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全球化管理(合集)

时间:2019-05-14 07:2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第三章全球化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第三章全球化管理》。

第一篇:3第三章全球化管理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

一、填充题

2.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方式。8.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国际化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6.跨国公司多元化经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多元化的国际经营可以_______。

17.国际企业管理的一体化的表现之一在于,通过_______来保证公司全球战略的实现。18.如果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内部的张力就会要求它通过_______ 和_______ 来实现这些优势。28.有四种可供选择的全球竞争战略,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31.当一个企业拥有_______ 优势和_______优势时,出口成为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35.全球竞争战略根据_______和_______两个维度分为四种模式。37.国际化经营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这一动机在以______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企业中尤为明显。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2.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高、当地反应化的压力低时,跨国企业将采取______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3.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高时,跨国企业将采取______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4.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高时,跨国企业将采取______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5.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低时,跨国企业将采取______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6.从战略的角度讲,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可以达到哪些效果,以提高竞争优势:______。

A.转移特殊竞争力

B.获得区位经济效益

C.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D.形成最佳经验曲线 7.企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必然引发______的国际化。

A.信息资源

B.附加价值

C.文化

D.A与C 8.企业国际化经营时,一般会经历以下进程,请按顺序排列______。

①全球化经营

②在销售市场建立经营基地

③追求低成本而在国外开设生产企业

④在国外直接投资

⑤开展进口业务

A.⑤④③②①

B.⑤③④①②

C.⑤③④②①

D.④⑤③②①

9.为了提高轿车工业发展的规模经济性,你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下列诸项国家产业政策中哪项最具可操作性:______。

A.强制关闭达不到经济生产规模的厂家

B.通过行政干预对达不到经济规模的厂家实行联合经营

C.在限制轿车进口数量的同时,努力扩大国内轿车市场的规模

D.积极扶持规模大的厂家,努力提高其轿车的市场竞争力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

8.简述OLI优势。

四、问答题

1.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化经营?

2.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充题

1.国际贸易,特许,劳务输出,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

2.出口阶段,非股权安排阶段,直接投资阶段 3.降低国别风险 4.分级计划管理

5.扩张规模,扩张市场

6.国际模式,多国模式,全球模式,跨国模式 7.所有权,内部化

8.全球一体化压力,当地反应化压力

9.跨国界经营,多元化经营,资源共享,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二、选择题

1.C 2.D 3.A

4.C 5.B 6.ABC 7.B 8.A

9.D

三、简答题

1.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2.OLI优势是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这是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基础。所有权优势是指企业拥有的或能够获得的外国企业所不具备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生产诀窍、营销技能和管理技巧等。内部化优势是指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发挥自有的所有权优势,使企业缓解或免除外部市场的结构性和交易性失灵可能造成的风险和损失,从而节约交易成本。区位优势则是指因生产地点的不同选择而形成的竞争优势。

四、问答题

1.答案要点:各个企业发展成为国际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动机。一般来说,这些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利用优势能力:如果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内部的张力就会要求它通过扩张规模和扩张市场来实现这些优势。

(2)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特别是总部在国内市场较为狭小或日趋饱和的企业一般都有强烈的向外扩张的倾向。

(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由于资源在国家间和企业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企业为了获 得对发展有利的关键性资源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而利用国际化经营,企业可以更便利地获得这些资源,并降低获取时所必须支付的成本。这一点在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企业中尤为明显。

(4)抵御和分散风险:为了避免生产、销售、利润大幅度波动,企业可以选择国际性经营活动实现经营的多元化,或在不同的市场开展经营,以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

(5)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化企业的另外一个重要动机是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做出反应,并保护自己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2.答案要点:

(1)出口:是指企业将国内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输往海外目标市场的活动。根据该企业与目标市场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区分为直接出口进入与间接出口进入两种类型。

出口方式并不需要企业拥有丰富的国际化经营的知识和经验。其次,出口方式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风险也相对较小。在出口经营过程中,企业无需投入大量的专项资本。另一方面,企业原有投入可以或已经在国内经营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分摊。

非生产性成本支出较大是出口进入方式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出口进入方式下,企业往往会遇到东道国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此外还需要支付高额的运输和保险费用支出。控制程度低是出口方式的另外一个缺点。在出口进入方式下,本企业难以对其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企业对营销渠道及其运行效率的控制必然会被削弱,有关国际经营计划实施与发展所必需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2)非股权安排:是国际化经营的第二阶段,该种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不以股权控制为目标,并且所涉及的财务风险较小。非股权安排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等。

相对于出口进入,非股权安排的资源投入增大,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大。从事非股权安排的企业在进入东道国时,可以绕开贸易壁垒,节省关税支出;还可以通过技术渗透实施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

由于不涉及股权,因此就大多数情况而言,非股权安排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是相当有限的。非股权安排的另外一个威胁在于,极易造成技术泄密,从而使企业丧失所有权优势。例如,东道国企业可以在特许的范围内,接触并使用许可技术、品牌或专利,很可能会掌握其中的诀窍。

(3)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权的获得是通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主要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新建进入和兼并进入等多种方式。

合资:采取合资经营往往能够享受比较好的优惠待遇;与东道国投资者共同投资经营企业,也可以减小由于东道国政治环境因素变化而带来的政治风险;借助于东道国投资方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对东道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

当然,合资经营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合资企业是由投资各方共同管理,而投资者各方投资动机不尽相同,因而会造成合资企业在经营目标、经营战略和策略各方面难以协调统一,从而影响合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二是由于不能独立地掌握对企业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因此国际企业在整体经营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现等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三是合资经营经常会受到跨文化冲突的困扰。

独资:独资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上有着独特优势:一是不存在与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冲突和调整问题,可以享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二是有利于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现,有利于在资源和生产配置、利益实现方面进行最佳的调整;三是有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使母子公司之间协调统一,保证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符合母公司全球战略利益的要求;四是可以保证母公司转移给子公司的技术资产不易扩散。

但采用以独资方式投资进入的难度较大,许多国家通常对独资企业与合资企业采取区别待遇,如有的国家不允许外资占有全部股权;有的国家对独资企业审批严格,要求承担高技术投入或产品出口义务,给予的优惠措施少于合资企业等。一是投资者在投资所在地独立经营,由于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开展经营活动有较大难度。二是企业独立承担全部投资费用,资本投入大,风险也大。

新建:企业通过新建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利之处在于:一是有利于与国际企业整体战略更紧密地协调配合。新建形式可以不受已有企业的束缚,跨国公司可以按照 自己所希望的规模筹建新的企业,在企业的选址、生产布局、生产规模、适用技术等方面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安排;二是有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与收购方式相比,创建企业没有固有管理模式的束缚,国际企业可以采用更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创建的不利之处在于:首先,形成生产能力所需的投人大、周期长。由于新建新企业需要大量的筹建工作,因而投入大、周期长,在国际市场情况变化很快的情况下,不利于企业迅速进入市场。其次,通过新建方式新增加的生产能力,将意味着对原有市场格局的重新整合,在市场竞争较激烈的行业,易导致竞争对手的剧烈反应,从而加大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

兼并:通过购并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一是有利于企业迅速进入目标市场,收购方式可以省掉建厂的时间,从而可以迅速建立起国外的产销体系;二是有利于节省企业的资金投入。在大多数情况下,收购投入要大大低于新建的投入;三是有利于充分利用被收购企业的现有资源,如迅速获得现有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获得被购并企业的先进技术,利用被收购企业的分销渠道;四是有利于降低行业进入障碍,通过收购形式,一方面可以获得被购并企业在原行业内的市场份额,不至于使原来的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另一方面购并也直接起到了减少竞争对手的作用。

购并进入的不利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施购并的前提是对被收购企业资产价值的评估,但由于国家间的会计准则不同,国外市场信息收集的难度大,一些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的价值难以准确估价,因此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难度往往较大。其次,被收购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与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一般会有较大差异,国际企业与被购并企业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磨合,因此国际企业对被收购企业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通常是一个缓慢而充满风险的过程。

第二篇:全球化与管理

全球化与管理

本章纲要

本章共分三节,在考研试题中,可能会在案例分析中涉及。在第一节中,从不同层面上对全球化内涵进行分析;在第二节中,介绍了全球化经营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的具体内容,强调了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以及培养这种能力的方法;在第三节中,着重讲解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和组织模式。本章知识脉络结构图

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与

管理

全球化与管理者 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管理道德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 企业的价值观

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管理职能

重点知识梳理

一、全球化的概念

1.概念: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约翰·费耶维舍)

2.方式:国际贸易、特许、劳务输出、国际投资

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说全球化是一事实,是指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越来越高。说全球化是一过程,是指其既是技术发展又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全球化背后的两股最根本的推动力。

3.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全球化的阶段,可以从历史发展和企业发展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全球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变的过程;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全球化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二、全球化内涵

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定义和理解全球化。

1.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3.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产业层面上,全球化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4.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公司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而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

三、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全球化的一般环境(PEST分析)

①政治与法律环境

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法律环境。②经济和技术环境

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

③文化环境

霍夫斯泰德(Hofstete)提出了现今被广泛接受的文化环境的指标: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不确定性的避免(uncertainty avoidance)、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或集体主义(collectivism)、男性化(masculinity)或女性化(feminity)。

四、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为了成为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其必须具备四种关键知识与能力,即国际商务、文化适应能力、视角转换能力、创新能力。

拥有管球化管理者关键能力的方法:其一,从经历中学习;其二,从工作任务中学习;其三,从关系中学习。

重点难点解析

一、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决策()

1.出口

出口是指企业将国内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输往海外目标市场的活动。它既是一国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在初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也是一个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传统的、基本的方式。

类型:间接出口;直接出口

优点:①企业不需要拥有丰富的国际化经营的知识和经验;②资源投入和风险较少

缺点:①企业可能会遇到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②高额的运输和保险费用

2.非股权安排

非股权安排又称为合同安排。非股权安排是国际化经营的第二阶段。类型: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

优点:①可以绕开贸易壁垒,节省关税支出;②通过技术渗透实施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

缺点:①相对于出口进入,面临的风险增大;②极易造成技术泄密

3.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权的获得是通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

类型:合资进入;独资进入;新建进入;购并进入

(1)合资进入方式是指企业通过与东道国投资者共同投资,依照东道国法律在其境内设立实体的经营方式。

优点:①能够享受比较好的优惠待遇;②减小政治风险③提高适应能力

缺点:①在经营目标、经营战略和策略等方面难以协调统一;②经常会受到跨文化冲突的困扰;③在整体经营的战略、调整和实现等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2)独资进入方式是指企业依据东道国的法律,在东道国境内建立全部资本为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优点:①享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②有利于企业在跨国公司中整体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现;③有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④技术资产不易扩散 缺点:①独资进入方式难度大;②对东道国环境适应能力差;③资本投入大,风险大

(3)新建进入方式是指国际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建立一个新的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行为。

优点:①有利于与跨国企业整体战略更紧密地协调配合;②有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

缺点:①形成生产能力所需的投入大、周期长;②容易导致竞争对手的剧烈反应

(4)购并进入方式是指国际企业通过收购投资所在国的企业的股份或购买企业产权以达到控制被收购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的目的。

优点:①有利于企业迅速进入目标市场;②节省企业的资金投入;③有利于充分利用被购并企业的现有资源;④有利于降低行业进入障碍

缺点:①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难度往往会大;②国际企业与被购企业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磨合二、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按照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压力的高低之分,可以将全球战略分

为四种:国际模式、多国模式、全球模式和跨国模式。

高全 球化 的 压

力低 低当地化的压力 高

1.多国组织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高时适用这种模式。与国际模式相比,多国模式中母公司虽然也行使最终控制权,但它赋予子公司很大的自主权,以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在多过模式下,每个子公司是一个自治单位,具备在当地市场运作所需要的所有职能。

优点:允许子公司根据当地国家的情况作出反应,很少需要公司总部来进行协调和指导。同时,由于子公司是自治单位,产品和服务很少在子公司之间相互转移。

缺点:较高的制造成本和重复工作。尽管多国模式中核心技术也有母公司向各东道国传递,但不能通过实行集中制造和向全球市场提供标准产品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而且由于多国模式倾向于将战略决策权分散,难以向竞争对手发起协调一致的全球性进攻。

2.国际组织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低时适用这种模式。这是一种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略模式。在国际模式下,母公司向世界各地的子公司转移技术和知识。

缺点:它不能为子公司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以使它们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反应。不能以规模经济实现低成本。

3.全球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高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低时适用这种模式。

特点:由母公司集中决策,并对海外的大部分业务实行严格的控制。那些采取低成本全球竞争战略的公司通常采取这种方式。采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通常在成本较低和技术最好的地方进行生产,将标准化的产品向全球市场销售。这些公

司把全球作为一个单一的市场,认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的品味和喜好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使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而且,这类公司还必须为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之间进行的产品转移确定价格。

4.跨国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高时适用这种模式。在当今全球经济中,要想获得竞争优势,经常需要同时从适应当地情况、转移技术和节约成本中追求利润,使得企业能够同时获得全球扩展的所有利益。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组织形式——跨国模式。

特点:将某些职能集中在最能节约成本的地方,把其他一些职能交给子公司以便更多地适应当地的情况,促进子公司之间的交流以及技术的转移。在采用跨国组织模式的公司中,某些功能特别是研究倾向于集中在本国进行。其他一些功能也集中,但不一定必须在本国。跨国模式需要子公司之间的大量喝广泛的沟通。子公司之间为了互利,相互转让技术和知识,同时集中化的加工厂与各地的组装厂相互协调,以便高效率地进行全球集成的生产体系。

本章习题

1.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有哪些?请分析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2.请从特点、优缺点等当面比较不同的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参考重点难点解析一。

2.[参考答案]参考重点难点解析二。

第三篇: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习题

一、填充题

1.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2.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3.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务、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4.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5.那些只局限于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的业务正在逐步的减少,如今的管理者都必须要具有全球化视角。

6.管理者需要理解和掌握一些全球化所必须的关键能力有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7.在全球范围内,经济体制主要包括三大类型:自由市场经济、命令经济、混合型经济。

8.文化因素是指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中人们的处事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准则和教育程度等构成的环境因素。

9.文化因素于与政治因素不同,政治因素一般都带有强制性,而文化因素则带有习惯性。

10.霍夫斯泰德把文化因素分为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等几大因素。11.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全球化程度依赖于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

平、开放程度、关税保护政策、习俗、惯例等。

12.为了成为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具备四种关键知识与能力,即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视角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 13.企业应该在外部环境评估和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如何进行国际经营。

14.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国际直接投资。

15间接出口是一种与目标市场联系较松的进入方式,一般也是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

16直接出口是出口阶段的高级形式。17.非股权安排又被称为合同安排

18.非股权安排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等。19.特许是当事人一方将其技术、商标、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另一方,由后者按照合同规定使用的交易行为。

20.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权的获得是通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

21.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主要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新建进入和购并进入等多种方式。

22.横向购并是指隶属于同一产业部门、其产业属于同一产品市场的企业购并。

23.横向购并是指对与国际企业母子公司在产品经营中有着前后生产过程,销售与生产之间联系的企业的购并。

24.混合购并是指对与国际企业处于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市场且相互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的企业的购并。

25.分权联盟、协同联盟、集权中心和一体化网络分别体现多国型、国际型、全球型和跨国型公司的典型结构组织。

二、选择题

1.由跨国公司的国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国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率和国外雇员数占总雇员数的比率平均而得的是(A)。

A.跨国化指数 B.国际化指数 C.全球化指数

2,由跨国公司的国外机构数占总机构数的比率而得的是(B)。

A.跨国化指数 B.国际化指数 C.全球化指数

3.当事人一方将其技术、商标或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另一方,由后者按合同规定使用的交易行为(A)。

A.特许 B.合同制造 C.管理合同

4.介于许可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一种市场进入方式是(B)。A.特许 B.合同制造 C.管理合同

5.通过向目标市场国的某一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或负责该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借以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是(C)。

A.特许 B.合同制造 C.管理合同

6.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C)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

A.进出口贸易 B.国际间接投资 C.对外直接投资

7.在国际化经营的初始发展阶段,活动方式主要以(A)为主。A.进出口贸易 B.国际间接投资 C.对外直接投资

8.当企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地选择能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机会的海外市场,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A)阶段。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9.当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B)阶段。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 直接投资

10.当一个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A)将成为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11.当一个企业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其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是(B)。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12.当一个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成为可行的经营方式。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1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这一动机在以(C)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企业中尤为明显。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 直接投资

14.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高、当地反应化的压力低时,跨国企业将采取 D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15.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高时,跨国企业将采取A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16.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高时,跨国企业将采取(C)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 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17.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低时,跨国企业将采取(B)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 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

如果一个企业的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2.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国际化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1:出口阶段。出口贸易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初方式,也是企业尝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一般来说,企业的出口活动开

始是偶尔的,然后才是主动和大规模的。如卡乌斯基尔就曾指出,企业出口活动的展开是由不规则的行为为起点,然后再逐步走向以间接出口方式为主的试验性阶段和以直接出口为主的积极出口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出口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地选择能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机会的海外市场,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

2:非股权安排阶段。随着出口活动的推进,国际市场了解的加深,企业开始尝试新的手段和方法。此时,特许经营、技术转移、合同制造等非股权安排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方式。在这一阶段,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以及如何调整和变革管理体制(如人力资源策略、营销体系与策略)、各种内部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等以应对企业国际化程度加深所带来的挑战。

3:直接投资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不再仅仅以一般商业利益为目标,它还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组合,并最终实现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的最大化。很显然,这一时期,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技术等条件亦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识别和判断目标市场出现的新机遇,如何对可供选择的投资机会进行有效的筛选,如何将新的扩张性行动与原有优势结合起来,以及如何推动企业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向可持续化方向发展等。

3.企业国际经营所面对的外部环境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

面? 第一,各国政体和国体差异决定了国际经营活动所面临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不相同。第二,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国际化经营企业面对的经济环境远远有别于国内。第三,各国拥有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语言文化的差别又决定了国际经营者必须面对多种文化之间的冲突问题。这就要求,国际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人员的要求和配备等必须适应国际化的环境。

4,霍夫斯泰德关于文化的四个维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权力差距。在一个社会组织中,权力分配往往是不均等的,即存在着权力等级。有的国家或地区,对权力距离的接受程度较高,可称之为“高权力差距”的社会;有的国家或地区,对权力差距接受程度较低,可称之为“低权力差距”的社会。

第二.不确定性的避免。任何一个社会,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情境,都会感到一种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但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于防止不确定性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第三.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每一个人只关心自己,而且也只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集体主义”则指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所有的人往往以“在群体之内”和“在群体之外”来区分,他们期望得到“群体之内”的照顾,但同时也以对该群体绝对的忠诚作为报答。第四.男性化或女性化。这个指标表示的是所谓“男子气概”价值观

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程度。“男子气概”是指自信武断、进取好胜、喜欢冒险。一般地说,一个社会对“男子气概的评价越高,其对生活数量的追求越要超过对生活质量的追求。5.全球化管理的一般环境包括哪些? 1.政治与法律环境(1)国家政治体系(2)政治的稳定性

(3)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4)法律环境 2经济和技术环境

(1)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2)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潜力(3)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4)科技发展水平(5)社会基础设施 3文化环境(1)权力距离(2)不确定性的避免(3)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4)男性化或女性化(5)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

6.全球化管理的任务环境包括哪些?

7.全球化的杰出领导有哪些普遍特征?

全球化领导的普遍特征有如下22个:积极的,可靠地,具有管理技巧,公正,双赢的问题解决者,鼓励,聪明,果断,见多识广,有效谈判者,远见,未雨绸缪,动机激发者,善于沟通,精益求精,信心建造者,诚实,充满活力,协调者,团队建设者,激励下属,可信赖的。

四、问答题

1.从不同层面论述全球化内涵。

1.答案要点:

1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2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3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4企业层面上的 全球化内涵

2.论述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以及管理者如何才能培养全球化的关键能力。2.答案要点:

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包括: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视角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如下三点:

葱经历中学习;从工作任务中学习;从关系中学习。

3.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化经营?

3.答案要点:

各个企业发展成为国际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动机。一般来说,这些动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利用优势能力。如果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内部的张力就会要求它通 过扩张规模和扩张市场来实现这些优势。(2)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特别是总部在国内市场较为狭小或日趋饱和的企业一般都有强烈的向外扩张的倾向。(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由于资源在国家间和企业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企业为了获得对发展有利的关键性资源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而利用国际化经营,企业可以更便利地获得这些资源,并降低获取时所必须支付的成本。这一点在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企业中尤为明显。

(4)抵御和分散风险。为了避免生产、销售、利润大幅度波动,企业可以选择国际性经

营活动实现经营的多元化,或在不同的市场开展经营,以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

(5)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化企业的另外一个重要动机是对日趋激烈 的国际竞争做出反应,并保护自己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

4.国际化经营要受到哪些环境要素的影响? 4.答案要点:

1政治与法律环境;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法律环境。2经济和技术环境;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基础设施 3文化环境:权利差距;不确定的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

5.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5.答案要点;入要第一,出口阶段:

出口是指企业将国内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输往海外目标市 场活动。根据该企业与目标市场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可以 将其区分为直接出口进入与间接出口进入两种类型。

出口贸易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初方式,也是企业尝 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偶尔的、没有规则的——间接为主的试验性 阶段——积极的、主动的大规模的直接出口;在这一阶段,出口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地选择能 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机会的海外市场,并采取 相应的措施。

评价: 出口方式并不需要企业拥有丰富的国际化经营的知识 和经验。其次,出口方式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风险也相 对较小。在出

口经营过程中,企业无需投入大量的专项资 本。另一方面,企业原有投入可以或已经在国内经营过程 中得到了有效的分摊。在出口进入方式下,企业往往会遇到东道国的关税与 非关税壁垒,此外还需要支付高额的运输和保险费用支出。控制程度低是出口方式的另外一个缺点。在出口进入方式 下,本企业难以对其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企业对营销渠道 及其运行效率的控制必然会被削弱,有关国际经营计划实 施与发展所必需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第二,非股权安排阶段:

非股权安排是指特许经营、技术转移、合同制 造等。这一阶段,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 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以及如何调整和变革管理体制(如人力资源策略、营销体系与策略等),各种内部管理制度与组织机 构等,以应对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挑战。评价:

非股权安排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不以股权控制为目 标,并且所涉及的财务风险较小。非股权安排的种类很 多,主要包括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等。相对于出口进入,从事非股权安排的企业在进入 东道国时,可以绕开贸易壁垒,节省关税支出;还可以 通过技术渗透实施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由于不涉及股权,因此就大多数情况而言,非股 权安排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是相当有限的;另外一个威 胁在于,极易造成技术泄密,从而使企业丧失所有权优 势。例如,东道国企业可以在特许的范围内,接触并使 用许可技术、品牌或专利,很可能会掌握其中的诀窍。第三,直接投资阶段: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 权的获得是通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进入主要包括合资进入 和独资进入、新建进入和兼并进入等多种方式。这一阶段,企业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实现全球范围内 的资源优化组合,并最终实现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这一阶段,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生产和经营 管理的技术等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企业所面临的 问题是如何识别和判断目标市场出现的新机遇,如何 对可供选择的投资机会进行有效的筛选,如何将新的 扩展性行为与原有优势结合起来,以及如何推动企业 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向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等。合资:

采取合资经营往往能够享受比较好的优惠待遇;与东道 国投资者共同投资经营企业,也可以减小由于东道国政治 环境因素变化而带来的政治风险;借助于东道国投资方熟 悉当地情况的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对东道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合资经营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于合资企业是由投资各方共同管理,而投资者各 方投资动机不尽相同,因而会造成合资企业在经营目标、经营战略和策略个方面难以协调统一,从而影响合资企业 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是由于不能独立地掌握对企业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因 此国际企业在整体经营战略的制定、调整和思想等方面

会 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三是合资经营经常会受到跨文化冲突的困扰。独资:

独资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上有着独特优势: 一是不存在与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冲突和调整问题,可以享有完 全的经营自主权; 二是有利于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 现,有利于在资源和生产配臵、利益实现方面进行最佳的调整; 三是有利于母公司之间协调统一,保证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符合 母公司全球战略利益的要求; 四是可以保证母公司转移给子公司的技术资产不易扩散。但采用以独资方式投资进入的难度较大,许多国家通常对独资 企业与合资企业采取区别待遇,如有的国家不允许外资占有全部股 权;有的国家对独资企业审批严格,要求承担高技术投入或产品出 口义务,给予的优惠措施少于合资企业等。一是投资者在投资所在 地独立经营,由于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开展经营活动有较大难度。二是企业独立承担全部投资费用,资本 投入大,风险也大。新建:

企业通过新建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利之处在于: 一是有利于与国际企业整体战略更紧密地协调配合。新建形式可以不 受已有企业的束缚,跨国公司可以按照自己所希望的规模筹建新的企业,在企业的选址、生产布局、生产规模、使用技术等方面完全按照自己的意 愿做出安排; 二是有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与收购方式

相比,创建企 业没有固有管理模式的束缚,国际企业可以采用更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创建的不利之处在于:首先,形成生产能力所需的投入大、周期长。由于新建企业需要大量的筹建工作,因而投入大、周期长,在国际市场情 况变化很快的情况下,不利于企业迅速进入市场。其次,通过新建方式新 增加的生产能力,将意味着对原有市场格局的重新整合,在市场竞争较激 烈的行业,易导致竞争对手的剧烈反映,从而加大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兼并:

通过购并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一是有利于企业迅速进入目标市场,收购方式可以省掉建厂的时间,从而可以迅速建立起国外的产销体系; 二是有利于节省企业的资金投入。在大多数情况下,收购投大大 低于新建的投入; 三是有利于充分利用被收购企业的现有资源,如迅速获得现有的管理 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获得被购企业的先进技术,利用被购企业的 分销渠道; 四是有利于降低行业进入障碍,通过收购形式,一方面可以获得被购 并企业在原行业内的市场份额,不至于使原来的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另一方面购并也直接起到了减少竞争对手的作用。购并进入的不利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施购并的前提是对被 收购企业资产价值的评估,但由于国家间的会计准则不同,国外市场信息 收集的难度大,一些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的价值难以准确估价,因此对目 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难度往往较大。其次,被收购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与跨 国公司的管理模式一般会有较大差异,国际企业与被购并企业需

要进行全 方位的磨合,因此国际企业对被收购企业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通常是一个缓 慢而充满风险的过程。

6.试从适用条件、特点、优缺点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全球战略。(1)国际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化反应的压力都比较低时适用这种模式。这是一种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略模式。在国际模式下,母公司 向世界各地的子公司转移技术和知识。突出的缺点是不能为子公司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以使它们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反应。通常不能以规模经济实现低成本。(2)多国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而当地化反应的压力高时适用这种模式。与国际模式相比,多国模式中母公司虽然也行使最终控制权,但赋予子公司很大的自主权,以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在多国模式下,每个子公司是一个自治的单位,具备在当地市场运作所需要的所有职能。多国模式的优点是允许子公司根据当地国家的情况作出反应,很少需要公司总部来进行协调和指导。同时,由于子公司是自治单位,产品和服务很少在子公司之问相互转移。主要缺点是较高的制造成本和重复工作。尽管多国模式中核心技术也由母公司向各东道国传递,但不能通过实行集中制造和向全球市场提供标准产品方式实现规模经济。而且由于多国模式倾向于将战略决策权分散,因此在许多情况下,难以向竞争对手发起协调一致的全球性的进攻。(3)全球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高而当地化反应的压力低时适用这种模式。全球模式的特点是由母公司集中决策,并对海外的大部分业

务实行严格的控制。那些采取低成本全球竞争战略的公司通常采用这种模式。采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通常在成本最低和技术最好的地方进行生产,将标准化的产品向全球市场销售。这些公司把全球作为一个单一的市场,认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的品味和喜好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使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而且,这类公司还必须为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之间进行的产品转移确定价格。

(4)跨国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化反应的压力都比较高时适用这种模式。在当今全球经济中,要想获得竞争优势,经常需要同时从适应当地情况、转移技术和节约成本中追求利润,使企业能够同时获得全球扩展的所有利益。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组织模式——跨 国模式。其特点是,将某些职能集中在最能节约成本的地方,把其他一些职能交给子公司以便更多地适应当地的情况,促进子公司之间的交流以及技术的转移。在采用跨国组织模式的公司中,某些功能特别是研究倾向于集中在本国进行。其他一些功能也集中,但不一定必须在本国。跨国模式需要子公司之间的大量和广泛的沟通。子公司之间为了互利,相互转让技术和知识,同时集中化的加工厂与各地的组装厂相互协调,以便高效率地运行全球集成的生产体系。

第四篇:第三章 全球化管理

第三章 全球化管理习题

一、填充题

1.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__________。P48 1.国际化经营 2.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和______方式。P48 2.国际贸易,特许,劳务输出,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

3.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国际化经营的初始发展阶段,活动方式主要以______为主。

P48 3.进出口贸易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______、______的不断深化以及__________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4.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世界市场

5.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__,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5.跨国公司

6.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6.对外直接投资 7.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从______到______的过程。7.被动,主动

8.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国际化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P48 8.出口阶段,非股权安排阶段,直接投资阶段

9.______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初方式,也是企业尝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

P48 9.出口

11.在非股权安排阶段,_____、_____、____等非股权安排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方式。P49 11.特许经营,合同制造,管理合同

13.在直接投资阶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不再仅仅以一般_____为目标,它还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______,并最终实现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的最大化。13.商业利益,资源优化组合

15.国际经营所面对的环境的____和___往往随着国际化经营的地理范围和目标市场的扩大而愈趋扩大。15.多元性,复杂性

16.跨国公司多元化经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多元化的国际经营可以______。16.降低国别风险

17.国际企业管理的一体化的表现之一在于,通过____来保证公司全球战略的实现。

17.分级计划管理

20.____优势是国际化经营的前提。20.所有权 2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虽然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基本上都是以追求______为基本前提的。21.经济利益

22.一个国家的______、有无______、市场对外来产品的____,都直接关系着海外经营机会的大小。P41 22.市场大小,市场潜力,准入程度

23.文化因素与政治因素不同,政治因素一般带有____,而文化因素则带有______。

P41 23.强制性,习惯性

24.霍夫斯泰德把文化因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五个维度。

P41 24.权力差距,不确定性的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 25.______是出口进入方式面临的最大问题,____是出口方式的另外一个缺点。P49 25.非生产性成本支出较大,控制程度低 26.国际直接投资是以______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P49 26.控制权

27.______、______和______反映了进入方式的内在特性,是企业在制定进入决策时需要重点考虑的要素。27.控制程度,资源投入的沉淀性,风险程度

28.有四种可供选择的全球竞争战略,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P52

28.多国组织模式,国际组织模式,全球组织模式,跨国组织模式 32.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

P50 32.独资,合资进入,新建,购并进入

37.国际化经营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跨国界经营,多元化经营,资源共享,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38.控制程度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的______和______。38.组织体制,决策能力

二、选择题

1.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A.进出口贸易 B.国际间接投资 C.对外直接投资

2.在国际化经营的初始发展阶段,活动方式主要以______为主。A.进出口贸易 B.国际间接投资 C.对外直接投资

3.当企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地选择能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机会的海外市场,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______阶段。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4.当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______阶段。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5.当一个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______将成为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6.当一个企业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其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是____。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7.当一个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______成为可行的经营方式。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8.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这一动机在以____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企业中尤为明显。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9.由于国际经营环境受不同层次、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设立评价指标时要有____。A.目的性 D.系统性 C.客观性

10.在“冷热”分析法中,下列因素更多强调其对国际经营活动积极影响的一面的是____。A.市场机会 B.地理和文化差异 C.自然阻碍

11.下列方法中,主要用于对国际经营环境的对比分析的是____。A.“冷热”分析法 B.等级尺度法 C.多因素评价法 12.决定一个企业究竟是将其技术秘诀作为商品出售,还是以此为依托在海外从事直接生产和销售的关键,是其拥有者的____。

A.财务能力 B.内部化倾向与能力 C.管理者个人能力

13.描述企业在不同进入方式下,影响其国际经营的组织体制和决策能力的要素是______。A.控制程度 B.资源投入的沉淀性 C.风险程度

14.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高、当地反应化的压力低时,跨国企业将采取______的竞争战略。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15.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高时,跨国企业将采取______的竞争战略。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16.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高时,跨国企业将采取______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17,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低时,跨国企业将采取的竞争战略。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18.从战略的角度讲,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可以达到哪些效果,以提高竞争优势:____。A.转移特殊竞争力 B.获得区位经济效益 C.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D.形成最佳经验曲线

19.企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必然引发______的国际化。A.信息资源 B.附加价值C.文化 D.A与C 20.企业经营国际化.若信息资源过度转移。会导致。

A.技术空洞 B.本国就业不足 C.文化摩擦 D.贸易摩擦

21.企业国际化经营时一般会经历以下进程,请按顺序排列______。

①全球化经营 ②在销售市场建立经营基地 ③追求低成本而在国外开设生产企业 ④在国外直接投资⑤开展进口业务

A.⑤④③②① B.⑤③④①② C.⑤③④②① D.④⑤③②①

22.为了提高轿车工业发展的规模经济性,你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下列诸项国家产业政策中哪项最具可操作性:______。

A.强制关闭达不到经济生产规模的厂家

B.通过行政干预对达不到经济规模的厂家实行联合经营

C.在限制轿车进口数量的同时,努力扩大国内轿车市场的规模 D.积极扶持规模大的厂家,努力提高其轿车的市场竞争力 23.形成管理外部环境中政治环境的因素包括有______。A.国家的法律 B.社会舆论 C.政府机构 D.价值观念

24.企业为了创造价值,通常将其在母国所开发出的具有差别化的产品转移 到国外市场,这属于______。

A.多国本土化战略 B.全球化战略 C.国际战略 D.跨国战略

25.为实行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向全世界的市场推销产品和服务,并在较有利的国家中集中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以获得高额利润,这种战略称为______。

A.国际战略 B.全球化战略 C.跨国战略 D.多国本土化战略

26.在全球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谋求发展,形成了以经验为基础的成本效益和应用效益,转移企业内的特殊竞争力,同时注意当地市场的需要,这种战略是以下几种战略中的哪一种______。

A.跨国战略 B.国际战略 C.全球化战略 D.多国本土化战略

27.20世纪60年代日本产品进军美国市场前,先在澳大利亚进行产品销售试验,以便积累经验。后来在美国销售成功后,发现两地的销售情况差不多,以后就再也未曾采用这一做法。这一情况说明:______。

A.试销做法过于谨慎,多此一举 B.试销做法代价太大,不宜多用

C.不作调查即跨国经营虽然冒失,但可在实践中纠偏而取得成功

D.做销售试验应直接到目标市场国去做.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和数据 28.一家用器械制造商以往从未向美国大型百货提供过产品,最近却与西尔斯百货公司签订了一份3年期合同,将其洗衣机产品40%的生产量集中出售给西尔斯公司。这一行为使该制造商的经营环境发生了何种变化:____。A.环境复杂性降低 B.环境复杂性升高 C.环境动态性降低 D.环境动态性升高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

2.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哪几种方式?

3.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4.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国际化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 征?

5.与国内化经营相比,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有哪些显著的特征? 6.企业国际经营所面对的外部环境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7.国际企业管理的一体化表现在哪里? 8.简述OLI优势。

9.霍夫斯泰德关于文化的四个维度分别是什么?

10.在评估国际化经营环境时,评估体系中指标的设置有哪些原则? 11.何谓“冷热”分析法? 12.何谓等级尺度法?

四、问答题

1.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2.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化经营?

3.国际化经营要受到哪些环境要素的影响?

4.对国际经营环境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评估方法?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5.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6.试从适用条件、特点、优缺点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全球战略。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

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2.(1)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即国际贸易;(2)特许,包括商标、专利权、专

有技术及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3)劳务输出,包括市场广告、法律服务、财务信息咨询、保险、货物运输、会计以及管理技术咨询等服务;(4)国际间接投资,包括证券及不动产投资等;(5)国际直接投资。

3.(1)初始发展阶段:从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是被当作各发达国家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2)高速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在这一阶段里,虽然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3)全球竞争阶段: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和各国市场日趋开放,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化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载体。利用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构建并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4.(1)出口阶段。出口贸易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初方式,也是企业尝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一般来说,企业的出口活动开始是偶尔的,然后才是主动和大规模的。如卡乌斯基尔就曾指出,企业出口活动的展开是由不规则的行为为起点,然后再逐步走向以间接出口方式为主的试验性阶段和以直接出口为主的积极出口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出口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地选择能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机会的海外市场,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

(2)非股权安排阶段。随着出口活动的推进,国际市场了解的加深,企业开始尝试新的手段和方法。此时,特许经营、技术转移、合同制造等非股权安排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方式。在这一阶段,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以及如何调整和变革管理体制(如人力资源策略、营销体系与策略)、各种内部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等以应对企业国际化程度加深所带来的挑战。

(3)直接投资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不再仅仅以一般商业利益为目标,它还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组合,并最终实现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的最大化。很显然,这一时期,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技术等条件亦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识别和判断目标市场出现的新机遇,如何对可供选择的投资机会进行有效的筛选,如何将新的扩张性行动与原有优势结合起来,以及如何推动企业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向可持续化方向发展等。

5.与国内化经营相比,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有着以下显著的特征:跨国界经营、多元化经营、资源共享、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6.第一,各国政体和国体差异决定了国际经营活动所面临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不相同。第二,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国际化经营企业面对的经济环境远远有别于国内。第三,各国拥有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语言文化的差别又决定了国际经营者必须面对多种文化之间的冲突问题。这就要求,国际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人员的要求和配备等必须适应国际化的环境。

7.国际企业管理的一体化表现在,一方面,通过分级计划管理来保证公司 全球战略的实现;另一方面,总公司与分支机构、子公司之间,各分支机构、各子公司之间,通过互通情报、内部交易来降低风险、共负盈亏。

8.OL I优势是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这是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基础。所有权优势是指企业拥有的或能够获得的外国企业所不具备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生产诀窍、营销技能和管理技巧等。内部化优势是指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发挥自有的所有权优势,使企业缓解或免除外部市场的结构性和交易性失灵可能造成的风险和损失,从而节约交易成本。区位优势则是指因生产地点的不同选择而形成的竞争优势。

9.(1)权力差距。在一个社会组织中,权力分配往往是不均等的,即存在着权力等级。有的国家或地区,对权力距离的接受程度较高,可称之为“高权力差距”的社会;有的国家或地区,对权力差距接受程度较低,可称之为“低权力差距”的社会。

(2)不确定性的避免。任何一个社会,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情境,都会感到一种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但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于防止不确定性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3)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每一个人只关心自己,而且也只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集体主义”则指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所有的人往往以“在群体之内”和“在群体之外”来区分,他们期望得到“群体之内”的照顾,但同时也以对该群体绝对的忠诚作为报答。

(4)男性化或女性化。这个指标表示的是所谓“男子气概”价值观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程度。“男子气概”是指自信武断、进取好胜、喜欢冒险。一般地说,一个社会对“男子气概”的评价越高,其对生活数量的追求越要超过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10.(1)系统性和目的性。由于国际经营环境受不同层次、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在设立评价指标时要有系统性,能够反映不同层次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由于国际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穷尽所有因素是不经济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注意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指标。

(2)客观性和可比性。指标体系中指标设计要本着客观性的原则,如果小可避免采取主观指标时,也要保证这些指标在测量时的可信度。同时,这些指标的含义要明确和可度量,能够为各评价单元的分析提供依据和标准,以便于比较和选择。

(3)差异性原则。要选择一些对经营环境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和指标,而影响程度小的因素和指标通常只作为辅助参考。11.“冷热”分析法由利特法克和班廷提出。他们认为构成国际经营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七种: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成就、文化一体化程度、法令阻碍、自然阻碍、地理和文化差异。这些因素对国际化经营都存在着“冷”和“热”两种作用方向。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成就、文化一体化程度对国际经营活动有积极影响,其特征越明显,其“热效果”就越高。法令阻碍、自然阻碍、地理和文化差异则对国际经营活动有消极影响,其特征越明显,其“冷效果”就越大。

12.等级尺度法首先根据各个因素表现程度不同,分别细分为若干种情况,参照每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定出从最差到最好的各种情况的分值标准,然后根据东道国投资环境的实际程度,对各项评分,并合计总体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评判东道国投资环境的优劣。其分值越高的国家,投资环境越好,反之越差。

四、问答题

1.提示:从历史发展和企业发展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详见简答题 3.4。

2.答案要点:各个企业发展成为国际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动机。一般来说,这些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利用优势能力:如果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内部的张力就会要求它通过扩张规模和扩张市场来实现这些优势。

(2)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特别是总部在国内市场较为狭小或日趋饱和的企业一般都有强烈的向外扩张的倾向。

(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由于资源在国家间和企业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企业为了获得对发展有利的关键性资源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而利用国际化经营,企业可以更便利地获得这些资源,并降低获取时所必须支付的成本。这一点在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企业中尤为明显。

(4)抵御和分散风险:为了避免生产、销售、利润大幅度波动,企业可以选择国际性经营活动实现经营的多元化,或在不同的市场开展经营,以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5)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化企业的另外一个重要动机是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做出反应,并保护自己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

3.答案要点:(1)政治与法律环境: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法律环境。

(2)经济和技术环境: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基础设施。

(3)文化环境:权力差距;不确定性的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4)自然地理环境。

4.答案要点:(1)“冷热”分析法:构成国际经营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七种,即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成就、文化一体化程度、法令阻碍、自然阻碍、地理和文化差异等,它们对国际经营都存在着“冷”(不利)和“热”(有利)两种作用方向。其中,前四种因素更多地强调其对国际经营活动积极影响的一面,它们的特征越明显,“热效果”就越高;反之,则相反。后三种因素更注重其特征变动对国际经营活动的消极影响,它们的特征越明显,“冷效果”越大,越不利于国际经营活动的开展。

“冷热”评价法比较简单和直观,适合于粗略评价。但该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选取指标相对笼统,且多为主观指标;其次,评价结果只有冷和热两种结果,因此不够细致;另外,各因素的冷热和国别冷热之间逻辑性不强,因此 评价结果的整体性较差。

(2)等级尺度法:挑选了影响投资环境的八个基本因素,即资本抽回限制、外商股权比例、对外商的管制和歧视程度、货币稳定性、政治稳定性、给予关税保护的意愿、当地资本的可供程度、近5年通货膨胀率。

等级尺度法将定性问题加以定量化,结果一目了然,有利于投资者对投资环境进行比较。等级尺度法主要考察了外国投资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与投资使用有关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没有考虑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因素,如投资地点的基础设施、法律制度和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等。而法律制度、市场体制和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恰恰是大多数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的薄弱之处。

(3)多因素评价法:试图从多方面、多角度采用多指标来全面衡量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因素分为11类,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财务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技术条件、辅助工业、法律制度、行政机构效率、文化环境、竞争环境。每一个因素又由一系列子因素构成,如政治环境包括政治稳定性、国有化的可能性、当地政府的外资政策等。多因素评估法是一个较一般的投资环境评价方法,适合于对各国投资环境的全面评价。但由于其出发点是一般性,因此对具体项目的投资动机考虑较少。

5.答案要点:(1)出口:是指企业将国内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输往海外目标市场的活动。根据该企业与目标市场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区分为直接出口进入与间接出口进入两种类型。

出口方式并不需要企业拥有丰富的国际化经营的知识和经验。其次,出口方式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风险也相对较小。在出口经营过程中,企业无需投人大量的专项资本。另一方面,企业原有投入可以或已经在国内经营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分摊。非生产性成本支出较大是出口进入方式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出口进入方式下,企业往往会遇到东道国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此外还需要支付高额的运输和保险费用支出。控制程度低是出口方式的另外一个缺点。在出口进入方式下,本企业难以对其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企业对营销渠道及其运行效率的控制必然会被削弱,有关国际经营计划实施与发展所必需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2)非股权安排:是国际化经营的第二阶段,该种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不以股权控制为目标,并且所涉及的财务风险较小。非股权安排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等。

相对于出口进入,非股权安排的资源投人增大,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大。从事非股权安排的企业在进入东道国时,可以绕开贸易壁垒,节省关税支出;还可以通过技术渗透实施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

由于不涉及股权,因此就大多数情况而言,非股权安排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是相当有限的。非股权安排的另外一个威胁在于,极易造成技术泄密,从而使企业丧失所有权优势。例如,东道国企业可以在特许的范围内,接触并使用许可技术、品牌或专利,很可能会掌握其中的诀窍。

(3)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权的获得是通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主要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新 建进入和兼并进入等多种方式。

合资:采取合资经营往往能够享受比较好的优惠待遇;与东道国投资者共同投资经营企业,也可以减小由于东道国政治环境因素变化而带来的政治风险;借助于东道国投资方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对东道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

当然,合资经营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合资企业是由投资各方共同管理,而投资者各方投资动机不尽相同,因而会造成合资企业在经营目标、经营战略和策略各方面难以协调统一,从而影响合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二是由于不能独立地掌握对企业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因此国际企业在整体经营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现等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三是合资经营经常会受到跨文化冲突的困扰。独资:独资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上有着独特优势:一是不存在与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冲突和调整问题,可以享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二是有利于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现,有利于在资源和生产配置、利益实现方面进行最佳的调整;三是有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使母子公司之间协调统一,保证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符合母公司全球战略利益的要求;四是可以保证母公司转移给子公司的技术资产不易扩散。

但采用以独资方式投资进入的难度较大,许多国家通常对独资企业与合资企业采取区别待遇,如有的国家不允许外资占有全部股权;有的国家对独资企业审批严格,要求承担高技术投入或产品出口义务,给予的优惠措施少于合资企业等。一是投资者在投资所在地独立经营,由于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开展经营活动有较大难度。二是企业独立承担全部投资费用,资本投入大,风险也大。新建:企业通过新建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利之处在于:一是有利于与国际企业整体战略更紧密地协调配合。新建形式可以不受已有企业的束缚,跨国公司可以按照自己所希望的规模筹建新的企业,在企业的选址、生产布局、生产规模、适用技术等方面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安排;二是有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与收购方式相比,创建企业没有固有管理模式的束缚,国际企业可以采用更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创建的不利之处在于:首先,形成生产能力所需的投人大、周期长。由于新建新企业需要大量的筹建工作,因而投入大、周期长,在国际市场情况变化很快的情况下,不利于企业迅速进入市场。其次,通过新建方式新增加的生产能力,将意味着对原有市场格局的重新整合,在市场竞争较激烈的行业,易导致竞争对手的剧烈反应,从而加大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兼并:通过购并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一是有利于企业迅速进入目标市场,收购方式可以省掉建厂的时间,从而可以迅速建立起国外的产销体系;二是有利于节省企业的资金投入。在大多数情况下,收购投入要大大低于新建的投入;三是有利于充分利用被收购企业的现有资源,如迅速获得现有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获得被购并企业的先进技术,利用被收购企业的分销渠道;四是有利于降低行业进入障碍,通过收购形式,一方面可以获得被购并企业在原行业内的市场份额,不至于使原来的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另一方面购并也直接起到了减少竞争对手的作用。购并进入的不利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施购并的前提是对被收购企业资产价值的评估,但由于国家间的会计准则不同,国外市场信息收集的难度大,一些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的价值难以准确估价,因此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难度往往较大。其次,被收购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与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一般会有较大差异,国际企业与被购并企业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磨合,因此国际企、少对被收购企业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通常是一个缓慢而充满风险的过程。6.答案要点:(1)国际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低时适用这种模式。这是一种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略模式。在国际模式下,母公司向世界各地的子公司转移技术和知识。突出的缺点是它不能为子公司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以使它们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反应。此外,它通常不能以规模经济实现低成本。(2)多国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高时适用这种模式。与国际模式相比,多国模式中母公司虽然也行使最终控制权,但它赋予子公司很大的自主权,以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在多国模式下,每个子公司是一个自治的单位,具备在当地市场运作所需要的所有职能。多国模式的优点是允许子公司根据当地国家的情况作出反应,很少需要公司总部来进行协调和指导。同时,由于子公司是自治单位,产品和服务很少在子公司之间相互转移。主要缺点是较高的制造成本和重复工作。尽管多国模式中核心技术也由母公司向各东道国传递,但不能通过实行集中制造和向全球市场提供标准产品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而且由于多国模式倾向于将战略决策权分散,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难以向竞争对手发起协调一致的全球性的进攻。

(3)全球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高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低时适用这种模式。全球模式的特点是由母公司集中决策,并对海外的大部分业务实行严格的控制。那些采取低成本全球竞争战略的公司通常采用这种模式。采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通常在成本最低和技术最好的地方进行生产,将标准化的产品向全球市场销售。这些公司把全球作为一个单一的市场,认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的品味和喜好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使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而目,这类公司还必须为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之间进行的产品转移确定价格。

(4)跨国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高时适用这种模式。在当今全球经济中,要想获得竞争优势,经常需要同时从适应当地情况、转移技术和节约成本中追求利润,使得企业能够同时获得全球扩展的所有利益。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组织模式——跨国模式。特点是,将某些职能集中在最能节约成本的地方,把其他一些职能交给子公司以便更多地适应当地的情况,促进子公司之间的交流以及技术的转移。在采用跨国组织模式的公司中,某些功能特别是研究倾向于集中在本国进行。其他一些功能也集中,但不一定必须在本国。跨国模式需要子公司之间的大量和广泛的沟通。子公司之间为了互利,相互转让技术和知识,同时集中化的加工厂与各地的组装厂相互协调,以便高效率地运行全球集成的生产体系。

第五篇:03全球化管理选择题同步练习

第三章

全球化管理

一、选择题

1、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___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A、进出口贸易

B、国际间接投资

C、对外直接投资

2、在国际化经营的初始发展阶段,活动方式主要以________为主。

A、进出口贸易

B、国际间接投资

C、对外直接投资

3、当企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地选择能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机会的海外市场,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________阶段。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4、当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________阶段。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5、当一个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________将成为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6、当一个企业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其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是_。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7、当一个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________成为可行的经营方式。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8、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这一动机在以________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企业中尤为明显。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9、由于国际经营环境受不同层次、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设立评价指标时要有________。A、目的性

B、系统性

C、客观性

10、在“冷热”分析法中,下列因素更多强调其对国际经营活动积极影响的一面的是________。

A、市场机会

B、地理和文化差异

C、自然阻碍

11、下列方法中,主要用于对国际经营环境的对比分析的是 A、“冷热”分析法

B、等级尺度法

C、多因素评价法

12、决定一个企业究竟是将其技术秘诀作为商品出售,还是以此为依托在海外从事直接生产和销售的关键,是其拥有者的________。

A、财务能力

B、内部化倾向与能力

C、管理者个人能力

13、描述企业在不同进入方式下,影响其国际经营的组织体制和决策能力的要素是________。A、控制程度

B、资源投入的沉淀性

C、风险程度

14、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高,当地反应化的压力低时,跨国企业将采取________的竞争战略。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15、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高时,跨国企业将采取的________竞争战略。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16、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高时,跨国企业将采取________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17、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低时,跨国企业将采取________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18、从战略的角度讲,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可以达到哪些效果,以提高竞争优势:________。A、转移特殊竞争力

B、获得区位经济效益 C、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D、形成最佳经验曲线

19、企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经营必然引发________的国际化。A、信息资源

B、附加价值

C、文化

D、A与C 20、企业经营国际化,若信息资源过度转移,会导致________。A、技术空洞化

B、本国就业不足 C、文化磨擦

D、贸易磨擦

21、企业国际化经营时,一般会经历以下进程,请按顺序排列_______。①全球化经营

②在销售市场建立经营基地 ③追求低成本而在国外开设生产企业

④在国外直接投资 ⑤开展进口业务

A、⑤④③②① B、⑤③④①② C、⑤③④②① D、④⑤③②①

22、为了提高轿车工业发展的规模经济性,你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下列诸项国家产业政策中哪项最具有可操作性:________。A、强制关闭达不到经济生产规模的厂家

B、通过行政干预对达不到经济规模的厂家实行联合经营

C、在限制轿车进口数量的同时,努力扩大国内轿车市场的规模 D、积极扶持规模大的厂家,努力提高其轿车的市场竞争力

23、形成管理外部环境中政治环境的因素包括有________。

A、国家的法律

B、社会舆论

C、政府机构

D、价值观念 24、20世纪60年代日本产品进军美国市场前,先在澳大利亚进行产品销售试验,以便积累经验。后来在美国销售成功后,发现两地的销售情况差不多,以后就再也未曾采用这一做法。这一情况说明:________。

A、试销做法过于谨慎,多此一举 B、试销做法代价太大,不宜多用

C、不作调查即跨国经营虽然冒失,但可在实践中纠偏而取得成功

D、做销售试验应直接到目标市场国去做,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和数据

25、一家用器械制造商以往从未向美国大型百货提供过产品,最近却与西尔斯百货公司签订了一份3年期合同,将其洗衣机产品40%的生产量集中出售给西尔斯公司。这一行为使该制造商的经营环境发生了何种变化:________。A、环境复杂性降低

B、环境复杂性升高 C、环境动态性降低

D、环境动态性升高 26.国际化经营的特征有————

A.国际贸易

B.跨国界经营

C.多元化经营

D.资源共享 E.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27.国际化经营的动机是_________ A.利用优势能力

B.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

C.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D.抵御和分散风险

E.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

28.霍夫斯泰德提出的反映各国文化环境的几个指标有__________ A.权力距离

B.风俗习惯

C.不确定性的避免

D.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 E.男性化或女性化

29.全球化内涵可从()几方面来理解。

A.世界层面

B.产业层面

C.企业层面

D.国家或地区层面

E.家庭层面 30.全球化的一般环境是指()。A.政治与法律环境

B.经济和技术环境

C.文化环境

D.目标市场

E.供应商 31.全球化的任务环境是()。

A.供应商

B.销售商

C.顾客

D.竞争对手

E.劳动力市场与工会 32.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主要包括()。

A.合资进入

B.独资进入

C.新建进入

D.购入进入

E.管理合同 33.全球化组织模式有如下几种()。

A.国际组织模式

B.多国组织模式

C.全球组织模式

D.跨国组织模式 D.一国组织模式

下载3第三章全球化管理(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3第三章全球化管理(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题:经济全球化

    2012年初中历史专题复习(第二轮) 专题: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及其表现 1、原因: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读《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有感

    读《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有感 目前,全球经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重创,曾经被称为“基业常青”的企业,也出乎意料地面临着战略紧缩,甚至有些企业变卖资产,选择了破产,这......

    周三多管理学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周三多管理学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一、全球化内涵 (一)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指国家日益增长的紧急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读书心得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读书心得 许鸿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一书分为战略管理的投入、战略制定、战略执行这三大部分,作为战略管理的投入部分,书中第一、二、三章对战......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摘要:经济全球化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挑战应对及发展趋势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全球化是20 世纪末和21 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摘要: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全球化,包括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科技。军事、思想、人际交往、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全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

    文化全球化利弊

    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以致西方国家的娱乐业也开始窥视、争夺中国的文化资源。1998年夏季,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的影片《花木兰》,就借用中国的传说故事表现美国的文化理念。 如果从......

    全球化的利与弊

    全球化的利与弊 李:刚才陈双荣讲了经典全球化理论、帝国主义与全球化等。白晓兰补充了反全球化的原因、特点、表现和意义等等。接下来我们几个想对全球化的利与弊这个问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