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寿光市蔬菜生产现状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5 06:4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寿光市蔬菜生产现状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寿光市蔬菜生产现状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寿光市蔬菜生产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寿光市蔬菜生产现状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引导我们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同时注重发挥农业类院校大学生志愿者的知识技能优势,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我们在前期必要调研联系的基础上,选择蔬菜生产大基地——寿光,通过下乡举办农业知识讲座、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传播推广现代农业实用技术,了解并尽力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寿光市蔬菜标准化生产现状

1.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全面提高蔬菜质量安全

一是多渠道增加对无公害蔬菜基地的投入。1998年以来,市财政累计安排资金5000多万元;落实贴息贷款2亿多元,用于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各镇(街道)都从实际出发,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形成了成方连片的无公害蔬菜大棚生产带。

二是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无公害蔬菜发展。突出抓了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洛城镇绿色食品蔬菜示范基地等五大示范工程。其中,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已累计投资1.8亿元,新建成了高标准大棚3000个、333.3公顷,辐射带动蔬菜面积6667公顷。建成了国内一流水平的工厂化育苗室、催芽室、组培室、穴播室,被确定为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并被列为全国首批农业科技示范园试点单位。规划发展了以孙集、洛城等乡镇(街道)为重点的21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各村也发展了一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样板。其中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文家、洛城、三元朱村、钓鱼台村等5处蔬菜基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无公害蔬菜基地。

三是健全基地运行机制,促进无公害蔬菜健康发展。在基地建设管理上实行了“五统一”,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物资供应、统一配备检测仪器、统一制度规范、统一注册商标。

四是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及商标注册工作。目前,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6处,面积2.4万公顷,认证无公害蔬菜97个品种,并注册了“乐义”蔬菜、“欧亚特”蔬菜、“洛城”特菜、“圣珠”西红柿、“王婆”甜瓜等20种蔬菜商标。2006年,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了“寿光蔬菜”集体商标。

2.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蔬菜生产水平

一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组织市内蔬菜、食用菌等12处科研机构对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重大难题进行攻关,与高等院校联合组织实施了国家“十五”重大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于寿光蔬菜示范区项目开发,发展番茄、胡萝卜等绿色食品基地1万公顷。同时,依托蔬菜博览会和国内科研单位以及瑞士先正达、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等外资农业示范基地,大力推广了大棚滴灌、电动卷帘、生物病虫害防治、立体栽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新技术100多项,推广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蔬菜名优品种600多个,提高了蔬菜科技含量。

二是提高蔬菜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中心设在寿光,2006年4月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成立。

三是建设农业高科技示范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市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和贡献率达58.6%。

四是加强技术指导,大力普及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间隔期,尽量减少用药量和使用次数,保证了农药残毒不超标。

五是加强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先后举办无公害蔬菜技术培训班3000多期,参训人员40多万人次。目前全市有8.9万农民获得“绿色证书”,2.4万农民取得“农民技术员”资格,130人获“农民科技专家”称号,与50多家科技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建设了山东农业科技人才市场,开设了“中国农业人才热线”、“农业人才信息库”、“农业专家语音平台”,建成了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3.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

寿光市投资建设了遍布全市的农副产品质量检测网络,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室面积1600平方米,配备了气相、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等贵重设备。中心检测项目全、覆盖面广,具备土壤、肥料、蔬菜、产地环境(包括大气、水质、土壤)、农药等七大类200多个项目的检测能力,于2006年1月全部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认证。中心的检测经费主要依靠市财政解决三到目前为止,开展了包括土壤、水质、化肥、蔬菜在内的质量检测工作。各乡镇(街道)、村也筹资200多万元,建设了21处无公害蔬菜速测室,实现了场所、仪器、人员三到位。检测体系主要负责对全市无公害蔬菜产前环境质量、产中农资投入和相关栽培技术、产后加工处理及市场质量管理等全过程实行质量监测。

二、村庄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为全面具体地了解寿光市菜农们在实际蔬菜种植方面的需求与困难情况,我们调研小组下乡来到稻田镇宋家稻庄三村进行了实地走访与调查。在此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

1.蔬菜种植技术的交流与“继承”问题

由于交流条件和观念的限制,农户之间关于种植技术和经验方面的交流较少。而且经走访调查得知,稻庄三村村民以蔬菜种植为生的85%以上都是35或40岁以上的“老辈”村民,而对于中青年人,从事蔬菜种植的很少。而且寿光市蔬菜种植又大、又快、又好的技术很多都是村民们通过多年来的自身种菜经验总结出来的,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继承,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2.菜农们对肥料与农药的选择问题

一走进稻庄三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各式各样的肥料与农药的宣传纸。而且在我们走访入户的第一天,在一条街道上就有三家肥料公司同时进行推销宣传。经询问得知,因为我们调查的时间正是寿光市菜农最清闲的时候,各大经销商也抓住机遇加紧销售与宣传。肥料与农药厂家有时会请像中科院教授等的蔬菜种植专家对菜民进行技术指导,但由于其目的性,势必会给菜农们带来一些倾向性与盲从性。经调查,很多农户在肥料与农药的选择上都采取“尝试与借鉴”相结合的办法,这种方法虽然实用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菜农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3.菜农们有时对技术指导的“伸手不可及”

由于发展阶段等的特殊原因,寿光市很多蔬菜种植村庄缺乏常态化的专业技术指导。村庄内并无驻地技术员,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大都定驻于镇上,虽然也会定期下乡考察并给予建议与指导,但有时也会产生“远水救不了近火”的负面影响。同时,菜农的知识基础有限,有可能不能完全领会与按照指导进行蔬菜种植,这就需要技术指导人员的密切关注与及时订正。

4.蔬菜品种单一,覆盖时间短,经济效益有限

虽然寿光市为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已引进多种不同的蔬菜品种,但受到技术和传统保守观念的制约,村庄农民长期受传统粗放农业生产的影响,加之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在从事蔬菜产业中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难以掌握新的生产技术,影响着蔬菜产量、品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村庄蔬菜种植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常规蔬菜品种。蔬菜品种单一,覆盖时间短,势必造成经济效益的有限。

5.供销一体化程度低

蔬菜产业技术服务力量薄弱,县、乡、村一体化技术服务体系没有形成。蔬菜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依靠科技。由于村庄农民知识文化低,长期从事传统农业,所以技术服务成了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稻田镇镇、乡、村三级蔬菜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乡镇蔬菜站基本处于瘫痪状态。随着全镇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对蔬菜技术服务的需求更加突显。鉴于村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的不足,供销一体化建设进程受阻,这也成为制约农户经济收入快速增长的一大因素。

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的解决办法

1. 发展蔬菜产业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

全村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发展蔬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树立发展蔬菜产业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蔬菜产业就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扩大蔬菜产业规模上,要加快土地的流转,实行企业化、规模化经营,打破乡、村界线,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统筹有利于发展蔬菜产业的资源,加大产供销一体化建设,用新的工业化、企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的生产理念加快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2. 兴办蔬菜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

蔬菜加工增值的空间很大,通过深加工其附加值可以提高5-6倍。要促使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招商引进和兴办蔬菜深加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品增值。辐射带动该产业的快速膨胀。这样既能解决农民增收后农产品积压的恐慌心理,也能减少农产品廉价收购坑农现象的发生。同时可吸引更多的中青年人加入科学种菜的行列中来。要积极有针对性地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引导农民种植适宜深加工的蔬菜品种,使镇及村庄逐步形成深加工就地消化和畅通外销渠道双轨发展模式。

3. 对肥料与农药的统一试验与管理

肥料与农药的选择问题是关系到蔬菜质量与产量的关键问题,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进村的肥料与农药可进行统一试验后再决定放行与否。菜农需要权威的引导与建议,肥料与农药这个关卡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4. 建立村庄科技普及班,抓好技术推广普及

要千方百计地加强菜农们自身的科技与技术水平,通过进行品种展示,设施展示,技术推广和病虫害检测等方式不断推广科学种植与监测的方法。探索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新途径。按照“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原则,培育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域,强化无公害生产基地认定和无公害食品认证,为实施绿色有机食品工程,积极创建蔬菜通许绿色品牌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开展蔬菜种植管理科技入户活动,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推行蔬菜科学生产技术规程。大力推广蔬菜良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以此带动全县蔬菜生产科技化水平的提高,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5. 不断引进新品种,同时兴办农村合作社,完善供销一体化机制

依托蔬菜博览会和国内科研单位以及瑞士先正达、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等外资农业示范基地,不断将蔬菜新品种及其生产种植技术带进村庄。同时,多方面拓宽销售渠道,真正做到保销售,保增收。要进一步按照“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农户+市场”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在产业中的作用。鼓励通过农民合作社,将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加快土地流转,建设棚栽业生产基地。由农民合作社给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生产模式。

第二篇:镇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三夏镇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近几年,三夏镇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这条主线不动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日光温室蔬菜已成为部分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大经济作物。

一、基本情况

三夏镇位于**市区东南25公里处,全镇行政总面积67.15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农业总人口2733人、936户,耕地面积5340亩。

二、发展现状 截至2011年全镇共有日光温室199座、279亩。主要以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西瓜为主。亩收入在2.5万元左。

三、存在的问题

1、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主要是生产单位分散,蔬菜生产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连片联合生产,导致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到目前为止,蔬菜生产以一家一户的小型分散生产为主,农户优先追求土地生产率的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程度低,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不利于生产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市场竞争。

2、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较低。一是日光温室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生产管理还比较粗放,没有加温、增光、增施二氧化碳等措施,整体水平低下。二是新品种少。优质特色品种、耐低温弱光品种等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不够,难以形成地方特色蔬菜。三是安全、生态的意识不强。无公害、有机蔬菜高效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和

集约化种植模式推广力度不够。四是设施比较简陋。部分日光温室构造不够科学,采光和保温性能较差,几乎都没有加温设施,冬季生产受制约多。

四、建议及对策

1、做好标准化生产与示范点片建设。充分利用省、市、区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按绿色、有机标准组织生产,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加速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地方标准的制定,抓好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镇蔬菜生产的上档升级。实现对农户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物资供应、统一配备检测仪器、统一制度规范、统一推向市场。并搞好现场指导与督查,使农户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组织生产。

2、切实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加大设施蔬菜和名优稀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全面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和种植模式。积极引进适合多样消费的蔬菜品种,发展观赏蔬菜、天然野生蔬菜、保健蔬菜、香料蔬菜等。

3、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提高日光温室蔬菜综合管理水平,重点推广施有机肥、配方施肥、化学促控、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增施堆肥、沤肥、厩肥、绿肥、作物秸秆肥、饼肥等有机肥料,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采取生物、物理、农业等无害化防治措施,应用生物源和矿物源类农药,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确保蔬菜的安全性。

4、发展“一村一品”。以“一村一品”为主导,积极探索蔬菜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模式加强蔬菜生产的组织和宏观调空,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户连片联合生产、发展定单农业、共同承担风险。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如果我们仍停留在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水平

上,很快就会被市场经济淘汰。

5、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采取特殊扶持政策,大力扶持蔬菜协会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它是农户自发组织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蔬菜产、供、销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通过协会的组织和协调才能更好地实现蔬菜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延伸产业链条,使其发挥出更大的拉动、带动作用。完善科技创新机制,鼓励和支持技术人员带薪创办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基地、优质生资供应、产品远销等科技型服务实体。建设集贮藏、销售、包装材料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批发市场,逐步使我镇成为河西地区蔬菜流通的主要集散地。扶持协会、市场中介组织和营销大户发展,不断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储、运、销等问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争取项目立项,建立蔬菜冷库、气调库,提高蔬菜的商品性和安全性,缓解上市集中的压力,确保农民增产增效。

第三篇:遵义市中心城区蔬菜产销现状调研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遵义市中心城区蔬菜产销现状调研报告 作者:毛东 胡建宗 江玮 陈荣华

来源:《长江蔬菜·技术版》2013年第04期

为全面了解遵义市蔬菜市场现状,查找蔬菜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探求遵义市蔬菜价格监管的有效途径,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市农委于2012年9~10月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到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县、绥阳县、桐梓和仁怀的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零售市场、超市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为期15天的走访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中心城区蔬菜生产供应的基本情况

1.1 生产发展初具规模

一是1~8月蔬菜种植面积累计达4.9万hm2,产量累计110.3万t;二是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较快,2012年6个县(区、市)大棚、温室蔬菜面积累计达到469.73 hm2;三是订单生产逐年增加,重点发展了菜辣椒、大白菜、大葱、番茄等蔬菜露地和棚室生产,累计面积5 252.7 hm2;四是蔬菜种植农户达58 344户,其中种植大户19 056户,蔬菜专业合作社142家。

1.2 市场自给率较低、菜价偏高

①理论蔬菜自给率 调查显示,遵义市蔬菜商品率不高,其中,红花岗和汇川蔬菜商品率50%,仁怀市蔬菜商品率40%,而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蔬菜商品率只有30%。因此,上市的蔬菜量就只有38.58万t,再减去蔬菜在采摘、运输和市场销售过程中的正常损耗量(损耗量一般在30%左右),蔬菜的实际供应量为27.2万t,较2011年同期增加2.6万t。中心城区 6个县(区、市)总人口424余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流动人口和其他非农业人口共约208万人,按人均每天消费0.5 kg净菜计算,每天需商品蔬菜1 040 t,1~8月需求约24.96万t。而在27.21万t可供蔬菜中,除去30%外销菜和10%加工或饲料用菜,累计可供中心城区市民消费的蔬菜量只有16.32万t(表1)。还需8.64万t蔬菜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1~8月遵义市中心城区的平均蔬菜自给率只能达到65.38%。

②蔬菜产品销售走向 通过调查发现,遵义市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蔬菜有一部分从外地调入,主要来源是云南、广西、海南、山东、山西、陕西、兰州等地,品种有莲花白(结球甘蓝)、大白菜、茄子、番茄、萝卜、土豆(马铃薯)、甜椒等;而大约30%的本地大宗蔬菜除销往成都、重庆、粤港澳以及铜仁、毕节等地州市外,还有30%左右辐射到遵义市其他县、区(市)。

③蔬菜自给率较低、菜价偏高原因分析 一是我市蔬菜生产结构性和季节性短缺的矛盾突出。1~5月,叶菜类蔬菜基本为我市本地生产,占需求量的70%左右,茄果、瓜类基本是从外地调入,占需求量的30%左右;5~9月,茄果、瓜类以及叶菜类蔬菜是本市的优势品种,50%的量主要外销到重庆、四川及沿海地区,大约只有10%的茭瓜(茭白)、莲藕等从外地调入;10~12月,以本地蔬菜为主,大约有30%的蔬菜是从外地调入。二是蔬菜种植大户在茬口调剂中的双面作用。我市蔬菜种植大户接近2万户,占总数的35%以上。一方面在旺季上市的蔬菜,大户因量大本地销不了,势必销往销价更高的重庆观音桥、盘溪农贸批发市场和贵阳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只有零星散户的少量蔬菜应市,“物以稀为贵”就成为正常的事;另一方面虽然大户种植规模大,但品种单一,造成大量其他品种的蔬菜需从外地调入。所以,在本市各蔬菜批发、零售市场上就出现市场自给率较低、价格偏高的现象。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情况

2.1 农产品批发市场较少,经营秩序相对平稳

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仅有2家:金土地绿色产品批发市场和黔北果蔬批发市场,其中金土地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是遵义县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现已入驻商户达650多户,3 200余人,年交易额达10亿元以上。但这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面积偏小,设施落后,并不具备农副产品贮藏、批发、交易功能,蔬菜经纪人、种植大户、批发商只能利用中心市场附近街道进行交易,批发交易集中在4:00~6:00进行,必须赶在天亮前交易完毕。调查显示,市区各大农贸市场蔬菜经营门店、摊位及临时摊位的数量和经营者人数保持稳定,蔬菜市场经营秩序相对平稳,受人为干扰的因素较少。

2.2 农贸零售市场遍布6个城区

6个县(区、市)城区共有县级以上农贸零售市场73个,其中红花岗区37个,汇川区17个,绥阳县3个,遵义县3个,仁怀市8个,桐梓县5个,销售的蔬菜一小部分为附近的农民种植直销的蔬菜,大部分是从遵义两大蔬菜批发市场调入。种植大户或蔬菜生产基地种植的蔬菜一般由经纪人从田间收购后销往蔬菜批发市场或直接销售给蔬菜零售摊贩,如汇川区高坪鸣庄大娄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辣椒、番茄,红花岗区金鼎山的苦瓜、莲花白,遵义县三岔红星村的香葱,虾子、青坪宝合的花菜、白菜;绥阳县农鑫蔬菜等都是由经纪人收购外销。3 影响蔬菜成本和价格的主因

3.1 中心城市近郊蔬菜基地萎缩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建设用地增多,导致城市近郊菜地明显减少,“不见种蔬菜只见种房子”,而偏远蔬菜基地生产、技术指导、各项运输成本增加,以前遵义市传统的蔬菜保供基地河溪坝、礼仪坝、董公寺、高桥、新洲、磨刀溪等已见不到蔬菜,蔬菜基地外延都在15 km以上,如金鼎蔬菜基地。中心城市近郊蔬菜基地比2005年累计减少约6 733.3 hm2,其中红花岗区减少666.7 hm2,汇川区减少333.3 hm2,桐梓县减少1 933.3 hm2,遵义县减少1 333.3 hm2,绥阳县减少666.7 hm2,新蒲新区减少1 000 hm2,仁怀市减少800 hm2。

3.2 蔬菜产销磨合程度不够

与蔬菜产品相适应的新型营销体系没有同步跟上,导致蔬菜产销脱节。同时,由于遵义市蔬菜品种特别是绿叶菜品种不耐储运的特性、春季低温多雨寡照形成的春淡和不确定的夏秋连续干旱形成的秋淡等季节性供应能力问题,“菜贵伤民”与“菜贱伤农”现象同时存在。

3.3 流通环节多而不畅

本市现有两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由于市场面积太小,大量的蔬菜不能进市场,而其他零售农贸市场存在菜霸或摊位费较高等现象,本地蔬菜也很难进得去。另外,就是中间环节太多,从蔬菜生产基地到消费者一般要经过菜贩子从生产基地购买—蔬菜批发市场—蔬菜销售摊主—消费者等环节,运输损耗大、层层加价等因素,导致流通成本高达70%左右,以当前白菜、番茄、鲜辣椒为例(每1 kg),菜贩子从菜农手中收购白菜0.8~1.0元,而市场零售价高达4.0元;番茄农民出售价2.0元,农贸零售市场或超市零售价5.0~6.0元,上涨了1.5~2倍;鲜辣椒农民出售价2元,农贸零售市场或超市零售价格为6.0~8.0元,上涨了2~3倍。

3.4 农贸零售市场摊位费增幅大

根据汇川区鱼牙弯市场调查结果,农贸零售市场1.8~2 m2的蔬菜摊位费由2011年每月80元上涨到120元,涨幅50%,还存在层层转让摊位的情况,高坪鸣庄菜农张宇的摊位费高达450元,一问才知他的摊位已被转让3次。

3.5 运输成本明显增加

调查显示(表2),湖北到遵义700 km左右,一辆载蔬菜的运输车每1 t蔬菜的总运输费用以每年15%以上速度在递增,即使是从黔北果蔬批发市场到汇川区鱼牙弯市场的三轮车运输费也涨了50%。此外,油价上涨导致农产品运输成本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2011-2012年国家共调整油价6次,汽、柴油标准品每1 t价格从7 500元、6 760元分别上涨到980元和8 130元,涨幅分别为19.7%和20.3%。

3.6 蔬菜损耗率较高

蔬菜的特殊属性,如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对运输效率要求高。目前,蔬菜运输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蔬菜在运输过程中损耗很大。据统计,果蔬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耗率在25%~30%,而这部分损耗最后由消费者承担,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

3.7 人工费用大幅上涨

金土地绿色产品批发市场和高坪明庄蔬菜基地的调查结果显示,蔬菜包装材料费、人工费以每年13%~66%的速度在上涨,间接提高了蔬菜成本(表3)。

3.8 蔬菜生产政府没有补贴

外地蔬菜进入本地市场是因为外地蔬菜政府有补贴,价格低点都有盈利,而遵义的蔬菜政府没有补贴,价格低了就要亏本,贵阳蔬菜生产政府每667 m2补助500~700元,重庆市北碚区新建大棚用于蔬菜生产的,每667 m2补助500元,对每年新增蔬菜基地面积,参照粮食种子直补方式,每667 m2补助蔬菜种子款60元,对新获得集中成片33.3 hm2以上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的且产品通过认证的,一次性补助1万元;对新获得集中成片33.3 hm2以上蔬菜绿色产品认证的,一次性补助3万元;对获得集中成片33.3 hm2以上蔬菜有机食品认证的,一次性补助5万元;对获得集中成片33.3 hm2以上蔬菜品种地理标志保护的,一次性补助5万元。对策及建议

4.1 建立稳定保供蔬菜基地

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立长期相对稳定的保供蔬菜基地,确保中心城区常年保供蔬菜基地面积稳定在6 666.7 hm2左右。最好是在城镇化建设规划区以外的5 km以外,交通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为宜。其中,一是在汇川区高坪、泗度、板桥、团泽建立666.7 hm2城郊型保供蔬菜基地;二是在红花岗区金鼎、海龙、巷口建立666.7 hm2城郊型保供蔬菜基地;三是在绥阳县蒲场、风华、洋川、旺草、郑场建立1 333.3 hm2城郊型(含设施)保供蔬菜基地;四是在遵义县南白、三合、乌江建立333.3 hm2设施保供蔬菜基地,在三岔、尚溪、龙坑、虾子、拌水、鸭溪、枫香建立1 333.3 hm2露地蔬菜基地;五是在桐梓官苍、马鬃建立1 333.3 hm2以冷凉蔬菜为主的保供蔬菜基地;六是在仁怀鲁班、仓龙建立

666.7 hm2城郊型保供蔬菜基地;七是在新蒲新区新舟建立333.3 hm2城郊型保供蔬菜基地。

4.2 建立周年生产速生叶菜类基地以及季节性耐储蔬菜储备机制

春淡、秋淡季节,在红花岗、汇川、新蒲新区、遵义县规划建立周年生产速生叶菜类基地666.7 hm2,同时在每年的春淡、秋淡以及重要节日期间建立蔬菜储备机制,对重要的耐贮蔬菜品种,应保证有5~7天消费量的动态储备库存,应对灾害天气,保障应急需求。

4.3 实行优惠价格政策扶持蔬菜生产和经营

一是实行大型农贸零售市场用电与工业用电同价,用水按非居民用水价格执行,不能再按商业用水价格执行。二是将政府投资建设的农产品市场摊位费纳入政府定价范畴,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核定标准,对于其他投资主体建设的农产品市场摊位费,采取引导、劝诫、公布参考收费标准、公开成本等手段,降低过高摊位费标准。三是积极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支持蔬菜生产流通,重点支持蔬菜大棚和温室建设,支持公益性平价商店建设和商场、超市开辟蔬菜平价销售区域。

4.4 减少流通环节,缩短价格链

市农委正在和相关部门协商开设蔬菜销售直营店的相关事宜,并建议市政府多划拨土地和资金,建设产权属于地方政府的标准化蔬菜批发市场,并进一步增加蔬菜市场网点。严格控制公益性菜市场摊位租金,取消不合理收费,从源头上减少菜贩的负担。另外,在标准化菜市场设立蔬菜生产基地和菜农供应专区,限时供应,兼顾市场其他菜贩的利益。同时,通过在中心城区居民社区建立蔬菜直营点100个,加大“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工作力度,减少流通环节,保证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价格稳定。

4.5 强化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走绿色蔬菜发展道路,依据本市特色的气候条件和地方资源,发展夏秋反季节蔬菜和特色蔬菜。加强对蔬菜基地的环境保护,积极开展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扩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面积,加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建立和完善市、县、乡三级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重点蔬菜基地、主要蔬菜批发市场、超市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的检测和监督管理。建立和规范蔬菜生产承诺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加快推进蔬菜市场准入制建设,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打造“遵义大娄山”蔬菜品牌,加强商品蔬菜的标识化、规格化、包装化管理,推进优质产品、知名品牌的生产销售,提高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6 建立保供蔬菜基地稳定投入机制

为确保“菜篮子”工程对中心城区蔬菜市场的有效供应,必须建立财政稳定投入机制,同时保证生产者和经营者利益。一是市财政每年投入4 000万元,对6 666.7 hm2保供蔬菜基地生产的蔬菜产品在本地销售的每667 m2补贴400元。二是在城区建立多个10 m2以上的蔬菜直营店,市财政对每个销售本地蔬菜的直营店补贴2万元,经营1年后兑现,鼓励个体经营户或蔬菜种植大户建立蔬菜直营店,充分调动菜农生产积极性。三是创新财政支农方式,为从事保供蔬菜基地蔬菜生产的农户买农业保险,保证蔬菜生产质量和价格稳定,确保蔬菜生产安全。

4.7 建立蔬菜产销风险防范保护机制

在蔬菜生产供大于求的时候,对蔬菜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生产企业进行补助,以帮助规避市场出现“菜贱伤农”的风险;在蔬菜供应出现短缺的时候,对蔬菜销售商、蔬菜物流企业进行一定的补贴,抵御市场风险,规避“菜贵伤民”现象出现。

第四篇:化工生产园区现状调研报告

化工是我市支柱产业,2006年限额以上化工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06亿元,化工(不含石油)经济总量和行业竞争实力在全省各地市中均居第一位,在全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市领导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化工产业布局调整,已经刻不容缓。

一、园区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化工园区或化工生产集

中区26个,其中临淄5个(含齐鲁化工区)、桓台4个、张店6个、淄川3个、周村2个、博山2个、沂源1个、高青1个(规划中)、市高新区2个,化工园区或集中区座落于省级以上开发区内的有10个。

二、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布局散乱,缺乏统一规划。我市化工企业数量多,居全省首位,且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数量占全省近一半。规模小,除齐鲁公司外,2006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仅有10家,规模以上的企业529家,规模以下的企业近900家。聚集度差,全市1400家企业中仅有603家在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内,其它约800家企业则分散在全市各村镇,安全、环保隐患大。城企交错,“工业围城”现象较为突出。

(二)化工专业园区少,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我市经省级和省级以上批准的化工或与化工相关的工业园区较少,且多数为综合工业园区,没有明确的化工专业园区规划,部分园区没有统一的污水处理设施,我市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化工集中区,但缺少统一规划,有些只是企业相对集中,环保设施薄弱或基本没有,有的离城区或居民区较近,这些企业的发展已经对周边大气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三、对策和建议

(一)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化工产业布局。提高城市规划水平,统一规划城市建设和工业布局特别是化工产业布局,科学规划布局好工业区,避免出现新的“工业围城”、“污染围城”。

(二)高起点规划现有工业园区,提高园区配套功能。我市现有的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是我市今后化工发展的主要载体,将承担新企业、新项目建设和老企业搬迁的重任,需高度重视,超前科学规划。其它省级工业园区应在园区内单独规划设立化工专业园区,并加快建设完善水、电、汽、污水处理排污等公用配套设施。

(三)规范化工集中区,促其尽快发展为化工专业园区。对远离城区、村庄且聚集企业较多的集中区保留下来,规范发展,但需要抓紧建设污水集中处理等设施,提高配套能力,促其尽快发展成为化工专业园区;对离城区或村庄较近、企业又不多的集中区建议通过提高安全、环保标准等措施逐步关停;对已在城区的化工集中区如张店城区东部化工区,市里需尽快出台有关政策使企业迁出。

(四)制定政策,引导化工企业加快入驻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我市应制定相应优惠政策,促进现有化工园区或集中区外的企业逐步入驻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对规模较大的化工企业,只要有完善环保设施、“三废”达标排放,且符合产业政策,可以保留发展,甚至可以以这些企业为龙头发展化工园区。

(五)新建化工企业必须进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化工产业园区一体化、规模化发展,是国内外公认的符合化工产业自身特点的最佳发展模式。我市应明确规定:今后新建化工生产企业或化工项目,一律进入指定的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并对投资规模、项目水平等做出相应规定,凡不在化工园区或集中区建设化工项目,工商、安监、环保、节能和行业主管部门应一律不再审批。

第五篇:我市蔬菜产业现状调研对策

**市是**第二大城市,位于湘中东南部、湘江中下游,属 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温、光、热资源丰 富,历年平均气温为17.9度,年总降雨量为1337.5毫米,年总日照 时数为1663.5小时,以山岗丘陵为主,地貌多样,平原、丘陵、山区小气候条件多样,适宜发展多种栽培模式的蔬菜生产。**市交通 便利,地理位置非常

优越,有上通两广(广东、广西〉的铁路和四通 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京珠、衡昆"一纵一横飞两条国道干线107、322及8条省道穿境交汇而过,81条县道为主要骨架的纵横交错的 达田字交通运输网络,可以迅速通过各种渠道把蔬菜产品向周边大中 城市供货。**市现有耕地面积450万亩,总人口723万,其中农业 人口560万,农业户数149.16万户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民历来 就有勤劳致富和对土地精耕细作的传统,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科技种植水平较高,发展蔬菜生产既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又有广阔 的市场前景。

目前全市蔬菜播种面积96.7千公顷,名列种植业第二位,生产蔬菜185万吨,产值约30亿元,占种植业产业的30%以上,是我市 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市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 心,以提高蔬菜品质为重点,狠抓科技兴菜,依法治菜,丰富蔬菜市 场,保障了城市蔬菜供应,蔬菜生产逐步走向规范化、集约化、无公 害化,已经成为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实现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 识很嘎要你管是蔬菜产业优势,根据**市蔬菜生产现状找出蔬菜生产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蔬菜发展对策。

1蔬菜产业现状1、1科技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

市城区及个县、市、区都成立了蔬菜办(局),有科技人员及管 理人员近200人,实行了蔬菜目标管理考核,促进了全市蔬菜产业化 的快速发展,科技人员经常深入蔬菜生产第一线,进行科技培训,现 场指导、生产示范、技术交流、发放技术资料等。特别是市蔬菜研究 所是专门从事蔬菜新品种(含食用菌)选育、繁殖和高产、优质无公 害蔬菜栽培技术的科研机构,市蔬菜研究所已有28年的科研历史,技术力量雄厚,硕果累累,已获得了科技进步成果奖58项,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80余篇,特别是近几年来先后培育处蔬菜新 品种42个,已经推广应用得有20多个,如杂交南瓜系列品种有11 个,包括一串铃1、2、3、4号,还有自玉霜、绿宝、红宝石、棒槌、金魏京、丽、晶珠、蜜本南瓜等,这些南瓜品种,既可以食用,又可以供 观赏,杂交丝瓜系列品种有6个,包括早冠丝瓜406、早冠丝瓜408、早冠丝瓜409和早冠丝瓜401、早杂丝瓜、早挂丝瓜等,杂交苦瓜系 列有2个,即衡杂1号、衡杂2号:茄子系列品种有4个,包括** 早红茄、早丰茄、黑美人茄子和**油罐茄,其它还有杂交早青冬瓜、伏地尖早辣椒、抗枯番茄、早杂黄瓜、早杂香芹、晚熟花椰菜和** 调羹白菜品种。这些蔬菜新品种都以早熟、丰产、优质、高效著称,现已在省外得当长江流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全国各地近30个 省市达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还引进筛选了以色列、荷兰、日本、泰国、韩国、中国台北等国 家和地区的番茄、南瓜、黄瓜、苦瓜、辣椒、茄子、西葫芦、花椰菜、脆芹等优良品种。

1.2蔬菜种类品种

我市栽培的蔬菜种类品种比较丰富,据统计,蔬菜有根、茎、瓜、果和调味菜等14大类,80个种类,400多个品种,其中地方品 种50余个,主要蔬菜种类种植面积有·辣椒3.3千公顷,南瓜2.3千 公顷,苦瓜167千公顷,黄花菜13.3千公顷,调羹白菜1千公顷,马铃薯12千公顷,冬瓜1.67千公顷,食用菌25万吨,菜藕0.67千 公顷,黄瓜2.千公顷,大白菜3.33千公顷,窝笋2.3千公顷,甘蓝 2.0千公顷,生姜10千公顷,豆角4.0千公顷,菜苔3.0千公顷雪里 至10千公顷等蔬菜品种不断增加,商品质量不断提高。

1.3蔬菜生产基地

目前我市已建成十多个有一定规模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祁 东县黄花菜基地10.7千公顷、槟挪芋基地4.0千公顷,三塘镇前进、龙唤村的丝瓜基地0.3千公顷,湘江乡、郁湖乡的辣椒基地0.2千 公顷,金甲岭大白菜、辣椒、土豆、豆角、面薯、萝卡基地0.53千 公顷等,以上基地均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部分产品认证,同时,基地都在逐步向周边乡镇扩展,规模不断扩大。采用传统农业与现代 农业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栽培制度,精耕细作,合理间套轮作,土地利用率较高,一年可达3,4茬以上。

1.4蔬菜生产时期

当前我市蔬菜生产以早春和秋冬栽培为主,产品上市集中在4-7月和10月一翌年3月份,品种

下载关于寿光市蔬菜生产现状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寿光市蔬菜生产现状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蔬菜生产技术调研报告

    《蔬菜生产技术》2011年暑期课程调研报告 园林科技学院 吴玉鹏 一、课程背景 《蔬菜生产技术》课程是分院依托“一中心,三基地”可以进一步统筹和整合新疆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形......

    2015年蔬菜调研报告

    ×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在“十二五”末,将我县建成x亩蔬菜基地。为进一步掌握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理清发展思......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浅谈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浅谈 摘要:产业集群逐渐成为国内国际经济增长的亮点,本市结合产业集群的理论对寿光市目前的蔬菜产业进行了初步探讨。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形成了自己......

    禹城市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5篇材料)

    灵璧县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一、全县蔬菜生产情况 全县蔬菜生产形成了大棚西红柿、拱棚西瓜、大蒜、盖韭、西芹、食用菌等六大特色,总面积3万亩,瓜菜菌总产18万吨,年销售收入1.......

    水生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市**水生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年**月,注册资金50万元,合作社成员147人,合作社主要从事芡实、红菱、茭白、莲藕、水产良种良苗培育及产品销售。合作社以*......

    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

    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4年7月18日)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通过政策扶持、金融倾斜、审批服务、放开市场等手段,推动民营经济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层次,......

    村蔬菜发展调研报告

    村蔬菜发展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灵宝市吉家湾村积极探索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让种田能手有用武之地,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全村1100多口人,有1000多个蔬菜大棚平均每人拥有......

    大棚蔬菜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我乡大棚蔬菜发展的调研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晚上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我乡如何发展好大棚蔬菜产业,作为农林站的一名干部我的职责就是做好农林站的各项业务工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