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五篇

时间:2019-05-15 06:4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第一篇: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现过许多相似的提法,诸如清洁蔬菜、健康蔬菜、无农药污染蔬菜、天然食品等等,至今尚未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的范围或阀值以内的蔬菜

产品,可统称为无公害蔬菜。早在世纪年代,国外就开始发展无公害蔬菜,其主要生产方式是无土栽培。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单用营养液膜法()栽培无公害蔬菜的国家就达个。在新西兰,半数以上的番茄、黄瓜等果菜类蔬菜是无土栽培的。日本、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采用现代化的水培温室,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此外,在露地蔬菜的无公害生产技术方面,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例如,工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其许多城市郊区的蔬菜良田被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所污染,良田耕作层内的镉、铜等重金属大量富集、积累,致使蔬菜产品内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消费者重金属慢性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曾拨给大量的专项资金,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攻关。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出客土换层、地底暗灌、配方施肥、生物固定等综合农艺措施。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前苏联等在利用生物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综合控制—污染、采用微生物降解蔬菜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产始于年,该年召开全国生物防治会议,江苏省率先提出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学农药防治。年,在全国植保总站的大力支持下,全国个省、市开展了无公害蔬菜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污染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术。年全国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万(万亩)。目前,该项工作仍在不断往前推进。

⒉无公害蔬菜研究与生产现状

我国自开展无公害蔬菜的研究与生产以来,取得了一批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有广泛适用性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全国大、中城市郊区蔬菜基地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研制开发了一批高效、无毒生物农药,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所谓生物防治,笼统地讲,是指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防治或植物保护的生物学防治方法;确切地说,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为害程度的方法。我国广大的蔬菜科技工作者和蔬菜种植示范户在长期的研究与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即:在加强农业防治(如选择优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深耕烤土、施腐熟粪肥等)的前提下,在蔬菜病虫害发生期使用高效、无毒生物农药,并设法保护天敌;万一上述措施不凑效时,科学合理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尽量减少施药次数和降低用药浓度。自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研制出乳剂⒍棉铃虫病毒、病毒复合剂、苏力保、螨虫素、拒食剂、环宝乳油剂、菜青虫产卵抑制剂等生物杀虫剂与生物拒避剂;井岗霉素、农用链霉素等生物杀菌剂;弱毒疫苗等病毒抑制剂。这些生物农药对蔬菜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和控制效果。例如,江苏海安县海安镇蔬菜办卢厚祥等人采用生物农药苏力保倍液(江苏扬州生物实验厂研制)进行防治斜纹夜蛾试验,药后天,防效达以上;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钟定亮利用浓度为的生物农药螨虫素(南京保丰农药厂生产)进行防治小菜蛾试验,药后天,防效达,明显优于一般的化学农药;此外,我国在推广应用农用链霉素液灌根防治蔬菜软腐病、青枯病,用井岗霉素倍液防治蔬菜炭疽病、霜霉病,用乳剂倍液防治蔬菜青虫、小菜蛾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初步探索出治理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办法,蔬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获得有效的解决途径

蔬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早就引起我国蔬菜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同时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环境容量、迁移规律以及在植物体内的富集状况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增施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环境容量,提高土壤还原能力,从而可以使铜、镉、铅等重金属在土壤中呈固定状态,蔬菜对这些重金属的吸收量相应地减少。臧惠林等人对白菜受镉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菜田土壤中施用石灰、钢渣和高炉炉渣均可明显降低白菜茎叶内的镉含量,并从理论的高度提出,控制白菜吸收镉的有效措施提高土壤值的相关系数。对其他重金属的污染也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在土壤中添加或()可以减轻砷的危害;控制土壤及施用可以防止钼的危害。另外,根据菜园土地的环境条件,利用排土客土工程法和就地表底土翻换工程法等工程措施,对各种重金属污染,均不失为良好的治理对策。

()对蔬菜中的硝酸盐污染问题进行

第二篇: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现过许多相似的提法,诸如清洁蔬菜、健康蔬菜、无农药污染蔬菜、天然食品等等,至今尚未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的范围或阀值以内的蔬菜产品,可统称为无公害蔬菜。

早在世纪年代,国外就开始发展无公害蔬菜,其主要生产方式是无土栽培。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单用营养液膜法()栽培无公害蔬菜的国家就达个。在新西兰,半数以上的番茄、黄瓜等果菜类蔬菜是无土栽培的。日本、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采用现代化的水培温室,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此外,在露地蔬菜的无公害生产技术方面,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例如,工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其许多城市郊区的蔬菜良田被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所污染,良田耕作层内的镉、铜等重金属大量富集、积累,致使蔬菜产品内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消费者重金属慢性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曾拨给大量的专项资金,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攻关。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出客土换层、地底暗灌、配方施肥、生物固定等综合农艺措施。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前苏联等在利用生物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综合控制—污染、采用微生物降解蔬菜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产始于年,该年召开全国生物防治会议,江苏省率先提出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学农药防治。年,在全国植保总站的大力支持下,全国个省、市开展了无公害蔬菜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污染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术。年全国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万(万亩)。目前,该项工作仍在不断往前推进。

⒉无公害蔬菜研究与生产现状

我国自开展无公害蔬菜的研究与生产以来,取得了一批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有广泛适用性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全国大、中城市郊区蔬菜基地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研制开发了一批高效、无毒生物农药,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所谓生物防治,笼统地讲,是指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防治或植物保护的生物学防治方法;确切地说,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为害程度的方法。我国广大的蔬菜科技工作者和蔬菜种植示范户在长期的研究与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即:在加强农业防治(如选择优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深耕烤土、施腐熟粪肥等)的前提下,在蔬菜病虫害发生期使用高效、无毒生物农药,并设法保护天敌;万一上述措施不凑效时,科学合理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尽量减少施药次数和降低用药浓度。自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研制出乳剂⒍棉铃虫病毒、病毒复合剂、苏力保、螨虫素、拒食剂、环宝乳油剂、菜青虫产卵抑制剂等生物杀虫剂与生物拒避剂;井岗霉素、农用链霉素等生物杀菌剂;弱毒疫苗等病毒抑制剂。这些生物农药对蔬菜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和控制效果。例如,江苏海安县海安镇蔬菜办卢厚祥等人采用生物农药苏力保倍液(江苏扬州生物实验厂研制)进行防治斜纹夜蛾试验,药后天,防效达以上;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钟定亮利用浓度为的生物农药螨虫素(南京保丰农药厂生产)进行防治小菜蛾试验,药后天,防效达,明显优于一般的化学农药;此外,我国在推广应用农用链霉素液灌根防治蔬菜软腐病、青枯病,用井岗霉素倍液防治蔬菜炭疽病、霜霉病,用乳剂倍液防治蔬菜青虫、小菜蛾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初步探索出治理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办法,蔬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获得有效的解决途径

蔬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早就引起我国蔬菜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同时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环境容量、迁移规律以及在植物体内的富集状况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增施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环境容量,提高土壤还原能力,从而可以使铜、镉、铅等重金属在土壤中呈固定状态,蔬菜对这些重金属的吸收量相应地减少。臧惠林等人对白菜受镉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菜田土壤中施用石灰、钢渣和高炉炉渣均可明显降低白菜茎叶内的镉含量,并从理论的高度提出,控制白菜吸收镉的有效措施提高土壤值的相关系数。对其他重金属的污染也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在土壤中添加或()可以减轻砷的危害;控制土壤及施用可以防止钼的危害。另外,根据菜园土地的环境条件,利用排土客土工程法和就地表底土翻换工程法等工程措施,对各种重金属污染,均不失为良好的治理对策。

()对蔬菜中的硝酸盐污染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从年开始,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的沈明珠等人就对蔬菜中硝酸盐的分布水平、累积规律和控制途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北京地区常见蔬菜品种中硝酸盐的大致含量,指出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除与蔬菜的种类、品种及蔬菜的生长部位有关外,还受外界光照、施肥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年后,湖北职业技术专科学校的周伯瑜、上海市农科院土肥所的梅宇珠等人,根据土肥条件对蔬菜中硝酸盐污染的施肥技术。其要点是减少氮肥用量,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多施铵态或酰铵态氮肥等。目前,受氮肥直接污染的蔬菜主要是菠菜、甜菜、小白菜等。据研究,利用荫棚遮光栽培菠菜,与露地栽培相比,其产品中的硝酸盐含量明显降低;凡增施化肥,菠菜、小白菜全株可食部分硝态氮含量比施厩肥者高倍,施用化肥,大白菜叶片中的含量明显提高。上述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蔬菜生产实践中,从蔬菜品种选择、施肥技术、栽培环境控制等多途径综合控制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污染,效果明显。

⒊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对策

()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行政、组织与协调工作,建立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体系。

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加上优质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是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议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两类机构,即无公害蔬菜领导机构和无公害蔬菜服务机构。前者成员由市(区)乡(镇)蔬菜办的主要领导组成,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所在市(区)、乡(镇)范围内无公害蔬菜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定、战略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并以行政的手段约束菜农的某些技术不当行为。如上海宝山区大场镇政府曾印发上千份“安全使用农药责任书,”与农户逐一签约:坚决不在菜地使用化学农药,对现有农药封存,万一发生中毒事故要承担赔偿责任。后者成员由市(区)乡(镇)蔬菜技术推广部门的业务技术骨干组成,其主要职能是:产前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环境监测,提供高抗病虫害的蔬菜优质种子、高效无毒生物农药等生产资料;产中组织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与技术咨询;产后提供无公害蔬菜产品的质量检测,提供销售信息,疏通销售渠道。强化科研投入,增加科研力量,加强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开发技术研究虽然我国在我公害蔬菜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无公害蔬菜研究工作做得较好的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科研投入不够,科研力量薄弱。无公害蔬菜作为一项与国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跨世纪工程,国家应下大力气强化科研投入,充实科研力量。建议设立国家无公害蔬菜工程专项研究基金,成立国家无公害蔬菜工程技术研究协作小组,从财力、人力上给予重点扶持。着重加强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薄膜、农药、垃圾等)的生物降解机理、高效无毒生物农药的研制、高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选育等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与开发技术研究。

()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需要一套规范化的技术体系(或规程)加以指导。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主要应把握以下三关:一是生产基地选址关。首先对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行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调查,在对大气、水质、土壤等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多种污染项目检测的基础上,选择诸环境要素综合指标较好的地域作为试验基地。例如,研究表明,镉、砷、铅三种重金属在蔬菜土壤中的临界浓度分别为选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时就应以此为标准。二是种植过程无害化关。采取控制农药、化肥、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技术病虫害的蔬菜优良品种;采取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化肥中又以氮、磷、钾平衡配方的施肥技术等等。三是蔬菜残留毒物检测关。在蔬菜上市前,由质量检测部门对蔬菜中重金属、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等有毒物质残留状况进行全面检测,保证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内(或参照国际)的食品卫生标准或相应地区的有关标准。发展适度规模的简易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即不用土壤,而以砂砾、泥炭、蛭石、浮石、锯木屑等化学惰性物质作为培养基质,然后供给含所有必需元素的营养液的一种科学栽培植物的方法。无土栽培以其清洁卫生的生产环境,生产优质、无土栽培以其清洁卫生的生产环境,生产优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鲜蔬菜,成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近些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日趋拓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开放城市港口对“特需”高档蔬菜的需要量激增,使得蔬菜无土栽培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开始了蔬菜的无土栽培与生产,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还先后引进了荷兰、以色列等国生产的智能型温室,进行蔬菜的高度集约化、智能化生产。但由于外国的智能型温室造价高、一次投资大,不易大面积推广。应根据我国国情,设计研制出造价低、一次性投资小的简易无土栽培装置,并开发出廉价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在各大、中城市郊区蔬菜基地进行适度规模的应用,为我国的无公害蔬菜发展添砖加瓦。大力开发野生蔬菜野生蔬菜是相对栽培蔬菜而言的,绝大多数野菜生长在空气洁净、光照充足的自然环境里,不受废气、废水、粉尘以及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因而被誉为“绿色食品”、“天然食品”、“天然无公害蔬菜”等。我国地域辽阔,野菜资源丰富。据报道,我国目前栽培蔬菜仅多种,而可食用的野生蔬菜达余种。从中筛选出营养价值高、口味好的野生蔬菜种类,通过建立野菜自然生产基地、野菜人工驯化基地、研制野菜营养保健制品等多种途径,大力开发现有的野生蔬菜资源,不失为我国无公害蔬菜发展之良策。

第三篇:浅议无公害蔬菜在乡镇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议无公害蔬菜在乡镇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李世刚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6期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无公害蔬菜标准体系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内对无公害蔬菜的研究与生产实践,对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对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重金属污染;生物防治;生物农药;现状与对策

1、引言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现过许多相似的提法,诸如清洁蔬菜、健康蔬菜、无农药污染蔬菜、天然食品等等,至今尚未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的范围以内的蔬菜产品,可统称为无公害蔬菜。[4]

早在20世纪20年代,国外就开始发展无公害蔬菜,其主要生产方式是无土栽培。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单用营养液膜法(NFT)栽培无公害蔬菜的国家就达76个。在新西兰,半数以上的番茄、黄瓜等果菜类蔬菜是无土栽培的。日本、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采用现代化的水培温室,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工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其许多城市郊区的蔬菜良田被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所污染,良田耕作层内的镉、铜等重金属大量富集、积累,致使蔬菜产品内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消费者重金属慢性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曾拨给大量的专项资金,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攻关。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出客土换层、地底暗灌、配方施肥、生物固定等综合农艺措施。[1]

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产始于1982年,全国23个省、市开展了无公害蔬菜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污染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1985年全国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60万亩。

2、无公害蔬菜研究与生产现状

(1)研制开发了一批高效、无毒生物农药,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所谓生物防治,笼统地讲,是指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防治或植物保护的生物学防治方法;确切地说,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危害程度的方法。我国广大的蔬菜科技工作者和蔬菜种植示范户在长期的研究与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即:在加强农业防治的前提下,在蔬菜病虫害发

生期使用高效、无毒生物农药,并设法保护天敌;万一上述措施不奏效时,科学合理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尽量减少施药次数和降低用药浓度。[2]

(2)初步探索出治理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办法,蔬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获得有效的解决途径

蔬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早就引起我国蔬菜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同时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环境容量、迁移规律以及在植物体内的富集状况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增施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环境容量,提高土壤还原能力,从而可以使铜、镉、铅等重金属在土壤中呈固定状态,蔬菜对这些重金属的吸收量相应地减少。另外,根据菜园土地的环境条件,利用排土工程法和就地表底土翻换工程法等工程措施,对各种重金属污染,均不失为良好的治理对策。[2]

(3)对蔬菜中的硝酸盐污染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从1979年开始,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的科研人员就对蔬菜中硝酸盐的分布水平、累积规律和控制途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北京地区常见蔬菜品种中硝酸盐的大致含量,指出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除与蔬菜的种类、品种及蔬菜的生长部位有关外,还受外界光照、施肥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利用荫棚遮光栽培菠菜,与露地栽培相比,其产品中的硝酸盐含量明显降低;施用化肥,大白菜叶片中的NO3含量明显提高。上述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蔬菜生产实践中,从蔬菜品种选择、施肥技术、栽培环境控制等多途径综合控制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污染,效果明显。[2]

3、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对策

(1)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行政、组织与协调工作,建立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体系。

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加上优质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是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议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两类机构,即无公害蔬菜领导机构和无公害蔬菜服务机构。强化科研投入,增加科研力量,加强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开发技术研究。建议设立国家无公害蔬菜工程专项研究基金,成立国家无公害蔬菜工程技术研究协作小组,从财力、人力上给予重点扶持。着重加强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薄膜、农药、垃圾等)的生物降解机理、高效无毒生物农药的研制、高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选育等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与开发技术研究。[3]

(2)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需要一套规范化的技术体系(或规程)加以指导。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主要应把握以下三关:一是生产基地选址关。首先对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行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调查,在对大气、水质、土壤等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多种污染项目检测的基础上,选择诸环境要素综合指标较好的地域作为试验基地。二是种植过程无害化关。采取控制农药、化肥、生物和重

金属污染的综合技术病虫害的蔬菜优良品种;采取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化肥中又以氮、磷、钾平衡配方的施肥技术等等。三是蔬菜残留毒物检测关。在蔬菜上市前,由质量检测部门对蔬菜中重金属、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等有毒物质残留状况进行全面检测,保证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内(或参照国际)的食品卫生标准或相应地区的有关标准。[5]

参考文献

[1]闫晓波.无公害蔬菜青翠碧绿.中国环境报,2007.06

[2]无公害蔬菜标准的探讨.《食品研究与开发》杂志,2007.11

[3]加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建设.农民日报,2006.03

[4]什么是无公害蔬菜.北京青年报,2008.03

第四篇: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王明伟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12期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蔬菜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蔬菜的播种面积呈逐年递增。蔬菜产业由于生产周期短、商品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而受到高度重视,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最具活力的主导产业。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内部种植结构不合理

我国蔬菜生产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种植品种仍以常规品种为主,产品质量不高,拳头产品、名牌产品较少。种植分布上,以各家各户分散种植为主,集中连片少、种植大户少(旺季多、淡季少,直销多、加工少等)。

2、投入不足,生产基础仍然薄弱

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投入不稳定,生产布局不合理,标准化生产基地不多,生产基地分散,大部分基地的基础设施仍然落后,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依然较差。

3、蔬菜质量卫生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治理滞后,易造成蔬菜生产环境质量降低,加之农民的无公害生产意识低,在生产过程中任意使用农业投入品,使得蔬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硝酸盐含量等指数严重超标,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不能适应市场安全、优质的消费要求,影响了我国蔬菜产品的外销和出口。

4、蔬菜流通体系不够完善

蔬菜是鲜嫩产品,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产销价格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还不够完善,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与外地大市场街接不紧,影响批量外销。缺乏总体的供求信息的引导,靠市场反馈难以奏效,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同时菜农不注重市场调查预测,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蔬菜生产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过剩,不仅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造成生产资料及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高新技术推广应用慢,科技转化速度慢,蔬菜科技普及不够深入,农民的科技意识不强;市场信息服务相对滞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紧密,蔬菜生产与市场流通不顺畅现象时有发生。

二、主要实施对策

1、重视无公害生产,保障蔬菜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产地环境的控制和监督管理,积极推广以抗病虫品种,生物、物理防治和天敌保护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二是确保生产过程的无害化,严格执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抓好农药、化肥残留的双控制。三是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加强种子、化肥、农药等蔬菜生产投入品的市场管理,坚决杜绝销售禁用农药和劣质化肥。四是加强蔬菜产品农残的检测工作,加强蔬菜产品的送检和抽检制度,实行无公害蔬菜的市场准入制度,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五是建立蔬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追溯制度,创立“可追究制”品牌,防止和杜绝卫生质量安全事故的发展。

2、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蔬菜产业区域化生产

充分依托各地区位优势、区域特色、种植习惯以及生产基础,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在现有蔬菜专业村和蔬菜示范园区的基础上,连块成片、连片成带,形成“粮食+蔬菜”的生产基地。

3、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培育和扶持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加工型龙头、科技型龙头企业,优先发展能联结本地蔬菜生产基地、与广大菜农关系紧密、促进蔬菜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综合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积极兴办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鼓励发展蔬菜营销公司、蔬菜经纪人组织等各类新型经济组织,提高菜农的组织化程度。

4、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增加科技贡献率

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重点研究、引进和推广品质好、专用型蔬菜种子(种苗),加大设施栽培及配套技术、精深加工、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等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快科技成果的熟化和转化。引导和鼓励蔬菜科技人员与蔬菜示范园区和蔬菜龙头企业结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培训,切实提高广大菜农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

5、增加基地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菜地抗灾能力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主体,是保证蔬菜质量的基础条件。确保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水质和土壤质量,是上市无公害蔬菜中重金属等有害污染物质不超过国家标准的有力保证。应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纳入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进行统筹规划,使之协调发展。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建成一批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菜地排涝抗旱能力。

6、大力引导品牌整合,提高核心竞争力

名牌是高质量的商品标志,是产品有效地进入市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通行证。创蔬菜名牌,实施名牌战略,对推动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品牌是资源,而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和作用,要大力引导和扶持蔬菜品牌资源的有效整合,克服小、散、弱的不足,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及兼并、重组等手段,使得蔬菜生产品牌实现有效整合,形成规模大、知名度高、集聚度高、竞争力强的强势蔬菜品牌,进而提高蔬菜生产的效益。

7、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蔬菜生产经营者素质

一方面,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现有蔬菜科研、生产、推广技术人员的素质,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加大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在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拔一些年纪轻、事业心强的农村基层干部和生产大户到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进修实习,使这些人尽快掌握蔬菜生产经营知识,学成后充实到蔬菜生产第一线。此外,要加大培训力度,县、乡镇(街道)要层层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蔬菜生产经营适用技术培训班,以提高蔬菜和经营者的整体素质。

(黑龙江省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

第五篇: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蔬菜是湖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本文作者分析了近年来湖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湖州市地处浙江北部,太湖南岸,周边毗邻沪、宁、杭等大中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市场优势明显;境内土壤肥沃,雨热同步,四季分明,发展蔬菜瓜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十五”以来,全市瓜果蔬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劳力密集的新兴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

1.产业现状

1.1种植面积稳步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7900hm2,总产量88.73万吨,总产值12.49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9.58%,19.7% 和1.0%。其中,叶菜类面积11700hm2,占30.87%,瓜菜类5500hm2,占14.51%,块根块茎类5593hm2,占14.76%,茄果类5420hm2,占14.3%;菜用豆类和水生蔬菜发展较快,面积7493hm2,占19.77%。辖区内西部山区峰峦叠翠,中部丘陵绵延起伏,东部水乡湖漾密布,地形地貌的多样性造就了蔬菜作物的多样性。据市农作站统计,全市常年栽培的蔬菜作物达50多种,种植品种达680多个。

1.2设施栽培逐年增加。为了适应市场需求, 各地不断加大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加快了蔬菜示范园区建设,促进了高产、高效设施菜的发展。到2008年,全市已建钢管大棚、毛竹片大棚1133 hm2,搭建简易中棚630 hm2,临时小棚面积2533 hm2,全年设施蔬菜播种面积5470 hm2,占蔬菜总播种面积13.6%,蔬菜设施面积逐年增加,确保了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稳定提高。

1.3品种结构渐趋合理。在品种结构方面,全市以优质高产和均衡供应为重点,大力引进、推广蔬菜优良品种。目前全市生产和销售的蔬菜种类达到50种之多,常年均衡供应能力增强,基本上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烂”。蔬菜品种日益丰富,种植结构渐趋合理。同时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促进种菜技术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一是露地蔬菜在夏秋季节实施避雨栽培和降温栽培;二是大棚蔬菜年种植提高到3~4茬,有的已达到5茬,提高了大棚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三是粮、菜轮作,经、菜轮作的高效种植模式得到推广应用。

1.4品牌经营初具规模。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市现有省级以上认证的无公害瓜菜基地35个,面积7022 hm2;如新塘“一尺红”茄子、杨溇“绿叶”瓠瓜、小青菜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均获得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企业两家,绿色产品有豇豆、茄子、黄瓜、番茄和黄花菜等5只,绿色瓜菜面积70 hm2;建立乡村两级专业合作社17家,对蔬菜的流通和加工起到了重要的协调和促进作用,如安吉县章村镇高山村的“安吉三农绿色高山蔬菜合作社”,年销售量占全村高山蔬菜总量的40%。

1.5民间资本纷纷投入。近年来随着农家乐、乡村旅游的持续升温,以及蔬菜生产效益逐年提高,设施蔬菜发展前景看好,带动了工商、个体企业主纷纷投资设施农业,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农事体验等多种主题形式的瓜果蔬菜种植园。如长兴县水口乡芦笋种植园区,吴兴区的金牛生态农庄,南浔区绿之源生态农庄都由工商企业主投资建设。

2.存在问题

2.1生态环境恶化,产品质量提高难度加大。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区域的水、土、气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业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激素的过量使用,土壤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积累增多,土壤酸化严重,地下水

也受到污染。同时,原有蔬菜基地的土壤盐积化、连作障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农业生态环境和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向绿色化、精品化发展。

2.2生产经营主体多而分散,市场信息滞后。目前蔬菜生产多数仍以单家独户经营,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查,菜农的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不利于创名牌产品,也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升级。同时,蔬菜是鲜嫩产品,生产周期长,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菜农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与市场街接不紧,缺乏准确及时的供求信息引导,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导致蔬菜生产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过剩,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

2.3产业化生产水平较低,加工发展滞后。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虽初具规模,但总体看,我市蔬菜生产仍处于粗放式阶段,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低,多数地方仍是以自产自销为主,采后保鲜、加工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结合还不紧密。在蔬菜包装及营销手段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新鲜蔬菜目前尚无商品标准,无包装或包装简易。在蔬菜加工方面,一是加工率低,全市实际出口加工蔬菜仅占总产的10%;二是加工档次低,产品大多是粗加工品,精、深加工比例很低;三是加工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不足。

2.4科技含量偏低,技术力量薄弱。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促使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行业集聚,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导致农村青壮劳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蔬菜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较低。蔬菜品种多,种植模式和生产技术复杂,科研和技术推广力量薄弱,基层农技人员在数量上、素质上都与快速发展的蔬菜产业需要不相适应,乡镇一线缺乏专业专职技术人员,使蔬菜生产新技术的发展与菜农生产实际脱节。

3.对策建议

我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应以跻身长三角大中城市蔬菜市场为中长

期战略目标,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从注重扩大面积为主向全面提高质量转变,从劳动密集、粗放经营为主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集约经营转变,依靠科技,加大投入,提高产业效益,把蔬菜产业建成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3.1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为推进我市蔬菜产业向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品牌化销售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蔬菜产品在长三角大中城市市场的占有率和知名度,应把握以下发展重点:(1)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全市大力发展档次高、用途广、抗灾能力强的钢管大棚达到1500 hm2,毛竹片大棚和中棚设施2000 hm2专门用于蔬菜生产,并积极发展小拱棚、地膜平铺覆盖等简易设施,提早季节、提高产量和效益。(2)加快发展水生蔬菜。充分利用东部水乡平原,水资源丰富,面积潜力大的优势,发展水生蔬菜4500 hm2(3)稳步发展高山蔬菜。在安吉县及长兴、德清部分高山地区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在山地坡度≤25°区间发展高山蔬菜1000 hm2左右。(4)大力发展“一旱一水、一菜一粮”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努力推进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升级,到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47000 hm2,年产量120万吨,年总产值达到22亿元以上。

3.2推进项目建设,强化现代蔬菜园区建设。现代蔬菜园区是代表现代蔬菜产业发展方向的综合示范基地,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建设现代蔬菜园区,可以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产品增值效应,应强化建设力度。全市到2015年新建20 hm2以上的规模现代蔬菜园区20~25个,为蔬菜的产业提升起示范引领作用。

3.3恢复与新建并举,强化中心城区近郊蔬菜基地建设。据专家分析,在蔬菜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中,蔬菜自给率达到50%,可保障中心城区蔬菜的均衡供应。按此标准推算,湖州中心城区日均蔬菜需求量约90吨,需建设专业蔬菜生产面积360 hm2。其中,散户生产和基地生产面积各占50%,则需建设180 hm2左右的蔬菜基地面积,保障中心城区蔬菜的均衡供应。湖城原有环渚乡和织里镇沿太湖

蔬菜基地约110 hm2,菜农生产经验丰富,但大棚等基础设施老化,急需投资改善,重建这两个蔬菜基地的直接意义是可以迅速推进环太湖蔬菜产业带的发展。为保证中心城区蔬菜供应,应在近郊的八里店和杨家埠镇新建蔬菜生产基地40-50 hm2,年生产叶菜类等蔬菜3600~4800吨左右,解决“伏淡”和“秋淡”季节中心城区居民的绿叶类蔬菜,起到稳定市场供应的作用。

3.4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进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一是要大力发展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二是积极发展大棚设施蔬菜、水生蔬菜,长兴县丘陵区的露地蔬菜和安吉县的山地蔬菜。三是积极发展冬春季节的加工型蔬菜。大户是蔬菜产业发展及新成果示范推广的中坚力量和载体,必须在大户的培育上倾注较大的精力。选择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钻研的菜农,在技术上给予重点扶持,在种子、药肥、物资等质量上给予充分保证,并提供全程跟踪优质配套服务,使他们在技术、生产、销售处于领先地位,做好典型示范作用。

3.5增强加工增值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蔬菜加工是制约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抓好蔬菜加工,不仅能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可带动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基地发展。应积极组织科研、管理、生产联合攻关,发展冬、春季加工型蔬菜,推广采后处理技术,开发适销对路的加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产品增值、加工增效。要根据市场需要,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研制采后处理措施及相应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提高产品加工和贮运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保障农民的种菜效益。

3.6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培育蔬菜名牌,引导菜农更新观念,树立特色品牌意识,依靠品牌闯市场,依靠品牌提高效益,对推动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小胖子” 茭白、“山伢儿”早园笋、“一尺红”茄子等都有良好的品牌形象,畅销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进一步规范包装质量,分级包装、分级定价,实行标准化上市;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开发拳头产品,加强品牌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以名牌产品全面提高我市菜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7依托科技兴菜,加快成果应用。必须始终把新成果引进、推广作为蔬菜生产的基础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加强蔬菜优质、抗病虫、抗逆、适合设施栽培的新品种的引进,扩大设施栽培和反季节栽培面积。进一步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切实落实各项生产标准,确保生产出价廉物美的蔬菜产品,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3.8完善扶持政策,促进产业发展。蔬菜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推动我市蔬菜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一是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发展,重点支持设施蔬菜的发展。二是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贸易等经营活动,广辟投资渠道,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民和企业为主体、金融部门为依托、社会资金为补充的投入机制。三是培育壮大营销队伍,健全营销网络,改善营销环境,畅通绿色通道,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双向获利。

下载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反季节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我县发展反季节蔬菜的资源优势与有利条件⒈气候条件优越。周宁地理位置是东经°′~′,北纬°′~°′,东西跨度多公里,南北跨度公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山地季风气候区,县城海拔米......

    云南无公害蔬菜发展分析与评价

    云南无公害蔬菜发展分析与评价作者:张思竹…文章来源: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点击数:935更新时间:2008-3-11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全世界蔬菜年贸易额不断增加,已达4000多万t......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摘要:总结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要点,如生产基地的选择,茬口安排和栽培设施;提出了常见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如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合理施肥等,希望能在推......

    无公害蔬菜买卖合同

    无公害蔬菜买卖合同 无公害蔬菜买卖合同1 买受人(简称甲方)_________出卖人(简称乙方)_________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肉菜粮放心工程,加快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武山县蔬菜生产模式现状与对策

    武山县蔬菜生产模式现状与对策摘要: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部,地处渭河上游,属秦岭西北坡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是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

    无公害蔬菜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

    中华商务网讯:科技部公开招标后批准立项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课题——“中南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于4月26日正式启动。此举标志着我国无公害......

    蔬菜产业现状和对策

    2012学年第二学期《食品添加剂》期中小论文 黄岩区蔬菜产业现状和对策(模板) 食品营养与检测10-1班 蔡健 学号20102345 摘要:本文从黄岩区蔬菜生产现状出发,针对蔬菜生产中存......

    区2011年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区2011年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区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 (一)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截止2011年,全区常年菜地面积为5856亩,当年蔬菜总播种面积约32300亩、复种指数达55......