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成长课堂的思考
生命成长课堂的思考
英语组 周玲
什么是生命成长课堂?我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技能,而且在课堂上获得情感态度的提升。我所理解的成长不仅是逐渐具备了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人,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所以课堂上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知识,技能的培养,而落脚点我认为应该是情感态度三观的升华。
作为一名学科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我们所熟悉的领域,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英语组所形成的各种课型模式在实际授课中的应用还是比较有效的。但是我们依然感到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在课堂上牵引的痕迹比较重,对学生未来如何课堂上培养他们主动获知,主动积极思考而达到思维品质的提升还是没有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我对问题化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内涵以及价值是认同的,问题化学习即通过系列的问题来引发持续性学习行为的活动,它要求学习活动以学习者对问题的自主发现与提出为开端,用有层次的,结构化,可扩展,可持续的问题系统贯穿学习过程和整合各种知识,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达到学习的有效迁移,实现知识的连续构建。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到学生提出有学科价值观的问题,再到学生能提出一连串问题,学会聚焦核心问题,并能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自构问题系统,为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学习任务,自定学习步骤,这就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成长的路径。
培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一步我想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学生学习积极性,建立学生学习英语初步的自信心,教师要在备课中,深入挖掘教材,找到具体情感目标培养切入点;关注问题设计,用开放式问题给学生创设表达,交流,分享,展示自我经历,思想,抒发内心情感的机会;在课堂上,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行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和交流,让学生在思考中,回答中达到思想和情感态度的表达抒发,其他的同学在听的时候产生的共鸣或质疑,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教师要积极构建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另外,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设计和使用,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学科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三观的培养不是一个堂课,一个学期,而应该是整个初中三年,每个年级学段都有不同的课程和培养目标,每节课都有具体的要培养的一个目标,在每堂课中借助以上提到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除此之外,我认为教师自身的言行也是对学生的教育,用我们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树立榜样,达到对学生的教育目的。我认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意义甚至大过知识技能的培养,记不得哪位大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你把学校老师教你的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我觉得教师的功能不仅仅是教学而是教育。
第二篇:生命课堂学生成长故事分享
挫折真的是一笔财富
几乎每一个人都期望一帆风顺。许多人都说:前进的路上,即使没有莺歌燕舞,没有盛开的鲜花,那最好也没有风雨、没有挫折。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不过,我在这里不想展开这个话题。我想谈谈自己对挫折的看法。
说“挫折是人生的财富”,最主要的一点是挫折会让我们变得聪明,变得坚强,变得成熟,变得完美。当然,这首先需要我们经得住挫折。
俗话说:“吃一亏,长一智”。这可是绝对“老人言”,绝对有道理的哲言。比如小孩子不小心被狗咬了,很痛,哭了。对孩子来说,这是挫折。经过这次挫折,孩子知道狗是会咬人的,他必然对狗有了一份戒备。下一回,他就会想办法避免被狗咬。这不就变得聪明一点了吗?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偏偏被狗咬过的人,又被狗咬了!这又如何理解呢?我分析下来,认为关键在于人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同样避免被狗咬,有人采取看见狗就大呼小叫、拔腿逃跑的办法,结果适得其反,助长了狗的嚣张气焰,再次被狗咬就在所难免;有人看见狗来了,只是弯了弯腰,装出从地上拾块砖头的样子,狗马上夹着尾巴溜之大吉了。即使从来没有被狗咬过的人,照样可以用后一种办法对付狗。因为聪明人不但能够从自己的挫折中明白一些道理,还善于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这点来看,挫折不更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吗?
还有高考落榜的学子,是不是也能从挫折中得到点什么,振作起来,开始新一轮的搏击呢?你比别人多了一番挫折,经受了一番磨难,那么,一旦成功,你也必然比别人更多一份喜悦。越怕狗咬的,老被狗咬。与其老是被动,不如学点主动进攻。只要我们经得住挫折,那么,挫折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的。垫在人类社会底下,托起现代文明的,不正是人类经历过的种种挫折吗?
每个人成长中都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与快乐,我们一定要正确的对待这些点点滴滴,可能会带来成功,但也有可能会有伤心、失败。
挫折,确实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啊!
第三篇:征文生命课堂学生成长故事
细 节 与 进 步
初次见到我的语文老师—冷宏英老师,第一印象就感觉她非常的时尚,带着一副透亮的眼镜,很有学问的样子,银色的镜框下一双笑盈盈的眼睛,让我觉得非常温暖。随着初中生活的开始,她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冷老师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却非常注重细节方面对我们的培养,她处处留心同学们的每一个行为、习惯、语言,她能从中看出同学们的性格特点,分析出我们优点和不足,进而耐心细致的教导我们。
记得是初一开学时,我刚来到这个新的环境,虽然都是新同学和新老师,但我记得爸爸给我说的话:“做好你自己就行了,”我依然保持着一些自己的好习惯。有一次,我上讲台去交语文作业本,发现可能是前面同学交的比较急,本子横七竖八地躺在讲台桌子上,非常凌乱,我顺手就轻轻地、慢慢地把它们整理了一下,看起来整齐了许多。站在一旁的冷老师虽然没说话,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事后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了我,说我的行为习惯非常好,虽然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却反映了我有物品摆放整齐的好习惯,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以后对这些细节和好习惯我更是一如既往的坚持着。
冷老师是位非常注意细节的老师,她有一双善于发现我们优点的眼睛,当然,冷老师也会看到我们的不足,之后及
时地提醒我们,关心我们,让我们不断地进步。
记得在一次听写时,我遇到了一个生词,突然想不起来怎么写,我抓耳挠腮,左顾右盼,可就是想不起来,最后总算想了出来,当我把听写本交到讲台上去时,才发现,其他同学早已经完成了作业,交了上去,我已经是全班最后一名了,我的脸“刷”的一下羞红了,而且感觉感觉越来越烫,我赶紧低着头小跑回到座位上,这时候,冷老师走下讲台,在我身边半蹲下来轻言细语地对我说:“下次加油哦!把速度提上去”。听了这句话,我暗下决心,平时要多练多记忆,一定要把速度提了上去。从这以后,我再也没落下成为班上最后一名交作业的学生了。偶尔听写时,冷老师也不时地过来悄悄提醒我一句,“注意速度哦!”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它却饱含了老师对我们的关爱和鼓励!
初中七年级已过了半学期,而我在语文老师的细心的教育下,不断地收获与进步!因为我知道:细节决定成败!
第四篇:关注生命成长构建道德课堂.
关注生命成长
构建道德课堂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实验中学 王玉斌
当今的中国,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提高。在这些繁荣现象的背后,一些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例令人惋惜和痛心。比如:2010年浙江某中学的学生徐某因为上网费残忍地将自己的亲生父母用刀刺死,2011年北京某中学14岁的学生兰某到同学家将同学的妹妹残忍地奸杀,还有富士康一个接着一个的员工跳楼自杀,为了一点的蝇头小利而置国民身心健康于不顾的瘦肉精事件、各种的添加剂、塑化剂事件…….这一系列的事件令人痛心,更让我们深思:我们呕心沥血、费尽心机的教育到底有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有没有触动学生的灵魂?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的教育又怎么了?由此我又想到了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成为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有新教师任教,他总会给新教师写一封这样的信:
亲爱的教师:
我是一名从集中营生还的校长,我曾亲眼目睹人眼所不应见到、惨绝人寰的情况:那些毒气室是由学有所长的工程师修建的,那些妇女是被知识渊博的医生毒死的,那些儿童是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的。我怀疑教育的作用。我对你们唯一的请求是:请回到教育的根本,帮助你的学生成为具有德行的人,你们的努力不应造就学识渊博的怪物,或多才多艺的变态狂,或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我始终相信,只有孩子具有德性之后,读书、写字和算术的能力才有价值。
羊羔跪乳,乌雅反哺,都是一种报恩的外在和诉求。那么,教育的反哺和跪乳又在哪里?知识对人类的哺育和滋养又该获得人类怎样的回报?
对这些问题的追寻,对社会时弊的批判,以及在澳大利亚研修期间所看到澳洲学校不设思品课,但在澳洲社会和校园中,热心助人、团结协作、尊老爱幼、爱护公物、美化环境等举动随处可见,每一位授课老师就是最好的德育教育模范的现象,更加坚定了我在课堂激活、培育、守护学生的美好德行,关注学生生命,追寻道德课堂的决心和信心。
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道德植根于社会。课堂是生活,是一个小社会,同样也离不开道德。道德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创新、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是一种德性化、人性化、生命化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是能够很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的理念,从道德自觉的高度,去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审视那些不道德的教育现象,努力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使我们的教师在道德的环境中进行有道德的教学,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的体验之旅,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使我们的课堂教学 过程和结果都合乎道德的要求,让我们的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基于个人的学习、思考与实践,我逐渐形成了对于关注学生生命、构建道德课堂的理解与追求,在此愿与大家分享。
一、道德课堂,应当是充满微笑、富有幽默的课堂
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愉悦的道德课堂,我认为课堂之中教师的微笑、幽默,是愉悦课堂最好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微笑是人间最美丽的语言,课堂上的笑声是“解压”的“良药”,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与他们心心相连,能给学生一种强大的亲和力,而这种亲和力一定会转化为一种强大的感染力,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样,教师的幽默,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活跃思维。课堂之中偶尔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智慧。例如:我在和学生复习热学知识时,发现一个学生在偷吃柑子,便故作惊讶地提问:“请同学们注意,教室里有股什么气味?”很快就有学生判断出是柑子气味,我风趣地说:“不知是哪位同学想让大家体验分子扩散的现象。不过,像这样的实验,还是应该在课后进行。”学生都笑了,那个违纪学生也悄悄地收起了柑子。可以说,在课堂上我将批评教育与课堂知识结合得天衣无缝,既让大家对分子扩散现象加深了印象,又含蓄、温和地批评了违纪行为。可见,微笑如缕缕春风,可以化解一切不快与纷扰,幽默就像一阵细雨,润物无声,恰当地使用微笑与幽默,使学生的智慧如晶莹的珍珠闪耀光芒,那么,课堂也就轻而易举地“大珠小珠落玉盘”了。
2、道德课堂,应当是充满赞美之声的课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斯宾塞也曾说过“一个长期得不到夸奖的人,会在心里产生厌恶和憎恨”。学生就像荷叶上的露珠,虽晶莹剔透,但容易破碎。作为教师要关爱他们的成长,用欣赏的眼光关注他们课
堂之上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去赞美他们课堂之上的每一点成功,通过赞美学生课堂之上的表现,让学生获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让这种感受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燃起学生勇于质疑、探究的强烈欲望。“你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你的见解这么深刻,继续研究你也会想着科学家的方向发展,我期待你的成功!”这种处处洋溢着赞美话语的课堂,就是基于对学生欣赏、尊重的快乐的道德课堂。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道理我们都懂,教师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会令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由此我想到一位年轻英语教师课堂上的远离道德之本的现象。那节课教师激情高涨,魅力四射,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应当说这么年轻的教师,将课上到这种程度已是难能可贵,可是这位教师在课堂之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提问细节却偏离了课堂以人为本的教育初衷。这位教师课堂上提问一位学习较差的学生,结果这位学生站起来将问题回答的磕磕巴巴,南辕北辙,教师非常不高兴地对学生说“你怎么学的,课后到办公室”。听到这番话,我想这位学生一定无法再凝神静气地听课,他一定在心里嘀咕“我怎么这样倒霉,碰到让我回答问题,问题没回答上来,同学们会怎样评价我,会不会取笑我?老师让我到办公室会怎样批评我?我应当怎样应付老师的询问?…….”可以说该生自没回答上问题来老师让其坐下后,内心一直惴惴不安,心神不宁,后面听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对于该教学事件,老师在课堂之上完全可以采取如下灵活的处理
方式:可以走到学生身旁,俯下身子,拍着学生的后背温和地说“某某同学,这个问题确实难度有点大,这个问题暂时不会没关系,你先坐下进一步考虑,我们先听听其他同学的见解,好吗?”之后,教师最好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后面的课堂学习中,让其回答一个能回答上来的简单问题,对其进行适当的表扬,让其重新找回原先的自信和在同学面前的尊严。
由此我想到,作为老师,课堂上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也不要让批评泛滥不绝。好的老师必定是一个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运于表扬和赞美,但谨慎使用责罚和批评的人。善于运用赞美的人,才可能收获学生课堂上的真情流露、畅所欲言!
3、道德课堂,应当是关爱学生个体差异的课堂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作为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我们的学生相互之间也存在先天的差异,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尤其是那些在生理上、学习上、品德以及行为等方面落后或者偏差的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以百倍的热情去亲近他们、呵护他们、鼓励他们,时时关爱他们,用爱点燃他们的心灵之灯,使其幸福成长,而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教师眼中必须要有他们的存在。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爱,永远是教育的内涵。特殊学生的生活往往是暗淡的,因缺乏应有的尊重、信任和关爱而身陷自卑之中,他们的情感最为脆弱,心灵更需要慰籍。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在课堂之上给予他们更多地关注,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温暖和鼓舞,就会有助于他们走出心灵的孤寂。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一节预设生成“失败”的道德课堂。2010年9月4日,刚刚接手毕业年级才三天,对毕业年级8班学生尚处于完全陌生阶段的我,带着豪迈的自信踏进教室,准备深入浅出地订正上节课学生所做的摸底试卷,也让学生见识一下我早已预设的精彩点拨。同样对我陌生的学生早已翘首以盼地将试卷摆到桌面上,胸有成竹的我得意地用目光扫视着学生的准备情况,当我的目光定格在一个桌面上没有任何试卷和文具的学生身上时,好奇心驱使我来到这个学生旁边。我用严厉的口气问学生为什么不将试卷拿出来?这个学生却满不在乎地说“我的试卷早找不着了”。一向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我,听到这番话后,二话没说重新回到办公室,边向班主任了解这个学生的情况边给这位学生找一份试卷,在找试卷的同时,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就像连珠炮似的向我数落着该学生不完成作业、上课根本不听讲的种种陋习。重新回到班级,当我将试卷递给他时,他的眼睛瞬间闪现出了一丝的感激,之后这个学生迟疑了一下,快速站了起来和其他学生借了一支铅笔。看到学生的这一举动,让我看到了该生仍有学习的希望,让我瞬间有了这节课一定要让其重拾学习信心的念头。本来已经预设讲课的我,临时改变了主意,让全班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订正试卷。在其他学生忙于订正试卷的同时,我又来到该学生的身旁,轻轻地问他为什么不做试卷,该生看了我一眼,低下头轻轻地说“老师,反正我的物理根本就一点也不会,做与不做没有什么区别,你就别管我了”。我拍着该生的肩膀说“其
实物理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学,物理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好多问题你想想生活中碰到的现象,进行有效迁移就可以解决,你看这道练习题说的是固体融化是吸热还是放热的问题,你只要想想一块冰放到你的手里的感觉不就解决了吗?”在我的启发之下,不知不觉这个学生竟然自行解决了整张试卷四分之一的习题,该生眼中也开始洋溢出高兴与自信的感激,紧接着我开始了这节课的习题矫正,我首先让该生将他会的四分之一的习题给全体同学予以讲解,当该生一口气将有关的习题答案及原因表述完后,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也许是这久违的掌声来得太突然的原因吧,该生竟然激动得泪眼婆娑,不由自主地向全班同学深深地鞠了一躬。在之后的时间内,我经常利用课下和该生促膝而谈一些人生的设想及做人的原则,并联合其他老师在课上时时关注其学习的情况,及时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的进步,时间不长,该生竟然在我的物理课堂及其他老师的课堂之上逐渐找回了学习的自信与感觉。后来该生考上高中后在给我的信中说 “老师,您的爱如丝丝的春雨,自然地下,悄悄地洒,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您的知识如无形的磁场,把我们深深地吸引,让我们步步走进您浩瀚的心海”。
时间虽然过去了一年多,那节课虽然按照我事先的预设只完成了一半的教学任务,但该生在我引领下重拾自信的目光,却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有一种课堂预设 “失败”却成就了一堂道德人文课的美好感觉。
四、道德课堂,应当是充满情境与趣味的课堂
我始终认为,要让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富有情趣,就必须善于创设情景,将知识置于情境之中。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许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样的课堂才是符合学生认知学习的道德课堂。例如在学习《摩擦起电》时,我就创设了如下一个情景,我带了几根一端蓬松的塑料捆扎绳,问哪个同学能把蓬松的一端捻紧而聚在一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做此实验,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认为这是小事一桩,结果每位同学都是事与愿违,不但没有把绳子聚拢在一起,反而更蓬松,且越用力捻,蓬松得越厉害。这一新颖现象使学生感到非常惊奇,怎么会这样呢?他们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有了这种迫切感,学生的兴趣很快被激发,产生积极情感。
课堂上的幽默与情趣不仅体现在“嘴”上,还应表现在“手”上。但绝不仅仅是表现在老师的手上。更应是学生动手与动嘴打造的精彩,只有让知识在学生手指上灵动起来,课堂便会妙趣横生,学生在探求的路上便会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道德课堂,应当是学生不断质疑的课堂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道德课堂应当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产生质疑,以疑问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增加主动探究的强烈欲望,获取新知,增长能力。目前我正在尝试进行的“三案五疑八环节”(简称“358”)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质疑的支点,使学生通过预习导案产生个性质疑,小组合作尝试解决个性质疑,各小组无法解决的质疑在黑板上予以聚疑,聚合的质疑学生释疑,学生不能解决的质疑教师出手释疑。真正 实现让学生从无疑到生疑,生疑到析疑,析疑到释疑的脑力激荡过程。学生质疑的过程也正是学生个体自我思考、自我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是对知识进行梳理、运用、提升的过程,是将知识由外而内、由浅入深、连点成线、由线聚面的综合运用过程,更是将知识内化为技能、内化为身体的一部分的过程。
6、道德课堂,应当是分层施教的课堂
面向全体和对每个学生负责,是道德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每一个学生在思想、情感、能力等各方面都有着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施教,可以让所有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各自收获。目前我在我们学校倡导的“358”课堂教学,实行的自助餐式分层训练,分层作业,分层检测的做法,真正起到了下游学生 “底起步、走小步、不停步”,中游学生“迈开步、小跑步”,上游学生“迈大步、快跑步”的良好效果。每次课前我都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的分层准备,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最大限度的扩大提问面,而且有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免受伤害。尤其是我在平时的单元测试时尝试了“教师统一题量和时间,学生自主选择题目”的检测模式,即单元检测时教师统一命出各种档次、题型的题目和每个题目的分值,学生从中自主选择出100分的题目来做,即实行单元测试的“自助餐”,有效地杜绝了差生考试时对难题或愁眉苦脸、或昏昏欲
睡的状况。既有效地利用了时间,又使每个学生都在测试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把考试当做一种快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7、道德课堂,应当是充满创造性的课堂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陶行知先生就在上海发表了以“创造的教育”为专题的演讲,提出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言论。我觉得教学的真正目应当是促进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不单纯是掌握教科书上的知识。我们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心灵自由飞翔的课堂,唤起学生创造的冲动,让学生的思维在想象的空间自由的跳荡、升腾、飞跃,感受到创造的愉悦。对于学生在课堂之上创造能力的培养,我在澳大利亚研修期间一个叫Philip的中文教师的课堂应当给我们一定的启迪。这位教师在教学生“手机”两个字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性的写出 “手机”两个字,有的学生将中国的“手机”写成“提手”在左边,“耳”和“口”上下组合在“提手”右边的一个创意的字,寓意着用手拿着,耳朵听着,张口说着的意思。还有“德国”(Jerman)的“”德,学生竟然根据自己的想象将“德”字写成了“父”在上,“长、肉” 左右结构在下的创意字,学生解释这样写的原因是,德国人将祖国比喻为“父亲”,德国人好吃香肠,香肠可以用“长、肉”表示,故将“长、肉”与“父”字组合表示“德”字。学生造完各自的想象之字后,教师再出示正确的写法,并给学生讲述中国汉字这样的含义。Philip 老师将这种看似枯燥的汉字学习,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情景,赋予其美妙的遐想创造,衍生学习汉语的无穷乐趣,真的是我们在今后教学中应当加以学习和
借鉴的。此外,我所追寻的道德课堂还应当是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多元化评价的课堂。
道德是所有教育内容的核心,因而道德课堂理所当然就成了所有课堂的重心,道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只有扎实推进道德教育,我们身边的假、恶、丑现象才会渐渐退出时代舞台,真、善、美才能重新夺回话语权。道德不仅是课堂的呼唤,更是时代的呼唤。做好了道德课堂的成功构建,我们的学生才能在灯红酒绿中坚守一份纯真,正如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所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让课堂拥有“炉边谈话”般的温馨和真诚,让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生命的温暖,将是我对道德课堂永恒的追求。
第五篇:基于师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观察
基于师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观察
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
岳龙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之一.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在现实中我们也发现许多的课堂观察正在日益陷入技术化和实证化的误区,一本本的观察手册和观察指南正在使广大教师在日益精确化和技术化的要求下逐渐失去充满灵性的自我,从而不再去真正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命对话与精神融合的程度。结果,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在观察者严格的目光注视下日渐变成了目标达成度的精确测量,严重窒息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与灵魂。其实,就课堂观察的实质而言,不过是教师在生命体验与对话基础上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才是课堂观察的本质所在。因此,在课堂观察中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课堂观察的目的是解放教师自我,不是评判别人。
课堂观察原本是一种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有效手段,现在却正在演变成一种听课评课的方法和手段。于是学习者变成了评判者,教师基于个体教学中的不足自觉取舍的课堂观察也因而变成了客观标准基础上的记录打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我们从事课堂观察的教师记录的有多么仔细,观察的指标体系有多么完整科学,我想对作为观察者的教师自己来说,未必会有多大的收益。相反,这些教师还会因为观察指标的细致繁琐与观察方法的严格要求而心生畏惧甚至反感。其实,在一堂课上,一个教师所要观察的内容及其广泛,如教师的教学取向,教学方式,教材运用,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的导引、提问技巧,教师的观察力,调控能力,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认知表现,学生真实地思维表现,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与非学习行为,教室内外的情境等等。作为观察者的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不足,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观察角度,并从授教者的言行中获得相应的启发或者教益。因此,课堂观察的根本目的是教师提高和解放自己,而不是给自己套上标准化、程序化的枷锁,更不是作为评判者去对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2、课堂观察的重点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不是看教师的行为是否完满。
21世纪教育领域中最大的变革也许就是从教向学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再是如何教,而是如何学。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如何把课堂更有效地变成学堂,如何更好地把教学变成学教,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课堂观察的重点更多应该放在学生学情的关注上,而不是教师如何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上。曾经记得在一堂公开的语文课上,听课者都在为该语文老师严谨、紧凑而又设计巧妙的教学安排而称赞不已时,我却通过自己的课堂观察发现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大问题:教师更多关注了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原因就在于课堂上老师提问一个同学回答问题时,这个同学站起来迟疑了一会,才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我看不清!”结果这个老师说:“坐下,哪位同学的眼睛比他亮,请站起来说说。”这个老师也许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有什么不妥,但是我却感觉到我们的老师在这里只关注了教学的进度,却忽略了自己言行可能会对学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在这位老师的价值观里,教学进度能不能准时完成,教学过程是不是顺利流畅可能远远要比学生的学习"安全需求"更为重要,从而造成了对学生"情感需求"方面的冷漠。我不知道那一刻这个学生的情绪生活是否受到了伤害,但我相信他求知的自尊肯定收到了贬抑和打击。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多少次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这样遭遇一次,也许不可怕,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遭遇,谁能够保证这些学生能够得到健康成长、能独立地面对未来社会的各种挑战?也许我们今天教育中越来越多的问题以及师生关系之间的日渐淡漠,都与课堂教学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言行举止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我认为在课堂观察中应该把学生的情感需求作为重点而给予最大的关注,其重要性将远远超过我们对完满课堂教师行为的学习借鉴。
3、课堂观察的核心是关注课堂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后续影响,而不是当下的效果。
在当前的课堂观察中,不管是常用的弗兰德斯师生对话互动分类表(FICA)分析,还是运用各种量表法或TIMSS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方法,都毫无例外地把课堂观察的目光聚焦于课堂教学的当下情况,以课前设计好的融各学科、各学段、教育理论书籍上的要求为一体的理想化的标准量化表,让参加课堂观察的教师、科研人员、相关领导等,按其逐条对照打分,最后通过分析得出定量定性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课堂观察恐怕更多的是一种选择与甄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与提高。就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教师而言,其促进发展的意义恐怕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大。更为潜在的消极影响还体现在这些指标、量表在无意之间给了这些教师这样的暗示:教学必须跟着这些指标走,否则可能就会得到不好的评价,会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结果学习变成了束缚,提高变成了退步。这无疑是课堂观察的悲哀。
在我看来,课堂观察的核心并不在于进入课堂后根据既定的目标和确定的观察点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而是应该对授课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相应的价值判断:这样的言行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人格形成产生怎么样的影响?观察者必须站在教师和学生生命成长的角度,去分析和判断授课者的言行举止对生命发展所产生的各种不同效果,并做出相应的理性判断。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自己深刻的感悟、体验、触动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反思的教学细节等记录下来,并快速简略地记载下自己的瞬间感悟,以便在课后整理、反思、提高。唯有从这个角度去进行课堂教学观察,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教师起到真正的提高作用,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公用的记录手段和记录方式外,教师还可以自己创造必要的记录符号和记录体系,以自己的方式独立地完成课堂观察的任务。
常规的课堂观察以忠实记录和分析为核心,而我们的课堂观察以判断和反思为核心,有力地打破了教师们在课堂观察时因评价而带来的心理方面的消极影响,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对自己的帮助和启发上,既缓解了授课教师的心理压力,更为课堂观察者提供了富有个性的观察切入点,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课堂观察成为了一种颇受欢迎的专业发展手段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武器。
作者姓名:岳龙工作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通讯地址:上海市桂林路邮政编码:
64322356,*** 100号 2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