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国高等教育全球化
在刚刚过去的对华国事访问期间,法国总统奥朗德曾郑重表示他将催促签证部门加快中国留学[微博]生的签证速度,建议法国高校成立“中国之家”,为中国留学生前往法国留学创造良好的签证和生活学习环境。2012年奥朗德政府还宣布了向取得法国“高等专业”硕士及硕士以上文凭的留学生放宽签发工作证。
目前法国是欧洲大陆第一大中国留学生接待国,中国留学生在法人数已经超过3.5万,法国计划到2015年接待超过5万名中国留学生。目前中国留学生是法国第二大留学生团体,排在摩洛哥之后,而据法国政府预测,2013年中国留学生人数将超过摩洛哥,跃居第一。
作为世界上第三大留学生接待国,法国自然很重视中国。种种迹象表明法国政府不仅将进一步努力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法国学习法语授课课程,还将开设更多的英语授课课程,既为吸引留学生,也为吸引更多的外国教授和研究人员。3月底法国高等教育部长费奥拉索(Geneviève Fioraso)就公布了一项旨在促进实施英语教学的提案。在一个非常自豪于自己语言与文化的国度,这个提案自然激起千层浪。虽然这是法国政府第一次正式表达对英语授课课程的支持,但法国政府早已意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早在萨科齐当政期间,他就表达过让法国小孩从三岁起开始接受英语语言教学的观点,并让时任教育部长的吕克·夏岱尔(Luc Chatel)为加强中小学[微博]的英语教育提出16条建议。
为了说服反对者,费奥拉索特别指出法国许多精英学校其实已经开始了英语授课,她尤其拿出巴黎政治大学(Sciences Po,简称巴政)做为例子。做为法国最负盛名的社科类大学,巴黎政治大学的英语教学从15年前就已经开始。当时的校长戴国安(Richard Descoings)非常有远见的提出了提高学校国际化程度的策略。经过10多年的发展,学校从本科到博士共有超过20个英语授课项目,吸引了来自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目前国际学生的人数几乎占到总学生人数的一半。而中国留学生也是该校第三大国际学生团体,前两位分别是美国和德国。除了把留学生吸引到巴政,该校还有一项全世界独一无二走出去的政策:该校所有的本科生在本科最后一年全部要到法国本土以外的学校进行交流,或进行海外实习。为了保证所有学生能够在海外同样接受到高水平的教育,巴政与全世界近400所著名大学签署了交流协议,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剑桥,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除此之外巴政还与不少大学设置了本科和硕士双学位项目。本科阶段,巴政已经与哥伦比亚大学,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成立了四年制的本科双学位项目,前两年在法国完成,后两年分别在纽约和东京完成。最近又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创立了新的本科双学位项目,同学们前两年在法国完成,后两年在温哥华就读。而硕士水平的双学位项目更是达到十九个之多,合作院校包括伦敦政经,宾西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对于巴政来说,国际化不仅仅为了吸引外国留学生,让他们了解法国精英教育,同时也是为法国本土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对于一个为法国输送了众多高级政治商业管理人才的大学(五名法国总统,十一名法国总理,不计其数的部长,公司高管),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也同时是在影响着许多年后法国政府和法国大公司的视野和思维。
巴政同时也为许多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输送了众多人才,如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现任WTO总干事拉米,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嘉德,前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等。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正是这些国际组织所需要的,他们为能其他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际化给巴黎政治大学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吸引了许多法国以外的教授和学者,国际排名也得到了提高,根据最新的QS排名,巴政的政治学科已经由第23位提高到了第16位,社会学科也由50开外提升到第30位,其他学科如经济学,法律,历史也都排进了前150名。
全球化,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国家应该顺应潮流,大学更应该为国家培养和准备面对全球化的人才。巴黎政治大学在改革之初也遇到了许多阻力和质疑,但10多年的改革成果表明了决策的正确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教育家,政客的认同。5月23日,法国国民议会经过数小时的激烈讨论,终于通过了费奥拉索女士的提案。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以及其他国家的学生将有机会在法国接受更加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同时充分享受这个世界文化大国给人类带来的贡献。
第二篇:全球化驱动下的高等教育与WTO
全球化驱动下的高等教育与WTO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全球化驱动下的高等教育与WTO的关系。作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日益被看作是一种商品,并且日益私营化,大学的传统职能如教学和科研受到了削弱,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尤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作者还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服从教育和知识的逻辑而不是市场规则。
关键词:高等教育
全球化WTO教育商业化
高等教育日益被视为一种可以像任何其他商品一样买卖的商业性产品。高等教育商业化目前已经进入全球市场。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在考虑一系列建议,以把高等教育作为其一项关注点,确保高等教育的进出口符合WTO协定的复杂规定和法律安排,并且不受大多数限制所限。在美国,教育国际贸易全国委员会(theNationalCommitteeforInternationalTradeinEducation)和一系列以营利为主的教育举办者支持这一动议。业已建立的高等教育共同体,包括美国教育理事会(theAmericanCouncilonEducation)没有对此做出承诺。WTO动议给传统的大学观,以及国家性的乃至院校内部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严峻的威胁,因而需要仔细的省察。我们正处在高等教育的真切变革之中,这一变革有可能深刻地改变我们对大学角色的基本理解。这一变革的涵义是深远的,但我们对之仍然缺乏讨论和理解。特别令人担忧但又毫不奇怪的是,美国商业部服务业办公室(theUSDepartmentofCommerce’sOfficeofServiceIndustries)在幕后努力使美国和全球的高等教育商业化。
我不反对全球化作为现实或概念的存在。每一个地方的高等院校都服从全球性趋向——大众化及其影响、新通信技术的冲击、学术机构对政府的责任、全球性科研网络,等等。
许多诸如此类的发展把高等院校和院校系统全球性地联结起来。英语作为科学交流和教学的通用语言的使用,特别是当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结合起来后,使得交流更加便捷和迅速。跨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出现使得快速传播新课程和变革成为可能,并且使缺乏充足的教育举办者的国家满足其学生和国家经济的迫切需求成为可能。
几个世纪以来,大学被看作是为人们从事专业工作(法律、医学、神学)与进行科学研究而提供教育的机构。大学保存并提供,有时还扩展社会历史和文化。在19世纪,科研加入了大学的职责之中,稍后社会服务也成为大学的一项职责。高等院校主要是由政府或教会举办的。即使是私人举办的院校也具有服务的使命。高等教育被看作是“公共产品”(publicgood),给社会提供有价值的贡献,因而值得资助。
大学是学习、研究和通过运用知识为社会服务的场所。高等院校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社会压力——即拥有学术自由,更准确地说是由于它为更广泛的社会利益服务。为了保证教授们免于担心社会的制裁而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教学或研究的学术自由,他们往往获得永久性聘任——终身制。
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今天,国际互联网和知识全球化的崛起等给更小或更穷国家的院校机构或系统带来了潜在的严峻问题。在一个划分为中心与边缘(centersandperipheries)的世界,中心变得更加强大,边缘变得日益边际化。国际学术系统不平等越来越明显了。在位于工业化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主导着的竞争日益激烈、迅速迈向全球化的高等教育场景下,学术系统或单个大学很难独立发展。传统的学术中心变得更加强大,并且越来越集中于北方的英语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及欧盟中的大国(主要是德国和法国,某种程度上还包括意大利和西班牙)。
中心国家的准则、价值观、语言、科学革命和知识产品主宰、挤压着其他观念和实践。这些国家不仅是占主导地位的大学和科研设施的产地,也是在新的全球知识系统中强有力的跨国合作的家园。微软和IBM之类的信息技术公司、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如Merck和Biogen公司)、埃塞维尔和贝特斯曼之类的跨国出版公司,以及其他一些公司,主导着知识、知识产品和信息技术的国际商业化。在全球化世界中,小国、穷国几乎不能自主,没有什么竞争潜力。高等教育全球化加剧了世界大学体系中本已很明显的不平等。
知识商业化与高等教育
伴随着日益出现的高等教育商业化,市场的价值准则渗透到了校园。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社会对高等教育态度的变化——高等教育被看作是有益于学习者或研究者的“私人产品”(privategood)。根据这一观点,使用者应该为这一服务付费,就像购买其他服务一样。知识提供变成了一种新的商业交易。公共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即政府,要么不愿要么不能为扩展高等教育提供所需的资源。人们期望大学和其他中学后教育机构自己去寻找大部分资金。大学不得不更加像商业组织而不是教育机构一样来思考。
在这一背景
下,合乎逻辑的发展就是公立大学的私营化(privatization)——出售知识产品、与公司合作,以及增加学费。各类私立院校特别是营利私立院校的繁荣,是商业化的副产品。教育公司(其中一些自称大学)出售技能和培训,给顾客(学生)颁发学位或证书。研究被看作是一种可以替代的产品,而不是推进科学前沿的探究活动。
WTO的介入
在这些变革了的环境中,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在私营部门中,商业驱动的人们会关注自身以确保“知识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自由地交易。如果这些利益群体大行其道,高等教育从各方面来说都会恰似香蕉或航空公司一样服从自由贸易规则。人们应当明白,WTO规则及相关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从法律上讲是一种捆绑物。目前存在这样一种风险:与高等教育相关的规则会“处于雷达监控之下”,并且未加分析地被纳入国际协定之中。无论什么一旦成为WTO体制要求或规则的一部分,它就得服从一系列复杂规定。这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但因为会有一套新的国际准则,而且因为大学将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定位:GATS和WTO的首要目标是要保证各类教育产品和院校都进入市场。
当然,高等教育贸易比香蕉贸易更难以制度化。但是,许多组织和人们正在通过各种努力做到这一点,创建一种方针性、规则性的体制以形成高等教育的自由贸易。WTO将会帮助保证高等院校或其他教育提供者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建立分支机构,出口学位课程,以最少的限制授予学位和证书,在国外教育机构投资,为其国外风险投资聘任教师,不受控制地通过远程技术建立教育和培训项目,等等。
各种类型的教育产品将会自由地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已经作为国际条约一部分的版权、专利和许可规则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对跨国性的有关高等院校、课程计划、学位和产品的贸易做出规定是很困难的。希望参加这类进口或出口者,将得到国际法庭和法律行动的援助。目前,对高等教育何去何从的裁决权完全在国家当局手中。
这一动议提出的问题与高等教育观念和高等院校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小国的高等院校切实相关。在一个对高等教育进出口难以进行实际的、法律的管理的当今世界,各国或单个大学如何维持它们的学术自主?如何进行认证或质量管理?在公私立非营利性高等教育(几个世纪以来的“金标准”)与新的咄咄逼人的营利性高等教育部门之间存在区别吗?资金充裕的营利性跨国高等教育机构会推动其他高等教育机构远离商业吗?专职教授职位和学术自由能得以保存吗?有一点很明显,一旦大学被纳入WTO体制,其自主权就会严重削弱,高等教育和复杂研究就会变成服从国际条约和科层制的又一项产品。
WTO控制高等教育最大的负面影响将出现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迫切需要这样的高等院校,它们能够对国家发展做贡献、产出适应当地需要的研究、参与加强公民社会(CivilSociety)的行动。一旦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屈从于WTO所规范的国际学术市场,它们将会湮没在着眼于营利而非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做贡献的国外院校和教育项目之中。目前已在许多国家实施的认证和质量管理机制是否被允许目前尚不明确,但它们至少与跨国教育提供者有关。
谁来管理高等教育
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对其高等院校维持必要的管理。与此同时,如果大学要繁荣,就需要充分的自主权和学术自由。几个世纪以来,传统大学在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职能。在这些职能随着时间过去而变化的过程中,它并没有消失。广而言之,新动议和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挑战是从中世纪大学面对民族主义兴起和16世纪宗教改革的挑战以来最大的挑战之一。差不多一千年来,大学把自己定位为负载着核心的教育使命和对学术价值观的共同理解的机构。在大多数时期,人们将大学理解为不仅是在实际知识领域提供教育的机构,还是社会的核心文化机构。在19世纪,科学和研究加入高等院校的职责之中。社会认为大学是特殊的机构,因为其目的超乎日常商业生活之外。现在,这一切都受到了威胁。
学术共同体自身要对这些变化承担部分责任。一些大学让自己沉浸于商业活动之中,其传统的职责受到了妥协。一些名校如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建立的“营利性”分校就是这类妥协的象征。澳大利亚一所非常有名的大学即莫纳什大学(MonashUniversity)正在国外建立营利性分支机构。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在西班牙和新加坡建立了分院。中国的许多大学则花大力气提供有偿服务和开办技术公司。许多大学已经“上网”,向世界各地的顾客售卖其课程和学位。
大学如果要作为知识机构而生存下来,就必须密切关注教学、学习和科研这些核心职责。执着于传统的学术价值观并非易事,但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的代价是相当大的。
政府和其他公共权力部门需要给予大学为实现其使命所需的支持。从长远看,不断紧缩的预算、日渐紧迫的责任制(accountability)以及要求大学根本性地改变其目标,并不能为公共利益服务。公众必须尊重高等教育的根本价值观。
发展中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特殊需求必须得到保护,WTO之类的条约会不可避免地破坏发展中国家正在出现的院校系统。第三世界目前处于多重国际关系之中,但是这些安排基于国家需要,并且能够选择教育项目和合作伙伴。
WTO动议促使世界各地大学目前感到的各种压力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如果全球高等教育服从WTO规则,学术界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大学为广泛的公共利益服务的观念将会削弱,大学将会屈从于市场的各种商业压力——国际条约和法律规章强制的市场;使大学在发展中国家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和加强公民社会的目标将很难实现。大学确实是一种值得资助的机构,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社会使命。使高等院校服从WTO强制的市场规则,会破坏社会中最有价值机构之一的这种机构。(好范文整理)
第三篇: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作为第三级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高级教育,在三级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
2.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旨的专业教育,有别于以普通教育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和以职业训练为目的的职业教育。
3.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4.普通高等学校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统招生),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
5.高等层次岗位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点,学历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6.远程网络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实施教学
7.中国近代开办的第一所具有大学雏形高校 “天津中西学堂头等学堂”。
8.1898年在维新运动中孕育、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由政府正式开办的第一所最完备的公立大学。
9.构成大学亚文化的价值与促进文化发展的价值
10.高等教育价值的基本属性:精神价值
11.高等教育的价值体系: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
12.行而上学层面就是大学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13.操作层面就是大学制度:学术自由、教授治校、通才教育和学生自治
14创造精神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
15.自由精神表现为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的核心价值理念
16.培养的人才普遍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7.开展的科学研究始终占据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18.产出的成果时常引领着科技发展的方向,往往在激烈的高科技国际竞争中扮演着国家代表队的角色.1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20.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学习方案、有计划的学习经验。)。
21.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22.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3.美国大多数大学的管理组织都由大学董事会、评议会及教授会等组成。多数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内部普遍采取校、院、系三级管理方式,学术行政两权分开
24.大学的治理结构一般设立三个独立机构:校董会、校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
25.自治的理念;个人自治;对外自治;校内自治
26.在12~13世纪之间,大学开始出现。最早的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著名的有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
27.扩张中的高等教育:
1、规模化
2、中心化
3、综合化
4、国际化
5、职业化
6、终生化
7、多元化
论述题
1.可能的战略选择: 以人为本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
2.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质量与均衡;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时间表;职业教育面向就业和市场需求;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和体制创新;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步骤
第四篇:高等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现状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考试,主要有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五种形式。在除远程教育、研究生教育之外的高等教育考试形式中,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入学须经过“入学”考试,即有关高等学校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选拔”学生,学生只有通过相应考试才可获得进入某一学校接受高等教育的资格,因此也称为“选拔性”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学生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即学生“入学”无须参加考试,但其只有通过国家设置的专业考试计划的全部课程,才可获得相应的毕业文凭。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方面还存在着错误;我国的高等教育考试,在“策略”和“技巧”上,也还“相当不科学”!
教育高中阶段的“紧”(学习节奏和心理状态上的紧张)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松”(学习环境、制度和学生心理上的“松懈”),客观上形成了两个基阶段的“松”与“紧”巨大的“反差”。这种不良现象不但影响学生自己素质的提高,还不利于学生“意志”、“创新意识”、“艰
苦朴素的作风”、“公仆精神”的培养,使教育目标和目的难以实现。当然,高校的“扩招”的确使我国高校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利用学生所交的“建校费”得到了“蓬勃发展” 和“规模”的空前扩大。这当然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如果我们不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测定”学生的“水平”,即用“约束”、“激励”的方法来使学生发奋读书和搞科研,则学生就会感到“没有压力”,而没有“压力”也就当然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当然也就没有了“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但是,青年学生决不会自己“束缚”自己的“精力”,他们会把固有的“精力”用到其他方面如“谈恋爱、结婚、泡‘网吧’、搞‘**’———”!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收费”而将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普通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人才” 的“倍增” 和普通高等教育正在“趋于公平”,而不看到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质量的“急剧下降”和学历文凭的“实际价值” 在急速降低这一事实;只是沿着我国已经走了很多年的老路“轻车熟路”地向前走,不去很好地了解和研究西方不良文化的渗透对我国现在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以及我国现在的大学是
“如何教学生”、“学生又学到了多少东西”!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在“教学条件(主要是师资)”未提高或少有提高、“高校大量扩招” 而考试制度(即质量检验标准)不变的话,则说明如果说普通高校的学历文凭的“含金量”不是在下降,那就是我们对取得普通高校的学历文凭的检验的“标准” 在“降低”!正是基于此,我们应当首先为取得哪一学历层次应达到什么“水平” 制定一个新的“标准”并严格执行,然后认真思考和研究“激励”学生发奋读书的“方法”,认真研究目前这种高等教育考试对社会、对国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促使学生成材和成为“爱因斯坦”!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等教育的生存与竞争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发端的严重滞后,发轫后的不连续性发展历程,以及一个多世纪高等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总体实力上远低于欧美等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实力。使得我国在WTO的框架和游戏规则内,在与欧美高等教育的生存竞争中处于“历史性的弱势地位”。可以说这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整个历史阶段中,挑战最为严重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2.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以前,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从起点、过程之中,还是从结果上都是不公平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失。而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也无疑加剧了有限的高等教育的资源紧张和匮乏程度;另一方面,在公平第一还是效率第一的争论上,还没一个很好的定论,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不稳的一个诱因。
3.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监控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总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而不断被人们关注,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同时高等教育的“扩招”所言生的高等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的问题凸显出来。如果不能把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有机结合,必然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处理好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的质量监控问题,我国高等
教育的发展就有可能冲走别人走过的弯路。
4.教育部门的发展目标盲目追求高层次,偏离了社会需求。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培养与需求相脱节,本科生比例过大,挤占了专科生的就业市场;而专科生所学则过于理论化,不能胜任高级技工的工作。一方面,本科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下跌,接近普通的蓝领熟练工的工资。另一方面许多专科生找不到工作。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进而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怀疑,对社会的不满,甚至上升到对改革的抱怨。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负面影响逐渐蔓延到义务教育阶段,一些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抬头。影响了我们这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间接地影响了社会的文明、道德、公平,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是政策导向、社会价值观导向、人才培养结构出了问题。不是大学生太多了,是我们从政府到教育系统自身乃至全社会对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关心太少了。
5.是高等教育自身的道德与科学精神问题。
教育者方面,学术造假及学术腐败问题折射其背后的学术道德水准下降、科学精神缺失的状态,这种负面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进而影响到整个未来社会的道德水准及社会诚信。另外,近几年高等教育自身也出现了一些背离科学精神的做法,如:过于频繁的各种评审、评优与评奖;过于量化的各种指标评价体系等。这些带有较强行政主导色彩和功利驱动背景的做法催生了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弱化了学术道德与科学精神。二学生方面,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下降,法律意识淡薄,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人才是国家的未来,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高等教育出问题了,人才从何培养,国家的未来从何而来?从个人来讲,求学不仅是为了提高个人修养,也为了能过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后能更好的生活。教育应该被重视起来,而且必须被重视起来,教育制度改革刻不容缓。
第五篇:高等教育
敬爱的党组织:
三个月党校学习结束了,让我受益匪浅,我深刻了解到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一个党员同志在社会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共产党员应该是旗帜,是模范!学生党员要牢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认真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专业学习上有所建树,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组织性关系到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党的组织工作,主要是党的各级组织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及其他组织制度,维护党风党纪;组织党员开展工作,开展社会服务和帮扶活动;对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监督管理;及时研究解决新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就目前而言,我了解到有这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活动,加强党员的管理。
各级党委和部门要重视其党组织建设工作,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和工作目标。尤其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配备好支部人员,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以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纪律建设,历次党章都对党的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作为一个有着数千万党员的大党,没有严明的纪律作保证,就会失去战斗力,成为一盘散沙;全党纪律严明,朝气蓬勃,就能无往而不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需要认真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更为重要。
应当把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社会活动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组织党员开展活动的内容,应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畅通民主渠道,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开展帮扶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因此,强化党员的学习,规定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定期进行抽查和必要考试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推进党务公开和党内民主。提高党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要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纳入公开范围,切实组织党员开展民主活动。还需要增强对党员的考核力度,对党员还要按党章的要求、党员参加的活动情况进行考核。对领导干部,还要进行社会道德考核。四是加强对党支部的考核,对没有按要求开展活动的支部,对支部负责人进行处理,同时,对其单位负责人也作相应处罚。五是建立党员关爱制度。如建立党员定期谈心制度,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听取党员的意见和要求。建立党内各级关爱基金制度,结合现有社会救助体系,对有困难的党员进行帮助等。
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牢记学生党员有两重身份:一是学生身份,必须学习成绩好,思想道德高尚;二是党员身份,无论在思想还是生活作风上,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生活在同学当中,就应该为同学提供真诚的服务,同时掌握身边同学的思想动态,及时向老师反映。保持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先进性,既不能脱离同学,更不能凌驾于同学之上,要密切联系同学,关心同学,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