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浅谈

时间:2019-05-14 07:2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浅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浅谈》。

第一篇: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浅谈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浅谈

摘要:产业集群逐渐成为国内国际经济增长的亮点,本市结合产业集群的理论对寿光市目前的蔬菜产业进行了初步探讨。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吸聚和衍生了众多的相关组织和机构,形成了地域性的龙头带动企业,具有广阔的蔬菜发展前景。然后,对寿光蔬菜产业集群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研究不足。关键词: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首先是由工业作坊、中小企业集聚,形成规模优势,进而形成地区优势。随着集群模式的引进和应用,近年来集群现象发展到各行各业,形成不同行业的产业集群,如盐城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大丰市西团镇抛丸机产业集群、吴江IT产业集群、扬中工程电器产业集群等等,但目前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中要集中于机械、电子等非农产业,关于农业产业集群,尤其是蔬菜产业集群现象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产业集群理论就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一些初步研究和思考。

所谓产业集群,简称集群是指从事同一产业的数十乃至上千家企业及为其服务的相关企业和机构,在同一地区集中投资所形成的企业群落,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产业组织形式。结合产业集群的概念,我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以以传统农业为中心,拥有大量专业化的相关企业及机构作支撑,由农户、企业及市场形成的密集柔性网络合作群体。系统整体相互合作的涌现性催生壮大了寿光市的蔬菜产业集群。

一、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

1.地理位置

寿光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畔,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辖14处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人口100多万。寿光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南部土质肥沃,宜于粮食、蔬菜、果树、棉花等多种农作物生长。

2.蔬菜产业历史及产量

寿光人种植蔬菜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北魏,寿光就以种植蔬菜出名,寿光韭莱、寿光大葱是享誉齐鲁的名菜。正是在摸索寿光人种植蔬菜及其它农作物经验的基础上,北魏著名科学家、寿光人贾思勰写成了农业科学巨著—《齐民要术》。它总结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成就,介绍了蔬菜选种、浸种、施肥、轮作等精耕细作方法、传授了诸多蔬菜的栽培经验,对于以后寿光的蔬菜生产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清朝年间,寿光韭黄成为皇宫贡品。1989年,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利用学来的技术率领本村的多名党员在本村试种植了17个大棚,第二年就发展到了144个,并很快扩展到全市。寿光市率先实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推动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白色革命”,寿光因此成为“中国一号菜篮子”、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2003年寿光市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到75万亩,2003年蔬菜总产量达391.4万吨。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86万亩,冬暖式大棚30万个,年产量达到43亿公斤,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西红柿、万亩香瓜、万亩韭菜和3000多亩无土栽培蔬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菜基地。蔬菜成为寿光市最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3.蔬菜企业数量及市场

寿光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已发展到268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带动农户10多万户。已先后形成了天成食品、秀峰食品等几十家蔬菜加工企业,但大部分企业对蔬菜的加工还停留在洗净、切片、冷冻等初加工阶段,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目前,寿光蔬菜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

4.技术创新及引用

寿光市大力引进新技术、采用新模式。在蔬菜大棚建设上,一改过去单一的土木结构,推广实行了无立柱钢架结构。在设施配备上,大力推广使用温湿度自测仪、碳纤维加温机、智能二氧化碳发生器、反光幕、遮阳网、音乐促生器、菲利浦农艺钠灯、大棚自控滴灌系统和自动卷帘机等先进设施。在种植模式上,发展了无土栽培、立体种植、间作套种、反季节栽培和“园艺蔬菜”生产,并采用了蜜蜂授粉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

5.政府支持

全市健全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发展了10处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和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19处乡镇科普学校,350处村级农民文化夜校。国家科技部在寿光建设了星火技术蔬菜行业培训中心,形成了以市属培训中心为骨干,乡镇科普学校为纽带,村级农民夜校为基础的社会化综合培训网络。组建了140多家农业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65%。

政府推动建设了农业示范基地,吸引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等世界知名种业公司在寿光市建立了6处菜果新品种实验示范基地,建设了5个国家、省级农业示范基地和500多个农业示范区,先后引进推广了2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30多种种植新模式。政府还借助菜博会,抓好科技成果推广。从2000年开始,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国际蔬菜博览会,菜博会已成为全国五大农业展会之一,被商务部批准为年度例会。6.无公害建设

寿光市积极建立健全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化体系。寿光示范区与市质量技术监督、蔬菜科技等部门合作,制定并实施了《蔬菜分级标准》、《洋香瓜保护地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等20多项农业标准。围绕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化生产,推行了农用物资的标准化、规范化使用管理。每个乡镇和基地都拿出专门力量严抓无公害蔬菜生产所需物资的供应和技术服务,指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各种肥料,减少化肥用量,实施配方施肥,避免亚硝酸盐含量超标。2001年至2003年以宣传《标准化法》为重点,不断加大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作用、意义和农业科技知识,共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40余万份、《无公害蔬菜生产规范汇编》资料3万套、技术光盘2 000多张。

近年来,积极推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全市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80万亩。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文家、三元朱、钓鱼台、洛城5个五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基地已通过了山东省政府和国家农业部认定并授牌。

二、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的吸聚和衍生效应

产业集群的成长必然吸聚和衍生一系列相关产业链和支撑体系,而且这些组织又是地区产业集群建立和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组织的相互分工和地区资源的最优配置使得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不久,辅助的行业就在附近的地方产生了,供给上述工业以工具和原料,为他组织运顺,而在寻多方面有助于它的原料的经济”(马歇尔,1964)。产业集群规模越大,产业链条越发达,越能够吸引更多的厂商加入,同是产业集群内相关行业的裂变效应也很明显,有利于分工的细化与创新活动,从而进一步做粗做长做大产业链。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配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市的良种、化肥、农药、竹竿、竹器、钢筋、农膜、等生产资料服务产业巨大,现在这些市场总的年交易额可达20多亿元。

1.良种产业

良种产业是寿光市产业集群吸聚和衍生的重要行业。为推进寿光蔬菜良种的科研创新,寿光市先后与山东农业大学、,昌潍学校、潍坊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中国种子集团公司、中国哈慈集团、瑞士诺华种子公司、以色列海泽拉种子基地等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1991年1月16日,全国13位院士和农业专家被聘为寿光市农业科技顾问,借助这些专家学者的支撑,寿光加大了蔬菜良种的科研创新力度。

为适应国内市场对蔬菜产品多样化、高品位的需求,以及与国外市场接轨的需要,寿光 市近几年狠抓了国外品种的引进与推广,先后与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瑞士、荷兰、以色列等2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1000多个试验品种,其中经过试验示范后推广的品种200多个,使国外品种占到了50%以上,甚至有些蔬菜全部更换成了国外品种,洋品种成了寿光蔬菜的主栽品种。

在蔬菜良种的引进过程中,寿光市也加大了对本地品种的选育工作,实行良种繁育基地与科研单位、蔬菜示范园区、蔬菜种子市场紧密结合,实现了“蔬菜良种创新—试验示范—繁育制种—市场销售”一条龙服务。育种的对象主要是寿光蔬菜地方优良品种。2002年全市蔬菜制种约1000,产种2000 t , 除供当地用种外,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制种品种有韭菜、大葱、辣椒等30多个品种,其中形成了寿光的三大名牌蔬菜,独根红韭菜制种20,产种15 t,除当地用种外,主要销往长江以北地区;寿光大葱制种13.5,产种10t,除供当地用种外,主要销往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东北、新疆等省区;寿光黄羊角辣椒制种6.7,产种5t,除供当地用种,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各个品种都建立了专业化繁育基地,如文家、马店、丰城的韭菜繁种基地,上口、田柳、留吕的大葱繁种基地,纪台的黄羊角辣椒繁种基地,马店、丰城、化龙的香菜籽繁种基地,上口、稻田的山药繁种基地,留吕镇的马铃薯繁种基地,有的种子商还到外地建立了寿光蔬菜良种繁育基地。

寿光市培育的蔬菜良种不仅在国内市场销售,而且还远销国外市场。寿光市王高镇菜农王荣熙从1993年起致力于番茄种子的改良与选育,注册创立了金田种苗有限公司,建立了27 的种子繁育基地。他先从外地引进的番茄品种进行试验,再用分离、杂交等方法选育出适合当地栽培的番茄良种。现在,他培育的特大瑞光、1856、斯洞双田等30多个番茄品种不仅热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远销美国、俄罗斯等国家。

2.工厂育苗

工厂化育苗是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吸聚和衍生的又一重要产业。蔬菜工厂化育苗是在人工控制的最佳环境条件下,运用机械化、自动化手段,采用科学化、标准化的技术措施,使蔬菜秧苗达到快速、批量、优质、高效生产的一种高科技育苗方法。其优点是节约种子,降低育苗风险和生产成本,提高秧苗质量,有利于实现蔬菜种苗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作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市,为了进一步推动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及加快构建寿光蔬菜良种产业化工程,1999年首先在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投资640万元,引进美国、德国、法国、荷兰、以色列、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智能工厂化育苗温室2个,总面积6100平方米;投资150万元引进德国、英国的设备和技术,建成穴播车间和智能化催芽室;投资 180万元,与北京大学合作建成组培室。从2000年夏季开始,每年培育各种名优蔬菜种苗5000万株,其中洋香瓜、西瓜脱毒苗5000万株,七彩椒1000万株,番茄苗1300万株,脱毒马铃薯200万粒;培育花卉种苗1000万株;培育林木种苗1000万株。

“集聚只有能为个人带来财产的增长和支出的降低,才会使个人及企业到某一地区集聚。”(邱成利,2001)。在范园之后,寿光市文家街道农民桑自方自行筹资400万元,创立了新世纪种苗公司,建立育苗工厂,育苗面积达3000平方米,当年育苗就达300万株。2001年,寿光市蔬菜优质种苗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设立的示范园区内建起8000平方米的智能化育苗室,育苗能力达1800万株。2003年初,日照人刘红梅在寿光市投资建立了红梅园艺场,育苗室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年育苗能力可达1000万株。到目前为止,寿光已有30多家育苗公司,一年可育苗多茬,极大的满足了寿光市蔬菜种苗的市场需求。

3.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是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衍生的又一重要成果。该高科技示范园是寿光市政府全力建设的现代化高标准示范园区,代表了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建园四年内己先后向园区投入资金1.6亿元,建成了核心区1万亩、示范区2.5万亩、辐射区35万亩的发展规模,初步形成了集科研开发、繁育种苗、培训技术、试验示范、农业观光、推广种植于一体、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多功能蔬菜产业化龙头科技园,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龙头科技示范园。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向国际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趋势的迈进,作为全市蔬菜生产研发、试验示范的“样板”工程—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积极顺应市场形势以结构调整为总纲,推行了南抓标准化,北抓综合开发的发展战略。

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将是未来高科技、高产值农业生产的主导,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2001年就引进了一套先进的电脑微控全程监控系统,并先后安装了8个温室进行试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及时观察到温室内农作物的长势与病虫害发生情况,而且不误农时农业观光。从建园至今,园区先后从美国、日本、荷兰、以色列、英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购进名、优、稀、特蔬菜品种200多个,试验示范150个,集中筛选出一批适宜我国北方露地和保护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充分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

范园区建设至今,己先后建成44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物工程中心、15000平方米的智能化工厂化育苗中心、6700平方米的国际会展展示中心、1000平方米的绿色蔬菜批发交易中心、2000平方米的净菜保鲜加工中心以及4000个体现代化农业的高标准、高科技的日光温室,其中重要设被仪器均从德国、日本、英国、荷兰、以色列等技术先进国家引入,成为国内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典范。4.蔬菜博览会

中国(寿光)蔬菜博览会是以寿光市发展蔬菜集群产业为依托建立起来的重要蔬菜交流会,它是蔬菜产业集群吸聚和衍生的又一产物。菜博会架起了农民与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桥梁,使广大农民解放了思想,拓宽了致富门路,进一步提高了科技素质和文化水平。

2000年4月20日寿光市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菜博会取得了丰硕的经贸洽谈成果,展会期间,签定协议合同项目230个,协议合同金额12亿元。现场交易各类瓜菜40万吨,交易额3500万元;交易花卉6250盆,种子8000公斤,苗木18万株。规模最大的是第六届蔬菜博览会。2005年5月7日闭幕的第六届菜博会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设一个主展区和17个分展区。主展区展览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达5万平方米,分7个展厅和室外展区、温室大棚示范种植区。厅内设标准展位和异型展位1200余个,同时设有组培及工厂化育苗、蔬菜种植模式、奇异菜果园、蔬菜组合景点等展示区,并配置休闲、购物、餐饮等场所,实地种植菜果达17大类,1000多个品种。温室大棚示范种植区为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建有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200多个。菜博会坚持以菜为媒,以菜会友,致力扩大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经贸合作,并以其独具特色的展示形式、巨大的商机、丰硕的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会议期间,先后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06万人次参会参展,共签订合资、合作及独资项目117个,签约额96.7亿元;贸易额153亿元。

三、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的集群衍生的龙头企业

克鲁格曼(Krugman,1995)认为,生产经营活动空间格局演化的结果一般都将是在某特定区域集聚,同时形成相应的专业化分工,最终从中获取专业化利益并实现规模报酬递增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必然会自发形成一些关键性企业,它们在集群内处于市场发展的前沿、资金实力雄厚、具有自主研发能力,能带动扶持周围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1.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

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自主衍生的一个大型龙头企业的典型。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位于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698号,始建于1984年3月。在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基础上,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与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五十强”、“全国蔬菜批发市场十强”、“农业部首批定点鲜活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之一,是全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公司资本注册1.1亿元,是银行系统高级信用企业。

自1984年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以来,先后投入资金3亿元对市场进行扩(改)建,市场面积扩大到680亩,年交易额28亿元,拥有32000平方米的网架蔬菜交易大厅,5000平方米的蔬菜交易棚,蔬菜远销全国30个省市区和近10个国家。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设施配套完善,设有冷储、冷冻、电视监控、微机信息联网.市场管理中介等配套设施和机构。市场交易方式领先,交易过程使用“一卡通”,实施电子化结算;市场检测手段先进,投入1500多万元建立了一处大型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周对上市蔬菜定期抽检,保证了交易蔬菜的食用品质,营造了一种放心、省心、安心的交易秩序和经营环境。

2003年5月26日,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进行第一次电子拍卖,这标志着全国首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正式启动,该中心投资4 000多万元,建有两个拍卖大厅和一个交易大厅。该拍卖系统根据中国农产品交易特点.采用荷兰式电子钟降价系统.以公开、公平、公正为交易原则,推行“包装规格化、重量标准化、质量等级化、客户会员化、交易电子化”。有效地割除了传统交易中存在的诸多缺点和弊端,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交易方式。电子拍卖大厅的电子显示屏可显示待拍蔬菜的品名、产地、等级、数量、供应商、最高起拍价、最低购买量等信息,自动传送带可源源不断地将新鲜蔬菜样品输送到拍卖师和客户面前。电子显示屏由高到低不断闪动蔬菜价格,当客商感到价格合适时,按动竞拍席上的按钮,便锁定蔬菜交易价格,买卖双方自愿成交。

目前,寿光市已形成了以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骨干,以农资市场、种子市场和乡镇“十大菜果”专业市场为支撑,各类购销公司、经纪公司、运销专业户等1.7万个中介组织为基础的农产品销售网络,流通大军发展到近10万人,搞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带动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

2.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寿光市的又一龙头企业。该集团成立于1988年,注册资本1.15亿元,系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集团公司辖三公司,即山东七彩庄园蔬菜食品基地有限公司、寿光七彩庄园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寿光七彩庄园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控股公司该集团,还组织创立了寿光蔬菜产业协会和寿光农业专家协会两家社团组织。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辖的七彩庄园蔬菜食品基地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建有 绿色食品示范基地100亩,紧密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6000亩,松散型生产基地50000多亩,与哈尔滨、天津、北京、上海、青岛、济南、威海、深圳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固的七彩庄园绿色蔬菜直供配送业务。公司有14个蔬菜品种先后获国家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认证,生产的“七彩庄园”品牌绿色礼品套菜畅销全国各地;年生产加工七彩庄园品牌速冻、保鲜菜8000多吨,产品远销香港、台湾、日本、韩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生产的七彩庄园牌蔬菜宝典、蔬菜金钢系列、蔬菜深加工产品系二十一世纪药食两用新概念食品,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销售前景广阔。

七彩庄园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00余亩,其中智能温室8000平方米,冬暖式育苗大棚6000平方米,年蔬菜育苗能力2000多万株。先后与瑞士先正达、荷兰瑞克斯旺、安莎、美国BHN、以色列海泽拉、泽文、日本米可多等20多家国外著名种子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关系,平均每年引进经销蔬菜良种20多个。七彩庄园种业科技公司所属的寿光蔬菜种子市场,现有经营业户100多家,年蔬菜种子销量100余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种子市场之一。

集团公司组织成立了寿光蔬菜产业协会和寿光农业专家协会。现有会员15000多人。两个协会为全市蔬菜产业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开发组建的“寿光蔬菜语音查询系统”进一步加强了广大会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集团公司围绕蔬菜产业集群的各个环节,突出完善了繁育良种、种植生产、加工配送、生物工程、技术推广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了融蔬菜生产资料供应、菜果配送营销、蔬菜加工出口、农技推广培训、科技研发五大体系于一身的大型蔬菜产业化集团。

四、寿光市发展蔬菜产业集群模式的优势

1.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服务带来技术创新始终是寿光市蔬菜产业在市场竞争中一路领先的重要秘诀。自1989年三元朱村诞生第一个冬暖式大棚起,寿光就成了全国大棚蔬菜高新技术的“实验田”。目前,冬暖式大棚已经更新到第四代了。组织培养、生物防治、让蔬菜喝牛奶、听音乐、臭氧抗菌增肥、无土栽培等种菜新招,层出不穷。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育苗高科技的引用、蔬菜交易方式的改进、新型化肥和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的使用、医药两用蔬菜的生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荷(中国与荷兰)科技推广中心等科研基地的建立等等,这些都是蔬菜产业集群带动下产生的重要科技成果。高科技逐渐对“中国一号菜园子”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科技是发展蔬菜产业集群的基础。对这一点,寿光市的决策者看得非常清楚,要想将蔬 菜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必须积极引进高层次智力。1999年初开门第一件事,就是进京诚聘中科院陈宜瑜等13位院士、专家担任“寿光市农业科技顾问”。

2.品牌优势

寿光市发展蔬菜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聪明的寿光人逐步认识到品牌的优势和魅力,积极创新理念,致力打造品牌蔬菜。一是将寿光蔬菜整体塑造成全国品牌,作为“母品牌”;二是依托母品牌催生子品牌,让品牌菜向系列化发展。寿光市以各类基地、农场为依托,已成功注册了70多种蔬菜瓜果商标,有20多大类100多个蔬菜品种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

至今,寿光市企业化品牌经营的子品牌已有“乐义”蔬菜、“洛城”特菜、“欧亚特”蔬菜、“燎原”蔬菜、“圣珠”西红柿、“展望”蔬菜、“荣名”葡萄等知名品牌。这些品牌和商标使寿光的蔬菜瓜果带着名气走向市场,身价倍增。品牌意识在寿光人心中已扎根发芽。带有品牌的蔬菜可以无形的具有广告效应,大大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居民对蔬菜的信任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3.市场需求优势

加入WTO后,从发展机遇上看,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条件有明显改善,有较多的关税减让优势。而且目前寿光市有竞争力的蔬菜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40%~60%,加工成本又相对较低,所以出口方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寿光蔬菜出口的市场潜力巨大。居寿光蔬菜出口前三位的是日本、韩国、和香港,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农业资源相对缺乏,劳动力价格昂贵,蔬菜种植成本高,在WTO的体制内其农业将会缩减,蔬菜的进口将会越来越大,所以寿光的蔬菜集群产业有美好的前景,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4.农户参与优势

蔬菜产业集群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有农户的参与,寿光市80%以上的农户种植大棚蔬菜,有人力资源优势、规模生产的优势,为寿光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蔬菜供应。农户最具有发明和创作性,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以农户为基础,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会使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五、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1.加强产业集群规划

新制度经济济学强调制度在交易活动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政府在制度供给中的其重要作用。“政府必须以现有有的或者是新兴的集群为前提制订相应规划,而不能可以创造产业集群。”寿光市政府必须立足目前蔬菜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强政策引导和科学规划,提供良好 的公共计划和招商引资条件,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尤其是提供信息,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和决策模式。

2.出口

寿光市要继续发挥好蔬菜产业集群的优势,克服技术贸易壁垒的难关,对蔬菜产品进行深加工,满足国际市场对蔬菜产品的广泛选择和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及花色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对具有出口优势的蔬菜种类如根菜类、叶菜类等大田蔬菜类要积极地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信息引导、技术辅导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在加工品结构上也要下大气力调整,在确保规模效益的同时,快速抢占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制高点,在传统的保鲜出口和冷冻出口的基础上,积极增加调味调理食品、真空冷冻干燥食品、浓缩果菜汁、蔬菜泥、蔬菜卷等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产品,实现与国际市场的高点对接。

3.强化蔬菜产卫生安全

针对目前食品安全呼声越来越高,大众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寿光市产业集群链条的各企业集团、农户要加强行业自律,相互监督,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的要求及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实施的HACCP认证要求,杜绝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防止蔬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

4.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蔬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居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食品和有机蔬菜是今后世界各国蔬菜发展的共同方向。寿光市产业集群的各组织要认清形势,看准方向,顺应市场要求,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积极提升集群的内在素质。寿光市可通过政府宣传指导、监督检查、龙头企业执行、蔬菜协会督促、农户执行的方式,逐步提高蔬菜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生产出高质量、高标准的绿色食品和有机蔬菜,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5.继续加强培育蔬菜龙头组织

现在,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户+生产资料供应商”的产业组织模式,龙头企业在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先锋作用,也最有实力追逐市场前沿,探索创新产业发展。寿光市要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养力度,为龙头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同时积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投资建立新型蔬菜加工企业,加强培养更多的龙头企业,扩大和延长蔬菜产业集群的链条,形成多龙头、多方向的产业发展模式。

6.发展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 组织联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组织发展的必然方向。松散的农民和企业无法应对市场的风险和困境,只有联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合作组织才能规避风险、迎接挑战。而且“由于集聚区存在着不完全契约、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企业网络关系往往很不稳定”(钱志新,2004),如果某些企业或者农户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不正当竞争、使用非法药物等,必然引起盲目仿效,形成“公共地悲剧”,砸了自己的牌子,一损俱损。寿光蔬菜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初步的集群规模优势,只有通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蔬菜行业协会、农民蔬菜合作组织协会,才能加强行业自律,避免行业的无序恶性竞争,提升蔬菜产业的竞争优势、合作优势和集群优势。

六、研究不足

(王缉慈,2004)“认为对于每一个实例,要真正解释集群的现象,至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这个集群的结构是企业所有制结构(国有、民营、外资)、企业规模结构(企业的职工人数、年生产能力或产量)等,以及相关机构(贸易组织、企业商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机构等)对集群行为主体(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及集群内外行为主体之间联系的分析。”本文对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是粗略的浅析,缺乏足够的数据分析,同时对集群内企业之间及相关组织的相互协作关系缺乏完备的研究。这是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地方,蔬菜产业集群以及农业产业集群在国内研究的还较少,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农业产业集群将是一个很研究及价值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安强身:关于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基于寿光地区的分析,《陕西农业科学》,2005年第4期。

2.葛茂书:蔬菜良种产业化工程的实践与探索,《种子科技》,2003年第6期。3.韩洪献: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搭建起寿光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绿色平台,《中国标准化》,2004年第8期。

4.韩迎祥:永远神奇的盛会——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成功举办启示录,《中国农村科技》,2004年第6期。

5.刘恒江,陈继祥: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10月第26卷第10期。

6.刘中会:农村经济协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果菜》,2004年第1期。7.李建忠:从寿光看工厂化育苗业,《当代蔬菜》,2004年第1期。

8.马健:播火者—记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中国农村科技》。2005年底 10期。

9.牟子平:寿光蔬菜产业化历程及其支撑体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第9期。

10.聂鸣,李俊,骆静: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地质大学宝(社会科学版)》,2002年3月第2卷第1期。

11.邱成利:制度创新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研究,《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9期。12.钱志新:《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基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13.王缉慈:关于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的几点建议,《经济经纬》,2004年第2期。14.王志亮:花自芳菲香自来——记山东省寿光市新世纪种苗有限公司董事长桑自方,《当代蔬菜》,2004年第10期。

15.薛彦斌:加入WTO后我国出口蔬菜面临的形势和对策——寿光市出口蔬菜创汇剖析,《保鲜与加工》,2002年第3期。

16.朱法祥:发展寿光出口蔬菜的对策,《北京农业科学》,2002年第3期。17.作者无: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第10期。18.作者无: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推行电子拍卖,《中国蔬菜》,2003年第4期。

第二篇:寿光市蔬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一、寿光市概况

山东省寿光市是国家命名的唯一的中国蔬菜之乡,是胡锦涛总书记先进性教育联系点,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中央推出的18个典型地区之一。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寿光蔬菜以产业化水平高、科技含量高、效益高、产量高、面积大、品质优、品种全而闻名全国。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渤海莱州湾南岸。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14个镇(街道);一个外向型工业加工区,975个行政村,人口102万,耕地141万亩。寿光市先后被山东省和国家确定为粮食、蔬菜、果品、畜牧、水产、棉花综合商品基地县(市);连续十届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在全国百名农业大县中列第三位;94年建成山东省首批小康市,同年进入“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95年4月被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98年被山东省确定为“农业现代化试点市”。寿光市已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市”和“全国科普示范市”。寿光市连续10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

寿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前148年西汉景帝时置县,至1993年8月撤县设市,有2100多年的置县历史。据史书记载,寿光是夏代斟灌国、西周纪国的建国之地。史传汉字鼻祖仓颉在此创造了象形文字;秦皇赢政在次筑台观海;汉武帝曾躬耕于巨淀湖畔;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东汉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北魏农学家、世界上第一部农学专著《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都是寿光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就出生在这片热土上……。

寿光市资源丰富。南部地下水源丰沛,土质肥沃;中部是半盐碱地带;北部是盐碱地,地下卤水资源储量40亿立方米,宜盐面积160万公亩,被列为全国3个重点盐业开发区之一;西北部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沿海滩涂达45万亩,主要经济鱼类20多种。

寿光市把科技工作摆在全市工作的首位,建立健全了农村科普网络和蔬菜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当地技术优势,狠抓技术培训。大力普及推广蔬菜优质新品种和先进的蔬菜栽培技术。寿光市先后聘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全国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46位院士、专家、教授、担任蔬菜种植、花卉栽培、水产养殖、园艺管理、生态农业及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技术顾问。在他们的具体指导下,全市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菜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研究大棚蔬菜种植新技术。总结出了大棚绿豆瓣、大棚密植香椿、大棚油桃、葡萄、杏、大棚蔬菜立体种植等40多项大棚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新模式、新技术、出现了许多年亩产值10万元以上的高效典型和亩产6万多斤的高产典型,如:2000年寒桥镇农民肖安华种植的大棚杏亩收入超过20万元。这些技术很快在全市普及推广,产生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有利地促进了全市蔬菜产业的发展。2009年全市蔬菜总产55亿公斤,总收入48亿元。一业兴,百业旺。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寿光经济的全面发展。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416.7亿元,财政收入4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74元,各类储蓄余额332亿元,户均存款达13.6万元,人均存款达3.3万元,农民收入的70%以上来自蔬菜。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到寿光考察、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目前,今年到寿光参观考察者就达230多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回良玉、李鹏、朱镕基……等100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到寿光视察指导工作,并对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科学制定、实施农业区域化发展战略

寿光市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从80年代中期就实施了“强化寿南,开发寿北,提高中间,进军海洋的”农业区域化发展战略。强化寿南:在寿光南部,重点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的生产策略。引导农民围着市场转,跟着价格变,不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种植效益不断提高。目前,南部11个乡镇蔬菜面积达到了耕地的80%以上,形成了:种植规模化、生产区域化、服务社会化、产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新格局。提高中间:在寿光中部地区主要发展粮食、果树、棉花生产,目前,寿光中部已成为寿光的大粮仓,小麦、玉米两季亩产均突破了1000斤,实现了吨粮田,即“双千田”。开发寿北:主要发展盐业生产和海水养殖,目前海水养殖15万亩,发展盐场30万亩,年产食盐260万吨,占全国食盐总产量的1/8,成为全国最大的盐及盐化工生产基地。进军海洋:重点发展远洋捕捞,至去年年底发展大马力远洋捕捞鱼船220对,捕捞量36万吨,位居山东省第二位。

三、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蔬菜产业化

寿光市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79年就实现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引导农民发展经济农作物。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寿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概括起来说迈过了三大步,即:“要发家种棉花、要致富种果树、要发财种蔬菜”。经过三大步调整,寿光经粮作物之比达到7:3,形成了85万亩蔬菜,8万亩果树,5万亩棉花的产业格局。其中冬暖式蔬菜大棚48万个,大拱棚8万个,小拱棚12万亩……。使蔬菜产业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

四、蔬菜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做法

搞好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生产水平突出抓了四点:

(1)坚持科学规划,正确把握方向重点。既有长远规划,又有近期目标,保证了生产规模与消费规模、品种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统一,把基地建设纳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2)坚持适度调整,实行规模生产。

一是正确处理稳定与发展的路子。对蔬菜责任田实行连片大面积承包,发展规模生产,解决了插花田、零星棚现象。

二是正确处理粮、菜比例关系

(3)坚持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及时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水平。近几年引进国内外新品种680多个,目前有20类、120多个蔬菜品种获得绿色证书,“乐义蔬菜”“独根红韭菜”等7个蔬菜品牌成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4)实现蔬菜标准化、国际化生产。制定了寿光蔬菜生产规划、研究编制《无公害蔬菜生产科技规程》,严禁使用巨毒、高残农药,禁止工业废水、废渣、废气污染,限量使用化肥。投资1300万元建成了寿光蔬菜品质检测中心和19处乡镇蔬菜速测室。

(5)健全服务体系,促进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科普服务体系。形成了市、乡、村三级科普服务网络。

二是信息服务体系。蔬菜信息每天都上互联网,并与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信息网络。定期把市场趋势、价格反馈给乡镇、村、菜农。

三是生产资料供应服务体系。

五、健全市场体系,搞活蔬菜流通

寿光市从组织和培育市场抓起,积极探索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引导生产的有效途径。

(1)建立完善蔬菜市场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先市后场、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在市区和乡镇建立了9处蔬菜批发专业市场,36处农贸市场。其中位于市区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规划面积3000亩,现占地1800亩,累计投资8.6亿多元。是全国十大农贸市场之一;是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被国务院经济研究发展中心选入《中华荣誉大典》,誉称“中华之最”,该市场连续多次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95年在李鹏、李岚清的亲切关怀下,开通了寿光至北京的“绿色通道”,北京市民的菜篮子1/5来自寿光。该市场设施齐全,服务周到,有良好的交易秩序。信息系统与农业部信息中心、国家商务部信息中心及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联网,16路的电视监控系统昼夜为客户和菜农服务。该市场的特点是上市量大,品种齐全,常年上市的蔬菜品种有380多个,现在该市场已由产地输出型拓展为中转集散型市场,外地菜占市场总量的35%左右。可以说在这个市场上“没有买不到的菜,也没有卖不了的菜”。99年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关心下。又开通了“广东湛江到寿光”和“寿光至哈尔滨”的蔬菜绿色通道。使南菜北运、北菜南调更方便快捷。

(2)建立“五渠通天下”的流通格局。坚持多种经济成分一起上,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国营商业、供销社为骨干,乡镇、村经营公司、各种协会为主体,个体、联合体为补充,加工企业、冷藏厂为龙头,形成了城乡相通、内外相连的大流通格局。

(3)大力开展蔬菜直销业务。减少中间环节,直接服务城市。

(4)建立“三条”流通渠道。形成了“绿色通道、蓝色通道、网上通道”的立体销售网络。

(5)立足参与世界竞争,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蔬菜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13个国家和地区。

六、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科技推动、市场拉动、示范带动、利益驱动。

七、蔬菜产业发展的方向及趋势(略)。

第三篇:产业集群思考

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模式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已形成了许多“块状”产业,即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形成专业化块状产业。如浙江绍兴的印染和化纤,温州的打火机,福建晋江的旅游鞋,东莞的制造业等,它们大都以一个市、一个县、一个镇或一个村为范围,集中某种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形成一定区域规模的企业集群,表现出极强的活力和竞争力。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产业集群或产业集聚。在中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今天,产业集群正日益成为一个地区在实现经济转型过程中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模式。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一些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聚集现象, 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 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它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产业集群是对应于一定的区域而言的,是经济活动的一种空间集聚现象;(2)产业集群是一个包含了某一产业从投入到产出以致流通的各个相关行为主体的完备的经济组织系统;(3)产业集群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是特定的地方优势产业,这种特定的地方优势产业是产业集群得以构建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前提。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就是一种按最佳的方式将某一地区的多种资源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从事某种对本地区来讲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活动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二、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1.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会带来经济的外部效应

产业集群内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表现在共享公共资源、技术管理方法快速扩散、市场集聚和辐射作用等方面。在基础设施、产品原料服务体系、信息服务方面,许多同类企业甚至完全不同的企业有许多可以共享的资源,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会实现范围经济

从产业集群的外部来看,集群是一个大量生产某一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团,它实现了某一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而从集群内部来看,这一最终投向市场的产品在集群内部是通过弹性的分工体系来组织生产,因此其内部生产是建立在范围经济的基础之上的。产业集群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完美结合的一种经济组织模式,它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竞争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来自其具有一种将众多存量资源要素向现实经济实力转换的有效转换体系。

3.产业集群会带来经济发展的低成本优势

一是环境成本低。集群内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规模经济优势,实现在相同供给水平下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均使用成本的降低。二是交易成本低。集群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或布局的空间形成,不仅为企业带来基础设施共享的外部规模经济,而且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的开展,信息交流、传播和交易费用的降低。三是信息成本低。产业集群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集群区域内企业相对集中,它能与功能发达而完善的专业市场共存,使企业容易通过市场的变化灵敏捕捉各种最新的市场技术信息,丰富人际渠道,将信息高效传播,使企业搜索信息的时间和费用大大节省,有利于企业的生产贴近市场,甚至超前于市场。四是配套成本低。专业化经营是企业集群的一个主要特点,集群内部各种不同形式的专业化企业只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相互之间形成了高效的分工协作系统。由于这些企业处于同一区域,有利于降低企业之间的配套产品的采购、运输和库存费用,以及人才招聘成本。

4.产业集群模式具有技术制度创新优势

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温床。波特认为,企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来源,主要表现:一是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而不甘落后的自尊需要和当地高级顾客的需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由集聚带来的有效的竞争压力,既加剧了竞争,又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二是强烈的技术吸纳能力。由于地理上接近,业务联系紧密,信息交流快捷,市场上任何一个具有潜力和市场前景的重大技术创新,集群内企业几乎都会同步吸纳消化这种创新成果,企业通过这种快速学习和模仿实现自身的更新和升级。三是健全的服务体系。随着集群区域的发展、壮大,除了生产企业集聚外,还汇聚了大量的服务企业以及提供研究和技术性支持的机构。如管理咨询机构、技术开发机构、行业协会等,这些机构对加强技术的研发、交流和扩散,1

对区域内企业技术进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5.产业集群模式具有市场优势

一是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企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相互依存是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一个成熟的企业集群并不是纯粹的生产性企业,而是由生产性企业与流通性企业共同构成的,企业集群的发展会为区域内形成专业市场提供条件,而专业市场的形成又将推动产业的发展。二是有利于建立区域性品牌。企业集聚产生的群体效应,有利于区域性品牌的建立。区域性的品牌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比单个企业品牌具有更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即使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对短暂,只要不是由于技术或自然资源等外部原因使企业集群衰退或转轨,区域性品牌效应更易持久。三是有利于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企业集群利用产业规模可以帮助单个中小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对策探讨

1.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

集群化基本上是一个由下至上、市场诱发和市场引导的过程。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应该是作为促进者和中间人,把相关参与者聚集起来,提供支撑性的基础设施,建立动态比较优势和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创造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消除创新系统的系统失效。因此,在以集群为基础的政策制定中,政府的作用:一是建立集群行动协调系统,把组建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作为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措施,规范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使行会在理顺集群企业关系、发挥中介服务的功能,降低企业制度成本、管理成本、交易成本和公共成本、协调企业共同行动等方面大有作为。二是建立集群创新支持系统,引导集群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结盟机制;强化集群共享的研发机构和技术质量监测机构,人才机构建设;构建与地方生产系统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大量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产业工人;加大对企业改造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现代化、信息化改造。三是建立集群发展服务系统。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构建沟通企业与国际市场的信息网络,优化企业营销手段;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形成与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物流圈和供应链;把培育专业市场与发展虚拟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适应贸易方式的改变;积极探索金融体制改革,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融资服务;鼓励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建立健全管理咨询、信用评估、法律服务、检测认证等中介服务体系。同时,政府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为集群的发展提供共享的硬件资源。

2.强化统筹规划,提高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聚的形成是市场作用、企业作用和政府作用的综合结果。产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堆积,而是有规划、有组织的有机融合。区域要加强规划,促进企业集群有序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强有力的产业群体和竞争主体。一是推动中小企业的专业化集聚,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区内,改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促进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二是加快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是促进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要加快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基础的专业化特色园区。综合性开发区也要围绕不同的产业链做大、做强,提高专业化竞争力。三是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强化专业市场与产业的配套,通过市场建设加快产业的集中,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空间。充分利用信息化等先进手段,建设改造市场,完善市场功能,扩大市场交易规模和辐射半径,发挥市场的信息传播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

3.着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

以区域特色产业为依托,通过相关产业和企业在区域内形成的特色产业体系,因其具有明显的群体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特色产业群的培育,就是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着力培育具有市场前景、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关联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并集中力量,聚合各种生产要素,完善产业体系,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特色产业群的关键,是产业的专业化整合问题,其核心是要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乃至所有制的界限,冲破自成体系、门类齐全的地方经济格局,筛选出能够影响经济大局的支柱产业和当家产品,实现优势突出、重点集中的倾斜式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大力推行产业的集中化和专业化。

第四篇: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

一、集中一集聚一集群

(一)集中

在集群发展的起始阶段——集中过程中,产业园区的政策环境要素和设施配套要素是吸引园外企业入驻的最大原因。

在此阶段,园内企业因为地理上的集中而形成了有别于分散的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即基于资源共享的效率优势和基于议价能力提升的成本优势。但是,由于集中仅仅是整个集群过程的最初状态,初步地表现出集群的地理集中性特点,产业关联及其薄弱,不能形成相互配套的产业协作和产业链关系,产业层面的集群优势几乎为零。同时园区企业对地域的嵌入性和依附性不强。

因此,处于集中阶段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利用空间上集中的已基本形成了园区经济总量上的规模,赋予了集群企业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难以较好发挥集群的外部规模效应。

(二)集聚

产业园区由集中而集聚的提升,是产业园区向集群方向发展的中间阶段,在此提升过程中,园区企业依托的主要是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市场规范和服务配套要素,四者构成了园区企业向某一产业集聚的基本条件。由此,在具备了上述四大要素的企业集中的园区中,产业具备了明显的行业特征,产业园区的发展指向了特定的产业,从而形成集聚。

此时,产业园区的竞争优势逐步扩大;生产效率优势一方面表现为基于资源共享的效率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专业分工引起的效率提升;产业园区内的产业协作增强,企业间的合作规模扩大,使得成本优势覆盖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两大部分。

(三)集群

集群是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而集群形成的基本要件除了上述两阶段的要素外,还必须具备人文环境、集群特色、产业配套及创新企业家群体四大要素。

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中,例如中关村、硅谷、新竹等,都具备了地理集中性、根植性、柔性精专、合作网络性、创新性、自组织性等特征,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产业园区的发展进入新的层次。同时,产业园区也不再是集中于集聚状态下的“松脚型”的产业园区,而是嵌入本地社会文化中的园区集群。

二、辐射接受中心一向内辐射中心一向外辐射中心

(一)辐射接受中心

在辐射接受中心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层次上,园区进入集群发展阶段,相对集聚,辐射接受中心的产业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产业,显示出较好的产业链效应和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但是,辐射接受中心往往只实现了产业园区的生产加工功能,园区功能相对简单,其竞争力的提升相对而言是被动的,有赖于外部技术的流入。

因此,此类园区具备一定的集群优势与产业竞争力,但产业升级与竞争力提升主要依靠接受外部产业辐射。

(二)向内辐射中心

辐射接受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将超越生产加工的简单功能,而跃升到向内辐射中心的层次。在此阶段,产业园区的优势产业形成了面向集群内部辐射作用,即优势产业中的具备了较高的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各方面实力的龙头企业,首先产生了寻找新技术、开拓新市场的意识,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张,从而对园区集群内部相对弱小的企业发挥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带动整个集群共同提升竞争力。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充分扩大到整个地域范围,区域品牌逐步形成,区域创新功能得到发挥,集群在当地的根植性也有所增强。

(三)向外辐射中心

向外辐射中心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和技术输出效应,是所属行业的品牌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它不仅对园内企业有辐射力,使集群整体呈上升式发展,同时对于同行业的园外企业都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力,使大批的外部企业成为其代工生产企业,甚至使外部企业形成专门的集群为其提供配套支持。

分散的企业由集中而集聚而集群,产业园区的集群由辐射接受中心而向内辐射中心而向外辐射中心,这就是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逻辑轨迹。

第五篇:浅谈旅游产业集群

浅谈我国旅游产业集群

摘要:本文论述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类型,通过论述旅游产业集群和我国旅游产业的关系,并指出旅游产业集群代表着旅游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表明了我国旅游产品和价值链的延长,最后提出一些壮大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业对策

一、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

对产业集群的定义目前主要围绕着地理特性和产业特性这两个方面展开。那么具体到旅游产业集群又是如何进行定义的呢?

国外学者Donald(2O04)等人根据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从产业链和提高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界定旅游产业集群,提出了“旅游竞争集群”的概念,他们认为:旅游集群是由有效的旅游供应链组织起来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其目的是旅游目的地所有单位协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竞争力。美国学者Gollub(2002)等人认为价值链是旅游集群的核心,区域旅游集群的发展壮大过程可通过价值链来反映,他们认为旅游产业集群主要由三个集聚层次的价值链构成: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是产出层,由目的地旅游产品及事件组成;第二个层次是供给层,即由目的地旅游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所组成;第三个层次是投入层,即由目的地人力资源系统、产品与服务创新系统、财政系统、基础设施系统、信息基础系统、商业氛围、基础设施的环境质量和营销系统等组成。Sara(2oo3)认为旅游集群体系中除传统的分布于城市与目的地的娱乐、餐饮和宾馆等企业集群外,还存在另一种形式的集群即各种主题集群(thematic clusters),如各种遗产旅游、特种旅游、探险与运动旅游等,它们往往跨越了地域与行政的界限,依靠合作的价值链组成包价团队旅游,协同一致为旅游者提供一种有价值的旅游体验。

国内学者宋振春(2003)等人忽略地理接近性从旅游产业属性角度将旅游业等同于旅游产业集群,他们认为:从旅游者需求角度和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旅游业是依托旅游吸引物、为旅游者提供综合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产业集群。袁莉(2002)和尹贻梅(2004)等人在波特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旅游产业集群作为区域企业集群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旅游目的地的自然与人文旅游吸引物为核心要素,由处于旅游目的地产业或产品链上的众多企业部门与机构集聚而成,其目的是通过企业与部门间相互合作取得共识,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单个企业和地区所不能达到的结果。徐辉(2002)等人则提出旅游生态产业群的概念,认为旅游生态产业群是旅游消费行为的执行部分,也作为生态旅游地的建构者。基于瑞典学者Anders等人的观点,笔者认为对旅游产业集群概念的认识可以从四维的角

度(功能维度、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战略理念维度)进行分析,即旅游产业集群整合了产业链、地理空间、发展演变和战略理念四个方面的内容。据此,旅游产业集群可定义为:由旅游吸引物、相关要素和市场通过网络、产品链或战略规划连接起来的在地理空间上集中的趋向和过程。

二、旅游产业集群的类型

1.资源型旅游产业集群。以经营特定地域空间的旅游核心吸引物的企业为中心,以地接社、酒店餐饮交通运输公司为主体以保险银行等配套服务企业为辅的面向游客需求价值链的产业集群。

这类旅游产业集群发生在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的景观或事件(贸易展览或商务会议)对旅游者起着激发或吸引的作用, 是旅游者的根本性需求。因此, 提供或经营核心旅游吸引物的企业构成了旅游产业集群的中心。集群内的企业间直接关联性并不强。它们间的资源整合是在多点之间进行, 通过联合向旅游者提供高质t 的旅游经历, 形成“某种一揽子旅游产品”。这类旅游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行为具有复杂性和关系的不稳定性。集群内企业的联系主要是信息联系, 形成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网系统。价值网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供应链理论进行了实用化的系统思考, 将企业的经营皿身于现代网络环境, 通过将链式思考提升到网状思维即使原来是竞争对手的企业纷纷合作。把各自的价值链联结起来形成价值网络, 使企业更能满足客户的独特器要。集群内企业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值认同感。由于旅游杨合资源的非流动性, 因此要求这类旅游集群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在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大型旅游景区往往形成这类旅游产业集群, 如大九寨沟国际旅游区.张家界大旅游区等。

2.专业市场型旅游产业集群。通常以具有销售中介职能的大型旅行社企业集团为龙头, 以众多中小旅行社企业(或特许经营加盟社)为主体, 相关旅游要素企业为依托而形成的旅游产业集群。

专业市场型旅游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旅游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相互依赖性较强。集群以旅游经营商或批发商为中心, 它主要面对琴售商而不是一般公众直接销售。处在外围的是专门面对消费者从事旅游咨询服务代理收客业务的零售商或是专门从事地接业务的专营商。这类产业集群主要通过分工合作共同组成地域生产销售网络。集群内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也有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本。集群内企业之间以电子商务为平台, 形成批发、代理和零售的旅游网络。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的力量。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旅游服务部门特别是旅行社, 其经营活动是以水平分工体系进行的。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在我国客源充沛的特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 一些实力强大的旅行社率先应用资本和新技术.对旅行社的经营分工进行了再造, 实现了旅行社的垂直分工和专业化经营。因此, 以专业化市场为基础的旅游产业集群主要发生在我国经济发达的特大城市和东部地区。

三、旅游产业集群与我国现代旅游业

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出现和逐步形成对于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旅游产业集群的出现代表着我国旅游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

旅游产业集群本身就是一种崭新的经营组织形式。它的出现打破了我国旅游产业长期以来的分散经营单一旅游产品的经营组织模式, 是我国旅游产业的一次革命。旅游产业集群内各企业通过相互竞争和专业化分工协作, 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而结成一个空间集聚体, 成为介于市场与管理层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既有助于企业克服市场的交易分散性和不确定性风险, 降低企业的文易成本, 也可以克服多层次组织的低效率。旅游产业集群的出现和发展将提高我国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二)旅游产业集群形成表明我国旅游产品和服务价值链的延长

较长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价值链, 为旅游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提供了可能, 也为新企业的进入创造了市场发展空间。而新企业的进入是旅游集群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 因为它是保持旅游企业集群旺盛生命力的关键。

(三)旅游产业集群的运作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旅游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架起了桥梁。旅游产业集群促进区域旅游生产率的提高。旅游产业内大量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 能很快形成区域旅游规模经济效应。一是旅游关联性供应商的聚集, 不仅能提高区域内对旅游供应商的谈判能力, 同时也降低了旅游供应商的违约风险。二是旅游专业化市场的形成, 从客源供给、服务产品支持到景点产品销售, 旅游集群区内可以自然形成巨大的旅游专业化市场。同时.也促进地区就业率的提高。三是高素质员工的流入。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专业技术员工而言, 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较低的流动风险, 由此带来人才的集聚。四是专业信息的共享。有市场的、技术的与竞争有关的信息有可能在区域内大会集并迅速传递。五是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上的大t量投入。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又可以吸引大量的外来旅游资本, 引发相关配套资本的跟进, 促

进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形成旅游产业优势。

旅游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竞争能力。旅游产业集群为区内旅游企业的竞争和合作提供了双重机会。竞争对手的存在迫使旅游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创新旅游产品、改进旅游服务, 树立区域旅游品牌。旅游产业集群内的产业结构在竞争与合作中得到优化。竞争使旅游产业内部分工更加专业化、服务质标准化, 合作使旅游企业间形成的产业链更加紧密。这一切又促使企业在更高的层面开展竞争。其结果形成对旅游消费者更大的空间吸引力。

四、培育与构建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建议

产业发展的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是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培育和构建产业集群已成为各国参与全球竞争,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我国各类旅游产业集群虽然仅初露端倪,但是走集群式发展之路,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已成当务之急。

产业集群有区域经济的引擎或发动机之称。集群已愈来愈成为连接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的一种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它从观念上将旅游产业与全球化紧密结合起来,发展旅游产业集群是推动我国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我国旅游产业具有中小企业多、集聚程度低、实力较弱等特点,而发展以旅游中小企业为主、体现区域特色的旅游产业集群,是提高和增强国家和各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应大力推行旅游集群式发展战略,加快区域旅游合作与一体化进程;鼓励包括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在内的有竞争实力的新企业的形成,扩大并增强集群本身来影响竞争;鼓励知名度高的旅游企业和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在业务拓展、关联产业开发上形成有效的战略合作,在产品创新和产业延伸上加强合作;避免集群内部旅游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创建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保持集群的竞争优势和长久的生命力。同时,加大旅游产业与现代科学技术产业的融合与渗透,促进旅游产业链延伸和旅游产业集群扩张与创新,加快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步伐与一体化组织形式,全面提升区域旅游的产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Donald F.Hawkins .A protected Areas Ecotourism Competitive cluster Approach to Catalys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Bulgaria[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4,12(3):219—244

[2]Collub James,Amy Hosier,Grace WOO.Using Cluster Based Economic Strategy to Minimize Tourism leakages[Z].Research Report Submitted to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actice(GEDP),San Francisco,California,2002:1—59.

[1]Sara Nardin.Tourism Clustering &Innovation—Path to Economy Growth&Development[Z].European Tourism Research Institute,Mid — Sweden University,2003,(14):1—85.

[3] 尹贻梅,陆玉麒,刘志高.旅游企业集群:提升目的地竞争力新的战略模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22—25.

[4] 张梦.以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J].财经科学,2005(6):186—190.

[5] 牟红.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建立方式研究[J].江苏商论,2006(4):95—96.

[6] 张建春.旅游产业集群探析[J].商业研究,2006(15):147—150.

[7] 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6):98—102

[8] 张梦.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J].旅游学刊,2006(2):36—40

[9] 骆静,聂鸣.产业集群及其政策研究述评[J].科学管理研究,2003(2):52—55

[10] 邓冰,俞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53—57.

[11] 颜醒华,俞舒君.旅游企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机制与管理对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61—66

[12]聂献忠,张捷.我国主题旅游集群的成长及其空间特征研究[J].人文地理,2005,(4):23—28,

下载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浅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浅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省诸城市三大产业集群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山东省诸城市三大产业集群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2010-9-25 17:23 新华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近年来,山东省诸城市立足产业优势,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推进工......

    山东省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节选)

    为进一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再创本省农业发展新优势,2010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

    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报告

    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报告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7月24日至26日,县长助理杨干保率领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和各乡镇有关同志一行23人赴山东......

    山东省寿光市考察学习报告

    寿光归来话创业 ———— 时间从不会因你的彷徨而停住脚步 ,刚刚还是浮躁的夏日,转眼间金色的秋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这收获的季节,由宿城区委组织部组织,全体宿城区到......

    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报告★

    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报告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7月24日至26日,县长助理杨干保率领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和各乡镇有关同志一行23人赴山东......

    山东省寿光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立足农业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山东省寿光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寿光市经济快速成长,社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由当初贫穷落后的小县城跃升为山东县......

    山东省寿光市考察学习报告

    寿光归来话创业 ————山东省寿光市考察学习报告时间从不会因你的彷徨而停住脚步 ,刚刚还是浮躁的夏日,转眼间金色的秋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这收获的季节,由宿城区委组织......

    玻璃制品产业集群发展

    玻璃工艺制品产业集群发展调研报告小官庄镇方 春玻璃(水晶)工艺制品产业是我县的特色产业之一,其中玻璃工艺制品以小官庄镇为主导,水晶工艺品以西安丰镇为主体。2007年玻璃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