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7:2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第一篇:贵州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贵州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2015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对新建本科高校“合理定位,立足区域(行业)经济社会需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认真总结我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决定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导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培养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德育为先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具有开放意识、诚实自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能力为重原则

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导向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教学改革思想,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和行业参与,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与资源保障机制;建立合作育人长效机制,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分类指导原则

坚持业界主导,分类指导。人才培养目标要以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为主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制定学校总体培养目标,按照教师教育和非教师教育两大类分类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四)交叉融合原则

坚持人才目标,交叉融合。在课程体系结构中,应根据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合理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相互支撑、互相协调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模块化课程体系,增强课程设臵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匹配度。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强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相互渗透。

三、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教师教育类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先进教育理念、扎实专业知识和较强教育教学能力,愿意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服务的合格人才,奠定学生专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2.非教师教育类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扎实专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愿意为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在有条件的专业,通过专业综合试点改革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组织和鼓励各学院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此类相关专业可以根据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自主聘请行业(企业)一线专职人员任课。

(二)培养目标的具体规格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团结协作敬业的精神、较强的职业信念。

2.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3.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基本掌握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学科专业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前沿,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索精神,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6.教师教育类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具有过硬的教学基本技能、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与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成为愿教、懂教、会教的合格教师。非教师教育类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敬业、爱岗、奉献的基本素质,具备符合地方(行业)要求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

各专业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具体规格,结合本专业的实际特点,积极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类学校与地方企业(行业)合作,共同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四、学制、学分

(一)学制

标准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可在4-6年内浮动。

(二)学分

在学分的设臵上,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比例,有条件的专业可上浮5%,即人文社科类为25%左右,理工农类为30%左右,艺体类参照理工农类标准执行。理论性课程应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性课程(包括课内实验、实训与课外实践等)要求结合行业和职业标准以及专门需要,制定相应的具体能力目标,并改革考核形式,务求实效。1学分及以上实验课,原则上要求开设为独立实验课程。控制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大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网络课程(如慕课等)考核要求及学分认定按2015年4月25日教务处发布的《本科学生选修慕课课程考核要求及学分合算的通知》执行。

1.毕业要求:2015级起,本科专业学分人文社科类专业在158-168学分之间,理工农类专业在168-178学分之间(含假期或课余学生自主进行的“专业综合实习/实践/创新创业训练”3学分,“社会实践类课程”5学分),艺体类可参照理工农类执行,并可根据专业实际情况适当浮动。其中,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所需修满各占比例约25%、60%、15%,三个模块所修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浮动。

2.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社会需要自主选择专业选修课程。选择从事教师职业者,要求整体选修教师教育类课程。

3.各专业可结合自身特点,把学生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位获得的补充条件。学生最高可获得4学分的科研学分,并记入素质拓展课或任意选修课学分中,具体办法由科研处制订。

4.学生在读期间,要取得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5学分的社会实践学分。社会实践学分由学校团委等职能部门确定,详见《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实施办法(试行)》(贵师院发„2014‟134号)。

(三)学分计算办法

1.课堂理论课教学学分按16学时1学分计。通识课程课内实践性(包括课内实验、实训)教学按32学时1学分计;专业课程课内实践性教学可根据专业特点,按16-24学时1学分由各专业所属学院自行设定。

2.教育实习(毕业设计)、野外考察(采风)、工厂见习、生产见习、社会调研等综合实践课程原则上按2周1学分计。

3.毕业论文(设计)原则上计6学分,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原则上计8学分。

4.学分计算的最小单位为0.5。

五、课程模块设置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模块按相互支撑、共同促进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三大模块设计,在三个模块内积极探索更具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各模块要用具体课程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增强课程设臵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匹配度。具体设臵情况见附件《XX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撰写要求》。

(一)通识课程模块

通识课程模块是整个本科教育的基础,目的在于为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具备作为高素质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通识课程模块由思品与政治类、运动与健康类、方法与工具类、素质课程类等课程类别构成,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形式。

(二)专业课程模块

专业课程模块按照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设臵,要定位好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要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联系,突出本专业特色,以夯实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服务学生就业创业为目的。专业课程模块由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修)、专业课(选修)组成。

1.专业基础课:按一级学科和相关专业特点,面向各专业方向设臵共同基础课程。

2.专业课(必修)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介绍(2012年)》内各专业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实际设臵。建议面向新生开设1学分的“专业学习指导”课程,该课程可以以系列讲座的方式,在一级学科层面开设,一般应由各专业有影响的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承担。

3.专业课(选修):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设臵可供学生选修的课程,为学生就业或继续深造奠定基础。教师教育类的(选修、必修)课程参照《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的通知》(教师„2013‟9号)设臵。学前教育等涉及全科教育的专业,艺体等特殊专业按照专业课程模块自行调整学分及比例。非教师教育类的选修课程由各专业参照地方(行业)人才需求标准进行设臵,原则上以服务符合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或行业标准制订。

(三)综合实践课程模块

综合实践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课程由通识类综合实践课程、专业类综合实践课程、职业基本技能训练课程、素质拓展与创业就业课程、社会实践类课程组成,本模块职业基本技能课程指根据职业、行业或专业发展方向所确定的基本技能,应制定具体的能力标准,采取课内和课外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逐项考核达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毕业论文(设计)要求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研究、解决本专业问题,在符合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规定的基础上,成果形式由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决定。教师教育类专业累计实习时间不少于16周,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可以同期安排。非教师教育类毕业实习时间参照执行,实习形式由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确定。

六、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模块的负责单位

各模块的具体课程由教务处协调相关学院和部门设定、实施,具体安排见附件《XX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撰写要求》。学校已制定通识课程的管理规定,鼓励采取更加灵活的开设方式,具体要求按相关文件执行。

(二)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

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各教学单位要认真组织教师编制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教学大纲。

(三)课程教学改革

要求教师按照课程大纲进行教学,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支持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中鼓励一线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探索和实践工学交替、项目驱动、案例教学、小课题研究、仿真和生产结合等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变为“导学”过程,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重视教学效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关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最新进展,重视引进,吸收和开发与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的慕课等新兴教育共享资源,丰富学校的优质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对于优质课程资源的多样化需求。

通识课程教学:通识课程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要求,进行整合完善后设臵相关课程。鼓励学有专长的教师领衔开设通识选修课程,选择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作为通识课程资源。采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要求教师精选优选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进一步加强课程的管理,提高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专业课程教学:切实加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确保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理论课程着重要求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和基本体验的获得;实验课程要增大综合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开放实验比例,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课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选修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未来发展等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就业或深造打下基础;教师教育类课程要根据“国标国考、县聘校用”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进行和教学。非教师教育类的选修课程各专业参照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标准或准入制度进行和教学。

(四)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实施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提倡个性化的学业评价。学校分类制订学习过程记录档案,教师要按要求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并给予学习过程评价。应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实行试卷质量形式审查制度,逐步完善课程考核计划的制订,以促使学生从死记硬背向灵活运用转化,从重视考试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转化。

通识必修理论课程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注重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对涉及面大的课程,理论考试要实现统一命题、随机组题的考核方式;专业课程要切实改革考核方法,注重运用多种方式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和基本体验的获得,要注重多种方式考核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对学生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践能力的考核;综合实践课程要制订具体的能力考核标准并严格实施达标考核。其中,师范生的基本职业技能达标按照国家教师职业标准执行;其余专业的基本职业技能达标考核由该专业所在学院负责与企业(行业)协商制定标准并实施。

(五)课程编码

课程编码是课程管理规范性、科学性的重要体现,涉及到教师工作量核算,关系到学生的自主学习选择,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本次培养方案课程编码规则按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责任单位、学习主体、课程数量、开课学期六个要素进行设计。课程由各责任单位根据附件《贵州师范学院本科课程编码编写规则》初步编码,教务处审定。

本方案将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各学院要根据本指导意见,制订各本科专业的具体人才培养方案,在组织本学院师生员工认真论证的基础上,要坚持开放办学,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共建资源”的原则,认真听取地方(行业)用人部门的意见,以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学校将组织论证和验收,2015级起本科各专业将全面实施根据本指导意见制订的培养方案。

第二篇: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二、基本专业要求

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即: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与技能,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能够在国际商务背景中运用英语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国际经济、管理和法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广博的商务知识面,系统掌握商务流程,具备坚实的商务实务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熟悉中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独立从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商务翻译、商务管理等工作,成为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商务人才。

(一)素质结构

素质要求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心理素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指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思想道德情操高尚。要求具备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跨文化素质是基础,要求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汉语素养,能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科技素质是必备素质,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技术,具有一定的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知识,了解科研活动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要注重培养协作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知识与能力结构

1.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

掌握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以及综合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这是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基础。具体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听说读写技能,口笔译技能,语言交际技能和语言学习策略。主要课程有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口语、英语基础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翻译等课程。

2.商务知识与技能

为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商务人才,本专业应使学生具有宽广的商务知识面,包括一般商务知识和专业商务知识。具体涵盖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国际法知识、国际贸易知识、国际金融知识、营销学知识、电子商务知识、商务文化知识和商务统计知识。

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开设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拓宽或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课堂内外的学习和操作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全面、系统、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业务和其它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实践技能,保证学生毕业时具备较强的独立从事基本国际商务业务操作能力。

3.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具备全球意识,通晓国际惯例和中外文化和礼仪,按国际惯例从事各种国际商务活动,处理各种关系,用英语沟通和完成工作。具体包括跨文化思维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思维能力,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对异国文化的宽容度,全面了解和积累贸易对象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科技、文化的过去和现状,对中西文化现象能进行系统的分析、综合、比较和归纳;在跨文化环境下,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与灵活应对能力,能在文化冲突中适时调整心理状态,有效地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等交际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能主动降低困惑感,化解恐惧和焦虑心情、减轻压力,达到自我放松状态;能非常得体地综合运用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策略与来自世界各国的英语使用者进行高效交际和沟通,在国际化的商务环境中很成功地完成交际任务和工作;能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正地使用交际策略表达情感与态度;能始终把握文化对交际话题的影响,没有语用失误。

三、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弹性学制,一般为4年,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英语语言文学

五、主要课程

(一)语言基础课:基础英语、英语语法、英美概况、英语基础写作、高级英语、词汇学、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等。

(二)专业主干课:商务英语视听、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写作;工商导论、西方经济学、跨文化商务交流(英文)、国际金融(英文)、国际贸易(英文)、国际商法、国际商务(英文)。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实训课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考察,进行商务实践;建立稳定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参与外贸实务、商务谈判、商务翻译等实践活动。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

(二)学生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军训,寒暑假期间还要参加学校要求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探讨和科学研究活动,特别是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和科研活动。

第三篇:内江师范学院 关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修订说明59

关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2013)

修订说明

会议印发的《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2013)(征求意见稿),与现行培养方案的主要变化是:

1、通识教育课程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鼓励“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模块化”的教学模式,逐步推进由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转变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1)《大学生职业规划生涯和就业指导》、《创业基础》进行整合,将职业规划、就业观、创业理念贯穿整个学习阶段。

(2)《文献检索》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教学,精炼理论讲解,增加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方法。

(3)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考核方法,建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易于考查学习效果的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积极探索闭卷与开卷、道德认知与实际行为、日常思想状况与关键时期表现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把考核重点从单纯考查学生知识储备情况转变为全面、客观考核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控制学时总量的原则,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专业发展选修课的学分不低于专业总学分的15%,给学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课、自主学习空间,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

3、同类学科专业设置相同的学科基础课程,学生经过通识课程和大类基础课程学习后,可根据自己的志趣和潜质、爱好和特长,确定专业及专业方向,为实行学科大类招生、分流搭建立交桥。

4、贯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及目录(2012年)》,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规范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及授予的学位。

5、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由教育科学学院牵头,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调整,把教学改革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全面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学期制度。非师范专业学生实习参照执行。

6、继续推进《大学外语》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建设,实施分级教学,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7、“J”标识的专业,即师范兼非师范专业。根据自己的专业定位,分别设置适合于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便于对学生进行分流、分类、分层培养,并制定不同类别的专业设置方向。学生经过大一试读,结合自身情况,确定择业意向,选择继续就读的专业。

8、各专业须根据学科特点设置辅修专业培养方案,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推进辅修专业的改革试点工作。

9、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和其它相关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军事理论课等),采取分级、分类教学方法,课程开设严格实行归口管理,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要求,开设不同内容的多级、多类课程。

10、学分计算:原则上理论教学15-17学时为1学分,实验(训)课程、课带实验等课程30-34学时为1学分;独立实践课程按15-17学时为1学分。各专业总学时不超过2500学时。

11、学校对教师教育专业普通话、三笔字技能等实行证书管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要求达到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其中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及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达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达到规定等级,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

第四篇:工程造价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造价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10105W)

(Engineering Cost)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律与合同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素质和能力,掌握现代化工程造价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并能在国内外大型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的支付与控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及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方面的系统训练,具备在建筑工程领域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工程项目投资分析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方法;

2.了解有关建筑经济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经济学、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熟悉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建筑工程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4.了解国内外工程造价学科的发展动态,熟悉国际工程造价计价的基本方法;

5.具有从事工程项目过程管理、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计量、审计等方面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管理学、经济学、工程经济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建设法规、工程定额原理、工程估价、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应用、课内实验、综合训练周、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为4~6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第五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

类别:

专业名称: 工学 电气信息类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代码: 代码: 专业代码: 08 0806 080608Y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信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面向电能生产、传输、分配、应用和信息技术等领域,能在电气行业、信息行业、研究设计院所等部门从事电气电子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检测、控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为宽口径专业,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技术、自动化等专业方向。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学、单片机系统设计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PLC、电力工程、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为学生打下牢固的专业技术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工艺实习、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认识实习、电气应用系统设计、电力工程课程设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结合社会实践、各种竞赛和专业认证,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具备的良好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职场竞争能力。

二、专业培养要求

1.具有从事电气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较为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2.具有较好的外语综合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必须的较宽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4.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5.受到较好的专业实验、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学学科理论与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6.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师职业道德,了解国家对电气工程领域生产、设计、研发、环保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7、鼓励有余力的学生选修其余专业课程或研究生课程、攻读双学位、修读二专业。

三、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学、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系统设计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电力工程、过程控制与现场总线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PLC等。

五、学制:四年

六、修读年限:三至六年

七、毕业总学分:180

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九、各学年学期建议修读学分

十、教学计划进度表

下载贵州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贺信

    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贺信凤冈县第二中学: 值此贵校三十华诞之际,谨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 三十年风雨沧桑,三十年薪火相传。春花秋实,桃李芬芳。三十年的辛勤耕耘,三十......

    关于修订2014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建议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教务处 关于修订2014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建议 现对2014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修订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指导思想 2014级本科......

    贵州自考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考核通知

    贵州自考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工作通知 2006-05-23 11:31 贵州省招生考试中心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随着我省自考事业的不断发展,参加自学考试各专业本科考试的考生......

    本科专业教学评估方案

    本科专业教学评估方案 为进一步激发专业办学活力,推进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促进专业的改革和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意见》(教......

    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联合会迎新工作总结茶话会方案

    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联合会迎新工作总结茶话会 工作方案 一、 宗旨: 对2010-2011年度迎新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面而整体的做出总结。发扬其中的优点,思考其中的不足,为下一学年的迎......

    贵州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须知

    贵州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须知 一、就业程序 1、各系统一到招生就业指导处领取《贵州省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以下简称《就业推荐表》)、《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以下简称......

    2011年贵州师范学院保卫处工作计划

    贵州师范学院2011保卫处工作计划 一、奋斗目标 全面提升我校的安全防范水平,切实维护我校及周边的治安秩序,努力创建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平安校园。 二、具体任务 1、切实作......

    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简介

    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简介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简称校记者团(英文名称The Association Of Student Journalists Of Guizhou Normal College),隶属贵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