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关结课论文
公共关系学结课论文
题
目: 微博时代的危机公关 院(系): 年
级: 2010级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班
级: 2010(2)班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1、微博
微博(microblog),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种即时发布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传播内容简单。每条微博在140 个字符以内,即两条中文短信的长度,用户用 140 个字符即可把当前的心情、状态以及所见所闻发布出来。传播渠道多样。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客户端、手机、即时通讯工具等多种手段,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和接受信息。特别是微博与手机(如手机短信、手机上网)、即 时 通 讯 工 具(如 QQ、MSN、Gtalk、skype)的绑定,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发布的渠道。
2、微博的传播特征 2.1传播即时
由于文本编辑简便、信息发布渠道多样,使微博真正具有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以任何方式传播任何消息的 4A(Anything、Anytime、Any-where、Anyway)传播能力,大大缩短了信息源到信宿的时间与空间,使信息接受者接受信息、阅读信息、转发信息的过程可同步完成,实现了信息再传播的零时间。2.2传播具有裂变性
因多种传播手段的相互渗透,使微博发布的信息能在短时间呈现出“裂变性”放大效应。当某人微博发布后,其固定“粉丝”甲乙丙丁„„都可以实时接收,同时,上述“粉丝”中的任何人都可以“一键”转发,并立即同步到自己的微博里,而他们的“粉丝”1234„„也都可以实时接收,并再次转发信息、同步到他们的微博上,这样,一个微博的内容在传播过程中就能实现无数次的裂变传播。这是真正意义上“一场正在发生的信息传播变革”。这种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密度以及所达到的广度超过任何一种媒介,而实现的信息增值,也让其他媒介难以望其项背。2.3门槛低
微博的字数局限在140字,内容偏向口语和平民,这使得草根群众和专业精英都能在微博上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可以说微博的出现,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的原创内容爆炸性的被生产出来,也因此产生了不少草根微博明星。2.4多平台性
技术的发展保证微博用户可以通过网页、短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所关注和掌握的信息,打破了传统媒体更新信息时在时间和地域方面的限制,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2.5 针对性
微博上设置有关注功能,而对企业或者产品进行关注的粉丝都是企业或者产品的消费者或者潜在消费者,一方面可以借此针对性通过微博进行精准的营销,另一方面企业一旦发生危机,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也是粉丝。
3、微博在对外传播中的作用
3.1无数个体在参与社会交往的同时,成为对外传播的信息出口
传播主体的草根性、操作方式的简捷性,使无数个体在参与社会交往的同时,成为对外传播的信息出口。相比冗长、复杂的博客,微博显得更加活泼、生动、自由,草根特性更加明显。由于操作上几乎不需要任何技术,完全是以一种“傻瓜化”的方式随时、随地、随心地发布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且不需要长篇大论,而其他人也可以通过“加关注”成为其“跟随者”,即时阅读所更新的信息,并通过“一键转发”实现信息的再次传播。这种借助即时信息构建起来的信息系统,是要比其他的信息渠道更有价值。它能进一步激发人们的表达欲望,调动其参与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充分满足人们交流、沟通的同时,微博也能成为国与国之间跨境传播的信息出口。
3.2有助于及时掌握对外传播的舆论话语权,形成引导合力 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信息传递的即时性,有助于及时掌握对外传播的舆论话语权,形成引导合力。虽然微博的文本被控制在 140个字符,只能展现一些琐碎的信息。但相对那些结构完整、写作规范、内容较长的信息而言,这种碎片化、零散化的信息,在很多时候却有自己独特的传播优势。由于内容生产简单、传播和再次传播快捷,使微博能很快成为同一信息不同渠道、不同用户、不同载体发布、互动的平台。而当大量的碎片化信息都是关于同一主题之时,相同的新闻关键词就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并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对某一事件的意见流,进而生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显然,这就是微博的力量所在——信息虽然高度碎片化,但它们能自发组织、完成对某个事件的完整报道和传播。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 后的第一时间内,对大部分受众来说,对即时信息的需求远大于对内容解读的需求。微博短小、快捷、互动,能有效确保信息快速发布、快速汇集,不仅数量上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且能时时更新。如能充分运用微博——“新媒体 CNN”的这种直播形式,配合其他传统媒体的适时介入,使之形成良性的互动,就容易在第一时间里掌控突发事件的话语权。3.3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媒介融合的高效性,能进一步扩大对外传播的覆盖范围
微博的本质是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结合物。而与手机的无缝结合则给传播带来了革命性意义。其既可以利用网络传播渠道,又可以通过手机、即时通讯工具随时随地发布、接受信息,以移动、简易、快捷的方式实现即时传播,并通过手机短信、桌面客户端在线更新、即时通讯(IM),使其整合各类工具上表现出更强大的兼容能力。这种兼容能力使不同媒介传播渠道更加融合,也使不同媒介客户在使用一种媒介的同时,成为其他媒介的传播对象。而手机和网络的融合,能使不同用户在多个媒介之间相互切换,这种相互的融合,使网民、手机用户都成为微博传播的对象,对进一步扩大对外传播范围极其有利。
4、微博引发的危机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化进程不断加速,一些原本就存在的社会矛盾大量激发出来,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异军突起,使得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都有可能被曝光在群众的眼皮底下。面对这样的新情况,原来地方政府部门对负面事件采取的“堵截、封口”措施已经无用武之地,事情只要一发生,就会在极短的时间里传遍网络。
至今网络上的热点事件,主要涉及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围观”、公权力监督、公民权利保护、社会公德伸张等等,这些事件的热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博发帖数量,比如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达芬奇家具曝光事件、郭美美事件、日本地震、双汇瘦肉精事件、锦湖轮胎事件、上海大火事件、河南航空伊春空难事件、金岩石丑闻事件、新航空难、东航空难、圣元激素门事件、郭德纲绿地门、诺胶囊危机、EXXON漏油危机、金龙鱼酸价超标危机、光明乳业回奶事件、INTEL芯片缺陷危机、杜邦特富龙中国“毒锅”危机,宝洁SK-II、雀巢碘含量超标现象、巨能钙双氧水事件、百度裁员门危机、晋商乔致庸危机应对、哈大天价药费事件、分众传媒短信门、华为辞职门、富士康跳楼门、丰田召回门事件、北京福寿螺致病事件、周久耕事件、东航返航事件、章子怡捐款门事件、南海罢工门事件等等都是在微博的推动下,产生放大效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从而使一些社会问题得到更加妥善的处理。
5、微博引发网络危机的特征
5.1 危机的源头不可控
微博本身具有门槛低、方便快捷的传播特点,因此在微博时代,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新闻源。微博是现场直播,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已经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舆论的独立源头。过去是互联网跟在传统媒体后边,现在是传统媒体跟在微博等网络平台后面找材料。像 7.23 动车追尾事故中第一条求救信息就是在微博中发出的,随后这条微博被博友转发10 万余次,比互联网上的第一条关于“列车脱轨”的报道早了两个多小时,而报纸等传统媒体在事故发生第二天才正式进行了报道。特别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 起,每一部 3G 手机其实都相当于一个揣着口袋里的互联网。由于发布者的不可知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危机发生的触发器,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是危机的诱发因素,我们也许能控制某一个媒体,但我们无法控制每一个人,这是对我们传统的新闻制度管制的一个极大挑战。
5.2 网民的心态情绪化
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统计分析,目前,网民的心态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变化,呈现出舆情内容涉及广、探究层次深、网民组织程度高、网上行为向网下行动延伸等趋势。网民关注较多的集中在社会道德和诚信问题、收入差距、公权力的形象、拆迁问题、公民上访等方面。尤其是公权力的监督等问题,极易触及公众的敏感神经,公众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会偏向感性,一些无直接利益相关的人群,也会借助网络事件宣泄自己长期的不满情绪,形成网络集体狂欢现象。负面的宣泄内容,进而导致政府在网络舆情中处于被动的状态,使政府的声誉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我们也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即信息没有价值,注意力才有价值。它的残酷性在于好消息通常不能吸引注意力,而能够吸引注意力的往往是坏消息。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像双刃剑,具有内容的不可控性和随机性,这个舆论场一旦被不法分子或是消极人士占领,很容易成为谣言滋生地和蛊惑人心的洼池。5.3 舆情传播的“蝴蝶效应”
网络舆论传播遵循一定的传播机制。它的生成发酵机制基本遵循以下规律: 传统媒体报道或网友爆料→网友讨论(新闻跟帖、论坛发帖等)→形成网络舆论压力(“意见领袖”发挥突出作用)→媒体跟进呼应网络议题,挖掘新的事实(新老媒体互动)→政府应对→再掀波澜(假设出现应对不当)→政府解决问题和官员问责→网友注意力转移→网络舆论消散。这种令人恐怖的裂变效应,往往使政府措手不及。5.4 形象的塑造细节化
当政府被无数人围观的时候,即使做了一百件好事,也抵不过一件错事带来的伤害和中伤。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或者细节的失败,都可能导致 100- 1 = 0 的效果,前功尽弃,甚至万劫不复。有人说,爬到山顶需要花 10 年的时间,而掉到山谷只需要10 秒钟。在微博时代尤其如此。其实,政府最大的危机就是信任危机,而一旦公信力丧失,即使以后说的做的再正确,也很难赢回老百姓的心。因此,政府在应对网络危机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应对的语态和心态,掌握应对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危机中化危为机。
6、微博时代的危机公关
6.1个人及群众的危机预防
1、遵循大“道”,敬天爱人
2、定位好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
3、尊重以及积极倾听利益相关人的需求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拿得起放得下,学会“舍得”
6、不要太在意自己的面子
7、谨言慎行,小心说出的每一句话与做出的每一个行为
8、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得意不忘形。6.2微博危机的应对原则
1、第一时间原则
2、真实坦诚原则
3、第三方原则
4、息事宁人原则
5、口径统一原则
6、留有余地原则 6.3危机处理的步骤
1、分析判断
2、制定目标
3、策略制定
4、组织策划
5、管理实施 6.4危机处理中的网络舆情管理
1、加强日常监测
2、锁定监测的主要渠道
3、与舆情内容进行分类
4、网络舆情的监测周期
5、舆情阅评工作
6、敏感问题重点查办
7、组建网络发言人队伍
8、寻求意见领袖加大与网民的沟通
7、企业应对危机策略
7.1发挥“沉默的大多数”的作用,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对外传播的亲和力和可信度。
微博这种融合了互联网、手机、即时通讯工具的媒介,不仅具有全球传播的能力,而且那些随时随地记录的人,都可以是新闻的报道者。这种靠个体自发记录和传播信息的模式,宣示着“全民写作”、“全民传播”、“全民记者”时代的到来,使大众传播中“沉默的大多数”有了施展的舞台。当前,既要继续强化各类主流媒体有组织的对外传播活动,又要高度重视微博这种“草根”力量对境外民众的影响力。毕竟,这种以社交方式出现的、由无数个体积极参与的传播,能进一步拓展对外传播的信息出口,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新闻生产力。这些自由的表达、自由的创作、自由的互动的宣传,比我们以官方媒体面目出现的“自说自话”的可信度更高,亲和力更好。
7.2借助境内境外微博平台,积极主动,有所作为,提高对外传播的舆论引导能力
微博是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只要有信息发布,用户不仅当即能看到所发的信息,而且一个用户被其他用户关注的程度、微博用户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同一社会事件的倾向性态度等,都可以通过相关渠道获得。这种纷繁复杂的信息、观点各异的意见,以及容易形成舆论气候的传播方式,对于对外传播的舆论引导能力,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 前,一 是 要重视对微博产品的研究,充分借助国内如新浪微博、腾讯滔滔、9911、同学网、饭否、叽歪、嘀咕、做啥、雷猴,以及国际上著名的twitter 等微博平台,使他们能够成为被我所用的、重要的“新闻发言人”;二是要在一些重大事件中,巧妙运用名人、专业新闻记者、网络发烧友的微博,通过他们拉近与宣传对象的距离 ;三是要发挥议题设置“风向标”的作用,通过设置相关的议题,用“裂变”产生大量同一相关主题信息,主动引导人们关注事实和意见,实现舆论引导的“悄无声息”。
7.3合理运用、适度管控,确保微博在对外传播中的良性发展
2009 年,伊朗大选后发生政治动荡之时,一些西方媒体和政治势力借助“twitter”,广泛传播许多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美国国务院官员甚至要求 twitter 延迟原计划中的网络维护服务,让 twitter在这一全球高度关注的事件发生期间保持正常服务,便于为世界报道德黑兰街头运动提供独特的来源,以及特殊的炒作题材。这也使我们看清了微博的双刃剑效应。因此,既要发挥微博在对外传播中应有的作用,又要将其纳入有效引导、适度管控的范围。加强对微博的管控,不能停留在行政命令层面,应在充分研究微博传播特点的基础上,从法律规范、道德自律、技术控制等方面实施有效引导。首先,应出台规范用户使用微博的规章制度,严厉查处对滥用自由表达及触及国家利益的行为 ;
8、政府应对危机策略
8.1 抢占社会化媒体阵地,建立危机的防火墙在突发事件中,微博已经逐渐成为了舆论传播的中心
由于微博裂变式的传播特点,所以突发事件中,网络应对的黄金四小时原则现在缩短到 黄金一小时。一小时内,网络上的热点问题会被迅速地转载。微博的传播速度之快给党政机关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带来了巨大冲击,任何信息披露一旦不及时或者不恰当,就会带来被动,甚至使事件急剧升级。因此,我们要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充分利用党政机关和官员微博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特殊作用,缓解党政机关的舆论压力,为圆满解决问题赢得良好的舆论环境。关键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要建立危机公关体系,从危机的预防、处理到从危机中恢复,都应有体系、流程和制度为保证;其次,要做好舆情监测工作,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危机源头,了解危机动向,对热点进行识别,通过分类、聚类分析,判断其倾向和趋势;第三,主动、系统、全面地进行传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树立正面形象。8.2 加强与网民的互动沟通,积极疏导网民和公众的情绪互联网具有四点社会功能,包括民意表达、监督权力、推进改革和疏导社会情绪
微博不仅是一个网民的沟通分享平台,是网民情绪的宣泄平台。因此,及时了解网民的情绪,并加以妥善疏导,对于危机的预警与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国一些部门,谈到社会化媒体便谈虎色变,担心应用不当引发网民的负面情绪,甚至对网络公关、危机公关的认识存在偏差,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依赖于雇佣水军灌水及删帖。于是,事与愿违,帖子越删越多,是非越来越混淆,事情越闹越大。社会化媒体阵地如果可以科学合理地运用,同样可以有效地与公众沟通、危机预警、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甚至在社会动员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7. 23 温州动车事故”中,浙江省领导与浙江省卫生厅官方微博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正确使用,还可以让政府的处境化“危”为“机”。在使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时,要重视它的互动功能而不是宣传。不能把政务微博仅仅当成官方网站的延伸,只发布一些信息,而应该把它当做处理群众切身问题、与群众良好互动的平台。因此,我们要放低姿态,抛弃以往哪种高高在上的官方语言和命令式语气,学会说草根语言。像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的微博,他称粉丝为“童鞋”,以拉近与粉丝之间的距离。用好微博还要管好微博。我们要组成专门的政务微博管理维护人员,这些人员可以让网络评论员兼职等。管理维护人员要熟悉并掌握微博的运行规律,不断丰富和更新微博上的内容,避免使其成为“僵尸微博”,真正让微博成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但我们也要注意,微博只是一种新的沟通平台,它不能代替传统的下基层走民生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
8.3 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
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并加以沟通和引导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中,意见领袖的声音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进一步影响了公众的民意与整体舆论的走向,形成了强烈的舆论导向。意见领袖包括加”V”的社会名人、政府高官、演艺名人等,和一些在某领域拥有权威话语权的草根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往往都拥有百万级的粉丝,他们的转发和评论都在时时领导着网络舆情的动向与网民的情绪。所以,加强与这些意见领袖的沟通与引导是管理网络舆情的关键所在。2. 4 引导网络舆论只是方法,而化解危机的实质在于政府转型应对网络危机事件不能与现实问题脱钩,解决问题和舆论引导应双管齐下。网络宣传部门是“化妆师”,不是“整形师”,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是依靠网络宣传部门“唱独角戏”是没有用的。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使我们的话语权分散了,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监督政府的行为,为政府建言献策,从而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努力遏制腐败,改变作风。因此,微博的出现实际上是倒逼我们政府转型,由从上而下的垂直的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转向从下而上的服务型政府转变,由单一的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治理型政府转变,由手工作业型向电子网络信息网络型政府转变。只有政府转型了,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危机更好地适应我们这个新时代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谢一笑.《微型博客Twitter问题不断预借新一轮融资自我救赎》[J].IT时代周刊,2008 [2] 胡春阳,姚玉河,《发动博客公关》[J].商业管理,2007 [3] 顾明.《互联网时代公共关系的新挑战与应对策略分析》[J].今传媒,2009 [4] 梁树新.《微传播微营销》[J].新媒体,2010 [5] 《微营销》[J].市场观察,2011 [6] 常宁.《微博时代的企业微营销:以“新浪微博”为例》[J].科技传播,2011 [7] 居延安.《公共关系学》[J];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8] 杨维.《论微博在网络舆论中形成的作用》[J].传播实务,2011 [9] 吴兵,王立.《微博在对外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实现》[J].对外传播,2011 [10] 杜岩,周咏梅.《企业公关危机管理机制模型建立》[J].上海保险,2008
第二篇:公关语言学结课论文
学院:学院 专业:11级自动化姓名:张11 学号:11111111 公关语言学论文
公关语言学论文
本学期我在老师的讲解下,从对公关语言学的一无所知,变成了有所了解。知道了公关语言是一种文化力,它与品牌力,营销力并列为21世纪的柔性生产力。
公关语言学是在我国公关事业兴盛的形势下诞生的,它是公共关系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产物。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贯穿于这门新兴的学科,但它又不同于公共关系学,它着重研究公关人员在公关活动中的语言运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对考察、分析公关语言运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公关语言学还吸取人际交际学、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心理学、写作学等学科的营养,具有知识的广泛性和学科的综合性。这种多学科理论知识的交叉融合、相互渗透,使得公关语言学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实用价值。公关语言艺术,既表现为说的艺术,又体现出听的艺术,同时蕴涵着写作的艺术。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实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没有公关意识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不掌握一定公关知识和技巧的人不是一个好的企业经营者。开设公共关系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熟悉公共关系的主要技巧,成为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综合性应用人才。下面我对我所了解的公共语言 学的主要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做一点介绍: 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交叉学科。其特征为外延大、内含少。所谓“外延大”是指:公共关系学广泛借助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政治学、法律学、历史学、民俗学、礼仪学和哲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所以专业基础理论范围广泛。例如: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对组织的结构和性质的分析需要社会学的知识。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调查公众心理时就要用心理学的常识。公共关系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传播活动,为了提高传播质量,必须研究传播学的理论。公共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管理职能,因此公关操作需要运用许多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公共关系写作需要较高的语言和逻辑能力;公关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关交际过程中要熟悉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人民的风俗礼仪习惯等等。相比较而言,公共关系自身的专业理论则并不很多,主要包括公共关系定义、历史、职责与功能、组织与人员、工作程序等几个部分,内容不多,而且也不很复杂。基于这样一些特点,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与自己在其他相关学科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思考它们与公共关系学的关系。同时博览群书,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适应公共关系学涉猎广泛的特点,在各门学科的综合中获取新知。
第二,公关语言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应用技术部分则显得丰富发达,而且还在继续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上课的课件上已经包括了一些案例,教师又补充一部分案例。但是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要想把公共关系变成自己的知识,还需要随时随地注意我们身边的新案例。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强调创新性,照搬照抄前人使用过的经验,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必须以不断创新的经验来丰富公共关系。新的经验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我们作为一名学生,都是已经成年人了,在我们的身边就会有许多组织与公众进行沟通的生动经验。要善于将我们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论证这些经验,使它们变成公共关系的新方法。即使一些活动由于种种方面的原因效果不佳,或者由于我们学校的领导不重视,造成组织与公众关系不良,我们也可以从反面总结经验,看看是在什么地方违反了公关原则,我们应当吸收什么教训。其二,注意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上出现的一些新鲜案例。每个组织进行公关活动,都会在媒体上广泛传播,他们的构思、设计、实施都有一些巧妙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列宁说:“生活之树常青,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中的丰富经验将会推动理论不断发展。
第三,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而且还在不断发展的学科。公共关系从产生之日算起,到今天不过百年的时间,从课程的内容中就可以感受到,连公共关系定义这样的基本点,理论界还存在着争议。
公关语言学包括演讲。演讲是现代人生存和交往的一大能力。有 人类就会有语言,从而就有演讲。生活中充满了演讲,大到代表国家到联合国大会的演讲,小到朋友聚会、喜庆迎送的演讲。一个人的生活事业优劣成败决定了你无法拒绝演讲。
其实,演讲的目的不在乎有三种:告知对方,说服对方,鼓励对方。而从演讲的内容到语言,演讲又可分为五类:公关演讲,营销演讲,自我演讲,礼仪演讲和学术演讲。奥巴马的演讲我们都有一些了解。他凭借着此次极为出色的演讲胜利获得了美国下一任总统的职位,他的演讲就是这种自我演讲中的竞选演讲。
竞选演讲一般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单纯演讲性”,就是事先拟纲或演讲稿,做好充分准备,然后按照指定顺序或抽签决定的顺序依次演讲,或者赴选民较集中的地方演讲。奥巴马就属于这种演讲。第二种是“提问解答型”。先由竞选者介绍自己的精选宗旨和精选条件,然后以“答记者问”的形式,随时回答听众的问题。第三种是“辩论演讲型”,举世瞩目的1988年美国第41届总统竞选中的“象驴之战”就是这种类型。他要求竞选者必须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事先将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充分的准备,避免太多的随意性。竞选演说,实际上是演讲者的一种“自我推销”,用据理力争的方式艺术的说明“他不行,我行”,或者“他行,我更行”。用展望未来的理想构图,“诱导选民”投我一票吧,我将会使你们得到彻底的满足!当然,“推销”的方式要注意艺术性,切忌为了贬低对手而不择手段。竞选演讲要遵循“惟真惟实,感人肺腑,具体可信,动情入心”的原则。
其实演讲最后五分钟,就是演讲的结束语,使整个演讲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是演讲中给听众留下的一个“最后印象”。拿破仑说“兵家成败决定于最后五分钟”。研究表明,演讲的结束语比起其征文来说,可能被听众更注意。因此,讲究演讲结束语的艺术,是保证演讲成功的重要关节。所以,要有良好的演讲结束语。在我们生活中,讲电话也成为一种技巧,对于我们日常成活和人际交往方面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话形象是人们在使用电话时的种种外在表现,是个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说的就是声音在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话时的表现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反应,电话交流同样可以给对方和其他在场的人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
一般认为,一个人的电话形象如何,主要由他使用电话时的语言,内容,态度,表情,举止等多种因素构成。
电话语言要准确,简介,得体,音调要始终,说话的态度要自然,语气要诚恳,亲切,口音清晰,语速平缓。
当然,语调的魅力也相当重要。用清晰而愉快的语调接电话能显示出说话人的职业风度和可亲的性格。虽然对方无法看到你的面孔,但,你的喜悦或者烦躁仍会通过语调流露出来。
由于话筒的传声与面谈有差异,因此,将话筒贴得太紧或离得太远都是不好的习惯。一般来说,音量以听清对方声音为标准,语速相对平时说话慢些,必要时,可用升调向对方投去友好的“微笑”,让对方感到亲切,但不可以装腔作势,拿腔拿调。
职场面试的应对策略
学会四种能力,是21世纪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这四种能力是求知能力,做事能力,发展能力,共处能力。
我们大学生毕业后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找工作。我们要合理的 选择行业,我们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主要是性格,兴趣和能力这 三方面。还有的就是对职业世界不了解。在对于这几个反面的不了解,往往我们会选错行业,这样会阻碍我们未来的发展。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对我们的职业世界有所了解。简而言之,大型企业轩文化,中型企业选行业,小型企业选老板。还有,当今职场新宠是了两类人:复合型人才和能力型人才。其次就是求职面试的两大功课:自荐材料的设计和面试中的经典问题的应对。自荐材料包括简历,附信,材料证明等,简历设计要求突出重点,避免亢长。附信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应聘单位而度身定制的,因此可以为相似的职位准备同一份简历,而附信则不能。在呼和应对面试问题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表达清晰,实事求是,让别人觉得你是很有诚意的。
总之,公关语言艺术这门课让我懂了生活中更多的技巧,让我在面对大众说话时懂得如何缓解紧张情绪,让自己表现的更自信。在我讲电话时,我知道了如何讲的有礼貌又得体。将来我去面试的时候,让我知道如何应对好我的面试,还有正确的择业。
公关语言艺术这门课程真的有很多使用的地方,因为它教会我们 如何为人处世,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对于我们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公众场合的语言形象,商务洽谈的沟通技巧,职场面试的应对谋略,演讲语言的表达风格,组织形象传播的语言艺术等,同时也有关于公关语言与公众心理与文化价值观,与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联系。
公共语言是以和谐的人文意识来交流的一种沟通艺术,值得我们 去好好研究!
第三篇:经济法结课论文
经济法学结课论文
学院:经贸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学号:1124130 班级:11241 姓名:贾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有限公司与股份公司相比,由于其具有设立门槛低、组织机构简便灵活、经营具有封闭性等优势而更受青睐。而有限责任公司兼具资合与人合性,其人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对股东转让出资应进行限制,这是保障公司股东的稳定性和公司健康运行所不可缺少的,司法实践中常常因立法的欠缺,不能真正保护股东的权益及维护公司正常的运行。本文,作者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有限责任公司 股权转让 问题研究与分析
引言:
《公司法》第72条第1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第2款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第3款规定:“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第4款规定:“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有明确规定,但并不全面,个别条款甚至有失偏颇。本文将就《公司法》相关不足之处及实践中经常出现的现象进行论述和分析。
一、股权与股权转让:
1、股权:
股权又称股东权,指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取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股权既是财产权,又是社员权。以其行使目的为准,股权可分为自益权和共益权。此种分类方法是股东权最为重要的分类方法,为日本学界通说,也逐渐为我国学术界广泛采用。
2、股权转让:
股权转让权原则上归属于股东的自益权,但具有特殊性,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限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主要通过股权的买卖来实现,狭义的股权转让仅指股权买卖行为,而广义的股权转让则还包括赠与、继承、互易、夫妻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法院强制执行以及公司收购等特殊形式。
二、公司股权转让的基本原则:
1.股权转让自由原则——公司股权转让的基本原则:
“股份的自由转让和股东的有限责任一起,被誉为现代公司制度的两大基石”。股权转让自由和股东有限责任是现代公司区别于其他企业组织形式的本质特征,也是公司制度赖以存在的理由。因此,即使是在兼具人合、资合双重属性的有限责任公司中,股权转让自由仍是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股权转让限制仅为例外。
2.股权对外转让法定限制制度——股权转让自由原则的例外: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按受让主体的不同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下称股权对内转让)、另一类是第三人与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下称股权对外转让)。对于股权对内转让,《公司法》未作特别要求,只是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根据该规定,在我国,除非公司章程另有约定,否则股权对内转让只要出让方与受让方协商一致即可。而对股权对外转让的限制性规定则占据了《公司法》第72条的主要篇幅。因此,如果我们从现行立法角度出发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进行研究,就不难发现法律对股权转让的限制主要体现为对股权对外转让的限制。
三、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1、存在瑕疵出资的股权转让:
瑕疵出资指股东未缴纳出资、未足额缴纳出资或抽逃出资。瑕疵出资的股权转让是否有效,实践中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瑕疵出资股东是否具有股东资格,其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是否有效。目前,我国理论界也是观点不一:一种观点认为,股东权的原始取得以对公司的出资为必要条件,股东不出资,即没有股东权,也不享有股份,其所签的股权转让合同当然无效;另一种观点认为,出资瑕疵的股东仍具有股东资格,股权转让合同不因出资瑕疵而无效.我国《公司法》第28、200、201条将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发起人、股东应承担的责任规定为补足出资以及向已出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从这三项条文分析,我国《公司法》没有否定瑕疵出资者的股东资格,但对存在瑕疵出资的股权转让的效力未作规定。
2、转让部分股权权能的股权转让:
近几年来,在审判实践中,出现了股东转让股权的部分权能而引发的股权转让纠纷。例如,股东仅将其股权中部分或全部财产权益转让,而保留公司经营管理权,或者,将公司的经营管理权转让,仅保留股权中部分或全部财产权益。对于此类新型案例,我国《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
我国的施天涛教授认为股权的转让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可见他认为不能仅仅转让股权的部分权能。韩国学者也认为,虽然股份是由盈余分配请求权、表决权等多种权利组成,但不能分离其中一部分进行单独转让.美国学者克拉克对此有不同观点,他认为,“如果没有相反协议或特许条款,所有这些权利都可以作为一个单元转让,而无需公司的其他股东或董事和高级职员的同意。
股权的部分权能能否转让,或者说,以转让股权的部分权能为内容的股权转让合同是否有效,将打破传统的“股权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理论,很值得探讨。
3、侵犯股东优先认购权的股权转让:
我国新《公司法》规定,股东向外转让股权时,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认购权。但是立法没有规定其他股东如何行使优先购买权,及其优先购买权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措施。对股权强制执行时股东如何主张优先购买权,《公司法》也未作具体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很可能造成强制执行中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受到侵害的现象。
4、股权的非协议转让问题:
上述几种情形均属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协议转让。除此之外,实践中还有股权的非协议转让,即由于一些法定事由的出现导致股权的转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情形:一是由于夫妻离婚分割共有财产而导致的夫妻共有股权的分割;二是由于股东死亡而引发的股权继承问题;三是因股东生前对股权的遗赠行为而发生的股权转让问题;四是股东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发生的依法强制转让股权的问题;五是因股权出质所导致的股权主体发生变动的问题。新《公司法》只对股权继承和强制执行这两种情形做了规定,没有涉及其他情形。我国《公司法》中有关股权非协议转让的规定还存在以下问题:(1)夫妻离婚分割共有财产、股权的赠与或遗赠等,也可能导致股东的增加或变更,是否当然允许,我国《公司法》没有涉及。
(2)对股权出质导致股权转让的情形,《公司法》没有规定。我国《物权法》第226条第1款的规定明确了以有限公司股权出质的,以公示(即工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为质权成立时间。根据《物权法》第229条及208条,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股权优先受偿。那么,此时债权人能否取得股东身份呢?《公司法》的失语造成了另一个法律漏洞。
5、因股权转让导致的股东人数超过50人上限的问题: 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这将致使此种情形下的公司面临“违法还是死亡”的两难选择。法国针对此问题的做法是,股东超过100人的,原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在一年内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否则公司必须解散(法国商法典第二卷《商事公司与经济利益合作组织》第223-3).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也有类似规定(《澳门商法典》358条.但是这种做法并不适合我国。首先,公司转型将使公司在短期内面临诸多问题,尤其是增资一项,由于我国有限公司与股份公司的法定最低注册资本额差距很大,大部分有限责任公司在短期内将难以解决融资问题。其次,解散公司不符合商事营业维持原则,不利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对因股权转让导致的股东人数变更问题不作规定,会使法定的50名的股东人数上限很容易被规避,同时也对有限公司的人合性造成冲击。
相比之下,日本的方式值得借鉴。日本《有限公司法》第8条规定除非有特别事由并经法院认可以外,股东总数不得超过50人,但因继承、遗赠致股东人数发生变更时,不受前款限制。第19条第8项规定:“因转让致使股东总数超过了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的限制时,除遗赠外,其转让无效.这样既考虑到继承和遗赠的特殊性,又避免了公司的解散或变更形式,同时也维护了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
四、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理论基础:
1、资本多数决与小股东利益保护的权衡:
大股东的出资多,承担的风险大,资本多数决的原则体现了对大股东利益的保护。大股东也会积极的行使其权利,规范的运营公司,以期实现其出资收益。由于实行资本多数决原则,公司股东会的决议通常反映并代表着大股东的意志和利益,公司董事会也为大股东所控制,按大股东的要求和愿望行事,少数股东的地位越来越弱化,为体现公司的民主与公平,应赋予小股东相应的权力以回应大股东可能发生的滥权或对其产生侵害行为。
2、股东利益保护的权衡:
资本维持原则,又称资本充实原则,是指公司成立后,必须保持与其注册资本相当的资产,以保证公司经营能力及偿债能力,维护债权人利益。资本充实原则体现在各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中,如为防止公司资本实质减少,各国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回出资,非法定情形,公司不得认购自己的股票等。资本不变原则是指公司注册资本一经确定,非依法定程序不得增减,公司资本的任意减少,会削弱公司的偿债能力及股东对公司的责任。因此公司资本的增减须依法定程序进行。尤其是减少资本时,必须经股东会决议,修改公司的章程,通知公司的债权人。允许债权人提出异议,或应债权人的要求提供担保,最后到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3、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及我国学者的观点:
股权转让即出资转让不会改变公司股份的总数,只是改变公司的股东,公司的注册资本等不会因此减少,从资本不变原则而言,不会给债权人造成损害,所以无须债权人同意。但是其人合性的特点要求对公司股权转让有一定的限制。在国外立法中,有限责任公司的转让有不同的规定或限制,但总而言之,对内转让并无太多的限制,但允许章程加以限制。差别主要在于对外转让的限制上,有些国家的公司法对转让出资的价格也做了规定。我国《公司法》规定了对外转让须经过半数以上的股东表示同意,但未对可否由股东指定他人购买,优先权行使的期限,不同意转让自行购买的期限及价格的确定等问题做相关的规定。
虽然综观以上可知多数国家做了相对严格的限制,以维护公司的人合、封闭性。但我认为公司成立是基于股东间的彼此信任合作,股东退出公司,不一定是对设立公司时自己承诺的一种违反。面对控股股东的危害,小股东无义务对自己的承诺,承担全部的后果和责任。所以在严格限制的同时,应给小股东留好救济通道,这样才能保障投资者的积极性,及维护公司内部良好的合作关系。
结语: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是公司法的重要制度,公司法赋予公司自治与股东自治的权利,股东可以自由地转让其持有的股权。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分析,认为股权转让制度仍处在发展之中,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
经济全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迅猛发展要求每个国家都要有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其成长。公司企业法律问题的研究还会继续下去,新问题还会不断产生,由此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并注重实践,讲法律与经济完美的结合推动经济腾飞。
第四篇:报关结课论文
浅谈报关员记分考核
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07-2班
记分考核是海关对报关员实行岗位考核的一种教育和管理措施,对于无法区分责任主体是报关员还是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海关不予记分。报关员享有申辩权、复议权、诉讼权等权利。
所谓报关员记分考核管理,是海关在注册登记、检验等传统管理手段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程序加强对报关员曰常动态监控,并对其报关单填制不规范、报关行为不规范以及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或者有走私行为未被海关暂停执业、撤销报关从业资格的行为进行量化记分考核的管理方式。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取得报关员资格的约有13万人。虽然自实行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后,报关员业务素质普遍有所提高,但受利益驱动而违规操作的情况仍十分普遍。报关员业务和服务水平不高、超范围报关、私自报 关、借权报关、无序流动、诚信缺失,甚至参与走私违法等,已成为增加海关监管成本、制约通关效率、影响海关对外贸易统计、扰乱进出口秩序、阻碍国家投资软环境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在海关行政管理实践当中,已有部分海关开始尝试实施报关员记分考核管理,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深圳海关2003年7月报关员扣分管理系统启用以来,该关预申报质量较启用前提高了一倍,全关区报关单电子报关退单率从4月的2.82%下降到11月的1.04%,降幅达63.1%;全关被扣分报关员人均扣分值从8月的5.01分下降到11月的3.8分,降幅达24%。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文锦渡海关报关差错已从2002年3月的1126条下降到目前的每月30条以下,降幅达97.3%。
实践证明,这是一项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促使报关员自觉增强诚信守法意识,努力提高报关单填制质量和业务素质、服务水平,积极减少报关差错;并对规范报关服务市场秩序,降低海关行政成本,提升监管效能和通关效率,有效预防走私违规行为发生等作用明显。
与行政处罚不同的是,记分考核是海关对报关业务水平不高且记分达到一定分值的报关员实行岗位考核的一种教育和管理措施,提供的不是惩罚手段。海关对在记满分至考核合格期间的报关员,中止其报关员证效力,不再接受其办理报关手续,是基于报关员的报关行为无端浪费海关管理资源、影响通关效率,海关必须加强管理的需要,是具体的行政行为,而非行政处罚,其目的和意义在于海关向企业、报关员发出了一个警示信号,时刻警醒和督促企业和报关员自觉增强诚信守法自律意识,努力提高报关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主动减少报关差错和报关不规范、走私违法行为发生,促进通关效率提高。
哪些行为将被记分?不少报关员都害怕海关记分范围无限扩张。根据《办法》规定,并不是报关员的所有行为都列入记分范围。目前,列入海关记分范围的都是报关员曰常报关工
作中与通关业务紧密相关的行为,这些行为往往直接影响海关通关效率或增大了海关监管成本和风险。
记分的类型主要分为四大类:
一是报关单填制不规范。包括海关电子审单系统接受电子数据报关单后进行逻辑处理,发现差错自动将报关单退回的;海关接受纸质报关单申报后,报关单证及其内容因报关员填制不规范导致需要修改或撤销的;影响海关统计的。
二是报关行为不规范。包括未按规定在纸质报关单及随附单证上加盖报关专用章及其他印章,或者使用印章不规范的;未按规定在纸质报关单及随附单证上签名盖章或由其他人代表签名盖章的;出借本人报关员证件、借用他人报关员证件或者涂改报关员证件内容的;因报关员原因,导致海关退回或撤销报关单的。
三是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被海关予以行政处罚,但未被暂停执业、取消报关从业资格的。
四是因走私被海关予以行政处罚,但未被暂停执业、取消报关从业资格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些行为的认定应当遵循责任明确的原则,仅对报关员在报关单填制不规范、报关行为不规范以及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或走私但未予资格处罚的行为实施记分,对不在此范围之列的其它行为则不予记分。在记分时,海关有责任认定报关员是否对该记分情事负有责任,而对于无法区分责任主体是报关员还是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海关不予记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报关员记分考核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119号,以下简称《记分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效果良好。对提高报关员申报质量和业务水平,减少报关差错,提升监管效能和通关效率,规范报关服务市场秩序,降低海关行政成本,有效预防走私违规行为发生等作用明显。
但随着海关业务以及报关服务市场的发展,《记分办法》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海关对报关员和报关服务市场的需要。一是报关员记分项目不够全面,未涉及报关业务所有内容,如加工贸易方面;二是记分标准不够细化,只有大类的描述,海关原因还是报关员原因无法准确区分;三是积分返还操作全国不同意,容易引起行政争议;四是记分结果仅作用于报关员(除影响企业的报关差错率和企业分类外),未对企业加强报关员管理形成压力;五是报关员IC卡借用现象严重,出现考场“枪手”,一些企业报关往往使用一个人的IC卡申报,并由该人专门负责记分超限后的考试。为了进一步规范报关服务市场的发展和报关员的报关行为,有必要对《记分办法》进行修订。为此,海关总署主管部门已将该办法的修订列入工作日程,并计划配套的报关员IC卡管理系统程序进行同步修改。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定对报关员有法定的管理职责。报关员代表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企业办理报关手续,其行为是否规范对海关通关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影响。
第五篇:工程地质结课论文
《工程地质学》期末课程论文
学
号
11160271
编写姓名
冉晨路
专业班级
土木1103
所属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提交日期
2013年4月30日
泥石流成因与防治
姓名:冉晨路
学号:11160271(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土木1103)
摘要:阐述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子,地理因子,人为社会因子;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地理条件,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泥石流的防治有:山坡防治、沟谷防治、堆积区防治。
关键字:泥石流的概念、危害;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子;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泥石流的防治
一 泥石流介绍
(一)泥石流的概念
因为泥石流子在不同地区,它发生的原因和类型上的茶饮,其叫法也不同。
地质学家把泥石流作为不良地质工程和地质灾害来研究。水土保持学家把它作为水土流失发展到及其严重成都下的产物。环境科学家把他作为自然环境恶化的产物。沙漠学家把它作为山地“沙石化”过程来研究。泥石流奇特的流动现象,特别在天然条件下的紊乱和层流现象,引起力学界的关注。泥石流搬运巨大飘砾的现象打破了冰川运动才具有的能力,引起了冰川学界对古冰川沉积两种的激烈争论。对泥石流定义的看法非常之多。
(二)泥石流的危害
1、泥石流的灾害特点有:常发性灾害、突然性灾害、群发性灾害、同发性灾害。
2、我国泥石流的威海几乎涉及山区及其临近地区的各个领域和部门,对山区的城镇、村寨、交通厂矿、水电工程和农田造成严重的危害,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是这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三)国内泥石流分类
1、按沟谷地貌特征的分类:典型泥石流沟、沟谷型泥石流沟、坡面型泥石流沟
2、按水源条件分类:暴雨型泥石流、冰雪融水型泥石流、水体溃决型泥石流
3、按土壤条件分类:水石流、泥流、泥石流
(四)中国泥石流的分布
1、分布规律:地形阶梯两个过渡地带、我国高原及边缘山区、强烈切割的河谷地带
2、中国几个主要泥石流分布区: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区、云南大盈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区、甘肃白龙江泥石流分步区、四川安宁河谷泥石流分布区、渭河谷泥石流分布区、川藏公路沿线泥石流分布区、香港特区山泥倾泻分布区
二 泥石流形成
(一)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泥石流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即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利水源条件。三大条件对泥石流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缺一个可。
1、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集中反映在泥石流形成的松散碎屑物质方面。在山区的一个小流域内,如果没有数量足够的松散碎屑物质,是不可能形成泥石流的。岩性、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及火山活动等,属内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各种重力地质作用、流水侵蚀搬运堆棚等.则属外力地质作用。这些互相关联、锗综复杂的地质条件组合,决定着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松散碎屑物数量多少和类型特征。
(1)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地质构造类型有断裂、断层、褶皱等,对泥石流形成发育具有百接影响的是断裂作用。断裂在地表往往呈带状腰布,在断裂带内软弱结构面发育,岩石破种,断层和裂隙发育,牛成断层角砾岩、庞棱岩、压碎岩等。这利于加速风化进程,形成带状风化,因此断裂带上的风化壳深厚,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发育,松散碎屑物质都特别丰富。四川西部、由南部的高原山地就有多条规模大的深大断裂,甚至延伸到云南省北部和中部.如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元谋一绿汁江断裂带等,这些识大断裂带由许多次级断层组成,断裂破砷的灾度大,影响范围广,岩石遭受强烈破坏,滑坡、崩塌、错落等普遍,形成分布密集的石流沟群。(2)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中以物理风化作用村岩石的破坏作用最大,风化速度最快,松散碎屑物质的积累快速,储量丰富,对泥石流形成的意义特别大。(3)重力作用
重力地质作用包含滑坡、崩塌、剥落、泻溜、高山区域的冰崩、雪崩等。
2、地形条件
(1)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对泥石流的形成起关键的作用,因为相对高度决定势能的大小,相对高度越高,势能越大,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越充足,因此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高山、中山和低山区,起伏较大的高原周边也有泥石流分布。(2)坡度与坡向
山坡坡度的陡缓,影响松散碎屑物的分布和聚集,凡是泥石流发育的山地,山坡坡度较陡。
(4)流域形状和沟谷形态
流域形状对雨水和暴雨径流过程有明显的影响,径流和洪峰流量大小,直接关系着各种松放碎屑物质的起动和参与泥石流活动,因此扼石流发生关系密切,最有利于泥石流体汇流的流域形状是漏斗形、栋叶形、桃叶形、柳叶形和长条形等几种形状。
3、降水条件
泥石流形成还要合数量充足的水体(径流),水体的来源最为普遍的是降雨,其次降雪形成的冰雪融水,它成为泥石流发生的水源; 方面水体是泥石流物质的组成部分,泥石流为固液两相流体,液相物质就是水另一方面汇流过程中水体又是泥石流运动的功力条件,只有当雨水、冰雪融水形成强大的径流.才能挟带大量的土石运动并融合为泥石流。(1)降雨
降雨型泥石流在我国分布最广、占到泥石流的绝大多数,它又可分为暴雨、台风雨和雨水三个亚类。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白东南向两北递减,根据气候的干燥度为分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四个区域。从水源条件分析,半湿润到半干旱的气候对泥石流的形成最为有利,如川滇之间的两南季风控制区域.干湿两季分明,冬春干早期长,夏季降雨集中,多暴雨,强度大的局地性暴冈,因而成为泥石沉的多发区。(2)冰雪水
以冰川、冰雪融水和冰湖溃决为水源的泥石流,发生在青藏高原南部、东南部和西北部的高山区。
(二)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
1、地理环境因子
同样的条件,由于环境的差异,泥石流发生频率和规模就会大棚径庭。泥石流形成的环境要素,应该是它的自然环境、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好环,但要做到定员分析这些是件复杂的事,因此我们一般把环境差异用当地的森林覆盖情况、水土流失状况和不良地质现象来评价当地环境优劣。
2、地理人类社会因子
人为活动对泥石流发生、发展的影响有消极和积极两个方向:对泥石流进行预防与治理是积极方面,现所涉及的全属于消极方向。
三、泥石流的防治
泥石流的发生过程,均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区域差异性很大,治理经势较多,见效过程又较长。根据已有经验,泥石流防治应遵守以下原则。
(1)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根据泥石流发少条件、活动特点及危害状况,全面综合地制定防治规划。
(2)坚持以防为卞,防、治结合,除害兴利的方针。(3)结合实际,注意节约。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靠
(一)泥石流的防治体系
1、治理体系(1)山坡整治
一般重点放在泥石流流域水上流失严重的上游形成区。它包括:①植树造林措施②截流措施③谷防工程(2)沟谷整治
主要是修建在泥石流通段的各种类型的拦沙坝,其作用是防止下切,稳定沟床和岸坡,对防治边岸滑坡崩塌继续发展有明显效果.同时可拦截部分泥沙和平缓纵坡的作用。(3)堆积区整治
丰要治理措施是修在泥石流下游堆积区的防治工程,其日的是将泥石流按照人为的意愿进行排污、导流和停淤。其工程内容有:①排洪道②泥石流导流堤③停淤场
2、防护体系(1)保护城镇的防护措施 治理泥石流沟和保护受灾城镇都是为丁避免或减轻泥石流带来的危害。(2)保护工矿企业的防护措施(3)保护交通运输的防护措施
山区铁路、公路,一般都是利用山脚至河岸的平地,因此在泥合流分布的山区,采取合理的线路方案,对保护铁路和公路安全畅通,只有重大意义。
3、预防体系(1)山泥倾泻风险管理(2)用量化风险评估来估算风险(3)指定可接受风险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拜格诺R A。1958 流体中分散颗粒的流动 北京:水利出版社
陈光曦,王继康,王林海 1983 泥石流防治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71~80 陈景武 1985 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12 崔之久,李永化 1996 小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发育特征,泥石流观测与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106~114 崔之久 1996 泥石流沉积与环境 北京:海洋出版社31~57 冯清华、徐道明 1985 山区小流域河槽泥石流作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