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中的爱情

时间:2019-05-14 07:1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文中的爱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文中的爱情》。

第一篇:课文中的爱情

课文中的爱情

曾经眼神在乏味的书本中游离,为了学习而学习。穿梭在数篇课文之间,课文中的爱情,或平凡或悲壮,都有它自己迷幻的故事,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品味。

平凡·感动

再平凡的事物也有精彩的一面,再平凡的爱情也有令人感动的一面。汪曾祺的《故乡人》,刻画了两个平凡的夫妇,每天打渔的单调生活。他们的身影在水面的映衬下格外美丽,太阳落山,地平线有一种不敢逼视的美。如此的壮丽与如此平凡的人,似乎是永远不相关的。

风筝有风,海豚有海,他们有属于他们的一片七彩云朵。纵然平凡,但绝不平庸;纵然寂寞,但绝不寂寥。他们在平凡之中寻找快乐,譬如打渔的时候打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鱼,激动的扛回家中,放在残缺的木桌上。木桌上的一圈圈纵横交错的木纹,像掌心错杂的纹路,不仅见证了树木生长的艰辛与历史,也同时见证了他们爱情的平凡历史。

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他们共同生活了许久,是爱情维系着他们的存在,维系着那片七彩云朵。他和她,心若止水,他们不需要很多的鱼,他们不需要很多的钱,他们自给自足,感动着世界,感动着自己。他们的手在多年反复中变得伤痕累累,粗糙结茧。打渔人的生活在太阳的出落升降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虽然平凡,但足以使我感动。感动着他们的艰辛,感动着他们的平凡,感动着他们的感动。

坎坷·伤痛

古代的爱情没有掺入今天的种种社会因素而显得异常的澄澈。读完杜甫《钗头凤》,心中的苦涩涌到胸口,难以呼吸。唐婉是他钟爱一生的人,却因为家庭,因为社会,两人不得不在命运的分叉路,挥泪告别。他们都明白,至此一别,再无相见之日。

他们未了结的夙愿轨道,在一天重合。

时光是琥珀,泪一滴滴被反锁。他们在命运安排的一天见了面,满怀愁绪的眼神两两相对,相望却不能相爱。两人爱情路上所遇到的坎坷又有谁能真正理解。杜甫怀着这般心情忍泪挥笔,刻下悲壮的《钗头凤》。唐婉的眼泪遮住了视线,朦胧中走向杜甫的笔迹,在旁边和了一首《钗头凤》。唐婉回到家中,心中绞痛,为了自己还未开始就完结的爱情。唐婉不久安静却不安然的逝去。为这场悲剧画上了一个沉重而充满伤痛的句号。

课文中的爱情,或是让我感动的无言,或是让我悲伤的不忍。正视物欲横流的现代,没有爱情能与它们平起平坐。

我将目光从书上收回,心中忽然明亮,仿佛一伸手,便可摘得整个星空的璀璨。

第二篇:课文中的文化常识

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

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5、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3、竖子:对人的蔑称。

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5、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6、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7、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黄河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优美的汉字》

1、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2、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3、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4、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

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5、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6、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

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7、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 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

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发。

8、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

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奇妙的对联》

1、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

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2、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字数多少无规定,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仗的 要求是:字数相等,词形相同,结

构相当。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

3、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诗经》两首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离骚》

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出生年、月、日的干支。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兰亭集序》

1、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人们到水边

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2、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

为凭验。

《赤壁赋》

1、既望:过了望日(阴历每月十五为望),阴历十六。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

想 的象征。

《游褒禅山记》

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

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

1、上古时期,姓氏有别。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不同的姓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2、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

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3、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

4、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

姓只有名,不配有氏。

《蜀道难》

1、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

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

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

色。后人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马嵬》

1、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

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的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

2、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

纪。

《寡人之于国也》

1、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

庠。

《劝学》

1、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过秦论》

1、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2、六合:天地四方。

3、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4、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5、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

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

6、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7、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

州、扬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国。

8、七庙:天子的宗庙。

《师说》

1、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

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2、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

秋》六部经书,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3、传: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②人物传记。

《窦娥冤》

1、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

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

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2、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 楼台。

3、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

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

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5、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6、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苏武传》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

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

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

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5、斥候:侦察兵。

6、阏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7、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

8、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9、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

10、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

安西,周围三百里。

《张衡传》

1、《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2、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5、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6、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8、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

9、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

10、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11、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12、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13、下车:官吏初到任。

14、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15、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归去来兮辞》

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2、下榻:在某地住宿。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

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

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

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

《逍遥游》

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陈情表》

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

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5、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8、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9、犬马:臣子自谦。

古代文化常识

1、二十八宿:古人划分的恒星集群。

2、分野:古人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

对应起来。

3、银河:又叫银汉、天汉、星汉、河汉、云

汉、星河。

4、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

岳恒山、中岳嵩山。

5、五湖: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

庭湖。

6、三秦:现在的陕西省一带。

7、三吴:吴兴郡、吴郡、会稽郡。

8、三楚:西楚、东楚、南楚。

9、古人纪年: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干支纪

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得一种纪年方法。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明清两代)的方法。

10、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1、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2、古人纪月:序数纪月和特殊称谓纪月。每

季用孟、仲、季区分。用朔(初一)、望

(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标识日期。

13、古人纪时:时段纪时(八时段、十时段、十二时段、十五时段、十六时段等不同尺度)。

特定称谓纪时:夜半、鸡鸣、昧旦、平旦、平明、日出、食时(朝食、蚤食)、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昃、夕食、日入)、黄昏、人定。

干支纪时(南北朝之后):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子时:夜晚11点—1点,依次相推,每两小时一个时辰。

五更报夜:黄 昏 甲 夜 一 更 19-21

人 定 乙 夜 二 更 21-23

夜 半 丙 夜 三 更 23-鸡 鸣 丁 夜 四 更 1-3

平日 戊 夜 五 更 3-5 14、古代重要的节日:除夕(元日)、元宵(上

元)、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

15、名:古代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

16、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标志着成人。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释作用,因此又叫“表字”。有的字与名相近相成,也有的相反相成。

17、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叫“别号”。

18、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贵族及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的品德来定的,带有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常见的如:经天纬地曰文

克定祸乱曰

照临四方曰明

杀戮无辜曰厉

早孤短折曰哀

年中早夭曰悼

19、外号:也叫绰号,多是表现人物特征的名号。

20、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

21、《周易》把礼仪分为五类:

吉礼:有关祭祀的,包括祭祀自然、神、祖先。

凶礼:有关丧葬的,包括凭吊各种天灾

人祸。

军礼:有关军事活动的,包括所有的军

事行动规范。

宾礼:有关外交活动的,包括朝、聘、会、盟等国事活动。

嘉礼: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包括冠礼、婚礼、宴饮之礼、养老礼等。

22、座次: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

23、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

者主要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则以拱手示意为主。

24、趋:从长者尊者前面走过,要小步快走,以示敬意,叫“趋”。

第三篇:课文中的文化常识

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

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5、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5、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6、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7、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黄河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优美的汉字》

1、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 1 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2、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3、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4、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5、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6、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7、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发。

8、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 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奇妙的对联》

1、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2、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字数多少无规定,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形相同,结构相当。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

3、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诗经》两首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离骚》

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出生年、月、日的干支。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兰亭集序》

1、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2、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赤壁赋》

1、既望:过了望日(阴历每月十五为望),阴历十六。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游褒禅山记》

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

1、上古时期,姓氏有别。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不同的姓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2、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3、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

4、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蜀道难》

1、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

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马嵬》

1、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 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的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

2、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寡人之于国也》

1、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劝学》

1、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过秦论》

1、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2、六合:天地四方。

3、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4、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5、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

6、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7、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国。

8、七庙:天子的宗庙。《师说》

1、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2、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3、传: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②人物传记。《窦娥冤》

1、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廉颇蔺相如列传》

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2、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3、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5、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6、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苏武传》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

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5、斥候:侦察兵。

6、阏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7、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

8、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9、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

10、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张衡传》

1、《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2、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5、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6、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8、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

9、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

10、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11、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12、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13、下车:官吏初到任。

14、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15、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归去来兮辞》

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2、下榻:在某地住宿。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

《逍遥游》

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陈情表》

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5、郎中:尚书省的属官。郎中属员外级, 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8、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9、犬马:臣子自谦。古代文化常识

1、二十八宿:古人划分的恒星集群。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具体如下: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2、分野:古人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

3、银河:又叫银汉、天汉、星汉、河汉、云汉、星河。

4、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五湖: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

6、三秦:现在的陕西省一带。

7、三吴:吴兴郡、吴郡、会稽郡。

8、三楚:西楚、东楚、南楚。

9、古人纪年: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干支纪年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得一种纪年方法。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明清两代)的方法。

10、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1、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2、古人纪月:序数纪月和特殊称谓纪月。每季用孟、仲、季区分。用朔(初一)、望

(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标识日期。

13、古人纪时:时段纪时(八时段、十时段、十二时段、十五时段、十六时段等不同尺度)。

特定称谓纪时:夜半、鸡鸣、昧旦、平旦、平明、日出、食时(朝食、蚤食)、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昃、夕食、日入)、黄昏、人定。

干支纪时(南北朝之后):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子时:夜晚11点—1点,依次相推,每两小时一个时辰。

五更报夜:黄昏——甲夜—— 一 更 19-21 人定——乙夜——二更 21-23 夜半——丙夜——三更 23-1 鸡鸣——丁夜——四更 1-3 平日 ——戊夜——五更 3-5

14、古代重要的节日:除夕(元日)、元宵(上元)、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

15、名:古代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

16、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标志着成人。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释作用,因此又叫“表字”。有的字与名相近相成,也有的相反相成。

17、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叫别称、别字、别号。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18、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贵族及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的品德来定的,带有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常见的如: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照临四方曰明、杀戮无辜曰厉、早孤短折曰哀、年中早夭曰悼

19、外号:也叫绰号,多是表现人物特征的名号。20、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

21、《周易》把礼仪分为五类:

吉礼:有关祭祀的,包括祭祀自然、神、祖先。

凶礼:有关丧葬的,包括凭吊各种天灾人祸。

军礼:有关军事活动的,包括所有的军事行动规范。

宾礼:有关外交活动的,包括朝、聘、会、盟等国事活动。

嘉礼: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包括冠礼、婚礼、宴饮之礼、养老礼等。

22、座次: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

23、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主要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则以拱手示意为主。

24、趋:从长者尊者前面走过,要小步快走,以示敬意,叫“趋”。《长恨歌》

1、列土:封爵赐邑。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 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

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

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行路难》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 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阿房宫赋》

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

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

用,极言其细微。《六国论》

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 9 等意思。《伶官传序》

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

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

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

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

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十一。

5、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即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6、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祭十二郎文》

1、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郎”,唐

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2、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3、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

4、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5、省:探望。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6、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

7、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8、孩提:幼儿,儿童,一般指2-3岁。

9、尚飨:亦作“尚享”。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这是祭文结束时的常用语。尚,表

示希望。飨,鬼神享用祭品。《狱中杂记》

1、刑部:又称秋官、宪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

之事,是清代最高司法机关。

2、京兆: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文中

指清朝包括国都在内的顺天府。

3、五城御史司坊:即五城御史衙门的监狱。清时京城设巡查御史,分管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所以叫五城御史。

4、九门提督:是中国清朝时期的驻京武官,正式官衔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设立于康熙十三年。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

5、十四司正副郎:清初刑部设十四司,每司长官,正职为郎中,副职为员外郎,总称为郎

官。

6、大辟:斩首。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

7、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8、勾决: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钩,批准立刻行刑。清制,每年秋季,由刑部会同九卿各

官,详审全国判死罪者的名册,一一详议,分别归入“情实”“缓决”“可矜”

“可疑”四类,情实者奏请勾决。

9、梏:古代木制的手铐。

10、木讯:指用板子、夹棍等木制的刑具拷打审讯。

11、移关:指移文、关文。旧制,对不相统属的官署用“移”,百官互相质询用“关”。

清时“关”已不局限于质询。移关诸部,发给平行各部的文书。《陶庵梦忆序》

1、鹿鸣宴:唐代乡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举子的宴会。因宴会时歌《诗经·小雅·鹿鸣》

之章,故名。明清时,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主考以下各官及考中的举人,叫

鹿鸣宴。

2、漏尽钟鸣:古代用滴漏来计时刻,又在天明时打钟报晓。

3、根:佛家的说法,是能生之义。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能生出意识,称为“六

根”。

4、舍利:梵语“身骨”的译音。佛教徒死后火葬,身体内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称为“舍利子”。

5、劫火:佛家以为坏劫中有水、风、火三劫灾。劫,梵语“劫簸”的略称。劫簸是一大段

时间的意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车辆。春秋时,一 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2、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3、会同: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会,诸侯相见。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4、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用整副布做的礼服。章

甫,古代礼帽,用布制。

5、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替国君主持赞礼盒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

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第四篇:学会在课文中吹泡泡

学会在课文里 “吹泡泡”

----谈人教版教科书“泡泡题”的运用

西周小学胡灵巧

摘要:本文针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导学不深入的情况,依据现行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特点,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自身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如何在课文中进行“吹泡泡”的练习,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阅读吹泡泡

前言:翻开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你会发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出现了许多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的“泡泡题”,尤其是三、四年级,四册教材中共有精读课文83篇,其中有“泡泡题”的课文就占了70篇之多,可见其突出的导学特色。

然而,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将泡泡题作为一个思考题向学生提出而已,只要学生解答了,就置之不理了,其导学作用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读课文的肤浅的层面上。其实,对于学生阅读来讲,“学习伙伴” 是阅读的先行者,“泡泡题”是“学习伙伴”在学习课文时留下的阅读痕迹。其导学的深层意义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要发挥教材的导学特色,可以分下面三个阶段,运用“泡泡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像“学习伙伴”那样在课本里 “吹泡泡”。

一、我让泡泡题“长大”了

泡泡题,意在给学生以提示和引导,所以它往往是没有明确答案的。教师利用这些泡泡题指导学生完成 “我让泡泡题长大了”的练习:在课文泡泡题边上的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泡泡题的理解,再把自己写下的理解围成一个新泡泡,与课文泡泡题相互连接。按照新泡泡书写的位子不同,“泡泡题长大了”可以有三种“长”法,一是泡泡题长“高”了,新泡泡接在书中泡泡题的上、下位子;二是泡泡题长“长”了,新泡泡连在书中泡泡题的前、后;三是泡泡题长“胖”了,新泡泡围在书中泡泡题的四周。

课文中以下三类的泡泡题,都很适合开展这样的练习。

1、省略号泡泡题

泡泡题带有“„„”,留给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例第五册《孔子拜师》一课,在“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句子边有个泡泡:“从这句话我感受到„„”感受到什么呢?教师抓住“终于”一词,提醒学生联系上文的描写来体会。鼓励学生在泡泡题边上加上新泡泡,让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感受补充出来:我感受到孔子来到洛阳是多么艰辛啊!我感受到孔子求知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呀!

2、问题类泡泡题

学习伙伴的话,其中不少都是以问的形式提出的。如第六册《燕子》一课,学习伙伴在“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句子边问道:“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孩子们想象着,兴奋地述说着自己多彩的理解。教师再引导学生静静地综合同学们的理解,把它写在泡泡题的边上,形成一个大大的新泡泡。另外,这题的理解多元,可以让孩子一个理由围一个小泡泡,望着一串新泡泡,孩子们多骄傲多高兴呀。

3、“我发现”等类的泡泡题

有的泡泡题表面看去是有答案的,其实并未明确。例如第五册第18课《盘古开天地》的第2自然段后有泡泡题:“我发现这一段有不少意思相反的词。”相反的词”是哪些呢?让学生找一找,写在新泡泡里:清—浊 轻—重 上升—下降。

起初,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围绕泡泡题学习课文,交流后再指导孩子写新泡泡。孩子们学会后,也可以让他们自学课文,直接做“我让泡泡题长大了”的练习,然后交流评价。这样,学生可以主动关注和亲近“泡泡题”。“我让泡泡题长大了”的练习,孩子们特别喜欢,在快乐的学习中,其实已经开始了“学会吹泡泡”的起步阶段。

二、泡泡题教我吹泡泡

如果说,“我让泡泡题长大了”是让学生感受“泡泡”的外在形式,那么“泡泡题教我吹泡泡”更侧重于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投身实践。

1、一个一个学

一篇课文一般有一至三个泡泡题,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泡泡题,让学生照样子在课文的其它地方学吹泡泡。

第五册《给予树》一课,“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一句旁有这

样一个泡泡:“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教师引导:①阅读课文时,学习伙伴脑海中产生了一个什么问题呢?他多么会动脑筋啊。②他产生了问题,又是怎样把自己的问题表达清楚的呢?③请你也像学习伙伴那样,在课文里吹起“问题 泡泡”,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孩子们仔细地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看,他们吹的泡泡真好:“妈妈为什么生气呢?” “妈妈为什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陌生的女孩指谁?如愿以偿的笑脸是什么意思?”

以上是质疑类的泡泡题,常用“为什么”、“哪儿”、“怎么”等词。除此之外,大致还有三类:理解类的泡泡题,常用“我明白”、“我知道”、“我读懂”、“我体会”等词;想像类的,常用“我好像看到了”、“我能想像”等词;赏析类的,常用感叹句,例如:这名少先队员真会想办法!这里的“挨”字用得真好!

每一类的泡泡题,课文中都会反复出现,学生经历了一次次的学习“吹泡泡”,他们会明白:泡泡可以写自己学懂的内容,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根据书中的描述进行想像或联想,还可以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等。

2、一组一组比

不同课文中的泡泡题不是毫无联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把多篇课文中泡泡题的语文知识与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引导探究发现。

例如:第八册教材中有这样一些泡泡题:

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我知道为什么叫双龙洞了。

第6课《万年牢》:课文中三处提到了“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 第13课《夜莺的歌声》:我知道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的联系是„„

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联系现实,我读懂了这句话。

教师将这一组泡泡题集中比较,孩子们就会发现:4个泡泡题,相同点都是用“联系”的方法学习课文。但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引导的,前3个泡泡分别从“课文内容与课题的联系”、“文中相同词语之间的联系”、“文章开头与结尾的联系”来启发思考。第4个泡泡题,则从前3个泡泡的“文中内容间的联系”拓展到“文章与生活的联系”,让课文走向了生活。比较了这些泡泡题渗透的学习方法后,在学习其它课文时,学生能灵活运用“联系”的方法“吹泡泡”,思

维与方法上都得到提升。

三、我的泡泡多姿多彩

如果说,“泡泡题教我吹泡泡”是让学生迁移泡泡题的内容和方法学会“依样画葫”,那么“我的泡泡多姿多彩”则更侧重于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和主动性。除了精读课文外,略读课文、选学课文,是孩子们吹个性化泡泡的广阔天地。

1、同一内容“吹泡泡”

结合课堂教学,抓住课文的重点、精妙处等,它可以是一段话、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一个标点,让学生同一内容自由 “吹泡泡”。这既给每个学生一个静静思考自读自悟的时间,又为多角度个性化解读文本创造了机会。例如:第八册14课《小英雄雨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吹泡泡”。“我明白了这村为什么叫芦花村了。”“我能想像出芦花飘飘悠悠飞舞的情景。”“雨来就生活在芦花村,村边就是还乡河,我觉得这一自然段与下文所写的雨来游泳本领强也有关系。”“这一段为什么要写雨来家乡的美丽景色呢?”„„这些泡泡,内容丰富,孩子们互相交流泡泡题的过程,既是指导学生吹“自己”的个性化泡泡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入阅读的过程。

2、同一专题“吹泡泡”

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专题式的吹泡泡。例如:第七册《猫》这篇课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初读课文后,教师这样引导:细细地读课文,读着,读着,你眼前不仅会跳出猫来,而且还跳出‘养猫的人’来,好像看到了“人”与“猫” 和谐相处的情景。哪些句子让你有这样的感觉?用“泡泡”描绘你透过文字看到的生动有趣的画面。每个孩子读着,品味着,想像着,描绘着,他们所选的句子不同,但他们展现了一幅幅“人爱猫,猫亲人”的画面。这一“吹泡泡”的练习,将读、悟、想像、写融为一体,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尤其是学生在人人参与中彰显的个性,是问答式讲授所不能达到的。

当孩子们能够在课文中吹起多姿多彩的泡泡的时候,文本中的“学习伙伴”——这位优秀的阅读先行者已经最好地完成了引领任务,因为他不仅引领孩子很好地学习文本,更重要的是他让一个个孩子成为像他一样会读、会思、会学的人。

第五篇:小学课文中的古诗

【一年级上册】 咏鹅(唐)骆宾王

鹅 鹅 鹅,曲项像天歌。白毛俘绿水,红掌拨清波。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王维

静夜思

(唐)李白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年级下册】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年级下册】

咏柳

(唐)贺知章

春日

(宋)朱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四年级下册】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五年级上册】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秋思

(唐)张籍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五年级下册】

牧童

(唐)吕岩,字洞宾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六年级上册】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补充知识:《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是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乐》)之一。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六年级下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下载课文中的爱情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文中的爱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1册课文中的成语

    11册课文中的成语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花色斑斓:色彩艳丽,灿烂夺目。 驻足......

    简单课文中的不简单

    简单课文中的不简单 徐定琪 一个语文教师,要把一篇复杂的课文教得简单了;又要把一篇简单的课文教得不简单。 如《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一句,“寒雪日”不仅交代了故事发......

    当爱情之花在作文中绽放

    当爱情之花在作文中绽放【摘要】新课标下的写作要求感情真挚,作文的真实主要是情感真实,学生体验着自己的体验,感悟着自己的感悟,当学生在作文中涉及爱情内容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对......

    高中课文中的作文素材

    现代中学高三(2)(3)班班级材料 (一)文言文 《烛之武退秦师》 1、烛之武,一位老人,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何故?没有超人的胆量,没有丰富的常识,没有非凡的口才,试问如何可以成功......

    课文中易读错的字

    第一册 ●一样的是从这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赞美》)倾圮:“圮”易误读为jǐ,应读为p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致橡树》)慰藉:“藉”易误读为jí,应读为jiè。 备注:我国著名配音......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方法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方法 一、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水生嫂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英文中感人爱情转帖(5篇可选)

    [转帖]--英文爱情名句大排行 (2011-06-24 16:47:46) A poll of 2,000 adults commissioned by Warner Home Video to mark the DVD release of the romantic comedy "Going......

    课文中的文学常识[推荐阅读]

    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 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执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