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现代生物农业发展规划-简本-20100422-2[样例5]

时间:2019-05-14 07:4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无锡市现代生物农业发展规划-简本-20100422-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无锡市现代生物农业发展规划-简本-20100422-2》。

第一篇:无锡市现代生物农业发展规划-简本-20100422-2

无锡市现代生物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20)

无锡市人民政府

2010年4月22日 生物农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正在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新兴产业,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支撑,具有知识化、信息化和可持续等特点,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等方面的作用日显重大,是21世纪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继IT产业之后又一个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抢占现代生物农业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我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与实现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家《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江苏省“十一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无锡市农业基本现代化行动纲要》、《无锡市关于加快生物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0年-2020年。1

一、发展背景与现状

近10年来,全球生物农业产业迅猛发展,相关产值以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许多国家生物农业产业的年增长率高达25%-30%,远高于全球经济的增长率。孟山都、杜邦、拜耳、先正达、罗曼和基利斯等跨国公司利用基因技术、专利、市场、营销、服务和资本优势,已经控制国际种业市场70%的份额,同时国际上生物反应器、生物肥料、生物农业药物等产业蓬勃发展,已形成效益巨大的新兴产业。目前,在国内发展生物农业产业也形成了一个新的热潮,已建成一批现代生物农业产业园区,如武汉光谷生物城(南湖农业生物园)、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沈阳辉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等。2009年,全国生物农业产业产值达到550亿元左右,其中生物种业300多亿元,生物饲料80多亿元,生物疫苗50多亿元,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与动植物生长调节剂15亿元。“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生物农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为总部经济模式的高端生物农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全市现有生物农业产业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一是生物育种产业,以阳光农林、向山兰园、“长江三鲜”、锡山高科技产业园等企业为代表,在生物组培、新品种开发、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二是生物有机肥料产业,以江阴联业生物、宜兴新天地为代表,在有机废 弃物利用、生物有机肥料开发、功能有机肥研制等方面处于较高水平;三是生物制剂产业,以无锡中水渔药、南农高科为代表,在渔药、兽药制造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四是生物信息产业,以五里湖清水渔业项目为代表,初步展现了传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广阔应用前景。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市28家生物农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为8.5亿元,利税率为30%,高于全市工业企业平均销售利税率。

另外,地处我市的江南大学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的美誉,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建有国内唯一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粮食生物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功能食品工程中心、江苏省生物活性产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和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聚集了国际闻名、国内一流的食品生物技术专家,具有很强的农产品加工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在我市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集科学研究、教育培训、成果转化和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水产研发机构,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科研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在水产药物、添加剂以及特种水产苗种等方面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同样地处我市的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与江苏省茶叶研究所在农业微生物、食用菌、茶树良种繁育等方面科研实力 较强。

我市生物农业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但在我市三次产业发展中处于相对滞后、基础最为薄弱,产值占GDP比重逐年下降;农业自然资源与人才技术不足,区域内缺乏一流的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全市生物农业产业发展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分散,产业聚集度不高,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和产品集群没有形成;创新能力不足,缺少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产品;现有生物农业产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缺乏有效的整合,缺少国际国内一流的大型生物农业企业;缺乏生物农业发展的有效平台,区域内农业企业分布散、产业关联度低、科技服务和支撑不足,目前还没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生物农业园区(孵化器);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措施还不完善。这些问题和制约因素,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着力予以解决。

当前,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实体经济遭受较大冲击,但生物经济却成为各地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无锡市位于我国“一体两翼”生物产业布局中长三角主体的核心区域,拥有优良的外部环境、活跃的市场与资本优势、良好的区位优势及现代农业基础,具备加快发展现代生物农业产业的大好机遇。另外,我市的自然资源稀缺,面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口增长、环境承载负荷较重 等巨大压力和挑战,必须加快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运用生物技术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市农业资源特色,建立依托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经济强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城”建设和创新型经济领军型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以生物农业产业集聚区与产业集群为载体,以引进与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重点,以招才引智、招商引企为手段,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原则,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与劳动生产率,培育农业总部经济模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我市特色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生物农业产业基地,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1、科技创新,重点突破。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和技术为核心、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重点解决生物农业重大关键技术的产业化,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的生物农业产业集聚区与产业集群;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促进生物技术与特色农业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对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我市农业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

2、国际合作,集聚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实现开放式创新,加快我市生物农业产业发展。遵循生物产业集聚化发展规律,引进或培育一批销售超亿元的骨干企业,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加快产业向优势区域和主要中心园区的集聚,建设有特色技术的生物农业产业集聚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延伸完善产业链,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布局。

3、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利用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加快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资源、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促进生物农业产业发展与加强管理等关系,明确生物农业产业园区运作机制,打破部门、机构之间的封锁和分割,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强化政府在统筹规划、营造产业政策环境、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政府投资在产业化示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和推动力度。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与中介机构参与的精简高效市场体系。

4、引育人才,推动创新。通过“生物农业引智计划(130)”“530”、“无锡千人计划”等招才引智举措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人才队伍,加速我市生物农业产业创新队伍建设,为 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及产业化奠定基础。整合市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相关生物农业人才资源,组建或加强生物农业人才培养基地、研发平台建设,凝聚优秀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优秀后备人才队伍。设立生物技术专项培训基金,支持高层次人才进修深造。

5、统筹发展,内外协调。生物农业产业发展要市区协调、上下联动,与城市化发展和工农业布局调整相统筹,实现生物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的最优化;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相统筹,提升传统农业产业的技术层次;与经济国际化相统筹,实现开放型经济与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的良好互动;与深化改革相统筹,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生物农业产业的新机制。在强化区域内产业链衔接、资源整合、公共平台集约利用的同时,按照“点、面、群”立体推进的思路,坚持对外开放,实现区域内外上下游相关产业配套,提高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效率。

(三)发展目标

经过5年的努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并实现跨越式发展,生物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明显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构建体现无锡特色的生物农业创新体系,初步打造生物育种、生物食品、生物(动植物)反应器、生物制剂、生物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格局,使无锡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最重要的生物农业集聚区和增长极。

到2012年,我市生物农业的主要目标: ——全市生物农业产业规模达到30亿元。

——引进或培育1家超十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企业,1-2家上市公司。

——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100个,其中院士、“973”首席科学家、“863”领域专家、“948”首席专家或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3-5名。

——各级政府投入3亿以上,引入海内外资本20亿以上。

——重点建设“太湖生物农业谷”(南园——新区太湖生命科技园,北园——锡山生物农业产业园),实现产值达到10亿元,成为我市生物农业产业的集聚区和增长极。

到2015年,我市生物农业的主要目标: ——全市生物农业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引进或培育2-3家年销售收入超十亿元企业,10家左右超亿元企业,3家上市公司。

——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200个,其中院士、“973”首席科学家、“863”领域专家、“948”首席专家或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8-10名。

——“太湖生物农业谷”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国家级生物农业产业基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到2020年,我市生物农业的主要目标:

——生物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产业组织体系、政策法规体系、行业管理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成为世界知名、国内领先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生物农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成为我市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之一。

——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生物农业示范窗口,全国领先的高端生物农业创新与产业化基地,世界重要的生物农业集聚区。

四、发展重点与产业布局

(一)发展重点

1、生物育种

为满足设施高档盆花及城市园林绿化的需求,采用现代组培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花卉与绿化苗木新品种,突破种苗脱毒与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开发;加强我市太湖猪、太湖鸡等优良地方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的收集及开发利用,应用胚胎工程和动物基因工程技术,加速优质新品种的选育,积极推进优良畜禽品种产业化;开展沿太湖区域优势品种太湖青虾原种和良种选育,推动江苏名贵鱼类“长江三鲜”品种繁育及综合利用,发展我市水产种业产业。

2、生物食品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营养、多功能、生态”食品需求为重点,大力推进传统食品产业的现代生物技术改造,重点发展食品酶制剂、食品微生态制剂、功能性碳水化合物、活性氨基酸与多肽、功能性食用菌等规模化生产技术攻关,突破食品酶催化与转化、微生物发酵控制优化、生物高效分离工程等为核心的食品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创建食品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与工程转化平台。建立以酶制剂、食品添加剂产品为主的食品生物技术产业集聚地,培育一批产值过亿的成 长型企业,全面提升我市的食品生物制造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重要的食品生物加工和出口基地。

3、生物(动植物)反应器

以高效稳定特异表达载体的构建、定点整合基因表达等核心技术为重点,研制和开发新的动植物生物反应器;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重组蛋白分离纯化工艺,开发高附加值的重组蛋白药物和高端功能食品,建立和完善动植物生物反应器扩繁、重组蛋白安全评价和功能评价技术体系,推进动植物生物反应器高新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4、生物饲料

针对抗生素替代品和改善动物产品品质的需求,开发活性肽、寡糖、微生态制剂等新型生物饲料及添加剂,大力发展植酸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等新型饲料酶制剂,攻克天然抗菌肽等天然活性成分高效提取、高产工程菌工程等核心技术,建立饲料安全质量控制、添加剂安全、饲料安全配制、转基因饲料安全等技术体系,转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培育一批掌握生物饲料产业核心技术的高成长型科技企业。

5、生物肥料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资源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拮抗土传病害微生物有机肥料、解磷细菌微生物有机肥料、固体有机废弃物快速腐解菌剂、促生菌微生 物有机肥料等的规模化生产,加强克服土壤连作障碍、活化土壤矿质营养、有益生物菌群高通量筛选、生物有机复合等核心技术的攻关,建立高密度发酵和提高有益菌群效能的生产工艺,构建生物肥料创新技术的工程化研究技术平台,打造一批生物肥料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示范基地。

6、生物兽药

针对动物疫病的暴发风险与食品安全问题,大力发展亚单位疫苗、标记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和活载体疫苗等第二代兽用疫苗,重点发展合成肽疫苗、核酸疫苗和治疗性疫苗等第三代兽用疫苗,以及转移因子、细胞因子、干扰素、活性肽等生物源新兽药、新制剂,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生物兽药企业。

7、农业生境控制

以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水、土、肥、农药等主要生产要素综合效益,培育绿色固碳生境,提高气候变化条件下农业持续生产能力为目标,完善植物生境诊断、控制、修复以及健康生境定向培育核心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植物需水诊断与用水过程控制、植物保健与营养调控、生境污染物快速检测与修复,以及绿色固碳生境培育与构建等前沿技术,创制一批植物生境水、土、肥、药高效安全调控关键产品,抢占生境控制核心技术制高点,培育生境控制新兴产业。

8、生物信息 重点研究以农业物联网为核心支撑的智慧农业,突破农业专用传感与识别技术、农业传感网、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物联网技术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等领域的集成应用,加强设施农业的生物信息和管理装备,构建绿色农产品产业链,培育一批农业物联网相关新兴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国际竞争能力。

(二)产业布局

1、生物农业产业集聚区——“无锡太湖生物农业谷” 实施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按照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水平建设”的原则,重点打造“无锡太湖生物农业谷”(南园——新区太湖生命科技园、北园——锡山生物农业产业园),在科技水平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的领域培育形成一批新兴产业,促使加速发展成为我市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好、带动效应强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并打造集技术研发、科技示范、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生物农业产业集聚区。

南园——新区太湖生命科技园,由研发区与产业区两部分组成。研发区主要承接总部经济、高端创新研发、公共技术服务、产业综合配套服务等内容,重点用于生物农业工程中心、生物科技成果孵化器、生物信息科技研发中心和农业总部经济建设。产业区主要承接生物种苗、生物制剂、生物 食品制造、生物肥料、生物反应器、生命传感器等方面的重大产业化项目。

北园——锡山生物农业产业园,以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高科技园、农博园)为依托,目标定位为建设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集聚区、先导区、示范区;产业定位为重点发展园艺、水产等珍稀生物新品种新技术开发以及食用菌菇、生物能源、太空育种等产业。

2、生物农业产业集群

以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生物产业园区为依托,整合现有生物产业资源,引导产业集聚,促进关联产业集群发展。到2015年,我市农业转型升级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级生物农业产业基地,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生物育种产业集群。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茶叶品种研究所、“7+1”政产学研合作院所,引进国内外知名生物育种企业和研究机构,打造以花卉苗木育种为重点、兼顾水产畜禽果蔬种苗的现代生物农业产业。其中花卉苗木育种产业以锡东、澄东地区为重点;淡水水产种苗产业以沿江、沿湖地区为重点;畜禽育种产业以宜兴、滨湖为重点;地方特色果蔬产业以惠山精细蔬菜产业园、霞客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

(2)生物食品产业集群。依托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 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粮食生物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及江苏省生物活性制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发优势特色,引进一批台湾、日本等发达地区高端生物食品项目,打造以生物食品制造高技术创新、新技术转化、新产品生产为核心的国际一流的产业园区,发挥对长三角地区产业化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营养健康食品高技术产业集群。其中,新型功能性配料、食品新酶制剂、食品微生态制剂及食用菌产业以锡山生物农业产业园、马山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为重点。

(3)生物制剂产业集群。依托“7+1”政产学研合作院所、“三创”载体及市(县)、区已签约合作的著名农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培育一批产学研一体化基地,打造国内领先的生物制剂产业集群。其中,生物检测诊断试剂产业以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重点;生物兽药产业以宜兴市外向型农业园为重点;生物疫苗产业以江阴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为重点;生物饲料产业以新区太湖生命科技园为重点;生物肥料产业以宜兴新天地、江阴市联业生物为重点。

(4)生物信息产业集群。依托我市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与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以智慧农业“感知-传输-应用”为主线,突破农业专用传感与识别技术、农业传感网、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形成智慧农业重大技术产品,建立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应用系统原型,开展物联网技术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等领域的集成应用,构建绿色农产品产业链,培育一批农业物联网相关新兴产业。农业物联网产业以无锡太湖新城为重点。

3、现代生物农业技术工程中心

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重点建设功能基因组学、农产品适度加工、数字农业、农产品生境控制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包括科技研发中心、科技成果孵化器、公共检测平台等,创建一批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推进合力

市委、市政府成立无锡市生物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农办,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人保局、国土局、农委、科技局、金融办、产业集团,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新区分管领导等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负责统一协调本规划的组织实施与督查考核等工作,落实资金、项目、税收等扶持政策与推进措施。同时,重点建设生物农业产业集聚区,由所在区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推进和日常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全市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推进工作。

设立“无锡市生物农业项目评审专家库”,负责对全市生物农业发展项目进行咨询、评审、论证、指导等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政策与措施建议。建立无锡生物农业发展年度统计报告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工作,及时把握全市生物农业的发展态势和存在问题,促进无锡生物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强化多元投入,增强资本活力

加大对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市政府设立 “无锡市生物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创新创业服务支撑平台的建设和政产学研合作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建立专门的招商引智队伍,引进一批生物农业领先型企业和领军型科技人才,鼓励龙头企业积极与国内外领军型生物农业企业对接,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对我市生物农业项目支持。

加大政策性金融对生物农业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大力吸引境外资本、上市公司、风险投资和企业自筹资本以及社会资本,推动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的投入机制创新,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建立财政扶持、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社会资本参与的融资平台。遵循生物农业产业成长和发展的规律,积极采用国际惯例和成功做法,加强我市生物农业领域的专业化风险投资机构建设。

(三)强化人才引育,促进智力集聚

积极发挥我市资本和开放优势,通过“130”、“530”、“泛530”、“无锡千人计划”、“7+1”政产学研合作等人才政策及“三创”载体的建设,吸引和支持海内外高层次生物农业人才来我市进行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或创办成长性的生物农业企业;引进和吸收市场前景好的生物农业高新技术或产品,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强生物农业企业吸引人才的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高技术重点实验室,支持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和 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不断扩大市高层次人才计划对生物农业领域的人才资助比重,结合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对引进人才在经费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四)强化科研合作,完善技术支撑

加强全市生物农业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生物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完善生物农业技术领域的创新条件和基础设施。根据我市经济与科技发展要求,按计划、有步骤地布局和搭建多层次研发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生物农业技术领域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一批新的生物农业企业的技术中心、生物农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与完善生物农业产业技术研究开发体系。

第二篇:纺织业发展规划简本

纺织业发展规划简报

一、纺织工业发展指导思想

遵循沙雅经济总体发展思路,结合新疆纺织工业发展要求,“十二五”时期沙雅纺织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构建完整产业链,以棉纺为基础,以混纺为重点,以阻燃纺织产品(密胺纤维)为亮点,积极采用先进印染技术,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逐步形成纺织、织布、印染、成衣为一体的纺织工业发展格局。

一、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沙雅纺织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经过五年的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将沙雅县建设成阿克苏地区针织纱生产基地、新疆具有影响力的阻燃纤维及纱线生产基地。

(一)主要产业产能目标

1、棉纺:至2015年,环锭纺达到60万锭、转杯纺不增加。

2、棉织:至2015年,棉无梭织机达到300台。

5、密胺纤维生产线1条。

(二)主要产品产量目标

1、棉纱:至2015年本色棉纱线9万吨。

2、棉布:至2015年本色棉坯布3000万米。

3、密胺纤维:至2015年密胺纤维5万吨。

至2015年,纺织主营产值达到34.6亿元。其中棉纱销售量8.1万吨,产值17.8亿元;棉布销售量3000万米,产值1.8亿元;密胺纤维销售量5万吨,产值15亿元。

(四)工业增加值目标

2015年纺织工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

(五)资源转换目标

至2015年,纤维加工量达到10万吨,棉花转化率100%。自用纱比例达到10%以上。

(六)就业目标

“十二五”期间,纺织就业岗位6300个,新增4300个就业岗位。

(七)知名品牌目标

培育自主品牌1个,引进知名品牌1个。

二、重点建设项目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1个大项,投资15亿元;招商引资3大项,投资28亿元

第三篇:农业发展规划

2014年农业发展规划

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为目的,以“优化结构、发展特色、争创品牌、强化服务”为重点,以农业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做大做强果品、金银花、苗木、设施蔬菜、生态旅游五大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招商力度,进一步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打造精品农业示范园,促进全镇农业结构调整。2014年计划全镇农业示范园建设达到30个,其中大王樱桃、大王核桃、孙楼大棚樱桃、祥泰苹果、金鲁蒙金银花、金地生态农业、名典北美海棠、兴润园林、大通农业、盛泉农业等10个农业示范园作为精品农业示范园精心打造并向全市推介。以农业示范园建设为载体,新发展大樱桃500亩,核桃800亩,金银花5000亩,苗木2000亩,设施蔬菜300亩。

2、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加快发展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我镇农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别适合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但品牌意识淡薄。因此,要适应新的形势,改变观念,开发绿色和无公害食品,变各村自主开发品牌为全镇统一打造“潮泉”牌农产品,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出一批“潮泉”牌名、特、优农产品。

第四篇:无锡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网络发送

锡办发[2006]45号

中共锡山区委办公室

锡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锡山区十一五科技发展

规划纲要的通知

开发区及东区党工委、管委会,各镇党委、政府,区各部委办局,区各人民团体,区直各单位,驻区各条线单位:

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锡山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锡山区委办 公 室

锡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6月7日

出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地位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的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质态提升的先导性产业。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1年的14.6亿元增长至2005年的16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01年的4亿元增长至2005年的32亿元。全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为主要特色,光机电一体化、能源与环保、生物医药产业为补充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群。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从2001年的13家增加到2005年的64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从4家增至13家。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骨干企业从最初的8家增加到12家,基地成员企业从36家增加到50家。2005年,锡山新材料产业基地(按基地成员企业口径)实现销售额达125亿元,利税12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29%、31%,新材料产业已成为锡山三大支柱产业之首,其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份额日益突出。

(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五”期间,全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5年,全区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63%,超过了全市的平均水平,专利申请量增长势头强劲。2001年至2005年的5年间,全区专利申请量分别为99件、224件、301件、468件和917件。全区专利产业化产品占全区专利申请量的75%左右。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承担了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至2005年底,全区共实施1项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10项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70项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46项)、省级以上星火

“十五”期间,我区人才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引才引智步伐进一步加快,人才服务领域进一步延伸,人才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才基本充足,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层次结构也逐步优化,初步建成了一支素质较高、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人才队伍。到2005年底,全区共有各类人才4.6万人,每万人中人才占有量达到1200人,占从业人员比重(人才密度)21.89%。

(四)创新载体建设取得突破。

“十五”期间,我区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重点建设了无锡三江科技创业园、无锡清华同方科技创业园,建设总面积达14000平方米。与此同时,清华大学无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得到顺利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市首家专家服务中心在我区诞生。

通过市场和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各类企业日益成为科技投入、转化与应用科技成果、吸纳与集聚科技人才的主体。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相继建成和完善了一批工程技术中心。至2005年底,我区建成了2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0家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五)科技对农业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科技进步从工业向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延伸。“十五”以来,我区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扶持优质水稻、奶牛、水产、花卉苗木、林果茶等新品种的引育工程,加强农业生态环保技术的攻关

件;授权专利272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新增销售收入36亿元,累计实现利税4.5亿元。

“十五”期间,我区科技事业发展虽然成效显著,但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相对不足。虽然全区科技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显得相对不足,特别是骨干企业的研发投入不平衡性较大。科技经费投入增长速度不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2、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有待加快。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还不快,纺织、车辆、轻工业等传统产业改造的任务还非常艰巨,支撑传统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应用和创新的力度。

3、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滞后。对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的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创新主体在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的需要,创新资源有待进一步集成。

4、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高科技人才、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和具有较高水准的科技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的人才需求。

二、“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大力实施“科教

4、基本形成发展规模化、服务专业化、运行规范化的现代科技服务体系。

5、合理配置科技人力资源要素,提高科技人力资源在实施科技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科技人力资源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人才总量达到6万人。

6、深入实施“五十百千”工程。建设清华同方科技创业园、台商科技工业园、电子信息科技园、新材料产业园和农业高科技创业园五大重点创新园区,同时加快50万平方米“三创”载体建设;至少与10家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并富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新增100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至少1000家企业有科研成果转化。

四、“十一五”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区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我区建设“两个率先”新锡山的要求,围绕新型工业化的标准,营造适宜科技创新的优良环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全面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推动我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增强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

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积极培育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以重点骨干高科

车载电子产品、全钢半钢子午线轮胎、铝合金汽车轮彀、液压与传动元件等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高档摩托车及其配件、沙滩车、锂电池电动车、高效热交换器、大型路桥工程用减震支座等。

此外在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依托无锡晶海氨基酸有限公司、无锡医用仪表有限公司、江苏新世纪机车有限公司、无锡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无锡瑞通电源有限公司、无锡金源环保有限公司、江苏聚慧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以下产品:系列氨基酸原料药、工业酶制剂及功能性保健饮料、医疗器械及其相关产品、半导体照明、家用中央空调等节能技术和产品、锂电池、太阳能并网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和产品以及大型污水处理、火电脱硫装置、污泥固化等技术和产品。

要加强产业协作,培育拉长产业链,营造特色产业集聚高地。依托锡山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引科的良好势头,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发展高地。开放集成,借力发展,聚焦创新,二次创业,从招商引资、招商引科转向招研引智、创业、孵化,突出抓好电子信息科技园和台商科技工业园,实现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有机结合,在发展层次上与国家高新区接轨。同时以重点突破、整体提高、引领产业发展为原则,加强锡山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建设。实施新材料产业创新示范工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响基地品牌,使锡山新材料产业基地成为全国电子信息材料及元器件企业创业的首选之地,并引领锡山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

1带头作用,集聚各镇产业优势,整合全区科技创新资源,加快三江科技创业园、江苏晶石科技研发中心、江苏大为科技智能交通研发中心、锡山经济开发区软件园等载体建设,尽快在锡山城区范围内形成一块相对集中的科技研发孵化区域。

加快创业载体建设,充分发挥锡山产业特色,在开发区东部规划2000~3000亩地,建设以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为主的创业孵化区,引入“863”成果和其他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并加紧建设台商科技工业园、电子信息科技园和农业高科技创业园等重点创新园区。引导和推动7个镇按照本镇主要产业特色,利用已建或在建的标准厂房,有选择地转向建设为本镇特色的科技创业园区,如新材料产业配套创业园、安镇现代机车科技创业园、鹅湖彩印包装创业园(城)等。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围绕“高效、开放、生态”农业的建设,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线,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重点围绕我区优势特色产业技术领域,突出抓好种养业品种选育、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等研究开发和转化应用,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

制定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综合利用现有各类资源,加强优势产业的整合、扶持和延伸发展,构建全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实施“品种、技术、知识”三大更新工程。依

(四)加强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围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生活环境,在生态环境、人口与健康、循环经济、人居环境、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坚持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相结合,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加快实施社会发展科技示范工程。一是围绕人口问题,重点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公共卫生安全、人口与健康等方面加强研究,建设多层次、现代化的社会安全防控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二是针对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废弃物和污染物控制以及提高环境容量或承载能力的紧迫需要,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为目标,开展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研究,有重点地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研究节能技术和能源高效、清洁、安全开发与利用技术。选择重点产业和典型园区或区域,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绿色工业技术应用示范,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示范模式。三是围绕环境问题,重点在环境污染治理、经济运行环境等方面加强研究,大力引进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限制高耗能项目的进入,重点支持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低能耗、高附加值产品在工业中的比重。四是围绕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和科技工程示范,加强城乡居民住宅新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城镇和农村生

5推进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根据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优势领域,合理布局,分类推进,集成支持,在磁性材料、药用氨基酸、化工添加剂、高性能微机、人工环境等方面重点培育一批省、市、区三级工程技术中心。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吸引外资研发机构落户锡山,推进外资企业研发活动的本土化,实现外资在产业转移的同时做到技术转移。

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新材料电子信息平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我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培训、咨询、文献检索、认证、维权代理、项目申报等现代中介服务。面向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创业需求,按照“业务特色化、服务规范化、机制市场化”的思路,鼓励发展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成果推广等现代科技中介服务业。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招商引智、产学研合作等各种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我区创新创业,加强专技人才的继续教育。特别是根据我区产业特点,重点培养各类专业适用人才,为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为重点,从舆论导向、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方面引导创新主体把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纳入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市场运作和资产管理

72、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扶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的政策法规,深化落实我区《关于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推进科技进步的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锡山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实施意台见》等科技创新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吸引人才来锡山创新创业;建立与财政收入相应增长的科技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进一步优化政府科技经费投向,把投入重点转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专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

(二)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校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实施“借脑工程”,开辟“绿色通道”。

1、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放大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牵引作用,以“一院七校”为重点,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为代表的拥有雄厚科技实力的科研院所、知名大学的合作,探索共建基地园区、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新型产学研合作形式。加快建设清华大学无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积极开展无锡锡山—上海科技“直通车”活动,开展与上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全面合作。开展主题招商引科活动,组织好科企合作洽谈会,搭建科企合作交流平台。鼓励校企双方合作办教育。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征集区内重点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技术难题,以我区专家服务中心专家为核心,定期组织专家“门诊”。加大对优秀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奖励力度,鼓励和引导企

9和配套服务,努力为“三创”载体建设提供更加优良的发展条件和创业投资环境,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构建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快区镇两级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快企业信息化改造步伐,培育建设一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镇、示范企业,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制造装备数字化等单元技术及适用的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帮助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信息化流程改造,加强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三是构建完善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加快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拓展服务内容,帮助企业策划、申报各类科技项目、产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促进产学研联合。进一步发挥锡山专家服务中心、清华大学无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服务平台的联系纽带作用,为企业的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打开常年绿色通道。四是构建完善人才开发平台。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深化落实相关文件精神,让人才特别是企业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鼓励现有重点企业加强对研发技术人员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并引导企业间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五是构建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知识产权“黎明行动”,帮助企业构筑保护创新成果的“防火墙”,营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尊重和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形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在群众中开展知识产权的宣传和法制教育,增强群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12、建立科技创新决策顾问制度。组建由技术专家、企业家和政府领导等组成的科技创新决策咨询专家组,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技术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的评估;发挥行业协会资源共享、维权自律和创新发展的作用,实行重大科技项目招投标制,改革计划项目的经费管理制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机制,建立科学的科技评估制度,积极扶持中介科技评估机构,逐步建立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信用制度。

3、加强全民科学普及。完善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科技、教育、大众传媒之间的协作,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创新文化,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科普投入机制,加强科普场所建设与管理。加强各级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培训,抓好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普及工作。充分发挥传播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形成“四尊四创”的良好社会氛围。

主题词:科技工作

规划纲要

通知

中共锡山区委办公室

2006年6月8日印发

(共印210份)

第五篇:无锡市“十一五”机械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无锡市“十一五”机械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在“十五”发展的基础上,特制定《无锡市“十一五”机械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立足于充分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为核心,抓住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条件和机遇,大力实施“结构优化、技术升级、专业配套、产业集群”的整体战略。发展一批重点战略产品,推进专业化协作配套,延伸产业链;培育一批在国内领先的龙头企业,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开发一批核心和关键制造技术,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自主研发、国际品牌、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的产业链为标志的产业发展框架,建立起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出口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械装备制造与研发基地。

二、发展目标

(一)总量目标。“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左右,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3000亿元,利税30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2万元以上。

(二)技术进步。到2010年,建立25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70%大中型企业采用CAD、CAM及CIMS技术;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新产品占销售收入比重达25%;培育名列全国前三位的重点产品50个。

(三)集约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培育大型化企业集团。到2010年,基本建成10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5个优势产业群、24个优势产品群;培育形成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2家、超50亿元的企业集团8家、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20家。

三、发展重点

实施“524”工程。在重点发展行业的选择上,在充分发挥我市机械装备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选择经济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技术水平高的行业;选择符合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趋势,具有可持续发展空间的行业;选择产业关联度大、延伸力强、能形成产业链、产业群的行业的三条原则,“十一五”期间,将重点打造5个优势产业群:整车(汽车、摩托车)产业群、零部件(汽车、摩托车)产业群、精密机械产业群、电工仪表(含光纤)产业群、专用机械产业群,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群体;培育24个优势产品群。

(一)整车(汽车、摩托车)产业群。重点企业:南汽无锡汽车制造厂、神舟汽车厂、一汽(无锡)客车厂、安源客车厂、一汽锡柴汽车厂、交通汽车改装厂等。重点产品:家用经济型轿车系列;中高档旅游客车、新型城市公交车、轻型商务车等客车系列;自卸载重车、水泥运输泵车等工程车系列;公安指挥车、运钞车等特种车系列。“十一五”末,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形成9万辆汽车整车生产能力(其中经济型轿车6万辆,客车1万辆,改装车2万辆),成为省汽车工业重要的制造地。

(二)零部件(汽车、摩托车)产业群。重点企业:威孚集团、博世(无锡)公司、联合电子、一汽锡柴、四达集团、霍尔塞特、江阴模塑、江阴协统、雀来宝、普利司通、华光轿车附件、吉兴汽车内饰件、江阴长仪、彩登电子等。重点产品:燃油喷射系统、电喷系统、重型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机、发动机液压挺杆、等速万向节、气门推杆、汽车传动轴管、轮胎等动力系统产品群;保险杆、减震器、三元催化净化装置、后视镜等车身件系统产品群;汽车顶篷、座椅、后搁板等汽车内饰件产品群;仪表总成、传感器、汽车空调、音响等电子仪表产品群。“十一五”末,产品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形成50万台柴油内燃机、300万套燃油喷射系统、150万套汽车保险杆的生产能力,成为国内著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三)精密机械产业群。重点企业:开源、钻探、新锡量、国盛、微研、曙光、南方机电、新时代电机、华达电机、铁姆肯、光洋、新苏、华通。重点产品:高精度数控磨床,钻探工具、高精度量刃具、精密模具、热处理及齿轮、发电机、滚针轴承、气动元器件等。“十一五”末,产品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形成机床工具、模具齿轮、电机轴承、液压气动四大产品集群。

(四)电工仪表产业群。重点企业:远东、法尔胜、无锡电缆、江南线缆、华能、华光、江苏太湖、无锡太湖、光洋电子、东力电气、透平叶片、锡园科技、新宏泰、明达、海鹰、湖光、工装、长仪、梅思安、耐特机电。重点产品:电力

线缆、通讯电缆、钢芯铝绞线、交联电缆、控制电缆、车船用电缆及特种电缆系列,光纤预制棒及光纤、锅炉及水处理、汽轮机大叶片、核电大叶片、燃机压气机大叶片、导向型调节阀、夜视仪等。“十一五”末,产品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形成线缆特纤、锅炉水处理、电气控制、特种部件、仪器仪表五大产品群。

(五)专用机械产业群。重点企业:双良、约克、压缩、华光、北海封头、四达、锡泵、洋马、布勒、格兰特、华源凯马、通用、鹏鹞、英格索兰、沪宁钢机、振华港机、宏源、江阴机械、江阴动力、纺专、双象、格兰、模塑、布勒。重点产品:中央空调机组、系列压路机、螺杆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天然气用压缩机、系列污水处理设施,起重装卸机械系列,输送机械系列,小型联合收割机系列,高速弹力丝机、棉纺粗纱机,全自动塑料注射成型机系列,系列制粉、大米、饲料加工机械,农机系列、橡胶塑料压延机械、容器焊接中心、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等。“十一五”末,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形成通用机械、农机食品机械、环保机械、重机工程机械、纺织机械、橡塑机械六大产品群。

四、主要措施

(一)建设产业基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1.拉长产业配套链。一是培育建设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打破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的束缚,按产品的特性及工艺特点对相关的企业实行战略重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十一五”末,培育形成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2家、超50亿元的企业集团8家、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20家。二是鼓励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实现规模经营。按照“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要求,努力降低零部件自制率,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现状,要积极面向社会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的作用,从而形成规模经济。三是组建发展一批具有较强专业化协作能力的小型企业。加大专业化协作推广工作的力度,建成一批“专、精、灵”的专业化小型企业,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产品逐级配套的格局。

2.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机械装备产业区。产业区的主要功能,如加速技术和市场信息交流、实现范围经济、深化分工程度、建立各种行业标准等,都有助于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持。依靠现有的产业基础,在我市形成若干个国际知名、各具特色的机械装备产业区,重点培育生产成套设备的新区工业园、江阴

美加工业园、洛社-堰桥工业集中区;生产精密机械的光机电工业园、蠡园开发区;生产电线电缆的官林-高塍工业集中区;生产整车的惠山开发区、锡山开发区;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新区工业园、惠山开发区、洛社集中区、滨湖开发区等。

3.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重要产品和知名品牌。知名品牌的多少是国际竞争力强弱的最终体现。要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与供应基地,就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在与跨国公司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力争到“十一五”末,建设20个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4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一批具有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大型专业工程公司。50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列全国前三位。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树立品牌形象,培育全国名牌或国家驰名商标5个、省级名牌或省级著名商标30个。

(二)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无锡的装备制造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柴油机、中央空调、数控磨床、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扭曲叶片等一大批名、特、优、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价格方面,许多产品的定价只有国外同行业产品价格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只要有顺畅的营销渠道,无锡品牌的机械装备在国内外市场还是有竞争力的。无锡的装备生产企业要发挥好这一优势,以满足市场需求为重点,切实推进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一方面要优先发展一批重点优势产品,具体包括市场和出口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的产品,进出口逆差大的以产顶进产品,对行业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大技术装备,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等。另一方面要适当限制一批生产能力闲置严重、市场供给远远超过市场需求的过剩产品的生产,坚决淘汰一批技术工艺陈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品。

2.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要把加强大型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要完善和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在注重加强大型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中小型企业技术开发服务体系的建设。技术来源和技术进步既是中小型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又是中小型企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要建立一批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行业技术中心,同时加强

并提高各类技术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要采取鼓励政策,支持中小型企业引进技术、购买专利以及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发新产品等。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是未来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使制造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高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先进制造技术是世界各国的发展方向。因此,通过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改造机械装备制造业,提高其产品的技术含量,进而推进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技术进步途径。

3.注重企业各类人才的培养。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国际水平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固然受到物质技术基础的影响,但是也与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密切相关。机械装备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产业,其中的许多技术知识,特别是那些核心技术,往往掌握在技术开发人员和熟练劳动者手中,很难通过技术转让等渠道获得。目前符合战略性结构调整、适应技术创新和WTO要求的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外经外贸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严重不足。同时,由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很多企业迫于市场压力缺乏长期打算,忽视了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更进一步凸显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这种状况与加快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必须把提高劳动者素质放在重要地位,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要发挥正规教育、社会力量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的作用,积极落实后备劳动力的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与此同时,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也要树立继续教育的观念,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全面提升行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三)积极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做好各项服务

1.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规范企业的行为,加强如何有效保护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工作的研究,协调解决行业内的非正常竞争,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要引导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加强企业间的联合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2.积极推进企业间的协作配套。围绕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加强协作配套,延伸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是发展产业集群的有效途径。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做好服务工作,依托市内外的大企业搞好协作配套,形成对接机制,着力为企业落实重大项目的配套服务。

3.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穿针引线。一方面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积极引导企业以积极的姿态、切实的合作方式,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前来合作,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要搭建社会化的科技服务平台,为广大的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科技研发、技术成果交易、科技信息咨询的服务平台。

4.对机械装备制造业实行必要的扶持政策。一是尽快建立重大机械装备产品研制生产的风险基金。重大机械装备产品的研制生产具有很高的风险,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不断的完善,有可能出现失败和反复。实事求是地说,目前还难以要求我市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完全承担这种风险。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担保机制,对我市确需掌握和发展的一些重大机械装备,在首套国产设备研制生产时由政府出资给予一定的风险担保,这样就有助于打消项目业主的顾虑,减少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二是继续实施贴息支持大型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三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不仅政府财政支出要按政府采购的办法,由各级政府投资的项目或享受政府优惠贷款的项目也要优先购买本地设备。

下载无锡市现代生物农业发展规划-简本-20100422-2[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无锡市现代生物农业发展规划-简本-20100422-2[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

    宝鼎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我校一直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

    农业发展规划(五篇)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发 展规划 目录 第 1 章 规划背景 1 1.1 觃划癿提出 1 1.2 觃划范围不觃划期 1 1.3 觃划依据 2 第 2 章 发展基础与条件 4 2.1 经济社会収展总体状冴 4 2.2......

    125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凤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 经济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二O一O年八月 目 录 前言 一、“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回顾„„„(3) 二、“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条......

    重庆市农业发展规划

    重庆市农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是全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虚问题的关键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深化......

    乡镇农业发展规划

    乡镇农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农业发展现状 一、草铺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草铺镇位于安宁市西郊,西连禄裱镇和易门县,北连温泉、青龙两镇,南接县街镇,东邻连然镇。距安宁市......

    农业发展规划书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xx县xx镇 xxx 根据中央连续七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三农”政策的出台,特别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充分利用农耕土地的发展方向中指出的:“引导农村土地......

    农业生物多样性

    2.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其再构 虽然,不能够与当今九大类全球主要环境问题相比(全球变暖、臭氧层破环、酸雨、热带雨林的消失、野生物种的减少、海洋污染、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土地......

    现代节水农业

    《现代节水农业》帮了我 今天走进新月村农家书屋,来到农业科技书架前找到一本《现代 节水农业》翻阅,书中内容立马吸引住我,我花了半天的时间通读全 文,使我懂得节水灌溉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