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槐树湾乡“道德讲堂”管理制度
槐树湾乡“道德讲堂”管理制度
为加强新时期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促进“道德讲堂”的科学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一、“道德讲堂”按照上级要求规范建设,明确专人管理日常工作。
二、“道德讲堂”要根据《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及上级文明办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在认真听取宣讲员意见后,安排好季度和年度计划。
三、“道德讲堂”实行每季度一讲制度,要因人、因时、因需制宜,精心策划好每堂课的内容和形式,并做好宣讲资料、音像图片的收集归纳保管。
四、“道德讲堂”要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教育群众”、“身教与言教相结合”等原则,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凝聚道德建设资源,提升公民文明素质。
五、“道德讲堂”要做到整洁、有序、文明、和谐,成为群众感受道德、践行道德、彰显道德的第一课堂。
槐树湾乡“道德讲堂”宣讲员守则
为规范“道德讲堂”宣讲员宣讲活动,提升宣讲员的宣讲水平和能力,特制定本守则。
一、宣讲员要在单位统一安排下积极开展宣讲活动。
二、宣讲主题要政策鲜明,具有时代性。能畅想和谐旋律,弘扬社会文明正气,树立“好人有好报”“小善大德”的价值导向。
三、宣讲内容要积极向上,具有典型性。要以本地涌现的凡人道德故事为主要宣讲教材,做到言之有人、讲之有情、道之有理。
四、宣讲员要发挥自身优势,经常到群众中采撷和挖掘身边的优秀道德故事,用最鲜活、最生动、最可敬的凡人善举,在“道德讲堂”进行宣讲。
五、宣讲时要贴近群众的道德需要和心理需求,做到真实、真情、真诚,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宣讲的针对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六、宣讲员要通过参加培训、自我学习、广泛交流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宣讲水平。
第二篇:槐树湾乡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
槐树湾乡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制度
1.学校每学期要对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登记,逐人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2.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兴趣爱好,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家庭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
3.通过建立“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二)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培训与管理制度
1.建立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培训机制,加大对外出务工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的教育引导,提高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能力。
2.充分利用寒暑假、春节等留守儿童家长回家之机,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家长会等,传播科学文明的家教知识,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法制宣传。
3.以家长学校为平台,以分类教学的形式,抓好临时监护人专项培训,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对年岁大、离校远的临时监护人,学校以办村(居)家长分校和家访形式送教上门。
4.要求家长与学校或临时监护人签一份托管协议、留一个外出电话、学一点家教知识。
(三)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
1.学校开通亲情热线,帮助留守儿童每月进行一次与外出务工父母通信、通电话或视频交流活动。
2.留守儿童家长每两周与孩子通一次电话,每月与孩子互通一封信,每月与孩子的班主任和委托监护人联系一次,每学期与孩子的科任教师联系一次,主要节假日回家团聚一次,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成长,弥补孩子感情上的缺失。
3.学校(班级)每学期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会议,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行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
4.班主任每学期组织一次对每位留守儿童的家访活动,了解并指导监护人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四)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制度
1.学校每学期制定好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计划与安排,并抓好落实。
2.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和班委会的作用,开展工作。
3.积极开展“找一名代理家长,结成帮扶对子;举办一次主题教育;组织一次留守儿童亲情关爱活动;参加一个课外兴趣小组,培养留守儿童特长;读一本好书”的“五个一”活动。
4.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等活动开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等教 1 育,提高留守儿童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能力。
(五)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
1.根据摸底调查掌握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和措施。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一对
一、结对子”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2.帮扶教师每学期至少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1次,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家庭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
3.帮扶教师每学期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1次,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从心理上给予他们慰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
4.帮扶教师每学期至少与班主任联系1次,了解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5.帮扶教师每学期至少与临时监护人沟通1次,了解掌握他们在家学习和生活情况。
6.帮扶教师每学期给留守儿童写信1次,在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之间架起一座友谊之桥,通过书信的方式,了解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
7.帮扶教师要关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妥善做好心理疏通,以诚相待,倾情相助。引导结对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心态。
(六)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
1.留守儿童之家档案资料实行专人管理。
2.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纸质档案、图片档案、光碟音响及电子档案。
3.每一项全校性的工作(活动)结束后要求档案管理员及时收集原始资料整理归档,学期结束前及时集中各帮扶志愿者和各班级(班主任)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原始资料整理归档。离校前所有入档资料按要求分类整理装订,完成建档任务,并及时上交学校负责人审核后由学校统一保管备查。
4.案卷要求整洁、清晰,不得丢失。
5.留守儿童之家志愿者要及时做好平时的帮扶关爱记录和学期结束的“留守儿童成长评价记录”,学期结束前及时将《帮扶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表》、《“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表》等资料上交留守儿童之家档案管理员归档。
6.班主任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学生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记载情况,并进行有效指导;根据学校计划组织开展专题关爱活动,学期结束前及时将有关记录表、活动资料上交留守儿童之家档案管理员归档。
(七)留守儿童安全生活公约
1.听从学校老师教导,不携带易燃、易爆,易伤害等易造成事故的器械、玩具到学校,防止和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
2.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上课期间,不随意出校门,有病有事自觉履行请假手续。
3.勤奋简朴,自立自强。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生活节俭,不乱花钱,不购买和食用不合格的小食品。不挑食厌食,体谅父母的艰辛。听从家长、老师和监护人的正确教导,不自行其事。
4.自尊自爱,不打架骂人说脏话,不进网吧和游戏厅,不做有损于集体和他人利益的事情。
5.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不做危险性游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
6.主动与老师沟通,定期与父母书信、电话联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八)留守儿童学习制度
1.认真制定学习计划,不断总结学习经验、科学利用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前认真预习,并准备好学习用品。
3.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懂就问,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4.课后认真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
5.努力学好各门功课,不偏科,不厌学,争当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6.既坚持课堂上老师指导下的自学,又坚持自己计划中的自学,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7.积极参加各类课内外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综合活动,课余时间多读健康有益的书刊。
8.积极参加留守儿童之家组织的各类专题教育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九)留守儿童之家志愿者工作制度
1.按照留守儿童之家工作安排和要求,遵守职业道德,关爱留守儿童,认真履行职责。
2.服从学校分配的留守儿童工作任务,加强对班级内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管理,对留守儿童一视同仁,注重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转化。
3.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引导,有计划组织开展学校关于留守儿童工作的各项任务,尽职尽责,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4.注重对留守儿童个案的了解和掌握,及时发现、总结、交流和推广留守儿童成长中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案例、做法及经验,促进学校留守儿童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十)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任务
主要职责:
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及家庭基本情况,引导纠正其思想行为方面出现的偏差,给予留守儿童亲情般的关爱,帮助其健康成长。
主要任务:
1.开展“双互”、“双访”活动(“双互”,即“双方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双访”,即“访班主任、访临时监护人”)。每学期要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留守孩子的学习及在校表现情况;与临时监护人联系沟通,了解留守孩子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
2.坚持经常联络。每月与留守孩子进行一次见面或沟通交流;每月帮助孩子与家长进行一次电话或书信联系;每学期与留守孩子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参加一次学校家长会;每学期进行一次家访。
3.明确帮扶内容。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心理状态、学习情况、日常行为表现,主要帮助孩子解决在思想、学习、身心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与困难,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亲情般的关爱。
(十一)留守儿童“学校、家庭、社会”联席会议制度
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由班主任、部分学生家长、社会贤达之士参与的联席会议,互通信息,交流意见,形成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十二)关爱留守儿童“十要十不要”
1.要关爱,不要溺爱; 2.要严格,不要严厉;
3.要放心,不要放纵; 4.要包容,不要包办;
5.要对等,不要对立;
7.要真情,不要虚情;
9.要模范,不要失范;
6.要教育,不要教训; 8.要诚信,不要失信; 10.要守法,不要违法。4
第三篇:“道德讲堂”管理制度
“道德讲堂”管理制度
1、“道德讲堂”有专人负责日常工作;
2、“道德讲堂”要按照市文明办的统一部署,贴近本单位的实际需求,安排好和月度计划;
3、“道德讲堂”实行每月开讲制度,要因人、因时、因需制宜,精心策划好每堂课的内容和形式,并按照“一堂一档”的要求,做好宣讲资料、音像图片的收集归类保管;
4、“道德讲堂”要经常做好群众身边新风尚、新道德、新事物的采撷提炼工作,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教育群众;
5、“道德讲堂”要真心关心宣讲员,解决宣讲员的后顾之忧,确保宣讲员能专心备课、用心讲课、精心评课;
6、“道德讲堂”要做到整洁、有序、文明、和谐,成为群众感受道德、践行道德、彰显道德的第一课堂。
第四篇:道德讲堂管理制度
“道德讲堂”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道德讲堂”的有效管理,使之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成为中心干部职工感受道德、践行道德、彰显道德的课堂,特制定本制度。
一、“道德讲堂”由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道德讲堂”要按照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听取宣讲员意见,认真制定方案计划。
三、“道德讲堂”实行每月开讲制度,要因人、因时、因需制宜,精心策划讲堂内容、形式,及时做好宣讲资料、音像图片收集归类入档。
四、“道德讲堂”要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教育群众”的原则,及时做好干部职工新风尚、新道德、新事物的采撷提炼,宣讲员在“首时间”和“零距离”宣讲。
五、“道德讲堂”要为宣讲员提供条件,确保宣讲员专心备课、用心讲课、精心评课。
六、“道德讲堂”要做到整洁、有序、文明、和谐,成为全体干部职工感受道德、践行道德、彰显道德的第一堂课。
“道德讲堂”宣讲员守则
一、宣讲员在党支部的统一安排下积极开展宣讲活动。
二、宣讲主题要正确鲜明,具有时代性。能唱响和谐主旋律,弘扬社会文明正气,倡导好人有好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
三、宣讲内容要积极向上,具有典型性。要以全国、省、市、区道德模范事迹、资料汇编等材料为主要宣讲教材,做到言之有人、讲之有情、道之有理。
四、宣讲员要发挥自身优势,经常到群众中去采撷和挖掘身边的优秀道德故事,用最鲜明、最生动、最可敬的凡人善举,在“道德讲堂”进行宣讲。
五、宣讲时要贴近群众的道德需要和心理需求,做到真实、真情、真诚,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宣讲富有针对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六、宣讲员要通过参加培训、自我学习、广泛交流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宣讲水平,使自己成为“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高尚的人。
“道德讲堂”学员管理制度
一、学员要视“道德讲堂”学习为必修课,严格遵守时间按时上课,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二、上课时须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随意走动,将手机调至震动或关机。
三、课堂上学员要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讨论时积极发言,按照要求撰写学习心得。
四、学员进入“道德讲堂”要衣着整洁,严禁穿衣冠不整进入道德讲堂。
五、严禁在“道德讲堂”内吸烟。
六、学员要爱护“道德讲堂”内各种设施,不得随意损坏。
第五篇:道德讲堂管理制度
镇宁民族寄宿制中学“道德讲堂”
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道德讲堂”的有效管理,使之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成为学校师生感受道德、践行道德、彰显道德的课堂,特制定本制度。
一、“道德讲堂”由思政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道德讲堂”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道德讲堂”工作计划。
三、“道德讲堂”实行每月开讲制度,要因人、因时、因需制宜,精心策划讲堂内容、形式,及时做好宣讲资料、音像图片收集归类入档工作。
四、“道德讲堂”要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教育群众”的原则,及时做好全校师生新风尚、新道德、新事物的采撷提炼工作,宣讲员在“第一时间”和“零距离”宣讲。
五、“道德讲堂”要为宣讲员提供条件,确保宣讲员专心备课、用心讲课、精心评课。
六、“道德讲堂”要做到整洁、有序、文明、和谐,成为全校师生感受道德、践行道行、彰显道德的第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