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而不同”—和谐社会中的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和而不同”—和谐社会中的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和”就是和谐,所谓和谐,指的就是矛盾体系中的诸方面、诸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彼此共生的稳定状态,它是矛盾同一性在人类社会中的最高表现形态。
而和谐在现实社会中的根本原因是基本矛盾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匹配、相互适应乃。走向并达到和谐社会状态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社会冲突和矛盾斗争只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手段和环节。现实社会和谐作为社会发展运动中的一种状态和过程,决不是对社会差别、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人为否定和消除,单一的、完全同质化的社会无所谓和谐,也不可能存在。社会和谐是以承认社会内部的差别、矛盾和冲突为前提的,和谐社会状态的确立具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即使社会发展在整体上处于和谐状态时也不能排除某些部分和环节的不和谐。绝对和谐与绝对对抗一样都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现实社会中的和谐就是矛盾中“同一性”的方面,对某个观点,两个人的意见都不能被消除,都可以满足观点的要求,都是正确的;而“不同”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可以形成对立,正反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属性,两者是相互联结的。①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斗争中的同一,是对立面的同一,没有对立就无所谓同一。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是同一之中的斗争。如果对立面之间不具有同一性,没有斗争的“场面”、“范围”,就不可能相互对立、相互斗争。不具有同一性,矛盾着的双方就不能互相转化,因而也就没有发展。③只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才构成矛盾。辩证法要求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割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结,就必然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只承认同一性,在绝对的同一中思维,或只承认对立,在绝对的对立中思维,都违背了客观世界的矛盾性。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无视矛盾的存在,而是要让矛盾双方各要素之间通过互相渗透达到转化条件,并促使其向着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方向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为存在前提、互相渗透,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这种关系的建立使事物保持着稳定、联合、团结、统一的状态,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这种性质的存在使得事物呈现出动荡、不稳定、变革的状态。矛盾的斗争性贯穿于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同一性包含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制约斗争性。但同一性并非是无差别的等同,而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同一,这种同一的许多条件要通过斗争来建立,所以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是针对当代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的特点而提出来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和谐社会主要矛盾的斗争形式是非暴风骤雨式的,解决这一矛盾的路径必然是渐进式的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各个群体各个阶层利益上的分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道德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各种矛盾的存在。这些矛盾绝大部分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当运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处理,通过沟通、交流、引导、教育、宽容、理解等方式来解决,以维护社会的和谐性。但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也不可能是没有敌 矛盾存在的社会,由于国际上反华反共势力的存在,由于国内仇视社会主义制度及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的存在,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敌 矛盾,存在着阶级斗争。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中仍需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仍需要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打击敌人,保护人民,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局面。
总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矛盾分析法并没有过时,我们应正确认识“和而不同”。它仍然是们正确认识和谐社会的根本方法。
班级:10级金融班
姓名:kakayua
学号: 320100811156
第二篇:联系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思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联系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思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
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而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两者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联系当前的中美关系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中美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既存在矛盾的同一性,又存在矛盾的斗争性。下面主要联系当前中美关系中的经贸关系的现状来思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从同一性的角度来分析中美间的贸易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中美的贸易额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14%多,占了美国对外贸易的12%多,这是一个很大的比例。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大约三分之一的产品最终是到了美国,有很多是通过第三国转口到了美国。而中国则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另外,中国现在是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我们有1.9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70%是存的美元,而且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国财政部发的债券,是美国财政部债券的最大持有者。并且,在这几年中,中美两国还发起了战略经济对话。由以上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确实是非常的深,而且还在继续的加深。
而在斗争性反面,就单从奥巴马上台以后来看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不难发现,因为正值由于华尔街崩溃而引发的全美经济瘫痪之低潮时期,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遭遇空前的挑战。面对着国内的高失业率和高债务,打算竞选连任的奥巴马诉诸扩大出口,而美国疲软的国内经济态势也推动着美国对华开打贸易战,例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悄悄抬头。从这些我们也能看到摩擦在中美关系中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矛盾同一性表现为能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相比与同一性,矛盾斗争性则是表现为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
综合上述对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在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具体体现的分析,可以看出:正是这种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歧共存、对抗与合作同现的现实情况,使得中美关系表现出错综复杂,时好时坏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也正是矛盾的根本属性在现实中美关系发生作用的具体体现。
在面对对抗与合作共现的这一现实情况,我们需要正确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协调中美矛盾双方的关系,使之趋向于和谐状态。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能展现出和谐状态。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应正确看待中美关系中的合作与摩擦,合作是必要的,它能创造共赢;摩擦也是必要的,它能让中美双方在此过程中加深相互间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使得旧的中美关系在摩擦中发展为新的中美关系。
第三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应用化学1303班 何潇宇 1502130322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统一、团结、联合、协作、吸引、肯定、平衡、凝聚、妥协、退让等等,都是矛盾的同一性的情形。它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维护、保持其相对静止、稳定及自身统一的方面。由于矛盾的同一性的这种作用,新生事物诞生之后,才有存在、巩固和发展及其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条件和基础。惟其如此。事物才具有质的规定性、发展的阶段性、物质世界的多样性记忆在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现象中存在着客观规律性。
矛盾的斗争性,则是指矛盾对立面的相互排斥、对立、否定、分裂、破坏、批判、辩论、克服、纠纷、变动等势态、趋向和情况。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它是使事物统一体中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东西由大变小,渐渐归于灭亡的东西,从而促成事物向其对立面转化,引起旧的统一体破裂,新的统一体产生的方面。
然而,在事物的发展的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必然不是相互孤立、毫无关系的。任何一对矛盾之所以成为矛盾,就是因为其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既然简单的机械的位移本身巳经包含着矛盾,那末物质的更高级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指出“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 ”时接着又指出“ 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 “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这些论述都说明了矛盾的既对立又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是矛盾的同一性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只是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只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既然是两者“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两者就不是两股独立平衡的力量,不是两股力量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两股力量分阶段轮流孤立地起作用,而是两者辩证地联结在一起,纽成一股力量推动事物的发展。对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中相互结合、共同发展,首先我想到最好的例证便是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关系。共产党与国民党可谓是我们历史中两个重要的体系,在历史的长河中,国民党曾经占据过中国大面积的土地,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开始燎原,到解放祖国大好江山,两者在很多同学的眼中便是最大的敌人,但恰恰二者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的最好体现。首先谈谈同一性,在抗日战争时期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二者的矛盾对象是相同的,都是日本人,此时可以说是矛盾的同一性。而所谓同一性,正是从西安事变开始。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而相对于同一性,在同一一段时间后,矛盾的斗争性便有所体现。自1945年8月起,日本宣布投降之后,由于抗战期间日军战线深入中国腹地,以敌后战争为主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即处于身处或接近日占区的有利战略位置,而相当大部分国民革命军主力则或有因或巧合地位于远离日占区的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当前形势后决定,派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同时不理睬蒋介石的命令,命令所指挥的武装力量积极向日军进攻,收复失地。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中国国民党方面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要坚决避免内战。中国国民党军队在蒋介石的部署下,调集兵力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向原日军占领区推进。但是,国民党无视原日军占领区内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中共领导武装力量的存在,无视中共领导下所建立地方政权的存在,因此遭到中共所属武装力量的坚决抵抗。自1945年下半年至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夺领导权,而在中国大陆及海南岛进行的内战,战争以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而告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民党败退台湾。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且在斗争中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注意每一具体斗争的局部性、阶段性和暂时性这就是说,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的这个阶段具有相对性。由于我党坚持了以矛盾的同一性为主、斗争性为辅的正确的政策,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与此同时,在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不同阶段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有主有从,相辅相成。当事物的量变阶段发展到临界点时,事物的发展就从第一种状态转变到第二种状态。这就是矛盾以斗争性为主的状态,即事物发展的质变阶段。这时,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对立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就起积极的、主导的作用。但是,事物的发展也并不完全排除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但其作用是为辅的,是服从于矛盾的斗争性的。由于事物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上是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为主的,所以旧的矛盾的统一体被打破,新的矛盾的统一体开始诞生,从而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在这个阶段,矛盾的斗争性具有绝对的意义,对于斗争性来说,矛盾的同一性变成相对的了。例如,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全面内战,事物的发展从第一种状态转变到第二种状态,国共两党的矛盾就从以同一性为主、斗争性为辅,变为以斗争性为主、同一性为辅了。我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的解放战争。虽然在斗争中也进行统战工作,但是,一切都是为了打破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这个矛盾统一体,建立新的矛盾统一体——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我们在明确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要以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为主时,还必须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正确地处理实现“ 四化”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或矛盾,诸如安定团结与阶级斗争、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与解放思想、国民经济的平衡与不平衡、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政策的稳定性与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当的变动性,等等。从而使我们能够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巩固、发展和保卫并推动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地向更高阶段发展,使“ 四化” 的宏图在本世纪末变为伟大的现实。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矛盾的各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论文
矛盾的各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所阐释的矛盾问题,我们首先了解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随后我们应当着重考虑到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存在决定了当今社会中对立统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分析中,我们能够了解社会实践中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有利于我们深刻的理解社会现象和其发展趋势,用辩证的眼光审时度势,培养我们的思维方式,锻炼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矛盾的处理能力,对我们大有裨益。
关键字:矛盾 同一性 斗争性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且,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就是所谓同一性。列宁说:“辩证法是这样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统一的,又怎样成为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列宁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一切过程的矛盾着的各方面,本来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过程里和人们的思想里,都包含着这样带矛盾性的方面,无一例外。单纯的过程只有一对矛盾,复杂的过程则有一对以上的矛盾。各种矛盾之间,又互相成为矛盾。这样地组成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人们的思想,并推使它们发生运动。也就是总体上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有此我们可以推知,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试想一切矛盾着的事物或人们心目中矛盾着的概念,任何一方面能够独立地存在吗?比如我们知道,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无所谓祸。没有顺利,无所谓困难;没有困难,无所谓顺利。没有地主,就没有佃农;没有佃农,也没有地主。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没有无产阶级,也就没有资产阶级。没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就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就没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这样,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一切矛盾着的方面都因一定条件具备着不同一性,所以称为矛盾。然而又具备着同一性,所以互相联结。列宁所谓辩证法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就是说的这种情形。
然而单说了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双方之间有同一性,因而能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是不够的,事情不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还在于矛盾着的事物的互相转化。这就是说,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着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去了,因此也就有了很多人能够镇定自若的遇见某种事物发展的趋势,不是他会神机妙算,而是事物的发展就遵循着这样一种规律性。为什么说这里也有同一性呢?我们可以准本溯源的看,被统治的无产阶级经过革命转化为统治者,原来是统治者的资产阶级则转化为被统治者,转化为对方原来所占的位置,并且苏联已经是这样做了,全世界也将这样做。试问其间没有在一定条件之下的联系和同一性,如何能够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曾在中国近代史的一定阶段上起过某种积极作用的
国民党,因为它的固有的阶级性和帝国主义的引诱,这些就是条件,在一九二七年以后转化为反革命,又由于中日矛盾的尖锐化和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这些形式和当时的政策也是条件,而使得最终国民党被迫赞成抗日。矛盾着的东西这一个变到那一个,其间包含了一定的同一性。从我们的历史中,相对于国民党,我们的共产党在改革过程中实行过土地革命,已经是并且还将是这样的过程,拥有土地的地主阶级转化为失掉土地的阶级,而曾经是失掉土地的农民却转化为取得土地的小私有者,在有无、得失之间,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联结,二者具有同一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之下,农民的私有制又将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私产和公产之间有一条由此达彼的桥梁,哲学上名之曰同一性,或互相转化,互相渗透。
“为什么人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呢?因为客观事物本来是如此的。客观事物中矛盾着的诸方面的统一或同一性,本来不是死的,凝固的,而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暂时的,相对的东西,一切矛盾都依一定的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着。这种情况,反映在人们的思想里,就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论的宇宙观。只有现在的和历史上的反动的统治阶级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形而上学,不是把对立的事物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去看,而是当着死的,凝固的东西去看,并且把这种错误的看法到处宣传,迷惑人民群众,以达其继续统治的目的。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揭露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
同一性的问题如此,那么关于斗争性又是怎样理解,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列宁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我们分析列宁的这句话,大致可以认识到这样的道理,即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会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是绝对的。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这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当事物的运动在第一种状态的时候,它只有数量上的变化,没有性质的变化,所以显示为类似于静止的面貌,而相反的,当事物在第二种状态的时候,它已由第一种状态的数量上的变化达到了某一个最高点,引起统一物的分解,发生了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显著地变化的面貌,这种方式也能够印证我们所学的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显现的面貌。而统一物的分解,团结、联合、调和、均势、吸引等等状态的破坏,变到相反的状态,便都是事物在质变状态中,以一种过程过渡到他种过程的变化中所显现的面貌。事物总是由第一种状态转化为第二种状态,而矛盾的斗争则存在于两种状态中,并经过第二种状态而达到矛盾的解决。所以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而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在现实的分析中,我们也能够联系实践去分析斗争的问题,在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今天,发展要求的统一,与腐败等负面现象的斗争将会贯穿始终,正是这种对立着的矛盾,让我们不断的推动着世界的整体发展。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我们中国人常说:“相反相成。”就是说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这句话是辩证法的,是违反形而上学的。“相反”就是说两个矛盾方面的互相排斥,或互相斗争。“相成”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之下两个矛盾方面互相联结起来,获得了
同一性。而斗争性即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拿列宁的话来说,叫做“在相对的东西里有着绝对的东西”。
用这样的辩证思维去分析事物发展的规律,就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平衡的心态对待任何发生着和即将发生的事情,从我们的自身发展来说,能够克服青年成长中的浮躁和冲动,更能够锻炼修养和沉稳的气质,这些在任何领域,在任何工作和生活的场合都是我们拥有的财富,源自思维,源自认识,源自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实践的体验,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理解行为,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的客观性。
参考文献:
【1】列 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2】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
第五篇:台湾省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模拟试题
台湾省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
性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将从__起施行。
A.2004年5月1日 B.2004年6月1日 C.2004年7月
l日 D.2004年8月1日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机构的优越性是__。A.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
B.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和外汇收入 C.有利于中华民族大团结
D.有利于“一国两制”方针的贯彻实施
3、下列不属于行政许可法调整范围的是__。
A.老王下岗后自谋出路,想自己开一个小饭馆,于是向工商局提出申请,工商局经审查,发给了老王营业执照
B.公安交通部门根据李某的申请,发给李某驾驶执照
C.某大学希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拨款对学校扩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其申请予以审批
D.进出口食品检疫机关,对某公司的出口食品鉴定后,贴上了检疫标签
4、在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上应坚持__。A.把经济增长速度放在首位,效益服从速度 B.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尽快增长速度 C.速度与效益并重,两者都应放在第一位 D.速度与效益完全一致,二者是一个问题
5、在夫妻双方没有约定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中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是__。
A.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B.一方的婚前财产
C.一方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 D.一方的知识产权收益
6、导致公务员职务关系变更的法律事实是 A.公务员死亡 B.公务员晋升职务 C.公务员被判刑罚 D.公务员辞去公职
7、在社会消费生活中,影响消费结构的最基本因素是__。A.价格因素 B.社会对消费行为的引导 C.居民收入水平D.人口的构成
8、第五次G20峰会的地点是()。A.纽约 B.首尔 C.东京 D. 北京
9、关于行政机关和机构的设立,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__ A.经国务院批准,省人民政府可以设立行政公署 B.经市公安局批准,县公安局可以设立派出所
C.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可以设立直属机构 D.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县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区公所
10、刘某欲杀王某,将王某打昏后又后悔,见王某未死即放弃了继续犯罪,悄然离去。后来王某因流血过多而死。刘某的行为属于__。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11、法律的规定得到具体实施后,对普通人将来的行为会产生影响。这表明法律具有:
A.教育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1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A.得陇望蜀
岌岌可危
病入膏肓
沧海桑田 B.刚愎自用
重蹈复辙
禁若寒蝉
曲突徙薪 C.和霭可亲
趋之若鹜
忍俊不禁
眼花缭乱 D.销声匿迹
汗瀣一气
气息奄奄
张皇失措
13、个人或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应判为__。A.行贿罪
B.向单位行贿罪 C.介绍行贿罪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4、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其具有__。A.公益性、无偿性、固定性 B.公益性、强制性、固定性 C.公益性、无偿性、强制性 D.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15、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量,可通过__渠道来实现。A.降低再贴现率 B.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 C.增加外汇储备
D.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
A.通知的标题可简写为《通知》
B.批复具有专业性,一般由专业主管部门在一定业务范围内发布
C.决定的正文部分由制发决定的根据、执行要求、结尾三大部分组成 D.通知的标题必须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组成
1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__。A.它能转移自身的价值
B.随着它的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 C.它能吸纳生产资料的价值
D.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担保物权的是: A.使用权 B.抵押权 C.质押权 D.留置权
19、中级人民法院不能管辖下列哪一种第一审行政案件__ A.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B.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C.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D.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20、中国加入WTO后,由于降低了关税总水平,进口商品市场价格下调,致使国内企业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同国外商品相竞争,表明__。A.从长远看,加入WTO不利于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国内企业要不断地改革、创新、提高竞争力,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C.我国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减少企业由此带来的损失 D.应对我国的企业实行保护政策
21、在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中,自用车、商用车、二手车贷款金额占所购汽车价格的比例上限分别是__。A.50%,70%,80% B.50%,80%,70% C.80%,50%,70% D.80%,70%,50%
22、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设大厦的普遍事实说明__。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23、上海证卷交易所是__。A.一级市场 B.二级市场 C.柜台市场
D.场外交易市场
24、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__。A.合理地分配和引导资金 B.灵活地调度和转化资金 C.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
D.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促进资本的集中与转化
25、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出发点是__。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阶级和阶级斗争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专题学习中,某中学5名同学围绕“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组成探究小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方法,对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同学们发现,第一,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1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会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污染;1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1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第二,中国每年消耗电池70多亿只。中学生使用随身听、复读机、电子词典等,是电池消耗大户,人均年消耗电池50节以上。
同学们了解到,第一,目前废旧电池回收率不到2%。有近八成的人认为废旧电池回收活动“与自己无关”或“没时间参加”,有87%的人将废旧电池与生活垃圾一起丢弃。第二,目前收集来的废旧电池主要由环保部门集中填埋,但填埋并不能彻底控制废旧电池的污染。
同学们还了解到,提取废旧电池中的有用材料加以再利用,不仅符合我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而且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据估算,处理10万只废旧电池,可获利2万元左右。但企业对处理废旧电池没有积极性。因为,进口处理废旧电池的机器价格昂贵。并且,一台机器每日可处理几吨废旧电池,本地的废旧电池不够它“吃”几天,导致生产能力闲置,亏本运营。
假如你现在加入该探究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运用经济常识,就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问题,向政
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2、促销的实质是()。A.推出产品广告 B.观察受众反应 C.沟通和传递信息 D.协调公共关系
3、请根据以下业务,进行相应的计算。
某信用社经批准于2004年5月购一辆运钞车,并于当月投入使用,原值为26万元,折旧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试计算此运钞车2004应计提折旧多少元该信用社2004年上半年工资总额为35万元,试计算该社上半年应计提福利费、工会经费、劳动保险费各为多少
4、十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致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5、下列对于长期借款筹资缺点的说法,正确的有__。A.借款弹性较小 B.筹资风险较高
C.限制性条款比较多 D.筹资数量有限
6、被审计单位采购与付款循环中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 ] A.对外订购 B.验收商品 C.储存商品 D.付款
7、以下属于有效沟通的技巧的有__。A.“笑”的技巧 B.“听”的技巧 C.“说”的技巧 D.“看”的技巧
8、派生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__等业务活动引申出来的存款。A.同业拆入 B.发放贷款 C.办理贴现
D.吸收储蓄存款 E.投资
9、下列关于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__ A.调解原则适用于劳动仲裁和诉讼程序 B.在劳动仲裁前必须先行调解 C.劳动争议仲裁的裁决是终局的
D.在当事人提起诉讼之前,必须先进行劳动仲裁
10、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__。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1、行政决策评估要采用__的综合意见。A.群众 B.专家 C.领导
D.政策执行人员
12、下列哪些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__。
A.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 B.显失公平的 C.当事人上级不同意的 D.政府机关不同意的
13、如何理解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
14、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指标是指____与资产总额之比。A:表内风险加权资产 B:贷款风险加权总额 C: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 D:不良贷款风险加权总额
15、存款类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对前来查询单位存款的查询者,对__的情况,有权拒绝。
A.出示了合作证件
B.出示了县级人民法院签发的“协助查询存款通知书”
C.出示了“协助查询存款通知书”上未经金融机构有关负责人签字 D.出示了市级中级人民法院签发的“协助查询存款通知书”
16、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后,指着一副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画应该是__。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17、在Excel中,函数AVERAGE(A1,A7)的功能是__。A.求A1:A7单元格区域的平均值 B.求A1与A7两个单元格的平均值 C.求A1与A7两个单元格的方差 D.函数使用错误
18、电子邮件使用的主要协议有______。A.SMTP B.POP C.MIME D.PPD
19、办理抵押物登记,应当向登记部门提供下列文件()A.抵押担保的范围 B.主合同 C.抵押合同
D.抵押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书
20、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__。A.民法 B.刑法 C.宪法 D.行政法
21、现阶段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__。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党的基本路线 C.党的思想路线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2、下列有关Word 2000/2003中表格对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表格中的多个单元格可以合并,合并后只保留左上角一个单元格的内容 B.Word表格最多允许256列
C.可以将一个表格拆分成多个表格
D.Word表格中某单元格的取值可以利用公式计算
23、控制面板有什么用途
24、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__。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生产资本
25、下列人员,可以由委任产生。()A.乡长 B.镇长
C.审计局局长
D.国务院各部委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