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制与转折_2005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改制与转折:2005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1)
2005年5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办的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论坛举办期间,《财富》全球论坛中方秘书处向与会代表和记者提供了一套由国务院新闻办监制的惟一指定中国资讯,传媒分册是10册中的一本。传媒分册从中国传媒产业的规模和结构、中国传媒产业的政策及经营环境、社会不断进步营造着传媒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等方面展望了中国传媒产业的前景,极富学术和实践价值。传媒分册作者崔保国,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本网分三期陆续全文刊登这一发展报告。
序 言
2004年,在中国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传媒产业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全年广告经营额再创新高,突破1200亿元;传媒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试点单位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大批新闻报道促进了若干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传媒产业的突出表现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可。
一个产业的兴起,要由一个庞大的企业群构成。2004年中国传媒业发展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政府层面上对传媒机构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转型的推动。2003—2004年,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相继出台政策,分别对报刊社、出版社、广电媒体提出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分开、企业化转型等要求,实质上就是促进中国传媒机构的企业化转型——起码是一部分市场化媒体在经营层面的企业化转型。
从公司化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的传统传媒机构大多为国有事业单位性质,即使带有产业特性,也无法称之为真正的企业,因此严格来讲所谓的传媒产业也只能是一个伪命题。中国传媒产业,距离真正的产业目标,仍存在不小的距离,距离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目标,仍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要走。
但2004年中国传媒业的发展,让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的传媒业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的规范道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2004年真正的媒体企业开始出现,而这一群体势必会越来越大,传媒也将真正成为一个产业,因此2004年可谓是中国传媒产业的启蒙年。
2005—2008年将是中国传媒产业的崛起期,2005—2010年将是中国传媒产业的起飞期,而2005年则将是中国传媒产业改制与转折起飞的元年。中国传媒产业能否在中国社会经济稳健发展、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加剧、国民消费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得以迅速前进,能否在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问题的引导和解决、服务人民文化消费需求上发挥自己独有的作用,2005年也将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必将作为中国传媒产业由启蒙到起飞的关键点而载入史册。从传媒机构个体角度来讲,2005年中国传媒机构能否抓住这一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及时进行市场化转型和迅速发展,将决定自己在社会舆论层面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决定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决定自己将来的发展前景。
从产业整体角度来讲,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能否实现真正的企业化转型,是决定其能否具备足够发展后劲、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关键一搏。中国传媒产业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将受到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影响,同时,中国传媒产业理应也必然会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理性健康发展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推动器”的作用。
我们预计:
2005年,改制将成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主题。
2006年,扩张将成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主题。
2007年,国际化将成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主题。
2008年前后,中国传媒产业将全面崛起,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并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一、中国传媒产业的规模与结构
传媒产业究竟由哪些产业构成,各个国家统计标准各不相同,仅存在一个大致的共识。由于中国传媒产业统计的缺陷,长期以来纳入公共视野的一般是四大传统媒体(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的广告收入,四大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构成了中国广告营业额的半壁江山,它们和广告公司共同构成的中国广告营业额,2004年已逾1200亿元。
实际上,另外一些传媒细分市场的发展长期以来为人忽略,例如报刊发行收入、有线电视收费等,虽然这部分收入客观存在且产值巨大,但在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整体规模时,经常被有意或无意的忽略。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及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新的媒体形式逐渐涌现并迅速发展壮大,这些媒体形式正壮大着中国传媒产业,并在其中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分额。这些传媒细分市场所占市场分额已超过中国传媒产业整体市场的一半。
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传媒产业核心层应包括报纸广告、电视广告、期刊广告、广播广告、广告公司、有线电视收费、图书出版、报纸发行、期刊发行、电影票房、音像制品、手机短信、上网费、游戏等14类,上述中国传媒产业核心层产值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2004年产值规模约为3270亿元(如图
1、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国传媒产业统计的欠缺和统计数据公布时间的制约,以下数据为我们参考多方资料推算而得,谨供大家研究参考。
1.中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状况
据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统计数据,2003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1806.93亿印张,折合用纸量418.59万吨,与上年相比,用纸量增长10.75%。其中:书籍用纸占总量14.11%,课本用纸占总量11.77%,图片用纸占总量0.1%,期刊用纸占总量6.13%,报纸用纸占总量67.89%。
图书
2003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70家(包括副牌社35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20家(包括副牌社14家),地方出版社350家(包括副牌社21家)。
2003年全国共出版图书190391种,其中新版图书110812种,重版、重印图书79579种,总印数66.7亿册(张),总印张462.22亿印张,折合用纸量108.77万吨,定价总金额561.82亿元。与上年相比,图书品种增长11.4%,新版图书品种增长10%,重版、重印图书品种增长13.2%,总印数下降2.9%,总印张增长1.3%,定价总金额增长5%。期刊
2003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074种,平均期印数19909册,总印数29.47亿册,总印张109.12亿印张,折合用纸量25.64万吨(含高校学报、公报、政报、年鉴1704种,平均期印数429万册,总印数4287万册,总印张178015千印张)。与上年相比,种数增长0.5%,平均期印数下降2.44%,总印数下降0.14%,总印张增长2.58%。
报纸
2003年,全国共出版报纸2119种,平均期印数19072.42份,总印数383.12亿份,总印张1235.59亿印张,折合用纸量284.18万吨。与上年相比,种数下降0.84%,平均期印数增长1.88%,总印数增长4.16%,总印张增长15.76%。
第二篇:201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2010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节选)
一、2010 年中国传媒业发展情况概览
自 2004 年至今,中国传媒产业产值实现了翻番。而移动传媒与互联网发展快速,正在逐步 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动力,而相较于此,报业、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尽 管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但在总体产业格局中的比重正在下降,整个中国传媒产业结构也正 发生着改变。
1、报纸 我国目前共出版报纸 1937 种,平均期印数 20837.15 万份,总印数 439.11 亿份,总印张 1969.4 亿印张。与前一年相比,种数下降 0.31%,平均期印数下降 1.5%,总印数下降 0.86%,总印张增长 2.01%。近几年,我国报纸广告整体呈现上扬态势,尽 管前两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而伴随 经济形势的好转,广告市场也逐渐回温。根据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监测数 据显示,2009 年,我国报 业广告实收平均增长率仅为 2.75%。这一数据在 2010 年前三个 季度分别达到了 23.53%、19.46%和 13.78%。根据慧聪邓白氏的调研数 据,2009 年,我 国报纸媒体的全年广告投放额突破 900 亿,达到了 911 亿元。截至 2010 年 8 月,报纸媒 体的广告额已经达到了 637.64 亿元,比上 年同期增长达到 18.2%。在广告经营增长的同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报业广告市场并未与整体广告市场同步 增长,二是广告结构恶化。2010 年我国报业广告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支柱行业的广告集中度 下降,房地产、IT 等优质 的广告资源比重下降。如央视 CTR 的调研数据显示,2010 年上 半年报业广告刊登额比 2009 年同期增长 21.9%,其中,零售业增长 35.7%,汽车大 增 50.9%,而作为报业第一大广告行业的房地产广告仅增长 1.6%,其在报纸媒体的广告投放份额已经 从 2008 年的 30%下降到 2010 年的 24%。这 些情况会影响到报业广告的进一步回升和增 长。
2、期刊 2009 年全国共出版期刊 9851 种,平均 期印数 16457 万册,总印数 31.53 亿册,总印张 166.24 亿印张,定价总金额 202.35 亿元。与上一年相比,种数增长 3.16%,平均期印数下 降
1.85%,总印数增长 1.53%,总印张增长 5.23%,定价总金额增长 7.96%。定价总金额较 “十一五” 第一年的 152 亿多元增长了近33%,印数增长近11%,总印张增长超过 21%。总 但与此同时,期刊业的广告经营额与发行收入 出现下降趋势,2009 年期刊广告经营总额为 30.37 亿元,较上年的 31.02 亿元下降 2.1%,发行收入为 166.3 亿元,较上年的 167.1 亿 元下 降了 4.8%。此外,我国期刊业年总产值和年广告总收入在我国整个新闻出版行业 10000 亿元的年产值中,占比不到 4%。同时,期刊结构目前无法适应市场 的需要。9800 在 多种期刊中,科技期刊有 4900 多种,大学学报 2000 多种,行业期刊有 1000 多种,这意 味着超过三分之二的期刊不面向市场,而真正 面向市场的消费类期刊不到 1000 种,这与 发达国家的期刊结构差距较大,我国的期刊结构亟待转型。
3、广播电台 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数 据显示,目前我国广播综合覆盖人口率达到 96%以上。2009 年,中国广播电台整体广告收入为 81.46 亿,增长 12.79%。其中,实现自 营广告收入 71.87 亿元,同比增长低于整体增速,同比增速下降(08 年同比增速为 8.79%); 在全国广告收入中占比由上一年的 3.60%下降至 2009 年的 3.52%。尽管传统媒体广告正在逐渐被分流,但就广播电台来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迅猛增长,逐渐 受到了广告商的青睐,甚至获取了电视广告的部分分流,其增速领跑其他传统媒体。不少广 播电台获得了新的发展,如浙江电台交通之声今年广告额破亿,成为浙江首个广播亿元频道。2010 年,中国广播业的一大进步是顺应媒 介融合的发展方向,进行积极地探索,尤其是在 媒介内容产品的生产、数字化发展、跨媒体经营等方面不断尝试。在全媒体应用方面不断升 级,逐步由内容生产者和 制作者向信息集纳者转变。北京广播电台先期已经开播了 DBA 视频频道并上线手机 WAP 网站,2010 年 3 月,北京广播电台又开通了问城网,并在实现 北京全 境广播数字化的基础上,推出推送式广播服务,使终端产品大大丰富。
4、电视台 据国
家广电总局初步统计,2010 年 1-10 月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10%。目 前虽然电视广告播出时间缩短,但是我国电视业经济效益却保持增长态势,2011 年中央电 视台黄金资 源广告招标额超过 127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15%,17 年来的新高。创 据预测,2010 年我国广播电视收入将首次突破 2000 亿元大关。行业内外对后金融 危机时期广电产 业发展预期普遍看好,电视广告收入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10 年,我国三网融合正式启动,今年试点实行了“不对称进入”格局,以广电为主,政 策全力支持广电进入电信,广电获得了先期发展权,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正在提 速。
5、互联网媒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 示,截至 2010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 4.2 亿,较 2009 年底增加了 3600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 31.8%。中国成为世界上互联 网使用人 口最多的国家,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 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截至 2010 年 9 月底,我国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了 2.92 亿,在互联网用户总数占比超过一半以上。网民的快速增 长带动了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2009 年中国网络广告 市场规模达到 207 亿元,同比增 长超过 20%,预计 2010 年该数字有望达到 300 亿元。随着 3G 网络的普及和技术环境的进 一步优化,互联网和移动传媒正 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目前互联网使用终端多样化的程度越来越深,我国互联网媒体的产业化进程加剧。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不断融合,带动了 我国整个传媒产 业的发展。
二、2010 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传媒单位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将经营性媒体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并支持媒体 企业发展,是近年来和今后一段时期文化体 制改革的重要主题之一,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塑市场主体,解放和发展 媒体生产力。党的十七届五 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对文化建设提出了 新要求,为 深入推进传媒体制改革,发展传媒产业指明了方向。不可否认,只有新的体制和机制才能顺应新的时代要求,激发生产活力。我国是传媒产业大 国,但要成为传媒产业强国还需要在深化体制改革上做文章,以往事业身份的传媒机构通过 改制重组,引入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念和机制,才能彻底摆脱旧有体制的束缚。在出版领域,我国出版社机构陆续完成转制任 务。此外,49 家党报党刊集团也实现了宣传 编辑和经营业务的分离,经营部分正在转企改制。目前,中国已组建了 29 家出版集团公司、24 家国有新华发行集团 公司、家期刊经营集团、家报业经营集团,3 49 市场主体更加明确,有效开辟了市场化融资渠道。《中国文化报》作为全国第一家部委主管整体转制的报纸,经 过 一年多的发展,公司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一 开始就明确了转制后的企业与主管单位和出资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2010 年 10 月,辽宁日报集团所属辽沈晚报社获中宣部批准,成为全国都市报作为非时政类媒体整体转制的 试点单位;这一举措也拉开了我国非时政类媒体转制 的大幕。广电领域的改制主要以“制播分离”为切入 点,将广播电视频率频道资源、编播管理、新 闻采编、播出总控等保留事业体制,作为政府出资主办的事业单位,履行广播电视运营的管 控职责;将广播、电视中市 场属性较强的节目制作(除新闻外)、推广发行、广告经营和衍 生业务及其他经营性业务,从事业 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2010 年,央视提出“破 中心、立频道”的战略思路,节目的制作与管理将更加直接,频道制会更加科学化;2009 年末,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原辽宁电视台、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和辽宁教育电 视台合并为 辽宁广播电视台,同时开始全面实施制播分离、产业延伸的广播电视体制的全面改革; 此外,湖南广电集团借鉴上海文广 “一分为二” 式的制播分离理 念,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多元产业,并积极谋划上市融资。2010 年,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东方网、北方网、千龙网、大众网、浙江在线、四川 在线和华声在线等 10 家新闻网站完成转企改制,成为首批选定登陆
A 股的新闻网站上市对 象。截至 2010 年 10 月底,国内 A 股市场共有 40 多家传媒类上市公司,累计融资金额达到 300 多亿元。这 40 多家上市公司中有 8 家是通过借壳上市进入资本市场,与此同时,上报 IPO 的文化企业已达上 百家,其中绝大部分为传媒企业。无法回避的是,转型同时也伴随着 “阵 痛” 目前。绝大多数媒体改制的难点还在于员工对过去 “事业” 身份的留恋。只有积极主 动
地适应并创造性地改革内部人事机制,在维护转制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突出激励性管理,才 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事制度和人力资源保障。
(二)媒体数字化转型迈出新步伐 随着印刷成本和发行成本的日益提升,国内媒体也深刻的认识到,向下一代数字媒介终端整 合已不仅仅是发展的要务,而是未来生存的保障。传统媒体与数字化终端和移动网络的融合,成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总体来看,中国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基本是从编辑制作手段的数字化起步,向终端平台的数字化发展。其具体途径为:一是利用网络和数字技术来改造传统媒体,使其更加适 应数字时代受众阅读和视听需要;二是主动向数字媒介终端延伸,开辟新的媒介“蓝海” : 2009 年 12 月 28 日,CCTV 的中国国 家网络电视台正式上线,并于 2010 年正式取代央视 网成为网络传媒产业的一支航母级新军;而作为首家登陆 iPad 的中国媒体,《中国日报》 也开启了中国媒 体新一轮数字化转型的热潮。此后,国内众多媒体纷纷针对 ipad 推出应 用程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借助三网融合的东风,集成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对传统广 播 内容进行可视化开发,开拓视频新天地; 《光明日报》着眼于切实提高新媒体的驾驭能力,自主研发移动新媒体 “光明云媒” 国内首次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实现 了传统纸媒的版面设,计;在出版领域,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 江苏移动合作、开发电子书项目,通过打造数字化管 理、数字化信息服务、数字化内容出版三大平台,并 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为基础,借助数字 化战略形成了竞争新优势,推进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新华社借助新的媒介技术,开播了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电视台,大 大提升了中国新闻的海外影响力,它借着数字化战略 转型的机会,向全媒体华丽进军。
(三)资本运作和多元化经营取得新业绩 通过资本市场的资金融通、体制培育和资产重 组三大功能,借助资本运营的手段可以使传 媒业尽快实现市场化和规模化经营,同时使我国传媒企业的经营运作逐步进入科学化的轨道。而多元化投资作为一种增加 企业收益机会、分散经营风险的有效市场策略也正被越来越多 的中国传媒机构所运用。报业方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秉承“传媒控制 资本,资本壮大媒体”的发展理念,依托传 媒主业,首创了“一媒体一公司”的运营模式,做强主业。“以报为本,多元发展”培育了 资本经营,房地产和高新技术 三大重点多元业务,收获颇丰; 2010 年 8 月,广州日报报 业集团分拆采编和经营,以 42 亿报刊经营业务资产整体注入粤传媒,至此广州日报社传媒 类主营业务的整体上市;2010 年,河南 日报集团总收入中的报刊经营收入比重由以前的 90%以下降至 50%左右,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走在全国报业集团前列。出版领域,中南出版集团将图书、期刊、报纸、网站、手机报、数字报、框架媒体、电子、音像出版物等多品种、多介质媒体整合为一体,2010 年前三季度,中南传媒实现营业收入 30.85 亿元,净利润 4.34 亿元,并于今年成功登陆 A 股市场。在广电领域,湖南广电集团以湖南卫视为标志 的精品频道品牌、以电广传媒为标志的资本
运营品牌、以金鹰影视文化城为标志的产业经营品牌、以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为标志的节庆 活动品牌已经成形。这些举措 在新的媒介融合市场环境下,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多元化 并巩固了其优势竞争地位。2010 年 5 月,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联 实现数字 电视新媒体与电子商务、金融支付的无缝衔接,共同推动中国新型文化传媒产业、金融支付产业和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此外,东方传媒集团于 2010 年 8 月成功 收购星空卫视在华业务,在有效延伸集团投资产业链的同时也推动世界传播格局的变革与发 展。伴随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媒机构在经历 了初创期的摸索后,其
市场行为也日益成熟。媒体在跨产业、跨地域的多元化投资中,资金筹措能力、资本整合运作能力越来越强,有吸 引力的市场机会也就越来越 多。在坚持立足新闻主业的基础上,通过扩大经营领域,改变 单一的传统传媒业务,向多元化、集约化、集团化、全国化、跨媒体方向发展。
三、我国传媒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2010 年是中国传媒产业处在结构调整、业升级的关键一年,产 是传媒企业极力加大开发市 场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传媒产业步入“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目前,传媒 产业相关的十一•五规划 均已进入成果验收阶段,各部门的十二•五规划正陆续出台。2011 年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传媒业的发展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一)改革、改组改造与创新管理将成为未来体制改革的重点 改革、依据国家制定的传媒产业转型政策,未来经营 性宣传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将继续推进,非时政类报刊、新闻网络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将陆续完成。而出版社转企改制 工作完成之后,下一步的工 作重点是出版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组建大型出版集团,并向适 应媒体融合趋势的数字化方向转型。针对报业和广电业而言,发行体制改革和制播分离改革 将深入推 进,覆盖面和影响力将不断扩大。同时,国有传媒企业将进一步积极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政策引导下,传媒产业内部将培育出一批骨干企业和 战略 投资者,发挥在市场机制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二)基于数字化和移动化的传播形态更加丰富 新技术的发展,推动新的媒体形态的出现。以 移动互联网络为通信基础,搭载高频处理核 心,具有更长电池续航时间和清晰的显示技术及影像还原技术的手持便携式接收终端成为未 来媒介终端的发展方向。在媒 介融合不断加深和拓展的形式下,复合型的传播模式代替了 单一的传播路径和平台,以互动性、即时性为特点的微博等开放型信息传播平台的出现颠覆 了信息传播的 传统路径。传统媒体将顺应这一潮流的发展,不断探索和开发数字化的传播 形态,从以新闻内容生产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全媒体形态的综合性信息内容生产并提供即时 信息服务为主的模式,同时积极介入微博等新的传播平台中,抢占一定的话语权,巩固自己 的影响力。
(三)媒体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开展新的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业将是未来国内的媒体机构争相进入 的下一个领域。在体制机制转型升级的同时,原本以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依存的媒体,在未来终端一体化的前提下,其原有的宣传事业 功能将进一步泛化。更加细 分的市场将催生有偿的信息推送和定制服务,其性质类似于今 天的通讯社,但 服务对象为有特定信息需求的普通消费者或机构。具体路径上,在终端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媒体 作为专业的信息集纳商,凭借多年来构建的 信息渠道和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发挥在采集信息上的传统优势,深耕新闻信息的内在价值,依托更加精细的目标受众定 位技术,借助自身的公信力和传播优势,提供有偿的定制信息 服务以及信息增值服务将是传媒产业下一个发力点,从而摆脱以往高度依赖广告收入的局面,真正做到 以用户为核心的信息服务。
(四)通胀预期下,传媒产业发展喜忧参半 通胀预期下,2011 年的总体经济形势依然会伴随通胀的 压力,包括纸张、印刷、设备更新、人力资源成 本等在内的传媒产业总体运营成本将继续提高,这给转型初期现金流普遍不充裕的传媒产业 将带来巨大的现实压力。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看到希望。借助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为传 媒企业参与海外媒体的兼并重组提供了绝佳的良机,也为传媒企业走出国门开辟了一条捷径。此外,一些进口新型设备的采购成本将会较之前有一定程度的下调。
(五)国家传播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加强 随着即将出台的传媒产业十二·五规划向产业 内部的深入贯彻落实,传播体系建设将得到 加强,具体来说将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重点媒体的传播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央重 点新闻网站的建设继续得到推 动;民族语言广播的投入继续得到重视;国家应急广播体系 进一步健全。国家将加快发展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实现手机电视、IPTV 和互联网电视集 成播控平台 的统一集成管理,播出控制以及电子节目指南(EPG)用户端数字版权,(DRM)等管理系统。在国家政策促动下,传媒产业将继续加大对农村
宣传基础设施的 建设投入,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宽带互联网普及、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农村公共项目的建 设。同时,国家将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关注和政策倾斜。结语 似乎是在不经意间,中国传媒业已经走完新世 纪第一个波澜壮阔的十年,据清华大学传媒 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统计,2009 年我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 4907.96 亿元,2004 至 2009 年我国传媒产 业总产值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8.45%;预计 2010 年我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 可达 5620 亿元。这些数字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令人赞叹,它凝结了中国传 媒人十年的 创造、十年的汗水,它体现了中国传媒人十年上下求索、披沙沥金的卓绝精神。而今,传媒技术日新月异、转企改制的进程如火如荼,三网融合的曙光依稀可见……可以说 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市场环境都为 中国的传媒人提供了大展拳脚 的机会。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传媒业会在“十二五”期间以及之后更长的时间里更加快 速、繁荣的发展
第三篇:201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201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一、2010年中国传媒业发展情况概览
自2004年至今,中国传媒产业产值实现了翻番。而移动传媒与互联网发展快速,正在逐步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动力,而相较于此,报业、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尽管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但在总体产业格局中的比重正在下降,整个中国传媒产业结构也正发生着改变。
1、报纸
我国目前共出版报纸1937种,平均期印数20837.15万份,总印数439.11亿份,总印张1969.4亿印张。与前一年相比,种数下降0.31%,平均期印数下降1.5%,总印数下降0.86%,总印张增长2.01%。
近几年,我国报纸广告整体呈现上扬态势,尽管前两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而伴随经济形势的好转,广告市场也逐渐回温。根据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报业广告实收平均增长率仅为2.75%。这一数据在2010年前三个季度分别达到了23.53%、19.46%和13.78%。根据慧聪邓白氏的调研数据,2009年,我国报纸媒体的全年广告投放额突破900亿,达到了911亿元。截至2010年8月,报纸媒体的广告额已经达到了637.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达到18.2%。
在广告经营增长的同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报业广告市场并未与整体广告市场同步增长,二是广告结构恶化。2010年我国报业广告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支柱行业的广告集中度下降,房地产、IT等优质的广告资源比重下降。如央视CTR的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报业广告刊登额比2009年同期增长21.9%,其中,零售业增长35.7%,汽车大增50.9%,而作为报业第一大广告行业的房地产广告仅增长1.6%,其在报纸媒体的广告投放份额已经从2008年的30%下降到2010年的24%。这些情况会影响到报业广告的进一步回升和增长。
2、期刊
2009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51种,平均期印数16457万册,总印数31.53亿册,总印张166.24亿印张,定价总金额202.35亿元。与上一年相比,种数增长3.16%,平均期印数下降1.85%,总印数增长1.53%,总印张增长5.23%,定价总金额增长7.96%。定价总金额较“十一五”第一年的152亿多元增长了近33%,总印数增长近11%,总印张增长超过21%。
但与此同时,期刊业的广告经营额与发行收入出现下降趋势,2009年期刊广告经营总额为30.37亿元,较上年的31.02亿元下降2.1%,发行收入为166.3亿元,较上年的167.1亿元下降了4.8%。此外,我国期刊业年总产值和年广告总收入在我国整个新闻出版行业10000亿元的年产值中,占比不到4%。同时,期刊结构目前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在9800多种期刊中,科技期刊有4900多种,大学学报2000多种,行业期刊有1000多种,这意味着超过三分之二的期刊不面向市场,而真正面向市场的消费类期刊不到1000种,这与发达国家的期刊结构差距较大,我国的期刊结构亟待转型。
3、广播电台
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广播综合覆盖人口率达到96%以上。2009年,中国广播电台整体广告收入为81.46亿,增长12.79%。其中,实现自营广告收入71.87亿元,同比增长低于整体增速,同比增速下降(08年同比增速为8.79%);
在全国广告收入中占比由上一年的3.60%下降至2009年的3.52%。
尽管传统媒体广告正在逐渐被分流,但就广播电台来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迅猛增长,逐渐受到了广告商的青睐,甚至获取了电视广告的部分分流,其增速领跑其他传统媒体。不少广播电台获得了新的发展,如浙江电台交通之声今年广告额破亿,成为浙江首个广播亿元频道。
2010年,中国广播业的一大进步是顺应媒介融合的发展方向,进行积极地探索,尤其是在媒介内容产品的生产、数字化发展、跨媒体经营等方面不断尝试。在全媒体应用方面不断升级,逐步由内容生产者和制作者向信息集纳者转变。北京广播电台先期已经开播了DBA视频频道并上线手机WAP网站,2010年3月,北京广播电台又开通了问城网,并在实现北京全境广播数字化的基础上,推出推送式广播服务,使终端产品大大丰富。
4、电视台
据国家广电总局初步统计,2010年1-10月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目前虽然电视广告播出时间缩短,但是我国电视业经济效益却保持增长态势,2011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额超过12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创17年来的新高。据预测,2010年我国广播电视收入将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行业内外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广电产业发展预期普遍看好,电视广告收入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010年,我国三网融合正式启动,今年试点实行了“不对称进入”格局,以广电为主,政策全力支持广电进入电信,广电获得了先期发展权,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正在提速。
5、互联网媒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2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中国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9月底,我国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了2.92亿,在互联网用户总数占比超过一半以上。网民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20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预计2010年该数字有望达到300亿元。随着3G网络的普及和技术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和移动传媒正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目前互联网使用终端多样化的程度越来越深,我国互联网媒体的产业化进程加剧。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不断融合,带动了我国整个传媒产业的发展。
二、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传媒单位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将经营性媒体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并支持媒体企业发展,是近年来和今后一段时期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主题之一,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塑市场主体,解放和发展媒体生产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深入推进传媒体制改革,发展传媒产业指明了方向。
不可否认,只有新的体制和机制才能顺应新的时代要求,激发生产活力。我国是传媒产业大国,但要成为传媒产业强国还需要在深化体制改革上做文章,以往事业身份的传媒机构通过改制重组,引入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念和机制,才能彻底摆脱旧有体制的束缚。
在出版领域,我国出版社机构陆续完成转制任务。此外,49家党报党刊集团也实现了
宣传编辑和经营业务的分离,经营部分正在转企改制。目前,中国已组建了29家出版集团公司、24家国有新华发行集团公司、3家期刊经营集团、49家报业经营集团,市场主体更加明确,有效开辟了市场化融资渠道。《中国文化报》作为全国第一家部委主管整体转制的报纸,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公司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一开始就明确了转制后的企业与主管单位和出资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2010年10月,辽宁日报集团所属辽沈晚报社获中宣部批准,成为全国都市报作为非时政类媒体整体转制的试点单位;这一举措也拉开了我国非时政类媒体转制的大幕。
广电领域的改制主要以“制播分离”为切入点,将广播电视频率频道资源、编播管理、新闻采编、播出总控等保留事业体制,作为政府出资主办的事业单位,履行广播电视运营的管控职责;将广播、电视中市场属性较强的节目制作(除新闻外)、推广发行、广告经营和衍生业务及其他经营性业务,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2010年,央视提出“破中心、立频道”的战略思路,节目的制作与管理将更加直接,频道制会更加科学化;2009年末,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原辽宁电视台、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和辽宁教育电视台合并为辽宁广播电视台,同时开始全面实施制播分离、产业延伸的广播电视体制的全面改革;此外,湖南广电集团借鉴上海文广“一分为二”式的制播分离理念,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多元产业,并积极谋划上市融资。
2010年,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东方网、北方网、千龙网、大众网、浙江在线、四川在线和华声在线等10家新闻网站完成转企改制,成为首批选定登陆A股的新闻网站上市对象。
截至2010年10月底,国内A股市场共有40多家传媒类上市公司,累计融资金额达到300多亿元。这4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是通过借壳上市进入资本市场,与此同时,上报IPO的文化企业已达上百家,其中绝大部分为传媒企业。无法回避的是,转型同时也伴随着“阵痛”。目前,绝大多数媒体改制的难点还在于员工对过去“事业”身份的留恋。只有积极主动地适应并创造性地改革内部人事机制,在维护转制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突出激励性管理,才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事制度和人力资源保障。
(二)媒体数字化转型迈出新步伐
随着印刷成本和发行成本的日益提升,国内媒体也深刻的认识到,向下一代数字媒介终端整合已不仅仅是发展的要务,而是未来生存的保障。传统媒体与数字化终端和移动网络的融合,成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体来看,中国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基本是从编辑制作手段的数字化起步,向终端平台的数字化发展。其具体途径为:一是利用网络和数字技术来改造传统媒体,使其更加适应数字时代受众阅读和视听需要;二是主动向数字媒介终端延伸,开辟新的媒介“蓝海”:
2009年12月28日,CCTV的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正式上线,并于2010年正式取代央视网成为网络传媒产业的一支航母级新军;而作为首家登陆iPad的中国媒体,《中国日报》也开启了中国媒体新一轮数字化转型的热潮。此后,国内众多媒体纷纷针对ipad推出应用程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借助三网融合的东风,集成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对传统广播内容进行可视化开发,开拓视频新天地;《光明日报》着眼于切实提高新媒体的驾驭能力,自主研发移动新媒体“光明云媒”,国内首次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实现了传统纸媒的版面设计;在出版领域,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江苏移动合作、开发电子书项目,通过打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信息服务、数字化内容出版三大平台,并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为基础,借助数字化战略形成了竞争新优势,推进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新华社借助新的媒介技术,开播了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电视台,大大提升了中国新闻的海外影响力,它借着数字化战略转型的机会,向全媒体华丽进军。
(三)资本运作和多元化经营取得新业绩
通过资本市场的资金融通、体制培育和资产重组三大功能,借助资本运营的手段可以使传媒业尽快实现市场化和规模化经营,同时使我国传媒企业的经营运作逐步进入科学化的轨道。而多元化投资作为一种增加企业收益机会、分散经营风险的有效市场策略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传媒机构所运用。
报业方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秉承“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媒体”的发展理念,依托传媒主业,首创了“一媒体一公司”的运营模式,做强主业。“以报为本,多元发展”培育了资本经营,房地产和高新技术三大重点多元业务,收获颇丰; 2010年8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分拆采编和经营,以42亿报刊经营业务资产整体注入粤传媒,至此广州日报社传媒类主营业务的整体上市;2010年,河南日报集团总收入中的报刊经营收入比重由以前的90%以下降至50%左右,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走在全国报业集团前列。
出版领域,中南出版集团将图书、期刊、报纸、网站、手机报、数字报、框架媒体、电子、音像出版物等多品种、多介质媒体整合为一体,2010年前三季度,中南传媒实现营业收入30.85亿元,净利润4.34亿元,并于今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
在广电领域,湖南广电集团以湖南卫视为标志的精品频道品牌、以电广传媒为标志的资本运营品牌、以金鹰影视文化城为标志的产业经营品牌、以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为标志的节庆活动品牌已经成形。这些举措在新的媒介融合市场环境下,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多元化并巩固了其优势竞争地位。2010年5月,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联实现数字电视新媒体与电子商务、金融支付的无缝衔接,共同推动中国新型文化传媒产业、金融支付产业和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此外,东方传媒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收购星空卫视在华业务,在有效延伸集团投资产业链的同时也推动世界传播格局的变革与发展。
伴随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媒机构在经历了初创期的摸索后,其市场行为也日益成熟。媒体在跨产业、跨地域的多元化投资中,资金筹措能力、资本整合运作能力越来越强,有吸引力的市场机会也就越来越多。在坚持立足新闻主业的基础上,通过扩大经营领域,改变单一的传统传媒业务,向多元化、集约化、集团化、全国化、跨媒体方向发展。
三、我国传媒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2010年是中国传媒产业处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一年,是传媒企业极力加大开发市场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传媒产业步入“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目前,传媒产业相关的十一•五规划均已进入成果验收阶段,各部门的十二•五规划正陆续出台。2011年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传媒业的发展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一)改革、改组改造与创新管理将成为未来体制改革的重点
依据国家制定的传媒产业转型政策,未来经营性宣传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将继续推进,非时政类报刊、新闻网络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将陆续完成。而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完成之后,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出版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组建大型出版集团,并向适应媒体融合趋势的数字化方向转型。针对报业和广电业而言,发行体制改革和制播分离改革将深入推进,覆盖面和影响力将不断扩大。同时,国有传媒企业将进一步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政策引导下,传媒产业内部将培育出一批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发挥在市场机制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二)基于数字化和移动化的传播形态更加丰富
新技术的发展,推动新的媒体形态的出现。以移动互联网络为通信基础,搭载高频处理核心,具有更长电池续航时间和清晰的显示技术及影像还原技术的手持便携式接收终端成为
未来媒介终端的发展方向。在媒介融合不断加深和拓展的形式下,复合型的传播模式代替了单一的传播路径和平台,以互动性、即时性为特点的微博等开放型信息传播平台的出现颠覆了信息传播的传统路径。传统媒体将顺应这一潮流的发展,不断探索和开发数字化的传播形态,从以新闻内容生产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全媒体形态的综合性信息内容生产并提供即时信息服务为主的模式,同时积极介入微博等新的传播平台中,抢占一定的话语权,巩固自己的影响力。
(三)媒体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开展新的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业将是未来国内的媒体机构争相进入的下一个领域。在体制机制转型升级的同时,原本以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依存的媒体,在未来终端一体化的前提下,其原有的宣传事业功能将进一步泛化。更加细分的市场将催生有偿的信息推送和定制服务,其性质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但服务对象为有特定信息需求的普通消费者或机构。
具体路径上,在终端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媒体作为专业的信息集纳商,凭借多年来构建的信息渠道和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发挥在采集信息上的传统优势,深耕新闻信息的内在价值,依托更加精细的目标受众定位技术,借助自身的公信力和传播优势,提供有偿的定制信息服务以及信息增值服务将是传媒产业下一个发力点,从而摆脱以往高度依赖广告收入的局面,真正做到以用户为核心的信息服务。
(四)通胀预期下,传媒产业发展喜忧参半
2011年的总体经济形势依然会伴随通胀的压力,包括纸张、印刷、设备更新、人力资源成本等在内的传媒产业总体运营成本将继续提高,这给转型初期现金流普遍不充裕的传媒产业将带来巨大的现实压力。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看到希望。借助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为传媒企业参与海外媒体的兼并重组提供了绝佳的良机,也为传媒企业走出国门开辟了一条捷径。此外,一些进口新型设备的采购成本将会较之前有一定程度的下调。
(五)国家传播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加强
随着即将出台的传媒产业十二·五规划向产业内部的深入贯彻落实,传播体系建设将得到加强,具体来说将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重点媒体的传播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建设继续得到推动;民族语言广播的投入继续得到重视;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家将加快发展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实现手机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统一集成管理,播出控制以及电子节目指南(EPG),用户端数字版权(DRM)等管理系统。在国家政策促动下,传媒产业将继续加大对农村宣传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宽带互联网普及、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农村公共项目的建设。同时,国家将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关注和政策倾斜。
结语
似乎是在不经意间,中国传媒业已经走完新世纪第一个波澜壮阔的十年,据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统计,2009年我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907.96亿元,2004至2009年我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45%;预计2010年我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可达5620亿元。这些数字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令人赞叹,它凝结了中国传媒人十年的创造、十年的汗水,它体现了中国传媒人十年上下求索、披沙沥金的卓绝精神。
而今,传媒技术日新月异、转企改制的进程如火如荼,三网融合的曙光依稀可见„„可以说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市场环境都为中国的传媒人提供了大展拳脚的机会。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传媒业会在“十二五”期间以及之后更长的时间里更
加快速、繁荣的发展。(传媒发展年会组委会发布)
第四篇:中国传媒产业联盟章程
中国传媒产业联盟章程
(2008年12月第一版)
(经联盟成立大会50多家参会媒体集体表决通过)
第一章 联盟总则
第一条 中国传媒产业联盟(下称联盟),英文名称为“China Media Industry Union Association”,英文缩写为“CMIUA”。本联盟的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准则。
第二条 联盟的性质:本联盟由中国境内从事新闻传播、广告传播等知名媒体、企业、机构、社团、教育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等自愿组成,是一个非法人行业联盟组织。
第三条 联盟的宗旨:通过长效、严格的联盟机制,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传
媒产业科学运营、健康发展规律,促进媒体遵纪守法、加强自律、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良性运营有机结合,提升我国传媒产业整体管理和运营水平。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联盟发起单位:传媒杂志社、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
团、辽宁日报传媒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东方卫视、湖南卫视、航美传媒、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联盟指导单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联盟执行单位:中国传媒产业联盟秘书处。
第五条 组织机构及职责
本联盟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最高权力机关是中国传媒产业联盟大会。1.联盟大会代表由中国传媒产业联盟各成员单位委派副总经理或副总编辑职位以上人员参加。联盟大会代表的产生由联盟成员单位自主产生。联盟大会代表享有中国传媒产业联盟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联盟大会每三年召开一届全员大会。
2.中国传媒产业联盟年会,即“中国传媒产业高峰论坛”每年举行一次。3.联盟秘书处为联盟日常办事机构,归由联盟执委会领导。秘书处设在传媒杂志社。
第六条 中国传媒产业联盟大会职责: 1.修改并通过中国传媒产业联盟章程。2.监督中国传媒产业联盟章程执行情况。
3.审批联盟秘书处提交的工作总结和工作报告。4.选举产生中国传媒产业联盟执委会委员。第七条 中国传媒产业联盟执委会:
1.中国传媒产业联盟执委会是联盟大会闭会期间最高决策机构,指导联盟秘书处开展工作,对外代表本联盟。中国传媒产业联盟主席、副主席、执行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由联盟执委会委员中产生。秘书长由执委会指定人员担任。
2.中国传媒产业联盟执委会委员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第八条 联盟执委会秘书处办事机构:
1.联盟秘书处为联盟大会执委会常设机构,设秘书处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五名。
2.联盟秘书处职能:秘书处负责中国传媒产业联盟各项日常工作,定期与成员单位进行互动沟通,及时收集各成员单位对联盟相关工作的建议,组织开展联盟赋予的有关活动,撰写工作总结和工作报告。3.每年召集举行一次中国传媒产业联盟年会。
第三章 加盟条件
第九条 凡承认本联盟章程,履行会员义务的媒体及其相关机构、企业、团 体、院校和个人,均可申请成为中国传媒产业联盟的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其中申请企业、团体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独立法人单位,在行业拥有良好的知名度、美誉度。2.热衷于推动中国传媒产业科学健康发展。
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传媒产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个人均可申请成为联盟的个人会员。
第四章 加盟程序
第十条 申请加入联盟的程序如下: 1.填写《加盟登记表》。2.秘书处初审。
3.经执行委员会授权,秘书处可审批新会员并报请下次执委会确认。4.联盟成员有义务提供适量的版面或时段资源支持联盟的发展。5.交纳联盟会费。
第十一条 联盟成员平等享有联盟章程规定的各项权利: 1.享有联盟的品牌、广告和信息等所有资源。2.分享联盟研究成果及相关资讯。
3.有权参加联盟举办的年会、论坛、考察、调研和培训等活动。4.提出联盟章程修改草案;听取和审查执行委员会的报告并出席联盟代表大会。
5.对联盟发展具有建议权,参与讨论和决定联盟的重大事项。6.享受联盟提供的免费或优惠服务。
7.经联盟秘书处书面批准,联盟成员可以联盟名义举办或承办活动。8.联盟媒体、院校和学术机构等内部资源优惠共享。
9.《传媒》杂志作为联盟指定宣传刊物,条件成熟时,由秘书长牵头编撰内刊。
第六章 联盟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二条 联盟成员应履行联盟章程规定的各项责任和义务: 1.遵守《中国传媒产业联盟章程》,执行联盟决议。2.分享在传媒产业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3.按统一格式在其宣传资料的显著位置标注联盟徽标和名称。4.支持和参加联盟活动。
5.在条件允许下,为联盟活动免费提供资源支持。
第七章 退出和除名
第十三条 凡依法破产、关闭、解散、注销的联盟成员,即自动失去团体成员资格。联盟成员因自身原因退出联盟需提交书面申请。退出联盟的成员,不得再以联盟成员的身份发表言论或开展活动。
第十四条 凡言行有违联盟章程及宗旨的会员,联盟将做除名处理,并通报联盟所有成员,停止其一切联盟内部活动。
第八章 其 它 第十五条 本章程未尽事宜或有关条款,经执行委员会通过,可对章程进行补充或修正。
第十六条 本章程由联盟成立大会讨论通过后生效,并报指导单位备案。第十七条 本章程解释权归联盟所有。
第五篇:2018-202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目录)
2018-202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与
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20349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传媒的定义及相关介绍 第一节、传媒行业简介
一、行业定义
二、行业分类
三、传媒产业本质
四、分类统计标准 第二节、传媒行业特点
一、相对垄断性
二、独特的赢利模式
三、良好的赢利能力
四、显著的规模效益及多元化效益
第三节、新时期传媒产业社会角色定位的特征
一、实体组织和事业单位双重地位
二、个体和社会双重身份
三、传播及经营双重功能
四、国内及国际双重领域 第四节、传媒业的价值分析
一、传媒的产业价值
二、媒体公信力具有社会价值
三、媒体亲和力蕴含的文化价值
四、传媒产品创新价值特征
五、传媒产品创新价值效度
第二章 2015-2017年世界传媒行业分析 第一节、世界传媒业整体状况
一、行业发展态势
二、主导市场分析
三、快速增长区域
四、产业运行状况 第二节、美国传媒业
一、行业管控状况
二、行业发展态势
三、产业运行现状
四、电视传媒现状
五、资本运作逻辑 第三节、英国传媒业
一、产业发展概况
二、行业变革分析
三、电视监管状况
四、报业监管模式 第四节、日本传媒业
一、行业体制及变革
二、行业管控状况
三、电视传媒现状
四、报业传媒现状
五、行业技术动态
第五节、澳大利亚传媒业
一、行业主管机构
二、电视传媒格局
三、报业传媒变化
四、新媒体状况
五、行业预测分析
第三章 2015-2017年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媒业发展总体概况
一、行业外部环境
二、产业结构变化
三、产业发展格局
四、产业面临转型
五、传媒生态环境
六、大数据对行业的影响
第二节、2015-2017年中国传媒业运行分析
一、2015年行业发展状况
二、2015年行业运行特点
三、2015年行业运营状况
四、2016年行业发展状况
五、2016年产业规模分析
六、2017年产业运营现状
第三节、2015-2017年中国传媒业的政策环境分析
一、传媒行业监管部门介绍
二、传媒企业扶持政策解析
三、社会资本投资政策解读
四、税收变动对行业的影响
五、2015年行业重点政策解析
六、2016年行业重点政策汇总
七、2017年行业相关政策动态 第四节、中国传媒业体制形态剖析
一、国有事业单位的非法人组织体制
二、国有事业单位的法人组织体制
三、国有独资企业单位的法人组织体制
四、非上市股份制国有传媒企业
五、国有控股上市传媒企业与非国有控股的传媒企业
六、特殊管理股制度
七、管理层持股
第五节、中国传媒产业集团化的发展
一、传媒集团的模式
二、传媒业集团化运作的层次探析
三、传媒集团的资源整合及优势
四、传媒集团经营机构发展瓶颈和职能
第六节、2015-2017年中国部分区域传媒业的发展
一、北京市
二、山东省
三、上海市
四、浙江省
五、江西省
六、广东省
七、吉林省
八、其他省市
第四章 2015-2017年中国传媒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中国传媒市场发展总况
一、市场的形成剖析
二、市场化发展历程
三、市场发展关键因素
四、市场发展模式探析
五、高铁传媒市场分析 第二节、中国传媒市场上的民资
一、民营传媒的发展进程
二、民营影视企业的发展
三、民营传媒的发展轨迹
四、民营资本对传媒内容的影响
五、民营资本加速移步传媒产业
六、民营传媒业的SWOT分析 第三节、中国传媒市场上的外资
一、外资进入中国传媒业的原因分析
二、外资传媒在中国的法律环境
三、外资传媒在中国市场的进程
四、外资传媒进军中国的策略
五、外资传媒试水中国的难题 第四节、中国传媒企业盈利模式布局
一、VR全产业布局模式
二、优质IP锁定模式
三、电竞游戏布局模式
四、“互联网+教育”模式
五、移动互联娱乐模式
第五节、中国传媒业市场营销分析
一、传媒市场营销的作用
二、国内媒体市场营销现状
三、传媒市场广告营销分析
四、传媒市场营销的问题
五、传媒市场营销的建议
六、现代传媒业的营销策略
第六节、中国传媒业市场管理运行分析
一、传媒经营管理和运作
二、传媒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三、传媒市场定位方法与应注意的问题
四、传媒市场定位效用的优化策略分析 第五章 2015-2017年电视媒体业分析 第一节、电视传媒业的地位
一、主导产业
二、支柱产业
三、基础产业
四、先导产业
第二节、2015-2017年中国电视传媒业运行现状
一、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二、综艺节目表现特点
三、行业品牌发展格局
四、收视市场总量分析
五、各级频道竞争现状
六、电视内容竞争分析
七、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节、网络时代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
一、网络化颠覆传统电视媒体形态
二、电视媒体网络化生存发展方式
三、电视与网络媒体融合发展剖析
四、传统电视网上运作的实操探讨
五、电视媒体网络化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节、2015-2017年电视广告产业发展分析
一、基本概念与特点
二、表现形式分析
三、产业发展现状
四、市场投放规模
五、行业趋势分析
六、未来发展方向
第五节、电视传媒机构的市场发展战略
一、品牌战略
二、客户战略
三、产品战略
四、销售战略
五、价格战略
六、频道战略
七、投(融)资战略
第六章 2015-2017年网络媒体业分析 第一节、网络媒体相关介绍
一、行业基本特性
二、行业优势分析
三、行业收入模式
四、行业的公信力
五、行业的作用及责任
第二节、2015-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发展历程
二、行业发展格局
三、行业发展突破
四、商业化新动态
五、企业竞争战略
第三节、2015-2017年网络广告市场分析
一、本质特征解析
二、市场规模分析
三、市场发展现状
四、市场格局分析
五、市场制约因素
六、监管问题分析
七、瓶颈及其策略
第四节、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
一、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关系
二、网络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冲击
三、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互补
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第七章 2015-2017年广播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中国广播业发展总体状况
一、广播覆盖情况分析
二、产业价值链分析
三、数字化推广计划
四、广播电台多元化布局
五、行业规范建设状况
六、4G时代发展态势
第二节、2015-2017年中国广播产业运行分析
一、行业运营特点
二、行业发展现状
三、行业发展方向
第三节、2015-2017年中国广播广告市场分析
一、广告价值分析
二、广告销售模式
三、广告投放状况
四、广告业务规模
五、广告投放策略
第四节、2015-2017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分析
一、市场规模状况
二、地区竞争格局
三、听众群体规模
四、听众群体特点
第五节、中国广播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法制建设不够完善
二、管理体制滞后发展
三、用人机制僵化固化
四、主体性质模糊不清
五、观念陈旧思维落后
六、市场机制尚未建立
第六节、中国广播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制度体系
二、推进广播业顶层设计
三、放宽广播机构设立许可
四、建立科学用人机制
五、推进广播类型化发展
六、发展现代广播产业
七、实施全媒体发展战略
第八章 2015-2017年其他媒体分析 第一节、户外媒体
一、传播特性分析
二、主要优势分析
三、广告投放状况
四、市场运行现状
五、市场影响因素
六、创新思路分析
七、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报纸
一、行业发展态势
二、出版规模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
四、进出口分析
五、经营方式分析
六、发展原则分析 第三节、期刊
一、市场规模分析
二、进出口分析
三、运行特点分析
四、盈利模式分析
五、行业不足之处
六、行业发展要点
七、行业发展方向
八、行业电子化发展 第四节、电影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2015年电影市场规模
三、2016年电影市场规模
四、2017年电影市场规模
五、行业发展特点
六、国际竞争力分析
七、行业投融资分析
八、消费群体分析
第九章 2015-2017年国外知名传媒企业经营状况 第一节、时代华纳(TIME WARNER INC)
一、企业简介
二、2015年时代华纳经营状况分析
三、2016年时代华纳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7年时代华纳经营状况分析
第二节、迪士尼(The Walt Disney Company)
一、公司简介
二、2015财年迪士尼经营状况分析
三、2016财年迪士尼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7财年迪士尼经营状况分析 第三节、维亚康姆(Viacom)
一、公司简介
二、2015财年维亚康姆经营状况分析
三、2016财年维亚康姆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7财年维亚康姆经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维旺迪(Vivendi)
一、公司简介
二、2015年维旺迪经营状况分析
三、2016年维旺迪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7年维旺迪经营状况分析
第五节、贝塔斯曼集团(Bertelsmann AG)
一、公司简介
二、2015年贝塔斯曼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三、2016年贝塔斯曼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7年贝塔斯曼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第六节、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m)
一、企业简介
二、2015财年新闻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三、2016财年新闻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7财年新闻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第十章 2015-2017年国内主要上市传媒企业经营状况 第一节、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二节、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三节、上海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四节、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五节、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六节、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七节、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八节、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九节、上市公司财务比较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成长能力分析
三、营运能力分析
四、偿债能力分析
第十一章 2015-2017年中国传媒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2015-2017年传媒业的竞争形势
一、行业竞争威胁分析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三、进入生态竞争阶段
四、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五、出版业的竞争格局
六、电视媒体竞争格局
第二节、中国传媒的国际化竞争探析
一、中国传媒跨入国际竞争的现状
二、中国传媒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三、国际竞争战略和方式亟待反思
四、中国传媒国际竞争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传媒产业的竞争法则
一、核心及非核心竞争力整合成现实竞争力
二、兼顾受众、对手及自身的三维竞争
三、用经济与出色创造竞争优势
四、竞争优势应由媒体内外两部分决定 第四节、传媒产业对竞争情报的获取
一、信息是竞争情报的基础
二、综合竞争情报将成为媒体决策参考的重点
三、公开信息依然是媒体获取竞争情报的主要渠道
四、媒体在获取竞争情报方面存在的误区 第五节、中国传媒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
一、垂直型整合
二、组织结构创新
三、研发创新
四、管理创新
第六节、传媒行业竞争战略的新趋势
一、从追求市场占有率走向追求个人占有率
二、从“内容为王”走向“产品为王”
三、从“巨内容”走向“微内容”
第十二章 2015-2017年中国传媒业的资本运作分析 第一节、资本运营的必要性分析
一、传媒业竞争不断加剧的必需选择
二、传媒集团深化改革环境下的要求
三、盘活传媒资产的重要措施
四、有益于传媒业配置资源、融通资金及转换体制 第二节、传媒资本运营的可行性分析
一、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进入资本市场时机已成熟
三、传媒资本运营仍有机遇
第三节、中国传媒业资本运作现状分析
一、资本运作方式及特点
二、行业市值实现突破
三、影视制作领域
四、平面出版领域
五、资金运作趋势
第四节、创新模式下传媒产业的资本策略分析
一、传统媒体以并购助转型
二、以战略投资扩展外延
三、借助资本市场融资
四、海外市场策略
第五节、传媒无形资本运营解析
一、无形资本运营含义及作用
二、传媒业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三、传媒业无形资本运营的方式
四、传媒产业投资无形资本的运营 第六节、中国传媒业资本运作趋势分析
一、股权激励改革将推进
二、视频传输渠道面临重构
三、新的传媒业态趋热
四、跨界并购将加剧
第十三章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一节、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法律问题
一、新闻传媒业分类管理存在的法律问题
二、国外传媒分类管理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三、国外传媒业的法律规制对中国启示
四、新闻传媒业准入制度的法律问题
五、传媒业集团化整合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第二节、中国传媒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危机
三、区域化发展带来的问题
四、产业产权体制上的缺陷
五、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传媒产业的产权多元化
二、传媒产业解决角色冲突的策略
三、解决东西部传媒经济失衡的对策
四、中国报业集团的发展对策 第四节、浅析今后几年传媒产业的重塑
一、传媒创新从改变方式开始
二、平台衍生媒介新业态
三、重新塑造传媒价值体系
四、应对新问题与新挑战 第十四章 传媒行业的投资分析 第一节、传媒业的投资环境分析
一、产业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影响
二、行业风险与产出投资特性
三、行业吸引投资者广泛关注
四、产业IPO形势大好
五、产业投资形势判断 第二节、传媒市场投资并购分析
一、投资环境持续利好
二、市场并购规模分析
三、投资态势分析
四、未来投资方向
第三节、传媒业细分市场投资点
一、广播电视产业
二、互动电视
三、车载电视媒体
四、出版业
第四节、传媒行业整体风险分析
一、结构性风险
二、市场风险
三、政策风险
四、财务风险
第五节、传媒业并购中的特有风险分析
一、资产减值风险
二、对赌协议风险
三、并购后风险
四、谨防风险促并购
第六节、传媒投资领域的可行性分析
一、媒体核心业务
二、传媒经营业务
三、传媒咨询整合业务
四、传媒技术装备业务
第七节、中国传媒产业的投资策略
一、专注细分市场
二、延伸传媒产业价值链
三、跨行业及跨媒体的整合
四、提供增值服务
五、打造新型媒体巨人
第十五章 传媒业的前景和趋势预测 第一节、全球传媒业的发展展望
一、全球娱乐传媒业增长状况
二、全球传媒业发展规模预测
三、全球传媒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传媒业增长前景
二、中国媒体市场发展机遇
三、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格局
四、中国传媒行业生态展望
五、2018-2022年中国传媒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节、中国传媒业细分市场前景展望
一、图书杂志出版业发展良好
二、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态势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广播媒体
四、影视产业未来发展态势 第四节、中国传媒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将超越传统媒体
二、移动商务将占互联网近半壁江山
三、媒体融合将有新进展
四、产业有机融合
五、互联网巨头大举进军传媒业
六、大数据成为传媒业的标配
七、新闻网站迎来上市热潮 附录
附录一:《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
▄ 公司简介
中宏经略是一家专业的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成立多年来,我们一直聚焦在“产业研究”领域,是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咨询的专业公司。我们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IPO咨询、商业数据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累计服务过近10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成为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长期的信息咨询产品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嵌入式软件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
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中宏经略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我们的优势
强大的数据资源:中宏经略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经十年构建完成完整的产业经济数据库系统(含30类大行业,1000多类子行业,5000多细分产品),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持续多年对细分产业市场的监测与跟踪以及全面的实地调研能力。
行业覆盖范围广: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数据直观:报告以本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对策建议: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我们行业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 最新目录推荐
1、智慧能源系列
《2017-2021年中国智慧能源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微电网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波浪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3、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4.0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4、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5、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6、大健康产业系列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7、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医疗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告》
8、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9、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深度调查与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会展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整形美容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