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知识

时间:2019-05-14 07:5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学科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学科知识》。

第一篇:体育学科知识

一、填空(每空1分

共30分)

1.把以

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2.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

3.小学体操教学内容,包括基本体操、、、低单杠等。4.跑的教材共分为四大项,即、、、。

5.跳跃是小学的重要教材内容之一。分为一般性跳跃、跳高、跳远等。其中跳高的过杆姿势有

、、。

6.传统体育教学提倡“三基教学”,它们是:、、。

7.体育课的类型是根据体育教学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小学体育课的类型一般分为

与。

8.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一节体育课可分为

、、三个部分。

9.体育课的分组教学,一般分为

两种形式。10.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

与的比例。11.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

两种。

12.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

为主要手段、以学习

为基本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

为主要目的地必修课程。其功能与价值是。

二、选择题(每题1.5分

共30分)1.三级跳远技术中的第二跳,又叫做(C)A.单脚

B.跨跳

C.跨步跳

D.跳跃

2.新课程评价强调,应建立促进学生(C)的评价体系.A.全优发展

B.健康发展

C.全面发展

D.自由发展

3.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是(C)A.教学方式的转变

B.教学行为的转变

C.学习方式的转变

D.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 4.体育教学计划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文件,是教师进行教学不可缺少的依据。包括(A)A.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B.教学工作计划、教案

C.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 D.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5.有8个篮球队参加单淘汰比赛,共有(A)A.7场

B.12场

C.8场

D.16场 6.基本体操的镜面示范是(C)

A.面对练习者做同方向的动作

B.背对练习者做同方向的动作 C.面对练习者做反方向的动作

D.背对练习者做反方向的动作 7.下列不属于体育教学方法中直观法的是(B)

A.示范

B.指令和口令

C.教具与模型演示

D定向直观标志 8.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D)

A.技能形成、适当速度、反应自动化

B.起始动作、过程动作、结束姿势 C.运动感知、表象运动、技能形成 D.初步形成、技能巩固、熟练技巧 9.在田径场地上,计算100米跑的距离是从(D)

A.起跑线的前沿至终点线的前沿

B.起跑线的后沿至终点线的后沿 C.起跑线的前沿至终点线的后沿

D.起跑线的后沿至终点线的前沿 10.根据动作的技术结构,可把体操中的技巧动作分为平衡动作和(C)

A.用力动作

B.摆动动作

C.翻腾动作

D.抛接动作 11.肩肘倒立——前滚成蹲立动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仰卧始,向后倒肩、举腿、翻臀

B.倒肩时,先举腿,再翻臀 C.倒立时,两手撑腰的两侧

D.后倒肩时,同时举腿、翻臀 12.肺活量体重指数是指(A)A.肺活量÷体重

B.肺活量×体重

C.体重×肺活量

D.体重÷肺活量 13.铅球投掷圈的直径是(B)

A.2.50米

B.2.135米

C.1.25米

D.1.065米 14.下列不属于体育课课中常规的是(D)

A.上课仪式

B.课中的要求

C.课的结束

D.器材的整理和归还 15.新课程强化评价的(B)功能 A.甄别

B.激励

C.选拔

D.尊重 16.标准篮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B)米

A.18

B.28

C.28

D.18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路:学生前后重叠成一行叫路

B.列:学生左右并列成一排叫列

C.翼:指队伍的两端

D.基准学生:每一排的排头称为基准学生。18.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C)

A.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 B.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C.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 D.掌握“三基”

19.下列不属于课外体育活动的是(D)

A.早操、课间操

B.运动队训练

C.运动会

D.体育课篮球比赛

20.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

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

(B)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心理健康

D.社会适应

三、判断题(每题1分

共10分)

1.学生身体的匀称度是通过身高标准体重来评价的。

()2.体育教学中的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性的球类游戏。()3.学生彼此之间左右相距的间隙叫距离。

()4.跑一般分为起跑、途中跑、终点冲刺三部分。

()5.跳高技术分为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部分。

()

6.体育课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学组织、教法步骤的合理顺序,以及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7.球类比赛的淘汰制分为单淘汰和双淘汰两种;循环制分为单循环、双循环和分组循环三种。()

8.有8个队参加单循环比赛,则比赛场次为26场。()

9.课堂常规是教师和学生上课时所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常规。()10.在实施《标准》时,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在每节体育课上都要有所体现。()

四、简答题(每题5分

共20分)1.简述前滚翻动作要领。

2.简述小学体育教学的一般性原则。

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五、论述题(10分)

小学生体育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联系你的工作实际,说一说如何贯彻这些原则。

林东第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体育试题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1.远度 高度 2.生理负荷量 3.技巧 支撑跳跃 4.快速跑 耐久跑 接力跑 障碍跑 5.跨越式 俯卧式 背越式 6.基本知识 基本技术 基本技能 7.室内课(理论课)室外课(实践课)8.准备 基本 结束 9.分组不轮换 分组轮换 10.学生练习时间 实际上课总时间 11.生理负荷 心理负荷 12.身体练习体育知识 技能 健康 健身和育人

二、选择题:C C C A A

C B D D C

D A B D B

B D C D B

三、判断题: √ √ × × √ √ √ × √ ×

四、简答题:

1.蹲撑,两手扶地,同时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团身向前滚动,前滚时,后脑、肩、臀部依次着地,然后抱小腿团身成蹲撑。

2.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提高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3.思想教育寓于严密的组织教学之中;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挥集体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抓住典型事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五、论述题:参与自愿的原则;全面发展原则;锻炼适量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经常性原则。1.参与自愿的原则。①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发展有何重要作用。②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③加强纪律教育。④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需要和实际结合起来。

2.全面发展原则。①在锻炼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②要避免长时间地做静力性的锻炼,拔河举重物在低年级不宜采用或严格规定重量和时间。③全面发展的原则,不是限制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而是要注意不能单纯从兴趣出发,不考虑身体的全面发展。3.锻炼适量原则。①根据儿童年龄,对各年段的学生有不同要求,科学地安排锻炼计划,有一个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的运动负荷。②注意锻炼中的自我感觉和生理指标测定,把学生的自我感觉和生理测定结合起来,同时,要把学生运动负荷与调整体育锻炼内容以及对锻炼的要求结合起来。

4.循序渐进原则。①学生每次锻炼都要遵循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做好准备活动,量由小到大,强度由弱到强,再使负荷逐渐下降,做好放松。②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遵循生长发育规律,按照学生实际,制定体育锻炼计划。5.经常性原则。①把体育锻炼列入每天日程表中,形成习惯。②在锻炼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时间上都要认真考虑,引导学生乐于参加锻炼,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题

(一)选择 题 1、2004年的夏季奥运会在(b)举行。

A、悉尼

B、雅典

C、巴黎

D、北京 2、2004年的欧洲杯在(C)进行

A、德国

B、比利时

C、葡萄牙

D、荷兰

3、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B)年在希腊举行的

A、1894 B、1896 C、1900、D、1890

4、脊柱一般至(C)才巩固,在整个发育时期均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形。

A、18-19 B、19-20 C、20-21 D、21-22

5、某个人进行100米比赛时,假设平均步长2米平均步频4步/秒则用了(C)。

A、12″40

B、12″45

C、12″50

D、12″60

6、在NBA篮球比赛的总决赛中采用的是(C)制。

A、五局四胜

B、五局三胜

C、七局四胜

D、六局四胜

7、现代的足球运动起源于(C)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8、奥运会的会旗为白色的底色,中央有五个套联的环,自左至右的颜色为(A)

A、蓝、黄、黑、绿、红

B、蓝、黑、黄、绿、红

C、蓝、黑、黄、绿、白

D、红、绿、黑、黄、蓝 9、1984年(B)获得的奥运金牌,实现了我过在奥运史上金牌的“零”的突破

A、郎平

B、许海峰

C、李宁

D、黄志红

10、在双杠的支撑摆动动作中,应以(B)为轴摆动

A、手

B、肩

C、宽

D、腰

11、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又称“三步上篮”,是在行进间接球或运球后做近距离投篮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三步”的动作特点是(A)

A、一大、二小、三高

B、一大、二大、三高

C、一小、二大、三快

D、一小、二小、三快

12、在有13个足球队参加的比赛中。若采用淘汰共需(C)场就可决出冠军。

A、10

B、11

C、12

D、13

13、《体育与保健》课开始上课整队时,老师(或体育委员)一般按(A)顺序发出队列口令。

A、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稍息

B、稍息—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前看

C、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

D、立正—向前看—报数—稍息—立正

14、走和跑的区别在于(D)

A、跑的速度快,走的速度慢

B、跑时身体重心起伏大、走时身体重心起伏小

C、跑的步副大,走的步幅小

D、跑时身体有腾空,走时身体没有腾空

15、个性心理特征包括(D)

A.气质、性格、动机

B.气质、性格、需要

C.兴趣、动机、需要

D.能力、气质、性格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D)

A、1993.10.31

B、1992.10.31

C、1994.1.1

D、1986.4.12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D)

A、1992年3月

B、1993年3月

C、1994年3月

D、1995年3月

18、有一位体育教师品行不良,在自己情绪不好时常侮辱学生,影响恶劣,一次课中将学生踢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应(C)

A、给予行政处分

B、解聘

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承担民事责任19、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是第29届(B)奥运会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排球比赛场上6名队员分前后排站立,获得发球权的队,6名队员必须按(B)方向轮转一个位置。

A、逆时针

B、顺时针

C、任意

21、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属于体育范畴的是(C)。

A、礼、乐

B、乐、射

C、射、御

D、御、数

22、掷标枪的扇形区内角度约(C)

A、35度

B、45度

C、29度

D、34度

23、马拉松跑全程为(B),属超长距离跑项目。

A、41.195千米

B、42.195千米

C、43.195千米

D、44.195千米

24、号称“世界第一运动”的项目是(A)

A、足球

B、篮球

C、乒乓球

D、排球

25、掷铁饼、铅球的扇形区内角度约(B)

A、35度

B、40度

C、29度

D、34度

26、《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创刊时间是

(A)

A、1981年9月

B、1982年9月

C、1983年9月

D、1984年9月

27、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主要负责人是

(C)

A、校长

B、教导主任

C、体育教研组长

D、体育教师

28、运用防止和纠正错误的方法时应该

(B)A、以练习为主

B、以预防为主

C、以讲解和练习为主

D、以讲解为主

29、重复训练法的主要特征是

(C)

A、不间断进行训练

B、循环进行训练

C、反复做同一练习

D、控制练习的间歇

30、《全民健身计划刚要》颁发布的时间是

(B)

A、1994年

B、1995年

C、1996年

D、1997年

31、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

(C)

A、定量评定

B、定性评定

C、定性与定量相结合D、因人而异

32、奥林匹克精神是

(B)

A、更快、更高、更强

B、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

C、团结、友谊、进步

D、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加

33、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ABCD)

A、师生的双边活动

B、一般在室外运动场上进行

C、从事各种身体练习

D、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结合

34、身体练习在贯彻渐进性原则时,要遵循

(ABC)

A、认识事物的规律

B、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C、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35、最早提出体育教学法的是(B)

A、德国教育家拉特克

B、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D、瑞典体育教师W?斯卡斯特罗姆

D、美国教育家杜威

A、1954

B、1955

C、1956

D、1957

36、嗒嗒球运动是将(B)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一项体育运动

A、羽毛球与跳跳球

B、乒乓球与羽毛球

C、羽毛球与排球

D、键球与乒乓球

37、弯道跑时,右脚用(B)着地。

A、脚掌外侧

B、脚掌内侧

C、全脚掌

38、逆时针弯道跑时,身体应向(B)倾斜

A、右

B、左

C、前

D、后

39、最合理的跳高过杆技术是(C)

A、剪式

B、跨越式

C、背越式

D、俯卧式

40、在弯道跑时,左脚应以(A)着地

A、脚掌外侧

B、脚掌内侧

C、全脚掌

D、前脚掌

41、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是采用(C)方式助跑

A、直线

B、弧线

C、直线加弧线

D、弧线加直线

42、背越式跳高身体过杆后,以(B)先接触海绵包

A、头部

B、肩部

C、背部

D、臀部

43、背越式跳高身体在杆上成(C)姿势

A、弓形

B、水平

C、背弓

D、坐立式

44、背越式跳高起跳时,摆动腿屈膝内扣向(D)方向摆动

A、起跳腿

B、内

C、上

D、异侧肩

45、背越式跳高的8步丈量法,为了便于记忆,可叫做(B)

A、4、5、6

B、5、6、7

C、6、7、8

D、4、6、8

46、终点冲刺跑是临近终点的一段(C)

A、耐久跑

B、途中跑

C、加速跑

D、快速跑

47、背越式跳高应(C)横杆起跳

A、面对

B、侧对

C、背对

D、斜对

48、跨栏跑时,摆动腿过栏后积极下压,(B)落地

A、全脚掌

B、前脚掌

C、双脚

D、脚后跟

49、挺身式跳远的技术中,(C)是最重要的

A、助跑

B、踏跳

C、助跑与踏跳的结合 D、落地

50、挺身式跳远在空中成(B)姿势

A、跨步

B、腾空步

C、弓步

D、弓箭步

51、挺身式跳远中,身体在空中的要求是(C)

A、身体前倾,摆动腿先落地

B、身体在空中平稳,摆动腿先落地

C、身体在空中平稳,两腿同时落地

D、身体前倾,两腿同时落地

52、“踏上式”、“跨步式”过障碍的区别是(A)

A、有停顿,起伏大;动作连贯,起伏小

B、有停顿,起伏小;动作连贯,起伏小

C、停顿,起伏大;动作连贯,起伏大

D、有停顿,起伏小;动作连贯,起伏大

53、头手倒立用身体的(B)部位支撑。

A、两手与头

B、两手与前额

C、两手与肩

D、两手、头后部与肩

54、男生靠墙手倒立的做法是(A)

A、站立姿势开始,一脚蹬地,另一腿摆动,两手撑地

B、姿势开始,两脚蹬地,两腿摆动,两手撑地

C、蹲踞姿势开始,一脚蹬地,另一腿摆动,两手撑地

55、女生肩肘倒立后滚翻的做法是(A)

A、直腿坐姿开始,上体前屈,然后后倒,同时举腿向后滚动

B、屈腿坐姿开始,上体前屈,然后后倒,同时举腿向后滚动

C、直腿坐姿开始,上体后屈,然后后倒,同时举腿向后滚动

D、屈腿坐姿开始,上体后屈,然后后倒,同时举腿向后滚动

56、肩肘倒立时,保护者应站在练习者(A)

A、侧方

B、正后方

C、正前方

D、侧后方

57、靠墙手倒立时,保护者站在练习者侧面摆动腿(C)

A、前方

B、后方

C、一侧

D、侧前方

58、后滚翻时身体依次着垫的部位是(B)

A、臀部

后背

B、臀部

后背

C、臀部

后背

D、腰

后背

59、双杠分腿坐前进中,两腿并腿前摆时以(A)为轴

A、肩

B、腰部

C、两臂

D、髋关节

60、双杠支撑摆动后摆转体180°成分腿坐时,扭转髋部的同时,两腿做(B)动作

A、翻转

B、剪绞

C、交叉

D、交换

61、支撑摆动前摆挺身下,当向前摆动到接近(B)时,两手推杠,使身体向杠外平移

A、杠面

B、最高点

C、水平

D、重心

62、反弹传球是近距离面对紧逼防守或身材高大对手时,采用的一种以(B)

的有效传球方法。

A、高制矮

B、矮制高

C、高制高

D、矮制矮

63、单手肩上投篮时,最用力的拨球指应是(B)

A、拇指,无名指

B、中指,食指

C、食指,小指

D、拇指,食指

64、一般来说,人到了(A)岁,骺软骨就完全骨化,骨的长度不在增长

A、18—20

B、20—22

C、20—25

D、22--25

65、排球场地上的线一般有(C)条(种)

A、3

B、4

C、5

D、6

66、排球比赛每个回合中,本方最多可以击球(B)次,就要将球击入对方场地(拦网触球又算内)

A 2

B 3

C 4

D 5

67、有五支篮球队参加比赛,若采用单循环赛制,则共有(A)场比赛

A、10

B、12

C、15

D、20

68、无论直接任意球还是间接任意球,在球未踢出之前,被罚队员必须离球(D)米

A、11米

B、7.55米

C、9.36米

D、9.15米

69、(D)男女在形态与机能上逐渐出现明显的差异,运动能力也不同

A、初中阶段后

B、高中阶段后

C、身体发育成熟后

D、青春期开始后

70、单手肩上投篮时,全身协调用力,手指拨球,使球向(D)旋转

A、左

B、右

C、前

D、后

71、原地双手低手传、接球适用于在(C)战术配合下运用

A、进攻

B、防守

C、掩护

D、突分

72、(A)进攻战术形式,是进攻战术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战术形式

A、“中一二”

B、“边一二”

C、后排插上

D、交叉换位

73、奥运会中篮球、排球、足球比赛一方上场人数分别是(D)

A、5、8、11、B、5、6、12、C、6、6、11、D、5、6、11

74、篮球比赛中,一队已达7次犯规,该队再发生侵人犯规后,应执行(B)

A、罚球1次

B、发球2次

C、1+1罚球

D、1+1+1罚球

75、武术比赛每位队员的成绩是(D)

A、最高分

B、最低分

C、平均分

D、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

是 非 题

1、出生以后,人的生长发育有三次较快的突增期。(×)

2、学生进行山羊分腿腾越时保护人站在落地点的前面,扶同伴的背部或握住上臂。(×)

3、奥运会的宗旨是:“更快!更高!更强!”。(×)

4、在进行耐久跑的活动时,会有种生理现象“极点”出现,用有深度和节奏的呼吸可减轻“极点”的程度。

(√)

5、排球的技术动作中,双手上手传球用拇指、食指触球并承担主要力量,其余手指帮助控制传球方向。(×)

6、在队型练习中,分队走是一路纵队行进间在某点听到分对走的口令后,单数做左转弯走,双数做右转弯走,形成方向相反的两个一路纵队。(×)

7、在跳跃运动中,要使身体腾起得远或高,关键在于起跳时使身体获得最快的速度和适宜的起跳的角度。(√)

8、在投掷练习中,投掷力量不变,出手角度适当才会获得最佳成绩。(√)

9、正步走时要求踢出的腿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约35厘米高。(×)

10、在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多喝水,特别是在剧烈活动和夏天更要大量喝水,否则人体将失去水分造成“脱水”。(×)

11、巧妙运用模型、图片、幻灯、录音、电影等教学媒介来发挥教学作用,体现出了因材施教原则

(×)

12、举重是田径运动中较典型的力量性运动项目(×)

13、足球脚内侧踢定位球时,应击球的后下部(×)

14、对正在三分线外投篮的队员犯规,投中有效再加罚一次,投不中时应罚3次(√)

15、传、切战术配合指的是行进间运球,将球传至篮下接球人,接着向篮下切入,接回传球三步上篮得分的进攻配合(×)

16、脚背内侧踢球的助跑方法与其他踢球助跑方法不同(√)

17、运球、急停、跳投和扣球,都属于篮球术语(×)

18、篮球运动中运用最多的技术是运球(×)

19、教学检查是评价的前提和基础。(√)20、后滚翻成半劈腿的关键技术是动作不停顿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复习参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3、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解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4、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的能力。

5、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6、《体育课程标准》的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7、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对体育教学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性意义.8、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向学生传授专项知识、技术、技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途径和手段。

9、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10、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11、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12、练习轨迹:指在体育锻炼中,身体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移动路线。

13、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路:学生前后重叠成一行。

15、列:左右并列成一排。

16、步长:步长是指跑时两脚着地点间的距离。

17、步频: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脚交换的次数。

18、径赛:是指运动会中把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

19、田赛:是指运动会中把以远度和高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

20、帮助:帮助是指给练习者以助力,使其体会到用力的时机、方向、幅度等,协助其完成动作。

21、正握(单杠):两手大母指相对握杠。

22、反握(单杠):两臂外旋、两手打拇指向外握杠。

23、基准学生:教师指定作为看齐动作目标的学生。

24、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25、二、填空题

1.编写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四条原则是教育性原则、健康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有哪三种:自我评定、相互评定、教师评定。

3.新课程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哪五大领域,包括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4.新课标选择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地域性、科学性、简易性和健身性、兴趣性、实效性。5 急行跳远主要由__助跑__、__踏跳__、__腾空__、落地_四个技术环节组成。

6、做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脑皮层中枢的兴奋性, 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各种机能惰性,做整理性活动的目的是更好地放松恢复到安静状态。

7、决定投掷项目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初速度。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幅和步频。跳远的空中动作一般有蹲距式、挺身式和走步式。

8、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是法国的顾拜旦,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罗格。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我国承办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是第29届。9.2006年的足球世界杯是第18届,2010年世界杯举办的国家是南非。10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测内容是 身高

、体重、肺活量

11.体育比赛的主要方法有 淘汰制、循环制和混合制。

12.培养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程序为引导提示、明确目标方案、探索尝试、思考验证、总结评价。

13.标准篮球场长28米、宽 15 米都是从线的 内沿 量起。14.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 和心理负荷两种。

15.急行跳远起跳腾空后的身体姿势有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三种。16.身体素质一般包括 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素质。

17.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 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18.自然地形 跑和 越野跑 是提高学生有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手段。

19.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领域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_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20.快速跑的全程技术有起跑与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与撞线。

21、体育教学体系包括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和教学条件。

22、标准四百米半圆式跑道第一分道线长应以内突沿外侧30厘米处计算。

23、运动会中把以远度 和高度

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

24、跑的教材共分为四大项,即快速跑、耐久跑、接力跑、障碍跑。

三、判断题

1、学生身体的匀称度是通过身高标准体重来评价的。

(√)2.体育教学中的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性的球类游戏(√)3.学生彼此之间左右相距的间隙叫距离。

(×)4.跑一般分为起跑、途中跑、终点冲刺三部分。

(×)

5.跳高技术分为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部分。

(√)

6.体育课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学组织、教法步骤的合理顺序,以及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

7.球类比赛的淘汰制分为单淘汰和双淘汰两种;循环制分为单循环、双循环和分组循环三种。(√)

8.有8个队参加单循环比赛,则比赛场次为30场。(×)

9.课堂常规是教师和学生上课时所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常规。(√)10.在实施《标准》时,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在每节体育课上都要有所体现。(×

11.如7个队参赛,采用单循环制,其比赛轮次有7轮,比赛场次有42场。(X)

12、技巧后滚翻的保护与帮助,是练习者翻转时,保护者两手提拉其腿部,帮助推手和翻转。(X)

13.三级跳远的第一跳为单脚跳,用起跳脚起跳,摆动脚落地,第二跳是跨步跳,第三步为跳跃。(X)

14.武术的五种步型是弓、马、仆、虚、歇步,三种手型是拳、掌、勾,二种腿法是蹬腿、弹腿。(√)15.重力休克是剧烈运动立即停止后,由于体内大量缺氧所引起的暂时性脑贫血而发生的休克。(X)

16.队列“向右(后)转走”口令的动令均应落在右脚。(√)

17.在进行耐久跑的活动时,会有种生理现象“极点”出现,用有深度和节奏的呼吸可减轻“极点”的程度。

(√)

18.科学的身体锻炼可以促进人体形态、机能的发育,运动能力的提高,适应环境抵抗疾病能力的增强。(√)

19.课程中的《体育与健康》内容,就是体育加上健康知识的内容。(X)20.篮球投篮时,投出的球不应立刻旋转。(X)21.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喊的口令都是由预令和动令组成的。(X)22、篮球运球是用单手或双手连续按拍由地面反弹起来的球的一类动作方法。(X)

23、急行跳远中,最后一步应比倒数第二步大些,以利于快速有力踏跳。(X)

24、在实施《标准》时,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在每节体育课上都要有所体现。(X)

25、课堂常规是教师和学生上课时所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常规。(√)

26、决定跑的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步长和步频。(√)

27、跑一般分为起跑、途中跑、终点冲刺三部分。(X)

28、体育教学中,保护和帮助者的位置,以不妨碍学生做动作,而且有利于学生完成动作为原则。

(√)

四、简答题: 1.撰写体育的科研论文(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

①论文题目;

②论文摘要及关键词;

③问题的提出或前言; ④实验的内容、方法、数据的采集和统计;⑤数据的分析和论证;

⑥结论和建议;⑦参考文献。

2.学校每年度均要举行一次以田径为主要项目的运动会,现将编制一本运动会的秩序册。请你简述学校田径运动会秩序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1)封面;(2)目录;(3)竞赛规程;(4)开幕式、闭幕式程序;(5)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6)仲裁委员会名单;(7)裁判员名单;(8)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9)各项参加人数统计表;(10)兼项人数统计表;(11)大会作息时间表;(12)各代表队名单;(13)竞赛日程表;(14)竞赛分组表;(15)男女最高纪录表;(16)场地平面示意图

。3.小垫子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器材之一,既是一种“一物多用”的教学工具,又是一项安全实用的标志物。如能运用得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你在下列内容的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小垫子开展教学(每类不得少于5项)?

例如:游戏项目教学中——传递物、迷宫墙、靶子、小船和区域标志

参考答案: ① 跑步项目教学中——起点标志、障碍标志、折返标志、间隔标志和传接器

械; ② 体操项目教学中——滚翻标志、高度标志、远度标志、场地标志和做操器械; ③ 球类项目教学中——足球门、运球标志、传球标志、场地标志和防守标志; ④ 跳跃项目教学中——间隔标志、远度标志、简易栏架、跳跃障碍和区域标志; ⑤ 投掷项目教学中——远度标志、投准标志、区域标志、得分标志和记分标志。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5、篮球运球的练习方法有哪几种?(要求答四种以上)参考答案:

篮球运球常有以下几种练习方法:①熟悉球性练习;②原地高运球、左右手交替进行;③原地低运球,左右手交替进行;④原地体前左右手变向运球;⑤行进间高运球;⑥行进间低运球。

6、某学校某年级要开展一次年级篮球比赛,共有8个班(用A、B、C、D、E、F、G、H,8个字母来代替班级名称),比赛采用单循环的方法,经抽签A、B、C、D、E、F、G、H班分别抽得1、2、3、4、5、6、7、8号,请你排出每一轮次的比赛场次? 参考答案:(为了主客场交换可发挥安排摆头式)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第六轮 第七轮 A——H A——G A——F A——E A——D A——C A——B B——G H——F G——E F——D E——C D——B C——H C——F B——E H——D G——C F——B E——H D——G D——E C——D B——C H——B G——H F——G E——F 7.《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8、有13个队参加的男子篮球比赛,确定A、B 2个队为种子队,采用淘汰赛,试问共需进行多少场比赛?并排出比赛轮次表。

参考答案:

注明怎样安排种子队,需要先安排A、B两队抽签确定为上下区,然后另外11个队再抽签分组,画出轮次图表。9.学校体育工作的最高法规性文件是什么?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⑴ 学校体育工作的最高法规性文件是:国家教委、国家体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⑵ 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①、体育教学与教研;

②、体育课余训练与小型竞赛; ③、课外体育活动;

④、场地器材建设。

10、教学研究是提高和成就教师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教师,你如何认识教研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桥梁和通道;②大舞台;③大课堂;④大平台;⑤切入点。11.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②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

③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概念;

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⑤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⑥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⑦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12、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 符合哪些要求?

参考答案: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简单易行。

五、论述题

1.合工作实际,谈谈怎样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答案:从四个方面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分析:

(1)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平等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需要和爱好。

(2)教学内容选择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3)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特别注意学法的运用。(4)评价运用要合理。

2. 要保证学生体育课中的安全,除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应有的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还是不够的,还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安全保护技能。凭你的教学经验,当学生在运动中发生运动性昏厥时临场一般有哪些处理方法?出现运动性昏厥的原因是什么?请予以论述。参考答案:

体育锻炼前后必须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准备和整理活动是恢复及防止运动锻炼中、后昏厥,甚至是预防死亡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运动性昏厥是暂时性脑缺血

或缺氧所引起的一种表现。晕倒者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而各种反射依然存在。遇到这种病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立即将病人平卧,最好让病人头低脚高,以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②.解开病人衣领、领带,将头侧向一侧,如病人出现呕吐则帮助清除口腔内的积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③.给病人喝热开水或热糖水。④.可用手指压人中或合谷穴⑤.大多数病人经过上述处理后,情况可很快得到改善,如果病人仍不见好转,应立即送医院急诊(就某一体育运动项目举例说明)。

3.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在教第三套学生广播体操时所采用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㈠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教第三套学生广播体操时所采用的教学原则有:⑴直观性原则: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来感知所学动作的程序和技术。⑵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⑶循序渐进原则: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由单个动作到组合动作最后到成套动作,前后前后衔接、承前启后、逐步提高。⑷巩固提高原则:使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动作的理解,教师不断的指导纠正提出新的要求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㈡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向学生传授专项知识、技术、技能,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途径和手段。在教第三套学生广播体操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⑴直观法:①示范法;②图示法;③录像法。⑵语言法:①讲解法;②口令提示法。⑶完整法与分解法。⑷练习法:①完整练习法;②分解练习法;③重复练习法;④积累练习法。

4、谈谈“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基本依据、基本要求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⑴基本依据:人体是在大脑皮层统一调节下的有机整体,尽管身体任何部位的运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某一运动器官的运动,对其他部位生理运动都是有促进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多种多样的教材和恰当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对身体、心理进行科学全面训练,才能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⑵基本要求:①制订好学习水平段的计划,全年教学计划与学期教学进度,必须全面性;②在安排每次课内容时,特别注意基本部分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③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各种专项运动中,也应注意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全面基础训练。

5、课程改革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加全面关注学生的认知、身体、心理和行为表现,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也更加多元化。请你谈谈在教育观念方面将发生哪些变化? 参考答案:

①从过去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课程设计的决策者;

②从单一关注运动水平,变成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③在教学方法上,从强调“教”,转为强调学生自主“学”; ④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学生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与朋友;(结合工作实际谈)

大石桥市教师进修学校艺体部

2009年6月3日

体育理论》试题库 填空、现代体育的组成部分是由 ___(学校体育,竞技体育,身体锻炼)几个方面组成。、体育主要产生于 ____生产劳动,同时它还与 教育、军事、医疗卫生、娱乐及宗教祭祀等活动有关。、蘅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发展水平标志有(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群众体育普及的程度,体育科研水平,体育的方针、政策、制度、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各种体育场地、设施状况,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和最好成绩。)等几个方面。

4.体育手段的一般特点历史性、国际性、民族性、地域 性 体育手段的分类(健身类、健美类、娱乐类、竞技类、冒险类)6、一个完整动作的技术结构包括(技术基础、技术环节、技术细节)7、构

成动

作的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体姿势_空、动作的轨迹_空、动作的时间、动作的速率_时、动作的速度_时空、动作的力量_动力学、动作的节奏时空动)

8、动作的轨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方向、幅度)

9、动作质量效果的综合评定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力量性、经济性、缓冲性_弹性)、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

。体育教学、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学校体育最本质的功能(强身健体)、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传播媒介、和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是,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学生、教师)、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有 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少儿身心发展规律)

16、体育教学大纲结构由大纲。本文和附件)

三个部分组成。(说明nba篮球视频,、体育教材的排列方式有直线、螺旋、混合三种。()、体育教学的手段的基本模式有辅助式,直接式。()、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分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个阶段。(、体育教学中最直观的方式是。(动作示范)、体育教学中的语言法有。(讲解、口令与批示、口头评定成绩、口头汇报、默念与自我暗示)、直观法包括。(动作示范、教具与模型的演示、电影,电视、幻灯、投影、录像、助力与阻力、定向与领先)、分解法的几种形式。(单纯分解、递进分解、逆进分解、顺进分解、不按技术结构顺序进行分解)、游戏法的特点(情节性、不断变化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竞争性。)25、竞赛法的特点(对抗性、竞争性强)、体育教学中的学练法包括(自学法、自练法、自评法)、体育教学中发展个性的基本要求(识别和承认学生的个性,辩证处理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新颖的组织教法)、实践课分(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班内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分组轮换,分组不轮换)、课的教学活动一般有(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练习,观察与休息,学生保护与帮助。)

31、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定与评价的方法有 学生自我感觉法,生理测定法,观察法)

32、体育课心理负荷表现为(情绪、注意、意志)33、备课的形式有(集体备课、个人备课)34、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包括 全年、学期、单元、课时)

35、制定教案的直接依据是(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36、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有(早操、课间操、班组体育锻炼、全校性课外体育锻炼)37、体育课的几个部分是根据人体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确定的,它是任何体育课都必须遵循的规律。

38、学练法的特点(强调学生的自律性,培养学生自评自练的能力,自我参与意识强)

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二)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三)提高人体功能(四)调节人的心理(五)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三、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

(一)教养功能(二)教育功能(三)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四)美育的功能五)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功能

四、学校体育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的关系(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自荷(二)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三)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

(四)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三节 发展体能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 第一、既要全面发展.又要突破薄弱环节。第二、正确处理好发展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二、适量性原则 第一、要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课的类型和学生的特点等合理安排课的生理负荷。第二、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量与强度关系。第三、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与内部数据的关系。第四、帮助学生学习并使其具备自控与检测负荷的方法和能力,以及放松与恢复的方法。

三、持续性原则 第一、持之以恒 第二、合理间隔。

四、健康性原则第四节 发展体能的方法

一、重

二、变换

三、持续法

四、间歇

五、循环法

六、综合法。

24、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校园篮球,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25、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

26、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27、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28、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29、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3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31、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32、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33、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

335、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36、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脆弱的标志。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

37、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起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

38、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

39、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40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

41、身体练习:是指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练习的轨迹、时间、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

42、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5、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状态。

46、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

47、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时间的长短与练习效果和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分练习的总时间与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两种。

48、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密度和专项密度。

49、专项密度:也称运动密度篮球游戏,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50、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目特点等因素构成。

51、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就是体育课的心理负荷。

(第六份试题)

10、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见《标准》P34)

答:(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运动兴(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用性(5)简单易行。

11、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如何使用教材,选取教学内容? 答:(1)选择或改编新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内容(2)竞技运动项目内容的改造(3)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4)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利用.(5)自然环境的利用.(6)社会环境设施的利用.14、课改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请举出五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答: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法、程序式教学法、微格教学法。30、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通过体育运动,可使身体正常发育,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是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活动相比,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需要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种的情感。而就一般的心理水平来说根本满足不了上述的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所进行的运动可以使原来的心理水平慢慢地得到提高。即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3)体育运动推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较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4)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人际关系好的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任何事都充满兴趣,这些人生活的很愉快;人际关系不好的常常是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体育运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体育活动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沟通和交流,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5)体育运动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

体育活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了人的情绪,改善了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步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站立式起跑的口令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错)

2、排球比赛中A队队员在接发球时,用脚将球踢到了对方场地,裁判判其违例。(对)

3、身体素质一般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素质。(对)

4、足球比赛中只有双方守门员可以有意用手触球。(对)

5、《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 的的必修课程。(对)

6、耐久跑是提高学生无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手段。(错)

7、足球比赛规则规定直接接到界外球者没有越位限制。(错)

8、俯卧式跳高是用靠近横杆的腿起跳的。(错)

9、人体自身发展,需要体育锻炼伴随终身。(对)

10、体育课按时间先后顺序一般可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对)

11、奥林匹克的理想是“和平与友谊”。(对)

1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其中1---2年级为水平六。(错)

13、行进间“向左转走”时,转向后先迈右脚。(对)

14、篮球比赛时进攻方将球投进后,可以马上要求暂停。(错)

15、排球“中一二”进攻战术的基本配合方法是由前排3号位队员担任二传,其他五 名队员都将来球垫(传)给二传队员由二传队员组织进攻的进攻战术。(错)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标准篮球场的中圈直径 米,标准男子排球网高 米。

2、三级跳远的第一跳为单腿跳,第二跳为,第三跳为。

3、马拉松全程共长 千米。

4、短跑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5、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框架,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

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测内容是、、。

7、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叫。8、1894年法国教育家 建议恢复奥运会,1896年在 举行第一届。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

9、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 的节奏与 节奏相配合。

10、田径运动可分为田赛、和。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标枪场地落地区的角度是。

A、40度 B、29度 C、35度 D、30度

2、下面哪种不属于氧运输系统组成部分的是___________。A、呼吸系统 B、血液 C、神经系统 D、心血管系统 3、《教师法》是 年颁布的。A、1992 B、1993 C、1994 D、1995 4、用右手投掷铁饼,铁饼出手后的旋转方向为。

A、顺时针 B、逆时针 C、顺时针和逆时针均可 D、不旋转 5、下列不属于动力性力量的项目是___________.A、田径 B、游泳 C、吊环 D、球类运动

6、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定: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可获得 个学分。A、1 B、2 C、3 D、4

7、国家规定,在校学生每天必须保证体育活动 小时。A、0.5 B、1 C、1.5 D、2

8、___________ 对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载荷及输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的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有显著的训练作用。

A、耐力运动 B、有氧运动 C、无氧运动 D、恒常运动

9、奥运会篮球比赛每队出场几名队员;比赛由几节组成;每节时间为多少分钟___________.A、5,4,10 B、5,2,12 C、6,4,10 D、8,2,12

10、运球是下列 运动的技术。

A、篮球和排球 B、篮球和足球 C、足球和排球 D、篮球和乒乓球

11、径赛跑道宽应为 A、1.21米或1.22米 B、1.22米或1.23米 C、1.24米或1.25米 D、1.22米或1.25米

12、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

A、中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13、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是

A、助跑 B、踏跳 C、腾空 D、落地

14、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___________。A、一般收缩 B、强直收缩 C、向心收缩 D、离心收缩

15、灵敏素质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十字变向跑、滑步跑等。A、50米 B、100米 C、300米 D、折线跑

16、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___________,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A、冷敷 B、温敷 C、凉敷 D、热敷

17、下列几种练习,属于发展腹背肌群力量的练习是。

A、引体向上 B、仰卧起坐 C、坐位体前屈 D、连续直腿跳

18、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定:高中三年中,和 系列为必修、必选内容。A、田径 健康教育内容 B、田径 球类 C、球类 体操 D、健康教育内容 球类

19、跑和走的区别为。

A、跑的速度快,走的速度慢 B、跑时身体重心起伏大,走时身体重心起伏小

C、跑时身体有腾空,走时身体无腾空 D、跑时步幅大,走时步幅小

20、一次运动会上,只有6名运动员报名参加铅球比赛,每人可试推 次。A、3 B、4 C、5 D、6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1、编排出有7人(或队)参加的单循环比赛的轮次和每个轮次的场次(即对阵形式)。

2、一份完整的教案,应包括那些主要环节?

3、写出跳上跪撑---跪跳下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及其作用。

4、列举提高短跑成绩的6种方法。

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五、(20分)向阳学校是一所完全初中,共有3个年级(初一至初三),每个年级有10个班,他们准备于今年的10月11日至13日在本校操场举办学校田径运动会,请你帮助他们撰写一份竞赛规程。

要求:

1、一个年级为一个组。

2007年选聘教师考试模拟试题(小学体育)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

身体

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

健康

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

身体、心理

社会适应能力

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3、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

与 行为

表现。

4、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

ATP,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5、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

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 枢纽

,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

6、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

超量恢复

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7、身高、体重

、肺活量

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必测项目。

8、由一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时,应先

1-2

报数。

9、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

呼吸的节奏与 跑步

节奏相配合。

10、三级跳远由

快速

助跑,沿

直线

线向前的连续三次跳跃组成。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支撑摆动要求以肩为轴,脚向远伸,髋向远送,身体伸直。(对)

2、直腿后滚翻的保护与帮助是保护者单手提拉练习者臀部,帮助推手和翻转。

(错)

3、韵律操比赛,可设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规定动作由竞赛组织部门确定,采用统一的动作和音乐进行。

(对)

4、侧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动作是通过蹬腿、送髋、转体、挺胸、低头、推臂、拨球连贯动作将球推出。

(错)

5、足球个人进攻战术包括:停球、跑位、运球过人、射门。

(错)

6、排球比赛中A队队员在接发球时,用脚将球踢到了对方场内,裁判员判其违例。

(错)

7、急停是快速移动中突然停止,借以甩开防守者的方法。动作有一步急停和两步急停。

(对)

8、如八个队员参加比赛,采用单淘汰制,其比赛场次为七场。(对)

9、长拳的手法主要有拳、掌、勾,步法主要有马步、弓步、仆步、虚步、歇步。

(错)

10、重力休克是在剧烈运动中,由于体内大量缺氧所引起的暂时性脑贫血而发生的休克。

(错)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2、体育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1、循序渐进的原则;

2、全面锻炼的原则;

3、经常性锻炼原则;

4、区别对待的原则;

5、准备与整理活动原则。

3、简述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答:

1、体育运动对骨骼结构与机能的影响;

2、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3、体育运动对肌肉结构和形态的影响。

4、学校体育应从哪些方面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答:

1、打好身体基础;

2、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锻炼、评价;

3、培养体育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

4、培养自我体育意识。

5、分腿腾越动作要领是什么?请用简笔画描绘动作过程。答:动作要领:加速助跑,快速踏跳,起跳后紧腰,稍屈髋,两臂主动前伸,双手用力推撑器械远端,两腿左右分开积极前摆,脚过器械后立即制动腿,两臂斜上举,挺身落地。

四、分析题(15分)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分析篮球变向运球教材。请注意目标的明确,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教法与学法的创新。(简案)

答:

1、目标的确定,全面、恰当、具体。

2、教材的动作要领、重点、难点表述恰当。

3、新理念的贯彻实施。

4、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效应。

5、学生学习方法的运用。

6、学生练习自主空间的体现。

7、教师教学过程中评价的运用。

一、填空题

1、身体,健康

2、身体,心理,社会适应

3、态度,行为

4、ATP

5、杠杆,枢纽,动力

6、超量恢复

7、身高,体重,肺活量8、1-2

9、跑,呼吸

10、快速,直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简答题2、3、4、5、四、分析题

2008年崇明县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理论考试试卷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本部分共20分:

1、《课程标准》提出:体育与健身课程,坚持

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强调

以学生为主体

,贯彻

健身盲人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健身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基础扎实、内容宽泛、灵活有效,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的平台,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2、二期课改提出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三维教学目标。

3、学习评价的原则有

全面性、发展性、多元性、操作性。

4、在上海市教研室制定的“ 改进小学体育与健身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中,对改进课堂教学,达成课程学习目标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合理制订教学目标;(2)

正确处理教学内容

(3)

努力优化教学过程(4)

多元评估学习效能

(5)

全面规范教学课堂

5、《体育与健身》课程主要体现以下基本理念(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3)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6、体育与健身课程,突出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关注 学生的全面发展

,更关注通过对健身项目和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健身的,获得科学健身的方法,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在不同环境中坚持体育健身的适应能力。

二、简答题:每题10分,本部分共40分:

1、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哪四个方面?P28

答:身体发展

知识技能

心理发展

社会适应

2、简述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与技能学习之间的关系。

兴趣是指从某种活动或探究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倾向。兴趣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在讲学习体育动作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关系,适度的体育动作技能所学生学会动作,获得成功,从而产生间接兴趣,比直接兴趣更持久。而过难过细脱离学生实际的体育动作技能学习、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抑制体育兴趣。(举例要恰当)5分。

3、教学计划的制订要注意哪些方面?P60

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和课程资源的特点,围绕重点,兼顾全面。

1、)教学计划的制订,要体现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基础性、健康性、和综合性特征,确保教材安排的科学性、灵活性和针对性,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重视与课程各层目标的联动,讲究整体效应。

2)教学计划的制订,要确保基础,把教学时间主要用于体育与健康实践活动,并融入必要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材料,拓宽体育健康的知识面,提高运用能力。

3)教学计划的制订,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个体差异,教材的性质、价值、功能、难易程度和气候等具体情况。将各阶段基本内容I合理安排,并与基本内容II和拓展内容有机结合,构建分合有序、递进发展、分流培育的新格局,促进学生形成体育运动爱好和特长。

4)课时目标与内容主题的确定,应突出重点、反映梯度、呈现达成度,体现课程目标要求。

4、二期课改的课程标准中对教与学的活动提出了那些要求?P60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练和积极探究,因此,教师应重视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现代信息与学科知识整合的探索,加强学法的指导。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创建开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创设有趣味、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和生活化的场景,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境互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探索并运用分层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设学习目标,激励学生主动和富有创意地参与健身学练,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评价。

3)转变单向知识传授和简单重复训练的方法,采用以问题引领教、学、练的方法,设计既符合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尝试、思考和发现。

4)教师要将本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有关的知识相融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探究或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以有效地解决体育与健身课程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制订健身锻炼计划,保证科学,合理的练习密度和强度,实现身体发展目标,强身健体。

三、单元计划制定:本部分20分

在下列教学内容中任选一题,制定你所任年级三课次的单元计划(1、投掷;

2、立定跳远或急行跳远)

四、举例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部分20分:

2008年崇明县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理论考试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

1、健康第一

以学生发展为本

健康育人

2、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全面性

发展性

多元性 操作性

4、正确处理教学内容

努力优化教学过程

多元评估学习效能

全程规范课堂教学

5、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健康成长

优化教学策略,改善学习方式

突出以动为主,增强健康实效

探索多种途径,实现整合培育

6、以康体练习讹主要手段

全体学生康体的成长发育和体能发展

爱好和运动特长

二、简答题1、2、先叙述什么是兴趣:2分 兴趣是指从某种活动或探究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倾向。兴趣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1、5分1、5分3、4、三、单元计划制订:20分

在下列教学内容中任选一题,制定你所任年级三课时(6课次)的单元计划(1、投掷;

2、立定跳远或急行跳远)

1、写出你所选择项目总的教学目标2分

2、每课次的教学目标1分 教学重点1分 教法与学法1分

四、举例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部分20分:

1、讲清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体育学科渗透德育的特点;10分

2、简述体育学科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或联系教学过程实际举例说明。(举例要恰当)10分

第二篇:学科知识

第一章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及分析

1.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 1)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拓展学生的选择空间 2)强化学生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3)倡导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高中化学课程的宗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高中化学课程包括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

3.2个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6个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4.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考试的命题依据。

5.化学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1)认知性学习目标:知道、了解、说明、应用、理解、解决、检验、证明 2)技能性学习目标:模仿、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 3)体验性学习目标:感受、经历、养成、体会、合作 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2)化学学科的特征

3)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特点 课程:

学科课程:传授间接经验 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综合课程:多门学科组合成一门学科

7.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8.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测验、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

9.活动表现评价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应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10.高中课程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11.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

12.信息化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料。第二章 高中化学学科专业知识 第三章 化学学科知识及其教学方法 1.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

1)元素观:从元素的视角看世界,是化学学科特有的、基本的思想方法。2)实验观: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手段。

3)结构观:以物质(晶体、分子或原子)的结构为基础研究化学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想方法。

2.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是: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化学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 1)教育者:化学教师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学方法、教材

3.化学用语一般的教学原则: 1)循序渐进、变式练习2)注重规范、辨别性练习3)读、写、用三方面并重发展

4、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观察-演示法 3)讨论法 4)练习法

5)参观-调查法

6)启发法(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操作获得知识。7)探究法 8)角色扮演法 化学教学研究

1。解决化学教学实践问题是化学教学研究的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意义。2.化学教学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调查对象必须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任意确定对象或调查样本太小,都会影响结果的可靠性。2)实验法

3)行动研究法: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育实践;不把规律性的发现作为追求的目标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 第一章 教学分析

1.新课程化学教科书的体系结构采用了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相融合的方式。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思想的实质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三重表征:宏观、微观和符号

各个层次教育目标制定的先后顺序: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第二节 化学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可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只是、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

2.突破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3.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4.教学难点是指学生理解和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内容或问题时不容易解决的某些关键点。尽管有时重点和难点是统一的,但重点不一定是难点,难点也不一定是重点。另外,任何一节教材内容都有教学重点,但却不一定有难点。第二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化学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三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设计 第四节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五节 作业与板书设计 第六节 教学设计的形式 第七节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 教学实施 第一节 高中生化学学习1.化学学习方法 1)分类 2)比较

3)归纳:从特殊到一般 4)演绎:从一般到特殊 5)类比

2.化学学习策略

第二章 化学教学实施基本技能 1.化学课堂倒入技能 2.化学课堂组织技能 3.化学课堂提问的技能 4.化学课堂小结技能

5.化学课堂探究教学技能 6.化学实验教学技能

化学实验的构成: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手段

实验的分类: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试验

7.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四部分 教学评价

化学教学评价包括:教师教学评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评价方式:

1)即时表现评价(口头评价)2)作业评价

3)活动表现评价: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4)学习档案评价(档案袋评价)5)纸笔测验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分离。

教学设计题(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形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训练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加深对原电池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的探究,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养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通过分组实验,体验团队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的引入】

【教师演示】在西红柿中插入铜片和锌片,连接音乐贺卡,贺卡响起音乐。教师:为什么会产生电流,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吗?

【学生探究实验】学生根据教师连接好的西红柿电池,进行原电池组装的设计,教师指导并评价。

教师激励学生大胆进行实验验证,证实自己的猜想,并指导学生操作。教师:是否观察到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分别指出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动画演示】利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电子和电流的流向。

学生观察,理解电子和电流的流向,确定铜片为正极,锌片为负极。教师:通过实验探究,请同学总结原电池形成的条件。学生根据实验结论,总结原电池的条件。教师点评和补充。【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评价本节课同学的表现,提出存在的问题。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原电池

原电池的定义:

原电池的两极和分别发生的反应: 形成条件:

1)活性不同的两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乙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分子的结构;了解羟基的结构特征;知道乙醇的化学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形成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观点。【重点与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难点: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机理。【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

通过阅读材料,初步了解酒的一些物理性质。【师生互动、讲授新课】

1)让学生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推测乙醇的分子结构,教师展示乙醇结构的模型。2)教师做演示实验:乙醇与钠的反应。3)教师做演示实验: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

4)通过黄酒有酸味的生活实例引出乙醇和乙酸之间的转化。

5)拓展视野:通过检测酒驾和酿酒资料,引导学生对乙醇用途进行总结。【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通过材料分析题,组织学生讨论,进行知识梳理,对乙醇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升华。【师生互动,小节作业】

教师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乙醇

一、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二、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

1)与活泼金属反应 2)氧化反应 燃烧: 催化氧化:

第三篇: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第一节

运动解剖学

一、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 1.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感受外上皮组织

界刺激的功能。2.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

功能是保护、防御、支持、修复和贮存等。3.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肌肉组织

心肌和平滑肌三大部分。心肌具有收缩和舒张、自律性和传导性。

骨骼肌与心肌的肌纤维均有横纹,又称横纹肌。平滑肌纤维无横纹。俯卧撑发展:前锯肌、胸大肌(近固定)、肱三头肌(远固定);

仰卧起坐发展:髂腰肌、股直肌; 卧推杠铃发展:前锯肌、胸大肌、肱三头肌(近固定);

引体向上发展胸小肌、菱形肌、背阔肌(近固定)、胸大肌、肱肌;

负重深蹲起发展:竖脊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远固定)、小腿三头肌(近固定);

仰卧两头起发展:腹直肌、腹内、外斜肌、髂腰肌、股直肌(近固定);

仰卧举腿发展:腹直肌、髂腰肌、股直肌;

负重耸肩发展:斜方肌、颈肌、上臂肌群、菱形肌;

负重扩胸发展:斜方肌、背阔肌(近固定)。

肺通气的动力是呼吸肌收缩;肺换气的动力是分压差。4.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神经元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胶质在神经组织中起着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

人体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二、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

(一)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1.骨

人体由206块骨组成。长骨大部分由致密骨组成,主要分布于四肢,但是一些骨骼除外,如髌骨、腕骨、掌骨、跗骨等,短骨一般分布在手腕和脚踝,扁骨主要分布在颅和肩胛处,不规则骨主要分布在躯干、颅部和髋骨。根据其存在部位分为附肢骨与中轴骨,附肢骨共126块,包括颅骨和椎骨、胸廓骨。块,包括上下肢骨,中轴骨共 80骨主要是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活体的骨还包括血管和神经等。骨质即骨组织,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骨密质由若干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质地致密,抗压、抗扭曲性能强,构成长骨骨干及骺和其他类型骨的外层。骨松质由许多针状、片状的骨小梁构成,结构较疏松,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方向一致,组成压力曲线和张力曲线,使骨具有节省材料、轻便、坚固的特点。成熟骨组织中的主要细胞是骨细胞,骨细胞对骨吸收和骨形成都起作用,是维持成熟骨新陈代谢的主要细胞。

骨髓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成人的红骨髓分布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骨骺端的骨松质中。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骨膜由结缔组织构成。

骨由有机物(韧性)和无机物(韧性)构成。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等。2.骨连接

无腔隙骨连接包括韧带连接、软骨连接和骨性连接。有腔隙连接主要指关节连接。

(1)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①关节面: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

②关节囊:包在关节的周围,封闭关节腔。可分为外层的纤维膜和内层的滑膜。

③关节腔:密闭腔隙,腔内有少量滑液,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具有一定作用。

(2)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关节唇、关节内软骨和韧带滑液囊 ①韧带:可加强关节的稳固性和限制关节的运动。②关节唇:它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

③滑膜囊:起充填和减少摩擦的作用。(3)骨骼肌

骨骼肌收缩是运动系统中的动力源。

(二)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消化管。口腔到12指肠为上消化道,12指肠到肛门为下消化道。消化腺包括肝脏、胰脏和唾液腺。2.消化和吸收

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三)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封闭的连续管道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位于胸腔内,心腔分左右两个半心,两半心之间互不相通,被房间隔和室间隔隔开,上房下室。右心房上方有上腔静脉开口,下方有下腔静脉开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相通,但由右房室瓣控制,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不能倒流。右心室的上方的出口为肺动脉口,由肺动脉瓣控制,血流不能倒流。左心房上有肺静脉口,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相通,但是由左房室瓣控制,血液不能倒流。左心室流出口为主动脉口,并由主动脉瓣控制血流。此外,心脏上还有一套节律性波动的传导系统。血管可以运行血液,具有传输营养和运输氧气等作用,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四)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心血管系统的辅助结构,由各级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

淋巴管道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管内含有淋巴,淋巴产生于组织液。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组织交换后,大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被吸入静脉,少部分进入盲端的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

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胸腔等。淋巴器官具有产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滤过淋巴,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是身体重要的防御装置。

(五)呼吸系统 1.气体交换原理 根据物理学原理,各种气体无论处于气体状态还是溶解在液体中,当各处气体分子压力不等时,通过分子运动,气体分子总是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净移动,直至各处压力相等。2.人的呼吸系统

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其中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唯一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位于胸腔内,肺由肺泡组成。肺泡壁仅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外面密布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所以血液内的气体与肺泡内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氧气)可以充分地进行交换。3.呼吸的全过程

(1)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可见呼吸过程不仅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还需要血液循环系统的配合,这种协调配合与机体代谢水平相适应,又都受到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之间的距离很短,允许气体分子自由通过。肺内的大量肺泡为气体交换提供了非常大的交换场所。在呼吸过程中,吸入气体中氧气的气压大于肺泡内氧气的气压,氧气进入肺中,而当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比肺泡中氧的气压要低很多,肺泡内的氧气由于分压差向血液净扩散,血液的氧压便逐渐上升,最后接近肺泡内的氧压。二氧化碳则从血液向肺泡扩散,快速达到平衡。

(3)组织中的气体交换:在组织中,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组织中的氧压比动脉中的氧压低,而二氧化碳的压强高于动脉中二氧化碳的气压。氧便顺着分压差由血液向细胞扩散,二氧化碳则由细胞向血液扩散,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使得组织不断地从血液获得氧,供代谢需要,同时把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运送到肺而呼出。

(六)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是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输尿管管壁有较厚的平滑肌,可以节律性蠕动,把尿液排入膀胱。

(七)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的脑和位于椎管的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是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成分,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2)反射弧的五个环节有:感受器、感觉神经元、神经中枢、运动神经和效应器。脑分为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脑神经12对。脊髓位于脊椎管内,有31个节段,由上至下具体包含: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和1个尾节。脊神经与脊髓节段相对应,左右成为一对,共31对。

(八)感觉器

感觉器是感受器及其辅助装置的总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环节,把感受到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沿着一定的传导途径至脑,产生相应的感觉。视觉器官;听觉器官;本体感受器

三、人体各大系统的功能及与运动的关系

(一)运动系统的功能及与运动的关系 1.骨和骨连接的功能特点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骨以不同形式连结在一起,构成骨骼,形成了人体的基本形态,并为肌肉提供附着。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运动系统主要的功能是运动。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实现的。运动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支持。构成人体基本形态,头、颈、胸、腹、四肢,维持体姿。运动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护。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形成了多个体腔,颅腔、胸腔、腹腔和盆腔,保护脏器。

2.大关节运动中的主要肌群

关节在人体运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关节活动幅度是评定柔韧性的重要指标。运动上肢的主要肌群是背肌和胸肌;运动肩关节的主要肌群是背肌、胸肌和肩肌;运动肘关节的主要肌群是上臂肌和前臂肌;运动腕关节的主要肌群是前臂肌;运动髋关节的主要肌群是下肢带肌;运动膝关节的主要肌群是周围的屈肌、伸肌、旋内肌和旋外肌;运动踝关节的主要肌群是小腿后屈肌和小腿前伸肌。

3.肌肉的协调工作

原动肌是主动收缩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或肌群。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叫做对抗肌。还有一些起到协调作用的固定肌和中和肌。身体所有的生活动作和体育运动都是由这四种肌肉协调配合来完成的。

(二)消化系统的功能及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对消化系统的整体机能有提高作用。加强胃肠蠕动,促进肠道内消化废物和毒素的排出。能预防和改善胃食道反流症,促进排便,改善便秘。长期运动锻炼能使固定肝、胃、脾、肠等内脏器官的韧带得到加强,能有效地防治胃肠下垂病症。胃肠蠕动的加强又能积极地消耗胃肠外壁的脂肪组织,缩小腹型、降低腹腔内的压力,解除腹内压力对肝、肾、脾等重要脏器的不良作用。经常规律的运动锻炼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脂肪代谢,增强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肝脏的脂肪代谢在运动锻炼的作用下变得活跃,因此,脂肪肝可以在运动锻炼的作用下得到有效的防治,目前,脂肪肝防治的方法中运动锻炼已是被公认的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就会引起过度疲劳而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会导致一些胃黏膜缺血、降低胃黏膜的防御能力、减少胃液分泌、削弱消化和吸收等。

(三)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及与运动的关系

长期的有规律体育运动可引起心脏结构域功能的适应性变化,形成运动性心脏的特点。运动性心脏主要的特点是心室容积腔明显增大,而且心室壁增厚,这样就使每搏输出量增大和心肌收缩力增强。合理的体育锻炼对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的形态结构产生良性作用,有利于维持血管的弹性,促进微循环的功能,维持适当的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并能预防和减缓高血压的发生。

(四)呼吸系统的功能及与运动的关系 呼吸系统的生理指标在长期有规律的运动锻炼下会有所提高,特别是青少年,效果会更加显著。在一些运动中要防止特定的呼吸动作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过高的胸内压就会引发上下腔静脉的血液回流,可能会造成心输出量不足,从而发生脑部暂时性缺血导致晕厥。

(五)泌尿系统的功能及与运动的关系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主要功能是排出体内在代谢过程中的残渣和多余的物质,以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但在运动中,肾脏一般会处于缺血状态从而导致少尿,这个时候,代谢的终产物的排泄主要靠汗液的分泌。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肾脏受损,会出现蛋白尿甚至血尿等现象。

(六)神经系统的功能及与运动的关系 神经系统由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位于脑和脊髓。功能是对机体进行调节和指挥,并且直接控制人体的运动。运动单位是任何一种动作的基本功能单位,而运动单位就是由一条运动神经纤维的所有分支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也就是说肌肉只有接受神经的直接支配才能产生运动。

脑干具有传导、反射的低级中枢、网状结构功能;

小脑具有协调躯体运动、调节肌紧张、维持平衡的功能;

脊髓具有传导、反射的功能。脊髓内最简单的反射弧只有两个神经元,如膝反射。

(七)感受器与运动的关系 本体感受器又称运动感觉,其特点是它可以相对独立于视觉和听觉而起作用,比如说人即使闭上眼睛都能感受到自身身体各个部位的位置及状态,篮球运动员即使不需要依靠视觉也可以进行运球。本体感受器具有可训性,有效的重复训练可以提高本体感受的灵敏度,本体感受器在把它所接受到的刺激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输到中枢神经引起本体感觉的同时,还把肌肉关节处的活动信息及时反馈给中枢,来调整和矫正中枢神经对外界的控制,使运动完成得更为准确。

本体感受器主要包括肌梭、腱梭,具有感受肌肉牵张、收缩和关节伸展的功能。

第二节

运动生理学

一、骨骼肌收缩的生理学原理

(一)肌肉的细微结构与收缩原理 1.肌肉的细微结构(1)肌原纤维

骨骼肌由束状排列的肌细胞组成,又称肌纤维。一条肌纤维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是由可调节的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在显微镜下每条肌原纤维全长都呈现有规则的明暗交替,分别称为明带(I带)和暗带(A带)。在肌原纤维上,暗带长度比较固定,其中间有一个比较透明的区域为H区,H区中间有一横向暗线称M线,明带长度可变,其中央有一条横向的暗线称Z线。(2)肌管系统 注:钙离子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肌肉的收缩原理 在完整的机体内,肌肉的收缩活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其收缩过程至少包括: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肌肉兴奋—收缩偶联和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三个环节。

(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 运动神经纤维在到达所支配的骨骼肌时发出分支,形成末端膨大的神经末梢。神经末梢与肌纤维接触前先失去髓鞘,再以裸露末梢嵌入肌膜上被称为终板膜的凹陷中,形成神经—肌肉接点。神经—肌肉接点类似于突触,其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个部分。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通过化学递质乙酰胆碱和终板膜电位变化来实现的,它包括突触前和突触后两个过程。

突触前过程指乙酰胆碱的合成、贮存和释放。突触后过程为乙酰胆碱进入突触间隙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时,立即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对的Na+和K+等离子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膜被极化,形成终板电位。终板电位属局部反应电位,他通过局部电流作用,使临近肌细胞膜去极化而产生动作电位,实现了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有如下特点:

①化学传递。神经和肌肉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化学递质乙酰胆碱进行的; ②兴奋传递节律是1对1的。即每一次神经纤维兴奋都可引起一次肌肉细胞兴奋;

③单向传递。兴奋只能由神经末梢传向肌肉,而不能相反; ④时间延搁。兴奋地传递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和作用等多个环节,因而传递速度缓慢; ⑤高敏感性。易受化学和其他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易疲劳。

(2)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

肌细胞兴奋过程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而肌细胞的收缩过程是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他们有着不同的生理机制,肌肉收缩时必定存在某种终结过程把它们联系起来,这一中介过程称为肌肉的兴奋—收缩的偶联。主要有三个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中Ca2+释放入胞浆以及Ca2+由胞浆向肌浆网的再聚积。(3)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肌丝滑动学说认为在收缩时肌小节的缩短是细肌丝(肌动蛋白丝)在粗肌丝(肌球蛋白丝)之间主动地相对滑行的结果。肌小节缩短时,粗肌丝、细肌丝的长度都不变,只是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心滑行。由于粗肌丝的长度不变,因之A带的宽度不变。由于肌小节中部两侧的细肌丝向A带中间滑行,逐渐接近,直到相遇,甚至重叠起来,因此H区的宽度变小,直到消失,甚至出现反映细肌丝重叠的新带区。由于粗肌丝、细肌丝相向运动,粗肌丝的两端向Z线靠近,所以I带变窄。当肌肉牵张或被牵张时,粗肌丝、细肌丝之间的重叠减少。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肌肉收缩是构成粗肌丝和细肌丝的收缩蛋白(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互相作用的结果,而存在于细肌丝中的调节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则起着控制作用。

(二)肌肉的收缩形式与特征 1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21)缩短收缩缩短收缩、拉长收缩、等长收缩 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又称向心收缩。如进行屈肘时,主动肌就是做缩短收缩。

根据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张力与负荷的关系,缩短收缩又可分为非等动收缩和等动收缩两种。非等动收缩(又称等张收缩),在整个收缩过程中负荷是恒定的,由于关节角度的变化,引起肌肉收缩力与负荷不相等,收缩速度也变化。

等动收缩是通过专门的等动练习器来实现的。在整个关节范围内肌肉产生的张力始终与负荷相同,肌肉能以恒定速度或等同的强度收缩。等动收缩肌肉做正功。

2)拉长收缩

当肌肉收缩力小于外力时,肌肉虽然在收缩,但却被拉长,这种收缩形式称拉长收缩,又称离心收缩。在人体运动中,拉长收缩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等作用,肌肉做负功。

还有一种收缩形式叫超等长收缩。例如,跳高练习,肌肉做负功。3当肌肉收缩力等于或小于外力时,)等长收缩

肌肉虽在收缩但长度不变,这种收缩形式称等长收缩。等长收缩时,肌肉做内功,对运动环节固定、支持和保持某种身体姿势起重要作用。等长收缩肌肉只做内功,外功=0。

肌肉三种收缩形式的特点比较

(三)骨骼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能力 1针对性、顺序性、适宜频度。力量训练的原则:超负荷、渐增阻力、2速度素质训练原则:改善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发展磷酸原系统功能能力;提高肌肉的协调放松能力;发展腿部力量及关节的柔韧性。

41)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骨骼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优秀运动员的肌纤维百分组成具有明显的运动项目特异性。应当指出的是,运动员的肌纤维构成并不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唯一因素,它只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因素之一。优异的运动成绩最终是由生理、生化、心理和生物力学等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的转变的影响:)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两种观点:“遗传学派”和“训练—适应学派”。遗传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原因:①肌纤维百分比组成的遗传度多数在90%以上;②快慢肌的转化主要发生在Ⅱ型肌的亚型中,且变化范围小于10%。

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的面积和数量的影响:

经常进行运动训练或体育锻炼,可使骨骼肌组织壮大。原因有两个:①肌纤维增粗,即肥大;②肌纤维数目增多,即增生。但主要是第一种作用。就肌纤维肥大而言,不同形式的运动可优先引起骨骼肌中某种肌纤维产生肥大,这种现象称为肌纤维的选择性肥大。3①训练对肌纤维有氧能力的影响。)训练对肌纤维代谢特征的影响 耐力训练可使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容积密度增加,使线粒体中的有氧代谢酶活性增加,因而使肌纤维的有氧氧化能力提高。力量训练使肌纤维的面积大大增加,而线粒体却未相应增加。因而,力量训练不仅无法增加肌肉的有氧能力,甚至可能降低肌肉的有氧能力。

②训练对肌纤维无氧能力的影响。短跑运动员乳酸脱氢酶最高,长跑运动员最低,其他项目介于两者之间。③训练对肌纤维影响的专一性。训练所引起的肌纤维的适应性变化,具有很明显的专一性,这不仅表现在不同的运动专项或不同训练方式上,而且也表现在局部训练上,即使同一个体,各部肌肉的活动程度不同,反应也不同。

二、氧的运输系统与能量代谢

(一)氧的运输系统

人体有氧工作能力决定于机体氧运输系统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其中心泵功能是制约运氧能力的主要因素。氧的供应是实现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运动的必要条件。氧的供应,首先是氧的运输,即氧从体外运输到体内,直至细胞中。氧的运输是由包括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所构成的氧的运输系统完成的,并接受神经和体液的调控。人体有氧工作能力取决于机体氧运输系统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1.运动时的呼吸功能 1①肌肉利用氧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肌肉)运动时肺通气的变化 的供氧量与细胞肌中线粒体氧化酶的活性、血流量与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等因素。训练可以提高机体有氧能力及最大吸氧量的利用率。人体在进行体育运动时,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体内代谢的加强,所需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量也随之加大,同时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呼吸肌收缩与舒张加强,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在运动强度小的情况下,机体所需要的氧和所摄取的氧保持一致的状态,才能够使这种状态持续较长时间。运动时需氧量是随着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并受到运动持续时间的影响。

②训练可导致人体在进行亚极量运动时的每分通气量增加的幅度减少,但训练者能承担的运动强度及运动时能达到的每分通气量的上限较无训练者高。运动时,运动员的最大通气量可达180升/分,无训练者约为120升/分。在一定范围内,每分通气量与运动强度呈直线关系。

2吸频率)运动时的潮气量(深度呼吸)与呼

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使通气量增加。在运动强度较低时,每分通气量的增加主要是靠潮气量的增加,呼吸频率的增加不明显;在运动强度较强时,每分通气量的增加主要靠呼吸频率的增加,潮气量的增加幅度有所下降。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虽然总需氧量少,但每分钟需氧量却大。反之,运动强度小、持续时间长,虽然每分钟需氧量少,可是总需氧量却大。3①呼吸与技术动作相结合。)运动时的合理呼吸

通常周期性的运动要特别注意呼吸的节奏,富有节奏地呼吸,将会使运动更加轻松和协调,更有利于创造出好的运动成绩。同样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活动,其深度和频率随着机体代谢水平而改变,运动时为维持内环境稳定,呼吸必须加深加快,这都是通过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实现的。同时要注意的是呼吸形式、呼吸时相、呼吸节奏与技术,与动作相配合,如长跑,宜采用2~4单步一吸、2~4个单步一呼的方法。非周期性运动时,原则上以完成两臂前屈、外展、外旋、扩胸、提肩或展体时采用的吸气较为有利,而在完成与上述相反的运动时采取呼气为好。②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运动与呼吸的配合、协调。加大呼吸深度,控制呼吸频率,提高肺换气效率。剧烈运动时,呼吸频率和肺通气量迅速上升,呼吸深度反而减小,容易引起呼吸肌的疲劳,甚至衰竭,造成运动效果下降。径赛运动员的呼吸频率不宜超过30次/分,若超过45次/分,即为无效呼吸。对儿童少年来说,经常进行胸式和腹式的深呼吸锻炼,对发展肺通气功能是非常有益的。由于解剖无效腔的存在,加大呼吸深度,才能有效地提高肺泡通气量。③减小呼吸道阻力。运动时呼吸的目的是保证在吸气时,期望肺泡腔中有更多含氧的新鲜空气,呼气时,期望能呼出更多的含二氧化碳的代谢气体。正常人安静时的呼吸是经过鼻呼吸的方法进行的,但运动时,由于肺通气量的增加,需要采取口鼻并用法来呼吸,以减少肺通气的阻力,延缓疲劳的出现。剧烈运动时,用口呼吸可以使肺通气量从用鼻呼吸时的80升/分增加到173升/分。当人体进行慢跑时,对氧的需求量不是太大时,采用以鼻吸气,以嘴吐气的方式为佳,随着速度的加快,可增加吐气的深度和频率,当然,在严寒的季节里,最好不要过多地用口呼吸。对于锻炼者来说,主观感觉必须使用嘴帮忙吸气时,说明跑步速度太快,此时应适当放慢运动速度。④正确使用憋气方法。胸膜壁层与胸膜脏层之间的腔隙称为胸膜腔,其内存在的压力称为胸内压。在正常情况下总是低于大气压,因此称之为胸内负压。憋气是会反射性地引起肌张力加强,胸廓与腹腔固定,在完成一些运动技术动作时,可为上肢的发力获得稳定的支撑。但憋气过长时,胸膜腔内压会呈正压,导致静脉血回流困难,心输出量减少,致使心、脑、视网膜供血不足,产生头晕、恶心、耳鸣等感觉。憋气结束,会出现反射性深吸气,使胸膜腔内压骤减,滞留于静脉的血液迅速回心,血压骤升。这对于儿童少年的心脏发育和缺乏心力贮备者或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憋气在运动中一定要谨慎应用。4经常锻炼的人,)运动与氧通气当量氧扩散容量随年龄降低 的趋势将推迟,无论安静时还是运动时,运动员的氧扩散量比非运动员高。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气泡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为吸氧量。氧通气当量是指每分通气量和每分吸氧量的比值。氧通气当量是评价呼吸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氧通气当量小,说明氧的摄取效率高。正常人安静时氧通气当量为24(6升/0.25升)。运动时,在相同吸氧量情况下,运动员的通气量比无训练者要少;在相同肺通气量情况下,运动员的吸氧量较无训练者要大得多,即运动员的呼吸效率高。2.血液与氧的运载 1)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氧在体内的运输方式有两种:即结合氧与溶解氧。血液中(P高)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方式运载。物理溶解量很少,但物理溶解是化学结合的前提,以化学结合形势的运输占98%以上,氧与血红蛋白的化学结合叫氧合,其分离叫氧离。在肺部,当氧分压P升高时Hb与O2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而在组织,当P降低时氧合血红蛋白又解离出O2。血红蛋白是氧合还是解离,取决于该组织P的高低。血红蛋白不断地在肺部(P高)通过氧合结合血红蛋白(HbO),并随血液循环运输至组织(P低)进行氧离,释放出O2,供组织利用。

2)量血红蛋白氧氧饱和度、氧容量和氧含

①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简称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Hb与O2结合(被氧饱和)的程度。影响血氧饱和的因素是由P所决定的。平原地带的人安静时动脉血P为13.3 kPa(mmHg),血氧饱和度为96%~98%。②血红蛋白氧容量。是指血氧饱和度达100合的O2最大量。%时,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影响血红蛋白容量的主要因素是血红蛋白浓度。正常男子的血红蛋白Hb浓度为150克/升,其容量约为200毫升/升。

③血红蛋白氧含量。实际上,正常人血液的血氧饱和度并不能达到100%,故把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实质结合的氧含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含量,其值受氧分压的影响。例如,动脉血氧分压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大,血氧含量多。正常男子动脉血氧含量约为194毫升/升,其氧容量约为200毫升/升。3)血液的酸碱缓冲功能

正常人血液的pH平均值为7.4,动脉血浆的pH为7.35~7.45,静脉血平均低0.02~0.1。这是机体代谢和各种酶活动所要求的适宜条件之一。人体生命活动所能耐受的最大PH变动范围为6.9~7.8,PH低于7.33为失代偿性酸中毒,高于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机体内主要依靠无氧代谢功能,还会产生大量较强的酸性物质——乳酸。这些酸性物质使血液PH下降。人体从饮食中也会摄入碱性物质。当这些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后,解离出OH-人体又会使血液呈碱性,PH只能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内PH升高,而波动。代谢中产生酸性或碱性物质首先进入血液,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所平衡。缓冲物质是成对存在的,人体的肾脏也具有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3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心血管功能与氧的运输

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循环。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一次心搏中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年人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为145毫升,收缩末期的容积为75毫升,二者差值即为每搏输出量,约为70毫升。心室在每次射血时,并未将心室内充盈的血液全部射出。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毫升)×100%

成人安静时射血分数约为60%。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与心肌收缩力有关。收缩力越大,心脏播出血量越多,心室内剩余血量就越少,射血分数越大。肌肉活动时射血分数提高。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安静时,健康男子每搏输出量约为70毫升,如心率为75/分,则心输出量约为5K毫升/分。在身体、体重等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女子心输出量比男子约低10%;老年人心输出量低于青年时期;情绪激动或身体活动时,心输出量增加。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与体表面积成正比。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为心指数。3)心功能贮备

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之为心功能贮备或心力贮备。心力贮备是最大心输出量与安静时心输出量之差。健康成人安静时心输出量约为5升/分;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大幅度增加,最大心输出量可达30升/分,心力贮备可达25升/分。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最大心输出量可达35升/分。心功能贮备也可以用心率贮备来表示,即:心率贮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一般而言,一个人的最大心率可用“220-年龄”来衡量。因此,同年龄的人的心率贮备就决定于其安静心率,安静心率较低者有较高的心率贮备。研究发现,运动训练不能提高最大心率,但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能降低安静心率,故耐力运动员的心率贮备较大。4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心脏射血、外周阻)动脉血压

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弹性以及血管系统内有无足够的血液充盈量等因素有关。

①血压是指血管内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血压的形成还有赖于心脏的射血和血液流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外周阻力。

②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对动脉血压起缓冲作用,当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降低时,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不变或稍高,脉压增大。③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尽管血液是连续不断的,但动脉血管内的血压却是周期性变化着的,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中期动脉血压达到最大值,称收缩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主动脉压最低值称舒张压。

④动脉血压通常用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的血压来代表。

⑤正常人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保持相对稳定。如果动脉血压过低,各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可导致脑、心、肾等器官缺血、缺氧,严重时将危及生命。血压过高,则心脏射血的阻力增大,心肌负荷加重,久之可导致心脏扩大,以致心力衰竭,严重时可致血管壁受损。如果脑血管损伤,会发生脑出血。

5)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调节与适应 ①运动时,由于体内能量物质消耗的增强和代谢物的增多,因此就必须加快血液的流通量,及时满足机体各部能源的供应和代谢物的排泄。由于心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因此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骨骼肌节律性收缩的静脉泵作用和呼吸运动的加强等也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导致心输出量增加,②运动中动用心率贮备是调节输出量的主要途径,充分动员心率贮备可使心输出量增加1.5-2倍。长期从事耐力训练的运动员,运动时心输出量可比静息时增加7-8倍。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并不是平均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而是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里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内脏的血流量增加不大或减少。在最大强度运动时,所增加的心输出量中由88%流向了运动的肌肉。

(二)运动中的能量物质与能量供应 1.机体的能源物质及其能量价值 1)能源物质。体内贮存的能量物质有多种形式,包括血液中葡萄糖、肝糖原、肌糖原等。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水、膳食纤维等7大类,其中只有糖、脂肪、蛋白质是能源物质。另外,体内还有两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即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

22.运动中的能量供应)糖、脂肪和蛋白质的能量价值。(1)三磷酸腺苷(ATP)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可形象地比喻为能量转化与传递的“载体”或“通货”,是肌肉活动时能量的直接来源。三磷酸腺苷(ATP)存在于细胞内,由自身合成并可迅速分解从而被直接利用的一种自由存在的化学能形式。它由一个大分子的腺苷和三个磷酸根组成,故称为三磷酸腺苷。在ATP分子结构的后两个磷酸根结合键中蕴藏着大量的化学能,故称为高能磷酸键。ATP也因此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是肌肉活动唯一的直接能源。肌肉活动时,贮存在肌肉细胞中的ATP不断在ATP酶的催化下,迅速分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和无机磷(Pi),并释放出能量用于肌肉运动,完成机械功。然而,肌肉中的ATP储量很少,仅为5mmol/kg(湿肌),肌肉运动时若不及时补充,ATP可在极短时间内消耗殆尽,必须边分解边合成ATP才能不断供应肌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该能量提供给肌小节中的横桥摆动,产生肌丝滑行,引起肌肉收缩。ATP的分解与再合成,即高能键的断裂与再连接在活的细胞内是永不停止地进行着,运动中当ATP再合成速率下降时,表明能量供应受阻,意味着疲劳开始出现。(2)ATP的再合成过程。ATP的再合成实际上是ADP与Pi再连接,是一个磷酸化的吸能过程。ATP再合成所需要的能量来源有三个途径:一是磷酸肌酸的分解供能;二是糖原无氧酵解供能;三是糖和脂肪(可能还有蛋白质)的有氧氧化供能。

①磷酸肌酸的分解——磷酸源供能系统。磷酸肌酸是储存在细胞中的另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分解时可释放出大量能量。当肌肉收缩时。可随着ATP的迅速分解而立即分解,为ADP与Pi再合成ATP提供能量。然而,肌纤维中CP的含量也是有限的。当其全部分解时,释放出的能量也只能维持数秒钟的剧烈运动。磷酸肌酸在三磷酸腺苷再合成中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快速动用性。②糖原的酵解——乳酸能系统。当运动的持续时间达10秒以上时,体内能量主要依靠糖原的无氧酵解来提供。1mmol肌糖原酵解后释放的能量可合成3mmolATP,1mmol葡萄糖酵解后释放的能量可合成2mmolATP。糖的酵解虽然生成的能量少,但在运动时,特别是机体处于缺氧或供氧相对不足的条件下,是机体保证能量供应的应急措施,因而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因为在糖的无氧酵解过程中产生副产品——乳酸,所以,这个供能系统又被称为乳酸能系统。乳酸产生后,会引起肌肉疲劳,这是限制运动能力的一个因素。③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供能系统。当运动中氧的供应能满足机体需要时,ATP再合成所需能量要由糖、脂肪的有氧氧化提供。有氧氧化过程提供的能量较多,有利于维持较长时间的运动。1mmol子糖原通过有氧氧化,最终可产生3mmol ATP,1mmol葡萄糖通过有氧氧化可产生38mmol ATP产能的。此过程的产能是糖无氧酵解过程13倍。

三、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的变化与运动技能的形成

(一)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的变化规律 1.竞技状态及其调节 在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由此引起的生理过程和机能反应称为赛前状态。它可产生在比赛前数天、数小时或数分钟,并一直持续到运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按其发生的顺序可分为赛前状态、准备活动、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6个阶段。2.赛前状态的生理意义及其调整 赛前状态可分为三种,不同的赛前状态对运动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1)准备状态

赛前状态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氧运输系统和物质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适度提高,自主性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惰性得到一定的克服,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适当缩短,有利于发挥机体工作能力和提高运动成绩。(2)起赛热症

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高,表现为过度紧张,常有寝食不安、四肢无力、喉咙发堵等不良反应,运动能力和成绩下降。例如,初次参加比赛的年轻选手,或参加特别重大比赛的运动员,或运动员过分重视比赛结果时都容易出现起赛热症。(3)起赛冷淡

其特点是:赛前兴奋性过低,引起超限抑制,表现为对比赛淡漠、浑身无力,比赛时不能充分发挥体能与技能,通常是起赛热症的继发反应。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必须把起赛热症和起赛冷淡调整到准备状态。因此,要求运动员提高心理素质,正确对待比赛;让运动员多参赛,增加比赛经验。例如,运动员兴奋性过低时,可做强度较大的准备练习;运动员兴奋性过高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小些,可安排轻松和转移注意力的活动,赛前作息制度应尽量与比赛条件一致。此外,准备活动与正式练习的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5分钟,在一般的体育教学课中以2~3分钟为宜。

31)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

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内容、形式以及正式练习之间的时间间隔等因素都能影响准备活动的生理效应。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进行身体练习,目的是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是:

①调整赛前状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的兴奋性。

②克服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生理惰性,使肺通气量及心输出血量增加,心肌和骨酪肌毛细血管扩张,工作肌能获更多的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

③提高组织的兴奋性与代谢水平,升高体温,降低肌肉黏滞性,增加肌肉的伸展性、柔韧性,提高收缩和舒张速度,增加肌力并预防损伤;使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释放更多的氧;增加体内酶的活性,保证有较充足的能量供应。④增强皮肤的血流量以利于散热,防止正式比赛时体温过高。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与正式练习的时间间隔、内容和形式等是影响其生理效应的主要因素。准备活动以45%最大摄氧量、心率在100~120次/分、时间在10~30分之间为宜。此外,还应根据项目特点、个人习惯、训练水平和季节气候等因素适当加以调整,通常以微微出汗为宜。若准备活动与正式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过长,其痕迹效应则消失。实验证明,准备活动后间隔45分钟其痕迹效应全部消失。(2)整理活动

人体在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刺激后,机体机能和工作效率会逐渐降低,整理活动就是指在正式练习后所做的一些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通过整理活动,可减少肌肉的延迟性酸疼,有助于消除疲劳;可使肌肉血流量增加,加速乳酸利用;可预防激烈活动骤然停止可能引起的机体功能失调。例如,跑到终点后站立不动,血液大量集中在下肢扩张的血管内,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输出量下降,血压降低,造成暂时性脑缺血,甚至出现“重力性休克”。因此机体对运动负荷的耐受程度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并受许多因素,如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训练后机体机能的恢复及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4.稳定状态与进入工作状态 1稳定状态可分为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稳定状态

状态。①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人体的机能水平和工作效率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或相对稳定状态,这称为稳定状态。②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能够满足需氧量,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状态为真稳定状态。③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多,这种状态称为假稳定状态。2)“极点”与“第二次呼吸” 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一系列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征。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极点”出现后,采取适当降低运动强度、调整呼吸节奏等自我缓解措施,生理机能低下综合征症状会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自主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会达到新的动态平衡,人体的动作会变得轻松有力,呼吸也会变得均匀自如,这种机能变化过程和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的结束。3)进入工作状态 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运动能力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叫进入工作状态。肌肉活动必须依赖内脏各器官的协调活动和配合才能实现,协调循环与呼吸系统的惰性对进入工作状态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在不做准备活动的情况下跑1500米,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需要在运动开始后2-3分才能达到最高水平,而骨骼肌在20-30秒内就可发挥出最大工作效率。

4)减轻极点反应的措施

①良好的赛前状态和适当的准备活动都能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从而减轻极点的反应程度。②极点出现时,应继续坚持运动,并注意加深呼吸和适当控制运动强度,有助于减轻极点的反应和促使第二次呼吸的出现。5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维持在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关于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有衰竭学说、堵塞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突变理论和自由基学说。6过程运动后的恢复与运动能力的提高恢复

运动后的恢复与运动能力的提高恢复过程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和运动结束后,各种生理机能和能源物质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的功能变化过程。1性手段、营养性手段、睡眠、物理手段)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有活动和心理学手段等。

2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运动时能源)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恢复过程可物质消耗占优势,消耗大于恢复,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第二阶段,运动停止后能源物质消耗减少,恢复占优势,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第三阶段,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或超量代偿。超量恢复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

(二)运动技能的形成 1运动技能的条件反射本质 从生理学本质来看,运动技能的学习就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在学习运动技能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支配肌肉活动的相关神经元在机能上进行排列组合,兴奋和抑制在运动中枢内有序、规律地交替发生,这种条件反射的系统化表现为相对固定的动作定型。也就是说,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建立动作定型的结果。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运动技能的形成可以用神经反射机制和控制论机制来说明。根据大脑皮质建立条件反射的机制,可以把运动技能的形成分为相互联系的4个过程。1)泛化过程

在学习一个动作的初期,由于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通过感受器(特别是本体感觉)传到大脑皮质,引起皮质细胞的兴奋,而这一阶段皮质的内抑制尚未精确建立,故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呈现扩散状态,条件反射的通路不能集中,缺乏特异性,这称为泛化阶段。这一阶段的行为特点是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够放松,出现多余动作。在技能学习的泛化阶段,教师应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进行教学,不宜过多强调动作的细节。2)分化过程

在不断练习动作的过程中,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从分散趋于集中,而且抑制过程增强,特别是分化抑制得到发展,能比较精确地反映动作的细节,这就进入了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这一阶段动作定型初步建立但不够巩固,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干扰而出现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注意纠正错误动作。3经过对正确动作的不断重复,)巩固过程

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在空间和时间上更加集中、精确,动作定型比较稳定地建立起来,而且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配合协调,这就进入了运动技能形成的巩固阶段。在这一阶段仍然要坚持不断的重复性技术练习,以防止动作定型的消退。4)自动化过程

随着对动作的练习和记忆,动作定型已经牢固建立,并能自动重现,而且在完成动作时可以暂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而是可以让整套动作流畅自如地展现出来,这时就进入了运动技能形成的自动化阶段。达到自动化阶段的动作精确、自然,并具有美感。

四、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一)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1神经系统调节实现肌肉运动,力量素质与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调节机能是肌肉力量大小的决定因素。发展肌肉最大力量取决于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机能改善,肌肉中每一运动单位发生最大的紧张性变化,肌肉中更多的运动机能单位参加活动,肌肉活动过程中各种肌肉群协调性改善。只有在神经中枢机能改善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肌肉的功能。神经系统生理学基础论证了神经系统调节是发展肌肉力量的决定因素。神经系统动员越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所产生的力量就越强,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单位的募集效应。训练水平低的肌肉,在极度用力时只能动员60%的肌纤维参加活动,而训练水平高的肌肉,参与活动的肌纤维可达90%,从而表现出更大的力量。力量训练可以使运动中枢的机能得到改善,从而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过程,产生同步的高频率兴奋冲动。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这样,肌肉收缩的力量就更大。

2力量素质与肌纤维性能

力量素质是通过克服外部阻力和内部阻力来发展。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指与某块肌肉的肌纤维行走方向垂直的横断面的面积,它决定于肌纤维的数量和每条肌纤维的粗细。肌肉生理横断面面积也表现为肌肉的体积,它是决定肌肉力量的重要基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越大,其收缩产生的力量就越大,二者几乎成正比。肌肉体积增加或肌肉横断面积增大是由于肌纤维增粗的结果。力量训练能加强氨基酸向肌纤维内部的转运过程,肌组织中收缩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分比高的人,产生的肌肉力量较大。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时的初长度越长,收缩时的力量就越大。根据这一原理,在体育运动中往往要预先拉长某些肌肉,以获得更大的肌力,如投掷项目中的引臂动作。

3力量素质的训练

力量素质的训练要遵循一定的生理学原则:超负荷原则、渐增阻力原则、针对性原则、顺序性原则和适宜频度原则。

(二)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速度有三种类型,即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和位移速度。1动作速度的决定因素之一是肌纤维类动作速度

型的百分比组成及面积。在完成一种定型动作的过程中,运动条件反射越巩固,技能越熟练,自动化水平越高,动作速度也就越快。此外,动作速度还与神经系统对主动肌与对抗肌的调节能力有关。2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的生理学基础是反应时。反应时是指从出现刺激到开始发生反应的一段时间。反应时间长短取决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反射弧传导直至引起效应器开始兴奋所需的时间。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感受器的敏感程度,即兴奋阀值的高低、中枢延搁时间的长短和效应器(肌组织)的兴奋性。其中,中枢延搁是最重要的。反射活动越复杂,历经的突触就越多,中枢延搁的总时间越长,反应也就越慢。3位移速度

周期性运动位移速度的生理学基础比较复杂,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4速度素质的训练 速度素质训练的原则有: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的能力;提高肌肉协调放松能力;发展腿部力量及关节的柔韧性。

(三)有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肌肉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必须依赖于结构和机能方面的基础条件,如对氧的摄取、运输与利用,肌纤维类型和神经调节功能等。1有氧耐力与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是有氧耐力的重要条件。强有力的心肺功能是运动中供氧充足的保证。长期耐力训练能够使心脏产生适应性变化,表现为运动性心脏,其特点是左心室扩张时心室腔容积增大。这是长期从事耐力运动,使心输出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造成容量性应激所致。运动性心脏的另一个标志是安静时心率缓慢。优秀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达60量消耗,次/分。以补充肌肉维持长时间运动的这样能够节省心脏活动的能能量需要。

心肺功能的一项综合指标是最大吸氧量,这也是有氧工作能力可靠的生理指标。最大吸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2最大吸氧量取决于心脏的泵血功能、有氧耐力与血液功能

血液的气体运输能力以及肌肉组织对氧的利用能力,如血液的携氧能力对最大吸氧量有很大的影响。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氧的运载媒体,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重要因素。3有氧耐力的训练

有氧耐力训练一般采用持续性练习和间断性练习两种方法。在实践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的持续训练以及长距离的匀速跑或长段落的间歇训练。对少年及训练程度低者,应以匀速低强度的持续练习为主。运动生理学提出一些有氧运动的适宜强度标准。其中比较流行的是靶心率或目标心率的标准。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0.6-0.8)+安静心率 其中的最大心率可以用“220-年龄数”来推算。在体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宜强度的耐力训练,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提高耐力。研究表明,每天以中等强度训练30-60分钟,效果较为理想。

(四)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1无氧耐力与机体对酸性环境的耐受性 无氧耐力是指人体处在氧供应不定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的能力。影响人体无氧耐力的因素很多,如乳酸能系统的供能水平、机体对酸性物质的缓冲能力与耐酸力以及体内肌糖原含量等。无氧耐力能源主要来自乳酸能系统,即糖的酵解系统,其供能能力是决定无氧耐力的重要因素。在做大强度运动时,肌肉中糖酵解释放能量所产生的乳酸进人血液,会影响血液的酸碱平衡。但血液中的碱贮备对乳酸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在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中,如果乳酸的产生量较大,缓冲有一定限度,血液会向酸性偏移,进而促使机体疲劳。乳酸浓度增高会严重影响脑细胞的工作能力。耐力训练有利于提高腑细胞的耐酸能力。所以血液中的碱贮备也是增强无氧耐力的重要条件。2.无氧耐力的训练

增强无氧耐力常采用间歇性训练,训练方法是:运动强度达到90%最大吸氧量或以上,一次练习持续时间以1-2分为宜,间歇时间可比练习时间长2-3倍,间歇期后应立即进行下一次练习。因为在1-2分运动中产生的大量乳酸会在2-4分的间歇期中迅速进入血液,使血乳酸浓度大幅度上升。而此时立即进行下一次无氧间歇性训练,有利于在血乳酸未完全清除之前,使其累积量进一步提高,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机体对血乳酸的耐受度,从而提高人体的无氧耐力水平。

(五)灵敏素质与柔韧性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1灵敏性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灵敏素质的训练,其实是对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灵活性及各器官敏感性的训练。如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利用声、光等信号刺激来提高各种感受器的敏感性,并进行重复性训练,以巩固视动反射和听动反射的神经联系。还可以让练习者在多变的环境中练习,以提高练习者的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对多因素和变化因素的反应灵活性。

灵敏性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灵活性,同时也与其他的身体素质有关。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及其分析综合能力是灵敏性素质重要生理学基础的关键环节。2柔韧性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身体素质的训练效果是可逆的,停训后身体素质趋于下降,下降程度与训练水平及停训时间有关。柔韧素质的训练应从幼年开始,其成效才能达到最佳。儿童少年阶段即进行系统的柔韧素质训练,再加上青年期之后的坚持训练,已获得的柔韧性甚至可以保持到老年。提高柔韧性可采用拉长肌肉及肌腱、韧带等结缔组织的方法,一般有爆发式牵拉和缓慢的牵拉两种形式。缓慢拉长不易引起损伤,还能有意识地放松肌肉,是提高柔韧素质的有效方法。

柔韧性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包括关节的骨结构,关节周围组织体积的大小,关节附近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中枢神经对骨骼肌的调节能力等。关节软骨适度增厚有利于关节能够适应运动中所承受压力的变化。身体脂肪或肌肉体积过大,也会使邻近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导致柔韧性降低。特别是跨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成为影响柔韧性的重要因素。儿童和青少年的柔韧性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也正是因为在这一时期骨关节附属结构的弹性和伸展性处于最佳状态。柔韧性还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调节机能,特别是对抗肌的协调功能以及对肌肉放松的调节能力等。第三节

体育保健学知识

一、体育卫生与健康促进

(一)健康与亚健康的现代概念 1健康的现代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这表明,健康的概念已从单纯的生物学角度逐渐转向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健康观。2亚健康

亚健康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又叫“次健康”、“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的心理和生理的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疾病,但却有虚弱和诸多不适症状,如日常精神欠佳、反应能力减退、社会适应性较差、缺乏机体活力、工作效率降低等。

(二)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1运动缺乏对个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运动缺乏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运动缺乏包括休闲与持久座位性工作,机体缺乏运动性刺激,每周运动不足3次,每次运动时间不足10分钟,运动时心率低于每分钟110次等。运动缺乏对个体健康的不利影响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运动缺乏可导致氧的运输系统能力低下,心脏收缩功能不足,血管弹力减弱,心功能贮备降低,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久坐不动易使血粘度增高,血流缓慢,诱发血栓,或使动脉壁淤积大量脂类,堵塞血管,影响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运动缺乏可使肺通气和肺换气能力削弱,肺血流量下降,同时呼吸频率加快但呼吸深度减小,导致呼吸效率显著降低,不利于氧的摄入。

3导致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可使体内能量积蓄过多,甚至会发生胰岛素抵抗,糖和脂肪的代谢异常,引起代谢紊乱综合征。

4)运动缺乏还可能对心理情绪造成负面影响,如疲劳压抑、精神不振、困倦嗜睡、情绪不稳定、厌食虚弱、注意力不集中和拒绝社会交往。

2适量运动对个体身心健康的良性效应 适量的运动对运动缺乏引起的不利影响有着缓冲、避免和预防作用。如适当的运动能促进呼吸肌的力量,增强呼吸功能,提高肺通气和肺换气能力,增强心肺功能,同时能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氧的摄取和运输,有利于全面改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从而促进身体健康,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从心理层面而言,适量的运动能使运动者产生特殊的体验,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使人振奋精神、缓解压力、宣泄情绪、锤炼意志,感受成功和喜悦。

3过度运动对个体健康的负面作用

过度运动一是指运动负荷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机体在精神、能力方面过度消耗,使体力无法在正常时间内恢复。二是指当身体的某些机能发生改变时,恢复手段无效,营养不良,情绪突变,思想波动等,使正常负荷变成超量负荷,从而使主动运动变成被动的应激刺激。

过度运动往往表现为:交感型和副交感型两类。前者以过度兴奋和枯燥为主,后者以抑制冷漠为主,两者都会出现疲劳症状,加重心血管疾病和肾病,运动能力明显下降,出现某些不正常的生理状态以及心理症状等现象。

(三)运动与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诱发这些疾病的不良生活方式包括过度的工作负担、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生活作息时间紊乱和急躁、过于争强好胜、易怒行为等。

休闲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是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的途径之一。运动生理学研究发现,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方式,采取轻松、积极的体育运动休闲方式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能达到迅速有效恢复体力的目的。运动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会随着身体适当的运动而得到缓解,激烈的情绪会在轻松的运动中逐渐减弱。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娱乐形式相比,适量的体育运动能产生最强的生理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

(四)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

1.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儿童少年的发育是波浪式的。3)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表现为时序上的差异性。

4)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一般为10~14岁。21)运动系统的功能。相对成人而言,儿童少年的形态和机能发育特点 儿童少年骨组织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较少,因此,弹性和韧性好而坚固性较差,虽不易骨折,但易受强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形,肌肉的收缩蛋白和无机盐含量较少,肌肉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但疲劳易恢复。15岁之后肌肉开始迅速增长。

2纤维短而细,)心血管系统的特点。儿童少年心肌收缩力较弱,心脏泵血力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较小,但相对于体重的比值,并不很低,能够满足短时间较大强度的运动需要。儿童少年的血管壁较薄,血管内径相对较宽,血流阻力小,因此血压较低。但在青春发育期,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相对处于落后状态,加之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暂时偏高现象,称为“青春性高血压”,如血管调节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完善,高血压会自行消失。3狭小,肺泡数量少且弹性不足,故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呼吸肌弱,胸廓少年的肺容量和肺活量等指标均低于成人,但相对于体重的比值,并不低。儿童少年主要是依靠加快心率和呼吸频率来增加对氧的摄取和运输。因负氧

债的能力较小,故儿童少年无氧运动能力较弱。

4)神经系统的特点。儿童少年时期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发展是不均衡,6~13岁左右神经系统的兴奋占优势,兴奋与抑制的转

换较快,灵活性高,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条件反射建立的快,消失得也快,但兴奋容易扩散。大脑皮质的持久工作能力较低,工作持续时间短,易疲劳,可是由于神经过程有较大的可塑性,神经细胞有很快恢复机能平衡的能力,因而也能使疲劳较快地消除。儿童少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分析综合能力较差。

3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要求

1体育教学训练中要培养他们站、)依照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特点,在立、跑、跳的正确姿势,注意矫正其错误姿势。尽可能选择能够全面发展肢体各部位的运动项目,以避免肢体发育的不均衡。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进行跑、跳、从高处落地的动作练习,避免引起脊柱、骨骺、下肢、骨盆的损伤和变形。运动时应注意保护好关节,避免采用长时间的掰、压、甩、吊等动作。不宜过早地从事过多、过重的力量练习,避免促使下肢骨化早期完成。要注意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避免因动作的不正确而造成肌肉、韧带的拉伤或其他伤害事故。膳食中应保证充足的钙磷供给,并注意多进行户外体育活动。

2)依照儿童少年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合理安排运动量,强度可

以稍大一些,但密度要小,间歇次数要多一些,每次的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特别要注意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的原则,以免加重心脏的负担。要避免过多做屏气的动作,注意培养在运动中适宜的呼吸方法,并注意呼吸卫生,以防止出现脑部缺血而导致晕厥等事故的发生。体育活动形式要多样化,生动活泼,多穿插游戏和小型比赛,增强趣味性,避免单一枯燥。并注意活动中要有适当的间歇。体育教学方法多采用直观教学和示范教学的手段,不要过于注重动作的细节。要根据青春发育期男、女少年对体育锻炼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3待。)依照儿童少年的个性特点,区别对提倡对教学对象进行健康分组,按照他们不同的形态特点(如身高和体重)、不同的机能特点(如功能低下或障碍)以及不同的生理阶段(如女性的月经生理周期),合理安排他们(她们)的运动类型、运动方式、运动项目和运动负荷,甚至允许进行短期的休息。

(五)环境和卫生

与体育相关的环境卫生防护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自然环境的卫生防护、学校环境卫生的防护和运动建筑设施的卫生防护。

二、体育课的医务监督和医疗体育

(一)体育课的医务监督

医务监督的目的: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消除或控制一切有害健康的因素,保证体育运动参加者从事合理规律的运动,以实现增强体质健康的目的。体育课的医务监督主要包括: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课外活动等的监督。11)依据体育课的健康分组

健康状况:通过健康状况调查和有关的医学检查;

身体发育状况:通过对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指标以及身体发育有无缺陷等情况,综合评定身体发育的程度。

生理功能状况:通过机能试验,主要对心血管、呼吸、运动和神经系统检查。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了解过去是否参加体育运动,以及参加的运动项目和运动的年限、运动成绩、运动的等级和是否发生运动伤病,并对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2①基本组:)健康分组的组别及教学基本组是指身体发育和健康 状况基本正常者,且有一定的锻炼基础。

教学: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和体育测验。也可以从事专项训练和比赛。②准备组:是指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有轻微异常者,过去很少参加运动。教学:学生在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降低运动负荷进行教学,避免参与剧烈的体育竞赛。

③医疗体育组:是指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有明显异常和残疾者,不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

教学:可以不按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学,而可以让他们按照医疗体育的教学计划进行体育活动,帮助其治疗疾病,恢复健康。当然,确定身体发育与健康的标准应遵循医学检查与诊断结果。3)健康分组的注意事项 ①一般应在新生入学初,在体格检查的基础上。由校医和体育教师共同协商确定组别。

②经过一定时期的锻炼后(一般是一个学期)再根据学生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的变化进行调组。

③调整组别一般在每学期或每学年复查后进行。

④如分组发生困难时,可暂缓分组或暂时将其编入较低的一组。

⑤分组确定后应该定期观察和检查分组是否恰当。

4康状况,)体育课的医学观察:了解学生的健以及机体对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的反应,评定运动负荷是否适宜。了解体育课的组织方法是否合理,运动环境和场地设备是否符合卫生要求。2体育课的生理负荷

1大小以及机体对运动负荷的生理反应,)生理负荷的评定:了解运动负荷的运动负荷的大小取决于强度、密度和时间三个因素。常用的评定方法有两种,一是指数法,一是百分法。①指数法

生理负荷指数=体育课平均心率/课前安静心率 ②百分法 一般大、中学校体育课的负担量等级的确定,可用百分法(K%)来计算,即:K%=(体育课平均心率-课前安静心率)/(180-课前安静心率)×100%。

2荷的反应,)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对运动负并根据他们的实时反应适当调整运动负荷。在一堂体育课中,随着课的进行,脉率应呈波浪形上升趋势,到基本部分(课的中期或偏后)应达到最高峰,心率可达每分160-180次,课结束前心率开始下降,并在课后10分钟内恢复正常。

3早锻炼、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医务监督。

1)早锻炼的目的:消除大脑因睡眠而形成的抑制,活跃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迎接新一天的生活。通过锻炼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2)早锻炼的时间与负荷量:早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运动负荷也不宜过大,以每分钟心率130-160次为宜。

3劳,改善情绪,提高学习效率。)课间操的目的:消除学习过程的疲

4)课间操的时间与负荷量:课间操以10~15分钟为宜。

5)课外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或运动技术水平,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6)课外活动的时间与负荷量:时间每周至少2次,每次以1小时左右为宜,运动时的心率应控制在每分钟180次以下。课外活动的开展应做到周密安排,做到定时、定内容、定场地器材和定辅导人员。教师巡回指导和进行安全检查。

(二)医疗体育

1身体康复的基础是运动器官的功能恢医疗体育的概念与生理作用

复。其主要生理作用有:提高防治疾病的能力,保持及恢复关节活动度,维持与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辅助增强其他器官对运动系统的支持功能。21)体育医疗的方法与手段医疗体操2)医疗运动

3)传统医疗体育手段

4①持之以恒②循序渐进③个别对待④)医疗体育遵循的原则:

综合治疗⑤密切观察

(三)按摩

1按摩的意义与作用机制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善全身或局部循环,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新陈代谢,消肿散淤,调节神经功能,缓解或消除疼痛,提高机体抵抗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加皮肤弹性,以及消除疲劳和增加肌力等。2常用的按摩手法

1或肘用力于身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单)推法:为疏通复位手法。用指、掌方向直推。主要功效是解痉止痛,镇静,活血。

2)擦法:用手掌附着在一窟部位,直线往返移动。主要功效是温经通络,消肿,健脾胃。行气活血,镇静止痛。3)摩法:为散瘀消肿之法。用指或掌置于胸腹部体表做环形有节律的轻快摩擦移动。主要功效是调节胃肠蠕动。4)抹法:单手或双手拇指贴于头面部,上下或左右单向移动。主要功效是醒脑明目。

5)按法:为镇静止痛之法。用指、掌或肘着力,按压在治疗部位。主要功效是放松肌肉,疏松经脉。

6)揉法:为活散止痛之法。用手掌或指腹附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做轻快或沉稳而柔和的回旋动作。主要功效是消积导滞,宽胸理气,消除瘀结之肿和疼痛。

7前臂内外旋带动腕关节紧贴体表做屈)滚法:为活血散瘀,消除疲劳之法。伸运动。主要功效是舒筋活血,滑利关节,消除酸痛。

8)搓法:为松散之法。双手掌面挟住上下肢部位快速搓揉并上下移动。主要功效是放松肢体和肌肉,缓解筋肉紧张或痉挛。

9)拿法:解痉通络之法。手指捏住治疗部位做持续按捏。主要功效是解表发汗,提神开窍,解痉镇痛,筋肉痉挛,脉络阻塞。

10并牵拉推捏。主要功效是健脾,止泻,)捏脊法:两手将脊柱两旁皮肤提起止咳化痰。

11用指、掌或拳轻力有节奏弹打治疗部)叩击法:为震动、疏通、调和之法。位。主要功效是解痉通络,消除疲劳,气血瘀滞,经络阻塞,筋肉痉挛与肢体疲劳。

12)运拉法:为舒筋正骨之法。两手分别握关节远端和近端活动肢体。主要功效是防止或松解关节粘连,肢体活动障碍。

(四)运动性病症

运动性病症:运动医学名词。指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安排不当而出现的疾病或机能异常。1.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是指在训练或比赛时,运动负荷超出了机体所能承受的能力而发生的生理紊乱和病理现象。多发生在长时间、大负荷运动后。在缺少锻炼、比赛经验不足及因故长期中断训练或患病的运动员中,当他们过于勉强去完成机体难以承受的剧烈运动或比赛时,就有可能发生过度紧张。发生过度紧张时病情较轻者,只要保持安静平卧位,注意保暖,并予以必要的对症处理,口服镇静剂,吃容易消化的食物等;出现晕厥的病人,要平卧休息,保暖防寒,松解束带及领、袖,给氧吸入,或点掐人中、百会、涌泉等穴,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不清者严禁进食;意识不能迅速恢复者应立即送医院处理。2.晕厥

晕厥是由于暂时性脑缺血缺氧所导致的意识短暂紊乱或丧失。其危害是在晕厥发生的瞬间可能摔倒而导致骨折和外伤。发生晕厥的诱因有精神过于紧张、重力性休克、屏气、直立性低血压、中暑或心肌缺血。发生晕厥后应让患者平卧,头部位置稍低于脚,松开衣领、腰带,并保暖,按摩下肢,注意休息。必要时,由医务人员注射葡萄糖、给予输氧以及药物处理。3.运动中或运动后所发生的腹部疼痛。运动中腹痛

在中长距离跑中,特别容易发生。运动中腹痛与以下因素有关:长期缺乏锻炼,准备活动不足、呼吸肌痉挛、身体状况不佳、劳累、精神紧张,突然提速太快,运动前饮食充盈胃部等。疼痛涉及的脏器包括肝胆、呼吸肌、胃肠道等。运动时出现腹痛可适当减速,做深呼吸调整呼吸节奏,用手按住疼痛部位,弯腰跑一段距离。如疼痛不消失,应暂停运动,休息片刻,认真检查,对症处理。若处理无效,症状较重者应送医院处理。4.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运动中抽筋易发生在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和屈趾肌。其诱因有寒冷刺激、由于大量出汗引起的电解质紊乱、肌肉过度疲劳等。轻微抽筋时,只要以相反的方向均匀牵引痉挛的肌肉,即可缓解。按摩可采用重推、揉捏、叩打、点穴等手法,即可得到缓解。5.在长时间跑动类的运动中,运动性蛋白尿和运动性血尿由于足底血 管中的红细胞受机械作用而损伤造成溶血,可能导致血红蛋白从肾脏滤出,形成蛋白尿。而运动性血尿主要与剧烈运动有关。在剧烈运动时,由于肾脏缺血、肾静脉高压或膀胱的损伤而出现血尿。有镜下血尿者应适当调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减少跑跳动作,加强医务监督,定期验尿;有肉眼血尿者应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外伤性血尿应即时到医院处理。

6.运动时间过长或在高温下运动时,运动性中暑

肌肉的产热超过身体散热而造成体内热量积蓄,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伴有虚脱和血压下降甚至心功能衰竭,称为运动性中暑。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患者应转移到通风阴凉处,补充盐水,揭开衣领,冷敷额部,用温水擦身,数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严重患者,经临时处理后,应迅速转送医院治疗。预防措施是避免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中长时间高强度运动,运动时,注意服饮低糖含盐饮料。

7.运动性猝死

运动中或运动后6小时内发生的无明显创伤的意外急死称为运动性猝死,可见于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曲棍球、举重和体操运动中。诱发原因主要是隐性心脏病,如隐性冠心病和心瓣膜疾病等在运动时段发作,导致心脏停搏。预防运动性猝死应考虑以下几点:运动或比赛前进行体检,掌握是否有隐性心脏疾患;运动前戒除不良刺激因素,运动中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注意运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先兆,如胸痛、胸闷等;大型比赛时准备好急救条件;加强对运动猝死的调查研究。

三、运动损伤及其预防、处理和康复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 1.运动损伤

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多与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因此,有些运动损伤常以运动项目冠名,如“网球肘”、“足球踝”等。2.运动损伤的分类方法 1)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可分为皮肤损伤、肌肉损伤、肌腱损伤、关节损伤、神经损伤和内脏器官损伤等。2)按伤后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分类: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3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损伤。)按损伤后运动能力丧失程度分类,4)按损伤病程分类,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损伤。

5)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可分为运动技术伤和非运动技术伤。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预防、处理与康复

1.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1)运动损伤的原因有:

①对运动伤害的预防在思想上不够重视。

②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③错误动作,技术动作错误。

④运动负荷(特别是局部负荷)过大。⑤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佳,运动的组织安排不当,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⑥场地设备有缺陷,不良气象条件等。当然,在正常的运动状态下,由于长期重复某种技术动作,也会引起特异性的运动损伤,如网球肘、足球踝等。(2)运动损伤的预防:运动损伤的预防就是尽量排除或避免上述可能出现的原因。

①树立安全观念,克服麻痹思想,发扬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风尚。

②针对个体特点,合理安排运动量。③做好准备活动。④加强保护、帮助及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⑤加强医务监督。

⑥注意调整和控制不良情绪。⑦注意环境和场地设备卫生。21)运动损伤的处理运动损伤的处理、急救与康复

①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在体育锻炼中,常见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有擦伤、撕裂伤、刺伤和切伤,其特点是有伤口、出血或组织液渗出,容易引起感染。处理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原则是及时止血和处理创口,预防感染。②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常见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有挫伤、扭伤、肌肉拉伤、肌肉韧带损伤。这类损伤的处理原则和措施是制动、即刻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24-48小时后理疗消肿和后期的康复性锻炼。2)运动损伤的急救

①急救:急救即紧急救治的意思。②运动损伤的急救措施包括有冷敷、抬高伤肢加压包扎和指压等止血法,骨折的各种固定法,关节脱位的固定和整复法,心肺复苏法等。但在进行运动损伤急救时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较高,应由培训有素的人员进行,不要草率行事,特别是对骨折患者。未经固定不能随意移动伤员,特别是大腿、小腿和脊柱骨折者。受伤部位固定时可用夹板或软硬适当的替代物,固定时,绑扎的松紧度要适宜。固定后应尽快将伤员送医院,以利及早整复治疗。3运动损伤的康复可以采取中西医药物)运动损伤的康复

与理疗等。但最重要的是治疗后的康复性功能锻炼。

(三)常见运动损伤的病理类型

1软组织挫伤

1被踢打或身体撞在硬物上造成局部表)软组织损伤:是指运动中互相冲撞、层或深层皮肤、肌肉关节囊或韧带的损伤。这类损伤多见于大、小腿前部。2)软组织挫伤主要症状:疼痛和皮下血肿和淤斑。

3内局部冷敷,)处理方法:即刻限制运动,可以使皮毛血管收缩,24小时组织水肿消退,起到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加压包扎,严重者就医。24-48小时后拆除包扎,可进行按摩和热敷。当关节运动正常时,可进行功能锻炼,利于康复。2肌肉拉伤

1)肌肉拉伤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肌肉拉伤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①主动型拉伤:肌肉主动猛烈收缩,超过其自身的承受力,导致肌纤维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如疾跑时用力后蹬使大腿后肌群拉伤等。

②被动型拉伤:肌肉受过强的外力牵拉,超过本身的伸展限度,导致肌腹肌腱交界处撕裂或肌腱断裂。

2)处理措施基本同软组织挫伤,但需要固定急救,及时进行手术缝合。3关节韧带损伤

1)关节由于受到外力作用出现超正常

范围内异常运动,导致韧带不能承受过高张力而产生部分或完全断裂,称为关节韧带损伤。

2)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肿胀与血肿,活动受限。

3裂者应送医院进行手术缝合。)处理措施基本同上述损伤。完全断 4滑囊炎与腱鞘炎

1的挤压摩擦而出现充血、水肿、囊壁增)滑囊炎:关节周围的滑囊受到外力厚或纤维化等炎症。滑囊炎有急、慢两种类型。在肌肉与肌腱之间由纤维膜形成的管状结构为腱鞘。肌肉反复收缩时,肌腱与腱鞘之间发生过度摩擦而产生腱鞘的炎症称为腱鞘炎。这两类炎症的症状都是局部疼痛肿胀和运动受限。2)基本处理措施是制动、固定、消肿和止痛等。5骨骺损伤

1)骨骺损伤:这是一种儿童少年中常见的运动性损伤。在运动中,骨骺受到挤压、剪力和劈力时,由于关节扭曲,造成长骨远端骨骺分离并伴有骨折。骨骺损伤有急、慢性两种。

2)基本处理措施是整复固定,但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制动并禁止负重3周以上,同时立即就医。

第四节

运动营养学及生物化学

一、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

人体中由6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碳、氢、氮占96%.食物中所含的能维持人体生命和各种活动的各种基本物质称为营养素。1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矿物质的生理功能:无机盐

①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份②为多种酶的活化剂、辅因子或组成成份③某些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物质的组成部分④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及组织细胞渗透压⑤缺乏铁、钠、碘、磷可能会引起疲劳等;⑥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和细胞膜的通透性.3水

水占人体体重的50%~60%,人体的一切生物化学反应都必须在水的介质中进行。其功能包括溶解物质、运输营养、维持体温和渗透压以及产生润滑作用。4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主要是植物成分中的纤维和果胶等物质。其主要作用是刺激胃肠蠕动、支撑胃肠道、引起饱胀感、有利于控制饮食、预防便秘的功能。

1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及器械的机械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边缘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2人体重心一般在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厘米处。

31)增加动作的力和速度;肌肉的力学特性对运动的影响2)提高动作 的经济性;3)对冲击载荷和振动载荷的缓冲。

4人体基本运动原理: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大关节——周围肌肉生理横断面大的关节;小关节——周围肌肉生理横断面小的关节。

1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运动需要的满足;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运动技能的新奇性、适合性;成功体验的获得;融洽的师生关系。2与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2)提高学生的1)充分重视体育成就动机3)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4)及时反馈,肯定评价5)端正体育态度。

3如何激发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1)的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清楚使学生产生对体育运动的需要感;2)选择有吸引力的项目和内容,增强体育学习内容的诱惑力;3)给于学生一定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4赛,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运动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实践与比5)寓教于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来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运动兴趣,从而创造最佳课堂效果;6)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运动兴趣始终处于激发状态。

第四篇:美术学科知识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美术学科知识

第一节 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的实施

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一般可分为命题画、意愿画和装饰画三种活动形式。由于它们各自的功能不同,因而在指导方式也有所区别。

命题画是指由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照这一要求完成的绘画。命题画分为物体画和情节画。物体画的主要描绘对象是单一的物体,侧重于幼儿的造型能力的培养;

情节画的主要描绘对象则是一组物体及其相互关系所反映的一定的情节。除了造型能力的培养以外,更侧重于构图能力的培养。物体画如何指导

(1)物体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幼儿先详细完整地观察、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获得心理表象。因为幼儿的绘画,表象起着描绘和符号功能。

例如,绘画鸡,可以启发幼儿观察思考:公鸡在走路的时候看上去是怎样的?引导幼儿抓住“公鸡是骄傲的”这种神韵。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造型才能表现出公鸡的“骄傲”特征?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演出“昂首挺胸”这一神态。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公鸡的身体结构是“V”字型的特征,不论公鸡是怎样的动态,其“V”字形的身体结构特征是不变的。通过这样的观察与分析,幼儿对公鸡的造型表现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对于不同的年龄班的儿童,观察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小班幼儿,只要求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物体的大致轮廓外形,形成一个基本的视觉印象;对于中班幼儿,则不仅要求他们要看到物体的整体轮廓,还要求他们要看到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形状、大小、结构、颜色等;对于大班幼儿,则要求比较全面、细致地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结构、颜色和物体的动态。(2)物体画教学可以采用涂染法和线描法两种方式来描绘。

涂染法是指不画物体的轮廓线而是直接用笔涂画出物体的形,以表现物体的形象特征的方法。这种画法由于很快能在画面上出现有颜色的物体的形,因而能引起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线描法是指先用线条勾画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然后再涂上颜色的方法。这种画法简炼、概括性强,能清晰地表现物体的形象特征。

涂染法更适合较小年龄的幼儿学习物体画,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线描法的运用也越来越多。(3)物体画还可通过系列课题来帮助儿童掌握物体的造型。

系列课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来描绘物体的不同造型征,以便于儿童在绘画时能根据情节的需要来表现物体的形态,使画面生动,促进主题的表现。幼儿有了造型的基本能力,在下一步的情节画创作中就游戏刃有余了,也就不会出现因为不会描述人的形象而影响整幅画的效果的现象。

以上则是物体画的三种教学指导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活动及幼儿的实际选择适合的指导方法。情节画教学指导

幼儿的情节画教育是以物体画教育为基础的,是在物体画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情节画要求幼儿根据主题情节的需要把与之有关的物体形象恰当地安排在画面上,表现出各个形象间的相互关系。(1)首先指导幼儿感知物体间的空间关系。

物体的空间关系包括现实的空间关系和画面上的空间关系。观察现实的空间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远处的东西看上去模糊不清;近处的东西看上去清晰。而对于画面的空间安排,则可以通过欣赏作品来了解,在观察画面上的空间时,可以分析画面上各形象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的形象与次要的形象的大小比较、主要的形象安排在什么位置上、情节是怎样表现的、画面的背景是如何设置的、画面上各形象的颜色与背景色是怎样的关系、整个画面看上去怎么样。通过观察,幼儿对空间关系的认识提高了,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空间知觉能力。但是要说明的是,在幼儿画中时常有“透明画”或“展开式”等幼儿所特有的表现,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允许它们存在。

(2)情节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突出主题。

突出主题,这是情节画的关键所在。要突出主题,就必须首先在画面上设置一个构图中心,即能给欣赏者以深刻视觉印象的焦点。为此,可以通过把主体物体画大或把主体物放在中心位置上,其他物体紧紧围绕主体物布局的方法来突出主题。其中,主体物要重点刻画、细致描绘,明显而突出,其他形象要予以概括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处理,使形象间主次分明又不脱节,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也可以通过画面的色彩的设置来突出主题。一种是在画面上大面积的主色调中,设立小面积的对比色彩,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和鲜明的色彩效果来突出主题。例如,在浅颜色的背景上画出深颜色的物体,在深颜色的背景中画出浅颜色的物体;在冷色调背景上画出暖色的物体,在暖色调的背景上画出冷色调的物体。但用对比色做画时,要注意对比色之间的深浅程度、面积大小不能完全一样。另一处是用色彩来表现人物的情感,通过引起欣赏者与创作者的情感共鸣来突出主题。例如,用红色、橙色来表现热闹;用黑色、紫色来表现悲哀等,使得整体画面显得有主调。(3)用多样化的练习来学习画情节画

添画: 可以有意识地根据形式美的原理为幼儿设计多样化的构图画面,画出其中一部分景物,或贴上一些形象,再让幼儿围绕主题在适当的位置上出另外一些景物或形象,从而使主题突出,画面美观。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小年龄班的幼儿。

故事画: 给幼儿讲述一些有趣的、有鲜明形象和简单情节的故事,再让儿童根据自己对故事内容的记忆进行描绘。故事画可以是单幅画的形式,也可以是连环画的形式。

日记画: 幼儿根据自己一天中所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情,用绘画的形式进行描绘。情境探索画: 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绘画表现。(以上讲解的是命题画的概念及指导方法。接下来讲解意愿画。)

二、意愿画

意愿画是指由幼儿自己独立地确定绘画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作为支持者协助他们完成的绘画。由于意愿画需要幼儿对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头脑中想象的东西进行独立的加工和改造,因而意愿画的主要功能在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由于意愿画是由幼儿自己独立创作的,因而,意愿画对教师指导的要求也更高一些。

1、首先给幼儿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

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让幼儿大胆地、不受拘束地画他们心中想画的东西,而不是交代过细,用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

2、通过提问题、谈话的方式帮助幼儿进行创作构思和表现

对于意愿画的创作,一些幼儿会觉得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进行绘画的构思,为此,可以通过提问题、谈话的方式来启发他们思考。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绘画创作的主题,即想画什么。例如,幼儿在假期结束回到幼儿园后,画第一幅意愿画,就可以启发幼儿思考:自己在假期做了些什么?什么事是最有趣的?在什么地方做的?当时的情景怎样?是和什么人一起做的?他们都有些什么样的装束?当时每个人在干什么?做完这件事件后感觉怎么样?当幼儿确定好绘画的主题后,要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表现这一主题,即怎样画的问题。一般可从造型、调色、构图等方面启发、引导幼儿进行思考,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以自己的思考来代替幼儿的思考。同时,还要注意提问题和谈话等启发和引导活动都应该在幼儿动手创作之前进行。而在他们开始描绘之后就不要和幼儿进行谈话。更不能用自己的描绘代替幼儿的创作,而只能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地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和提示。

3、评价绘画作品应注重创造性,但对待不同的幼儿要进行正面评价

意愿画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教师在评价一幅意愿画时应把作品是否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做为评价的标准。幼儿美术活动的创造力是指他们利用物质材料及过去的经验重新组合材料,制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的、有价值的美术作品的能力。这种创造力的评价采用的是个人标准,即对于幼儿来说,只要所画的对其个人而方是前所未有的,那么就可以说,这幅作品是有创造性的。那种把幼儿美术作品中的技能是否精湛作为评价作品水平的高低的做法是不妥当的。

在评价幼儿的意愿画时,应该看到幼儿的个性是在差异的,应打破教育要求的划一性,在达到目标的程度和期限上,在材料的使用方法上都要灵活对待,尽可能地进行进而评价。鼓励、表扬等正面评价带给幼儿的是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的是绘画活动的乐趣,这种乐趣本身又会增加幼儿的自信心。相反,只会给幼儿带来挫折、失败感,从而失去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最终对美术活动不感兴趣。因而,在评价时,应尽可能地找出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对其不足之处用建议的方式、商量的口吻提出改进意见。但鼓励应该是具体的、确实存在的,而不是泛泛的表扬。改进的意见出应该是具体的、幼儿可以理解和执行的,同时在提出意见时的态度应该是诚恳的。例如说:“你画面上的人物画得很生动,如果再画大一点就更清晰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了。”

装饰画教学指导

幼儿的装饰画主要是指儿童运用各种花纹、色彩在各种不同的纸形上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进行装饰。教师在指导装饰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装饰的原理

装饰画是一种规律性较强的绘画形式,理解这些装饰原理,有助于幼儿的装饰画的实际操作。例如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连续与反复等图案装饰的法则,图案花纹的变化、图案构成的组织形式和图案色彩的配置等图案装饰要素的变化规律,等等。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的途径来帮助幼儿理解:可以观察欣赏自然界中所生成的装饰美。例如。人所具有的对称性、红花绿叶所具有的对比性、水波纹所具有的节奏与韵律等。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人造物品的装饰美。例如,衣服、围巾、手帕、花伞、脸盆、花瓶、碟子、地砖等的装饰图案,还可以欣赏专门的图案装饰画。

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实际水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引导他们学习一些知识与原理,切忌生搬硬套深奥的、专业的装饰术语。

2、注意装饰画学习的循序渐进性

由于装饰画的规律性较强,因而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学习的循序渐进性。这种循序渐进性表现在学习方法上和学习内容上。

在学习方法上,可先进行欣赏,多看多接触,形成对图案装饰美的感受力,在头脑中形成大量的表象,初步认识图案装饰美的规律。其次,可以进行盖印章、贴树叶、折叠染纸等游戏活动,用这种方法让幼儿体验图案装饰的法则,也体验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连续与反复的运用。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再让幼儿进行图案装饰别致的创作。

在学习内容上,图案花纹的学习可以从简单的点开始,然后过渡到线和简易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等)的学习,最后学习一些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鱼虫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纹(如螺旋纹、羊角纹、云头纹、回纹等)的学习。

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连续的。连续纹样中,以一个单位纹样为基础,向任何两个相反的方向连续排列的形式。两方连续只涉及到两个方向,因而相对容易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四方连续,即以一个单位纹样为基础,同时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重复的排列形式。

在纹样组织的基础上,学习整个画面的构图。幼儿所学习的图案画面构图可以为格律体构图,这种构图形式要求花纹排列的位置、距离、色彩等都是对称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构图。无论哪种构图都应注意纹样的疏密配置和构图中心的突出,使画面看上去美观。

在图案色彩的学习上,可以通过欣赏学习什么是对比色(指不含相同颜色的诸色)、什么是同种色(是指色相同而透明度不同的诸色)、什么是类似色(指含有共同色的诸色)。然后学习图案色彩的配置方法: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的配置。

3、避免重技法轻创造的做法

由于图案装饰画有较强的规律性,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装饰规律和技法的传授上,而忽略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这种做法是欠妥的。它违背了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宗旨。所以,对于装饰规律和技法的讲解应该简明扼要,允许幼儿在掌握装饰规律和技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渐形成图案装饰的迁移能力,使自己的装饰能力得到提高。以上所述的是幼儿园常见的三种绘画教育活动的实施要点。

如何指导小班幼儿正确涂色

小班幼儿对涂色活动不感兴趣;不会使用油画棒正确的涂色,涂色方法不当;外界干扰的因素导致没有规则涂色。

针对无规则乱涂色的幼儿,可以适当的用一些儿歌的形式帮助他们正确涂色,这样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会更容易接受。针对孩子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有趣的涂色活动;在指导中关注个别差异,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涂色;创设一个安静的祥和的活动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好的活动场所,减少外界干扰,让幼儿耐心涂色。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指导幼儿有规则的涂色,如:可以结合儿歌:小小画笔真神奇,又能画画又涂色,先构图来再涂色,涂起色来先涂边,涂完边来再涂里,上下涂、左右涂、横着涂、竖着涂、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一定记得要涂满,不能留下白点点。通过这首儿歌可以告诉幼儿涂色的要求及方法,这样比枯燥的说教要好一点。

一、注重幼儿的涂色兴趣

我发现幼儿握蜡笔的姿势五花八门,有的像握勺子一样;有的将蜡笔一把抓……怎样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呢?拟人化的方式很适合小班的幼儿。先引导幼儿观察蜡笔长的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以小蜡笔的口吻边示范边介绍握蜡笔的方法。“我有一个尖脑袋,小嘴巴,还有长长的身体,小朋友抱我的时候要将我的身体躺平,藏在手心里,让我的小脑袋出来,让我的小嘴巴和纸娃娃亲一亲。”这一拟人化的示范和讲解法不仅引发了孩子极大的兴趣。

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涂色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基本技能,而且对涂色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思维比较简单、直观,根据这一特征,老师应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地肢体语言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应多选择一些鲜明、艳丽的色块,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绘画中形式要多样,树叶印画、涂色等。鼓励孩子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由地表现、宣泄自己的快乐和悲伤,愤怒或愉快,用自己的情绪体验去大胆表现,画出美的作品。

二、注重幼儿的握笔姿势。

从小班幼儿的涂色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幼儿的握笔姿势影响了他们的涂色技能的发挥。如:有的幼儿的蜡笔握起来是笔直的,所以涂出的色彩都是显示得很细,像在写字似的,所以当时就指导幼儿斜握着涂色,效果果然好了许多。但是幼儿自己的坚持性还有待提高。

当幼儿对握笔及涂色方法有了一定了解后,我就鼓励幼儿学做“小小粉刷匠”,尝试为小房子涂色,比一比谁刷的颜色最均匀,最漂亮。为了便于教师更好地指导,我就组织幼儿进行分组作画,然后再交换。由于每组作画幼儿少,指导起来更有针对性,如幼儿握蜡笔的姿势、涂色的顺序等,我们都一一提醒和指导。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幼儿能力的高低,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也要有差异性,这样更利每个幼儿获得成功。小班孩子的动手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弱的,所以能否涂在线内,还要看不同孩子的发展情况。教师切忌搞一刀切,而是应该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尽量的引导孩子涂到线内,如果孩子的能力实在达不到,那么教师也不能勉为其难,甚至是厉声批评,这样对孩子发展是有害无利的。而这样也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丧失对绘画的兴趣。所以老师一定要做到充分的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可能在有的时候,孩子涂色不好,个别的小朋友会嘲笑他,我想这也需要老师及时的引导与教育,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做到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三、注重幼儿的学习方法及经验的提升。

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应鼓励幼儿大胆地选择多种颜色作画,不要用单一的色彩表现画面,不要用生活中固定的颜色框架去局限幼儿的思维,如太阳一定是红的,鸡的羽毛一定是黄的等等。

涂色游戏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想涂得均匀、用力、而且在轮廓线内涂,需要做很多的练习才能成功的。但在指导中,教师的指导语言也是很重要的,怎样将比较规范的规则讲解成孩子听得懂,能够接受并乐意按要求去做,是比较难的。

如果孩子在颜色的选择上,不是太合理或者说不是很美观,做为老师,可以先倾听孩子的声音,听一听孩子是如何理解自己所选择的颜色的,毕竟有的时候,孩子和我们的理解是大不一样的;如果孩子说不出什么道理,或者孩子真的是在胡乱的涂色,自己也不知道如何选择,那么教师可以以一种商量或介意的口吻,与孩子讨论,如何才能使画面更加的美观大方。、4岁的幼儿对色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会大胆的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但涂色只处于涂鸦阶段,涂色不认真,所表现的内容经常出现一些大小不均匀的空白,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幼儿涂色的正确方法,以及握笔的正确姿势。涂色的正确方法有:横涂、竖涂、斜涂和圈涂等。只有把涂色的基本方法掌握熟练,然后根据不同的物体色彩表现,采用不同的涂色方法,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正确的基本功训练,从孩子熟悉的喜欢的物品进行涂色训练,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进行横涂、竖涂、圈涂的练习(正确的握笔姿势和正确的坐姿是孩子完成好作品的前提,一定的强调)有了良好的涂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色基础,孩子的作品就会收到加倍的效果。不管多么稚嫩的勾线加上美丽的色彩肯定会是一幅有趣的、丰富的、充实的作品。然后再进行画的基本技巧训练,结合小班年龄特征,利用各种各样的作画方式(如撕画、印画、水粉画等),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加上五角星的奖励,孩子们一定会喜欢上美术活动。在小班阶段,很多孩子的作品都是随意的涂鸦之作,没有太多的构思和想法。评价的时候当然不能只着眼于他的技巧,应更多地去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创意,然后在技巧方面给予指导,这样的作品才是真实而灵动的。

中班多种多样的伞这个主题中第四周 从伞想到的二级主题中有一节吹画教学活动:会飞的“伞” ——用吹画的方法画出蒲公英。

下面教师可以听一段案例,借鉴其方法。案例:幼儿园一次吹画活动教学尝试

吹画活动就是用嘴或其他工具把滴在纸上的颜料水吹散开,形成画面的一种美术形式。材料 : 颜料、毛笔、操作材料纸。在材料的准备上,用吸管来作为吹的工具,使幼儿的吹力能集中于一点,降低吹的难度。在我自己做范画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活动小朋友是很容易掌握的。所以,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吹画的方法。活动开始了,小朋友看到了我的吹画作品,一个个都很兴奋,都想快点自己来吹一幅。在我讲好了吹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后,都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看着他们认真的模样,我想,这次的作品一定不错。可是等我观察指导的时候,却发现问题来了。因为小朋友平时很少进行关于肺活量的锻炼,而我也没有强调要用很大的力气,所以,他们在吹的时候不会使劲,有的小朋友是怎么也使不出劲。一部分孩子的桃树只有一个树桩,而树枝很少。于是,我马上强调要用很大很大的力气,并且要向纸的上方吹,也可以改变吸管的方向吹出不同方向的树枝,并给个别幼儿再次示范。在我的及时引导下,幼儿的作品有了很大的起色,在最后的作品展示时,大多数的孩子都完成的任务,掌握了基本的吹画方法。

活动结束后,我反思:如果我事先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运动的情况,在讲解示范的时候再细一点、再详尽一点,孩子就能更快地体验到成功。但又一想,这样让幼儿在失败的基础上取得成功,是否会让幼儿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呢?如果不考虑时间的因素,我也可以让首先吹画成功的孩子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吹出树枝来的?”通过同伴的引领来影响,而不是老师的直接灌输,这样的方法可能更会让幼儿接受。

第二节幼儿园手工教育活动的实施

根据手工活动使用的材料的不同,把手工画分为泥工、纸工、木工、布工等等。

如何培养幼儿在泥工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泥工活动是一种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培养幼儿空间想像能力的活动,其操作性、创造性很强。幼儿制作泥工作品的过程就是其操作、想像、创造、自我满足的过程,泥工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在泥工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从这些方面考虑和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

(一)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泥工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传统的泥工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泥工知识技能的传授作为重要目标,强调的是教师的示范讲解,孩子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师评价孩子作品的标准是和教师的范例一样不一样,这种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泥工活动方式出现了模式化,幼儿的泥工作品千人一面,缺乏创造性,忽视了给孩子提供利用已有的经验,主动学习、创作的空间和机会,孩子的创造潜力没有得到真正开发。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泥工教学,泥工活动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习初步的泥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泥塑活动的过程诱发出幼儿无穷无尽的奇妙想像和创造欲望,凭借泥工活动幼儿可以自由地表现和抒发情感,从而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发挥。

(二)打破常规定式,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创造。

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打破常规定式,当孩子想像出新颖、离奇、不合常规的东西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鼓励幼儿敢想、求异的精神。应该从小培养幼儿敢于想像、敢于创造的习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教师不要去限制孩子的思维,相反,要有意识地通过范例,培养、引导幼儿奇思妙想,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使幼儿思维的独特性得到发展。

二、转变教学模式,适应创造性思维教学。

传统泥工教学活动程序是:教师出示范例——教师示范——幼儿模仿——教师评价幼儿作品。这种教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学模式不仅抑制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剥夺了孩子自己探索创造的机会,阻碍了个体创造性的发展。我们应在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中,重视师生互动关系,以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大胆创作的教学思路,形成一种新的泥工教学模式:其教学活动程序为:

1、教师提问,孩子根据已有经验回答问题;

2、提出启发性问题(激发幼儿发散思维),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让幼儿自己演示制作方法,教师根据本节活动的重点加以概括,引导幼儿学习泥工技能或新的方法;

4、出示范例,拓展孩子思路;

5、幼儿创作,教师引导幼儿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6、评价:包括幼儿相互欣赏作品,让幼儿自己介绍作品,教师小结,着重从泥工表现方法的不同、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方面加以评价。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幼儿创造的欲望,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勇于创作提供了条件。

三、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即活动前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活动结束时对幼儿作品的评价。

(一)活动前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尤其要注意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帮助幼儿获取经验。

(二)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

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范例的提供应具有创造性因素

在创造性思维教学活动中,范例是拓展幼儿想像空间的重要手段,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精心设计范例,在提供范例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范例要为教育活动目标服务,激发幼儿创造性。

(2)范例要多样化,便于拓展幼儿的思维,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3)范例造型简单、色彩丰富、富于美感,便于唤起幼儿创作的欲望。

2、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时,可提出一些诸如“圆像什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做圆”?之类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三)活动结束时对幼儿作品的评价

在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时,先让幼儿自己介绍作品互相欣赏,互相讲评,再由教师重点讲评的方法,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师重点讲评时,抓住有创意的代表性作品着重点出作品的独到之处,以诱发孩子的联想,拓宽幼儿的思路,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一)泥工技能的方法

泥工技能的掌握是幼儿表现事物的基础,是帮助幼儿实现其创造性想法的手段。首先,改变过去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练习的方法,采取“先探索——后练习——再巩固”的方式,让幼儿带着问题如“三角形可以怎么做?”,自己动手去探索表现方法,寻找多种答案:三角形可以用搓长三根小泥棒连接起来做成,也可以用圆压扁,用刀切去多余的部分做成,还可以做成方形对折压扁……等等。这种教学方法大大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激发了幼儿的思维。其次,一堂课不局限于传授一种技能,教师针对幼儿想出的方法加以总结,提取孩子不易掌握或容易忽视的技能着重演示,幼儿集体练习不同的技能,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次练习,幼儿逐步掌握了泥工技能。

(二)启发幼儿做前说说,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构思的能力。

在泥工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圆形朋友有哪些?“它像什么?”等等,鼓励幼儿说得和别人不一样。“做前说说”,帮助幼儿打开了创作思路,培养了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采用先做后说的方法。小班幼儿创作的目的性比较差,他们感兴趣的是操作过程本身,是进行泥塑的动作。团一团、捏一捏、搓一搓就会使他们感到满足,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让幼儿先做后说的方法。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如“它可以怎么做呢?”,投身到做的过程中,一边做,一边探索方法,一边做一边自言自语,做丰富了说的内容,激发了孩子说的欲望,在孩子完成作品后,我们鼓励幼儿自己介绍作品互相欣赏,相互讲评。先做后说的方法,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促进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了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泥工活动对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要实现泥工活动的教育作用,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正确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设法调动起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幼儿在泥工活动中获得创造的快乐,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何指导幼儿的折纸技能

一、从基本形入手,掌握折纸规律

折纸有一定的规律,折纸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基本形的基础上,进行千变万化构成不同的作品,根据这一个特点,我们在教幼儿折纸时,不能单个地教,而是要从基本形入手。在实践中,我们觉得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A、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孩子手指动作的发展是从不协调到协调,从协调到灵活。所以教孩子折纸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在内容的编排上,小班的幼儿,我们选择了对边折、对角折和集中一角对边折三种折纸基本形,双正方形和三角形放到了中班,大班的幼儿,则选择了菱形的折法。这样编排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不至于让幼儿产生畏难情绪。

B、分类归纳,提高效率

我将折纸内容按折纸基本形进行分类以后,折法相近的内容如“尖尖帽、纸杯、燕鱼等”放在一块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举一反三,激发创新

对中大班幼儿教会基本折法和有代表性的物体后,激发幼儿尝试创新,鼓励幼儿将学会折的物体变成老师从未教过的物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幼儿不断的动手操作尝试,有的幼儿将“衣服”变成了“椅子”,有的在双三角形的基础上折出了“气球”„„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

三、促进互动,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折纸活动中,幼儿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困难,你会的也许就是他不会的,他会的也许你不会,老师就是要促进互动,包括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有时是互相帮助,有时也会是各持己见,相互争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大小一致的意见,帮助孩子展开讨论,实际进行比较,最终发现谁的方法最好,并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瑞吉欧教育理念中也指出:相互交流,认知冲突,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四、善于等待,允许幼儿再来几次

幼儿对折纸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行的,特别对于那些能力较弱,动手少的幼儿来说,一次根本不够,我总是发现:活动评价后幼儿总还想问老师要材料,希望再折一个。如果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老师能做到善于等待,允许幼儿再来一次或几次,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成功经验,亭受成功的乐趣,一定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所以作为教师在组织折纸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目标意识,任务意识,更多的应该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去观察,去倾听,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愿意先接受什么,彻底地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孩子观念,以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教育技巧赢得孩子们的喜爱。

五、把折纸教学渗透到各项游戏中

折纸是项综合性很强的手工游戏活动,把折纸活动融入到各项游戏活动之中是很有必要的。如折纸蝴蝶和绘画结合,把折好的蝴蝶粘贴在画纸上,再画上柳树、小花,形成了一幅风景画,然后通过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编了一个好听的故事。

六、尝试教学,提供机会,肯定进步,正确评价

“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先练——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练一练、试一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技能;后讲——是教师给予幼儿操作者的正确指导、启发,评价与鼓励。我们为每个活动提供充足的图示、材料,便于幼儿的尝试操作。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操作机会。教师的指导语言应多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去试一试等。教师要及时肯定幼儿的每一次发现,每一点进步。尝试教学有利于培养孩子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开动脑筋的良好习惯,它是培养孩子良好素质的一种途径。

当幼儿掌握一定的折纸活动规则时,他们很愿意对自己和同伴的活动做出评价,这时要善于抓住引导幼儿掌握良好的活动规则的好时机。于是我就设计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你不满意,说来大家评一评。”对幼儿所提出的问题,我总是让幼儿展开讨论,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来提高规则意识,还有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幼儿在折纸活动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我总是先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让幼儿在评价时提出自己的困难,并鼓励幼儿共同商量,从多方面探讨解决的办法。

总之,幼儿学习折纸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制订合理目标,提供折纸环境,选择适宜方法,把它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使它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只有这样,折纸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第五篇:学科知识竞赛

苗馆初级中学学科知识竞赛(草案)

为促进我校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将在本学年中举办学科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促进各科目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优补差。

活动办法:以各学科组为单位,制定可行的竞赛方案。

实施要求:

1.竞赛可面向全体学生,以巩固基础知识;也可面向部分学生,提升优等生学习水平。

2.竞赛以笔试或竞答形式为主。

3.建议学科组先制定可行性方案,在教研活动时进行商讨,完善具体细节,并与教务处、政教处协商。

活动时间:视学校教学时间长期实施。

附:

数学竞赛实施方案构思:

一、“希望杯”基础知识大赛

周末举行、笔试、题量200—300左右、全体学生参加;各级部轮换负责出题,重在提升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

二、“精英杯”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联赛)

竞答形式,各班选取6—9名同学组成战队,选择周中两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举行,分为必答、抢答等环节,提升比赛的趣味性,重在提升优等生的水平。

下载体育学科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学科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学科知识

    化学学科知识 在化学学科知识增长、化学学科纲领确立的同时,从拉瓦锡领导的化学革命到19世纪中期,化学学科的建制化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以当时被称为“三巨头”(TheBigThree)......

    学科知识竞赛

    高一历史学科知识竞赛题[ 录入人: 张华 点击数:631 更新时间: 2010/12/27 11:22:46 ] 高一历史学科知识竞赛题 选择题(共50道题,每题2分,请讲答案填写在表格内。) 一、单项选择......

    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提纲

    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提纲 第一节运动解剖学■ 一、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 (一)细胞与细胞间质 人体细胞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主......

    海南教师资格考试《体育学科知识》高中笔试大纲[最终定稿]

    海南教师考试真题、考试资讯请点击海南教师招聘网http://hi.zgjsks.com/ 海南教师资格考试《体育学科知识》高中笔试大纲 导语:在海南教师资格考试中,海南教师考试笔试知识点......

    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最终五篇)

    【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 考点一:骨骼肌(肌肉) 【这类知识点每年所占分值约在8——16分】 1.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粘滞性。 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

    中学教师资格《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由 中 公 教 育 运 城 分 校 上 传欲加了解,详询度娘~~O(∩_∩)O~~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体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体育学科的基......

    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一)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体育科”最早出现于 A.1903 B.1913 C.1923 D.1933 2.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

    学科知识竞赛方案

    建华镇初级中学学科知识竞赛实施方案 一、竞赛目的及意义 为了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宽知识面,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