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人单位使用有毒物品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
用人单位使用有毒物品职业卫生安全许可
证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用人单位使用高毒物品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条件,加强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使用高毒物品的用人单位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高毒物品依据卫生部发布的高毒物品目录确定。第三条 使用高毒物品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未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不得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
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应当取得或者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用人单位,不再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关职业卫生安全许可的内容纳入安全生产许可范围。
第四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实施监督管理,具体办法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备案。
第五条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按照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分行业、按步骤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定期发布许可行业目录及准入条件。
第二章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条件
第六条 用人单位的设立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
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
第八条
用人单位的基础设施、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措施规范》(GBZ/T194)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第九条
用人单位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使用高毒物品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自收到起1年内有效。
新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符合设施已依法通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竣工验收的,在取得竣工验收批复之日起3年内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不需要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 用人单位使用高毒物品的工作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
(二)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与其他作业隔离;
(三)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
(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五)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六)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七)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应当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当按照《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
(八)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九)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其他规定。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确定职业卫生主管人员;
(二)配备1名以上或者不少于本用人单位劳动者总数5‰的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定期接受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明。
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的劳动者,应当接受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为劳动者开展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现状评价,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使用有毒物品的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并确保劳动者正确佩戴和使用。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国家有关要求配备应急装备设备和设置救援人员,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
第三章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和颁发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需要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请书(一式三份);
(二)工商营业执照或者用人单位名称工商预先核准文件;
(三)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的书面文件;
(四)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使用高毒物品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的培训证明;
(四)职业病防治岗位责任制文件复印件;
(五)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目录;
(六)有毒作业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目录;
(七)使用高毒物品名单、用量及使用场所;
(八)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或者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及竣工验收批复文件复印件;
(九)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复印件;
(十)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记录;
(十一)法律、法规要求的文件、资料。
第二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书及文件、资料应在5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资料齐全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的书面凭证;申请资料不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向申请人出具补正告知书,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事项不属于本发证机关职责范围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 对已受理的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并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及专家赴现场核查或委托下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现场核查。
现场核查人员应当检查核实用人单位工作场所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准入条件。
第二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决定。
决定颁发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单位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决定不予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应当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现场核查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第二十四条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三年。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印制。
第四章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延续与变更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内,向原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延续换证手续,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延续申请书;
(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复印件;
(三)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相应文件、资料。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对用人单位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决定准予延续的,应当收回原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换发新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决定不准予延续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变更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一)变更用人单位名称;
(二)变更注册地址;
(三)变更主要负责人;
(四)改建、扩建使用高毒物品的生产设施且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经验收合格的。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有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变更情形的,用人单位申请变更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时,应当提交变更申请书(一式三份)、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变更后的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用人单位有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三项变更情形的,用人单位申请变更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时,应当提交变更申请书(一式三份)、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变更后主要负责人的培训资格或合格证明复印件。
用人单位有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四项变更情形的,用人单位申请变更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时,应当提交变更申请书(一式三份)、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证明文件。
第二十八条
对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四项情形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变更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并办理变更手续。
对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情形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变更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并办理变更手续。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已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用人单位,应当加强日常职业卫生管理,持续改善职业卫生条件,保证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并接受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用人单位不得转让、冒用、涂改、买卖、出租、出借或者使用伪造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审查、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和监督检查中,不得索取或者接受用人单位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三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现用人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应当撤销已颁发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
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注销其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一)终止所有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
(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超过有效期,未提出延续申请的。
(三)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被依法撤销或吊销的。第三十五条
发现用人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文件、资料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受理,该用人单位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用人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后被依法予以撤销的,该用人单位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三十七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以及注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用人单位名单。
第三十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信息管理制度。
第三十九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违反《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第六章 罚则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未经许可,擅自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权予以取缔;造成职业中毒事故的,依照刑法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没收经营所得,并处经营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劳动者造成人身伤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暂扣其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一)未按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
(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
(三)不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职业卫生条件的。用人单位有前款第一项行为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吊销其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
(二)被暂扣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经停产整顿后仍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职业卫生条件的。
用人单位有前款第一项行为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向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许可条件的用人单位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
(二)发现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用人单位不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职业卫生条件的,不依法处理的;
(三)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中,索取或者接受用人单位的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用人单位使用高毒物品的工作场所,不包括从事高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处置废弃等场所。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2年
月
日起实施。
第二篇:河北省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暂行)
河北省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实施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根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以及《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未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不得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除煤矿企业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实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实行单位申请、分级发证、属地监管的原则。
第四条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指导、监督全省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负责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及中央驻冀生产经营单位、省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设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导、监督本市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负责设区市管理的使用一般有毒物品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前款规定以外的作业人员超过三十人的使用一般有毒物品生产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对于既使用高毒物品又使用一般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按上款规定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许可证的颁发管理。
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导、监督本县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负责前两款规定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根据工作需要,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将本级实施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依法委托给下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受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名义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许可。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职责及预防措施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取得营业执照。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采取下列职业健康管理措施:
(一)明确职业健康工作分管负责人,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二)建立健全职业健康责任制,制定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危害告知、培训教育、职业危害日常监测、防护设施维护保养、个体防护用品管理、职业危害排查治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控制职业危害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等制度,编制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三)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按规定参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并考核合格。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规定对接触有毒有害的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培训;
(四)建立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
(六)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还应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二)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作业场所不得住人,并与生活场所分开;
(三)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按规定设置辅助用室,如更衣间、洗浴间等。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还应设置清洗、存放或者处理使用高毒物品作业人员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的专用间;
(四)有与职业危害防护相应的设施,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对以上设施和装置按规定进行维护、检修、检测,并保持正常运行、使用状态;
(五)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一般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场所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通讯报警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六)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并确保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七)按规定进行职业危害检测、评价,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相关标准;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三章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申请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在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前,应当委托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检测和评价。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定。
第十条申办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须向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材料一式两份,一份按规定报送安监部门,一份企业存档备查。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应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请书;
(二)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设置、指定职业健康工作分管负责人、管理机构或者组织、专职管理人员的文件复印件;
(四)本办法第六条第(二)项所列的规章制度目录;
(五)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培训资格证明复印件,非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培训合格证明复印件;
(六)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危害因素的回执复印件;
(八)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检测报告、评价报告;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总公司、集团公司的总部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需提交前款第(一)、(二)、(三)、(四)、(五)、(六)项规定的文件、资料,并提供应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下属生产经营单位名单。
第四章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受理、审核和颁发
第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资料,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申请事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及时出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不予受理决定书》,并告知申请人向相关部门申请;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或者要求申请人当场更正;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申请材料当场更正错误后符合要求或者按照要求全部补正齐全的,按规定受理,并出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请受理通知书》。
第十三条对已受理的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指派人员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及专家现场核查评审或委托下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现场核查评审。
第十四条负责材料审查及现场核查评审的人员应当提出审查及核查评审意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审查及核查评审意见进行讨论,并在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颁发或者不予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决定。依法需要听证、检验、检测、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款规定的期限内。
对决定颁发的,发证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十五条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满后需要延续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个工作日前向原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延续手续,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延续申请书;
(二)原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三)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至
(九)项规定的文件、资料。
总公司、集团公司的总部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延续,需提交前款第(一)、(二)项及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至
(六)项规定的文件资料和应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下属生产经营单位名单。
第十六条 对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延续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二、十三、十四条的规定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延续手续。对于准予延续的,应收回原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需履行变更手续,应当自变更或改建、扩建项目验收合格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原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变更:
(一)变更单位名称的;
(二)变更主要负责人的;
(三)变更单位地址的;
(四)变更许可范围的;
(五)改建、扩建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合格的。
第十八条总公司、集团公司的总部变更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二)、(三)项的,生产经营单位申请变更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应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变更申请书;
(二)申请变更事项和变更理由说明材料及相关证明材料;
(三)原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四)变更后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五)变更后主要负责人的培训资格或合格证明复印件。
总公司、集团公司的总部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变更,需提交上述资料以及应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下属生产经营单位名单。
第十九条变更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四)、(五)项的,生产经营单位申请变更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应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变更申请书;
(二)申请变更事项、变更理由说明及证明材料;
(三)原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五)设置、指定职业健康工作分管负责人、管理机构或者组织、专职管理人员的文件复印件;
(六)本办法第六条第(二)项所列的规章制度目录;
(七)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培训资格证明复印件,非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培训合格证明复印件;
(八)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九)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危害因素的回执复印件;
(十)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检测报告、评价报告;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条对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变更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二、十三、十四条的规定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变更手续。对于准予变更的,应收回原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请书、告知书、通知书和审查书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一格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颁发后,按其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正本为悬挂式,副本为折页式。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一编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颁发后,纳入其统一编号。第五章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后,应加强职业健康管理,不得降低职业健康条件,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不得转让、冒用、买卖、出租、出借或使用伪造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审查、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中,不得索取或者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二十六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信息管理制度,按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和管理情况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违反《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第二十九条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向不符合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
(二)发现生产经营单位未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擅自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不依法进行处理的;
(三)发现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再具备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条件,不依法进行处理的;
(四)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中,索取或者接受生产经营单位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第三十条发现生产经营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受理,该单位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撤销已经颁发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一)未经委托超越职权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颁发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
(三)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
生产经营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后被依法予以撤销的,该企业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办理变更、延续手续以及发生职业危害重大事故的,由原发证机关收回其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发现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再具备规定的职业健康条件,应责令限期整改,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经整改仍不具备职业健康条件的,吊销其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并提请当地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第三十三条发现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注销其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被依法撤销的;
(三)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被依法吊销的。
第三十四条根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的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关闭;造成职业中毒事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没收经营所得,并处经营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劳动者造成人身伤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五条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全省相关行业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方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方案规定的时限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中的“有毒物品”是指可能导致作业人员职业中毒的物品。有毒物品分一般有毒物品和高毒物品,一般有毒物品和高毒物品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制定、调整和公布。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中的“作业场所” 是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由职业健康评价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按照《河北省职业健康审计评估导则(试行)》划分。
第三十八条 新开办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用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代替工商营业执照。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
使用有毒物品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
(送审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安全条件,进一步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监督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中毒危害,根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必须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
未取得许可证的,不得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第三条 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实行用人单位申请、三级发证、属地监管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监督全国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负责中央管理的工矿商贸企业总部(包括集团公司、总公司,下同)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央管理的工矿商贸企业分公司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下同)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前两款规定以外的用人单位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根据工作需要,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委托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和管理许可证。
第五条 许可证的颁发实行职业卫生安全审计制度,发证与审计相分离。职业卫生安全审计是指职业卫生安全审计机构对用人单位使用有毒物品作业过程中是否符合取得许可证的条件从技术上进行综合评判。
第二章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条件
第六条 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取得营业执照。
第七条 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应采取下列职业卫生防护管理措施:
(一)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
(二)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岗位责任制,制定职业病危害申报、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监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维护保养、个体防护用品配备使用、应急救援、事故报告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编制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三)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职业卫生知 识培训;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四)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估,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五)为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并指导、督促作业人员正确使用;
(六)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第八条 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不得住人;
(二)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三)作业场所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检测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四)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第三章 许可证的申请和颁发
第九条 中央管理的工矿商贸企业总部申请领取许可证,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证机关提出。
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在地中央管理的工矿商贸企业的分公司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企业申请领取许可证,向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证机关提出。
前两款规定以外的用人单位申请领取许可证,向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证机关提出。
第十条 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申请领取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许可证申请书(一式三份);
(二)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者工商核准通知(复印件);(三)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文件(复印件);
(四)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名录;
(五)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人员的培训证明;
(六)使用有毒物品名单、用量;
(七)职业卫生安全审计报告及评审结论;(八)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回执;
(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证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及文件、资料,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申请事项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相关机关申请;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或者 要求申请人当场更正,并即时出具受理的书面凭证;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要求或者依照要求全部补正的,自收到材料或者全部补正材料之日起为受理,并出具受理的书面凭证。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在申请许可证前,应委托备案的职业卫生安全审计机构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进行审计。
职业卫生安全审计机构应根据有关规定和对用人单位审计的情况,编制职业卫生安全审计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组织专家或委托机构对用人单位提交的职业卫生安全审计报告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结论。认为必要到现场进行复核的,应当到现场进行复核。
第十三条 对已受理的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证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在受理申请之日起45日内做出颁发或者不予颁发的决定。
第十四条 对决定颁发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证机关应当自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送达或者通知申请人领取;对不予颁发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四章 许可证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许可证分为正、副两本,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正本为悬挂式,副本为折页式。
许可证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格式和编号。第十六条 许可证有效期三年。
第十七条 许可证有效期满后继续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内,按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证,并提交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文件、资料和许可证正、副本。
第十八条 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在许可证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变更许可证:
(一)变更企业名称的;(二)变更主要负责人的;(三)变更地址的;(四)变更经济类型的(五)变更许可范围的。
第十九条 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在许可证有效期内终止使用有毒物品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注销许可证。
第二十条 许可证不得转借、涂改、伪造。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违反《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和本管理办法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二条 已取得许可证的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暂扣其许可证,并责令限期整改,同时报告原发证机关:
(一)发生重大职业中毒事故的;
(二)不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条件的;(三)未按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
第二十三条 已取得许可证的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注销其许可证:
(一)未按时申请换发许可证的;(二)用人单位申请注销并经核准的。
第二十四条 已取得许可证的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其许可证,并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许可证的;
(二)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采取欺骗手段取得许可证的;(三)按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许可证被暂扣后,未按期整改或者逾期仍不具备许可条件的。
第二十五条 承担职业卫生安全审计的机构,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取消其备案资格,并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一)向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条件的用人单位颁发许可证的;
(二)发现用人单位未取得许可证擅自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不进行处理的;
(三)发现取得许可证的用人单位不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条件的,不进行处理的;
(四)在许可证颁发、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中,索取或者接受用人单位的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未按本办法取得许可证,从事有毒物品作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有毒物品,是指可能导致作业人员职业中毒的有毒物品。有毒物品分一般有毒物品和高毒物品,一般有毒物品和高毒物品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仅限于有毒物品使用的作业场所,不包括从事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处置废弃等场所。
第三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职业卫生安全审计机构施行备案管理制度。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
第四篇: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爆炸物品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和沅陵县公安局的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批准,谁负责”原则,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负全部责任。
第三条 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对本单位的爆炸物品承担管理、监督、检查责任。
第四条
各涉爆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类涉爆人员的职责;建立健全安全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好防抢、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事故工作,确保爆炸物品的安全。
第二章 爆炸物品安全管理
第五条
爆炸物品仓库建设应符合《民用爆炸物品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八《爆破安全规程》、饲。型民用爆破器材仓库标准》的要求。
第六条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爆炸物品仓库必须报所在地公安机关审批同意并办理储存许1证后方能使用。
第七条
仓库建设必须做到:(1)建筑结构坚固;库门实行双门双锁并向外开启。(2)库门包铁皮并使用防撬锁套。(3)窗户用直径14毫米以上铁棍横坚焊为一体,间距不大于15厘米并装入墙内。(4)安装防盗报警设备和通讯联络设备。(5)雷管库地面垫胶皮垫,炸药库地面垫木板。(6)库内通风、消防、避雷、照明设备齐全有效。(7)围墙、刺网良好并落实人员检查维修。(8)及时清除库区杂草和其它易燃物。(9)配足警卫人员,每班不少于3人,配备自卫性武器,能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0)切实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犬防措施;有条件的要安装视频监控设备。
临时储存爆炸物品的发放点,只允许存放当班待发的存量,当班未使用完的,应及时退库;严禁在发放点过夜存放或转交给下一班。
第八条
爆炸物品的购买
爆炸物品购买,要按照国家物资部门的供销合同,凭市公安局核发的《爆炸物品购买证》及其他相关证件到指定的经销单位购买。到本县市外购买时,必须经出售地公安机关在备注栏内盖章后方能有效。严禁私购私销、代购代销、自产自销,严禁非法转让或换取其它物品。,第九条
爆炸物品的运输
运输爆炸物品,要凭单位所在县、市公安机关开具的《爆炸物品运输证》,承运单位方能按照爆炸物品的品名、规格、数量、指定的运输路线进行运输。运输车辆要使用全封闭运输车,不得采用三轮车、柴油车、奋力车、拖拉机、翻斗车币。挂车运输,不准在交叉路口、人口聚集地、火源附近停留,不准载重加油,不准超速行驶,雷管、炸药及性质相抵触的爆炸物品不准混装运输。运输爆炸物品要有押运人员护送,押运入。得少于 2人并配备自卫武器和通讯设备。从火药库向施工现场运送,或从施工现场回收退库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押运要求进行,严防丢失、被盗、被抢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第十条
爆炸物品的存放。
火药库内炸药、雷管的存放要符合安全规定,必须按其品种、规格分别存放。火药库应设专职保管员,不得兼任爆破员。要严格落实保管员职责和制度并做到:库存量与帐簿相符,帐目清楚规范,最大存量不超过核定存量,帐目日清月结;帐目保管期限为5年以上。
第十一条
爆炸物品的使用
1、加大现场使用环节管理力度。向现场运送太.药必须使用雷管、炸药专用箱并落锁,雷管箱必须由爆破员亲自背送且需2人以上同行或由押运员护送。火药可指派专人背送。
2、实行爆破员工作日志制度。爆破员领取爆炸品须持本人爆破员作业证和区队长签字的领料单,领取当班生产需用量,保管员、班组长对领取的雷管、炸药的数量以及使用、退库的数量认真核实无误后在工作日志上签名。爆破员必须将当班剩余的爆炸物品退回库房,严禁在爆破现场和其它不允许存放的地点私存。私放、乱扔、乱放。
第三章 涉爆人员及队伍管理
第十二条
涉爆人员要挑选政治可靠、责任心强、熟悉爆炸物品性能和操作规程的人员担任。法轮功练习者、受过公安机关打击处理等政治不可靠人员。品行上有劣迹及生理有缺陷的人员不得从事涉爆工作。基层单位和有关部门要严把政审关。
第十三条
涉爆人员必须由正式职工或经县以上劳动部门同意并签定劳动协议、合同的人员担任。短期合问工、临时工不得从事涉爆工作。
第十四条
从事涉爆工作的人员必须以专门培训考试后,填报审批表一式三份报单位公一安分处审查同意后;再上报公司公安处和邯郸市公安局审批办理作业证件。在施一工所在地办证的按当地公安机关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建立一支专职爆破员队伍,由生产部门负责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除公安机关核发的证件外,其他单位的证件无效。
第十六条
对涉爆人员,每年一考试,每年一市证,每年一政审,以保持涉爆队伍的纯洁。涉爆人员离岗和调出,要收回证件上交发证机关。无证人员不得从事涉爆工作。
第四章 爆炸物品的收缴与销毁
第十七条
各单位要加强现场使用环节管理,加大废旧(瞎)雷管的收缴力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与人工分拣相结合的方法,从源头上抓起,严防废旧(瞎)雷管的流失。
第十八条
对失效的废旧雷管和炸药。以及因施工结束而剩余的爆炸物品,必须妥善保管,详细登记,提出销毁和收缴万案上报所在地公安机关同意后按指定地点上缴和妥善销毁。
第五章 奖 惩
第十九条
各涉爆单位,对公安机关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单》必须限期整改,确实一时无法整改的要采取临时措施,确保安全。
第二十条
对违反此暂行办法,造成火工品流矢、被盗、被抢和爆炸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规定同时废止。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如与国家和上级公安机关规定不相符的,以国家和上级公安机关规定为准。
第五篇: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包括那些主要内容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包括那些主要内容?
一、设臵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用人单位应当设臵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是指用人单位从事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职能部门或专设机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臵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明确由那些部门组成,具体组成人员;各部门及人员职责;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的人力、经费、计划、各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安排等。职业卫生专业人员是指取得执业资格的公共卫生医师,用人单位可以向社会聘用。
二、制定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和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如职业病危害控制计划,包括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检测、评价计划,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配臵、维修、维护计划;体检和健康监护计划;培训计划;职业卫生专项经费预算、使计划等。计划应当有目标、指标、进度安排、保障措施、考核评价方法等,并计划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计划的落实。
三、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用人单位管理者和劳动者共同遵循的行为范,是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影响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保借施,也是避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重要环节之一。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要建立目录清单,应当居不同的设备、工艺、岗位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并根据生产技术、工艺改革情况,及时修改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用人单位重要的职业卫生管理工是用人单位对政府、工人的承诺,单位应当遵照执行,应此,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落实责任制,确保这些重要制度的落实。
应当建立的卫生管理制度 包括:
(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规定单位进行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等职业病防治的要求,对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进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
(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与评价制度 在摸清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的基础上,作业场所工人的工作地点及时间制定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承诺定期对存在的、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种类、岗位,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浓度强度监测与评价,并如实公布:如果没有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将采取各式进行改进,包括进行工程改造、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更换、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培训等的改进措施。承诺利用各种方式,对存在的、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种类、岗位进行自行监测。
(三)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根据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工人的接触等基本情况,确定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人数——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不同进行统计,承诺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业健康检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项目的确定;并请有职业健康检查批准的单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按照检查结果的建议安排职业健康检查的后续的工作
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安排工人进行职业病诊断及复查、调离工作岗位、换发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甚至改进工程防护设施、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改变职业卫生培训及防护用品督促检查办法等。建立职工个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职工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后续的安排、职业病诊治资料、康复资料、享受职业病病人待遇情况等。
(四)职业卫生培训、危害告知管理制度
依据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工作。有计划安排、培训总结。
承诺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的告知,以劳动合同、职业卫生培训、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警示牌等方式进行。
(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警示牌设臵管理制度
按照有关规定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安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警示牌,在厂区设臵职业病防治公示专栏等
(六)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针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浓度或强度,按照有关个人防护用品标准,采购合格的防护用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发放,并登记。应当列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发放的防护用品种类、数量、换发周期等;强调职责部门、防护用品的发放应当有针对性、实用性、标准性等,要检查具体落实措施、实际落实情况等。
(七)职业病防护设施维修、保养制度
目前职责部门,有现有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清单、各自作用及参数,维修、保养责任人及应尽职责、保养周期,并有维修、保养记录。
(八)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对存在能够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毒物单位,要有针对性的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各自职责:应急方案、装备、设施;现场急救措施、物资,应急培训及演练等等。
(九)职业病病人保障制度
针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病人种类,承诺单位如果存在职业病病人,将按照关劳动保险条例的要求,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按鉴定的劳动能力等级享受劳保待遇。
(十)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
是单位采购生产使用的原料、辅料采购的要求。要对原料中所含杂质有限量标准,特别是对工人健康影响较大的杂质的含量。
四、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
用人单位如果存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
五、签订劳动合同应当履行告知义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明确劳动关系、确立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签订劳动合同应当体现诚实信用、公平合理原则,必须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任何一方不得隐瞒和欺骗。为了维护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的知情权,保障劳动者健康,《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履行告知义这是对《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的内容和解除做出补充规定。
根据这个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内容不仅要符合劳动法规的主要内容,对于要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还应当把职业病危害告知作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其主要内容包括:
(1)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
(2)可能产生危害后果;
(3)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I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工资待遇、岗位津贴和工伤社会保险待遇;(5)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
(6)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劳动合同签订后,用人单位变更劳动者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使劳动者接触原订立的劳动合同中没有的职业危害因素时,应如实向劳动者告知并作说明。同时,还应当与劳动协商,取得同意后,方可变更原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
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劳动合同,或者变更劳动者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时,没有履行告知义务的,或采用隐瞒、欺骗手段不予告知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拒绝职业病危害作业而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拒绝。
六、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
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是用人单位的责任。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强度)、工艺流程、劳动的岗位和用工等情况,制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和实施方案,并预算经费。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按照计划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健康检查及离岗后的医学随访。对于发现的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要及时调离原岗位,对疑似职业病人应按国家规定及时安排诊断。
七、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是职业病危害预防、评价、控制、治理、研究和开发职业病防治技术以及职业病诊断鉴定的重要依据,是区分健康损害责任重要证据之一。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图、防护设施使用己情况、主要职业卫生问题、有害因素动态监测情况、职业健康体检情况分析、职业病病人登记等主要内容。
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基本情况、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危害巨史、上岗前、在岗、离岗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禁忌等有关个人健康职业史关系的档案资料内容。这些资料内容为劳动者职业病诊断、健康损害:划分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提供依据。因此用人单位必须为每位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档案保存期限为长期。当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签章认定。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提供诊断鉴定有关资,如用人单位不能按诊断鉴定机构的要求提供相应资料,将承担举证不力的后果。
八、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工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是劳动者由于工作原因、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者因接触粉尘、放射线、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后,由国家或社会给负伤、致残者以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工伤事故是工业化进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劳动风险,而建立工伤保险制度,一旦发生工伤,职工可以得到及时救治、医疗康复和必要的经济补偿。
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业病保险纳入工伤保险范畴,职业病病人的有关工伤保险的管理和保障按照该条例的规定执行。
九、落实防治专项经费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安排职业病防治工作专项经费,用于职业病防治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病人的观察、诊断与鉴定、治疗、康复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岗位津贴。这些费用应当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十、保护特殊人群
(一)未成年工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为未成年工,由于其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机体的防御功能、解毒功能修复功能不如成年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后,其危害后果更重,更难康复。因此需要予以特殊保护,不得安排其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
(二)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有损害的作业。
十一、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对于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提高职业卫生知识平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能力、强化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同时还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一)用人单位负责人的培训
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用人单位能否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切实履行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义务,用人单位负责人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用人单位负责人不学习、不了解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就不可能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更不可能依法对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实施保护,有的甚至可能成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阻力。
如果用人单位负责人不掌握职业卫生知识,就不可能懂得职业病危害控制方法和技术,就不可能认识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能主动采取有效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因而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就不可能落到实处。用人单位不学习职业卫生产业政策和职业卫生知识,也就不可能做到规避风险、节约成本,就不可能意识到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企业规范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更不可能把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自觉行为。
因此,用人单位负责人接受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既是法定义务,也是用人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对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既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责任,也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责无旁贷的义务。卫生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监督用人单位负责人接受培训、参加培训;对用人单位负责人的培训,重点应当放在法律、法规知识、相关产业政策、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职业卫生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认识,明确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义务,正确认识保护劳动者健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做好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支持和开展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用人单位负责人的职业卫生水平,提高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能力,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有效地控制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二)劳动者的培训
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是增强广大劳动者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职业卫生知识水平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劳动者健康相关权益的实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也有利于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法定义务。接受职业卫生培训,既是劳动者的权利,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义务。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不但应当对新录用的劳动者进行培训,还应当对变更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的劳动者进行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对于在岗劳动者,也应定期组织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应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特别是《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的学习,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基础知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危害程度、防护要求,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维护知识和方法,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救援知识和自救互救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