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总体情况介绍(最终版)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总体情况介绍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组织制订了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并已于近期正式发布。
一、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数、招生数、毕业生数都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持,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明显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行业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培养一大批“用得上、下得去、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是面对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现代产业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和适用性。三是面对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发挥引领作用,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合理确定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
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是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同时也是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长期以来,我们在专业教学方面一直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要求,这使得高等职业学校在实施专业教学中无标准可循,人才培养水平也参差不齐,难以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新的形式下,制订专业教学标准显得尤为迫切。
因此,制订专业教学标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完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体系,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专业教学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于加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基本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相衔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教学标准制订过程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之“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项目中,安排专项经费分期分批支持了高职高专教指委专业规范研究制订工作。2010年,各教指委启动高职专业教学规范研制工作。
2011年,教育部职成司印发《关于委托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修)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委托高职教指委在专业教学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截止到2011年11月底,46个高职教指委制订出第一批共计592个专业教学标准。
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期间,教育部组织了277名来自中高等职业院校、大学本科院校、行业企业、教研机构的专家分组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审核。
共有410个专业教学标准和英语课程教学标准通过审核并依据专家意见进行了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2012年3月至5月,我们征求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等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及新疆建设兵团教育局的意见,2012年6月,相关高职教指委根据各方反馈意见又作了最终修订。
三、专业教学标准的内容与特点
专业教学标准共有以下十部分内容:
一、专业名称。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含目录外已批专业)收录的专业名称确定。
二、专业代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含目录外已批专业)收录的专业代码确定。
三、招生对象。有以下几类: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初中毕业生、高校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学历为大学专科,学制根据不同招生对象有以下几种:三年制、两年制、五年制、一年制。
五、就业面向。明确与本专业最直接相关的职业领域、工作岗位等,包括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群。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明确专业定位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的描述和职业核心能力;明确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职业态度要求等。
七、职业证书。明确针对核心职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要求。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明确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专业核心课程简介,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等。
九、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明确专业教学团队,教学设施,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考核,教学管理等要求。
十、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明确本专业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和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专业面向。
410个专业教学标准内容丰富,特点突出:
一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标准要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对接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结合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突破学科化体系框架,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比如: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本专业课程要依据公路运输管理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交通运输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公路运输管理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同时,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取得汽车运输调度员、汽车客运服务员、汽车货运理货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至少一种。
二是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专业教学标准推行基于企业工作岗位实际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教、学、做”一体化,促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鼓励学校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比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提出示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岗位教学法等5种教学方法。建议学校立足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引入真实工作场景,根据企业真实的旅游服务和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开展教学。同时建议学校配备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训室,通过模拟企业管理现实环境的运作模式,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管理专业技能。
三是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专业教学标准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产业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努力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努力满足国家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比如:这次发布的410个专业教学标准包含有先进制造业相关的激光加工技术、飞行器制造工艺、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等专业教学标准;新能源相关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与安装等专业教学标准;生物产业相关的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制药技术等专业教学标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相关的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专业教学标准。
四是促进中高职衔接和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专业教学标准一方面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另一方面明确本专业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方式和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专业面向,促进中高职衔接和学生继续学习通道的建立。比如: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注重结合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等专业的教学实际和特点,明确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的方式和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本科专业面向,同时建议学生可参加思科CCNA、星网锐捷RCNA、神州数码DCNE等行业资格培训,继续提高专业能力。
四、专业教学标准的实施
第一批专业教学标准的发布试行,填补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化的空白,今后教育部还会继续推进其他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工作。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学习并参照执行,争取在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大幅度提升。也希望在试行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逐步完善。专业教学标准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在组织对高等职业学校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时,将作为重要标准纳入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同时,教育部正在制定“十二五”高职教材建设规划,其基本依据就是这410个专业教学标准,将按照专业教学标准组织教材建设,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体系。
第二篇:高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
电子商务 专业代码 620405 招生对象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就业面向
本专业主要就业职业领域为电子商务岗位,初始主要岗位包括网络营销、网站维护和网页设计岗位,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可获得的发展岗位群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师、网络创业岗位,预计平均获得时间为3到5年左右。
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面向各类电子商务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开拓、责任、合作、敬业、诚信等职业素质,掌握现代商务管理、网络营销、网页设计以及国际商务等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和商务工作与管理能力,能从事企事业单位的网络调研与策划、网络营销、网页制作、网站维护等工作的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
职业证书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证书、助理电子商务师证书等职业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架构
专业基础课程 1.经济学基础2.经济法基础3.会计学基础4.金融学基础5.管理学基础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1.电子商务实务2.网络 营销3.网页 设计4.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 5.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选修课程1.客户关系管理2.创业 指导3.通用管理能力实训4.企业管理沙盘演练5.现代物流概论6.网络数据库
二、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电子商务实务:本课程主要介绍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培养学生使用电子手段从事商务活动,提高经济信息搜集、加工、处理的能力。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完成网上市场调查、书写网上市场调查报告、淘宝网上开店、店面装修、产品上架、同时开展网络营销,进行产品销售等。
网络营销:本课程主要介绍企业网络营销市场调查、制定营销策略、实施营销方案等基本理论与操作方法,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与练习,达到培养学生开展网络营销能力的目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企业网络营销市场调查、制定营销策略、实施营销方案等。
网页设计:本课程主要介绍网站创建、网页制作基本知识、Dreamweaver网页制作集成工具使用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和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开展网页设计能力的目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申请免费付费空间及实现域名转向功能、利用Web、ftp工具及Dreamweaver自带工具实现上传下载操作、制作动态及静态网站LOGO;
4、利用Dreamweveaver及Fireworks制作不同风格的下拉菜单、制作动态效果的banner广告条、利用模板和库进行网站整体构架的设计等。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本课程主要介绍电子支付理论、支付工具及支付方法、支付安全技术、网上银行理论、个人网上银行实务及企业网上银行实务等内容,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与练习,达到培养学生电子支付办理能力的目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网上支付与结算工具的使用;数字加密技术、数字摘要、数字证书及认证中心的应用;安全协议的使用;商业银行个人网上银行实务;商业银行企业网上银行实务;商业银行网上证券业务经营等。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发布与维护的基本框架与工作流程,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与练习,达到培养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和管理能力的目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B2C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过程;设计B2C电子商务网站所需要的数据库;配置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行所需要的服务器环境;开发B2C电子商务网站的主要功能,如登录、购物、浏览商品、管理员管理商品、管理订单等。
三、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
本专业教学安排坚持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融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相兼顾、就业导向与人生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开展个性化培养,系统化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进程安排为: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并进行专业认知实习,注重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第二学年主要学习专业核心类课程,并进行专业实习,强化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第三学年主要进行专业选修类课程学习和顶岗实习,对接专业就业岗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教师生师比以16:1为宜。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专业核心课程应由校内专任专业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其中,实践实训部分应以行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行业兼职教师数占比应不低于50%。专任教师应该具有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拥有三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
二、教学设施
基于一线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校企共建仿真型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开展业务实训、顶岗实习提供基本教学条件。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电子商务实训操作平台,满足学生电子商务岗位项目业务内容的教学与实训需要,提高学生业务岗位的适应能力;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供服务,推动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校内实训室能够实现对学生电子商务方面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
要积极与各类电子商务企业开展产学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用于满足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的开展。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安排学生开展专业课程工学结合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训及顶岗实习等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教材图书资料要及时融入行业企业发展的新制度法规、新业务、新产品、新做法。可以以专业为单位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利用数字化网络资源为专业教学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教学课件、典型案例、行业政策法规资料、职业考证信息等。同时开发在线辅导练习功能,配备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图书资料、电子杂志等相关的学习辅助性资源,利用文档、图表、动画、视频等各种形式展示各类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要求。结合专业发展的新趋势、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变化、企事业用人单位的特定要求及时进行教学资源与教学素材的调整补充更新,以满足育人市场化的特定需求。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采用项目课程的设计思路,努力以典型服务为载体,实施跨任务教学,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活动为载体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要求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合作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安排学生开展专业课程工学结合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训及顶岗实习等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本专业在突出以提升岗位职业能力为重心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教学与实践内容,构建多元化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的对象应包括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方面,突出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体现对综合素质的评价;吸纳更多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组织参与考核评价。
课证融合课程以证代考进行评价考核;项目式课程教学评价的标准应体现项目驱动、实践导向课程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以能否完成项目实践活动任务以及完成情况给予评定,教学评价的对象应包括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方面,分为应知应会两部分,采取笔试与实践操作按合理的比例相结合方式进行评价考核。校外顶岗实习成绩采用校内专业教师评价、校外兼职教师评价、实习单位鉴定三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管理
根据学校的机构设置情况,健全各级专业教学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同时建立健全覆盖专业教学全过程的教学管理制度规章。具体包括人才培养的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学生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社会服务与产学合作等主要内容。用以满足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同时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教学管理工作的严格执行与教学管理措施的贯彻到位,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七、顶岗实习管理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方案。实行专业对口实习。要加强实习制度建设,明确校企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构建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学生实习管理政策制度体系。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切实保障学生的安全与权益,构建校企共同指导、共同管理、合作育人的顶岗实习工作机制。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自学考试、专升本、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等形式,完成电子商务及其他经济类专业学士、硕士学位的学习与深造。
第三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说明
附件1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说明
为了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委托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进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本次印发的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专业教学标准,在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定位在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教学模式上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安排上体现与职业岗位对接、中高职衔接,理论知识够用,职业能力适应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要求;在教学条件要求上,规定了开办本专业应具备的师资、教学设施等基本条件。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是高等职业学校进行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本标准,适用于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含高等专科学校)及本科院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和有关高等教育机构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专业教学及管理。希望相关高等职业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时,把握基本要求,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基本建设水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本次发布的410个专业教学标准文字篇幅较大,本通知只公布专业教学标准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全部内容将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第四篇: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 会计 专业代码 620203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等技校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3年(全日制)
就业面向
本专业主要就业面向是中小企业、金融行业、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工作管理、涉税业务办理、财务管理岗位及会计师事务所查账验证、会计咨询等工作岗位。会计专业初始岗位群包括:出纳岗位、材料物资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其他资产核算岗位、职工薪酬核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税务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会计师事务所查账验证、会计咨询助理岗位。会计专业发展岗位群包括:总会计师、主办会计、会计主管等会计岗位群;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财务管理岗位群统筹性工作;会计师事务所项目经理、会计咨询主管岗位。
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中小企业、金融行业、会计师事务所、非营利组织等基层业务和管理岗位,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会计、涉税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等岗位业务,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年报审计等业务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能从事会计、税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业证书
本专业毕业生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鼓励毕业生取得初级会计师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架构及说明
二、专业核心课程
初级会计实务: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要素核算的原则与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能以原始凭证为依据,按照企业经济业务的处理流程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
财务会计:本课程主要学习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原理、具体方法和业务流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备会计系统思维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复杂业务的处会计理能力。成本会计:本课程主要学习企业成本计算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学会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方法,能应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并能进行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会计电算化:本课程主要使学生能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操作,胜任出纳、审计、税务、成本核算、总账报表等会计岗位工作。
财经法规:本课程主要学习我国会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理解企业及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应遵守的会计法规,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使之在会计职业活动中,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为今后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法律意识基础。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本专业应组建一支由专任教师、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生师比达16:1,专任教师的“双师”比达90%以上,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其中专任教师任职资格主要包括:取得教师资格证,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具备三年以上企业实践经历和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兼职教师任职资格主要包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和相关本专业职业资格,具有多年以上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具备一定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应由校内专任专业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其中,实践实训部分应以行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行业兼职教师数占比应不低于50%。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必须配备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条件,其中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应建设能满足本专业课程实训的各类会计专业实训室,具备开展上述实训内容的仿真会计工作环境、会计资料、会计专用工具,具有企业财务软件、实训教学软件及相应的网络环境。校外实践教学条件包括与校方签订合作协议的各类企业、会计事务所和其他单位,为学生开展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提供业务指导和实习岗位。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本专业应结合课程特色,多渠道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材开发,鼓励教师编写课程讲义、开发相关配套课程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数字化课程同步网站。以专业为单位建立并及时更新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应包括:教学设计文件、电子教材、教学课件、典型案例、政策法规、音视频文件、动画库、习题与试题库、职业资格考试信息、专业图片库等;配备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图书资料、电子杂志等相关的学习辅助性资源,建立校园网络信息系统,保证教师与学生可通过校园网络即时获取上述各项教学资源并可通过网络利用教学及实训软件开展备课、学习、实训等教学活动。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本专业应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满足学生成才成长的多元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结合课程特色,进行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发挥兼职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互动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本专业应采用知识考核与能力测试相结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结合课程特色,选用笔试、机试、项目考核、业绩考核、以证代考、能力测试等多种考评方式。教学评价的对象应包括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方面,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做中考”,注重对职业能力的考核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引入小组评分、第三方评分、用人单位评分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六、教学管理 本专业应在课程、教材、实习实训基地、师资、教学、学生管理、教研活动、科研、毕业设计、考证与竞赛、教学督导、工学交替、项目教学、顶岗实习等方面加强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规范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和流程,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七、顶岗实习管理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方案,实行专业对口实习。要加强实习制度建设,明确校企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构建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学生实习管理政策制度体系。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切实保障学生的安全与权益,构建校企共同指导、共同管理、合作育人的顶岗实习工作机制。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参加自考、专升本、成人夜大等渠道,接受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审计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等相关财经类专业的本科以上的高层次教育。同时,本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报考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高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五篇: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设臵标准(暂行)
国家教育部教发[2000]41号文
第一条 设臵高等职业学校,必须配备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品德高尚、熟悉高等教育、具有高等学校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校(院)长和副校(院)长,同时配备专职德育工作者和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经历的系科、专业负责人。
第二条 设臵高等职业学校必须配备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人数应与专业设臵、在校学生人数相适应。在建校初期,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一般不能少于70人,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不应低于 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本专业的“双师型”专任教师2人;每门主要专业技能课程至少配备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
第三条 设臵高等职业学校,须有与学校的学科门类、规模相适应的土地和校舍,以保证教学、实践环节和师生生活、体育锻炼与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建校初期,生均教学、实验、行政用房建筑面积不得低于20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一般应在150亩左右(此为参考标准)。
必须配备与专业设臵相适应的必要的实习实训场所、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适用的教学仪器设备的总值,在建校初期不能少于600万元;适用图书不能少于8万册。
第四条 课程设臵必须突出高等职业学校的特色。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40%左右(不同科类专业可做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实训课的开出率在90%以上;每个专业必须拥有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的条件和稳定的实习、实践活动基地。
一般都必须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并配备相应的设备。
第五条 建校后首次招生专业数应在5个左右。
第六条 设臵高等职业学校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和正常教学等各项工作所需的经费,须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
第七条 新建高等职业学校应在4年内达到以下基本要求:l、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少于2000人;
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不少于100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5%;
3、与专业设臵相适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的总值不少于1000万元,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万平方米,适用图书不少于15万册;
4、形成了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完备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
对于达不到上述基本要求的学校,视为不合格学校进行。适当处理。
第八条 位于边远地区、民办或特殊类别的高等职业学校,在设臵时,其办学规模及其相应的办学条件可以适当放宽要求。
第九条 自本标准发布之日以前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有关设臵标准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