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蔬菜生产模式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9-05-15 06:4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山县蔬菜生产模式现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山县蔬菜生产模式现状与对策》。

第一篇:武山县蔬菜生产模式现状与对策

武山县蔬菜生产模式现状与对策

摘要: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部,地处渭河上游,属秦岭西北坡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是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首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园、全国科技进步县、“中国韭菜之乡”,是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建设的三级城市。蔬菜产业是本地区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蔬菜产业的发展与本地农民的生计息息相关,多年来形成了较大的产销链,然而蔬菜产业的规模还比较小,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起到参考之作用。

关键词:武山县蔬菜生产模式、现状、对策

一、绪论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部,地处渭河上游,属秦岭西北坡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武山县是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首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园、全国科技进步县、“中国韭菜之乡”,是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建设的三级城市。

武山县属于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全县地貌形态分为三个基本单元:县北部属陇中构造盆地,呈黄土侵蚀堆积地貌;中部属渭河地堑谷,呈河流侵蚀冲积地貌;南部属西秦岭褶皱断块山地,呈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县内水资源充足,渭河及其5条支流榜沙河、漳河、山丹河、大南河、聂河分部均匀,县内干流总长178公里,流域面积33.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达9.37亿立方米。

二、武山蔬菜生产模式及现状

武山历来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习惯。蔬菜种类繁多,有韭菜、白菜、蕃白菜、菠菜、莴笋、芹菜、甜菜、甘蓝、西红柿、辣椒、茄子、菜瓜、黄瓜、萝卜、胡萝卜、葱、蒜、蒜苗、洋葱、豆角等。蔬菜中,大宗的有韭菜、西红柿、黄瓜、芹菜、菜瓜、洋葱、胡萝卜、蒜苗等。80年代以后,塑料温棚蔬菜迅猛发展,1989年达到8000多亩,蔬菜远销本省各地及全国14个省、市、区。

1、建成蔬菜生产基地,形成规模化生产。

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大发展之际,我县建成了滩歌黑池殿等八个标准化示范基地,主要有以下六大模式:

(1)日光温室(2)塑料大棚

(3)地膜覆盖(4)露地栽培

(5)间作套种(6)复种蔬菜

2、扶持蔬菜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

建成了金陇公司真空冻干脱水蔬菜生产线和森源果蔬等50多个蔬菜龙头企业,年产值1.3亿元,形成了蔬菜贮存、加工、包装、运销一体化的经营体系。

3、抓品牌蔬菜,提升品质

推行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加大产地环境保护和产品安全检测,制定了航椒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实施品牌战略,注册了“盘龙”韭菜等25个蔬菜商标,认证了莴笋等21个国家A级绿色食品,9类有机产品,其中韭菜为全国首家认证。

4、多层次,立体的生产模式

以蔬菜示范基地为中心,形成园区+农户的生产模式。园区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成功后给周围的农户提供良种、菜苗、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等。

5、较为先进的蔬菜生产设施

蔬菜基地建成连栋温室,第三代日光温室和组装移动大棚;农户以日光温室+大棚蔬菜+露天蔬菜+复种模式。两者达到了四季有鲜,周年供应。

三、武山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

1、地域资源有利于蔬菜产业的发展

武山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区,蔬菜基地主要位于渭河河谷地带,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公路、铁路交通便利。

县域内属温带半干旱气候,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降雨稀少,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反季节日光温室栽培,不仅可种植各种叶菜类,还可种植茄果类的黄瓜、辣椒、茄子、西红柿、西葫芦、菜豆等,喜温类西瓜、甜瓜等也完全能够生产。

2、市场前景广阔

武山县7、8、9三个月主要靠自然条件生长,正是蔬菜生产旺季。因此,武山县瞄准我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地区7、8、9月份的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耐储存、耐运输的洋葱和洋芋等夏季蔬菜生产,市场空间很大。同时,我国北方冬春季蔬菜需求量极大,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市场前景广阔。通过实施蔬菜生产的“北上南下”战略,促进武山县蔬菜产品周年均衡上市,实现增产增效。

3、稻草与优质农家肥资源充足

日光温室覆盖保温最理想的材料-稻草帘,武山县稻草原料十分丰富,群众编织技能熟练,已成为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另外,县内鸡、猪、羊等养殖业发达,有机肥源充足,实施“沃土工程”条件便利。通过大力提倡施用优质农家肥,严格控制化肥污染,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为发展无公害绿色食

品蔬菜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四、武山县蔬菜产业今后的发展对策

1、实施精品名牌战略

入世后蔬菜商品的生产标准要与国际水平接轨,分级包装、净菜上市将成为必然趋势。并且和其它商品一样,蔬菜产品也要拥有自己的商标和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去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2、培养龙头企业,推动蔬菜产业化进程

通过龙头企业以合同订单形式对农户的引导、组织、服务,加速农村市场经济的发育,将蔬菜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有机结合,配套发展,统筹安排蔬菜生产的产前、前中、产后及加工,让农民更多地获得生产过程创造的价值和流通环节的增值。

3、发展蔬菜加工业

发展蔬菜加工业,一方面可牵动蔬菜生产,另一方面也是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和调节蔬菜淡旺季的有效途径。因此,新形势下,应逐步改变蔬菜加工 “小、散、粗”的状况,通过兼并、联合或重组,使现有企业的加工能力得到最充分利用;在充分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增加投入,建设新厂,引进国外最先进的加工技术、工艺和设备;重点突破加工、保鲜、贮运等薄弱环节,促进生产与加工、保鲜、贮运同步发展;尽快开发和推广蔬菜采后处理技术,改变我县蔬菜采后处理和加工转化技术落后的面貌,降低鲜菜综合损耗率,促进蔬菜采后增值、加工增效,提高蔬菜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4、改进栽培设施

我县目前大面积推广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蔬菜栽培设施,在保温、灌水、换气、防病虫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费工费力、现代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设施的研制和改进,如新型保温材料,保温增温设施,覆盖材料开闭的自动化、省力化装置,滴喷灌设施,换气排湿设施,防虫防病设施及自动遮阳降温设施等。

五、结论

武山县是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首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中国韭菜之乡。目前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几大蔬菜种

植区,有高楼乡漳河流域航天辣椒种植基地、鸳鸯镇榜沙河流域洋葱、精细菜种植区、山丹河流域设施蔬菜基地、龙台乡二阴山正茬架豆种植区、渭河流域设施蔬菜产业园、榆盘乡洋芋基地、咀头乡浅山旱作复种蔬菜区和大南河流域蒜苗、莴笋基地。

蔬菜种植技术的更新也促进着这里蔬菜产业的发展。旱作农业技术、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技术不仅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也淘汰了一批又一批落后作物。

参考文献

[1] 武山县志[Z].武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中国天水·武山蔬菜博览会资料

2000.

第二篇:浅谈反季节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我县发展反季节蔬菜的资源优势与有利条件

⒈气候条件优越。周宁地理位置是东经°′~′,北纬°′~°′,东西跨度多公里,南北跨度公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山地季风气候区,县城海拔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雾重、雨多,相对湿度大,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之称年平均温度℃,月平均气温℃~月极高温度℃月平均气温℃,月极低气温-℃年平均日照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年平均相对湿度,无霜期天,具有发展夏秋季反季节蔬菜的独特气候优势。

⒉耕地资源充足。全县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其中单季稻面积万亩,双季稻面积万亩,其他万亩。地形特征:米以下地区占,~米地区占,~米地区占,米以下占。特别是米以上的狮浦盆地、六浦洋及礼门洋素有高山小平原之称,四周低山环绕,无污染源,是发展反季节蔬菜得天独厚的好场所。

⒊交通比较便利。省道线贯穿七步、狮城、浦源、泗桥四个乡镇,县城距福州公里,距宁德公里,距闽东沿海国道公里(福安罗江),交通方便。

⒋蔬菜品种丰富。我县农民栽培蔬菜历史悠久,品种丰富。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农业科技园区引进蔬菜新品种个,年超大集团又引进了多个蔬菜品种,经试验、示范,选出了台湾庆农花椰菜、喜美花椰菜、小林白菜、小林包菜、西芹菜、玫茄号等多个适宜我县栽培的蔬菜品种,为今后发展反季节蔬菜选择主栽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⒌栽培经验丰富。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大部分菜农创造积累了适时种植、培育壮苗、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经验。随着高优农业和科技信息的开发,不断地引进良种、新技术、新成果,逐步形成了县农业科技园区、超大集团为主体的生产技术机构,指导辐射全县,并以李墩、狮城、浦源三个直控示范片,采取露地、大棚、地膜等不同方式的栽培技术,引导群众生产,为发展区域化集约生产、形成区域特色产品奠定了基础。

二、生产现状

周宁县目前反季节蔬菜生产已初具规模,主要以县农业科技园区、超大集团和专业户为主,不仅缓解了本县城乡人民吃菜靠外调的问题,而且成为部分乡村繁荣经济和农户致富的生产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反季节蔬菜播种面积近亩,主要分布在七步、李墩、狮城、浦源四个镇,种植面积百亩以上连片的有县农业科技园区、超大集团和城东菜农专业户,单一品种百亩以上面积的是超大集团在李墩、坂头、端源建立的三个点。

三、存在问题、思想观念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农民群众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市场经济观念淡薄,普遍缺乏调整意识,或对调整不知所措,在消极等待观望。

⒉农业生产水平低。在生产布局上各自为政,种植面积小而分散,品种多样化,缺乏主导产品,没有形成规模,产品打不到外地市场,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少。

⒊基础设施薄弱。排灌系统不畅,抵御突发性洪、涝和干旱能力差,机耕道路不够健全,机械化耕作少,病虫测报设备不健全。

⒋销售网络不健全。目前我们在外地没有固定的销售点,蔬菜营销队伍不健全,市场体系滞后,农民开展农业结构调整信心不足,影响了规模生产。

⒌缺乏蔬菜加工企业。全县目前除了“菜根香”一个小加工企业外(时产时停),再没有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因此,淡旺季产品调节能力薄弱,净菜生产尚属空白。

四、发展对策

⒈加强领导。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议县政府将其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通过规划、服务、政策扶持等手段,充分发挥我县农业资源优势,推动我县资源要素与外地资源要素的有效结合,促进反季节蔬菜的发展。组织开拓市场,培育高山特色蔬菜品牌,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尽快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真正做到“政府搭台,公司、农户唱戏”。

⒉建立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生产基地。基地建设应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围绕市场需求,选择品种。围绕周宁县主导农产品来建设,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搞大规模建设而造成严重的浪费。二是做到合理布局。以七步、李墩、礼门、狮城、浦源、泗桥等六个乡镇的公路沿边及海拔米以上的村庄夏秋季蔬菜生产为主,咸村镇的八景冬春季大棚蔬菜生产为辅。根据地理气候条件,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地方特色品种,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分户管理、规模经营”的要求,因地制宜,确定本地主导产品。如礼门和浦源等乡镇可以选择生产夏蘑菇和夏芹菜(用蘑菇生产后的肥料种植笠年夏芹菜),七步、李墩、狮城、泗桥等乡镇可以选择生产花菜、白菜、萝卜、西红柿等;咸村镇可以发展朝天椒,选择瓜类进行冬春季大棚生产。此外,在生产上应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进行连片规模性生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⒊加快培植龙头产业。立足周宁县农业区域布局和规模结构,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坚持“谁有实力、谁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一是积极引资兴建成品半成品加工企业,提高旺季蔬菜的消化能力,调节市场需求,拓展生产领域,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二是鼓励发展多种生产经营方式:()引进外商龙头企业(公司)实行承包方式,由企业(公司)自行操作;()龙头企业农户的方式,企业(公司)按市场需求,实行七统一分的办法,即统一供应种子,统一指导生产,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核算,生产过程则由农民分散进行,形成统分结合的经营机制和面向市场、综合互补、利益共享的联合体;()公司农户的方式,即农户生产、公司收购加工、销售;或农户生产,公司设点代销等办法。

⒋发展订单农业。不断优化投资软硬环境,扩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加工、营销客商到我县投资发展蔬菜订单农业。积极组织县内加工企业、中介组织、农业干部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评鉴会等,进行市场调研,多方争取农业订单。同时,积极引导农民闯市场,大力支持农村的民间运销组织、个体运销大户的发展,优化销售软环境,积极帮助他们了解市场,找准市场。鼓励农村人员、村主干参与农副产品流通,发展状大营销队伍。

⒌加强科技服务。一是加强技术指导。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咨询,发挥农技服务热线作用,帮助农民解决问题。二是加强科技培训。以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抓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广大菜农的科技素质。做到各基地及重点村有—名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农技师,确保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三是建立反季节蔬菜科技示范片。县乡两级建立相应的示范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技术水平,以点带面,幅射周边菜农,带动全县反季节蔬菜的发展。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宣传。利用县有线电视,象山东台的“乡村季风”栏目那样,定时播放与我县相关的蔬菜系列栏目,充分利用《周宁通讯》、《农技信息》宣传相关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随时掌握生产、技术、市场、信息动态。五是实施良种工程。加快对优良品种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广泛开展外引内联,坚持现有品种改良和外地品种引进相结合,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品种试验研究与推广相结合,促进品种的改良更新。

第三篇:武山蔬菜生产参观学习总结(xiexiebang推荐)

武山蔬菜生产经验学习体会

灵台县蔬菜办张晓峰

(2012年9月22日)

一、参观学习目的9月17日至22日,根据领导的安排,我们前往天水市武山蔬菜生产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深入武山县城关镇清池村全国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渭河流域10万亩标准化设施蔬菜产业园、大南河流域设施蔬菜基地,以及马力镇北顺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区等地,进行现场学习。除认真学习具体经验外,还进入蔬菜大棚仔细观察,并对相关技术进行探讨。其目的为了解与我县自然条件类似的武山蔬菜生产情况,实地查看目前露地蔬菜及设施蔬菜种植品种和生长情况,更重要的是明白大棚里面种的各种蔬菜农作物每个物候期的生长特点、栽培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二、主要行程及学习地点

19日上午,我们自行去洛门镇公路沿线塑料大棚蔬菜基地参观。19日下午,由武山蔬菜局安排行程,张顺林所长及黄录元高工带领前往洛门镇郭家庄基地查看大棚蒜苗生产情况,随后前往西梁山露地蔬菜及麦后复种蔬菜基地。

20日上午,前往城关镇清池村查看大棚韭菜生产基地。

20日下午,由张所长和刘技术员带领前往马力镇北顺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区查看日光温室修建情况和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

途中,张所长介绍了武山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及做法。黄录元讲解了武山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坚持多品种布局、精细化种植、无公害生产的发展方向;品种多样化,结构多元化,生态无害化,技术现代化。

三、武山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适宜,产业历史悠久。武山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渭河上游,海拔在1340一3120米之间,无霜期195天,年均气温10.2℃,日照2363小时,降水量500毫米,渭河及其五大支流径流量9.4亿立方米,水、光、热和土壤资源充足,蔬菜种植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历史传承源远流长,是“中国韭菜之乡”、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和首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武山的菜农创造性地发明了“三层彩色塑料大棚”、“多层棚膜覆盖”等新技术,受到了钱学森等科学家的高度评价。多年来,武山县按照“建基地、活流通、扶龙头、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县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自然资源优势, 采取政府推动、园区带动、市场拉动、服务联动和产业互动的“五动措施”,建成了滩歌黑池殿等八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因地制宜推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露地栽培、间作套种和复种蔬菜“六大模式”。蔬菜已成为武山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蔬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

(二)品种类型齐全,品牌特色突出。蔬菜品牌的创建,增强了武山蔬菜的市场竞争能力。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有韭菜、胡萝卜、甘蓝、西葫芦、番茄、莴笋、洋葱、蒜苗、洋芋等12类蔬菜和蚕豆、芸豆、箭豆、扁豆、胡麻等21个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2.7万亩。其中韭菜为全国首家认证,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韭菜之乡”。注册了周庄“盘龙”韭菜、马力“红明”牌黄瓜、滩歌“黑池”牌蔬菜、洛门“绿一方”蔬菜等20个蔬菜商标。洛门蔬菜批发市场日客流量高峰期可达10万人次,日成交量60万公斤,年销量10余万吨,成交额1.3亿元,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蔬菜大市场与产地菜农的有机链接,形成了“万人种蔬菜、千人搞运销、百人跑市场”的蔬菜营销格局,扩大了武山蔬菜的销售半径,带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三)群众种植热情高,生产技术水平先进。武山蔬菜产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和群众的种植传统有很大关系,起步很早,当地对蔬菜产业很重视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为直观的特点就是,面上有规模,即连片开发;点上有水平,即精耕细作。

(四)管理指导相当到位,科技应用范围广泛。武山县的蔬菜产业之所以快速发展,科技发挥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清池村的大棚边上,安装的一盏看似普通的灯,成了蔬菜的“科技卫士”,侵扰蔬菜生长的害虫被这盏灯一扫而光。这就是科技的力量。据介绍,武山县充分发挥高科技示范园区的试验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并进行试验推广,以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和高新技术的组装配套,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先后推广了抗病虫良种、高温闷棚、黄板诱杀害虫等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配套了以色列自压滴灌、保温被、自动卷帘、反光膜、防虫网等设备。日光温室生态种植蔬菜新技术在武山县推广很成功。该技术是将植物秸秆、生活垃圾、杂草等填埋于蔬菜的两垄之间,利用植物秸秆、生活垃圾、杂草腐浊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来为蔬菜提供能量促进蔬菜生长,同时防止了土壤恶化、板结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增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充分的葡萄糖、蛋白质使得长成的蔬菜杆子粗、果子大、营养高、品质好、产量高、病害少。配方施肥、人工授粉、节水灌溉、多病联防及辣椒剪枝再生、西红柿压蔓再生等蔬菜栽培先进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同时,制定了胡萝卜、洋葱、韭菜、西红柿、蒜苗、洋芋等蔬菜的生产技术规程,建立了种植档案,推广以抗病品种、生物农药和保护天敌等措施为主的综合技术以及微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应用。

我们参观了大棚,其中农作物分别为蒜苗、辣椒、西红柿,它们生长的都特别旺,这其中有个共性就是大棚最里面的植物长势弱于中间和最外面,原因是最里面温度偏低,光照不均匀。

四、武山分类型高效模式

(一)、日光温室高效模式:(7月1日至翌年6月30日连续栽培一计算)

1、秋黄瓜—春西红柿:黄瓜8月上旬育苗,9月中旬定植,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采收,西红柿10月中旬育苗,12月下旬定植,翌年4至6月份采收,两茬总产值12000元,扣除生产性费用3000元,亩纯收入9000元。

2、西甜瓜—春西红柿:西甜瓜8月上旬育苗,元旦前后上市,西红柿11月中旬育苗,翌年2月上旬定植,4月下旬至6月底采收,两茬亩产值19000元,扣除生产性费用4000元,亩纯收入15000元。

3、秋西红柿—春架豆:西红柿7月上旬育苗,9月上旬定植,11月下旬至2月中旬采收,春架豆于元月底播种,4月中旬开始采收至8月底,两茬亩产值12000元,扣除生产性费用3000元,亩纯收入9000元。

嫁接黄瓜—大茬:8月上旬育苗,9月上旬嫁接,10月上旬定植,12月至翌年6月份上市,采收期180天以上,亩产值15000元,扣除生产性费用4000元,亩纯收入11000元。

(二)、普通塑料大棚高效模式

1、韭菜套甘蓝:韭菜于11月份扣棚,元—3月份上市,一般割3—4刀,甘蓝11月份育苗,元月份定植,4月份收获,平均亩产值6000元,亩纯收入4500元。(生产性费用1500元)

2、菜瓜—蒜苗:菜瓜于元月上旬育苗,2月中旬定植,4—6月份采收上市,蒜苗于7月份催芽播种,10—11月份上市,平均亩产值9000元,扣除生产性费用4000元,亩纯收入5000元。

3、春笋—蒜苗:春笋于元月份播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蒜苗于6月份播种,9—10月份采收,亩产值6300元,扣除生产性费用2150元,亩纯收入4150元。

4、西红柿—蒜苗:西红柿于12月份育苗,2月份定值,5—6月份采收,蒜苗于7月份催芽播种,10—12月份采收,平均亩产值11800元,扣除生产性费用4200元;亩纯收入7600元。

5、水萝卜—辣椒:水萝卜于11月份播种,翌年2月份采收,辣椒于11月份扣棚育苗,3月份定值,5—9月份采收,平均亩产值8300元,扣除生产性费用1500元,亩纯收入6800元。

(三)、露天菜粮互补型高效模式

1、地膜洋芋—蒜苗:地膜洋芋于2月底至3月份播种,6月份上市,蒜苗于7月份播种,10—11月份采收,亩产值5200元,扣除生产性费用2200元,亩纯收入3000元。

2、小麦—蒜苗:小麦于10月份播种,翌年7月份收割,蒜苗于7月份播种,10月份采收,平均亩产值4400元,扣除生产性费用1700元,亩纯收入2700元。

3、油菜—架豆:油菜于8月下旬播种,翌年6月份收获,架豆于6月份播种,8月中旬至9月下旬收获,平均亩产值2100元,扣除生产性费用600元,亩纯收入1500元。

4、小麦—菜瓜:小麦于9月底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7月份收割,菜瓜于7月中旬播种,8月下旬采收,至9月底结束,平均亩产值1590元,扣除生产性费用400元,亩纯收入1190元。

5、洋葱—玉米:洋葱于8月底播种,翌年7月份采收,玉米于4月份中下旬洋葱定苗后播种,9月底收获,平均亩产值2970元,扣除生产性费用600元,亩纯收入2370元。

6、油菜—菜花:油菜8月下旬播种,第二年6月上旬收获,秋菜花6月育苗,7月中旬定植,9月底收获,平均亩产值2190元,扣除生产性费用300元,亩纯收入1890元。

五、学习思考及体会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体会如下:武山县是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发展蔬菜产业历史悠久,近年来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改进种植方法,创新行政推促机制,蔬菜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而我县的县情实际和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与武山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辩证批判地总结吸收。也就是说必须熟悉了解农作物的每个物候期生理特征、栽培管理技术。必须要立足地域自然环境条件和农民生产实际,这不仅是蔬菜工作者的最基本知识,更是设施农业的技术支撑。我们接触到的都是亲手种菜的菜农,他们也是栽培行业的一线实践工作者,从他们的讲述中了解到了几种蔬菜的苗龄对比、最适温度差别以及施肥要点,比如,茄子、青椒尖椒苗龄为50天;甘蓝、菜花、南瓜35天;黄瓜棚内温度30度以上可以放风,将温度达42度时会烧苗;日光温室嫁接黄瓜抗病且产量高,可达25000公斤,大棚韭菜多层覆盖技术等等。

他们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通过这次学习交流,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生产实际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开阔了眼界,更曾强了我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同时,也深切感觉到我县在蔬菜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与武山差距很大,蔬菜产业化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会把这次学习到的经验和做法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去,依托达溪河流域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环境,把我县的蔬菜产业做大做强。

第四篇: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王明伟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12期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蔬菜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蔬菜的播种面积呈逐年递增。蔬菜产业由于生产周期短、商品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而受到高度重视,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最具活力的主导产业。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内部种植结构不合理

我国蔬菜生产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种植品种仍以常规品种为主,产品质量不高,拳头产品、名牌产品较少。种植分布上,以各家各户分散种植为主,集中连片少、种植大户少(旺季多、淡季少,直销多、加工少等)。

2、投入不足,生产基础仍然薄弱

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投入不稳定,生产布局不合理,标准化生产基地不多,生产基地分散,大部分基地的基础设施仍然落后,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依然较差。

3、蔬菜质量卫生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治理滞后,易造成蔬菜生产环境质量降低,加之农民的无公害生产意识低,在生产过程中任意使用农业投入品,使得蔬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硝酸盐含量等指数严重超标,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不能适应市场安全、优质的消费要求,影响了我国蔬菜产品的外销和出口。

4、蔬菜流通体系不够完善

蔬菜是鲜嫩产品,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产销价格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还不够完善,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与外地大市场街接不紧,影响批量外销。缺乏总体的供求信息的引导,靠市场反馈难以奏效,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同时菜农不注重市场调查预测,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蔬菜生产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过剩,不仅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造成生产资料及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高新技术推广应用慢,科技转化速度慢,蔬菜科技普及不够深入,农民的科技意识不强;市场信息服务相对滞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紧密,蔬菜生产与市场流通不顺畅现象时有发生。

二、主要实施对策

1、重视无公害生产,保障蔬菜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产地环境的控制和监督管理,积极推广以抗病虫品种,生物、物理防治和天敌保护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二是确保生产过程的无害化,严格执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抓好农药、化肥残留的双控制。三是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加强种子、化肥、农药等蔬菜生产投入品的市场管理,坚决杜绝销售禁用农药和劣质化肥。四是加强蔬菜产品农残的检测工作,加强蔬菜产品的送检和抽检制度,实行无公害蔬菜的市场准入制度,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五是建立蔬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追溯制度,创立“可追究制”品牌,防止和杜绝卫生质量安全事故的发展。

2、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蔬菜产业区域化生产

充分依托各地区位优势、区域特色、种植习惯以及生产基础,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在现有蔬菜专业村和蔬菜示范园区的基础上,连块成片、连片成带,形成“粮食+蔬菜”的生产基地。

3、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培育和扶持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加工型龙头、科技型龙头企业,优先发展能联结本地蔬菜生产基地、与广大菜农关系紧密、促进蔬菜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综合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积极兴办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鼓励发展蔬菜营销公司、蔬菜经纪人组织等各类新型经济组织,提高菜农的组织化程度。

4、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增加科技贡献率

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重点研究、引进和推广品质好、专用型蔬菜种子(种苗),加大设施栽培及配套技术、精深加工、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等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快科技成果的熟化和转化。引导和鼓励蔬菜科技人员与蔬菜示范园区和蔬菜龙头企业结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培训,切实提高广大菜农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

5、增加基地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菜地抗灾能力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主体,是保证蔬菜质量的基础条件。确保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水质和土壤质量,是上市无公害蔬菜中重金属等有害污染物质不超过国家标准的有力保证。应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纳入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进行统筹规划,使之协调发展。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建成一批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菜地排涝抗旱能力。

6、大力引导品牌整合,提高核心竞争力

名牌是高质量的商品标志,是产品有效地进入市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通行证。创蔬菜名牌,实施名牌战略,对推动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品牌是资源,而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和作用,要大力引导和扶持蔬菜品牌资源的有效整合,克服小、散、弱的不足,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及兼并、重组等手段,使得蔬菜生产品牌实现有效整合,形成规模大、知名度高、集聚度高、竞争力强的强势蔬菜品牌,进而提高蔬菜生产的效益。

7、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蔬菜生产经营者素质

一方面,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现有蔬菜科研、生产、推广技术人员的素质,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加大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在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拔一些年纪轻、事业心强的农村基层干部和生产大户到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进修实习,使这些人尽快掌握蔬菜生产经营知识,学成后充实到蔬菜生产第一线。此外,要加大培训力度,县、乡镇(街道)要层层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蔬菜生产经营适用技术培训班,以提高蔬菜和经营者的整体素质。

(黑龙江省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

第五篇: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现过许多相似的提法,诸如清洁蔬菜、健康蔬菜、无农药污染蔬菜、天然食品等等,至今尚未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的范围或阀值以内的蔬菜产品,可统称为无公害蔬菜。

早在世纪年代,国外就开始发展无公害蔬菜,其主要生产方式是无土栽培。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单用营养液膜法()栽培无公害蔬菜的国家就达个。在新西兰,半数以上的番茄、黄瓜等果菜类蔬菜是无土栽培的。日本、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采用现代化的水培温室,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此外,在露地蔬菜的无公害生产技术方面,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例如,工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其许多城市郊区的蔬菜良田被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所污染,良田耕作层内的镉、铜等重金属大量富集、积累,致使蔬菜产品内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消费者重金属慢性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曾拨给大量的专项资金,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攻关。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出客土换层、地底暗灌、配方施肥、生物固定等综合农艺措施。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前苏联等在利用生物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综合控制—污染、采用微生物降解蔬菜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产始于年,该年召开全国生物防治会议,江苏省率先提出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学农药防治。年,在全国植保总站的大力支持下,全国个省、市开展了无公害蔬菜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污染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术。年全国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万(万亩)。目前,该项工作仍在不断往前推进。

⒉无公害蔬菜研究与生产现状

我国自开展无公害蔬菜的研究与生产以来,取得了一批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有广泛适用性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全国大、中城市郊区蔬菜基地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研制开发了一批高效、无毒生物农药,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所谓生物防治,笼统地讲,是指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防治或植物保护的生物学防治方法;确切地说,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为害程度的方法。我国广大的蔬菜科技工作者和蔬菜种植示范户在长期的研究与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即:在加强农业防治(如选择优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深耕烤土、施腐熟粪肥等)的前提下,在蔬菜病虫害发生期使用高效、无毒生物农药,并设法保护天敌;万一上述措施不凑效时,科学合理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尽量减少施药次数和降低用药浓度。自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研制出乳剂⒍棉铃虫病毒、病毒复合剂、苏力保、螨虫素、拒食剂、环宝乳油剂、菜青虫产卵抑制剂等生物杀虫剂与生物拒避剂;井岗霉素、农用链霉素等生物杀菌剂;弱毒疫苗等病毒抑制剂。这些生物农药对蔬菜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和控制效果。例如,江苏海安县海安镇蔬菜办卢厚祥等人采用生物农药苏力保倍液(江苏扬州生物实验厂研制)进行防治斜纹夜蛾试验,药后天,防效达以上;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钟定亮利用浓度为的生物农药螨虫素(南京保丰农药厂生产)进行防治小菜蛾试验,药后天,防效达,明显优于一般的化学农药;此外,我国在推广应用农用链霉素液灌根防治蔬菜软腐病、青枯病,用井岗霉素倍液防治蔬菜炭疽病、霜霉病,用乳剂倍液防治蔬菜青虫、小菜蛾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初步探索出治理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办法,蔬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获得有效的解决途径

蔬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早就引起我国蔬菜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同时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环境容量、迁移规律以及在植物体内的富集状况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增施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环境容量,提高土壤还原能力,从而可以使铜、镉、铅等重金属在土壤中呈固定状态,蔬菜对这些重金属的吸收量相应地减少。臧惠林等人对白菜受镉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菜田土壤中施用石灰、钢渣和高炉炉渣均可明显降低白菜茎叶内的镉含量,并从理论的高度提出,控制白菜吸收镉的有效措施提高土壤值的相关系数。对其他重金属的污染也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在土壤中添加或()可以减轻砷的危害;控制土壤及施用可以防止钼的危害。另外,根据菜园土地的环境条件,利用排土客土工程法和就地表底土翻换工程法等工程措施,对各种重金属污染,均不失为良好的治理对策。

()对蔬菜中的硝酸盐污染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从年开始,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的沈明珠等人就对蔬菜中硝酸盐的分布水平、累积规律和控制途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北京地区常见蔬菜品种中硝酸盐的大致含量,指出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除与蔬菜的种类、品种及蔬菜的生长部位有关外,还受外界光照、施肥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年后,湖北职业技术专科学校的周伯瑜、上海市农科院土肥所的梅宇珠等人,根据土肥条件对蔬菜中硝酸盐污染的施肥技术。其要点是减少氮肥用量,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多施铵态或酰铵态氮肥等。目前,受氮肥直接污染的蔬菜主要是菠菜、甜菜、小白菜等。据研究,利用荫棚遮光栽培菠菜,与露地栽培相比,其产品中的硝酸盐含量明显降低;凡增施化肥,菠菜、小白菜全株可食部分硝态氮含量比施厩肥者高倍,施用化肥,大白菜叶片中的含量明显提高。上述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蔬菜生产实践中,从蔬菜品种选择、施肥技术、栽培环境控制等多途径综合控制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污染,效果明显。

⒊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对策

()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行政、组织与协调工作,建立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体系。

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加上优质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是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议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两类机构,即无公害蔬菜领导机构和无公害蔬菜服务机构。前者成员由市(区)乡(镇)蔬菜办的主要领导组成,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所在市(区)、乡(镇)范围内无公害蔬菜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定、战略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并以行政的手段约束菜农的某些技术不当行为。如上海宝山区大场镇政府曾印发上千份“安全使用农药责任书,”与农户逐一签约:坚决不在菜地使用化学农药,对现有农药封存,万一发生中毒事故要承担赔偿责任。后者成员由市(区)乡(镇)蔬菜技术推广部门的业务技术骨干组成,其主要职能是:产前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环境监测,提供高抗病虫害的蔬菜优质种子、高效无毒生物农药等生产资料;产中组织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与技术咨询;产后提供无公害蔬菜产品的质量检测,提供销售信息,疏通销售渠道。强化科研投入,增加科研力量,加强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开发技术研究虽然我国在我公害蔬菜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无公害蔬菜研究工作做得较好的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科研投入不够,科研力量薄弱。无公害蔬菜作为一项与国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跨世纪工程,国家应下大力气强化科研投入,充实科研力量。建议设立国家无公害蔬菜工程专项研究基金,成立国家无公害蔬菜工程技术研究协作小组,从财力、人力上给予重点扶持。着重加强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薄膜、农药、垃圾等)的生物降解机理、高效无毒生物农药的研制、高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选育等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与开发技术研究。

()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需要一套规范化的技术体系(或规程)加以指导。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主要应把握以下三关:一是生产基地选址关。首先对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行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调查,在对大气、水质、土壤等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多种污染项目检测的基础上,选择诸环境要素综合指标较好的地域作为试验基地。例如,研究表明,镉、砷、铅三种重金属在蔬菜土壤中的临界浓度分别为选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时就应以此为标准。二是种植过程无害化关。采取控制农药、化肥、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技术病虫害的蔬菜优良品种;采取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化肥中又以氮、磷、钾平衡配方的施肥技术等等。三是蔬菜残留毒物检测关。在蔬菜上市前,由质量检测部门对蔬菜中重金属、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等有毒物质残留状况进行全面检测,保证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内(或参照国际)的食品卫生标准或相应地区的有关标准。发展适度规模的简易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即不用土壤,而以砂砾、泥炭、蛭石、浮石、锯木屑等化学惰性物质作为培养基质,然后供给含所有必需元素的营养液的一种科学栽培植物的方法。无土栽培以其清洁卫生的生产环境,生产优质、无土栽培以其清洁卫生的生产环境,生产优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鲜蔬菜,成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近些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日趋拓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开放城市港口对“特需”高档蔬菜的需要量激增,使得蔬菜无土栽培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开始了蔬菜的无土栽培与生产,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还先后引进了荷兰、以色列等国生产的智能型温室,进行蔬菜的高度集约化、智能化生产。但由于外国的智能型温室造价高、一次投资大,不易大面积推广。应根据我国国情,设计研制出造价低、一次性投资小的简易无土栽培装置,并开发出廉价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在各大、中城市郊区蔬菜基地进行适度规模的应用,为我国的无公害蔬菜发展添砖加瓦。大力开发野生蔬菜野生蔬菜是相对栽培蔬菜而言的,绝大多数野菜生长在空气洁净、光照充足的自然环境里,不受废气、废水、粉尘以及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因而被誉为“绿色食品”、“天然食品”、“天然无公害蔬菜”等。我国地域辽阔,野菜资源丰富。据报道,我国目前栽培蔬菜仅多种,而可食用的野生蔬菜达余种。从中筛选出营养价值高、口味好的野生蔬菜种类,通过建立野菜自然生产基地、野菜人工驯化基地、研制野菜营养保健制品等多种途径,大力开发现有的野生蔬菜资源,不失为我国无公害蔬菜发展之良策。

下载武山县蔬菜生产模式现状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山县蔬菜生产模式现状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蔬菜是湖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本文作者分析了近年来湖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再发展的对......

    蔬菜产业现状和对策

    2012学年第二学期《食品添加剂》期中小论文 黄岩区蔬菜产业现状和对策(模板) 食品营养与检测10-1班 蔡健 学号20102345 摘要:本文从黄岩区蔬菜生产现状出发,针对蔬菜生产中存......

    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五篇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现过许多相似的提法,诸如清洁蔬菜、健康蔬菜、无农药污染蔬菜、天然食品等等,至今尚未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

    我市蔬菜产业现状调研对策

    **市是**第二大城市,位于湘中东南部、湘江中下游,属 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温、光、热资源丰 富,历年平均气温为17.9度,年总降雨量为1337.5毫米,年总日照 时数......

    蔬菜间作与套种12模式

    蔬菜间作与套种12模式 编辑:langlang 来源:河南安阳县农业局 发布时间:2012-03-28 10:18一、瓜套豆:在苦瓜、冬瓜和丝瓜田中套种早大豆,相得益彰。 二、菜套苗:菠菜播种后再种上适......

    汽车4S店经营模式的现状与对策

    汽车4S店经营模式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汽车4S店经营模式是一种以“四位一体”为核心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随着我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其数量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过速的增长也导致......

    粉丝小作坊生产现状与监管对策

    全县粉丝小作坊生产现状与监管对策(食品安全管理股**)粉丝制品是我县农产品深加工主导产业之一,是广大农户创收重要来源之一,我县粉丝制品主要集中在飞鲤镇、十字镇、涛城镇、凌......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分析与对策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本文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着手,分析了影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及其背景,同时对这些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