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经营与运作期末考点

时间:2019-05-14 07:2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跨国公司经营与运作期末考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跨国公司经营与运作期末考点》。

第一篇:跨国公司经营与运作期末考点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一、单选题(10)

1跨国公司形成和企业跨国经营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的特权贸易公司。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于19世纪在欧美重要经济发达国家出现,这些跨国公司的形成与这些国家在19世纪以前的海外殖民、资本和商品的输出有直接的关系。

3利润差异论 不同国家资源禀赋的不同会导致不同国家劳动要素的差异,因而因此劳动要素会在国家间流动,利率的差异同样也会引起国际资本要素的流动。内部化理论认为: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导致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主要原因。该理论强调的不是市场的不完全性如何导致企业拥有垄断优势,以获取利润最大化,而是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如何使企业将垄断优势保留在企业内部,并通过企业内部使用而取得优势的过程。P47 5 自由贸易区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了在商品贸易中的灌关税水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的流动。

6经济联盟是指成员国之间除了商品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及建立共同对外关税,还要求成员国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7间接出口是指企业将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国内的出口贸易机构,由他们想国际市场销售,企业不直接与外商打交道。

8直接出口是指将产品直接出售给国际市场上独立的经销商,进口商或用户,或者直接利用外国代理商或销售公司,由他们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

9独资经营——投资者在东道国通过新建或兼并拥有一个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企业的投资方式。10合资经营——投资者与东道国企业或者第三企业、或其他国际盈利组织等双方或多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

11直接收购——是指收购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提出并购要求,双方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磋商,共同商定收购的各项条件,进而在协议的条件下达到并购的目的。间接收购——指收购公司并不直接向目标公司提出兼并要求,而是在证券市场上以高于目标公司股票市场的价格大量收购其股票,从而达到控制该公司的目的。

13技术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进行与技术相关的重大决策,是企业技术选择的表现形式。14 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技术包括工业产权和非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商标权等。15 国际市场宏观细分的标准有地理标准、经济标准、文化标准和组合法。当一个进口商从一国的分销商那里购得产品,然后销售到另一国中不属于产品制造商正常分销系统的分销商时,就出现了灰市。

17促销的主要任务是在买主与卖主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国际促销也不例外,它也是通过广告、营业推广、人员推广和公共关系活动来完成其任务。跨国公司伦理关系整合战略的终极目标——本土化。

19股权政策主要是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中外资所占最高股权比例、最低股权比例和注册资本比例所做的限制。20研发国际化p147

二、名词解释

1跨国公司——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设立生产或销售机构,并在一个全球统一战略的指导下,从事跨国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企业。

2寡占反应论的主要思想是:寡头垄断厂商会相互跟随进入新的国外市场,这是一种以对外直接投资作为防御武器的战略,即进行防御性投资,在寡占的市场结构条件下,一旦一家跨国公司对某国直接投资,其他跨国公司也会跟着这家厂商对该国进行投资,以抵消第一家跨国公司行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3契约交易__也称许可合同交易,是指本国企业为取得使用费或者其他形式的付款,允许外国企业获得其无形财产(专利、商标、技术诀窍等)各种契约安排。

4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期达到长期总体效益的优化,即在正确战略指导思想下,在科学分析国际经营环境和自身经营条件的基础上,为求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总体长远的谋略。

5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又称国际战略 联盟,是指在国际上相互竞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合伙关系。

6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7研发战略联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共同的研发目标,而进行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研发合作模式。技术转移——指用签订合同的方式,向技术购买方提供生产该出口产品所需要的技术和专利,然后由出让企业向使用方收取相应的费用和报酬,9技术联盟——又称虚拟公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经济实体之间,为了共同开发一种或几种新技术并最终把共同的新技术迅速推入市场而形成的一种暂时联盟形式。10经营政策主要包括我国对外资企业所做的技术先进性的要求 外汇平衡要求、当地含量要求、出口业绩要求等,三、多项选择题

1当今世界主要的国际经济活动:跨国投资和国际贸易

2全球经济一体化主要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商品/生产/资本国际化阶段

3跨国公司按经营项目分类可分为: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服务提供型。4跨国公司按决策行为分类:民族中心型/多元中心/全球中心型跨国公司 5跨国公司理论有:国际贸易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两类。

6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 7国际市场进入的三种模式:利润模式、成本模式、收入模式

8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特征:全球性、纲领性、长远性、抗争性、风险性

9全球战略依据公司偏离战略起点可分为:退却性战略、防御性战略、发展型战略、多样化发展战略 10全球战略按竞争战略分: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重点战略

11跨国战略联盟形式:公司契约式联盟、合作备忘录式联盟、国际协作式联盟、12跨国公司并购重组按并购的出资方式分:出资购买资产式并购、出资购买股票式资产并购、以股票换取资产式并购、以股票换取股票式并购

13按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的行业相互关系划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 14“研发“按内容分: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实验性研究 15按研发形式分:自主型研发、吸收型研发、合作型研发

16海外研发机构按海外研发目的划分:市场导向型、资源寻求型

17海外研发机构按海外研发职能划分:技术支持型、技术开放型、技术跟踪型、技术研发型.18海外研发机构的影响因素中的区位因素:当地市场情况、当地科技水平、当地人才资源、当地研发环境、竞争对手状态

19海外研发机构的地区设置:靠近地区总部、靠近生产基地、靠近科研机构、集中在中心城市、集中在科技园区 20进入市场的三种技术战略:领先型技术创新战略、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模仿创新型技术战略 21我国外资政策的主要内容:市场准入政策、鼓励政策、股权政策、经营政策 四 简答题(有一些整理得不太好,你们再自己看着增删吧)

(一)请说明构成跨国公司的三大标准,并简单阐述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

答:1.构成跨国公司的标准

(1)结构标准;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跨越的地理区域和企业资产所有权作为划分跨国经营的标准和尺度。从企业所有权上看,一个企业只有拥有国外企业的股份所有权才能构成跨国公司,一般控制的所有权合理标准不低于25%。

(2)经营业绩标准;是指企业在海外的资产利润、销售额、产值、雇员等必须在整个企业业务中达到一定百分比以上才能成为跨国公司。

(3)行为特征标准;是指公司应该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公司最高决策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而不是局限于某地区市场的盈亏得失。2.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是指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的范围、规模以及企业整体的发展影响,跨国化指数目前用来综合评估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一个指标,跨国化指数越高,跨国的程度就越高,其计算方法为:跨国化指数=(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国外雇员数/总雇员数)/3*100%。

(二)早期跨国公司形成的原因

答:1.大机器工业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空前提高,以及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使得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性经营明显增多。

2.少数资本主义强国资本积累的增加,造成资本输出快速增长,为早期跨国公司的生产提供了经济基础。3.拥有发明专利权的技术优势公司,为了防止别家的仿制而到销售市场开设分支机构。

4.保护性贸易限制,刺激了跨国公司到海外建厂,就地提供。

(三)直接出口有哪几种形式

1企业驻外办事处;它一般设在市场潜力较大、并有希望向更高经营阶段过渡的国家和地区。它直接负责本企业产品的销售,并兼有收集市场信息,提供维修服务等功能。2建立国外销售子公司

3直接卖给最终用户(这种出口方式往往是大型设备和专有出口技术的出口)

4国内出口部;企业的出口活动全部由出口部承担这种部门往往可发展成为专营进出口业务的分公司或子公司。

(四)全球战略的主要内容

答:

1、确定战略规划的时间;战略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战略规划短则5年,长则10年20年。在战略规划期内,对公司的任务目标、策略、产品的投资组合等应制定相应的战略大纲,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对公司内部因素进行分析;知己,方能在实际业务中扬长避短,保持竞争优势。

3、对公司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要了解在现行的国际环境下当前和未来的市场机会和局限因素。

4、制定公司的发展目标;

5、拟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进入战略、市场选择战略、产品战略等

6、公司战略目标的实施;

(五)研发国际化的主要表现

1、海外研发机构的不断增加

2、海外研发投资不断增加

3、雇佣国外科技人才不断增加

4、海外研发机构获得专利不断增加

(六)研发国际化的主要特点

1、海外研发投资;指海外的研发投资在逐年迅速增加,有关资料显示,有些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投资甚至高达90%。

2、海外研发的分布;目前跨国公司海外研发的重点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和关键产业上,比如计算机、医药、汽车、电气、化工等行业。

3、研发区域分布;目前的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投资,4、研发组织特点化;它主要有研发机构小型化、国际研发网络化、国际研发战略联盟。

(七)跨国公司如何融通和运营资金(这一题在课本里讲的是子公司的,所以。。百度或者自己看课本整理一下啦)P224 答:

1、跨国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母公司所在国、子公司所在国、第三国、公司集团内部、公司集团外部。它的筹资方式主要有贷款筹资、发行债券筹资、发行股票筹资等。跨国公司可利用遍布世界各地的资金网络体系,进入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获得各种货币的贷款或多货币组合贷款,并利用货币互换等金融工具将其调换成所需币种的资金。目前跨国公司能利用短期债券、中期票据等债权融资方式来获得资金。(这一段是百度来的)

2、运营资金P227

(八)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问题和展望

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问题和展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跨国经营能力

(1)全球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必须高度重视全球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只有在经营实践中同通过不断的试错和学习来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行为.(2)国别市场的适应能力有待加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首要问题是缺乏国际经验,主要体现在对当地市场的特殊性缺乏了解,对潜在的风险估计不足等因而导致困难重重,因此要采取一个循序渐进的策略,以期达到一个良好的投资效果。

2.企业跨国经营的政策支持和制度配套

(1)外汇管理制度;受益于人民币汇率的机制改革、中国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以及外汇管制的放松,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汇管理环境,解决企业外汇短缺的问题。

(2)融资政策的支持;

(3)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政策包括进出口关税、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各国的政府为鼓励本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通常会在国内税收法规中规定给予一定程度的见面国内税收优惠政策。(4)综合服务制度;它是指提供企业境外投资所需要的各种服务,比如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建立国家境外专项基金等。总之,中国企业

(九)经济发展阶段对跨国经营的影响

答:目前普遍认同世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而每一个经济成长阶段对于跨国公司的影响必然又有所不同。1.传统社会;此阶段,社会的生产力较低,人类的文化水平很低,这都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因而该阶段的国际营销市场是十分有限的。2.起飞前夕;该阶段是经济起飞的前夕,科学技术、交通运输、通讯设备等逐渐受到重视并运用于实践中,此阶段贫富差距较大,进口产品的档次差异明显,但是较之前的阶段,跨国经营的活跃程度有提高。3.起飞阶段;此阶段大致已经形成了经济成长的雏形,各种社会设施及人力运用已能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农业及各项产业逐渐现代化。处于此种情形下的国家就会继续进口各种先进设备来完善本国的工业体系,因此它有力地鼓励和促进了跨国经营的发展。4.趋向成熟阶段;在此阶段,国家能够多方面的参加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趋于成熟和理性化,进出口的产品种类对,量大,是国际市场营销规模较大的市场。5.高度消费时期;处于高度消费阶段的注重永久性消费产品和各项服务业的发展,消费者偏重理智动机,因此要求产品必须经济又可靠。此阶段的特征也要求跨国经营应该根据不同的经济地区采取灵活而有效的国际经营策略。

(十)跨国公司经营的法律环境

答:1.母国法律;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增加国内就业机会,以及更好的与国际惯例接轨,许多国家都制定的相关法律,主要包括出口进口控制和外汇管制,这些在保护合法经营、取缔非法经营、保护正当交易和公平竞争、促进市场有序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2.国际经济法律;国际法是调整交往中国家间相互关系,并规定其权利和义务的的原则和制度。其主要依据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国际组织的协议以及一些以往的判例。国际经济法律虽然并不是会接对各个公司发生作用,但是它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国际市场环境。

3.东道国法律;它是影响跨国经营活动最经常、最直接的因素。跨国经营必须要知晓东道国国家或政府颁布的有关经营、贸易、和投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条文,以避免造成损失。

4.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途径;在国际商务中,发生争议在所难免,那么,对此应该考虑的问题主要涉及哪些方面,该如何维权,是跨国经营者所要关注的。这包括法律和法庭的选择问题、诉讼问题和仲裁问题,这些都关系到跨国公司能否快速有效的解决争端并争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考点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题型设计:名词解释4*5

多选10*2

简答2*10

论述3*6

案例 22

一、名词解释 1.本土化经营战略:

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活动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

2.结构性标准:跨国公司就是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实体。基本标准是:

(1)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2)在统一的决策体系下,拥有共同战略和相关政策;

(3)它的各个经济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相互联系,它的一个或多个经济实体能够对其他实体施加有效的影响。特别是各个经济实体之间能够共享知识、资源、信息,并且需要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3.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方在协议期限内将其所有商标、商号、产品专利、专有技术和经营方式等资产以特许权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在指定区域内使用的经营方式。特许经营是一种资产使用权的有偿转让。4.交钥匙项目:是通过签订成套设备买卖合同 ,合同执行完毕,用户企业得到即可开工生产的工厂“钥匙”,直接进入正常生产状态。5.内部化理论:是指市场不完全并非规模经济、寡占行为、贸易保护主义和政府干预所致,而是由于外部市场失效导致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管理技术等知识产品的交易在企业内部市场进行。

6.跨国化指数:以该跨国公司的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率和海外雇员占总雇员人数的比率三项指标的平衡数计算出来的。

7.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通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够利用的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

8.许可证贸易:是指跨国公司在获得一定收益的情况下,授权东道国 企业使用某种工业产权或技术。许可证贸易涉及的工业产权和技术通常包括专利、商标、专有技术或专门知识等内容。

9.跨国战略联盟:又称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合伙关系。

10.对外直接投资:指跨国公司为了取得东道国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控制权而输出资金、技术、管理技能等不同形式的资产或要素的经济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理论中,(ACD)项属于跨国公司理论。A、垄断优势理论 B、寡占反应理论

C、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D、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ABC)。重点 A、企业有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垄断优势, 如技术知识优势 B、企业通过内部市场来扩大对这些优势的利用比出售或出租给外国公司更有利 C、企业在东道国结合当地要素投入来利用其拥有垄断优势比利用母国要素投入更有利

D、企业优势的大小与直接投资的区位中企业的所有权特定优势情况无关

3、按战略成功关键因素的不同来划分,划分为(ACD)基本类型。重点 A、低成本战略 B、集中化战略 C、差异化战略 D、重点战略

4、跨国公司传统的组织形式是(BCD)等。A、矩阵式结构 B、全球性产品结构

C、全球性地区结构 D、国际部

5、全球战略目标的内容包括(BCD)等。A、产业发展方向 B、自身发展方向 C、用户市场方向 D、生产经营方向

6、影响跨国公司对国外子公司管理控制的因素包括(ABD)。A、子公司的规模 B、子公司的数量 C、市场的规模

D、子公司业务的多样化程度

7、跨国公司向各国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提供产品时,其开发策略包括(ABCD)。A、生产和销售母国已生产国的同样产品 B、生产和销售母国已生产国的关联产品 C、改进现存产品 D、开发全新产品

8、跨国公司国际市场促销策略包括(ABCD)。A、人员推销 B、广告 C、营业推广 D、公共关系

9、按公司决策中心进行分类,跨国公司可分为(ABD)等类。A、以民族为中心的跨国公司 B、以多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 C、以本公司为中心的跨国公司 D、以全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

10、企业进行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ABCD)。A、并购与重组 B、对外直接投资 C、出口贸易 D、许可证贸易

11、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大体经历了(ABC)几个阶段。A、出口部阶段 B、国际部阶段 C、跨国性组织结构阶段 D、进口部阶段

12、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特征是(ABCD)。A、纲领性 B、全球性 C、抗争性 D、风险性

13、(ACD)等是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一部分目的。A、调节子公司的利润 B、满足市场需求 C、增强市场竞争力 D、灵活转移内部资金

14、跨国公司的非股权经营方式有(ABC)。A、技术授权 B、合同安排 C、技术咨询

D、独资经营方式

15、影响跨国公司选择经营方式的因素有(ABCD)。A、母公司的状况 B、东道国的状况 C、特别成本的影响 D、行业因素

16、投资环境评价方法有(ABCD)。A、投资障碍分析法定义,评价方法; B、国别冷热比较法定义,评价特点;

C、投资环境评分分析法定义,谁提出;内容; D、动态分析法定义;二类风险的内容;

三、论述题(8选3)

1、判断跨国公司的三大标准是什么?

答:(1)结构标准:指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跨越的地理区域和企业资产所有权作为划分跨国 经营的标准与尺度。

(2)经营业绩标准:指企业在海外的资产、利润、销售额、产值和雇员人数等必须在整个企业业务中达到一定百分比以上才能称为“跨国公司”。

(3)行为特征标准:指跨国公司应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公司最高决策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以全球范围内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局限于某地区市场的盈亏得失。

2、跨国公司制定全球战略的意义何在?全球战略的缺陷?P175 答:

一、(1)便于实行内部化经营,公司可以利用遍布全球的生产、销售、金融、信息和研究发展的网状组织,随心所欲地调配各种资源,谋求利润最大化。(2)便于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总公司对整个跨国公司的投资计划、生产安排、市场安排、利润分配、配置研发方向以及其他重大决策,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

(3)便于公司发挥下属机构的积极性:在全球战略下,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彼此密切合作,互相协作,形成一个整体,所有国内外分公司、子公司服从公司的整体利益。

二、缺陷:是难于适应各东道国的特点,适应各国不同的情况。

3、矩阵式结构优缺点是什么?P27 答:优点:

(1)有利于各部门和各层次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增强公司整体实力。

(2)有利于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与市场竞争、环境变化、东道国政府政策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置

(3)公司可以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缺点

(1)组织过于复杂,难以协调各层次利益关系

(2)一旦某些经理权力欲望过强,就可能矩阵组织之上各行其是

(3)打破传统的统一管理模式,一旦部门间产生矛盾,需要多方协调,不利于一致对外竞争。

4、垄断优势理论不完全性产生于哪些方面? 答:(1)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2)产品市场的不完全

(3)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4)由政府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5、如何评价一个国家市场的吸引力,分析为什么中国能够成为全球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答:

评价:跨国公司经营者对东道国国家的获利、负担的成本和面临的风险三要素进行评估影响获利、成本和风险的因素有市场的大小、投资气候、当地的技术水平和与投资国之间的距离。

通常使用的分析方法有:①投资障碍比较法②抽样分析法③成本比较法④多种环境因素分析法

原因(1)主要得益于较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愈加广阔的消费市场,这两项吸引外资的最基本因素

(2)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强,连续几年的持续高增长使全球企业在寻找投资地点时纷纷看好中国;

(3)近年来世界制造业集团处在新一轮调整之中,并开始对中国重新定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已成为跨国企业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逐步履行对WTO的承诺和各行业领域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外商对中国投资的信心有所增强,投资的范围也更加宽泛。

6、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间接投资的区别?

答:直接投资(FDI)是指以各种混业、合资、独资等形式直接进入他国进行生产的贸易 活动。

间接投资(FII)是指以购买他国金融证券(如股票、债券、衍生金融工具)等对别国涉及的投资行为。

(1)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获得对外投资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权;对外间接投资的目的则是获取金融资产权益。

(2)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对外直接投资属于在厂房、设备或其他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上的投资;对外间接投资则列入企业持有的有价证券项目中。

7、试述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特点及跨国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答:答:特点 P327(1)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2)相对集中的投资地区分布(3)多样化的投资行业选择(4)合资经营为主的投资方式(5)小型化的投资经营规模 问题

(1)市场发展目标不够明确

所谓的市场发展目标不明确其实就是企业对国家实施的 “ 走出去式”发展战略没有深刻理解,造成了对企业未来的,市场发展不够明确(2)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3)我国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弱,装备水平总体落后

(4)我国跨国公司的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国内外市场满足率低,盈利高的公司不多

(5)企业的体制问题、机制问题、条块分割问题仍未解决(6)企业的规模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7)国有企业负担过重

第三篇: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

1.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在两个或多个国家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实体。

2.特许经营:特许专营是一种专业化的许可协议。它是指已经取得经营成功的企业,将其商标、商号名称、服务标志、专利、诀窍和管理的方法或经营转让给另一家企业,后者——通常称为特许专营接受人,有权使用前者——通常称为特许专营授权人的商标、商号名称、专利、诀窍及管理经验。但需要支付一定的特许费。

3.许可协议:是许可人将无形资产使用的权利授予被许可人,并允许被许可人根据协议使用特定的一段时间(5~7年),作为回报,被许可人以经济史的使用效果(通常按销售额)作为提成基数,以一定的比例(通常为2%~5%)按期连续相许客人支付特权使用费。

4.国际企业的经营战略,是指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通过系统评估自身实力,确定基本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变动的国际环境拟定必要的行动方针,力求得企业在国际环境中长期生存和发展所做的长远总体谋划。

5.企业经营战略是指导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根本大计和方针。它规定了企业的经营方向与业务范围,确定了企业的性质和形象,它还规定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提出了达到经营目标的战略方针、战略途径和战略重点。

6.价值链将一个企业行为分解为许多战略性相关的活动。企业正式通过比其竞争对手更廉价或更出色地开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赢得竞争优势的。一定的价值链是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生产营销、服务)和辅助活动(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

7.国际市场营销:对商品和劳务流入到一个以上国家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进行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的活动。8.标准化战略 9.本土化战略

10.经验曲线:指某种产品的寿命周期中生产成本的有规律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学习效力和规模经济。

11.国际企业的战略类型:国际战略、多国战略、全球战略、跨国战略 12.财务管理 13.人力资源管理

14.跨国公司的发展阶段(简答)15.跨国公司经营的影响

16.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17.战略联盟:企业间进行长期合作,超过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未达到合并的程度,联盟的方式包括技术许可生产联盟,合资研究开发联盟,多边贸易协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

18.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以上的经济实体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在保持自身独立的同时,建立起低于拥有正式所有权或兼并的合作企业的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或协议。

19.蜂群管理:战略层次的管理:关于联盟的愿景或目标管理。

蜂群管理模式:是基于对自然界社会昆虫的习性的观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1)其理论依据是古代哲学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天人合一”。(2)特征:

灵活性是蜂群管理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灵活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自组织机制是其另一重要特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来实现伙伴间的自组织,从而实现蜂群管理

波特的竞争优势的思想:经济全球化使企业通过贸易可综合利用海外资源,并有选择地进行国际生产。并提出了成本领先、标岐立异和目标集聚等竞争战略 20.转移定价:是指跨国公司内部,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销代产品,提供商务、转让技术和资金借贷等活动所确定的企业集团内部价格。这种价格不由交易双方按国际市场上供需关系所决定,而是由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认为决定的。

21.再开票中心:再开票中心是公司的一个资金经营子公司。在各子公司之间进行商品交换式,生产型子公司把货物卖给再开票中心,后者再转售(一般以稍高的价格)给销售子公司。再开票中心处理的是文件而不是实际货物。再开票中心通常设立在税率较低的国家,比如瑞士、巴拿马等,在避税港设立再开票中心可是跨国公司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税后利润。22.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23.钻石模型(政府的作用):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情况以及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是决定一个国家某一行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这四个因素构成了一个钻石,公司最有可能在钻石条件最为有利的行业取得成功。

单个企业的战略行动可能会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政策可以对砖石的四个组成要素施加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政府补贴、政府对资本资本市场的政策和教育政策等可以影响要素禀赋;政府可以通过各种规定来影响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规则、税收政策和饭垄断法等影响公司之间的竞争。政府为企业提供支持可以弥补最初的损失,政府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企业免受外来冲击,同时还能帮助国内企业开拓市场,这可以增强某些产品进行国际贸易的竞争力 24.战略选择:价值链、营销管理、经营模式

25.经济全球化:生产要素的流动促使各国经济相互融合的过程。本质是资本经济制度的全球扩展和全球统治。26.新建投资(绿地投资):企业通过在东道国新建厂房、设备的方式建立外资企业。27.跨国并购:母公司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额支付手段将东道国某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部分资产收买下来的投资方式。

28.企业兼并:两家或两家以上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以及一家企业,通常情况下是由一家占优势的企业吸收一家或更多的企业。

29.企业收购:一家公司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对该公司的本身或实际控制权的行为。

30.跨国并购:一国的某个企业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通过购买另一国某个企业股份或者资产的途径以取代后者或取得后者的控制权的行为。

31.跨国兼并:外国企业与境内企业合并,即兼并方取得被兼并方的全部资产,继承其全部的债权和债务。

32.跨国收购:收购境内企业的股权达10%以上,使境内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转移到外国企业。

33.经济一体化:客观的经济联系和结合的关系或进程,主观的经济联合和调节的机构或行为。

34.外汇:以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国货币并转移到国外的活动。35.直接标价法:本币表示外币。36.间接标价法:外币表示本币。

37.买入汇率:银行从同业或客户那里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率。38.卖出汇率: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率。39.即期汇率(现汇汇率):买卖外汇在成交的当天或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汇率。40.远期汇率(期汇汇率):买卖外汇时先签订合约,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办理交割的汇率。

41.升水:外币在远期市场上比即期市场上价值高。42.贴水:外币在远期市场上比即期市场上价值低。

43.即期交易:在外汇买卖成交后的两个交易日内办理货币收付的外汇业务。

44.远期交易:买卖双方先签订合同,规定买卖外汇金额、将来汇率和支付时间,到规定时间再按合同办理交收的外汇业务。45.掉期交易:即期交易和远期交易的结合。

46.外汇市场:以外汇银行为中心,由外汇需求者好外汇供给着组成的买卖外汇的场所或交易网络。

47.狭义:特指银行同业间的外汇交易市场;广义:还包括银行同一般客户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48.外汇经纪人:在外汇市场上从事介绍外汇买卖成交中间人,为客户的买卖接洽撮合,从中赚取佣金。

49.经验曲线:某种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生产成本的有规律的下降。

50.交钥匙工程:承包人承揽外国客户的工程项目并负责项目的一切细节,包括操作人员的培训。

51.外包:依据双方议定的标准、成本和条件的合约将原先由内部人员提供的生产或服务转移给外部组织承担,以实现其组织自身持续性发展的一种利益互动、分工协作的经营模式。

52.许可经营:根据许可证协议,被许可方付出议定代价,获得许可方无形资产的使用权。

53.特许专营:授权方把经营的基本资产(通常是商标)提供给特许专营接受人使用,而且还要被许可方遵守严格的经营规则。

54.国际市场营销: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进行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一遍获取利润的活动。

55.外汇风险:不同货币之间相互兑换和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动,只是有关国际金融主体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从而猛兽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56.交易风险:汇率变动对将来现金流量的直接影响而引起外汇损失的可能性。

57.折算风险: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一外币表示的而财务报表用母公司本国的货币来换算,并进行合并报表时,因汇率在记账期间发生变动而致使跨国公司蒙受账面资产损失的可能性。

58.经济风险:外汇汇率变动造成公司价值的下降程度。

59.货币保值措施:买卖双方在交易谈判时,经协商,自交易合同中订立适当的保值条款,以防止外汇变化的风险。

60.黄金保值条款:订立贸易合同是,按当时的黄金市场价格将应支付货币的金额折合成若干黄金,到实际支付日,如果黄金价格变动,则支付的价格也相应增加或减少。61.硬货币保值条款:在交易合同中订明以硬货币计价,以软货币支付并标明两种货币当时的汇率。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如果支付货币下浮,则合同金额要等比例地进行调整,按照支付的汇率计算,使实收的计价货币价值与签订交易合同时相同。62.一篮子货币保值条款:交易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用支付货币与多种货币组成的一篮子货币的综合价值挂钩的保值条款,即订立合同时确定支付货币与一篮子货币中各种货币的汇率,并规定汇率变化的调整幅度,如到期支付时汇率变动超过规定的幅度,则按支付当时的汇率调整。

63.硬货币:货币汇率比较稳定,并且有上升趋势的货币。64.软货币:货币汇率不稳定,且有下浮趋势的货币。65.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为有效利用其人力资源所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募、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薪酬计划与福利、劳资关系等。

66.跨国公司战略管理:在全球竞争分析(包括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确认跨国公司的战略模式、战略目标与经营方向,进行战略规划,并组织实施与控制的全过程。

67.垄断优势理论:一国和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导致了跨国企业获得垄断优势,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利用自身的垄断优势。68.核心资产论:知识的转移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关键。

69.产品特异论:拥有时产品发生差别的能力是跨国公司所拥有的重要优势。

70.寡占反应论:将对外直接投资划分为两大类:进攻性投资和防御性投资。进攻性投资是指在国外建立第一家子公司的寡头公司所进行的投资;防御型投资是指同一个行业的其他寡头公司追随进攻投资,在同一个地点所进行的投资。7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崭新”阶段、“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

72.内部化理论:中间产品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是导致企业内部化的根本原因。73.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一次进行。

74.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条件。

75.投资发展水平理论: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直接投资地位成正比。

76.投资诱发要素组合:间接诱发要素在当今国际直接投资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应该建立在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的组合基础之上。77.战略管理理论:国际竞争环境与跨国公司竞争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动态调整及相互适应的过程。

78.价值链:跨国企业组织和管理其国际一体化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值行为的方法。79.小规模技术理论:小规模制造,以当地原料作为替代和其他类似技术。

80.技术地方化理论:发展中国家企业不仅能简单模仿先进技术,同时也能对外国技术的局部环节进行大幅度调整,这种技术地方化的过程,使其具有竞争优势。

81.雁行理论:一国某一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进口、当地生产、开拓出口、出口增长几个阶段,某一产业随着进口的不断增加,国内生产和出口的出现,其图形就如高飞的雁群。

82.增长阶段模式:跨国公司可以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一开始就在国外投资生产。

83.国际借贷说:汇率的变动由外汇供求变化引起,而外汇供求变化又源于国际借贷。84.汇兑心理说: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只是由于特定的支付需要,因而外国货币只有相对价格的基础,外币相对价格的决定取决于各个人对外币的主观评价。85.购买力平价说:同物同价法则。

86.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某一时点上的均衡汇率就是两国物价水平之商。87.——汉堡包购买力平价理论

88.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本国与外国的通货膨胀之差应该等于汇率的相对变化。

89.利率平价理论:货币持有者将其货币用于资产投资,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将本国货币投放国内银行

90.细分与定位理论:由于各国法律规定、自然条件、传统文化、经济水平、消费者行为等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因此全球市场是异质化的,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使市场变得更加细化,消费者要求有更多的选择。

91.理论基础摩擦理论:虽然标准化所带来的规模经济会使成本降低,但是在总部和分支机构或分销机构之间会因为摩擦而产生隐蔽的成本,这种摩擦使得营销组合的执行打了折扣从而增加经营的成本。

92.文化差异五维度模式:权力距离、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社会/女性化社会、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取向/短期取向。

第四篇: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期末论文

论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工商管理 贾茜 M01114205

摘 要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的成长不断地接受国际竞争的考验。本文先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机遇和优势,然后分析了跨国经营管理中的战略选择问题、组织结构问题、冲突管理问题、管理文化问题、发展路径等问题。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跨国经营 管理

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机遇和优势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主体,不仅在创造就业和吸纳科技成果方面如此,而且在国际合作方面潜力巨大。新世纪初始,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开展跨国投资合作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在发生剧烈变化,经济全球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因素将为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创造机遇。

经济全球化往往与跨国公司联系在一起,无论在跨国直接投资还是在国际贸易领域,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但是随着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生活中作用的增强,中小企业的国际投资与合作日益兴盛,而且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无论在大型跨国公司云集的欧美,还是在亚非拉,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既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又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政策促进目标。社会化大生产使得任何一个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都不可能完全自己生产某个产品的所有零部件。而在国际分工体系日益深化的今天,没有众多的国际中小企业的配合,跨国公司更是寸步难行。[1] 所以,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大型跨国公司的舞台,而且为中小企业不断创造新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

2.入世加速企业间的合作。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从法律上为中国商品和企业进入WTO 的成员国家和地区市场获得了保证。中小企业在为来华投资的外企进行配套生产、加工贸易、直接经营进出口贸易、海外投资以及开展其他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3.国家优惠政策支持。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政府在产业导向、地区政策、外汇政策、金融政策方面,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政策,将对缺乏跨国投资经验和资金实力的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我国政府主管部门正在逐步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包括支持中小企业进行市场考察、出国参展、进行质量认证、注册商标和专利、人才培训等。同时,我国政府还在促进外经贸业务发展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逐步实现系统化和普遍化,国内所有企业都可以获得国际市场的相关信息。

二、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国际企业的战略类型主要有:多角化经营战略、联合战略、集中化经营战略、特色经营战略、内部发展战略、撤退战略等。国际化战略无非是产品、资本怎么走出去的问题,它贯穿的主要原则是比较优势。由于多角化经营战略、内部发展战略和撤退战略一般适用于大型跨国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就应当采取联合战略为主,集中化经营战略和特色经营战略为补充的战略选择。

1.企业联合战略是企业为了在规模和销售上获得增长或增加规模经济分担风险,与其他企业实行某种形式的联合。以加强或保护企业的基本业务,防止竞争对手进入企业的经营领域,改变企业的经营组合。主要类型有:纵向联合(与上下游企业的联合);横向联合(与同一领域的企业联合);同心型联合(分处不同行业的两个企业在共同经营主线支配下的联合);非相关多种经营式联合。我国中小企业采取联合战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单个企业的劣势,通过优势互补来增强竞争能力。这就可以运用中小企业集群跨国经营理论,由全国性或地区性行业协会组成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组织业务关联的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2.集中化经营战略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和产品销售的市场比较集中,绝大多数销售额来自同一种类的产品或技术上有密切联系的产品。它的最大优点在于保证它在同行业中处于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我国中小企业采取集中化经营战略,能够更好地集中企业的各种资源,特别是技术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获得超额利润,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3.特色经营战略是指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以特色取胜。这种特色可以表现在产品设计、技术性能、质量、企业文化、销售方式、用户服务等其中某一方面。实行特色经营战略,往往需要增加研究开发和设计费用,采用高档原材料和高级技工,提高产品成本。

由于产品售价较高,一般不可能有较大的销售量,必须谨慎地选择目标市场和消费者层次。我国中小企业采取特色经营战略可以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占领世界市场。

以上三种战略选择分别适合不同的中小企业,而战略的成功必须建立在对企业资源和外部环境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特别是要形成一种战略管理的制度。也就是用制度的形式把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思维固化于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固化于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之中,形成共同的愿景。并且要经常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环境的变化,随时进行检查回顾和绩效考评,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进行调整,并使这种行为制度化。只有这样,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才能持续收到良好效果。[2]

三、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组织结构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目前比较适宜的方式就是采取母子公司结构,在充分考虑国外子公司特殊情况的基础上,重塑母子公司关系。这意味着两件相互联系的工作:一是赋予子公司不同的职能和责任;二是合理配置子公司资源。这正是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组织形式提出的基本要求。[3]我国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动态多样化的网络模型,使子公司在企业集团的多国网络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母公司和每一个子公司的关系也随之差异化,这与上面提到的基于资源的战略思想是一致的。管理这种动态的内部多样化网络,不但有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问题,而且必须考虑在内部网络中利用和配置资源,以及建立正确的转移机制将资源转移到合适的地方的问题。

四、中小企业国际化中的冲突管理

国际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无论对投资国还是东道国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各国的国际收支、就业、纳税、市场等方面发生正负效应,所以投资国及东道国政府,分别为国际企业的对外投资与外来投资制定鼓励的法规或采取限制性的措施。在与政府、社区、投资者、协作者、竞争者以及组织成员的相互关系中,必然伴随着各种冲突和矛盾,妥善解决这些冲突和矛盾,对于国际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我国中小国际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准确的把握东道国的国家文化、企业文化以及职业和组织文化的特点,通过及时的跨文化沟通来防止和减少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冲突。当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以后,中小国际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把握好国际企业对待冲突的行为方式,妥善地加以处理。处理好国际企业的冲突,可以用两个标准来衡量。其一是合作性,即国际企业在冲突中满足对方要求的程度;其二是坚定性,即国际企业对有利于自己的冲突解决方式的坚定性和自信心。[4]因此,必须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掌握好国际企业冲突解决的要点: 合理利用冲突,有效的激发建设性冲突;分析冲突结局对企业全球战略的重要性;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有连带的结果、是否经过保险、是否存在可替代的机会、时间的紧迫性;还要考虑实力对比与以往的关系。

五、中小企业国际化中的管理文化

不同管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决定跨国经营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跨国经营管理中如何对待和处理不同管理文化的差异,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提示我们:

1、树立信心。要相信“不同文化之间的同质性,远远多于差异性。”管理具有两重性,企业管理中涉及生产力合理组织的部分,科学性和普遍性比较显著,一些管理理论所反映的客观规律对任何社会都是适用的;涉及到生产关系、意识形态等文化层面时,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属性,才显出地域、民族和文化差异来。因此我们的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并不是从零开始,一般说来,在国内取得成功的管理办法和经验在国外都是有用的或者可借鉴的。

2、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差异。国际型的经营者应是跨越文化交流的使者,是传播本国文化和汲取外国文化的代表,通过彼此的尊重和有效的沟通,在跨国的资源整合和跨文化的科学管理上取得实效。

3、有序推进本土化。品牌是管理文化的一种象征。通过本土化用人,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万向人才资源结构的国际化。

六、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从企业自身看,公有制经济正在转型,非公经济正在成长,像发达国家那样拥有绝对优势后跨国的企业数量有限,就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只能是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去获取、积聚并赢得优势;从企业的外部条件来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逐步推进的,加入WTO后是逐步过渡的,企业对外的经营自主权是逐步放开并逐步到位的,政策变化与企业跨国经营密切相关,上述两方面因素决定了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必然经历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一般地描述为:首先是观念的国际化,要有全球视野,把自己置身于全球的框架中去观察和思考问题;通过贸易将目光瞄向广阔的世界市场,按国际市场需求调整结构,在国际分工产业链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努力向高端进发;通过收购、交换、融通、联盟等手段在国际范围内实现有效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国际化人才吸纳和不同管理文化的融合站稳脚跟;瞄准整合国际核心资源,形成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比较优势的产业化基地和面向全球市场份额的跨国公司。

参考文献: [1]邢厚媛: 《中小企业 “跨国” 新机遇》,中小企业网,2002.6 [2]魏

杰: 《中国人世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两种趋向》,《经济日报》,2001.12 [3]汪秀英: 《中小企业内向型国际化》,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 年第 4 期 [4]尤安山: 《中小企业国际合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0

第五篇: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发展中作用越来越明显,跨国公司也显得愈发活跃。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跨国公司仍有一个巨大的问题要去面对,文化差异。分析文化差异对跨国经营管理的影响,识别文化差异,促进文化融合是跨国公司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跨国公司

文化差异

跨文化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跨国公司发展愈发迅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各类资源,不仅跨越了国界,同时也跨越了文化。但是在不同的文化之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语言,习惯和信仰等都存在着明显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而会导致摩擦不断甚至冲突,使跨国公司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有效的应对文化差异,适应跨文化管理新趋势,促进文化融合便是企业所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1、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根据调查显示,从管理心理学角度将文化定义成在一个环境中人的“共同的心理程序”。他认为,文化不是一个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地域或国家的程序互有差异,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理程序”是在多年的生活、工作、教育下形成的,具有不同的思维。可见,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价值观念、信念、态度、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另一个群体的显著特征。由于国际公众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相互沟通上的困难,一般称之为“跨文化差异”,即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距离。有调查显示,约82%的跨国公司的失败是因为跨文化管理失败而导致的。跨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1、企业经营理念

跨国公司内部存在着至少两种以上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在如何权衡经济效益与社会福利,短期获利与长远发展等问题的时候,会表现出很大差异。比如,美国、德国等国的管理者,他们的经营观念都是围绕市场需求而形成的,重视生产更重视营销,给予员工充分发展的空间,重视横向信息交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而中国等一些亚洲国家的管理者大部分还是停留在注重生产而忽视营销,经营趋于保守,缺乏创新。

1.2、决策原则

由于文化差异产生信息不对称,经常导致沟通和交流的失误和误解。为保证组织的决策能体现全体员工的希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重要一环,往往在决定之前要征求和听取员工们对方案的意见和建议,而缘于文化差异的交流失误使得这一点做不到。同时决策方案的实施和统一行动也较为困难。比如美国人强调自我,注重思维清楚明白的文化传统和直率的表达方式。他们强调时间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征求大家意见以求得共识的决策方式是低效率的。而中国公司有明显的集体主义倾向,存在对上级的崇拜合服从同时又强调达成共识,决策过程时间冗长。

1.3、管理模式风格

因文化背景不同引起管理方式差异,也是影响跨国公司有效管理的重要因素。西方管理者强调严密的组织结构和控制手段,由于崇尚自我,强调独立,西方的管理体制是强有力的。许多企业往往依靠严密的组织机构,健全的控制手段实施管理。日本公司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终身雇佣制,提倡公司精神,定期进行工作轮换,发扬团队精神,实行民主方式。

1.4、人力资源

现在很多公司都把人力资源看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差异造成选择雇员,社会化,管理和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不同实施原则。①如微软公司的招募原则是,需要人力时立即到市场上去找现成的,最短时间就能担当某个最具体的工作,培训5%的人员,另外95%靠自学和在职学习,公司业务成长而员工没有能跟着成长,就会被淘汰。所以当吴士宏主动帮助员工跟着企业成长,在中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策略时,由于不能适应文化差异而辞职。跨文化差异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此,它还体现在公司目标、管理费用、规模等方面。

2、如何有效地实施跨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是指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事的管理。跨文化管理的研究重点就是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如何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最合理地配置资源,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企业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②西方国家十分重视跨文化管理的研究,并在实施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加拿大管理学家南希·爱德勒提出跨文化管理的三个战略:(1)凌驾。组织内的一种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而成为统治文化,按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工作模式来运行公司的日常业务。当一种文化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时可以采用这种战略,其优势是可以在短期内形成统一的文化并纳入正常的经营和管理轨道。(2)折中。即不同的文化采取妥协与退让的方式,有意忽略回避文化差异,从而实现组织内的和谐与稳定。这种策略可以避免文化的直接冲突。(3)融合。即不同文化在承认、重视彼此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尊重、补充、协调,从而形成一种合二为一,全新的组织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且极具杂交的跨文化优势。对大多数公司来说,通过融合的方法吸收异质文化中的精华,形成自身特有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是适应跨文化,降低文化障碍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跨国公司可根据本公司目前所处的国际化发展阶段,与东道国当地文化的差异程度以及企业综合实力等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的战略。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战略,都必须辅之以具体有效的措施。如何有效地实施跨文化管理有以下几方面: 1.1、识别文化差异

只有先正确识别各种文化差异,才能从中寻求共同发展的共同点。③一位跨国公司的美国经理说得直截了当: “你不得不把自己的文化弃之一边,时刻准备接受你将面对的另一种观念。”这就是不同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比如,美国公司重视“法”,中国是以“人情”为特质管理哲理。文化差异可以分为三种:基本价值观差异、生活习惯差异、技术知识差异。人们基本价值观念的差异往往难改变;生活习惯和风俗不同造成的差异可以通过文化交流解决,但需要较长的时间;由管理风格、方法或技能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可以通过相互传授和学习来克服,较容易改变。因此,只有首先识别文化差异,才能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1.2、强化跨文化理解

理解是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前提条件。跨文化理解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要理解他文化,首先要理解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文化模式,包括优缺点的演变的理解,能够促使文化关联态度的形成,这种文化的自我意识,使管理者在跨文化交往中能够识别自己和有关他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上的类同和差异的参照系。二是善于文化移情,理解他文化。文化移情要求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摆脱自身的本土文化,克服心理投射的认知类同,摆脱原来自身的文化约束,从另一个参照系反观原来的文化,同时又能够对他文化采取一种较为超然的立场,而不是盲目的落到另一种文化俗套中。

1.3、锻造跨文化沟通能力

国际企业经营的经验证明,一个跨国公司的成功取决于该公司的“集体技能”,即公司基于跨文化理解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体系条件下产生的“核心技能”,而跨文化沟通正使促成此核心技能的中介。跨文化沟通能力,简单地讲,就是能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交往的能力。跨国公司必须又意识地建立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有形和无形的跨文化沟通组织与渠道,着力培养有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例如,日本富士通公司为了开拓国际市场,早在1975年就在美国檀香山设立培训中心,开设跨文化沟通课程,培养国际人才。

1.4、进行跨文化培训

跨文化培训是为了加强人们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④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对方民族文化及原公司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文化的敏感性、适应性的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与冲突的处理能力培训;地区环境模拟等。一项对跨文化培训的全面调查显示,培训促进了跨文化沟通技能的提高,改进了管理人员与当地员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还明显降低了与外国合作伙伴、客户和竞争对手进行谈判时失败的比率,使管理者更快地适应新文化新环境。⑤许多公司将经理人派到海外工作或学习,使其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冲击,或者让他留在国内,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如宝洁,英特尔公司,摩托罗拉公司都份份建立了跨文化培训机构,将不同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结合在一起进行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培训。从而加强每个员工对新文化的适应性。

1.5、利用文化差异,施行多样化战略

一个真正的跨国公司能够利用并且明确估计出多样性的价值公司,而不仅仅是包容这种多样性。利用文化差异的战略能够产生竞争优势。公司应重视并利用员工多样化以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适应性和接受差异的水平,并把差异资本化,使之成为促进公司效益提高的主要手段。例如惠普公司认为多样化是其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大多数国家员工队伍多样化,并通过强力的多样化企业政策,鼓励跨文化理解和对文化差异的积极态度。

1.6、建立共同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经过识别文化差异和跨文化培训,公司员工提高了对不同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在对文化共性认识的基础上,应建立起与公司总体跨国经营战略一致的文化。这种文化把每个员工的行动和企业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加强国外子公司和母公司的联系,增强了企业在不同国家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这种公司文化的建立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不同文化的员工的积极参与和与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等外部环境保持长期的、良好的沟通关系。只有形成集体的力量,建立共同价值观,才能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① 蔡雯

略伦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管理问题

经济与管理,2002 ② 杨泉

跨国企业中的跨文化管理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 ③ 苏勇,罗殿军

管理沟通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④ 韩经纶,崔立新

论企业全球化引起的沟通障碍

南开管理评论

1999 ⑤ 张怡梅

企业文化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商业研究

2006

下载跨国公司经营与运作期末考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跨国公司经营与运作期末考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一、 名词解释 1、 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越出民族国家的界限,子啊国际范围内不断的运动的过程。 2、 股权式合资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国民或企业......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跨国公司》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 一、关于期末考试的说明 本复习大纲适用于《跨国......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资料DOC

    一、单选题 第1题 二战之后兴起的国际分工新形式是 A、垂直型国际分工 B、水平型国际分工 C、混合型国际分工 D、产业间国际分工 答案:D 第2题 垄断优势理论是谁提出的......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

    当前跨国公司的新发展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经济学院2007级国贸2班 张特 20074068 【摘要】跨国公司的发展出现了新现象,对世界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应该在引进外国跨国公......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题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题 1、 国际经营的含义及形式 国际经营:企业从事超越国界的所有商务活动,它包括几乎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产品、服务、技术和资本等国际转移及其......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研究 12级电子商务 M01214291 卢江徽 摘要:自20世纪以来,跨国公司为了谋取利润的最大化,凭借自身经营管理!技术!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不断追求全球生产体......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笔记)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跨国公司是指由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有、私有或混合所有制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 二.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试题

    课程:《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2015-2016学年考试试卷 宝洁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其品牌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市场中占有很高的份额。2012财年,宝洁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