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搞好软环境建设促进汽车消费
搞好软环境建设促进汽车消费
2003-12-05
一、满足汽车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在产品消费中,汽车产品属高档消费品,对大多数人而言,购买一辆汽车绝对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用户选购新车时,对某公司生产的车型、品牌、性能、款式等都会作一番调查和了解。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由于消费者群体分布不同,其购买方式也不同。了解汽车用户的需求,加强汽车消费的软环境建设,满足用户的需求,是促进汽车消费的推进剂。
1.购车消费预算
消费者首先要对自己的经济能力进行谋划,大体上根据事先的调查结果,把购车费用锁定在自己能够接受的条件范围内,而后再将相同车价的车或者是接近自己目标的车进行排列,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评估,最后才能确定自己所要购买的车型。
2.付款方式选择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者购车往往采用现款购车和信贷方式购车等付款方式,而汽车信贷方式则主要有“间客式”和“直客式”两种模式。
“间客式”是指先买车后贷款的模式。汽车消费信贷由银行、保险、经销商联手,资信调查和信用管理以经销商为主题,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经销商负连带保证责任。这种模式下消费者除承担银行利息外,还要承担保证保险、经销商服务费等各项支出。
“直客式”是指先贷款后买车的模式,购车人到银行设立的汽车消费贷款机构获得购车贷款,然后到市场上选购自己所喜爱的车型。汽车信贷由银行、律师事务所、保险三方联合,以银行为信用管理主体,委托律师事务所完成资信调查,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这种模式下汽车消费者除承担银行利息外,还要承担保证保险、代理费(律师费)等各项支出。
就目前购车的消费趋势看,间客式受到大多数购车者的喜爱,约占90%的消费者还是通过经销商或金融服务公司获取银行的贷款。
3.用车方式的多面性
由于存在消费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工作环境、文化修养及爱好也不同等客观因素,决定了消费者选用的车型也有所不同。有些人长时间在城市生活,工作繁忙,一旦有时间休息,就想换一种环境,到乡间田野去度假,这些消费者就会选择越野性能强、爬坡能力好的车型。而只要求在城市以车代步的消费者,则一般类型的轿车就可以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的地方远离闹市区,然而工作地点在100-200km的消费者,就会选择安全性能好、提速快,车内较宽敞的车型。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爱好品位不同,对车的功能性要求各有所异。消费者用车方式的多面性,是商家制定发展战略应该考虑的重要方面。
4.车比三家
购车用户中常听到这样一段话:“同样产品比品质,同样品质比价位,同样价位比服务”,归结起来,这就是当今世人的消费观念。消费者选择汽车产品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车辆日常费用。汽车用户已经意识到日后的养车费用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主要的一项就包括汽油、机油、齿轮油和制动液等,假如每年按1.5万km行程,100km耗油10L计,全年油耗1500L,1L按2.9元计算,1年的油费约4350元;机油消耗按汽油消耗的1%计算,1年15L,而机油更换1次10L,共25L,1L按10元计算,需250元,再加上齿轮油、制动液约占250元,油料年消费为4850元左右。这也是汽车厂商把汽车燃油经济性作为产品选择的宣传重点的原因所在。
同样价位比服务。我们时常看到一些用户购车后,使用中时常出现一些小故障而总修不好,投诉无果,甚至在新闻媒体曝光。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服务,所以售后服务对消费者来说,则显得越来越重要。例如,对易损件保修期内的“三包”服务。车辆易损件以及必须定期更换的零件包括空气滤清器、汽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的滤芯,每年至少要更换一次;电瓶的正常使用寿命一般为2年左右(免维护电瓶为4年);轮胎的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左右,寿命里程为8万~10万km;制动摩擦片使用寿命为7万~12万km,再加上电器等配件,每年的配件费用达1500~2500元。如上提到的这些配件,用户从什么地方购买,是否方便,厂家能够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对消费者说是十分重要的。越来越多的汽车消费用户更看中的是服务品质。
二、商家开办汽车租赁业务是促进汽车消费的有效途径
汽车租赁在上世纪90年代的欧洲已十分普遍,其租赁方式大体上分3种,一是短期租赁;二是长期租赁;三是永久租赁。租赁增长率一般在6.5%左右;长期租赁的增长率为1.0%左右;永久租赁的增长率为1.9%左右。从欧洲上世纪90年代的租赁市场来看,长期租赁占84%以上,而短期租赁不足16%。
1.中国汽车消费特点
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目前中国的大部分消费人群仍然是工薪阶层,月收入在1000~5000元之间的工薪族约占42%左右,真正能够购得起10~30万轿车的人必定是少数。然而,购车欲望比较高的往往是年轻人,他们挣钱不多,喜欢玩车的人却特多,约占90%以上。为了达到目的,他们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拿到驾照。据交管部门统计,驾照发放年增长率在300%。为了早日圆驾车梦,年轻人3~4万元买1辆微型客货两用车节假日开着满城跑的并不罕见。我国二手车市场日益火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不少人购不起高档轿车又想圆轿车梦,就倾其所有积蓄买一辆二手车过过瘾。在城市持有驾照的人中,约占10~30%之间都在做自己的驾车梦。
2.建立目标市场
商家在开办租赁业务中应当对目标市场进行调查,商家必须预知供求信息,同时也要让消费者了解商家的租赁业务,并且告知消费者租赁车需办理的手续、时间以及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及费用。
租赁业务不能单一考虑某一种服务。由于消费者有季节性消费,也有非季节性消费,各有要求不同,所以通过租赁业务应尽可能地提供当地的相关信息。例如旅游方面的有关途径介绍、景物介绍、购物特点介绍以及住宿介绍等,商务方面的附近有什么大型工业、供求市场如何、目前还有哪些投资商机等。在介绍市场信息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开拓自我租赁业务。
西部开发建设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支援西部物资运输业、西部各种矿产开发、西部产品向内地销售和西部企业建设,都离不开汽车的运输。这些项目一般都有较大的特点,开发期少则1~2年,多则8~10年。在西部建立租赁业务市场前景看好,尤其是高吨位重型车的租赁业务,由此还可以推动汽车配件业务的发展及其它相互配套产品的开发等。
3.开办租赁业务的组织形式
汽车租赁组织形式,以商家企业形式出现为好,汽车租赁组织不仅仅是为消费者提供车辆租赁,而且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租赁中涉及最多的是专业技术问题,管理只是租赁业务中的一小部分。而租赁业务以企业形式出现,可以对消费者使用中的故障排除进行24小时的监控和服务,并提供易损件及专用设置的维护,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和大修项目的开展。这些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零件更换,更重要的是使租赁业务在服务中拓展和品牌意识的建立。
4.市场份额划分
随着我国地方垄断的打破,那种跨地区、跨省份、跨城市的汽车制造商租赁机构将会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在市场份额的划分中,在车型需求方面应当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原则。汽车没有永久的市场,只有永久的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根据地区发展的需求群体不同,有些公司可能成为专门租赁公司,只有轿车、客车或载货汽车某一单一品种,占据某一品种较大的市场份额;有些公司可能成为多种车型的租赁公司。份额的占有和发展都不是一个定数,要靠用户和商家的共知、互信、互利为基础。
三、减小与世界汽车工业在汽车贸易与服务业上的差距
中国汽车市场潜在消费者人群对入世怀着急不可待的欣喜,他们认为入世就必然降关税,而降关税就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家用轿车了。毫无疑问,这种直觉是正确的。入世后逐渐取消汽车工业贸易壁垒的政府承诺,5年后整车进口关税将下降25%,进口车价将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国产轿车价格将被迫产生较大降幅。大部分消费者,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消费者也是入世的最大受益者。从一定意义上,中国汽车竞争力与西方发展上百年的汽车强国的差距更多地体现在汽车贸易与服务业上。以全球领先的消费者公司一一福特信贷公司为例,目前该公司共拥有员工1800人,总资产为1400亿美元,每年纯收人为11亿美元,利润占整个福特公司的1/4。其为全球40个国家1000万最终用户和11500个经销商提供信贷服务,业务范围扩展到与汽车相关的批售库存保险、人寿保险和伤残保险等领域。目前的重大重组中的福特信贷公司将在全球集中建立8个服务中心,采取集中管理,确保141个分支机构集中精力投入融资服务,并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当我国汽车品牌专营制度刚刚起步的时候,国外品牌专营制度已经在消费信贷、二手车置换、保险、信息服务等全方位服务方面积累了几十年发展经验,并开始大规模的应用B2B、B2C等电子商务来提升汽车贸易与服务的实现方式和效率。也正如福特副总裁Brian Kelley所讲,电子商务带给传统企业的不仅仅是营销方式的变革,更带来了,崭新的经营理念。福特公司与福特经销商组建了在线销售公司,形成了为顾客提供在线汽车配置、挑选、咨询、订购、定期随访、保养提醒等完整的在线服务机构,甚至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对车辆事故及故障车辆提供实时救助,这些做法大大促进了汽车消费,并为消费者建立了无后顾之忧的消费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可以办理集团成员单位产品的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租赁等业务。财务公司提供消费信贷对消费者而言意味着购车不用再找银行和保险公司,而是购哪家的车直接与厂商打交道,厂商的决策程序远比银行和保险公司要快捷得多。另外财务公司办理购车业务的好处还在于财务公司一般不需要提供其他抵押物,把所购汽车作为抵押就可以了。这对那些收入较低的工薪阶层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
在国内,几个汽车大公司已在开展这一业务,不久的将来,社会用户对信贷购车的各种租赁形式会更加熟悉,并且会对这种新的购车消费形式感到满足和欣喜。这种新的汽车消费方式必将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经济的新亮点。作者:魏国旗 来源:《汽车工业研究》2003年第11期
第二篇:强化软环境建设 搞好优质高效服务
强化软环境建设 搞好优质高效服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我镇民政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民政局的具体指导下,在全县开展的“软环境建设年”集中整治活动中,着力打造诚信品牌,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具体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优化环境作出新贡献
1、制定全乡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计划,指导协调村居不断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保障对象为城乡居民中家庭人均月收入达不到县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我镇常住居民。由个人申请,通过村居委会上报乡镇审核、调查、公示、汇总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实行月审核、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制度。坚决做到该项工作在阳光下操作。
3、保障金的发放,做到政策、对象、金额三公开,定期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二、完善救灾救济工作,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1、切实做好农村特困救助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把好事办好。
2、坚持救灾款物“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及时拨发救灾款物,组织接收救灾捐赠款物,确保“四不”目标的实现。
三、完善优抚保障体系,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积极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
1、贯彻执行军人抚恤、优待等法规政策,按规定实行定恤和定期定量补助。做好义务兵优待工作,并实施分等优待和奖励优待。义务兵及其他优抚对象的优待面、优待标准,按县政府文件规定执行。
2、帮助解决优抚对象实际困难,根据上级规定及时调整一至四级革命伤残军人护理费标准,六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实行公费医疗。积极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帮助在乡老烈属、老复员军人解“三难”。
四、继续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件,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1、对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扶)养人的老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孤儿,在吃、穿、住、医、葬等五个方面给予保障。
2、五保供养实行乡镇统筹。供养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形式,集中供养标准年人均3500元,分散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
3、贯彻落实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创办等级敬老院。
五、立足民政,面向社会,积极推进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
1、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做好《老年人优待证》的登记发放工作。
2、指导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服务,创办社区服务示范街道、示范居委会活动,发展和完善社区服务网络。
3、依法承办、新办、变更福利企业审验、发证,组织开展全县福利企业年检、抽查验证工作。
4、继续开展电脑社会福利彩票销售工作,筹集福利事业发展资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
今后我镇民政工作将继续遵造“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高效、公开、规范的民政工作运行机制,树立务实、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机关形象,实现开拓进取、争先进位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第三篇:加强人才软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强人才软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人才是流动的财富,是流动的生产力,是区域竞争的焦点,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庞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大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保证。而加强人才软环境建设是服务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为彻底摸清我市人才软环境建设现状,民盟XX总支特邀XX市组织部、人事局、科技局、劳动局、教育局、卫生局等分管领导召开座谈会,并赴上海、苏州等地走访调查,与我市流往这些地区的中高级人才及所在单位领导交流座谈,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人才队伍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实施“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培养、引进、使用上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每年都招聘引进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及实用性人才,为全市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人才软环境逐步得到优化。但人才队伍远远不能满足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呈现四多四少状况。在人才分布上: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较多,乡镇基层单位和企业严重偏少。2006年底XX工业企业抽样调查显示,工业企业所需各类人才在15000名左右,而我市工业企业高级工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仅有3695人,其中绝大多数年龄偏高,且集中在老国有企业如丹棉、丹化的传统岗位上。在
1人才结构上:党政管理、教育、卫生专业的较多,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的人才较少。在人才层次上:普通性较多,高学历和高层次的较少。06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数为63096人,具有高级职称(含已退休)的共2760人,仅占技术人才总数的4.37%;在人才流动上: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多,引进的成熟性人才少;流失的都是成熟性、实用性的人才。
二、人才软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运行机制不顺畅。我市相继出台了人才工作的有关政策,但有些好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人才地区所有、部门所有的界限没有被打破,人才自由流动的渠道不畅。人才评价体系尚未科学构建,人才队伍中有名无实、职称与能力不相符的滥竽充数泡沫化现象严重,影响真正人才作用的发挥。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普遍采用大平均、小差距的分配制度,高层次人才的劳动价值、贡献、效益与分配很不成比例,严重制约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培养、使用制度不配套。我市有169、333、358工程等各类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往往各行其是、多头行政、多头选拨,全市未形成统一扎口管理的制度。每年受表彰的总是那些“名医”、“名师”、校长、院长及科主任,老面孔、老人头,钟情于锦上添花。而那些埋头苦干、破茧欲出的中青年人才却鲜有人文关怀和精神褒奖,激励功能显失。即使
引进了单位所需的人才,也因人才环境恶劣而难以久留,成为人才流转的中转站。我市某事业单位曾引进4名稀缺性专业人才,但由于编制、职称等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没过几年就走了3人。近三年,全市外流中级职称以上各类人才160人,还不包括未办理流动手续的自动流失人才。外流人才的负面广告效应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市的引才引智工作。
3、人文环境不相宜。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还没有真正被全社会所接受。对人才的投资明显不足,多元化的人才投资机制尚未形成。我市外流到上海、苏州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反映:一些单位对人才重视还仅停留在口头上,使用上随意性较大,不能及时给真正学有所长的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和条件,常常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有些单位用人不公、管理简单、人际关系紧张,排斥压制人才。有些部门系统人员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职称,往往要一年以后单位才会正式聘用。一些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在出国培训、外地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中受到排挤和漠视。目前,我市除部分上市公司及规模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外,大多数企业还是处于家族式管理和个人管理模式,导致外面的优秀管理人才难以进入企业重要岗位。同时,由于我市缺少大型的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等文化基础设施,人居环境质量相对落后,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学习、交流、休闲的需求。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我市有些单位在人才使用上出现“用不好”、“留不住”、“进不来”和“不进来”的现象。
三、加强人才软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
要实现我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科学高效地开发利用好人才资源,在人才软环境建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1、进一步优化管理环境。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建议成立“XX市人才使用管理中心”,按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人才管理的不同特点,建立和完善分门别类的人才管理体系,认真梳理现有各类人才激励政策,使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真正体现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彻底改变目前我市人才多头行政、多头管理的弊端。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人才在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合理分布,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能够促进人才有序流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配套的人才管理新体制。要大力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抓紧培养一批与我市重点产业相关的中高级人才队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应用人才实现本地化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梯队。要把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领导目标考核责任状。
2、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制定灵活的引才引智政策制度,健全科学、开放的人才吸引机制,实施“构筑人才资源
高地”战略,实行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开启吸引各类人才来丹创业的“绿色通道”,吸引一大批高学历、高潜力的高新技术人才。对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以及我市经济发展急需、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要积极引进和吸纳。尤其要围绕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引进以木业加工、五金工具、丝绸家纺、皮革制品、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为主体的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在人才培养使用上要看主流、看潜能,尤其是对于那些有一定专业技术、成长态势良好、日后能独领风骚的“准人才”,要进一步做好孵化和催化工作,多做雪中送炭的事,精神上鼓励、政治上激励、经费上保证。对于真正优秀的人才,要敢于破格重用,压担子。
3、进一步优化人文环境。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的作用,大力宣传科技和知识分子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与此同时,要大幅度提高各类人才的经济待遇,缩小与周边兄弟县市的收入差距,使人才待遇与XX在省内的经济地位相适应。积极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鼓励用人单位在薪酬方面向业务骨干、高级人才倾斜,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逐步实现一流人才、一流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高级人才实行重奖。
借鉴南通市建设集住宿、运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科技人才社区”经验,我们积极建议建设“XX市人才公寓”,采用租赁、销售等方式,面向各行业人才和企业优惠出让,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XX落户。对于引进的人才,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切实帮助解决科研经费、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有爱才之心、容才之量、护才之胆,倾听意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愿望和要求,满腔热忱地为他们解决好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做到知人、知面、知心、知情。抓好住房、医疗、各项待遇落实等问题,为他们多做实事,当好“后勤部长”。
人才兴则城市兴,让我们全市上下共同奏响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主旋律,共同营造宽松、和谐、优良的人才软环境,让各类人才在XX这块古老、美丽的土地上扎根,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把XX打造成现代化苏南强市而共同努力。
第四篇:树立执法形象促进软环境建设
树立执法形象促进软环境建设
我镇共有执法单位25家,执法人员335人,在年初全部签署《依法行政责任状》,法制监督覆盖面达到100%。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我办继续重视基层执法人员的法律业务培训工作。要求各单位定期组织集中学习、考试。认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全镇法律知识培训,有效提高了执法水平。
二、确实有效监督,树立执法人员形象
我办在全镇内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下发《依法行政评议考核实施办法》,及时听取各单位就执法情况的汇报;听取管理相对人意见;抽查或者审查相关文件、记录和行政执法案卷;组织专项检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广大群众对参评单位行政执法状况进行评议。存在问题的单位要及时整改,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执法人员执法用语和执法行为,杜绝“冷、横、硬”现象,做到“有法必依,依法行政”的原则,将“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真正贯彻到执法的基层工作中。
三、重视行风建设,为软环境建设服务
我办要求各单位按照本行业内部情况进行自检自查,适时联合纪委等部门对各单位执法人员进行明察暗访,对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予以整治,为我镇软环境建设服务。
第五篇:搞好项目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搞好项目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调查报告
河北省林业从1990年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已有四期。总投资计划约6亿圆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4100万美圆,造林任务16万公顷,涉及我省9市的70个县(市、区)。到2000年底,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3万公顷,提取世
行贷款2300万美圆。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历经10年,尽管每一期项目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贷款的条件和转贷渠道也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讲,项目建设不仅加快了河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的建设进程,储备了大量用材林资源,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借鉴世界银行管理办法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造林管理经验,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在造林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项目建设的成效
(—)增加了森林资源。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10间完成的13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12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1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一、二类林面积达到90以上。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增加了项目区的林木资源,使世行贷款造林成为我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主体工程;第二,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其中一期项目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二期项目平均提高2.2个百分点,三期项目平均提高8.5个百分点;第三,上述完成的12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按每年每亩平均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可持续生产1600万立方米的木材,将有效地缓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同时完成的1万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15万吨的干鲜果品。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贫困山区的70个县(市),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两岸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两岸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平原农区遭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3大沙区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沙滩地6万多公顷,新打机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并涌现出永清、安次、定洲、新乐、大名、临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据河北农业大学在本项目中持续8年的关于杨粮间作的林木生长效应、农田小气候效应、农作物产量效应和杨粮间作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杨粮间作使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毛白杨幼林(3*2*18)可以使农田平均气温下降0.4-0.7度,平均相对湿度提高4.5—12.2个百分点,平均风速降低44.5—76.5。第二,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在上述条件下,间作物亩产可比对照提高1.65-31.8。第三,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平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3—5成的可耕地;在平原区,则通过开发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积。大名县在境内3条古河道形成的5条大沙带范围内(沙荒和流动沙地占60以上)营造间作式速生丰产用材林8.85万亩,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6万亩,林地间作小麦增加产量1000万公斤、花生1200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两茬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由于农民的耕作对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抚的作用以及林木的边行优势效应,使毛白杨的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比相似条件下的毛白杨纯林提高30—137。保守一点,按每亩每年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每亩每年仅林木一项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间作的农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开发后仅种植花生一项,每亩可收获200多公斤,折合人民币400余元,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1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5.55万亩,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00万公斤,增加收入700多万元。永清县、安次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