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2:0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经济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

经济学一般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理论性较强,学习难度相对较高。《经济学与生活》这门课程透过生活中的实例,讲解经济问题,使“高深”的经济学不在“望尘莫及”。本课程没有复杂的方程式,没有图表,而是选取了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和生活中的小故事,以经济学的基本结构作为骨架,从供求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等基本原理出发,介绍家庭、企业、政府、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讲解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利率、汇率等诸多经济学观点。学习者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真正做到经济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获,同时又不感觉枯燥乏味。

(二)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该让学习者掌握日常生活、职场、商业经营、企业管理、对外交往乃至政府等诸多方面的经济学问题,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了解现象后的经济学原理,对学习者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

本课程选用李睿编著的《每天学点经济学》一书。全书共分八章,连同后面的热点问题一共九部分内容。《每天学点经济学》这门教材内容浅显,学习者可以看懂,但是无法深入理解。本课程在教学过程等中任课教师应该补充介绍教材中没有的经济概念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分析具体的经济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

二、先修后续课程

先修:

西方经济学

后续:无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国家经济中的经济学

一、教学要求

了解税收问题,二八定律

理解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功能

重点掌握物价指数、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及应用

二、内容要点

1、物价指数

包括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GDP折算价格指数

2、衡量生活水平和收入分配等的指标(1)恩格尔系数(2)基尼系数

(3)消费者信心指数

3、中央银行

了解央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最后贷款人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衡量生活水平和收入分配等的指标

难点: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GDP折算价格指数的含义及计算

第二章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一、教学要求

了解服装经济和视觉消费 理解超市经济和饮食经济

重点掌握住房经济、汽车经济和消费信贷问题

二、教学内容

1、住房经济

(1)如何买房,是否按揭(2)影响房子升值的因素

2、汽车经济

3、超市经济和饮食经济

4、服装经济

5、视觉消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汽车经济和超市经济 难点:住房经济

第三章

投资理财中的经济学

一、教学要求

了解复利和负利率问题

理解保险投资、黄金投资和投资创业 重点掌握股票投资、基金投资和马太效应

二、教学内容

1、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1)股票投资基本面分析(2)股票投资技术分析

(3)了解基金的种类及如何投资

2、黄金投资和保险投资

3、复利和负利率

4、马太效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基金投资、马太效应、木桶原理 难点:股票投资和保险投资

第四章

职场中的经济学

一、教学要求

了解不可替代性—职场中的金饭碗

理解注意力经济学、择业经济学和智猪博弈

重点掌握鲶鱼效应、奥卡姆剃刀定律和内卷化效应

二、教学内容

1、鲶鱼效应的含义

2、奥卡姆剃刀定律—化繁为简和内卷化效应

3、机会成本对于个人的意义

4、注意力经济学和择业经济学

5、智猪博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鲶鱼效应、奥卡姆剃刀定律和内卷化效应 难点:智猪博弈

第五章

企业管理中的经济学

一、教学要求

了解企业管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人力资源管理---先学留人再用人;企业收购 理解沉没成本、企业生产规模报酬分析

重点掌握生产可能性边界、阿罗不可能定理、帕累托最优和边际效用递减

二、教学内容

1、企业管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人力资源管理---先学留人再用人

3、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沉没成本

4、规模报酬分析

5、阿罗不可能定理、帕累托最优和边际效用递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产可能性边界、沉没成本和规模报酬分析 难点:阿罗不可能定理、帕累托最优

第六章

商业经营中的经济学

一、教学要求

了解消费引导、诚信原则和替代效应 理解庞氏骗局和广告经济学

重点掌握蝴蝶效应、供求关系、消费者剩余、价格歧视和破窗效应

二、教学内容

1、广告经济学

2、消费引导、诚信原则

3、蝴蝶效应

4、供求关系

5、消费者剩余、价格歧视

6、破窗效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供求关系、价格歧视和破窗效应 难点:蝴蝶效应、消费者剩余

第七章

市场营销中的经济学

一、教学要求

了解购买心理—为什么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天天平价---零售巨头的成功密码 理解市场泡沫;市场兼并---大鱼吃小鱼;加盟经济;示范效应; 重点掌握利润最大化;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逆向选择

二、教学内容

1、利润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

2、市场泡沫

3、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

4、市场兼并---大鱼吃小鱼

5、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

6、逆向选择

7、加盟经济;示范效应;

第八章

对外交往中的经济学

一、教学要求

了解热钱的危害;中国制造—世界加工厂的转型 理解贸易补贴和世界贸易大战

重点掌握顺差和逆差的影响;经济一体化

二、教学内容

1、热钱的危害

2、中国制造—世界加工厂的转型

3、贸易补贴---什么都不用担心的美国农民

4、世界贸易大战

5、顺差和逆差的影响

6、经济一体化

第二篇: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智萍利编撰日期:2009、8、20

一、课程概述

课程类型:A类 课程性质:必修 计划时数:45学时 学分:3学分

实践课时比例(%):0 是否职业基础课程:是

教学对象:三年制高职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学生经济学基础是财经类各专业必修的共同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旨在经济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和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的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教学内容描述

本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总体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具与方法、理论运用和政策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行为理论,市场理论,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等等。

学完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后,应达到下列要求:学生对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正确掌握,并初步具备经济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有关原理,解释和探索本专业领域内的相关问题,紧密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经济学发展史,初步了解稀缺性与资源配置以及经济学基本的定义、假

设、分析方法等,理解经济体制、价格机制,在此基础上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理解经济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原理做准备。

第一节经济学的科学内涵

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经济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经济学的含义,两个基本经济模型,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教学难点: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需求、供给、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的定义;供求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均

衡价格和数量

第一节 需求原理

第二节 供给原理

第三节 均衡价格及其应用

第四节 弹性理论

教学重点:需求、需求定理、供给、供给定理、均衡变动、供求定理、需求价格弹性

教学难点:需求、供给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均衡变动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一节 欲望与效用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

第四节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教学重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含义及其关系;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第一节 生产函数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第四节 成本与收益

教学重点: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短期成本分析和长期成本分析 教学难点:长期生产函数;短期成本分析

第五章 市场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竟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四种市

场结构的特征;

掌握:不同厂商的市场均衡条件及厂商的目标选择

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

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

第三节 垄断竞争市场

第四节 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

教学重点: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短期均衡

教学难点:关门点、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

第六章 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为什么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掌握:在完全竞争情况下的要素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曲线。

第一节 要素需求函数

第二节 劳动与工资

第三节 资本与利息的决定

第四节 土地与地租

第五节 企业家才能与利润

第六节 收入分配的衡量标准与政策

教学重点: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决定

教学难点: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决定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及核算方法、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及乘数原理。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第二节 消费、储蓄和投资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 乘数原理

教学重点: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原理 教学难点: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乘数原理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经济增长的含义。掌握经济增长的源泉与模型分析。能说明乘数效应原理及分析。

第一节经济增长

第二节经济周期

教学重点:经济周期及成因

教学难点:经济周期及成因

第九章货币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货币市场均衡及其理论的应用。

第一节 货币及其职能

第二节 银行体系

第三节 货币的供求及其均衡

教学重点:货币市场均衡及其理论的应用

教学难点:货币市场均衡

第十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的含义及其相关计算;识别失业的类型。

第一节 失业

第二节 通货膨胀

第三节 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

教学重点:失业理论、通货膨胀的经济根源、教学难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掌握: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论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教学重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教学难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第十二章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官方储备项目;掌握: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国际贸易及其发展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均衡

教学重点: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平衡表

教学难点:比较优势和资源赋予学说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与本课程教学相衔接的课程,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经济现象错作复杂,经济运行是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建立经济模型十分系经济问题的主要方法,这就需要数学工具尤其是微积分知识作为学习该课程主要基础。

该课程又是经济管理专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注重经济管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解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后续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消费行为学》、《财务管理》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经济学基础》.邱景忠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书:

1.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

3.《经济学基础》.吴志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

4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缪代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六、教学与考核方法

1.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讲练结合”为原则,采用师生问答、专题讨论、小组分析、个人独立思考等多种形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加强理解,提高思考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与课程有关的资料,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经济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考核

考核是教学效果的检验。要以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除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外,要考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核比例:平时(20%)+期末(80%)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范围覆盖所有教学内容,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三篇:《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3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0 开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专科 开课分院、系:外语外贸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国际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国际经济现象,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通过开设国际经济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国际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般规律,进一步理解国际经济现象,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先修课程及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不同高等院校、不同学者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内容体系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说,有多少种公开出版的《国际经济学》教材,就有多少种观点。目前,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国际经济学》教材有100多种,仅在我国境内以中文发行的就有40多种。我们的安排是,除绪论外,国际经济学内容分五篇,20章。前三篇为国际贸易部分,后两篇为国际金融部分。第一篇:国际贸易基础。第二篇: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第三篇:要素国际流动。第四篇:国际收支与汇率决定。第五篇: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和要求:

1.要求学生不仅能了解战后科学技术所促进的生产力大发展及其带来的经济全球化以及在这种背景下学习国际经济学的必要性,而且更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辨别国际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去粗取精,为我所用。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整个体系有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想结合。

2.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即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交换的必然性以及国际交换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根据这些贸易理论而应该采取的贸易政策。

3.要求学生认识到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对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影响以及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4.要求学生认识到货币的本质尤其是货币在各国之间流动主要反映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国际上流动这样的本质,了解这种流动对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产生的影响进而对该国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

5.要求学生认识和了解自资本原始积累以来以国际经济活动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关系即国际生产关系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未来,把握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前景。

6.要求学生掌握并能运用国际经济定性分析特别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工具,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一些方法论上的准备。特别是对哪些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本课程的学习能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7.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国际经济学的保证。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分支科学,其理论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要很好地理解国际经济学,必须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对于那些学过西方经济学,又把它还给老师的学生,国际经济学的学习可能是你重新翻开经济学教科书的最好理由。要正确理解各种原理和原理的说明方法,以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

四、教学内容、课时及其分配 1.绪论(2学时)[1]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3] 国际经济学的特征 [4]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5] 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 [6] 国际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1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主要差别及其自身的特殊性,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研究领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历史发展。○2.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4学时)[1] 生产可能性曲线 [2] 社会无差异曲线

[3] 基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分析 [4] 基于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分析 [5] 贸易条件、消费利益与生产利益 [6]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7] 国际贸易的起因 [8] 相互需求方程式

[9] 提供曲线由贸易三角形推导提供曲线 [10] 由贸易无差异曲线推导提供曲线 [11] 贸易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 [12] 米德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

1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预备知识,基本要求:○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特点,以及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所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模型,为以后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2重点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相互 ○需求方程式,提供曲线,贸易均衡价格。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贸易利益及其分解,米德一般均衡贸易模型。3.古典贸易理论(2学时)[1] 古典贸易理论的含义 [2] 李嘉图模型基本结构 [3]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4]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图示 [5] 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

1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研究角度、内容和发展,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基本要求:○2重点掌握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开放条件下的生产与消费均衡的决定,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国际分工格局与贸易形态,贸易利益的说明。4.要素禀赋、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4学时)[1]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2] H-O理论

[3]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4] H-O定理的验证与补充 [5] 罗伯津斯基定理 [6] 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

[7] 经济增长的福利效果与悲惨增长 [8] 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

1了解要素禀赋理论的研究角度、基本要求:○要素丰富和要素密集度的基本概念,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2重点理解要素禀赋H—O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密度与比较优势和○贸易形态之间的关系,理解国际贸易中商品相对价格变化对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过程,斯托珀—萨谬尔森定理及推论、罗伯津斯基定理,及其证明。5.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2学时)

[1] 长、短期下关于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假设,特定要素的含义。[2] 特定要素模型。

[3] 商品价格变化对可自由流动要素与特定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4] 短期内国际贸易对贸易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5] 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模型的区别。

[6] 存在特定要素情况下的要素最佳配置、要素价格决定。

1了解特定要素的含义,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结构和内容,长、短期下关于生产基本要求:○要素流动性的假设,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模型的区别,存在特定要素情况下的要素最佳配置、要素价格决定。

2重点掌握特定要素模型,○商品价格变化对可自由流动要素与特定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短期内国际贸易对贸易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6.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4学时)[1] 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

[2] 国家间收入水平关系与国家间的贸易密切程度关系。[3] 技术差异与技术变化对国际贸易的不同作用。[4] 按技术变化的特征划分产品周期的阶段。

[5] 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决定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与比较优势的转移。[6] 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基础、比较优势的转移课堂小结

1了解需求因素、技术进步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了解代表性需求、重叠需基本要求:○求和产品周期的概念。

2需重点掌握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之间的关系、○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以及在产品周期过程中生产技术的演变、各种投入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同阶段比较优势、贸易方向的决定。

7.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4学时)[1] 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2] 静态规模经济与动态规模经济 [3]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4] 动态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5]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6] 产业内贸易理论

1了解规模经济的含义及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基本要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发生:开放下的一般均衡、贸易利益。垄断竞争模型的短期、长期均衡条件。

2重点掌握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规模经济的区分。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发生:开放下的一般均衡、贸易利益。垄断竞争市场、差异产品。垄断竞争模型的短期、长期均衡条件。市场规模与差异产品的数目、产量之间的关系。开放下国际分工格局。产业内贸易。

8.贸易壁垒与出口促进(2学时)[1] 关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2] 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

[3] 国内生产附加值与有效保护率,关税结构对有效保护率的影响。[4] 配额的经济效应。

[5] 出口补贴的作用、出口补贴的福利效应。[6] 倾销与反倾销。

1了解配额的经济效应,基本要求:○出口补贴的作用,出口补贴的福利效应,倾销与反倾销。2重点掌握关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国内生产附加值与有效保护率,关税结构对有效保护率的影响。9.贸易保护的依据(2学时)[1] 最佳关税论。[2] 幼稚产业论。

[3]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4]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5] 出口供给弹性、进口需求弹性与关税的分担。[6] 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7] 征收关税与抽取垄断租金。

1了解最佳关税论,幼稚产业论,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贸易政策的政治基本要求:○经济学,充分认识利益集团、院外活动对贸易政策指定的影响。

2掌握最佳关税论的适用条件、最佳关税的来源;出口供给弹性,进口需求弹性 ○与关税的分担,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征收关税与抽取垄断租金。重点掌握判定幼稚产业的三种标准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10.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卡特尔(2学时)[1]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2] 关税同盟理论。[3] 国际卡特尔。[4] 贸易创造。[5] 贸易转移。

[6] 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7] 关税同盟的动态利益。

1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特征,以及贸易创造、基本要求:○贸易转移的概念,了解国际卡特尔及其定价机制。2重点掌握关税同盟理论,○并能运用这一理论对现实中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际效果加以分析,重点掌握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关税同盟的动态利益。11.要素国际流动(4学时)[1] 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区别。[2] 资本报酬差异与国际资本流动。[3] 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分析。[4] 资产组合与国际资本的双向流动。[5] 劳动力流动的福利效应。[6]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特点。[7] 技术国际转移。

1了解国际资本流动或国际投资的概念与类型,基本要求:○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影响。

2重点掌握资本报酬差异和资产组合与资本流向的关系、○资本和劳动流动效应的分析方法,国际资本流动利益分析,资产组合与国际资本双向流动,劳动力流动的福利效应。12.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2学时)[1] 企业特定优势的来源 [2] 交易成本与交易内部化 [3] 区位因素与国际直接投资 [4] 企业国际化方式的类型 [5] 企业国际化方式选择的数量分析 [6] 跨国公司的经济效应

1了解国际生产的三种方式及企业选择各种方式的条件;基本要求:○了解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含义及邓宁的折衷理论的特点。重点掌握企业特定优势的来源,交易成本与交易内部化,区位因素与国际直接投资,企业国际化方式的选择,跨国公司的经济效应,企业国际化方式选择的数量分析。

2要求学生能够从企业专属资产与不完全竞争的角度完整地表述跨国公司所有 ○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来源,区分决定东道国区位优势的各种因素,正确理解决定国际生产方式的各项条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直接投资理论来解释不同类型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及对东道国的影响。13.国际收支(2学时)[1] 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特点 [2] 经常项目的主要内容 [3] 资本和金融项目的主要内容 [4] 储备资产的概念与内容 [5] 错误和遗漏净额的含义 [6] 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 [7] 国际收支差额的分类

[8]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与类型 [9]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经济影响

1了解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具体内容,基本要求:○国际收支差额的分类,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与类型,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经济影响。

2重点掌握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资本 ○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商品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基本收支差额、官方结算差额。正确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和结构,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影响。要求学生能应用有关原理和方法,借助一国或地区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具体分析其国际收支的总体状况和结构性问题,并提出改善其国际收支的相应建议和政策。14.外汇市场(2学时)[1] 外汇与汇率 [2] 汇率 [3] 外汇市场 [4] 汇率制度 [5] 外汇管制

1了解外汇和汇率的基本概念、外汇市场的相关内容、世界主要的外汇市场,以基本要求:○及外汇官职的背景、原因及成本和收益等知识。了解以下概念:外汇的概念、汇率的概念,汇率的标价方式: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固定汇率、浮动汇率、钉住汇率。外汇管制的含义。外汇管制的成因。外汇管制的成本。外汇管制的措施。

2重点掌握外汇、汇率、外汇管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外汇管制的成本和收益分 ○析方法及其实施的相关措施。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外汇市场的运行,分析各国和地区实施外汇管制的具体原因,并做相应的经济分析。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对中国外汇管制的措施做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提出设和政策建议。15.汇率决定理论(2学时)[1] 铸币平价理论 [2] 购买力平价理论 [3] 利率平价论 [4] 货币模型 [5] 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1了解汇率理论的特点、基本要求:○内容及其适用范围。要求学生能利用上述汇率决定理论就历史上的和当前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2重点掌握货币平价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理论、○汇率决定的货币模型与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基本内容和表述方式。

3掌握以下概念:铸币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 ○力平价。利率平价理论:无抛补利率平价、抛补利率平价。货币模型: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粘性价格货币模型。资产组合平衡模型。16.国际收支调整(2学时)[1]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 [2]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 [3] 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分析论 [4]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法

1了解国际收支的价格调节机制、收入调节机制调整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方法。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运用国际收支理论分析价格调节机制与收入调节机制在不同经济环境中的适用性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2重点掌握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的基本内容,把 ○握三种分析法的区别;熟悉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导,正确表述货币编制的“J曲线”效应。

3掌握以下概念: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的含义。凯恩斯主义的乘数原理、○贸易乘数。吸收分析法的基本含义。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17.固定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1] IS—LM—BP模型。[2] 内外平衡。

[3] 资本完全流动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蒙代尔—弗莱明模型。[4] 固定汇率与货币主义方法。

[5] BP曲线的推导及形状,决定BP曲线移动的外生因素。[6] 丁伯根法则。[7]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了解内外平衡的基本概念,基本要求:○了解固定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原理。要求学生要求学生能够针对现实中的不同情况,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并能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2熟练掌握IS—LM—BP模型分析方法及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重点掌握固定汇 ○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搭配原则,以及资本流动性对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效果的影响。

3重点掌握I ○S—LM—BP模型。内外平衡。资本完全流动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固定汇率与货币主义方法。BP曲线的推导,决定BP曲线移动的外生因素。丁伯根法则。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8.浮动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1] 浮动汇率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2] 浮动汇率下的政策目标。[3] 汇率变动对国内均衡的影响。

[4] 资本完全流动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5] 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之争。

1了解浮动汇率制下外部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基本要求:○以及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政策作用效果。要求学生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对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做出自己的评价。

2重点掌握浮动汇率制下资本流动性对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效果的影响,把握固 ○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间的优劣比较。

3重点掌握浮动汇率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浮动汇率下的政策目标,汇 ○率变动对国内均衡的影响,资本完全流动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之争,浮动汇率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19.国际货币体系(2学时)[1]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涵与类型 [2]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与演变 [3] 布雷顿森林体系 [4] 牙买加体系 [5] 欧洲货币体系 [6]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

1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内涵、基本要求:○类型、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内容、作用、缺陷及崩溃过程。要求学生掌握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欧洲货币体系。掌握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特征、债务危机与金融危机。

2重点掌握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欧洲货 ○币体系,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第19章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2学时)[1] 进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主要理由。[2]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主要方面。[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调作用。

[4] 发达国家之间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做法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1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和地区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式。基本要求:○要求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释当前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动机、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发展趋势。

2重点掌握国际金融领域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有关内容和基本原理,包括货币 ○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等三方面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问题,发达国家之间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做法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四、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国际经济学》,薛敬孝 佟家栋 李坤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版。主要参考书目:

1.Dominick Salvatore.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朱宝宪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Paul R.Krugman & Maurice Obstfeld.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海闻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Dennis R.Appleyard & Alfred J.Field Jr.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龚敏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4.Gilancarlo Gandolfo.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国际经济学(第二版)(王小明等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5.佟家栋,高乐咏:国际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朱钟棣:国际经济学(MBA教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华民:国际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蒋振中:国际经济学原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国际经济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下称《考试用书》。

五、课外学习、作业习题等要求

课外主要把课本课后练习题完成,每个单元章节完成会安排一些章节的练习题目通过在线传递给学生进行练习巩固。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考核比例: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考核要求: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提问、讨论、展示);另一部分是作业和章节小测试和练习等。

七、其他说明

在教学实践中,要求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借助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执笔:张士军

审阅:彭华 日期:2016.09.22 审定:汪占熬 日期:2016.09.22

第四篇: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018年会计专硕复试《会计综合》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会计综合》是我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科目之一。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以利于选拔有实践经验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会计综合》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会计学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考察考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相关的专业问题,并要求考生对于现实状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了解,能运用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会计综合》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财务会计占40%,财务管理占40%,审计占2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0分;核算与计算题30分;案例分析题30分。

三、考查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 财务会计

(一)总论 1.熟悉财务报告目标

2.掌握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3.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掌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二)金融资产

1.熟悉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3.理解金融资产的减值

(三)存货

1.熟悉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2.掌握发出存货的各种计价方法 3.理解期末存货的计量

(四)长期股权投资

1.熟悉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2.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3.理解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

(五)固定资产

1.熟悉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2.掌握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3.理解固定资产的处置

(六)无形资产

1.熟悉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2.理解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3.理解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4.理解无形资产的处置

(七)投资性房地产

1.熟悉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与范围 2.理解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3.理解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4.理解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八)负债

1.熟悉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流动负债的核算 2.理解应付债券等非流动负债的核算

(九)所有者权益

1.熟悉所有者权益的性质与分类

2.理解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核算

(十)收入、费用和利润

1.掌握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的会计处理 2.熟悉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 3.掌握利润的构成内容

(十一)财务报告 1.熟悉财务报告体系

2.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

第二部分 财务管理

(一)证券价值评估

1.理解影响债券价值的基本因素及变动方向

2.掌握普通股、优先股的价值评估方法

(二)投资决策及风险分析

1.理解项目现金流量、净现金流量、净现值、内部收益率、获利指数、投资回收期的概念及内涵

2.掌握净现金流量、净现值、内部收益率、获利指数、投资回收期的计算与评价方法

3.熟悉项目风险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

(三)风险与收益

1.理解预期收益率与要求收益率的关系 2.熟悉组合投资中风险与收益的分析方法 3.掌握风险与收益的衡量方法

4.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含义、影响因素与计算

(四)杠杆效应与资本结构

1.理解资本成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的概念及内涵 2.掌握资本成本、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 3.理解并掌握最优资本结构的含义和确定方法

(五)股利政策 1.理解股利支付方式

2.理解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动机

3.熟悉股票回购与股票分割对公司价值和投资者收益的影响

4.掌握股利政策的决定因素和实务中的基本做法

(六)营运资金管理

1.理解营运资金的定义与特点、营运资金管理战略 2.掌握现金管理的持有动机、目标现金余额的计算

3.掌握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及其决策方法 4.掌握最佳存货量的决策方法 第三部分 审计

(一)审计的管理

1.理解审计管理的法律依据和特点

2.掌握不同审计类型的不同管理模式与理论基础 3.理解独立审计管理的制度、方法

(二)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1.了解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的概念和意义 2.熟悉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形式与合理规避

(三)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 1.理解审计目标

2.熟悉掌握一般审计目标与特殊审计目标 3.掌握审计范围的应用

(四)审计计划

1.了解审计计划的基本概念 2.熟悉审计计划内容

3.掌握审计计划制定的过程与方法

(五)审计证据

1.了解审计证据的基本概念

2.掌握审计证据的类型与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六)审计工作底稿

1.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构成要素、原则及类型 2.熟悉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制定

3.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制定方法

(七)审计报告

1.了解审计报告的基本概念 2.掌握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基本要素 3.熟悉审计意见的基本类型及其影响

(八)审计测试

1.熟悉审计测试的基本形式

2.掌握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方法和应用

(九)审计实务

1.了解各账户及交易类别的审计原则

2.掌握销售及收款、采购及付款、生产与存货循环、货币资金等账户及交易类别的审计方法

3.熟悉报表审计的规范及操作流程

四、考试用具说明

自带科学计算器、直尺等考试工具。答题用黑色钢笔或碳素笔。

第五篇:《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48/2

四、先修课程:无

五、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

2.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

3.引导学生运用上述基本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和进行课外科技活动。

六、适用学科专业

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

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 经济学十大原理(2学时)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相互依存与贸易的好处、市场如何运行(2学时)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相互依存与贸易的好处 供给与需求(1):市场如何运行  弹性及其应用(2学时)

需求弹性 供给弹性

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三种应用 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2学时)

价格控制 税收

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2学时)

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市场效率

赋税的无谓损失 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

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随税收变动而变动  应用:国际贸易(2学时)

贸易的决定因素 贸易的赢家和输家 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  外部性(2学时)

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 

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2学时)不同类型的物品 公共物品 公有资源

生产成本(2学时)什么是成本 生产与成本

成本的各种衡量 短期与长期成本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学时)竞争市场

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垄断(2学时)产生垄断的原因

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与定价决策 垄断的福利代价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价格歧视

寡头(2学时)

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 只有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 博弈论与合作经济学 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 垄断竞争(2学时)有差别产品的竞争 广告

生产要素市场(2学时)劳动需求 劳动的供给

劳动市场的均衡

其他生产要素:土地和资本 收入与歧视(2学时)决定均衡工资的若干因素 歧视经济学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学时)不平等的衡量

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 减少贫困的政策

一国收入的衡量(2学时)经济的收入与支出 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GDP的组成部分 实际GDP与名义GDP GDP与经济福利

 生活费用的衡量(2学时)

消费物价指数

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经济变量  生产与增长(2学时)

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 生产率:作用及决定因素 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

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2学时)

美国经济中的金融结构

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 可贷资金市场

 基本金融工具(2学时)

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 风险管理 资产评价

 失业与自然率(2学时)

失业的确认 寻找工作 最低工资法

公会和集体谈判 效率工资理论

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2学时)

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的代价

八、教学方法

本课程和理论性较强,但其应用性十分突出,为加深对原理的认识,教学必须注重案例的学习和研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布置学生查资料,组织有关专题讲座。

九、教材及参考书(请详细一些) 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曼昆(梁小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 西方经济学教程,梁小民,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十、课程考核方式.布置作业10-12次,其成绩占总成绩30%; 2.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总成绩70%。

下载《经济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产业经济学 2.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y Economics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4.课程学时:总学时34 5.学 分:2 6.先修课程:微......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Economics) 学 时:60-72学时 参考教材: 1、梁小民主编.西方经济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三版),1998, 2、厉以宁主编,西方经......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7-3-15 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是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设置的,它是国家教委规定的财经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们电大财经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3》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A19020240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3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开课学期:3 总 学 时:48学......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4110430 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 开课对象:国际经济与......

    《经济学与生活》课程作业讲评

    《经济学与生活》课程作业讲评(1)题目1:什么是经济发展?如何理解经济发展的含义?答题思路: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

    《经济学学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学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070076 英 文 名: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必修课 前 置 课:无 后 置 课:经济学专业课程......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中级宏观经济学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64/4 四、先修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或《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