
第四篇:建筑工程经济学简答题
1项目系统中的现金流入(正现金流量)和现金流出(负现金流量),称之为现金流量。构成现金流量的基本经济要素有:(1)财务现金流量: 全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自由资金财务现金流量。(2)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全部投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国内投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经济外汇流量。——2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在用于生产、流通过程中,将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的增值。——3什么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若利率为年利率而实际计息周期小于一年,如按每季、每月或每半年计息一次,则这种利率就为名义利率。若利率为年利率,实际计息周期也是一年,这时年利率就是实际利率;
4什么是资金的现值和将来值 把将来某一时点的金额换算成与现在时点等值的金额,这一核算过程叫“贴现”(或折现),其换算结果叫“现值”。将来值是指与现值等值的某一未来时期的资金价值,将来值也可以称为本利和或终值——5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应注意的事项:1运用时间价值换算公式时的假定条件2间断复利和连续复利3贴现率的计算4后付年金、预付年金和永续年金。——6投资回收期的优缺点,优点:概念明确,计算简单。反映资金的周转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项目的经济性。反映项目风险大小。缺点:没有考虑投资回收以后的情况。也没有考虑投资方案的使用年限。不能全面反映项目的经济性。——7基准折现率:又被称为最低期望收益率或目标收益率,是反映投资者对资金时间价值估计的一个参数,它是由部门或行业自行测算、制定并报国家计委审批——8内部收益率法的特点:内部收益率最大准则选择最优方案是不可靠的、不能保证比选结论的正确性,只在基准折现率大于被比较的两方案的差额内部收益率的前提下成立。——
9、外部收益率:实际上是对内部收益率的一种修正,它是投资的终值与再投资的净收益终值累计值相等时的折现率——10互斥型方案和独立型方案评选中的区别?答:互斥型方案之间互相具有排斥性,即在多个方案间只能选择其中之一,其余方案均须放弃,不允许同时存在。而独立型方案互相不存在排斥性,即在多方案之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多个有利的方案,即多方案可以同时存在。——11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根据投资项目或企业的产品产量、成本和利润间相互关系来对投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它可以用数学公式和图解法,确定盈亏平衡点,从而拟定企业盈利和亏损时产品数量和价格的界限。即确定投资方案的盈亏临界规模和最优规模,它是经济效果评价方法的一种辅助手段。——12敏感性分析——概念:通过测定一个或多个不确定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决策评价指标的变化幅度,了解各种因素的变化对实现预期目标的影响程度。目的:找出项目的敏感因素,并确定其敏感程度,预测项目承担的风险,从而对外部条件发生不利变化时投资方案的承受能力做出判断。敏感性分析步骤:1选择因素,设定范围2确定经济效果分析指标3计算各不确定因素在可能的变动范围内发生不同幅度变动所导致的方案经济效果指标的变动结果4确定敏感因素,对方案的风险情况作出判断。——13项目资本金内涵:投资项目总投资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由出资方实缴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对项目的法人而言属非负债金。项目资本金的形式可以是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筹措方式:国家财政内预算投资、自筹投资、发行股票、利用外资直接投资。——14资金成本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所支付的一定代价,企业不论利用何种方式筹集资金,都要付出筹资费和使用费。资金成本的作用:它是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主要依据,是评价投资项目可行性的主要经济指标,也可作为评价企业财务经营成果的依据。——15设备的磨损类型:无形磨损、有形磨损、综合磨损。设备磨损的补偿形式有局部补偿、完全补偿两种。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的局部补偿是修理,不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的补偿是更换,无形磨损的局部补偿是现代化改装。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完全补偿是更换。——16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某种设备从开始使用之日起至经济上无法继续使用或因技术落后而被替代之时为止的时间过程。设备在使用期内,年平均总成本是时间的函数,越来越低的购置成本与越来越高的运行成本相互抵消,在某一使用年限时,年平均总成本会达到最低,这个最低值所对应的年限就是设备的经济寿命。—— 17价值工程是一种技术经济分析法,通过分析产品或其他VE对象的功能与成本,以求最低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必要的功能,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价值工程也是一种运用集体智慧的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18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1成本不变,功能提高;2功能不变,成本降低;3成本略有提高,功能有更大提高;4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下降;5功能提高,成本降低。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原则有:1投资额大的项目;2面广量大的建筑产品;3结构复杂、建筑自重大、稀缺材料用量多的项目;4能耗大、能量转换率低的工程项目;5污染严重的工程项目;6用户意见多的建筑产品。
第五篇:西方经济学简答题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整理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简述需求规律的含义及其特例
答:(1)需求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即需求量)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2)需求规律给出了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基本特性,但这不意味着所有消费者的行为都严格服从这一规则。违反需求规律的特例有吉芬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人们对它的需求反而上涨,如马铃薯)和炫耀性物品(满足人们虚荣心的物品,其价格上涨更能显示其珍贵及拥有者的社会地位,因此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
2、影响需求曲线的变动因素。
答:(1)需求曲线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其他因素包括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及消费者对商品的预期。【NOTE如果是论述题,请把以下全部答完】
(2)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会增加对正常品的需求量,需求曲线右移;减少对劣等品的需求量,需求曲线左移。
(3)互补品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对其需求的减少,引起需求曲线左移;相反,如果互补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对其需求的增加,会引起需求曲线右移。
(4)替代品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对某一特定商品而言,如其替代品的价格上涨,则会造成该特定商品需求的增加,引起相应的需求曲线右移;如其替代品的价格下降,则会造成该特定商品需求的减少,引起相应的需求曲线左移。
(5)消费者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加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相反,偏好程度减弱,会导致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6)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当预期未来的物价会上涨,则需求会增加,从而需求曲线右移;当预期未来物价会下降,则会导致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3、根据均衡价格理论,供给或需求的变动与价格变动的关系如何?这些关系是否与供给规律或需求规律描述的关系相一致?为什么?
答:(1)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成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2)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得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综上所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而供给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3)供给变动或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关系分析是在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的前提下成立的,因此上述关系与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描述的关系是一致的。
4、简要分析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条件下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的可能变动情况。答:(1)商品本身价格没有变化时,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减少,称为需求减少;变现在图形中便是需求曲线左移。商品本身价格没有变化时,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商品供给量的增加,称为供给增加;表现在图形中,便是供给曲线的右移。
(2)商品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则必然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但均衡产量变化方向依赖于需求减少幅度和供给增加幅度。均衡产量可能会增加,可能会减少,还可能不变。
5、为什么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答: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的变化的百分比处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1)需求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一般而言,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强度大且比较稳定,受价格变化影响小;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强大小且不稳定,受价格变化影响大,因为需求价格弹性大。
(2)商品的替代品书目和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替代品越多,可替代程度越高,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则需求价格弹性越小。
(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的用途越多,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4)此外,时间、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因素,也会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对不同商品而言,以上各种因素也会不同,所以他们的价格弹性也就不同了。
6、为什么大多数商品的供给的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
答:(1)供给的价格弹性便是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供给量变动率和其价格变动率之比。供给价格弹性可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供给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供给价格点弹性表示 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2)大多数商品供给的长期价格弹性大于短期价格弹性,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在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许多因素中,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厂商对产量的调整需要一定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厂商若要根据商品的涨价及时增加产量,或者根据商品的降价及时缩减产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相应地,供给价格弹性是比较小的。但在长期,才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缩小,甚至转产,都是可以实现的,供给量可以对价格变动做出较充分的反应,供给价格弹性也就比较大了。
第二,除此之外,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也是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重要因素。如果产量增加不会引起单位生产成本较大的提高,则意味着供给价格弹性是比较大的。在短期内,产量增加一般会引起单位生产成本较大的变动,所以供给价格弹性比较小;而在长期内,厂商容易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产量增加不会引起单位成本较大的提高,所以供给价格弹性可以比较大。
7、俗话说“谷贱伤农”,即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弄明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答:(1)“谷贱伤农”是指风调雨顺时,农民粮食增收,却因粮食下降而造成粮食收入反而比往年少的怪现象。
(2)经济原因分析:“谷贱伤农”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缺乏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消费收入减伤;相反,提高价格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其原因在于,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的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并不足以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以,降级最终会使得销售收入减少。(3)【此步作图解释】
(4)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的作用。由于农产品的丰收反而会减少弄明的收入,这一特点会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政府要采取保护措施以保护农民的收入,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第一:对农产品实施最低限价并且收购过剩农产品。农业丰收时,政府对农产品实施最低限价(高于均衡价格),确保农场品的价格不至于下降过多;同时,对于市场上产生的供过于求的农产品,政府收购后可以进行库存,以便为此后的歉收年份做储存准备。
第二: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政府可以采取直接补贴的形式,对农民的生产进行财政补贴,这种补贴实际上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的成本,使得农民收入不至于在丰年减少,也保证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三:限制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来减少农产品的供给。
8、用恰当的经济学原理说明“薄利多销”的使用范围
答:(1)“薄利多销”是指企业降低产品价格后,尽管单个产品收入减少,但是企业总收益增加了。薄利多销策略适用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即适用于ed>1的商品。
(2)对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价格收入,即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呈方向的变动。这是因为,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时,厂商降价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小于需求量的增加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入的增加量。所以,为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对于农产品这类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应该采取提价的方法,而对于录像机这类需求富有弹性的高级奢侈品应该采取降价的办法。
9、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两种变动的因素不同,而且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不同。
(2)需求量的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它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而需求的变动是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它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发生移动。
10、均衡价格是如何实现的?它对于制定价格政策有何意义?
答:均衡价格的形成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它是由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可以从两种情况考虑:
(1)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即需大于供的商品短缺的市场状况,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得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由此可见,当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或市场出清。
(2)如果社会上每一件商品和劳务都能实现供求平衡,按需配置稀缺资源这一基本的社会经济问题就会自动地解决,无须计划和政府干预。单现实中却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因此在指定价格政策时要尽可能贴近均衡价格,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11、什么是供求原理?结合显示经济生活的实例予以说明。
答:(1)若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若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化,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这种影响,称为供求定理。
(2)例如,彩电供给过剩,价格下降,需求增多,企业会减少彩电的生产,导致供给减少,价格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相反,彩电供给不足,价格上涨,企业看到有利可图,会增加供给,而价格上涨导致需求减少,价格会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
12、论述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的决定及其经济意义
答:(1)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百分比之比。
(2)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通过需求收入弹性可以判断该商品是正常品还是劣等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正值,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该商品就是正常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负值,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劣等品的收入弹性并不取决于商品本上的属性,而取决于消费者购买时的收入水平。
(3)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价格弹性系数是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之比。
(4)需求交叉弹性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它取决于商品间关系的性质。如果交叉弹性是正值,即Exy>0,表示随着商品y价格提高,商品x的需求量增加,则商品x与商品y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互为替代品;其弹性系数越大,替代性越强。如果Exy<0,表示随着商品y的价格提高,商品x的需求量减少,则商品x与商品y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为互补品;其弹性系数越大,互补性越强。如果商品x和商品y的需求交叉弹性为零,即Exy=0,说明商品x与商品y之间没有相关性,是相互独立的两种商品。
13、运用供求关系原理 分析说明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什么要限制石油产量
答:由于石油为各国的主要能源,其需求缺乏弹性,所以,当OPEC组织决定降低产量时,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幅度。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成员国将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
第三章 效用论
1、反映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有何特征
答:(1)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队可能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排列。消费者可能把不同商品组合排在同一序列,这个序列表达了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无差异曲线是指带给消费者同等满足程度的不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反映了偏好的性质。无差异曲线有以下特征:
商品空间中任何一点都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表明消费者可以比较任意的两个商品组合,确定它们是无差异,还是有差异的。 通常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表明商品是越多越好。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
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表示任意两组商品组合的加权平均比两组中的一组好。
2、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线是否会发生改变和移动? 答:(1)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线不会发生改变和移动。
(2)无差异曲线的一个重要性质是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该性质的核心意义是任意无差异曲线表示特定的效用量。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是由消费者偏好决定的,只要消费者的偏好不发生变化,其无差异曲线就不会变动。(3)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动的时候,消费者的预算线将发生改变和移动,导致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改变,从而使消费者最终选择发生变化,但这不会引起无差异曲线的变动。
3、边际替代率为什么是递减的?
答:(1)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同等满足程度时增加一张商品的消费量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2)边际替代率呈递减规律,边际替代递减规律主要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X、Y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MRSxy=MUx/MUy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商品X的消费增加和商品Y的消费减少,商品X的边际效用MUx递减,商品Y的边际效用MUy递减,因此边际替代率递减。
4、简述消费者偏好对其需求的影响
答:(1)消费者偏好也叫做消费者嗜好或欲望,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能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消费者偏好具有完备性、反身性及传递性等基本性质:
完备性。任意两组商品X和Y都是可以比较的,而且X、Y比较的结果是:对X的偏好大于对Y的偏好,或者是对Y的偏好大于对X的偏好,或者是对X和Y的偏好相同。完备性表明消费者有能力比较商品组合的优劣。 反身性。任何一组商品至少和其自身一样好,即X和X的偏好相同。 传递性。假如消费者认为X组合至少和Y组合一样好,Y组合至少和Z组合一样好,则X组合至少与Z组合同样好。
(2)消费者偏好是形成需求的内在原因,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会决定需求曲线的变动。例如,消费者变得比以前更爱喝咖啡,那么咖啡的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动。也就是说,在某一种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都将比以前购买更多数量的咖啡,反之亦然。
5、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
答:(1)序数效用论是指人们对某种商品主观评价的先后顺序或劣势对比来表示与分析效用的理论。序数效用认为,效用是用来表示个人偏好的,单个人偏好是心理活动,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上和实际上是不可计量的,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将它们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等顺序,而不能用基数一、二来表示。
(2)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将无差异曲线作为分析工具。此外,序数效用 又提出了预算线。预算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全部数量组合。
(3)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结合,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族中某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MRS12=P1/P2,这个式子说明了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即消费者愿意用以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6、用基数效用论说明消费者均衡。
答:(1)基数效用是指人们对于某种商品的满足程度即效用是可以通过基数大小表示的。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即:在一定是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效用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某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7、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的比较
答: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两者有明显的差异:
(1)假设不同。基数效用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边际效用MU具有递减规律。而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表示:效用的特点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上。(2)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基数效用论用MU以及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得最大化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为工具。
(3)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基数效用论表达为MUi/Pi=λ,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12=P1/P2。两者又有许多共同之处:
(1)他们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需要,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2)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
(3)他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都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4)它们推导出的需求曲线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8、如何从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P76
9、如何用基数效用论推导需求曲线
答:(1)基数效用论者是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
(2)他们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从而形成消费者需求的一般特性,即: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是固定的,那么他对某物愿意付出的价格就以物品的效用为准。如果某种商品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愿意为之付出的价格越高,反之,如果边际效用越小,消费者愿意为之付出的价格越低。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种物品的数量越多,该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这样,下佛诶这愿意付出的价格也就降低。
(3)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情况下,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其均衡,即:MU/P=α(使货币的边际效用与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所花费的最后一元钱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在商品的边际效用大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增加商品的购买,致使商品的边际效用减小,直至商品与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为止,在此过程中,商品的需求价格与其边际效用是等比例递减的。
(4)正因为如此,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需求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这种关系导致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10、什么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图分析正常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用。答:(1)收入效应是指在商品价格变化时,在其他所有商品名义价格和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变化引起的商品消费量的变化。替代效应是指商品价格变化时,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2)一般来说,价格变化后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都会发生,单不同商品这两种效应的作用方向不同。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用会使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而收入效应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则要根据商品的性质而言。如果商品是正常品,收入效应会小于替代效应,所以价格下降后商品需求量上升;如果商品是劣等商品,收入效应会使商品需求量减少,但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所以价格下降后商品需求量上升;如果商品是吉芬商品,则收入效应会使商品需求量减少,但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所以价格下降后商品需求量下降。(3)作图说明
9作图说明低档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总效用
答:(1)低档物品是指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增加的商品。由于商品价格变化与消费者实际收入呈反方向变动,因此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2)作图说明
11、作图说明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答:(1)吉芬商品是指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呈同方向变化的物品。(2)作图说明
12、钻石用处极小而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答:(1)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总效用决定的,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2)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意付出非常低的价格。相反,钻石的用处虽远不及水,但是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边际效用很大。
13、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你有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益,也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率? 答:(1)不违反边际效用递减率。
(2)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率有效的前提。
(3)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鞋子,但是不使用于单只鞋子。对于四个轮子而言,必须具有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为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